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新闻联播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新闻联播

相关日志

假新闻:21岁的工程师
热度 12 wangxh 2012-10-4 19:22
刚才《新闻联播》中,播报一个21岁工程师利用长假带父母出去游玩。 这新闻编得太不靠谱了吧?不知道那个单位有21岁的工程师?在俺的记忆里,“工程师”应该不是做工程工作的工人师傅吧? 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反正俺倔人打死也不相信!
个人分类: 社会|3036 次阅读|20 个评论
【纳博】据说2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将有重要新闻
热度 9 曹聪 2012-9-28 16:36
如题。
个人分类: 其他|40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可怕的社会信任危机需要化解
热度 12 cherrylu1960 2012-8-28 23:30
本人喜欢上网,喜欢在网上乱溜达。但网上负面的东西不少,确实影响人的心情。好在本人不只看那些言辞激烈,满眼质疑的网贴,每天也看坚持CCTV的新闻联播,接受正面的宣传,所谓矫枉过正,脑子思维基本还算保持正常。 其实,CCTV的报道很多还是不错的,值得加大力度。今天看到报道一青年人力排众议,科学施救一晕倒老人的事情,感触颇深。一方面感觉因为种种负面报道造成的社会信任危机,可能会使更多人失去危急中获救的机会,是件挺可怕的事,换做我,可能也会有顾虑,毕竟出了不少因见义勇为惹火烧身的极端事例。小伙子今天运气好,既救了老人,又没有给自己惹上麻烦,还上了CCTV。俺总觉得这个社会还是善良的人多,有时选择并不发自内心,所处的环境有太大的影响,自己并不好把握。 今天小伙子的表现很好,还在于他没有盲目施救,而是采取了科学的方法,把颜面朝下的倒地老人侧翻过来,防止了老人因窒息发生危险,这说明基于科学常识的助人为乐可以救助他人,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自己的风险。所以,科学救人的常识很需要宣传。光有善心不够,要有知识,有谋略。 总是极端的事件才会被曝光,才会吸引人的眼球,但负面的东东见光太多,足以扰乱人们的视听。类似所谓的见死不救事件时有发生,有可怕的社会信任危机的因素在内。解决的方法包括正面的舆论宣传,其实这很重要。建议CCTV可以少报道点LD活动什么的,多留点时间给老百姓,多宣传一看就是真实的好人好事,正面积极事例。人心总是善良的多,如何唤起更多的良知,更多的行动,从ZF自身做起,多多弘扬主旋律,化解社会信任危机,可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经常在路上看到不少人在用手机拍摄一些突发的社会事件,围观者多。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记者,每个人在公共场合的一举一动也许都逃不过这些业余记者的“眼睛”,其实这也是好事,有利于每个人规范自己的行为。ZF如何用好这些宣传工具,利用好舆情,需要认真研究。每个人都在用眼睛看社会,但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扮演好积极的角色,努力还事物的本来面目,还和谐于社会,对ZF,有更多的期待。。。
个人分类: 时事浅谈|5927 次阅读|25 个评论
浮躁自师起
longxie1983 2012-8-24 15:56
浮躁自师起
题记:这可能是一篇会令某些爱国人士不舒服的文字,如果您有这个症状,请关闭电脑,打开电视欣赏CCTV的新闻联播进行治疗~~ 今天在做地铁的时候,像往常一样听TED,只是今天听的这段是讲“成功”的。 再继续博文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我想,很多朋友都会给出自己认为的“成功秘诀”吧,至少世面上成功励志的书那么多,唐骏呀,李开复呀都写过吧。 “刻苦,坚持,不怕挫折,再配个小故事,古代的有‘铁杵磨成针’,近代的有陈景润” 这些似乎一个年纪稍微高些的小学生都能说出来,而且听上去也挺有道理的,但是,既然大家从小就知道这些道理,为啥成功的还是少数呢?有人又说了“那是因为,人的惰性,命运不济...”,听着也挺有道理。 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在说上述这些话的时候,有净下心去调查吗?”,显然没有,但是我们也感说。 再回到我听的那段演讲吧,演讲者(Richard St. John)也是在一次给高中生做演讲的时候被问道了这个问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但是,演讲者没有回答,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调查是回答不了的,然后他用了7年的时间,访问了500名成功人士,总结出了成功的8条秘密。 不想对他的结论讨论什么,只是想对他的精神作些感想,一个高中生的简单问题,只是在我们看来,想个几分钟就能回答的丰满的问题,用7年做访问,总结,研究,然后才能给出结论,这样的心态我们又有几个人拥有呢? 再回到我博文的题目《浮躁自师起》,我想了好几个题目,都不满意,就随便挑了这个。为什么是“浮躁自师起”,因为,我们从幼儿园就被老师教成功的故事,就被告诉如何做才能成功,可是我们的老师们,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甚至,大学老师。他们说这相似的话,相似的听起来很有道理,甚至哲理的话,可是呢........,我不排除其中有他们自己的个人体悟,但是,这都是个性的,独立的事例,被说出来后变成了普适的方法.....
个人分类: 杂文|4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闻联播里的奇迹:王郑涵和他的创业故事
热度 20 张海霞 2012-8-17 14:23
新闻联播里的奇迹:王郑涵和他的创业故事 2012 年 8 月 17 日 星期五 最近真的是人品爆发了,连续有两个项目意外中奖!今天早上又收到学生的短信: “张老师,好消息,昨晚七点的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咱们公司,网址我已经发到您邮箱,请您有时间看看!” 这个学生就是王郑涵,是参加我组织的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 iCAN, www.iCan-Contest.org ) 获得冠军并创业的黑龙江大学的学生! 天呐,是真的吗?我打开链接 http://news.cntv.cn/program/xwlb/20120816/108986.shtml ,看着那个十分熟悉的新闻联播的画面和主持人铿锵有力的声音,看到了郑涵和他的团队,看到了他们的产品 ……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掐掐自己的手臂,很痛!这是真的,这真的是真的!我马上叫来妈妈和女儿,一起看,声音开到最大,然后开始跟他们讲王郑涵和他的创业故事,这是我亲历的一件传奇的创业故事! 王郑涵第一次参加比赛是 2008 年,比赛的第二届,那时还叫美新杯,在朱勇老师的指导下,和他的师兄们一起做了一个“电子鱼漂”,想法很新颖奇特,实现的也很好,这也是黑龙江大学第一次参赛!那一届的比赛决赛是在深圳的大梅沙喜来登酒店,和 IEEE NEMS 会议一起,比赛十分热闹,国际友人很多,他们的作品十分轰动,大家都被这些创新的作品所激动,那一届他们的作品得了二等奖,得一等奖的是复旦的世博会展示仪,而且那个团队创业了!这一次比赛经历,不但打开了他们创新的思路也为他们推开了梦想的大门,一发不可收拾! 2009 年,王郑涵就成了队长,带着黑龙江大学的师弟师妹们做了很多作品,他的团队的作品是“ All in One 手势遥控器”,用一个遥控器来控制家里所有的电器!很漂亮!这个作品在全国的总决赛上获得了一等奖,那是几万名观众投票选出来的呀!因为那一年的比赛在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第一次对公众开放,盛况空前!他们走下领奖台的那一刻,四个大小伙子来到我面前,抱头痛哭:“老师,我们做到了,但是我们真的没想到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奖!”那一刻,我也热泪盈眶,我说:“你们做到了,所以你们得到了,是老百姓投的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正好也是在这一次的比赛中,有很多人来谈比赛作品的产业化转移,有很多人对这些创新的作品感兴趣,这个作品又是特别地适合,所以,我和朱勇老师就鼓励他们去创业,郑涵就和他的团队开始在学校的科技园里艰难起步创业,公司的名字叫:哈尔滨金泰科技有限公司,那时他刚刚大四,但是怕什么,他有好的作品,有好的想法,有浑身上下使不完的劲儿!你可以想象有多难,几个大四的孩子,一间小房间,桌子上到处是电脑、电烙铁和电子元器件,就这样公司起步了! 没明没夜的努力,没完没了的问题,甚至是没水没电的日子和没钱没事的折磨!快要毕业了,很现实,有公司出更高的工资和待遇,团队里有的人坚持不住了,选择了工作,渐渐地最初的伙伴只剩下郑涵一个人了!当然还有很多师弟师妹们坚持着,做产品变成了最容易的事,因为那是他们最熟悉的,而找业务、找场地、找钱、找市场、找人等等这些事情,是他们最不熟悉的,但是必须要熟悉!郑涵一个人上了,因为他有着执着的梦想: Yes , I Can !他拿下了房地产上的一些异地展示项目,他拿下了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会的互动展示项目,他拿下了文博会黑龙江省的展示项目!初出茅庐的他,刚走出校门,就在商场上开了个漂亮的头!记得 2010 年的秋天,他作为主要供应商来参加北京的文博会展示的时候,邀请我们到了现场,我看到他和他的团队的进步,真的是激动不已!谁能相信,在世博会上有我们 iCAN 比赛出来的学生创业团队的作品(湖北馆的金声玉振等项目来自复旦复翔公司),在全国文博会上我们 iCAN 比赛出来的学生创业团队成为互动展示的主要供应商!看着这些青春洋溢的面孔,我骄傲! 2011 年的 5 月,他们和我们比赛的团队一起也获得了在科博会的主会场展示的机会,刘延东也参观了他们的作品,也是相当的轰动!一个蒸蒸日上的小公司,就这样快速地成长着! 可是,谁能想到, 5 月份从北京回去,事业上刚刚起飞、春风得意的王郑涵遭遇了一场飞来横祸:他在去见客户的高速公路上遭遇了严重的车祸:双腿都被压断了!我是后来知道这个消息的,因为去黑龙江分赛区选拔赛的时候没有见到他,朱勇老师说出事了,孩子很坚强,在努力恢复中!可是那时我已经到了机场,不能去看他!马上给他发短信,郑涵回短信说:我会好起来的,您放心,因为我相信: Yes , I CAN !回到北京,我立马给他寄了一包励志和商业分析的书过去,郑涵,历经磨难,方能修成正果,老师相信你!他说:老师,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我一定行! 就这样,郑涵在病床上坚持着,春节后已经可以坐着轮椅上班了,春天,已经可以站起来自己走了, 7 月份, iCAN 总决赛在北京国家科技馆举行:老师,我已经可以出差了,我们一定到现场,就这样王郑涵奇迹般地来到了国家科技馆的比赛现场,开幕式上我介绍他给来自全世界的iCAN参赛队员:这就是我们的创业英雄!他不但是走路自如,而且告诉我:老师,我每天晚上都坚持跑步,因为只有这样的坚持,大腿上的肌肉才能尽快长起来、不萎缩!你不知道的是,郑涵腿上的皮大多是新植的!他跑着回来了!他奇迹般地回来啦!回到公司的王郑涵,又一次将这个自己创业的公司带上了快车道!不到半年,公司的业绩已经直线上升了百万! 这就是王郑涵和他的创业的奇迹!这就是 8 月 16 日晚7点新闻联播里那个意气风发的王郑涵!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祝福这个年青人和他的公司吧,我相信历经磨难之后的王郑涵会带着他的团队创造更多奇迹,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象王郑涵一样:坚强自信,坚持梦想,勇于开创自己的事业! 【后记】:下午把博客发给郑涵,刚收到他的回信如下: 张老师,真的谢谢您!没有您就没有我们今天! 看您的文章我又哭了好几次,回忆着我们伴随着美新杯的成长而成长,经历的各种事情,特别是去年面临差点截肢,您给我邮来了那么多图书鼓励我!我从没想过放弃或者不行,真就是咱们的ICAN精神支撑着我走过来,还是要感谢您! 张老师请放心,我们不会松懈,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努力! 郑涵:加油,为你骄傲!你的勇敢和执着、你的坚强和自信、你的创新和努力,一定会成为青年一代的榜样!我们都相信:Yes, I CAN! ——————————————————————————————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 民生系列】就业:机会增加 收入增多 http://news.cntv.cn/program/xwlb/20120816/108986.shtml 央视网 ( 新闻联播 ) 消息:民生,民之根本。民生之变,就在身边。 10 年来,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农民不需要缴纳农业税了,孩子们的课本免费了,社会保障普及到全民,老百姓就近看病越来越方便了,人们的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了,老百姓走向境外、走向世界越来越便捷了 ……10 年来,党和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领域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老百姓享受了更多的实惠,感受到了更大的尊严。从今天开始,本台将播出系列节目《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 民生系列》,今天播出第一集《就业:机会增加 收入增多》。   这个影像逼真的地面投影,是王郑涵和他的伙伴们最新研发出来的互动网络平台。从萌生创业想法到现在年销售过百万,王郑涵的成功跟当地政府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支持几乎涵盖了王郑涵创业的全过程,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能享受的他都赶上了。而之所以对创业支持不遗余力,当地的想法是,以创业带就业。   王郑涵赶上的好事情,源于中央解决就业的新思路。    2003 年,胡锦涛总书记 “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就业是安国之策 ” 的讲话,直接推动了新政出台;    2005 年,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座谈会,调整就业政策;    2007 年,就业促进法出台,就业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了确定;    2011 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伴随新思路的是新政策,近十年,中央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为百姓提供更多就业渠道;近十年,中央减免企业税费,替企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养老医疗保险,就是为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新政策带来新变化,这些年,稳定增加的不光是岗位,还有收入。   职工工资低,可以坐下来谈,这样的谈判,在这家单位已是第二次,而人性化的制度带来的是职工收入的大幅度提高。   这家单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多,而且大都在编制外,工作的岗位需要三班倒, 50% 的幅度看似不小,但院方觉得这笔钱花得值。   近十年,为增加百姓收入,中央连续 7 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到今年,全国 24 个省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 22% ;   近十年,我国 4 千多万高校毕业生实现了稳定就业;   近十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9800 万,近五年每年都超过 1 千万;   近十年,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增加了 1 亿 4 千万,现在,有超过 2 亿 5 千万的农民工在城里务工。 ( 视频编辑:金月展 文字编辑:见红蕊 )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9244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转)笑话一则(北京保安的故事)
热度 1 zhangpengju 2012-8-15 22:05
北京的一个小伙子,年龄20,在某条街的高档小区当保安,月薪1500。 小伙子挺机灵的,就是家里穷,初一没读完就辍学了,先后干过内卫,保安等几个职业,终于来到首都做了一名有制服的保安,每天都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我和他聊过几次,我感觉他思想相当深刻,我和他比简直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他生活极其规律,早上7点半准时上班,下午6点半下班,中午保安公司供应盒饭,有半个小时吃饭时间。 下班之后,他一般会先回到地下室吃晚饭—蒸馍+咸菜+稀饭+新闻联播。 饭后,他会拿出来一张世界地图,开始研究中国和周边各国和地区的领土问题,包括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与印度的领土争端以及台湾问题等。并给出以下建议和想法: 1,中国什么时候解决钓鱼岛问题,以什么方式解决最合理,若付诸武力会产生什么后果等; 2,台湾问题什么时候解决,该不该放弃武力,空军力量对比,海军力量对比,短程导弹的威力等; 3,南海争端的原因,美国扮演的角色,中国该怎么斡旋等; 4,中国该不该大规模建造航母,并给出各种费用作说明; 5,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最有可能在哪里? 6,。。。 7,。。。 这个过程大概花费他2个小时的时间,他会根据新闻联播以及白天在小区报刊亭驻足时看的《参考消息》,《环球时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分析,得出暂时性的结论。 他在北京干了近一年,攒了1W多块钱,准备再干几年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 不知道今年的这场暴雨,会不会把他的宿舍给淹了。
293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请关注温总理的讲话
热度 2 葛肖虹 2012-7-1 10:30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 6 月 15 日)上午在中南海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座谈。温家宝强调,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这是温家宝担任总理以来第七次同参事、馆员座谈。在听取参事、馆员关于改革分配制度、建设集约型城市、西部大开发、改善宏观调控以及文化 “ 走出去 ” 等的发言后,温家宝说: “ 我高兴地看到,政府参事工作、文史研究工作越来越活跃,对推进政府工作民主化、科学化起到重要作用。 ”  在谈到进一步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时,温家宝强调,要鼓励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和创新;要讲真话、听真话,善于从各种声音中汲取智慧。  温家宝:因为讲真话,听真话是民主科学决策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领导者应有听取和包容不同意见的雅量, 不要轻易把不同意见说成噪音、杂音,而应善于从不同声音特别是批评性意见中汲取智慧,因为批评性意见可以使我们头脑更清醒,更加重视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 。  温家宝指出,要发挥网络新媒体在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中的积极作用。在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上,温家宝还表示欢迎网络上的 “ 拍砖 ” 。   温家宝: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普通百姓拥有如此便捷而广泛的表达方式。政府要完善网络新媒体管理政策,加快形成依法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传播秩序。 温家宝指出, 要有效发挥专家和智库的作用,要加强对决策的监督和问责 。 温家宝说,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不仅是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还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问题。我们党之所以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就是要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并使宪法和法律具有任何人必须严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建立一个有效制约权力、并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的制度。 温家宝: 如果民主法治不健全,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有的人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侵犯甚至践踏法律 。这是需要我们非常警醒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方面的教训作了非常深刻的总结,我们应该牢牢记取 。 温家宝希望各位参事、馆员和特约研究员继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提高咨询国是水平,创作出更多的文化精品。
1870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闻联播十大成语
热度 7 ywang69 2012-5-10 23:29
据不完全统计,以下是新闻联播出现频率最高的十大成语,想想还真是。 1.坚定不移 2.一如既往 3.长治久安 4.丰富多彩 5.与时俱进 6.艰苦奋斗 7.前所未有 8.实事求是 9.来之不易 10.源远流长......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44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一个数学问题求解
热度 1 bingtangphy 2012-3-24 15:21
当我看新闻联播的时候,主持里后面有台电视机播放新闻。我很好奇,里面的那台电视机里包含了多少个新闻联播的画面(或者问里面那台电视机里显示了多少台电视(不断往里推))。现在以我的数学功底,无法将这个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如果哪位数学达人解决了这个问题,麻烦告知下? 这个问题一直困恼了我很久,我一直觉得非常的神奇。。。 本人QQ:407570933 邮箱:bingtangphy@yahoo.cn
379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江泽民文选》第二卷 外文版出版
dongzg101 2012-2-19 05:12
新闻联播头条播出《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外文版出版 2012年02月18日 21:30 来源: 中国网络电视台 1426 人参与 0 条主评论 8 条评论 0 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 在2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头条播出了“《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外文版出版”的消息。 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联播):《江泽民文选》第二卷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日文版近日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江泽民文选》第一卷至第三卷,2006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编译局将该书译成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日文5个文种。《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外文版已于2010年2月出版发行,第三卷外文版也将随后出版发行。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收入的是江泽民同志1997年9月12日至2000年2月1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胜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基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外文版的出版发行,连同已经出版发行的第一卷外文版和将要出版的第三卷外文版,有助于外国读者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对于国际社会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加深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新闻 · 江泽民撰文:《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 · 江泽民为《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作序并题写书名 · 独家视频:纪念辛亥百年大会 胡锦涛江泽民在会场 PN010 标签: 江泽民文选 江泽民同志 视频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921 次阅读|2 个评论
善意推测邢质斌:那时候太把自己当真,还真没赚到什么钱!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2-2-1 17:30
  邢质斌最近又出了一次名,还是广告的事情。   和赵忠祥们不同,邢质斌在CCTV都是以很正的正脸出现的,尤其是,邢家姐姐似乎比其他几个CCTV的新闻联播的伙计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也所以,人缘很好,据说早就该从那块屏幕上下来,可是迟迟没有下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是,“再正的脸”还是不能当饭吃啊,邢家大姐姐前些年过得够苦的,一看她的脸就知道是那种不懂得变通的人(俺是相面滴),所以,私下里挣的钱肯定比其他CCTv的同事要少多了。   于是,邢大姐退休后颇为拮据的状态都几乎呼之欲出了,真是浪费了这张国脸,就做了几个广告,结果还让人发现后,当成巨大的灾难事件,给捅到网上再三强调,唉。
个人分类: 人论|4251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人大法学院致信央视 建议新闻联播配手语和字幕
dongzg101 2012-1-7 19:29
人大法学院致信央视 建议新闻联播配手语和字幕 记者1月5日获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人大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近日向中央电视台寄出建议信,建议央视为新闻联播节目加配手语和字幕。 建议信称,听力残疾人由于与他人交流方面存在不便,所以更希望通过电视等公共媒体获取信息。但是,由于很多电视节目没有加配字幕,也没有提供同步手语翻译,许多听力残疾人不得不放弃收看电视节目。 记者就人大致信央视一事采访了当事人之一的人大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黎建飞教授,他对记者表示,我国对残疾人权益保护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作为全国电视观众最喜爱的电视栏目,希望充分考虑到听力残疾人的需求,在播报新闻时同步加配手语和字幕。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应该是有用的
热度 2 huashenglunjian 2012-1-4 22:07
系里有位教授,近些年来一直专注于进行产业化的研究。做得确实很好,跟企业合作开发,打破了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垄断,为国家节省了上亿元的外汇。还上了CCTV新闻联播,连带着我们这个实验室也跟着在电视上也有几个镜头,脸上长了点光。他很“鄙视”那些一心为发表论文而作的科研,特别是那些对现实状况一点不了解却在文章里大讲特讲侃侃而谈的科研人员他更是“瞧不起”。他的观念就是“研究要以项目为导向,不要以论文为导向”。 或许他的这种观点有点偏激。或许我们会说,我们需要对科学理论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可是对于我们以应用为基础的工科研究来说,现在很多人只盯着发文章,削破了脑袋想往国外期刊大期刊高因子期刊上发表,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于目的的偏移呢?他们在一直追逐着所谓的国外前沿研究,追逐着一些很花哨的新技术,追逐着一些很花哨的新概念新思想,却对于这些新技术到底什么时候能应用于产业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一无所知,却忘了我们的现实离这些新技术新概念新思想还差五百公里。他们对于现实对于产业界的一些没有多少新技术的小问题却视而不见,他们忘了就是这样的一个个小问题困扰了多少的企业,这样的小问题能给产业带来多大的效益。 研究应该是有用的,那么我们的研究还是多面向一点现实,面向一点产业吧。
个人分类: 科研观点|383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