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新闻联播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新闻联播

相关日志

最近不幸福是因为没看新闻联播
热度 8 ncepuztf 2017-3-24 21:30
中午食堂吃饭,听得邻桌两人对话。 甲说:最近感觉越来越不幸福,网上各种房价上涨,孩子上学等让人焦虑的信息铺天盖地,想想都烦。 乙说:你是不是最近没有看新闻联播? 甲( 恍然大悟 ):确实哎,过了年就没看过新闻联播。 乙说:早就提醒过你,中国人民的幸福在新闻联播里! 让你每天定时吃药,不听话,又病了吧?!
个人分类: 囧事趣事|334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厉害!《新闻联播》前主播张宏民变太极拳高手
ericmapes 2017-2-13 09:11
厉害!《新闻联播》前主播张宏民变太极拳高手 2017-02-1307:43:25 来源: 搜狐娱乐 http://yule.sohu.com/20170213/n480534267.shtml?fi 原标题:厉害!《新闻联播》前主播张宏民变太极拳高手 2 《新闻联播》前主播张宏民 2 张宏民打太极    搜狐娱乐讯2月12日,知名博主“长春国贸”在微博晒出一张张宏民练太极的照片,并配文:“56岁的《新闻联播》前主播张宏民如今已变身为太极拳高手!”照片中,张宏民打扮休闲,表情严肃,左脚轻轻抬起。   看到与屏幕前完全不一样的张宏民,网友纷纷留言称“厉害了!”“没想到卸下主播身份的他是这个样子~”“打太极的样子也很有范儿嘛~”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椒之“被阉割了的大学”
热度 42 shn2010 2016-6-23 09:19
傍晚,难得的好天气。结束了一天的杂事,李勋哲疲倦地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 6 月 22 日的新闻联播。 6 月 22 日,突然意识到,来这里已经一年了。 一年前的今天,从羊城来到这里。 一年了。忙碌却碌碌无为的一年。 碌碌无为地生,默默无闻地死。 曾经踌躇满志地立志要在这里践行张载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今呢?改变了什么?影响了谁?“曾经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突然想起一年前的每个这样的夜晚,自己都喜欢去操场上跑步,一边思考着人生的方向。曾经的那段日子,干净、纯粹。 这个夜晚,何不去跑跑步呢? 于是,李勋哲换上衣服鞋子,戴上耳机,来到操场上。 久没有在这样的夜晚,安安静静地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忘记世间所有烦恼的时候,任心底的一些思绪蔓延开来。 “李老师!您也在跑步啊?”一个声音打断了李勋哲的思绪。一个似曾相识的男生给李勋哲打招呼。 “哦,你好!”李勋哲不确定自己是否教过这个男生。似乎没有太多印象。没办法,大教室上课,几乎只能记住每次都坐在前几排的几个人,而且名字还未必对的上。只好含糊地打个招呼。 “我 XX132 班的,马飞。” “哦,我给你们上《煤化工工艺学》。咦,怎么对你印象不深?是不是经常翘我的课?”李勋哲开玩笑说。 “哪儿有,我就翘过两三次。”马飞倒也坦诚地说。 “两三次还少了?我这门课就只 18 次课啊。” “嘿嘿。其实来上课的同学大都是也都是不听的。您说是不是?” 这学生倒是很直接。“你们都不怕我把你们给挂了?” “其实大学考试,都是靠考试前老师划重点。 平时学不学不重要, 突击一个礼拜就行了。” “你们这态度怎么行?全都指望着老师划重点?要是老师不画重点呢?” “那就大家一起挂咯。不过那样的话,估计您就有麻烦啦。” “你们这种学习态度,在大学里能学到什么? ” “我也觉得大学里不能学到什么啊。就是为了那张文凭。” “你在大学里没有学到东西,将来怎么去为社会服务呢?” “等将来找到了工作,去企业里再学吧。现在学的东西大都又用不上,学了也是白学。” “你现在不好好学,将来去了企业就能学好了?” “我学习能力挺强的。以后工作了不都有培训嘛,等那个时候我肯定能过好好学好的。” “你现在不好好学,你觉得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吗?用人单位会愿意要你吗?” “招聘的时候要看成绩吗?不是都不看成绩只看个人的各种能力吗?我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其实挺强的,以后找的工作不会比那些好好学习的同学差。” 如今的大学似乎失去了选拔的功能,所有的大学生,不论在学校里勤奋与否,毕业之后都又站在了同样的起点上。这也许是现在的大学越来越不把大学里的学习当回事的原因吧。李勋哲暗想。 “所以说,只要顺利拿到毕业证,我觉得我不会比班里面努力学习的同学差,说不定我还比他们混得好。我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都挺强的。” “呵呵,难怪你们上课都肆无忌惮的了。” 李勋哲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学生太精明了,在这被阉割的象牙塔里,其实老师才是弱势群体。 “其实吧,我们也有怕的啊。我最怕的是老师取消我的考试资格。” “嗯?” “不是学校有规定,旷课多少次取消考试资格的嘛。最怕的是老师直接取消我的资格,那就只能直接挂掉了。只要让我考试,考前老师一般都会划重点,这样一来,突击两三天考个及格还是很容易的。” 李勋哲一声苦笑。“要是没过呢?” “就算不过还有重修的嘛。现在重修也不收费,多重修几次,老师也烦了,肯定会让过的啦。” “哎,你们这样的学习态度,在大学里面到底能学到点什么?” “我也觉得大学里面学不到什么东西啊。我感觉我现在的水平还不如高中时候呢。大家都是为了文凭。没办法,中国社会就是要有文凭才行。” “大学不仅仅是一个获取饭碗的地方。国家花这么多钱投入到高等教育,是希望把你们培养成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能够为这个社会的繁荣而服务的。”呵呵,对一个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形成的大学生说这些,显得多么的苍白和空洞。李勋哲感到对牛弹琴的无奈。 学生沉默了片刻,突然蹦出一句话:“李老师,你是硕士还是博士毕业?” “博士。怎么了?” “你都读到博士了,为什么不去企业呢?赚钱应该会更多吧。” “因为我觉得来大学当老师,通过教育去影响一批人,改变中国当下的社会风气,更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李勋哲一边说,一边看到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感觉自己没有必要对学生说这些。 “那你来我们学校当老师多少钱一个月呢?应该好几万吧?” “哪儿有那么多。五千来块钱。” “那你不觉得亏吗?博士毕业,才几千块钱一个月。”学生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仿佛是自己找到了老师的软肋,不能再高高在上地对自己说教了。 “还好,学校给了 30 万安家费。”如果没有学校的安家费给自己撑腰,自己肯定都没有底气了和学生继续聊下去了。李勋哲暗想。 学生的态度从刚刚的不以为然变得羡慕:“哇,那么多!三十万安家费,你都可以直接买个十多万的车再把房的首付给付了啊。” 呵呵,这就是我们的大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信仰,没有除了钱之外的其他人生追求。国家就指望这样的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 离开操场,李勋哲经过办公楼下,看到学院里办公室灯还亮着。这么晚谁还不回家在学校办公呢?李勋走进办公室,原来是伍老师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加班。 “伍老师,这么晚了还不回家陪老婆孩子,在忙什么呢?” “给学生弄复习资料呢。你怎么这个时候还来办公室?” “我刚刚去跑步了,路过就上来看看。弄什么复习资料?” “ 这不是快考试了嘛,得想办法让给学生整理个复习资料。你整了没?” “没有,我不打算搞这些东西。让学生自己去学吧。该怎么就怎样。” “不整不行啊!学生上课都不学,下课又不学,不给他们复习资料,考试肯定挂科一大片。这几天把试题库里面的试卷整理下,打算发给学生去看看。” “考不过就考不过呗。你操这心干嘛!我一直觉得老师划重点、给复习资料这些做法其实对平时好好学习的同学很不公平。那些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最后说不定还没有考试前突击一下的人考得好,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啊。” “大家都知道你说得对。但是,太多人考不过,学校领导会找你麻烦啊。而且考不过还得开重修。上重修课太痛苦了,学生大都不会来听,就算来了也都不听。而且重修课大都安排在周末,要牺牲大好的周末休息时间呢。” “那就把题目搞简单点呗,你这大晚上的还加班给学生搞复习资料,多累啊。” “没有复习资料,就算题目再简单,也会有一大片学生要挂啊。很多学生压根就不学的。” “我看看你这复习资料怎么个弄法?”李勋哲把头凑到伍老师电脑前。 “呵呵,为了让这帮子学生都顺利考过,您也是操碎了心啊。” “也还好吧。养家糊口、混口饭吃啦。” 被阉割的大学,已然成为一个贩卖文凭的场所。
个人分类: 小说|21022 次阅读|45 个评论
我对屠呦呦老师获诺奖的几点看法
热度 1 lijianguo531 2015-10-6 16:30
最近因为带孩子,身体严重透支,患上了严重的过敏性咳嗽,又演化成哮喘,接近两个月的时间身体乏力,浑浑噩噩。昨天下午,当凤凰新闻客户端的推送消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映入眼帘的时候,那真是说不出的喜悦。当时怀里抱着两个月大的孩子,我就让我家领导抱会儿,赶紧跑到电脑前去搜相关的信息,一是核实,二是希望了解更多的获奖信息。开心的像孩子似地将信息告诉家人,发给我朋友圈,告诉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和同事群,修改了QQ签名。整个人感觉突然有了力量,额头的汗不知不觉中流了出来,身体放松了不少,很少看电视的我,晚上激动的坐在电视机前就等新闻联播和东方时空的获奖报道。 我的爱人很好奇,不单是我敢于“大胆”的提出你抱会儿宝贝;还有“人家获奖关你什么事?”的疑问。其实她不知道我不是在为我自己高兴什么,我是从心底为中国人感到自豪,为中国的科技界感到骄傲。当然,过完一天后,激动的心情开始平复,理性的思维开始让我回味屠呦呦老师获奖到底带给中国什么?我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大陆本土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让中国科技人第一次在大奖前翻了身,如果说新中国建立让人民翻越了三座大山,那么这一次获奖不亚于中国人又一次革命,而且是科技的革命。这次革命让中国大陆科技落后、本土教育失败的批评不攻自破。也必将在国际上极大地改变中国的科学地位和科学形象。 第二,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科技成果,历经四十年的沉淀与验证,终于获得了世人的认可。让我感觉诺奖的获得来之不易,让我感受到科学的落后并不代表就不能取得诺奖级的成果。而秉持对外开放、团队合作、不畏艰难的作风和品格才是取得科学进步的钥匙。 第三,诺奖很遥远,当施一公发表剪接体的三维结构论文,国人奔走呼喊诺奖级成果的时候。我也只是热情的期盼。但屠呦呦老师突然获奖犹如惊雷般着实让我恍惚了半天。回头看看了看卡罗琳医学院的颁奖词也就寥寥几百个单词。看完颁奖词我才发觉,原来诺贝尔奖并不高深,屠呦呦老师对治疗疟疾的一种新药(青蒿素)的发现拯救了数亿人的生命就可以获奖。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再高的奖项,它的评审标准还是要回归服务于人类健康与发展的本源道路上来。再高深的发现都可以用你身边的事物和你自己去体会。 第四,这次破天荒的获奖无疑也是对中国目前科研体制和评价体系的巨大讽刺和冲击。因为屠呦呦着实是个“五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无出国背景、无院士头衔、无SCI论文、无关系背景。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巨人竟然都不是科学院的院士,真是打脸。不论是关系说、性格说还是争议说都无法解释这一巨大的科学笑话。估计后面中国科学界会对屠呦呦老师有所表示,甚至考虑给予个院士头衔或者与院士相当的头衔也都极有可能。我的期望是最好中国科学界不要表示,即便表示了屠老师也不要接受。就让这个笑话成为中国科研体制改革的信号弹,让它彻彻底底的载入中国科技改革的大事记。 新闻链接: http://v.ifeng.com/news/society/201510/01a589dc-9185-465c-86f1-934346938683.shtml 2015年10月6日于江苏师大
个人分类: 观点点评|4688 次阅读|1 个评论
昨天是个伟大的日子
邵艳军 2015-10-6 11:01
昨天是个伟大的日子 孩子国庆节前一天带小朋友从德国回来,一别两年,学业有成,爱情幸福,家中喜事;国庆66周年,德国接着国庆,两个国家喜事;昨天回家,高速路上念叨给丈夫今天诺贝尔开奖,默默叨叨说看花落谁家,以为又是科学看客,数点和学习其他国家人民的科研贡献。没想到,晚上家宴聚餐回来,先一步回家的丈夫开门对我喜悦地惊呼:“新闻联播,我们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了,屠呦呦!”我差点眼泪掉下来,拉过孩子德国小朋友来,直接一串英文过去,身材高大的读生物学博士的德国男孩子高兴地祝贺,说他也是刚刚看到的,在手机的德国新闻上。。。。。家事国事都喜事! 祝贺老太太,一个比我父亲还要大一岁的老人。因为您的长寿和年轻时质朴的工作,我们拿到了这个期盼已久的自然科学奖。向那个踏踏实实的的年代致敬!向那个庞大的科研群体和优秀个人致敬! 还是要扎实地去努力,因为老一辈做出了榜样,因为孩子他们这些跟上来的科研后继力量。 记之。 没有什么可以评价一个人,只有自己。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央视新闻联播一条新闻感慨当年的“禽北上”实验
热度 6 蒋高明 2015-7-29 10:12
【明辨是非】昨晚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了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效果,其中提到了草原养禽发展替代畜牧业的做法。其实该做法早在2005年笔者小组在国内提出,即利用草原广阔的空间,加上部分草原食物,解决内地养禽空间狭小、食品安全等问题。2005年,我们就在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开始了实验,当年因合伙人问题没有赚多少钱,当时该项目被人不看好,遭遇冷嘲热讽。后来该思路得到中科院主管副院长的支持,克服经费困难后继续坚持试验。但大量科研经费被人截留,其中的辛酸一言难尽。现在巴音胡舒嘎查已经走通了育雏、养殖、加工、销售等路子,草原生态得到了保护。草原养鸡先在锡林郭勒盟十几个旗县推广,后再全自治区乃至新疆、吉林等地推广。2005年我们在山东同步开展了秸秆养牛实验,即利用好农区一亩地废弃的秸秆保护10亩的草原,同时实现退化农田的修复,2007年笔者将内蒙古、山东两地的大型试验总结为“畜南下、禽北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对这一做法进行过报道。如今看到内蒙古、山东两地的科学实验都已结出了果实,甚感欣慰。做生态农业或生态草业的科研是来不到半点浮躁的,只有农民、牧民说好的科学才是好科学,那些用洋文发表的所谓SCI文章是中看不中用的。从央视报道的图片看,库布齐牧民养殖的是鹅,这个动物我们当年也是考虑过的,但因担心鹅是食草动物,对草原破坏会大,没有推荐给牧民,而养少量鹅用来保护鸡群免受野生动物攻击。下面转发2009年中科院支持笔者小组大规模开展“禽北上”的一篇旧文。 央视新闻联盟2015年7月28日报道截图 2005年7月30日,浑善达克沙地草原养鸡现场。 2005年7月30日,浑善达克沙地草原养鸡现场图。一晃十年过去了,岁月不饶人啊。 浑善达克沙地:五万禽军北上 蒋高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243541.html 最近,笔者带领研究团队,再次深入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村),指导牧民进行“禽北上”试验示范工作。今年,我们计划养殖的5.2万只鸡苗已经全部落户草原,先期引进的2000只幼雏已进入草原觅食了。 最近内蒙古地区普遍闹蝗灾,我们的试验区受影响较小;许多野生动物也回来了,这次我们现场就看到迁飞的天鹅,戏水的灰鹤和奔跑的狍子;一种消失了几十年的沙芥又出现了。我们的试验思路是:限制中型和大牲畜数量,发展对草原破坏很小的禽类 (鸡、鹅、鸭),增加牧民收入,引导牧民进行生态保护;自然恢复的大面积草原用来打草卖钱。我们称这种模式在草原地区为“以禽代畜”,在全国范围内则为“禽北上、畜南下”。在山东平邑县农区,我们还建有“畜南下”大型试验示范基地。 7年前,内蒙古某著名草地专家非常肯定地预言我们的自然恢复试验,封育打草坚持不了3年。实践证明,在第9个年头草原还是没有退化,可见自然界是存在着自我调整的能力的。这个潜力到底有多大,我们也不清楚。如果草原养鸡,打草损失的养分可通过粮食输入草地(通过鸡排泄物)而补充。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禽北上”这一模式?草原自由牧禽有那些优势呢?让我们分析如下: 第一,充分利用草原空间资源。牧民普遍拥有大面积草原,如锡林郭勒北部草原东乌珠穆沁旗牧民人均有2100亩草原;我们试验地所在的嘎查人均也有400亩草地。但是,如此辽阔的草原却没有给牧民带来太大的好处,平均每亩收入低于10元。空间大,禽类自由活动的地盘就大。选择有水源的地方,适度集约化利用,相对于四条腿的牛羊,两条腿的鸡对草原的破坏力几乎没有。因为我们仅利用草原地面空间,且只有三四个月时间,没有对土壤扰动,这样不会引起沙尘暴等生态灾难。来自农区的粮食,转化为禽类粪便后还可补充草原养分。 第二,充分利用草原的水热资源。相对于地中海沿岸荒漠,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区条件还是相对优越的,前者雨热不同期,而后者雨热同期。我们的草原降水量虽只有250-450毫米,但集中6~9这三四个月中。这一阶段,光照充足,雨量集中,温度适宜。如此优越的气候环境对人类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对于禽类健康生长更没有问题。因为到植物枯萎季节就“收获”草原鸡,避免了养殖牛羊等牲畜造成的“春瘦、夏肥、冬掉膘”恶性循环。 第三,充分利用了草原的食物来源。草原上各种昆虫、草籽、嫩叶、灌木籽、树种,都是很好的“粮食”。这些“粮食”人虽无法下口,但两条腿的鸡则非常喜欢。笔者研究小组试验数据表明,草原上2000只鸡消耗粮食2300公斤,而在山东林下养柴鸡,则高达4838公斤。草原生态养鸡平均每只可省粮2.27公斤,节粮率达52%。省出来的“粮食”完全是鸡从草原上自由觅食来的,是那些虫子、种子和嫩叶换的。全国目前年消耗鸡47亿只,如果北上草原,则仅从鸡嘴里夺粮107亿公斤。草原是后备粮仓,但要由鸡去“开荒”。 第四,减少了牧民劳动强度。草原养鸡仅利用植物生长的三四个月时间,加上育雏以及后期出售所需时间,牧民前后生产过程不超过6个月。这样的话,牧民就可以“劳作半年,休息半年”,传统的接冬羔、冬季放牧等辛苦活从此远离牧民。最关键的是,即使在劳作的半年时间内,放养鸡的劳动强度远远小于放养同类经济效益的牛羊,年龄大的牧民或妇女均可胜任。据笔者观察,一个牧区妇女养殖2000只鸡,每天喂食三次,一次工作时间仅五分钟左右,不到她为一只奶牛挤奶的时间。曾养过鸡的牧民对笔者说,一个人可轻松放养5000只左右鸡群。 第五,大大提高牧民收入。这是最为关键的,再良好的生态治理思路,如果不能够给农牧民带领经济效益,注定是失败的。初步试验表明,不计牧民劳动力成本,每只鸡在草原上耗粮仅5元左右,每只净赚15元以上。巴音胡舒支部书记那森乌日图2007年,养殖400只鸡,净收入7000多元,今年他家已养殖了2000只,拟再从我们的试验5万鸡苗里再养殖5000只,显见他们是尝到甜头的。据他们初步计算,如果养殖的7000只鸡成功了,他们将获得5-6万元净收入,另外可获得2万元左右的牧草收入。生态养鸡可从根本上提高草原牧民收入,带动生态保护,为国家节约大量治理费用。由于没有空气污染,草原放养的鸡在大城市有竞争力。如该模式成功,就等于城市消费者自觉消费,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第六,促进生态恢复,减少沙尘暴等危害。实践证明,浑善达克等沙地草地,如果减少了人为压力,在生态退化尚达到阈值的前提下,完全能够自我恢复。在试验的前3年,试验的4万亩严重退化的沙地草地就基本恢复生态功能。强有力的事实让牧民看到了实际效果,我们的模式很快在正蓝旗牧村中推开,连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周边旗县牧民也自费前来学习经验。2007年,我们的试验效果被国际著名刊物《科学》长篇报道。 第七,避免的农区养禽造成的环境污染。目前,全国畜禽粪便排放量是工业废弃物的2倍多,农区集约化养禽的粮食主要来自东北等粮食主产区,由于添加了饲料添加剂,重金属污染严重。畜禽粪便污染还造成了太湖等重要湿地的水体副营养化。而开放草原空间养禽,禽类粪便直接变成肥料进入草原。输入的玉米等粮食,加上草原的食物,变成了鸡肉进入大城市,留下禽粪等补充草原养分不足。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草原空气新鲜,没有污染,禽类很少得病,所需药物也是大大减少的,这样的生产过程避免了禽药和添加剂污染。 下一步我们的重点,一是要减少粮食的成本,二是要开发市场。这两项工作决定本项目的赢利空间。 节约粮食成本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大规模草原放养,我们到了4万亩试验区看,蚂蚱等昆虫的量还是相当大的,草籽、草叶等非常丰富。要充分发挥牧民放牧的优点。据山东的农民和乌书记介绍,在大面积草原放养,不必要建立围栏,仅建鸡避雨的设施即可,当然,需要专人管理。鸡群可在4000-5000只规模;二是从空中捕获,我们马上进2只杀虫灯进行初步试验,如果每只灯捕获100-200斤虫子,就相当于400-500斤粮食,折合400元,灯成本不到300元(可使用3-5年),每月耗电5元。三是通过蚯蚓将牛粪转变为蛋白,这个试验在山东很成功,明年拟在内蒙古试验,这里牛粪资源是相当大的。 鸡长到1斤左右,即能够自由觅食,补饲的料可用玉米籽粒,是相对干净的粮食,成本也低。我在桑根达莱买了一袋玉米籽,0.8元1斤。现在鸡小,可以喂养饲料,大了就不能再喂养。要让鸡适应玉米籽粒。这一点很关键,可节省费用,更关键的是,保证鸡的质量。鸡饲料里有添加剂和重金属,对草原会形成污染,我们拒绝使用有添加剂的饲料,改为用纯粮食补饲。 2005和2007年,我们先后试验了1.6万只草原养鸡,后期都是能够用玉米籽粒的。这次我们再试,鸡开始不喜欢吃,后来就抢着吃了。因此,草原上喂养玉米籽粒是没有问题的。仅喂养纯粮食,就避免了饲料添加剂对食物和生态环境的污染。 我们的5万草原鸡只在整个内蒙古恐怕是头一份,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检验生态学的思路治理生态退化和保障粮食安全能否成功的指标,不是SCI,不是领导的夸奖,而是钞票,是经济效益,是牧民能够主动地去干。这恐怕是其它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做科学试验不曾打过的硬仗。 但如果经济效益有了,我们就获得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保护与发展是一对水火不相容的矛盾,这个问题长期困惑了许多人,尤其决策者。 有人说草原养禽会与牧民的传统游牧文化冲突。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观点是,游牧文化受现代文明冲突严重,牧民几乎全部实施定居,但牧民生活所需要的钞票还是来自畜牧业。随之牧民物质和文化需求的提高,单纯依靠牲畜头数提高收入的空间已不大。在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应当让牧民来选择。巴音胡舒的牧民逐步适应养鸡挣钱,而养少量牛羊满足自身需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图1 鸡、鹅与牛共存于牧民的家里 图2 硕士生王冰雪和她的鸡群。她将论文定位在“以禽代畜”的科学机理试验。 图3 走,到草原找虫吃去! 图4 能够育雏5万只的育雏设施落户草原了,里面的温度可控制在38度左右。 图5 试探着走出育雏室,到大草原去 (我们引进的品种有贵妃鸡、三黄鸡、北京油鸡、莱芜黑、芦花鸡) 图6 鹅在草原上的食量很大,生长也很快,两个月达6斤左右 图7 部分研究人员与乌书记在一起。乌书记是当地的名人,他还上过美国的《科学》 图8 我们成功恢复了9年的浑善达克沙地草地,示塔拉上的草甸群落 图9 自然恢复的小黄柳群落 图10 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沙芥又回来了。 图11 草原上的蝗虫很多,今年内蒙古又闹蝗灾,但在我们这里,她们是鸡的美餐 图12 鸡帮奶牛抓苍蝇,它们和谐共处 图13 一望无际的沙地草地。有专家预言不出三年就退化,但我们4万亩试验地7年前就是这个样子了。 图14 草原牧歌里增加了鹅的美声 图15 草原文化也是不断变化的,牧民连同他们的孩子开始适应草原养禽。一个牧区妇女,一次喂养2000只的时间约等于她给一只奶牛挤奶的时间。牧区妇女的劳动量是很大的,她们异常辛苦。 图16 浑善达克等中国四大沙地恢复成功后可成为温带的“萨王那”,这样的“非洲”景观离北京直线距离只有两三百公里。(这是我们恢复成功的温带萨王那, 狍子、狼、沙狐、獾、灰鹤、天鹅等野生动物陆续回来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5347 次阅读|8 个评论
由大疆无人机想到的创新与勇气
热度 13 xdcaxy2013 2015-5-2 20:36
刚才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了大疆无人机,那种年轻人的创新创业让我感动,这个 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 70% 的市场份额的公司,给新员工的创新创业精神让人感动。 我们的时代需要创新创业,年轻人需要源源不断的活力,依稀记得本科时西电的“星火杯”,每年十一二月都会是全校最热闹的时候,除了考研那年,我参加了三年,从大一开始带着好奇心去看师兄师姐们做的各种电子玩意,到大二大三和同学自己动手参加竞赛,那个时候我们是那么痴狂对技术对创新,自从读了研,仿佛这种感觉就没有了,大家仿佛都是忙得赚钱,有空也是玩游戏,逛街,这些应该有,但不应该是主流,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研究生理应担当起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前沿。 今天看了大疆无人机,有个公司大学实习生有个点子,立马获得了100人左右的团队和5000w的启动资金,这样的企业怎么能不占领科技的前沿,怎么能不占领全球无人机市场的重要份额! 1840英国的坚船利炮打醒了沉睡中的中国,记得小时候,我们的技术不如别人,落后就要挨打,当时作为一个个小学生都以,实业救国为己任,所以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自己毅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希望凭自己的能力来立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多数的我们放弃了这些儿时的梦想。我也深深的感觉自己再慢慢随波逐流,没有了儿时的梦想。今天看了大疆无人机,又一次燃起了我的信心。
3893 次阅读|2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