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出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出国

相关日志

不应当对“放弃入学资格”乱扣失信的帽子
热度 11 fdc1947 2019-10-14 08:06
不应当对 “放弃入学资格”乱扣失信的帽子 近日, 某 大学 69名 研究生新生申请放弃入学资格,逾期未报到 的事情引起了许多媒体的注意。 人们纷纷谴责这些 “准研究生”,认为“ 他们实际上是集体放了高校的 ‘ 鸽子 ’” , 是失信的 行为 。 这是不是如许多人所谴责的那样,是考生的失信?在下结论之前,应当先弄清楚这些 “准研究生”为什么不去报到。下面这些是媒体所说的主要原因: “ 记者采访了国内多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和教授,他们认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 ” “ 保送生同时被其中意的外地高校录取了,他们往往会放弃在自己本科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转到其他高校读研 。 ” “ 一些原本报考学术型硕士的同学被调剂到专业型硕士,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导致学费相对昂贵,这也是一些同学被录取后选择放弃的原因之一 。 ” 各位看一看,上面的这些原因导致的放弃入学资格、不去报到,哪一条可以归到 “失信”这一类恶劣的行为之中? 我看一条都算不上,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 “信” 可失。 学生考试之前,并不能知道是否能够考上,所谓报名,这是表明可以接受的意向之一,而不是与学校签订的合同。 如果规定一个学生在考研的 同时就不准联系工作或出国,这样的规定是不是太霸道了?既然没有这样的规定,既然我们的原则是考生与学校的 “双向选择”,那么,学生当然有权利选择他的所愿意的选项。 至于把报名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情况,那就更谈不上学生的失信了。 当然,有人会说,当初通知被录取的时候,为什么考生不提出不愿意来读呢?这是强人所难。考生的选择,必须在知道大多数可能选择的途径的时候才能够作出,这当然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对于上面所说的各种情况,都不能算考生的失信,都是考生正常权利的应用。 当然,考生被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当然会给录取的单位带来一些问题,媒体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有 媒体认为,这种行为侵占了教育资源,使别人失去了读研究生的机会, “他这种情况是已经参加复试了,就是把别人的机会给挤走了,对其他考生也属实不利,妨碍了那些想读书的人。” 。 媒体还认为 ,他们也使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造成了损失, “ 学校给了名额但是学院没有招满,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学院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甚至影响学校的学术产出 。 ” 对于其他考生而言, 其实 并没有什么不公平的。无论如今放弃入学资格考生读研究生还是不读,那些考试情况不如他人的考生总归已经失去了在哪个单位读研究生的资格,所以,除了说自己考得不好,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对于录取他的高等学校相 关专业,确实造成了损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个损失从原则上来说,应当说容易补偿的,那就是再招一个就是。 现在的问题是,招生时间一旦错过,就不允许重新补录。这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招生程序过于死板所造成的。 所以,对于招生单位所遭受的损失,虽然是考生不来报到所造成的,但是,考生只是行使他的权利而已,招生单位损失的造成,实际上是如今招生过程的死板所造成的。允许招生单位再补招,问题也就解决了。 学生也是 “双向选择”中的重要一方,不但是学生的权利所在,而且对于促进各高校搞好自己的工作,是有利的因素。然而,我们的高校多少年来完全习惯于“官办”,衙门作风相当严重。而在长期被“计划分配”的影响下,大多数人也已经忘记了学生还有选择的权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要“解放思想”。 实际上,看看我们的老前辈,他们那时候同时被几所大学录取的情况非常常见。我的导师,当年就是同时被两所大学录取,他选择了一所更著名的,后来毕业以后,那所没有被他选中的大学,仍然欢迎他去那里就业。 当然,现在媒体上所说的问题也并不大。即使是被大家热议的那个大学,也只有区区 69位考生放弃入学资格。我看了这所大家的简介,据该大学官方网站介绍,该大学共有研究生15000余人之多,因此,估计该学校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应当有4000人左右,69人放弃入学资格,只占到招生总数的不到2%。即使能够补录,实际上的工作量也不会很大。关键是人们的思想总是不解放,有关单位不肯放权,有关人员不肯或不敢进行改革。 总而言之,前进的路上总是会有问题的,而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改革。 当然,本文所说的情况,主要是指需要考试 录取 的硕士研究生。对于一对一双方已经完全讲好的 不用经考试的 博士研究生,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那差不多就等于双方订好了合同,这不在本文所说的范围之中。
个人分类: 教育|12716 次阅读|18 个评论
他其实是自杀的
热度 5 zhgzhang 2019-7-10 11:17
最近见了一个老同学。随便聊天聊起一个校友,姚初京。我说,他不是得心脏病猝死了吗。老同学说,你不知道?其实他是自杀的!而且是用鞋带把自己勒死的!我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我不相信!他说,至少有两个人跟他说过这件事。不过因为他对姚初京不是很熟,他不太确定说的是不是姚初京。我说,那你就再确认一下吧。心里想,姚不是这种人,他肯定听错了。 姚初京,个头有一米七五,浓眉大眼,嘴唇很厚,嘴上留一点胡子,是个挺精神的小伙子。在班上看到他,是因为他总到我班上听课。他是系里车间的工人,没上过大学。对上学的渴望,让他坚持不懈地听下了物理系的主要课程,并考上了研究生。 在出国大潮的裹挟下,他也到了美国留学,在Reno大学得到了博士学位。得到学位并不意味着有工作等着你。毕业就是失业,在美国是家常便饭。无奈他找了一家公司,跟印度人干起了油加水的营生。说是往汽油里加水,可以节能环保,还增加动力,听起来很高大上。不像水变油那样离谱,骗了不少投资。常走夜路难免遇上鬼,终于有一天走了麦城:他们胆大到去加拿大推广“油掺水”项目。那苦寒之地,冰天雪地,油中掺了水不结冰才怪!第二天就把油箱油管冻爆了!事情败露了,公司也倒闭了。姚初京失去了工作。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老同学拉了他一把,把他介绍到北美汽车厂工作。 我因为工作关系到那里出差,他知道后我接到他家里住了几天。他带我去他公司看,还去博物馆、去走访其他同学。看他样子还不错,乐观健谈,身体也没毛病,早上起来还打太极拳。 第二年我又去见他的时候,也许因为他夫人刚去世,他显得神情忧郁,说他想回国。可是他父亲一听他说要回国,就训斥道:不好好在美国呆着,回来干什么!接着他就一直念叨着:美国有什么好啊,美国有什么好啊。 又过了一年,就听说他去世了。说他是心脏病猝死。震惊之余,大家捐了些钱给他的遗孤。 没想到这个老同学告诉我他不是心脏病,是自杀!怎么能让人接受!不幸的是,老同学微信告诉我,他找人确认了,他说的就是姚初京,姚初京就是自杀的!他被公司lay off,感情上又不顺利,就冒出了轻生的念头,时常用头撞墙。 他妹妹预感到他要出事,就赶来看他。他把他妹妹带到附近同学家。第二天他妹妹到他住所来看他时,悲剧已经发生了……。 看了朋友的微信,我顿时悲从心来。姚初京一生坎坷,为了学历和学位,遭受了多少白眼,付出了比常人多多少的努力,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就算是被lay off,就算是感情不顺,也不至于走绝路啊,去世的时候才41岁啊! 同学说他是抑郁症。又是抑郁症!以前只听说谁谁想不开轻生,抑郁症是这几年才流行的新词,就这么难治吗?就这么害人吗? 反过来说,要是父亲不那么爱面子,让他轻松回国,他也不至于那么早就走了!我想,他父亲也是痛心疾首、后悔莫及吧!
个人分类: 同学关系|10785 次阅读|5 个评论
土鳖不配当教授?
热度 3 pinjianlu 2019-5-8 10:18
现在发现很多高校,要评教授还必须要有海外经历。比如出国联培、访问学者、交换生、博士后啥的。总之必须要出国并至少呆半年以上,才能申请评教授。 看来这些高校的领导们认为土鳖们——从来没出过国的博士、博士后都不配评职称啊。看到有的访问学者出国呆半年或一年的,各种旅游各种晒图,真是好不羡慕,回来还可以把职称评了。这么划算的事情为何不做呢? 看来还真是:以出国为荣,以土鳖为耻。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79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出国实用英语
kd652 2018-10-18 01:12
https://mp.weixin.qq.com/s/874GxYtnV9b5gQ1_grbDKw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助研究生出国参会的新政会带来什么后果?
热度 11 wfangimm 2017-8-8 15:15
今天收到所里教育处通知,是研究生院新修订的“关于下发我校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条例”, 该文件从今年9月1日开始执行,仅资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的学生,参加墙报展示的将不再资助。 本来学校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是个大好事!5年前这个政策刚下来时,我还向学生说过:你们的师哥师姐没你们运气好,你们赶上好时候了,就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吧! 参会学生回来后都要在组里的 journal club 上做个报告(研究生院则要求他们写一个参会报告),选一些认为会上值得分享的内容讲一讲。 这个政策是每个学生在学期间最多获得一次资助,覆盖注册、机票等参会费用。对于出国特别是去欧美地区参会,既是参加高等级会议的主要机会,但也有支出较多、对课题组经费压力大的问题。因此,我这个普通PI对该政策是举双手拥护的。 过去我都让学生去参加(我认为的)高等级会议,例如在美国的ACS年会、National Med Chem会、National Org Chem会、AACR年会和在欧洲的EFMC会议等。这些会议演讲的水准普遍较高、内容广泛,对学生开阔眼界相当有利。不过,是参加内容广泛还是针对性更强的会议,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有所抉择。 不过在新的资助政策下就很难这么做了。因为高等级会议要想获得演讲资格,对我而言都不容易(可能是我的水平不够,对大牛也许不是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更难了。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去参加水准低但更有可能获得演讲资格的会,就成为理性的选择,不是吗?比如国内某个公司,三天两头给我发邮件邀请参会(若干年前它们在国内各地办会,最近几年则开始在国外办)。如果让我的学生去参加这样的会,获得演讲资格无论如何比去ACS或EFMC会要容易得多;但参加这种会的收获,明显比上面那些会少啊! 我看到这个通知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此。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想到的大家都能想到,更别说那些“聪明人”了。可是这样做对培养学生并不好啊!对此我真得很无奈。接下来我究竟该建议学生怎么办呢? 在这里我想提个建议:如果研究生院有点儿缺钱,或者认为不是所有学生都值得资助全部参会费用(这样想也在合理范围内),是否可以考虑把资助分等。比如一等钱多一点,资助口头报告的;二等少一点,资助墙报交流的。获得二等资助的,老师要从课题经费里补贴一部分,以资助学生去参会。这样的话,大家都不用纠结是否为了要获得资助,非得放弃参与高等级会议,不好吗? 最后,为了避免有人挑刺,质问我“凭什么给会议分等”,我再补两句话。会议有质量高低之分,这点应该没什么分歧,而我所说的高等级会议就是指质量高的会。当然不是说质量低一点的会就一无是处,但既然有质量高低之分,为何不优先参加质量高的会呢?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4216 次阅读|18 个评论
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热度 10 ncepuztf 2017-1-4 21:46
儿子看见我整天忙得不着家,说我太辛苦了。 确实:科研、教学、各种开会、填表、出差占满了上班时间,下班时间也占了不少,经常到夜里十一二点。 儿子作业也很多,也经常要做到深夜,有段时间突然不努力了。 我带他出去散步谈心,问他原因, 他说: 你努力成这样,也就上了个华电,工作努力成这样,博士都毕业了,也就过成这样。我有什么希望呢? 我觉得,努力也不会有结果。 这答案真正吓我一跳,差一点没有应对上来。脑子飞速旋转着,终于总结出2条。 我说: 努力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你之所以看到爸爸如此努力,是有历史原因的。 第一,我小时候家里穷,物质条件不好,作业本都是铅笔写2遍,钢笔写一遍,背面还要用,课外书也没有,想获取知识也没有渠道,你现在基本上这些都不缺,比我条件好多了。 第二,我小学的教育师资也不行,老师们普通话不会说还倒罢了(儿子经常嘲笑我的普通话),我的数学都是体育老师教的,一个年级顶多2个老师,各科都要教。比如说你爷爷,他就教语文、数学、自然、美术、思品这么多课。你现在的老师比我强多了,最起码各科都有专门的老师。 所以,你的条件比我强太多,你要实现理想也应该比我容易些。我的努力是在补历史欠账啊,孩子! 儿子听了,似懂非懂,带着疑惑点了点头,以后继续努他的力。 今天看到林中祥老师的博客“ 大学的管理已经进入高成本与内耗的阶段 ”,突然想出一道数学题,如下。 去年7月份去温哥华参加 2016 计算智能世界大会 WCCI,出国要填“ 华北电力大学 教职工因公出国 ( 境 ) 申请表 ”,该表上有9个部门要签字审批,都通过才能算校内通关(还有省外事办一套手续,暂不说)。表如下。 问题1:领导们都很忙,按半天一个独立时间块计,假设每个领导在的平均概率为0.5,预计几天能办完?表得按顺序签字。 问题2:我实际花了3天时间办完(6个时间块),实际领导在的平均概率是多少? 前面说了,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所以请数学是数学老师教的博友们帮解答下,谢谢了!
个人分类: 科教|3939 次阅读|27 个评论
Hi,孩子们,follow him, 你们一起出国吧!
热度 26 zhgzhang 2016-11-5 11:30
海良同学发出号召: Hi ,朋友, Follow Me ,咱们一起回中国吧 。那是对已经在国外“学有所成”的“人才”而言的。对国内那些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而言,对那些没有门路进国企、金融界的人而言,还是出国吧! 不想展开详述,只想说,如果想在学界“混”的话,如果不出国,就拿不到“千人”“百人”的头衔;没有这些头衔,你就没有机会进“酒吧舞”“二妖妖”。即使偶然进了,也很难拿到项目;如果拿不到项目,你就得不到提升;如果得不提升,你就生不如死。还不要说买房娶媳妇生孩子那些事。 举办奥运会、发射量子卫星和你有什么相干? 没有社会制度上的公平,那只能是少数人的盛宴! 最后引用前外长钱其琛的儿子钱宁的话:对于中国人而言,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革命,第二是出国。 所以,孩子们,不想革命的话,你们一起出国吧!
5367 次阅读|26 个评论
为什么出国?
热度 1 sinosophy 2016-11-3 14:24
很多人出国了,出了国,国出了。但是,为什么出国? 出国,作为动作,好办。怎么出国,飞着出,坐船出,甚至游泳出,都行,也好办。就是这个为什么,难说。 出国,不是为了复习巩固在国内早就会的东西,不是学习在国内就能学会的东西,更不是重复用外文再来学一遍用母文早就学过的东西。 出国,应该是用外文来学用母文学不会的东西,用母文基本甚至根本就不会学的东西,用母文没用的东西,母文根本就没有的东西,甚至根本就没有母文的东西,一切用母文学不到的且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等等。这样,才不会浪费生命。难道如今生命不再宝贵啦?爱情也没价啦?外文的,本来就不是母文的嘛,这难道还要辩论吗? 可惜,很多人,真懂这个道理吗? 就算是退而求其次,难道就不知道好赖吗? 顶顶大名的马克思,任何所谓名人同理,要学明白,应该用德文学吧?就是用德文,包括德国人,都不一定个个都能学明白吧?把德文翻译成了中文的那帮了不起的,穷其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赶上马克思吧?那些个读中文翻译的,连那些个翻译都不一定赶上吧?当然了,以前不知道的,读了中文的很新鲜,是吧?可是那个些少新鲜,同时也就更难达到德文的真正理解的境界了!是不懂呢,还是甘心情愿上当受骗呢?依次推理,就算是不甘心情愿上当,也是至少容易上当吧? 真是搞不懂。 至少有一种说法:出国是为了回国。可是,出国了有三到六年的文化冲击,渡过了这几年又回 了 国,还要文化冲击一下子。一个生命,冲击来,冲击去,基本上就冲击糊涂了!这可不能拿生命时间来开玩笑啊!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3641 次阅读|1 个评论
你知道雪花飘落的样子吗?
热度 2 satangell 2016-4-18 14:33
“你知道雪花飘落的样子吗?”捧着刚换过炭的手炉,韩梅梅转过头来,白皙的脸上,被寒风冻出了两抹淡淡的微红,温柔地沁入了李雷的心里。 “岭以南无雪,南国有的,只是红豆相思。”韩梅梅从脖子上解下一根红绳,上面穿着一粒红豆。“这是妈妈留给我的,你戴上,我会很快过去找你。” 红豆挂在李雷的脖弯,还带着韩梅梅的温度。那一刻,他多么想告诉她,不要走了,他愿意留下来陪她。可终究还是什么也没有说……越洋电话太贵了,韩梅梅和李雷只能一个月通一次电话;后来,半年通一次;再后来,就断了音信…… 铁索桥立在那里已不知多少年,韩梅梅只是从橱窗的海报里见过。李雷在那里还好吗?每次路过橱窗,韩梅梅都会想念李雷。直到有一天,橱窗里的海报撤了,变成了一个穿着婚纱的塑料模特。那一天,韩梅梅站在橱窗前看着劣质的婚纱, 一个人哭了很久。韩梅梅要嫁人了,新郎不是李雷 。 “你知道雪花飘落的样子吗?”李雷看着臂弯里那张熟睡的精致脸庞,将滑落下的被子往上提了提,想起了一张已经在记忆里模糊的脸…… “我知道。”韩梅梅看着在雪堆里撒欢的孩子,喃喃念道。 那一年,岭南有雪。韩梅梅从不在冬天去北方,可终究还是没有躲得过雪花飘落。
个人分类: 风月杂谭|25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导师与研究生共同的烦心事
热度 12 lin602 2016-3-26 10:54
前几天闲聊中,听到这样一件事,觉得值得大家思考与讨论。 一位硕士研究生临近交论文,导师认为该学生的论文不够硕士论文的条件。 研究生慌了,他的公务员考的成绩不错,录用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硕士不能毕业,公务员考试再好,也不能录用。 其实导师也无可奈何,因为研究生为了考各种证,考公务员,许多时间都用在考试上了,做科研的时间非常少,更谈不上下功夫了。数据少,内容少,没有创新性,这论文如何送审,别人认为导师水平不高或者不负责任。 导师与研究生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不开心问题。 大学生与研究生在学期间,考各种证,考公务员,考研究生,考驾照等,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前段时间参加研究生复试,一些学校的考生为了考研究生,毕业论文或设计还没有开始呢,一学期马上过去三分之一了。 以前还有的研究生一进校,就考托福或GRE,准备出国。文凭一到手马上启程,还有的研究生拿到国外录取通知书,放弃这边的研究生学习,飞到了国外。导师被放了个‘鸽子’。 研究生难,导师也难呀。呵呵。
4321 次阅读|14 个评论
娃啊,要上合适你的学校
热度 43 张海霞 2016-3-5 18:18
娃啊,要上合适你的学校 昨晚,我坐晚班的高铁赶回来,就是为了这周末有一天能够跟孩子在一起,自从春节假期以来,我基本就没有见到孩子了(前面是她假期期间把自己关起来好好学习,因为他们的期末考试放在开学第一周了),之后是我开学前后开始准备上课和各种工作,很少在家,这个周六,我们正好可以在一起。 真好,今天早上打开窗户的心情就特别好,风和日丽,春天来了!于是叫上女儿,我们出去走走吧,看看春天,散散心,聊聊天!女儿也小鸟出笼一般地激动,走啦!我先陪她去理发,孩子的原话:春天来了,美好从头开始!看见理发师把她半长不短的秀发剪成帅气的短发,我的心情也一下子清爽起来,是呀,开心的一天从头开始! 去哪里?未名湖!当然是未名湖!我们两个开心地大步流星奔学校而去!一路上边走边聊,来到碧波荡漾的湖边,两个人闻闻岸边的腊梅,寻找零星开放的迎春,欣赏湖面上结伴而游的野鸭 ……我俩 就像是两个很久没见的好朋友,拉拉手、拍拍花、为她“没花”“梅花”的谐趣笑话开怀大笑,日子是这样美好,场景是这样的温馨,我们就这样乐呵呵地向湖心岛走去 …… 忽然,女儿转过头跟我说:妈妈,你不知道最近我们学校出的事吧? 啥事? 我们前几届的一个师姐在美国读大学, 2 月 29 日自杀了 …… 啥?你说啥? 我完全懵了,这个春天,怎么可能? 是真的,我不认识她,据说是一个特别开朗的女孩子,去美国读大学才 1 年半,竟然自杀了,听说她自杀前一直在找心理咨询师 …… 孩子说的很低沉,我的思绪简直是紊乱了,这怎么可能,一个这样年青的花季女生,怎么可能就这样走了呢?家长怎么办?这怎么可能呢?这怎么发生的? 这几天我们学校都在谈论这个事情,真的太可怕啦!我真的吓坏了! 我抱住孩子:宝贝儿,不怕! 住咱们楼上那个女老师已经跟她孩子拉了勾了:也是这么说的。 我们两个走在湖边,一时间美丽的春景变得无比的灰暗,这个我素不相识的女孩子,一下子抓走了我的心,可怜的孩子啊,我不知道你在异国他乡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无法想象你度过怎样的寂寞日子、我不知道你究竟承受了怎样的痛苦才能够做出这样决绝的选择 …… 看着花季的女儿,我更不能想象和接受这样的现实,那个和我一样深爱着孩子的妈妈,现在是怎样的绝望、煎熬和自责!一个好好的孩子,一个本来应该是这样快乐和幸福地享受着大学生活的小美女,却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上了绝路!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办啊! 其实孩子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 TA 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学校, TA 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适应新的环境, TA 要能够有朋友和亲人的关心并且有人分享快乐与痛苦, TA 要有足够的坚强和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以及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 可是,这个单飞到异国他乡的孩子,却在还没有成长为一个成熟花朵的时候就被抵挡不住的狂风暴雨夺去了生命,可怜的孩子啊! 昨天出差的时候,还跟一位朋友闲聊了几句孩子是否要出国的话题,我主张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不要离开家长、要在熟悉和自信的环境下成长,当时那位朋友还有些犹豫,今天,这个故事看来是真的验证了我的话,孩子要在自己合适的环境里成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孩子的教育不能是家长的虚荣,也不是用金钱就可以买来的光荣!在这里也想起那个还在寻找之中的福州孩子和他那可怜的被杀的妈妈,分数不重要,学校不重要,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也是我们每个家庭都逃避不了、提速不了的漫长培养过程!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都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请忘记那些社会上和朋友圈里宣传的别人家孩子的成功吧,请给自己孩子最多的精神关怀和尊重,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学校和环境,让孩子在有爱有乐有苦有累中慢慢积蓄自信和力量吧! 再贴一篇饶毅老师去年的博文希望有所启发。 ——————————————————————————————————————— 饶毅 : 我为什么反对中国学生上美国顶尖大学 ? 作者:饶毅,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 Elsa Swanson 讲席教授、 Feinberg 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主任。本文原载于《赛先生》(微信号: iscientists )。 事实未必有看起来那么光鲜 一般而言,无论海内外的华人父母,大都简单地认为上顶尖大学或研究生院只会对子女有好处。这当然是有可能性的,有时也的确会发生。但是,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也许发生更频繁 —— 那就是对于大多数华人的孩子来说,上顶尖学校也可能对其造成影响一生的负面作用。 一般国内的人会觉得这种说法令人惊讶,海外华人中也不流传这种看法,原因是绝大多数华人并不知道这是事实:因为绝大多数华人或没进过顶尖院校,或即便进过但也不愿对外讲出全部事实 —— 特别是不令人喜悦的事实;也因为华人父母经常简单地迷信,或臆测顶尖大学的好处。 什么是 “ 顶尖 ” 大学? 首先定义 “ 顶尖 ” 。这里说的顶尖意味着至少在前 10 名,特别是指那些排在前 5 名之内的大学。从大学来说,公认的顶尖综合性大学本科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而顶尖的理工科院校也就是加州理工学院( Caltech )、麻省理工学院( MIT )。从研究生来说,顶尖并非仅以学校综合实力为标准,而通常只在某专业领域做到顶尖的系科。 前五名的系科当然研究生总数就很少。美国顶尖的研究生系科中长期以来很少有中国学生,比如 MIT 的生物系非常强,然而三十多年来应该平均每年接受的中国学生不到 1 个。我自己念研究生的旧金山加州大学( UCSF ),三十多年来,其神经生物系恐怕总共招收了不到 15 名中国学生,其生物化学系估计还不到十名。进了这些系科的中国学生了解情况,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道出事实,导致外界不知情。 就读顶尖学校而后有所为的其实不多 我估计,在 MIT 、洛克菲勒、哈佛、斯坦福、伯克利、 UCSF 、加州理工等校专攻生物学的中国研究生不仅人数少,实际上后来的成才率也不高。从事生物学研究的最佳出路通常是做教授,然而上述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以及美籍华人,后来成为美国教授的并不多。 而科学做得很好,包括后来在上述院系成为教授的中国人,恐怕多数不是从这些学校毕业的,而是出自美国那些专业很好但并不最顶尖的学校。 这背后的原因是:美国顶尖系科的研究生院,会有非常好的美国学生前来申请(包括本科在诺奖得主实验室做过研究的),因此它们不仅不积极招收中国学生,而且招收以后也不认为是其研究的主力。老师关照表现突出的美国学生,在实验科学各学科美国老师常视中国学生为打工仔,不热心与他们讨论科学问题,而多为劳力产出。不仅如此,这些顶尖系科的美国研究生在各方面可能表现非常突出,特别容易令初到美国的中国学生失去信心甚至自惭形秽,从而改变人生道路。 我在 UCSF 读神经生物学研究生同班共四人。其中一位的父亲是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他本人哈佛本科毕业,还去法国做过一年研究,入学前发表了 3 篇研究论文。入学后,这位同学课堂上积极发言,每次考试分数都是第一,还对同学很好。生物化学系一位比我们高几年级的英国学生,来自学术世家,毕业时间比大家都快,他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很快成为全世界细胞生物学教科书中的内容。生化系还有一位女生长于数学,生物学研究也很突出,后来做过《细胞》杂志主编。 我在哈佛做博士后的实验室里,有一位博士后是冯 · 诺依曼的外孙,他自己在哈佛念研究生期间发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酶( PI3 kinase ),在生物学界广为人知。另一位博士后的父亲曾任哈佛化学系系主任,其兄更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有时当众问我们实验室的老师是否能听懂他说的是什么,好像后者是他学生似的。这位同事本科在普林斯顿念物理,硕士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是伯克利加州大学生物学专业。如此学术背景,交叉学科的问题应该找谁来谈? “ 读顶尖学校容易有所作为 ” 的误解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美国学生爱自然科学的人不是很多,集中在顶尖系科。这样,在优秀但非顶尖(我们姑且称为 “ 次尖 ” )的美国研究生系科,美国学生常不如中国学生,所以次尖以下美国系科不仅录取中国学生多一些,而且老师普遍重视中国学生。这些中国学生 “ 自鸣得意 ” 给外界传递出的信息,也是中国国内误认为自己的学生优于美国学生的原因。 不仅学校有顶尖、次尖这种差别,学科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三十年来中国学生成长起来最后成为美国院士的,迄今最多的学科是植物生物学(北大也是如此): 20 多位美国的大陆旅美华人院士中有 5 位是植物生物学家。其原因并非中国的植物学教育优于美国,而是因为美国农产品长期过剩,美国的优秀学生绝大多数不学植物学,如果选择学生物,大都偏好医学(次为生物医学)。我们在植物学领域表现突出,是田忌赛马的结果,不是中国人有植物学方面的内在特长,也非我国植物学教育特别优秀。 顶尖的大学本科应该也有这些问题:那里聚集了最顶尖的美国学生,有些功课极端好,有些家庭背景很强。一般的中国人都会因此受挫,所以大部分这些院系的中国学生后来都未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原因是自信心没了。 他们不会告诉父母,更不会写文章告诉大家。在劣势中坚持信心,绝大多数华人(特别是 X 二代,包括移民二代)都不具备这种心理素质。 美国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的哥哥 Gilbert Chu ,当年读小学和中学时考试分数特别高(高到他的两个弟弟都在中小学期间自愧弗如,小弟在没读完高中的情况下就弃学而逃)。 Gilbert Chu 后来去哈佛念本科,拿了两个博士学位,然后到斯坦福做教授,但他的名字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原因是他后来并未取得特别成就。 而 Gilbert Chu 的两个弟弟,一个上了罗彻斯特( Rochester )大学,一个读了洛杉矶加州大学( UCLA ),都不是顶尖大学,就本科而言,这两所大学甚至连 “ 次尖 ” 也算不上。但朱家的老二和老三却成绩斐然:老二成为物理学家;老三当了大律师,曾创下专利案最高补偿纪录。 当然,并非个个华人都要避免去顶尖大学或研究生院读书,但肯定也不是个个华人只要能被录取,就应该去上顶尖大学。 聚集上层社会, “ 富二代 ” 在顶尖大学一样面临心态挑战 是否富二代在顶尖大学就一定没有障碍呢?美国顶尖大学每年都会专门给世界各地的权贵开特殊渠道,他们的子弟不仅长期富有,而且有些是著名创业者,有些是很多代的主管。中国的富二代、官二代即使不担心父母双规等负面新闻,也不一定能容易做到心态平衡。 当然,本文大概基本无用,因为绝大多数的华人,不仅不了解这些学校对他们的孩子实际上意味着什么,而且也不愿去了解。很多父母内心希望通过孩子弥补自己在学历方面的缺失或不足,也有更多华人父母将子女所读大学的名头,当作自己身为家长的 “ 毕业证 ” ,而不考虑特定院系对孩子一生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 上顶尖大学的本科或研究生院,对于大多数华人来说,或许真的不如去上 “ 次尖 ” 大学或研究生院,能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15367 次阅读|47 个评论
为了独立的准备 —— 我的博后生涯一点心得分享
热度 13 zllzll 2015-4-24 01:21
坐在回国的航班上,80后的我,有迷茫,有希望,有挫败,也有阳光。做完了博后,就当刚毕业吧?这个奢求不敢想。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还在继续,未来要靠自己努力。 我去过纽约,也下过南洋,还淋过旧金山的雨。现在,2015,上海,我回来了! 2011年博士毕业前夕,我的人生又一次面临重要选择。结合国内大多数理工类的博士就业经验,无非是去工业界和学术界两种。根据自己的兴趣我毅然决定选择后者。然而对一个刚毕业的博士来讲,要想走学术道路的话,如果没有机会留校占坑,就大概只剩博后这条“临时工”的道路可以走了。通常我们都会认为,出国做博后相比留在国内做博后,在经历、阅历和知识学习等方面总体上更有优势、也或许有更大的锻炼价值。虽然如此,却并不是所有想搞学术的博士毕业生都会选择出国做博后。作为一个刚刚的“过来人”,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试着谈谈出国做博后的一些心得体会,以便给有类似志向和经历的“年轻人”参考。 1)出国做博后的准备: 要想出国做博后,的确需要具备一些条件:首先是要能确保拿到博士学位。这有点像是废话,但由于博后一般是要提前找好、将来报到的时候也要看学位证或复印件,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能跟未来的导师和单位有好的沟通,确保不会发生纰漏;其次、需要得到国内导师以及一些其他师长的支持。因为申请博后通常需要两到三封推荐信,即使未来的导师是熟人或者充分信任你,未来的学校和院系也需要你经历这个推荐信的流程;第三,要有未来导师的offer。找博后都是自己跟有意向的导师和课题组发生关系。至于如何申请,方式很多。网上有很多找博后的攻略,这里暂不详细展开了。关键是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熟人引见,海投简历是非常有效的求职方法。最后,家人的支持尤其重要。要妥善处理好在这个问题上与父母和配偶(甚至子女)的关系。这就是仁者见仁了! 2)关于做博后的时间: 每个人做博后的时间会有长有短,而且做博后的目标会有所差异。但对于大多数的学者来说,博后毕竟只是过渡经历,是为将来的教职生涯做准备的。结合这几年的形势,我个人认为,一般如果只做一站博后,一两年(三年以内),将来更加适合以讲师或者副教授的身份加盟某个团队。如果想当独立PI或回国拿类似正高的职称,一般需要四五年或者两站以上的博后的经历。当然不排除有些非常优秀的年轻人花更少的年限拿到了很好的title,网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随便看看借鉴一下。我这里这是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讲多数的情况。还有,我不太建议做七八年以上甚至十年的博后,那样的人往往被谑称为“千老”。当然我这里倒不是否定“千老”的水平,而且他们很多也是有自己特殊的情况。只是当前有个无法回避的大环境就是,很多用人单位整体上都会加以判断,认为“千老”的潜力不足,这样找教职的难度其实反而会更大。另外,我们有时也应该考虑到将来找教职或者申请人才计划的一些特殊规定来对自己定位。比如青千,对海外经历的年限是有要求的。 3)关于做博后期间的表现: 大家知道,现在搞科研找教职的门槛日益水涨船高。10年前很多只要出去转一圈随便镀镀金回来就能评正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博后期间的publications对于接下来找教职有着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我相信国内科研大环境和评价体制也在日益改善,但目前基本上还是以论文或者代表性论文的发表记录来衡量一个学者的水平。学历和经历倒是移到了其次的位置。要想把论文发得更好,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跟博后导师有良好的配合,包括想法和课题的选择以及与人合作等方面。关于这方面我将来或许还可以作为专题来谈,这里暂时就不展开更多了。大家还要注意一点就是现在很多方面的申请都要求列举5年内的publications,所以近年来在博后期间一直保持努力是很重要的。如果早几年以前发过好文章现在开始吃老本是很不明智的。最后,整个博后期间可能大家都会面临不同困难和挑战,这时候跟导师和课题组成员保持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reputation在将来起的作用可能会比publication更大。 4) 关于找教职: 找教职基本上不但是做博后的最终目的,也是一个人的学术生涯最关键的一步。找教职跟找博后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更加需要有个合适的切入时间。太早找教职的话论文还在积累中,太晚的话除了自己时间在流逝之外,和博后老板的合同到期与续约与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通常来讲,找教职是需要比找博后更长的周期的,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学校各级部门的一系列流程。对于我们这种“土鳖”(国内拿博士学位)来讲,想找到海外好点的教职非常难,国外的学校主要会针对我们这种人的teaching能力提出质疑。纵观这几年的形势,国内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都是在加强的。所以大家对海归和海不归要有自己的定位。但是,目前找国内教职有个麻烦的地方就是很多单位虽然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人才计划,但往往要求先申请青千再说。如果不中可能就不要你了。我这次比较幸运的是,我的新东家——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同意我先入职再去冲击一些人才计划。否则如果没有这个promise,除了要安排好自己的海外时间,对平台和依托单位的选择也得非常谨慎才行。当然大家也应该货比三家,看看启动经费和待遇是否能够接受,其他方面也要和用人单位多沟通。另外,现在好点的学校都已经开始对新引进人员实现类似于“tenure-track”的制度。现在看,这虽然是压力,但也是好事,能够鞭策你做出点出色的工作。倒也不是说大话,但对于有志于科研的人来讲,拿到博士学位尚且是必须的,那么拿到tenure也应该不能当作什么负担。 当然,回国最直接的温暖就是可以跟家人和亲朋好友团聚,此所谓父母在不远游。亲情和友情固然是人生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职场新人”,我即将开始自己的教职生涯。在这个平台上我有很多东西要从头学起来,也希望也大家一起交流,与前辈和晚辈共勉。
个人分类: 科学与研究|23617 次阅读|15 个评论
我怎么就念了博士?
热度 26 ziligong 2015-3-30 00:07
按:可能题目略有歧义,导致一些读者以为本文是篇劝退文。在此阐明,本文的初衷既不在劝退,也不在劝进,只是分享个人经历,供需要的人参考,以增加大家选择的多样性。我自己虽然未继续从事纯科学的研究,却也受益于博士阶段的训练。相信读者在选择的十字路口,自有足够的智慧做出理性的选择,也有足够的能力为选择而负责。作者既不邀功,也不负责,一笑。 博士毕业都快三个年头了,时常想起来还是觉得人生真是变化无常。许多时候,十字路口的一个小小的选择就可能改变了整个人生的轨迹。我怎么就念了博士?这也是我问了自己许多次的问题。一方面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本科毕业之时也顺利保送直升成为本系的硕士研究生。我也对科研有着一定程度的兴趣,即使如今离开了学术圈,偶尔和朋友聊起学术圈的人和事还是觉得倍加亲切;另一方面,我读硕士之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已到了十分困窘的地步,而我自己也缺乏对科研的强烈使命感。当然,十之八九最后读了博士的人估计也都缺乏使命感吧。 硕士一年半左右,同届的一些同学开始转博,我的导师也十分希望我能继续跟他完成博士学业。铺在我面前的似乎是一条自然而然的道路,博士、留校、评职称,一辈子似乎就这样安稳度过了。我起初也应允了,然而经过两周的深思熟虑,我还是在一天敲开了他办公室的门当面谢绝了他的好意。许多时候, 很难对赏识和有恩于你的人说不。每次这种时候,我都会试图当面去解释我的顾虑和想法,也争取赢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大四的时候,我就从一个学长那里了解了些出国留学的信息,也知道如果成功申请到奖学金就可以基本解决我经济上的困顿。出国,似乎当时是我继续博士学业的唯一出路。在短时间里我考了托福和GRE,可惜分数都比较鸡肋。所幸我是比较务实的人,也没有设定不可及的目标,申请了五六所大学,竟然也拿到了三所的奖学金录取通知。美国的大学排名一般,也远在迈阿密,我当时还是倾向于香港或者新加坡。咨询了一些生活在香港的人,都说香港几乎无实业,毕业之后找到工作的机会十分渺茫,而新加坡这点则明显乐观不少,我也就顺理成章接受了南洋理工的录取通知。到今日,我也没有后悔过当时的什么选择,不管选择了那条道理,走好可能都是最关键的。 在当时导师的帮助下,我提前几个月硕士答辩,以便赶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南大)的春季入学。在南大,我改换了研究方向,从传统的金属材料转到了纳米材料。因为项目合作的缘故,我绝大多数的时间,也是在位于多数新加坡人都未曾去过的裕廊化工岛上的化学与工程研究所做光化学的原位反应观测。从开始到博士毕业,我都未能适应整个纳米材料圈子的研究方式。而我比较有兴趣的原位反应观测,却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方向,在数因子的学术圈里生存下去的可能性是十分渺茫的。当然,话说回来,最重要的还是我自己缺乏科学研究的使命感,因此比较早地就开始留意当地工业界的位置。甚至,我还业余花时间考了注册金融分析师资格考试,并通过了一级。虽然有着各种研究上的不顺心,经济上的压力却瞬间消减了,我的奖学金足够花销,结余的一部分也帮家里还清了借款。并且和初恋女友结了婚,她也顺利拿到签证来到新加坡一起生活。所以现在每次有人咨询我是否读博的时候,我都会问他们的经济状况。对出身贫寒的朋友,我尤其鼓励他们尽量考虑外出读博的机会。除了学业上的收益,起码可以经济上自立,并改善家庭的生活质量。当然,写到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刚刚去世的李光耀先生设置的奖学金制度,让我有机会求学新加坡,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博士第三年刚结束,我就积极参加了学校的招聘会(Career Fair),却失望地发现博士的需求实在屈指可数。重实务的新加坡职场,更看重的是技能的匹配,而不是高学历。多数的人事经理,一听说你是博士,就直接说没有合适的岗位。我拿回了招聘的册子,筛选出需要我们的专业的企业,再看下是否需要博士,选项也就剩下四五个了。第一个面试是在科学园二区,是一家做汽车尾气催化剂的,面试完了我们双方都笑笑知道不合适。找工作真像谈恋爱,两情相悦是很必要的。第二个面试是在科学园一区,主要是做工业技术咨询,负责技术面试的是我后来的老板。他是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后来公派德国马普所拿到博士,工作了近十年又辗转来新加坡。彼此都觉得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的技能有得发挥,而且我也觉得这作为我职业生涯的起点可以很快学到许多东西。后来人事和管理层的面试,也很顺利,我就被录取了。虽然我只工作了一年半就因为别的机会离开了第一家公司,和我的老板现在还保留着密切的联系。 录取之后回校告诉我的导师,他也知道我对科研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我们的项目也基本结束了,就让我再补充一些实验,三个月内交了论文去外审,同时就可以去工作了。虽然公司当时急需人立即入职,最后也还是同意了给我三个月的时间。那三个月我一边做实验,一边在一个月内拿出了论文的初稿。讨论,各种讨论,补充实验, 修改,又两个月后,我的在化学所的合作导师,一个严谨到严苛的英国绅士,也觉得我可以毕业了。就这样,我提前半年完成了我的学业,结束了我的博士生涯。后来的外审,回来的意见都不错,也顺利拿到了学位。 回想起来,我的硕士导师、博士导师和我的合作导师都在关键的时候给了我十分宝贵的理解和支持。没有继续我的学术道路,我一直有些怀愧于心,不过我还是遵从了我的内心,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道路。
26548 次阅读|62 个评论
招了第一位博士后
热度 8 zhuyucai1 2015-3-22 01:00
K 作为博士后加入了我们。一来就能进入角色,融入团队。挺好,欣慰。 K 是刚在厦大拿的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我的朋友,我是合作导师。几年前我说过如果他愿意,毕业后可以加入我们浙大的团队。博士毕业前,我把他介绍到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进修了一年,我这位朋友很牛,是加拿大工程院士。 K 是个好学生,谁见谁爱,所以他博士文论上有三位导师。博士毕业前,阿尔伯塔大学的导师就给他找好了博士后位置,待遇很不错。 K 问我是什么建议,去阿尔伯塔还是加入我们?我说,去阿尔伯塔做博士后对他更好,一是收入高很多,二是如果喜欢将来可以留在加拿大,而且做完博士后再加入我们团队也欢迎他。最后,我补了一句,不过嘛,来晚了可能好位置就没了,因为时间不等人。我想 K 一定选去阿尔伯塔,我在心里祝贺他。 没等多久, K 告诉我他决定不去阿尔伯塔,而是到浙大跟我做博士后。这让我有点吃惊。他没说很具体的理由,我也不想细问,当然我们还是有点心照不宣的。下回见到阿尔伯塔的朋友要挨骂了。 85 后的朋友,你们怎么想?
5345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延长两天出国期,还要惊动外交部?
张显峰 2015-3-9 22:49
延长两天出国期,还要惊动外交部? 政协委员呼吁:正常的出国学术交流别限制 ■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毅哲 3月8日发自北京 “我只是想申请延长两天出国期限,有关部门却让我去和外交部联系,要外交部批准。我至于吗?”在今天的政协教育界别小组会上,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大倒苦水。 2014年,檀润华应邀赴美国参加会议,并打算与4所高校商谈合作,然而,他得知只能出国5天。他想多申请两天,却获得上述答复。 放下这个答复,檀润华想把日程安排紧凑一点,多去几所学校,但他又被告知,5天时间并非他想象中的120小时,而是从出发之日算起,到抵达国内的日子,不得超过5天。 偏偏他出发时订的是趟晚上的航班。 会场上,讲到这里时檀润华忍不住笑出声,很多有相同遭遇的委员也大笑。 白白浪费了一天的檀润华最终发现,这趟出国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一天半,只能拜访一所学校。 “以后就是让我出国我也不去了。办理一大堆手续就够劳神了,最后还只有一两天做工作,太折腾。”檀润华说。 据了解,这一限制依据的是2013年多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省部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的意见》,意见对出国时间限定为一国5天、两国8天、三国10天。 多位政协委员表示,高校人员并非公务员,出国却也照此管理,这使他们非常为难。在高校学术交流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这对高校非常不利。 2013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4届院士大会在阿根廷举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郑晓静应邀出席,并成为当时仅有的两个大会邀请报告人之一。不过,郑晓静获得的出国日期依然是5天。 阿根廷是地理意义上真正和中国处于地球两端的国家。郑晓静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这非常不礼貌。为什么别人听你作报告,你却不能听别人作报告?”郑晓静说。 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讲了自己的见闻:“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校长出去开到一半,只能回来,然后书记接着出去开下一半。这很可笑。有时候这已引起国外高校的误解,认为我们不尊重他们。” 记者注意到,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公开撰文,称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学校和科研单位扭曲中央精神,把八项规定用在大学老师和科研人员身上,限制他们出国学术交流的做法提出批评。文章中说:“他(俞正声)严肃地指出,这些规定本来是限制领导干部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出国考察,现在却用来限制专家们正常的学术活动,是不应该的。一个好政策推向极致,可能就是对好政策的反动和扭曲。”
个人分类: 新闻旧闻|1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到日本买马桶盖
热度 8 lin602 2015-3-1 00:16
到日本买马桶盖成为中国新闻与科学网的一大热点。 好!真正的好! 想想二、三十年前,从中国大陆出国的人从国外买的都是三大件回来:冰箱、彩电、洗衣机。后来有本领的,在国外用指标买台汽车,国外交钱,国内提货。 要知道,那时候中国造不出来这三大件来,这些电器从国外带回来,一是国内买不到,二是质量不行,想当年有许多友谊商店,还有什么指标或票。难道我们都忘了?那时候,无论是谁,不可能到国外买什么马桶盖回来。 现在中国大陆冰箱、洗衣机、彩电都成灾了,质量上与国外已经没有多少差别了,有许多产品还出口。 曾经记得邓小平八十年代到日本访问坐高铁,感叹说:真快呀!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高铁也快了。 现在国人出国买什么?手表、LV包、服装等奢侈品,为什么,因为税差。 现在到日本买马桶盖,网上一片惊呼,说马桶盖都要到日本买,中国制造业如何烂。 我反问一句,如果现在出国的人不买马桶盖,还是买冰箱、彩电与洗衣机甚至汽车,好吗?哈哈。 中国人到国个买东西,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买什么,一是国内没有的,二是税差价的,三是稀奇古怪的特色品。 买马桶盖,好!至少比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好得多! 再过几年,这些相同功能的马桶盖在中国肯定能够买到,信不信? 要看到中国的进步,要看到中国的发展,不要全部看到中国的短处。有些人尽是看不到中国的进步,全是看到的弱点。 非常奇怪,什么都是用中国短处比国外长处。为什么不能从全局观点来比较呢。我随便问一句,瑞士除了手表与银行,其他产品在国际上也都不行呀。 中国是落后,我们都承认,因为中国的基础太差了,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但中国是在缩小差距!有本事的优雅之士跑国外过优雅生活了,他们离开了一穷二白的贫穷中国,留下‘落后的没有本领的中国大众’,还在建设这贫穷的土地!有点进步,我们没有理由不高兴! 外国人嘲笑中国的穷与落后可以理解,许多华人甚至中国大陆人都嘲笑自己,实在让人不爽。 无论怎么写都是酒鬼之言,哈哈。 在科学网上做个酒鬼也不错,未必比许多清醒之人说出的话要假。
212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在愿望梦想和现实里的留学命运(二)
Zhanglincn 2014-12-7 23:27
三. 努力 梦想已经播种,然后就得努力施肥,努力没什么可说的,撅着屁股刻苦就是。出国在过去真要靠实力,而现在是靠经济。由于本人先天真的不足水平很低,这一刻苦就是十几年,咋努力都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给搅黄了,反正总也实现不了。但他奶奶的,老子就是能用青春跟你耗!在消耗战的岁月里虽然嘴上从来都不想说实话:“狗屁出国,有鸟用”,但心里却从没有忘记过!常言道不怕被贼偷,就怕被贼惦记着,你惦记着什么,机会终究会被你等到,于是在漫长的等待中我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然而生活却改变着我的内心,变迁着我周围的环境和场景,有些曾经觉得应该珍惜的东西,后来都成了一堆一堆的臭狗屎,而有些不屑一顾的东西,倒越来越觉得无法忽视。在那些年几近疯狂的出国热潮中,我看够了人来送往的留学故事,然而我始终没有看到,从大清帝国就开始的出国梦给中国带来的教育和科学的进步,反倒更多看到了出国给很多人带来了骄傲、虚荣和财富。留学已经不是什么神话般的梦想和追求,而是一种时髦的包装、刻意的显摆和这个社会必须的要求。一个想在自己国家里混得不错的年青人,竟然必须通过出国留学才能获得成全。如果是今天我坐在课堂听见高中时那个老师夹杂着英语单词的演讲,我真不知道我自己会不会当场吐出我的早餐来。 也许麻木的灵魂比孔乙己显摆自己学识的满足更加值得同情,我在出国留学焦头烂额的准备和洗礼中终于发现原来最可怜的不仅仅是自己。当我拿着一大堆精心准备好的材料千里迢迢跑到美国大使馆时,我看到的是成千上万的出国大军在大使馆的外面和里面人山人海地高举护照的渴望眼神,看到的是一个个拼命要远离祖国而冲刺的中国人民急切要求超度的表情,一个个满头大汗拥前挤后排队向美国大使馆的账户里打签证费却战战兢兢生怕人家拒绝的那种焦虑和不安,看到的是卑微表情里诚惶诚恐地接受检查官审查的无所适从和茫然,我忽然感到留学的激动忽然索然寡味,我们为什么世世代代要千辛万苦踏上出国的道路,我们到底要去追求什么?我们到底缺少什么非要前仆后继地踏上美国的土地? 四.愤怒 在大使馆难民般汹涌的拥挤和燥热里一边排队一边寻找答案,那不就是那位奇葩老师所说的,我们缺少美国那样的教育和环境,我们必须千里迢迢才能得到美国顶尖科学家的当面教诲!可是我们的民族不也曾经伟大过吗,不也曾领导过世界的科学发展吗?为什么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这样顶尖级的科学家,没有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希望来到中国才能聆听教诲的科学家! 我想骂娘,为把钱学森的困惑随便解读到中庸世界里的所有企图,似乎那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我也许可以想象这个我中学时遇到的奇葩老师应该已经手持绿卡(一张让很多国人自豪和骄傲的美国身份),他兴奋的眼神表达着为美国政府服务的激动,完全忘记了他要回国报答时对我们的忽悠了。当然他乐于享受美国政府对他的呵护和尊重,他的生活当然是国内同等知识分子所不能比的。在国内,知识分子很久以前就等同于酸腐的“儒家弟子”,等同于一群长着投机头脑的软弱而不可靠的臭老九,连知识分子的含义里都贴满寒酸和迂腐的标签,更不要说社会对待他们那虚伪的表情。现在全中国人都觉得他们(知识分子)已经得到了社会足够的尊重和待遇,所以他们任何要求涨工资的表示都是人性的不知足和灵魂的堕落。我无聊于狡辩,我只是看到底层教师们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素质,国内教育模式中学生们麻木呆滞的表情,莘莘学子们拼命出国寻求解放和钱途的渴求,以及出去能不回来就不回来的现实。如果他们真是牛人,当然会留在美国接受美国政府真诚的尊重,美国定然会给他们国内同等人员无法比拟的环境和待遇,因为美国政府真的明白,美国大使馆那为美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财富和人才的永久驱动力来自谁。如果今天他们想回到中国,除非他们是为了国内徒有虚名的爱国情怀之外,只能是脑子出了问题! 中国人好面子,老师是这么教的学生也就是这么学的,公民不能随便批评政府,政府也要面子,无论对错谁骂了谁给我小心点。其实还真想说面子是个屁,连人也不会骂的秀才般软弱的知识分子,让人鄙视,连政府的错都不敢批评的公民,让人鄙视,当然不能被公民随便批评的政府更值得鄙视。此时此刻,在一个拥有十几亿的脑力资源的社会里,竟然没有能出现几个顶级的科学巨匠,竟然没能支撑起一个像样的教育系统,而在这个奇怪的教育体制中很多人的聪明和智慧不在这里扭曲,就在这里被抛弃和浪费,我真TMD的气愤,因为我必须出国接受改造,我才能获得真正的提高,才能获得在国内混下去的勇气和资格! 终于某年某月某日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的双脚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为了加深这种印象,我下了飞机还用脚狠狠得跺了跺美国洛杉矶飞机场的地板,感觉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是到了地球的另一面而已。只是这眼前的景象的区别却是很大的:满眼都是新鲜,满大街都是老外,哦,错了,现在是我自己成了老外!
个人分类: 心灵故事|3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愿望梦想和现实里的留学命运(一)
Zhanglincn 2014-12-7 11:00
梦想总可以成为现实,这是这个人生最为伟大的地方,而实现梦想的开始就是你得有一把开启梦想的钥匙,而这把钥匙就是种下你梦想的那颗种子。 其实梦想本身不一定要很伟大,梦想可以是个普通的愿望,而出国本身就曾经是我的一个愿望,从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就开启了这个愿望,然而直到读完博士我的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从那个愿望开启到实现大约经历了十几年的时光,这期间其他的各种愿望实现的实现,放弃的放弃,唯独这个出国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动。然而这个愿望在某些人那里显得如此地的容易,就如同到楼下的超市去买一样东西,只要你有钱,结账便就是你的了。时代真的是变坏了,出国和旅游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可是世界竟总是 如 此地公平,对你越觉得容易的事情你就越会感到平淡,就如同土豪们随手扔在柜台上的钞票。你当然可以感到满足,但你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那个久久徘徊在远处的愿望忽然出现在你眼前时的那种激动和满足,你也许能理解别人的喜悦,但那对你的感觉只能是索然寡味的。我没有别的意思,我的意思是 虽然你得到了和别人一摸一样的东西,但那种感觉竟然可以是天壤之别 。 一. 钥匙 高中的生活虽然如此单调和辛苦,然而那时的我并不感到疲惫,我背着我沉重的书包,脚步坚定而匆忙地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未来的闪光在我的眼前不停地摇晃,我的内心充满了的许许多多的愿望,甚至包括所谓的梦想或者理想,然而这些东西都是我人生天大的秘密,只能在我稚嫩的内心中小心翼翼地用手捂着,不能告诉这个世界里的任何一个人!愿望是对着台灯许下的,不是对着人说的,如果你搞反了, 人 不仅变得疯癫癫的,愿望也会很快消失。你不信?那你等着。 终于有一天,我的愿望里又多了一个出国的愿望,而开启这个愿望的钥匙就是一个忽然出现的新老师。好像是一天上午,天气还不错,风和日丽的,本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竟然没有来上课,太不负责任了。等了好一会儿从教室外进来一个新老师,不认识,这小子长的人模狗样的,穿着笔挺的西装,拿着个教案,衣服显得很考究,竟然还打着个领带,这在那个年月这样打扮,他妈的不是个另类就是个假洋鬼子!小子往讲台上一站,挤出一脸冷笑,然后说了一大通客套的话(忘了,此处略去23个字),主要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原来的那个老师住院了,他来顶替一段时间,希望大家能够配合把这门课学好什么的,配合?上课难道不是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的事儿吗?后来竟然还说上课可以自由发言什么的,总体的感觉是新鲜,真新鲜,新鲜的让我们都觉得很搞。这小子说完这段开场白就开始讲课了,讲义在讲桌上摆着,也不打开看,拿起粉笔就写了大大的题目,把整个黑板都给占没了,我靠,我想,看你下边怎么写。 小子清清嗓子开讲了,漫天的唾沫星子覆盖了整个教室,他从头到尾没看讲义一眼,肯定是下面做足了功课,成心来这儿表演的。后来这小子竟然在标题后狂写开了英语,后来就讲起来自己光荣的奋斗史了,不管我现在感觉如何,当时就把我这个有志青年给唬住了,我的小伙伴们都跪了,最后他还说什么中国科学落后,还说去美国然后要回来“报销”或者是“报答”祖国什么的,当时给我的感觉:佩服,五体投地。 至此,我就想,美国到底是个怎样的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真就这么好。那时的美国对于我来说一句话:真他娘的好!于是梦想就被这把钥匙开启了。 二. 忽悠 新鲜是这个 单调世界最好的兴奋剂,这个年轻而朝气蓬勃又不失潇洒的另类老师,给了我一个绝对新鲜的刺激,他上课的方式是独特的,他的课堂是“混乱”而活跃的。而且他的课 堂 我表现得也比平时好了很多(就是更疯狂的意思)。最后在他临别时的课堂上(原来的老师已经出院),他说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话,让我更加坚定地种下了这颗出国的种子,他的那段演讲如今早已经记不起来了,大概意思是:这些堂不同的课程在美国是相当普遍的,具体的内容和忽悠随着时间后来也有了新的理解,总之他或许是说了一段关于美国的广告,没有赞美的词汇,只有事实的陈述,没有刻意的褒贬,只有冷静的表达,我想如此的一个地方一定是很不相同。 他滔滔不绝,但丝毫没有平时老师拖堂耽误我们吃饭的感觉,我们从他的语言里知道他其实是从美国回来一段时间休假的,后面马上又要回到美国,他在这里上课纯粹是个偶然,因为他喜欢体验一下教书的乐趣。这家伙给我的感觉就是相当有学问的那种,他一定在美国接受过不同于我们这些土鳖的训练。于是后来我分外地关注美国,发现这个国家的确有很多牛人在那里生活! 好,就这样了,“美国你给我等着”当时我这样想。 他讲课的语气慷慨激昂,连最后的结束语都充满荷尔蒙的味道,一看就是刚刚涉足老师这门枯燥的行业,但那时的我们依然在他的语言中激动地呼吸急促:我们到美国不是冲着纽约摩天的高楼大厦,不是冲着自由女神高耸的雕像,不是冲着美国宽阔的马路奔驰的车辆,也不是冲着美国白宫那圆形的屋顶,事实上我们的祖国有比纽约更高的大楼,有者比自由女神更雄伟的雕像,有着比美国更宽阔的马路和更繁忙的车流,有着更古老恢宏的建筑,然而我们依然要去美国,冲着的是代表着美国技术和自由精神的科学家群体,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财富和灵魂,而我们没有这样的财富和灵魂。我们虽然在设施先进的工厂里工作,在环境优美的大学里读书,在经费充足仪器精良的研究所里忙碌,却没有这么一批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出现,悲哀的是我们总是摆脱不掉代代都要背井离乡到美国求学的命运,我们其实冲着的是我们自己的悲哀去的,因为我们没有我们的灵魂能够升华的地方…….. 下课,然后是雷鸣般的掌声。 当然上面的一大段“一字不差”的话不是来源于我有什么非凡的记忆,而大都来源我的“添油加醋”和无事生非的故意捏造和主观发挥,但当时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却是真的,它在我幼稚的眼睛里闪闪发亮。今天,这种激动在这梦想的追逐中已渐渐冷却、归于平淡,最后竟变成了嘲讽、心酸和麻木,变成了对自己,甚至是对中国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同情。我忽然明白了这位独特老师神经质的表白其实就是现实生活许多人留学经历的总结。
个人分类: 心灵故事|4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位朋友的困惑
热度 10 lin602 2014-7-16 22:13
前阵子与一朋友聊天,他说了这样一件事。 前几个月,他突然胆结石发作剧痛,夫人正好不在身边,打电话给附近的外甥,外甥马上将他从乡下(当时他在老家照顾老人)送到城市的医院,立刻办手续推进手术室,夫人到达时,手术已经完成,住院了一段时间出院了。 他只有一个孩子,现在在美国生活。 他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不是外甥还挺麻烦的,自己的孩子远在国外,今后在生活上甚至生病方面根本照顾不上。 我说你已经退休了可以到美国与孩子一起生活,他说不去。他说他老了准备到养老院。 我们知道不少八十多岁的老人,孩子全部在国外,自己在国内,生病后,经常是自己的弟妹及侄男女给照顾。
2889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中国富豪正加速逃离中国?
lbjman 2014-6-12 07:57
为什么中国富豪正加 速 逃离中国? 心路独舞 这两天,身为“裸官”的国泰君安证券总裁、党委副书记陈耿宁愿自己辞职也要孩子留在国外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陈耿的妻子和三个子女均持有境外护照,妻子虽选择了回国,但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业,陈耿还是选择了牺牲官职而不叫孩子停学归国,这也是媒体公开爆出的首位宁愿保留家人移民身份而公开辞职的高层“裸官”。 和裸官不同的是,对中国拥有高 净值资产的超级富翁们来说,选择就容易多了,有数据显示他们正在加速移民离开中国。据 2013 年联合国国际移民报告显示,这一年中国共有 930 万的人移民,紧随印度、墨西哥和俄罗斯之后位于世界第四位。而今年 1 月发布的有关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调查的胡润报告进一步证实,在全部中国移民中超级富豪所占的比例也从前一年的 60% 上升到了 2013 年的 64% 。 为什么越来越多富豪或有能力的人群选择离开中国呢?本月 6 月 6 日公布的胡润报告给出了直接答案: 教育、污染和食品安全是他们选择移民的最主要原因。 这份胡润报告是从对中国 141 名正在或打算办理移民的高净值资产个人调查的基础上产生的,该调查于今年 3 月到 4 月间进行,被调查的人家庭净资产均超过了 600 万元,其中 6% 的资产甚至超过了一亿,他们当中的 60% 来自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平均年龄有 41 岁,男性占 57% 。他们给出的主要移民原因可见下表。 序号 移民原因 所占比例 1 教育 21% 2 污染 20% 3 食品安全 19% 4 社会福利 15% 5 医疗条件 11% 6 财富安全 8% 7 逃避计划生育 4% 而这些中国富豪的首选国家依旧是通过投资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下表给出了富豪们倾向选择移民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2 月加拿大已取消了投资移民项目,所以很快会从这个名单上掉下来。 序号 移民国家 百分率 1 美国 52% 2 加拿大 21% 3 澳大利亚 9% 4 欧洲 7% 5 新西兰 4% 6 新加坡 3% 7 香港 2% 8 日本 1% 另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这些富豪的绝大多数在移民前就已经开始把资产转移到了国外,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和前面提到的“裸官”陈耿一样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根据这份新公布的胡润报告,在 富豪移民目前财富中海外投资 平均 占16%,其中有8%的人海外财富甚至超过了50%。他们的海外投资 以 房地产为主,其中的70%是买房给自家居住,其余纯粹为了投资,约 有 一半的房子在学校等教育机构附近,平均价格在100万美元 。在所有的城市中, 洛杉矶、旧金山和温哥华是首选,以下列出了中国富翁们喜欢移民的城市。 序号 城市 百分比 1 洛杉矶 18% 2 旧金山 16.5% 3 温哥华 13.6% 4 纽约 9.9% 5 西雅图 8. 5% 6 多伦多 7.7% 7 波士顿 5.5% 8 悉尼 2.2% 9 墨尔本 1.8% 9 新加坡 1.8% 9 新西兰 1.8% 9 伦敦 1.8% 和以前媒体报道说“越来越多移民要放弃美国绿卡和国籍”所不同的是,在这些已经和正考虑移民的人中,有 66% 的人打算熬够永久居民年数后申请公民,换成外国护照。今年早些时候《侨报》有文曾称,正有创历史纪录数量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在放弃国籍或居住权移居国外,这种势头在不断持续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当初移民的盲目和美国的高税收,让美国绿卡和国籍变成了鸡肋,文中还预测因此中国顶尖富豪移民美国的势头会大大下降。很显然新的胡润报告否定了这个预测,就美国投资移民( EB-5 )项目来说,中国富豪们一直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受惠群体,以 2012 年数据来看,在所有的 EB-5 签证中中国投资移民占了 80% 。 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选择移民美国的富豪正变得越来越理性。有个受访的富豪移民公开表示:“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却不能马上改善中国的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和教育质量,于是我只有选择拿钱买张签证来回避这些问题,国外税收虽高,但是税收也带来福利,还不说我可以花钱请顶尖的国际税务专家专门做税务计划( tax planning )来合法省税等”。很显然,这些人已经清楚自己面临的挑战,也有专业应对的准备,虽然将来依旧会有放弃美国绿卡和公民的人存在,但是多得多的人依旧在选择变成美国永久居民和加入美国国籍。 原文链接: http://heller10.blog.sohu.com/303641585.html
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恒大的主教练是徐根宝,张琳芃去年底就已留洋
热度 3 xyysh2008 2014-3-26 16:37
如果恒大的主教练是徐根宝,张琳芃去年底就已留洋 严少华 2014.3.26 3 月23日与长春亚泰的比赛,是张琳 芃 为恒大效力的第 100 场(图片来自网络,不作商业用途!) 中超第 3 轮,是张琳芃代表恒大出战的第 100 场比赛,但球队以 1-3 输给长春亚泰。据报道,赛前,张琳芃接受了广东体育的采访,吐露了加盟恒大初枯坐板凳席的辛酸经历,而现在已经做好准备出国踢球。 张琳芃已经帮助恒大获得 3 次中超冠军、 1 次亚冠冠军、 1 次足协杯冠军和 1 次超级杯冠军,他的目标是前往欧洲踢球。不过里皮之前表示坚决不放自己球队的后防中坚离开。 正如 BBC 国际频道的中国足球专家阿特金斯认为, 张琳芃留在恒大已无成长空间。 而如果 恒大的主教练是徐根宝,张琳芃很可能去年底就已留洋 。理由如下: 1 、张琳芃具有留洋的实力。去年的世俱杯上,与拜仁过招后,张琳芃获得瓜迪奥拉表扬。里皮在今年 2 月就表示,张琳芃有实力加盟巴萨。 2 、张琳芃具有强烈的进一步深造的留洋欲望。与其他富翁队友拥有豪车、别墅不同,年薪不菲的张琳芃座驾仅为别克君威 , 在广州还居然没有买房。张琳芃在世俱杯上多次与拜仁的里贝里(可是当年世界足球先生候选人第三位,仅次于 C 罗和梅西)对位过招后,你再看看世俱杯赛他的眼神,里面有不服,有心不甘,更有渴望! 3 、最重要的是,再来看看他的恩师徐根宝是在什么情况下放走他的!志在打造中国的曼联的徐根宝,连续三年冲中超未果,作为球队的绝对主力张琳芃,最终在 2010 年 11 月份以 1200 万元的身价加盟广州恒大。 对于离开东亚,张琳芃说:“我起初和队友商量留下帮助东亚冲超。但徐指导希望我们出去锻炼,他说我们年龄到了,需要更好的平台发展,如果有球队要我们,希望我们出去。我当时正在打亚运会,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复杂,不太舒服。” 2010 年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经历了教练组调整,张琳芃、王佳玉、姜至鹏等5名主力球员接连转会,年底还与上海中邦俱乐部完成重组。 2011 年,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再次冲超失败! 2012 年赛季,为了支援同城的上海申花队,又把球队的绝对主力柏佳骏租借到申花队而幸亏上半赛季拿下的 36 分才保证了下半赛季柏佳骏离队后的低迷时期未被其他球队超越,才惊险冲超成功。 一句话,作为前国奥主帅和国家队主教练,徐根宝总是把球员的发展放在俱乐部和自身利益之上,徐根宝一直呕心沥血, 中国足球三大新生力量,徐指导培养了两个,即 张琳芃和武磊。 是他,才是真正把中国足球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的足球人。 如果 恒大的主教练是徐根宝,他肯定会把 张琳芃送出去深造! 而假如,下一任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是里皮,他会把张琳芃送出去留洋吗?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9766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研究生,24岁了
basil1990 2014-3-13 00:14
我今年39岁了,25岁研究生毕业,工作14年,回头看看,应该说走了不少的弯路,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在开一个小公司,赚的钱刚够养家糊口的。看看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对前景也很迷茫,想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局限于理工科的学生,我对文科的不懂,身边的朋友也没有这一类型的。   91年研究生毕业,那时出路就是1种:留在北京的国营单位,搞一个北京户口,这是最好的选择。到后来的2~3年内,户口落定了,又分成4条出路:  1、上国内的大企业,如:华为  2、自己做公司,做产品开发;  3、上外企,比如:爱立信、诺基亚  4、自己做公司,做买卖;  5、移民加拿大  我想,首先要看自己适合做什么?做技术还是做买卖。  做技术,需要你对技术感兴趣。我掰着数了一遍,我们研究生班的30来号人,实际上,适合做技术的,大概只有3、4个人,这几个人,1个现在还在华为,3个移民加拿大了,现在这4个人混的还可以,在华为的同学也移民加拿大了,他在华为呆了6年,在华为奖金工资加起来大概30万吧,还有华为的股票,再过几年,华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个100~200万。要是一毕业就去华为,那现在就绝对不是这个数字了。  要是做技术,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国内的大型企业,象华为中兴肯定是首选,能学到很多东西。华为虽然累,但是,年轻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还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  在外企,我想他们主要就是技术支持和销售,但是技术是学不到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我指的是象爱立信和诺基亚,真正的研发不会在中国做的,学到的也不如在华为多,其它的中兴我不是很了解,我想应该也不错啊。一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饭吃,还吃的不错,这是传统的观点。  任何技术都是要在某个行业去应用,这个行业市场越大当然越好;要在一个领域之内,做深做精,成为绝对的专家,这是走技术道路的人的选择。不要跳来跳去,在中国,再小的行业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利润。  研究生刚毕业的时候,做产品开发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脑子,觉得这个产品有市场,就自己出来做。现在看来,我的这些同学,做产品开发的成功的没有一例,为什么?资源不足。  1.资金,刚毕业的学生啊,就是没钱;没钱,也意味着你开发的东西都是小产品;而且只能哥几个自己上,研发、生产、销售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自己来,没有积累,什么都是重新来过。  2.人脉,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进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脉,否则,谁会用你的东西啊?谁敢用你的东西啊?我看到的,我这个班上开发产品的,自己还在坚持的,只剩下一个人了,说实在的,到现在,没有自己的汽车,也没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惨的。现在出国的不说了,在外企、在华为,至少都是几十万的年薪了,还有各种福利,就是产品开发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这样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没有金钱的积累,等于白干。  我身边的一个自动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学,能靠自己开发产品活得还可以的,也只有2个人。说明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其次就是上外企。我的2个同学,一个上了爱立信,一个先到爱立信后到诺基亚,都混的不错。到诺基亚的后来利用在诺基亚结识的人脉(就是哪些电信的头头脑脑),自己开了公司,也赚了不少的钱。  外企最大的好处就是除了能学到比较规范的管理外,还能给你的职业生涯镀金。到了一个外企外,再到同行业的外企我想就很容易了。而且外企的收入高啊。自己做公司,做买卖,一开始有3~4个人走这条路,但是真正发财的只有一个人,其他人后来上外企了。做买卖,还是要有一定的天赋,还有机遇。要有对金钱的赤裸裸的欲望,要有商业上的头脑。后来我们同学在一起谈,说,我们即使给自己这个机遇,也未必能做的好。何况当时那个同学看好的产品(做一个台湾产品的代理),我们大家都没有看好,说明,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到后来,同学们纷纷移民移民加拿大。  移民加拿大对搞技术的人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尽早,练了几年的技术,就赶紧出去,大概是在1996年走了不到10个,现在都还可以,买了房子和车了。要是晚  了,语言再学也难了,而且在国内都混的还可以了,也就没有必要出去了。我自己呢,先是在国营的研究所混了4年,后来到一家公司干了6年,2002年出来自己做公司,现在也就是混了一个温饱吧,算是有房有车,有点积蓄,但是不多,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回首这10来年,有一些经验和教训。  1.要有一个职业生涯的规划。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适,是做买卖还是做技术,一条路走到黑;当然,做了技术,后来改行也行;  2.做技术,就是要做精做深,成为这个行业的这个技术的专家;最好就是去国内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学到东西,能够给你培训的机会;如果大公司进不去,先到小公司练技术,找机会再到大公司去镀金,学高深的技术。千万不要自己做产品,要做也是对这个行业熟悉了,再去做。  3 .积极争取机会。积极争取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比如,做技术,就需要多锻炼,多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一门技术,只要有机会去学习,都能学的会;要是没有机会,天才也没有办法学到这个技术。柳传志就说,杨元庆就是“哭着喊着要进步”,实际上,就是争取自己的机会;当然,这种强烈的进步欲望,也是领导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积累10年,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了。  4.积累个人的信誉。从你的职业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诚信的原则办事。要做到,当人们提起你的名字的时候,说,这哥们还不错,做事还行。  5.注意利用资源。如果你有有钱的亲戚、成功的长辈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前景。  6.注意财富的不断积累。人生要想得到自由,财富是很关键的。否则,永远仰人鼻息,永远看人脸色。人都是势利眼。今后的家庭、职业生涯,金钱的积累很重要,没有钱,永远不能开张自己的事业,得到更多的机会;财富要做到逐年积累,你才能家庭生活幸福。没有钱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的。  7.注意人脉的积累。最终,事业要靠在社会上的人脉的资源。要注意认识在你这个行业的人,结交他们,最终他们会成为你事业上的助力。  8.寻求贵人相助。要找大老板来帮助你,得到大老板的赏识。想想看,大蛋糕,切一点就够了,小蛋糕,都给你也吃不饱啊。  9.多听听成功的前辈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见。注意少听家里长辈的意见,尤其是都已经退休的长辈,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很久以前,而这个社会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呢。  最重要的是,长辈有时候会强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终的结果他们是不负责的。  PS: 其他内容  1,不要轻易崇拜或者鄙视一个人   人都有偶像,但请拥有你自己的个性.不要刻意去模仿一个人,因为你就是你,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要有自信.也不要全盘否定一个人,每个人是有价值的,如果你不能理解他,也请学会接受.   2,别把钱看得太重   不要抱怨自己现在工资低,银行存款4位数以下,看不到前途,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即使你文凭再高,怎么把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需要一个很长的锻炼过程,社会永远是一所最博大的大学,它让你学到的知识远比你在学校学到的重要得多,所以同样,你也别太介意学历低.30岁之前靠自己能力买车买房的人还是极少.   3,学会体谅父母   别嫌他们唠叨,等你为人父了你就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他们眼里你还是个孩子,但他们真的老了,现在得你哄他们开心了,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电话,一点小礼物,就可以让他们安心,很容易做到.   4,交上好朋友   朋友对你一生都影响重大,不要去结识太多酒肉朋友,至少得有一个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你的朋友,如果遇到这么一个人,就好好把握,日后必定有用,不管他现在是富还是穷.   5,不要沉迷于任何东西   所谓玩物而丧志,网络游戏是你在出校门之前玩的,你现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这上面,否则你透支的东西以后都得偿还.一个人要有兴趣,爱好,但请分清楚轻重.   6,年轻没有失败   不要遇到挫折就灰心,年轻人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失败了,重来过;失去了,再争取别的。错过了,要分析,下次来,要把握;幼稚了,下次,成熟点。不要紧,会好的,哪怕到了极点,也不要放弃,相信一定可以挺过去。不要消极,会好的。曾经的错,过去了,总不能回味在过去。现在的,很好,累完了,很舒服。不要伤,总会有人在支撑你。   7,要有责任心.   不管你曾经怎样,但请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正直的人.男人要有责任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让别人有安全感,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们不要懦弱,但请不要伤害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尤其是善良的女孩,因为这个世界善良的女孩不多了,即使不想拥有,但也请让她保持她美丽的心.   8,男人的外貌并不重要.   不要为自己的长相身高而过分担心,一个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的男人远比那些空有英俊相貌,挺拔身材但内心龌龊的男人要帅得多.如果有人以貌取人,请不要太在意,因为你不用去为一个低级趣味的人而难过.   9,学会保护身体   不要以为现在抽烟喝酒,熬夜通宵也没什么事.那是因为你的身体正处于你一生的黄金时段.30岁以后你就能明白力不从心这个词的意义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什么也做不了,所以要尽量让自己过有规律的健康生活.   10,别觉得一事无成.   你现在还没有资格谈成功,当然如果你有千万资产的除外.一开始太固定的职业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在不断的改行当中,你会学到更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   11,请认真工作   即使你现在的工作再怎么无聊再怎么低级,也请你认真去对待,要知道任何成功人士都是从最小的事做起,或许你现在学不到多么了不起的知识,但起码你要学会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这对以后很重要.   12,请认真对待感情.   不要羡慕那些换女人像换鞋一样的花花公子,逢场作戏的爱情只是让你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找不到爱人,而是心中没有了爱,当你把我爱你3 个字变成你最容易说的一句话时,那么你在爱情的世界里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幸福了.爱情没有公平,总有一个人比对方付出得多,即使没有结果,也别觉得不值, 因为你的付出不光是为了她,也是为了你自己的爱,为爱付出是很可贵的,赞自己一下.   13.请留一点童心   在内心深处,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落里,请保持一份童心,不是幼稚,但有的时候单纯一点会让你很快乐.所以不要太计较得失,生活本无完美.   最后说一点,学会尊重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个人分类: 学习有感|1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旭霞博主提出的一个现象
热度 4 lin602 2014-1-22 10:03
刘旭霞博主在她的微博上写了这一句话: ‘三个儿子都太优秀,都不在老人身边,退休老教授只好在养老院生活。这和没有儿子有啥区别?’ 见: http://weibo.sciencenet.cn/?liuxuxia126cid=44655 这是一个很意思的议题,涉及到发展、亲情、照顾亲人关系方面的。 古代的‘忠孝不能两全’,是不是就指这样的情况?
3140 次阅读|5 个评论
出国逾期不归,怎么办?
热度 4 cgh 2013-12-3 14:35
出国逾期不归 今天看到单位网站首页的“通知公告”栏有一条“ 关于吴章明等22名出国(境)逾期不归人员自动离职的公告 ”。 上个月中,接到家委会的电话,年底了,请把集体户口的个人户口卡还回来。原来的做法,个人取出自己的集体户口卡交500元押金。 上个月初,找单位人事领导咨询了一下J2出国事宜。 前几年,地震系统某单位的人员跳槽的代价还是蛮高的,据说少的也得赔十几万。 感慨,敢于走过门槛的就是牛人,出去的是牛人,进来的更是牛人,单位的牛人 真不少 ………
个人分类: 杂谈|49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东北师大学习终于结束了!
Shifengyu 2013-10-25 20:33
8月30日,来到东北师大外语培训部,参加英语出国培训学习,今天(10月25日)学习终于结束了!两月来,收获颇多!感谢东师英语老师(如张宁老师、王老师及高老师等)!感谢他们认真负责对待每一堂课!感谢黑龙江省教育厅!同学们(如徐永明、程俊廷、孙明等)积极学习、努力上进的态度令人终生难忘! 盼在不同国度再相聚!祝同学们身体健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访多伦多大学
热度 10 xiazhi397288 2013-9-30 20:25
经过香港-德里-布鲁塞尔-多伦多等多翻转机,在历经29小时的超长”飞人(非人)”折腾后,生平第一次来到了美丽的加拿大,并有幸于最佳的季节抵达盛开的多伦多,目睹加国红枫壮景。 多伦多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首府,原名约克(York)(1793-1834年)。总共约有279万人口,为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北美第四大城市,且滨临北美五大湖之一的安大湖。 提及多伦多,首先不得不说下其中著名的公立大学-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http://www.utoronto.ca)了。它始建于1827年,为加拿大最为古老的大学之一。同时,它还是美国大学协会中仅两所非美国学府之一(另一所即是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科研水平高,规模大,师资力量强,被公认为是加拿大最好的大学(在世界上排名约为20名左右,在加拿大一般和麦吉尔大学一起轮番占据No.1的位置)。 说起来,加拿大大学总共约有90所,且基本都是公立大学。而作为加拿大在校学生数量最多的大学(多伦多大学2013年在校学生有8.3万学生,其中本科生约6.7万,研究生约1.6万。而来自中国的学生有五千余人),多大已经荣获了10人次的诺贝尔奖,为加拿大第二多(最多的为麦吉尔大学,12人次; 第三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7人次)。 当然,多伦多大学值得一提还有它那首屈一指的图书馆系统,藏书量有约2100万,分布在44座分馆和资源中心,在北美仅次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而图书馆中最大的是罗伯茨图书馆(John P. Robarts Research Library),居加拿大各图书馆之首。 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多伦多大学给加拿大乃至整个全球都起来了巨大的推动。单说生物医学方面,其主要贡献就有:发现干细胞、胰岛素及复制T细胞、人造咽喉的成功制造、肺叶移植术和人造胰的发明、制造了首台实用电子显微镜、分离出了引起纤维囊肿的基因、发现老年痴呆症的基因因素等。 著名科学家,香港大学现任校长徐立之教授,赴港之前即是在多伦多大学任多伦多病童医院研究所遗传系主任及首席遗传学家,同时为多伦多大学教授及H.E. Sellers囊状纤维症讲座教授。我们知道,徐教授是在1989年便准确发现人体第七条染色体内的囊状纤维症基因缺陷,从而奠定了他在世界遗传学界的权威地位的。 而为我们大众所熟知的白求恩、钱伟长、大山,【女神】林志玲(经济学、西洋美学双学位)等也都毕业于此校。此外,多大还培养出了4位加拿大总理,15位最高法院大法官及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7名在1980年后获得),Ebay创办人之一的Jeffrey Skoll,史上第一位女太空人Helen Sawyer Hogg也都是多大毕业生。 附一:加拿大G7/G10/G15: 早在十九世纪,已有三所加拿大大学已经跻身世界百强,这三所大学是麦吉尔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多伦多大学。在二十世纪初叶,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皇后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和阿尔伯塔大学在学界取得巨大的进步,也跻身世界百强,这就是G10的前身G7。到了90年代,滑铁卢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和拉瓦尔大学加入G7,加拿大十所科研实力最强劲的高校的领导人成立了一个组织,每年举行两次非正式聚会,讨论项目合作、资源共享、数据交换等事宜。其主席由各校领导人轮流担任,这就是“Group of Ten”,又称“G10”。至2006年,这个组织又陆续吸收了卡尔加里大学,达尔豪斯大学,渥太华大学。2011年,萨省大学和曼尼托巴大学的加入使成员增加到15个,合称“G15”。 附二: 多伦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 http://www.utcssa.ca/ ) 从里面的信息中心可以找到: 1.新生手册 http://www.utcssa.ca/infocenter/studentmanual.html 2.安全知识手册 http://www.utcssa.ca/infocenter/safety.html
13547 次阅读|20 个评论
遇到这样的使馆秘书,我该怎么办呀?
热度 6 liushangqing 2013-8-25 02:14
大家都知道,留学回国时,大使馆会给你出具一个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以证明你在国外留学单位、方式和时间。可我的证明却让我一等再等,望穿秋水。 我于 2011年9 由教育部出国留学基金委派出到AA做访问学者。后因实验需要,经国家同意,又延期到 2013年4月底 。今年3月初我就申请办理证明, 3月27日 我收到《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却只证明一年时间。打电话去大使馆问,没人接。在AA一年半,大使馆教育处的电话我一次都没打通过。写信问,回复说需要我提供延期同意书、我的申请书和带邮票的证明回邮信封。于是我问基金委,他们说我的延期同意书是留学基金委直接发到大使馆的,不传给个人的。我把情况告诉了大使馆秘书,并寄过去申请书和回邮信封,没有回复。后来我又发了几个邮件去问,一直没回信 。我只好回国。回国后我打电话问留学基金委,他说那个秘书在出差,刚回去。出了两个月的差?于是我又给大使馆教育处写信,终于等到了回信。秘书说他忘记了具体情况,让我再描述一下。我于是把情况详细地描述了一下。然后又没了消息。写了几封信,都石沉大海。我只好打电话问留学基金委该怎么办。他们说这是大使馆的事,他们也无能为力。到现在,我已等了近半年了, 也 没有下文。其实对他们来说,签字盖章一分钟的事,何苦要折磨我们这些受苦受累的留学人员呀。 不知各位老师遇到过这种情况没有?请老师们给我支支招,我该怎么办呀? 万分感谢! 后记:听说使馆教育处的负责留学生管理的秘书换成康秘书了。我感觉又有希望了,赶紧又写了一封邮件过去,好让他在三把火的时间里解决。
个人分类: 出国有感|5869 次阅读|13 个评论
建设家乡还是背井离乡?
热度 1 lxchencn 2013-8-15 17:05
当今中国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两极分化是很明显的,无论是打工潮、出国潮无不是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中国到外国,现在的城市化浪潮也是以建设城市为中心,尽管有新农村建设,但农村的建设恐怕还是遥遥无期的事,人财物的流动基本是单向流动,多见人往城市流动,少见人往乡村流动,单向流动其实阻碍了城乡的均衡发展,造成了重复建设和巨大浪费,也造成了城市病和高碳生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后城乡都难良性发展,高考把农村的人财都带走了,打工潮把农村的人力带走了,谁来建设乡村?谁来建设家乡?背井离乡只能解决个人发展问题,建设家乡才能根本改变家乡,与其在他乡遭人白眼、忍辱负重,不如回家乡努力建设,背井离乡永远解决不了家乡的建设,回来吧,游子,你的家乡并不美,但家乡最珍贵,回家吧,不要羡慕他乡,不要把他乡当故乡,建设好家乡才有最美故乡。
3236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留学所感,所想(之光明篇)--兼谈关于出国留学之选择
热度 13 xiazhi397288 2013-7-12 15:34
前言:暑假到了,想必一轮又一轮,一批又一批的所谓出国'深度考察'潮,又该热炒和风声水起了吧!估计这会儿,各大打着教育旗号的欧美游学项目的培训机构和旅行社们应该也会是数不胜数,火爆异常的喽。在此,翻出此小文,以给那些正受狂热出国潮影响的父母和孩子们降下温,道下理。也算是为最近的 飞机失事引发游学问题大讨论 进言献思,作点小小贡献吧~~~ 其实留学的好处之多,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这也是为何众多为父为母的,不惜砸下重金,甘愿动用各种关系,费尽气力,含泪送别年小的子女出洋海外。也是一些年轻孩子,热衷出国,对出国抱有幻想和憧憬,甘愿忍受飘泊的源动力。 随便打开网站,铺天盖地的那些各种外语培训机构宣传出国移民的机构,文章及贴子,足以牵动人的神经,让人心驰神往。这也是近年来,各种出国留学相关产业风生水起,红火异常的侧面见证。 概括说来,留学主要有以下几大好处: 1. 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难得的好机会:现代社会的信息已经非常发达,你可能觉得在媒体、互联网上可以了解到发达国家的一切,但是这种想象与你实际在国外生活是两码事。留学生活会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真实体验多元文化,并且有助于你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人性和社会。 2. 学生可以在国外学到先进的知识和经验: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科技思维,还是人文关怀,社会生态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出国留学为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为提升实力,缩小与先进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产业差距提供了可能。 3.积攒人脉:出国留学的人主要包括三类,即富二代,学二代,官二代。而这三类人群都是处世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紧要,稀缺资源。 4.增加就读名校的机会 :走近大师,体验真正高水平的教育。毕竟好的学校,厉害的人物,大多还是集中在少数几个欧美国家。这一点可以在中国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看出来。 5.培养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 出国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自己支配金钱的能力,这些都对以后的工作以及适应社会,非常重要。 6.更强的竞争后劲: 近年来的大学生扩大化,研究生泛滥化的现实让不少毕业生毕业即失业。这种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不少国内的学生不得不以很低的起点加入就业大军。而至少目前的现实是:如果有留学经历,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会更强些,且能够拥有一个较高的职业起点。 7.提高外语水平:对大部分人来说,直接处身于外语国度,应该更容易学习、理解并接受西语系语言及文化。 8.移民海外的机会: 很多人希望移民、未来去国外发展,留学拿一个海外学位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跳板。如果学生是在当地完成的高中或者本科,移民和就业的机会要大很多。 另外,单就看我另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各位20+正教授 ( 二十多岁的正教授(研究员)是如何炼成的 ) ,就知道差距了---要知道,这些超年青教授,百分之九十五都具备出国留学经历。另外,像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如院士,长江学者,各知名高校校级领导,各大公司高层,高管,也多半都具备出国经历,这些或许也能反映出一些留学的优势所在。 然而,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是以一定历史背景为前提的。之所以现阶段呈现出如此之多的海外牛人,正是源于上世纪以来,国内国际各方面差距的扩大化。而要想减少差距,缩短距离,必得经历‘洋为中用’,‘吸精纳粹’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这种差距在缩小。也可以预计到:随着海归精英的回国化,国内社会的逐渐进步化,出国之路会平坦化,平民化。而这种‘深造’的简易化,简单化,将会造成成才的艰难化,低效化。少了像以前那样的艰难求学路,当然也会少了像以前那样更能作出成就的非凡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社会市场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铜臭味,物质富裕的同时,人的精神境界却在不断的下降。少了建国初期穷苦时的单纯,实在,敦厚。多的,是在物质追求中的欲求不满,过份计较得失。当官的,追求的不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如何向上爬。做学问的,追求的不再是解决科学问题,而是如何获得更多经费,如何发表更多的PAPER应付项目结题,如何申报各种名头的奖项,来增加自己的名望,增厚自己的口袋。社会各层结构已经不像社会主义初期那样,怀揣理想。有的,只是现实,和个人主义。所以,我觉得海归,最重要的,不是带回多少文章,不是带回多少人脉,而是带回诚实而真挚的心,纯朴而简单的科研,社会风气。平等博爱互助团结的民族力量。来改变这个社会,让它真正做到和谐,进步。和谐,是爱的奉献,而非获取。 扯远了,言归正传吧~ 有人把留学好处概括为“三步曲”:学会一门外语,取得一个洋学位,在国外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外面的世界真的那样理想美好吗?每个孩子都适应异乡生活吗? 很多学生家长未出过国,对国外真实情况并不了解,更多看到的是美好光明的一面。为了实现儿女留学梦或者说实现父母为孩子设计的未来蓝图,不惜拿出所有积蓄甚至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但是,海外求学之旅充满着曲折与艰辛,由此带来的孤独、郁闷与艰难,也只有身处其境才能感受到。青少年的生活观、自立能力、自控能力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影响,出现一些问题。如染上不良的生活习惯,被坏人引诱吸毒、赌博、同居。结果家长花费大量金钱,孩子们反而染上恶习。在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面前,中学生尚未成熟的生理、心理,不够丰富的阅历和经验都难以应付异乡的环境,且他们普遍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独自生活的能力、勇气等,这些制约了他们在学业上的发展。 所以,学生出国一定要有一个缓冲阶段。中国人应在国内打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之后,再到西方国家学习,把中国基础教育和西方先进技术融合在一起。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发展全面、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独立探求知识的国际化人才。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低龄留学带来的诸多问题呢,这就需要认真思考并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拿文凭,成移民,而是为了学习中国缺乏的文化,追求国外高品质的名校留学,培养思考及实践能力等以弥补互补中国教育方面的不足。 第二,要明确低龄留学存在的问题 :从低龄留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中小学生一般在六、七岁至十六岁左右,他们不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心智也未成熟。由于他们年龄太小,而国外学校的自由度又很大,很容易造成他们情绪和心理的困扰,造成人格发展的缺陷,易有忧郁感和失落感,行为上容易出轨。并且往往可能学不到多少东西,反而荒废了。很多学生出国后经常逃课,疯狂购物等等,严重耽误学习以及浪费金钱。另外,留学时寂寞是也很不容易克服的。 第三、要明确留学的费用花消问题 :美、英、加、澳等国在发展中国家大量招收学生,收取昂贵的学费。在英、加等国甚至有一些专门招收外国学生的学校,瞄准中国这座“金矿”,并形成了大量以此为中心的野鸡大学及灰色产业链。这种高花销,低回报甚至无回报式的留学,伤财,伤时,误人,误国。另外,现在出国留学的人员太多,有些国外的学校为了收钱,已经开始大批量招收中国留学生,这就对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回国后的就业问题最近也是争议很大。 对此,我的建议是: 出国,是有必要的,前提是:自己外语好,独立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精神。而且要去,就去好学校(最好排名前五十,前一百,但当然,我们追求名校,追求卓越,但并不能盲目迷恋名校的光环,以此耀武扬威。名校头衔是空的,能吓住一部分人,但真正踏实有用的,还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上进之心。哈佛剑桥固然吸引人,我们应该向此看齐,以此为目标。但过份痴迷并拿名头压人,唬人,就给它的光辉抹了黑。海归的贬值,也正是由于那些虚假的赝品,或不实的半成品,装模作样,弄神弄鬼,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而造成的),师从名导师,不只是盲目的追求文凭,或paper,Impact Factor.去除拜金欲,抛开私心,做个比较纯粹的人(我承认,我自己达不到这种境界,惭愧)。不建议那些花着重金,自费去一些野鸡大学攻读各种没实际内容的课程。对前途发展真的一无好处,这也是为何海待存在,为何海归起薪3000的主要原因。真正的海归,是经得起考验,有份量,有未来,有价有市的。也是很容易辨别的。 当然,出国是费时费力费钱的活儿。投资回报率不一定会达到预期水平(单看最近《非你莫属》《职来职往》中各海外求职者的情况就略知一二了)。不必说各种出国考试,像托福雅思GRE动辄上千的报名费,单就各种辅导资料费,培训费,出国材料申请费,国际长途话费,入学申请费(有的还会有面试费)之类的,就不是一笔小数目的。 我就有很多同学,很聪明,成绩很好,PAPER很硬,可就是没太多经济基础,以致于根本就不敢考虑出国这门子事,从而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说起来,这其中其实就蕴含着诸多的不等。要知道,固然天生的确是有聪明笨拙之分,但尔等以为此差距并非太大。往往出现的是,后天资源环境的不对等,所产生的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穷一时,弊一世’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发,所造成的逐层递增,级联放大效应 。 总归说来吧,希望父母们在对待教育问题,别盲目,别盲从,一味的追求跟风,扎堆,可能会事与愿为,弊害迫深的。孩子们呢,端正心态,放远眼光是很有必要的。多多追问下自己的内心,自己适合什么 ,擅长什么,独立性如何,自学能力如何。。。 是为言,共进~ 附: 我的留学所感,所想(之浇水篇) 目前“海归急剧贬值 留学生回国起薪3000元”
15706 次阅读|30 个评论
出国的建议
热度 4 sstone2009 2013-6-26 23:09
最近,又有一位朋友建议我出国去看看、学学,或者也是镀镀金。这个建议肯定是好建议,特别是在当下的情势下,仍然媚外之风盛行的中国,出国访学一定是好事。我的一位战友不久前出去了,他有一身的好本事,技术好、学历高、职称高、英语好、科研好,可是在科室内连组长也轮不上。在最近2~3年里,他进修了2次,刚访学台湾回来不久,又去访学美国,大好时光,学无止境。我很羡慕。可是,我却没有时间。 出国的建议,我虽认可,但我不必媚之。我实在没有时间,有许多工作要做,想去广西看看,还有无休止的写作计划……时间如此宝贵,我实在不敢想象要离开数月的损失。 出国的建议,我虽认可,但我不知道去干什么?我不要方法和技术,如果需要,书里都有!我不要镀金,尽管放眼中国,媚外成风,就像古汉语专家要过英语关一般可爱,去外面走一趟,难道我还会有个金身不成?在我看来,媚外的心理,只不过是内心需要伪装一下,全然摆脱不了空虚的现实。我还是回归到我的现实里,外面或许有技术,可是我不需要;里面有思想,等我努力探寻! 出国的建议,还是给需要的人吧。多方交流,一定是好事,一定有需要的人,比如我的战友,与其在单位里压抑困惑,有公费到外面去散散心,吹吹分,看看外国的月亮是否比家乡的月亮更远! 出国的建议,原本是好事,但愿不要被念歪了好经。
个人分类: 随笔|3244 次阅读|10 个评论
也忆出省与出国
热度 3 renfuw 2013-6-19 00:02
一直在单位苟活求存,谨小慎微,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不事权贵不谋关系的自己,庆幸自己在40多岁时竟还遇到一个招聘机会,跳槽出省来到浙江谋生。小格局的内心,自是有些欢喜。尽管没有任何待遇,系主任却常以“引进”二字招待我。直率的自己有些不认同,曾几次否定这种说法,并请其别这么说,以免徒添笑谈。 出省,对我来说,曾经是非常波折的。年轻时的我有着一颗驿动的心,决心远离贫穷的老家,出外见见世面。 可惜在高考前,自己涉足最远处,南不过樟树,北不过南昌,并且次数皆少得可怜。樟树市,只去过一次,是在我高二时祖父去探望侄子一家捎上我去的。期间的记忆是首次在城墙上读到“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字句,首次尝试了香肠在米饭上蒸过后的香味。记得,去时乘坐的是火车,回来时乘坐的班车。期间最大的收获是在返程乘坐汽车时,我战胜了自我,通过转移注意力,故意哼着胡乱的歌调,硬生生地把晕车的自己调理成没有呕吐的乘客。那头晕呕吐不止,黄胆汁水吐了军车一片,那是我高一时仅有的一次到南昌西山万寿宫春游时,令全车同学痛苦不堪的情景。有时汽车打身边过也会引起翻胃,当时的判断是,我遗传到了母亲的晕车。成功的战胜自我,对自己有着莫大的鼓舞。南昌市,是小学二年级生病多天后父亲带我去的。期间的记忆是,病中头痛肚疼的我到了一家医院,医生仅仅用银针扎了我手指的关节肚,挤出点点白白的汁液,便踏上了返程的回家路。真的是奇迹,病了一周多在村诊所打针吃药均无效果的我,在回到村子路口时,便觉有饥饿感了,肚疼头痛亦不见了,还吃了父亲在南昌买的一个腌菜包子。直到高考,到南昌不超过3次。久在村子,活动区域不过公社的自己,一直向往远方,企望远方有美景。这直接让我在报考志愿时,全部报了外省,最远的是吉林大学,只是在填写待交之前,班主任陈老师提醒我,最好填一个保底的,当时已经大学毕业的兄长立即为我增加了江西大学计算机专业和图书情报专业。果不出陈老师的预料,估分不准的我,最终盼来的是江大图情的录取通知书。企盼通过高考出省远游的我在是否复读一年的挣扎后,只好放下这份心情了,背起一卷被窝在青山湖畔呆下来。 出省,见见外面的世界,依然是我心中潜伏的心愿。在独自北上游历了一次庐山后,不知是大几的寒假,我逃票搭乘火车独自跑到上海,了却了出省的心愿。这趟冒险,在记忆中已经很模糊了。记得上海人排外得很,我饿时想买个面包,那些女服务员的头高高的,像没听到,眼角也不扫一下。没转多久,我便踏上了返乡的火车。而记得清晰的是,当我回到向塘火车站在向西下车时,正高兴到家了。没料,一个老铁路却一把抓住我,硬说我有问题。逃票的我自觉理亏,没跑,被困在车站一小屋,最后是在机务段工作的嫂子交钱补票才获得自由的。可见,首次出省也是有代价的。 大学毕业,本想到深圳一闯,可惜在南昌找得单位,没有实现愿望。好在工作了2年的1993年,学校附属企业需要年轻教职工去跑市场,自己不顾部门领导的劝阻,毅然报名去做了一名可到处游历的销售员。在这期间,跑了:“陕西、山西二个主市场”;路过的市场有湖北的武汉、河南的郑州、北京、河北的唐山,到过黑龙江的哈尔滨、辽宁的沈阳。那时的自己似乎对挣钱并不特别热衷,倒对北方人豪爽性格有几分关注,并生出“细腻南方人如果有豪爽的北方人性格,那不是集南北大成吗?”的念头。然而,天生的秉性终究是不得轻易改变的。 小孩的出生、妻子的盼归、同事的隐语,销售业绩的平平、市场划分规则的混乱,渐渐让自己失去了对外面世界原有的兴趣,无奈回归原来单位,重新过起了小职员的生活。出省的概念已经彻底淡出自己的视野。陪伴小孩上幼儿园,想法子调动妻子的工作单位,成了那个时段生活的主轴内容。儿子小学二年时,有了单元公寓房,装修后过起了有家的日子,生活平静不见波澜。 没料,2011年不经意间,来到了江西邻省浙江工作,只想平静度日时却实现了儿时的宿愿:出省,远方。。。 不争不求之中,有时也会有机会降临。这种好事就发生在我身上。儿时想远游,至多是出省。出国是从未进入自己的考虑范围的。(瞧,这点出息。)可偏偏今年得到了一次远赴澳大利亚的短期培训的机会。4月底到5月下旬,到Brisban 的一个高职学院接受培训。转机是在香港,巧的是,杭州到香港的飞机误点,并且到了香港机场,却下不了飞机,就这样干等了几个小时,待我们下机时,飞赴澳大利亚的航班早已走了。正难过犯睏时,有同行人提醒,这样我们可以在香港逗留一天嘛,这不是上天给我们游一游HONGKONG的机会吗?转眼间,自己乐得睡意全无。 自然,这短短20来天的出国之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只是觉得阳光海岸的环境好,没有污染,等等,但更大的自我价值是圆了出省出国的远游心愿。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5621 次阅读|5 个评论
此‘高考状元’已非彼‘高考状元’也
热度 2 lin602 2013-6-18 15:36
现在每年大量媒体上还大肆宣传各省的‘高考状元’,其中多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多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还有多少被其他高校重金挖走。 现在的高考状元还是与八十年代的高考状元一样的含金量? 光南京一年就有近千名高中生没有参加高考,直接考国外的大学了,全国加起来的数据呢? 单我身边朋友们的孩子,许多许多根本就没有参加高考!而且这些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 单单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高中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很少比例了,其中一部分保送研究生,许多人都到国外去了。 如此多的非常优秀的孩子不参加的高考,这时的高考状元是不是‘矮子中的壮丁’? 此时高考状元早已不是彼时的高考状元了, 哈哈。 ‘俺们不缺生源’!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如是说!
3299 次阅读|2 个评论
看看这几个帖子,这说明了什么
热度 12 lin602 2013-6-18 08:23
看下面二个帖子,我们国内的大学特别是北大清华及985学校还呼呼大睡呢。 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047e63010130rl.html 南京外国语学校2012届学生国外大学录取情况-动态更新中 (2012-03-31 13:43:15) 转载 ▼ var $tag='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教育';var $tag_code='58c2fb9901c92edbfe39c9d863c5b138';var $r_quote_bligid='56047e63010130rl';var $worldcup='0';var $worldcupball='0'; 标签: 南京外国语 大学 录取 教育 分类: 留学驿站 大家比较关注南京外国语的国外录取情况,这是来自南京外国语学生整理的资料,截止到2012年3月30日,有变化会随之更新。 http://blog.renren.com/blog/278545146/8162721011 .( 殷玫然的日志 ) 1、目前为止这只是不完全统计,近期会不断修正、更新,恳请大家积极提供信息。 2.学校排序是按照US News2012年的大学排名,无个人感情色彩。因为精力有限,只能统计到一定排名的学校,不能全部收录实在抱歉。 3.本日志只统计南京外国语学校本部高中2012届毕业生的录取情况,仙林分校、国际部不包含在内。高中毕业之前出国(即高三不是在南外读)的同学不包含在内。 4.本日志只统计拿到offer的情况,不代表去向。 5.早申请阶段(ED/EA/REA)录取的同学用粗体标注。 美国 综合性大学(1-55名)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刘天宇(with FA)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殷玫然 (with FA)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姚新伟 (with FA)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左梦文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左梦文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佘世奇 谈梦溪 张博宇 蔡令斌 朱静昱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姜瑞琪 韦熠 杨逸飞 朱静昱 刘天宇 达特茅斯学院 Dartmouth College 左梦文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刘天宇 蔡令斌 邹丰蔚 杨逸飞 左梦文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陈思霖 卢思豪 王羽 曹叶欣 邹丰蔚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沈旻洋邢雯玥 胡雨琪 朱静昱 蔡令斌 施家明 肖思臣 杨天承 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 高正阳 左梦文 杨逸飞 杨子艺 蔡令斌 康纳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殷天然 刘佳欣 (with FA) 高熠 莱斯大学 Rice University 邢之 虞杉 张小依妮 张逸伦 邹丰蔚 张瑞琪杨逸飞朱静昱 范德堡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蔡令斌 左梦文 章燕飞 圣母大学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陈珮璐 丁宁骅 张小依妮 茆惟志左梦文(with scholarship) 埃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蔡爽 傅娆 黄颢玥 李孝哲 鲁禾雨 宋辛 孙鸣骏 徐致君 袁堃钟煜王悦斐 刁祎珏田宇郭侨茜 朱玉琛 张馨元 俞沁悦 俞葭邶 孟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李博天 刘翰伟 毛瑾文 杨逸飞刘天成杭天然 李悠然 卡耐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栾冬晖 杭天然 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詹竹 金爽 俞葭邶 魏常昊 李炎桐陈拂尘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詹竹 洪镇涛 刘天宇高熠周天邮 庄昊 宋秋伊 傅娆栾冬晖金爽 杨逸飞 董宜放 沈乐遥 徐玥 王秦天 杭天然 郑子睿 杨天承魏常昊陈拂尘 刁祎珏 俞沁悦 李悠然 刘源 刘天成 弗吉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Virginia 蒋天琪 杭天然邹丰蔚 李少绩 董宜放 袁方诚 王秦天 李博天 杨冉 郁育聪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 刘翰伟 朱梦迪 杭天然张朔源 塔夫茨大学 Tufts University 蒋天琪 杨子艺 王子君 吴云摇 刘佳宁 俞沁悦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ern Carolina Chapel Hill 杭天然 徐含玥 张小依妮 张瑞琪 朱静昱 波士顿学院 Boston College 水玉涵 毛瑾文 邹丰蔚 李博天 刘源 李炎桐 刘天成 布兰迪斯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杨逸飞(6班)沈乐遥 马可 刁祎珏 俞沁悦 威廉玛丽学院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龚舒旻 王子君 詹竹沈翀高熠 宋秋伊 金爽 刘佳宁 俞沁悦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高熠 毛瑾文 吴云摇 徐玥 俞沁悦 李悠然 刘天成 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 陆安琪 左梦文 罗彻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翟彦雯 (with scholarship) 沈乐遥 陆天义 刘佳宁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周天邮 曹叶欣 朱玉琛 陆星宇 陈冠霖 彭天翊 张叶喆子 朱静昱 王秦天 朱天昊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俞沁悦 吴云摇 吴昊天郑子睿朱元达 郁育聪 刘源 詹竹 卢思豪 王悦斐 宋秋伊 陈冠霖 魏常昊 刘天成 王秦天 凯斯西储大学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蒋天琪水玉涵谈梦溪 吴昊天 郁育聪 王悦斐 庄昊 张晨昱 魏常昊 里海大学 Lehigh University 董立诚 杨天承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Davis 俞沁悦 吴云摇 吴昊天 詹竹 王悦斐刘天成曹金蓉 迈阿密大学 University of Miami 吴云摇 吴昊天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吴云摇 吴昊天郑子睿刘源 王悦斐 刘天成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Seattle 俞沁悦 吴云摇 郑子睿 李一飞郁育聪王悦斐 庄昊 刘天成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董立诚 张露莎 吴昊天 朱元达张瑞琪毛瑾文 刘天成 刘源 朱玉琛 王秦天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Park 张朔源 马可 郑子睿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Irvine 俞沁悦 吴昊天 刘天成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 Urbana-Champaign 虞杉 张朔源 俞沁悦 高熠 刘高睿 朱元达 李一飞 郁育聪 张小依妮 王悦斐 庄昊 宋秋伊 栾冬晖 毛瑾文 刁祎珏 高畅 朱玉琛 王秦天 李孝哲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 杨天承 高熠 乔治华盛顿大学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王子君(with scholarship) 伦斯勒理工学院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李一飞 郁育聪 图兰大学 Tulane University 郑子睿 蒋天琪(with scholarship) 徐含玥(with scholarship) 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 吴昊天 郁育聪 福德汉姆大学 Fordham University 吴云摇 俄亥俄州立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 Columbus 张露莎 庄昊(with scholarship) 吴昊天 郑子睿 佩伯代因大学 Pepperdine University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College Park 文理学院(1-45名) 威廉姆斯学院 Williams College 江小巽 阿姆赫斯特学院 Amherst College 左梦文 斯沃斯莫尔学院 Swarthmore College 周佳楠 (with FA) 波莫纳学院 Pomona College 陈皖宁 卡尔顿学院 Carleton College 水冰 邹丰蔚 韦尔斯利学院 Wellesley College 武钟吉 左梦文 克莱蒙麦肯纳学院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林轶聪 哈维福德学院 Haverford College 刘天成 戴维森学院 Davidson College 朱玉琛(with FA) 洪镇涛 威斯里安大学 Wesleyan University 潘青宜 瓦萨学院 Vassar College 水玉涵 王子君 沈乐遥 哈维玛德学院 Harvey Mudd College 蔡新悦 杨天承 格林奈尔学院 Grinnell College 刘佳宁 史密斯学院 Smith College 高紫蔓 张叶喆子 徐晟嘉 高熠 张馨元 刘佳宁 布林莫尔学院 Bryn Mawr College 唐珮文 张馨元(with FA) 刘佳宁(with FA) 陈蕴绮(with FA) 马卡勒斯特学院 Macalester College 宋秋伊(with FA) 徐含玥(with FA) 王子君 曹展颖 科罗拉多学院 Colorado College 王茗纯 里士满大学 University of Richmond 董立诚 马可 王茗纯 巴克内尔大学 Bucknell University 李一飞 圣十字学院 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曹金蓉 曼荷莲学院 Mount Holyoke College 孟畅 俞沁悦 斯克里普斯学院 Scripps College 王茗纯 凯尼恩学院 Kenyon College 刘佳宁 圣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王茗纯 富兰克林和马歇尔学院 Franklin and Marshall College 张晨昱 (with FA) 特殊神校 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 NYU - Abu Dhabi 章燕飞 巴布森学院 Babson College 李博天 帕森设计学院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邹雪嫣 英国 牛津大学 Oxford University 施雯 法国 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 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Appliquées 熊逸帆,李芝霖,侯书勤,吴锡宁,朱一小,卞轩蒙,吴桐,管婧旻,蒋昊东,邓玉洁,周启帆,刘雨玫 加拿大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高然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高然 新加坡(预科) 阮平成,韩子健,周萧驰,祁博妍,徐津桐,刘宜静,史万水 日本 早稻田大学 Waseda University 姜岸琦,封一凡,郁骁,赵书恒 2121 南京每年被国外名校录取高中生人数达千人 见: http://www.njdaily.cn/2013/0602/428004.shtml 南京每年被国外名校录取的高中生达千人 通往“洋高考”的N条道路 学生说:“美国大学里独立自主、要求创新、注重实践的精英教育更吸引我。” 家长说:“只要孩子有前途,卖了房子去国外上学也值。” 专家说:“中国学生的成长之路,首先要改变的是教育观。换新鞋,才能走新路。” 还有几天就要高考了。当大多数孩子还带着熬夜看书留下的黑眼圈,继续在书堆中悬梁苦读时,南京金陵中学中美班的30名学生已经全被美国名校录取,从此告别千军万马过的“独木桥”。而上国际班,只是高中学生参加外国“高考”的方式之一。 每年四五月份,都是国际学校、国际班的招生季。很多中国孩子在结束初中教育后,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重要选择——继续留在国内主流教育体系内,或是准备高中留学,或进入各种国际班,3年后直接申请国外大学。 来自南京市教育部门的数据显示,2011年,被国外名校录取的南京高中生达到近千人,比上一年增加400多人,其中获得奖学金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顶尖高校的学生实现倍增。2012年据不完全统计,在高考前,南京已有760多名学生收到了国外大学的“橄榄枝”,分布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宁海中学等全市10多所高中。这些国外名校的分布地区也越来越广,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知名大学都有南京学生的身影。美国最著名的常青藤盟校全部八所学校2012年都录取了南京的高中毕业生。今年,这种现象仍在继续…… A 读国际班 最牛国际班:全班30人都被美国名校录取 南京金陵中学中美班的网站上,最近公布了一张表格,是截至2013年4月2日中美班学生的录取情况。到目前为止,高三毕业的30名学生,全部被美国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录取,平均每人超过3所。还有学生获得最高23000美元每年的奖学金。现在,金陵中学校园里,高三中美班的学生已经毕业了,而他们的很多老同学,还在备战即将进行的中国高考…… 多才多艺两姐妹 希望走上更大的舞台 以前在金陵中学高中部,修玥和陈笛就是同学,在结束高二“小高考”后,她俩又同时进了中美班学习。 陈笛是中美班的班长,上个月,凭借托褔101分、SATI2130分以及优秀的申请文书,她收到了世界排名第八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录取通知书,这让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陈笛的姑姑在上世纪90年代就飞去大洋彼岸创业,并在那里成家,生了一个和陈笛同岁的女儿,姐妹俩经常通信通话,每两年见一次面。“在美国,父母要进女儿卧室门,要先敲门,得到允许了再进来,在我家也是。”陈笛说,她很感谢爸妈在家中营造的相互尊敬、独立自主的氛围,能给她一个很大的私人空间去自由发展。 进入高中后,陈笛坚定了要考入国际大学的理想。今年3月至今,陈笛申请的11所美国排名前50名的大学,有9所大学同意录取。最终,陈笛选择了位于美国西部好莱坞电影梦工厂旁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所美国学术排名第12位的学校。这些天,陈笛又开始忙起来,预习美国大学课程,为提前修满学分做准备。 “我是乐团的小提琴手,有多次参加公益义演的经历。我是一名游泳健将,曾担任学校游泳队队长,我还是一名羽毛球运动爱好者,还是校合唱团领唱……”这是修玥在大学申请书中的自我介绍。修玥是个多才多艺的小女孩,而这一点,正契合了美国大学对录取新生的要求。 “以前听学长学姐说,在国内上大学就等于进了天堂,生活学习会比高中轻松得多,也曾想过努力备考,考上南大、东大,也挺好的。”不过,当她看到美国大学24小时图书馆里埋头看书的学生,修玥改变了想法。“相比之下,美国大学里独立自主、要求创新、注重实践的精英教育还是更吸引我。”修玥说,青春应该尽可能用来吸取知识,参与社会实践,一点时间都不应该浪费。“就让我的大学更具挑战性吧。” 高一暑假,修玥参加了丹佛学院游学考察团。半个月的游学经历,让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又有了更清新的规划——学英语、看名著、爱运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过语言关,英语是基础关,是一切科学的基石,学不好,数理化等学科连题目都看不懂。”修玥时刻不放松对英语的学习。 修玥被11所美国大学录取。最终,修玥选择了布林莫尔文理学院,打算今年8月20日启程前往美国。 备战美国高考 时间紧任务重 南京有不少名牌中学设有国际班,但在高二阶段收学生的不多,金陵中学中美班就是一个。 “因为对学生来说,挑战特别大。”中美班老师孟群说。这些学生,在高二结束3月份的小高考后,才会转到中美班,到当年的12月底,就要完成所有的美国大学申请。“我们中美班高一报名的有400多 人,但高二都会稳定在六七十人。”不过,这能来考的都是精英,要求也特别高,不然,根本毕不了业。 校方统计,从高二起招收的中美班,至今五届217名毕业生,215人选择了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两人选择了加拿大的名校。 这些学生来自哪里?“60%-70%来自金陵中学本部,他们的文化基础是特别好的。”孟群说,这些学生的中考都是南京最顶尖的,即便如此,也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主考,笔试加面试。“就是金中本部的学生,如果排名是年级后100名,就直接否决了。”此外,还有南京一些招收高中指标生的名牌高中,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转来。 参加美国高考,并不是逃避国内高考的“避风港”,相反需要考生付出更多努力。学生入学后,立即进入强化学习状态。他们要学习的课程包括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心理学等。还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分课程,包括人文地理、美国历史、美国政府、经济学等。“学分到美国大学是通用的。不少学生因为有了学分,到美国后,大学只要读三年或三年半。” 当然,这些学分使用的前提是,你要被美国大学顺利录取。在中美班,有8个外教,还有部分的中国教师,外教和中教的比例是6:4,学生毕业时拿金陵中学毕业和AP考试的全球成绩单。这成绩单对申请一流大学帮助很大。申请大学的重头戏是SAT(美国高考)和托福,这些都是由外教来主讲的。不过,再好的老师,也得有非常用功的学生来配合。 托福要求词汇量达到6000-8000,SAT要求10000。而学生们入学时,只有三四千,其他的,需要在六个月内完成增量。“中美班用iPad上课,有背单词的软件,创建单词卡,从使用频率最高的开始背。”孟群说。 很多没有“组织”的自由申请者,要借助中介的力量来申请大学,但中美班的学生不用。同时被11所美国大学录取的修玥,所有的申请都是自己完成,不清楚的就请教老师,一分钱中介费没花过。而她在中美班学习一年,花的学费差不多七八万元人民币。 留学热让国际班“遍地开花” 南京现在附属于名牌高中的国际高中或国际课程班超过20个,招生总量在1000人左右,分布在普通高中的第一批次或第二批次招生。学生中考时要达到这一批次的批次线,有的还要通过加试,再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这样的班级,学生一般学习三年,提前了解国外学校的学习生活,配有外教,一般每年的学费在2万-8万元人民币,比普通高中贵,但比在美国读高中一年2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费用要低不少。而且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低龄留学。同时,班级的种类也非常多,学生不仅可以去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还可以到德国、日本等国家留学。因此,这样的班级非常受欢迎。 有关人士分析,南京学生出国读大学的动机不同。有的是成绩确实优秀,想到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学习;也有的是随着家庭条件越来越好,有机会出国旅游或修学旅行,对国外的文化和教育方式比较认同;还有一类,在国内读不到理想层次的本科院校,认为出国读本科相对容易。 小袁今年读高二,在南京一所名牌高中的国际班读书,目标是美国的大学。“他的成绩还不错,但在国内上本一估计危险。”小袁的爸爸说,儿子中考时考得还可以,但距离那所学校的本部分数线还有点距离,当时也有机会借读,但他认为,“吊车尾”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选择了国际班,因为孩子的英语比较有优势。”没想到,小袁一跃成了尖子生,还迷上了经济学,高一暑假特地去美国学习了半个月。“现在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考试成绩总是很好,这样继续下去,可以上美国一流的大学。”而对于去美国读大学超过百万元的费用 ,袁先生表示,实在不行就卖套房子。“我们的工资不高,但房子有两三套。” 南京一家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国际班负责人表示,今年报名人数又多了100多人。“现在几乎是10个人录一个了。非常火爆。”她表示,今年生源的质量也特别好,预估分好多是高分段的,几乎要接近南京市属高中分数线的有不少。“这也说明了一种趋势,并不是成绩达不到名校线的学生才选择国际班。” 有关专家分析,还要考虑的很重要一点是家庭的经济条件,毕竟得到奖学金的学生是少数,如果指望靠打工支付学费也不大可能。 ■链接 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南京高中国际班招生计划(部分) 第一批次: 南京外国语学校中加国际高中 南京外国语学校剑桥国际高中课程实验班 南京外国语学校IB课程实验预备班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中美国际课程实验班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德国巴州高中课程班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澳洲VCE课程班(强化班)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国际文凭组织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优飞国际高中基础班 金陵中学国际高中课程班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国际课程班(强化班) 第二批次: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澳洲VCE课程班(基础班)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国际课程班 第十三中学中加邦德国际高中 雨花台高级中学国际课程高中班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中日课程班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高中 B 参加社会培训班 就读高中普通班,“业余”备考出国成功 小李是南京中华中学高三学生,目前他已经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录取。在这所学校,和他一样,被国外名牌大学录取的高三学生,还有20多人。他们有的参加社会培训班,有的同学之间“抱团”备战,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世界一流大学的青睐。对于这些普通高中普通班的学生来说,这个成功显得更加来之不易。 英国夏令营 最难忘的游学之旅 “因为我心存梦想,所以我满怀勇气,永不屈服。”2012年9月,当小李决定去培训班学英语考托福出国上大学时,他在自己的QQ签名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时,离国内2013年高考还有约10个月。 2012年暑假,小李参加了英国牛津剑桥大学暑期游学考察团,第一次踏出国门,来到世界顶尖学府,参加英国人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在剑桥,优美的校园环境,古老文明的建校史,硕果累累的名人研究成果,让小李大开眼界,心生钦佩。“就感觉有一股力量吸引着我,我不想离开,离开了也恋恋不舍。” “要是我能在这里上大学、读研究生,那该有多好。”小李说,自己也曾有过留学梦,但从没有那么强烈过。身边很少有同学这样做,小李也想过,自己努力复习参加国内高考,应该也能考上一个不错的本科院校,但他还是愿意接受更高挑战。 参加培训 连续一周每天只睡4小时 考托福、通过SATI考试、递交大学申请文书,在别人眼中,这些至少要提前一两年准备,而且还有风险,小李却在高三第一学期才开始准备,报名参加了一个英语培训班。 “刚开始,就遇到了痛苦的磨合期,上课很不适应,我还在反应上句话,老师已经翻到下一页了。”他拼命背单词、练写作、做阅读。备考托福那段时间,曾连续一个多星期每天都只睡4小时,第一次托福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他又准备第二次考试,这次托福考试顺利考过90,可以申请很多美国排名前100名的大学,他才舒了一口气。 在构思写大学申请书时,他将自己游学、重新选择、克服困难、痛苦磨合、为梦想奋斗的点滴过程和真实感受写在文章里,真实的经历赢得了美国不少大学教授的欣赏,有3所大学向他发来了录取函。“我只是想让别人知道,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我。”在一番权衡后,他决定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 C 高中阶段留学 16岁男孩独闯美国,年均花费20万元 每周六、周日,在南京的刘先生和妻子都会与在美国念高中的儿子刘铭(化名)视频聊天。2010年9月,儿子赴美留学读高中后,这是他们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三年间,儿子只在暑假回国两次。“他总是报喜不报忧,现在想来也不知道当初的决定对不对,但这是他的选择,他没后悔。”刘先生说,他能做的,就是为儿子准备学费和生活费了。 初二突然决定去留学 刘铭在南京读的初中是名校,很注重英语学习,所以在初二时,他的英语基本对话已经没有障碍,这时,他就想到美国读书。在他看来,自己擅长网球、画画,喜欢自由的教育方式,这些,是国内学校不能给他的。“当他提出要去美国时,我很吃惊。”刘先生说,自己和妻子收入还可以,但一年不会超过20万元,一家人从没有出过国。“孩子连国内航班也没坐过。” 但刘铭执意要试试。背着同学和老师,刘铭开始准备申请美国中学的考试。“当时没什么代理机构,都是我们自己去考的,去了上海。”刘铭买了一些申请美国高中考试SSAT的官方教材做准备。“最迟2月1日就申请截止了,他是在1月份考完的。”考试的成绩在刘先生看来并不理想,满分2400分,刘铭考了1800多分。“当时申请了七八所学校,录取的有两所。”这期间,刘先生多次陪儿子去上海参加美国高中的见面会和面试。2010年上半年,在中考之前,刘铭最终确定了普林斯顿大学附近的一所教会中学,这是一所男校。“其实之前录取的学校不错,但是都要求是全寄宿的,费用比较贵。”刘先生说,后来为了省钱,找到了这所学校,因为附近可以找到一个中国的寄宿家庭。 第一次坐飞机就去了美国 2010年9月,刘铭过16岁生日,父母把他送到上海。他独自一个人第一次坐飞机,就去了美国。中间,还在芝加哥转机。“就是为了省钱,我们才没送。”到达美国之后,刘铭住进了一个女主人和孩子都是中国人的家庭,家里有一位在另一所高中读书的哥哥。“但他在的这所学校,只有他一个国际学生。” 刘铭到了美国后,直接上的是10年级,起点比较高。开始一两个月跟不上,连完成作业都成问题。中国孩子的数理化很好,这个是优势,但是一些文科学科,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加上单词量有限等问题,给刘铭带来不小的麻烦。美国的高中,并不像刘铭原先预想的那样轻松。在开头一段日子,他每天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早上六点就起床了。 “这些很辛苦的经历,都是一年后他才告诉我们的。”刘先生说,儿子报喜不报忧,在学习了不到三个月后,他适应了,考试成绩最差的是B,大部分都是A。在这所高中,都是选课上学,每天抱着像辞海一样厚的书,到不同的教室去跑班上课。去年,刘铭曾经告诉爸爸,要做调研写一篇小论文,论题竟然是,沃尔玛在中国开了很多店,对美国的就业有什么影响。“这还只是小论文。”刘先生说。 今年,成绩在学校排名靠前的刘铭就要高中毕业了,已经有几所他喜欢的美国大学录取了他。 刘先生说,困扰他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开支。 在美国三年累计花去60多万元。未来,还有美国大学四年,约120万元人民币的学习生活费用要准备,“这几年经济负担特别重。”
646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出省,出国,再出国。
热度 71 yaoqizhou 2013-6-17 08:29
小时候从来没听说还有出国这么一回事。从小到高中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走到住在邻县的亲戚家,要在泥泞的路上走上好几个小 时。那时觉得 好 远 好 远,当然现在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上大学时,我爸和我姨父坐公车送我到无锡火车站,那年我十六,第一次独自出远门而有点忐忑不安。傍晚到合肥,虽然学校有接,但办理手续、安置行李、铺设床被也忙到晚上两三点才安顿下来,第一晚也就这第一晚有点想家,但很快就融入新生活了,这是我第一次出省的经历。 上大学不久就有出国读大学的名额,我们系里一个同学就被选上。这才知道还能去更远的地方,但也没想到自己会出国。毕竟我在科大的成绩一般,也从没得任何奖,要怎么轮也轮不到我,当然出来后才知道还可以自己申请。没想到,我们近代化学系毕业前 考了国内研究生后, 能符合各种条件再考出国研究生的人还小于六个分配给科大的名额。例如国内研究生英语和政治考试都要过 60 分才行。我的一个同学当年就因为政治考试成绩差几分而不能去考出国研究生,前几年在波士顿见面还有点忿忿不平。所以我就被抽壮丁 抽上去 考 出国研究生 。 没想到,出乎大家的意料,我居然以倒数几名挤入了出国研究生的名单上。 一晃,在美国过了 二十多 年了。在国内算是住过四个地方,上学前在江阴,高中前在张家港(原沙州县),大学在合肥, 出国前再出 省到 广州培训英语 。到了美国则是东西南北中到处跑。东征长岛,西 至 南加, 南进北卡, 北达水牛城。 耽 的时间较长的是在 长岛 五年, 波士顿五年,水牛城六年。 而在中西部印地安那的时间最长,到目前一共扎根有七年了。七年里,大女儿从小学上到高中,小女儿自幼儿园升至初中,老师好,朋友多。而我太太则在五年内把我们学区 初 高中的中文外语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得有声有色,在小镇上影响大。 这平静的生活,然而却被一张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信息通信学院给我的聘书所打乱。在 格里菲斯大学黄金海岸校区 ,我可以在糖组学研究所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可以尝试理论和实验的结合。机会难得,风险不小。人生地不熟,一切要从头起,但人生能有几回赌?所幸 太太通情达理、忍痛辞职,女儿们,也大力支持、让我感动。就这样,我 拖家带口地 开始再一次出国深造。
个人分类: 忆旧思今|30308 次阅读|95 个评论
[转载]对比研究生和本科生出国(转载自JoyOcean)
icrazy2012 2013-6-2 11:11
majesty 发表于 昨天 14:35 | 只看该作者 对比研究生和本科生出国(转载自JoyOcean) 想写点东西留给后来的人,写一点关于内心思考的事情,毕竟放在我心里三年了,本来就已经过去了,但是还是觉得要告诉一下后来人。我想很多人肯定很想知道研究生申请和本科生申请的不同,这点我觉得我是可以说一点事情的。 1. 优势:这个无可厚非,作为研究生优势无非在三个方面 a) 一个是进行了多了整整三年的research。这个很多时候包含从本科毕业论文开始的积累。相对这点来说,研究生很多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准备后来的research,所以这个时候连续和贯穿的研究是很好的选择。并且大多数的研究生课程在大四的时候就上过了,然后其中重要的课程都上过两遍(定量地震学:我相信整个中国没有多少人比陈晓非老师(林老师本科同班同学)讲的更好 ^.^ ), 这样后面就有更多的时间做不同的研究。 b) 另一个优势就是由于做研究必定会看很多的文章(多,深,杂),这个无疑会让人对整个学科的理解相对于本科生好很多,并且到申请的时候基本已经很清楚全世界的这个方向上的大的group和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了。在研究的中深入对自己的定位,就不再是没有目标的乱枪打鸟了,有目的性的选择学校和老师,并且对研究的理解加深,自己手上有些结果了,含有目的性的陶瓷就显得格外的给力。我记得AGU时某老师对我说” Yeah, I remember your name. You have sent me an email and you have done some exciting work”。有了这些背景以后就会大大增加录取心仪学校的概率。 c) 导师对你的了解更加全面,推荐信会写的更加生动,并且对能力的描述更加具体,可信度大大提高。甚至有机会获得老师的当面推荐,这个对于申请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并且运气好还是有参见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这个时候就是陶瓷的最好时间,你可以瞄准你自己心仪的老师,和他交流,介绍你的成果,并且表达自己的对他的兴趣,希望加入他的组(我一直觉得陶瓷就和追妹子一样,主要就是看看你是不是符合对方要求和你自己的主动追求的能力,汗。。。。又不正经了)。然后这个时候恰好碰到你老板,在当面推荐一下,然后就嘿嘿了 。好吧,我承认我是这么追到某个老师的。 总结:就是打怪时间长一点,级数高一点,掉的装备好一点,能hold的boss等级高一点罢了。 2. 劣势: a).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在自身的内心,人的内心都脆弱的,需要不停的给它坚定信念了。因为其实三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长到足够改变一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和最初的梦想,短就是一咬牙的功夫就过去了。 最难过的一关就是自己的内心软弱。国内提供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舒适到有时候会不停的问我自己为什么要出国,为什么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虐待,为什么要离开亲人去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地方发展。当自己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同学不停地有人找到很不错的工作,安定下来,甚至是结婚生子的时候,家人和外人都开始暗示你为什么不去找对象的时候,才发现时间已经很长了,自己年纪也已经很大了,这个时候有人会告诉你呆在国内很好,只要努力毕业不一定比海龟差(好吧,我承认这个是事实)。你就开始怀疑等到自己完成学业是不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好吧,我承认我犯了一个所有中国人共性错误就是学而优则“仕”),并且发现曾经自己身边的爱人已经因为林林总总而离开了,而自己不得面对一个无限未知的未来。这个残酷的事实谁都要去面对的,我就开始怀疑人生最终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有人则是追求自己内心最纯真的梦想,我们常常会被后者感动。我开始无比郑重的正视我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那份痛楚和挣扎。如果没有通过这一关,基本都不会再出国了,我写的很严重不只是为了吓唬人的,但是实际上中间的痛苦我相信研究生想出国的同学或多或少会遇见一点,希望大家考虑清楚这个问题。 b). 年龄,这个年龄不是指自己的年龄。我们多浪费了三年时间,父辈们又老了三年,本科毕业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在50左右,这个时候可就是将近55了,这个时候出去读书时间就很关键了。那次看一个关于失独父母的文章和视频,我当时及其震撼 ( http://news.qq.com/zt2012/living/only_child.htm ) ,如果有时间,请大家看看吧 。从一个子女角度,我们必须去正视的问题就是爸妈的年龄问题,百善孝为先。等他们年纪大了,能陪在他们身边才是一个子女责任。哪怕你再有钱,再成功又怎么样?你快乐吗?你爸妈快乐吗?一天一千个电话都不及当面的一个微笑。这个问题答案或许只在每个人的心中。虽然每天爸爸都会和我说,你的翅膀已经硬了,该飞走了。 c). 得与失,又一个三年过去了,同辈的同学phd都快毕业了,无疑顶的同辈压力会更大。这个时候,心态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我觉得对科学的执着信念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会是这个时候追寻梦想的原动力,这样才会在这条路上安心的走下去,不太会被各种世俗的纷纷扰扰所干扰。简而言之,工作即是享受。 总结:内心的虚弱,现实的残酷,无形的压力,这条路布满荆棘,你准备好了吗? 3. 总结:其实说的劣势是有些吓人的,但是风险的回报还是很可观的。我觉得这个投资我是可以接受的。 有人肯定问我为什么本科不出国。答案很简单,不甘心啊,我曾经告诉我自己,别人可以去最好的program,我也可以。我想证明这些我能做到,所以我原来很少直接提这个,虽然最后运气非常的去了scripps,这个真的是运气。研究生中,我放下了原来的执念。其实原来的自己是偏执和愚蠢了,伤害了自己也伤害别人,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徒劳了。现在回到正轨上,最初的梦想未曾变化,沿途的风景依然很迷人,灿烂,让人流连,但是还得往前走下去,似乎结果没有那么重要了。只有科学带来最最纯粹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努力的动力。 4. 忠告:对于任何人来说,申请都是一个极度锻炼人的事情,尤其是心性。很多人因为这个或者那个原因放弃了,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后悔,但是肯定会有一点点的遗憾。忠告就是,无论如何,坚持,三年很长,真的咬着牙就过来了,回头看看,时间挺短的。但是, 如果你有爱的人,如果你放不下自己的亲人,留下吧,因为你离开了,有些事情就真的成为往事了,再也回不来了。 选择永远遵循自己内心,不要接受别人的看法,活在当下,在哪里都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 衷心希望这些东西对你们最后的选择有一点点帮助就好了。感谢这么多年一直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joyocean.org/bbs/viewthread.php?tid=3258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土学者更应多一份自信
wangdongsheng 2013-6-1 18:38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而我已快四十。昨日看儿子他们踢足球,不免要指点一番,最后被儿子赶走了。 今天对我来说也是特殊的日子,全国出国外语等级考试PET5。目前大学教师出国外语考试有两种途径:外语学校培训和考PET5,前者容易但要耗费时间,后者困难但时间可控。我原来考虑是自费出国学习语言及看看人家干什么,但是学校这边很难界定为因公出国,要停工资和岗贴,那可数目不小。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后者。 出国对我们真的很重要吗?记得一位老先生评院士未能如愿,跟我谈到他的两个同事,分别在文革后第一批出国,回国后都开辟了(或带回了)新的研究方向,后二人都成为工程院院士。而这位老先生因年龄原因未获出国机会,言谈中甚感遗憾。类似我年龄的本土学者可能较多面临这样的局面:一方面语言障碍确实很难融入到国际学术交流中去,另一方面互联网和google搜素我们能查到国外同行的最新进展。回到前面问题,我的观点:“科研dream 需要出国,只要过了语言关,哪都很好”。 本土学者真的水平差吗?近几年的高校招聘很多强调有海外经历,而事实上我国本土培养的博士毕业生每年大约在4万以上,加之211或985出身的制约,博士在高校求职已显困难。我们愿意耗费较大的财力和物力到海外招聘,但是对本土博士确又视而不见。如此悖论,实难解释。讲一个故事:说国内某院士访问国外,看到震惊性科研成果,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博士)不要的学生(出国)做出来的。应该说本土的(本科)学生聪明、勤奋,是一流学生,但欠缺的是受过良好科研训练的一流导师。良好科研训练从何而来?海外引进虽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但可能治标不治本。若想全面提升国内的科研水准仍需要管理层多思考,集中精力从大环境上解决问题。 大多本土学者以后将不可避免面临“海龟”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压力,良好科研训练将是成败的关键。看到陈安博主的陈景润教授诞辰八十周年的文章,特以“本土学者更应多一份自信”作为标题及结束。
3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说:中国人去美国的十四种结局 (原创与转载)
热度 1 mathmhb 2013-5-24 10:29
我的阅读提示: 1、华罗庚: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华先生,后悔过吗? 2、在舞台中央,人生如戏;远离了自己的舞台,人生如梦。 3、有过出国经历的人,才会更深地想念起自己国家的重要。 4、有过回国经历的人,才会更深地理解国家与 想象所不同。 5、 回国又毅然 出国的人,不一定再次充满激情地回国报效。 6、有个老师说,中国人到国外越多越好,最好占领全世界。 7、从第一代留美幼童到现在的小留学生,中国有什么改变? 中国人去美国的十四种结局 (原创与转载) 已有 1413 次阅读 2013-5-13 12:32 |个人分类:瞎侃|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中国人, 美国, 段子, 混 中国人去美国的十四种结局(原创与转载) 一个在此地访学的才俊将离去,谈及在米国生活学习的收获。主要一项便是,在米国生活没有出来前想象的那么好。他把在米国生活精炼为一句话:“一年中,一百八十天不得不自己做饭,而另外一百八十天则总是在吃剩饭。” 听后联想到前些日科学网上一篇博文“我为什么不喜欢美国”。该文受热议,该观点支持者不少。看上去,持该观点的人大多不生活在米国。是的,生活在一个自己无法喜欢的地方,难免多少会生悲催之感。像上面提到的那句话,听来就有点感到悲催。 为了给这类读者添些欢乐,下面转载北美崔哥的一个段子。北美崔哥是米国新近冒出来的一位业余单口相声演员。如果哪位读者计划来米国发展,读后,三思而后行,也可;一笑,亦可;参考参考白岩松的话:“你想像的美国其实是中国”,也不妨是一种思路。在米国生活的老少爷们儿姐们儿,北美崔哥本来就把您们当做主要听众在那里胡侃。 中国人去美国的十四种结局 北美崔哥 http://www.bcbay.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544extra=page%3D1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最大的忽悠就是纽约的自由女神,女神一举手,全世界不明真相的人们就全来了,包括二十年前来的笔者自己。来美国后的下场有很多,随便举几个,给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普通百姓参考。 结局一:来了以后生活得很好,进入主流和政界,自己或者下一代当了市长议员甚至驻华大使,结果到中国一混,被人骂成汉奸。 结局二:来美国后拿了学位,回中国当了上市公司高管,结果没过几年,被一个叫方舟子的小子揭发说学位是假的,从此抬不起头来。 结局三:来美国后娶妻生子,有工作有房子,混得不好不坏的,结果整天后悔没赶 上中国国内崛起的机会,没赚到大钱,没赶上贪污的好机会,没能上市和过呼风唤雨的生活。郁郁寡欢,心病累累,在悲愤中度过余生。 结局四:来美国后特别知足,天蓝地阔空气鲜,美国人个个都是活雷锋,整天信教,跑步,练瑜伽,基本不再说中文,除了还觉得面条比汉堡好吃外,对中国已经没有好感和认同。 结局五:在美国打餐馆装修卖旧货,干着旧社会劳动人民都不干的体力活,每年穿西服戴名牌回国一次,回来后再换上围裙,该干什么干什么。临去世时仰望蓝天骂道:人生原来就是这般造型? 结局六:为逃避双规来到美国,虽然带了钱出来,可是再也找不到往日的辉煌,没人请客,没人送礼,没有情人,嫖娼开不了发票。后悔来美国服无期徒刑,还真不如在中国挨一枪呢。 结局七:在中国退休后,来美国安度晚年,结果发现自己听不懂,看不懂,不开车,不认路,不挣钱,只花钱,成了聋子瞎子瘸子穷鬼外加傻瓜。   与此同时,又突然感受到自己养大的儿女已经受美国人熏陶变得抠门自私外加孙子。孤独地带了几年孩子,坐了几年监狱,痛快地吵了几次大架,最后毅然投奔祖国,发誓再也不登美帝国主义的家门。 结局八:好不容易和美国人结了婚,生了谁也不像的混血儿。表面风光的背后,饱尝和一个只能沟通30%到60%的人生活的痛苦。后来呢,离婚当了剩女,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一个人的夕阳红。 结局九:在美国呆了好多年,开始精神出现问题,就象北美崔哥我这样逮谁给谁讲脱口秀,说美国如何如何不好,结果没人信;又讲美国如何如何的好,结果遭愤青骂;想说国内如何如何落后,怕被封杀了回不了国;又想使劲夸中国如何如何进步,结果更被确诊为神经有问题。 结局十:在国内是特别有个性的前卫人士,以骂中国喷中国出位走红,变成名嘴大腕儿,终于有一天自己移民来了美国。 结果发现没一个人认识自己,再没有出场费,经纪人,掌声和粉丝;过着只出不进花一分少一分的生活,没朋友没事业没希望,对伟大祖国的思念悠然而升。 不到一年终于忍不住了,见到五星红旗就落泪,听见国歌就鼻子发酸,看见炸酱面都放声痛哭,谁说一句中国不好就跟谁急。结果,蜕变成一个忠贞不渝的爱国者,完全失去了当年的个性和酷,被80后90后的粉丝们抛弃。 结局十一:在中国国内是正儿八经的独生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美国不到半年,居然会自己做饭了,会刷碗,会洗衣服了,会自己挣钱了。回国后居然还懂得给长辈夹菜,让人嘲笑说怎么突然懂人事了。从此失去了独生子女的霸气和派头,变成一特别庸俗的人。 结局十二:国内考不上大学来美国,钱也花了,学位也拿了,还是找不到工作。政治庇护申请了没批,没有绿卡,没有前途,身份黑了,随便找份黑工凑合干吧。没想过哪天回国,也没想过哪天去世后埋哪儿。先混着吧。 结局十三:特小就被爹妈送了美国,在身体和心灵都不健全的情况下,饱受了寄人篱下,离乡背井,文化冲击,孤独寂寞和吃不上羊肉泡馍的摧残,心理出现全面扭曲:抑郁,自闭,迁怒,颓废。 心里就想问母亲几句话:你是我亲妈吗?我招你了惹你了你送我入火坑?我失去的青春你给我补呀?我当初同意你生我了吗?活着这么累你以为我愿意被生吗? 结局十四:以上这些结局还不包括那些飞来横祸的,比如,在只有美国才有的特快高速公路上的车祸,只有美国才有的枪击,只有美国才有的黑人朋友的抢劫,只有美国才有的911事件,那两座大楼到底埋葬了多少好不容易混到华尔街的中国精英? 总之,离开故土和家人,到别人家去过,对谁都是很难的一件事。这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说不出来的无奈,委屈,痛苦和叹息。谁要是告诉你来美国跟吃糖豆似的,从头到尾都是甜的,那他就是虚伪,幼稚,浅薄和没感情。 当然,有人会说他混得不错,不属于我上述列举的任何一种,我觉得这也正常,旧社会也不是人人都是皮包骨,也有不小心成了胖子的,也有混得特好的穷人。谁好谁带着,谁苦谁知道;在美国混了20多年的华人谁都知道谁的底儿。过来人应该说真话,最好不在没出过国的人面前吹牛。 三年前我在西雅图自家地下室录了段视频“劝你不要来美国”,没想到不但没劝住,反而来美国的人越来越多。照这个速度,笔者担心早晚有一天再一回国找不到中国人了。   美国还是要来,但是要承认来美国是遭罪来了。中国人受得罪多,一般的小罪没什么。世界上人人都怕死,可是没有一个因为死而不愿生出来。一旦生出来,有谁还打算活着回去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1278-689501.html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89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了一口新鲜空气送子出国
热度 2 Bobby 2013-5-23 21:12
女医生辗转多省为子寻干净空气无果将其送出国 / 母亲因儿子患哮喘寻干净空气无果将其送出国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 天妈送子出国。如果为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出国留学倒也罢了,为了呼吸口新鲜空气,送子出国,怎么都感觉不是滋味。 有办法的人可以这样,没有办法的家庭只好坚守在这片污染的土地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17 次阅读|4 个评论
大多数富人拟望子女出国上学,中国教育堪忧!
热度 2 zhuhong 2013-3-29 08:12
大多数富人拟望子女出国上学,中国教育堪忧! http://business.sohu.com/20130329/n370834872.shtml
364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年第一大喜:亲学生接到石溪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
热度 12 wangxh 2013-3-14 18:01
吴飞鹏老师用了“喜”字,俺也学着用一把。 说实在的,俺一直梦想着从自己“手里”送一个学生直接出国——本科生直接去国外读硕士,或硕士生直接去读博士,或......(没有了)。这么多年一直盼啊盼啊,今年终于盼来了!一位亲学生还没开学就短信告诉我,她接到了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 缩写SBU)录取通知,甚是高兴与兴奋! 其实一个学生出国深造很可能与指导教师没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本科生。但这个学生的出国,俺还是起到了“部分导演与领队的作用”。实际上,俺对外语基础比较好、刚入师门表现具有“高远理想”的学生总是如此鼓励。这并不是说“去国外留学一定比国内好”,但从自身体会(一直卧在国内)与见多识广来看,的确感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俺特别希望第一个成功出国深造的是硕士研究生,那样感觉更像自己的亲学生。但学生们好像“不太愿意”听从我老人家的意见,这是不是也说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的哲学命题? 在女儿申请留学时,俺的贡献其实很小,说来惭愧,俺充其量勉强算一个“监制”吧。妈妈是制片人,女儿自己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剧务等等乱七八糟的角色。而学生就不一样了——首先根据中国大学生“几乎没有动手能力的特点”,安排一些实验,当然给研究生做助手,参加研究生学术组会,与研究生一起做检测、编写论文等。虽说熟练地、独立地进行系统实验可能仍然有些勉强,最起码对文献查阅、实验方案的制订以及实验过程有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其次引导她通读了英文原版《材料科学基础》大部头;第三就是对英文的进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与建议。这是从女儿那里“学”来的——女儿高中时曾经在疯狂英语训练班做过小老师,在大学期间在新东方做过兼职教师。所以就建议她去疯狂英语训练班学习,努力加运气,现在也在大连的新东方做兼职老师喽(你说说,作为老师俺心里能不美滋滋吗?) 该生是一个比较有思想的学生。刚入学时,俺参加给他们这届做过一个报告,正好也是他们这个班的班导师。当初其实她的“理想”更像走“仕途之路”,曾经做过一阵子学生干部,在与其交流过程中,也曾经给予一定的引导,但总体感觉她对俺的指引没有什么感觉。二年级时她父母来到学校,俺以班导师的身份与其会面交流一番,知道了他们有想让女儿出国读研的想法,但总体感觉他们只是希望老师们“多多关照”。即使俺有满腔热血也无用武之地。又过了几个月,该生与另外一名男生一同来到俺办公室,说准备毕业后申请去国外读研,希望我能够提供建议与实践的机会。这样我们顺理成章的组成“搭档”。 女儿每次来电话都表现的很轻松,虽然很想家但似乎在世外桃源一样。希望俺的这名亲学生未来在美国吃好喝好。 【什么?为什么不提“好好学习”之类?拉倒吧,学生与俺一起学习已经够累的啦,谁愿意听这种老生常谈的话语。再即使说了,管用吗?女儿都不听何况弟子乎?说实话,俺最讨厌在出征时讲这类话语,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喽!】
10291 次阅读|28 个评论
研究生收费?同志们不妨出国博吧!
热度 3 chaohe 2013-2-12 11:21
研究生收费?同志们不妨出国博吧! 研究生收费了,后面的同志们多多努力,不妨出国博一把!原因如下: 1.目前洋博士比土鳖认知程度要高,此理无需多说! 2.申请到奖学金的话,也许比国内博起来滋润! 3.国内外博,付出差不多,但是外博收效应该更好,包括语言能力、见识等等! 4.国内博,老板指导一般也不多,都是自己埋头苦干,那还不如那个更香的洋博!
440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中国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像狗一样出国(转载)
zhouchikai 2013-2-7 20:38
前几天,一位清华学生发表了他对出国的热切渴望并详列理由,受到追捧回应。俺一度也想写上那么一篇,来谈谈大学生为啥要抢着出国。笔者目前在国内工作,北大读完本科后从业两年。   中国大学生历来是关注焦点,任何新闻,只要和大学生扯上了,都是热门。前段日子,有个记者叫陈杰人,一度成为知名人物,他也没做啥大事,就是披露了武汉女大学生“陪聊”的事情。几乎是同一时期,卫生部副部长宣称中国有六百万以上的妓女,关心的人却寥寥无几。   大学生,在中国历来被视为纯洁,真诚的象征。仿佛人一进了大学,就高尚富贵起来,与众不同了。大学生卖肉,大学生行骗,大学生贪污腐败,女大学生傍大款,女大学生卖淫,个个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主角换个身份大伙就视而不见。    大学生如今热衷出国,众人皆知。在中国,有出国权的人并不多。年轻人里,除高官富翁的子女,只有理工科大学生——往往还是成绩比较优秀的那种,才有出国 的机会。那么多高官的子女,就算留在国内,也是要风有风,要雨得雨。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出国。大学生又如何?每年大学里出国的,都是成绩最优秀的那批, 往往争offer争得头破血流。大学生出国可不容易,苦背GRE,花流水般的钱上新东方,多半还得租房子、等offer、过签证,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随 时会有被拒的危险。就这么恶劣的竞争环境,这批本可在国内混得不错的人,依然削尖了脑袋出国,而且数量越来越多。   大学生可并不代表知识分子群体。大学生是通过高考制度,从全国各个阶级里,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它们的选择,与高官子弟的选择,其象征意义是不一样的。大学生的逃离代表着全体中国人的逃离。    俺的大学记忆里,有这么件事儿。大三冬天的日子,托福报名。那时候,托福考试可不像现在那么灵活,一到报名日,就是人满为患,赶上一次报名,非得漏夜排 队不可。俺和几个哥们拿着小凳子和报纸,在附近一个报名点旁边守夜。从零点,在寒风中一直等到东方泛起鱼肚白,终于等到人家上班了。因为队伍太长,几百个 人混乱不堪,专门拨出了警力来维持队伍。警察花了半个小时,把这几百人的队伍整好了。怎么整的呢?用脚。看看谁没站好,就狠狠地用脚踢他的大腿和小腿,直 到把他踢到队伍里为止。几百个学生,清华的、北大的、北外的……凡你能想起的最牛气的学校中的自尊心最高,恃才而傲眼高于顶不可一世的最牛的学生,就咬着 牙齿,在那里默默忍受几个警察喝斥、脚踹的社会主义教育。   这是为了离开这个国度所付出的代价之一。   中国人市民对 北大学生和清华学生有个最大的误判,他们以为,北大学生和清华学生是不同的。例如北大是理想主义的,清华是实用主义的。北大学生是反抗型的,清华学生是乖 乖型的。北大学生是自由化的,清华学生是爱政府的。北大学生是个人主义的,清华学生是国家主义的……。其实,这些只是**。在出国问题上,北大和清华学生 是完全一致的,不含糊的。唯一的不同是:北大学生一边骂这个社会,一边出国,而清华学生一边赞扬这个社会,一边出国,然后他们之间的绝大多数读phd,找 工作,入美国籍,定居。   俺在清华也有几个好友,97年,清华有个响亮的口号,叫“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话琅琅上口,有气势,清华小伙很爱喊,直到他们出国为止。俺在清华的朋友,在美国建立了庞大的同学会,留在中国倒显得孤零零了。    中国知识分子最是忍让。他们秉承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小富即安,嫁鸡随鸡,百忍成精的优良传统,院士王选转述领导人的话说:中国知识分子价廉物美。两千块 钱的工资,就可以随意使唤。中国知识分子安于现状,能够忍贫受饥。适应能力比蟑螂更强,在金星上也能生存。近期报导的陆步轩,从一个北大中文系高材生,适 应成一个卖肉屠夫,这样的生活现状也没有让他成为土匪或是人肉炸弹。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是这样善于忍受,只要一点点尊重,一点点慰籍,一点点利益,他们就可 以在中国呆下去。可还是呆不下去。   中国对待知识的态度很奇特。比如说,一个工人,每个小时可以生产出十元的产品。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改良了机器、流程、管理,于是一个工人每个小时可以生产出一百元的产品。那么这多出来的九十元算是谁的功劳呢?西方人对此争 论不休,有些人说,工人产出的是十元,工程师的价值当然是九十元;有些人说,工人也提高了效率和劳动强度应该得五十元,工程师五十元比较公平。但中国人会 说:我们工人的产量增加了,感谢领导们对工人的指导,对工程师的培养与栽培。这九十元是领导的功劳,剩下的十元,请尊敬的工人同志和尊敬的工程师同志平分 吧。   这是对待理工科知识分子的态度,那种只会写文章的家伙就更加糟糕。文革以后,活的舒服的,都是拍马屁拍得响的。说真话的,不会拍 马屁的,甚至拍马屁拍得不那么响的,基本上都在大牢里,或者干脆死翘翘了。这些事情大伙听得太多,所以俺就不讲了,这次和大家侃侃混得还算可以的理工类知 识分子和工程师们。以史为鉴,以史为鉴。   俺举的例子,都是那些在国内混得不错的家伙,那些受迫害的,找了根绳子上吊的知识分子,大伙 耳朵都听得起茧了。但迫害归迫害,对权力不利的家伙可以统统去死,可有些人是必须活下来了,要是知识分子死绝了,就啥事也干不了。M最瞧不起知识分子了, 整一批死一批的。可一旦领导人或者领导人的家属生了病,包括他自己在内,个个都找的是那些医学界反动学术权威,还没听说过谁找了个赤脚医生给自己看病的。   以史为鉴之五十年代:华罗庚——建国来待遇最好的理论数学家。    华罗庚算是那个时代混得最不错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天分极高,不到二十岁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后从事数论研究。二十六岁成为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 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形势最恶劣时回国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中日战争结束后,受聘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共和国成立后,五零年,放弃国外的优越待遇回 国。议定好的年薪是八百斤小米,当然后来没有全给。这位已发表过两百多篇论文和专著的数学家在新中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由于华罗庚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在 文革中没有受太大冲击。虽然他被拉进了政协,但实际上没有对政治发表过只言片语。   在1968年,**中央组织部部长郭玉峰在党代会上 发表了《关于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政治情况的报告》,在该报告中,他指称74名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为叛徒,叛徒嫌疑,特务,特嫌,国特,反革命修正主义 分子,里通外国分子等,占159名政协常委会委员的47%。建筑学家梁思成、生物学家童弟周、桥梁专家茅以升相继被打倒。   但华罗庚却 幸免于难。在数学家群体当中,他是最风光的一个,他是中国数学界的泰斗,中科院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他很聪明,用一个在理论数学上毫无学术价值的“优选 法”,来证明自己“贴近工农”,并在文革时期赴全国十八个省份讲演做专题报告,而其它的数学家此时大多在牛棚里度过余生。   这个当时在 全国算是最走运的一个数学家华罗庚,生活是怎样的呢?五零年以后,他再也没有能发表出有份量的成果。是条件不够好吗?从纵向比,抗日时期,他在西南联大, 物资极度紧张,住在猪圈旁边,他依然可硕果累累。可五零年以后,生活条件好转,可他却出不了成果了。从横向比,被他指责为“贪图享乐不回国 ”的同龄人,大数学家陈省身,在国外屡屡突破,一举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沃尔夫奖,退休后衣锦还乡到南开大学享福去了。   华罗庚五零年,毅然放弃优异待遇回国时,发表热情洋溢的爱国宣言:“良园虽好,却非久居之地”,影响了一代海外学人。十年后,他黯然对夫人说:“我想自杀。”消息传出,又影响了一代海外学人。   他没有精力再搞研究,因为他的同事处心积虑地揭发他,批判他。   他二十年的手稿被红卫兵抄家后付之一炬。   他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数论研究,放弃了自己的天赋,去搞应用数学和爱国主义教育。   统筹法让他摆脱了“脱离群众、脱离工农”的口诛笔伐,使他获得全国巡回演讲的殊荣。可他自己知道这东西的生命力,文革以后,再也没有人用。   他在海外的名声为他赢得了待遇,因为他是统战对象,是模范表率,所以要照顾他。   可是其它人就不是了。他的儿子,一家四口人,住十四平方米屋子。他最得意的徒弟陈景润,住四人七平方米一间的宿舍。   清华大学文革委员会主任迟群不断关心他的生活,陈景润成名之后,迟群不遗余力地动员他积极展开批判华罗庚的工作。    华罗庚的优选法在辽宁省做成果展示时,主持辽宁党政军工作的毛远新(毛泽东侄子)对这位天才数学家高屋建瓴地指出:“优选法的‘最优’是不可能存在的, 最优这一提法不科学,不符合马列主义,最多只能称为较优。”于是华罗庚只好带领他的弟子们连夜加班,将展示板里的“最优”统统改成了“较优”。   这就是在国内待遇最好的数学家的遭遇。   以史为鉴之七十年代:袁隆平——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    八十年代之前的二十年里,中国人是在饥饿中度过的。最有名的三年饥荒,按现在俺手头搜集的全国仅17个省的统计资料,加起来就饿死了2100万,预计全 国的统计数字应该在2700-3000万之间。不过,俺认为统计数字肯定有问题,算少了。三千万是啥概念?全国一共有七十多万个生产大队,一个生产队大约 1000人,正常年份,每个生产队每年死亡10-15人,饥荒三年,每年死亡25-30人,全国就会多死三千万人。可俺那地头,老一辈的记忆里,死得可比 这惨多了,所以俺认为三千万这个数字,肯定是少了。饥饿的不仅仅是那三年,整整二十年,俺老家的人就没有吃饱过。   据老一辈说,真正重 新吃饱饭,是在七十年代末,以前的稻子是高高的,风一吹就倒,换了矮水稻以后,粮食真是翻了出来。报纸上曾引述农民的话说:“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 ‘平’。邓小平和袁隆平。”袁隆平的水稻南优2号,比以前的水稻单产增产20%,于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开始推广。八十年代,国际组织给他的奖 项多得像米粒一样。中国有九亿农民,他一个人,相当于干了两亿农民的活。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 就会大致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587亿美元相当。   那么袁隆平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截至1998年,袁隆平的月工资是1600元。    由于他做人老实本分,1953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在那里,才华横溢的袁隆平的职称一直没有提升,工资一直原地踏步,房子依 旧窄小阴暗,向上爬的机会被他那些会拍领导马屁的同事抢走了。他唯一的幸运是研究水稻。这是大伙吃饭用的东西,属于文革中保护品种,他住的又偏远,灾难没 降临到他头上。   文革中他也被人整过,罪名是毛泽东制定了农业八字办法:水、肥、土、种、密、保、工、管,他却偏偏认为要加一个“时”字。加上整天摆弄那些别人看不懂的瓶瓶罐罐,于是被打成反革命。   文革中,他培养水稻的罐子被红卫兵们砸碎,辛苦培育的品种被他们扔到井里,不得不中断研究三年。遭到批斗和毒打。而如今,他的工作又被新的挺毛派红卫兵们,恬不知耻地称作“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有些干脆说是“毛泽东领导下的成就”。    各位坛子上出国的老兄,听说过把受害人说成是自己的成就的吗?就像张志新,被辽宁党政班子割了喉管枪决。平反以后,辽宁省官员也声称“张志新同志的伟大 精神是辽宁的光荣”。看看美国,政府给企业提供那么好的发展环境,可你有听说过美国把Intel奔腾芯片叫做“克林顿时代的伟大成就之一”的吗?1979 年,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惊叹中国的水稻成就,向中国农业部的官员咨询杂交水稻的发明人是谁,他要签约用高价向发明人申请专利使用权。对此,中国 种子公司官员义正言辞地回答说,这个发明专利权属中国国家拥有。农业部种子公司就是代表国家享有这一权利的唯一代表。要探讨杂交水稻技术转让问题,无须再 找“别人”。   1980年,圆环种子公司向中国种子公司支付当时可谓是天价的20万美元首期专利转让费,袁隆平一分未得。   1980年,为配合本次专利转让活动,袁隆平以专家身份出访美国做了四个月的技术指导。回国后,他所得的工资数千美元,被农业部悉数收缴,然后重新发给他每天20元人民币的出国补贴。   1981年,国家科委、农委重奖杂交水稻发明人10万元奖金。但单位转手分下来以后,袁隆平仅得5000元。   2003年,袁隆平在几十年多次创造奇迹以后,正式宣布由于研究经费匮乏,他的研究所的最新成果无法试产,将与美国公司合作。   这就是国内贡献最大的农学研究员的故事。   以史为鉴之九十年代:大学生——离上流社会最近的人。   九十年代,不需要从个体身上截取例子。因为九十年代,俺们已经懂事,坛子上年岁大点的人,已经踏入社会。这不是历史,是在俺们身边发生的现实。   法新社于今年十一月份发表了一条新闻,中国贸易促进会会长的千金,万季飞18岁的爱女万宝宝(译音)受邀出席法国巴黎最负盛名,为首次踏足社交界的千金小姐举办的舞会。她将正式在法国Crillon酒店的舞会上“进入法国上流社会”。    中国的下等人是谁自然不必多说。要工作,他们到城市会被驱赶和盘剥;要开公司,他们没有启动费用;要从政更是痴心妄想,现在买个官比开个公司难多了。唯 一改换身份的出路是上学,如果子女碰巧有天资、能考试,那么就是一个希望。俺就出身这样一个家庭,城市的朋友,都不明白,为啥有些农民,付不起孩子上学的 钱,会自杀。上不起学,打工去不就行了吗?事情不是这样,考上大学,不仅仅意味着更好的机会,它意味着跳出了老鼠的儿子要打洞,一代代的农民,一代代的受 苦的循环。近几年的教育高收费,将这条路也渐渐堵塞。在俺念的北大计算机系,97级本科有一半农民子弟,而01级本科的小ddmm们,已经基本没有农民成 份了。   但上大学,并不意味着进入中产阶级或是上流社会,特别是在扔个砖头都可以砸倒几个博士的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越来越小。在国内, 摆在大学生面前的出路,一条比一条难走。唯一越走越宽的道路就是傍大款,因为有钱人越来越多。傍大款这个词,现在已经不流行了,流行的是做小秘和包二奶, 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神,与时俱进的风格。但这条路毕竟只有少数人可走,绝大多数还得工作,就算读研暂缓几年,工作还是免不了的,总不能读书读到死 吧。   今年回了一趟北京,真是在招聘会上开眼了。俺也算是有一定阅历的家伙了,可从来没见过这么拥挤、这么多大学生红着眼睛左冲右突的 招聘会。这几年经济增长得很快。可别的国家经济增长,伴随的是股市行情飚红,就业机会遍地都是,低收入群体得到更好保障。可中国的经济增长却是反其道而行 之,这钱都到哪去了呢?招聘会结束了,几天以后,消息下来了,本科生三四千,研究生四五千,博士生六七千,像狗一样的找工作虽然和像狗一样的出国有所相 似,可一个卖得贱,一个则卖得贵些。现在网上有些人觉得中国的经济环境很好啊,他们的理由是:经济环境不好,外资怎么刷刷地就进来了呢?这还用废话吗?像 垃圾袋一样便宜的大学生劳动力,没有法律保障的工作时间,法官不是腐败的就是向着资本家的,还不让工人自己组织工会。这个大中国,不摆明了是外国资本家天 堂中的天堂么?可俺们,迈向上流社会的大学生们,环顾四方的时候,又发现自己是在哪里呢?以上是俺要说的话,但愿对已经出国和想出国和不想出国的大学生们 有用。
1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领导”出国公干忙什么?
热度 18 yuhailiang 2013-1-28 08:55
“领导”出国公干忙什么? 喻海良, 2013-01-27 前些天,接待了国内的几个老师和博士生,帮助我们调试一台设备。澳大利亚人工费太贵,自己做设备费用太高。我见到好几个老师买的设备,都是在中国加工制造的。在接待他们过程中,交流了很多澳洲大学的特点。也聊到这些年,国内大学出国的机会多了。当然,出国机会多了,见到的故事就更多了。 下面先说一个我见过比较“极端”的某领导到访真实情况。某高校某领导带着两个年轻教师专程来澳洲某校进行现场调试和考察。到达澳洲后,该领导与学校的老师交流了不到两个小时便回宾馆休息了。的确,从中国坐飞机到悉尼需要 10 好几个小时,第一天回去休息能够理解。只有休息好了,才有可能更好地工作。然而,可笑也就在后来,他离开学校后,就再也没有踏进学校一步,留下其他俩个老师在这里工作,他彻底消失了。原以为,中间可能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能够理解,可是,这一去不返还真有点想不通呀。两个礼拜的现场调试,真实工作时间不到 2 个小时,关键还打着“因公出差”的旗号。至于他这些天都忙什么去了?就不直接说了,大家心里有数。反正澳洲即使便宜一点的宾馆、伙食没有 1000 人民币 / 每天是不可能下来的,加上机票, 3-5 万还是很容易花掉的。 来澳洲大学因公出差,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1 )访问学者。通常这个费用澳洲大学可以负责的。当然,现在国家留学基金委也资助不少老师出国访问。在卧龙岗大学很小的圈子里,我已经碰到过来做访问学者的老师、研究员十多个了。 ( 2 )国际会议。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会议现在很多,去年我们组就负责了 AMPT 国际会议。也因此,通过国际会议来澳大利亚进行交流的老师学者越来越多。 ( 3 )国际合作。如上面的例子,其实也属于国际合作。现在澳元比较坚挺,也促进了澳大利亚的进口。而且,国内的制造业水平都很大地提升了,因而,这样的合作应该越来越多。我也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出现在澳大利亚的高校与生活之中。 这里先不谈访问学者和国际会议,看看国际合作过程中领导出国的常有组团模式: ( 1 )领导一个人。对于这样的情况,领导过来应该是真正商谈合作的。的确,一个人过来了,什么都要他亲力亲为的。国外没有“领导”一说。 ( 2 )领导 + 爱人(子女)。对于这种情况,领导前几天主要公干,后面一些天主要是赔家属。 ( 3 )领导 + 年轻教师。对于这种情况,领导应该过了进行指导,而年轻教师主要负责干活。至于领导作用,相互介绍最主要。 ( 4 )领导 + 爱人(子女) + 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属于干活的,领导属于陪家人度假的。当然,也有一些领导先干活,后才陪家人度假的。 再说说出国访问的经费问题。 ( 1 )国内单位报销。这种最常见,很少有自己出钱的。 ( 2 )自己出钱。这种少有,但也不排除少数。的确,国内过来的学生、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不排除这些人找关系户开邀请信,回去依然可以公费报销。 ( 3 )邀请单位负责。这次我们接待的老师,就属于这种类型。当然,过来的没有领导,都是做工作的。这样的应该属于少数。我领导一开始就希望对方自己出钱,最后发现合同里已经写明我方负责。的确,澳洲的经费申请难,使用方面也不灵活。 下面,介绍一下澳洲经费的使用情况。这次他们过来,对我们的科研经费使用,感到很是好奇,特别是某老师“私人”请他们吃饭,他们认为这可以当做“接待费”,合理报销的。 ( 1 )澳洲科研经费的大头是人员费用。申请一个项目,里面 80% 的钱给研究人员和博士生开工资了。相反,国内这部分钱少的可怜。 ( 2 )设备、试验费。这部分费用占 15-20% 。基本上在申请的时候,就已经表明要买什么设备,做哪些实验了。 ( 3 )差旅费。有些课题,根本就不提供这样的费用。有些课题还是资助老师出国参加一些国际会议的。也因此,我们在邀请某些人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对方已经是教授,也向我们提出一些减少注册费等要求。原因是他们今年没有这方面的经费计划。 ( 4 )接待费?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个费用怎么支出。不过,我们自己出差的时候,差旅费里面包含这一部分。 还没有说领导出国忙什么吧? 我想一部分领导真是过来忙科研、忙合作。但,我也见到的一部分领导都是过来忙旅游、忙度假、忙给家人买礼物。相反,过来的年轻人或者一线工作的教授,他们大部分是干活、交流的。
9669 次阅读|37 个评论
由德国人插国旗说起
AnjinLiu 2012-12-31 04:42
昨天送同学去柏林Tegel机场回国,路上看到德国人的房顶上插着德国的国旗。我就问同学他是否注意了没有。因为我来了柏林之后,发现一些德国人的阳台上插着国旗。我感觉挺有意思的。 我就和同学侃起来德国人插国旗的事情来。我大胆的猜测,德国人无论是阳台上插上国旗还是在房顶上插着国旗,不是政府强制的。这一点说明,这些德国人以自己是德国人为自豪,一种自信。 而现在中国人只要有机会都巴不得离开中国,拼死拼活的希望加入外籍。看看这些富人就知道了。所以我给同学说,如果中国一旦发生外底入侵,富人都跑了,只能靠那些那些穷人。然后同学问我,如果那些底层的人有钱有机会的话,是不是也会巴不得不当中国人了?我说我不知道,肯定也会有跑的,但是比例可能没有富人高,因为我认为底层人对家园对土地的感情更强(不信的话,可以去问问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而且我们从骨子里都嫌弃自己,瞧不起自己。我们父母总是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出国去,然后再也不要回来,哪怕在外面要饭,能不是中国人最好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少父母就给孩子灌输出国离开中国不要回来的思想。 然后同学给我说,他给身边的一个中国人说:我回国。那人问他:回哪个国家?“回中国”,然后问:德国生活这么舒服,为何回去?...然后同学就是一番感慨... 前一段时间国内抗日游行,我对夫人说:真正在危难的时候,不会抛弃中国的还是底层的人,因为他们要捍卫自己的家园,因为他无法离开,因为他们对这篇国土更有感情...。而那些富人早就逃之夭夭!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2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何很多高校要求年轻的教师必须有出国经历?
热度 1 sincos 2012-12-25 20:17
很多在高校的同学都在想办法出去一年半载的,说是学校要求的。为何有这样的要求?
26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学‘官员’公费出国的组成是什么?
热度 13 lin602 2012-12-22 10:59
大学公费组织出国访问与考察,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校际合作等联系在一起的,与此相关的领导与学科带头人甚至教授出国进行业务考察与交流。 与不少大学的朋友们闲聊,发现事实上不是这样。代表团中除了校领导外,有几个教师出身的院长副院长,还有一半左右的是各行政或党政部门的处长与部长。例如:后勤、基建、团委、宣传、纪检、保卫、财务等等。 挺有意思的,他们去考察什么呢? 人家不吃喝,我们不学习。人家教授治校,我们不学习。人家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不学习。人家出国的人员组成,我们同样不学习。 有些高校组成一个干部团,到美国高校去进行培训,学习期限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不知道他们学习了什么,回来有多大用处。 完全可以进行统计,用学校公费出国的人员之中,有多少是做教学与科研的,他们发表了多少文章,培养了多少研究生,进行了多少技术转让,给高校及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特别是社会给他们以什么评价与认可度。 大学一边说经费不够用,按规定涨工资钱不够,买设备与仪器没有钱,培养学术带头人或进行学术交流没有钱,但一方面那些完全不该花的钱花得非常多。 各个大学网页上的新闻,内含着大量的八卦式访问,签订了大量的校际、校企、校市全面合作文件,经常有这个部、那个委、这个局、那个科的‘领导’们无厘头的考察,造成了中国茅台酒五粮液价格的飞涨,也成就了中国的餐饮业。但就是我国的教学科研水平上不去,教授们的热忱越来越少,而且与世界大学的距离越来越远,哈哈。 可能我们思想跟不上形势吧。
4107 次阅读|26 个评论
中国出国留学生低龄化 海归人数逐年增加
热度 1 sz1961sy 2012-12-14 14:15
光明网 卫生频道 健康学习 中国出国留学生低龄化 海归人数逐年增加 2012-12-14 11:20:05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12月14日北京讯(记者 沈阳) 一年一度的中国教育在线年度盛典12月12日在北京清华科技园举行。今年盛典以“中国梦.教育行——2012中国教育在线“榜样力量”年度教育盛典”吸引了众多参会者,会议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年度报告:公布中国教育在线年度教育调查白皮书;盘点2012年教育热门关键词。二是专家解读:邀请教育权威人士,解读行业发展趋势。三是微论坛:围绕外语留学、职业培训以及课外辅导等领域的社会热点话题,政府、专家、机构三方展开讨论。 现场专家解读行业发展趋势(摄影:沈阳) 这个盛典,留下了足够丰富的共话教育话题与内容,让每一个参会嘉宾会后都还能回味着,回头想一想近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在全球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的趋势,给教育主管机构,经营管理方,家庭教育决策,接受教育的学生选择人生未来都具有启迪作用。下面是《中国教育在线年度教育调查白皮书》中的有关中国出国留学生部分材料,与大家分享: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2留学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再创新高,逼近40万人,但增幅开始趋缓。同时,美国继续一支独秀,低龄化进一步加快都是显著特点。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与留学监理服务网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自从2009年起,每年出国人数净增长5万人后,开始出现徘徊在5-5.6万人之间,未能再次跃升。根据这一趋势,未来几年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幅将明显趋缓,难现连续4年20%以上快速增长的态势。 低龄化是2012留学的一个重点。该报告透露,赴香港参加美国高考的学生增长达100%,托福18岁以下考试也出现连年翻番增长的态势。而赴美中国学生中,读取本科的学生比去年增长31%。目前在美本科生已经占留美中国学生的38%,逼近读研究生的人数。而赴美读高中的学生,与2005年相比,增长则超过10倍。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4国仍然是中国生源青睐国家,占总出国留学人数的75%左右。其中,美国更是一支独秀,今年继续实现大幅度增长。2012年这一年,赴美国际学生仅增长6%,但中国大陆赴美学生增长23%,在美大陆学生达到19万余人,占美国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回顾从2006年以来的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总体情况,从年度8.2%到23%的增长率,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这与美国经济不景气,大学,尤其是州立大学资金紧缺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赴美大陆学生为美国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7亿美元,合计人民币多达360亿。 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2留学报告》测算,目前留学市场总规模高达1500亿到2000亿规模,关联市场至少高达2500亿。 颁奖仪式(摄影:沈阳) 《2012留学报告》还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趋势数据,那就是,现在留学回国(“海归”)人数也在快速增长,2010年回国人数为13万,2011年就18万,2012年达到23万,几乎与出国净增长人数相同。不过,报告也从政策解读角度谈了对回国落户政策问题,据介绍回国落户政策全国大城市都出现明显收紧,尤其是北京,一改以往全盘接受的态势,已经开始对本科生说不,并对落户的用人单位有了限制。可以预见,随着归国人数的快速增长,落户政策还将再次收紧。 这份报告还根据6000个已经出国学生的案例调查,发现攻读本科的学生中,约50%的学生选择了经济、金融、管理专业。而这3个专业方向也是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优先选择的。这一现象引人深思。留学监理服务网的首席专家胡本未表示,家长学生都需要理智选择专业,以避免未来的就业困境。 报告还披露了美、英、澳、加等主要国家最新的留学政策与签证政策,各主要留学国家的学费与生活费等,美国超越英国,跃居第一位,人年平均费用达到30万。 《2012留学报告》还发出了一个警示,在2012年,学历、成绩做假问题约表现空前突出,特别提到不久前新西兰政府高调宣布,有279人因学历做假将被遣返。“中国式难题“将从根本上影响出国留学的健康发展。 http://health.gmw.cn/2012-12/14/content_6016599.htm
个人分类: 看中国|245 次阅读|1 个评论
文科学者评教授更应该有出国经历
热度 2 Bobby 2012-11-27 20:35
据说 教授 职称评定与 出国经历 挂钩 将不少教师拒之列外 ,也据说很多人认为升教授副教授要有出国经历不合适。但是,相对于理科学者而言,我觉得文科学者评教授更应该有至少一年的出国经历。 论原因,我认为我国不仅科技落后,就是文化和制度也未臻先进。文科学者强制出国有利于开阔学术视野,切身了解资本主义文化和制度的方方面面,避免文化和制度夜郎自大,也避免惧怕民主,避免政改因理论准备不足等等问题。 当然,出国我指的是到美英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朝鲜不算,或者非州的战乱小国也不算。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97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无论如何也要送孩子出国!
热度 1 zhp0221 2012-10-5 00:24
一个中产妈妈的悲情吐槽:无论如何也要送孩子出国! 时间:09-20 来源:网易博客 分享到: 我小时候哪知道什么是起跑线,不知哪个孙子说了句,“千万别输在起跑线上”,大家就都紧张了。结果起跑线越来越提前,从第一份工作提前到大学,又提前到高中初中小学,又提前到幼儿园、胎教,提前到拼爹,这么下去,得提前到北京猿人。 不是开玩笑,现在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关。以前出国都是工作之后出,后来是国外读研究生,再后来国外读大学,现在是初中高中成群结队地往国外送,生怕送晚了。 前几天,我采访北京一个公立高中的“国际部”,真把我撼到了,每个学生都说将来要出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每个孩子都那么笃定。 我清楚记得,那天下午阳光特别好,站我面前的都是少年少女,他们认定美国一切都好!我突然感到阳光暗淡,这批人将来是国家福音还是掘墓人,能指望这批孩子出去后还会想着身后的家国?! 我算笔账,这个高中国际部,一年学费15 万,按他招生规模,年收6000万人民币,还是供不应求!和这帮孩子在一起,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教育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次听谁谁小孩儿又出去了,我就特别悲凉:他们就这么放弃了国家?而我也在准备,女儿五岁,十年后就是他们中一员,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十年后积累。 我的心理魔障 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出去?也因为我心理有魔障。我对自己非常失望,我从小没有自我,我对我们的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失望,几千年来,不懂得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我这代人认命,但孩子不能认。孩子对我类似宗教,是唯一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可能。我最希望孩子建立快乐健康的人格,有一个明亮温暖的心理底色。 所以女儿襁褓时,我会夜半流泪:她清澈的眼神,怎么面对世界的复杂和污浊?所以我不停奋斗,要给孩子争我这辈子没有的东西,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她从小就知道个体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平等是什么,做一个真诚快乐不说谎的人。 我们这批父母,是中国5000 年来最尊重孩子、在孩子面前最谦卑、最主动约束自己权利的一代人。我们认为自己和孩子在人格上平等,哪怕他是婴儿,也要慎用权利。 有人说我完全没有自我,其实我以前也有理想,但被岁月雨打风吹去,现在是能放弃就放弃,能妥协就妥协,能和理想沾边的,是让孩子实现理想。 不出国行吗? 送孩子出去受教育,因为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比如,多少年前就说要进行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没有谁可以清楚地告诉我,我也不想让女儿当爱因斯坦,但我知道爱因斯坦不仅物理好数学好,小提琴也不错,所以,我让她练琴,而且周围都在练琴。 周围人不仅练琴还学英语呢,四五岁的孩子,母语还学不好干吗学英语?但市场逼着你。孩子说了,“妈妈,小朋友都在学英语,我也去!”我不能跟她说,“按妈妈的价值判断,是不该去的,你应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所谓“自然缺失症”,就是孩子们看不到大自然了,他们生活在水泥森林里,但有什么办法?我们都要讨生活,哪有时间带她去自然,而且哪有不奢侈的自然? 于是她去了,既然学就停不下来,你还要考虑让她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要学会坚持,不能遇到点问题做就停下来……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孩子,把教育推到这个萧杀的氛围。一定意义上,父母是现有教育的“帮凶”。 其实我作为“帮凶”,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我女儿当年前连幼儿园都上不了,那年奥运宝宝猪宝宝叠加,满大街都是找不到幼儿园的宝宝,《人民日报》都连发文章批评入托难。临到8 月份我还没找到幼儿园,托人找关系,能托的都托了。 苍天有眼,上了一家有名的公立幼儿园。但到那就绝望了,这什么幼儿园啊,早晚得换!那里的老师太传统了,他们教孩子玩“战争游戏”,让孩子分成两组,玩相互射击,嘴里还要发出“pia !pia !”的声音。孩子一回家,就拿手对着我比画,嘴里“pia!pia!”的嘟囔,还问我,“妈,你怎么还不死啊!”一问,幼儿园学的。 这还不是全部,他们从小班升中班要考试,分成普通班和蒙班。四岁啊,干吗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让一部分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是甩货?!我女儿没考上蒙班,眼泪围着眼圈,我一咬牙咱换地儿。 我不知道中国有多少家长,被“教育”气得半死。我经常很纳闷,为什么我们这些家长,都知道该怎么尊重孩子的尊严、自由,而最懂教育的老师们,却生活在古代?可以说,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家长们日益增长的教育知识,和学校落后的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这不是幼儿园的问题,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问题……不出国行吗? 我不恨老师 前几天孩子又问我,“妈妈,为什么要有教师节啊?”我想半天说, “因为教师永远都在帮孩子,大家都非常感谢他们,于是所有人认为该给老师弄一个节日”“,那为什么要给老师送礼啊…妈妈,小朋友都送,我也送!”我一下被问住了, “宝贝儿,没事!咱也送!” 别人给我的茶叶,我就送过去。能不送吗?不能,因为老师一个眼神就可以把她“杀死”,在孩子面前,老师是法官是命运主宰是天,他们杀死一个孩子的尊严和信心太容易了。 肯定有人想骂街,但我不恨老师,从根本上说,我们社会的人力资源价格是扭曲的,一个幼儿园老师,市场价格是多少?没人知道,但都知道中国老师的收入,比起国外同行差多了。 这个工资体系,不仅老师,医生法官都有问题,既然阳光下的货币不能弥补,那就得靠灰色货币了。所以,将心比心就没法责怪老师,当你骂老师王八蛋的时候,想想自己有没有干过王八蛋的事? 既然这个规则不是我可以改变,就只有玩好规则:送礼绝不送脑白金,要对每个礼物用尽心思,除了考虑礼物的商品价值,还要考虑怎么才能打动老师。 妥协妥协妥协!苟且苟且苟且!于是大家一起支撑起一个你不满意的现状,还要让孩子不被牺牲掉……累不累?这也是我拼命把孩子送出国的理由,哪怕自己从身到心都已残破,也要加油!等将来和我女儿一起去没人认识的地方净化吧。 接下来,马上孩子要读小学了,我已经准备一笔钱,但往哪里砸、砸给谁还不知道,所以我从去年就开始有组织有预谋地结交新朋友,尤其是教育口的朋友。这又是个复杂的利益体系,还要赚钱再赚钱!说句实话,只要有孩子,中国就不需要维稳,因为家长都在低头赚钱,谁希望国家乱啊! 我还是有盼头的,等她小学毕业,有了生活能力,也许我就可以解脱了,因为可以送她出去了…… (作者为北京某媒体资深记者,五岁孩子的母亲)
15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归心似箭
热度 2 cutefay 2012-9-24 23:57
出差久了,就很想早些回到北京,尤其是当你出差的城市该完的都基本玩遍了,该吃的也基本都吃遍了的时候。 有的时候,即使是专门去旅游,尽情地玩,往往在外面呆久了也会产生一种累的感觉。去年去日本,特意多留出几天时间玩,而当我玩到第四天的时候,就觉得很累很累,不想再去看什么景点了。好在当时行程刚好安排在我觉得累的时候就回国了。现在想象中的十月份的美国之行,不是怕去的地方不够多,而是怕当我到中途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疲倦,不想再呆在那边了。 现在终于能体会到为什么很多年龄大一些的女老师不愿意总是出差了,当心里有所挂念的时候,就归心似箭了。 BTW:俺10月份去美国一趟,想安排几天玩的时间,在东海岸那边。科学网各位达人有哪些推荐去的地方?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4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
热度 2 tuxingyu 2012-9-21 19:53
一直安心做研究的我,最近遇到一些现象,感觉甚是奇怪,今天正好有空,上网发篇博文,分享下我的观点,同时希望大家一起探讨,祝愿国家的科学研究真正能越来越红火! 我是一名普通的博士研究生,刚上博二。打心底我热爱科学研究,个人认为科学研究才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才能源源不断的创造出,价值财富,更好的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我是硕博连读生,我在导师的指导方向下,认真查看大量国内外文献,仔细分析当前研究问题,勤恳的做着实验。可能是对辛勤劳动的奖赏,在过去的三年里,已在国内重要核心发表文章1篇,一级学报1篇,Sci2篇(其中综述1篇),另外还有两篇文章在审稿中,已有累计影响因子5左右。在同届的博士中,自己成果还算过得去,但主要是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自己研究很实在,所以还是比较满足,而且准备在博士后面3年继续踏实完成自己的研究,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会得到同仁的认可。 近年来,学校很多博士同学纷纷出国,仅我们所里博士一大半都出了国。平时一直做研究的我,也没管那么多,一心想着把自己研究做好,能出什么成果出什么成果,毕业了自己成果够什么档次,那就以什么档次发展,只要自己在尽自己最大努力不断学习,创造,前进,这就够了。但是最近,很多师弟师妹,师兄师姐及部分老师都不断问:同学,为啥不出国呢?电梯里见到问,食堂吃饭问?于是,我就反问到,为什么要那么急着出国呢!?他们的回答是主要集中以下几点:1,现在出国很方便,联合培养形式出去更是容易,而且我自己有些研究成果,更好出去;2 出国后,国家有补贴,每月就1600-1800美元的补贴费,自己节约点,每月能存下800-1000美元的费用,而自己在国内,累死累活一月就1000-2000人民币,出去自己吃,根本就存不了多少钱,出国两年,在内地有些地方房子都能给首付了;3 出国留学对以后工作也比较方便,现在高校及科研院所都要求有留学经历,再加上一定成果,就能以优秀人才留下。 虽然他们的想法都有道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任何事情都要抓住事情的本质,科学研究更是需要时间积累及潜心研究才能有成果。我的观点如下:国家出国留学工作及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已有好多年了,现在高校及科研院所都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并且现在高校经费及仪器还是比较充足,学生不宜一上博士就往外跑,因为你连一些基本的实验及理论都还没打牢实,如只看到表面而没看到事情本质,往往会像猴子搬玉米,当看到有西瓜,就丢了玉米一样,最后什么都没留下。如若潜心研究,基础做起,有一定的思考和积累,当实在有些问题自己没法解决,而国外有相关实验室在这方面又有成果的结果,这时出去潜心修炼,势必效果更好,势必才能提高自己能力和实验室的水平。其实有一个更直接的例子,现在网络那么方便,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我们发paper就是为科研在全球方面提供一个大家彼此讨论的环境,如果潜心学习,一样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一定非要出国,当然,有时候直接去看别个研究情况,这样学习起来更快,在我眼中,出国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此外,现在出国要考英语,考GRE等,有些研究生一上博士,就把自己研究生做的本来可以继续深入做的研究给丢下了,花大量时间去考复习英语,试问这样的研究如何深入!?总之,我们也不能为了出国而出国。 有时候我也在想,为啥经常说国内研究生做研究特别浮躁,其实从师弟师妹们表现,包括一些师兄师姐表现都看得出。都想来的快,都想图捷径,捡便宜,耍小聪明。看到出国有钱有经历好找工作都去干一些表面上的东西,而忽略了科学研究本质的东西。其实个人觉得,当你潜心研究,在实验上开动脑筋,这样可能会出大成果,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得到应有的奖励。科学研究本来就应该这样,脚踏实地的去干。既然选择了这个研究,你就应当明白这个规律,如若不愿意,还不如下海从商等等。我相信袁隆平老先生在年轻时也不知道他会成为院士,成为杂交水稻之父。最初都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了研究,实现自我价值。院士或杂交水稻之父等名义只是对其后来工作结果的认可和奖励而已。但是,这样的想法在现在年轻人中,有多不多呢!?请允许我提醒我们这些刚上博士的同学们,让我们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脚踏实地,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 其实,有时候也不能完全怪年轻人,我认为决策者或制定方针政策者也有很大关系。比如:不要把出国作为能力的体现而忽视的对本质研究工作的认可。在选择人才时,不能把能力相同的两个人却因出国与否而差别对待。同时,国家应该加强对出国的限制,让真正优秀且是那种继续想探讨未知研究内容的学生出国,而不是让那些为出国而出国的学生投机取巧。例如在博士联合培养层面上,就不能让那些连个基本实验克隆已知基因都不会的同学出国,不能让那些连一篇研究论文都没发的学生出国。 这是笔者的第一篇博文,要是里面观点有些偏激,还望大家海涵!
3282 次阅读|3 个评论
芬兰印象记
热度 4 wind 2012-9-21 11:34
芬兰印象记
第一次出国,去芬兰,印象深刻,记录一下。 之前对芬兰的了解主要是两个东西, nokia 和 angry bird ,再就是想象当中圣诞老人出现时候的白雪世界。 芬兰的合作方安排的非常用心,日程紧凑,内容丰富。有野外参观,包括农田,森林,湿地,湖等。也有进展汇报会,赫尔辛基大学的校长还过来讲话,专题讨论等。并且分别在赫尔辛基大学, SYKE 研究所,以及 Lammi Biological Station 野外试验站举行。每天的陪同人员都不一样,确保充分接触和交流,每餐的风格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感受非常全面。值得学习,非常感谢! 当天下午就安排参观赫尔辛基市,去了他们的上议院广场和 finland bank 等典型建筑。主要印象就是不大,赫尔辛基大学在广场占有一席之地,据说此大学对独立之后的芬兰意义重大,遂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会议时老外的确比较认真,提问较多,而我们则比较少。但没觉得他们这段时间以来做了多少工作,有个家伙的 ppt 还是现场做的。我想他们应该不怎么追求论文数量,的确论文可能仅仅是一些小的枝节,要想形成体系那必须要潜心构建,而长期的专心投入务必要有闲,我想有闲也是他们成为设计之都的必要条件。 这里野外的环境的确很美,就像画一样。但是他们的观测内容并不是很多啊,而且都是自动的,在这里做学生真爽,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们的野外站,可能,不是,是绝对比我们很多研究机构的本部设备也好,条件不是奢侈,但绝对精致和坚固长久,这可能是整个社会的产品质量标准的差别。所以啊,发展阶段这东西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不一样的是走过这些阶段的方式和过程。我初步判断,这种差距可能需要数以十年计。这种标准的野外台站建设不仅需要我们专业人员的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实力的发展。追求品质那是在不缺乏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的。希望我们还有机会看的。 那里的学生不仅住的好,吃的好,更好的福利是每天居然可以洗桑拿,而且是男女一起的。很不好意思的说,哥也去体验了一把,刺激! 和他们的条件相比,我在黄土高原的玩泥巴简直就是过家家的水平啊。再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我的英语水平,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这回得决心把这东西改善一下了。不过学习并不是全部。会工作,会生活才是更值得追求的。 SYKE 的 professor 不仅长得帅,报告做得好,而且可以一个人帮我们准备一顿烧烤晚餐,那把我们的女同胞迷得!一个技术员也帮我们搞定了一次在野外的丰盛自助午餐。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2891 次阅读|4 个评论
要静下心来,不能太乱了。
china1000 2012-9-7 23:37
估计要走公派出国了,以后要读博士了。 谐音赌博。 导师还不错,是ARC Future fellow, 说了一些评奖学金的事情。不过墨大的奖学金要等到13年底才能评奖,坑爹。所以决定先走CSC了。 还是要经常来科学网来转转了。 最近好多同学找工作,也有一些招聘有点急躁了,静不下来心了。 特别是搜狗的招聘,还是挺中意的毕竟也是数据挖掘方向,跟以后做的比较切合。 其实到搜狗工作一年,然后再申请墨大也不错。不过么,我的移民倾向也不是很明显,走CSC也不错。 今天同学说,即使CSC要回国工作2年。如果想移民了,到时候你到MSRA工作两年,再出去也不亏的,我想象也对。 就直接申请公派了。 毕竟某人也在塔大么。 最近看了一本书《为什么幸运的人总是幸运,倒霉的人总是倒霉》里面讲的决定、判断规划挺好的。 确实应该先静下心来想一想。 还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比较好。
个人分类: 生活|2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国与否?
热度 3 AnjinLiu 2012-8-26 06:34
我基本上属于跟着感觉走的人,因为我觉得自己潜意识里面有一杆秤,走就是了,不用违背自己的意志,因为违背了,受苦还是自己,何必呢?还有我觉得人这一生该什么就是什么,命运安排,心平气和的努力就行,该来的就会来,不是你的也不用想。 记得当年进入科学院面试的时候,老板问了一个问题,博士以后有什么打算。那是说了要出国,大有献身科研的气概,不否定当年有点作的成分。其实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特别在后来4年时间里,没有动过出国的年头了。因为对科研说兴趣也谈不上,也不反感,我能认认真真,心平气和的完成。而且科研太没有钱途了,除非混出来了。对于我这么一个一穷二白的人来说,钱对现阶段的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最后一年的上半年,找工作了,工作也找到了,等腰签三方的协议的时候,我撤退了,因为这样的工作我基本上就可以预测60岁的我是什么样子了。 思考来思考之后,决定出国,因为在变化中才有机会可以寻。所以经历百般折腾之后来这里。 出国不出国,没有什么必要听别人太多,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尊重自己的心,倾听自己的内心。 从我自己来说,我暂时能感受到如下好处: 1 在学术上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拓宽视野 2 钱多,我想对于一个一穷二白的人来说这点的重要性不用多说 3 可以回过头来思考国内的问题,我想没有比较没有思考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4992 次阅读|4 个评论
高校的党政干部集体到美国培训什么?
热度 13 lin602 2012-8-18 23:16
前段时间同学聚会,其中一位同学是某高校的处级书记。那段时间他们学校一批处级党政领导集体到美国一大学培训,因为这同学也是其中一员到美国去了,所以没有参加同学聚会。 有时候想想挺有意思的,中国高校的管理如此落后,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做好,到美国学习几个星期就能够见成效了? 好象不少高校目前都在这样做,是不是这事情也传染? 学校的办公费用出国考察与交流,基本上全是处级以上的官员,纯业务教授基本上是没有份的,除非非常特殊的情况,一定要业务教师参加才有个把。 有时候挺有意思的,一个团中六、七个人,其中三到五个都是不做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管理甚至党政干部,只有一到三人是兼做教学科研的领导干部。我可不是乱说哟,有照片为证。 教师只能用自己挣的课题费才能出国交流开会。所以许多教授没有机会出国,有的不舍得花这笔经费。
4427 次阅读|17 个评论
这事情算‘正常’吗?
热度 3 lin602 2012-8-14 21:57
听到不止一个这样的故事,某某领导与某个项目组负责人一起出国参观考察与学术交流了(许多高校有这样的故事)。当然这领导的出国费用全是课题承担。 反正这些项目负责人都挺吃得开的,如鱼得水。领导也挺合算的,可以到国外‘参观学习’。
3522 次阅读|4 个评论
评“我为什么选择出国工作?--喻海良”
blueice1126 2012-7-26 19:15
今天看到喻海良老师发表在小木虫上的“我为什么选择出国工作?”( http://emuch.net/html/201205/4518693.html )一文,一时感慨颇多,不了解喻老师的,估计只能看到喻老师32岁成为教授的风光,感觉喻老师科研生涯的顺利。但看完这篇文章,我们才能又一次深刻体会到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每个人都不可能随便成功,命运的永远喜欢垂青那些有准备,更努力和用功的人们。正如乔布斯说的那样,有事命运会用砖头敲打你的脑袋,但千万别灰心。正如喻老师,看到他硕士毕业就能留校,我们都不仅羡慕万分,可我们忽略了随后喻老师的不得已所做的艰难选择及卓越努力。所以我们不应该抱怨什么,没有人永远是一番顺风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再努力。自己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喻老师全文如下: 我第一次知道学生可以出国留学是高三毕业后,班上有一个学习成绩相对差一点的同学,由于家境较好,去了乌克兰最好的大学。由于当时她的学习成绩真的不是很好,而且能进乌克兰最好的大学,所以,我当时觉得那里的大学教育太差,可能还不如国内的二本。进入大学后,我们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有合作,国内3年,英国2年,最后获国内大学本科文凭和伦敦大学硕士学位。由于两校合作关系,每年可以派不少学生过去,前提是,伦敦大学免除一半学费的优惠,学生自己出一半的学费。对于穷学生的我,自然只能望而却步。但是,进一步对出国留学没有好感,因为有钱就行。上研究生的时候,某日本朋友推荐我去大阪大学学习,前提是放弃国内大学的博士学位。自己觉得不值,导师也不太赞成,就放弃了。 博士毕业后,由于人事变动,我突然不再被认为是可以培养的“人才”,在原单位受到几个和导师意见相左的“学霸”的排挤。为了自己的前途,我决心暂时离开学校,以躲避风头。此时,导师建议我去德国做洪堡学者,并帮助我联系了某著名大学的副校长,对方看到我的CV后,很快同意要我,并给我一些相关材料。就在这时,我自己还联系了清华大学的老师,他们收到简历后,第二天就写信欢迎去他们组。由于我急于躲避成为“枪头鸟”,早日离开是非之地,再次放弃了出国,办理停薪留职到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的确,在我的眼里,清华并不比国外名牌大学差。 在清华大学期间,我一方面每半年回原校汇报工作,另一方面,打听大家对我的看法是否改变。很遗憾,每一次都受伤而走,虽然我依然希望回到那里工作。在此期间,我给领导写信希望得到单位的培养与肯定,因为“杰青”以上才是我将来的定位目标。但是,后来我们实验室的人事领导做的非常过分。我到清华后不久,单位的另一个同事接着去了加拿大。然而,在职称评定的时候,该领导以我现在不在单位为由不同意给评定职称,然而,却帮助那个同事评了职称(现领导得意弟子)。此时,我写信给了学校人事处处长,没有回复。为此,在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决定辞职,彻底离开这片伤心地。可怜我原计划回去,白白浪费了清华大学可以给我提供的2万多住房补贴(在职人员没有)。 也就在此时,卧龙岗大学这边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主动邀请我出国。他给我讲了很多出国的好处。考虑到现在的情况和将来发展的空间,我同意了。很快,他们让我写了一个申请书,并帮助填写了一些材料,最后,我以第一的身份获得了卧龙岗大学提供的三个岗位之一。刚来这里的时候,很多人问我是不是从美国过来的,的确,从国内博士毕业获得国外工作岗位不易。获得这个岗位后,我可以申请澳大利亚绿卡。但是,害怕自己将来不回国,而主动放弃了。的确,在出国之前的最后一个月,我把人事关系落到了另一所学校。 现在再总结一下我出国的原因:(1)国内非学术因素对人的成长影响过大,很多学霸完全把自己的私人恩怨施加与别人头上,让人看不到希望,甚至绝望;(2)国外大学以学术发展的眼光评级“人才”,而且各种待遇比国内高出4倍以上,为何拒绝?(3)的确以前没有深入了解国外学术发展情况,有志者应该走出来看看,否则永远只知道自己井口上的一块天,不利于成为“大才”;(4)走出来也是能力的一种象征,的确岗位稀少,我要证明给某些“人”看。(5)将来我还可以回国,而且,可能还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最后列出最重要的一条,“出国之目的,在于将来为己国造新文明”,希望将来有机会做到。
6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言堂的官本位制度,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意义不大
wya 2012-7-19 11:09
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压缩、公开了,企业的灰色贿赂就会多起来。 比如部委下属的事业单位承担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毫无相关专业经验的某超大型国企通过种种公关手段招标到该项目。之后,该事业单位及上级部门领导的出国考察、会议、培训经费都由该企业承担,三公经费能看出什么? 此外,事业单位领导的子女还可以顺利进入有业务合作的跨国外企,而该事业单位则大量购进该外企的小型机等高利润设备,运行的则是微机都绰绰有余的简单计算,而该领导子女获得高工资及奔驰车等额外礼物。 这样的企业开支和贿赂,三公经费公开能发现吗? 在各部委疯狂设计和申请国家财政拨款大项目的浪潮下,三公经费开支已经逐渐变得微不足道,项目经费及合作企业的灰色贿赂或许更隐蔽、更好受用。 没有系统的制度设计,只会一个口子堵小了,另一个口子扩大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苦逼的研究僧,俺还是要读博~
热度 7 jay1060201001 2012-7-11 13:14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我这一年多算是尝尽了辛酸苦楚,一路上孤军奋战,磕磕绊绊,真是不容易,现在还在等邮件,希望贵人相助。 去年六月萌生的出国想法,前几天博文记录了我的一些思想历程,回头看看,是有些牢骚,对现实的不满,这些事驱动我前进的动力。 今天凌晨第二次托福考试成绩又出来了,天意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居然比上次少了两分,是挺发飙的,不过我也累了,接受了这个无奈的成绩。 走到现在,其实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斗,很多人都给过我鼓励,当然不是周围的人,他们分别是我大学的好朋友,university of Texas at EL Paso 的jose教授,他充满理性而又温暖的鼓励总是伴随着我,我真的很感激。还有他的博士同学,现在是一个海归,高洪满博士,虽然我们联系不多,但是他的心意我最懂了,因为他去过美国,他知道我想去美国的渴望,知道穷人改变命运的期盼,我非常的感激。 然而上个月又发生了一件给力的事情,加拿大劳埃尔大学的终身副教授施春明博士过来了,我跟他只谈了十分钟就愿意为我保留一个博士名额,而且建议我申请他们学校,愿意给我写推荐信,真是给力了!! 劳埃尔大学是加拿大很好的一所公立大学,是一个小型的本科型大学,商科非常出名,我这个部门的研究也是非常的强! 后面可以的话我还会跟他合作一下小论文,提高一下我的vitae。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上帝在帮我,我不聪明,也不是神马985 211,甚至大学的绩点都不高,我却遇到了这么多好心人,我坚信此生不会呆在中国,这一点我确信无疑!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过去的一年里我考了GRE,成绩还凑合,也考了托福,第一次次考了89分,我又非常努力的考的一次,今早知道的成绩,结果只有87,这样的成绩让我有点无奈,一大早五点多起来就发了邮件,希望他们回复我,再作打算。 这是一条孤独的路,靠的不是激愤,不是一天两天的冲动,靠的是意志与理性,我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别人帮我我无以为报,我在这里默默地说一声,谢谢! 我想,他们帮我是因为他们走过这条路,知道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心灵的共鸣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向他们致敬! 今年年底就毕业了,混个研究生学位,不管如何,我后面还有很多事情,留学是一条路,不是唯一的一条路,但是我所拥有的资源不是一般人拥有的,我永远不会放弃! 累了,不累是假的,睡一觉起来又是一个新的我,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我知足吧 加油,加油,加油!
7108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党校原副校长:组织教师出国了解马克思主义
热度 2 xupeiyang 2012-6-25 09:23
[转载]党校原副校长:组织教师出国了解马克思主义
http://news.sina.com.cn/c/2012-06-25/075424650331.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7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出国前的一些事
热度 4 liuhaitao123 2012-6-19 19:42
从公派结果下来,就开始关注出国的手续,以及要准备的材料。6月10号到郑州找我姐夫和我姐做我出国的担保人,开玩笑的给我姐说万一我将来不回了,你们俩就惨了,至少要赔上70多万。哈哈,为了让他们放心我还保证在国外一定遵纪守法,努力学习,按时回国。出国协议一式六份,在郑州公证花了130块,相比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很便宜了。然后又在河南出入境检验保健中心做了体检,473块,体检期间碰到了很多河南打算出国务工的人,很多都是去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加纳等等,跟其中的一个人聊了聊,他们出去基本每个月可以收人7,8千块钱,比在国内打工强多了。 昨天在网上下了德语简历,以及动机信,靠着在线翻译,整了下,好坏就不得而知了。最高学历还要翻译成德语的并公证,真麻烦,都是银子啊。今天淘宝买了公牛转换器和一套理发工具,有空再买个电饭煲,还要再买两个行李箱。开玩笑给同学说,出国回来我们什么都会了,做饭,理发,实在找不到工作我们就去给人理发去。眼镜也得再配一副,听说国外配眼镜很麻烦。保险马上也得买了,签证预约了7月26号的,从西安跑到北京到时候又是一大笔银子,保证金2万再加一些手续费等等。我亲爱的老爹老娘,你们又得掏银子了,不过出去了就好了,每月能省上几百欧。我会攒着的。
190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微博】中国的百万富翁想送二代到哪儿上学?
热度 4 曹聪 2012-6-5 15:09
http://awesome.good.is/transparency/web/1205/export-of-students/flat.html 胡润的调查对象是资产在百万美元以上的中国富人。
个人分类: 微博|2727 次阅读|9 个评论
老外也有坏人
ant2010 2012-5-17 19:53
http://blog.qq.com/qzone/984038347/1336693636.htm
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为啥出国工作
Irasater 2012-5-16 17:0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571586.html 出国的原因:( 1 )国内非学术因素对人的成长影响过大,很多学霸完全把自己的私人恩怨施加与别人头上,让人看不到希望,甚至绝望;( 2 )国外大学以学术发展的眼光评级“人才”,而且各种待遇比国内高出 4 倍以上,为何拒绝?( 3 )的确以前没有深入了解国外学术发展情况,有志者应该走出来看看,否则永远只知道自己井口上的一块天,不利于成为“大才”;( 4 )走出来也是能力的一种象征,的确岗位稀少,我要证明给某些“人”看。( 5 )将来我还可以回国,而且,可能还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个人分类: Professional knowledge|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游客出国十大雷语
热度 1 WuchangZhang 2012-5-14 20:10
马可中国 : 中国游客出国十大雷语 不走出国门,也许我们还可以觉得一切都好;一旦走出国门,也许就恍如隔世了。那些中国游客随意的一句话,暴露的内涵确实令人深思的。不信,你好好琢磨琢磨这些雷人之语吧! 1 ,这个景点收不收费? 常见的问题有:少女峰门票多少钱?某某教堂收门票吗? 一般人造景点和博物馆等,如迪斯尼乐园、卢浮宫等,在哪个国家都是收费的。但很多来来自大自然,国家所有的景点,怎么会收费呢?那不等于本国公民不可以本国的土地上行走了?本国人免费,外国游客当然应该一视同仁了——不是说要平等吗?比如瑞士的少女峰等著名雪山,收的只是登山的火车和缆车的费用,你要自己徒步上山,那就上呗,没人拦你。 2 ,快点找找人啊! 每当凡尔赛宫不开门或联合国欧洲总部周日休息时,常有人如此发问。 遇到这样的问题,闻着只能满地找牙了——你以为这是在中国啊? 3 ,看病要多少钱? 中国游客在外国出现急病或者跌打损伤,这句是一定要问的(据说在外国定居的海外华人甚至外交人员也有此一问)。如果是游客,有保险公司;医生开药后到药店买药,也是需要花钱的。但如果你没钱,那就不要花钱了!至于医生给你瞧瞧病,那是肯定不要花钱的。看看病,怎么能花钱呢? 4 ,有没有大蒜?这个够雷人的了! 跟餐馆要大蒜头,在中餐馆还凑合,在西方国家的餐馆,那可就真的贻笑大方了!白天怎么能吃大蒜呢?你就是病了,也可考虑考虑别人啊?说有个意大利的部长给一个乡下老同学打电话,对方声音低的像蚊子。末了,那位乡下佬同学说:对不起部长阁下,我晚上吃大蒜了,怕你闻到味儿,我把电话倒过来了!——这是一个笑话,但说明欧洲农民都这么讲究呢! 5 ,我们也需要排队吗? 这句在一些博物馆和梵蒂冈教堂排队时容易出现。 你是谁啊? 6 ,有没有计划生育? 这个,一些官员容易说的。 什么叫计划生育?公民的生育权也要被计划?没听说还有哪个国家在干这种民族自宫的事啊? 7 ,商店里有没有假货? 这句太常见了! 西方一些国家,街头也会看到卖假货的,那是因为西方的经济警察不如中国的城管给力啊!可是,商店里怎么能明目张胆地卖假货呢?商店里有假货,那不是法制不严,就是执法没有监督闹得。 8 ,大片平房为何不搞开发? 中国游客鸟瞰欧洲城市全貌时最容易发出此问。 矮趴趴的一片房子,就可以搞开发?天大的笑话,你在欧洲拆一间房子试试,全城的人都会走上街头。先不说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你至少该问问,政府是干什么的?政府能看着公民的房子无端被拆? 再说了,欧洲的城市,几乎都是古城,谁敢拆啊? 9 ,有没有包二奶的? 去过瑞士的人,常有此问。也难怪,瑞士人的收入比周边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要高出两倍,瑞士人会不会到这些国家,去包二奶,一如香港人在深圳的二奶村,这貌似是个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很搞笑的话题。有钱了就包二奶?那叫封建思想作怪。欧洲人能包二奶吗?二奶不就是隐形的妓女吗?就是欧洲真的男人不尊重女人,想包二奶,欧洲女人能答应吗?欧洲女人也没那么贱啊? 10 ,是不是有人出钱? 每当看到亚洲一些国家的海外移民抗议本国暴政时,总会有中国游客会这样说。 难道是有人出钱,才会有人反对暴政?发达国家纳税人的钱,政府敢随便花?即使是有人出钱, 那这钱是出的,是别有用心,还是菩萨心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1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英国大学生一样纠结:出国还是不出国?
热度 1 laserdai 2012-5-2 21:03
博主按:以前的博文关注过英国的年轻人恶劣就业情况和向外移民的问题,如下,这里转载一篇较新的讨论,英国年轻人也处在出国不出国的纠结中。 经济危机带来英国工潮:持续关注2:严重的待业青年问题 真的这样吗?英国七成家庭财务入不敷出, 苦日子将持续10年 英国富人也都考虑移居国外 在中国,出国,也是许多年轻人的选择。至于为什么要出国,问一百个人,可能会得到一百个答案。镀金?发展?探险?躲避成剩男剩女的窘迫? 外甥考完试,今年大学毕业。和同伴约好去澳大利亚闯闯,到我家来征求意见。 在英国,外甥很有代表性。找不到工作,希望出去边打工、边旅游。他信誓旦旦,剪羊毛、摘水果、垒砖砌墙,什么活儿都愿意干。 我心想,你在英国,怎么什么活都不愿干?这话没敢出口。 现在,英国年轻人的日子确实难过。25岁以下的人失业率高达20% , 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德国、瑞士、法国的毕业生争着抢滩;体力劳动工种,东欧、亚洲、南美移民也要分羹 。 有工作者,日子也很难开心。物价步步高;想买房恐怕要等到不惑之年。 咬牙忍着当然可以。往宽处想,至少不需要像前辈一样攒养老金。退休了,离火葬场也就不远了。不想忍者可以打包走人。总有国家经济仍在增长,房价更加宜人,开销更低,天气更晴朗。 那么,英国人出国,到底是要躲什么?不出国,又是舍不得什么?真要走了,往哪儿走? 躲什么、找什么? 4月初,琼斯夫妇携带12个孩子举家迁居澳大利亚。“超级爸爸”戴维说,“我希望孩子们能拥有的人生机会,在英国是找不到了。”8000英镑的机票钱,琼斯一家去布里斯班书写人生新篇章了。 配合这个故事,《太阳报》委托YouGov征求了1650名英国人的意见。 半数人说正在“严肃考虑”迁居海外,其中6%已经在做移民计划; 五分之三和琼斯一样,认为孩子们的日子会更难过。 YouGov网民就“出国还是不出国”展开热议。研习发现, 勇于探索新生活、想学门外语、寻求另类生活方式的人,多会支持出国;彻头彻尾的英国人、铁杆儿爱国者,希望和家人保持亲密距离的人,都会选择留下来 。 至于出国想躲什么、找什么,把网友的发言综合起来,共有以下四点:英国就业状况不佳;生活水平不满意;出国可以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享受轻松的退休时光。 不想出国的舍不得什么呢?家人、朋友;祖国的归属感、自豪感;英国生活并不很糟糕,有美丽的乡村,传统的酒吧,有奶茶,有公费医疗。 推与拉、利与弊 外甥倒是很有走的决心。翻出当年专家的建议,老公提议外甥先写两份清单:“推与拉”、“利与弊”。 “推与拉”(Push and Pull),其实也就是出国要躲什么、想找什么。不同的人,面对的推拉因素也不同。 英国“出国专家网”解释,传统上,英国人出国的“推”动力来自就业机会、职业前景。第二是个人因素,比如,同性恋者或其他“边缘”群体可能会寻求更容易被接受的地方。另外一些人则完全是“凭感觉”,爱上了异国风情! 专家指出,大多数英国人“拉”的清单可能要更长。也就是说,出国并不是因为不喜欢英国,而是希望外国的月亮更圆。 至于“利与弊”(Pros and Cons),大多数英国人移民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新文化、新气候,新环境;新工作、(或者)新家庭、新探险,新开端,都可以算作“利”。 大决定,当然也就可能有大“弊”端。远离亲友、人生地不熟、吃住不习惯、孤独无助……前阵子,BBC采访过的几位英国“海归”慨叹出国另外一大“弊”:回国后成了“外星人”,不适应。度过了最初几天朋友家人好吃好喝好招待的“蜜月期”后,再没有人同情你了。搞不好,人家还会冷言冷语,“在外国享够了福,现在难调整?活该!” 出国,去哪儿呢? 真要走,英国人 多会选择去哪儿呢?YouGov网友的 首选目的地是澳大利亚 。原因包括就业机会、政府严惩犯罪、年轻人社会态度端正;对老年人照顾妥当;户外生活,阳光、海浪和沙滩; 然后是法国 。法国的诱人之处在于生活态度更放松、人民对治国有更多的发言权;政教分离;房产价格更合理;文明礼貌、美食红酒; 第三是西班牙 。那里的天气最获魅力;低税收;更重视家庭;离英国很近! 第四是美国 。生活更放松,阳光更充足,发展机会更多;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世界…… 最后是加拿大 。在英国人看来,加拿大好赚钱,地域广,自然景观美丽,人民友善。 趁年轻赶紧走 至少,英国人不需要为了躲避战乱、饥荒、迫害而去避难!至少,英国人选择去的很多地方都讲英语,也没有太大的文化冲撞。 其实,凡人一生,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如果在祖国已经幸福,为什么要去外国折腾? 如果不幸福,真想走,我们告诉外甥,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趁年轻,赶紧走! 兜里留好一张回程机票钱,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呆不下去了就回来嘛,至少学会了剪羊毛、摘水果。 (苏平,2012年5月1日)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297 次阅读|1 个评论
通过互助团体破解王庆根之死
热度 4 xuyingxiao 2012-4-27 22:57
出国前辉煌的历史,出国后拿到斯坦福化学博士学位,换专业同时拿到斯坦福计算机硕士学位。全家一年20多万美元,从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做到高级工程师、Principal Software Engineer。就职于eBay旗下的PayPal。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我们寒门子弟奋斗成功的典范。但结果却自杀了,不禁让人发懵。巧合的是,就在3月份,PayPal部门的副总裁、曾经的Skype部门的首席财务官Eric Salvatierra在硅谷因被火车撞击而身亡。 “言语很少,不善于与人交流,有些内向。” “他对工作非常努力、认真、仔细,但是面对老板的压力,不敢说不“ ”长时间的抑郁及焦虑“ ”他那天上午还好好的,洗了衣服,下午便选择了死亡。“ ”患抑郁症已经有段时日,并一直从心理科医生处寻求帮助,但还是没有克服那一关“ ”留下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10岁。“ 谈教育问题、生存环境、挫折教育等都无济于事了,活生生的人放在这里,也在寻求专业的帮助,心理医生没能把他拉回来,家人亲情没能把他拉回来,谁能把他拉回来? 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许许多多王庆根们。 廖俊林在《戒酒需要家庭的综合国力》一文中说:"中国缺乏专业的互助团体,不妨尝试其它一些社会情感救急机制,比如基督教。就我所了解而言,在所有宗教中,基督教的情感支持与应对方式,非常符合心理疾病所需,...” 虽然他说的是戒酒,但用来缓解王庆根的压力,也许会多一个有力的选项。 美国这方面资源其实应该很多,或许王庆根不是基督徒没进这个圈子? 通过互助团体提供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以信仰建立的互助团体,成员之间没有利害冲突,可以完全敞开心灵。成员之间每周定期相互倾诉自己碰到的任何问题与困惑、相互勉励、相互祝愿,同时有不同的专业的受过训练的人来进行讲道、疏导,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和培训,再有一对一的互助交流,这样至少可以挽救一部分王庆根一样的人。当人不仅在工作上处于一张网中,在心灵与情感上也有一张结实的网,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可以依靠时,这个人才是真正安全的。 更广义上,和谐社会当由此而来。
个人分类: 思考|6833 次阅读|3 个评论
二本的学生当自强
热度 5 ywang69 2012-4-19 11:49
其实来自二本的学生有的也很优秀,只是高考发挥欠佳独木桥没有走到光辉的终点。 我有一位来自二本的硕士生,下半年去曼彻斯特大学学习,他进来的时候英语六级没有通过,但去年英语六级考了优秀,雅思也考了7.5,顺利拿到3所国外大学的offer. 另一位学生,是土木学院某著名教授的学生,来自二本的石家庄铁道大学,当年考研也是高分录取。那天碰到他和导师,获知这位学生马上到德国的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由此可见,来自二本的学生,只要自己努力,前途也很光明。 这次研究生复试,见到了许多985和211的学生,好像他们也并没有体现比二本学生高人一筹的实力。 也许是优秀的学生没有过来罢。
个人分类: 我有话说|4410 次阅读|5 个评论
再回首(1):2008年短期公派出国我不后悔
热度 5 ziminhu 2012-4-17 08:25
博士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还是赶紧找个坑占着,对于有意从事学术研究的年轻人来讲永远是一个“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现实!最近几年中,在国产土博士的大批量生产、国外洋博士日益大量的主动回归伟大祖国怀抱的背景下,这一现实的取舍问题就被映衬的更加突出和明显。毕竟,受这一波波浪潮的疯狂洗礼,市场上萝卜坑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快速减少和下降,而且萝卜坑的位置也越来越远离北上广了。 我 2004 年 6 月硕士毕业并成功应聘到山东半岛某一师范学院工作(就差办相关手续),后来因为个人原因,经协商工作单位与我解除了劳动合同。迫于某种失落和无所适从,我从 2004 年 7 月至 2005 年 7 月在我以前做硕士论文的课题组做了整整 1 年的实验。随后,我于 2005 年 9 月入校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由于博士期刊课题与硕士论文衔接性较好,加上 2004 年的额外工作基础,我到 2007 年初就已经达到了学校博士毕业的要求。这是当年一无所有的我还能在别人面前被称道、能聊以自慰、也能获得老婆自始至终的支持和爱护的唯一财富了!这是我那时的第一好事! 第二好事是在这之前的 2006 年底,教育部出台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每年拟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资助 5000 名研究生赴国外著名研究机构从事 6-24 个月不等的合作研究。这对于我这种对科研还算情有独钟、英语成绩很烂以至于被老婆笑话 6 级考了 n 次的大龄博士生而言无异于天上掉下金蛋了!于是在 2007 年寒假期间我忙着准备研究计划并与同领域的几个大牛进行了联系。还算幸运,美国、加拿大和爱尔兰的同行都给予积极回复。现在回想起来,那年的春节可能是我有生以来最有期盼的一个春节了。开学后提交了各种申请材料,经学校审查和教育部评估等环节后,最终结果于 2007 年 5 月份公布。现在回想起来很有意思!当年教育部给了我们学校 80 个名额,由于是第一年申报,很多学生准备不足或不重视,以至于最终申报的人都不够限定的名额,所以申报的人全部被教育部批准。其后,无非就是办理一些例行的手续问题。 在 2007 年上半年等待出国机会的过程中,我同时也积极准备寻找工作。从上博士开始我就帮某研究所的一位 W 老师做课题(与读博学校同一城市),我们合作的非常默契, 2 年后课题顺利完成并结题。有可能是这位 W 老师看上了我的工作能力,他向我透漏博士毕业后是否有意去他那里工作,我当然求之不得,因为老婆就在本市工作,能和老婆呆在一起那是有些人费了多年心血都办不到的事啊 ! 当然,在这期间我向 W 老师提到过公派出国的事情,他让我自己权衡,但一定要告诉他我的最终决定。 2007 年底 W 老师向所里提交的用人申请得到了审批,我的工作问题有了着落。这是我那年的第三好事! 2008 年 1 月初我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于是问题接踵而来,是选择工作还是短期出国(最初在提交出国申请时我臆想 2007 年 9 月份出去, 2008 年 6 月份回来答辩,因此申请的时间是 9 个月)?我权衡了好久,征询了老婆、亲人、朋友的意见,尽管当年的就业形势已经变得很严峻(当时我的一位博士同学就很不看好我出去!),我依然决定出去看一看。现在想想,其实作那一决定并不难,我当时只是听从了自己的心声,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讲,那就是: Follow your heart, follow your dream 。 2008 年底回国后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我发现出国的益处的确多多,不仅仅是自己学术思维和想法的更新,更重要是了解到原来他国的研究人员可以如此生活、他国的生活环境原来如此舒适自在、他国的国民福利原来如此全面、他国的建筑工人带薪休假周末不上班、他国的流浪汉甚至都拿鲜牛奶当水喝。。。。。。所以,虽然只有 9 个月的时间,但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注定在我今生无法磨灭! 那么,我当时如果选择去 W 老师所在的研究所工作,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试想如果一切顺利如初,我在 2008 年或 2009 年可能会申请到一项基金项目, 2009 底就能评上副研究员,现在可能是课题组里的核心成员了。没有假设!现实中的我是 2010 年才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2 年初才评上副研究员。 我曾经不止一次这样自己,我为当初做出的出国决定后悔过吗?没有,从来没有!从做出决定的那一时刻起到今日,我就没有后悔过,以后当然就更不会后悔了! 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选择,无论哪种选择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利与弊的问题!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局面或形势简单化一点:将利弊放在一边, Follow your heart, follow your dream 。
826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接近35,是否可以选择出国博后
Alluvion 2012-4-15 21:16
在小木虫网站上看到一个帖子《接近35,是否可以选择出国博后》:“本人34,本硕博都是在某985高校完成的。自我感觉硕博阶段完全是浪费了,一则自己没有抓紧时间;二则完全沦为了老板的工具。基本没有积累,还没有发一级学报,但博士论文评审答辩全优。现在比较犹豫,接近35,学术基本没有大的积累,但想走学术的路子,不知道现在出国博后怎么样。听听各位的意见。1.如果现在要博后,基本就要放弃现在的工作了。你认为这种选择是否划算?因为将来可能还要面临生活和工作的问题。2.如果去美国,排名前10~20高校博后的要求有多高?3.我个人认为,如果是排名前10~20的高校,放弃现在工作也是值得的。你怎么认为?4.导师如何选择?是选择一个牛导师,还是说先想办法去了再说?5.国外导师招博后的时候,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选择?6.是否现在需要准备TOEFL之类的?7.像我这个年纪和情况,还有没有必要妄想国外的职位甚至tenure之类的?” 这个帖子非常有代表性,它反映了国内很多博士对于何去何从的内心挣扎。接近35岁,是否可以选择出国做博士后?我认为,当然可以。选择是你的。关键在于:作决定前认清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实现这个或者那个梦想的可能性以及利弊。 你的理想:排名美国前10-20的美国高校做博士后,跟从名师,得到美国职位(甚至tenure)。你的限制条件:国内毕业年纪接近35,文章很少。我相信,这些都不是你作决定的主要矛盾:如果你真的想出国,哪怕只申请到美国50名开外的,没有名师,你也一样会出国。如果得不到美国教职,最后只是去了美国工业界,你也一样会出国。我觉得,主要矛盾是你出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首先,问自己为了什么。版面上有人回复:“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试怎么知道?强烈建议楼主出国试一试。”还有人回复:“如果是排名前10~20的高校,放弃现在工作也是值得的。”但是,我想说,出国做博士后不能因为赌气想证明自己,也不能漫无目的地尝试,而要想清楚目的和出路。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出国使你呼吸新鲜空气,开阔你的视野,修炼你的学术。如果你对国内的学术环境彻底失望,并就是想去美国,那么不妨出国做博士后。人何必要违背自己的心愿呢?但是,如果出国做博士后的目的是臆想将来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话,那就要三思了。你不妨考虑一下,如果出国做了几年博士后,你在国内的同学早就当上教授、主任,而你挤破头只能当讲师,甚至坑都占满了,你是否愿意?如果你能接受,那么随便你怎么做,“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嘛!曾有条件一般的学生来问我,我就劝他们,如果最终目的不是在美国找工作,而是在中国找工作的话,如果现在已经有一份稳定的国内工作,就先做好这份工作,心不要太活。等当上国内的老师后,也能出国做访问学者。 其次,做一件事情并不是利大于弊就得去做,而要知道考量的实力和就业市场的现状,即自己的胜算。不要一味地强调“有志者事竟成”、“事在人为”,也要考虑“量力而行”,也就是说,理想要结合现实。在美国做了博士后以后,留在美国一般有四条途径。第一条途径就是换个地方继续做博士后,做几轮博士后,每年有几万美金收入。第二条途径就是通过博士后这块“跳板”,找到工业界的职位。但近年来美国经济不景气,博士后找工作,用人单位打电话来问有没有绿卡,一听到没有绿卡就谎称已经招满了。于是,很多博士后“把牢底坐穿”,等拿到绿卡后,走向工业界。第三条途径是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做StaffScientist,这相对于在美国找到教职来说,容易一些。第四条途径是在美国当上助理教授。但是这极为困难,即使是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都很难当上,更不用说“中国制造”了。这不单单涉及发表科研论文,而且语言和教学体系:国内课本和外国课本在内容和语种上都是不同的,无法接轨。如果你想把做博士后作为跳板,在美国做“千年博士后”或者在工业界找份工作,那还是有可能的,把牢底坐穿呗。而如果想通过做博士后在美国当上助理教授,那么胜算的可能性极小。如果你本身已经很强,有希望去美国镀金以后被国内大学作为人才引进,那么出国还是很有必要的。而如果即使你做了美国博士后,都无法“咸鱼翻身”,那还不如在国内找份工作、见好就收算了。更何况你在回帖里说你已经在国内找到了重点大学的教职,还有多家单位要你。可见,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必须破釜沉舟,而是吃了碗里的还想着锅里的。 找博士后职位和考大学不一样。博士后的钱是美国老板出的,他说招谁就招谁。名气大的老板,申请者也多,竞争激励。但有时候他拿到一笔经费,或者前面一个博士后离开了,他急着找人干活,但这时很多潜在的申请者还没有毕业,那样的老板又不可能等很久以至于把课题都荒废了,于是看差不多了就找能够过来的人。TOEFL是不要的。他们会看研究背景是否吻合,如果博士期间做的课题和博士后期间准备做的课题能一致或类似,那就更好了。发表文章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什么文章都没有发表,或者只发表了几篇中文文章,很难申请到。从选导师来说,当然导师的水平越高越好。但是导师的名气并不能保证博士后一定能出成果,要出成果,还是得有个文献调研、做实验、写文章、文章出版的周期的。能否在短时期内打“翻身仗”很难说。你回国任教,做博士后所在大学的名气并不是“卖点”,而发表的高档次文章才是。 年龄,对于去国外做博士后不是大问题,但是对出来以后找教职有一定的影响。用人单位或者希望把已经功成名就的大牌教授挖过来,或者希望招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此外,你得考虑:家庭是否愿意?如果你愿意和配偶一个在外国、一个在国内,两地分居,那将是件痛苦的事情。而你把配偶和孩子接到国外,那么配偶能否在当地找到工作?如果配偶呆在家里,经济负担吃得消吗?孩子能否跟得上英文授课?孩子等你博士后做完后回到国内上学,能否跟得上?我认为,这些也不是大问题,别人也是一样苦过来的,关键在于知道自己心的航向,倾听自己内心的召唤。 后记:本文部分内容成为《关于出国做博士后和职业发展的问答》写作素材,发表在《科技导报》2011年第19期。PDF下载: 2011-19-86.pdf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333614
个人分类: 科研信息|0 个评论
一路教堂
热度 2 xuyingxiao 2012-4-13 20:04
出国第一年,有几个月每天穿越市区骑车去市政府的技术部,惊讶于教堂之密集,教堂大多是最漂亮的建筑。在最后几天,拍摄了一组沿途的教堂外景照(以Broad Street和20th Street两条街为主)。
个人分类: 宗教|2906 次阅读|5 个评论
礼来中国研发中心董博士求索讲坛后记
acthinker 2012-4-12 22:34
时间:4月12日晚六点半, 地址:生理楼报告厅 今天晚上董海军老总受求索讲坛邀请来生科院演讲。据他说这是他第二次来讲,五年前曾经讲过一次,也是求索讲坛。总体感觉,董总气质清新,比较平易近人,说 话坦诚。董总的经历非常丰富,化学博士兼中欧MBA,国外多年的大型药物研发公司研发经历,国企老总,外资在华中心的负责人,小型药物开发公司创始人。今 天作为礼来研发中心负责人,第一个目的可能是宣传LCRDC的成立,从去年开始运作到今年新大楼正式的剪彩,又一个大型药物公司研发中心在中国落户。他说 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张江那么一块地方集中了世界上近十个大型研发药物企业的研发中心,各公司之间的交流和来往是非常频繁的,可能对于公司的信息管制也 提出一些新问题。他说这种聚集在世界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美国前十大制药公司的研发总部都是分布在各大州不同城市。 期间,他讲了两个故事介绍了礼来公司的一些独特地方。第一个说礼来是非常人性化的公司,因此对于招进来的人,公司不会轻易裁人。如果要裁一个人,其它员工 和管理人员都会感到不安,因此他们总是考虑提供一些新的岗位来尽人所长。这个的确以前也有所耳闻。第二个故事是礼来总部位于印第安纳州,由于礼来136年 的历史和多年对州的贡献,政府减免了很多税收,所以政府和礼来公司约定,要是公司业绩波动引发被收购危险,政府将要求收购方交齐历年所免税额。不知是真是 假。 还有几个问题,觉得有意思,也记一下。董博士认为现在出国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国内的科研尽管进步明显,但是和国外比差距还非常大。第二个出国可以亲身感受 国外的风土人文,民俗和制度,体验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是怎么运作的。第三个,美国的机会非常多,只要有能力,就很容易成功。前两个都挺认同。对于机会,他 自己都回来了。而且他自己还举了一个例子,说当年有一个同学没有出国的,在北京开了家CRO公司,现在比谁都成功。这个说明国内的机会需要胆量。不过董博士的话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正确的。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机会,只有去了美国之后回来才能抓的住。就好比自由落体,你不可能在空中抓住自己的头发改变方向。必须要有一个跳板或支点可以借助,才能摆脱体制惯性,抓住重生的机会。 报告后,我问了一个问题。药物研发现在在经历变革,我问他,现在生命科学突飞猛进,功能基因组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了很多的机制,这种系统性的研究发现了 很多的靶点,对药物研发即是机会也是挑战。药物开发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是靶点的选择,一个是药物分子的选择和优化。我问他在靶点扩张时,化学药物库有 没有新的突破。他说了这个是合成生物学和组合化学研究的问题,曾经有人尝试过很多多肽类的分子,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就没有细说了。我没有完全理解他说的这 些,不过感觉这个方面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我总感觉,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化合物的要求会有越来越多的要求。目前在新分子形态方面,单抗应该是最有 前景的一个了。对于传统的化学药物的发现,过去的化学分子库也好,现在的天然产物库也好,经历这么多年的筛选,可能也面临一次升级的需求。
个人分类: 窗前偶思|50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了生孩子出国访学PK为了回国服务让太太做人流
热度 10 Bobby 2012-4-4 19:54
有一件事我不明白。 现在不少人很有心机,学者为了再生一个孩子往往想方设法出国访学,掐好日期,让新生儿入了英美加澳等国户口。这也是中国一胎化政策下的不得已之举。 但是蒋老师 为了回国服务我让太太做了两次“人流” 的原因(理由)我并不太了解,难道不能等孩子生在国外再回国吗?这样既不伤害太太身体,又规避了国内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何这件两全其美的事情,让蒋老师办砸了,落得自己悔恨,还受到别人的道德谴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35 次阅读|39 个评论
木虫上两个关于出国男女婚姻状况的调查
liuhaitao123 2012-4-3 16:06
木虫上两个关于出国男女婚姻状况的调查
出国的男光棍还是很多的,想出国而且是单身的mm不要有后顾之忧了。
1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国就那么重要吗?
热度 3 yuzige 2012-4-1 20:48
居然在评审职称时将出国的重要性列于教学、科研等之前。首先要有连续1年的出国经历,再讨论教学科研等。岂有此理!
3877 次阅读|3 个评论
出国,不是问题,只是早出还是晚出的问题
热度 1 Bobby 2012-3-29 20:16
出国,还是不出,是个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科技工作者而言,出一下国是必要的。 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研究的人来讲,不至于闭门造车,夜郎自大,以为千方百计弄来国家的钱,想着法子交差就算科研;不至于将科研作为升官发财的门路,做出一点成绩后,就把科研的纯正目的置之脑后,一门心思想着升官、发财,再升官、再发财。 没吃过猪肉,也见见猪跑,不管早出还是晚出,总是好事。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5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出国,还是不出,是个问题
热度 29 book 2012-3-29 10:23
出国,还是不出,是个问题
2011 年 10 月期的 BioEssays 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 6 名德国研究生及科学家用亲身经历谈了出国选择的问题,他们“ 期望能给每个面临‘走或留’问题的读者一些帮助 ”。这跟 Science 的 Career magazine 所关注的问题有点像。 我将该文翻译了过来,一方面觉得或许对年轻学生有帮助,另一方面始终觉得学术刊物发表这种关切的文章很值得鼓励。很多时候觉得我们的大学对个体的关注太少了,尊重和鼓励多元化的个体发展,是更应该做的。翻译的时候一个感受是,德国人的英语让人头疼。 每个有追求的科学家迟早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愿意拿自己熟悉的工作和环境与短期或长期的国外经历进行交换。由于最终的决定往往会给一个人及其家庭、朋友的职业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决定并不是容易的事儿。在这篇文章里,处于这种境况下的两名德国硕士生描述了他们的担心和疑惑,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想法。作为回应,两名博士生和两名年轻的研究组长介绍了各自的国外经历对他们职业和生活的影响。他们期望能够给这两名硕士生及每一个面临“走或留”选择境况下的读者一些帮助。 丽贝卡和多米尼克(硕士生) 丽贝卡和多米尼克都在德国海德堡大学( Heidelberg )取得学士学位,目前是分子生物技术专业的硕士生。他们都曾有过非常好的国外短期工作的经历。硕士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多米尼克在波士顿大学参加了为期 3 个月的实习研究,丽贝卡则在都柏林大学度过了她大学的第五个学期。他们两个人都希望能获得一份科学领域的工作,但有不同的近期打算。 多米尼克计划继续在海德堡攻读博士学位,毕竟他已经在这儿顺利的工作了 3 年,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关系网并参与了几个很好的研究项目。他希望能够继续获得很好的研究产出。他还希望将来能够在海德堡工作,跟家人和朋友呆在一起。 不过,多米尼克担心这样的决定会给他的科学生涯带来负面影响,周围的同行或许会认为他缺少志向和主动性。他觉得年轻科学家好像不得不去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正如很多教授和研究组长的简历反映的那样),但问题是,出国一定就是好的选择吗? 与多米尼克不同,丽贝卡则考虑在国外完成她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她已经从德国北部到南部求学,并且大学之后去过新西兰一年。她将自己描述为“很开放且喜欢到处走的人”,总是喜欢体验新的地方、文化和人。她很有机会进入一所世界知名的美国大学,这不但将让她的简历更漂亮,并且还能让她学到在良好的环境里如何做研究。 然而,她也有一些忧虑,比如将来毕业后能否在德国国内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或者她可能会被滞留在国外。此外,她也怕将来找到的人生另一半是外国人的话,对方可能不想搬到德国生活。她还担心环境变换使得她将来回国之后不能适应。 面对将要做的重要决定,丽贝卡和多米尼克向背景各不相同的四个前辈谈了他们的顾虑。这四人是博士生斯蒂芬和马修,年轻的研究组长安 - 克里斯汀和德克。他们都有过国外经历,并对此有各自的感受和理解。他们分别讲述了如何评判自己当时的决定,以及这些决定如何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和生活。 文中 6 个人的国外经历(用线和点表示);引自 Niopek et al. (2011) 斯蒂芬(博士生) 在德国学习 2 年之后,我决定以 Erasmus 交换学生的身份去马德里 1 年。那时候我出国的决定并没有考虑到将来的职业。我第一次离开舒适的环境,不得不自己处理一切事情,语言不畅、文化冲突、想家等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应对。然而,我觉得在西班牙的一年非常有帮助,也让我意识到有些国外经历将会提升我在工作市场上的价值。 所以我后来做了一个相对艰难的决定,我直接从西班牙去了法国,开始一个 3 年期的生物技术领域的硕士项目。又一次,我突然面对新的环境,并适应了一段时间。现在回想这些经历,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除了学习法语,我还学会了如何去适应新的事物、做出决定并完成好它们。一年半之后,个人原因让我回到德国继续硕士工作。后来我获得一个有吸引力的博士生 offer ,我决定继续留在德国。 目前我还无法判断出国经历是否对我以后的职业有帮助,但我确定国外经历让我发展了非常有用的“软技能( soft skills )”。我现在可以流利的说 4 种语言。我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经历很多艰难的状况之后,我的自信也提高了很多。正是以前这些有益的经历,我现在决定要再出国去做我的第一期博后工作。 马修(博士生) 在回德国读博士之前,我以硕士生和实验室助理的身份在伦敦待过 2 年。尽管生活和工作在另一个国家很让人激动,但我最主要还是看重所在的实验室及其研究水平,让我能在硕士期间做非常感兴趣的题目。 生活工作在伦敦这样的地方,很容易产生某种理念,我持有的一个观点是“如果我能在年龄、种族、地域多样性如此高的一个大熔炉中生存,我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但我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我经历了意想不到的文化冲击,不得不适应对家乡的思念,慢慢才觉得文化差异是正常的。正是在这儿我真正学到了如何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工作。幸运的是,我在实验室里并没有遇到那么多的文化冲突。 总而言之,我觉得在学术生涯的早期出国很有帮助,可以让你面对并学会处理意想不到的文化冲突。当你个人和工作习惯尚未定型的时候(职业生涯早期),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我所遇到的能力突出的学生和科学家一般都有很广泛的经历和背景,这是我要努力学习的地方。国外的博后经历被学术界很多人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人能尽早的适应国际化的生活,就能更容易应对将来人生中的变化。 安 - 克里斯汀(研究组长) 在德国完成我的博士学位之后,我当时出国做博后的动因有两个:一方面德国没有合适的实验室能够开展疟疾免疫学和疫苗学的工作;另一方面我非常喜欢博士期间在美国三个月的暑期项目。一般来说,疫苗研究需要研究者对分子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都有很好的理解,但只有很少的疫苗研究者具有所有相关领域的知识。基于这个认识,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新的开发(疟疾)疫苗的方法。我觉得这些经历和认识,加上我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成功的发表经历,会让我距离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和研究组长的目标更近。另外,我还期望能通过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感染生物学,来获得个人和专业上的好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工作,让我与疟疾同行们建立了更多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将来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建议任何想从事科学的人出国待一些时间。但你不能仅仅为了让你的简历更漂亮而出国,更重要的是(至少在我招聘新的实验室成员时是这样看的),你必须要有很清楚的研究目标。换句话说,你要能讲清楚国外的工作经历对你的研究到底有什么样的帮助。 德克(研究组长) 我是博士毕业 2 年之后出国的,也就是 2001 年。在国外做博后那时候被同事们认为是黄金标准。十年之后再看,我确实觉得在美国一所高水平大学的 6 年经历很好,因为我所发表的文章、建立的关系网络,都给我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大的帮助,也因此 4 年前我回到海德堡大学成为一个年轻的研究组长。不可避免的,国外时要应对文化冲突和其他方面的挑战(包括我父母和岳母的去世),拓宽了我的视野并促进了我个人性格上的发展。 我的个人经历让我很能够理解这两个硕士生的处境。我赞同丽贝卡的想法,我觉得国外经历肯定会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就像我和其他人的例子。不过,这也不是必然的,你必须清楚将要面对的不利方面,比如长时间离开家人和朋友。另一方面,我也理解多米尼克的想法,如果你已经融入合适的、健康的个人和科研环境,继续留下来同样会对你的职业生涯很有益处。 从一个研究组长的角度,我从来不会仅仅从是否有国外经历来判断申请人。我很清楚做出是否出国这样的决定所面临的个人困难和关切。实际上,同十年前相比,全球化已经让现在的学生们很容易获得国际资助去出国学习或做项目。因此,我个人并不认为国外经历就会让一些人显得比其他人有优势,国外经历不是加入我团队的必要条件。我觉得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或生活真正重要的是,你能够向你的老板和自己证明你的决定是对的,而不要只根据脑子中不能决定和预计的虚幻的未来去做出并不合理的决定。 结论 出国,还是不出,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一个人对科学和个人生活的很多方面做出权衡。我们认为两种选择都能为你的职业和个人发展提供帮助。当转动你命运的骰子时,不要向外界的压力屈服,而应该做最适合你个人特点的事情。就像约翰 - 列侬( John Lennon )说的,“ 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 a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 ”(列侬这句话有些只可意会,不好翻译),或许有时想的过多反倒不好,还不如就按照你认为对的去做。 前人所认为的一定要有国外经历的看法已经过时了,现在科学和世界已经越来越开放,不同文化的融合和知识分享越来越多。我们希望招聘者能意识到这些变化,并从老式的思维中跳出来,国外经历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科学生涯所必需的。我们也建议他们要尊重并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出国与否的决定。 Niopek , D., Berrens, R., Mockenhaupt, S., Lewis, M. D., Mueller, A.-K. and Grimm, D. (2011), To go, or not to go, that is the question – Six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how geographic mobility may affect your career and life. BioEssays , 33: 728-731.
个人分类: 读-思-拾|14141 次阅读|60 个评论
出国与“精英”
热度 1 sinosophy 2012-3-22 01:53
“精英” 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里面,按顺序考虑,“博”了才能“大”,“大”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精”,而那个“精”需要多了才可能“深”,虽然“深”到了什么程度不一定都明白。于是,什么“出国深造”啦,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科学”啦等等的类似言辞就纷纷出笼了。难道出了国就铁定都能“深造”吗?自从有“出国”一说开始到如今,事实是,不但“深造”的非常少,“浅造”,“胡造”加上“瞎造”同“滥造”的却多得不得了!钱钟书的《围城》里面的方先生,不就是典型一个吗?不谈人的本质,不论人的基因,单单从概率的角度来说,能“深造”的也绝对是少数嘛! 而出国的难道都是“精英”吗?也不见得!出国的时候有些是“英”,靠着“外语”好出国的。有些是“精”,人精,鬼精,马屁精,都是精嘛,还有别的“精”呢!于是, 出国的时候 是不是“精英”就不好说了,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一般都不是“英精”,达不到那里,顶多是“汉精”。 出了国之后呢,由于外语大多数好不到哪里去,于是,本应该依赖外语提高达到“精”多得到处冒的水平就非常困难了,很多的“精”也就没了,干瘪了,萎缩了,慢慢地学光了。原来本就不太多的“英”呢也逐渐跟不上了,把“英”变成了“汉”了嘛,外语于是也没有什么“突飞猛进”的提高,到头来“英”也基本上没了,也干瘪了,萎缩了。这样的本来就是多数,自然成“英精”的也就不多了。那么,成了“精英”的机会如何呢?对不起,既然在外国,不用“英”(含法德俄葡意西等等“外语”)别说“英精”成不了,铁定是成不了“精英”的。当然了,很小的一部分,成了“精”,或者成了“英”,或者成了“英精”,更小的一部分,才能称得起是“精英”。 回国 不论在外国成了什么,不论是“浅造”了,“瞎造”了,“胡造”了,“滥造”,“往死了造”,乃至“深造”了,最终回到了国内,想要成“精”的被叫做“海归”,只好同“土鳖”们斗乐子了,还不一定能乐,更不一定能“斗”得明白。比一比“汉精”同“英精”到底哪一个更“深”更“博”更“大”更“精”呢,斗败了就只好自杀身亡,在外国没有“往死了造”却回国达到了“找死”的高深境界了。不论是否可叹可悲可气,这可是有事实作证明的,虽然不多。难道还希望多一些吗?当然是越少越好了!想要成“英”的呢,则没有人愿意搭理,整个儿一个“假洋鬼子”,至少是“假洋鬼子”坯子: 眼睛不够蓝, 鼻子不够长, 皮肤不够白, 头发不够黄, 嘴巴不会溜, 个头不够壮, 钱财不够多 口气不够洋 英语说不懂, 汉语跟不上, 西餐吃不起, 中餐坏肚肠。 真洋鬼子当不上,成了“英”那是自找倒霉。举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就是个很具体的例子,本人没被整死,还算幸运,却祸及后人呐,不是杨先生刻意要 祸及后人的 ;还有所谓《许国璋英语》四册之后五、六两册的主编,那位俞大茵女士,也是例子,整死本人不算还祸及全家呐,也不是 俞女士 刻意要 祸及 全家的 。还有一位著名翻译家,傅雷,又如何呢?傅聪还真聪明!于是,成“英精”就只好墙里开花墙外红,一枝红杏出墙头了,整死人家已经够可以了,难道还需要再努力一把骂人家吗?想成“精英”的,还用多说吗?那可是费了劲去了,是不是? 还不如“胡造”加“瞎造”外带“滥造”呢!起码有机会“山寨”嘛!哈哈。又想到一点,回了国,不论是不是“精英”,难道就没有可能被“山寨”了吗? 受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372do=blogid=549818 启发而谈。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3223 次阅读|4 个评论
出国的人才一定优秀吗?
热度 10 JRoy 2012-3-20 18:10
周末的时候,UCL的一个朋友生日,十来个人聚了聚。很多都是新认识的朋友,多数来之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Queen Mary两个学校的,我稍微例外我在South Bank。他们多数来自国内***大,我来自西瓜大。开始相互介绍认识,其中大家问的最多的一些问题,是什么时候来的,学什么专业的,还有再深入一点就是怎么来的? 我们这些人认识也主要都是CSC公派过来,所以也多数都是读博士来的,有联合培养有读学位的。不过,我当时好奇的是3个人本科直接过来读博的,还有一个本硕在这边一起读的。 因为和我最熟的当日寿星介绍一个女生本科过来读博 时 说道:这人可牛了,n多奖。我当时心就想,本科就能拿到UCL的offer确实得有点料,一定很优秀啦。所以嘛,私下里也顿生佩服之情,难免对英雄故事产生好奇。 我后来和她聊,更深入咨询人家小妹专业以及怎么联系到学校,怎么过来的时候。小妹回答的很直接:我专业是数学的,我没学好(这个可能是谦虚,差不多的成绩还是有的)。 我唯一的优势是英语,结果到了这里苦逼了 。 (这里说明苦逼这个词是她讲的,我也是那天跟他们几个(86~89年出生)学会了这个词) 这又让我想起帝国理工我认识的一个女生,CSC过来,以前国内哈工程的。大家公认的当时她运气好~因为什么呐,那届本来她(保研)硕士毕业都签了航天五院工作的(也说明人家有专业实力),然后工程大学的一个老师和帝国理工相关专业的老师有联系,说愿意提供一个免学费tuition的名额麻烦招个博士,但要求英语雅思。当时恰巧有英语资格的就这个女生,所以她就来了。不能说捡个便宜吧,但人家的未雨绸缪得到回报,也是让很多人立马的准备考雅思托福的,“以备后患” 帝国理工Imperial College 和UCL都是英国精英院校,在全世界排名估计也在前20吧(当然要看不同的榜单了)。但是上面两个例子好像并没有对专业能力要求出多少来,英语和机遇帮了更多忙 当然还认识一些之前租房子碰到的学生,来自更多的学校其中包括我待的southbank的这类‘垃圾’学校(哎,这么说自己的学校我都惭愧当初被主动上手的好处欺骗了,只能希望自己努力不要浪费国家的钱啦)。还认识国内朋友工作了让帮忙给领导子女接受学校的,铁道上的。国内很一般,但是来这边的学校也前20。很多就要求个英语,有英语有钱就能来。(这个时候不得不提一下专业成绩: 国内的70,80乃至90分A优秀都相对好拿的,据我了解能在国内拿到校三等奖学金的都要专业成绩平均80以上。这些成绩对于英国来说是相当好了,英国这边拿个80不是那么容易的,70就不错,50~60常见,很多学校40就及格 )其中钱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欧洲经济不好,要不你有钱,要不国外教研室的老板有钱,学校的钱越来越紧张的。 加之欧洲的政策导向他们相互抱团, 奖学金什么的大大的偏向欧盟和英国的孩子。这个时候亚洲学生尤其是大陆学生能够全凭实力拿到全奖的人少之又少,英国之前海外留学生全奖在800人/年左右,后来还缩减了(600左右?)。中国公派资助每年来英国的我没统计,估计也就1000-3000的样子(因为全国2010公派不到1万,今年大涨至2.5W,那前面的数据得也翻番了)。要知道,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有12万之多,这些人里面英国方面资助和中国政府方面资助(也包括双方共同资助的)还是很少数的。 除了这“一小撮”之外,教研室课题很有钱老板愿意资助,以及学校给予一定程度免单算是最幸运的啦...但是这个时候老板资助的人家的目的性也是很强的,很专业的。人是要你去干活的,不是特意培养的。两者能不能结合(在你干活的过程你培养了自己)不是打包票的事。这跟国内情况一样,国内很多师生关系也有这种潜在的利益关系: 很多人读研或者读博之初已经潜在甚至明面的接受要干活的安排,完事拿到位置了想不干都难了 。 这个时候有说老师不对的(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也有说学生不对的(当初就别答应啊),我觉得大家都是利益趋向的,想法找到利益共同点是正道 所以,这么看出国的人完全不一定很优秀(这里的优秀咱们指学术和专业上更狭窄一点的优秀)。因为 1,他或她可能很有钱,人家自费来读(海外生学费高,这对英国教育是个不错的帮助)。成绩稍微差不多,有英语,如果再单为了出国或者学校名气,读个冷门专业,进剑桥牛津难度都不是太大.,进前二十都能称得上轻松 2,英语很好往往独挡一面,(加之国内众多院校的好学生和一般学生平均分也都在80以上的怪相)英语甚至都成为了评价的主力(甚至对一些急于招海外学生的院校的唯一要求) 3,机遇也很重要啊。这个无论是拿奖学金还是不拿都太重要了。我们太经常看到一些国际一流的的科研单位或者研究中心,急招相关专业硕博士之类的。那并不是骗人的,那是因为中心或者某个研究人员拿到比较大的研究课题动辄几千万,所以钱根本不是问题了。如果学校政策再多支持一下,人家恨不得多来几十号人帮忙呐。因为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每年开支个几万相对他的项目根本不算啥, 如果有质量绝对超值。人员质量和数量保证了,项目也就保证了,做好了还可以再申请,才有了良性循环。如果一个老师缺人,你又不要价甘愿奉献,这事还不是天作之合嘛。 当然了同学们完全没必要苦等某个机遇,完全可以“全面撒网,重点扑捞,个别发展”嘛,不过,这又不得不提有些孩子国内申请了一年之久,确实耗神耗钱耗力的。甚至专业都耽误一些,研究兴趣改来改去最后都快没啦。这个值不值呐?这得看你出来之后的作为了 4,能委屈一点的,灵活一点的。有时候很多本科生拿国外博士(或者先一年预科)比国内的硕博士申请还要顺利。因为本科生专业方向宽,甚至可以跨专业(如上面那个女生本科国内事数学的,出来之后做计算机电子工程方面的),所以他们申请余地大。而博硕士往往都具有了研究方向,这个时候碰好了前面的运气了很好,碰不上就要自己权宜一下了:是接受一下挑战,调整一下自己的方向和国外结合还是再谋高就(甚至不出来了)。因为国外研究课题组不可能跟着你变的。 另外, 出国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了,我国内西工大教研室近年项目比较足资金很到位,老师为了培养一些差不多的博士,项目组出钱博士去加拿大封闭式训练3-6个月。我觉得这么走一遭跟出国留学也没啥大不一样,出国时间长的人还容易学坏呐~~ 再者,也有老师提到国外导师更喜欢国内来的本科生,他们还没有像国内的博硕士那样被“歪曲”培养,是好苗子...哈哈 总之,国内有想法往国外发展的同学们。首先不要建立可怕的心里障碍,尤其是不要认为出国人员一定(很)优秀,更多只是他们有这个意识而已。因为很明显的很大一部分“学不成归国”的,要他们自己的话就出来走了一遭。当然了北大清华出来的多,一方面是他们优秀,学校也相对有名气,更多我觉得是北大清华人有这个意识,人人都在准备都很自信(即使国外学校不晓得北大清华)。上面说的四条除了第一条咱们个人不能改变,后面几个还都是可以争取很多机会的。 当然了,我们出国的人员也要有个自我的警示:出国已不再是神马耀眼的光环,反而更高的期许成了一种负担。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移民政策收紧全球就业困难....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9215 次阅读|20 个评论
支持高干子女出国
热度 1 胡业生 2012-3-8 17:39
出国之后,官二代世袭,眼界就宽了。不会犯下像他们父辈那样低级的错误。贪污腐化 满嘴谎话。同时看到文明,延续人类文明。全当人民集体为未来领导出国考察买单了。
160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干部子女出国”钱从何来才是真问题
热度 1 jinfengren 2012-3-8 17:27
“干部子女出国”钱从何来才是真问题 江德斌 政协委员宗立成说,不应戴有色眼镜看干部子女。非议官员送子女出国读书,是对干部不公平。官员子女也可能回来报效祖国。媒体称出国没问题,但信息应公开。复旦教授葛剑雄则认为,凭公务员工资是很难担负起未成年子女自费出国读书的,建议子女出国读书应纳入官员申报范围以加强监管。(据3月7日《新京报》) 表面上看民众在质疑“干部子女出国读书”,实际上是对官员信息不透明表示不满。须知,出国读书并非小事,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开支,在国外读书生活动辄一年要花费数万至数十万元。如此高额的开销,单凭官员干部的工资收入岂能撑得住,那么,这些钱究竟从何而来,有没有贪污腐败,才是民众真正关心的问题。 宗立成委员认为“干部送子女出国是公民权利”,这个没有错,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谁都有权利将子女送出去读书。但是,要考虑到官员干部乃是政府公职人员,乃是纳税人在供养着他们,理应受到民众的监督,向社会公开官员干部的详细信息,包括所有收入、财产、家属子女经济状况等细节,也就是一直呼吁的官员财产申报制。 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官员信息强制公开制度,民众对官员干部的情况了解甚少,只能通过一些表面现象加以猜测,必然会造成盲人摸象的结果,有可能猜对,但也有可能猜错。事实上,官员干部的子女出国读书就是一个证据,说明官员干部有能力支付其学费和生活费,这个钱也许是合法收入,也许是拿到奖学金和打工赚的,也许是借的,但也可能是贪污所得。 在相关信息缺位的情况下,民众无从知晓明确答案,也就只能根据经验来拼图,而对错概率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但从这些年的反腐情况来看,有不少贪官就是通过收受贿赂,来供养子女出国读书的费用。一些海外媒体对中国官员子女在国外奢华生活的报道,或许其中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折射出部分问题,这已成为各界瞩目的事情,必须采取措施认真解决了。 委员迟福林即宣称:“官员财产公开需要一个过程,但不是技术问题,立法更不是难点,而是决心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民众参政意识的提高,对官员财产公开的呼声也愈来愈高,而从国外经验来看,健全的官员财产公开追责制度,不仅有利于信息透明,也是对官员的一种保护,避免其因监督缺位而滑向犯罪深渊。 腐败问题威胁到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历史上因腐败而亡国的教训比比皆是,郎咸平在《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中就认为“腐败是任何社会的特点”需要通过民主和法治的建设来遏制腐败。目前,我国正面临深化改革的十字路口,急需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打破既得利益者的阻拦,遏制腐败高发行为,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250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当官的,把你们的妻子子女从国外喊回来吧!
dongyanqing 2012-2-23 13:20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暂行规定》分别对适用范围、适用人员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情况报告、任职岗位规范、办理公共事务回避、办理因私出国护照和往来港澳台地区的通行证件、申请因私出国(境)或者移居国(境)外等事项及其出入境证照的管理、违规行为处理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对于中央的“又一次强调”,许多网友表示了质疑。实际上,对于“裸官”问题,中央的态度一直与民意之间存在差距。此次所谓的“严厉”,仍有隔靴搔痒之嫌。   对于“裸官”问题,我在2008年10月28日就曾发帖呼吁《让裸体者退出官位如何?》,后来又在人代会期间作为E提案提出,受到多家媒体的转载。文章如下。    据《广州日报》报道:十一长假之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并未按时到办公室上班,他因腰椎盘突出逗留法国的消息,伴随着各种流言遍布温州大街 小巷。坊间传言说,9月下旬,曾有省纪委的工作人员向杨湘洪问过话,问完话后三天,杨湘洪就带领考察团出国了。另据消息:上海市卢湾区副区长忻伟明日前随 团在法国巴黎考察时怀疑“失踪”,目前上海有关方面已着手深入调查此事。据悉,在巴黎下榻的宾馆,考察团其他成员早餐时久等忻伟明未见其身影,后请服务员 打开忻的房间才发现其已拿著行李离开,留下纸条称将在法国会友。但直至考察团踏上返沪航班,亦未有忻伟明的任何讯息。   又是先将家人弄出国,自己再寻机外逃的官员!在网上简单搜一搜,这样的例子就有: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庞家钰在他大权独揽的时候,妻儿早于2002年就   涉案金额高达亿元的福建省原工商局局长周金伙在2006年6月案发前,其妻子早已移居美国,并有美国绿卡,这就为周金伙成功外逃美国留下了后路。另外,为其生育一子的情妇也早已移居香港。一家人及情妇现在都在境外享福了。    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这家伙更绝,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在职时拿着银行的钱十几次从容出国考察,其目的就是为了安置老婆移民及为 自己找后路。他的老婆成功移民加拿大后,他把大量的资金转移到境外多个私人账户上去,然后宣布和妻子离婚。有意思的是,高山成功移民加拿大后,却声称自己 已身无分文,靠前妻救济,这是何等的奸诈?   2002年4月,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局长蒋基芳的经济问题被群众举报后,引起了纪检部门的注意,蒋基芳在嗅到“风声不对”后,不露痕迹地投奔到早已定居美国的妻子和一双儿女身旁,享受天伦之乐去了。    黑龙江省石油公司原总经理刘佐卿,非法向国外转移资金达1亿元之多,然后携带一家8口逃到国外。人民网强国社区 (http://bbs.people.com.cn)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非法聚敛几千万元巨额赃款,大都转移到香港情妇的名下或存在境外银 行里,梦想著有朝一日境外置业,周游列国,与情妇沉湎于另一种“温柔富贵乡”,可惜过早地被发现了。   据人民日报的资料报道,我国自一九 九二年以来,至二OO七年六月底,外逃省部级(包括副省部级),87人,正地厅级,320人;副地厅级,1920人;处级,8250人;副处 级,11340人。共计16000多人。(最近有统计显示,被贪官卷走的财富达到4000亿之巨)。   这类贪官走的是“分步出逃法”:先 以种种“合理的”名目,将妻子儿女弄出境外,然后暗渡陈仓,将巨额国有资产或受贿赃款非法转移出境,以解决一家老小的后顾之忧,贪官自己则暂时留在国内以 掩人耳目,一有风吹草动,便迅速抽身外逃,溜之大吉。这种现象,被称为“裸体做官”,一旦贪官外逃,有关部门再想抓捕就难上加难了。   为防止贪官外逃,有些地区采取了官员家人出国申报制度,国家也通过多种渠道缉拿外逃官员,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贪官外逃起到抑制作用,但从外逃贪官“前赴后继”层出不穷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实际上,解决贪官外逃,应该立即将关口前移。既然贪官们在自己外逃之前,总是以各种理由将自己的家人先弄到国外,那么,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凡是将家人已经弄到国外的官员,请先把官帽交出来。    这样做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首先,作为一名中国官员,至少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且教育自己的家人一起热爱这个国家。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人民怎么能 相信你全心全意带领大家建设好这个国家呢?第二,你既然要做官员,就必须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如何体现这一点呢?那就是让你的家人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发 奋图强,致力于建设我们美好的国家。第三,按正常收入,官员们的薪水都不是太高,把一家人运动到国外定居,不是三俩小钱就能搞定的,你那钱是从哪来的?现 在,你把你的家人都搞到了国外,再说你爱国,再说你对中国的未来抱有坚定的信心,再说你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官,鬼才信你呢!   我想,如果组织上真想反腐败,不妨就从这条路上抓起,对那些已经把老婆、子女运动到国外的大小官员来个“一刀切”,先扒了他们的那身官服,再彻底查查他们的底细,估计战果会大大的。
1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公职人员的外交素养
热度 1 fengzhigu123 2012-2-22 12:51
  国家公职人员因公出国参访的机会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其面临的挑战加剧。   日前南京访日代表团在日本名古屋市访问的时候便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遭遇战。   战况目前看来,南京市访日代表团在面对名古屋市市长挑衅的时候,显得慌乱不堪,毫无战意,整个就是双方还未交兵就弃甲曳兵而走。   我一直好奇这个代表团的团长究竟是何许人也?作为一个南京市的厅级干部,在对外的时候表现的像个太监,我本想说他像一个妓女,但后来一想张艺谋苦心经营的《金陵十三钗》,我若说他是个妓女简直就是对妓女的一种侮辱,是对妓女尚知民族大义的一种赤裸裸的亵渎。   奇人奇事,究竟发生在何人身上,据说此人便是南京市政法委书记刘志伟。   其实他若当时弃兵而走,我一定还觉得这个人是个人物。可这个人在没有弃兵而走的情况下,竟然连屁都没有放一个,就让人觉得他臭不可闻了。   让我们来推衍一下当时的遭遇战情形:   名古屋市长:其实以我父亲在南京的经历来看,我并不认为南京大屠杀存在过。   刘志伟: 啊,这个嘛,我们希望贵方能够正视历史。啊,我们这次访问呢。。。。   据说会后刘志伟还向对方赠与了礼物。   再之后,南京市政府连着三次向外界表达不满,妄图以正视听,甚至两个城市不再友好了。   这是一次彻头彻尾公职人员没有政治敏感性,不懂外交手段犯下的彻头彻尾的错误,如今南京市政府不得不用更加激进的手段找回自己失去的面子和尊严。   面对对方赤裸裸的挑战,刘志伟应该怎么做才对?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要义必须做到:   1)重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容置疑;   2)名古屋市长的说法不可接受,是对历史的公然挑衅,是对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情感的公然亵渎;   3)要求名古屋市长收回自己的言论;   4)若有必要,现场要求其道歉;   5)若有必要,离场抗议。   目前看来,刘志伟选择的是面对对方挑起的战争,毫不在意,王顾左右而言他,让人有些是可忍,孰不可忍。而我也可以断言,他的政治生涯前景展望显然已被调到负面。      我们再来看看会发生这种现象的困境:   1)刘志伟自身民族历史观念不强,不懂得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的看法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政治敏感度太低,不懂得两国交谈,其实犹如交战,别人下了战书,你竟然没有感觉到战争的存在,让人可悲可叹。   3)体制问题,中国的官员习惯于按部就班,他本来认为两个人会谈无非就是唠唠嗑,扯点不关痛痒的东西,那晓得对方抛出了炸弹,他不知道到底应不应该回敬以炸弹,他不晓得这样做会不会犯错误,把事情扩大化,给自己惹上一身馊,因为他觉得这事要向上层请示,于是他就按照会谈既定路线继续走自己的路,或许就是武侠小说里面说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4)体制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在中国的代表团其实是一言堂,一切都有团长说了算,可能代表团就算其他团员觉得应该强硬以对,但也不想表现的自己比团长睿智,所以也就随团长去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218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2年之春,让激情飞扬,让梦想启航,让绽放青春!
张海霞 2012-2-18 10:21
这周是开学的第一周,长长的假期之后,看到学生们生龙活虎地出现在校园里,课堂上那热切明亮的求知的眼神,实验室里那情绪饱满的钻研劲头,真的让作为老师的我心情激动,这个星期的课也上的格外的有激情,工作也格外的有劲,虽然还叫不出课堂上每一个同学的名字,还没有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可是我们已经开始真诚的课后交流啦: 一个球迷同学(我是球迷,在课堂上也用足球来解释了科技的应用)跟我说: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暑假西班牙卫冕吧,我说:不不,我是德国队的球迷,我跟你打赌德国队捧杯! 一个申请出国的同学(我给他写的推荐信)跟我说:老师,我很郁闷,BERKELEY还没有消息,我说:那你有哪个大学的消息了?UIUC,UM......天呐!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这些学校都是很好的学校,加强实验能力,你到哪一所都能做出很好的成绩(其实不出国也可以做出很好的成绩)!他说:我要有您这样的心态就好了!我说:这个你现在就可以有! 一个平时很羞涩的同学(高高帅帅的大男生)半天不走,我说你什么事?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老师,我在追***,你觉得怎样?哈哈,当然这女生也上过我的课,那太好了,祝你成功! 晚上,一个毕业的学生回来了,虽然刚毕业半年多,可是在新单位已经很火,听着他那热情高涨的诉说,看着他青春洋溢的笑脸和那股抑制不住的工作激情,我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加油! .......... 2012年春天,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让激情飞扬,让梦想启航,让青春绽放!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向职场要把握好得和失的关系
kejidaobao 2012-2-17 11:11
文/马 臻 1 没有全得 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艰难的选择。大学毕业,该直接找工作还是报考研究生或者出国?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去小城市或者去农村?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去外资企业、国营单位,还是民营企业?读研究生是跟有名望的老教授还是跟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博士毕业后应该留在导师的课题组当讲师、助理研究员,还是出国做博士后?出国深造,是去差一点的学校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还是去好学校研究自己不怎么感兴趣的课题?出国深造后,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工作?回国任教,是去普通大学当教授、副教授还是到“985工程”高校当副教授、讲师?自己独立建立课题组还是加入别人的课题组从事科研?这些问题常常使人陷入“纠结”和“天人交战”之中。 我相信没有一个选择是100%有利的。用一些书上的话说,“没有全得”。例如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上海工作。上海的医疗、教育、交通设施较好,就业机会多,但竞争激烈,房价很高。那么,有朝一日买到房子,总该轻松些吧?未必如此。我的父母搬到了新公寓,但是每次我去那里,都看到他们在反复地擦地板,说伺候不动这大房子了。再比如生了小孩,家里人都很高兴,但增加了经济负担,需要花很多时间抚养孩子,影响了工作进展。出国留学也“没有全得”:夫妻往往两地分居或者一方在家待业带小孩,并且在美国找教职困难,而找国内教职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即使当上美国大学助理教授,为了拿终身教席,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 可是很多人不明白“没有全得”的道理。他们盲目地羡慕别人的职位和待遇,既没有看到别人“成功”前的付出,也没有看到别人“成功”后的辛苦和烦恼。我有个亲戚十多年前开了好几个公司,挣了很多钱。但他工作非常繁忙,常有家不回、有孩子不抱。后来,他家庭破裂了,做生意失败了,房子被银行收走了,不得不离开了上海。以前吃喝、劳累导致的病也发作了。这说明得和失是纠缠在一起的,并且人生有起有伏,不能只看到一时的风光。 2 只有舍得 张永生编著的《珍惜·舍弃》写道:“世间,人们往往面临多种选择,取舍往往乱人心扉,令人难以抉择。从古至今,有无数著名人物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把握和体悟。”什么意思呢?“没有全得,只有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作者举例,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舍弃了尊严,忍辱苟活,最终夺回了江山;陶渊明放弃了功名利禄,回到山间,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悠闲。 张永生对“舍得”二字的提示,使我想起在走向职场途中遇到的情况。2008年,有一所“985工程”高校的系主任请我加盟,当教授、学科带头人。我向以前的硕士生导师提及此事,她说:“如果你想回复旦工作,可以和我联系。”于是开始了联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同意给我研究员职位。上报学校后,得到的反馈为“请申请副研究员”。接到通知,我顿时如被一盆水从头淋到脚,该何去何从?还有个例子:2009年我联系到复旦大学教职后,妻子怀孕了。是据此向用人单位申请延期入职,一边在美国生小孩一边找别的工作,还是按照原计划和妻子一起回国(把小孩生在国内),以便尽早投入工作?再举个例子:妻子随同我回国后,生下一女。虽然她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并做了2年多博士后,但是她当时掂量自己在上海的“985工程”高校找不到副教授职位,原因是缺少署名为第一作者的“爆发性论文”。她应该放弃学术梦想而找份企业工作,或者在家相夫教女,还是坚持走学术道路,申请重点大学讲师、普通大学副教授职位,或者舍弃夫妻、母女的朝夕相处,再次出国打拼?显然,怎么做都有得有失。往往要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一些东西。就看你是否舍弃得起,或者更看重什么了。 3 舍弃和放下 《珍惜·舍弃》写道:“为什么我们变得斤斤计较,自私自利呢?因为我们的得失心太重。为什么我们总是顾虑重重,变得犹豫不定呢?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舍不得’:舍不得让自己吃亏,舍不得放下名利,舍不得以退为进,舍不得我们的喜好。正因为我们舍不得,才难以突破心障,让我们自受其累。” 陈明星编著的《7项心志的历练》提到一个故事。1945年,美国水兵摩尔所在的潜水艇被日军舰队发现。日军布雷艇一刻不停地投下深水炸弹,整整持续了十几个小时。潜艇舱室的温度达到40℃,大家都感到完了。最后,深水炸弹投完了,攻击停止了。“而摩尔的感觉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一样,他过去的生活一一浮现在眼前,那些曾经让他烦扰过的无聊小事更是记得特别清楚:没钱买房子,没钱买车,没钱给妻子买好衣服,还有为了点芝麻小事和妻子吵架。但是,这些琐碎的事,在深水炸弹威胁生命时,显得那么荒谬、渺小。摩尔对自己发誓,如果他还有机会活着的话,他永远不会为这些小事忧愁了!”看来,到了生命的尽头,那些原本看似重要的身外之物已不再重要,人也更容易“放下”了。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舍不得”、“放不下”呢?有的人没有工作offer时很痛苦,有一个offer时很振奋,得了多个offer却陷入“纠结”、“天人交战”之中。有的人纠结于究竟是回家乡工作还是和爱人在同一个城市工作。有的人纠结于入职时的职称和待遇,而不是“先生存、后发展”。还有的留学生一边说自己坚决不回国工作,一边又嫉妒别人回国当教授。其原因,就在于只想着“得”,而不愿意“舍”。电影《卧虎藏龙》中有句经典台词值得玩味:“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3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国访学带不带孩子?
热度 8 lhf20040055 2012-2-17 01:43
我2011年3月出国访学,当时孩子才2岁半。我深知这次出国学习任务繁重,我自己英语不好,在国外不可能很好地照顾他,于是狠狠心与他分开了一年。离别前,在家里电脑上装了视频聊天软件,配了很好的摄像头,宽带也升级了,一到美国马上就能跟孩子视频聊天。因为太小的缘故,孩子前几个月一直念叨“妈妈不见了”,后来才慢慢知道“妈妈在电脑里”、“妈妈在美国”。半年后爸爸带着他来美国旅游,去了迪斯尼、大烟山等地方,还好他没有忘了我。他们回国后,我就一直告诉孩子“妈妈还有*个月就回家了”。这一年里,孩子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我脑海中出现。我常想,如果我带他一同出国会怎么样? 最近认识了一个女访问学者,把快5岁的孩子带来了美国。她之前邮件联系了我,看中了我住的公寓,于是我收拾好东西提前退了房子,把家具、生活用品等几乎都留给了她。刚来的几天她很辛苦,办事情、买东西全都要带着孩子,安顿之后还要为孩子联系学校,同时还要倒时差。 带着孩子出国访学,父母和孩子都要有足够的独立性、适应能力,刚到时一定会很艰难。经济支出也是要考虑的问题,租房、教育、交通等开销都比一个人访学要多。自己生活学习的同时,还要独自照顾孩子起居饮食和家庭教育,时间精力耗费太多。我在国内时父母公婆一直在身边,我们几乎不用自己做饭,平时我们上班也不用担心孩子。在美国就不一样了,什么都要自己来,走到哪儿都要带着孩子。如果不带孩子出国,只有我一个人受相思之苦,反之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五个人都要担心我们、想孩子。我想想还是算了吧。 虽然让孩子在美国待一年,对他的英语启蒙很有好处,但我仍然选择不带孩子出国。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将来他如何发展与是否在美国待过一年没有必然联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338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我为什么要出国
热度 1 dongzg101 2012-2-16 03:13
scienceliving 2012-2-16 01:51 我为什么要出国 原创 scienceliving 我本科是清华毕业的。记得当年,我所在的那个农村,考大学是非常非常难的,上同样的大学,我们比北京孩子要多考200分,而我们村连像样的老师都没有,最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北京了。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资源,考着最低的分数就可以上大学,上哪说理去? 我当年是以状元身份考到清华的。到了清华才知道,清华大学50%的生源是北京市的,一北京同学的分数在我们省技校都考不上,但上了清华,一是北京分数线低、二是他是清华子弟分数线对他还要降低、三是他是少数民族要加分、四是他父亲是劳模要加分,按他的分数和待遇,我村的孩子都能上清华。但是,我当年的那些小朋友们现在都暂住在北京上海打工,他们的孩子们正在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贫穷是会世袭的。是啊,这是一种制度性的世袭。 现在更绝了,北京、上海等各地高考试卷都不同。当年是上同样的学校,用不同的分数线。现在是上同样的学校,用不同的考卷。你说这个国家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我出国的原因很简单,我不能保证我生的孩子个个是状元,我只希望我受过的、和现在很多中国人依然承受着的不公平,我的子孙后代不要再承受。 无论有多少“学者”必定会奋起围攻这句话,但我依然要掷地有声的大声说: Everyone Born Equal !!! 博主回复(2012-2-16 03:10) : 走出去,眼界才开阔!
19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日本人:公司派驻你出国,你选中国还是印度?
热度 3 liuliangyun 2012-2-12 16:24
转自: http://www.acfun.tv/v/ac285869/ 不知道什么原因,部分调查评论没有体现,来源也没有确认,但调查评论能了解日本人对中国和印度的看法,对中国评论的大部分很客观和中性。 日本人:公司派驻你出国,你选中国还是印度? 6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滋贺県 ) : 2011/09/25 ( 日 )00:57:58.98 ID:OJBpY9Ja0 物理的に近いし言叶が通じるから中国だな 我会选中国吧,中国离着比较近,语言也能相通。 7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5 ( 日 )00:58:10.61 ID:w1bhLtln0 中国でも都市部に限る。田舎とかはインド并みの生活だろう 就算选中国也只去城市。农村的话跟印度差不了多少。 12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チベット自治区 ) : 2011/09/25 ( 日 )00:59:03.30 ID:vNK5QpKP0 7 途上国はどこでもそうだろ だから途上国って呼ばれてんだよ 发展中国家都是这样,所以才叫发展中国家啊。 10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5 ( 日 )00:58:42.60 ID:kwyiB0Pi0 両方行きたくないなあ まあ三国志ゆかりの観光地でも巡れるなら中国かなあ 哪个都不想去。 但如果是旅行,还是喜欢拥有不少三国故地的中国。 13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dion 军 ) : 2011/09/25 ( 日 )00:59:11.03 ID:Uy9ez0WB0 场所にもよる 中国だと中国语しか通じないからある程度英语が通じるインドの方がいい 看什么地方了。 中国的话只能说中文,印度多少可以通英语。 18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5 ( 日 )01:00:51.43 ID:wlffWiHr0 中国は3-4时间で行けるし、日本人も多く住んでるから便宜はいい 好き嫌いは别にして 去中国的话三四个钟头就到了,日本人也很多,住下来很容易。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27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山阳 ) : 2011/09/25 ( 日 )01:02:45.66 ID:CqV0LY2fO インドのが人がやばい気がするな 中国人は分かってて非常识なことしてそうだが、インドはガチで违う奴がいそうだ 真不怎么喜欢印度人。 中国是明知故犯,印度人是脑子有包。 30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茨城県 ) : 2011/09/25 ( 日 )01:03:24.07 ID:3CAOTM/+0 毎日カレーか中华かって选ばなきゃいけないなら、中华だなあ 要是每天只能选咖喱或者中华料理,那就选中国。 31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长野県 ) : 2011/09/25 ( 日 )01:03:34.49 ID:rZTqzyxeP 言叶だけで考えたらインド 卫生面や危険度は ・・・・ どっちも同じか 考虑语言的话选印度。 要是考虑卫生和安全程度。。。半斤八两。 36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大阪府 ) : 2011/09/25 ( 日 )01:04:07.65 ID:YEwzgpLQ0 インドはインフラが粪すぎる 极东ロシアよりも酷い道路に长时间の停电 日系企业がチャイナリスクよりも恐れるインドリスクがこれ 印度的基础设施烂透了。 道路状况比俄罗斯远东地区还差,经常停电。 对日本企业来说印度比中国风险还大。 55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茸 ) : 2011/09/25 ( 日 )01:09:50.67 ID:DZ67fsuR0 中国の都会なら割と不自由なく生活できた インドは行ったこと无いけど自信がない 在中国大城市生活过的我一点问题都没有。 没去过印度,没那个自信。 58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京都府 ) : 2011/09/25 ( 日 )01:10:52.93 ID:+9+cK+GOP 中国は反龘日が怖いインドは纯粋な土人が怖い 中国是反龘日比较可怕,印度纯粹是野蛮人那种可怕。 83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5 ( 日 )01:17:37.87 ID:kwyiB0Pi0 インド自体は别に悪い印象は特にないんだよ 対して中国はまあ色々あるよね それでも実际行くことになったらまだ中国のがマシかもしれないと思えてしまう 对印度没什么坏印象,对中国不说大家也知道。 不过要是真要派驻的话还是觉得中国会好一些。 87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チベット自治区 ) : 2011/09/25 ( 日 )01:18:43.85 ID:w5MEew2s0 インドは下手に民龘主主义なんか取り入れず 恐怖支配による独裁国家にしたほうが上手く回りそうな気がする 印度采用的是不中用的破烂民龘主主义,还不如变成铁腕支配的独裁国家更有利一些。 97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千叶県 ) : 2011/09/25 ( 日 )01:21:39.93 ID:02t9tWDc0 卫生観念はマジやばいかなぁインド デリーのシェラトンは别世界だった オートリキシャでぼられそうになって大喧哗したな。 中国は都市部しかいったことないからあれだけどあんまへんなことにならなかった 印度人的卫生观念真是差得够呛。 德里的希尔顿酒店简直是异世界。 坐三轮出租车的时候被敲竹杠还大吵了一场。 中国的话我只去过大城市,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100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茸 ) : 2011/09/25 ( 日 )01:21:45.84 ID:d+bZ 0l 9U0 迷うがインド。金持ちならそれなりに普通に暮らせそうだし 中国はいつ家财没収されるか分からん 毒菜国家なんかになったらどっちも変わらん 虽然很犹豫但还是会选印度吧。 有钱的话生活没问题。要是中国哪天被没收财产了都说不定。 要是毒菜国家的话两边都差不多。 110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千叶県 ) : 2011/09/25 ( 日 )01:25:38.37 ID:02t9tWDc0 中流くらいならそこそこしゃべるぞ ルームキーパーですら英语しゃべるぞ。 中等阶层的话英语说的蛮多的。 连房间服务员都会说英语噢。 116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5 ( 日 )01:28:13.90 ID:4NqKN4UK0 110 インド? 中国は全然ダメだった マジで英语通用しない 简単な単语も无理 印度吗?在中国完全不行啊,英语没法交流。说简单的英语都不行。 131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千叶県 ) : 2011/09/25 ( 日 )01:34:13.51 ID:02t9tWDc0 116 うん 英语使えるとずいぶん気が楽だわ テレビも英语放送あったし それだけはインドのいいとこ 道路が雨季ですぐめちゃくちゃになるとかだけど 中国はどんなかんじなんだろう 恩,要是能说英语的话就轻松多了。 电视也有英语的频道,就这一点印度还是不错的。只是一到雨季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中国是什么感觉呢? 145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5 ( 日 )01:41:38.43 ID:4NqKN4UK0 131 それだけでインドを选ぶわな なんだかんだいって、日本语が使えないとなると次に頼れるのは英语だ 英语ならなんとかなる 中国はまるでダメ 就这一点来说肯定选印度啊。 日语没法说的话能够依赖的只有英语了,能说英语的话就好办。 中国完全不行。 134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神奈川県 ) : 2011/09/25 ( 日 )01:35:01.43 ID:kibWOV470 インド旅行いった友人数人(それぞれ时期も场所も违うけど)に闻くと、二度イカネって感想ばっかだったな。 なんかカーストひどいしなにより町が不洁なんだとか。 都市部はそんなことないんだろうけど。 问过到过印度旅行的几个朋友(他们去的时间和地方都不一样),都说再也不想去了。 种姓制度很严重,街上也很脏,虽然说城市里会强一些。 155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dion 军 ) : 2011/09/25 ( 日 )01:47:18.54 ID:vDSR0/Ro0 134 ニューデリーひどかったぞ。 駅前の公众便所からションベンが溢れ出して道路歩道汚物の水たまりができてる。 喧騒、ホコリ、鸣り続けるクラクション、酷暑、排気ガス、不卫生な食べ物、寝転ぶウシ、その粪 はっきり行って中国の都市とは全く比较にならない。中国なら日本と変わらない感覚で 生活できそうだけどインドでは绝対に无理。インドは最低。人间もウソツキで根暗だしね 新德里把我恶心坏了。 车站附近的公共厕所小便四溢,人行道上都是脏脏的污水,喧闹,四处漂布的尘埃,无休无止的警笛声,酷暑,突突突的尾气,不卫生的食物,屎上蠕动的蛆。 说白了跟中国的城市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中国的话跟日本感觉差不了多少,也能正常生活。印度绝对不行。垃圾透顶。印度人也都是性格阴暗的骗子。 159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チベット自治区 ) : 2011/09/25 ( 日 )01:48:40.25 ID:xHVt+xUz0 一周间ならインドかな行ったことないから旅行気分で それ以上なら普通に中国 要是去玩一周时间的话去印度好了。 呆再久就选中国。 165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関西 ・ 北陆 ) : 2011/09/25 ( 日 ) 01:49:33.38 ID:DndP9+iqO 圣なるガンジスに入ったら确実に日本人は病気になる インド人は体の构造が违うんだなと実感した 要是日本人跳进圣河恒河一定会得病的。 亲身感受到了印度人的身体构造有多么的不同。 167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千叶県 ) : 2011/09/25 ( 日 )01:49:51.11 ID:X6rf4Lx50 中国の都市部>>>>日本の都市部>>>>>>>>>>>>>日本の田舎>>>>インドの都市部>中国の田舎>>>>>>>>インドの田舎 マジでこんな感じ インドは普通の日本人なら一目で卒倒するレベル 中国大城市>>>>日本大城市>>>>>>>>>>>>>日本乡村>>>>印度大城市>中国乡村>>>>>>>>印度乡村 真的是这种感觉。 印度的真实情况,普通的日本人看一眼估计立马就昏厥了。 172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冲縄県 ) : 2011/09/25 ( 日 )01:52:49.76 ID:jHHIydSA0 でもインドが汚いってイメージは あくまで都市部だからこそ汚いってイメージがあると思うんだよ アフリカのサバンナとかの大自然で「汚い环境」とか言う奴いないだろ? 但是 “ 印度脏乱差 ” 这种印象反而是城市更甚吧,非洲萨瓦那草原那种大自然的野生状态似乎不能称作 ” 脏乱差 “ 啊? 219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兵库県 ) : 2011/09/25 ( 日 )02:09:39.67 ID:vuEB+1bL0 172 >でもインドが汚いってイメージは >あくまで都市部だからこそ汚いってイメージがあると思うんだよ コルカタの西にあるシャンティニケタンという田舎があって、 トイレ案内してもらって、戸を开けたら蚊柱。 マラリア覚悟するか、漏らすかの选択を迫られたぞ。 长距离バスのステーションのトイレも似たようなもんだ。 インド半年住んだら、 3 ~ 5 k g ぐらいは体重落ちると思う。 もともと体脂肪が少ない俺でも、 5 kg落ちた。 日本人にとっては、异世界だと思う。 マレーシアで、いわゆるモンゴロイドが多いところいたらホッとした。 加尔各答西边有一个叫圣地尼克坦的小镇。当地人带我去上厕所,一开门就是成群的蚊子扑面而来。我当时在想,究竟是冒着得疟疾的风险脱裤子呢,还是马上走人呢。长途客车站的厕所也差不了多少。 在印度住了半年,感觉瘦了 3 ~ 5 公斤,连本来身上就没多少脂肪的我都减了 5 公斤。对日本人来说印度可真是个异世界。要是去马来西亚这种蒙古人种比较多的地方,会感觉安心太多了。 237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兵库県 ) : 2011/09/25 ( 日 )02:19:21.42 ID:Fd1OMuZR0 219 长距离バスで思い出したがみんな窓からゴミ舍てるよな だから田舎道でもゴミだらけ 俺はさすがにポイ舍てできなくてゴミ持ってたら なんでポイ舍てしないんだって怒られたわ 说到长途客车我也想起来了,我坐的时候大家都从窗户往外丢垃圾,所以印度农村路上全都是垃圾。 我实在不好意思乱丢所以就一直拿着,结果人家还对我有意见了,说你干嘛不丢啊? 245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関西 ・ 北陆 ) : 2011/09/25 ( 日 ) 02:23:14.54 ID:DndP9+iqO 237 中国もそうだがバスのマナーヒドいよな 中国で窓侧の席座るとあいつら窓から痰を吐きまくるから超かかりそうになる 中国客车上的素质也不怎么地。 坐在窗边的人随便就往外边吐痰,生怕被吐中。 249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北海道 ) : 2011/09/25 ( 日 )02:25:02.87 ID:D5xgFeAC0 245 富裕层いわく治安が悪いから中国でバスや电车には乗るなって 彼らは殆ど车で移动してるらしい。 听中国的有钱人说因为治安不太好,所以在中国不要坐公交和火车。 有钱人都是自己开车。 173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福冈県 ) : 2011/09/25 ( 日 )01:52:52.90 ID:HPxWfTbI0 インドは単に不卫生なとこあるってだけで、気をつけるなり工夫するなりすれば回避できるが、 中国は大気、大地、食料、薬 ・・・ あらゆるものに毒が入っており、かつ家电制品が爆発する。 印度只是不卫生而已,要是多加注意的话总能回避风险的。 中国的空气,土地,食品,药龘品。。。全部都掺了毒素,而且家电之类的还会爆炸。 184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神奈川県 ) : 2011/09/25 ( 日 )01:56:42.67 ID:NsK9ZJ720 ニューデリーに半年ほど赴任してた俺から言わせると、インドはマジ止めとけ 都市部なのにやたらハエとかとんでるし、炎天下のなか肉や鱼などの生物を露天売りしてるし 交通インフラがメチャクチャだから大きい交差点なのに信号无かったりするし 挙句の果てには月に 2,3 体は路上で仏を発见してしまうし お前らの想像を绝する世界だよ 后カレーが不味い 我曾经派驻到新德里呆了半年,让我来评论的话,趁早死了选印度的心。 大城市里都是满地飞的苍蝇,大热天的肉和鱼之类的也在露天 卖。道路交通设施乱七八糟的,就算是大的路口也居然没有红绿灯。因此每个月上下班路上都能看到两三具尸体。简直是你们没法想像的世界。 另外咖喱也不好吃。 191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秘境の地 ) : 2011/09/25 ( 日 )01:59:11.03 ID:836gNx3H0 上海在住だが、大都市に限れば、日本のフードチェーンは大方揃っているし、 一般的な海外赴任であれば、东京港区の住环境が手に入る。 民度も日本人と一绪に働く人间なら、あまり问题ない。 唯一残念なのが、ネット検阅だね。 インドではそういう规制はないんだろうな。 我是在上海住的,在大城市的话日本产的食物基本都能买到。要是普通的海外赴任,居住条件比东京港区也差不了多少。人口素质的话,在跟日本人一起工作的范围内没什么问题。唯一遗憾的是中国上网有墙。印度应该没这种东西吧。 232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大阪府 ) : 2011/09/25 ( 日 )02:16:26.76 ID:UXNainzE0 海外いってその国で感染症にかかったら まともな病院があるかないかが生死を别けるからな インド?たぶん俺は死ぬだろう 在海外要是得了传染病什么的,是死是活就看能不能找到正规负责的医院了。印度?我估计会挂的。 234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北海道 ) : 2011/09/25 ( 日 )02:18:37.06 ID:D5xgFeAC0 232 中国は良くも悪くも金さえあれば何とかなるからな。 在中国无论如何,有钱的话就问题不大。 233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神奈川県 ) : 2011/09/25 ( 日 )02:17:25.91 ID:kGFNsKW40 大学院の卒业旅行でガンジス河にバタフライをしに行ったときの印象としては ガンジス河はとても汚い ちぎれて数年は経っているであろう电线がそのまま放置されてた 英语を话せる人は全体の 1 割いるかいないか程度 ご饭に羽蚁みたいなのが混ざってて泣きそうになった 1 周间の滞在で 4 つのホテルに泊まったがそのうち 3 つで停电が起きた 日本企业がインドに进出できないのは停电が多すぎるからだろうね 工场なんて 1 回の停电で利益が 1 亿吹き飞ぶなんてザラだし 我研究生的毕业旅行的时候曾经在恒河游过蝶泳。 从那个时候的印象来说,恒河真的是有够脏的。已经断掉好多截的电线过了几年也没见人来收拾,就那么放着。会说英语的印度人不到一成左右,吃的饭里居然会有飞蚁之类的东西,真是想哭的心都有。在印度呆了一周住了四个酒店,就遇到了三次停电。 日本企业没法在印度做大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停电太多了吧。要是工厂停一次电,一亿日元就瞬间蒸发这种例子也都丝毫不奇怪。 284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チベット自治区 ) : 2011/09/25 ( 日 )02:42:04.71 ID:nsSjr 2F 30 仕事で行く分には、中国とか韩国で反龘日をリアルに感じたことなんてないわ イギリスで露骨に人种差别食らった方が精神的にキツかった 从工作上出差的经历来谈,基本没有感觉到中国韩国有多么反龘日的。 到是在英国尝到了露骨的种族歧视的感觉,感觉更窝火。 293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茨城県 ) : 2011/09/25 ( 日 )02:43:56.40 ID:XA6ZLJas0 284 アジア圏は日本人に対して人种差别ないだけそこは気が楽かもな 亚洲范围内对日本人不会有种族歧视,这一点还是让人舒服许多。 296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千叶県 ) : 2011/09/25 ( 日 )02:45:06.10 ID:02t9tWDc0 284 イギリスとドイツはガチきつかった 黄色人种ヘイトはすごく感じた。 英国德国都够恶心的。 感觉他们就是特别讨厌黄色人种。 287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チベット自治区 ) : 2011/09/25 ( 日 )02:42:56.33 ID: 9f 4Jz/Z+0 どっちもいきたくねえ 会社やめるわ 是我的话哪个都不想去。直接辞职。 303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dion 军 ): 2011/09/25 ( 日 ) 02:47:55.57 ID:vDSR0/Ro0 半日は全然不快じゃないんだよな。 反龘日が强いやつでも别に日本人を差别してるわけじゃないのがポイント インド人に见た目アジアだからって軽く扱われた时はほんとにムカツク クソ土人が日本人様を见下すとか永久にありえねーんだよ。 クズに见下される理不尽にやり场のない怒りがこみ上げてくる 一点不觉得中国就因为反龘日怎么怎么地了。 哪怕是反龘日的中国人,对日本人也并不是歧视的态度。 而印度人会就因为你是亚洲来的,就对你使势利眼。 心中瞬间燃起一种被渣渣瞧不起的无明火。 312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西日本 ) : 2011/09/25 ( 日 ) 02:52:04.37 ID:F51GUMOV0 303 インド人に露骨に见下されるってのはよく闻くな。 经常听说受到印度人露骨歧视的事情呢。 320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チベット自治区 ) : 2011/09/25 ( 日 ) 02:53:55.04 ID:nsSjr 2F 30 312 あいつら、自意识は白人侧だもんな 那帮家伙自我感觉是白人一伙的呢。 325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茸 ) : 2011/09/25 ( 日 ) 02:55:38.11 ID:D Ζ 67fsuR0 中国は吉野家 ・ CoCo 壱番屋 ・ マクドナルド ・ KFC 等のファーストフードが进出してるから食い物合わなくてもなんとかなる 日本の中华料理期待してる奴は痛い目に遭うけど 麻椒のピリピリに惯れると食えるもの幅が広がるどころかそれを欲するようになる 中国的吉野家, CoCo 一番屋,麦当劳, KFC 之类的快餐已经有了不少,所以就算当地食物不合口味也可以靠这些凑合。 那些期待能吃到日式中国菜的日本人估计会傻眼,不过如果能习惯吃麻椒的话,出去腐败的范围就会大很多,甚至会因此而对麻辣上瘾呢。 307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チベット自治区 ) : 2011/09/25 ( 日 ) 02:49:56.44 ID:LU4k0odn0 中国って割りと友好的な奴多いよ 重庆とか内陆部の都市とか田舎は知らないけど 沿岸部の都市で反龘日デモとかしてる奴は日本で言うプロ市民とかネトウヨが时々やるあれと似てる 人口も多いから日本と比べると大龘规模に见えるだけで比率的には変わらないと思う 普通の中国人に対して街中で俺日本人だよ~って话すと兴味深々って感じで话しかけてくるし 好きなドラマとか日本の音楽について话したりしてくる 街中歩いてても日本文化がよく目につく 超市入るとサントリーのウーロン茶やグリコのポッキーが普通に売ってるし 看板とかに书いてある『的』って字は日本语の『の』に代えて书いたりするのがトレンドらしい 其实友好的中国人蛮多的,至少重庆和一些内地都市是这样,农村不太清楚。 沿海城市那些搞反龘日游龘行的中国人,其实跟日本的所谓 “ 资深市民 ” 和网络右翼差不了太多,时不时地搞一下而已。这些人虽然看上去多,但是按中国地人口来算的话跟日本右翼占得比例也差不了太多。 如果对普通地中国人说 “ 我是日本人 ” 的话,对方会津津有味地来搭话的,也会聊一些日剧啊日本音乐之类的话题。在街中漫步的话也能感觉的到日本文化的气氛,进超市发现三得利的乌龙茶和格力高的 Pocky 都有卖。 现在中国的广告牌好像流行把 “ 的 ” 写成 “ の ” 。 327: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兵库県 ) : 2011/09/25 ( 日 ) 02:56:47.36 ID:vuEB+1bL0 警官は、中国のほうが格段に公平。 特に外国人相手だと、面子で対応してくれることが多い。 インドだと、贿赂を当然のように要求してくる。 893 と同类か、それ以上に性质が悪い。 だから、インド映画だと悪徳代官やまぬけ警官が出てきてい、 ヒーローに凹られるというのが结构ある。 从警龘察来说的话,还是中国公平许多。特别是有外国人卷入的事情,通常都会得到一些优待。在印度的话,警龘察索取贿赂简直是家常便饭,和黑社会差不多,而且比黑社会性质还恶劣。所以印度电影里经常会有无赖地方官和流氓警龘察出场,然后被正义的角色一顿狂揍。 337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秘境の地 ) : 2011/09/25 ( 日 ) 03:00:11.78ID:hynK7voCP おまえら隣国憎しでインドがいいとか言ってっけど、隣の国技なんて、インドのそれに比べたらぬるいもんだよ。犯罪の凶悪さで言うなら尚更。 あとインド人の図々しさは日本人にとって胁威でしかない。 亲切なんて存在しないからな。事あるごとにコミッションって言叶を闻くことになる。あんな郁陶しい人种は世界で类を见ない。次点はベトナム人だがインド人に比べたら赤子みたいなもん。 今はタイ赴任中でだいぶマシだけど、まだまだ。中韩の方がケタ违いに住みよかった。 你们就因为讨厌邻国所以说印度多么多么好的吧。 邻国就算有多不好,跟印度比也只是小儿科,犯罪的凶恶程度更是这样。印度人的贪婪无耻实在有够夸张,因此印度对于日本来说来威胁都谈不上。亲切什么的根本感受不到,无论干什么事情印度人都要 “ 佣金佣金 ” 地嘟囔。那样的恶心人种在世界都找不到同类。下一个级别的越南人和印度人比简直是婴儿水平。 现在被派驻到泰国感觉好了不少,但是仍然让人不能满意。 跟中国韩国不是一个水平的。 353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兵库県 ) : 2011/09/25 ( 日 ) 03:12:34.08ID:vuEB+1bL0 349 インドはチェンナイのホテルの屋上で、パーティーしたんだけど、 隣にいた日本人妻が、缶ジュースを开けて「これ、饮めない」とか ほざいたので、おいおい、インドと思って马鹿にしてるだろう 嗜好の差で饮めないんだろうから、俺が饮んでやると贳ったら、鼻先ですでに异臭。 贳った手前、一気に饮んだら、次の日、高热 ・ 下痢 ・ 呕吐。 医者から、原因不明といわれたが、俺にはしっかり心あたりがあった。 缶でも、あぶないのがある。慢心するなかれ。 我呆在金奈的时候,曾经在酒店楼顶的平台开 Party 。旁边的日本人妻刚开了一罐果汁,就皱着眉头说 “ 这不能喝啊 ” 。我跟她说,别就因为是印度你就歧视人家的东西啊,估计是口味不同的缘故吧,然后我就说拿过来拿过来我喝。还没到嘴边呢就是一股异臭,可我还是一口气全喝了。 第二天,发热,拉肚子,呕吐。医生跟我说我的症状原因不明啊,我自己是心里一清二楚。印度就算是罐头也不安全啊,还是小心为上吧。 359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5 ( 日 ) 03:17:28.81ID:Xl8PNcDz0 このスレ见ただけでもマジでインドなんかに幻想抱いている日本人は结构多いんだな 正に情弱って感じだわ 中国なんて问题にならないレベルの土人国家だよ 看到这个帖子才发现这么多日本人对印度抱有幻想啊。 真是觉得情报不灵呢。中国有不少问题不假,印度可完全是土人国家。 365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兵库県 ) : 2011/09/25 ( 日 ) 03:22:12.75ID:vuEB+1bL0 牛の粪踏んでも、ハエにたかられても、蚊柱のトイレ绍介されても、 No problem 连呼のインド人と戦うことになっても、 警官が贿赂要求してきても、痴汉したおっさんが逆切れしても、 うひゃ~といいながら、苦笑いできる人间なら、インドで生活できる。 无理なら、上海でも北京でも行ったほうがいい。 要是踩到牛屎也无所谓, 要是被苍蝇扑一脸也无所谓, 要是被带到蚊子成群的厕所也无所谓, 要是被警龘察索取贿赂也无所谓, 要是被流氓骚扰,向其表示不满时对方反而向你发火,这也无所谓, 而你还能 “ 呜哈哈~ ” 一边苦笑着一边继续生活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的确在印度过得下去。 要是做不到的话,还是北京和上海适合你。 367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茸 ) : 2011/09/25 ( 日 ) 03:23:10.25 ID:4STS0xWt0 インドとかほざいてるアホはいっぺん行ってみるといい。 出张で何度か访れたが、あそこは 文明人が住む国ではない。 中国が嫌いとかそんなレベルを 超越するくらい未开の地だよ、インドは。 一个劲叫着印度比中国好的家伙去一次就知道了。 出差去过几次,那里简直不是文明人住的地方。 如果说中国是讨厌的国家, 那么印度简直是超越这一概念的蛮荒之地。 369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秘境の地 ) : 2011/09/25 ( 日 ) 03:24:05.76ID:hynK7voCP インドで反龘日は无いけど、中国人と间违われて差别を受けることは多々あったな。 逆にパキスタンでは中国人と间违われて优遇された。 印度虽然不反龘日,但是日本人总被当作中国人而被给予歧视性的待遇。 反而在巴基斯坦因为被认作是中国人被被优待。 389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崎玉県 ) : 2011/09/25 ( 日 ) 03:40:05.80ID:uBmFWW/s0 インド、中国は何度も行ってるけど、インドは无いよな。 うちの会社デリー、ムンバイでも驻在が住むアパートは最悪。 北京なんかは伊藤忠が开発した驻在向け住宅でテニスコート付き でショッピングモールまでシャトルバスが出てたり。 中国の地方都市とインドの地方都市とか更に差が … 特にインドは 日本食や日本食もどきの食材がなかなか手に入らないから食も最悪 印度和中国都去过几次,我肯定不会选印度。 我们公司在德里和孟买都有据点,住宿条件糟糕透顶。 要是在北京的话,有伊藤忠商社开发的专门给派驻人员居住的公寓,不但带网球场,还有接送你到购物中心的往返巴士。中国的二三线都市与印度的二三线都市差距更大,在印度因为吃不到日本菜也买不到日本菜的材料,所以吃饭条件也是差得要命。 392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日本 ) : 2011/09/25 ( 日 ) 03:42:20.70ID:OMLN0hrl0 だいたい中国と日本なんて 2000 年前からの付き合いで 文明とか风习だってすごい影响受けてるだろうが。 インドと日本なんて 20 世纪に至るまでほとんど何の接点もないぞ。 仏教が中国を通って伝わってきただけだ。 中国和日本两千年前就有在交往了,无论是文明还是风俗习惯都受到过很大影响。 而印度和日本在 20 世纪之前基本上没有什么接点。 连佛教也是经过中国传入日本的。 424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崎玉県 ) : 2011/09/25 ( 日 ) 04:11:24.57ID:uBmFWW/s0 インドは移动が大変だよな。 金が有っても国内内移动には苦労する。 あと、中国人は銭ゲバだけどインド人は中国人以上。 金にシビアな中国人を骗せるのはインド人くらいだろ。 インドじゃスーパーとか定価商売の店以外じゃ常にぼられるから 头がおかしくなりそうだった。 印度的交通状况也是够可以的。就算有钱在国内四处移动也非常费劲。 见钱眼开的程度印度人比中国人还胜一筹,估计能骗中国人钱的就是印度人了。在印度如果不是超市或者明码标价的商店,通常都会被宰。 简直让我脑子都爆掉了。 437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崎玉県 ) : 2011/09/25 ( 日 ) 04:26:41.69ID:uBmFWW/s0 430 インドで列车に乗ったらトイレから水があふれて客车まで水が来たことが 有ったな。 中国のトイレも汚いけどインドは … 想像できない位の惨状を何度も 体験。 在印度坐火车的时候厕所里水的淌了一车。。。中国厕所虽然不干净,但是印度的厕所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惨状。 亲身体验过好几次了。 458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长崎県 ) : 2011/09/25 ( 日 ) 05:40:00.00ID:5syZIlm30 インドに决まってるだろ だれがあんなシナ共龘产党の所なんかに ネットもすぐ规制されるし 肯定选印度啊!谁想去滞纳共凸党的地盘。而且上网还有墙。 (译者注:此类留言不超过二三十条,其余大多重复) 532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兵库県 ) : 2011/09/25 ( 日 ) 10:48:24.41ID:OUWOFEfS0 インド ・ マンセーしている奴は、インド経験なしで间违いなし。 インドに行った経験があれば、 マゾかインド ・ フリークなら来ればいいと、言う。 亲日 ・ 反龘日の二元论で中国 ・ インド言ってる马鹿は、国内引き笼り。 嚷嚷着印度万岁的家伙,肯定没有亲身去过印度的经验。 要是有在印度呆过的经验还选印度,那么要么是自虐狂,要么是印度迷。 只靠着亲日反龘日二元论来评价中国和印度的傻货们基本都是国内的家里蹲。 575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中国地方 ) : 2011/09/25 ( 日 ) 12:54:25.64ID:w92hgGOd0 共凸党のおかげでそれなりの秩序は维持されてるから中国の方がマシなのかな 外国人からすれば别に毒菜でも暮らしやすいならそっちの方がいいし 亏着共凸党维持着相当程度的秩序,还是中国强一些。 对外国人来说,毒菜不毒菜没什么要紧,哪个好住选哪个。 576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茸 ) : 2011/09/25 ( 日 ) 12:55:05.74 ID:na4weVf00 ベトナム驻在してる奴って、中国より金に汚くて嘘つきで働かないって 愚痴ってるの复数人にあった。そいつら皆、中国驻在や长期出张経験あり。 なんか闻いてるイメージと违うなと不思议に思ってる。 派驻到越南的都抱怨说,越南人比中国人还见钱眼开,喜欢撒谎和偷懒。这几个人都曾经有过被派驻到中国或者长期出差到中国的经历。 感觉也是和听上去的传闻不一样啊。 589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アラビア ) : 2011/09/25 ( 日 ) 13:19:31.67ID:7rFuflBp0 インドが英语できる?? それは上流阶级とイギリスとかでまともな教育受けたやつだけだろ?  妄想垂れ流しのレスが多いから笑っちゃうよ 印度人会说英语?那不过是上流阶层或者在英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一小部分吧? 帖子里充满了凭着妄想说话的傻蛋,爷都笑了 650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山形県 ) : 2011/09/25 ( 日 ) 17:01:50.19 ID:sNkhEWDk0 インドにも中国にも仕事で出张しまくってた兄の话によると、インドの过酷さは异常だとか。 特に食事。最初の 2,3 日こそ美味い美味いと食っても、毎食カレー味だともう喉を通らなくなるそうだ。 外国料理が食える店なんてのも无かったからもう大変だったらしい。 哥哥出差的时候中国印度都去过,评价是印度的条件让人难以忍受。特别是吃饭,最开始的几天还觉得好吃,但是后来每顿都只有咖喱吃到嗓子痛,而且连外国菜都没地方吃,实在是够呛啊。 684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WiMAX) : 2011/09/25 ( 日 ) 23:10:32.25ID:6Z9Iwrkw0 中国では共凸党员にワイロ赠るが、 インドは会う人全员にワイロ赠る 中国で水を饮むのは危険だが、 インドでは水を浴びるのも危険 まだ中国だな 在中国得贿赂共凸党员 在印度得贿赂每一个见到的人 在中国喝水危险 在印度用水来洗澡都危险 还是选中国吧。 697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アラビア ) : 2011/09/25 ( 日 ) 23:56:43.28ID:twCC1zk10 ま、中国にはアメリカについで二番目に海外在住の日本人が多いってのは 伊达じゃないんだよな。 日本料理屋から日本食材が买える店、日本人村 ・・・ なんでもある。 田舎に行かされたらどうするんだって言われても、そんなインフラも整备されてない所に 驻在するような企业あるわけネーだろって话だしな。 インドはねぇ ・・・ 中国の 20 年前でもあそこまでは酷くないわ。 それだけに今后企业のチャンスはあるだろうけど、行くのは若い人に任せたいわ。キツ过ぎる 嘛,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的日本侨民居住国啊,不是说着玩的。 从日式料理店到日本食品店还有日本人村,都是一应俱全。 有人问如果被下派到农村怎么办啊,我说连基础设施都没建设好的地方哪家公司会把企业设在那儿啊? 说到印度。。。中国二十年前都没那么夸张啊。要是今后企业打算在印度寻找发展机会的话,还是派年轻人去吧。 伤身啊。 698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崎玉県 ) : 2011/09/26 ( 月 ) 00:00:16.24ID:Ph3nk5Wn0 697 どう考えてもカースト制度が悪いよな あの制度何とかしない限り全体のインフラ整备なんて难しいと思う 怎么看种姓制度都不是个好东西。 要不好好处理一下这种制度,基础设施建设什么的估计都很难推行。 699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WiMAX) : 2011/09/26 ( 月 ) 00:05:27.78ID:5BpoOfLV0 お前らインドなめんな 你们别看不起印度啊! 700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アラビア ) : 2011/09/26 ( 月 ) 00:10:51.10ID:CKS40vpG0 698 かもね~。 英语がつかえるから~!とか、民度が高い~!とか言ってる人がいるけど 実际には选挙の时に投票用纸に字がかけない奴が多いからってんで 记号书いて投票できる国だもんねぇ。>インド 698 大概吧~ “ 因为印度人会说英语!之类的,所以印度人素质高啊! ” 虽然有说这种话的人,但是在印度选举投票的时候连字都不会写的却大有人在,所以只能划记号来投票,印度就是这种国家。 699 インドに行く时は気合万全だよ。なめてる余裕は无い。 なんせ空港からホテルまで行くだけの间にボッタクリにやられかねんからなぁ。 会社の车で移动しなきゃ何処でどんなトラブルに巻き込まれるかわからん。 699 去印度的时候信心满满的,一点也没打算去瞧不起人家。 可是刚从机场出来到酒店这一段路就感觉被敲了竹杠。 要是不坐公司的车而自己出行的话,不知道会被卷入什么麻烦呢。 707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神奈川県 ) : 2011/09/26 ( 月 ) 00:29:30.47ID:YruT15HW0 いや、インドがいい。 美女が多いイメージだ。中国はせいぜい日本并みだろ。 インドでなら気に入った女と结婚できそう。 不不,还是印度好。印度美女多,而中国的水平也就是日本的程度。 在印度如果有看上的女人,直接结婚多好。 728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6 ( 月 ) 01:00:45.68 ID:B6geoVdh0 707 アホか。日本人はアウトカースト、つまり最下层と同じ扱いなんだよ ある一定のカーストの女が结婚するとなるとパルティローマ、つまり逆身分差婚になる 绝対に普通のインド人の女は日本人である俺やお前なんかと结婚したがらない 基本父系社会だからインド人の男は日本人の女を嫁に出来るけどなw インド人が日本人になめた态度とるのもこの辺が原因 本当は见下してるけど金持ってるから头下げてるだけなんだよ あとなぜか白人は上级カースト扱いらしいw 卑屈でバカで不洁なくせにプライドだけ高い、それがインド人なんだよ 你傻吧,日本人在印度完全是种姓范围之外的贱民,所以得到的是最下层的待遇。 某些种姓的印度女人嫁给你就等于是自渎身分,所以不可能和你和我这样的日本人结婚的。虽然说父系社会的印度人可以娶日本女人吧。 印度人对日本人使势利眼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心里其实看不起日本人,只是因为我们有钱所以才不得不低头,而对白人却是一副对待高级种姓的态度。 又卑屈又脑残又脏臭的印度人,只有鼻孔翘的老高。 765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6 ( 月 ) 03:02:56.30ID:eTroqqCr0 兄贵が海外あちこち仕事で行くけど、 インドだけはスパイス臭くて気候合わなくて大変だったって。 上海は长期出张行ったけどまったく不自由しなかったわ、但し水がヤバイけど 香港赴任ならよろこんで行くね、现地の言叶少し分かるし食べ物うまいし大都会で楽しいし 哥哥经常在海外出差,只有在印度因为到处都是香料味,气候也不适应,所以吃了不少苦头。 在上海长期出差的时候没遇到什么问题,只是水不好喝。在得知将去香港赴任的时候他就十分欣然地接受了,因为当地话也多少懂一些,吃的东西也好一些,又是大城市,所以过得蛮不错的。 770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仏 ) : 2011/09/26 ( 月 ) 03:27:31.12 ID:zS6tZQd00 今までに30カ国行ったがダントツ最下位なのがインド 街は汚く饭はまずく、人间は狡猾でとにかく最低だった 到现在为止我去过 30 多个国家,让我评价的话印度绝对是倒数第一。 街道脏乱差,饭难吃,人狡猾,总之是最差。 803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6 ( 月 ) 07:03:09.77ID:Dz2k/lNP0 インドは亲日といっていい国だけど、长期滞在はしたくない。 中国の方がマシ。 ただこっちも都市によって大きく事情が変わるな。 香港は别格に安全として、上海や福建あたりはいい。 内陆の都市は危ないし空気がぜんぜん违う。 もちろん日本人だから危ないんじゃない。 台湾人だろうが韩国人だろうが犯罪にあうリスクは同じ。 むしろ、质素に振舞う日本人よりも露骨に良い服を着て出歩く台湾や韩国の 経営者とかの方がやられる。 虽然说印度是亲日的友善国家,但是不会想长住。 还是中国好,虽然根据城市不同区别也相当大。 香港是特别安全的,上海和福建一带也不错。内地的城市感觉蛮危险的,街上的气氛也完全不同。 当然并不是因为你是日本人所以才危险。无论是日本人台湾人还是韩国人,遭遇犯罪的可能性是一样的。跟喜欢穿名牌招摇上街的台湾韩国人比,平时比较小心谨慎不露富的日本人反而不容易被当作犯罪目标。 815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広岛県 ): 2011/09/26 ( 月 ) 07:40:47.62 ID:psO5wK 8m 0 仕事でインドいったとき 水は危険だからアルコールって感じでビール饮んでたが グラスが汚れてたのかグラスでビール饮んだやつ殆ど腹下してたわ 俺は直接饮んでたから大丈夫だったが 卫生状态は最悪だったな 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出差去印度的时候,由于听说过水比较危险所以就点了啤酒,然而玻璃杯子看上去实在不干净,我就直接对嘴喝了。 后来我自己没事,那些用玻璃杯子喝的全都拉肚子了。 印度卫生状况实在是差的离谱。 810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6 ( 月 ) 07:28:32.22 ID:Dz2k/lNP0 アジアの安全な都市ってこんな感じじゃない? S なし  A 香港、シンガポール、上海、台北、ソウル B 中国内陆、バンコク、ハノイ、マニラ C インド全般、カンボジア、パキスタン D 平壌、ミャンマー 実质Sは日本の都市だけな。 亚洲的城市安全程度大概是这样吧? S 无  A 香港、新加坡、上海、台北、首尔 B 中国内陆、曼谷、河内、马尼拉 C 印度全境、柬埔寨、巴基斯坦 D 平壌、缅甸 其实 S 级的只有日本吧。 854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アラビア ) : 2011/09/26 ( 月 ) 10:00:23.72 ID: Ζ FEFAxTk0 インド人は日本人はアウトカーストの最下层と思ってるがカネの为に笑颜で握手する。 タイ人は白人至上主义で白人と日本人が列に并んでると平気で白人を优先したりするが 日本人のカネのパワーさえあればひっくり返す事もできる。 中国では日本を嫌う感情はありこそすれ、认めてあこがれる感情も平行して存在してるから 日本の技术で作られた制品だと言えばそれだけで高く売れる。スーパーに行って酒のつまみを买ったときに 裂きイカに「ニッポンの技术制品 北る海道れの味」(原文まま)とか书いてあるの见るとさすがに笑うよ。 日本が强くあり続ける限りこれは変わらんよ。他人の目を気にするより强くあり続ける事の方が大事だ。 つまりまぁ、ニート酷使様の连中は働けよってこったな。 印度人是心里把日本人当作最下层的贱民,只是为了拿钱才笑着过来和你握手。 泰国人心里是白人至上主义,把白人和日本人并列在一起,然而还是明显白人优先,虽说日本人用金钱可以把情况颠倒过来。中国人即使是讨厌日本的,在心里仍然是认可日本并把日本当作一种憧憬的存在。 在中国利用日本技术制造的商品就可以因此卖高价钱。 去超市买下酒菜的时候发现鱿鱼干的包装袋上印着「ニッポンの技术制品 北る海道れの味」(原文如此),不由得笑了出来。 只要日本还能维持国力的强大,大概这情况不会改变太多。与其关心别人的眼光,不如发奋图强给国家做贡献更重要呢。所以说,那些愤愤宅男们赶紧去工作啊。 930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崎玉県 ) : 2011/09/26 ( 月 ) 12:16:59.43ID:mkG7tJCj0 実际、インドに行けばわかるが全然亲日じゃねーしな そもそも民间人のほとんどがろくに教育うけてないから 日本という国の存在すら知らんし中国人と同じ扱いだよ 实际去过印度就会清楚了,印度人一点儿都不亲日啊。 普通人根本就没怎么受过教育,连日本是什么国家都不知道,只会一股脑把你当作中国人。 955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関东 ) : 2011/09/26 ( 月 ) 13:41:13.18 ID:SFhEwM51O 中国人はプライドが高いから外国人に物乞いはやらない。 いらない物买わせようとはするけどw ようは対応の仕方をうまくすれば油断こそできないが付き合いは可能。 インド人はそういうモラルってか最低限の精神的な防卫ラインがない。 ちょっと前まで乞食は乞食として生まれてきたような社会だから仕方ないが。 日本にいるインド人は绅士的でイメージはかなりいいけど あいつらは何千人に一人のリアルエリートだから。 まぁ、百闻は一见にしかずで両方访れてみるといいよ。 中国人自尊心蛮强的,所以不怎么会向外国人乞讨,倒是总想卖给你并不需要的商品。所以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对待,不要中了圈套,和中国人交往就没什么问题。 印度人连那种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精神上的底线都没有。要饭的觉得自己生来就是要饭的,社会都是这样所以毫无办法。 在日本的印度人虽然感觉都是绅士范儿,可他们都是千里挑一的精英啊。 嘛,百闻不如一见,两国都去一下就知道了。 973 : 名无しさん@涙目です。  ( 东京都 ) : 2011/09/26 ( 月 ) 14:31:13.20ID:O+PyDfOT0 中国のヤバさを指摘するのはいいけど、よってインドが安全なんて事には 间违ってもならないのにな。 実际に外国人が犯罪に巻き込まれた件数がインドの方が圧倒的に多いからこそ 外务省の渡航情报では中国危険度 ★ に対してインド危険度 ★★★★ になってるんだよ。 それでもインドが良いっていうなら谁も止めないよ。 一个劲说中国有多么不好也就算了,因此得出 “ 印度比中国安全 ” 这种结论就贻笑大方了。 实际从有外国人被卷入的犯罪件数上看,印度比中国要多得多。外务省的海外出行安全提示上,中国的危险度是 ★ ,而印度的危险度是 ★★★★ 。如果这样还要说印度好,那么你去好了,没人拦着你。
335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出国要有心理准备——出处不明
热度 1 everliveman 2012-2-8 13:06
以前看过的帖子,出处不明,此处转载。 原文: 跟大家分享一封来在华盛顿大学师兄的来信.师兄是学系统生物学的.以前是我高中班主任的学生.衷心希望大家能多少有所启示 ----------------------------------------   系统生物学,与实际应用差别太大了,毕业以后,要么走学术路线,要么就要转行作计算机和软件相关的行业。走学术路线是很辛苦的。5年的博士生,然后至少3年的博士后,然后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副教授的位子,还要5年才能坐稳。这十几年下来,每天都要辛辛苦苦,殚精竭力,所得却很是有限,即使你得到副教授的职位,年薪不过7-8万,与你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相比,微不足道。而如果你做管理或者金融财会的硕士,拿到年薪7、8万,也不过三五年时间,而且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差别不以里计   小理想主义者,这么看来,你还是对于国外有些了解的。但是,也许跟我所见到的,或者与你将来要见到的,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你说把出国当作一条退路。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如果你只是想过一个比较安逸的生活,远离政治的旋涡,国外或许是一个退路。但是如果你真心想做出些什么来,国外绝对不是一条退路。因为在这里,汇集了全世界的精英。我想你也许有过这种经历,就是上了大学以后,发现高中那些似乎高明的不得了的人,现在看也没有什么。当你出来以后,就会发现,以前那些曾经以为了不起的,现在也没有什么了。这样说来,你要面对的竞争者,不是那些你所熟悉了解的,而是来自世界各地最顶尖的高手。这样的生活,绝对不是一种退路啊。   国外的生活,其实是一种很程序化的生活,各个阶层间壁垒分明。个人的天赋,所受的训练,以及个人的努力,决定了你的社会生活地位。你可以过得很好,但是要随之付出相应的努力。作为出来的第一代,你没有什么父母亲戚,可以悉心地照顾你,你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而得到。在这里,没有人在乎,你的父母是谁,你是谁的亲戚,大家在乎的,是你的个人能力,个人所受到的训练,你的工作经验,以及你个人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这里是真正的公平。在这里,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没有国内的安逸,没有那种不劳而获。有的,是你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生活。   你需要自己去买菜做饭,自己去洗衣收拾家,自己去面对这个几乎陌生的世界,自己去应付各种问题。朋友可以给你一些中肯的建议,但是,所有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   与此同时,你还要应付学习和考试,你会发现,这里的学习几乎完全不同于你曾经知道的学习。大量的阅读,与归纳总结,大量的发言,讨论。如何同自己的同学,同事,甚至暂时性的工作小组内的成员和谐相处,如何应付花样百出的考试,都是从大陆出来的学生的一个难题。   不管你出来学习什么专业,上面所说的这一切都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只要你出来了,不管学习什么,生活都会是很残酷的。不仅仅在你学习的时候,在你获得学位,开始工作之后,也是一样。经验,这个名词国内已经很多年没有提了吧,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而经验,意味着时间。除非是特殊的天才,否则大家都是从地层一点点的干出来的。不要指望,你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高薪水,过上一个安逸的生活。那些不是经过辛苦得来得,很可能失去的也很快。   我理解你想有所作为的想法,但是你要先考虑出来是否值得。你至少要花费国内几倍的力气,才能做到国内的水平。有激情不难,如何在困苦中保持自己的方向,则是很难。   一旦选择了学术路线,就意味着从此每时每刻,你都要记着,你在跟世界上最聪明,最富有激情,最刻苦,最持之不懈,最幸运的一批人在竞争。你凭什么去打败他们?   当然,你可以退出竞争,但是生活不承认失败者,与其将来后悔,不如从头开始,就选择一条容易一点的路。况且,就是在国内,也不一定将来就没有机会出来。如果你只是想出来见识一下,利用公派的机会出来,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   你说可以趁者现在年轻,可以支撑3、5年,然后呢?你之所以觉得可以支撑下去,无非是还有希望,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希望很渺茫呢?或者你自己最终意识到了希望很渺茫这个现实的时候呢?会不会很痛苦?我可以说,只要你努力,几乎没有你完成不了的心愿,但是问题是,这其中的代价是否值得?   Linda Buck 去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可以作为一个成功人士的范例。但是你是否知道,她一生未嫁,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每天的休息就是锻炼身体和睡觉。她不好美衣美食,穿的几件洗得发白的运动衣。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而她只不过是几十万女科学工作者中最幸运的一个。其他的人呢?你可能忍受了其中的寂寞?   人的一生有好多种活法,为什么就一定要自己难为自己?   欣赏你的许多观点,也欣赏你对于生活的态度。前一封,我觉得应该说声抱歉。看起来我们是同一类人。我也曾经是考试永远得不到第一的那个倒霉蛋。也是在班级里面的名次摇摇晃晃的,从小到大,慢慢往上走的那种人。很高兴我们对于很多事物有着相近或者相同的观点。   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说,你必须付出好多倍的努力,才能获得国内同样的东西。你出来之后,第一道难关是语言。因为不是母语,大多数人需要至少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来习惯这里的语言环境。这不是吓唬你。我认识的人里面,有托福超过650的,有GRE过2350的,但是所有的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敢说自己一来就能听得懂,说的话别人也明白的。总是很小心的想了半天措词,小心翼翼的开口,却发现别人是一脸的茫然。别人说话,稍微快一点,你就必须要Pardon, Excuse me个不停。这段时间,很打击一个人的自信。你是女孩子,也许要好一些。但是,这段时间是无论如何也免不掉的。只是长短而已。   第二道难关是生活关,在国内吃食堂,大家都没有感觉,出来之后,吃到国外食堂里那些难以下咽的饭,才知道国内的食堂是多么的好。很多人,开始自己做饭,但是有限的时间,用来买菜做饭实在是太奢侈了。我知道你家务活做得不错。但是这不是你暑假里面,可以悠悠闲闲,功课要去做,试验要准备,presentation要预演。每天累得摇摇晃晃,回到家里,却发现是冷冰冰,空荡荡,饭要做,衣服要洗,家里要打扫。还有铺天盖地的功课。照顾好自己,真是不容易。   第三关是学习关,这里要求的课内时间和课外时间的比例是1:3。也就是说,你上一个小时的课,老师给你布置的作业,至少要花费3个小时才能完成。这是对于美国本土的学生而言,对于留学生,大多数人,一开始需要4-5个小时才能完成。按照外国学生每个学期至少10个学分的标准,你在课下,至少需要40个小时。加上10个小时的课程,以及班级中的各种活动。以及实验课,你在课内的时间,应该在15-20个小时每星期。再加上40个小时的课下学习以及作业。每个星期至少要在学习上花费近60个小时。而这60个小时,都是全神贯注的,集中精力的学习时间。稍有分心,学习时间就相应的延长。你尝试过每个星期花60个小时在学习上过没有?   另外,国外的教学,是启发式的。作为一个研究生,你的课程会是这样,老师每个星期针对某一课题布置2-3篇综述,3-5篇文献。然后老师做概括性的讲述之后。由学生轮流来上去主讲这个课题。底下的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提问。你的成绩不是由考试,而是由你主持的这个课题,以及下面学生的反应来决定。还有讨论性的,就是老师提出一个课题,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然后大家分组进行讨论,各自形成自己的实验假说,以及相关的实验步骤。总结形成一个类似基金申请的报告,由背景知识,研究的意义,实验假说,研究步骤,可能的结果和试验进度说明,以及预算构成。最后,选择一个时间,你的同学们作为你的基金申请的审批者,你去做答辩。你最后的分数由同学们决定。所有的这些都会要求在3个星期之内完成。   这些,都是国内和国外的差别,我们以前没有经历过,所以我们就必须从头学起。这些学习的时间,就是我们多付出的。我们的美国同学经历过的学习历程,我们几乎要重演一次,才能追得上他们。这就相当于我们从新学习了一遍。   也许,当你完全追上自己的同学之后,你所花费的与你所得到的,跟国内比起来,是要多一些。但是,如果全盘考虑的话,我们所付出的,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美国同学。更超过了国内。   之所以告诉你这些,想让你理解,你出来以后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局面,有所准备总是好的。对于你目前的情况,我不好多说什么,但是看起来你是很谨慎的,也征求过很多人的意见。这很好,我告诉你我所知道的,你选择自己需要的。   你了解国外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么?你的成绩只是说明了你对付国内的考试的水平。那些分数代表了你真实的学识水平么?给你一片最新的文献,或者你自己挑一篇,你可以告诉我这篇文献讲述的是什么,但是你可以告诉我那个课题的来龙去脉,这篇文章的创新和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走向么?你要出来,是要到最好的学校里去学习,然后自己作为该领域内的领导人物而存在的。你如何可以指望,你可以在现在一无所知的领域在短短的五年之内就追上研究的前沿呢?   在此期间,好好准备一下英语。学习英语并不是简单为了出来,更多的是因为这是一个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向要出人头地,想要跟国际看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试着看一些有关生物的科普读物,我推荐《科学美国人》期刊。英文版,里面有很多的有趣的研究方向和前沿。内容足够深厚准确,也足够的深入浅出,虽然不代表什么学术前沿,但是至少可以让你了解一些现在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等到自己的专业词汇掌握的足够的时候,可以考虑看一看science 和Nature.那个时候,至少你可以将一些前沿的研究跟自己的研究联系起来。有一个梦想,很好,但是要付出足够的行动来实现它。尤其是你现在对于自己的本专业不感兴趣的时候。我是微生物系,我喜欢生物,没有学过生物学的很多门课,所以我在课下一一自学过。为了学习英语专业单词,我用了两年的时间,在大学里通读完近十年的科学美国人,然后自学了四本英文教科书,把上面的每一个专业名词都记住。(谁让重要的期刊不用中文写,而我也没有学过他们呢。)然后,我才能读得动国外的文献,才能跟人讨论课题。在被这所学校录取之前,我读过的专业期刊,可以等我两个身高。而这一切,只不过为我争取到了一个入学的资格。   只有付出,才有获得。我不喜欢宗教,在我看来,没有谁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除了我自己。我可以骄傲的说,上天已经给了我足够的折磨和挫折。但是,如果不是因为我的执著,没有那些一个人在阅览室里孤独的时刻,没有在同学们打牌嬉戏的时候,自己抱着那几本十几斤重外文教科书背单词,没有自己读过的那些文献和在实验室里刻苦的分分秒秒,就没有今天的这个机会。而今天,也只不过是一个机会。将来如何,还要看我的奋斗和努力。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   如果你做不到,那就随其波而逐其流好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过梦想。而你现在所作的努力也足够你骄傲了。你可以得到,但是要付出足够的代价。人生,是一个问题,不仅仅关于你自己,也关系自己的亲人和爱人。所以,有些代价,是我们承担不起的。学会放弃,也是一种成长。去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好的,也是一种选择。   路,在你的脚下。由你自己选择。
26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儿子出国的利与弊
热度 6 liushangqing 2012-1-30 14:43
近日, 在我的强烈要求和安排下,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将要来澳洲阿德,和我一起呆半年再和我一起回国。我一边忙着给他联系学校的NAP(new arrivals program),一边心里也在打鼓:到底他出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利:在这边可以有一个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希望他能把英语好好学习一下。 弊:在国内小学四年级下半年的课程全耽误了,我怕他回去后补不回来,会影响他升学。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许多年轻人出国时遇到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吧?我好矛盾,希望老师们和朋友们给我支招,谢谢!
个人分类: 孩子教育|4280 次阅读|18 个评论
出国学习完了不回国才正常!为什么回国干活好反而不对劲?
热度 2 sinosophy 2012-1-26 00:48
这可不能胡说,也不敢胡说的! 尽管是博客,有些也确实是胡说的。 道理很简单,不妨以中国/美国为例。 中国高中毕业了就出国学习本科,此时整体综合水平是高中的而已,就是汉语水平是高中的,中文水平是高中的,专业水平也是高中的,有些甚至连这个水平都没达到呢!在美国学4年大学毕业了,不是古汉语专业的,也不是现代汉语专业的,同汉语根本就不搭界,终于学位到了手,则英语水平应该是美国大学的,英文水平也应该是美国大学的,专业水平还应该是美国大学的,就算都能达到吧。 这里包括3个统一却不同的knowledge,就是declarative, procedural, linguistic,都不是汉字的,也不应该是汉字的,甚至不可能是汉字的。高中水平同大学水平可是绝对不应该相等的!就算汉语中文的高中水平也绝对不是英语英文的大学水平,除非根本就达不到应该达到的水平! 先提个问题:这样的,汉语中文加专业,大约在中国高中水平;英语英文加专业,应该在美国大学水平。真在这两个水平吗?不在这两个水平的话,到底在哪里呢? 这时候居然来到了中国,或者叫做回到了中国,那么,怎么玩儿?难道用高中水平的汉语中文同人家的大学水平的汉语中文玩儿吗? 有人会反驳说,在美国难道汉语中文水平就达不到中国的大学水平吗?有可能达到,但是,专业水平绝对达不到中国的大学水平!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用汉语中文玩儿本专业应该根本就玩儿不了,只能用英语英文玩儿,还不一定能玩儿明白了!本来是用英语英文学的专业,汉语中文的根本就不应该知道的!再进一步提高呢?也应该是只能用英语英文站在学士级别,要是达到了的话,提高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后博士,等等的级别,也全都是英语英文的。也就根本用不着回国玩儿了!而且,用英文的越提高,汉字的越不应该知道! 可是,有些人也能用汉语中文玩儿啊,这怎么说呢?不管玩儿得好赖,只有2个解释。 一个是用英语/英文学本专业的时候,根本就没玩儿明白英语英文,在那里思考汉语中文呢,等于把英语英文学成了汉语中文了,或者等于用英语英文来提高汉语中文。大多数是不是这样学的,包括很多拿了硕士博士外国学位的,自己凭良心对自己说点儿实话吧!反正不用对别人说,大多数别人也不知道!那些个什么《快译通》,《一点通》等等的电子词典啦,就是专门用于把英文学成中文的嘛!至少有这个功能,且很多人用的就是这个功能!这种水平是达不到美国大学毕业水平的,很多是根本就对不起那个英文写的印刷的学位的!因为,翻译出来的绝对达不到原文的水平,翻译只有不同程度的错,翻译家错少些,翻译匠错多些,连对都根本谈不上!否则,要是把爱因斯坦的德文翻译成了中文,那么一学一读中文,就都能成了爱因斯坦了!那该有多棒啊!15亿个爱因斯坦,全都在中国,别的国家连听都没听说过,想一想都令人兴奋,全身都是鸡皮疙瘩!哈哈!对了,小孩子还不能算,还不会读中文呢,德文也不会读! 就连那个能把爱因斯坦的德文翻译成中文的,不论是翻译家,还是翻译匠,都成不了爱因斯坦,难道读了翻译出来的中文的就都成了爱因斯坦了吗?再哈哈一把! 另一个解释就是在用英语英文玩儿本专业的时候,同时又用汉语中文玩儿了一把,很可能一把都玩儿不明白,玩儿了好几把呢!就算是达到双语双文俱佳,达到同等水平,就是说,英语英文的加上本专业达到美国大学毕业水平,汉语中文的加上本专业达到中国大学毕业水平。虽然只有一个学位,甚至有两个学位,乃至七、八个学位!请仔细认真想一想,这是不是叫做脱裤子放屁费二遍事!同等内容,脱一把裤子就会的也算是天才了!脱了好几把,好几十把,还是没学明白的多得是!恒河沙数! “爹呀,娘啊,爸呀,妈呀。”没有兄弟姐妹了,只好找爹娘了。 “赶快把我大学课本快递过来。再给我买几本这个......专业的书,我现在用的课本翻译成中文的更好,一起递过来。” “在美国学不是用英文吗?用汉字课本干什么?” “英文的读不懂嘛。” “好孩子,早就知道你学不明白英文的,马上给你递过去啊!” 这样的父母多么好,真心希望子成龙,女成凤啊!钦佩钦佩!六体投地呀! 这样学出来的有没有呢?当然有了!有的是!多得很!可是,自己费好多遍劲大概是自己没感觉,费劲习惯了,感觉迟钝了,这可就没有办法了。美国教授看了写出来的作业,一般不能批评,只能心里想:这些英文词汇的堆砌难道都是英文吗?这样的可怎么修改呢?根本就不知道这位未来的爱阴私谈先生、爱银丝毯女士在写些什么!这是拿英文开涮中文呢?还是拿中文开涮英文呢?对这样的,也只能心里说,愿意这么学就这么学吧,反正不行最后自然淘汰,请便吧! 对我自己怎么实话实说呢,用不着上面的长篇大论,两个字足矣:活该!哈哈。 有没有道理呢?至少不是胡说八道吧! 按照现在的叫法,这是“坑爹”呢,还是“坑妈”呢?难道连自己的孩子,也顺便加无意“坑”吗?哈哈。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498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回国还是不回?一个哥大博士生的美国困惑
热度 3 Helmholtz 2012-1-21 14:38
回国还是不回?一个哥大博士生的美国困惑 刘瑜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生)    在美国呆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几乎你所遇见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祥林嫂。他们喋喋不休地反反复复地披星戴月地不断追问你追问自己:以后想不想回国?以后想不想回国?以后想不想回国?……   回还是不回,这真是一道算也算不清的多元方程题。   曾经,出国留学读学位,毕业留美找工作,娶妻生子买house,是一个水到渠成毋庸置疑的选择。但突然有一天,“市场经济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地”,一直在美国的实验室、公司小隔间里默默耕耘着的中国人猛地抬头,发现太平洋彼岸,祖国的大地上已千树万树梨花开了。   紧接着,“坏消息”接踵而来。留学生开始听说以前住他隔壁的张三已经是国内某某大公司的经理了;还有那个人不怎么地的李四,听说他小蜜已经换了半打了;   然后,在一次回国的旅途中,他发现自己在美国吃的、穿的、玩的、乐的,只能望国内朋友们的项背了;还发现自己在为一个小数据的打印错误而向自己的部门经理频频道歉点头哈腰的同时,他的老同学,那个以前远远不如他的王二,此刻正坐在KTV包间里打着手机,说“那个房地产的项目贷款,我们还可以再协商协商……”   他也免不了察觉,自己的全部精神生活——如果他年少时候的“愤青”气息还没有被美国的阳光彻底晒化的话——就是窝在某个中文论坛,发两句明天就要被版主当作垃圾清理掉的牢骚而已,而与此同时,他的某某朋友已经成了国内媒体上的“专家学者”,在那些激动人心的关于“转型”的辩论中频频发言……   不错,他的确,或最终会,住上美丽的房子。在经过那么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胆战心惊地找工作之后,“美国梦”实现了。买了大房子,门外有草坪、草坪外有栅栏、栅栏里有花丛。可是,说到底,有一天,他在院子里浇花的时候,突然沮丧地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不过是那曾经被他耻笑的农民理想“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国版本而已。   那么,他到底还要些什么呢?生活里到底还有些什么比“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更伟大更性感更美丽呢?更大的房子?他现在的房子已经大得可以闹鬼了。 更正宗的夫妻肺片?说实话,出国这么多年,他已经对辣的不那么感冒了。更多的工资?那是当然,不过他下次涨工资的日子其实也不远了……   说到底,他内心的隐隐作疼,与这一切“物质生活”都没有什么关系,他所不能忍受的,是“历史的终结”,是那种生活的“尽头感”,是曾经奔涌向前的时间突然慢下来、停下来、无处可去,在他家那美丽的院子里,渐渐化为一潭寂静的死水。窗外的草坪,那么绿,绿得那么持之以恒,那么兢兢业业,那么克尽职守,那么几十年如一日,简直就像是……死亡。   而国内的生活呢?虽然据说有很多腐败,有很多贫富差距,小孩子有做不完的作业,农民有跑不完的上访,工人在不停下岗,甚至据说还曾经有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给逮进去打死了,可是,对于有志青年,中国这个大漩涡,是一个多么大的“可能性”的矿藏:愤青有那么多东西可战斗,资青有那么多钞票可以赚,文青有那么多感情可以抒发——历史还远远没有抵达它的尽头,未来还坐在红盖头里面激发他的想象力,他还可以那么全力以赴地向它奔跑,并且从这全力以赴中感受到“意义”凛冽的吹拂。   如果是这样,干嘛不回国算了?难言之痛,一回了之。   这时候,他又开始嗫嚅。他开始怀疑自己对国内的种种向往,也许只是“距离产生的美感”。他开始担心如果凑近了观察,会看到祖国脸上的麻子和粉刺。“毕竟,在中国创业,是要靠关系的,我又没有什么关系,回去也白回去。”他说。“美国再怎么不好,基本上还是一个凭本事和能力吃饭的地方,至少还有公平可言,不用平白无故受很多气。”他又说。   接着,他想到国内走到哪里人们都是一拥而上没人排队随地吐痰环境污染严重,他感到头疼。又想到国内那些衣衫褴褛的民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到年底竟然可能拿不到工资,他感到齿冷。还想到那些个被假药假酒假奶粉毒害的人们,因此又不可避免地感到胃疼。他越想越多,越想越疼,越想越害怕,最后不可避免地抵达了“文明”、“民主”、“法治”等光芒四射的高度。   于是他陷入了僵局。他一会儿想到国内张三李四王二的刺激生活,一会儿又想到了国外王二李四张三的安稳命运。国内的生活,他看不到上限,因而充满希望,但也看不到下限,因而特别危险;国外的生活,他看得到下限,因而感到安全,但也看得到上限,所以特别乏味。国内的生活像是买股票,可能升得快,也可能跌得快;而国外的生活像是定期存款,挣不到哪里去,却也亏不到哪里去。啊,海外的游子,一个个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的三高“白骨精”,就这样被逼成了成天喋喋不休自言自语的“祥林嫂”。   有一次回国,我和几个朋友吃饭,其中一个说“你回国吧,中国多复杂啊……”复杂,嗯,就是这个词,恰切,精确。对于一个有胃口的灵魂来说,“复杂”是多么基本的一种需要,而康州阳光下的郊区,美得那么纯粹,那么安静,对于习惯惹是生非的人来说,说到底是一种灾荒。   对“复杂”的向往,让我暗暗希望,自己能过一辈子东跑西窜、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个愿望,使我觉得,自己是多么贪婪的一个人。贪图安稳,又贪恋刺激,有了Mr. China,还要Mr. USA。不,回不回国,不仅仅是一个“创业”的问题,甚至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如果说这种贪婪是一种“犯贱”的话,我坚持要把它推卸到“娜拉的悲剧”这个哲学命题上去:   在历史的道路上,人们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可是到达了历史的终点之后,啊,站在美利坚五月的美丽风景里,我惊恐而又伤感地想,人们对那坎坷不平然而激荡人心的道路,又犯起了“思乡病”。 南方人物周刊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514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人在北美: 出国其实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转载)
热度 3 laijiangtao 2012-1-18 16:52
留加还是回流----实现自我还是浪费生命---为什 么而活着? 关于这个话题,网上早已有了很多评论,如果是十年前,人们一定会觉得中国根本不能和加拿大相提并论,对那些出国的人内心不知会多羡慕。现在对留加还是回流 有这么的分析和争论,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我原本不愿意掺和在这场争论中,不过看了很多大家的发言,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否则总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有人曾经经过各种分析比较,得出中国要比加拿大好的结论,立即遭到别人的嘲笑和反驳。的确中国这几年虽然发展得很快,但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农民和 城市下岗工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贫富差距加大,政治制度不民主,没有信仰自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我在国内的时候,经常和朋友谈论这些问题,发表对政府的 不满,每当谈到最后,就会对中国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但是当我千里迢迢,远赴重洋来到加拿大,当我也同样体会了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人员那中艰辛的时候,我不 得不重新去思考过去的生活。         有人说加拿大的工人比中国的工人过得好,加拿大的老师比中国的老师富,加拿大整个国家平均生活比中国高得多。所以加拿大比中国好。这是事实,没有什么 反驳的。如果中国的农民和下岗工人来了,一定会很满足。但加拿大要他们吗,加拿大政府不是傻子,按照新移民法,只有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四年专业工作经验的人 才会有可能,有资格移民加拿大。在中国上了19年学,刚刚积累一点经验,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刚刚结了婚或生了小孩儿,所有打基础的工作都在中国完成。三十 岁正当年轻力壮,家庭和睦稳定,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就等着盼着到加拿大来做labour。多好啊,加拿大拥有世界上学历最高的洗碗工、搬运工、出租汽车 司机,还有各种各样的general labour。我们比较加拿大生活好还是中国生活好,就是要比较那些有资格有能力移民的人,比较他们在加拿大和在中国的生活。中国的下岗工人和民工根本去 不了加拿大,根本不存在的事,还需要比较吗?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认为加拿大好的,很多都是来了十几年的老移民,而认为不如中国的大多是5年以内的移民,回流的也是三、五年内的移民。这 固然有老移民生活已经相对稳定,大都买房安居。但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对中国的记忆仍然固定在十几年前的样子,而且他们在国内也没有什么牵挂的东西了加之 年龄也大了,对中国的感觉已经变得很模糊,很不了解,整个生活只剩下了加拿大。对新移民来讲,就很不一样了,他们在出来之前在国内都有不错的工作,社会地 位和物质生活,而且大都还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再说这十几年中国的变化是很大的。         就拿我们家和我所居住的城市来说吧(我们的城市据说是近几年发展得比较差的一个典型)十年前,我们家四口人,住在27平米套间里,厨房只有两平米,要 是那时来到加拿大住basement也会觉得宽敞得很。而现在,我父母家,我哥哥家,我自己家都是住的130多平房的房子,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很流行装修 的,最简单的也是包门包窗,铺木地板。当然了,有人说,加拿大人崇尚简单生活,中国人俗气才装修。这我承认,不过你要是去加拿大那些富裕的人家看看,发现 他们也都很俗气。十年前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超级市场,现在超市的数量已经饱和了。进到超市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比加拿大的丰富多了。卖点心的就会有一个很 大很大的区域,各种各样口味,不象在加拿大只有单调的几个品种,看着还不新鲜,想吃点心还得自己做,还说是什么自己动手是生活的乐趣。象其他的各种熟食, 面食,菜蔬以及你能想到的日常用品等等我就不说了,除了日常生活的超级市场,其他象手机了,大的电器行,各种服装店,专卖店,数不清的饭店,小吃,满大街 的出租车等等我也不废笔墨了。曾经有一位网友专门从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只有行,加拿大比中国好一点,因为加拿大人少,这一点是 中国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我那时因为没来还不信。以前有出国的朋友说,到国外觉得什么都比中国贵,只有汽车还便宜点儿,现在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价格 也已经降了很多。网上很多朋友其实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说,想追求物质生活,想挣钱就回国去。我们在加拿大是为了更好的精神生活。那我们就谈谈精神生 活。         过去出国的人,你如果问他们生活得怎么样,他们就会说,这里生活到是不错,就是感到孤独、寂寞,不能融入西方的文化生活。我们就会安慰说,慢慢就好 了。如果那时人们出国还确实是有利可图,很物质的化。现在的移民可脱俗多了,直接就是为了更好的精神生活来的。首先说语言,就算是英语再好,有汉语好吗, 就算是能用英语应付工作和日常生活,能用英语自如的,天南海北的聊天吗。能够象引用汉语中的成语、古文、俚语那样自如的引用英语中的有关词汇吗。能象了解 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那样了解加拿大吗。能想了解中国的歌星、影星、名人的隐私那样议论西方的名人吗。能张口就唱西方的流行歌曲吗,除了已经快变 成中国流行歌曲的“昨日重现”,“人鬼情未了”以外。语言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种生活乐趣,如果你的英语达不到以上程度,你和别人说话时就会局限在一个很小 的范围,是不可能很深入地与人交谈的。         其次说一下人口,中国是人多拥挤,但是不是人少了就一定好。前几天给国内的哥哥打电话,他说他要去踢球,他说虽然各个学校和城市的体育场都已经对外开 放,但人多的像蚂蚁一样。我说我家旁边就有三个运动场,他一听立马眼睛一亮(虽然远隔重洋看不见,我能想象得出)问,是草坪的吗,人多不多。我说草坪不 错,但一个人也没有。我在这见到的体育场比踢球的人多,更准确地说,我从没看见过踢球的人,你来了也不会找到球友。他一听有些失望,又有些可惜说,那还不 如人多场地差好呢。         还有人说回中国受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在加拿大生活简单。中国人喜欢勾心斗角,好像还很有历史渊源,很多文学作品都有描写,这倒也是个事实。我 觉得勾心斗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吃饱了撑得。一个人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每天都为基本的生活忙碌也就没有精力想太多了。一个人如果只是在公司做一个最底层的 技术员,销售员什么的,如果你感觉你离总经理的位子遥不可及,你也就不会整天琢磨着去争那个位子了。你以前在大学里当老师没有评上副教授,你不平衡,一气 之下移民了,现在好了,你在这里给人家洗车,心态好得不得了。我以前在银行里做电脑维护,总嫌领导不重视技术人员,一幅怀才不遇的样子,现在好了,终于遇 到了伯乐经过面试找到了一个卖爆米花的工作。你以前在机关里整天喝茶,看报发牢骚,还为没升上副处赌气装病不上班,现在好了,你每天坐在工厂的机器旁,也 象个机器一样的8小时一分种不能少的运转着。当然这都是混得不怎么样的移民,尽管数量和比例大得惊人。         有时我在想,如果我们拿出我们在加拿大韧性,忍耐力的十分之一,如果我们拿出我们在这里良好心态的十分之一,如果你在中国不是因为想着升官发财,就安 心在一个单位安安心心的工作,那么哪些事又算得了什么呢?在加拿大根本就没有任何升官发财的机会,连想都不用想所以才会心态好。因为每天只为生存奔忙,没 工作的找工作,有工作的怕失业所以生活简单。即使就算那些混得比较好的,和他们在中国的工作地位相比,也要至少差上三个数量级。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被认为是新移民中混得比较好的。现在在一家正规的车行做销售代表,就是那种最基本的销售人员。但毕竟是一份正式的工作,已经很让人 羡慕了。而他以前在国内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我还认识以前新华社的记者,现在做汽车销售的。在这边所谓的成功就是,经过数个月学习怎样写简历,发送几百 封简历,再经过若干面试,最后找到了一份在国内根本不愿屈尊去干的工作。         加拿大是不是真的就比我们的祖国高高在上这么多,可以把我们这些技术移民看得如此的不值钱。有的朋友说,不管干什么,只要自己高兴就行了,根本不用管 别人怎么说。如果持这种观点的话,那么就无需区分什么加拿大和中国了,因为按照这种观点,生活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理因素,和客观条件无关了。那么不 管在那里生活只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就可以了。我很想问问那些来了几年还一直作labour的朋友,你就真的那么高兴快乐吗,是发自内心的满足还是一种阿Q 式的安慰。在这边有很多朋友信了教,从那里寻找一种安慰。认为一切都是神安排的,也就渐渐的麻木了。当然,我还认识一对基督徒夫妇,他们移民十几年了,虽 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们很满足,对神非常的虔诚。在他们心目中加拿大是最好的地方,不要说中国,连美国也不如加拿大(想找几个美国不如加拿大的地方还不 容易吗,在这里就不讨论美国了),如果真能达到他们那种境界水平的话,那也就修炼到家了。那也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加拿大人,而不再是一个手持加拿大护照的 中国人。         在中国有很多的不平等,但是在中国我们这些人可能有很多人还没有机会去体会那种处在底层生活的艰辛。我来加拿大以后曾经在一家老年人服务中心做过一段 时间的义工。那个老年人中心正式的员工只有四个,义工和实习的学生却有二十多个。员工中其中一个是领导,不干具体工作,只做管理工作。其他员工工作分明, 每人负责什么都很清楚。不要以为义工就是瞎帮忙,就象正式的工作一样,不能迟到早退,干完了还要在记录册上写上你今天干的小时数。一去今天的任务就写在工 作单上了。一般员工干的活比较高级,安排一天的活动,和老人们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什么的。而像收拾厨房,打扫房间,接送老人们,这些基本都是义工和实习学 生干。老人玩一些游戏的时候,有时分成几个组,不管是员工还是义工负责不同的组。比如,老人玩球,我就在旁边负责捡球。         义工大多是找不到工作的新移民,也有几个本地人,他们是心甘情愿来干活的。学生是那种培训学校学护理的,一般是培训四个月,然后再干满多长时间的实 习,就可以拿到证书。她就可以干帮人照看老人的工作了。这里干什么工作都要有证书。我有时想,如果把所有的义工和实习学生都去掉,员工的工作量一定会增加 很多。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新移民源源不断,旧得走了,还会来新的。         加拿大还有一种叫co-op的,就是教你怎么找工作的。先培训三个月,教你怎么写简历,怎样面试,一定要每天去,不能缺勤。然后根据你的情况帮你联系 一家实习的单位,免费干三个月。如果干完后运气好,可能会被留下,运气不好,那这半年的工夫就全白费了。那些接受co-op实习的单位,经常会有去实习的 人,来了一批又一批,如果每个人都能留下,那他们公司得有多少人了。能留下的还是少数。如果在中国,发不出工资还算是暂时欠你的,尽管归还的日期很遥远。 这里比较诚实,直接告诉你就是白干,而且是你心甘情愿求着他白干。他不用象中国的有些老板那样还要绞尽脑汁的想法子骗你来白干活。         加拿大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求要有加拿大经验,也就是说招进来接着就能干活。而且很多工作一定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这样就和中国的就业形势有很大的不 同。应该承认这种方式比较正规,不象中国那么混乱,但对我们新移民来说就很不利。因为,你一旦不能找到很专业的工作,加之语言又不是很好的话,那你的择业 范围就只能是labour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中国是在一家银行电脑处作开发和维护。如果我们银行需要裁人把我裁掉了。那么我怎么样去找工作呢?我可以去别的银行和作金融软件 的公司应聘。如果我技术上不行做不了开发,我可以做维护,做测试,还找不到,那就做售后服务,售前服务,也找不到,那就跳出技术,做销售吧,毕竟咱不是哑 巴,又能说会道,也熟悉金融市场,毕竟从技术转市场的也不少见。还是找不到,那就跳出金融和电脑吧,程序员改打字员行吧,那做办公室的勤杂工,收收传真, 复印复印文件,坐在前台接接电话,接待一下来的客人,不要求什么大公司,有三个人的小公司就行,什么,还找不到,那就作汽车销售,楼盘销售,只要求中专学 历,咱是研究生,就算以后干不好,还不先让俺试试吗。什么不要,那就去饭店端盘子,菜市场卖菜,批发市场租个摊位,回家蒸锅包子上马路上去卖,如果还不 行。最后只能去做民工了。但在加拿大就不需要这么复杂了,你可以从一个程序员直接就降到民工,而省掉中间的若干环节。因为你没有那些工作的经验,因为你的 语言不够流利,因为你没有证书。所以要想在加拿大找到工作出类拔萃的专业技术和流利的语言二者必有其一,否则在开始的两到三年中只能做民工。         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其实我原本还有很多话想说,比如这边的环境是不是真的那么干净,孩子的教育以及代沟问题,这边的骗子比中国的还赖皮,看电视剧三五分钟插一次广告等等。当想了想觉得都没有必要了。         我最后只想再说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爱国的问题。我们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许是听得多了让人产生逆反,加之政府的腐败和言行不一,使得人们对爱国 这样的字眼感到很虚假。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总是抱怨政府的腐败,社会的不公,经常说人家国外怎么样……,但我们却从未想过我们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什么,要 明白,政府和国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应该因为对政府的不满就将整个中国遗弃。         当我回想起我在中国的生活时,我忽然发现不是社会对我不公,是我欠了祖国太多。想想从小到大一直上学,好不容易参加工作,我刚去银行工作时,没有一点 金融知识,行里让我到业务部门学习(这可是按正式职工发工资的),半年后,我到电脑处工作,其实对银行用的系统和程序以前一点都没有接触,在前半年的时间 里也基本是学习,只能干点简单的活。直到参加工作一年以后,才基本上能独立的完成一些工作。就在我越来越成熟,成为业务骨干的时候,我选择了移民加拿大。 我以前在单位的时候经常上8个小时班,连4个小时也干不了,其他的时间就是看报纸,上网,偷着学英语。我在加拿大作义工,照顾那些老年人,尊老爱幼不管在 哪儿都是好的道德规范,我在这里照顾那些素不相识的外国老头老太太,帮他们穿衣服,搀扶他们走路,陪她们做游戏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我的奶奶,奶奶已经 80多了,我从小长到这么大,好像从来没有照顾过她,只知道偶尔去看看她,还是奶奶给我做饭。我的父母也已经60多了,我不能给它们丝毫的照顾,相反我还 把自己的女儿放在他们那儿,让他们替我操心受累照顾孩子。我忽然发现我在自己的祖国只是在索取,没有做任何的回报和奉献,就跑到远隔万里的一个叫加拿大的 地下室里,消费着在中国带来的钱,为加拿大政府交着高昂的税。         我知道祖国这个词在很多移民的脑海中早已经变得淡忘、陌生。只剩下怎么样实现自我了。甚至他们早已把加拿大当成了他们的祖国,而忘记了远在大洋彼岸还 有一个生他养他的中国。纵然中国有千万个不好,我们也不应该将他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啊?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知道有一些网友也可 能会讽刺我,笑话我。但这的确是我的真实感受啊,这也算是我来加拿大的一个收获吧,以前不知道珍惜的,现在懂得了。如果我写的这一篇文章能够让你多少有一 点感动的话,那我也就满足了。最后,回到我们的题目中来,留加还是回流----实现自我还是浪费生命---为什么而活着----怎样活着更有价值,希望每 个移民朋友都能好好的思考,对未来有一个更好的打算,不要把中国只当作自己走投无路的一个避难所,也不要把中国当作一个投机赚钱的基地。她首先是我们的祖 国。她为你做了什么?你为她又做了什么?    作者: Jenn / 文学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99 次阅读|4 个评论
叹出国观光成不归路
热度 6 杨学祥 2012-1-5 13:09
叹出国观光成不归路 杨学祥 异国情调不好玩, 金融危机压西天。 不曾相识黑手党, 只怪千里去送钱。 钱追命,命惜钱, 无钱无祸是平安。 金窝银窝风险在, 乱世何必闯西关? 中国一家三口在罗马遭持枪抢劫2人被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5日10:26 国际在线 罗马街头(资料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法新社1月5日援引意大利媒体的消息,当地时间周三晚些时候,来自中国的一家三口在意大利罗马遭到歹徒持枪抢劫。父亲和2岁的女儿被歹徒枪杀,母亲被打伤。   目前,这名遇难男子的身份还未查明。据《共和报》(Repubblica)引述目击者的话称,2名年轻的劫匪乘小轮摩托车接近这一家人,然后索要钱财。遭到拒绝后,劫匪向这一家三口开枪射击。   《意大利晚邮报》(Corriere della Sera daily)称,这名男子胸部中弹当场身亡,他怀中的女儿被射中头部,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妻子手臂中弹正在接受治疗。   目前,意大利警方正在就此案进行调查。过去几个月中,意大利首都罗马市枪击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朱艳) http://news.sina.com.cn/c/2012-01-05/102623750046.shtml
个人分类: 诗词|305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将在外令也必须受
热度 1 xuyingxiao 2011-12-28 08:23
“皇上,如今天下大旱,臣作为一名武将,与其屈辱地饿死,不如派俺战死疆场,为国尽忠吧。” “天下大旱?朕只见风调雨顺,粮食年年增收啊?也罢,你就去塞外杀敌吧。” 咚咚锵,咚咚锵,没想到金兵一触即溃,没想到塞外风光千般好,塞外粮食万般多。 咚咚锵,咚咚锵,俺就把金兵包围合歼,将金国并入大宋的版图吧。 包围完毕,第一道金牌来了:班师回朝。 “皇上,合围已成,马上就要全歼金兵了!” 第二道金牌:时辰已到,班师回朝。 “皇上是否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如果叫俺班师回朝是皇上棋局的一部份,哪怕要牺牲俺这个棋子俺也万死不辞!” 第三道金牌:朕哪有闲情下棋,要你班师回朝只是因为你时辰已到。 “再给我一天时间,定全歼敌人,把金国的地图献予皇上!” 第四道金牌:班师回朝,否则你就下岗了。 “只要一天,皇上看我岳家数代满门英烈、精忠报国,绝不会反叛。皇上看俺在京城虽然无仗可打一事无成,但自从俺出师塞外,岳家军与金兵每战必胜,最终决战在此一举,绝不是空头支票!” 第五道金牌,第六道金牌,......第十二道金牌。 岳飞顿首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 明知回去是条不归路,岳飞没有造反,奉命回朝。 看着囊中的金兵,金国本该如探囊取物般收归大宋,如今只能算是在并入大宋的路途之中。岳飞心有不甘地唱起了圣诞歌:金哥bye,金国bye,金国on the way...... 岳飞回朝,果然不得善终,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个人分类: 思考|32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教授的院士选举和博士的公派出国
热度 1 jinkai719 2011-12-13 20:01
教授们争什么?院士的头衔; 学生们争什么?更好一点的公派出国。 如果把这些叫做竞争不为过把,那有竞争, 就会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这是一个最为简单的两分法,不是黑就是白。 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失败,一定有很多因素, 有的因素是很微妙的,在微妙之间,有些人就不再平衡, 可能这些人甚至是看客! 我们仔细的看两件事,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 是不同时间段的类似人的行为,为什么是类似, 其实都是一群做学问的人.。 那做学问的人是干什么的呢? 就是做学问的! 你不是什么也没有说么? 是的,有点循环论证的味道。 但是我想我说出了全部,什么是学问,什么是学习! 所有做学问的人,如果回到他们最初的来做学问的起点, 那么学习一点是他们喜欢的东西,研究是乐趣, 而这些所谓的荣誉对于乐趣其实也不过是人不断行走的遇到的芝麻和西瓜,看你拣什么? 有人说那是成功,出了国,当了院士;那我反问一句, 你做科研,我试验成功了,做的很开心, 今天我学明白了数学,,做对了一道题,这是不是成功呢? 再远一点,我今天帮助扫地的阿姨,拣了一片纸,我也很开心,这是不是成功呢? 学院的一个对很多人态度很不好的管仪器的老师,跟你没有任何的关系, 却对你很尊敬,是不是成功呢? 那换一句话,什么是成功?什么失败? 那我要说一句:仁者无敌! 这句很矛盾的回答中,又暗含着成功是什么的真正道理。 孟子见 梁惠王 。王曰:“叟 不远千里 而来,亦将 有以 利吾国乎?”    孟子 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如果把学问当做自己的必须,把学习当做只为学, 当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给自己六岁的女儿当玩具的时候; 当费曼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拿了诺贝尔的时候, 当孟子知道如果利国,而只去讲仁的时候, 我想这个时候,成败的天平已经倾斜, 因为什么呢?“人在做,天在看。。。。。 钱钟书的一句话,让我很难忘“教书的跟等死有什么区别?特别还是跟顾先生一样的人物在一起。。。。。。。 我很喜欢钱钟书,但是这个人有点小聪明,其实就是太过于刻薄,难道聪明的人都很刻薄?不是吧!谁也不能说曾文正是傻子把! 最后,来一句袁朗对成才说的话吧,作为文章的结尾, “ 你们想知道,我和你一样大的时候,最像你们三个中的谁吗是你,成才比吴哲更专心,比你成才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的路还很长成才,比许三多要长的多如果这是你的路,你愿意来老A吗 。。。。
47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假如1人民币=6.5美元
daladala 2011-12-10 13:34
本文纯粹是引子。 假如1人民币=6.5美元,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自从这件事发生的一个小时之内, 中国的人们出国当然有钱了。这时,出国做飞机就像打的似的。 再不用这么辛苦做工了,每年两个月假期,北美欧洲随便去, 在夏威夷海边购置的房子平时就让它空着吧,只在假期来住几天哈。 美国等所有发达国家放开签证了,中国人上亿地涌入北美和欧洲。 让美国和欧洲人民给我们代工吧,芯片、手机、电脑配件、汽车,还有各种进口农产品, 让他们的辛勤劳动幸福全中国! 而回来的人们开始抱怨国内的物价太变态了! (按同一个人其个人劳动时间换取的社会物质财富来衡量) 人们就会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中国的社会,包括政治体制、经济运行模式还有空气污染和人文环境
个人分类: 文学专辑|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国 YES OR NOT
热度 3 guijunyang 2011-12-5 12:02
看着‘万千百’人的计划,一炉一炉的出来,好多原本是小师弟妹们,从国外回来一下飞上柳梢头了。当下,诸多年轻的科研人员面临这种‘有点耐人寻味’的,却非常不舒服的压力,打乱了原来本就好好的科研秩序和格局。如果海龟们游到祖国的回报,个个都是出类拔萃,在国内混得也是响当当,那自然没话说。可是,,,多少回来的,雷声大雨点小,,一步就到了顶端,还有什么压力让他继续产出呢?况且,当下国内的科研生态和中国大学教育差不多,重入门,轻关门。 但是,闹心的事情就来了,就像突然把一只海龟放进土鳖群里,然后还给予各种优厚待遇,让土鳖们感受到巨大落差,那里憋得住呢,hold不住啊。问题就来了,土鳖们在国内虽然兢兢业业的卖力工作,成果也不少,但是就是缺个镀金身的条件,一下子被划到另一个层次了;况且,有好多土鳖们或多或少有点位置和资源了,如果坚持下去,那就继续忍耐,等到自己也熬出来才行。要么,放下当前一切,也走上海龟之路,虽然艰辛,风险很大,只能偏向虎山行了。 出国,出或不出,鸡肋在那里,风险在那里 请大家,特别是过来人,尽情拍砖吧。
3892 次阅读|3 个评论
英语成绩也物价贬值、通货膨胀?
热度 5 ssg334 2011-11-24 19:41
一位老医生送自己的研究生来组里进修,对这两个女孩,他褒奖有加。说起她们听话,任劳任怨(医学生的苦命),老医生言语中满是赞赏。最后说到学业,他特别强调:她们很认真,本科期间就把英语六级考过了。我认为所言不差,可以听出她们都是勤奋努力的学生。然而,两个女孩脸上却满是尴尬,似乎在为自己的导师羞愧。后来与她们聊起组里的情况,我问为什么导师表扬时要面露尴尬,是其中有假么?她们才以实相告:原来她们知道组里的学生,有不少考过或即将去考托福雅思类的英语考试,觉得过六级都去夸奖很让她们难为情。 听到这里,我不禁莞尔,原来英语成绩也会通货膨胀。在数年前(10年左右),出国考试没有像现在这样,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靠英语成绩申请进入国外正规学位课程的人,还不是很多,大学生主要是由四六级成绩评定自身的英语能力。随着出国热一浪高过一浪,近些年,伴随着新东方等教学机构的崛起,伴随着西方列强纷纷打通教育桥梁、欢迎中国学子飞跃重洋,出国考试(这里只说英语类),如TOEFL、IELTS、GRE、SAT、GMAT等,逐渐繁荣昌盛起来。有学生本科毕业出国读研,有学生高中毕业直接出国上大学,更有甚者,连高中干脆都出去读。一时间,出国考试点如雨后春笋,在祖国大陆蔓延开来,各个考试中心门庭若市,有的时段,竟然千金易舍,一座难求。所以,学生之间,渐渐有了讨论和比较此类成绩的习惯,隐有兴起之态。相比之下,四六级考试仿佛排在了诸多“列强”之外。 有过此类考试的任教经历,所以我并不赞同学生以评估英语去参加出国考试。如果是为了提高自身英语能力,学生还是应该计较长远,打好听、说、读、写等基本功;如果是为了出国求学,应当完成申请所要求的语言考试。TOEFL考试,是给去北美留学的非英语言学生设置的,其中的听、说、读、写映射了北美校园学习、生活的日常语言需求,考试的意义在于检测学生是否可以适应北美的校园生活;IELTS是剑桥推出的考试,意在检测学生是否对英国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是否可以快速融入当地的生活,后来广泛被英联邦国家推崇;GRE和GMAT是对逻辑推理能力等研究生需要具备的思维能力进行检测,其本身就与语言关系不大(默认参加者语言能力过关)。不错,每一种考试,都有它对应的目的:选拔某一能力范围内的学生。比如,经过TOEFL、GRE双重选拔通过的考生,就有望来美国进入研究生课程。换言之,经历过一种考试的备考和应考,该学生就受到了这门考试所要求(或期望)的能力的培训,因而他(她)的成绩是可以接受考核的。所以,每一种考试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应考者知识积累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不能直观地说出优劣;出国考试,无法遮掩四六级考试的意义。 那么大学英语四六级,意义何在?我对此不太了解,但觉得它们等同于是检测大学生听、读、写能力的考试,是对大学生应有的英语能力做了符合国内标准的划分。如对于一些研究机构,需要六级通过的成绩单,暗示着它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不低。而许多公司要求毕业生提供四级成绩单,也反映了对英语能力的重视。这时,四六级考试作为对学生阶段英语能力的评估,就应用到了实际之中。与以上出国英语测试相比,四六级不是反应学生在校园的听课和交流能力、论证和驳斥的作文能力、或是快速融入本地文化的能力,而是评定了作为一个国内的学生基本的英语言基础和运用能力。由此看出,对于国内大多机构和单位,这样的考核还是很必须的。 对于那个因为“代沟”而让学生颜面无光的医生,我赞同他的观点。通过六级考试,是具有很不错的英语基础的表现,更表现了学生对于学习的良好的态度。我认为,用半年时间苦熬GRE、最终通过,与认真复习后,取得合格的六级成绩是一样有意义的。现在的大学里,仍有很多因为贪玩和懒惰,每每参加四六级考试都因为没有准备而失败的学生。真正认真对待学业和自己的学生,会达到自己工作或是上研的语言要求。比起考试的种类,态度认真的学生更应得到褒奖。
4859 次阅读|9 个评论
大家都容易想当然
热度 1 xiegming 2011-11-21 21:47
刚刚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我整理明年1月份的出国材料时,忽然发现对方9月份发过来的邀请函,时间居然写成2011年1月。对方想当然的把事情想成了当年的事情。而我呢,拿到手只是核对了具体日期,而想当然的认为年不会写错。更夸张的是,我就用这个时间明显错误的邀请信去荷兰大使馆申请签证,居然签证官也没有发现,签证也就批下来了。 幸好这种想当然的传递导致的还是比较不错的结果,但是今后并不是总有这样的幸运。虽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想当然,也这样教育学生,结果发现人还是容易想当然。说易行难啊!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3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情、权术下的学术
热度 11 qiaoqiao1980 2011-11-16 20:50
抛弃了人的情感来谈一个客观的标准,那么这种评论毫无疑问是看起来很美但是没有意义的。人情世故,在我们的现实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说,如果我去开一个学术会议,如果我知道会议中有我比较熟悉的科学网博友,那么我肯定会去问候一下,聊一聊。 那么放到学术中,这种人情世故也是非常常见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就,所以有的时候会暗地里帮着学生说话。学生也希望老师更有水平,于是也积极的宣传老师的学术内容。同事之间都会相互吹捧一些,写文章的时候也会相互引用。老师招博士的时候希望自己的硕士来读。学生希望出国深造,老师往往都会给些推荐信。如果学生想回到老师的学校工作,往往老师也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给学生增加点砝码。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可以说,如果学术中只参杂了人情,那么学术是不会受到阻碍的,很多的时候往往会更好。看看那些学派的传承,以及一个学术团体内的相互抬举,结果往往是很不错的,会很好的推动学术的进步。虽然有一些人会很受伤,甚至有一些高水平的也会受到排挤,但是学术本身不会受到伤害。 为什么呢?因为人情就是人情,是代替不了学术水平的。如果我是老师,到我的学校找工作,有两个人应聘。一个是我的学生,一个是我不认识的。如果两人的水平差不多的时候,我会选择帮助我的学生。因为我的学生会更好的融入到我们现在的这个学术团队中去。如果我的学生和另外那个人差距不小,那么我会选择另外那个人,然后告诉我的学生,这个事情我不能帮他,这是学校的原则。然后,我会帮助我的学生联系别的学校。 人 情是替代不了学术的。表面上是人情,实际上还是为了学术的发展。 但是现实是,在中国,似乎人情阻碍了学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展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问题在于,这里不再是人情的因素,实际上也不是人情,而是权术。一些人在为自己培植个人的势力,人情和学术都成为了实现个人权术的手段。但是从外面来看的时候,我们很少看见权术的成分,看见的是人情和学术的联姻。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权术的东西都是通过具体的程序来实现的。我们都知道,中国基本上是哪里都有腐败,但是你具体去查的时候,会发现根本就不存在腐败,帐目是清楚的,都是按照程序走的。这是非常诡异,而又的确是事实的现实。在中国,权术已经程序化,甚至法制化。对于权力的维护,不仅在制度上提供保护,并且在那些看起来更加公平的手段上也实现了,比如一些选举。 如果没有思想,那么制度也是随风而倒的芦苇。在中国的学术界,我们用了短短的十年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学术和权术的杂交。从院士选举到各种评奖,从大学建设到各种资助,这种杂交的影子处处存在。学术已经成为了权术者的衣裳,人情成了最好的挡箭牌。
个人分类: 随笔|3920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刚出国遇到的问题——reading group
热度 1 baul 2011-11-15 08:44
我来美国刚刚两周,刚来老师就让我参加组内的reading group,就是每周就一篇文章发表看法。第一周读了一篇文章,感觉还可以,但是第二周本来是另外一个人要做的主持的,结果她出差去了,就委托我替他。今天下午刚刚完成reading group,真是汗颜。主要问题如下: 1. 外国人说话非常快,不像VOA special 或standard那样,比那快多了。另外,这里还有一定的口音,听起来很别扭,只能听懂30%左右; 2.由于是第一次出国,本来口语就很蹩脚,发音也不是很准,又要做主持,结果准备了三天,查字典,准备说话稿,最后效果不怎么好,老师最后接过我的话讲到了底。 3.到底reading group该如何主持呢? 4.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发音和口语呢? 我想这是我,也是很多刚刚出国的人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请高手指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86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近看了很多网友出国回来发的贴子及大家的评论
wangyanhui 2011-11-7 22:56
国外发达国家美、英等太好了,各个方面感觉都喜欢,都符合本人的兴趣。 以前了解到的加拿大也是如此。 又一次想出国了,这次和以前的不一样,以前有单纯的原因,这次更多地是为了生活环境。 努力! 可惜这次没有好好复习考博士,还有几天,抓紧时间,突击一下。如果能考上就争取弄个联培,先出去看看!
0 个评论
德国之行二——折腾,从照相开始
热度 5 gl6866 2011-11-7 21:14
要想出国,就必须折腾!我这有一搭无一搭的出国机会基本就这么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护照问题。没有护照,出国根本是不可能的。此前我也曾有过一份因公护照,但已经超过了五年的期限,没效了。所以必须要重新办一个。单位虽然有一条龙的服务,但还是有个院所的协调问题。我必须先在所里填好相应的表格,然后由单位进行政审、再由院国际合作局批准,等等一系列手续。这些对我而言相对简单,我只需把我个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填个表也就大功告成了。单位的办事效率也很高,我的事情很快就批下来了,都同意。他们只知道单位给我出一半旅费,但我也没有必要到处打锣说大会为我出来另外一半的旅费和住宿。这些与单位无关,就权当他们认为鄙人是大款,自己掏的腰包而已,这样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想法。 办护照现在对社科院也容易。国际合作局无需再跑各个大使馆了,而是与外交部领事司有了合作,把我们单位需要出国的人报给领事司,由它去到相应的大使馆办理签证。护照由外交部办发,签证也是外交部办,这对于我们这些出国人员就简单了,没有必要每个人到使馆面签了。面签的确是个挺让人感到头疼的事情,2003年我碰巧有个到美国开会的机会,什么都办好了, 甚至 连机票都订了。不幸的是,美国使馆却拒签,可与我同行的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同行是集体签的都过了。从此我就对面签有个很不好的印象。那么由外交部出面,无需我们个人惨兮兮得到别人使馆那里去排队,被签证官盘问来盘问去。上次就是这样,在秀水街的美国使馆门前排了整整一下午的队,又是冬天,我也冻得够呛。等排到我时,已经离使馆下班的时间不远了。我估计签证官干了一天也不耐烦了,“咚”得一声给你拒签。你一点脾气也没有,连护照都拿不回来,还要通过正规的外交途径返回单位。 那么这回呢?给我第一感觉是规矩变了。传统的护照要逐渐淘汰,改成电子护照了。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然而毕竟是启动了。既然需要重新办,就按办电子护照的路数来吧。首先就是照相,这个照相也是有学问的,并非每个照相的都行。必须到指定的照相点儿去照。呵呵,这也算是垄断吧。我们单位在建国门那边,单位告诉我就在南小街有个指定的点儿,我必须去那里照才有效。好吧,我去找找看。到南小街一看,我还真有些犯傻了,根本就找不到这家门面。打听好几个人,都说没听说这家伟大的照相点儿。那是八月份,又是正午,我走得满头大汗,心里别提多窝火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乖乖,我还以为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门面呢。在我的印象中,外交部的合作单位还不得是中国照相那样的大门脸儿?结果却令我感到出奇的意外,原来就是我们常常在路旁见到的那种打印服务的小铺面。我到时正值一家三口,夫妇二人加一个小男孩儿,等着开饭呢。我找了半天竟是这样一家。我颇带疑问的问,办电子护照的照片是否在“贵”店照。答曰:然!我顿时心静下来,管它是个什么店呢,找对了就行了。而且毕竟是个登记照之类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到的时候,正是中午12点多吧。他们告诉我,现在就是给你照也没用。因为外交部办电子护照的平台要到下午1:30才上班。那我就说,没关系,我可以等。我那时也浑身是汗,正好在这个当口休息一下,喘口气,落落汗。然后观察一下点老板的业务和生活,简单的才是美好的。这家小店儿就那么简单紧凑,可是却什么都有。照相、复印、打印、网络、计算机等等一应俱全。招揽的业务也很多。而且人家的生活也极其简单,男主人做饭,女主人在为其他顾客做着业务。我尤其关注他们的饮食,这家人来自山西,喜欢面食。这天中午就吃番茄鸡蛋打卤面。先把鸡蛋番茄卤做好。再烧好水把买来的现成的手擀面煮上。不一会儿,一顿饭就做好了。一锅面分成三份,女主人的相对少些,男主人和娃娃的相对多些。很快一顿饭就吃完了。 饭后没多久,便有一位老太太来照相,说是要办老年证什么的。老太太坐在店里的一块白布前,女主人从桌子下面拿出一款类似于专业版的Cannon相机,让老太太摆个pose,喀嚓一下,完事了。然后,把相机的sim卡拿出来到计算机上,把刚才照的相PS了一下,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出一张五寸九张的照片,又用裁刀裁成九张一寸的照片给了老太太。价钱也就几元钱。我的照片肯定与此类似,所不同的我要的是二寸的照片。终于等到1:30,该我了,我也坐在那块白布前,发现我的头发有点儿翘,我用手蘸着唾沫将其抹平。大概是要求正规一些,我的脑袋被要求左右摆动了几次。终于我也听到喀嚓一声,齐活了。五张二寸的照片,然后上传到外交部办电子护照的平台,很快那边就传过来,给他们发来一个什么编号,他们便把我的照片打印出来,在留的白边上有一条码,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电子护照照片的license吧。开出发票,40元。我心里这个不平衡啊,都是一样的照,为什么我的要收这么贵呢?照片拿到单位,要求收好发票用于报销。那么下一步就是国内外若干糟心的事情可以往下进行了。
个人分类: 德国之行|3901 次阅读|9 个评论
德国行之一——偶然的机会
热度 1 gl6866 2011-11-7 11:50
对于经常出国的人而言,出国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对我这个几乎没有什么出国机会的人而言,就显得格外的稀奇了。这倒不是我多么向往国外的生活等。而是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折腾这些特别占时间的东西。我研究的课题与国外同行基本能够对话,而且又有网络,又何必出国呢?所以我除了 2005 年去瑞典开过一次一个星期的国际会议之外,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了。 可是今年我得到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五年一届的国际莱布尼茨大会要在德国的汉诺威举办。世界各地的关于莱布尼茨研究的学者都要云集到汉诺威,举办方认为中方的代表过于少了,就给我们相关单位的人发出了一份通知。我想似乎可以去凑个热闹,于是就根据要求寄去一份稿件,《从莱布尼茨到模态信息论》,这样就把莱布尼茨和我本人的工作联系起来了,而且也与莱布尼茨相关。并没有指望稿件会被录用,也就没有格外当回事。可是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接到一封大会组委会的邮件,说我的稿件被大会录用了。并邀请我参会,给我 20 分钟的报告和 10 分钟的讨论。加起来也就半个小时。那还是准备去吧。再者我也是多少年没出过国了。也想出去看看,所以就开始做起准备来了。 大会的规定是虽然稿件被录用了,但并非意味着大会给你解决旅费、住宿等,所有这些都要找自己单位伸手。我就想既如此,该伸不伸也不对。所以便给单位写了个报告,说我的论文被大会录用并希望单位给掏个旅费和住宿费用云云。单位见到我的报告,似乎也觉得挺那个。不让去吧,我的论文被录用了;让去吧,以后呢?我估计单位肯定是不会给我掏钱的了。可是真让我没想到,单位还专门为我的事情开会讨论过。并根据相关规定,只给我出一半的路费,其他一概不管。唉,我跟同事一说,他们说,这不是在恶心我嘛。我出去了,怎么回来?难道我就此在那边落脚了?人家就开一个星期的会,会完了我必须会来啊。回来的钱谁掏呢?让我自己掏,我掏得起吗?光那一半的机票和住宿恐怕就要耗去我二个月的工资。而且我又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有大课题可以出国。 怎么办?这是我面临出国的一大难题。我打电话问我的一位好友,她告诉我说,没有资助要自己掏银子,没门。宁可不去,也不能自己掏钱。当然她的这句话有些绝对,出去吃饭还是要的吧,难道吃饭也要人家掏钱?显然不公平。但是,要我出那么一大笔钱,我真是不情愿,因为毕竟不是我主动要求参会的,而是由于被告知中国学者去得太少,我才写了论文参会的。会议录用我的文章却还要我掏那么多的钱,心有不甘。单位给出了个能去不够回的机票,如果用不上这笔钱,就等于浪费了这次机会了。下回万一再有类似的事儿,单位恐怕就不会答应了。不过我觉得下次即便是有,单位也不会答应了。因而我这次出国也许是最后一次了(但愿不是)。 于是我便给大会组委会写信,告诉他们我的具体情况。反正就是说,单位只给我一半的钱,其余的没有。如果大会不给我出另一半的旅费和住宿,我就无法成行。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大会看着办。你还别说,过了没多久,大会组委会给我回信,说可以提供另一半的旅费和住宿。看看,这样我去开会的大头的费用基本就解决了。那么我就着手办理出国的手续吧。从这次出国之所以成为可能的事实,说明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诉求,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大会。否则你自己对自己的事情都不上心,谁还主动去问你?笑话。这让我明白一个事理,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争取,如果你认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的话。 由于单位给我出了一半的旅费,我就不能拿因私护照出去。我没试过,也许行。但我没有因私护照,还是办因公护照吧。可是当我回来时我的另一位同事却告诉我,现在有几个人还拿因公护照啊?可能吧,但我作为若大一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却拿因私护照,好像有些不那个。再说了,如果我不拿因公护照,单位还不一定给我开支票去买机票呢。而且办因公护照好像也没那么困难,单位也都是一条龙服务,那就办因公护照吧。
个人分类: 德国之行|4469 次阅读|1 个评论
把握好得和失的关系【修改后发表】
热度 12 zhenma 2011-10-26 18:29
把握好得和失的关系【修改后发表】
下文为我应复旦学院邀请做报告《谈谈人生的成败得失》(2011年10月25日)的后半部分。 报告PDF下载: 马臻-谈谈人生的成败得失.pdf 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艰难的选择。大学毕业,该直接找工作还是报考研究生或者出国深造?毕业后留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工作还是去二、三线城市或者去农村?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去外资企业、国营单位,还是去民营企业?读研究生是跟有名望的老教授还是跟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出国是去差一点的学校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还是去好学校研究自己不怎么感兴趣的课题?出国深造后,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工作?回国任教,是去普通大学当教授、副教授还是到“985工程”高校当副教授、讲师?自己独立开课题组还是加入别人的课题组?这些问题常常使人陷入“纠结”和“天人交战”之中。 我相信没有一个选择是100%有利的。用一些书上的话说,“没有全得”。例如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上海工作。上海的医疗、教育、交通设施较好,就业机会多,但竞争激烈,房价很高。那么,有朝一日买到房子,总该轻松些吧?未必如此。我的父母从破公房里搬到了新公寓,但是每次我去,都看到他们在反复地擦地板,说伺候不动这大房子了。再比如生了小孩,家里都很高兴,但增加了经济负担,并且需要花很多时间抚养,影响了工作进展。出国留学也“没有全得”:夫妻两地分居或者一方在家待业带小孩,并且在美国找教职困难,而找国内教职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即使当上美国大学助理教授,为了拿终身教席而每天得工作长时间,还害怕美国学生投诉自己的英语口语。 张永生编著的《珍惜•舍弃》写道:“从古至今,有无数著名人物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把握和体悟。”什么意思呢?“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作者举例,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舍弃了尊严,忍辱苟活,最终夺回了江山;陶渊明放弃了功名利禄,回到山间,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悠闲。 张永生对“舍得”二字的提示,使我想起自己在走向职场途中面临的选择。2008年,有所“985工程”高校的系主任请我加盟,当正教授、学科带头人。我向以前的硕士生导师提起此事,她说:“如果你想回复旦工作,可以和我联系。”我于是开始了联系,环境系同意给我研究员职位。上报学校后,得到的反馈为“请申请副研究员”。收到电子邮件,我顿时如被一盆水从头淋到脚。我该何去何从?还有个例子:2009年我联系到复旦大学教职后,妻子怀孕了。是据此向用人单位申请延期入职,一边在美国生小孩一边继续联系更好的工作,还是按照原计划和妻子一起回国(把小孩生在国内),以便尽早投入学科建设?显然,怎么做都有利有弊,正可谓“没有全得,只有舍得”。往往要丢掉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一些东西。就看你是否丢得起,或者更看重什么了。 要认清得到和付出的关系。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给予。你为工作单位创造了价值,他们才愿意给你相应的待遇。当老师也是这样,拿的岗位津贴越高,要求也越高,压力也越大。而现在很多人盲目地羡慕别人的职位或者待遇,而没有看到别人得到待遇前的付出,也没有看到别人得到待遇后的辛苦和烦恼。我有个亲戚十多年前开了好几个公司,挣了很多钱。但是他工作非常繁忙,经常有家不回、有孩子不抱。后来,他家庭破裂了,做生意失败了,房子被银行收走了,不得不离开了上海。早些时候吃喝劳累导致的病也发作了。这说明得和失是纠缠在一起的,并且人生是有起有伏的,不能只看到一时的风光。 2010年7月号《婚姻与家庭》杂志刊登了刘慧芳的文章《有一种职业叫妈妈》。刘慧芳在湖北某报社工作,她的丈夫应邀赴上海担任一家媒体的副主编。半年后,刘慧芳也去上海应聘某刊物执行主编。她把女儿送到婆婆家,然后偷偷地溜走了。虽然刘慧芳和丈夫在上海工作得好好的,但是女儿成绩退步,得了自闭症。刘慧芳和丈夫大吵一架,他们重新回到了湖北,丈夫进了武汉一家媒体,而刘慧芳成为全职妈妈。这个故事不但告诉我们“没有全得”,而且启发我们要学会“放下”!很多时候,人的纠结就在于吃着碗里的,还想着锅里的。比如说,在湖北已经有份工作,一家三口过得好好的,为何要丢下女儿而到上海来发展呢?如果能够“放下”执行主编的位子,不也很幸福吗? 海潮出版社出版的《7项心志的历练》讲到一个故事。1945年,美国水兵摩尔所在的潜水艇被日军舰队发现。日军布雷艇一刻不停地投下深水炸弹,整整持续了十几个小时。潜艇舱室的温度达到40度,大家都感到完了。最后,布雷艇的炸弹用完了,攻击停止了。“而摩尔的感觉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一样,他过去的生活一一浮现在眼前,那些曾经让他烦扰过的无聊小事更是记得特别清楚:没钱买房子,没钱买车,没钱给妻子买好衣服,还有为了点芝麻小事和妻子吵架。但是,这些琐碎的事,在深水炸弹威胁生命时,显得那么荒谬、渺小。摩尔对自己发誓,如果他还有机会活着的话,他永远不会为这些小事忧愁了!”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到了生命的尽头,那些原本看似重要的身外之物已不再重要,人也更容易“放下”了。 可是,为什么人们对得失不愿意“放下”呢?有的人没有工作offer时很痛苦,有一个offer时很振奋,得了多个offer却陷入“纠结”、“天人交战”之中。有的人纠结于究竟是回家乡工作还是和爱人在同一个城市工作。有的人纠结于入职时的职称和待遇,而不是“先生存、后发展”。还有的留学生一边说自己坚定不回国工作,一边又眼红别人回国当教授。究其原因,就在于只想“全得”而不想“舍得”。 后记:修改后由科技导报2012年第2期“科技职场”栏目刊登。 PDF下载: 2012-02-84-走向职场要把握好得和失的关系.pdf
个人分类: 我的散文|8550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计生委消耗五成“三公经费” 出国考察计划生育?
dongzg101 2011-10-20 16:09
计生委消耗五成“三公经费” 出国考察计划生育? 韩浩月 7月18日,又有8个中央部门公布了2010年度“三公经费”开支情况,其中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因公出国(境)费占全年“三公经费”开支五成以上而成为焦点,有网友质疑说,“中科院出国(境)费多是为了考察高科技,商务部出国(境)费多是为了谈生意,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性质决定其并不需要经常出国,花那么多钱出国做什么?”(7月19日《东方早报》) 作为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由公务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组成,由于开支巨大,且之处额度一直居高不下,社会舆论近些年一直呼吁全面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6月30日中央政府首次报告“三公”支出,在高度关注和质疑声中,拖延近20天的多个中央部门“坐不住了”,开始密集公布“三公”开支情况。 国家人口和计生委成为首个因“三公”公开而被推倒舆论最前沿的部门。虽然此前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先行发布“三公”消费数据也引起一些批评,但因为公众对“三公”支出去向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对公布的数字并未感到太过惊讶。可计生委公布的数字着实让人想不通,全年“三公经费”支出927.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支出470.54万元,鉴于该部门的特殊属性和工作特点,并无太大出国学习、考察的必要,计生委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说法以及详细的开支明细,方能平息质疑。 “国外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他们去那些国家考察什么?”,“出国是为了体验最新的避孕措施在欧美的实施效果?”,“如果为了推广计划生育经验,应该是别人来我们国家交学费才对”……网友的观点有不少调侃的成分,但调侃背后隐藏着严肃的追问。众所周知,公布“三公经费”是为了让纳税人的钱花到明处,尽可能地节省或砍掉那些没必要的花费,如果经过讨论、分析、认证之后,确认计生委没有批量出国学习、考察的需求,那么对应的这笔费用是不是可以大幅缩减了? 其实网民也不是故意为难计生委,出国考察调研对于很多公务员来说,其实就是公款旅游。但如果这些公务员把公务旅游应说成学习考察,谁也没有办法,毕竟他们通过自己或旅行社的操办,总能找到对应的考察单位和接待对象,能开出顺利入账的发票。只是,计生委到了国外,如何找到对口部门?发票内容又该如何填写?对于已成“明规则”的公款旅游,人们已经无可奈何,但对于一个没有必要经常出国考察的部门也如此频繁地走出国门,这就有些令人难以接受了。 计生部门的开支来自于财政拨款,但也并非没有“收入”,《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由计生部门开出的书面征收决定,所收的社会抚养费全部上缴国库。当社会抚养费放进了国家财政这个大菜篮子进行再分配,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计生委出国考察的钱有一部分是出自社会抚养费?总之,社会抚养费也好,财政拨款也好,都是纳税人的钱财,行政部门在花费时不能师出无名。人们追究计生委在过去一年花费470万出国究竟做了些什么,不但符合温家宝总理对管住“三公”消费所给出的两个建议——公开透明和民主监督,也是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的正当权利。
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出国的同学:我不认识你,无权为你写推荐信
热度 2 Hongbolu 2011-10-11 09:05
各位同仁:     经常收到学生来信要求我为他们写推荐信,理由往往是我在国外执教过,或者英语好,或者深受学生爱戴等。 但我并不了解这个学生,如何为他(她)写推荐信?各位同仁,你能写吗?   我觉得这个经常遇到的问题考验着师生的诚信,因此发文在此与同行交流。我相信写信求助的同学不懂这个道理,作为教师有必要用实际行动教育他们,同时也时刻教育自己。 延伸思考:如果我是某领域的“大师”,各种各样的邀请如雪片一样飞来,我能保证不为不认识的人写推荐信吗(评奖、评审....)?我能不为不熟悉的领域写鉴定书吗?我说:“我能做到”!你马上想: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可能是大师!一旦你成了“大师”,你会如何做? 下面列举最近一个例子(删去同学姓名,并无指责该生的意思,仅以此实例供同行参考): ================== (化名)同学请求信:   老师您好,我是...本科08级... 班的(化名),现在在准备去美国留学的事情,看到您有国外任教的经历,而且研究也做得非常好,所以想请您帮我出一封推荐信。 我的基本情况如下: 姓名:(化名) 性别: … …   以上就是我大概的情况,我知道作为老师这样的专家学者给学生出推荐信是很慎重的,我科研经历这一块欠缺,但是我现在正在想办法补;我成绩不突出,综合排名也就百分之四五十,但是我并不认为 GPA 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我从大二起就有出国深造的想法,现在到了最关键的一步:申请,希望老师在百忙之中能够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助我一臂之力,如果您太忙,我可以写完草稿之后交给您审阅。请老师放心,去了大洋彼岸我不会给您丢脸,您的帮助我也会永远记着。 期待您的回复。 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化名) 敬上 2011 年 10 月 9 日 ==================== 吕洪波回复: (化名) 同学: 你好!   很欣赏你的进取精神。但我无权作你的推荐人,因为我对你的情况不了解。试想:一个连课都没给你上过的老师的推荐信有什么说服力?难道我造假吗?一封没有信度的推荐信很可能让你的申请前功尽弃!为了增加推荐信的力度,建议你找给你指导过的老师(或辅导员)推荐,退而求其次也要给你上过课的老师推荐。 这是诚信的基础,希望你我都遵守。 祝你成功! 吕洪波 ( 2011.10.09 ) ==================== (化名) 回复: 好的,谢谢吕老师的回复。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 ( 2011.10.10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9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经过吴瑞帮助出国的学生,后来不少成为科学家。
dhwang 2011-9-30 02:22
饶毅博文:代代相传:吴瑞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支持国内研究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401139 代代相传:吴瑞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支持国内研究生 精选 已有 12894 次阅读 2011-1-5 09:49 | 个人分类: 社会 | 系统分类: 人物纪事 已故分子生物学家吴瑞于1980年代设立CUSBEA,由北大的张龙翔和顾孝诚等老师协助,帮助422位中国大陆的青年学子赴美留学。 当时,极左影响下,中国闭关自守多年以后,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留学。我知道两个故事。一个是听来的:78年(或79年)第一批留美的50人,是先到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大使馆,然后给各个学校发很简单的信,希望到大学进修。一个是我自身经历的:应该已经是80年代中后期,有一次我到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办手续,领事详细问如何申请赴美念研究生。 另外,可能更大的问题是美国学校很难判断中国学生是否合格。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瑞先生做的工作很重要。这不仅对于直接因为CUSBEA而留美的同学重要,而且对于我们其他人也有影响。这些学生建立reputation,对于后来学生较快赴美,也有间接影响。 经过吴瑞帮助出国的学生,后来不少成为科学家。 根据时代变迁,出国已经很容易,而现在国内有些研究生非常出色,吴瑞的学生们决定出资、募捐设立吴瑞基金会,专门奖励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的华人研究生。 华人帮助华人的传统一代传一代。 欢迎研究生们积极申请吴瑞奖学金 。 转吴瑞奖学金公告: 吴瑞纪念基金会为奖励优秀研究生而设立“吴瑞奖学金” 吴瑞 教授 (1928 – 2008 )是国际著名生物学家,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了 DNA 测序的第一种方法,晚年专注于水稻基因工程研究。吴瑞教授一生致力于促进亚洲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1982年他在中国创建了生物学领域的国家公派留美CUSBEA(即中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项目,该项目历时8年,共选派了422名优秀的中国学生赴美攻读 博士学位。CUSBEA项目同时也推动了中美两国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交流。 设立 ”吴瑞奖学金” 旨在鼓励博士生努力将自己塑造成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同时也纪念吴瑞教授在培养中国新一代生物学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至今已有十五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吴瑞奖学金” ( http://www.raywumemorialfund.org )。 奖金和奖品:包括美金3000元奖金,纪念章,证书和吴瑞纪念基金会的推介。获奖者可申请美金5000元以下的旅费资助,用于参加国际会议或高级课程(参见附一)。吴瑞奖学金将为获奖人和当今的科学家们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每年我们颁发十个以上吴瑞奖。 评比标准:吴瑞基金会根据每位候选人在生命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贡献来评定优异。 参加评定资格:参选者必须是正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或新加坡的学校或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而且,参选者必须是取得博士候选资格,但还不到学业最后一年(以申请的截止日期为准)的博士生。 提名:参选者可以由将授予参选者博士学位的研究机构的教授提名。该教授必须是正在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博士导师。 需要提交的材料: 拟申请当年”吴瑞奖学金”的候选人须在申请截止日期之前提交下列材料 : 1. 一份填写完整的申请表,请下载英文或中文版本的申请表格。 2. 参选者必须提交一篇两页纸的个人陈述(英文或中文版本),其中需要包括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和目的,对目前研究领域的兴趣所在,对将来工作的展望及打算。 3. 参选者目前博士研究项目的进度报告(限不多于五页纸,文献列表不算在这个限制中)。 4. 一份博士学位所学课程的正式成绩单。 5. 参选者所有发表文章的列表和文章影印件各一套。 6. 参选者已获荣誉和称号。 7. 一封来自提名教授的推荐信,和两封来自专业上熟悉参选者的其他教授的推荐信。推荐信信封必须有推荐教授签字封口。 8. 申请表必须由参选者所在学院的院长签字,证明参选者所提供的以上所有材料都是真实有效的。 注:1-6的材料必须整合到一个PDF的电子文件并且存入一个CD中。申请材料包括填好的申请表,CD 和三封封好的推荐信必须放入一个大信封然后投递到指定的地址。 2011年“吴瑞奖学金”申请和评审程序(以邮戳日期为准) 2011年3月31日 提交申请表的截止日期 2011年4月30日 通知收到完整申请(以电子邮件或其他形式) 2011年8月31日 评估结束 待定(随后通知) 颁奖典礼 “吴瑞奖学金”网址: http://www.raywumemorialfund.org 申请材料邮寄地址: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 100871 于春燕 老师收 联系人: 于春燕 电话: 010-6275-8056(办) 邮件: raywuprize@pku.edu.cn “吴瑞奖学金”评审委员会 委员会主任: Xiaodong Wang (王晓东) HHMI Investigator, and George L. MacGregor Distinguished Chair in biomedical Science, UT-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委员会成员: Xinnian Dong (董欣年) Arts Sciences Endowed Professor of Biology, Duke University Xin-Yuan Fu (傅新元) Professor,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Jun-Lin Guan (管俊林)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Nancy Y. Ip (叶玉如) Head Chair Professor,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qun Luo (骆立群) HHMI Investigator, and Professor, Stanford University Ming Luo (罗明)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Hong Ma (马红) Dean and Professor,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Yi Rao (饶毅) Dean and Professor,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Lishan Su (苏立山)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Xiao-Hong Sun (孙晓红) Lew and Myra Ward Chair and Member, Oklahoma 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 Yue Xiong (熊跃) William R. Kenan, Jr.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Tian Xu (许田) HHMI Investigator, and Professor, 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u-May Yu (余淑美) Distinguished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 Academia Sinica 附一 旅费资助申请程序: 1,申请者需提交国际会议或高级课程的详细资料及费用预算(包括:注册费,机票或火车票,旅馆,餐饮,出租车/公交,等)。 2,申请者需提交墙报或报告的初稿。 3,评审委员会根据国际会议或高级课程重要性及费用的考虑,提出书面审批意见。 4,申请者应依照审批意见自行支付费用,凭发票, 会议摘要复印件, 在批准额度内报销。
个人分类: 人物专访|4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与导师
lizhengjiang 2011-9-15 17:49
大概一个月前的第一篇博文“开学,打酱油到毕业”,似乎就注定我与导师之间的爆发是无法避免的。 今天的心情非常灰暗,因为我的人品总是那么的差——不愿意妥协,做了很自私的选择:放弃这边研究生的学习,申请出国了。 导师说了,对我很失望;而且这边的老师都不会喜欢我了。 纵然专业上没受过多少指导;但这份师生友谊也弄得太糟糕了。我真心向您道歉,还有那些即将不再喜欢我的其他老师们;并真心祝愿后续的学生都比我听话。
3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
charles08 2011-9-14 15:32
2011 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根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办法》和年度选派规划,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学基金委) 2011 年将在全国选拔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 12000 名,其中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计划选派 6000 人(含 “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5000 人, “ 国家公派专项研究生项目 ”1000 人),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项目、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国家公派专项出国留学项目以及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项目计划选派 6000 人。 一、选派类别和留学期限 1 .高级研究学者 :留学期限为 3-6 个月; 2 .访问学者 (含博士后研究):留学期限为 3-12 个月; 3 .博士研究生 (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留学期限为 36-48 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为准; 4 .联合培养博士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赴国外从事课题研究):留学期限为 6-24 个月; 5 .硕士研究生 (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留学期限为 12-24 个月 , 具体根据所申请奖学金项目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优先资助学科、专业领域 重点选派领域为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详见《 国家留学基金优先资助学科、专业领域 》。 三、资助内容 一般为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具体资助项目、标准等在录取时确定。 四、申请条件 (一)申请人条件 申请人应为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科研机构的正式工作人员和优秀在校学生,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学成后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 2 .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外语水平达到《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外语条件 》规定的要求; 3 .身心健康; 4 .符合有关奖学金项目选拔简章的具体要求(详见《 2011 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 项目一览表及项目指南 》); 5 .曾经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的人员,回国后工作须满五年方可再次申请。以下项目中的留学回国人员不受此限制:大学生赴英实习项目、印度 Infosys 实习项目、中德学者短期交流项目( DAAD/DFG )、中德博士生联合研究项目、日本电通博士研究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论文博士奖学金项目、中国 - 苏格兰博士生教育及科研合作伙伴关系项目(访问学者类别)、希腊互换奖学金项目、博士生导师短期出国交流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提供国际旅费资助)。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范围暂不包括境内其它人员和正在境外学习或工作的人员。 暂不接受已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但未执行人员的申请。 (二)申请类别及要求 1 .博士研究生 申请时年龄不超过 35 岁( 1976 年 3 月 20 日 以后出生),具有硕士学位,或申请时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硕士生(含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博士一年级学生。来自高等院校的申请人申请时应为就读高校的全日制在读学生(委托培养和定向生除外)。申请时须提交国外教育机构的入学通知书或邀请信复印件、免学费或获得学费资助证明复印件、经国外导师签字的学习计划(外文)、雅思 / 托福考试成绩单复印件或外方院校 / 导师出具的外语合格证明。入学时间原则上为申请当年。 2 .联合培养博士生 申请时应为就读高校 / 科研机构的全日制优秀在读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 35 岁( 1976 年 3 月 20 日 以后出生);申请时需提交国外教育机构出具的入学通知书或正式邀请信复印件、国内外导师共同制定的研修计划、就读学校学籍证明、推选单位出具的外语考试(核)证明或外方院校、导师出具的外语合格证明或雅思 / 托福 /WSK 考试成绩单复印件、及可能发生的与学习相关费用说明;入学时间为申请当年。申请人如无法在规定毕业时间内完成留学计划,需推选单位单独出具同意推迟答辩、毕业的书面证明。 3 .硕士研究生 申请时年龄不超过 30 岁( 1981 年 3 月 20 日 以后出生),应具有学士学位,或为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时须提交国外教育机构出具的入学通知书复印件。仅限申请现有硕士研究生项目,详见《 2011 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项目一览表及项目指南 》。 4 .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 申请时年龄不超过 50 岁( 1961 年 3 月 20 日 以后出生),应为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各级行政单位、科研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本科毕业后一般应有 5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硕士毕业后一般应有 2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对博士毕业的申请人,没有工作年限的要求。 博士后研究申请人应是高等学校或科研单位具有博士学位、具体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优秀在职青年教师或科研人员。申请时距其博士毕业时间应在 3 年以内( 2008 年 3 月 20 日 以后毕业)。申请时年龄不超过 40 岁( 1971 年 3 月 20 日 以后出生)。 5 .高级研究学者 申请时年龄不超过 55 岁( 1956 年 3 月 20 日 以后出生);申请人应为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各级行政单位、科研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其中,教学科研人员应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干; ② “ 长江学者 ” 特聘教授或教育部当年确定支持的创新团队中的骨干或 “ 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 入选者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③ 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④ 中央国家机关、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应具有或相当于副司局级(包括副司局级)以上行政职务。 对类别条件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按具体项目规定执行。 五、选拔办法 1 . 采取 “ 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 ” 的方式进行选拔。凡符合申请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按规定的程序申请。 2 .申请方式 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请申请人按规定时间登录国家公派留学信息管理系统( http://apply.csc.edu.cn )进行报名。 3 .申请材料 请按照《关于准备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申请材料说明( 学生类 / 非学生类 )》准备书面申请材料。对申请材料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请按照相应项目指南准备。 4 .受理方式 留学基金委委托各受理单位(包括 各有关国家留学基金申请受理机构 、有关高等院校等)统一受理本地区(单位、部门)的申请。受理单位负责接受咨询、受理、审核申请材料;留学基金委一般不直接受理个人及单位的申请。受理单位自 2011 年 1 月 5 日起 提供咨询。 5 .受理时间 请申请人于 2011 年 2 月 20 日 至 3 月 20 日 进行网上报名并按规定向各有关受理单位提交申请材料。《单位推荐意见表》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统一提交各有关受理单位。 6 . 对申请、受理办法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按项目具体要求执行(详见《 2011 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项目一览表及项目指南 》)。 六、评审、录取 留学基金委将根据项目具体要求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确定录取人员名单。 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者经资格审核后免予专家评审,直接录取。 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录取结果在 2011 年 5 月份公布; “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 第二批录取结果在 2011 年 6 月底公布;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结果将根据项目要求另行公布。 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和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项目(西南北欧地区)的录取结果在 2011 年 7 月份公布。 项目有特殊要求的,录取结果将根据项目要求另行公布。 录取通知将根据项目要求通过各有关受理机构转发或由留学基金委直接发至申请人所在单位。 七、派出及管理 留学人员在派出前,须与留学基金委签订《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并办理公证、交存保证金和《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出国人员上海集训部或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审核后再予办理签证、预订机票等派出手续。派出后应遵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的有关规定及《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的有关约定。留学期间,留学人员应自觉接受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管理。 八、本简章由留学基金委负责解释。
个人分类: 科研资源|1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好了歌
sfw111 2011-9-13 23:24
地沟油又上餐桌了, 三聚氰胺成奶粉了。 官员都有假文凭了, 有钱人出国隐居了。 贪污腐化成风气了, 天空都乌烟瘴气了。 什么使我们伤心了。 好了好了不再说了,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热度 4 zlhua 2011-9-10 12:43
张老师,你应该马上退出那个课题组!你不能浪费你的时间! ......... 张老师,你应该走出去!读博士,或者出国,呆在成信只有消磨你的意志,你不适合呆在成信...你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都非常好,我们都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但我们接受了十多年的填鸭式教育...我们已经适应了那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我们也知道你是对的...但是...我们还是必须面对现实...你需要把自己变得更强大...因为单凭一个年青的小讲师,或者几个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现状的.... 学生比我看得更明白.... ... 难道是......
个人分类: 自省自立|2761 次阅读|7 个评论
李刚走了,李双江来了
热度 2 moxj 2011-9-9 09:30
前几天惊闻著名作家梁晓声发表对我们伟大祖国的不满言论:这个国家十年之后还是这个样子,他要么选择移民,要么选择自杀。 也难怪,连我这样在实验室玩仪器的人都想自杀,都想出国,玩文字的精神不正常才算常态。 这不上网查个东西,版面首页就用黑体标注律师称李双江儿子未满16岁不担刑责。 这让全国的老百姓情何以堪,普通人学个驾照总被刁难,送礼走后门,排队、、、、人家未成年,无牌照,更不可能有驾照,撞人,恐吓围观群众、、、、、不担责任、、、、、谁看着这些事不想自杀啊,不想离开啊。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3057 次阅读|3 个评论
出国做博后准备物品清单
热度 8 xusuowen 2011-9-5 12:43
羽绒服( 1 件),名片夹 1 个 羊毛衫( 2 件)(可以带上目前有的毛衣) 毛巾、牙刷、牙膏、香皂(两份) 洗发水、沐浴露、 啫 喱水( 1 份) 夏冬拖鞋(各 1 双) 夏天穿的短裤、衬衫、 T 恤衫( 2 套) 冬天穿的保暖内衣裤( 2 套) 袜子(一打)、内裤(多多益善) 西装( 1 套)、领带( 2 条) 衬衣、裤子、皮带、皮鞋、运动鞋、保暖鞋、鞋垫(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再确定购买数量) 空调被( 1 个)、床单( 2 条)、毛巾被( 1 个) 常用药品(特别是鼻炎药): a) 消化不良水土不服:霍香正气丸、丽珠肠乐、泻痢停、黄连素。 b) 过敏:开瑞坦 c) 流感:银翘片、新康泰克、消火牛黄解毒片 d) 镇痛、消炎: APC 、芬必得、外伤、烫伤、云南白药、创可贴、正红花油 e) 皮肤:皮炎平、达克宁霜、邦迪创可贴、棉签、足光散(治脚气使用) 吃饭使用的勺子、筷子( 2 套) 针线盒、梳子、天堂雨伞、 指甲剪、耳挖、保温杯、可微波加热饭盒, 最好玻璃的 ( 1 份) 冬天的手套、围巾、帽子( 1 个) 近视眼镜( 2 副)(麻烦别人开个度数证明) 剃须刀、理发刀( 1 个,同时配上几块刀片) 移动硬盘、 MP3 (把目前的带上就行,电脑不用带) 双肩包( 1 个,已有) 给老板和朋友的小礼品(在黄山老街购买,外加大白兔奶糖,茶叶等) 文具(尺子、笔袋、中性笔、订书机、订书钉、透明胶、双面胶、小剪刀) 球拍(比方钓鱼竿 X3 ) 现金 2000$ (1,2800 RMB), 其余为银行存款,备少数零钱。 两件托运行李和一件手提行李。托运行李每件最大重量 23 Kg, 每件最大三边之和 62 inches/158cm 。手提行李最大重量 5 Kg, 最大三边之和 45 inches/115cm 。 备注 : 1 、 签证时准备的材料都带上 , 飞机上问乘务员索要 Custom declaration form. 飞机上很冷,需要带一件外套。 2 、随身可备 $1 的零钱 (Coins, Quarter Dollar) 共 $10~20 。以便在机场可以租推车,吃快餐。买些小东西即可。 3 、美国地图 4 、联系人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 5 、所带书籍根据自己实际需要确定 6 、航班信息: 2011-8-28, HK Hongkong---------------------------Chicago-------------Washinton DC (Dulles, IAD) Start: 11:50 13:26 interchange 16:12 19:15 (Beijing Time) (EST) (EST)
2245 次阅读|9 个评论
人在海外:“金”姓的困惑
热度 4 profjin 2011-8-28 05:20
感谢父母,我的名字重名很少,“古狗”一下,中文重名才2-3个,而拼音(Yaochu Jin) 的重名还没发现过。 在出国以前,从来没有因自己的姓名烦恼过。唯一一次拿我的名字说事的是上大学后的第一次班会,我的名字被拿来猜谜语,谜面是一幅“旭日东升”的画,还高兴了一阵。可一出国,问题可大了。 先是在德国,我的姓发音由“金”变成了“银”,大幅贬值。在拼写时,不是写成"Jaochu Jin",就是“Jaochu Yin”。 然后是碰到韩国人,跟他们说我姓金,韩国同事就小惊大怪,问中国也有姓金的? 可最为要命的是,最近几年,我的姓竟然开始遭国人的质疑,一听说姓金,便问我是不是朝鲜族的。 出国前我就看到百家姓中有金姓。在中学时,我也曾在家乡的报刊上读过一篇有关当地金姓的来源,似乎是古时从西北迁徙而来的。母亲也提到过,我家原来有个家谱,文革中被抄走丢失。另外,我记得小时候家族里很多老家具上有“彭城”两字,当时甚为不解。 最近发博文,未料又有博友说本人的名字像是韩国人。于是花了点时间翻阅百家姓及在网络上站查询金姓的来源。不料有了意外的收获,竟然有个“世界金氏宗亲会”的网站(见http://www.jszq.cn/index.asp)!在该网站“ 金姓家族聚居地迁徒和人才”一文中,有如下一段叙述: “我们这支金姓先祖的原居地在甘肃武威地区;休屠归汉后,始迁地是 江苏彭城 ;五世的钦在西汉平帝时任京兆尹,便从彭城分迁到长安,为京兆祖。此后逐渐南迁。” 这段描述揭开了为什么以前旧家具上有“彭城”两字的谜底!有关金姓由来的详细叙述,参见: http://www.jszq.cn/pages/jsls_jsyy-detail.asp?NewsID=84 唉,总算正本清源了。都是给“韩流”闹的。
6418 次阅读|3 个评论
开学,打酱油到毕业
热度 1 lizhengjiang 2011-8-22 20:47
随着新生入学典礼的落幕,研究生算是正式开始了。对于保研留校的我,其实从大四就开始准研究生生活了——除了没有正式入编:没有一个月 400 块的补贴,没有实验室的钥匙,没有一个研究生证。 因为没有突破,所以迷茫:不是自己没有努力——我看的书比部分师兄要多得多:大四下半学期我平均每个月要买 200 块钱的书学习。虽然我还责怪自己玩的太多,但是看着一学期三本厚厚的学习笔记,我怎么也不忍心说,自己还没有努力够。 而另一方面,生活又几近废掉:至今没有谈过恋爱;因为我不清楚别人的谈资,或者说没有关心过资讯,渐渐地不知道怎么和普通人交流了;而面对踏入社会开始孝敬父母的同学,更让我等汗颜。 研究生就两年。农大嘛,又不是理工大学,绝大部分情况:研一上课,研二找工作实习。还有,硕士毕业不要求发论文的。哎,“谋上得中,谋中得下”。现在谋下,什么趁早出文章,跳到国外之类的想法啦,哎,就无所谓了。而我被迫放弃的(生活),谁来承担? 研究生到底该怎么计划? 我犹豫了好久,给导师写信了(大意如下): 第一, 今后会不会安排我的实验未知。真到我了,估计两年也快混到了,靠积累实验数据发文章也没戏; 第二, 搞理论推公式弄出一套新东西,好像不是两年的功夫可以完成的。而且我也不愿意留下来读博士(不管可不可能); 第三, 搞仿真,是不是该给弄个好机器。导师告诉我,得先出结果了再考虑。这话听着好像我可以不用计算机就得到结果,然后那还考虑什么啊。 我乃不甘沦为打酱油之辈,何苦逼上梁山。没有盼头的生涯,实在无心用功。
4116 次阅读|3 个评论
念旧感怀之肄业廿年
热度 2 zhangt10 2011-8-20 13:34
YC那篇 怀念大学的文章 ,勾起多少人的怀旧情怀? 我想起前几天打开保险箱在箱底静静躺着的两个证件:一本是鲜红缎面的-“复旦大学肄业证书”,另一本是暗红色塑面(旧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这两本证件,算是见证了那个年代的出国潮,以及我们为了走出国门那一路的挣扎。 在1993年以前,为了阻止人才外流,本科毕业生如果没有海外关系的话是必须为国家服务五年的。 有海外关系的毕业生呢,可以交上个一万块RMB四年的培养费自费出国。 大一暑假我父亲去世以后,家里的经济一直都靠老妈四处开会来补贴着,而正在进行着的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对她那份工作的威胁很大。当时她说,你看看就是清华的研究生到了我们所谓好单位都做些啥,出国吧,为你自己好也为了这个家。 可是算来算去真的没有海外关系啊,某些有关系的开出的条码又不是我们可以接受的。 于是,在91年的九月初,我揣着老妈东借西凑来的七千五百块人民币,还有熟人开的语言学校录取书,去教务处办退学手续了。 我还记得在那个屋子里排队时,两腿发软,包包里的人民币沉甸甸的。 里面有叔叔借的一千多,他一年的工资。 我要放弃的是复旦闪亮的文凭和一个包分配的名额,真算破釜沉舟。 拿到了退学证明,才可以去办出国手续,在秋老虎的上海,跑公安局高教局好几次,才拿到一本珍贵的护照。 退学以后保留一年学籍,所以我还可以继续修第四年的专业课,做毕业论文。 复旦的生物物理,原本5年是和物理系先读两年的,传说有前辈拿到过Cuspea出国呢。 我们减到四年,专业课几乎都是堆在大四,别的专业都游游荡荡找工作了我们还要读书,工作分配还不比人家。 当时老教授们对我们这届打牌撮麻,抗汉(读英语)打三国(张教授的新486有视窗哦)的极品学生们相当头痛,某门课干脆给了一个B其他统统的CDF.我这种想出国对GPA特关心的人群读书其实蛮用功的,而且退学后一个学分才25块钱,比起交培养费可真划算呀。系主任,教量子生物的徐老师听说她的课就收我75块RMB那个叹气“10块美金!” 说起徐老师真是有意思,期末量子我考了个优,长期考试时坐我边上后面的W同学拿了个及格。那两张考卷的答案一样,据说版面也几乎一模一样。W同学读我们专业也是冤,他文彩极好,就是思维方式不适合理工,转不成系也没辙,平常考试时大家就放些水。 他毕业后不久就改行,做了那行最年轻的总监。 W同学的简历上是写着生物物理学士的,我的永远要标注一个(E.Q.)。大四同学们毕业时,我没有拿到全奖通知书,请人看了我的材料结论是下次争取二三流学校吧。 学院的老师说你把护照交回来再读一年还能拿学位的。 我还是没交,背了太多债了。 暑假结束回到学校,说好去做临时工的教授那里又没钱了,坐在隔壁生工系女生的寝室里发愁。后来大家帮忙给我在遗传所做水稻的沈老师那里找了事情做(博士前-沈老师叫我们),在低年级做辅导员的生工系同学把我塞进一个出国女生的床位。这才又给了我一年继续努力的机会。而那两年的压力,师友的帮助,青春的乐观,在以后的岁月里都是怎样的财富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85 次阅读|6 个评论
生态实验在内蒙古通辽
热度 2 eatbutthin 2011-8-18 21:06
很不情愿踏上了开往内蒙的列车,躺在狭促的上铺,思绪很乱,该写些东西了。 我很不满意现在的状态,并不愿意做这样的实验,需要处理的问题太多,有太多的因素,交通、住宿都不能保证。想自己是不是吃不了这样的苦,给自己想了很多理由 : 首先,我是能吃苦的,我高考两年,考研一年,考 GRE 的煎熬,都自认为能说明问题;另外,或许苦不同,我只能吃那种苦,这种苦我吃不了。需要和太多人交际,需要考虑太多的因素,诸如交通、住宿、吃饭等等,在内蒙,在这个曾令我向往的地方,实际上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话又说回来,这些问题是一个成年人,一个研究生应该做的,和人打交道,考虑多方面的问题,这些我明白,我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可我认为,现在所做的已超出了我所认为的限度,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对实验本身的思考;而且,我理想的是能够安心的思考,安心的做实验。可现在,已经影响到了我。这种状况不是我想要的。 我想逃脱,我想转方向,想退学,想和老板说明,想退了学放弃硕士学位,出国深造。可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感觉多么幼稚,多么可笑!我想最明智的,还是尽量把目前的做好,熬过这两年,出国吧! 想的太多,此刻的状态,让我对前途感觉一片迷茫,没有了自信! 火车的上铺太狭促…… —— 2011/8/10 晚于北京到通辽 K1015 火车上
个人分类: 心在笔上|3268 次阅读|4 个评论
这个实习,着实搞得我很郁闷
热度 1 shdhll 2011-8-12 22:57
来这个公司实习了一个多月了。导师让过来的。他说来实习一个月,项目结束就让我回学校。做网站,那就做吧。搞半天两个月才能结束。。。全项目总共5个人。4个兼职,但我一个全职。。。哥哥,我是学自动化的,是搞硬件的,让我做网站。。。好吧。我做。但是貌似这一周我更新了n多代码,其他人还都有其他项目。都在忙。工作餐没有,工作1000块。吃掉+路费至少900块。周六周日加班。。。现在老板又要让我晚上加班。。。我说您没病吧。 想想跟了他真够憋屈的。两次压制我。一次是这次实习,本来他让我暑假做些研究。好啊。我把计划,资料等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却让我去干活。哥,咱不是牛人,不能这样极度羡慕很吧。。。一次就是去年了,你项目不多。而且又要出国,在国外整整一年。我自己发展我自己总可以了吧。找了个客座研究生。你冷不同意。。。有必要吗。。。我帮你干了那么多的活。呵呵。 对这样的导师,我真的很无语。 我不想毁了我一生。 大家帮我评评理。
个人分类: 硕士研究生生活|223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未来几年出国人数的预测
热度 1 halcon 2011-7-30 17:34
最近国内、国际媒体对众所周知的事件报到很多(提名称就被和谐了,也体谅一下编辑同志),从国外论坛的消息看,这次事件对绝大多数人的信心是个极大的打击,尤其是游离于体制外但还对体制有信心的人。 因此,我预测未来几年出国求学、海外移民的人数会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下,无论何种目的愿意回国的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还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试图改变什么。 不能多说,你懂得。
275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堪回首的1998
热度 26 yzhang111 2011-7-29 12:49
读胡自民先生的博文“ 博士毕业了,为什么我还不想回中国?! ”有感 1998年是笔者博士毕业和抉择未来的关键时刻。本来都在医科院基础所找到一份看上去还不错的工作。老板是耄耋之年的科学院院士。还没去单位报到,人事处的领导就开始做我的工作。总体意思是这个院士不退休不招人待见,在那里工作将来没啥前途,建议我另做打算。正好当时申请美国博士后的事情有了眉目,人事处的领导马上非常热情的鼓励我出国,并许诺如果我把档案关系转回家乡,所里就免除我2万元的合同违约金。让我没想到的是从北京往外转关系竟是如此顺利,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没有派遣证),派出所就迅速把我从北京给“踢”出来了。后来才知道人事处是看上了我那个所谓的进京指标,我走了正好腾地方给其他人。北京的朋友告诉我这个进京指标当时至少值5万。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果放在一个没经历过多少打击的人身上,选择自杀也不是没可能。为了能说清楚我还得把所有的遭遇分一下类才成。 1. 出国所需要的博士后接收函的翻译和公证(当时申请护照的必备材料)。天真的我认为 公证系统是一家, 公证书在哪办不是办呀?所以就在北京办好了一份。结果家乡的市里说必需本地的翻译公证才管用。没办法只好掏钱在北京办的公证书上加盖地方的公证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公证书拿到省教育厅不灵,教育厅说公证书必需是厅里的翻译公证才算数。有啥法子呀?只好再掏钱在北京的公证书上再加盖省里的公证章。最后总共掏了几千块钱换来了公证书上无数个图章才作罢。感想:什么叫各自为政,这下彻底领教了。 2. 培养费押金。根据当时教育部的红头文件,自费出国做博士后的不准收取培养费和押金等等。这个政策应该说非常人性化,对鼓励留学生将来报效祖国应该很有帮助。可惜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省教育厅也给我拿出了另一份儿自己的红头文件,说出国做博士后要收取3万元的押金,三年内回国的话连本带利一并归还,还告诉我这数目还算少的。当时内蒙要收5万。看上去这也算合理,逼你回国嘛。可笑的是当时的教育厅工作人员净鼓励我说国外多好啊,还回来干啥呀等等。意思估计是你三年内最好别回,押金没收我们自己用多好。感想:这已经比从北京直接出国的费用多了1万多了,迁回省里办是个重大失误呀。 3. 护照。因为没有派遣证(这北京的派出所是干什么吃的?没派遣证你怎么也给我办手续?),县公安局和人才交流中心拒绝让我落户办身份证,更没办法办护照。这下好了,鸡飞蛋打,忙活半天最后要变成黑户口了。经多方努力托人打听,领导们终于答应可以解决,前提是钞票加嫖娼(据说还是俄罗斯的)。后来领导们发话说你有手续也不见得成,没手续照样办。看看这牛气,不服不行啊!接下来市公安局和省公安局都不是省油的灯,都需要多方打点才算顺利拿到护照,不过好在他们没像县里那样下流要嫖娼。感想:公安局不是应该打击娼妓吗?咋自己还嫖上了?而且还是“友邦”的? 4. 款项筹备。上面这些押金,手续费,和打点的费用放现在看来还不太多,总共也就5万多块钱。可叹的是为了筹这5万多块钱,我父母把所有亲戚都借遍了才凑齐。感想:到现在写这博文我还泪流满面。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遇到没本事的儿子有啥办法? 等最后把护照拿到手,我的心也彻底被伤透了。就护照这点儿破事咋就这么难呀???一个从来没经历过社会洗礼的学生受这样的打击,有点儿不公平,当时真的感觉快顶不住了。爱国的同学别生气,我当时一时激动曾经发誓这辈子也不会想什么报效的事情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祖国毕竟是祖国,家乡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子不嫌母丑,该报效还是要报效的。没选择自杀,那就好好活着吧,看着祖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新景象也很欣慰。心里猜测着祖国的今天应该和昨天不可同日而语了吧? 另:本案例不具典型代表性,仅为个人特殊经历而已。
6259 次阅读|57 个评论
[转载]计生委工作性质并不需要经常出国,花那么多钱出国干什么?
wya 2011-7-20 17:08
http://news.163.com/11/0720/15/79DSNSRV0001124J.html 国家人口计生委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三公经费”支出927.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支出470.54万元,占五成以上。公务用车费用超出当年预算5.71万元。 就2011年的预算数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为956.49万元,比2010年实际支出高出近3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支出494.01万元,占比依然达到五成。 针对国家人口计生委因公出国费用超五成,有网友质疑说,中科院出国(境)费多是为了考察高科技,商务部出国(境)费多是为了谈生意,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性质决定其并不需要经常出国,花那么多钱出国做什么?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出国推荐信得小心
热度 6 ywang69 2011-6-21 20:50
看来以后写出国推荐信还得小心谨慎才是,因为前不久接到美国某大学的征信电话,询问我对某位学生的了解情况,好在那位学生我确实很熟悉。 和美国佬聊了10多分钟(最近学院有老外短期讲学,所以口语锻炼得还将就),我给那位学生上过课,带过实习还指导过SRTP啥的,费了些周折之后总算让对方相信了我是在熟悉学生的基础上写的推荐信,而不是学生冒充的。 也许该校遇到过学生自己推荐自己的情况吧!!! 那天有位马上赴日本东京工大联合培养一年的博士生来找我,原来我去年给他写的国家留学基金委申请表格中的专家推荐信被日本文部省发现笔迹不同,要求重新写,这让我有些尴尬。 记得当时该学生来找我时,我还给他导师打了个电话,问了下情况,但是觉得手写太麻烦本来时间也很紧张,似乎学生第二天就要提交申请材料。所以电话了解情况后,我让他自己填写好内容,我看看然后签字。 看了以后觉得写的也还算客观,不是那种大吹大擂天花乱坠,我也就签字了。 不想细心的日本相关部门居然发现了字迹上的不同,好在学生已经获得基金委的批准,只要我再写一封推荐信就可以了。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4810 次阅读|12 个评论
女儿长大啦!
热度 10 wangxh 2011-6-21 09:17
女儿大学毕业了, 辗转山东倔县、沈阳之后, 昨天晚上回到家里。 俺已经习惯了女儿回到家后负责早饭,所以就寝前问“明天早上想吃什么饭?” 女儿响亮地答道:“从明天开始到出国,所有做饭的活我全包了!”【 27日出国去雪城大学学习“广播、电视与电影”专业。只剩7天呀,好大的口气! 】 无论如何,在思想上表明女儿好像长大了。 感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培养!!! 感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所有为培养她付出劳动的教师、工作人员们!!! 感谢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北京高校联合会的有关组织与部门,在女儿的成长中提供的帮助和条件!!! 感谢CCTV、新华社、中国日报、纽约时报等单位以及他们的有关工作人员,为女儿的成长所做出的不可推卸的贡献!!! (还有很多值得感谢的单位与个人,等俺想起来再添上)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3682 次阅读|19 个评论
让孩子出国读研最起码吃的还放心些
热度 7 wangxh 2011-6-5 09:53
昨天与一个学生的家长会面聊了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商讨了出国读研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如何准备等等事宜。除了出国学习常规的优势之外,家长说了一句令俺特别纠结的话:让孩子出国读研,最起码吃的还放心些。 说实在的,乍一听到这句话,心脏的确不正常收缩了一下——估计就是常说的“揪心”吧。听听,国内 大好形势 都把人们逼成什么心理了,但这毕竟是事实呀! 百废待兴,只有先从教育入手;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狠抓教育”环节。
个人分类: 社会|2883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坏”呀?
热度 23 wangxh 2011-5-26 12:10
朋友孩子在美国求学。一日外出乘车没有零钱,司机帮忙说了一声“谁能帮忙这位小姑娘换一下零钱”。结果引来十几位乘客的同时掏钱,场面令朋友孩子真是感动啊! 孩子打电话对朋友两口子说:“在国内我生活了20多年,也没有遇到这么感人的场面。” 类似的事情已经累积许多,朋友的孩子正在一步步真心走向美国。 大家说, 美国人怎么这么“坏” ,祖国哺育了20多年、土生土长的中国青年的心眼看就要被美国完全俘获? 俺的女儿也在争取出国深造,求求美国及美国人,不要把女儿的心俘获!
个人分类: 社会|10759 次阅读|28 个评论
另一只眼看惠台、汇率和访问学者
热度 3 xuyingxiao 2011-5-25 22:41
刚出国时的感想,不是很全面准确,但也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现在的感想有些变化,以后再写。 地球村住着两大旺族,老龙家和小鹰家。老龙家历史悠久,人丁兴旺,但比较穷。小鹰家历史不长,人丁不多,但很富强。 惠台 老龙家的内部为谁做家长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一个叫湾湾的想当家长的娃被赶到了祖房中最偏僻的一间房里去了。但还是硬撑着说自己才是老龙家的家长。 闹了几十年,还是在为谁是老龙家的家长争吵较劲。突然一天湾湾变了想法了,仗着小鹰家撑腰,说分家了,我自立门户,不算老龙家的了。老龙家祖房我不 要了,但我占着的这间房也不是老龙家的了。老龙家渐渐没辙了,说只要你承认我们都属于老龙家的,什么都好谈。为了挽留湾湾的心,老龙家说我们家底大,看你 们家条件也不好,送点东西给你们吧。可湾湾还假装扭扭捏捏的,拿了东西还嫌不好,尤其心里嘴上都依然不肯承认自己是老龙家的。其实按人均算,湾湾家族每个 人都要富多了,但还要老龙家的兄弟节衣缩食讨好湾湾,就这人家还不领情,老龙家也没什么其他好办法。 汇率 老龙家尽管穷,但人都很勤劳。老龙家出一点点称为¥的白条,就有很多人起早贪黑卖命做了很多衣服鞋子、挖了很多矿产给小鹰家用,小鹰家打了很多称 为$的白条给老龙家就心安理得地享用老龙家的服务了。老龙家收了很多$白条,想买小鹰家的东西,但看中东西的人家不肯卖、人家肯卖的东西又看不中,只能把 白条搁着。 老龙家一个孩子看中了小鹰家的东西,得用$白条去换,于是找自家家长用自己的¥白条换$白条。老龙家说,你拿7张¥白条我才换你一张$白条。本来老龙家的人就都很穷,这样一来就更买不起了。小鹰家说这不行,你多换点给他呀,老龙家说我家的事干嘛要你管,我自有考虑。 老龙家选拔理发师,手艺很高的理发师被留下来,他对老龙家衷心耿耿,每次为老龙家的人理一个发,老龙家就给他打20元¥白条,好让他可以用这个白条在自家换其他东西。 被淘汰的理发师去了小鹰家,每次给小鹰家的人理一次发,小鹰家给他打20元$白条。他可以用这个白条在小鹰家换其他东西。 时隔多年,去小鹰家的理发师带着小鹰家的一堆$衣锦还乡了。不过这个$白条要换成老龙家的¥白条才能换东西。老龙家说,你一张白条我换七张的¥白条给你吧。于是这个理发师就比老龙家的理发师富了7倍,一举跨入中产阶级了。 访问学者 二十年寒窗苦读,老龙家也培养了不少人才、高手,各怀绝技,都想为老龙家做些事情,报效老龙家。 先去找纵爷吧, “纵爷,我们有XXXX绝技,丝毫不比小鹰家的人差,我们想做XXXX,给我们一个机会吧” “你老大是谁? ” “呃,初来乍到,还没老大。” 纵爷眼睛一斜:“先学会跑部进京吧”。 等得头也花白了,还是去找横哥吧。 “横哥,你们缺什么东西,我们啥都能学,啥都能做” “你们和我们老大熟么,酒量大么。” “呃,不熟,酒量不大。” 横哥眼睛一闭,“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不是人才,是岗位。” 老龙家家长发话了:“我们老龙家虽然到处都需要建设,但山头太多,你们没关系施展不开,还是去帮小鹰家干活去吧。” 众高手:“不行,老龙家培养了我们,我们得为老龙家的建设出力。” 家长:“我们老龙家项目都在各位老爷的手上,紧俏着呢,派一个活有好多人盯着抢呢,得有关系才能攀得上啊。” 众高手:“凭什么各位老爷呆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却要我们背井离乡去老鹰家去啊。” 家长:“这样吧,留爷那里的$白条是专款专用给你们去老鹰家长期干活的,没人和你们争,你们去领点到小鹰家义务干活去吧。” 众高手:“切,这点钱到到小鹰家还不到算贫困线。” 家长:“这样吧,你们到小鹰家呆个一年后如果还回来的话,再多给你们一点。” 众高手散去,于是出现了穷人家拿血汗钱送自己的孩子给富人义务干活。有人想开了,在小鹰家马放南山,四处游玩去了;有人不愿荒废绝技,真的义务为小鹰家干活了;也有的人干脆在小鹰家拿工资了;有的人则流连忘返,一心留在小鹰家了。不过换位思考的话,老龙家的家长其实也很无奈,这笔钱给留爷至少可以让一部分人开了眼界,总比留给有些老爷浪费掉好呀。
个人分类: 思考|3026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和清华也有缘分
热度 3 chemicalbond 2011-4-19 12:17
看到有不少人在为清华百年校庆撰文,这里附和一篇。 早年我高考语文没有及格,当然也不可能上清华,但是我和那个校园还是有点缘分的。 首先,当年为了准备考出国英文标准化考试,我经常骑单车去清华的教室上自习,沾了不少学生的光。另外,出国前的几个月,我来了几个学校的I-20表,但是还是单身一个。不少热心人为我个人的终身大事操心,包括我的一些同学,还有当年工作在化学所图书馆的几个女士们。第一次 dating 非常糟糕,大概是我提的条件太低了----对外表要求不高,他们就钻空子了,结果来的一位MM实在是没法拿出手,随便聊了几句就再见了。第二回,红娘也许明白了我还是有最低要求的,档次立刻上升了。而且这回环境也不一样,是在优美安静的清华园,一见面就感觉不错,加上那时忙碌的事情太多,没有更多精力多思量,在心里基本上就搞定了,后来密集dating2个多月之后就把证给领了。 火线结婚,那都是革命年代的副产品,因为当年一个时髦的传说便是在美国找老婆剧难,不在国内找好的话肯定会寂寞死了 ... ... 其实,后来才知道,也不完全是那么回事,而且我有个朋友回国后找的也很不错。 现在的学生出国时都年青多了,在美国的单身华人同学也多,我们那时的尴尬问题也都基本上成了历史问题。至少在这个方面,我们看到时代前进的步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31 次阅读|3 个评论
[围脖短语]关于出国与回国
jiangnianyun 2011-3-27 08:47
新浪围脖 @全球热门排行榜 说:10年前,cctv在对话节目中请了北京3位高唱爱国主义的女大学生楷模做了一个批判个人主义坏中学生韩寒的对话。但,10年后,中学生韩寒坚决留在了中国,并且成为意见领袖,而3位高唱爱国主义的大学生马楠、刘亦婷、黄思路,则已全部定居国外。马楠、刘亦婷在美国,黄思路定居哥伦比亚。 对此,俺认为,其实一个人在某时期决定出国还是不出,回国还是不回,关键在于当时其觉得在哪边对他最有利,谁是都如此。一切高调低调都没必要扯,在哪你都好好干就是了。少摆这谱那谱的。。。。。 如果韩同学当时走的主流渠道,有好学历、好外语,现在就没准也在国外了。 物质(基础)觉得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就这么简单。
2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友走过的国家已达80个!欢迎继续贡献——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1-3-18 07:33
  那天,和评选八个“十大”一般,突发奇想,觉得应该数数科学网的网友去过的国家,是不是所有200个国家都被我们踏遍了?   结果一写,先把二傻这只天狼星的独狼给招来了,原本以为他代替天狼星狼主巡视地球,怎么也得去过50、80个国家的,结果他一列举,才28个,说应该还有,可惜忘了,看起来,真是出国如喝水一般。   还好有更多学者来补充,包括 何毓琦 先生,一把又帮俺填了27个,贡献直追二傻。   而王晓明兄贡献虽然个数不是最多,但是非常大,因为是海地、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波多黎各,美属维京群岛,荷属安地列斯群岛这等罕见的国家,去过美国的就不用说了,在这表中,属于贡献度最小的。   徐磊贡献了几个欧洲国家。      现在还等着继续贡献呢?      大家人呢?都跑哪里去了?      看来不玩个有奖填写是不行了!      来吧,这里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22747page=2#comment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2721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究计划
热度 1 majian 2011-2-15 09:49
2011 年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专栏 http://www.csc.edu.cn/Chuguo/2a25d98bd20048caa34624816969ab73.shtml 一、 申请流程 二、 2011 年项目指南 1. 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1:1 配套资助) 2. 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出国研修项目) 三、 项目实施院校名单 四、 外语水平要求 五、填报申请材料说明 1. 非学生类 2. 学生类 六、 网上报名须知 七、信息管理平台 1. 信息平台简介 2. 受理单位使用说明 八、 常见问题 九、 联系方式
个人分类: 百家|2636 次阅读|4 个评论
年初一,终于拿到了一波N折的邀请函
热度 2 xuyingxiao 2011-2-4 09:42
印象中的出国应该是这样的: 读研究生时研究做得最好,导师说:你很有研究潜力啊,我们和某某大学有合作,送你去读个博士吧。 工作时工作做得非常出色,领导说,做得不错啊,派你到某某大学继续深造吧,回来以后可以更好地为国家的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不过当一切都成了浮云,想起了国际歌里的那句话: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是啊,一切只能靠自己。 前年,把自己沉浸到一帮来自各地的准备出国的老师中,经过多日熏陶,开始套磁邀请函。很多老师所在实验室和国外学校有合作,邀请函就顺理成章,根本不成为一个问题。但也有一些老师和我一样没有任何积累,邀请函便成为最最重要的一关。更麻烦的是,Funding和邀请函是相互依赖的,没有邀请函就得不到Funding,而没有Funding就很难申请到邀请函。有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感觉。 前年三月份,耗费无数时光搜查一个个大学一个个实验室一个个老板的网站,赶着学校规定的截止日期如蝗虫般狂发了一轮邮件,结果绝大部分没有回音,颗粒无收。接下来消沉了几个月,向和我一样状况但申请成功了的几个老师讨教经验,再次狂搜各个大学,狂发了一轮邮件,中间无数波折不表,终于紧挨着第二个截止日期讨到了一份邀请函,于是大局初定,一切按部就班地出国了。 …… 此处省略n个字,话说在美国呆了五六个月后,印象中的场景终于出现了。长话短说: 导师B: 你的创意不错啊,但一年时间太短了,我和A商量了一下想邀请你延期一年。 我不可置否。邀请我延期是好事情,说明平时夸我不仅仅是一种习惯,而是我做得确实还可以。但延期和不延期对我来说各有优缺点,确实难以取舍啊。 n天后。 导师B: 我有一个大项目快申请下来了,我对你有个宏大的计划,…… 我有些心动。这倒不错,心中的天平马上就从倾向于不延期转到略倾向于延期。哪怕延期半年,躲过上海的酷暑也不错啊,这里的夏天确实舒服。于是向领导发邮件,就看领导往哪边倾斜了。结果领导居中,于是天平继续保持略向延期倾斜。 n天后。 导师B: 大项目申请失败。博士后最低工资是这么多,虽然我付得起,但除了工资,我还得帮你付这个那个,这样一加起来我就付不起了。我再帮你找X项目做吧,如果能成功了就没问题了。 我更心动了,原来是做博士后,名声不错,而且工资超出我的预期。于是开始全面倾向于延期。 一番努力准备X项目,一番打探手续不表,n天后: 导师B: X项目拿下来把握很大,我们可以在最低工资基础上给你加上半刀,但这个项目要n个月后才能知道能不能拿得下来,办邀请函等不到那时候了,先看看M老板的项目吧。 耗日长久等待、开会、大大小小的老板、等待,n番波折不表,面试得等n周才能凑齐人。n天后: 导师A:M项目决策过程太慢了,他们有没有钱还不知道,先看看N老板的项目吧。 面试,N老板几天就确定提供全额Funding,并且希望立刻开始工作。本来事情到此就很简单了,签个字就结束了。 导师AB:两边共享你的时间吧,各50%吧。 悉听尊便,截止时间就要到了,能弄到邀请函就行啦。你们几个老板商量好就行啦。 ……,经过n周的商量。 导师N: 按照他的水平,工资应该再加一刀,不然对他不公平。 导师A:没问题。 …… n天后,M项目面试成功。 …... 导师B: M项目差不多可以确定了,还是做M项目吧,虽然钱少了不少,但对你的学术发展更好。…… n天的拉锯,M的项目仍旧不确定何时可以经费到账。 导师A: N又催了,那边机会不错啊,还是先答应人家吧。 经过n翻折腾,国内手续的截止日期也到了,这边的几方终于达成共享协议,开始paperwork。导师B乐观地估计两三天就可以把邀请函办下来了。 长话短说,中间又几多波折:paperwork中间出现一个需要签字的一个老板的老板,对一个老板的共享协议不满意,还有一个需要签字的对这么复杂的共享机制不理解,几番解释加电话会议,几番等待,整个手续弄得复杂异常,把大家都弄得焦头烂额。如果起初就知道这么复杂就坚决不延期了,但如今已经耗费这么多心血,就舍不得放弃了。等得国内手续的截止日期都过了,各方面手续仍旧纠缠不清。为了简化手续,只得退而求其次,各方面大幅度全面缩水,不做博士后了,职位、工资、时间都缩水一大半,年初一终于等到邀请函了,又和前年一样大局初定,只待继续按部就班地办后面的手续,以及过了春节继续办国内的手续。 之前周围人听说我要延期都问我是不是很兴奋,我总说一般般吧,确实,祸福难料啊,现在更是觉得什么都不确定。如果前年狂发邮件时给N老板也发一份,又或者如果两个月前就直接跳槽,就省得这么多波折了,而且结果要更好。但换个思路看,虽然不断吃当断不断的亏,但据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好的计划,会给每个人最好的安排,等时过境迁,就会发觉上帝这么安排确实还是有道理的。
个人分类: 生活|3345 次阅读|3 个评论
土博士,怎么办?
热度 13 gl6866 2011-1-24 12:52
读了王德华老师的博文《 土博士还能看到希望吗? 》后,有点感触和回忆。现在我国大力提倡引进“海归”人才,这样势必给本土培养的博士造成很大的压力,无论是从科研上还是就业上都是如此。引进的人才那可谓众星捧月,从上到下都对这项政策欢呼雀跃。尤其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更是举双手同意。我们从来就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的传统,反正引进的费用又不用他们来掏腰包 。这就是中国的现况。 可是,我却对这个举措有点疑惑。首先,海归人员未必就能适应中国特有的水土,因而就是回来恐怕也是身在汉营心在外;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回来也未尝不是个出路,不行就再回去。其次,引进的人才大都聚集在自然科学领域,而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却少之又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倒是认为,国家认为自然科学才是科学,人文社科则属于另外一个介于科学与非科学领域之间的那么一块灰色地带,如何把握这个灰色地带,便成为我国顶尖的大事,不要忘记人文社会科学从事的研究工作绝对不同于自然科学工作,自然科学是面对自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是面对人和社会的。而人和社会则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第三,我们引进的人才大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或末期的人,这些人在国外摸爬滚打多年,终于有所成就,可是我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没有更早得被引进呢?这个问题也需要大家思考一下。 1949年以后,有许多可以去国的老的国外留学回来的专家也是一腔热情,希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出把力气,可是他们的命运我们也知道,基本都很惨。并没有完全发挥他们本应发挥的作用。后来我听到有年纪挺大的老学者抱怨,我们当年没有去国,就是希望在新中国有所作为,可是却没想到,来了个热脸蹭个凉屁股的结果。现在人家晚回来的则成了座上宾,香饽饽了。而我们却成了昨日黄花,无人问津了。他们的牢骚是有相当代表性的。因而我觉得,回国效力要看时机,回来早了,未必可行;回来晚了也不好说。这个度恐怕就很难拿捏,完全要看自己的取向。 至于王老师说的那些土博士的问题,我想我还是赞同 他说的“能出去的话,作为第一选择吧。……先联系出国。”他的这个建议对土博士来说恐怕是肺腑之言啊。的确,在当下中国的这个实际情况下,他说的绝对有道理。自己掐算好时间,现在引进来的人才肯定要发挥相当大的作用的,我想至少会把一些新的气象带入中国。可是,他们也有老了的时候,现在的博士们,趁着年轻,可以早早动手联系国外的选择,然后再琢磨着是否回来报效祖国,那时你们也会成为香饽饽的!当然,前提条件是引进海外人才的政策能够成为一项国策。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4338 次阅读|23 个评论
出国旅途回忆
censambao 2011-1-9 03:52
兹于 2010 年 12 月 28 日 乘坐赠送的机票由长春至北京,去完出国处后于 2010 年 12 月 30 日 由北京途径温哥华转机到渥太华,整个旅程过后,我想到了几点,希望供其他出国人员参考。 1 )托运行李可以使用两个 158 的大箱子,不用管两件的尺寸之和小于 273cm ,一般不会量尺寸的。 2 )托运箱子最好不用拉杆的,拉杆本身太重。如果不讲究好看的话,使用结实的布袋子或其他袋子就行,不少人就是这么做的。 3 )出国旅途遥远,带很多行李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害怕自己带太多东西了,事实上,老外们出门带的行李比我们多得多。 4 )随身行李可以带较重的行李了,所有电器设备都可以随身带,随身带的包也可以是软料袋子,上飞机后塞在行李架或座位下都容易,不要用拉杆箱为好。 5 )行李准备以衣物为主,其他的外面都可以买,不用买电压转换器,那个变压器太重,而且使用不安全,出去后电压不行的话,比如说刮胡刀,就直接买个算了,但是插座转换器需要必备。 6 )瓶装化妆品,酒类等易碎之物,用 T 恤或毛巾包裹, 在行李空隙处塞入卷筒状的毛巾,就连鞋子里也可以塞上袜子了,不仅节省空间,还可以保护鞋子不被压坏。 7 )需要转机的情况,在北京机场就问清楚,能否同时出联票,如果把转机的票也出了,在下一趟登机时就不用再换登机牌了,而且行李也可以直接取出来交给相关工作人员,不用再办托运了,因为行李上已经打上了联程托运。但是,一定要在进入外国的第一站自己取一下行李。如果转机不止一次,也要在每次换机时注意一下行李,可以不用自己取出来换机,但是要问问,避免丢失。事实上人到行李未到的情况很常见,不用担心,通常你留下联系方式,机场人员会送到你的居住地的。 8 )加航北京和上海值机柜台在起飞前 3 小时和两个半小时开始办理换登机牌和托运行李手续。请旅客至少提前 2 小时到达机场,值机柜台将于起飞前 45 分钟关闭。如果旅客未在起飞前 15 分钟到达登机口,座位将有可能被取消。 特别是在北京,换完登机牌后到候机的地方比较远,得坐地铁,然后过海关,还要走很远很远的,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时间,提前准备好。
个人分类: 出国历程|4145 次阅读|3 个评论
没去过,有些遗憾
saraca 2011-1-5 12:01
没去过,有些遗憾;去过了,就好了。 伤感,淡淡地来。 近来,收到申报 2011 年度中科院公派出国留学计划的通知,心里有些莫名的触动。 出国 ,为了什么?有海归者说,出国不就那么回事吗?也有海归者说:若想出成绩,出国犹如炼狱。有人曰:出国不就是溜溜吗?众说纷纭者,出国为了什么呢? 与朋友戏言:如果想要大成绩,就得下地狱,因为害怕灰溜溜地回来,不曾带回一朵云彩。 朋友曰:我没有大想法,没有期待,若带回一粒粉尘也可以,说不定里面也有种子,发芽了,呵呵,不小心还长成了树,那就是 a big surprise ( 一大惊喜 ) 。 于我,出国,也许是为了没去过的地方都想去,没经历过的事情也想经历一下。人生不就是一个过程吗?起点与终点都是固定的,谁也不能逃脱自然的规律。然则,两点之间的过程,却因人而异,各自演绎着不同的生命历程。 出国,也许就是那一句话:没去过,有些遗憾;去过了,就好了。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341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出国才知道的十大秘密
levinliu 2011-1-2 20:24
一、英语不努力学,是掌握不了的。出国以前我以为到了国外,有了英语环境,自己会不费力地通过语言关。除了12岁以下的小孩子,成人掌握英语的时间是自己的实际年龄除以6,要这么多年的时间。 二、从中国出口海外的食品,是给华人吃的。在国内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宣传:某某传统食品远销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到国外才知道,中国的食品绝大部分只有在华人超市里见到,是以华人为销售对象的,西人除了偶尔到中餐馆打打牙祭,平时几乎不买中国食品。 三、在国外完全脱离华人圈,是不大可能的。国内人有这样的误解:到了国外,交的是西人朋友,接触的是西文,吃的是西餐。其实,除了华人稀少的城镇,以及生活于校园内,或者嫁了老 外,在中心大城市,你的生活范围很大程度是在华人社区。 四、频繁变换职业身份,没有什么了不起。 五、汽车洋房,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过去国内报章经常报导某某海外爱国人士,如何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放弃汽车洋房,毅然决然回归祖国云云。原来在国外,只要你是劳动者,汽车洋房人人有份 。 六、上电视上报纸,没什么了不起。国内媒体是党的喉 舌,高不可攀;在国外报纸电视是私营企业,公开透明。所以这里的新闻媒体大家办、大家看,没准一不留神你就成了焦点人物,不信明天你中了649,后天大小报纸都有你的照片。 七、牙齿保健,不能不重视。在国内,什么时候牙痛了才去看牙医,平时根本不在乎,很多人都有用牙咬开啤酒瓶盖的英雄壮举。出了国发现西人的一口白牙,似排珠,赛玉贝,咱们真是相形见拙,难于启齿,所以花心血让下一代一定爱护好自己的门面 八、西方政要,没有什么可神秘的。在一些场合,与市长、省长、议员握个手,合个影,也并不难。而在国内,森严壁垒的政 府部门,警 车开道的领导出行,相比之下,你会有许多吹牛的资料。 九、与西人交往,并非想象得那么容易。国内人以为我们在国外都有一些西人朋友,其实不然,与西人较深层次地交往,除了语言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隔阂。谁都对身边事务的关心程度甚于外域,普通西人热衷中国文化、渴望结识华人朋友的少之又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哪里都一样。 十、高学历知识分子,做普通工作不新鲜。龙陷浅滩,虎落平阳,高知做蓝领在国外司空见惯,我见过印度的哲学博士开出租车,东 欧的音乐家干装修,中国的计算机工程师肉联厂杀猪。人为了生存,要能屈能伸,很多时候学问不能当饭吃。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Max__Payne/archive/2009/06/18/4279714.aspx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园地|31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出国吧,年青的朋友们!
lifei 2010-11-28 22:46
很长时间没有来科学网了。近些天来转转,顿觉得倍受鼓舞,兴奋以后又颇有些失落。因为我既无法归来,也无法回家。 我大学期间不太爱学专业课,所以就泡在读书馆里看书,有段时间集中看了一些文化大革命的资料,确切地说是十年浩劫。读的书多了,有时就会有害怕,特害怕再来那十年。读了那些资料后,我总结中国的历史是,千年礼教,百年耻辱,十年浩劫,在我还是大学生的阶段,我便不自觉地把十年的动乱与那百年的耻辱放在了一起。千年礼教是全民压抑的阶段,百年耻辱是全民受气的日子,而十年动乱,应该是全民亢奋的岁月。 不知道是否受了这些资料的影响,大学毕业时我特想出国深造,可惜当时没有毅力。在南京,也没有特别好的环境氛围。当时考G考托也是挺费事的。书都看完了,也没有认真去考。真是遗憾。否则,如今看到归来吧的呼唤,心里一定是另一种感觉。 我一直以为文明而发达国家的标志是提供国民以舒展个性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在非战争时期,国家要用制度来保障国民的发展自由,包括移民。而精神的鼓舞显然是亢奋人心的,但人不太可能一直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我不太赞同用战争的特殊时期来比对和平繁盛时的国民心态。当外敌来侵时,绝大多数的正义的民族子民都应该弃自身利益而顾民族大义。但和平建设,似乎就应该让国家的子民享受更多的自由生活了。 似乎扯得有点远了。美国政府就不会过多地担心美国的人才移民他国不回。相反,美国政府以优秀人才移民计划大规模地吸引其他国家的优秀人才。 爱国肯定是必须的。当一个在异国他乡时的优秀人才在考虑其未来就业时,要考虑爱国,还可以更多其他因素。这是强国大国的标志。用超乎一般的优秀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回国,显然是应该的。但同时更应该考虑的是回国后的人才软环境建设。否则,回来的还是会走。科学网的博主中不就有此先例吗?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回来的和留在家里的矛盾,不应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万一,当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时,还会有外来的和尚吗? 这个国家的目标应该是,回来的和在家的都一样,而回来的仍然愿意回来。因为爱国,但也不完全因为是为了感激祖国的养育之恩而放弃优厚的国外生活。 现在,也许还有一段时间需要等待。那么,出国吧,年青的朋友们!以后再回家。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4835 次阅读|7 个评论
佛罗里达的感想
zhaopei 2010-11-20 04:05
看到Jacksonville的建筑,再想一下上海的大火,对比一下我在北京住的、见的,包括办公的房子,忍不住有一些感慨! 美国(包括我所到过的其他发达国家),大到一桥一栋,小到一桌一椅,一看就是真材实料;如此一劳永逸地建设,GDP增速怎么可能超过两位数字呢?! 和一位老专家交流这个现象,他说:中国人一般很少把东西当成是自己的。我于是告诉他笨猫最近的经典签名:世界是我们的,也是我们的孩子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那帮孙子们的!。相视大笑。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进丁丁电视:文艺沙龙谈论初到美国的故事
liwei999 2010-11-17 18:25
我们都知道,遥远的西方有个美丽坚,美丽坚的西南角是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硅谷盛产的是科技精英,引领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以电脑为核心。 大家也许不知道的是,硅谷还有全美最活跃的华人社区,文艺精英云集,硅谷的科技光环也遮不住硅谷的文艺之园。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文艺之园的一朵奇葩,丁丁电视,它是文艺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是湾区第一家华人网络电视,24 小时全天候全世界播放,地址在: http://www.dingding.tv/ 。 丁丁电视的创始人丁维平,是湾区著名的主持人。每个月第二个星期四晚上八点左右(大约是国内中午),丁丁电视有一台《文艺沙龙》的现场访谈节目,邀请丁丁论坛文艺板块(斑竹是美女作家曾宁)的文化人坐而论道,谈论热点话题,随意而自由。下面这个土豆视频系列就是其中的一次访谈,谈的是刚出国时的文化冲击和心理落差。 立委说:看到别人都回去了很惶恐。 当初出国晚了,急,但毕竟搭上了末班车;如今海外招聘风起云涌,海龟不成,更急。 宁宁说:女人越老越要留在美国,男人越老越要回到中国。 1 2 3 4 1. 维平说我以后说话不要看地板,应该看她或者镜头。回头一看,确实是在看地板。好像不敢抬头似的。 2. 每次节目给我的抬头都是作家,这个应该打假。我几乎从来没有发表过一个铅字的文艺类作品,作什么家?我要改工程师,维平觉得与文艺沙龙主题不符合。反正她认为我是(丁丁论坛)作家,那就是作家,继续误导观众。还好,现在观众面小,副作用不大。(对了,下次让她改成语言学家,或者可以通过。可见,很多抬头的差错在媒体,当事人有时都拗不过媒体。打媒体的假比打个人的假更切中要害。)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5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毛泽东青年时期未出国留学的原因
xupeiyang 2010-11-14 19:04
详细见 http://news.xinhuanet.com/xhfk/2010-11/14/c_12772999.htm   人们都知道,善于求知学习、勇于探索创新的毛泽东一生很少出国。后来有的人说,毛泽东不出国是有根有源的,他是从青年时期就排斥出国;也有的人在一些文章中说,毛泽东是真龙天子,需泽东海之水以润之,所以他不可能出国;还有的人认为,青年毛泽东未出国留学反映了他的思想的狭隘性和封建意识。那么,青年毛泽东真的排斥出国吗?   答案是否定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是炎黄子孙的精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他的名字和功绩已经载入了中国历史的篇章里,他的一生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他一生的实践既闪耀着理想、智慧、正义和胜利的光辉,同时也有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某些局限。但青年毛泽东在出国问题上,的确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作了积极的努力,而非从青年时期就不想出国。让我们追溯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这一时期,青年毛泽东在中国出国勤工俭学热潮中的所言所行,就能找到答案。   在外国先进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毛泽东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   从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它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俄国十月革命和欧亚革命浪潮的兴起,也极大地改变了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格局的变化极大地触动和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国的先进分子,促进了中国革命力量的成长,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改变旧的社会现状的办法和建立新的理想社会的途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正赶上了这样的时代。   1910年秋,已初具爱国思想的毛泽东没有秉承父亲要他学徒经商,发家致富的意愿,离开韶山,去湘乡县东山高小读书。临行前他给父亲留下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东山学校,他从同学那里借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从这本书里,他认识了令他非常钦佩的拿破仑、彼得大帝、卢梭、孟德斯鸠、华盛顿、林肯等人物。1912年7月,毛泽东寄居于长沙新安巷的湘乡会馆,开始了他在湖南图书馆的自学生活。在这里,他读了许多反映十八、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科学成就的著作,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 1 2 3 4 下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1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应该把自己的脸整成‘白色’的
lin602 2010-11-13 16:22
著名世界级歌手杰克逊,花了大价钱,对自己的脸进行了整容,要消灭掉自己的从娘肚里带来的黑色人种的烙印。结果,黑不黑,白不白。 从科学网博客上也可以看到,有些在国外读了几年书,做了几年研究,发表了点论文,就说国内好素质的读书人全出国了,否则留下的也没有得到好的训练,所以整体素质低下。(只能意思上讲,不要逐字逐句一一对照了)。 不客气地说,出国的中华之人,有精英,也有垃圾,也有拿国内纳税人钱出国不回来的人。我不认识饶毅、施一公,但我从他们博客中我主观地认为他们是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培养出众多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中许多人因为许多原因没有出国,有家庭的,有观念的,有不愿在国外受歧视的,还有因为小农意识的,当然还有许多出不去的(据我观察,一心要出国的人,大部分都能够成行)。他们之中有精英,也有垃圾。其实,这些留在国内的知识分子,从文革后的科技状态运行到现在的状态,不是他们在贡献吗?中国的高铁,卫星上天,站在一线的人中,有没有国内的知识分子? 中国穷,加上科技体制,再加上官本位,使得有良心正直的知识分子非常艰难。 开玩笑地说,如果你出生在如今的海地,出生在非洲,既不能读书,也不能到发达国家做研究,你将如何呢。 愚笨与智慧之人,在任何人种中都存在。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我更欣赏的是,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与效劳!!而不是指手划脚,在国内义务培养,到国外做点研究(其实也没有什么重大发现),回头骂娘(说国内知识分子这不好,那不行)的所谓大牌教授。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创”英语,笑得喷饭
gaolibo 2010-11-10 12:59
一老同志退休了,想去国外孩子那待一段时间,顺便旅旅游。在办理签证的过程中,与签证官的一段对话(大爷的英语之前只限在谢谢,对不起。办签证之前,狠学了一段时间孙子的英语课本): 签证官问:您去美国干什么?(是用中文问的) 大爷:Round yi round. 签证官没听懂。 大爷:Round one round. 签证官仍然没懂。 大爷很无奈,说了中文:转一转。 您笑了吗?
个人分类: 原创笑话|39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改革开放前海归为何不出国?
hillside 2010-10-14 20:23
我心里头常有疑问:文革时相当部分海归遭受不良待遇,为什么没有选择再次离开? 马思聪的个例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为什么没有形成群体事件?今天阅读赵九章的经历,他与老舍先生对人生作了同样的最终选择。这个疑问又浮上了心头。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个例,他们的原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没有普适性。为何没有群体性离开? 少年李远哲文革前选择出海,为何老海归49年后以至66年后不能再次下海,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坐以待揪呢? 世行副行长林毅夫先生行伍时选择泅水从台湾偷渡大陆,他对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作了独特的解读,构成了著名研究论断:农业失败是由于农民没有退出机制,被取消了退出的权利。 那么,海归知识分子或解放前留用知识分子是不可退出还是自愿放弃退出?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5311 次阅读|3 个评论
没有出国意愿的学生不要报考我的研究生
metanb 2010-9-18 21:20
刚注意到马臻博主的 新博文 ,是关于人生岔道口的问题。 马博主的回答应该是启发式的,不过貌似有点八面玲珑,不知道是否利于做出决策。下面转引女生的求助信,之后是我的点评,或者说,我对我的学生的期望、建议或态度。 “ 现在读研,面临转博和出国的抉择。 我国内的导师在xx领域在国内算是顶尖的,他以前带出的学生也很牛,可是现在没有时间关注我们,至少我们都没有每周一次的例会。博士都是自己做自己的课题,硕士生更是草草毕业的。所以我就想出国读博,一方面是增长见识,扩展思维,另一方面也对国外的生活充满好奇。但是难以抉择的原因是我父母不太愿意我出国,他们觉得一个女孩子在国内跟牛导读博就很好了,如果出国不能去一个好的学校跟好的导师学习,那还不如在国内。所以想向马老师咨询一下,这种情况下,国内外读博的利弊。 ” 上面内容的引自博文:回答读者问题——女生直博还是出国? 马臻博主 博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4284 关于转博和出国之间的选择,如果你是我的学生,我当然鼓励你出国:你有条件一定要出国,你没有条件,我给你创造条件也一定要你出国。 要想在国内做出同等水平的研究工作,你要付出两到三倍的努力或代价外加更多的青春岁月。 没有出国意愿的学生不要报考我的研究生,报也不要你! 相反,假如你觉得基础差,但确实很上进,又有出国的意愿,那我鼓励你报考我的研究生,因为做研究和基础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就好比你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和公司里干得活不必相关。做研究就是一种工作。做研究生就是当学徒,一定要有师傅手把手教你才行。 你说你国内的导师在xx领域在国内算是顶尖的。这句话似乎包含了两层信息:1.你还有个国外的导师;2.你的导师不见得世界领先。可是我要告诉你,做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追求世界领先,至少要在某个方面是世界领先。如果你不想追求卓越、攀登科学高峰,只想找长期饭票,不如做足女人的功课,钓个有钱的老公,可能更现实更实惠,读博士会让你变老,老公也会觉得没面子。 你又说他以前带出的学生也很牛,可现在没有时间关注你们。这种情况很典型。你所说的“以前”大概是他当上教授或博导以前。一般地,导师刚开始带学生时资历较浅,不得不和学生共同奋斗,同舟共济,以争得学术界的第一桶金,那时学生确实能受益匪浅。等到地位稳固了,学校对其依赖性变大了,那就变成另外一回事情。一则,略略有所成就,应酬较多,还要到处找钱,自然没啥时间;二则,导师也会走下坡路,所谓“盛极而衰,月盈则亏”,“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都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你只要看看他还有没有年年发出第一作者的论文就知道了。功成名就,剩下的事情也就是多捞点钱,学生啦实验室啦仅仅是维持运转。反正凭着名声在外,不怕学生们不蜂拥而至,况且还有挑头,自然有好苗子,撒到地里就能疯长。特别是有些老家伙,早就外强中干,学术上早已“了无穿缟之力”,对于学生常常是“学问未谈半声”,可是呢,为了多捞钱,装腔作势、赖着不退,投机倒把、耽误子弟无数。 你说他的学生很牛,在你的眼里大概发几篇SCI就算是很牛了吧?你目前在学术方面连个小松鼠都算不上,念了几门无关痛痒课程,专业期刊的封面都没摸过,你凭啥做出判断呢?大概是通过导师的吹嘘以及学生们之间的相互传说罢了。我就是直博过来的,国内工科排名35左右的大学,211外加985,在中科院有一腿,还在原单位有工资,你有没有觉得我很牛呢?我对导师发火的时候掀翻桌子、让他跳楼,那你是不是觉得我很硬呢?我还可以告诉你,三年前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打量宿舍楼的高度是不是够高,还会用手敲打地面,我第一次发现其实大地还是很硬的耶!还好我住在一层窗户还有栅栏,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幸运呢? 没有用的--导师不教给你技术层面的东西,那他对你帮助不大的,可以说约等于零,这种情况下直博那是九死一生的选择。 凭啥让你直博,凭你长得好看、凭你长得帅气?那是拿你当囚徒使唤:陷得越深,你就越是放不下,然后你就陷得更深。这个就是国内的现状和现实,你改不了的,所以我叫你们走,能走就走, 绕开那些无良的国产博导 --或许他们也有他们的无奈。 你说难以抉择的原因是我父母不太愿意我出国,他们觉得一个女孩子在国内跟牛导读博就很好了,如果出国不能去一个好的学校跟好的导师学习,那还不如在国内。 问题是,出国是你想出就出的吗?是的话,由你挑选吧-- Naive! 还有,你那个牛博导教不教你技术层面的东西呢,显然不教。“硕士生更是草草毕业”,哈,就是这样,在博导那里硕士生只是自己瞎胡玩玩罢了,谁管你! 你要是个篮球,导师他老人家也许还会拍你两下,可惜你不是篮球! 博士生们还没人管呢!反过来博士生们好到哪里去呢?喂,你们都是老大不小的成年人了,自己靠自己呗,等着导师我老人家来给你喂到嘴里?反正是都不管,也管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你凭啥做出你的博士论文呢? 哭去吧! 你凭啥获得真才实学呢?告诉你,导师不教归不教,要求可是年年涨哦,SCI数量要有哦,IF越大越好哦。你将来凭啥和那些有老师指导的学生竞争呢?等你毕业了,学问自然“莫得”,青春自然 “莫得” ,老公自然也“莫得”,钞票自然也“莫得”,房子自然也“莫得”,车子自然也“ 莫得 ”,还背个“女博士”的名声,划算?哦,你说你能进高校,那你评不评职称?那还是要看论文水平,外加一大堆事儿!教授工资4000大洋哦,那可不是好拿的哦!所以说,你父母不了解实际,只能是雾里看花,瞎指挥。就好像农村家父母觉得孩子上了大学就顶了天了。好学校?好学校才坏事呢,那些不好的学校还没资格滥招生呢,因而也保护了一批学生。我们这里硕士生就是学生中的最高级别,稀罕着呢,那是手把手的教。 结论:不要听父母的,能出去就出去;出去能留下,算你有本事!想报国?等你在外面做了教授再说,最好是拿了诺贝尔奖再说!要是出不去,早点考虑嫁人吧! 附:关于出国的评论 引用马博主的分析如下: “ 你自己的出国想法代表一种“进取型”策略。采取“进取型”策略,为了出国而进行的“付出”(包括考试、联系、签证、买飞机票等)更多,变数更大(陌生的国家、导师、科研课题、不确定的婚恋、出路等)。 ” 我推荐学生们去欧洲发达国家读博士,如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不错。现在美国问题很大,暂时不宜去美国。我2004年去法国访问,签证花了两周时间,买飞机票花了6800人民币是往返的,没觉得有什么障碍。能出去的话,考试和联系不算很大的代价,花两年时间还是值得的,特别是语言方面。花时间超过三年就不妙了。不管怎样,趁年轻闯一把,不要怕! 最后,小马过河的原理告诉我们,要对自身和境况有个准确的估计,特别是要向同类征询意见和建议,之后就要勇于尝试。其实,很多情况下,只有尝试之后才能对 自身和境况有个准确的估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留在外面,那就要向那些留在外面的人征询建议。如果你想出去然后再回来,那么 马臻博主的建议显然是很适格和中肯的。我的建议的作用范围仅限于我的学生。 更新:再附上一篇关于国内博士生和博导关系的文章链接,详细反映出我上面所说的一些情况。 中青报:我国博士培养师生关系暗火重重 。
个人分类: 精选博文|4511 次阅读|4 个评论
没有出国意愿的学生不要报考我的研究生
metanb 2010-9-18 18:54
刚注意到马臻博主的新 博文 ,是关于人生岔道口的问题。 马博主的回答貌似有点八面玲珑,不知道是否利于做出决策。下面转引女生的求助信,之后是我的点评,或者说,我对我的学生的期望、建议或态度。 现在读研,面临转博和出国的抉择。 我国内的导师在xx领域在国内算是顶尖的,他以前带出的学生也很牛,可是现在没有时间关注我们,至少我们都没有每周一次的例会。博士都是自己做自己的课题,硕士生更是草草毕业的。所以我就想出国读博,一方面是增长见识,扩展思维,另一方面也对国外的生活充满好奇。但是难以抉择的原因是我父母不太愿意我出国,他们觉得一个女孩子在国内跟牛导读博就很好了,如果出国不能去一个好的学校跟好的导师学习,那还不如在国内。所以想向马老师咨询一下,这种情况下,国内外读博的利弊。 上面内容的引自博文:回答读者问题女生直博还是出国? 博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4284 关于转博和出国之间的选择,如果你是我的学生,我当然鼓励你出国:你有条件一定要出国,你没有条件,我给你创造条件也一定要你出国。 要想在国内做出同等水平的研究工作,你要付出两到三倍的努力或代价外加更多的青春岁月。没有出国意愿的学生不要报考我的研究生,报也不要你!相反,假如你觉得基础差,但确实很上进,又有出国的意愿,那我鼓励你报考我的研究生,因为做研究和基础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就好比你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和公司里干得活不必相关,可是一定要有师傅手把手教你才行。 你说你国内的导师在xx领域在国内算是顶尖的。这句话似乎包含了两层信息:1.你还有个国外的导师;2.你的导师不见得世界领先。可是我要告诉你,做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追求世界领先,至少要在某个方面是世界领先。如果你不想追求卓越、攀登科学高峰,只想找长期饭票,不如做足 女人的 功课,钓个有钱的老公,可能更现实更实惠。 你又说他以前带出的学生也很牛,可现在没有时间关注你们。这种情况很典型。你所说的以前大概是他当上教授以前。一般地,导师刚开始带学生时资历较浅,不得不和学生共同奋斗,同舟共济,以争得学术界的第一桶金,那时学生确实能受益匪浅。等到地位稳固了,学校对其依赖性变大了,那就变成另外一回事情。一则,略略有所成就,应酬较多,还要到处找钱,自然没啥时间;二则,导师也会走下坡路,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功成名就,剩下的事情也就是多捞点钱,学生啦实验室啦仅仅是维持运转。反正凭着名声在外,不怕学生们不蜂拥而至,况且还有挑头,自然有好苗子,撒到地里就能疯长。特别是有些老家伙,早就外强中干,学术上早已了无穿缟之力,对于学生常常是学问未谈半声,可是呢,为了多捞钱,装腔作势、赖着不退,投机倒把、耽误子弟无数。 你说他的学生很牛,哈哈,在你的眼里大概发两篇SCI就算是很牛了吧?你目前在学术方面连个小松鼠都算不上,专业期刊的封面都没摸过,你凭啥做出判断呢?大概是通过导师的吹嘘以及学生们之间的相互传说罢了。我就是直博过来的,国内工科排名35左右的大学,211外加985,在中科院有一腿,还在原单位有工资,你有没有觉得我很牛呢?我对导师发火的时候掀翻桌子、让他跳楼,那你是不是觉得我很硬呢?我还可以告诉你,要不是我住在一楼窗外又有栅栏,三年前很可能就跳楼了,那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幸运呢? 没有用的--导师不教给你技术层面的东西,那他对你帮助不大的,约等于零,这种情况下直博那是九死一生的选择--不排除有例外。 凭啥让你直博,凭你长得好看?那是拿你当囚徒使唤:陷得越深,你就越是放不下,然后你就陷得更深。这个就是国内的现状和现实,你改不了的,所以我叫你们走,能走就走,绕开那些无良的国产博导。 小马过河的原理告诉我们,要对自身和境况有个准确的估计,特别是要向同类征询意见和建议,之后就要勇于尝试。
个人分类: 团队建设|9 次阅读|0 个评论
曾经以为再也不会经历的事情
pony911 2010-8-26 16:11
7月26~8月26,东北师范大学,出国英语短训班结束。 不知道生命中还有这样的考试会再次来临么?曾经以为不会再参加任何考试。 考考考,中国人的法宝。 个人原因,50多天的全日课程,仅断断续续参加了十几天。很遗憾。 在上课的过程中,真的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尤其是坐在教室里的那种感觉。久违的快乐!(曾经的痛苦!) 以老师的身份,按照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进行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领悟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文科的老师们,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老师们,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关注、肯定和鼓励,并很注意引导和启发。这些基本方法,工科的老师们很容易在忙碌的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体系中所忽略。 这个暑假因为兼顾工作和学习,显得很忙碌。但很充实,收获很具体。最重要的是,结识了很多新朋友,而且是来自五湖四海的。 考试结束了,无论成绩如何,再次认真思考了语言学习的方法。积累是第一要素,一点点累加,反复使用,形成习惯。DAY BY DAY, STEP BY STEP ! 提醒年轻的朋友们:勤学,苦练不止是英语。 PS. 愧疚的是没有能够用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和妻子见面的时间累计80小时,与女儿面对面的时间60hrs。老爸老妈让处理的很多事情没有兑现。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3104 次阅读|1 个评论
男儿多豪情,奈何世事艰
万德成 2010-8-7 13:35
男儿多豪情,奈何世事艰 认识A先生纯属偶然。一日在德国街头匆匆而行,忽闻一阵熟悉的乡音在身后响起。回头一看,是一家三口,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姑娘正幸福的趴在A的肩头。 从此与A偶有来往,得知A已在德国呆了多年。我回国前的一天,接到A打电话让我周末一起去烧烤。同去的还有一个我们共同的朋友,A的妻子和女儿回国探亲去了。 那天天气非常好,空气很清新,温度十分宜人,A驱车带着我们在林荫道上向山上驶去。A显然十分喜欢腾格尔和邓丽君的歌曲,一路上一直播着,这也正是我喜欢的。 我们先在一片樱桃树上收集了大批红红的樱桃,再驱车去另一座山上烧烤。然而天气突然变了,顷刻间大雨倾盆。我们躲在车上,无奈的看着一大堆生肉和土豆。 下午,黑黑的天幕象被突然划破了,不久蓝蓝的天空重新出现了,于是继续驱车上山顶。通常周末繁忙的公共烤炉旁一个人也没有,我们很快就开始了正式的烤肉活动。 等到我们的烤肉香味四溢时,终于有三两个德国人出现了,非常羡慕的看着我们。A那天显然喝高了,一些深埋心底的话全崩了出来。原来,A在国内时有一个 幸福的三口之家,但总觉得不满足,于是自己一个人先到德国开始了博士攻读生涯,随后将妻子也接了出来。A在盘算着将儿子也弄出来时,妻子提出与他离婚, 随后很快嫁给了一个德国人。A在焦头烂额时又听到国内父母来电话说儿子得了自闭症,A的家就这样散架了。A想立即就回国,但最后却没有,还在这里重新娶妻生子。 没有脸面回去,这是A不断重复的话,许多次拿起电话想了解儿子的情况,最终却没有拨出那串号码。那天,我们围着一团炉火一直坐到天亮。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出国故事。 认识B先生非常偶然. 那年为了国内的春季招聘会,我决定乘8:45由名古屋飞往上海的飞机。偏偏那晚下起了大雪,当我5:00出门时, 大雪直末膝盖。幸运的是在第一班地铁即将关门启程时我赶到并冲进去了。这是去飞机场的吗慌乱中问道,几乎忘了这是日本。是的 有人用中文回答,于是认识了B先生。让我惊讶的是B已经整整8年没有回中国了。那天我们随便聊了一些话题,一小时后进了候机厅。 但是,整整等到晚上11点飞机也没有起飞。机场让我们第二天再来,说飞机飞不了,旅馆安排不下,自己找住处,回国后可把发票寄来报销等。 这时又遇到B,我们商量了一下,回去也只能睡3小时,不如找个地方喝酒去。日本的酒馆很多,我们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找了一家。在寒冷的冬季里找到一个温暖的酒吧, 睡意就上来了,但是,在酒精的刺激下,我们的谈兴愈来愈浓。B显然喝高了,落了泪,后来简直涕泪四流。从他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了解了他的大概经历。 他与妻子青梅竹马,妻子年轻貌美,在海关找到工作,自己虽是名牌大学毕业,事业却一直不太如意,看到妻子的一大半工作就是陪人跳舞,收入却远高过他, 他就发誓做一番事业。他当过记者,做过生意,炒过股票,后来辗转到了日本,婚姻最终走到了尽头。他现在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自己的女儿,这次就专为看女儿回去的。 父母呢?我问。 我只有女儿!B情绪激动,只有她是通过你的脸来辨别你的,其他人都是通过你的钱来辨别你的! 第二天,我们的飞机按时飞到了上海。你希望有一天你的女儿理解你吗?我问。 做父母的,只要孩子幸福就够了,何必一定要理解呢!B艰难地答到,提了提一整包给女儿的礼物。 也许,你对你的父母也有误解。我提醒到。 C先生与我曾经较熟悉。C长得高大英俊,然而为人低调,十分具有亲和力,是男人中的极品。C留学多国,成果非常突出,回国后各种荣誉接踵而至。 所以当我听说C已经离婚时感叹到:C变了。然而事情的真相出乎我的猜想,是C的妻子耐不住寂寞,投入了一个地产商人的儿子的怀抱。 那是个举止粗鄙,缺乏足够修养的家伙。大家都劝C说这样的人早点滚蛋是好事,然而C却从此把整个人都投入了自己的学术,不论深夜凌晨,不论假期节日,人们都可以看到他办公室的灯 总是亮着。C变得沉默寡言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3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与第一次出国的机会擦肩而过
lmnercita 2010-7-30 22:02
2010年6月4日,我收到即将在美国召开的第十届国际精准农业会议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Agriculture (ICPA)组委会的来信,说我被授予精准农业杰出研究生奖Precision Agriculture Outstanding Graduate Student Award 2010。说实话,我当时觉得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今年4月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导师的推荐下,向组委会提交了申请,看看国际上对自己的工作究竟怎么评价。结果还真中了!首先感谢国家,感谢中心和农大的联合培养! 接下来,离会议开始还有一个半月,抓紧时间办出国手续。因为还没正式入职,单位建议办因私护照。6月8日,我博士论文答辩后第二天,我和同事去海淀区出入境接待大厅办理护照,赶上端午节,6月18日才拿到护照。心想签证面谈别来不及了。结果一打电话预约,正好赶上大使馆针对签证预约高峰,开放周六面谈。一下子预约到了第二天面谈。运气真好。 之后就是网上填DS-160表。第一次填,也没什么经验。当填到 目前工作学习的相关信息 时,犹豫了一下。我现在单位实习,但是还没入职,入职也要到8月份;6月份马上毕业。正好落在当中,到底填什么?时间比较紧迫,加上看了后面的时间不能选择超过当前日期,决定目前写学生身份。现在想想,当时如果问一下别人,也许就会得到启示,以职工身份出去,签证早就下来了。 6月19日,和同事结伴去大使馆面谈,人挺多,但我们没怎么排队。同事先面谈,签证官就问他干什么去,是学生吗,然后就给了一张黄色单子,从网上看到,就是过了。接着轮到我了,他问我和他是一起吗,我说是;问我被雇佣了吗,我说是(这是递上准备好的录用证明就好了);他又问会议是什么时候,我说了7月19-21日;他又说好的,我给你两个星期的签证有效期。然后就结束了。我当时很高兴,这么简单就通过了啊。我们去600支局邮局办了快递手续,然后就回了。 一周之后,按理说签证应该下来了,但还没消息。我尝试发邮件咨询大使馆,结果第二天早晨他们就打来电话,说我同事的已经下来,我的正在审查中。晕。此后我几乎每周都发邮件询问,大使馆倒还客气,每次都及时回复,但都在审查中。眼看会期临近,我给会务组发信求援,想了好多办法,但大家都爱莫能助。最后,只好眼睁睁看着机会丧失,同事独自一人前往美国。他替我领回了奖,我是中国唯一获奖的学生,全球共10名,来自6个国家。要是能去该多好啊! 回想整个签证过程,看来临近毕业申请出去,也许会被老美认为有移民倾向。事实上我对移民美国还真没兴趣。你不让我去,不是错失了一笔外来消费?赫赫。 能获奖已是很大荣耀,再次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5163 次阅读|6 个评论
告诉学生的三件事
高铁杠 2010-6-6 08:21
对研究生,我常提的三件事情是: 1. 因为是软件行业,大家一定要掌握好两到三门语言.毕业了可以生存,而且学会主流语言还会生存的不错, 否则毕业后没有生存的本领会很难. 2. 想办法出国. 读博士也好,工作也罢, 一定要想法到国外工作几年,一来国内有崇洋媚外的历史,直至现在,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二来因为国外相对比较发达,如果能够到国外闯一闯,不仅是掌握了新的技术,语言能力等都会得到较大提高,而且可能会从经济上得到很大改善,现在物价这样高,女孩子们又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 出国工作或者求学,益处多多. 3.积极进取,向组织靠拢.在我们国家,有党员这个称号,考公务员,升职都容易,而且当了领导,不仅是权利大了,一切事情都变得不在难!
个人分类: 真人真事|2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社科院报告称我国精英流失数量居世界之首
杨学祥 2010-6-5 09:19
社科院报告称我国精英流失数量居世界之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5日00:38 城市晚报   各种数据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已成愈发汹涌之势。不同于第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高端群体、庞大数量和趋势化发展构成了不容忽视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是否正在经历社会中坚阶层的集体流失?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移民国,目前约有3500万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北京买房,不如移民?   2010年4月北京车展上,一则移民广告打得相当煽情:在北京买房?不如移民吧!这条广告背后心照不宣的潜台词是:在二套房购买门槛提至史上最高,北京二环以内一手房价每平方米均价仍死守3万元时,仍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美国,已开始推行EB-5类签证,吸引各国有钱人入籍,最低投资50万美元(约人民币342万),即有资格申请美国绿卡。理论上,居住二环以内的北京人都具备了移民美国的条件。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说。   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资料显示:2008年10月2009年9月的上一联邦财政年度获批的EB-5类签证移民总数,已从2008财年的1443人升至4218人,其中七成左右主要来自中国。   加拿大移民局数据显示:2009年,加国投资移民全球目标人数为2055人,中国大陆的名额占了1000名左右。以投资起步价40万加元(约235万人民币)计算,仅2009年,即使只按门槛标准计算,从中国流向加拿大的财富至少23.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座世博会中国馆。   在相对少数的投资移民之外,技术移民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齐立新告诉记者,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20∶1。这意味着,每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的中国中产精英同时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据统计,2009年度,中国移民加拿大共2.5万人;移民美国约6.5万人;2008年度移民澳大利亚约1.6万人。   在加、美、澳三大主流目的地之外,香港、新加坡和异军突起的中北美小国也同时在吸纳大量中国大陆移民。   2007年,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中国流失的精英数量也居世界之首。   他们在寻求什么?   寻求安全感、为孩子谋求优质教育,是所有受访者移民的前两条理由。其中一名受访者是身家数亿的温州商人。2009年,他开始将中东的生意转移至美国,通过投资一座中美贸易城,投资移民。他坦言越来越不喜欢每周有四天时间得在外应酬、打点各路官员、 朋友,向往公私分明的生活方式,把更多时间留给老婆和孩子。   在他的圈子里,移民甚至成为身份量级的标识。他们将之称为抄捷径,即用过去20年里迅速积累的财富,支付转型期的中国所付的或忽略的代价:规范的法律、孩子的教育、高福利、低征税点、低遗产征税、健康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免签多国护照的便利等。   新加坡在过去几年也成为国内富豪青睐的理想之地。2008年新加坡取消了遗产税,令该国对国内富豪的吸引力加大。新加坡对移民没有居住时间的限制,因此许多获得新加坡绿卡的中国富豪仍可以持续在国内经营企业,这点也对国内业务存续的企业家具有很大吸引力。   移民者说   牺牲我一个,   幸福后来人   在技术移民的世界里,他们首先得适应谋生的艰辛与社会地位的落差。各国在制定技术移民政策时,都将本国急缺的人才类型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青睐IT工程师和会计师。但大多数来自中国的技术移民都无缘从事原先的职业。   受过高等教育,在国内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教养良好,地位体面,收入可观,这是中国技术移民的共性。和普通大众想象中不同,大量技术移民在国外的生活虽然平稳却远不如国内光鲜。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褪去在国内成功人士的光环,回归到普通平淡的生活。但他们更多着眼于自己子女的未来,他们普遍希望下一代能够在异国延续自己在国内的成功。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一位已经移民加拿大近10年的技术移民如此总结。(据《南方周末》) http://news.sina.com.cn/c/2010-06-05/003820414374.s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出国真的很好吗
edwina 2010-5-31 22:2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腰包都有钱了,但是观念却还是认为墙外的花比较香。于是,教育从娃娃抓起,大批大批的中国下一代在不懂事或刚刚懂事的时候就被送出了国外。可以说有的人是自愿选择的,但是有些人却是被形势所逼。毕竟当个海龟还是比土龟比较值钱啊!我来自中国一个普通的县城,高中时同学家里有钱人不是很多,把子女送出国的人还少。但是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看着身边的同学除了保研的、考研的、考公务员的、考选调生、考村官的以外,比较好的出路就是出国。好像国外总能够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惊喜,貌似出国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于是,在临近毕业时候,考托福考雅思的同学多了起来,早上连疯狂英语的同学多了起来。但是他们在国外过得怎么样呢?是不是跟我们想象中的一样,过着辛苦但是很上进的事情呢?前几天,在美国读研的同学回来了,聊了很久,问了很多感兴趣的话题,下面简单整理一下( 当然,这是个案,不代表大部分,更不能代表全部。) : (校园内的房屋) 首先英文没有得到提高。 总以为在国外的语言环境中,不把英语说得顺溜怎么可以呢。到处都是英语,随便都能练习吧。但是根据同学的经验,其实不然。她到国外的朋友圈还是中国人,说的还是母语。而且用到英语的地方其实不多,只要学会HelloGoodHow are you Thank you等刚学英语记得的英文句子就可以。我是初一才开始学英语的,最初认识的就是李雷和韩梅梅。课本里的对话就是我同学在国外用到的这些句子,原来英语老师没有诓骗我们。但是有一点,外国人不喜欢And you?直接问How are you即可。 对于为什么没有练习英文,我同学总结道还是文化差异。Culture shock ,确实存在。也许到了一个新环境,你会很激动的去把未知的东西探寻一遍或者把刚刚学会的一些小技巧付诸实践。但是,可能外国人很热情跟你打招呼,但是打完招呼说什么呢?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说话习惯,有的内容还是谈话的禁忌,那,我们该聊什么呢?于是时间一长,干脆不谈了吧,就是打招呼ok了。而且在国外跟国内差不多,到了研究生基本上是自己行动,同学之间很少有来往。况且美国完全是自己选课,研究生、本科生都是混上的,无所谓年级和班级。于是,经历和现实都很少有交集,英文能提高才怪。当然,除了那些很喜欢参加活动的积极分子外。 其次专业没有提高多少。 这个没有特别的说明,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人、不同的专业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同学学的是广告,上课也是很多跟广告理论,好像有用的也不是很多,平时也就是会有presentation和take-home exam。但是没有其他经历。对于学校的软硬件自然没话说,学校优美的环境很适合学习;还有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地方都是苹果电脑,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网速都是超快的。但是我认为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不能一锤定音。 (该校图书馆) 再次留学生男女生比例失调,女生市场很好。 留学生中基本上男生多于女生,因此女生不管有多么差劲,还是受到广泛欢迎。其中原因有很多。一,美国男女朋友的观念比较开放,于是很多本地人很早就有对象。作为一个国外人,挖墙脚自然很难。二,有一点姿色的女生眼光都比较高,她们看的都是目前已经成功的男性,对于学校的这一帮孩子根本看不上眼,可能与国内嫁富二代、做二奶的心态神似吧。三,一般出国读研的男生都是学习比较好的,尤其理工科。一般中国男生智商和情商是成反比的,这些专业的男生都是一心扑在学术上的,对于交朋友实在是手生。综合其他各样因素,总之,男性留学生在国外经历着情感和生活的寂寞,压力可是不小。所以,可能出现一些猥琐男,但也不能怪他们,社会使然。 还有很多细小的不同。比如,在她们学校出门就要坐车,所以很多人都要自己买车。车就成了脚,有时也可以搭乘不同女性,车也成了爱情开始的地方;外国人其实挺节省,不像中国人出手就是买些奢侈品,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并不高,衣服一年也不会换太多件;环境确实非常好,一些小动物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冬日:镜头感十足的小松鼠) 这是我同学的一点经历,让我对出国重新认识了。真的,对出国留学不要迷恋,没有什么神秘的。有了目标,想好了,出国才可能有进步。想起了蚊子同学,当初毕业也是想出国,但是在其父的计算之后发现,出国在经济上不划算,于是放弃出国打算。还有去英国、去新加坡的,看起来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感受。好想问问了。 最后,本文基本上以同学个案为基础,因此有任何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可以多多讨论交流,请不要吝啬赐教。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心得|6716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男和父母的焦虑
cwhm 2010-5-20 07:49
最近发现自己和父母的很多观点有越来越大的偏差,甚至有段时间父亲都有些不想接我的电话。主要矛盾的焦点的自己很满意自己的现状和对未来的憧憬和规划,可是这却让父母感到焦虑和不稳定,以至于每次电话都在围绕这些问题聊却越聊彼此的分歧也却越来越大。 首先是在出国的问题上,最开始父母是不太同意我出国的,因为我出国是属于个人跟国外的导师联系的,没有经过国家公派,而在父母看来只有国家公派也是正儿八经的留学,才是有各种保障的,是种荣耀,而个人联系的出国总感觉会不会被骗,同时也担心如果处理不好国内导师学校各种关系会影响毕业甚至为因为出国而延期毕业,延期在父母看来是很耻辱的一件事情。我当时说服导师从不同意我出国到同意我出国只花了两个小时,但是在出国的问题上,虽然我知道父母会尊重我的选择,但是为了让父母心里踏实,跟父母的电话前前后后不知道接打了多少次,当然后来他们还是同意了我出国,但是对于我的决定他们还是有些忐忑,甚至到了希腊,由于各种问题,居留证很晚才办下来以及因为税务保险等问题,我的生活费房租也暂时由教授从家里拿给我,以及论文发表由于各种原因拖了很久这些都让父母焦虑和操心,我心里很理解,很理解“子行千里,母担忧”,子女没有办法不让父母担忧,即使你过的再好,远方的父母也在想你哪是不是过的不好,是不是会碰到一些人对你不好,儿女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 出国、居留证这些问题一个个的都成为过去的时候,也消除了父母心中的一部分担虑。但是父母总有操不完的心,一个问题解决了,总会有新的问题到来,现在又开始担忧工作问题,因为身边的那些儿时的同伴们都工作的工作,结婚的结婚,自己还在读书,更不要说谈婚论嫁了,这些都又成了父母新的操心对象。他们开始关心什么时候博士毕业,我乐观的告诉他们不会因为出国而推迟博士毕业,可能他们觉得我是在吹气球,他们只有看到那一纸博士学位证才会放心。关于工作,他们又关心博士毕业能否留校,我告诉博士毕业就留校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在国内科研刚刚起步薪水待遇比早些年出去打工的那些儿时同伴的工资还要低,我自己的打算是趁年轻时候多到国外一流实验室去看看,一方面薪水不用担心,而且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锻炼很多能力,然后再回国找个科研职位。但是我很能感觉到他们内心的矛盾,一方面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毕业后很难有乐观的薪水,而且这种工资不太高的留校职位也不是那么容易,他们也知道现在博士生多了,很多博士生都去教高中了,我跟他们解释,虽然同为博士生,有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有三流大学的博士生,而且一流大学的博士生也有靠凑文章拿到文凭的,虽然同是博士生,大家的能力其实是不一样的。我和父母说如果是为了金钱完全没必要来读博士,可能我太理想主义,父母在社会中深深体会到了没有钱,很多事情是办不了的,更不要提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房子。 我知道父母的担虑还很多很多,而且也永远不会停歇,因为这就是伟大的父爱母爱。而做子女的也有子女的焦虑,担心父母过于操心而影响到他们的身体。这就是爱的天平。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656 次阅读|14 个评论
“海归”“海带”与“海豚”
cwhm 2010-5-18 09:25
(图片来自网络百度搜索) 从1847年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先生开始,直到2009年我国出国人数达到22.9万人,留学回国人数10.8万人。而海龟(海归)也变海带(海待),甚至海带改称为海豚(海屯)了。海归是一时髦词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回国潮,在那时海归是高级人才的标签,是令人仰视的。而现在更多的确是留学回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感慨。 为什么同样是留学,留学回国却有 海归 海带海豚这样不同身份,不同等级的标签? 都说身份是能力决定的,因为出国本来就有两类人: 一类是通过公费留学,选拔的都是精英,或者凭借自己的实力争取到海外大学的资助,在海外,他们汲取海外的学术营养,刻苦勤奋,并陆陆续续在各行各样崭露头角,但是到了海外更能体会到祖国的文化,祖国传统,祖国的发展对自己的召唤,乡愁难免,海外的物质,名利都比不过想回国创业,开拓国内事业的那种精神上的追求。 一类是成绩差,家里又有钱,父母想把孩子送出去镀镀金,镶镶银,往往他们进入了所谓国际学校甚至野鸡大学,再加上自身的学习基础差,还有语言生活方面的各种问题,他们海外经历能学到多少真东西是值得怀疑的。他们相比国内的学生除了一张没有太多含金量的文凭外,不仅没有优势还有劣势,因为国内的同学,积累了人脉,有了解国内的行情。这类速成海归也被很多人喻为留学沙拉,因为只是外面涂了沙拉酱,里面的是苹果还是苹果,是香蕉还是香蕉,味道根本没进去。 海归抑或海带和海豚还是能力决定的,是实至名归。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4076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幸运选择留学希腊
cwhm 2010-5-13 04:25
篇头的话:谈到留学,大家可能想到的更多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如果说到希腊,大家肯定会惊讶,你说去希腊旅游我还信,要说留学你是不是在编故事。不瞒你说,我就是这真实故事的主人公。 我的希腊留学之路开始于2009年4月,那个时候导师收到了一封Email,发eamil的是我这里希腊老教授的女儿Katerina,信中她说“她申请到了一个100万的欧盟基金,看我国内导师可否推荐些人”。导师收到Email很惊讶,因为导师2004年在德国做洪堡学者的时候和她见过一面,很惊讶她怎么几年后还能找到他的联系方式和他联系,后来我来到希腊后才知道Katerina和我国内导师联系是因为读了我们项目组的文章而非那次德国一面之缘。 导师当时推荐了两个师兄,一个已经实验室的副教授了(26岁),一个几个月后就要毕业,虽然没有推荐我,但是我还是极力的争取这个机会 ,因为我读过Katerina的博士论文,知道她的研究方向和我的很接近,更主要的是因为她的父亲,她父亲是领域内很厉害的学者,几篇奠基性的文章影响了一个研究方向20多年,也是我目前从事的大方向。而我在国内的研究也碰到了瓶颈,然后我就和导师谈了想出国的想法并最终说服了国内的导师而来到了希腊,同时也说服了父母,因为他们担心我来到希腊会影响我在国内正常博士毕业。并在与Katerina的频繁Email中更加坚定了我来希腊的决心,她主动提到我到希腊后,可以安排吃住,每个月提供1000欧元的生活费,可以得到她和她父亲的共同指导,并且可以和她欧盟项目的其他几个欧盟国家的学者自由的交流,并协助我解决学位问题,看是否可以拿她项目合作者所在学校的学位(荷兰delft,瑞典皇家理工)。考虑的如此周到让我很感动,因为我还是只只有本科学位的直博生,没有paper,没有GRE,没有托福。后来她说她选择我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的研究方向还有我在几封email中指出了她论文中的一些错误,以及我对科研的那种感觉。 就这样我来到了希腊,虽然来到这里后,我的研究方向和国内的并不一样,但是两个月后,已经有了很好的结果来发表,她逗笑说这比她第一篇文章还要快,她第一篇论文花了三个月。在这里,她和她父亲经常说我比哈佛的学生还要幸运,因为我同时有两个人来指导,而在哈佛一个项目组很大,导师是很难有机会和学生交流的。在这里他们待我像家人一样,刚来的几个月,每个月都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中国新年的时候我则邀请了他们到我住的地方做客。过去的几个月,我和她的合作有几篇文章可以发表,和她父亲的合作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学科的前沿。从她和她父亲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更重要是是一股对科学的那种爱,从凌晨一两点收到来自Katerina的Email和早上七点你去实验室你发现老教授的车已经停在了实验室楼下。还有老教授那句经常在和他讨论后说的一句鼓励我的话“You will be famous, work hard” 扩展阅读: “她”六个月拿到了博士学位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2044 次阅读|16 个评论
2010-04-15刘青 留学法国波尔多大学学习介绍
cnuarith 2010-4-12 10:54
Speaker: Professor 刘青 (法国Bordaux大学数学系系主任) Title: 留学法国波尔多大学学习介绍 Time: 2010年4月15日周四 10:00-11:00 Classroom: 数学系 412( 北京西三环花园桥往南首师大校本部东门进去右手第一座楼) 欢迎师生参加!详细信息登陆 http://groups.google.com/ group/cnuarith http://www.sciencenet.cn/u/ cnuarith/
个人分类: 数论组讲座|6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期间能申请出国和更换导师吗?- 回答两位研究生的问题
wangdh 2010-4-6 12:53
回答两位研究生的问题:研究生期间出国与更换导师 研究生在读期间能申请出国吗? 博友 WJFX 问: 我是一名博士一年级的学生,现在遇到了些问题!由于硕士期间就开始申请国外留学的事情,但是在直博之前一直没有消息。现在博士已经读了半年了,国外突然有学校愿意接收我,但我现在不知道如何抉择,毕竟这是关乎自己前途的问题,我的导师对我也不错。我也明白人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可是家里人都希望我能到国外去深造,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希望王老师在闲暇之余,能不能给学生一点建议? 我当时匆匆的回答是: 我的意见: 1 )到国外去学习,主要是因为国内当前的大环境与国外差别很大。出去开开眼界,做点事情。如果可能,学成回来。 2 )感恩是一种美德。自私是可以理解的,但太自私不可取。可以找导师认真谈谈,手头的工作要有个交代,做好交接。 3 )出去了,也是组里的一员。多关心组里的发展,导师会很感激的。 今天抽时间又思考了一下,觉得问题不是一走了之那么简单。学生有一定的责任感也是导师们所期望的和平时所强调的。所以,尽管我的态度没有改变: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去国外读研究生,但是如果是已经经过了反反复复的开题、论证等过程,各种实验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也已经开始了实验工作,或者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实验结果,那么这个时候,我建议最好圆满完成这个实验,然后再考虑出国学习的事情。 当然,如果由于实验推延,有可能会失去这次机会。如果真是这样,只能牺牲这次出国的机会,等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后,再联系出去。一旦有了好的结果,有了更多的经历和实验锻炼,或者发表了好论文,机会只能是更多。同时,可以对国外的导师进行相关解释和协商,希望自己在完成这边的实验后,再前行。一个负责任的学生,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一般老师都会支持学生出国深造的。但作为研究生,不能由于自己个人的追求,给研究组造成很大的损失,工作上造成很多的不利影响。事情需要一件一件做,完成一件再继续下一件。提醒一点是:心猿意马是不可以的,完全不考虑研究组的发展和导师的困难也是不妥的。在科学院,导师的研究生指标很紧张,招收一个学生付出了很多精力。 如果我说的这些情况,都不存在。那么,就可以与导师商量出国读学位。当然,还有按照单位的研究生培养条例和相关文件精神办理。 导师不负责任,能申请更换导师吗? 博友 DZY 问 : 由于现在我们导师的极其不负责任,我们都希望能更换导师。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 博主:略去原文。简言之: 1) 这位导师与学校的合同到期了,也没有续签,新学期开始已经离开学校了; 2 )导师基本上对研究生是不管不问的,几乎不在学校里; 3 )学生很难见到导师一面,通过邮件交流又不是很顺畅; 4 )导师还想再找个老师替他代管一下,让这些学生们继续为他发论文 ,学生们不满意这样的局面,想改变一下。) 我当时的回答: 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还是需要冷静,如果太冲动,吃亏的是自己。掌握本领,学到技能,拿到学位,这是近期的目标。一切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如果可能的话,更换导师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当然,更换的导师一定要对你们负责。 今天再多说两句:这个话题不好谈,说不好会得罪人的。现在兼职的导师很多了,国外的、国内的都有。这些学者多是有经费(资源)、有能力、有研究生指标,也是受学校领导们待见的。如果他们能够做到认真负责的话,学生们还是受益的,毕竟他们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见多识广。但是,如果只是在天上飞的主,像这位研究生所说的这样,只关心个人的利益,对学生不管不问,既不关心学生的论文进展,也不关心学生的业务和生活,只知道索要论文,这些导师的研究生们如果还想学点业务、受点专业训练的话,我建议还是趁早离开他们好些。既然导师不对你负责,你也没有责任对他负责。导师的许多事情,研究生们是管不了的,也不要去涉及,去耗费精力,那是单位领导们的事情;但是学问的事情可是自己的事情,所以要认真想好。现在有些学生可能是由于自己什么都不清楚,也有些学生可能是由于个人不同目的,不管什么情况,有一条是可以提醒的:要想学点真学问、做点真学问,就选做学问的导师。当然,专心学问的导师可能很难给学生更多更充足的资源,在当今就业难的困境下,由于无权无势,也会很为难,很让学生失望。这是社会现实,没有必要回避。作为学生自己要明白,自己做决策。 ( 特别说明 :更换导师的理由可以有多个方面,很复杂,涉及的问题也较多,所以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些相关规定的。但是学生的权益和导师的权益、单位的利益都是需要考虑的,是一个综合因素。) 欢迎有经验的老师们给这些学生以指点和建议,先谢了。 (王德华 2010.4.5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2030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雅思认可度全扫描:雅思成绩能把你送到哪里
qqsvery 2010-3-10 20:34
雅思 认可度全扫描 在申请 留学 的过程中,许多人都有出国到底要考什么?的疑问。这个问题要是出现在几年前,恐怕答案还要分情况讨论。现在,随着雅思考试认可度越来越广泛、认可雅思的机构名单越来越长,要回答这个问题只需要参考一个答案,那就是考雅思,出国可以灵活选择!。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雅思的足迹已经遍及120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不仅包括了 英语 ( 论坛 ) 国家,而且也不乏非英语国家。截至2009年11月,全世界范围内官方注册了认可雅思成绩的机构已经超过6000家,这其中包括了各类教育机构(如高中、大学等)、职业机构、政府部门和机构、以及跨国公司和企业。 在中国来说,使用雅思出国的人群中,大多数都是抱有继续深造目的的莘莘学子,以及打算在异国他乡开始新的生活旅程的移民一族。那么,一纸雅思成绩到底可以把你送到哪些目的地呢? 英国和爱尔兰 作为雅思考试最早发家之地之一,一直以来英国对雅思考试的接受度都很高。在英国,无论是申请本科还是 研究生 ( 论坛 ) 阶段的课程,雅思成绩都是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在近一两年出台的一系列移民政策中,雅思是英国当局用以考核申请人英语水平的考试之一。有了相应的雅思成绩,申请人便可获得加分以达到申请条件,以便更快捷地成就英国梦。 澳洲和新西兰 对于澳洲来说,基本上所有前往澳洲学习的学生都需必须经过雅思考试的考核。鉴于澳洲学生签证中只认可雅思,所以各位留学生只用考一个雅思就可以通过学校和签证申请的双重认证。正如澳大利亚使馆教育处高级信息官员王薇所说:澳大利亚对于雅思考试的认可度非常高,所有的院校都认可雅思成绩,其中也有为数很多的院校将雅思考试作为唯一的学生入学英语能力的证明。因为雅思考试涵盖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技能,对于学生整体的英文能力是非常好的一个衡量标准。 此外,对于申请技术移民前往澳洲的申请人来说,雅思也是唯一的选择。 新西兰的所有学校都是认可雅思的。虽然签证没有硬性规定要求提供雅思成绩,但是如果有雅思成绩的申请人一般不用再花时间学习语言,可以直接进入正规课程的学习。与澳洲类似,申请技术移民的申请人必须达到雅思考试一定的要求(复合免除条件的申请人除外)。 美国和加拿大 近来关于雅思考试最火的话题就是它在美国节节攀升的认可度。据雅思考试主办方的统计,目前向雅思考试敞开大门的美国院校已经超过2500多家。美国大学排行榜前130名的大学里面95%以上都认可雅思,而前50强中有49所认可雅思,因此各位烤鸭的选择面相当广泛。随着对雅思考试的不断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美国院校明确表明青睐雅思成绩。杜克大学更是表示,雅思考试是测试母语为非英语人士的英语水平的更为可取的方法,杜克大学更希望看到手拿雅思成绩的海外申请人。可以说,无论从认可院校的数目还是质量来说,雅思考试在美国都已经获得了让人侧目的成绩。 就北美另外一个热门留学目的地加拿大来说,雅思考试是被完全认可的。在移民类别来方面,雅思也是加拿大当局认可的英语语言测试。考取雅思培训类并达到相应分数的申请人可以获得加分,从而满足基本的申请条件。 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 除了英语语系的国家以外,雅思考试的影响力还渗透到了非英语系的国家。 在欧洲,前往诸如德国、瑞士、芬兰、挪威、丹麦等国家学习用英语授课的课程的申请人会发现在入学要求的表格里常常出现雅思考试的名字。荷兰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Jacques D. van Vliet先生表示:荷兰的高校对于雅思考试体系非常的满意。荷兰高校的学生淘汰率之所以能低至3%到4%,原因之一就是雅思考试对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课程,取得他们想要的学位。 亚洲也不乏认可雅思考试的国际名校,其中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也都在雅思考试的认可名录上,使用雅思作为前往香港学习的成功案例不计其数。 由此可见,在出国目的地尚未明确的情况下,选择了雅思,就意味着大大增加了选择面。不管你打算去哪个国家,雅思都能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推开实现梦想的大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办理公费出国访问/留学手续步骤
emlyn 2010-3-10 18:02
国家留学资金管理委员会编的《出国留学人员须知》有介绍,若还不明白,可参考我的办理步骤。 多数人出国应属第一次,开始茫茫然,尔后了解到手续之繁杂,不免心生恐惧畏难之情。我第一次拿到《出国留学人员须知》,看到程序如此之繁杂,险些晕了过去。听别人解释了半天还是昏昏然。等到办理完了,觉得也不必如此恐慌。 一、查好留学访问的大学(或研究所)和导师的信息。访问目的地可通过相关网站、书籍,比如英国大学和专业排名,当然尽可能选名校、名系,至少是排名前二十的学校。或者根据平时研究工作的积累,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牛人及其所在学校,根据其发表文章获知其电子邮件及所在单位。 二、通过电子邮件与导师直接联系(访问学者不必与对方单位联系),最好同时联系多个,如同找工作一样,有个命中率的问题。除申请信外,同时附《个人简介(CV )》(详述你的专业背景和研究兴趣,近期发表文献等,建议不要太夸张,平实可也)。 三、联系有眉目后,先办理护照。《出国留学人员须知》介绍要用一式数联的《公派留学人员申请护照登记表》按照相关要求找相关领导签字、盖章。不过我是直接到当地派出所要《国私护照申请表》,找单位领导签字、盖章,我没用《公派留学人员申请护照登记表》,可能是地方差异吧。之后到市县一级公安局去办理护照,同样是要领个什么护照申请表还是登记表,填好,找相关领导签字、盖章,到指定地点照护照相片(可要求多洗几张,出国后可能有用),交钱,然后回家等着吧。记得要个联系电话,随时查询。如果等不及就办理个加急的,多花银子而已。 四、国家公派出国人员会分配有办理留学服务的机构给办签证,比如华南地区是在广州留学服务中心办理。在办理护照同时,与他们联系,可拿到一张办理签证要求准备的材料文件清单,然后按此一一办理。大略如下: 1、拿到联系好的导师的正式邀请函,复印数张,拿复印件和原件到本单位审核,在复印件上人事领导或单位一把手签字,盖章。将此与外语PETS5或培训部的成绩单结业证一起传真到留学基金委出国事务部,办理《同意派出函》。 2、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索要资助证明(英文件)。我是直接在北京去拿的。 3、将个人的毕业证、学位证、户口本、就职证明、收入证明(或银行存款证明)弄成翻译件。有的国家要求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材料,并要求对上述材料和办理公证。有的只要求单位公章。有的留学服务中心比如北京的还要求办理《工作许可》。这个要与对方导师联系,到英国内政部办理。 4、按要求照好护照照片。最好多照几张,以防以后出国后用。 5、从所要求地区的英国驻华领事馆网站下载VAF1 2006 表一份,用英文填写好。 6、将上述材料文件按要求整理,并搞个目录,快递寄往留学服务中心。随时了解签证进展。 五、找单位的同事(或找亲属)作为担保,签订《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并到县市一级公证处作公证。公证要求相关材料证明,事先打听好。 六、根据《出国留学人员须知》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管理委员会交存保证金。保证金数目与自己所在地区及目的地国有关。 七、有的国家要求在出国前到出入境检疫部门办理检疫、接种与国际健康证。我虽然办好,但到英国没用到。 八、拿到签证后,办理出国机票。出国日期根据签证日期选择,不要太晚于签证起始日期。否则国家会扣除部分资金。 九、通过目的地院校网站、华人论坛、或导师本人实验室的华人帮助租房。也可从当地华人论坛上找到如何到达目的地的相关材料。 附: 广州留学服务中心签证所需材料 (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签证处网址: www.ukvac.cn ) 1、VAF1 2006 表一份 2、签证费用1275(签证费我们支付)+520(服务费本人支付)(服务费用连同签证材料一并交到我中心) 3、相片3545cm(请浏览网站) 4、英国教育学院的邀请信(原件、复印件) 5、在中国学术机构的就职证明(英文件) 6、学历/专业资格证明(国内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翻译件)(建议提交原件)(领馆并未强行规定,只是声明有可能作为材料不齐拒签) 7、资金证明(留学基金委英文件) 8、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05年后项目有可能没有此项) 9、户口本(原件选交、复印件、翻译件)(户口本需翻译首页及本人页(包括地址、姓名、性别、民族等基本中文内容)) 10、存款证明(原件选交、复印件)(可提交配偶存款证明,但需附上与配偶关系证明) 11、护照(原件、复印件,签名页和照片页复成一张) 12、工作许可作为广州并未明确要求,但如具备,也许提交! 13、单位派遣证明(领馆未明文规定,但国家有统一规定,可采用单位在邀请信上盖章的形式) 14、担保证明(有基金委资助证明即可) 15、照会由我中心出具,并非本人提交 文件快递或邮寄当然是采用您认为安全或必要的途径, (地址为: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266号北秀大厦7楼,邮编510050) 我中心公派所需材料 1、公派登记表 2、资格证书(复印件)(05年后项目可能无此项) 3、录取通知书(录取文号的首页及本人页复印件) 4、国内最高学历或学位证书(复印件) 5、语言培训证书(复印件) 6、国外邀请信(复印件) 7、护照和签证(复印件) 8、押金单(复印件) 9、与留学基金委的协议公证书(原件一份) 10、签证发票(如自行办理签证业务,需来我处报销) 11、同意派出函(由基金委传真我中心, 我中心公派程序 1、签证 2、预订机票 3、我中心开具报到证、取票并交齐材料和费用(异地的可快递) 除签证材料以外的材料都可在签证后提交。
个人分类: 风水杂谈|4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反饶毅,反什么
热度 1 Nichy 2010-3-10 03:28
饶 老师的《 建议国家派遣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出国 》激起了千层浪,支持者寥寥,反对声不绝于耳。然而大家反对的仅仅是饶老师的建议吗,恐怕不止。 风流才子吴宝俊不单单反对,还提出了实际建议,而且他的建议还得到了饶老师的充分肯定(吴宝俊, 2010 ;饶毅, 2010 )。 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饶老师的建议呢?我粗略统计了一下, 93.75% (N=48) 的人是因为担心这笔钱落不到实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那是因为不相信我们伟大、光荣而正确的领导者,担心这钱 打了水漂 (曹广福, 2010 )。 首先,我们可能要承认已经有成千上万(本人依据网友及自己所见估计得出,请勿引用)的中小学校长已经出过国了,而且多数还持的是因公护照。他们出国的效果如何? 其次,我们也有成千上万(可能多得难以致信)的各级干部已经圆满完成了出国考察的 光荣任务。 他们出国考察的效果如何? 本人的观点,就象干部出国考察丝毫没有改进我国的行政腐败现象,同样中小学校长出国也丝毫不会改进我国教育系统的顽疾。 也就是说即使这笔钱不打水漂,也不会有多大效果。 如果这种教育体制一直持续,即使每个人都出国考察一番,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当年各地领导争相去红楼考察,学习反腐败典型,结果呢?嘿嘿! 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哪儿呢? 有人认为是教育不均衡,有人认为是管理体制,我则认为是因为腐败! 腐败导致了教师机会不平等, 腐败导致了学校应有权力得不到保障, 腐败导致了好的建议得不到上传, 腐败导致了好的政策得不到贯彻, 腐败导致了讲真话的吃大亏, 腐败导致了讲假大空的占便宜, 腐败导致了好的风气逐渐丧失, 腐败导致了坏的习气弥漫每一个角落, 腐败导致了海归、大牛也不得不顺之昌,逆之亡 然而,是什么导致了腐败呢? 最后问一句,饶老师,您是在替人民说话,还是在替谁说话? 参考文献 曹广福, 2010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288 吴宝俊, 2010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078 饶毅, 2010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237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83 次阅读|7 个评论
发展中小学教育重点在农村
wujingzhi 2010-3-9 12:47
饶毅老师建议国家派遣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出国引起很多人的讨论,反对意见很多。我个人来自农村,在城市住过十几年,在国外学习,假期正好还辅导了几天我上小学、中学的外甥们,所以也想根据自己的体会,微微的小声几句。 一方面,饶老师的建议是可以实行的。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可以说现在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方法,整个教育界呈现某种程度的混乱。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每年选取一部分有培养前途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出国学习,这肯定有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 至于经费我想不是问题,国家每年有五千多名公派留学生名额,可实际上有些名额用不完,分出几百人给中小学教师是没有问题的。何况其它地方的铺张浪费岂止这么多钱呢! 至于有人质疑这项建议会成为权贵出国门路,这我想只要公开和接受纪委和群众监督,问题不会比其它腐败现象严重。 至于有人说这是为权贵考虑,我觉得有点牵强。国家总要发展,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教育也是类似的道理。同时,社会上目前有对优秀中小学教师的迫切需要,没有让这部分满意的教师,这些人们就不能安心于在国内工作。这些问题是需要考虑的。 另一方面,这个建议不是解决中国中小学教育的药方。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需要深刻思考,认真全面改革。不是校长出国就可以解决的。这次我回家休假了解到农村很多中小学校没有学生,可是政府依然每年投资改善条件,而县城里的学校每个班有七八十人,条件也一般,师资也不一定好。这让我很吃惊。 我因此也想到中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大部分,农村问题解决不好,整个中国就出问题。现在的很多问题,如农民工,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等,其实根本上都和农村有本质关系。 解决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如何解决农民子女的中小学教育。 而解决农村教育,还得依靠解决农村的生活条件和氛围,和农村人口整体素质。 我去过国外的中小学校,参加过小学生们的毕业典礼和一些学习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社区的作用。一个好的社区人人友爱互助,各方面设施齐备,人们生活和睦,孩子们在学校也充满乐趣,他们都热爱自己所在的社区和学校,热爱学习。 不同的是,我国普遍的现象是人人都在寻找!都在竞争!都不信任!农村人要进城,城市人要移民,出国的想回国,回国的想再出去~~~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落后或许不在校长和老师没有出国~况且出国学到的东西,只要你想学从网络都可以学到(来科学网就可以)。 自然地,我想出国也解决不了中国中小学教育的问题!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939 次阅读|3 个评论
教育部听谁的?关于中小学校长出国培训
qlms 2010-3-7 18:01
教育是个大事情!绝对的大事情!!! 教育是全国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的人士共同关注的大问题!! 大家关心教育的原因很简单,谁家没有孩子上学啊? 要将教育办好,要让全体人民满意,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不容易的事情要办好,更应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现在教育问题上,国家虽然说面向大家征集教育改革的意见,但从执行效果上看,好像不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因为普通人提的意见,基本就是石沉大海,教育好像只是一些见过世面的肉食者的事情,和大家无关。 教育改革,现在好像只有总理关心的事情,才会引起重视。这点很不好,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不仅普通老百姓对教育没有发言权。我想,就是一般大学的校长,一般教育学的专家,对教育改革,也没有发言权。最后的结果,是那些能给总理说上话的人,才有建议权。当然,如果建议是正确的,那么则是民族之大幸。如果建议是错误的,那么则可能误国殃民。 今天看了一下教育部副部长关于 派遣中小学校长出国培训 的新闻和这一 决策的来源 之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是谁在领导我们的教育部?领导错了,咋办?谁负责?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3507 次阅读|15 个评论
我的大学 我的梦想
ntcoldfish 2010-3-5 20:08
(说明:本文是刘全慧老师邀请我写的,最初发表在刘老师的博客上。贴在刘老师的博客上,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给大家一点帮助。在得知我有自己的博客后, 刘老师 坚持要把文章转到我的博客里,而自己仅提供链接。特此说明,以免误会。) 个人情况简介: 牛非 , 男,湖南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本科。 TOEFL:102L,R,S,W respectively:29,29,20,24 GRE: 1340+3.5 V:540 Q:800 W:3.5 截止( 2010-3-5 )已经收到四封邀请,都是 TA 。 如果签证顺利,将于今年 8 月赴美攻读 Ph.D 。 -------- 我的大学,我的奋斗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恩师和挚友 刘全慧 教授;献给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献给梦想出国学习的同学。 本文梗概 应 刘全慧 老师的邀请,写一篇关于如何准备和申请出国读书的文章。 这方面的文章信息在国内太傻论坛,追梦论坛有很多很多。而每个人的背景,条件,等等都不同。出国的成与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所以多知道点前人的经验总是好的。坛子里大多数都是 牛 的经验,要么牛校,要么牛人。而在下,绝非牛人;湖大,也绝非牛校。大多数人也非 牛 ,所以非 牛 的经验我想还是有意义的,希望能够给大家帮助。 写完后发现内容较多,分为上下两篇。 如果您是大一大二的新生,刚准备出国,请读上篇。 如果您已经考过了寄托,准备选择学校,请读下篇。 本文会讲到的: 上篇 介绍基本能力储备的过程,我的大一到大四。 下篇 介绍申请的过程,我的 大五 。 本文不会讲到的,但你可以在其他文章中获得: 1 ,英语怎么学,听力如何提高,口语如何提高,多少词汇量够等等问题。(请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 如何学好英语 ) 2 ,出国需要的考试有哪些,怎么报名,怎么准备,考多少够等等问题。 3 ,心态问题。准备经历有多痛苦,具备哪些品质才能成果等等问题。 上 篇 1 ,悲剧的大一生活 以此证明我绝非牛 高三的时候,正值 WOW 公测。(如果你不知道 WOW 是什么,非常好,请保持现状。)和高中同学一起玩了一个假期,大一上半学期也基本干这事。大一最大的感觉就是上课无聊,我想大多数同学都有这个感觉,那么,请你吸取我的教训,请抓紧时间! 每天都在空虚,喜悦(分装备的时候),和懊悔中度过。直到有一天,微机课上机实验,在学校电脑上找视频看,刚好看到李政道的讲座,讲到他跟费米的故事。说费米怎么手把手教他做温度尺,来测量太阳表面的温度。当时觉得 国外的 教授真好啊,(当然,那时候还不认识 刘 老师,哈哈, 刘 老师也很好)之后就决定出国学物理了。因为本身我还是很喜欢物理的。 2 ,勤奋的大二 以此证明我不具备语言天赋 English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你知道我当时的情况,这句话就更生动了。 大山,英语。中考的时候数理化加起来扣 10 分,语文英语扣了 50 分。我在高中英语分数从来没有超过班级平均分。大一两次英语考试我都 60 出头,排名从后往前找快一些。可能因为新疆总体教学水平不高吧。对,我在乌鲁木齐出生,汉族。从小不会说方言,不会说维语,只会说普通话。完全没有语言天赋。 愚公,在下。不知道愚公移山的时候有没有计划,我是有的。而且整个过程每一步都是按计划走的。大一暑假,大二寒假,大二暑假都在北京新东方度过。寂寞,但有收获。在学校,周末也是新概念 3 ,新概念 4 ,高级口语,外教口语得上。辛苦,但值得。(关于培训:我并不是打广告,只是学习需要一个环境。如果你有战友,大可不必去那种地方,看看经验文章,并肩战斗,应该也行。只是我没有。)大二的目标就是把英语基础打牢,常用的词啊,语法啊。 学习英语的细节正如前言所说,不提了。简单说一下成果。大二下学期,学校统一 4 级考试,全班第二,多少分不记得了。心得:学习语言贵在坚持。有句名言, 学英语不靠脑子,靠屁股。做得越久学的越好。 事实真的如此。准备托福的时候,每天背单词 8 小时,近 100 个单词。(在这里 向刘 老师道个歉:因为当时准备托福,没有 能在刘 老师的 SIT 项目 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有限粒子系综理论 中坚持下来,深表歉意。) 3 ,快乐的大三 当班长的日子 GPALeadership 大三是我最开心的一年,很后悔没有从大一就这样过日子。当班长其实不难,做好榜样,处理好上面吩咐的事情,关心同学团结同学。大三这年的目标比较多, 1 ,提高 GPA 。 2 ,准备 GRE 考试。 3 ,有 leader 经验。 很高兴的是,基本都达到了。作班长花掉的时间和得到的回报,应该是对等的,一点不亏。所以早知道我就大一开始做了,哈哈。自从做了班长,我再也不翘课了,每节课都坐在第一排,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嘛, leader 的基本要求。 关于 GPA 。其实我原来一直不知道出国还需要看 GPA 的,汗吧。我大一大二的成绩一团糟,大一玩去了,大二学英语去了。搞得 GPA 低于 3.0 ,综合成绩正好达到专业 50% 。 GPA 是我大三面临的另一座大山。好在大三课程不是特别重。我一边背 GRE 单词,一边尽力学好专业课。 GRE 单词每天基本要背 150 到 200 个,复习 1500-2000 多个单词。没有这个经历恐怕很难体会到 背得想吐,吐了接着背 的境地。 大三末,我的成绩年级第五, 10% 。我们班也第一次在平均分和优秀率上超过了另一个班级。每每想到这里我都很开心。大三的一年是最充实,最快乐的。按原计划仅仅是准备 GRE ,没想到 GPA 和 leadership 也要求,就顺路全补上,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4 ,研究的大四 搞研究的日子 Research Experience 其实大三下学期我还开始在实验室做实验了。因为越来越了解出国,也就越来越明白研究经历的重要性。大四考了 GRE , 1340+3.5 还算理想。其实明白了 GRE 和 TOEFL 的作用,就不是那么重视分数了。后文会详细讨论出国需要什么的。 我的研究学术点说是 CdS 微米线微米带的微区发光,光伏特性 ,包括样品制备, 气相沉积法制备 CdS 纳米材料 。通俗的说就是烧锅样品,看看有啥好玩的。应为英文还行,看了些文章,也很快就翻译了三篇喜欢的,以达到毕业论文要求。(后来得知只要翻译一篇。)烧了不少炉子,炉子不够的时候就熬夜烧。总之要努力。 一般大四上学期就已经开始申请了,而在下,没有。分析了当前的处境,我决定推迟一年申请。 1 , TOEFL 成绩太低, 92 分很难进很好的学校,除非口语部分很高。我口语只有 17 分。 2 ,没有考 GRE Physics 。同样,之前完全不知道有这回事。尽埋头苦干,不看前方了。 3 ,没有 paper 。 分析过后,我决定推迟一年申请。以补足以上的缺失。 大四这一年,我重新考了 TOEFL , 102 。毕业设计得到 A 。(感谢导 师张清林 老师的指导,实验室 万强 老师的帮助, 刘全慧 老师的帮助) 5 ,苦闷的 大五 选学校的日子 主动让自己留一级,恐怕不多见吧。我毕业之后选择留在实验室。(谢谢实验室老师们提供的环境,谢谢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主要目的:准备 GRE Physics 考试,积累研究经验,获得助教经历。 说得轻松,其实很郁闷。同学们工作的工作,读研的读研。而自己,前途未卜。 大五 的经验多是关于申请的,所以我另开一篇文章单独讨论。 下 篇 美国的招生制度和中国的统招不同,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制度和标准。所以情况往往因人而异,因学校而异。一下的文字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再强调一遍,仅供参考。所以如果有问题,最直接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去学校网站上找答案,一开始看那么多英文头大,看多了就好了。实在找不到可以发邮件询问招生工作人员 Coordinater 。 1 ,关于 GRE Physics 考试 网上有很多资料,下载下来做就对了,我相信比我物理基础差的不多(我大一大二物理没好好学)。关于教材,推荐一本。前两天,对,就是前两天,在 国外某校的物理系 网站上,才知道这本书 Halliday, Resnick, Walker s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可惜没有影印版, 张三慧 先生等人翻译了这本书, 160 元,硬皮。这本书被用作 该校 博士生入校考试 undergraduate Physics 的参考书。因为是老美写的,所以思路和 GRE Physics 考试思路很像。 刘 老师跟我说过,中国物理教学和前苏联很像,讲究数学推导严谨,老美不同。看了真本书才知道,真是不同。第一章上来讲了距离时间质量之后就开始讲怎么估计,比如一个线团直径 两米 ,线有多长?而 GRE Physics 考试里基本一大半的题都靠估计。这么说吧,按部就班也能解除答案,但是估计一下,至少可以排除两三个答案,效率很多。这是 GRE Physics 考试和平时我们的物理考试最大的不同。 2 ,关于 我要具备什么才能得到 offer ? 一个小故事,实验室里有个归国的年轻教授。我找他帮忙推荐个学校,他跟我说 湖大的学生一般不要的 。着实打击我一下。后来他帮我改了推荐信,改了两段后 嗯 嗯 这个 你还是重新写吧,我给你几 封别的 教授给我写的,你参考完记得删掉。 我当时对我的推荐信可是很满意的。又着实打击我一下。虽然和这个年轻教授就这么两次交往,还被打击了两次,但打心眼里喜欢他的风格。直率而热心。我想可能是老美高效工作训练出来的。 这个小故事说明,牛校就有保障。原因很简单, 1 , 牛校的 教授牛,跟国外联系多,老外也听说过。买东西当然要买个听说过的牌子。一样的道理。 2 ,牛校的学生本身就很优秀,很刻苦。当然,大多数而言。 非牛校确实有点劣势,但是我的经历说明,劣势也是可以填补的。最有利的武器是什么? Publications !就是论文。也是我留在实验室的目的。可是,要是真有这么好发,那就不是优势了。反正我没能发出一篇来。跟我的精力主要放在备考 GREPhysics 和选校也有关。 So ,非牛校,无论文。我有什么? 按我认为的重要等级排序:研究经历, GPA , GRE+TOEFL ,助教经历, Leadership 。 你们也许发现了,在每个小标题的末尾的英文单词实际上就是需要具备的东西。 后文通过选校来说明这些东西各有什么用处。 3 ,关于选校 综合自己的实力,给自己定位。当然,这步需要有经验的人指导。 刘 老师简单的一句,我看你四五十名的不成问题。我就申请了 10 所专业排名在 40~60 之间的, 3 所 20~40 的。 60 以后拿到 offer 也不会去,所以也没申请。结果果然如 刘 老师所说,三所大学物理排名都在四五十。 排名基本定了,怎么从 40 所学校里选出可能给 offer 的?答案就是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老美找人过去培养两年给他干活,能找来熟练工干嘛找新手?道理从来都是简单的。以我自己为例,我就看每个学校 CondensedMatter 里的 research summary ,按一下关键字找, semiconductor , nano , photon-electronic or opto-electronic ,然后把匹配的好的学校记录下来。所以我申请的所有学校,都有做纳米半导体光电材料的。而最先给我 OFFER 的大学,就有一个实验室专门是搞纳米材料制备,基本所有凝聚态的教授都在纳米尺度上做文章。 看研究生院和物理院对 GRE , TOEFL 的要求,除非你是牛校或者有论文,不然没有达到标准最好别申了。申请者很多,我估计的过程是这样:先搜一遍,把牛人挑出来,然后按硬规定刷,然后才看 ps ,推荐信。 PS 看什么?不是看你小时候多优秀,多聪明,多有爱心等等等等 有个老美教授的文章明确指出, 你会不会做饭,是不是好的篮球运动员,也许申请大学的时候有用,但我们希望在 PS 里看到的是你对学科的认识。 他们希望通过 PS 找到那些对物理真正感兴趣,有培养潜力的年轻人。所以,如果你没有研究经历,那只能扯那些小孩子事情了。如果你有研究经历,介绍一下。再说说为什么想去他们学校(注意!一定要因校而异!)比如,我每篇 PS 都会提到,对 XXX 和 XXX 以及 XXX 的研究很感兴趣,当然感兴趣了,跟我做的差不多嘛!以及,贵校风水好,设施好啊,等等等等。反正让人家觉得你就冲着人家去的。别跟群发短信一样。老美最恨这个。别说老美了,遇到群发短信我也是不看内容直接看发件人,知道谁有心就行了是吧。 推荐信,主要从他人的角度来提供一个立体的你。所以你可以安排不同的推荐人有他们自己的侧重点。比如,我就让导师详细介绍我的工作,让 刘 老师说说我对数学和模拟的兴趣。但是也不要别的都不提了,不然看上去真像安排好了的。我原来就这么干的,也是那位归 国年轻 教授给我的建议。 4 ,关于 leadership 和助教经验 可以说我是很幸运的,有一大帮关系很好的同学,作班长少不了他们的鼎力相助。 更幸运的是,我毕业后在学校逗留期间,还在实验室给本科生上了一个多学期的实验课。 这些经历虽然说不如论文那么重要,但是多少能给我的申请加点分吧。 很多中国学生去了之后都不太擅长交流,比较封闭。在美国还有很多博士生因为压力大自杀的,甚至枪杀教授的。在美国影响也不好。所以录取的时候或多或少还是会考虑这个人的性格。所以,多做社会工作,多为人民,为同学做做事。总是好的。 5 ,关于通信 1 ,有礼貌 2 ,不吹牛 3 ,能在院系网站查到的坚决不问(多查少问,人家忙) 6 ,关于尽早 是的,很多学校都提到了要尽早提交申请。虽然不是每个学校都这么要求,我还是推荐尽早提交材料,因为往往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A 学校少封推荐信, B 学校少个正式成绩, C 学校少个 ps 等等的问题。太晚就没有时间补救了。而且,有的学校是得到一份材料就发给教授们看看,所以早点看到你,看得多了,自然容易产生感情嘛。当然,我相信大多数学校是在规定时间(申请提交日期结束后), committee members 聚到一起,一起来选。 7 ,关于套词 我没套,不好说。为什么没套?人家也忙,我也忙。 听说好的陶瓷挺有用的。前提是你对这个领域确实有一定了解。 做个总结吧 申请这事情呢说简单其实挺简单的,只要你英语可以,技术过硬。说复杂呢,主要是要考察的方面太多。很多学校的要求就一句话, 总的来说,我们没有任何标准(比如低于多少分不要),我们会从整体上考察一个申请者。 所以,就要把他们考虑的都考虑到,能往自己身上加的都加上。就对了。 关于申请,除了推荐太傻论坛,追梦论坛以外。推荐一本书,太傻十日谈,确实很发人深省。 最后,祝各位梦想成真!
个人分类: 祝君成功|22609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国公费出国年均约50亿(原“一篇难得有水平的好文章”)
wangql 2010-2-10 11:12
星岛新闻等了一篇好文章《中国遏制公款出国旅游 09年节约经费16亿》(见如下链接) http://news.stnn.cc/china/201002/t20100210_1269053.html 说它是一篇好文章,是因为这篇文章用简洁的数据澄清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的公费出国并不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每年2000亿。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60117/10522282118.shtml http://www.jxcn.cn/525/2006-6-12/30055@230201.htm http://news.sohu.com/20050616/n225972974.shtml 可以算一个简单的数字。2009年出国比前三年下降37.6%,节约16.31亿元。由此可以推出前三年平均出国的费用为每年43.38亿。这个数字只是传说的2000亿的2%。 为什么说这篇文章好?因为它简单可信。 2000亿是什么概念?如果一个人出国花费4万元的化(这个数字是偏大的),那么2000亿就是有500万人出国。每年公费出国500万人?可信吗? 可惜没有人讨论。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那些对政府很不利话却是出自政府部门人员之口,而且政府的其他一些人却视而不见,或随声附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校召开2010年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会议
metanb 2010-2-4 21:41
学校召开2010年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会议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http://www.xidian.edu.cn/xwlm/xdxw/3582.htm 1 月 19 日 下午,我校 2010 年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会议在北校区图书馆西裙楼三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校长段宝岩、副校长杨银堂出席并发表了讲话。陕西省教育厅留学服务中心关荷副主任应邀出席会议,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高新波、各学院人事领导和人事干部以及 45 岁以下无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共计 200 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人事处处长杨军诚主持。 段校长在讲话中首先强调,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人才为本。在我校发展的五项战略、四个工程中,人才强校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战略,实现高端人才和国际化的突破是我校十一五建设 和 第二小步发展建设中的主要内容。而实现国际化就是要从学科上、专业上、办学水平上向国际化水平看齐,这都要以人才为支撑。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的 整体规划,采取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方式扎扎实实推进人才培养的工作。接着,他阐述了出国留学对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最后,他希望大家积极申请公派出国留 学,通过出国留学一方面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有国际发言权;另一方面认识同一领域国外专家,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 随后,杨副校长介绍了我校近几年教师公派出国留学总体情况。通过分析出国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希望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我校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同时,他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充分重视出国留学,将其列入个人发展计划;二是在国外留学期间,充分利用各方面条 件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外语水平等;三是积极开展与国际国内学者相互交流互访活动。最后,他希望通过此次工作会议,使教师大家充分了解国家和学校关于出国留 学相关政策和举措,重视出国留学,为个人发展和学校国际化建设做出贡献。 关荷副主任在会上就近几年陕西省教师公派出国情况、公派出国申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陕西省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的项目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她指出,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公派出国留学申报人整体水平较高,但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让更多教师出国进修和深造。她希望广大青年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外联系环节、广开渠道, 积极申请,并且带着问题出去,争取更多的出国留学机会,通过项目合作研究并解决问题。 留学回国人员代表,机电工程学院陈贵敏老师,结合自己申请公派出国和国外工作学习的情况,向与会老师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会议还安排了 2010 年教师公派出国工作,并对 2009 年度 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基金 项目申请与择优资助、 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推荐选拔和 2010 年度教师公派出国留学等三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会议期间还向各位教师发放了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实用手册 》 。 ( 人事处 )
个人分类: 转载/链接|2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国留学人员长期存档流程
icstu1 2010-1-15 10:48
长期存档   存档对象:准备出国留学人员和正在国外就读尚未毕业的留学人员  办公地点: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北京语言大学西南门进入)学一楼,327房间  Step1  在线申请  ①登录中国留学网www.cscse.edu.cn,进入留学存档栏目;  ②进行在线申请;  ③将填写好的《存档人员登记表》打印一份。  Step2  请携带以下材料前来我室办理存档手续:  ①上一步中打印出来的《存档人员登记表》;  ②护照首页(或港澳通行证末页)复印件一份;  ③国外教育机构入学证明复印件一份;  ④已获取前往国家签证者,须递交签证复印件一份;  ⑤交纳档案管理费720元。(3年的保存期限,费用多退少补。若需存档3年以上,费用可直接交清。退费时,须凭完整交费发票原件。)  *外省(市)人员办理方式详见中国留学网外省(市)存档人员办理邮寄存档手续须知。  Step3  凭我室开具的调档通知单回原单位或学校提档并转至我处。  (档案可由本人密封自带,或者由人才中心、学校通过机要直接寄往我室。)  特别提示:本人需要妥善保管好存档卡和缴纳档案管理费的发票。  Step4  留学回国后需完成以下的步骤:  ①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116,117房间办理);  ②办理回国工作就业报到证及落户手续(赴上海、深圳两地工作的留学回国人员,落户手续在当地人事局办理)(319,317房间办理)。  Step5  档案转出时需提交的材料:  ①接收单位或人才中心开具的调档函原件;  ②委托管理人事档案合同书(或存档卡)原件;(需要办理退费手续者,请携带缴费发票原件。)  ③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副本;  ④回国工作就业报到证原件一份;  ⑤根据需要提交其他的学习材料(在国(境)外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位的留学人员需要提交);  ⑥填写表格:《出国留学人员登记表》;(可在我室领取或登录中国留学网留学存档栏目下载表格。)  ⑦档案转出手续原则上需要本人亲自前来办理,若确实有特殊情况,委托人需携带有本人签名的委托书前来代办档案转出手续。* 留学回国人员在办理档案转出时,若集体户口在我中心必须将户口一并迁出 。具体户口迁出手续请点击此处查询。
个人分类: E 请教专家看法和学习的访谈|1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把学生送到国外去
xiegming 2010-1-12 20:16
今年3月份,将陆续有两个博士生到国外短期访问,一个去荷兰,6个月;一个去美国,3个月。希望她们都能够充分利用在外边的时间,好好感受和学习国外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方式,不光是做点具体研究,更要把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带回来。 另外还有一个男生,我也一直在催他找个机会出去。 研究生阶段就能够出国,比起我上学那个时候条件真是好多了。我希望我的每个研究生都能够有出国的机会,到外边去亲身感受一下,回来后也启发启发我这个老师,让我也进步进步。 当然也有一点点担心,她们都是女生,都没有出国经历,一下子就到那么远的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是不经历风浪,怎么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呢!希望她们能够战胜这个挑战!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4553 次阅读|6 个评论
眼界決定了決策
LEOLAND 2010-1-10 20:25
曲津華 老外有個常說并且押韻的話,叫做 MISSION,VISION and PASSION ,意思是要做好事情,需要的是目標明確,眼界寬廣,動力十足。這里借用一下,把 VISION 和 DECISION 聯系一下,意思是眼界和決策有聯系。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有個眼界的問題,不僅僅在決策時。 有了寬廣的眼界,就知道了自己的位置,從一個小范圍,到一個大范圍。不是常有人力爭全球視角嗎?就是這個意思。大人物之所以大,除了本領大,更重要的是其視野大,眼界寬廣。他們能看人所未看,見人所未見。 醫生為什么老洗手,還老嘮叨家人多洗手,是因為他們在讀醫學院時被人體周邊的重重細菌病毒之多雷到了,他們知道細菌病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當我們知道了這一點,也就會理解醫生們了。 棋藝大師們為什么水平高,除了高強的記憶力之外,他們對棋譜和棋路爛熟于心,能看出常人難及的未來的四步五步乃至更多步,是重要原因。這其實也是眼界的問題。 古人說的萬卷書萬里路,其實都是眼界方面的問題。讀書是擴展眼界,上網是擴展眼界,旅游更是擴展眼界。網絡技術的發展,在有了虛擬實境 VR 之后,又搞出了擴增實境 AR ,在一定意義上是勝過親臨現場的。 再看政治家。開國巨人毛主席居功至偉,卻也失誤不小。究其原因,其視野屬于嚴重偏科。其對縱向的視野是比較強的,對橫向的卻非常缺乏。老先生熟讀群書史書,卻限于中文;更為嚴重的是,他幾乎沒有出過國境;唯一的一次到蘇聯,還在跟斯大林較勁的過程中。除了在莫大中國留學生中發表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那段著名論斷,幾乎就沒怎么走走看看。這個缺陷是很严重的,后來的事情也證明了這一點。再看周總理和小平同志,以及朱德、陳毅等等等等,都是留過洋的,那眼界就是不一樣。 我們不是說洋的有多么好,但畢竟世界有一兩百個國家,我們只是之一吧。看看人家,總不會錯的。想當年,不問世事、晨鐘暮鼓的出家人還知道派人到西域天竺取經,何況俗世凡人了。所以說,多走走看看,總會不一樣的。起碼,可以少掉进別人掉過的坑里。 生活中處處都有歧路,處處都要決策。所謂生活就是做選擇題!要打開眼界,前提是要敞開胸懷;有了愿望和愿景,自然會經努力而實現的。這,本身也是一種眼界。 2010-01-10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3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外华人地理信息科学(GIS)领域教授 - 联合培养有用(转)
tangjing324 2009-11-29 11:46
本文转载自(安瀾的家): http://alanxuan.bokee.com/5468492.html 北大: Ningchuan Xiao, Ohio State Changshan Wu, Univ. of Milwaukee, new hire Xiaolan WU, Central Michigan Univ. Le Wang, Texas State Yongmei Lu, Texas State Dianshen Guo, SC Ling Liu, Univ. of Cincinnatti Xinhao Wang, Univ. of Cincinnatti Daniel Sui, TAMU,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Hongxing Liu, TAMU Wei Song, Univ. of Lueville Hongbo Yu, OKState, new hire Xiaohang Liu,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Fahui Wang, North Illinois Univ. Lan Mu, UIUC Yu Zhou,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 南大: Peng Gong, Berkley Liang, UMD Qiang Yu, Univ. of Mass, new hire Wanxiao Sun, South Illinois Univ. 武测: Xiaobai Yao, UGA Hui Lin, Chinese HK Univ. Liqiu Meng, 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 Germany Ben Zhang, Texas State 华东师大: Fang Qiu, Uinv. of Texas at Dallas Hongliang Fang, 中国地质大学 Xiaojun Yang, Florida State Univ. 同济 Ron Li, Ohio State 北师大 Axing Zhu, Univ. of Wisc, Madission Ling Bian, SUNY Baffalo 杭州大学 Dennis Yehua Wei, Univ. of Milwaukee 浙大 Liping Di, George Mason 哈尔宾师大 Jiaguo Qi, MSU 香港与台湾地区 Mei-Po Kwan, Ohio State,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C.P. Luo, UGA Lina Nam, LSU, Chair of UCGIS Cindy Fan, UCLA May Yuan, Univ. of Oklahom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Shi-Lung Shaw,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有些未知 Max Lu, Kansas State Univ. Li Ying, SUNY Buffalo, Planning Wei Luo, NIU Jie Song, NIU Yichun Xie, East Michigan Hong Jiang,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Yi-Fu Tuan, U Wisconsin-Madison,这个我就不要说了,想必大家都知道 (1)北京师范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ZHOU Qiming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正教授 Wei-Ning Xiang (2)武测 Le Wang, Texas State助理教授 武测本科,北大硕士,伯克利博士 Wenzhong Shi,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副教授 Chen Yong-qi,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正教授,系主任 Chuang Tao 加拿大York大学副教授 http://www.geoict.net/AboutUs/DrVincentTaoDirector.htm (3)关于齐家国 好像是东北农学院毕业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孔已己》出国版--笑声中带着酸楚 (转载)
kksonne 2009-11-10 15:55
鲁镇火车站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大路边的一座旧站房,里面预备着剪票口,可以随时剪票。打工的人年前散了工,每每花五六十块,买张车票,回到异地的家 中过年,--这是两年以前的事,现在每张要涨到九十二,--靠过道站着,吸包烟将就暖和一下身体;倘肯多花五十元,便可买一张硬坐票,舒舒服服地坐到天亮 了,如果出到三百元,那就能买一张软卧了,但这些旅客,多是打工仔,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西装的,才踱进候车大厅内隔开的休息室,要茶要水,坐着慢慢 等着提前上车。 我从毕业以后,便在车站的客运车间里当伙计,站长说,样子太傻,怕侍侯不了西装旅客,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打工仔打工妹,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 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天不亮就来排队等着买票,把所有可以乘坐的车都问上一遍,才决定买那一次,又一张张点数找回的零钱,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之 下,倒票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站长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下岗不得,便改为专管打扫候车室卫生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呆在候车大厅里,专擦我的地板。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站长是一副凶脸孔,旅客也没有什么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每年冬天孔乙己去省城申请(考G,T?签证?),来等车,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等车而穿西装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鼻梁上是瓶底一样厚的大眼镜,眼镜腿早已褪了色。穿的虽然是西装,可 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sorry,please什么的,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就从语文课本上鲁迅的 《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文章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孔乙己一到车站,所有等车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到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 不回答,对窗口说,下午的369,要站票。便排出六十大元。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着用公司的电脑上网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 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下载什么申请书信被捉住,被臭骂一顿。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下载不能算偷---下载!-----出国人的事,能算偷吗?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站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大学,工作后很不顺心,但申请出国终于没有成功过,又不会逢迎领导;于是愈混愈差,弄到将要下岗了。幸而打字很快,便 替领导打打字,换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习惯,就是迷上互联网。坐不到几天,公司的电话费便呈指数上涨。如是几次,用他打字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 法,便免不了偶尔偷偷上网。但他在公司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从不旷工;虽然间或睡眼朦胧来迟个把小时,但不出一天,定然要加班加点,做完自己的事才肯离 去。 孔乙己拿到车票,涨红的脸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读过大学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么 申请了这么多年,连一个offer都没有拿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Hewing a stone of hope from the mountain of despair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站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站长是决不责备的。而且站长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 回对我说道,你学过英语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学过英语,-----我便考你一考.@#$%^*!是什么意思?我想,讨饭一样的 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扫我的地,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知道吧?---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单词应该记着。将来考G的时候会 考到的。我暗想我离考G的水平还很远呢,而且据我所知考G也不会考这么简单的单词;又好笑,又不耐烦,一边扫地一边答他道,谁要你教,不就是#! ¥%*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夹着车票,点头说,对呀对呀!-----它还有十四个意思相近的词,你都知道吗?我愈不耐烦了,努 着嘴只管扫地。孔乙己刚掏出圆珠笔,想在车票上列举,见我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春节前的半个月,站长正在慢慢的结帐,翻弄帐本,忽然说,孔乙己今年还没去申请?上回的票他还没补呢!我才觉得他的确今年还没有进城去 寄申请材料。一个等车的旅客说道,他想不出国都不行了!-----他被炒鱿鱼了。站长说,哦!他总仍旧是偷着上网,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到经 理室去下载什么水母精华。总经理的电脑,动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是臭骂一顿,后来是罚款,罚了两月的薪水,后来以不安心工作的罪名通报 批评以警效尤。后来呢?后来给炒掉了。炒掉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去了尼日利亚,拿博士去了。众人哈哈大笑,站长也不再问,仍然 慢慢的算他的帐。 二九过后,寒风一天冷比一天,看看将近好多学校申请截止的日子;我整天烤着暖气,也需穿上羽绒服了。一天的下半天,还没有一个旅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 间听得一个声音,买一张票。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月台上依偎着窗口站着。他脸上黑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 袄,背上是一个塞得盖不上的旧书包,书包带上还栓了个掉漆的军水壶,一本没了皮的红宝书露出了半页的序,依稀还可辨认是新东方渔民红的那本,想是GRE成 绩过了有效期,只好重考罢。见了我,又说道,买一张票,到省城的。 站长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上次的票还没补呢!孔乙己很颓唐地仰面答道,这---下次一起补罢。这次是现钱,要卧铺。站长仍然同平常一样, 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着上网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被炒的?孔乙己低声说道,辞,自己 辞职的----他的眼色,很像恳求站长,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旅客,便和站长都笑了。我制了票,递过去,放在窗口上。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三张大票,放在我手里,见他眼圈黑青,好象是长久的没有睡足过的样子。不一会,他点数完找回的零钱,便往肩上挎了挎书包,推了把眼镜,蹒跚着走向月台那边。 自此以后,就没有孔乙己的消息,到了年关,站长和旅客们谈笑之余还不经意会提到他公司现在的打字员只是个中专生,速度快的了不得,比孔乙己还快呢!,孔乙己去年的票还没补呢!站长说。到了中秋可就没有说,到了今年岁末再也没有人提他了。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这回孔乙己是在米国了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65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外人才,也不能过高看待自己,否则落差太大
lin602 2009-10-26 18:24
近期,网上讨论海外人才方面的帖子很多,近期浙大的涂博士自杀,更引起了一番讨论。 总体上,在国外通过做博士论文及博士后,甚至在国外大学做了教职的学人,在学术上,要比国内的学者起点要高。许多学者回来,做出了较好的学术成果,这是本文的前提。 但也要看到,目前国内许多学者经过艰苦的努力,也有许多人取得了成绩。从学术公平的角度,目前国外回来的博士及学者,国内给的待遇及条件要比国内博士要好甚至好得多,至于后来的学术大腕的大量经费,那是后面的事情。 但是,目前关于海龟的科研经费及待遇,网上网下讨论得非常多,许多人回来心里也非常不平,我认为重要的原因,是海外人才将这个群体看得偏高了点。(申明,不是所有的海外人才这样看,国内的许多人也有部分这样看的)。 我见到的不少国外回来的博士及博士后,在国外博士论文及博士后期间发表了一些SCI论文,以此回来就得要正教授职称,有的人给了,有的人没有给,只给个副教授,但他们心里就严重不平衡(国内博士有的给副教授,绝大部分只给讲师)。而部分回国学者经过工作多年后,有的科研做得可以,成为国内外的学术知名人士,有的科研做得也非常一般,还赶不上国内的同事得到的国家自然基金多,企业项目多。这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也许有人说,这是国内人的人脉关系,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许多年轻教师得到的自然基金,并不是人脉关系得到的。我们的理学院(从事基础化学课教学)今年有三位前几年从校外来的年轻博士教师,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化学学科),而且是没有人为因素在内的。也有部分从国外回来的专业课博士及博士后,到现在也没有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几乎同期工作)。 国内的博士及博士后们,相对来说,抱怨还少点,原因是他们的期望值低点。而海龟们,可以说,总体上他们的条件要比国内土同行们要好得多(要注意,要讲统计的数据,不讲个体)。 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的博士及博士后们,是不是在国外大学都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条件,是不是非常容易得到终身教授,是不是有非常多的科研经费,是不是有非常高的薪水及生活条件(比国外同行)。为什么在国外他们抱怨要少,回来的抱怨就多了不少(不是所有人)。我的同学们出国也不少呀,我看他们与我们的科研经费(不是绝对值,要讲相对值,要看能够负担多少研究生,做多大的事情)及科研创新也彼此彼此呀。比我们突出的人有,但比例并不是太大的。如果拿到博士学位不在大学及科研单位工作,就不比了。 我觉得,不管海龟及土学者,应该是在一个平台上,不要让海龟们有种高人一等的想法。是不是好的学者,要由后面的工作成绩所决定了的。许多科研上的非常厉害的人,他们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许多官员们经费多,他们的不正,得到了许多好的条件,但大家(公认的大家,不是纸面上的)的名单中,他们并不在内。 如果申请经费中的人脉起作用,但做企业项目,许多国内的学者也并不差呀。企业的钱许多是私人的钱,他们的钱不是人情关系给的呀,是一分钱一分货的。 所以,海外的人才回国工作,包括在国外工作,将自己放在所有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从一个整体上讨论中国的科研,科研经费,科研条件,科研成果等。 海外学者将自己看得高人一点,会让自己心里不舒服的,让国内土学者也不舒服的。(再次说明,不是所有海外学人者是这样看待自己的)。让国内国外的学人,在一个战壕中好好平等地工作,呼吁提高科研条件,揭露不公平的现象特别是腐败的现象,同情与关怀我们的同事们,做出点成绩,为社会(不管中国还是中外国)做点贡献。 这篇小感想,要得罪人了,呵呵。(苦笑一下)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51 次阅读|5 个评论
政治学:出国留学专业的一个上佳选择
热度 2 arithwsun 2009-9-29 20:02
刚跟一位计算机系的学生聊天,今年她大四了,一直在准备出国。这始终是中国优秀年轻人才的首项选择之一。 根据她的特点,我建议她选学的出国专业为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实际上,不仅是她,很多理工科类学生,只要对此有兴趣,都可考虑一下。 原因有几,政治学专业在中国一直是属于限制性专业,在教学研究内容上受到相当严格的限制,所以,长期以来,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学习政治学的较少,出国学生修学政治学专业,成为教授的,相比于自然科学领域,要少很多。 我上网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这个判断,去了美国几个大学的Politcal Science系,看看其Facaulty名单,确实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在上面,一般在学术界、大学系统,中国人都会始终保持自己的中国姓名,所以,这可能是真没中国教授,而不是把自己名字改成美国名了,而且,再改,也不会改中国姓氏的。 这说明,不仅中国大陆学生,即使是美国华人,似乎也没怎么进入美国的大学政治系的,样本看得还少,不知对否,但起码这几个大学的数学系,华人教授是很多的,甚至让我惊讶到美国有这么大的宽容度。 但是,再宽容,也是有限度的,我就听说某个美国大学,系里的华人教授太多,已经导致美国教授们联合抵制进入新的华人教授了。与此相比,政治学的华人容量还非常低,将来出国,即使不想或暂时不想回来,也可在美国大学政治系谋得一职位。 当然,跟政治学相关的职位,想必不仅于大学。但是对于政治学来说,名校效应可能更加突出一些,这一点,我想欲进入这一领域的学生,实际上是有机会的。我猜想,相同的成绩条件下,也许这个学生学政治学,比学计算机,或经济类,更能考取到名校。 原因就在于,毕竟,中国太多的一流学生出国留学,进入了自然科学的这些领域,毕竟,美国的容纳度也是有上限的,一个系,录取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中国大陆的。而政治学这个领域中的中国学生却非常少,且中国传统政治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上不构成竞争力,其知识体系,相较于理科学生,无多大优势,甚至是劣势。我个人猜想,在那种教学体制下,政治学专业的中国学生,反而有可能认识不到,政治学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采取明智的学业判断,从而惠及个人发展。 薛涌博客上介绍,美国普通大学,多注重应用性学科,相反名校,却注重发展基础性的,那些看上去ldquo;无用rdquo;的专业,如历史之类,他们的学生,大多家庭出身较好,在专业选择上,也真是多去选择了那些ldquo;无用rdquo;类的专业,数据请去看薛涌的博客。 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入,必然有一天会建立新的政治架构,为此需要专业化人才,我们不可能永远地摸着石头过河,小米加步枪。政治和政治学,是一门深入的学问,确实是值得花长时间方能学懂学透的,这样的人才,中国的未来是需要的。 理科学生,尤其是计算机系学生学习政治学,实际上是有优势的。因为政治学的研究和设计,越来会越依赖理科思维方法和工具。 如,选举制度,和评议制度,相对于考试制度来说,是人类选拔人才/领导的又一大方法。里面就牵扯到相当多的数学问题,算法问题。如我以前博文中介绍的Ranking Theory,就有可能在计算机那些不太严肃(搜索排位,错几个没什么关系),因而容错度较大的应用中,得到发展,然后将较为成熟的算法,用于严肃度很大的政治领域。 如科学网博主们很关心的基金评审问题,本质上就属于这种政治学Ranking制度设计。 可以想象,走上这条路的理科学生,将会面临很大的机会: 1. 中国的未来发展机会,需要这类人才的智慧; 2. 政治学的本身发展,如借鉴网络算法,发展政治学的理解和新型设计,在学问更新之际,必然存在着学术人才的代际更替,会在已有的政治学人才市场中,开出一块新的顶尖领域出来。 3. 因为在美国,名校中从事政治学的人才,往往是美国社会中最优秀的那类人才,所以他/她会建立相当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网。 当然,这样的年青人,在学成之后,成名成家之后,都会面临一个政治立场选择的问题,去选择自己所代表的集团/阶层,作为自己的学术原点。他们必须决定,是像当年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一样,去代表劳苦群众的利益,剥夺或限制豪绅的权益,还是去代表少数集团利益,制定相关政策,劫贫济富。是去代表美国的利益,还是最终选择回,代表自己祖国的利益。 这种选择,其实已经在当代的中国经济学家实现,其中大多是留过洋的学者。看看他们现在在说什么,也就知道了,他们每个人为自己的政治立场,做出了何种选择。 希望,看了此文,因而最终选择政治学研究和实践的出国学子们,在10年之后,能做出合理有力的个人政治立场的决断。 附注. 本文需要再强调一下这里面的难度,可能普通中国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这种闯劲,以及相应的社交能力,领导力与创造力。不过,成为教授,成为高级别的学者,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本文主要是跟别的学科去比,别的学科也很难,如果恰好性格和志向合适,本文中的理由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个人分类: 大学数学|7625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些出国留学生,我从心里鄙视他
lin602 2009-8-26 00:09
我的同学同事出国是比较多的,许多人我非常尊重他,无论是学术还是人品。有的同学在国外大学工作,我们还合作科研。 但有些出国的人,有些行为让我非常难以接受,甚至鄙视他: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到我校财务处报销,总是看到不少多少年前出国的本校教师的借款条,其中有的是美元,有的是人民币。有的是借了用于考托福的,有的是借了买出国机票的。上面都有主管副校长的签字 。但多少年过去了,这些借款永远没有人来还,是一笔烂帐,因为他们再也没有与学校联系,也再也没有回来。即使回国,也没有回到学校来过一次。 八十年代,我校用世界银行贷款资助了几批出国留学的青年教师,这是国家的钱。这些教师脱产到其他高校参加英语学习,拿学校工资,出国机票是国家的,出国第一年工资照发。国家的本意是让他们出国学习,回国工作,促进中国科学事业发展。但他们出去后,永远与学校没有任何联系。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国家要求出国生要有人担保,是为了国家出钱,回来工作。我们的部分同事,请老教师进行经济担保,这些教授为了培养人才回来为学科服务,担保了(公证的哟),他们走了,没有任何信息,甚至与担保的教授都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发生在我们学科的事情,而且不是一个二个。 还有这样的教师,1992年左右,人在国外,骗学校说马上回来工作,让学校解决副教授、教授职称,当时教授与副教授职称指标是比较紧张的,他们人在国外将材料寄回来,学校为了吸引他们回来工作,将其他教师的职称指标卡下来给他们,结果,他们职称得了,人却没有回来。得到教授的那位现在在北欧,得到副教授的那位现在在北美。许多当年的升职称被卡的同事们,一提起这事情,总觉得不太舒服。尽管后来陆续解决了职称。 有个别出国的教师,前几年(近几年可能还来国内)回来利用出国者的身份,回来进行赚钱甚至骗钱活动,具体赚了多少,我们不知道(我们熟悉的人哟)。他们回来可牛了,总说国内空气不好,教授没有水平,实验室如何不行,厕所脏,中国人的素质太差,总之,国内一无是处。他们公然讲在母校读书是糟蹋他们的青春,不合格的教师,耽误了他们。真是觉得他生在中国有点太对不起他了。 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们刚开始多年在国外刷盘子,在餐馆做帮厨,开出租车,也是心甘情愿的(自己挣钱自己花也是光荣的)。为什么,国外人不听他的抱怨。一旦有了点资本,回来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好象自己是天外来客。何必呢? 还有这样一位同事,90年代初到德国,是留学基金,到国外后,没有进行任何进修,直接到餐馆做帮厨挣马克(当时还没有欧元)。期间回国几次,因小家安排在学校,所以回国除看自己父母外,基本住校内家中,离办公室只有三百米之遥,但回国几次,没有到办公室一次,没有主动见同事一次。期间学校也写信与他联系过,要求他回校工作,但他没有回来。过了七八年,国外混不下去了,与系里联系,要求回来做教师。当然学校没有再让他来校做教师。 呵呵,这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都是曾经的同事与同学,有的是自己的学生。 不管怎样,做人还是要有点原则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8075 次阅读|12 个评论
何时出国留学比较好?
cwhm 2009-7-28 00:57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今年高考的一大特点是很多中国学生缺考,但同时也有下面的一些报道 ACT 典型个案: 高考 没考上一本 转攻美国 高考 高中生抢滩洋 高考 调查 重庆一班级29人均被美国高校录取 集体放弃 高考 不知道这之间有没有联系,这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美国高考和中国高考哪个难,考美国的哈佛和考中国的清华北大哪个容易?应该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答案。中国高考和美国高考的录取方式不一样,国内选拔人才更为单调些,国外可能综合考虑你的领导力,课外活动,特殊才能等等,是全面、多方位选拔人才。 能在高中毕业后就到美国应该在留学路上比我们大学毕业后,甚至读了研究生后再去国外读博士,博后要早飞了好几年。都说笨鸟先飞,我觉得用在这里就不太妥了。早飞好呢,还是晚飞好呢,(说到海归,那是早归好呢,还是晚归好呢?),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早点出去应该也有早点出去的好处,鸟儿总要觅食,出国总要出去,为何不勤快点呢? 从文化体验角度,高中毕业后就去美国,或许能有更轻松的心态去了解美国的文化,去融入当地的同学社交中,如果我们去国外攻读博士,博后,或许整体都是为论文操心,出来透气的时间估计都不会太多,我们和国外的深接触或许就停留在paper,semilar,meeting,conference,professor上了。 从知识能力培养角度,很多大学毕业后回顾自己的国内的大学生活,最多见的一个词就是荒废,懒觉,游戏,逃课等等,大学在我们大脑中沉淀下来的东西确实不多,国外听说课程是比较紧的,证书的含金量还是蛮大的。这点说是不是也是早点出去好些?再说语言上,有大学本科四年呆在美国,到毕业时,语言应该早顺溜了。 所以对高中出国留学比较看好,不过最好申请国外奖学金,自费就还是在国外多好了,抓紧工夫大学本科后考个GRE,托福,GPA弄高点申请个全奖再出去也不算迟。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2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差(或出国)准备工作清单(仅供参考)
livingfossil 2009-7-22 22:25
出差(或出国)准备工作清单(仅供参考) 夏季通常是从事野外工作(或出国访问、科考)的重要时间。加强野外装备,加强人身安全,精心准备出差:细节往往决定成败。现将我的工作清单贴到我的博客,仅供参考。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专业、工作和生活实际需要进行取舍或添加。 姚轶峰博士帮助修改本清单,特此致谢! 孙启高 -------------------------- 一、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CARRY-ONBELONGINGS) (1)机票、车票、工作证、身份证、护照、介绍信、发文、邀请函等(有的需要复印,遗失后复印件会有用);若去边境地区可能要办理边境证 (2)MONEY和银行卡等 (3)手机(备用电池和充电器) (4)照相机(备用电池、存储卡、充电器、传输线或读卡器) (5)重要文件的原件 (6)通讯本 (7)小U盘 (8)眼镜盒和擦眼镜纸布 二、工作(室内/野外)用品 (1)笔记本电脑(上飞机只能随身携带)及电源线、插头等 (2)GPS、无线对讲机 (3)研究区域的地质与地形图 (4)欲访问地区和城市的交通图、地图等 (5)采集标本和样品的工具 (6)签字笔、记号笔、铅笔 (7)大卷尺(100米)、小卷尺、小尺子等 (8)线、绳 (9)记录本和纸 (10)专业书籍和文献 三、生活用品 (1)根据访问地区和城市的气候条件以及自己的身体状态准备换洗衣服(包括休闲服与工作服),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2)备用鞋(非常重要) (3)洗漱用品:牙膏、牙刷、小镜子、SHAVER、小梳子、小口杯、浴巾、小香皂、洗发液、小衣架、拖鞋、手纸 (4)雨伞和防晒用品(太阳帽等) (5)剪指甲刀、水果刀 (6)必要的户外装备(小手电等) (7)遏制腹泻等急性肠道病、感冒发烧的小药,携带一点处理伤口的药品 (8)户外保险卡 (9)一套小餐具(微波饭盒、SPOON、筷子) (10)针线盒 (11)小水壶或水杯(盛热水) 特别注意:关于SHAVER、剪指甲刀、水果刀、打火机和香水等,上飞机不能随身携带,必须办理行李托运!!!
8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生: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热度 1 qyu111 2009-6-29 08:56
昨天和哈佛大学施扬教授一起吃中饭,聊起现在国内学生的教育和质量问题,有诸多同感。 国内的学生多聪明勤奋,刻苦努力。但总感觉他们脑子里想的事情缺了一点什么。你问一个学生你现在在做什么,他 / 她的回答多是:我在做 xxWestern, 、 xxPCR 、或在克隆一个 xx 基因。很少说我在研究 xx 基因的 xx 功能、或我在研究 xx 生物体的 xx 现象。 给人的感觉是:低着头,看着脚下赶路,没有抬着头,看着远山遐想。 这里就反映了一个问题: 你是一个技术员还是一个科学家? 你脑子里想的是技术问题还是科学问题? 怎么从一个技术员成为一个科学家? 由此联想到我在面试学生的时候常常碰到的一个现象: 你问这个学生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将来准备干什么?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准备出国”。好象出国就是雄心壮志了。 如果你再问你喜欢什么?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旅游、上网,运动等等。 你问喜欢阅读吗?回答是“是”。 你再问你平常喜欢读什么?回答是文学,哲学等。 几乎没有一个说的喜欢是和科学和专业相关的。 如果你追问你喜欢的专业是什么,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5 年后你想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人?你看到的往往是一脸的茫然。没有几个人认真的思考过我为什么要读博士。 科学和艺术一样,要热爱。做科学的人是热爱科学,享受科学。而不是把做科学当作一种职业,谋生的手段。 谋生,很累,没有灵感。 热爱, 那就和谈恋爱一样,是全心身的投入,是一种享受 。 如果热爱了,你脑子里想的就是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自己在他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是这么思考问题吗? 说实在的,记不起来了。那时候还在农田里干活,空的时候想的就是睡觉。 看了一些评论,加两句话,给年轻人一点建议,做参考。你们想两件事情: 1 、我喜欢做什么? 你喜欢的往往也就是你能力所在。喜欢的东西就是你能做的好的。能做的好,也就会喜欢了。 2 、我喜欢做的东西有社会价值吗?对人类和社会有用吗? 有社会价值的,自然会有需求,也就不怕找不到工作,你的职业前景也就不用犯愁。 把这两件事情想清楚了。你的将来和职业规划就定了。喜欢了,热爱了,你的思维可能就不一样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002 次阅读|32 个评论
200965:第一次出国之旅记存
陈中红 2009-6-7 20:24
2009 年北京时间 6 月 4 日,阳光明媚,由 老婆 LP 陪同从山东启程,北京时间 6 月 5 日 到达北京,在石油大学北京办事处(石板房)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上午 10 点半左右搭乘出租车于十一点半左右到达北京机场,出租车费近 100 元。下午 1 点开始(规定提前三小时)办托运行李手续及登机手续。现在国际航班开始实行不采用纸质机票,只出示护照,同时查看了我的 DS2019 表,行李超重,又从大包里拿出 4 公斤左右的衣服,重新打包,终于办好托运手续。 因为 LP 担心家中孩子,要急着赶回家,赶紧同他寻找去八王坟汽车站的公交车,乘观光电梯,从 4 层楼好像是下到 2 层,问了以下情况后;撤回 4 楼进行安检。 首先进入国际入口处,第一入口有一武警,非乘客不让进, LY 送到此处后,两人悻悻离别,走几步,有一入口 2 名武警查看证件后,顺着通道继续前行,到达一宽阔的大厅。有许多似入口,原来此处才是安检处。 安检非常严,电脑必须从包里拿出来,身上的所有物件也都必须拿出来,一女警察,神态很威严,拿着探测器全身检查了一遍,照相,算检查完,拿上自己的东西,继续前进; 到达一带铁轨的厅内,等了 3 分钟左右,被一辆大 bus 带到候机厅,在候机厅又走了 10 分钟左右,寻找到去美国旧金山 CA985 的厅内等候,时间大概是 2 点半左右。继续等待,在 3 点半终于有机场 bus 带着我们到达飞机处。上机,时间 3 点 50 左右。 4 点,飞机开始滑行,过了一会儿,飞机起飞,感觉到城市渐渐离我远去,地上的建筑物越来越小,天空愈来愈明亮。终于,飞机穿破厚厚的云层,到达 1 万米 高空,向下看出,开始有点紧张,如果没有云层遮挡,能看见下面连绵起伏的群山或蓝蓝的海水。 很幸运,看见了太阳从遥远的海平线上方落下的瞬间,过了没多久又看见太阳从海平面以下冉冉升起来,火红的太阳映红了遥远的地平线,堪称人间一绝色美景;由于飞机穿着时区飞行,没有看见黑夜的来临,感觉和时间赛跑,一个白天被新的一个白天接替. 飞机飞了近 11 个小时,于旧金山时间 6 月 5 日 12 点五十分到达旧金山机场。 下机,海关检查,察看了 I20 表和护照,按指纹,问了几个问题,通行,到达厅后,拿了自己的托运行李,继续向外走,在通道处又被简单检查了一遍,两次都询问是否带了食品,看来中国的食品在美国不是受欢迎,不过都没有开包检查。 出来后按照 HM 说的,先看到 EXIT A 处,找到走廊尽头的电梯,由于 `HM 没有说清楚,从 2 曾下电梯到了 1 层,看外面每人,根本没有 SHUTTLE ,问了问人,感觉路线不对,一个人带着这么多行李,感觉有点紧张,没有人帮忙;赶紧撤回,看了 board 后,发现应该是上 level 3 ,到 level3 后,出门问了人,终于找到 shuttle ,心里放下了紧张的情绪。 司机后热情,快到的时候用了他手机, call 了 HM ,他在楼下等待,与旧金山时间 7 月 5 日下午 3 点半左右到达住处。 感觉, China Air 公司空姐都很漂亮,只是对美国旅客非常恭敬,其服务热情度明显高于对待中国旅客,让我感觉非常不舒服,尤其是下机的时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74 次阅读|1 个评论
旅美杂忆 前言 (一)初出国门
zhangqy 2009-5-26 09:51
旅 美 杂 忆 张庆营 前言 一切都很短暂 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普希金 80年代中期,我应邀到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物理系,和著名物理学家A. Klein教授合作,研究叶子核结构理论的玻色子映射问题,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一年时光。工作于斯,生活于斯,耳闻目睹于斯,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20余年之久,但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我把潜藏在脑海深处的旧闻轶事一点一点挖掘出来,同时谈了我自己的感想,写成了系列文章《旅美杂忆》,2001年,开始在湖南大学的内部刊物《湖大侨联》上连载,没有想到居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虽然很多内容是十几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终究是来自异国他邦,多少有点新鲜感吧。这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于是便一篇篇地写下去,居然积累了有20余万字之多,现在修改整理出来一部分(约占全部内容的过半),以后还会继续写下去,直到写完为止。现在不揣谫陋,奉献于读者诸君面前。 这些文章以我自己当年亲见亲闻为主线,再加上一些相关内容,以便把事情说得更清楚、全面一些。因为时间过了很久了,有些事情有了变化,我还补充了一些新的东西。有一部分引用的资料,内容较多,就在文中注明了出处。有很多资料只是引用了一些,由于这种情况很多,无法一一注明出处,在这里,我十分感谢那些资料的原作者。 毕竟一个人的见闻和认识有限,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旅 美 杂 忆 (一)初出国门 文革结束后不久,我国开始了向海外派遣访问学者和留学生,湖南大学也派了几批。我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一直没有我的份。我的家庭成份不好,海外关系很复杂,以前做梦也没有想到能有机会去世界上最发达的头号资本主义大国美国。逐渐地形势有所转变,政治气候大有改善,1984年新上任的一些系、校领导比较开放,不像以前的领导在选派留学人员的时候那么强调政治背景和家庭出身。我看机会来了,有希望了,就抓住这个时机,向学校打了报告,要求参加留学人员的选拔,很快就绿灯放行,成为候选留学人员中的一员,获准参加出国人员英语短训班。参加这个班的教师学员,大都有一定英语基础,只是过去由于条件限制,英语是靠自学来提高,目的只时为了看懂英语书籍和文献,所以学的都是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能看懂,但是听不懂也不能会话。当时学校请了一位美国年轻女教师来上课,教我们这些比她年龄大的老学生。她不教语法,实际上她也不懂语法,她只教听力和会话。我们只是用业余时间来上课,一星期只上两次课,每次两小时,学了几个月,加上自己听一些磁带,果然有相当大的进步。 谁知时来运转,我参加者英语班才半年多,1985年4月,我接到美国费城宾夕凡尼亚大学物理系 A. Klein 教授的邀请,和他合作搞核物理方面的研究。这的确是在打倒四人帮以后,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赐,让我赶上了好时代。平生头一次有机会一个人离开国土,飞出亚洲,走向世界。 我立即着手去办护照和美国的签证。本来想赶在8月底前赴美,但由于手续繁琐,直到9月初才办妥。我本想买中国民航的机票,以免外汇外流,肥水流入外人田。谁知中国民航售票处国际航班的售票员,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笑脸相迎,毕恭毕敬;见到我这个乌发黑眼的中国人,脸色难看,爱理不理。这个窗口说在那个窗口买,那个窗口说在这个窗口买,推来推去,我排了一个队又一个队,好不容易捱到中午换班,才有一个售票员开了口,她很不耐烦地说:现在没有票,要到10月底才有票。问旅行社,也是要10月份才有票。我有一个学生,他的朋友在首都机场做事,这个学生说,他能买到票。我们到他家里一问,不巧得很,正好出差去了,一个月后才能回来。我再无其它后门。没有办法,只好跑到京伦饭店,买泛美航空公司的机票。售票员是美国小姐,见到我来买票,十分客气。她说,最快要9月13日才有票,到旧金山过海关后,要换乘美国国内航班。如果还坐泛美的飞机,要等4个小时;坐联合航空公司的飞机,只要等两个小时。他建议我换乘联合航空公司的飞机。就这样,顺利地买到了去美国的机票。看到他们明明有生意也不做,还要让给别人,建议我转乘别的航空公司的班机,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很不理解。一位到过美国的人对我说,这是他们的生意经,表示他们诚信可靠,为旅客着想,以便今后有更多的顾客买他们的机票。 9月13日星期五(西方称之为黑色星期五,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日子),我乘坐的空中客车100飞机,于上午10时50分在首都机场起飞。起飞不久,空中小姐就开始讲解并演示遇险救生常识。我放眼一看,天哪!那里是空中小姐,倒不如说是空中奶奶,又矮又胖又老,足有50多岁,看起来颇不顺眼。其中也有一些空妈空嫂,都不怎么样,和我在国内航班上看到的身材苗条,年轻漂亮的空姐形成很大的反差。我知道,美国的公司也很重视窗口的形象,在北京泛美公司售票处看到的美国小姐就很不错。但眼前看到的景象却使我颇感困惑。后来才知道,在美国,和我国的情况不同,空姐的工资低,工作又劳累,很难招到年轻漂亮的空姐,只好招些50多岁的空中奶奶来凑数。我后来坐过英美等多家航空公司的飞机,那些空姐也都还可以。空中奶奶的服务态度都很不错,我到后舱要水喝,当时她们正在闲聊,马上就手忙脚乱倒了一杯水递给我。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飞行,忽然有人纷纷向弦窗外张望,还有人发出赞叹之声。我也转过头来向窗外望去,不禁失声叫好,一幅多美的图画!海面像一大块碧绿色的玻璃,上面镶嵌着一粒一粒形状各异的玛瑙和翡翠,飞机开始飞翔在日本列岛上空了。渐渐地,进入视野的岛屿越来越大,终于飞入日本腹地了,看不到大海了,下面是绿色的田野,山峰和河流。临近东京时,我问一位空嫂,富士山在哪里?她说:我也不清楚,我到驾驶舱去问问机长。她问了回来告诉我,是在飞机的左边。我看了一阵子,没有发现一座高山。后来查了地图,应该位于飞机的右边,他们也没有搞清楚。 到了东京,要换乘飞机,我顺便到机场的商店转一转,柜台里的商品绝大部份是手表,没有什么很值得买的纪念品。换乘的飞机是波音747,比空中客车100大。北京时间下午4时(东京时间下午5时)起飞,这时候还是明亮的白天,可是,由于飞机是和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飞行,所以天色很快就黑了下来。在机舱前面的屏幕上开始放电影,只要花一美元租耳塞机,就可以听到声音。由于头天晚上我没有睡着觉,没有精神看电影,只想躺下来美美地睡一顿。我看到舱中间有不少空座位,就将相邻座位的扶手打开,变成一张床。躺下不久,很快就舒舒服服地进入了梦乡。 睡梦正酣,突然一阵激烈的上下颠簸,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原来,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遇到一股强烈的气流。我感觉一会儿被抬上去,一会儿又失重落下来,很不舒服。折腾了几分钟,才恢复平稳,又沉沉睡着了。在睡梦中越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觉醒来,窗外太阳高照,这时手表的指针正指向9点,当然是北京时间晚上9点了。整个一晚,只有不到5个钟头,这是我平生经历过的最短的一个黑夜了。 虽然过了一夜,由于跨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当地仍然是13日星期五。吃罢早饭,空中小姐拿来一叠旧金山海关的报关单,发给每个乘客一份,要乘客在飞机上事先填好,以免出关时手忙脚乱。填完报关单不久,就听说马上要到旧金山了。当地时间下午2时飞机降落在旧金山机场。平时旧金山比北京时间晚16个小时,美国实行夏时制,此时此刻,旧金山比北京时间晚15个小时。旧金山下午2时,就是北京时间晚上11时。日本东京机场是在北京时间下午4时起飞的,所以,从东京飞越太平洋到旧金山一共用了7个小时。如果是从北京到旧金山(包括在东京机场换机停留约1小时),总共花去12个钟头。 飞机抵达旧金山前,只见在绿油油的原野上,散布着一幢幢别墅,有的还带有游泳池,看上去像是镶上一颗颗晶莹透剔的长椭圆形蓝宝石,美丽极了。过海关时,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空姐在忙着招呼刚到旅客,异国他乡见到自己的同胞,感到分外亲切,我却不敢和她们打招呼。 在过海关排队的队伍中,遇到一个自费来美国留学的河北小伙子,他的英语不行,空中小姐在飞机上送报关单的时候,他浑然不知,这时候,他看见我手里拿着报关单,才问了起来,我赶忙替他领了一份单子,帮他填了起来,过海关时还为他做翻译,连打电话到洛杉矶要他的爷爷来接他,都是我帮的忙。我真佩服他不懂英语,又没有人到机场来接机,还敢孤身一人冒险走出国门。 我们正在机场找电话时,一个柜台后面有两个教会派来的美国人向我们招手说,非洲在闹饥荒,要我们捐钱。我们各捐了5美元,他们还嫌少呢。和我同行的小伙子说,真倒霉,电话还没有打,就去掉5块钱。忽然听到后面有人高声说,5块钱算得了什么!回头一看,是一个扫地的华人老头子说的。小伙子背着老头子小声对我说:要是被国民党的特务听到了可就糟糕了,我点了点头。好像周围都有国民党特务,随时监视着我们这些大陆客的一言一行,现在想起来,真是幼稚。我们长期以来接受的是阶级斗争教育,要时刻不忘阶级斗争,警惕阶级敌人,培养出高度的警惕性。 美丽的原野,别墅,游泳池,高楼大厦,数不清的汽车,整洁的环境,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的设施,还有当时还没有见过的投币式电话机,自动售货机等等形形色色的新鲜玩意儿,,一切的一切,使我眼花缭乱。美国比我原先想象的富有得多,我国长期内忧外患,饱受列强欺凌,解放后,生产建设发展很快,可是又长期大搞阶级斗争,不断搞政治运动,致使我国经济建设速度放慢,文革十年,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回想在十年前,还在高喊,我们要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我却感到,我国太穷了,和美国的差距太大了。突然一阵心酸,百感交集,难过得直想掉眼泪。 在机场停留了两个小时,换乘联合航空公司的国内航班道格拉斯10型飞机经芝加哥再到费城。在芝加哥机场,看到机场的跑道下面横穿一条大马路,汽车穿梭往来,别是一番有趣的景象。在芝加哥停留了一会儿,就起飞了。一个新来的年青人在我的旁边就坐,交谈中,得知他是个律师,每个周末都要坐飞机到费城和女朋友会聚。他父亲在费城一个教堂当牧师,他写下教堂的地址说:你到费城后,可以去找他,他一定很欢迎你。美国人的好客,处处都可以感受到。 费城在美国的东部,和西海岸的旧金山相隔3个时区,和北京同在北纬40度,经度相差约170度,差不多在北半球的正对面。飞机于晚上10时50分降落费城国际机场。机场很大,每天起落的航班有2000架次。从北京到费城正好走了23个钟头,中转三次,全部飞行时间总共约18个小时。时差正好11个小时,在飞机上过了一夜,仍然是13日星期五。我接连碰上两个黑色星期五,谢天谢地,总算一路平安无事。 在机场大门外,只见律师和女朋友长时间热烈接吻拥抱,旁若无人。这在美国是家常便饭,我头一次看到,觉得很新鲜。我等了很久,人都快走光了,还不见Limousine(机场服务客车)开过来,可把我急坏了。一打听,才知道要打电话去叫。我叫了车,又预订了旅馆。等了几分钟,一个黑人走过来提我的行李,我吓了一跳,一问,此人正是前来接我的司机,停在我面前的比吉普车大一点的车(叫做Van,前面有几个座位,可载客6至8人。有后门,座位后面放行李)就是Limousine,和我在国内坐的民航大巴大不相同,难怪我视而不识。Limousine 由专门的公司经营,实行门对门(Door to door)服务, 直接把旅客从机场送到目的地,或从家门口送到机场,收费低廉。只花了5美元(外加小费),就把我送到远离机场的市内旅馆。坐的士要贵好几倍。后来才知道,这种机场服务客车也可在附近城市的机场接送客人,只要打个电话,说好时间和地点,客车就会按时接送。从费城到纽约,只要20美元左右,和坐长途汽车的价钱差不多,非常便宜。从费城到纽约大约两百公里,就是按照我国的标准,也是很便宜的。费城的机场和市区之间,还有轻轨铁路,坐这种列车,每趟只要两美元。 以前北京市有面的,比一般的出租车便宜,不知道为什么又取消了。现在我国还没有美国这种门对门服务的机场服务客车公司,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这种方便客人的服务公司的。 旅馆位于宾夕凡尼亚大学旁边,是天主教会开办的。房内非常整洁朴素,每天只收18美元,算是很便宜的了。这个旅馆清规戒律很多:一个房间只住一个人,不准有第二个人在房内留宿;会客要到会客室,不准在住房内会客;不准在房间内吃东西;不准大声喧哗;不准;不准。好家伙!没有想到在灯红酒绿的美国,居然还有这样一方世外净土(肯定不能算世外桃源)。房内没有任何装饰,没有电视机,也不放电话机,打电话要用会客室内的投币式电话机。房间不算小,床也比一般单人床大。但除了洁白的墙壁,一床,一桌,一椅之外,别无他物,也看不到什么风景,异常寂静。真是色香味音,四大皆空。我好像变成了清教徒,顿感孤独、寂寞,远离尘世。洗完澡,不管三七二十一,倒在床上,很快就进入梦乡,也不知道睡了多久,才慢慢醒了过来。 我在星期五上午从北京机场起飞,摶扶摇而上者一万米。飞机遨翔于苍穹之中,天空中漂浮着一朵朵云彩。从东方的亚洲之东飞到西方的美洲之西,跨越太平洋,飞过国际日期变更线,首次降落于美国旧金山。朝辞北京,暮宿费城,度过了两个9月13日和星期五,航程近两万公里,仅仅一整天的时间就飞到了。我回国时,不是从原路折回,而是经英国、孟买、香港回国,环绕地球一周,比地上的人们多赚一天。 仿李白诗,赋《越洋赴美》诗一首,以志此次特殊的旅程: 朝辞华夏彩云间,跨越重洋只半天,短夜梦回抬眼望,飞机已降旧金山。
个人分类: 未分类|6564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国签证还是那么讨厌,ACC又泡汤了 | 我是否也该出国一段时间
xiegming 2009-3-27 22:28
昨天去美国大使馆折腾签证,花了一天时间,结果和去年一样,还是要check. 接待我的是一个女华裔签证官,态度很好,也没有用英语,直接用汉语和我交流。看了我的ACC会议邀请信,说你的情况必须要check,并且目前check的工作量比去年还大,所以你这次90%以上赶不上这次会议了,但是应该会给你一个一年期限的签证,以后你一年之内可以去。我想了想,为了已经花费的904元的签证费不能就这么算了,就说那这次就check吧。 唉,表面上很平静,其实心里很气愤。美国有什么好牛的,我还真不想去呢。03年是第一次过去,到芝加哥,旧金山走访一下。那次不需要面试,所以比较简单。07年RoboCup比赛,我带5个学生去签证,结果也都给了,其中有两个当年应届毕业生呢。结果我只是让学生去了,因为我家里有些事情走不开。最后比赛成绩非常遗憾,只差一点点。如果我去了,肯定有所不同。 可是到了08年我再去签,情况就大变了。当时是9月,要参加10月的一个会议。签证官当时告诉我要补充一个简历。我回去给他email了,然后接到电话,说要1个月时间进行check。我一听就说那我就不签了,那钱能不能退我。他说会给我一个单子,一年内可以免费在申请一次。于是就有了昨天的经历。 不过这次签证倒是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事情。 目前几乎所有我的同事,要么是海归,要么已经在国外访问过至少1年。而我直到现在,在北大干了快8年了,除了参加几次国际会议,至今还没有出去待过。似乎国内大家都有这么一个认识,国外经历是必需的,很多人的主页也都把这一项列着。 我其实也想出去看看。原来也有过被邀请,但一直无法成行。后来实验室的工作越来越重,教学任务也无法脱身,又生小孩子,竟然就这么多年过来了。 可是我是个非常恋家的人,至今人生的所有春节都要回家过。现在又有了孩子,更是感觉不想离开。似乎这方面是我的弱点。或许1~3个月的短期访问对我比较合适,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机会。
个人分类: 活动记录|58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身在美利坚 心系小天见
pump 2009-3-16 16:40
身在美利坚心系小天见 忙中出错无暇写博 来明尼苏达1周了,总是处于奔忙的状态 ,没有时间及时更新博客。 最可气的是电脑竟然水土不服 ,大 前天 在我连接无线网络时不知错误地设置了什么,电脑竟然 罢工让我没法上网 。 最近两三年在北京如果电脑出问题大部分时间是我自己捣鼓捣鼓就好了,可是这次我捣鼓电脑的技术竟然也水土不服了。原本就想新买一台笔记本,昨天去MALLOFAMERICAN的BESTBUY逛,发现在那里买电脑很值,就买了一个 新笔记本 。 身在美利坚心系小天见 虽然原来在北京也没有跟儿子在一起,可是毕竟与儿子的空间距离要小一些。来到美国之后,就更加牵挂天见。3月12日晚上回到公寓后听说天见感冒发烧,还比较严重,竟然出现了一次惊厥现象。听见这个消息,我的眼泪就扑簌簌地直往外流,心里觉得亏欠儿子太多。由于天见住院期间没法在视频上看他,所以当他从医院被领到舅妈家时,我一回公寓就迫不及待地把新电脑连接上网络,因为很想跟儿子视频一下,想让儿子也看看妈妈(尽管我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我这个妈妈)。 可是新电脑跟着旧电脑凑热闹,出现同样的问题,有线和无线网络都是连接好的,可就是登录不了网络,真是急煞我也!还好,旧电脑不算太绝情,网站登录不了,聊天工具还是可以使用的,只能是我看见儿子,但是儿子看不见我,但即使这样我已经相当满足了,因为终于亲眼看见前几天发高烧的儿子又开始精力旺盛地淘气了。 一岁两个月不到的天见已经走得很稳,淘气地把舅妈家的水瓢从厨房拿到卧室在镜头前先用水瓢敲敲自己的脑袋,再举起水瓢又哐噹一声扔在地上,然后又快步奔出卧室;再次回来时,在镜头前大秀自己与大姨和舅妈的亲热;喝奶时,不停地举起奶瓶伸向镜头想让妈妈也品尝一下奶粉 ;大姨让天见给妈妈秀一下舞技,天见就开始扭屁股;才扭了没两下回头看见舅妈翘着二郎腿,赶紧后退两步坐在舅妈翘起来的脚腕上 ... 看到小天见的这些可爱表现,我心理很快就踏实下来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21 次阅读|1 个评论
英国伦敦之行--记叙
y555120 2009-3-11 18:24
人生就是这样,总是有很多想不到的事情,其实就是这样,什么事情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我相信这个观点。 这次去英国伦敦机会也是很偶然,也是第一次出去,很兴奋也很疲倦,更是享受。为什么呢? 从头说起吧,去年年底有个教授来我们学校做报告,同时希望在中国找一个合作者与他合作欧盟的一个项目,他是搞理论方面的,而我们课题组是纯实验方面的,我当时看了报告通知后就把他的报告忘了。当天下午他作报告的时候我的大博导(两个导师)打电话给我英国有教授来讲座你怎么不来听听?我说忘了,他说赶紧来,和二导的课题有点相关。我急急忙忙去了,满头大汗。刚坐下听了一会发现确实和我的课题比较相关,我们做得工作是他需要考虑的东西?他报告结束后,我就挑了几个问题问了一下他,发现他的眼睛一亮,说问题很好,确实也很关键。然后就把我叫过去,让我留下联系方式。我和他谈了以后才发现也许真的可以合作,然后我就打电话给二导,说一个英国教授的项目可以合作,最好见一面,我是这么想的。第二天我就到处打听那个英国教授的住处,跑到宾馆楼下打了个电话上去,问他是否有时间和我导师见一面,结果他很高兴说我刚给你发邮件问你是否能叫你导师见面谈谈。然后我就和老师去了他房间,谈得很成功,然后就写了一个简单的建议书发给他,他上报欧盟了。今年二月来信说第一轮已经通过,要写详细的项目建议书,并且要开个小会;说考虑到你们路途遥远,可以不用来参加了。我的二导可不是一般人,听了以后马上说,去,一定去。会议时间这时候也定了,定在3月2日上午。我这时候还在家里过寒假,马上买了票回校,9号到校,先申请户口办理加急护照,18号护照到手后19号一天催着学校各个部门办理出国证明,弄了半天没弄成,原因是因为院系没有盖章,研究生院不给盖,没办法只能到20号上午来办理,那时候还在下着雪(很重要)。第二天20号上午,也是周五,一早去盖章,改完章后一看时间9:40了,二导和我赶紧开车去沈阳办理签证申请,开了4小时,到了发现。正好是在人家下班之前半小时,真悬;拍照交款,打印复印、交钱等等一系列手续办完后快四点了,怎么办?回去吧,开着车就回大连了,到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国后才知道的十大秘密
deminglei11 2009-2-23 09:57
在国内时,了解 外面的世界 并不难,然而,认识的误区只有在国外住久了,慢慢地体会才能逐渐消除。下面十个方面如果不出国,我是不会知道很清楚的   一、英语不努力学,是掌握不了的。出国以前我以为到了国外,有了英语环境,自己会不费力地通过语言关。然而,除了小孩子,成年人欲消除语言障碍谈何容易?难怪许多在国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侨,其英语程度还属初级。 坚决赞成!   二、从中国出口海外的食品,是给华人吃的。在国内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宣传:某某传统食品远销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到国外才知道,中 国的食品绝大部分只有在华人超市里见到,是以华人为销售对象的,西人除了偶尔到中餐馆打打牙祭,平时几乎不买中国食品。 有道理呀,回国 5 年看了这个文 章才知道。   三、在国外完全脱离华人圈,是不大可能的。国内人有这样的误解:到了国外,交的是西人朋友,接触的是西文,吃的是西餐 。其实,除了华人稀少的城镇,以及生活于校园内,或者嫁了老外,在中心大城市,你的生活范围很大程度是在华人社区。   四、频繁变换职业身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人粗略计算,来加拿大六年多,自己从事过不下十个职业,从快餐店服务员到赌场发牌员,从中文教师到 电话推销员,从送晨报的到送比萨饼的,从流水线工人到公司小职员 ,频繁地身份转换,而且职业属性五花八门,对于我来说原来是不可想象的,而对于新移民 是再正常不过了。   五、汽车洋房,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过去国内报章经常报导某某 海外爱国人士 ,如何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放弃汽车洋房,毅然决然回归祖国云云。原来在国外,只要你是劳动者,汽车洋房人人有份。   六、上电视上报纸,原来老百姓也可以的。国内媒体是党的喉舌,高不可攀;在国外报纸电视是私营企业,公开透明。所以这里的新闻媒体大家办、大家看,没准一不留神你就成了焦点人物,不信明天你中了 649 ,后天大小报纸都有你的照片。   七、牙齿保健,不能不重视的。在国内,什么时候牙痛了才去看牙医,平时根本不在乎,很多人都有用牙咬开啤酒瓶盖的 英雄壮举 。出了国发现西人的一口白牙,似排珠,赛玉贝,咱们真是相形见拙, 难于启齿 ,所以花心血让下一代一定爱护好自己的 门面 。   八、西方政要,没有什么可神秘的。我在多伦多大街上见过加国总督伍冰枝,除了有两个粗壮男子 五米 之外相随,人家伍总督和老公牵手漫步,俨如平 民。在一些场合,与市长、省长、议员握个手、合个影,也并不难。而在国内,森严壁垒的政府部门,警车开道的领导出行,相比之下,你会有许多吹牛的资料。   九、与西人交往,并非想象得那么容易的。国内人以为我们在国外都有一些西人朋友,其实不然,与西人较深层次地交往,除了语言的差异,更重要的是 文化的隔阂。谁都对身边事务的关心程度甚于外域,普通西人热衷中国文化、渴望结识华人朋友的少之又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哪里都一样。   十、高学历知识分子,做普通工作不新鲜。 龙陷浅滩,虎落平阳 ,高知做蓝领在国外司空见惯,我见过印度的哲学博士开出租车,东欧的音乐家干装修,中国的计算机工程师肉联厂杀猪 。人为了生存,要能屈能伸,很多时候学问不能当饭吃。 俺也包过书皮,劳动光荣! 来自 http://edu.sina.com.cn/en/2009-02-20/115649914.s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5158 次阅读|2 个评论
留学价值
liux831 2008-12-13 06:48
留学,那么令人神忘, 出国,一段骄傲的历史, 海归,真正意义的迁徙, 留学人员这个群体,一个代表中国的群体。 留学意味着什么 留学意味着一种经历。 1.在国外读学位 2.留学一年以上(国家派遣留学生) 3.去国外做博士后 4.自费留学 5.其他在国外长期留学 这些都是海外留学经历。 另一个含义是,长期(一年以上)在国外做了什么。 到国外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回国进而进行进一步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样,他留学了,出国了,是典型的海龟,代表了留学人员这个群体 这就是留学。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笑话啦,刚闯国外时闹出的笑话!!【转】
encke 2008-11-16 12:16
偶遇笑话一批,恰逢周末,发来与大家共享! ??1.有次房东问我 did u eat anyting yet? 我说no.      她听后重复了一遍 so u didnt eat anyting. 我说 yes...      房东老太太犹豫了下 又问did u eat ? 我说 no. 她接着说 so u didnt eat .      我说 yes ......   估计她当时要崩溃了   2.我男朋友以前在温哥华乘skytrain的时候,一个白人女人说:I am sorry. 他直接说: you are welcome. 对方都呆了。   3.我刚来的时候邻居小孩看见我跟我说whats up. 我疑惑的朝天上看了半天然后说了句up?那孩子顿时无语。   4.刚来的时候看到很多大厦门口都有 smoke free..... 我由衷的感叹..加拿大就是好,抽烟都免费      ...朋友那个汗......   5.第一次跟老外去打painball,玩的是抢旗的那种。 由于第一次玩,一直跟着个看起来很专业的队友跑, 一路上躲着子弹跑到对方的base. 我们人都挂了,对方就剩一个人在看老家。 就听那老外跟我说了一大堆术语,我也没听懂。 他看我没听懂就跟我说:its easy just cover me when i go out. 说完了就喊了一声 cover me! 然后跑了出去, 我也不懂他是让我掩护他, 没等我想清楚他就跑了。 我就顺手从一个箱子上扯下来一块帆布,丢他头上 ,把他盖住了。结果他就光荣牺牲了。当时大部分人都挂了,在旁边观战。所有人都笑趴了。   6.第一次打电话叫TAXI......    对方问where you from.....我回答CHINA,还在奇怪叫taxi还分国籍~?对方可能以为我在搞 笑,很郁闷的说 sorry, we can not do that.....我一听...火大...怎么有种族歧视啊..就问: why~?对方楞了半天,挂了.....   7.写信 From / To写反了,邮了两天回到自己家...................   9.在加拿大帮老外拔火罐,但是罐很容易掉,我的英语不好,我解释说you have too much fur.他听了之后大笑 :it is hair ,not fur, fur is for animal.我也大笑了起来。   10.我朋友刚来的时候不认识什么人, 所以在班上试图交朋友, 一日, 觉得一白人哥们人挺好,      于是想要人家电话号码,日后做朋友, 于是问:HOW MANY IS YOU PHONE NUMBER?      白人说:TEN. (加拿大号码是十位的)   11.有个人来还钱,去银行说从他哪里直接转账过来,他是这样说的:put my card money to her card    - -||...... 然后看到那个bank的职员, 整个五官扭成一团。。好好笑   12.刚来的时候,去BURGER KING去吃饭,点完汉堡,人家问我要酱不,我说要,人家问,哪种?我忘了番茄酱咋说了,想了半天,想出了个JAM,人家还听不懂,最后一赌气说,ITS UP TO YOU.   13.在homestay住 然后想洗澡 跟房东说了后 房东说 go ahead 我当时寻思 去个头 的意思是能去 还是不能去啊   14.突然想起还有一个朋友在语言学校时的东北一小哥的笑话,不过那男孩是好心。。   那天那小哥下课快到家了,结果看到两辆车撞了,他就出于好心报警了,Hi, My name is XXX, a car fucked a car, I see red water ,plz cal Wuliwuli come    解释一下,a car fucked a car 就是car crash, red water他是想说blood,wuliwuli是ambulance,因为ambulance的声音是这个。。。   其实他是想说:theres a car crash here, someone injured plz call ambulance come over. 最搞得是,police竟然听明白了,警车和ambulance马上就到了。。。加拿大的警察太强大了!!!   15.还有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去买快餐,英文很烂我就说i want combo one,后来那个人又说了一大堆英文问我要洋葱cheese么之类的?我听不懂就一个劲说i want combo one,后来我看见那个人像中国人,我就直接问他Can you spell Chinese? 然后那个人郁闷了好久我为啥问他能能拼chinese..后来才发现是speak不是spell............丢脸   16.刚来没多久,BMO打电话给我介绍很多关于银行服务得东西,我一直答: ok,ok,ok ,然后她一直说一直说,说了大概10-15分钟,似乎讲完的意思,我完全听不懂,然后说了一句 sorry, i dont understand. 最后换她说了一句,ok 然后就挂线了!   17.貌似e-mail也很多人出过笑话,有此我上课时,我们老师要给我们发邮件,就让我们一个一个说下邮件地址,轮到我,我直接顺口就说 XXXX圈儿msn点儿com,然后周围几个中国同学暴汗~~~~~   18.过关的时候,因为带两个不同颜色的隐形眼镜,海关人员问我怎么回事,当时不会说隐形眼镜,就直接去下来给他看   周围的人都看着特郁闷   19.还记得刚来CA没多久, 周末和几个好朋友去当地的farmer market 凑热闹, 过2天回学校上课,老师问我们周末都有什么活动? 其中一个去的朋友的英文发音实在不敢恭维, 而且是女生,根本不懂英文的脏话,直接就跟prof说: we went to fucker market in weekend. 我听了差点吐血.........   20.刚来的时候去麦当劳吃饭 没有餐巾 然后跟人说要paper 那人过会给我拿来了张白纸 还问do you need a pen? 我狂晕了半天 然后去厕所洗手的   21.同样发生在麦当劳.   我的某人初来报道.跑到M记买面包.之前表现很是不错,一直维持到服务员问here or to go?.第一次接触外带餐这词,还好思维敏捷马上明白过来了,可是嘴上紧张,对着那男服务员直接喊出Lets go!......服务员石化1秒后,说了句K.   22.學校當時强迫要星期天去教會, 聽不懂那個牧師說話, 禮拜完了的時候,我老師很好心跟牧師說我的新學生,祝福他吧,然後牧師把手放我肩上說了一堆#$%^$$#,我不知道怎麽react~~~我也把手放他肩上~~~~~~~~~老師嘴巴變O型了   23.一个朋友给我讲的   他刚来的时候去M.C 说了一句i want a combo 1   就听casher 说@#¥ #@% (因为不习惯听不懂)   我朋友就说yes   然后casher 又说!#¥%@#¥%   我朋友说yes   后来后面的一个中国人实在忍不住了   告诉他他问你是要刷卡还是给cash 你yes啥呀???      汗   24.还有我听朋友讲的。他们一起上ESL,有个大哥每天都坐第一排,特认真的听课,然后有一天老师看他这么认真,上课就主动和他讲话。老师说:how are you?他说:twenty-two.老师忍了下说: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他说:yes......从此老师再没和他对过话~~~   25.我朋友刚来,坐公车。有个传教士类的人特友好的跟他打招呼,说How is going. 他说go to school~~~~~那个人一下就不会了。。。   26.来的第二年了,我去商店买鞋,然后拿着就去问营业员:is this made of beef or pork ( 俺的意思就是猪皮还是牛皮的),那个营业员的表情到现在都记得。   27.刚上初中那会儿第一次去学校厕所而且一般都要和OFFICE里的人报告就屁颠屁颠地跑去了,一到那里是个白人大妈值班看到我问我要干啥。。。我想想说厕所【washroom】是不是太土了点就和她说:Where is the bedroom located? I need to pee。然后就看那大妈瞪着我问:excuse me? 我就特傻地继续问:Bedroom, u no where u pee and poo =.= 大妈想了想就微笑地和我说:Im sorry honey we dont have a bedroom in school, but if u r looking for a bathroom its down the hall. 我当时就汗了   28.刚来英国的时候跟一个女生去银行开户,一个银行职员很亲切地走上前来,还没开口说话,就听那女生说May i help you?职员当时就石化,我就在后面拉她衣服,她侧头跟我说,别捣乱别捣乱。然后又对人家说了一次MAY I HELP YOU   29.刚来的时候我们三人行,好朋友,两女一男。有天合伙去市场,那个男生想买茄子,上来就问how much for one kilometer? 我和另一个女生觉得太丢脸,默默的闪开装不认识他   30.某某老公刚来的时候英语很不好,坐天车的时候不小心踩了一个白人女的的脚,结果他想躲开的时候不小心又踩了那女的另一只脚 然后那女的就瞪着他,他想说IM SRY结果一着急就特别大声的说成了ITS OK!然后那女的就也特别大声的回他一句:ITS NOT OK!!全车人都疯了   31.一个朋友, 才来英国不都是要去警察局注册嘛,我那个朋友当时英文不是一般的差,他连警察局怎么说都不知道。但是他还是很有勇气,一个人打算去警察局注册。走在路上,他随便抓了一个老爷爷,想问说警察局在哪里。但是他发音不标准,把police说成please,那个老爷爷挣扎了半天,听不懂~于是他着急了:please啊,wear hat, use gun!一边说一边还比划动作。终于那个老爷爷听懂了,然后回答他:you want to find police? they are everywhere! 他更着急了,于是大声说 no no no, i want a group of please, they stand together....那个老爷爷这次真的听懂了,原来他是要找police station!于是老爷爷把他带去了,还对police说这个从中国来的小伙子英文不好,他需要帮助.   32.朋友的男朋友好猛,他刚来的时候去超市,人家问他要不要cash back,他还以为买东西还有钱收,就说要! 人家问他要多少,他就跟人家说:as much as possible !   33.再贡献一个我爸的...假期的时候school office的老师找我 打电话到中国的家里的 我爸爸一个人在家接了电话...那边一串英文中他只听到了我的名字XXX 于是他坚定的回答:XXX yes!English NO!tomorrow please!就挂了...   那边瀑布汗啊~话说我爸还真是吧基础英语发挥到了极至~~~   34.我想起来我一同学第一次来英国正好遇上入关检查特严,她妈妈让她给这边的一个朋友带了个金华火腿结果被狗狗闻出来了就被领取office了   然后officer就要她解释用报纸包起来的东西是什么   我那同学说leg   然后那officer一脸被吓到的表情,问了句Pardon ....   然后我那朋友很大声重复说leg!   她说我当时想那officer怎么连火腿都不懂,还特地在腿上比划了半天leg啊leg就是leg啊   35.当时来英国不久,逛街的时候路上总有很多人发传单,所以就习惯性的会说:NO,THANKS. 结果有次人家给的是新年宣传纸,然后还跟我说:HAPPY NEW YEAR. 然后我很快回答:NO, THANKS   36. 上英語課.跟同學做interview....   我問她喜歡做什麽..她說...hanging out in the cafeteria with friends...   我當時就奇怪...為什麽她喜歡吊在餐廳呢?   然後我去問那個助教...   我還做了嗰吊死的動作....   她看到後...笑到瘋了....   我卻很無奈....hanging out...   37.刚到US的朋友,到了纽约,想去看自由女神,但是不知道路.于是乎在路边抓了一个白老   --Hi, do you know where is the free woman?   白老愣了半天,支支吾吾   --I... dont know...Tell me when you know it.   38.当时不知道微波炉怎么说,然后跟人比画,然后最后再补充叮一声。。。那人先是惊了一下,后来还是知道我们说的是微波炉   39.我也贡献一个吧,刚来德国的时候,嘴巴总是不受大脑控制,经常说的和想的不一致,有一次去IKEA,没买什么东西,就想从收银台直接越过排队付款的人走出去,人很多,所以我想对一个堵住路的大叔说Darf ich ein mal durch?(我可以过一下吗?),结果不知道怎么就说成Darf ich ein mal dusche?(我可以在这里洗下澡吗?),那个大叔狂笑,还大声回答我Bitte!!(请!!),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觉得这个大叔很热情啊,还很礼貌的回答Vielen Danke!(十分感谢!),后来出来IKEA我才反应过来,简直羞愧致死啊!   40.跟人发飙,不注意说:放屁!   对手很confuse,说:what pee?   我心想妈的你还装蒜,大吼一句:不是尿是屁!!   41.我来说一个,03年的时候在多伦多的SENECA读ELI,班上有一哥们英文不好,有天他来迟了,站在门口,说Sorry, I am late for class. 我们的Miss是一个要求很严格的老太太,问他 How come?(怎么回事的意思)    这哥们想了几秒,很认真,很诚恳的回答 By bus.  全班爆笑,老太太一脸黑线~~~  此人说完之后准备走进来,老太太好容易克制了一下,说 Hey, you cant go to the classroom like this, you should ask me Excuse me, Miss, may I sit down?  这哥们很疑惑的看着老太太, 不说话, 估计是有点长没听明白.  老太太很耐心,接着说 fllow me, say may I sit down?  这回他似乎听懂了,很坚定的说了个Yes,然后潇洒的Keep walking~~~  老太太终于崩溃了,很配合的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全班狂笑~~~ 哈哈哈哈
个人分类: 休闲娱乐|8834 次阅读|10 个评论
那些出国的孩子
freton 2008-11-9 01:34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出国。我没有出国,所以我当然不能亲身体会那种身在国外的感觉。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出国了,我肯定会很想家,很想,也会想亲朋好友、老师、、同学距离和环境带来的错乱感,一开始,多少会让人措手不及。 记得本科时,,看过一个关于中国学生在国外留学的DV,,名字好像就叫做《留学生》。DV展现了留学国外的中国学生为学业、生活和梦想而奋斗的故事,片中一言一行一景,都让人震撼和感动。 我一高中同学8月份出国了,一天他在QQ上给我发消息。我问他:一个人,适应美国的环境吗?他说:适应这个词不存在了,其实不适应早就过了,我想家。我就回复他说:想家是必然的,不想家是不可能的 。 然后他给我发了下面一段话: 从半年前的今天,一个人来了完全陌生的国家,到今天坐在NC的家里写这篇blog,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但却感觉自己经历了很多事情,真的很多。 半年的时间,也改变了许多,也许没有了家人的过多关爱,一个人才能真正自己去面对现实的生活。从开始连鸡蛋都可以炒糊了到现在可以做比较好吃的菜,从根本不会计划生活费到现在慢慢的管理自己的那点钱,从开始听不懂美国人说话,不敢开口去说到现在可以很自如的交流,一切都在慢慢的适应,只能靠自己。 相比以前,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比以前更努力,更独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去努力,虽然很累,不过却很开心。 不过还要感叹一句,时间过得还真是快,在我没有觉察的时候,已经从身边偷偷溜走了。。。 他说,那段话,道出了他的切实感受。他告诉我,在导师那里既要做RA,又要做TA。刚过去,不得不面对cluture shock,不得不去比别人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因为做TA的缘故,他要非常自习地听课,做笔记,然后给一起上课的学生答疑,有时实在应付不了就小蒙一下。 另一个朋友,大学期间隔壁班的一个兄弟,也去了美国。他说,在美国读研究生,很少有笔头作业,每门课程更多的是实践,所以要做相当多的project。从他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得出来,他在经历着这么一种考验和锻炼,同时也在快速成长。 那些留学在外的兄弟姐妹,祝你们好运,拥有好生活,实现好梦想。 那些出国为梦想而奋斗的孩子们,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家,还有你们的祖国,你们祖国的朋友们,都牵挂着你们。
个人分类: 生活哲思|3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通道者即为神——评《天道》
haoxiaowei07 2008-9-25 21:46
还是五一的时候和大学同学到后海转的时候买的碟,按照常规或许行将忘记《天道》里的情节了,但在自己没事的时候还是很爱揣摩这部片子里的很多细节,一直想写一个观后感的,今日也斗胆为之了。 在网上看了很多观众写的评论,觉得有些评论还是蛮不错的,比如说《天道》是一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男人看商战、女人看爱情的片子,的确片中的很多台词我们难以参透,也许穷尽一生也难以悟透,可能和很多因素有关吧,比如文化属性、传统文化、个人素养等等有很大的关系。我只想从我自己或我这个年代的人来谈谈自己的琐碎感悟。 关于爱情 这部片子中贯穿了仅仅丁元英和芮小丹的爱情,似乎其他人物无权参与这部天道的爱情。这使得我们无力用对比的方法来审视剧中的爱情刻画,但这也恰恰造就了丁与芮唯美无比的爱情。 爱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理解,被一个人爱也不需要别人理解吧。丁元英这样来诠释他和芮小丹的爱情,有脱俗的味道。因为在现实中爱与婚姻往往更期望获得别人(尤其是家人)的理解的,像《新结婚时代》中顾小航的母亲对顾小航讲的:两个人的婚姻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两种社会关系的结婚。 爱情的生死。其中的一个画面,芮小丹偎依在丁元英的怀里说:这一刻我就愿静静的死在你的怀里,然后我的坟头上开满了细碎的勿忘我,在微雨的清晨,你穿过蜿蜒的小路而来,手里拿着一只花,在我坟前默默伫立着。再然后,你继续漂泊,又被另一个美女收留。我记住了里面的这几句台词,一个朋友说她对那个唯美的画面印象深刻。真挚的爱情和生死相关。 爱情的力量。如果我不是我的而是你的,那就不是我爱你了,那是你爱你自己,那就没有爱了。我不想言说爱情的力量有多么伟大,只是想说彼此相互占有的爱情没有力量。在爱情面前,双方都是合而为一,又一分为二的。 对于最后一次芮小丹和丁元英的通话,我总觉得丁元英该说些什么的,但他终没有说,虽然他深爱着芮小丹。这也是我能理解的丁元英一万个举动中唯一不可理解的。但从性格决定命运的层面上讲,似乎导演必须安排这样的结果。 关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竞争是异常残酷的,写一个天国神话,就以杀富济贫的方式修改了市场的一些潜规则。而这个潜规则一旦上升为商业鏖战,那将危害到多少人的利益啊! 想到不敢想一个人竟操纵了这场商战,且能十分准确的预测到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这就是市场经济中赢家的思维法则,丁元英就是这个商业鬼才,他以自己的学识、气度、强势文化属性演绎这场天国神话、杀父济贫的商业重戏。除了敬佩这位商业奇才,更感到商业竞争的残酷,最后中国HIFI音箱界巨头林雨峰的死了就做了这场商战的牺牲品。而刘冰最后的跳楼身亡更渲染了这场商战的残酷,尤其是对弱势者(弱势文化代表者)的无情鞭杀。 关于神的解读 听隔壁的N说,王志文已有10年的佛龄,在剧中他和五台山大师的对话似乎可以看出。但这里我不是要谈宗教的问题,因为我是典型无信仰主义者。想谈的是人间的神人,为什么他们被称为神人?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说白了,如果我们可以好好的认识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去办事,就有了庖丁解牛的神奇,有了神的魅力。而剧中丁元英提到的美国强势文化的核心就是按事物的规律去做事。 关于出国、拿绿卡与不出国 丁元英和芮小丹谈他在德国熬了N个年头仅为绿卡的事,芮小丹不可理解。其实我也不理解的,但听了丁元英的那段表述,我多少有些懂得那些在国外苦熬等绿卡的人想法。德国等西欧国家都是福利制度很好的国家,一旦拿了绿卡,就意味着这辈子不用愁了,不必担心生病住院、生活保障的问题,尤其可以十分舒适的安享晚年。 芮小丹不愿到法兰克福定居而甘愿在古城做警察的做法丁元英是这样解读的:你能得到的,是人家德国人能够给一个中国人的东西,包括你在中国人面前的优越感。总有一些东西是人家不能给的吧,比如说,你永远是边缘人,你融入不到别人的主流社会。警察是主流社会的标志,在德国你做不到,在中国就能做到,这就是国籍和血统给你的权利,这就是祖国! 出国与不出国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想必每一位在准备出国的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凡不愿像徐小平老师说的那样,集体出国无意识。 关于养儿防老 在丁元英父亲即将病故的时候,他和哥哥嫂嫂、母亲间产生了争执。母亲谈到了养儿防老,而丁元英这样解读: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 我觉得我们的父母生我们养我们的目的不在于为了防老,那是一种爱的传递,而养儿防老更多的是社会赋予父母的观念。 关于凭靠 这部剧中讨论了很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丁元英和韩楚风的对话中谈到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是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但要我们靠自己的教育较少,但社会现实中只有我们自己是最靠的住的,但这不是否认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而是要我们从小就培养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懂得独立,敢于承担独立的风险,懂得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本质体现。 一个成年人,不管他的年龄多大,如果他一味的想依赖于外界而非自身,那他的心智尚未成熟。 关于眼光 忘了在那位大家说过了,做事要眼高手低,目光要长远,先从小事做起。那么到底如何培养自己的眼光呢?看了这部剧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见多识广、多走多看多经历,开阔眼界。 丁元英在德国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在德国柏林大学经济学硕士的读书经历和后来对私募基金的运作,培养了他很高的眼光。因此他靠自己的能力在山东的那个乡村里写了一个大大的神话,这绝对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的。相形之下,刘冰、范世杰、叶晓明、欧阳雪的眼光始及不到丁元英对经济规律把握的高度,所以他们在无情的商战中的表现具有某种荒诞但却十份现实的必然色彩。 当然,这样一个神话的写作光靠眼光也是无法谱写的,还要具备学识、勇气、智慧,强悍的心理素质,说白了具有锐利的强势文化属性。 关于心安 这部剧中渗透了一个心理上的诉求,我说不清楚这是宗教神学层面上的还是道德意识层面上的,因为我不懂宗教神学,所有我只能从道德意识的层面或者是人类情感的角度做一下阐述。凡事但凡求个心安理得,获得人内心的一种平衡。 人的内心都有良知。人的行为有时会在自省中受到良心的谴责,所以我们都尽力去追求一个心安,通过做慈善或者是其他的方式,因为任何人都不希望内心欠着什么,背上心债。丁元英退出德国的私募基金是处于良知、他意识到他杀富济贫的行为给林雨峰乃至中国市场经济潜规则的冲击而到五台山拜佛都为求个心安。只是最后芮小丹的死也会让他的心不能心安的,从最后他苦痛的吐血可以看出来的,他仍然要求心安。 芮小丹对王阳明的审讯过程中应用了丁元英提出的文化属性观点,其实只是个门,最核心的是给王阳明寻找了一块灵魂的净土,给王阳明求个心安,这样他才愿意来直面世人,来安心从容的面对死亡。 这部片子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解读,我就慢慢体悟慢慢修改这篇评论吧。
个人分类: 影视评论|5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国之前,三思而行
ywang69 2008-4-10 20:28
  ( 国外生活的孤独和亲情的缺失有时会让人痛切心扉。真要出国,如果是人情味很浓的人,最好仔细思量,三思而行 。 ) 早就想写点给尚在国内正通过各种手段争取成为海外留学生一分子的年轻人。 有可能很多的人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生活的本 质,就匆匆离开了中国。 相信除了少数人(93%的公派留学生)还会回来外,大部分人已经把自己的梦想追求寄托于他国了。 这些留学生中 除了极少数成功外,更多的恐怕是奋斗 的苦涩和些许的失落,国外的生活会比在国内时更好吗 ? 有些人说 我会比以前有钱,我买得起以前买不起甚至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例如汽车。 很多人在生活重压下,根本就没有细细嘴嚼生活的本质。 什么是生活的本质呢 ? 国外优美的环境,教养很高的邻居,高楼林立但空气清新,轿车,别墅(乡下的房子)等。这些算不算生活的本质? 当我们 飘洋过海远走异国的时候,撇下了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恋人以至妻子儿女。当然我们有可能带走其中一两个亲人,但大多数亲人却几近生离死别。 对于强调亲情和天伦之乐的中国人,谁少得了这份亲情呢? 可能有些人对亲情熟视无睹,觉得可有可无,有时甚至嫌为累赘。 可是房子汽车没有亲人分享,每天驾车独来独往,每晚回家空对四壁, 这样恐怕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可 要在美国找一个异性伴侣,谈何容易,相信身处其中的人都深有体会。普通的一个男生,毕业后就算找到工作,在选妻子上也只能大打折扣,因为他的选择余地很小。 怎么办?有些人又杀回国内,闪电式结婚,省略国内年轻人享有的恋爱过程。结果是 很多人仓促结婚,很快又离。 真要出国,如果是人情味很浓的人,最好仔细思量,三思而行 。 国外生活的孤独和亲情的缺失有时会让人痛切心扉。 另外,还要谈谈吃, 民以食为天嘛。但到了国外,你才发现,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多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了,随便一个苍蝇馆子都有美味佳肴。在国外,从吃饭上讲,你的生活质量的下降毋庸置疑。 不错, 吃的东西有奶有肉,有热量,大概不会造成营养不良,但充其量只是填饱肚皮,决不会有有一点的享受。 从这个角度看,大多数国内老百姓都比你们幸福。 如果你是个美食家,出国留学要三思而行。 再说说 生活的幸福指数。 穷光蛋有时的感觉要比有钱人好,再有钱的人如果成天忧心忡忡,他的生活也不算 幸福。因此,这与钱没有多大联系。如果说大部分游子的 感觉是不愉快的,相信没有多少人敢于承认。据调查,成都市居民中月收入2200元每月的人幸福指数最高,高于或低于的都下降很快! 人在国外,生活压力大,基本无依无靠,有不少人是承受不了,但又不得不承受。(这里不包括贪官污吏的公子哥们,他们比美国人还奢侈)。 更惨是有的博士在餐馆打工一打就是几年,都麻木了,他们恐怕也不能奢谈什么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了。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打死也不回国,死活要赖在那儿。找到工作的也高兴不到哪去,还要眼巴巴的等绿卡,急于解决身份。 但他们聚会时, 与人交谈时张口闭口就是中国污染多么危险,秩序多么糟糕,住房多么拥挤,人权多差劲,仿佛离开中国就是最英明的决定。 很多人在国外的经历亦不过混口饭吃而已,真正有成就的人只不过凤毛麟角。拿到手的国外文凭随时间推移,会一点点的贬值。有些人可能只想先在国外多赚点钱回来花,这无可厚非。 当然一个人出国,有很多正面意义。 比如他在国外谋生的时候,何偿不是为减轻一点国内就业的压力做贡献呢?比如他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整个家族都会感到无比光荣,并享受由此带来的许多荣耀。 但是,在出国之前,还请三思而行。 (王鹰 2008-4-10 于成都)
个人分类: 所谓精选|6335 次阅读|3 个评论
日本人的自大与自律
热度 1 suqing1961 2007-6-22 14:32
写谭峰时曾提到我1996年11月访问日本的事,由此翻出来去年写过的记载那次访日的一篇随感,以作为今天的内容。 那一次,我是随我当时所在的高校代表团访问日本,短短的10天行程,让我对这个与我国一衣带水却又有着说不完的恩恩怨怨的岛国民族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们出访的学校是离东京不远的一所私立大学,这所大学在日本大概属二三流。访问的第一天,照例是给我们放映介绍学校科研成果的影片。日本的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捕鲸则是渔民最为普遍的海上作业。影片着重介绍了该校如何将其研制的 GPS(全球定位系统)安放在鲸鱼身上,以便找出鲸鱼迁徙规律,更好地指导渔民捕捞。在当时,GPS已经不算特别前沿的技术了,我国海南的银行系统就已经开始将GPS装在运钞车上,全程定位跟踪,以防劫匪抢夺。该校行政主管惟恐我们不明白其中的技术含量,反反复复给我们解释、介绍,并将影片的日文、英文两个版本各放了一遍方肯罢休。 这位傲慢的行政主管让我们感到烦躁的举动还没有打住。第二天,他陪我们参观另一所高校在东京转乘城铁时,又一次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自大。东京地铁站本来就非常大、非常乱,他领着我们徒步上上下下转了 20 多分钟,最后终于停在了某一个出口处两米见方的宣传画下。又是那些该死的鲸鱼背着一个个GPS,就像一群心脏病人背着那该死的浩特,鲸鱼下方是这位主管所在学校的文字介绍。原来这是该校在这片繁华地段做的一个广告。日本人多绕了近一公里的路程折腾我们一气,竟然只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做广告,表明他们学校是如何地有实力。 在游玩迪斯尼排队时,一名日本妇女的言行却让我们一行对这个民族的素质有了新的认识。排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可能是着了凉的缘故,那孩子不停地咳嗽,最后竟哇地一声从嘴里吐出一大堆脏物。日本妇女见状,忙不迭地向周围的人哈腰道歉,同时赶紧把孩子递给同伴,从手提兜里掏出一卷手纸擦拭地下的脏物。手纸用完了,她就掏出手帕继续擦,直到地上再也看不到一点污迹为止;一边擦拭嘴里一边还不停地说对不起。我静静地站在旁边凝视。这位妇女擦拭完毕,把纸巾、手帕扔进垃圾箱后,才从同伴手里接过孩子继续排队前行。那时刻,我脑袋里忽然闪过一个问号:这样一个对己自责的民族,他的政府为什么却不肯为其二战期间对亚洲人民犯下的战争罪行真诚地悔罪? 一天,该校陪同我们的年轻教工,带我们参观东部海滨城市鸭川的一个庙宇。和中国的情形差不多,那座庙里也有抽签问卦一类的生意,只不过没有专人收钱,只是用和我们的汉字差不多的日文提示游客,每抽一支签必须向功德箱里投放 100日元。我们代表团一行人都看到了这行提示,但仍然有几个人抽签后不肯往箱子里面扔钱。让我感到震惊的一幕发生了:我看到,陪同我们的这位年轻教工默默地数着我们当中没有放钱的人数,从自己口袋里掏出几百元日币,悄悄地塞进了功德箱内。他的动作极为隐蔽,惟恐我们发觉感到难堪。 要知道,我们代表团成员是由处级以上的干部组成,应该说在国内属于素质较高者,尚如此不拘小节。那个年轻人只不过是这所学校外事部门的一名 普通职员,其自律精神如此之强,令我等汗颜。 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以为不完全是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等物质层面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国家整个国民的素质。 日本人对外的自大和狂妄固然让人感到可怕,但日本人对内的自责和自律却更让人感到可怕。 这样的民族,圈起来,是一帮忠实的护家狗;放出去,是一群疯狂的咬人狼。
个人分类: 旅游采风|5326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