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医学检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医学检验千年发展简史
fqng1008 2020-10-21 07:59
公元前300年,希波克拉底提倡尿液检查诊断疾病。 公元1267年,R培根通过光学实验,很可能发明了世上第一台显微镜。 1300 年,尿检在欧洲普及。 1500 年,内科医生开始使用尿液颜色比对图进行直观尿液分析。 1590 年,has janssen发明了复式显微镜。 1592 年,伽利略发明了温度计。 1684 年,安东·范·列文虎克出版了第一本细菌绘图,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样。 1714 年,Gabriel华氏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并且确定了华氏温度的温标。 1754 年,奥恩布鲁格将胸部叩击诊断法引进疾病诊断。 1770 年,john hill首次采用了一种通过显微镜的观察获取样本的方法。 1789 年,De Fourcroy发现了胆固醇。 1816 年,R.T.H.Laennec发明了听诊器;G.B.Amici发明了折光/消色差的显微镜。 1828 年,英国医院都设立了门诊病房。 1830 年,Gerardus Mulder完成了第一个蛋白质的基本化学成分分析;J.J.Lister研制了消色差显微镜,并首次采用了暗视野镜检的方法。 1836 年,James Marsh发明了砒霜的标准测试方法。 1841 年,P.S.Denis描述了运用盐析方法将血蛋白分离成清蛋白和球蛋白的过程。 1846 年,在德国的耶拿,卡尔蔡司建立了光学仪器工厂。 1847 年,美国医学会成立了。 1849 年,A.E.Berthold证明了睾丸是公鸡长出鸡冠的重要因素,以此来说明内分泌的功能。 1852 年,K.Vierordt发明了演示精确的血球计数(血细胞计数法)的方法;G.G.Stokes发现了荧光反应。 1854 年, 斯诺认为伦敦爆发的霍乱与宽马路的水泵有关,Jules Duboscq以比尔定律为基础研发出了第一个可视的色度计。 1856 年,William Perkin调配出了最初的合成染料。 1859 年,E.Becquerel发明了荧光灯。 1866 年,Voit在慕尼黑建立了第一个医学实验室。 1869 年,Luer发明了玻璃皮下注射器。 1871 年,干板摄影术发明。 1872 年,Oscar Berfeld为了在纯培养环境中隔离真菌,他开始使用凝胶媒介。 1875 年,Corfield在英国建立了第一个公共健康实验室;并且他在日本的大阪建立了皇室医学实验室。 1879 年,Karl von Linde发明了家用电冰箱;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电灯泡。 1886 年,Jaffe发现了用碱性苦味酸法可以测定肌酸酐的数值;巴斯德研究所在巴黎成立了。 1890 年,皇家内科学院拥有了带灯光收集器双筒显微镜,在1870与皇家外科学院建立了联合的临床实验室;伍德黑德是第一任主任。 1891 年,Brown-Sequard认为“内分泌”是特定的器官的产物。 1892 年,J.Dewar发明了保温瓶;Charles和William Mayo创建了他们的诊所并且雇用了一些人员来完成实验室测试;纽约市的卫生部门在美国Hermann N.Biggs 和 William H.Park建立了第一个公共的可以做出诊断结果的细菌学实验室;在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实验室对外开放了。 1893 年,j.Elster 和H.F.Geite发明了光电池;T.W.Richards发明了浊度计;Hermann M.Biggs在纽约建立了诊断学实验室。 1895 年, Franz Ziehl 和 Friedrich Neelsen推广改进了的诊断肺结核病的抗酸性染色法;William Roentgen发现了X射线;William Pepper 实验室在宾夕法尼亚的综合性医院成立了。 1896 年, S.Riva-Rocci发明了血压计;C.W.Purdy出版了《实用性尿液分析和尿液诊断学》;Ferdinand widal为了鉴别伤寒杆菌发明了凝聚试验;此时,在英国爱丁堡、利兹市、格拉斯哥、伦敦,检验科出现了。 1897 年,第一个商用临床实验室在英格兰成立,临床研究协会接受通过邮寄的标本。 1899 年,美国微生物学会成立了。 1900 年,F.G.Hopkins发现了色氨酸;Otto Folin成为美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全日制的临床生物化学家。 1902 年,The DuBoscq视觉色度计首次引入临床实验室。 1903 年,DuBoscq视觉色度计第一次被应用到临床实验室。 1904 年,克里斯蒂安·玻尔发现了在pH值和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波尔效应);M.Beijerinck第一次用纯培养的方式获得了氧化硫细菌Tbiobacillustbioparus;第一个紫外线灯和第一个实用性电池发明了。 1905 年,H.J.Bechtold发现了免疫扩散原理。 1906 年,美国医院协会成立,前身是美国和加拿大医院负责人协会。 1908 年,Todd and Sanford出版了第一版《检验诊断学》。 1911 年,Oskar Heimstadt发明了荧光显微镜。 1912 年,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在伊利诺斯州成立。 1913 年,D.D.vanSlyke在洛克菲洛医院实验室被任命为药剂师;美国免疫者协会成立。 1916 年,K.M.G.Siegbahn研发出了X射线光学谱。P.A,Kohler研发成功色度浊度计的用法。 1918 年, N.Wales 和 E.J.Copeland发明了电冷藏箱。(开尔文冷藏箱) 1919 年,N.W.Aston研制了光谱仪。 1920 年,血清磷浓度的临床试验方法确定;为了准确的检测诊断结果,静脉穿刺广泛传播开来;Victor Meyers为了培训临床药剂师成立了爱荷华大学中心,主要是为了医院培养他们;并且召开了以“公共健康实验室”为主题的会议。 1921 年,第一次运用血清镁临床实验室方法;美国临床病理学家学会,丹佛临床病理学家协会的前身,在科罗拉多的丹佛成立。 1922 年,ASCP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成立。 1925 年,美国模式培养物保藏所成立了。 1926 年,阿恩钛氏发现了蛋白质的移动边界电泳;Theodor Svedberg用超速离心法确定了血红蛋白的分子量;美国临床病理学家学会任命“一个委员会的注册实验室技术员”对医疗技术人员界定和分类。 1928 年,G.N.Papanicolaou首次报道了用阴道图片识别癌症,因此开创了临床细胞学;F.A.Paneth发现了放射化学。 1929 年,Otto Folin在比色法中采用了滤光器;R.Gabreus将红细胞沉降率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数;M.knoll 和 E.Ruska发明了电子显微镜;美国临床病理家学会建立了注册董事会,证明医学技术专业人员的身份;此时梅奥诊所成立了21个实验室。 1930 年,Kay首次研发出检测碱性磷酸酶的实验室方法,因此开辟了临床酶学;屈光计检查在检验科第一次被应用到测定尿液的蛋白质。ASCP将第一个医疗技师证书颁发给了亚当斯博士。贝克曼仪器公司成立。 1932 年,Cherry 和 Crandall研发出了血清脂肪酶活性的临床实验检测方法;美国试验技师协会,美国医学技术协会的前身成立。 1934 年,电子显微镜的商用研发。 1935 年,贝克曼公司研发出了第一台测量PH值的仪器, ASCP首次要求取得医疗技师证书需要具有大学学位。 1937 年, 芝加哥和伊利诺州在库克县建立第一个以医院为基地的血库。美国临床病理学会和注册董事会正式反对各州许可的医学技术人员。 1938 年,Somogyi发明了两大血清和尿液的淀粉酶临床检验方法。Gutman发明了第一个酸性磷酸酶的检验方法。 1939 年,Conway and Cook发明了第一个检验血氨的方法。美国医学技术人员学会成立了。 1940 年,在临床实验室,视觉比色计开始被光电比色计替取代;美国无线电公司展示了第一个商用电子显微镜。 1941 年,G.N.Papanicolaoou和H.F.Traut证明了阴道涂片对于检测宫颈癌是有用的;A.J.P.Martin 和R.L.M.Synge用色层分析法,把氨基酸和缩氨酸分离开。 1943 年,青霉素成功应用于疾病治疗。 1944 年,在检验实验室里,William Sunderman申请了蛋白质的屈光计检查。 1945 年,S.Borgstrom完成了凝血时间测试;为确保医院的服务质量,分项收费开始实施。 1946 年, 美国BD公司采用The Vacutainer采血;Arne Tiselius通过色层分析法分离出了蛋白质;美国病理家学院成立了。 1947 年,Edwin Land发明了显胶片照相机;美国血库协会成立。 1948 年,美国临床化学协会成立了。 1950 年,R.S.Yalow 和famineS.Berson发明了放射免疫分析法;Levey 和 Jennings修改了休哈特质量控制图表,以便在检验实验室使用。历史化学协会成立。 1952 年,医学博士Poulik发明了免疫电泳。 1954 年,Kuby发明了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的实验室方法;A.Walsh发明了原子吸收分光仪。 1955 年,Wroblewski 和LaDue发明了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检验方法;Karmen发明了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检验方法;为更好治疗肾脏疾病,LeonardSkegges提出了“流式细胞术”的概念;Severo Ochoa合成了聚合酶。 1956 年,Wroblewski 和LaDue发明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的方法,并称之为“血清谷丙转氨酶”。为了与脏疾病中的冬氨酸转氨酶进行比较,他发现了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更大的特征。J.Edwards认为人们应为排除遗传疾病而去做产前筛查。 1957 年,Van Handel和Zilversmit为确定三酸甘油酯的指标,发明了一个简便的检测方法。 1959 年,泰克尼康公司(现Bayer公司)采用了第一台检验科化学分析仪器,即单波道“自动分析仪器”;泰克尼康公司首次将火焰光度法应用到自动检测方法。 1960 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的检验方法研发出来;人们发现了在血清中的谷氨酰转酞酶;Feichtmeier发明了机械吸量器(自动扩张器)。 1961 年,美国BD公司采用了一次性皮下注射器和针头。 1962 年,Siegelman发现了谷氨酸脱氢酶的检验方法;IBM发明了计算机的磁盘存储器;国际临床检验实验室技术协会成立。 1965 年,人们发明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颁布了国家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补助计划(标题为18日和19日的社会安全修正案)。 1966 年,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计划正式生效。 1967 年,G.I.Abelev表明用病患者的血清中提炼出来的α-胎甲球蛋白来检验是否得了睾丸恶性肿瘤;MetPath实验室成立;美国颁布了检验实验室改进法案。 1968 年,杜邦公司引进了第一台随机存取分析仪(自动电路分析器);百分之一的国家保险计划因为来源不明的收入减少到零;加拿大颁布了联邦医学护理法案,创造了单一给付制度国家健康项目的先例。 1969 年,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更广泛的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因为补偿政策方面的变化,以医院为依托的病理学家开始建立独立的区域性的实验室;罗氏生物医学实验公司建立;医学实验室观察者杂志以双月刊形式发行。 1970 年,Monarch Marking 和Plessy Telecom发明了条形码;美国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局成立。 1971 年,Savory发明了在泰克尼康自动分析仪器上的血清白蛋白测定;雅培公司把甲胎蛋白化验作为一个能赚钱的商业行为;美国临床实验室监事和管理员协会成立,它是临床实验室管理协会的先驱;尼克尔斯公司研究院成立。 1972 年,美国病理家助理协会成立。 1973 年,J.Westgard在实验室质控方面采用Westgard质控规则。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成立;国家临床实验科学认证机构成立。 1975 年,研发了激光细胞分类器;罗氏诊断首次将癌胚抗原测定商业化;细胞遗传学技术人员协会成立了;“医疗事故危机”存在于美国医生中,也创造了被诉医师人数的历史记录。 1976 年,Micromedic公司采用了第一台机械放射免疫检测仪;这时,至少有一个基因是被分配给24个人的每个人的染色体中。 1977 年,医疗保健财务管理局成立;美国颁布了《防医疗欺诈和滥用条例修正案》;适当公开的前提下,并不禁止实验室工作的减免。 1978 年, 最终规定颁布。此规定实施了1972年医疗保健制度条例;联邦调查局的操控的实验室骗局标识医生、医院和诊所索要回扣作为先决条件和实验室做生意。 1979 年,M.C.Yank介绍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检测作为识别肿瘤标志物的特征;R.Natio发明了人造血液替代品;F.Evereaerts和T.Verheggen发明了毛细管区带电泳;临床实验室管理协会成立了。 1980 年, D.Colcher发现了CA-72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应用于检测直肠结肠癌。 1981 年,H.Koprowski发现了CA199,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是为了检测胰腺癌;R.C.Bast发现了CA125,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它主要应用于检测卵巢癌。 1982 年,康宁公司吞并Metpath公司。 1983 年,HCFA 实施以类似病状人群的预付费制度作为医院报销的基础;Hybritech有限公司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商业化了;山陶克公司使CA199检测商业化了;剑桥大学生命科学公司介绍了生物传感器;L.Lindholm介绍了CA50,它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可以检测结肠直肠癌;美国优先提供者组织协会成立了;美国颁布了1983年版的社会保障修正案。 1984 年,通过瑞典史丹纳诊断学,他们把CA50检测商业化了;基因技术公司生产出了基因工程凝血因子8号;人们发现了DNA指纹图谱;美国颁布了1984年版的赤字减少法案。 1985 年,托拜厄斯介绍了CA153,它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应用于检测乳腺癌;R.K.Mullis等人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这是第一个基因增殖技术;Centocor公司把CA125的检测商业化了;英国比切姆药物公共有限公司吞并了史克必成临床实验室公共有限公司;史克必成临床实验室公司吞并了美国生物科学实验室;美国颁布了平衡预算和紧急赤字控制法案(Gramm-Rudman-Hollings法案)。 1986 年,Centocor公司将CA72的检测商业化;扩大它的认证活动超出了急症护理医院和变更名称成为联合委员会认可的健康护理机构的范围。 1987 年,K.R.Bray介绍了CA549,它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为了检测乳腺癌;S..Fukuta介绍了CA195,它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为了检测结肠直肠癌;在这天,至少1215个表达基因被分配到特殊的染色体中。 1988 年,Hybtitech把CA195商业化了;美国颁布了1988年版的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 1989 年,贝克曼仪器和应用生物科学公司把毛细管区带电泳装置商业化了;联合临床实验室有限公司成立了。 1991 年,国会法规定,退伍军人管理局可以免除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中88条的规定。 1992 年,最终规定实施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88号生效了;国家卫生实验室公司同意退还110.4百万美元退伍军人行政机构的民用健康和医药项目,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计划解决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医疗欺诈案件;斯塔克内科医生自我推荐禁止令生效了。 1993 年,E.Koh,R.Ito和M.Bissell介绍了第一个商业计划用于检验血管带电泳尿液的维他命C。 1994 年,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服务的区域化深入到合作网络实验室的中,他们的出现作为一个实验室结构变化的趋势。 1995 年,国家劳资关系规定了医学技术人员成为专业雇员的标准;罗氏生物医学与NHL合并,创建实验室公司。 1996 年,HCFA介绍了交替质量评估调查,它允许某些实验室为了通过认证填写一张表格; 1997 年,综合实验室网络成本削减在美国成为一种趋势;美国联邦调查局指控哥伦比亚/HCA公司参与“系统的企业计划”在医疗保险方面进行诈骗;联合委员会赞成可口可乐认证体系;卫生和福利部公布了典型性承诺计划。 1998 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达科的免疫组织化学的试验分析,多克隆抗体,为了检测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质,曲妥珠单抗的靶向目标,为了转移性乳腺癌的转基因工程疗法。 1999 年,人类基因序列的持续破译有望显著扩大诊断结论和预先诊断结论;奎斯特诊断公司吞并了史必克成临床实验室。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4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冠肺炎病死率预测总结
热度 1 lcguang 2020-5-1 12:00
本人从一月底开始发布疫情走势帖子, 并预测病死率. 参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56-121621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56-1216377.html 二月初我就预测新冠肺炎和Sars病死率相似. 参看Sars和Sari的对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56-1217638.html 我预测全国病死率大概是7%, 湖北省8%. 最后结果是全国5.6%, 湖北6.6%. 我以为这是后来医疗条件改善, 特别是中药使用的原因. 当时普遍认为病死率是2.x%, 西方国家忽视病毒严重性于此有关. 我在公布统计数据的时候假设治好出院天数比进院死亡天数多三天, 这样就可以预测病死率. 参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56-1219910.html 由于数据异常, 突然增加了13000左右病例, 使得预测的病死率降低. 后来有补充1300多死亡数字, 使得病死率增加. 如果没有数据异常, 上述预测方法看来是比较准确的. 通过这次讨论CT和核算同时使用, 使得我的确证研究有了很好的例子. 参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56-1218318.html 我当上正在改写一篇哲学文章, 加进这个例子后, 审稿人很满意, 文章在Entropy上发表了, 参看: https://www.mdpi.com/1099-4300/22/4/384 中文版见: http://www.survivor99.com/lcg/CM/Raven/index.html 这篇文章标题是: 信道确证和预测确证--从医学检验到乌鸦悖论. 我以为我的这篇文章将结束80多年来的确证讨论. 在科学哲学史上有里程碑意义. 信不信由你. 根据已有数据, 我预测全球病死率应该在8%和10%之间. 这正是Sars的病死率. 如果医疗条件差的国家或地区病人增加更多, 病死率会更高.
个人分类: 疫情分析|2367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冠病毒检验的可信度和概率预测
热度 1 lcguang 2020-2-11 15:44
摘要: 假设核酸检验敏感性是0.5, 特异性是0.9,被感染的基础概率是0.2; 则作为检验手段,阳性的可信度是0.8,阴性的可信度是0.44; 作为概率预测,阳性的可信度是0.21, 阴性的可信度是0.86. 检验为阳性时,被感染的概率是0.56;检验为阴性时,被感染的概率是0.122.因为漏报率较高,有人提出用CT辅助确诊是合理的。 抗病毒前线传来消息,核酸检验假阴性太多,这给救治和隔离带来极大困难, 有人因此提出要配合CT等手段确诊。本文做一科普,说明假阴性和假阳性是怎么回事, 根据阳性或阴性能做怎样的概率预测, 以及我们应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检验结果:阴性和阳性。 设医学检验中,e1表示阳性,是对有病或被感染h1的预测;e0表示阴性,是对没病或没被感染h0的预测. 设e是变量,作为证据;h是变量,作为假设。则不确定关系如下: 图1 e和h的关系 概率P(e1|h1)叫做敏感性, 又叫真阳性率; P(e0|h0)叫特异性, 又叫真阴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反映检验手段好坏。P(e0|h1)=1-P(e1|h1)叫假阴性率,也就是漏报比例,这个比例越小越好。 P(e1|h0)是假阳性率,也就是误报比例,这个也是越小越好。 但是一个检验通常很难做到两者都小(参看下图)。漏报损失更大,所以漏报比例要小,这更加重要, 要优先考虑。 图2. 四个条件概率和检验分界x'的关系 然而, 遗憾的是,目前核酸检验新冠毒肺炎, 敏感性只有0.3-0.5. 假设是0.5 (参看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878994 ) , 这意味着真感染者有一半要漏报。 有人会说既然它这么低为什么还要用? 医学检验中用阳性似然比反映阳性有多可靠: LR+= P(e1|h1)/P(e1|h0)=敏感性/(1-特异性) 只要特异性较大,LR+就大;根据阳性可以预测有病的概率就较大。比方说, 特异性是0.9(这是假设,我没有查到核酸检验的特异性), 那么阳性似然比LR+=0.5/(1-0.9)=5. 假设有疑似症状的人被感染的先验概率(又叫基础概率)是P(h1)=0.2(目前大概是0.2), 那么可以算出 P(e1)=P(h1)P(e1|h1)+P(h0)P(e1|h0)=0.2*0.5+0.8*0.1=0.18; P(e0)=0.82. 检查出阳性后,被感染的条件概率就是 P(h1|e1)=P(h1)P(e1|h1)/ =0.2*0.5/0.18=1/1.8=0.56. 被感染的概率从0.2增加到0.56, 所以检验有用。 但是阳性也不完全可信。因为阳性的误报概率是P(h0|e1)=1-0.56=0.44. 这意味着没100个阳性者有44个不是真地被感染。阴性也不完全可信,因为阳性患者中被感染和没被感染的概率是 P(h1|e0)=P(h1)P(e0|h1)/P(e0)=0.2*0.5/0.81=0.122; P(h0|e0)=1- P(h1|e0)=0.878。 这意味着100个阴性的人当中有12.2个是被感染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医生呼吁要使用CT辅助确诊——因为敏感性较低。对于被感染h1,一种检验的阳性可以提高被感染的条件概率——作为另一种检验的先验概率,再使用另一种检验,如果也是阳性,则后验概率就更大。 另一方面,某个被感染者被一种检验漏报后,另一种检验还可能查出来。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敏感性的重要性。但是要注意, 敏感性高, 并不意味着阳性e1可信, 而是意味着阴性e0可信,即预测没感染可信。类似地,特异性高并不意味阴性e0可信, 而是意味着阳性e1可信。 本人研究归纳确证问题(参看: http://www.survivor99.com/lcg/CM/Recent.html ), 得到确证度或可信度(在-1和1之间变化): 比如, 对于新冠病毒检验, b1*=(5-1)/5=0.8; LR - =P(e0|h0)/P(e0|h1)= 特异性 /(1- 敏感性 )=0.9/0.5=1.8; b0*=(1.8-1)/1.8=0.44b1* 。 这 说明, 作为检验手段,阴性远不如阳性可信。注意:b*和基础概率P(h1)无关,只和检验手段有关, 所以被称之为信道确证度。 通过P(h1)和b1*也可以算出被感染的概率: P(h1|e1)= P(h1)/ 。 同理有 P(h0|e0)= P(h0)/ 。 但是, 这一确证测度——信道确证度——和似然比一样, 只反映信道或检验手段好坏, 并不反映概率预测好坏。 为此我们还需要预测确证度c*: c*在预测的概率大于0.5时大于0, 否则小于0. 比如对于新病毒检验, c1*=(0.56-0.44)/0.56=0.12/0.56=0.21. c0*=(0.878-0.122)/0.878=0.86. 比较b*和c*可见,对于概率预测,阴性比阳新更加可信——因为预测的没被感染的概率更大。 通过c*能更方便算出被感染的概率: P(h1|e1)=1/(2-c1*); P(h0|e0)=1/(2-c0*). 对于上面新冠病毒检验,通过阳性可以预测被感染的概率:P(h1|e1)=1/(2-0.21)=1/1.79=0.56。 通过阴性可以预测没被感染的概率:P(h0|e0)=1/(2-0.86)=1/1.14=0.878. 上面结果和用 b* 算出的结果相同。但是在基础概率P(h1)改变的情况下,要计算被感染的概率还是用使用b*, 即用公式 P ( h 1 |e1)= P ( h 1 )/ . 总结:假设敏感性是0.5, 特异性是0.9,被感染的基础概率是0.2; 则作为检验手段,阳性的可信度是0.8,阴性的可信度是0.44; 作为概率预测,阳性的可信度是0.21, 阴性的可信度是0.86. 检验为阳性时,被感染的概率是0.56;检验为阴性时,被感染的概率是0.122. 另外, 通过c*,还可以很好解释乌鸦悖论。详见 : 信道确证和预测确证——从医学检验到乌鸦悖论 笔者个人主页中相关讨论见 : http://www.survivor99.com/lcg/CM/Recent.html 最新消息: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研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等温扩增快速检测试剂盒,见 : http://www.gov.cn/xinwen/2020-01/31/content_5473278.htm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是1. 预祝检验成功!
个人分类: 疫情分析|7203 次阅读|4 个评论
信道确证和预测确证——从医学检验到乌鸦悖论
lcguang 2020-2-2 01:04
这是关于归纳和确证的完整文章。原来解释医学检验和乌鸦悖论需要两种不同确证测度。新的确证测度c*终于能清晰澄清确证悖论即乌鸦悖论。两个确证测度竟然和Popper的证伪理论兼容,这再好不过了。由来已久的归纳和证伪问题终于得到相互协调的解释。 全文见: http://www.survivor99.com/lcg/CM/Recent.html 摘要 :在证伪和证实之间的长期争论之后,全称假设的证实被不确定大前提的确证所取代。不幸的是, Hemple 发现确乌鸦悖论(又叫确证悖论) —— 在等价条件和尼科德准则之间存在矛盾。然后 Carnap 提出用逻辑概率的增量作为确证测度。为了确证大前提并消除乌鸦悖论,研究者们提出多种确证测度。其中由 Kemenv 和 Oppenheim 提出的 F 测度具有 Elles 和 Fitelson 提出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 Crupi 等人提出归一性 ( 确证度在 -1 和 1 之间变化 ) 、 Greco 等人提出单调性 . 基于语义信息方法并以医学检验为例,一个和 F 类似的确证测度 b * 被推导出来。 b * 和 F 同似然比类似,能体现信道或检验手段有多好,但是不能体现概率预测 ( 根据阳性或阴性预测有病或没病 ) 有多好。并且,用 b * 、 F 或其他测度还是不能清楚解释如何消除乌鸦悖论。为此,类似于正确率的确证测度 c * 被推导出来。 c * 有形式简单: ( a-c )/max( a,c ) ,它明确支持尼科德准则并反对等价条件,因此用它可以消除乌鸦悖论。 F 、 b * 和 c * 都表明,较少反例比较多正例更重要,它们因此兼容 Popper 的证伪思想。 关键词 :确证,语义信息,医学检验,乌鸦悖论,归纳推理, Popper思想
个人分类: 信息的数学和哲学|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