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冠肺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柳叶刀发文:这次疫情给我们7个教训
sqzhang 2020-2-14 18:07
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柳叶刀发文:这次疫情给我们7个教训 来源: 澎湃新闻 2020-02-14 13:40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疫情控制、临床诊治、感染情况带给一线医护工作者怎样的思考?当地时间2月11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通讯文章,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生张洪通过回顾疫情爆发至今的早期医学与流行病学措施,总结了7个教训。   张洪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副主任,湖北省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5余年,擅长于脑血管疾病和痴呆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该文章并非医学论文,仅代表张洪个人观点。   作为治疗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疫情早期接诊了大量新冠肺炎患者,是最早开始认识、分析该病毒引发的疾病的团队之一。该医院团队于当地时间2月7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了武汉地区138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的论文,指出该病毒在医院内感染比例达57/138,即41.3%。   张洪此次在文中写道,世卫组织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暴发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首先,疫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报告被延迟。早在2019年12月上旬,8名医生即发现不明原因肺炎。不过直到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才首次对外正式通报。   其次,尽管科学文献中描述了早期人传人的情况,但当地政府并没有提前向公众通报,允许500多万人离开武汉回家过年或出国旅游。结果,疫情在武汉暴发,其他城市和国家均有病例,并且呈上升趋势。   第三,对与新冠病毒相关的肺炎严重认识不足。许多病人有非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去不同的医疗部门就诊。由于患者在潜伏期可能具有传染性,因此许多医务人员可能未得到充分保护,可能会因为与患者接触而受到感染。研究表明,除了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外,新冠病毒可能还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第四,医院防护装备储备严重不足,交通管制的实施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医院的防护设备主要提供给指定的传染病科室和重症监护室,而综合医院和其他部门的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最高,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防护设备。   第五,由于先前的医疗监管,许多临床药物被认定为辅助药物,并停止了向医院的供应。医院的综合科没有必要的治疗药物,使许多医务人员有感染的危险。   第六,由于定点医院的病床已全部占满,而武汉市新医院尚未建成,许多确诊病人不能住进定点院,他们住进综合医院或回家隔离,这势必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七,鉴于目前的情况,为减少交叉感染,许多医院取消了门诊预约(急诊和发烧诊所除外)。这必然影响其他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张洪最后表示,作为一名在武汉疫情一线工作的医生,他希望在全国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迅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他也希望卫生部门重视前线医生并提供足够的防护设备,以降低他们感染的风险。“只有这样,疫情才能得到控制,患者才能继续在医院寻求疾病的治疗。”(记者 张若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抗新冠肺炎宅家与去生产现场二难选择
热度 3 Taylorwang 2020-2-13 12:57
为了将我们开发的水处理技术能快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并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负责营运了广州附近的二座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废水处理系统与其它的市政部门的服务系统一样,它不随人们的节假日而变化,春节期间这些垃圾渗滤液一样产生,废水处理系统一刻也不能停止运行。 在春节前,我们就已做了春节期间的值班安排,且春节期间员工的工资,都有额外的奖励。想不到武汉这次新冠状病毒肺炎( NCP )越闹越大。从武汉封城,到广东省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很快要求大家都呆在家里,自我隔离,不给政府,不给社会添乱。 依赖现代的通信系统,大家都在家里,通过网络及电话仍能保持充分的沟通。春节期间通常已是减员操作,疫情来了,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也及时送到一线操作人员的手中。政府年后要求推迟复工,但不少手头上要做的事,并不能等疫情过后才做。我们要求能在家里通过网络处理的工作,就留在家里办公,对必须呆在现场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延长的假期期间,继续给予节日补助。 在这特殊时期,许多行业,如奋斗在医疗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战士,人民警察及一些政府的公务员等,他们都夜以继日,在存在一定的被传染风险环境下忘我工作;我们的一些员工,也在废水处理场一线加班工作,而我自己一直躲在家里总觉得不应该,但政府要求的自觉隔离,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措施也是合理的,且必须全力支持,这对我来讲,真是一个二难的选择。还是做一个平衡吧,尽量宅家,一次的检查核实还是必须的。 虽然在家通过网络我们也能了解到废水处理站日常运行的数据,可以网上讨论和解决一些技术或管理方面的问题。电脑通过网络可以修改研究生的论文,或审阅一些学术期刊的稿件等。但亲临现场鼓励,检查各位员工防疫措施落实的具体情况,并当面要求进一步加强疫情的防范措施,应该也是重要的。这样,我就戴好口罩,再多带一些口罩,及食品,去广州附近的二个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看望现场的操作员工,同时也检查一下他们对疫情防控的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车开上高速还是比较顺利的,下高速,首先通过第一道体温检测,并查验身份证。离开广州的主城区,到周边县区,又通过第二道体温检测,查验身份证,并做姓名、身份证号、手机联系号码登记。到了渗滤液处理现场,整个系统运行正常,出水水质良好,先松了一口气。员工们都戴了口罩,但个别口罩戴得不规范,给予纠正,然后进一步强调防疫的重要。虽然我自己知道,我在家已宅够了 14 天,工厂现场的操作员工,大部分也已在现场连续工作了 14 天,但我们在这敏感的日子里,仍应该相互将对方看成可能潜在的传染者。关键是尽量不要聚集,戴着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 1.5 米以上的距离进行交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这新冠肺炎传染病还是可防可控的。一些传染暴发的事件,绝大部分都能找到接触传播的路径,家庭聚会传播占的比例高,是因为相互不设防。飞沫传播,与手接触病毒后,再用手擦眼,鼻,口也是一条重要传播途径。现场操作人员本来就比较少,大家注意一下,保证安全渡过这段疫情敏感的日子。 回到家,脱掉外套,挂在特定的地方,摘口罩,洗手,洗脸,家里人也如临大敌,要求将这些防范措施做足。其实我知道,我去的地方很简单,接触的人也比较少,且都没有握手等身体上的接触,这些规定的程序还是要全部做足,以保证不给社会,不给家庭添乱,为抗击这新冠肺炎作出自己的贡献。
4504 次阅读|7 个评论
疫情中的命运共同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杨学祥 2020-2-13 10:26
疫情中的命运共同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小锐评疫情之十六   自从疫情暴发以来,日本从官方到民间纷纷对中国伸出援助之手,这份温暖,让我们在感谢之余也感慨良多。   有意思的是,日本援助中国物资外包装箱上的文字,也引发了中国网民的极大关注。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致谢时,也提到了那句如今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而这些天随日本的捐赠同样飘到中国的诗词文字还有:“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本富山捐辽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本舞鹤捐大连)等等。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些文字其实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再次提示我们,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之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老祖宗给了我们留下了现成的软实力,该如何更好地用之,值得深思。 韩国驻华大使馆横幅: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 2020年02月11日 12:45 环球网   韩国驻华大使馆外打出横幅声援中国“抗疫”: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 张晓雅】“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2月11日,韩国驻华大使馆发布微博声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这正是使馆外打出的横幅上的字样。   韩国驻华大使馆11日上午10时45分在微博发文。在“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的标签文字下,使馆写道,“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韩国大使馆与您在一起!”↓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世纪以来,全球大于8.5级以上地震在190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4次,在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7次,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2000-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004-2018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1906年1月31日在哥伦比亚发生Ms 8.6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500-1500死亡。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Ms 8.9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1061死亡。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发生Ms 8.7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300000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 此次美国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2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160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 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参考文献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8-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64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33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479.html 相关报道 参考消息:这一次,日本真的提醒了我们 2020年02月12日 21:49 参考消息   原标题:小锐说|这一次,日本真的提醒了我们   小锐评疫情之十六——   这是一段在中国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视频:一名日本女孩身穿旗袍,抱着捐款箱从早到晚拼命向路人深深鞠躬,后面展台上则贴着醒目的标语:“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自从疫情暴发以来,日本从官方到民间纷纷对中国伸出援助之手,这份温暖,让我们在感谢之余也感慨良多。   有意思的是,日本援助中国物资外包装箱上的文字,也引发了中国网民的极大关注。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致谢时,也提到了那句如今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而这些天随日本的捐赠同样飘到中国的诗词文字还有:“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本富山捐辽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本舞鹤捐大连)等等。   诗言志。这些优美的诗词文字,如一缕缕清风,从一衣带水的日本飘到正处在逆境的中国人心里,而他们的源头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对日本的输入、影响和传承。“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诗经•秦风》;“同气连枝”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来自王昌龄《送柴侍御》。   必须要说,日本这波操作真的让人心悦诚服。他们不仅全民动员,要物资有物资,要温情有温情,其透过这些诗词表达出来的对中国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就足以令我们表达由衷的谢意。   这几天的中国互联网上,很多网友都在“劝日本”:“别再捐了,你们自己也要留点儿用啊!”中日民众如此惺惺相惜,在今天实在弥足珍贵。   可是紧接着问题又来了,“风月同天”和“武汉加油”到底哪一个更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日本得到发扬后重新“反哺”中国,是好事还是坏事?面对日本人的文化传承,我们是该感到汗颜,还是如有人偏激评论的那样“无需跪舔”?   说实话,小锐曾一度觉得上述争议有些“小题大做”,无论外在形式如何,包括中日民众在内全世界善良的人一起支援湖北和武汉,支援中国人民抗击疫情,足以感天动地。但随着越来越多嘈杂声音的出现,对此也有说一说的必要。   有人说,一个社会自信缺失的时候,外国友人的善意常会在共同体内部引发某种难看的撕裂。而在小锐看来,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才是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应有的态度。具体说三点吧——   一是感谢但不用自卑,两种表达一样美。   没有谁想用“风月同天”吊打“武汉加油”,而且与“风月同天”相比,“武汉加油”是我们的朴素表达,言简意赅,铿锵有力。两种说法,目的一样,心也一样美,都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所以从根本上并不存在非此即彼,孰优孰劣之分。   二是欣慰但承认差距,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当自强。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日本的确从形式到骨子里都近乎做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欣慰。而日本人的传承,不仅表现在这次的诗词上,当你走在日本城市乡间,各种传统的店铺招牌、各种字体铺面而来,都是值得借鉴的一面镜子。   而我们,真的不能让古诗词只出现在《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电视节目中。文化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秀”的,服务于日常生活的文化,才是真的“活文化”,就像日本此次的运用,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学习。在这方面有一说一,我们与日本文化底蕴的差距,不容回避。 资料图片:日本街头   三是举一反三,我们要用好老祖宗留下的现成的“软实力”。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些文字其实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再次提示我们,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之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老祖宗给了我们留下了现成的软实力,该如何更好地用之,值得深思。   面对外国听众,中国领导人出访演讲时经常会主动引经据典,以身作则推广传统文化。但平心而论,大多数国人估计只能从后来媒体播发的“注释”中,才能掌握并理解领导人表达的本意。什么时候我们不需要看那些“注释”也能领会了,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大概也就真的上去了。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必将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学习。   最后再说句题外话,小锐此前曾在另一篇文字里写过,网络的低智化、低幼化倾向,正日益入侵我们的传统表达,这同样令人忧心。如果我们仅仅迷恋于那些幼稚的表达,迎合“低龄”的话语体系,那不仅将离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就连日常的汉字用语也将被网络“改造”得面目全非。   回到本文,小锐很赞同一位网友的话:心向阳光,总是会吸收到正能量;心向浊气,总是会吸进污浊之气。   这句话,也是我们讨论“风月同天”和“武汉加油”之异同的前提。   所以要再次谢谢日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给予中国的善心,也因为他们让我们再次实现了一次“集体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机会。 https://news.sina.com.cn/w/2020-02-13/doc-iimxxstf0928515.shtml?cre=tianyimod=pchploc=15r=0rfunc=79tj=nonetr=12 韩国驻华大使馆横幅: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 2020年02月11日 12:45 环球网 新浪财经APP   原标题:韩国驻华大使馆外打出横幅声援中国“抗疫”: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 张晓雅】“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2月11日,韩国驻华大使馆发布微博声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这正是使馆外打出的横幅上的字样。   韩国驻华大使馆11日上午10时45分在微博发文。在“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的标签文字下,使馆写道,“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韩国大使馆与您在一起!”↓   文字所配的两张照片各有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及“中国加油”的中文,署名“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使馆工作人员向环球网介绍,横幅是从今天开始被挂在使馆外的栅栏上的。   韩国驻华大使馆给中国加油鼓劲,驻华韩国文化院也为此点赞。↓   韩国驻华大使馆的这一举动也获得不少中国网友称赞。↓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韩国驻华使馆发布这条微博前夕,韩联社11日消息称,首尔市政府当天表示,将向北京、重庆等中国12座城市提供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3万元)规模的援助物资,助力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韩联社公开的首尔市捐赠物资图片显示,这些物资上还贴上了用中文和韩语书写“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字样的贴纸。↓   首尔市市长朴元淳表示,感谢北京市在首尔深陷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之际派遣特使团给予帮助,希望中国能够早日克服当前难关,恢复正常,期待首尔市与中国友好城市在困境中相濡以沫,不断加深友谊。 责任编辑:程立 https://finance.sina.com.cn/world/gjcj/2020-02-11/doc-iimxxstf0510591.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r=0rfunc=79tj=nonetr=12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5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冠日记:WHO定名新冠病毒为COVID-19,巴西发现神秘病毒?
热度 6 cherrylu1960 2020-2-12 16:38
正月十九,六九第八天,离真正的春天不远了。 新冠肺炎引发全面关注进入第三周,疫情走势虽然没有完全明朗,但从报道数字看,呈连续下降趋势。甲子年的正月显得有点漫长。祈祷疫情赶快过去,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把损失降到最低。 本月11日,世卫组织将这次引发新冠肺炎的病毒正式定名为COVID-19,好吧,有点难记,估计也没有多少老百姓记住这个名字,但2020的开端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灾难和动荡应该被人们长久记住。 早上起床,还是忍不住浏览了一下微博热搜,大部分仍然是与疫情相关。注意到有一条名为“巴西发现神秘病毒”的话题短暂上了热搜,说巴西某地人工湖中发现一种神秘病毒,90%的基因都不为人知,看来病毒们都要争相当网红了,人们谈病毒色变啊。 不知道这个消息是如何上的热搜,事实上,这类病毒(Yara病毒)并不是第一次被发现,体型比较大,专门感染变形虫,一种单细胞生物,90%的基因地球上找不到也不是什么奇怪事情。但这种病毒并不会感染人类,完全没有必要引起恐慌。 就是这样,极度的恐慌中,任何相关的信息都可能引发误读和进一步的恐慌。关于病毒的尤其如此。反倒昨晚挖出的那个NASA的立扫把游戏比较富有娱乐感,可以部分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放松一下。 从埃博拉到SARS,到MERS,到这次的新冠肺炎,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相关病毒的研究肯定也会越来越热,论文发的估计很多。研究项目的增加,自然也会引发人们对实验室安全的忧虑。知己知彼,病毒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但相关研究会不会加速病毒的进化?相关的伦理和安全问题如何保障? 严格来说,病毒并不算是一种生命体,它不像细菌等微生物,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离开生命体可以自我复制,病毒离开了生命体,就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以病毒晶体颗粒形式存在,相关实验室会保存以往发现的病毒用作实验,可以采用冷冻保存,也可以将完整核酸保存在如细菌质粒这样的运输和储存工具中(病毒进入细胞原本就会脱掉蛋白质外衣),至于通过实验动物逃逸并祸害人间,保持其高效感染力,我觉得这种可能还是太小了吧。 前面博文写过,病毒离开了人体虽然失去了繁殖的能力,但完整的结构不被分解破坏仍然具有感染人和动物的能力,很多人问,新冠病毒在空气中物体表面能存活多久,实际上问的是保留多久还具有感染力,但作为科普不可能做到绝对严谨,所以为了保持通俗性,用病毒存活多久来形容感染力持续多久并不算错。 但遗憾的是,关于这些问题,目前并没有准确答案,尽管在感染患者家中的门把手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的核酸,但是否有感染力,感染力有多大还未可知,这样的数据也不容易获得。有人曾经用SARS病毒做过相关的实验,网上都有介绍,也只能作为参考。关于病毒,未知的东西很多,防控的难度也大多基于此。人们宁可信其有也不信其无,就是这样,当然,防控过度也是在所难免,应该引起重视。 从19世纪末人类首次发现病毒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病毒有4000多种,能够感染人的有二百多种。有不少人和动物共患。野生动物们在长期的野外生活和优胜劣汰下,免疫系统对付病毒的能力肯定比生活在“温室”中的人类强很多,所以,像蝙蝠这样的野生动物,即使带有多种病毒,也不一定生病(其实它们有多少生病人类也不知道)。大多数动物病毒并不会引起严重的威胁。野生动物无罪,病毒原本无罪,它们与大自然共同进化,也要生存下去,有些不一定有害,甚至有益,多数能与人和动物和平共处,比如人肠道中的噬菌体病毒。还有广泛存在于人体表面组织的HPV(人乳头瘤病毒,100多个亚型,对人体高危的不多)。 病毒来自于野生动物已成共识,关于寻找所谓病毒的中间宿主,我是这样看的,找到元凶是很重要,“元凶”肯定不是一种,但找到了怎么办?野生不能随便杀,也杀不完;家养的更是避免不了,禽流感、猪流感不是都来自于家养动物吗?(高致病性禽流感如H5N1,H7N7等,猪流感指感染人的指HIN1,现在很少用猪流感以免混淆,而这两年造成猪肉涨价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并不会感染人)。人类既然离不开动物,也就难免与动物共患难。 病毒中间宿主的说法并不准确,我也同意说易感动物比较准确。这次新冠病毒的元凶涉及的有蝙蝠、蛇、竹鼠、穿山甲等等,估计还会有更多的易感动物被挖出来,全部曝光不太可能。当然,如无必要,还是离野生动物远点比较安全,吃野生动物没有必要,也不一定好吃吧(我不记得吃过啥)。 寻找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比较病毒的遗传相似性来判断宿主靠谱吗?小小病毒RNA(或DNA)测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哪些片段的变化是关键才最重要。人类对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自身的遗传基因认识其实还十分有限,搞清了几种碱基的排列如同认识了一本书的每个字母和字母的排列顺序,但距离读懂每一句话还差得很远。有时“一字之差”就可能酿成大祸(如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病)。尽管病毒微生物的基因组相比人类不能小的再小,搞不清楚的地方仍然很多,包括病毒之间的进化关系,感染宿主的渠道,等等。 回到开头提到的“巴西发现未知病毒”的新闻,说90%的基因不认识,再正常不过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路仍然漫长,新冠肺炎的疫情终将结束,人类打赢这场仗是必然的,但我们真的胜了吗? 我不是专家,本文涉及一些科学问题,如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51 次阅读|15 个评论
钟南山预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望4月前结束
杨学祥 2020-2-12 10:33
钟南山预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望4月前结束 关键提示 钟南山院士2月11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他预计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 研究表明,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疫情发展速度快。 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疫情发展速度慢。 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发展迅猛,趋势近似于SARS事件。 根据紫外线控制病毒发展的理论,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处于紫外线一年中的最低值时期(冬季低值),预计2-3月(冬春之交)将出现拐点,4-5月(春季紫外线增强)出现峰值,5-6月(春夏之交)再次出现拐点,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出现第一波谷值。第二波峰值是否出现,取决于调控力度。 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时期是结束疫情的最佳时期。 流感病毒为什么爆发于冬季? 图1 一年中紫外线量的变化(把7月的量作为1000来计算的相对值) 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 图2 SARS2003年死亡率统计:5月进入峰值 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于冬季高潮在春季 图3 MERS病例发病数时间分布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13952 根据图3,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无黑子期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紫外线谷值时期,又恰逢太阳黑子低值年,这是此次疫情异常凶猛的原因。由于太阳黑子最低值已经过去,根据前两次疫情的统计规律,估计在春季疫情将进入高峰,夏季消失,秋冬季是否复出,取决于中国的调控力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031.html 相关报道 钟南山最新回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望4月前结束 2020年02月12日 00:11 第一财经 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新冠病毒潜伏期最长24天?钟南山回应 钟南山接受采访 说起李文亮医生的时候哭了 钟南山:疫情拐点无法预测 峰值应在2月中下旬出现 【讲述】有一种精神,叫钟南山   钟南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望4月前结束   钟南山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他预计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   钟南山院士2月11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他预计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   钟南山表示,做出上述预测是基于现有的数学模型,近期的疫情情况,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不过他承认,目前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很多未知。他说道:“我们还不知道病毒为何有如此大的传染性,这是最大的问题。”   其他的不确定性还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能否通过粪便传播,是否有“超级传播者”等等。   钟南山同时指出,武汉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没有在疫情发生早期采取足够的措施,应当为此承担责任。“他们没有把工作做好。”钟南山表示。   钟南山表示在此次疫情中,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比SARS期间更加有力,比如在透明性和与世卫组织的合作方面做得更好。他还呼吁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比如终结野生动物市场交易,在卫生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国际合作,提升疾控中心的运营能力,以及建立潜在流行病的全球预警系统。   钟南山对于此次疫情发生早期的预警不及时做出表态。他说道:“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协同协作,我们就能够更早地发现‘人传人’。”   钟南山表示,相关部门对一些已经康复的病人仍然采取了留院隔离的措施,因为他们不想冒风险。“他们不知道这些已经康复的病人是否还会再次感染,所以出院率目前看起来并不高。” 责任编辑:覃肄灵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0-02-12/doc-iimxxstf0669996.s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宅在屋里
kd652 2020-2-12 06:34
任病毒肆虐: 都宅在屋里: 经得起寂寞: 盼拐点早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冠肺炎动态更新
kd652 2020-2-11 11:14
新冠肺炎动态更新: https://news.qq.com/zt2020/page/feiyan.htm 可以与阿里健康的同类动图对比看,兼听则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026-1216584.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冠状病毒为什么爆发在武汉(修改稿)?(2)
热度 1 杨学祥 2020-2-11 09:42
新冠状病毒为什么爆发在武汉(修改稿)?(2)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冠状病毒为什么爆发在2019年12月? 因为201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新冠状病毒为什么爆发在武汉? 因为武汉是中国紫外线较弱的地方,整个湖北都是,包括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河南、浙江、江苏。 中国紫外线最强的是拉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贵州。所以西藏、青海、新疆、内蒙都是疫情最轻的地区; 中国紫外线最弱的是四川盆地、黑龙江,都是疫情较重的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82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913.html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提供又一证据(见网址 http://www.chinapower.com.cn/informationzxbg/20161207/70063.html )。 相关报道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光伏发电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m 2 以上。据统计资料分析,中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10 3 ~8.4×10 3 MJ/m 2 ,相当于2.4×10 4 亿吨标准煤的储量。   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地区(资源丰富带):全年辐射量在6700~8370MJ/m 2 。相当于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新疆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二类地区(资源较富带):全年辐射量在5400~6700MJ/m 2 ,相当于180~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三类地区(资源一般带):全年辐射量在4200~5400MJ/m 2 。相当于140~18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是长江中下游、福建、浙江和广东的一部分地区,春夏多阴雨,秋冬季太阳能资源还可以。   四类地区:全年辐射量在4200MJ/m 2 以下。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此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一、二类地区,年日照时数不小于2200小时,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资源条件。   全国水平面太阳总辐射图见网址: http://www.chinapower.com.cn/informationzxbg/20161207/70063.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4764 次阅读|5 个评论
宅在家里要注意心理健康
热度 7 fdc1947 2020-2-11 08:16
宅在家里要注意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泛滥,大家宅在家里已近20天了。看起来,虽然有些人可以上班工作了,但是对不少人来说,可能还要继续宅一些天。 终日宅在家里,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不习惯的。有些人显得心情烦躁,做什么都觉得没有意思,做一会儿就厌烦了,没有心思做下去。有些人就成天低头看手机,转发各个公共号各种关于新冠疫情的评论,或者说某某市的某领导如何如何无能,什么什么措施不对,或者说某某病毒来源有什么可疑之处,某国又是如何如何了如此等等。更糟糕的是有人整天闷闷不乐,怀疑自己是否也会得上什么病。总之,不少人宅在家里心情很不好。 当然,大疫当前,谁也不可能因此而兴高采烈,除非他精神方面有毛病。但是,我们还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在病毒可能侵入我们身体的情况下,能够与入侵者也就是病毒作战并战胜它们的是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我们身体状况的好坏,特别是免疫系统是否健康,是我们的身体能否战胜入侵病毒的根本保证。 即使没有这次大的新冠疫情,我们生活的世界上也到处有各种有害的病毒或细菌,也会有随时的入侵者,更何况现在有这样的大疫。所以,我们现在更需要有一个坚强的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的是否强大,是与人的心理健康切切相关的。 很多人看到至少听说过,有些癌症病人在不知道自己得癌症之前,还是很像样子的,但是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就很快完了。有的人说是被吓死的,实际上就是心理负担太重,不健康的心理摧毁了自己本来就出了毛病的免疫系统。要与癌细胞作战的保卫部队一下子垮了,人也就完了。从这个例子就可见人的心理健康对于人们的免疫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专家们所说,有些病毒的传播,可能会经过气溶胶等形式,传到很远的地方。但传得越远,病毒的密度就越小。即使有个别进入体内,只要身体的免疫系统是健康的,就可以很容易识别并消灭这些“来犯之敌”。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在大疫面前有一个良好的免疫系统、良好的身体去对付可能入侵的病毒。 什么是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呢?我看,就是平和。既不过分积极,即过分激动,也不过分消极,也就是忧心忡忡。这二者都不是好的心态,不利于健康。平和不是这样,平和是既来之则安之。大疫既然已经发生,我们普通的公民,没有力量去阻止它。我们听从管理,宅在家里。我们要安排我们的生活,保证自己的家人的健康安全,在这基础上,尽可能使得我们的生活仍然有趣,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不抱怨、不悲观、力争把日常的生活安排好,最好还能有所收获,这就是一个平和的心态。 怎样才能够做到心态平和呢?平和的心态,并不是说平和就平和得了的,要有具体的措施。我看,要使得心态平和,最重要的措施是要使自己去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做得到的。有事情做,或者说,在工作中才能够心态平和。 宅在家里,建议自己心里要有一个计划,合理安排好时间,几点到几点做什么。有一个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做。具体做什么事情,当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 许多人是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的,那就不要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从事的事业。 先从人数少的说起。人数最少的是科学工作者、大学教师等,这些人实际上在家里也没有停止过他们的工作,他们照样忙碌的很,要考虑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要考虑下一步的工作,如何申请下一个项目,要准备下一门开设的课程,要学习一些新的方法和在新的领域的新的进展等。所以,这些人总是很忙的。他们所担心的,恐怕就是无法完成更多的工作,从而会心情急躁。其实,急躁也没有用,不妨把事情再好好想一想,考虑的更精细一点,可能的话,自己也可以更好地学习一点新的知识。 大学生特别到研究生,应当注意自己的学习,不可过于自我放松。有时间还应当自学新的课程。开始做研究的学生那就要很好的想一想自己的研究工作,怎么做的更好。须知,自我放松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假如大多数人都放松,而少数人抓紧了,则这少数人就有可能走到前面去。所以,抓紧时间,多学习一些是有极大好处的。 从事其他工作的,也都可以寻找与自己工作有益的事情做。或者自学一种什么技能,或者读几册有知识含量的书籍等等。 即使是退休在家的老人,也可以在家里换一种新的度过时间的方式。原来喜欢跳广场舞的,不妨在家里学习一种新的健身手段。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什么样的健身方法都能够在网络上找到,在家里学习。不会打太极拳的可以学打太极拳,如此等等。 总而言之,只要有决心,定好计划,都能够从事一件新的事情。宅在家里也会忙的很。时间会觉得很快。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就是心情愉快,心态平和。 所有的人,都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看手机上的传言上,那些东西对心态健康实在没有什么好处。对于疫情,需要关心,毕竟这是与自己、与亲人、与朋友、与国家、对全世界都有关系的大事情。但是,我们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没有必要对此关心得过度。 我看有些人对于疫情是关心得过度了。物极必反,过犹不足,事情都不能太过分。有人钻在手机上,一天到晚在聊天群里发连接,一天发好几十个。他们激动得很,一会儿是什么特大喜讯,一会儿又是什么人罪该万死。自己连病毒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弄清楚,却要去猜想病毒从哪里来的,去抨击某一种拦截疫情扩散的手段,去评判专家们的哪一种说法对,这真是开玩笑一样。外行人去评价专业的工作,怎么能够中肯?这就是缺乏自知之明。这种做法,除了把自己弄得精神状态很差和毒化别人的精神之外,没有别的任何积极的效用。弄得不好,影响了自己的免疫功能,就会蚀了老本。 我们首先要做到尽可能少出门,出门要正确地戴好口罩,进门洗好手,使得室内空气新鲜,不违规聚集等等,遵守这些规矩,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要感染上“新冠肺炎”,这是普通公民第一重要的事情。 在这个基础上,多想想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宅在家里,要把生活搞得丰富多彩,要注意自己和家人的营养,注意精神生活的愉快,同时也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或准备工作,或学习一些新的知识。这样,既保持好一个平和的心态,又为将来的工作取得更多的进展打好基础,既保持了健康,又有所进步,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8589 次阅读|13 个评论
新冠日记:诸多不确定信息下的科学传播
热度 7 cherrylu1960 2020-2-10 18:05
面对疫情,移动互联网媒体超级活跃,人人充当传媒人,各种信息漫天飞。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传媒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跟新闻跟得如此紧,百姓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足不出户,能全知天下事。在家猫着的人们,并不会与世隔绝,时刻在媒体的驱动下活跃着我们的大脑。 有人说,这次疫情是中国进入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后首次全民性公关危机。这个我是基本认同的,也许疫情过后,有关这次疫情基于互联网传播的舆情,应该好好总结一下,相信也会有不少相关的文章出炉。 一部分与自己原来的工作有关,更多是由于自己的兴趣参与包括实际的创作经历,虽然已经退休好几年,一直不曾离开科学传播的圈子。圈子并不大,通过各种方式做科普的科学工作者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评论者,内行的善意评论者,外行的恶意攻击者,大家都见过。 面对这次疫情,政府总是提倡多向公众进行科普,通过提高国民的科学防范意识打赢这场疫情防范硬仗。这个我非常赞同,也很重要,也看到一些科普大咖在努力写作,传播正确的科学常识。但我更多关注的是,在如此浮躁的网络环境下,激烈的时效和流量竞争下,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对于这样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对病毒本身和传播方式的认识还有许多不确定,我们传播的科学是不是那么靠谱,会不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引发民众更多的困惑? 圈内曾经争论过,科学新闻算不算科普,广义的讲当然应该包含其中,因为公众的科学常识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涉及科学的新闻报道,也就是科学新闻。 新闻信息来得最快,最容易满足人们对新信息的迫切渴求。但显然,不少新闻报道中的科学严谨性是最值得推敲的。它不应该成为人们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遗憾的是,有关的相对严谨的、值得从中获取更准确的科学常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科普文章,不是没有,反而不会引起广泛的关注,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 置身科学传播中,绝大部分普通人关注的仅仅是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科学结论,而不是这些结论是怎么来的。再说,我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包括科学新闻的表述并不严谨,比如,你跟他说这种病毒和那种病毒的相似性是百分之多少,这个相似性是指什么?是指核酸序列的相似性,还是指与感染人有关的关键位点进行比较的相似性,或者是表达的关键蛋白质的相似性,说法太乱了,你让公众如何理解判断? 无疑,有关新冠病毒,有关这场疫情的科学新闻和各种形式的科普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因为它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们的主流媒体,我们的科学新闻人,科学传播媒体,为了生存和责任,必须保持高度紧张,要抢新闻,甚至午夜时分都不能安睡,实在很辛苦。媒体人的新闻发布量超级大,除了正面发布新闻,还要不断矫正那些不准确的信息。一条午夜前快速传播的专家口误引发的错误信息被各大媒体争相转发,不久后专家否定,当事人道歉,媒体又忙着发修正的消息,够忙。当然,这样的事情只是个例,更多的情况是发布人并不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或者是这方面的专家并不了解最新的研究,或者匆忙曝光的研究结果并不可靠,没有更多数据的支持。比如关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的说法。 科学的不确定性,并非万能的科学家,喜欢放大信息,一些喜欢断章取义的媒体,选择性吸收的受众,这一切让人看起来,我们的科学传播,面对这场疫情,并没有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原因很复杂,源头像寻找新冠病毒的宿主那样复杂,不能全赖所谓科学家的说法互相打脸,还有媒体的误读呢;不能赖老百姓不辨真伪,谁能有那么高的水平? 作为一个科普人,还是希望科学传播这个圈子,无论是创作队伍,还是活跃的传播者,尤其面对这样重大的公共事件,不要太心急,少些浮躁,多些思考。不要抢发文章, 不要轻言结论性的东西,也不要用看似好用的标题党去传播看似靠谱的科普内容,要知道,还有不少人甚至连文章都不看,只看标题就断章取义传播不实信息呢,还是要多加小心!这个时代,传播的速度太快! 给自己规定的1500字博文字数又超了。最后报告一下,首都北京一切正常,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小区的管理依旧严格,街上餐馆理发店等仍然没有开门,很冷清,但愿他们能够熬过这个寒冬。
个人分类: 科普评论|4498 次阅读|12 个评论
以新冠肺炎为例谈系统学素养
热度 5 After50 2020-2-10 17:27
以新冠肺炎为例谈 系统学素养 吴 超/STIPC 2020-02-10 长期以来,在对待各种热点问题或突发公共事件等,特别是在网络或电视媒体传播时,大众希望专家或权威媒体给出的问题答案总是不限时空和条件的精确答案,即1就是1,是2就是2,没有之间,没有多一点或少一点,没有时间、空间、条件限制,没有预设等。即使有这些前提条件说明,大众也会经常把它们省略了,说难听点无意间造成断章取义,因为广大老百姓不想要复杂答案,也不希望谈复杂问题。 其实,不只是老百姓,包括记者、老板、领导等,也都希望对问题能有“是与非”这样明确的答案。 但很遗憾,我们这个世界客观上很少有如此简单的事物。 其实,我们面对的小事也都是复杂问题,我们所处的环境也不是简单问题,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复杂问题或系统问题!我们的认知、知识、科技、装备、工具、等等,都是有缺陷的。 下面结合近期新冠肺炎来举例说明,比如下面的问题有“是与非”的明确答案吗? l 口罩能否隔离病毒吗? l 佩戴口罩就不会被感染吗? l 病毒在体外能存活多久? l 用电吹风能杀死病毒吗? l 什么东西能消毒? l 酒精擦拭消毒有效吗? l 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吗? l 人与人之间保持多大距离就不会人传人? l 唾液飞沫传播距离多大? l 病毒在人体潜伏期几天? l 人体测温能发现新冠肺炎吗? l 房间的通风时间和次数多少次为好? l 乘电梯容易被感染吗? l 电梯按钮是传染源吗? l 穿防护服就安全吗? l 等等等。。。。。。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讲,上述问题都没有“是与非”的答案,都是复杂问题,在确定的条件下才能有概率统计的答案。为什么呢?下面用两个问题再说明: (1)比如戴口罩能隔离病毒吗?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也是复杂问题,涉及的因素至少有: 1)口罩本身因素,如口罩的安全等级、口罩的质量、佩戴方式、口罩使用时间长短(口罩的性能会改变)等; 2)佩戴人:当时活动的体力强度、单位时间的呼吸次数和呼吸量、人自身的免疫力(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是因人而异的)等; 3)佩戴人所处的时空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条件,人所处环境的病毒量、病毒活性、等; 4)上述多个因素的耦合效应(相克还是相生等)。 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严格意义上讲,只能有相对定性的答案。总体来说,对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下,在某种意义上讲,佩戴口罩比没有佩戴相对安全一些,口罩对避免唾液直接喷射到空气中是有作用的。但佩戴口罩也会有副作用,如不舒适感、呼吸阻力增大等。 (2)人乘电梯易被感染吗?这也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很复杂的问题。这个场景涉及的因素有: 1)电梯本身,电梯轿厢有没有装通风机、电梯轿厢的容积、电梯的保洁质量等; 2)人的因素,乘电梯的人数多少(楼宇的实际居住人数,人员进出频率,乘电梯的高峰时段,等); 3)开停电梯的操作方式,如是否直接接触按钮、间接接触按钮(如用钥匙点、用手纸隔开按等); 4)环境因素,如电梯所处的位置环境条件,自然通风效果等; 5)危险源(病人)因素,如有没有传染人进出,进出的时间、人数、长短、等; 6)可能被感染的健康人抵御感染的免疫力等。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没有那么简单,只能说是人杂和高峰期乘电梯相对来说比较危险,大疫区比轻疫区危险,还有更多的具体条件下来比较而言。 更多的问题不便一一分析。 数量概率的问题也非常重要,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全国发生一例,全省发生一例,全市发生一例,全校发生一例等,其概率的大小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 事件的性质更是很重要,比如能够通过人类共享的空气、水、食品等人传人的恶性病毒,就比孤立的一个危险源要严重无数倍。 从复杂科学来解释,还有涌现、蝴蝶效应等难以琢磨的事情发生,这更是难以判断的问题。 因此,严格意义上讲,上述问题是没有无条件的精确答案的,只有一些基本原则意义的定性说法。可许多专家(不管是真的专家还是假的专家)为了满足来老百姓想要的简单答案,比如在电视媒体上,专家想详细解释也没有时间让其多解释,记者也催着要简单明确的答案,因而也就出现了客观上没有精确答案的精确答案,而由于这是不科学的答案,在实践中就经常出现与专家的精确答案相违背的案例,接着就引来对“砖家”骂声一遍和专家信任危机。 如果没有用概率思想和风险意识及综合决策去判断所发生的不安全事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听说到一个概率完全可忽略的事件就当作可能发生事件来决策自己的行为,这必将造成各种恐慌心理和行为;但另方面,如果忽视了可以引发大事件的“破坏性元小事件”和行动,将可能会导致灭顶之灾。 那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呢?客观上讲这是当下无解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客观规律。 从长远上来讲,解决上述问题是大众系统学素养提升的问题,因为从系统思维上,我们所遇到的问题都是系统问题。 迄今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需要靠风险意识来弥补;任何系统都存在不同风险,降低风险取决于系统学素养;科学技术的局限性靠系统性来弥补,复杂问题的答案靠综合判断来获得。 系统学素养不仅是普通来百姓需要提高,官员、老板、知识分子、甚至很多高层专家也都需要提升。 但目前国内外对国民系统素养的研究非常之少,系统学素养也是一种科普素养,但这是更难形成的素养,系统学素养除了包括除系统学的一般知识之外,其中的 动态、关联、环境、模糊、混沌、突变、涌现等思想在安全方面特别重要 。 系统学素养比较较难形成,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有一定的科研经验和功底,比一般的科普知识更加复杂,需要有自己的综合判断决策能力,但适用的范围非常宽广,不仅适用于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更适用工程、教育、管理等社会问题,以及科技发展创新等问题;不论是正面的反面的,大的小的,长期的短期的,都需要有系统学的思维。 恕我学识有限,本人知道较早提出开展系统学素质教育的学者是苗东升先生,他著了《系统科学大学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一书,并在中国人民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了系统学素质课程,苗先生在该书中提出“在现代和未来社会中,人人都应懂得系统科学。”并提倡“大学生需要读点系统科学”。这是一件很值得敬佩的事情,我对苗先生这本书读了多遍,而且最近由于在编写安全系统学相关的书稿,还在认真重读。 另外,近几年也指导研究生写过几篇安全科普素养的问题(见下面的附录文章),下面还将对系统学素养做一些深入研究。 对于类似目前新冠肺炎的预防和行动,每个人如何判断其行为的风险,比较高层次的说法是要依靠安全系统素养去决策,风险意识+系统学素养+快速决策 = 安全之道。 科普的首要是安全科普,科普的综合体现是系统学素养。 附:课题组近年的几篇安全科普理论文章 l 王秉,吴超.安全科普学的创立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4):248-254. l 王秉,吴超.安全信息素养:图情与安全科学交叉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07):35-41. l Bing Wang, Chao Wu, Lang Huang. Data literacy for safety professionals in safety management: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basic questions and answers . Safety Science, 2019, 117: 15–22. l 雷雨,吴超.安全数据素养的作用机制及其促进研究 .情报杂志,2019,38(09):192-197+207. l 章雅蕾,吴超,王秉.安全情报素养: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安全人员的必备素养 .情报杂志,2019,38(03):33-38+113.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6505 次阅读|5 个评论
人工降雨净化空气清洗新冠病毒
zbouyang 2020-2-8 20:12
气溶胶传播是最厉害的病毒传播方式,病毒借助于气溶胶颗粒可以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危害极大。 如何消除病毒的气溶胶传播?建议在疫区和重点城市实行人工降雨,将空气中的病毒冲刷到江河,最后流入大海,被海水杀死。 但是需要提醒市民,不要在河里游泳、洗衣服,人畜都不能直接饮用河水。灌溉用水也要做好消毒处理。
个人分类: 建议|3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冠日记:非常时期的元宵节及有关疫情的更多思考
热度 1 cherrylu1960 2020-2-8 18:11
正月十五,周六,一个很多家庭团圆不了的特殊元宵节。 掐指一算,距离此次疫情得到全国范围内真正重视的1月20日,已经到了第20天,疫情的拐点仍然是个谜,官方报道的全国确诊人数和疑似患者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好在湖北省外的疫情貌似控制得还不错,连续五天确诊数量都在下降,是个好消息。 关注的舆情方面,公众对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确诊的标准,核酸检测试剂检测确诊标准的可靠性,疑问增多。 病毒从哪儿来、究竟何时离去,仍然扑朔迷离。一篇《谁是“假阴性”新冠肺炎患者》,更是引发人们更多的猜想,还有将“气溶胶传播”作为传播途径写进新版诊疗方案的传言,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慌,很多人问:连公园都不能去了? 今天,国家卫健委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NCP。不管怎么说,它终于有了一个“官名”,避免了叫法的混乱。所以,近期相关的文章主标题会以“新冠日记”命名。但愿很快结束这个系列。 17年前的非典,总共差不多60篇纸质日记,记到第20天的时候,北京重灾区的确诊病例已经大幅下降,每天新增不足50,看样子这次新冠的传染力厉害的多。非典那时候北京口罩不紧张,街上随便去,公园人不少。 两天没有下楼了,家里的早餐主食什么的消耗还是比较快的。过节的仪式感还是要的,吃过早饭,还是决定到家门口的便门菜市场走一走(买菜时是不用出小区的,小区内一周三次有进社区蔬菜),幸运买到了宁波汤圆。今天总算可以圆满了。过了十五,年就算过完了,这年对于很多人,一定是终生难忘啊。 坚持,再坚持,相信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病毒,看不见的敌人,它的狡猾也许远远超出了人类目前的认知。距离武汉封城早已经过了14天,有人调侃:前14天是打鬼子,还算明确谁是鬼子;现在新的14天,根本就不知道谁是特务,万一被特务盯上了就麻烦了。 一句话,还不到出门的时候,继续猫在家里,应该重点干些什么? 现在疫情造成的恐慌远大于疾病本身,这是不争的事实。包括一些地方的过激措施,根本杜绝不了。面对疫情,面对相关信息的过载,虽然每个人关注的角度都不一样,但无疑都在寻求真相,试图缓解心中的压力和恐慌,发泄心中的不满,然而得到的结果往往事与愿反。各种真相的不确定性,无疑会增加心中的焦虑,疫情引发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觑,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北京市委统战部已经号召各民主党派招募心理工作者,建立针对疫情的心理咨询队伍,可惜我们这方面的人才实在是太缺乏了。 所以,现在需要做的是放松心情,在吃好喝好休息好的同时,不要过多把精力过多放在刷手机,看各种重复信息上,其实我的感觉大约百分之八九十的信息应该都是无效信息,不看也罢。 最近精神的确精神有点点紧张,天天在家吃好的,奇怪体重并没有增加,难道是因为用脑太多了?还是关注专业问题更多一些,也许是因为总觉得专业有些相关。也借此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复习一些学过的知识,有时读一篇专业内容多的文章,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还是喜欢把它读完,读着过瘾,也喜欢看相关的评论,看看别人是如何看这个科学问题的,网上科学达多,通过关注疫情相关科学报道和科普,大致应该增长了不少知识,也算是一个正面的收获吧。当然,没有纯粹的科学,自然科学总是与社会科学交织在一起。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多了,也没有时间看其他更多的爆料。 凡事有利弊,往好了想,这次疫情,不仅仅是对ZHIZHENG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各方危机公关反应能力的大考,疫情过后必有改变;同时对科学界来说,也是对科研实力、攻关能力,学术生态的检验,希望可以得到正面的经验教训。普通百姓也应该更多思考,什么的生活习惯更健康更安全。 想找点轻松的影片看,还是忍不住看了两部有关病毒的灾难片,《传染病》和《极度恐慌》,前者与其说是对今天疫情事件的神预测,不如说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虚拟重现,人类不能预测未来,期待从过去已经发生的吸取教训,遗憾的是总会犯同样的错误。期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的政府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和人民,保护社会,正在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但相信一切都会很快过去。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8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位正在痊愈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感染新冠肺炎的医生的经验之谈
热度 1 viviantjy73 2020-2-8 07:58
正在痊愈的湖北患新冠肺炎的呼吸科医生的经验之谈.mp4 近日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该视频,至今也不知道这位幽默、善良又坚强的医生的名字,视频中他的经验之谈值得咱们老百姓学习,更值得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医生借鉴。
个人分类: 生活|254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新冠肺炎原来是这样被治愈的
fqng1008 2020-2-7 18:12
▌本文来源:锦鲤青年(微信号:iiijinli),编辑:李秘书,插画制作:兔崽、查无此人、闹叽 袁大宝、六六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2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向李文亮医生致以敬意
热度 1 lyxiang 2020-2-7 07:40
李文亮医生7日凌晨不幸被新冠肺炎夺去了生命。 环球时报社评:向李文亮医生致以敬意 。本文转自: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2-07/doc-iimxxste9442148.shtml?cre=tianyimod=pchploc=27r=0rfunc=57tj=nonetr=12 原标题:社评:向李文亮医生致以敬意。 李文亮医生7日凌晨不幸被新冠肺炎夺去了生命。他的英年早逝令我们非常难过。新冠肺炎迄今的死亡病例大多发生在中老年身上,年仅34岁的李文亮医生是逝者当中非常年轻的之一,这尤其令人唏嘘,令人悲恸。 李文亮医生是武汉中心医院的一名医师,他是去年12月最早预警这场危险病魔的8名医生之一。回过头看,他的专业性警觉尤其令我们对他产生了敬意,他当时发出的警报没有立即受到重视,反而被训诫,这件事为社会开展反思提供了一个有触动的样本。 去年12月,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很有限,李文亮能够把这个消息传出去,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这是他高度专业性表现的一部分。在人们后来的追述中,发现他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展现了令人尊敬的医德。医生在传染病爆发的时候就是战士,医院就是战场,李文亮的因公殉职英勇、朴实,尤其让人心痛。 李文亮的多名同事也都染上了新冠肺炎,他所在的武汉市中心医院成为了这场与病魔殊死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场之一。李文亮未能幸免于夺命之祸,说明了这场战斗的艰巨和复杂。 值此危急关头,我们大家必须团结起来,为了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为了避免更多的人被染上李文亮医生等人最早警告的病魔而竭尽全力。现在全国都在增援武汉和湖北,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战争。
个人分类: 科教资讯|2293 次阅读|1 个评论
华冰聊专利160:武汉病毒所申请抗新冠肺炎专利,真无耻?
bingbing800 2020-2-5 15:44
重要声明: 本文就事论事,仅从专利保护的角度谈该专利申请,与病毒所所长资历、专业程度、抗病毒是否作为、是否学术不端等其他事无任何关系。 昨天,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病毒所”)官网刊出新闻“我国学者在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网址: http://www.whiov.ac.cn/kyjz_105338/202002/t20200204_5497136.html 文中提到: 对在我国尚未上市,且具有知识产权壁垒的药物瑞得西韦,我们依据国际惯例,从保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在 1 月 21 日申报了中国发明专利(抗 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并将通过 PCT (专利合作协定)途径进入全球主要国家。 信息一出,近期处于风口浪尖的武汉病毒所再次被骂成筛子。其中,已经10万 + 的文章“ 美国公司一脸懵 b : 瑞德西韦被武汉病毒所抢注了” 在我的朋友圈频繁出现,多位朋友发消息问我: 这合理吗? 是真的吗? 打开这篇文章,其评论区获赞最多的文风是这样的: 而面对武汉病毒所申请新专利,公众最大的困惑是:瑞德西韦早就有了,为什么武汉病毒所还能申请专利?明明是美国吉利德公司研发的药,凭什么武汉病毒所申请专利?所以,该文的题目就用了“抢注”,评论区里一片骂声,“中国人的劣根”、“无耻”……等都用上了。 作为专利从业者,必须就武汉病毒所申请的专利做以下说明。 武汉病毒所与美国吉利德的关系如上图所示:图中蓝色部分的权利都是美国吉利德的,红色部分才是本次武汉病毒所 可能 获得的权利。在武汉病毒所申请专利前,美国吉利德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包括瑞德西韦的化合物结构、用途、制备方法和晶型。也就是说,吉利德研发了瑞德西韦,并从该新药的各种角度进行了保护,所以,图中蓝色部分的权利都归吉利德所有。 武汉病毒所发现新冠病毒后,发现瑞德西韦在治疗新冠肺炎有作用,于 2020 年 1 月 21 日申请了治疗新冠肺炎的专利。 从图中不难发现,红色圆圈是在蓝色圆圈内。其代表的含义是: 治疗新冠肺炎的专利是建立在瑞德西韦的其他专利的基础上,要用治疗新冠的专利技术,需要用到瑞德西韦的其他专利技术。 武汉病毒所作为专利权人,如果要用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也需要美国吉利德的专利许可; 与之相对的,美国吉利德如果要用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也需要武汉病毒所的许可。 但是,如果用瑞德西韦治疗埃博拉,就与武汉病毒所没关系。 所以,武汉病毒所基于瑞德西韦申请专利,完全不损害美国吉利德的利益,也没有占吉利德的便宜。 任何人都可以在他人创新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 另外,公众之所以骂成一片,还是因为武汉病毒所忽视了公众安全,没有尽早把控制疫情当作重要的事处理,被冠以“缺乏人性、道德”。作为湖北人,尤其是双亲还在重灾区的我,看到家乡一团糟,心里的郁闷和压抑比众多网友只多不少。但是,一码归一码,理性看待专利申请还是必须的。 回到武汉病毒所申请瑞德西韦的专利,真相是这样的: 1、老药新用可以申请专利吗? 答案: 可以! 《专利审查指南》里明确记载:已知产品的新用途发明,可以申请方法类发明专利。瑞德西韦是已知药品,但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是该药品的新用途,用来申请新专利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2、武汉病毒所有没有资格申请专利? 答案: 有! 新冠病毒是武汉病毒所先发现的( 不争论医生、CDC这些话题,本文只针对病毒所和吉利德 ),瑞德西韦用于抵抗这个新病毒自然也是武汉病毒所先发现,所以,武汉病毒所可以将此药在治疗新冠肺炎的新方法申请专利。 3、这件申请是否有用? 答案: 有用! 是否有用的前提是该申请能顺利授权,即是否有法律效力。若该申请授权,则我国在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时享有话语权,按武汉病毒所的官方信息,未来会通过PCT在全球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则可能在全球多个国家获得专利保护,即未来瑞德西韦在全球治疗新冠肺炎都需要得到武汉病毒所许可(同时也需要得到吉利德许可)。这对我国与吉利德谈合作条件是绝对利好,可能有效提高我方的谈判话语权,尤其在该药前期研发都在吉利德且有效保护、我国处于落后的情况下,该申请是有价值的。 4、这件申请有多大用? 答案: 很难说。 瑞德西韦以前用于治疗埃博拉( 效果不太好 ),未来还有可能用于治疗A病、B病……,对于武汉病毒所来说,只要不是治疗新冠肺炎,都跟该申请没有关系,武汉病毒所也不能从瑞德西韦的销售收益中获得一分一毫。但回归到作用本身,是该专利要获得专利权才有讨论的意义。该申请是否能获得授权,要看申请内容本身是否足够丰富。而从发现病毒到申请专利,武汉病毒所的时间并不多,是否能满足专利法的授权要求,华冰表示很担心。 总之,在全国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的时候,不管武汉病毒所在前期有多少让人诟病的作为,发现新冠病毒后申请瑞德西韦的新用途发明专利,该做法是值得借鉴和肯定的,我们也期待该 申请在未来能获得授权,并帮助我国与美国谈新药许可时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作为在北京生活的湖北黄冈人,我祈祷这次疫情能尽快过去,祈祷在一线拼搏的医生、护士、战士能平安归来。 愿所有人的努力都不被误解、不白费,都能为战胜疫情增加一份力量。
个人分类: 专利|0 个评论
抵抗新冠肺炎病毒、增强免疫力,菌物药BRM辅助好帮手!
bxlh2008 2020-2-3 10:05
抵抗新冠肺炎病毒 、 增强免疫力 , 菌物药 BRM 辅助好帮手! —— 天然蘑菇生物反应调节剂, 是您免疫系统重要的屏障! 文/杨国力 在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病毒( 2019-nCoV )肆虐中华大地,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牵挂这每一位中国人的同时,全民在各种花式防控的时候,也逐渐意识到增强身体免疫力的重要性,身体免疫力的增强会更加有效的抵御外来病毒对身体的伤害。 2020 年 1 月 23 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不同人群的免疫功能不一样,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 ”;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张丽、上海交大瑞金医院的张欣欣等人在 2020 年 1 月 30 日发表在《柳叶刀》的文章指出, 99 例新冠肺炎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有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此类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在恢复期(肺脾气虚)推荐处方中包含党参、黄芪、茯苓等能够增强免疫力的中药材,对于恢复机体免疫力,补肺益气有较好的效果。 菌物药与免疫 菌物药 是一类以菌物体或者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加工而成的有治疗疾病作用的药物,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已知 的蘑菇(食药用菌) 中,灵芝、云芝、猴头 菇 、蜜环菌、冬虫夏草均含有大量的多糖、蛋白质、氨基酸、萜类、生物碱、甾醇类物质,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 蘑菇( 食 药 用菌 ) 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活性等,其中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物活性 ,因此,也被成为生物反应调节剂或免疫调节剂( BRM ) 。然而,因多糖结构复杂,不同来源多糖所产生的免疫调节作用不同。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 参与巨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NK 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活性调节过程;能够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激活细胞内各种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细胞因子或抗体的生成,从而多层次、多通道、多靶点地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从 蘑菇( 食 药 用菌 ) 中获得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或多糖蛋白复合物,通过研究发现,能够增强初次免疫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目前在亚洲已经有多种来自食用菌中的多糖通过了临床试验,被成功的用于治疗各种免疫力疾病 。 菌物药多糖因其毒副作用小而备受关注。一些结构确定的多糖物质如香菇多糖、灰树花多糖等已应用与临床试验。在医药方面,一些多糖类产品已广泛用作癌症放疗和化疗的佐剂,抗生素及疫苗等 。在食品方面,多糖类通常作为营养补充剂或膳食补充剂来调节免疫功能及促进人类健康 。 图 菌物药多糖( BRM )对免疫细胞的调节( GLP :灵芝多糖; PUP :猪苓多糖) 新冠肺炎病毒与免疫 2020 年 1 月 30 日在《柳叶刀》发表的关于新冠肺炎的文章指出,确诊人群超过一半是本身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说明,自身免疫力强弱关乎着对新冠肺炎病毒抵抗力的大小。一般,自身免疫力不强者很容易被病毒突破机体免疫防御(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从而引起身体不适,出现各种症状。 综观人类冠状病毒历史,在武汉新冠肺炎病毒之前发现 6 种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 HCoV-229E 和 HCoV-OC43 ,这两种比较温和,最多导致轻微的呼吸道疾病; 2003 年的 SARS ,相信很多人记忆犹新,它改变了人们对冠状病毒的看法,传染性强,主要引起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之后出现的 HCoV-NL63 可导致严重感冒、支气管炎和结膜炎,主要感染 1 岁以内的婴儿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 HCoV-HKU1 主要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有时也会引起肠道感染,主要人群包括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第 6 种是 2012 年出现的 HCoV-EMC ,也称为类 SARS 病毒,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肾功能衰竭,致死率极高,幸运的是没有流行起来 ;而目前流行的 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是发现的第 7 种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主要人群是有基础疾病者和老年人群,传染性与 SARS 相比有待确定,致死率按照目前来看较 SARS 较低,但是不排除病毒变异的可能;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严重者发展为急性呼吸综合征,脓血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 钟南山院士 在《预防感冒最好的办法是增强免疫力》一文中指出:体质较差的人,易被病毒侵袭,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和增加锻炼是最主要途径。 菌物药与新冠肺炎 中药在流感防治方面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不良反应小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而且中药抗流感病毒不仅能直接杀死病毒,抑制流感病毒复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过强的炎症反应,加强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在抗病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菌物药是中药的一种,其在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力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蘑菇(食药用菌)多糖可作为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的辅助防治手段,马进文 研究表明, 0.1mL 灵芝多糖配合 1 头份猪瘟疫苗抗体产生速度快,有效抗体维持时间长,抗体合格率高。侯爱萍等 研究发现香菇多糖对细菌和病毒具有普遍抑制作用。许重远 研究发现,灵芝中酸性蛋白结合多糖单用或与阿昔洛韦和阿糖腺苷合用具有强抗疱疹病毒活性作用。郑淑玲 研究表明,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对手足口病迅速消除疼痛,能快速修复溃疡面,值得推广应用,同时配合应用香菇多糖能缩短疗程,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疗效,减轻患者负担。 蘑菇(食药用菌)多糖也是一种很好的益生元,能够促进肠道中乳酸菌等益生菌的生长和代谢,同时抑制肠道病原菌群。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提到了 “ 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微生态调节剂不仅包括肠道益生菌,还包括益生元物质,蘑菇多糖作为很好的益生元,其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及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等,降低肠道环境 pH 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另一方面,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预防、诊疗及恢复期,可考虑纳入菌物药(蘑菇多糖)作为辅助手段,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及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对身体的侵袭。 饮食营养建议: 1、 不吃野生动物,每天保证高蛋白类食物摄入,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的摄入; 2、 多运动,多锻炼,每天累计时间不少于 1 小时,不参加群体性体育运动; 3、 保证充足睡眠及规律作息,不熬夜,每天保证至少 7 小时的睡眠,可以养精蓄锐,提高免疫力; 4、 均衡营养,荤素搭配,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饮食清淡; 5、 适量饮水,每天保证 2400mL ,即 8 杯水; 6、 多吃蘑菇类食品,提高免疫力; 7、 补充益生菌及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健康,刺激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8、 饮食不足、老年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病患者,建议增加商业营养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摄入。 9、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及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 参考文献: Nanshan Chen, Min Zhou, Xuan Dong,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 The Lancet,2020,1,30. 杨国力 , 陈喜君 , 王辉 , 等 . 菌物药研究现状与产业展望 . 食用菌 ,2015,37(02):3-5+9. JIANG M H, ZHU L, JIANG J G. Immunoregulatory action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Expert Opin Ther Targets, 2010, 14(12): 1367-402. DOI:10.1517/14728222.2010.531010. WASSER S P. Modern View on Current Status, Future Trends, and Unsolved Problems in Studies of Medicinal Mushroom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inal Mushroom Congerence, F, 2013 . EL ENSHASY H A, HATTI-KAUL R. Mushroom immunomodulators: unique molecules with unlimited applications . Trends Biotechnol, 2013, 31(12): 668-77. DOI: 10.1016/j.tibtech.2013.09.003. GIAVASIS I. Bioactive fungal polysaccharides as potential functional ingredients in food and nutraceuticals . Curr Opin Biotechnol, 2014, 26(162-73. DOI: 10.1016/j.copbio.2014.01.010 翁卫东 . “ 类 SARS” 病毒究竟有多可怕 . 健康报 ,2013-05-27(00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钟南山 . 预防感冒最好的方法是增强免疫力 . 新湘评论 ,2017(12):46. AI H, WU X, QI M, et 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s of active compound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uenza virus by virtual screening . Interdiscip Sci, 2018, 10(2): 320-328. JIE C, LUO Z, CHEN H, et al. Indirubin, a bisindole alkaloid from Isatis indigotica, reduces H1N1 susceptibility in stressed mice by regulating MAVS signaling . Oncotarget, 2017,8(62):105615-105629. 马进文 . 灵芝多糖在影响猪瘟疫苗效价中的研究 . 畜牧兽医杂志 ,2016,35(02):132-133. 侯爱萍 , 张树梅 . 香菇多糖抗菌抗病毒普适性研究 . 药学研究 ,2015,34(04):199-201. 许重远 . 灵芝中酸性蛋白结合多糖单用或与阿昔洛韦和阿糖腺苷合用的抗疱疹病毒活性 . 国外医药 ( 植物药分册 ),2001(05):210-211. 郑淑玲 . 复方谷氨酰胺颗粒联合香菇多糖、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 中国伤残医学 ,2009,17(05):148.
个人分类: 科普创作|10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