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线上教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疫情中的工作片段
热度 1 罗帆 2020-8-29 21:30
因为新冠疫情,一直在家上班,线上授课,指导研究生写论文,进行论文开题、预答辩和答辩,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度过了一段终身难忘的岁月。 1 月 23 日,武汉开始封城。我们一家老小与武汉人民休戚与共,宅家抗疫。除了日常生活,我花了许多时间申报项目和准备网课。 4 月 8 日,武汉解封。下午,通过腾讯会议参加了武汉理工大学 2020 年工作布置视频会议,聆听了张校长和信书记的讲话。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家上班两个多月,多么期望能早日回到美丽的校园! 4 月 22 日,经领导批准,持通行证明进入学校南湖校区。只见草木葱茏,紫色的马鞭草花盛开。空无一人的校园里,时光的车轮似乎停转,世界仿佛静止了。工作室里,鲜花已成干花。擦掉厚厚的灰尘,在电脑上拷了一些文件,取了教材和活动硬盘,骑车回家。 5 月中旬,去校医院进行核酸检测,见到一些同事,保持社交距离互相致意。参加了校内外的会议和研究生面试,大家都戴着口罩。 5 月 23 日,阳光灿烂,管院大楼的单反玻璃在蓝天的衬托下熠熠生辉。工作室里,唯一幸存的一盆绿萝已长出新叶。清扫之后,窗明几净,期待研究生们早日归来。 6 月 22 日,学校举行了 2020 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特殊时期的特别仪式,必将成为永恒的纪念。 7 月 2 日,研究生婷婷和明璐来管理学院办理毕业手续,带来了美丽的鲜花。相处三年,师生情谊深厚。相见分外亲切,分别有些不舍。 上学期,我在云端给留学生讲组织行为学,给本科生讲人力资源管理,经过努力顺利结课。所指导的两位博士生、两位硕士生和五位本科生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虽然辛苦,但深感欣慰。 忙碌的暑假很快就过去,转眼之间,下周就要开学了。 亲爱的同学们,阔别已久,欢迎你们错峰返校,一路平安开心!
个人分类: 教学花絮|751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位普通教学科研人员的云端生活
热度 2 qhliu 2020-7-6 17:32
7 月 7 日 ( 周二 ) ,全球性研读“纳米热力学”读书会(第二讲) 组织者: 华盛顿大学钱纮教授 主讲人:北卡教堂山的卢至悦教授 https://chem.unc.edu/faculty/lu-zhiyue/ 7 月 8 日 ( 周三 ) , “ 科研素养训练与方法 ”线上讲座 组织者: 湖南大学物电学院 7 月 11 日 ( 周六 ) , 浙师大物理学科云端学术直播活动 组织者:浙江师范大学高先龙教授 7 月 13 日 ( 周一 ) , 国家基金委理论物理交流平台系列活动之云端报告 组织者: 西北师范大学豆福全教授 —————— 7 月 14 日 ( 周二 ) ,全球性研读“纳米热力学”读书会(第三讲) 组织者: 华盛顿大学钱纮教授 主讲人:待定 ......
个人分类: 拾穗记|6292 次阅读|5 个评论
线上教学杂感(二)——合作开展教改课题不容易
热度 1 邵宇飞 2020-6-5 12:12
疫情之下的教学需求一方面对教师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体验 ——很多以前仅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口头点名+投影仪/板书+纸版试卷)的教师可以深度享受信息技术在考勤、授课、演示以及测验等环节上带来的便捷。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平台和软件基本上都是通用公共平台,比如超星泛雅、雨课堂、钉钉、腾讯、智慧树、哔哩哔哩以及一些商业化的虚拟实验模块,然而不同学校的理论和实践类课程,即便是同样的课程,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例如有些面向煤矿行业,有些面向冶金行业,有些教师人数不充足,有些场地不充足,在这样的情况下, 经过这次线上教学体验,有些教师有可能针对本校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这样的教改构想也可以为本校计算机相近学科的师生提供了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能够更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交流,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教学改革方向,但是 根据自己过去三年的经历,几个学科的教师,发挥优势互补的特点, 合作开展教改课题,也许并不容易 。 我所在的教研室以工科基础物理和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为主要任务 ,教研室8个人,每学期上课1300人左右规模,还要参加监考阅卷以及一些会议,教学任务很重,最多的一年不算实验课,仅理论课就达到了488学时,再做一些和科研有关的工作, 疲于奔命的感觉时常有之。忙是一方面,更令人沮丧的是忙却没有效果。这种感觉在基础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尤其突出 。 在很多学校,基础物理实验是一门重要却得不到重视的课程,这一点从学时和学分上就能看出来。但是,基础物理实验教学需要做的工作并不少,其中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批阅是学与教环节的重头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完成。对于学生,需要事先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然后课堂上测量、记录实验数据,课后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实验结果,获得需要的物理量,这三方面的任务分别体现在实验报告的“预习”、“原始数据”和“数据处理”三个部分。对于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实验器材,课上监督实验操作,随时解决器材坏掉、实验方法不得当导致观察不到现象、测量数据不合格以及书写不规范等问题,课下批改数据处理,并给出相应成绩。 与高中物理实验相比,大学物理实验数据计算,除了要求结果准确,还要求格式规范,包括有效数字位数是否正确、不确定度是否只进不舍以及结果表达式是否末位对齐等. 教师在批阅报告过程中既要核算学生计算结果是否准确,同时还要检查学生计算结果的格式是否规范,然后逐项打分,非常耗时耗力,并且容易发生误判, 另外这种传统批阅方式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在我们校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情况下,时常发生学生同组不同分的现象,甚至有学生因为这种情况影响了奖学金的评定,久而久之难免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应付差事,于是 教与学两方面 都容易流于表面, 变成“走过场”,撰写和批改报告很大程度上就是应付检查 。 这种低效甚至有些虚伪的教学越来越不堪忍受, 2017年8月份开始,我尝试通过计算机批改基础实验报告 。经过半年的尝试,终于通过客户端模式初步实现了这种想法(详情可见《 大物实验报告自动批阅系统的设计与实践BTW终于可以不用批报告了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208-1113287.html ) ,然而也暴漏了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怎么甄别学生通过网络提交的实验数据是其真实的原始测量结果,word版本不同会导致生成的批阅报告存在乱码以及排版格式混乱,一些学生不能按时提交实验数据怎么办。经过反复思考,我发现要想彻底实现信息化处理实验报告的想法,建立一个web前端和后台数据库几乎是不可避免了,说白了就是学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访问网页来提交实验数据,网页将数据移交给网络数据库,不管是课堂上的原始测量结果,还是课后的数据处理结果,甚至包括学生班级姓名学号批改成绩和批语等基本信息都统统保存在数据库里。思路理清楚以后,问题就来了——我完全不懂web前端和数据库搭建。 认识到这个瓶颈的时候,是2017年的12月份,犹豫了一周左右,要不要继续做下去,一方面是因为觉得做这件事比较有意思,一方面听说学校开始铺设无线校园网,觉得具备了实现的条件,所以最后还是接受挑战,当然代价也比较大,一条语句一条语句的啃,一个错误一个错误的调试,有些是物理上考虑失误了,有的是编程上出错了。经过四个月的时间,在实验室主任胡老师的帮助下,一个能够管理四项物理实验、带有web前端和数据库功能的自动批阅系统基本成型了。又经过三个学期的扩展和调试, 到2019年底,这个系统已经完全实现了《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光栅测波长》等八项实验在考勤管理、课前预习测试、课上原始测量数据审核、课后数据处理批改等四个方面的自动化处理功能,教师上课时候的压力大大减轻了。 系统在两个方面实实在在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是课堂数据自动监控 ,例如,光栅测波长实验,有的学生观测得不对,某一侧光谱线在+1级,另一侧光谱线则是-2级,有的学生记录得不对,游标盘读得不认真,类似种种错误完全依靠教师去审核,工作量比较大,系统在这方面可以自动判断是否有错误,一旦有问题数据不能上传,并且告诉学生具体哪一条数据有问题,警告次数多了会自动扣去一定分数, 有了这样的监督作用,大部分同学们做实验时都比较认真,过去几年那种吊儿郎当瞎糊弄的状态改观了很多 ; 另一个就是大幅度提高了批改报告效率,1300份实验报告仅需不到30分钟就可以批改完成,而且批阅成绩公平准确 。 在这近三年的实验教学信息化改革摸索过程中,整体的感觉是很有收获,但也很累,还有一些遗憾。 收获上面已经介绍了,确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 累也是肯定的,一方面是开发调试工作量大,并且没有经验,另一方面我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现用现学 。最煎熬的是白天事杂精力分散,只好把开发调试安排到晚上,经常熬夜到一两点才能回家, 以至于警卫室值夜班的大爷后来跟我说,看到我屋里一直亮着灯,他也不孤独了。 在教改结题以后(开发这个系统依托的就是最普通的校级B类教改项目,也没有经费),曾向学校和本部门提出过一些设想:教改项目也已经结题了,结果表明这个信息化改革的思路和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至少还有60%的项目没有包括进来,如果我自己再继续开发,完全凭借兴趣,这么大工作量肯定不现实,再说师出无名,出了问题责任也划分不清,而寻找计算机专业教师合作也不容易,因为如果仅靠一个接一个的校级B类教改,没有一分钱的经费,对于加入该项目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又不是项目负责人,无论是评职上还是收入上都不会有任何吸引力。学校是否可以立个项目,经费多少也不是重点,主要是可以吸引教研室的物理教师和一些本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一起推广这个系统,物理实验这方面的教师负责梳理物理内容,计算机专业老师来提供技术帮助。这个可要比购买商业上的类似系统便宜多了,并且商业上通用的系统有些地方和我们的实际需求未必吻合,这个系统如果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还可以给本校其他专业的实验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遗憾的是,所以这些提议最后都不了了之 。最后还是在软件学院沈老师的研究生的帮助下,才将对系统界面布局做了优化。所以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了,物理实验二十个项目,信息化改革只能覆盖40%的内容,其他的继续使用三十年前的教学方法。 这就是我感觉合作开展教学改革不容易的原因——在学校层面缺乏一个与时俱进的教改项目管理机制 。比如,有些专业的老师年复一年的讲课教学,也看到问题了,但是不知道找谁合作,而能够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专业老师,又可能苦于没有具体事做,也就是缺乏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 那么本校的教学主管部门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个类似课题公告栏这样的东西,让有能力发现问题的人可以把问题摆出来,让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可以看到这些课题机会 ;再比如, 是否可以考虑双负责人制度,一个是负责提出问题的,一个是负责解决问题的,验收时写清楚谁做了哪些贡献,评职时都按负责人算,或者按多少系数的负责人量化分计,这样是不是可以给想参与的人一点动力 ?校级项目本来就不是特别大,经费不过几千块钱,甚至像我申请的都是最普通的项目,没有经费,名分上再不给些奖励,真的没什么人愿意出力气。 总结一句话,疫情下的线上教学增强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体验,让人看到了信息技术深度介入的教学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呼吁学校主管部门出台与时俱进的教改课题管理政策,切实鼓励多学科参与,吸引更多的教师为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做实实在在的贡献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9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几个月的线上教学杂感(一)——基于云平台的动态考试系统在解决线上考试问题上的尝试
邵宇飞 2020-5-29 15:03
因为疫情的原因,和很多其他学校一样,我们校区的大学物理理论课教学也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很多讨论得比较热烈的问题是采用哪个教学平台,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怎么样吸引学生,保证教学效果。 根据2016以来的各种教学改革尝试, 我深刻认识到: 如何吸引学生在我们校区并不是线上教学的重点,如何建立一个客观、准确、公平的线上考试模式才能有效督促学生学习 。下面说一下我这样理解的原因: 我是2010年来到现在工作单位的,到现在已十年,十年里对教学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工作的前几年 ,大约是2016年以及以前, 管理宽松的阶段 ,那时候我认为教学只要上课认真讲,习题课好好答疑,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已经大学阶段了,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学习,所以那几年我和同学们相处更像是朋友,平时讲内容之余穿插讲些身边生活里比较有意思的故事,我记得2013年有一次,我不经意说了句“答案是它吧?”,然后我忽然想起来了一个动画片主题歌,就加了一句:“是他,是他,还是他”,下面同学们马上心领神会,一片前仰后合。那个时候,我对同学们要求的比较简单,言语态度也没个教师的威严样子,同学们呢,不管学的好还是学的不好,基本都不怕我,这些我也不在意。有些同学在期末考试结束以后,还特意给我发很长的留言,初中高中时候看见物理就烦,本来开始学大学物理的时候很抵触很头疼,但是跟我混两个学期以后,觉得物理好玩极了,一点也不烦了,每次收到这样的留言,其实我的内心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个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不管是哪个方面能有点收获都不容易,值得珍惜。 在这个阶段我的这种李广带兵式的教学方式呢,比较适合学习主动性比较强的同学,这样的同学自尊心强,求知欲迫切,宽松平和的教课方式更能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但是也有同学指出缺点,那就是由于管理上比较宽松,一些擅长耍心眼的同学就容易在平时成绩上钻孔子 ,如果胆子再大一些,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带着小抄答案去考试,或者带着手机通过微信qq的“助攻群”作弊,那有可能出现努力一学期的成绩不如胆大两小时的。物理考试能准备小抄,可以作弊,这事我也是2010年工作以后才知道,以前我以为只有文史思政考试才会出现,其原因就是为了提高及格率,保证毕业和就业率,教师不得不押题、划范围以及降低考试难度,这就造成了考试越来越难以区分学生学习的好坏,进而无法激励学生。学生都不爱学了,于是就要教改,可是越改越水。 经历了越改越水的教改,我对教学认识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由于涉及到各个专业、学院的招生、考研和就业,难以严格在成绩上处罚学生,教改往往只能从任课教师这一端做些变革, 比如丰富一些知识点有关的视频、多一些专题讲座、什么超星泛雅等各种在线平台上做些课件和习题,建立学生讨论小组、让学生写课外调研报告等等,两年的实践表明老师和学生都折腾够呛,而且收效不大, 这样的教改容易流于形式,难以深入 。考虑到我们录取的高考学生在省内一分一段表上并不靠前,缺乏警告惩戒机制的教学,难以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状态。特别是近三年,也许是和同学们的年龄差太大了,课堂活跃气氛的段子越来越不响了,我经常说大家坐在下面虽然沉默不语但是“栩栩如生”。很多时候,下课了,长出一口气的是我,而不是同学们。 因此,如何真正做点事情,让爱学习的有动力,让不爱学习的有压力,把特别不把上课考试当回事的自甘堕落者迅速过滤出来,是我第二阶段对教学的认识。 去年春天,也就是2019年三月份开始,我尝试着开发了一个大学物理线上动态考试系统,这个考试系统的核心想法采取随机策略尽可能的防止作弊。比如,我要考察动量守恒,那么我就设计一道选择题,题干的内容和涉及到的公式几乎是相同的,但是里面具体的数字是随机的,此外正确选项的位置也是在ABCD四个选择中随机出现的,还可以再加一个随机策略,就是考题可以从若干难度相近的同一类型考题中抽取,比如篮球碰撞、玻璃球追逐,人跳船等等,然后再让题干参数随机变化、正确选项位置随机变化,这样再结合限时、限次答题的要求,也就是说可以设计系统答题时间,超时就没有成绩;设计系统答题次数,可以让考生只能有一次答题机会。这样设计开发的考试系统,与超星泛雅、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最大的区别就是试题内容参数动态变化,基本上可以杜绝一个学霸答题,全班分享答案的情况。 开发这个系统花费了大约两个月的晚上时间,因为对计算机PHP编程不熟悉确实比较累,但是意想不到的是, 今年由于疫情,不得不开展线上教学,而同学们都蜗居在各省的家中,天南海北哪里都有,如何管理平时成绩,督促学生及时跟上教学进度,认真预习和复习课堂内容,成为教师们线上教学需要面对的问题。正好我这个动态考试系统可以派上用场 ,我跟他们说,你们的平时成绩就由观看讲课视频的时长以及这个考试成绩来决定,大家还是比较当回事的。 对比同学上课回答问题时候的状态和动态考试习题的测试成绩,基本上这个系统还是可以真实准确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认真听课,及时复习的成绩就好不少,不认真听课做习题的同学成绩就比较差。 总结一下:基于云平台的动态试卷为解决线上考试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方案,这个考试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日常教学管理的效率,抑制学生期末考试前的临时突击、考场作弊等问题,如果配以可以屏蔽手机信号的计算机机房等场地,效果会更好。当然从根本上说,一个大学学风的建立和改变不是一个普通教师能改变的,只是尽力而为。 需要说明的是,习题的原型来自我们学校购买的清华题库 。 ————————分割线—————————— 1.以下是学生对这个系统的反应: 2.以下是系统概况——以下内容将发表在《中国教育信息化》 考题参数和选项排列动态变化 学生操作展示 . 左上, 登陆界面;右上,个人主页;左下,动态考题;右下,查询成绩 . 不同班级的成绩对比情况
7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线上教学初体验
janena 2020-3-12 12:57
这一场线上教学是突如其来的,事先并没有为此做过周到全面的准备,因为一场新冠疫情,所有师生响应号召隔离在家,停课不停教与学的号召,让线上教学一时间火遍全国,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必然要在这场防疫攻坚战中做好自己的本职,而今已经进行了为期2周的线上教学,体验丰富。 一、心理准备 1月30日从老家返回自己家里隔离期间就在思考:如果万一真的需要线上教学,我的各门课程是否适用线上教学,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选用哪些平台来展开教学,教学质量如何监控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之前有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尝试,也录制过资源共享课教学视频,尽管不太成熟,但是还是为开展线上教学奠定了一点基础,只是对于做“十八线主播”缺少自信。线上教学之初一些网络卡顿、教师“翻车”事故的报道和处理,让我对开展线上教学有了自己的决定。 二、线上教学策略的选择 在我的内心,简便实用有效应该是基本的原则。 简便——所有的学生无论何地都可以方便地登录,不用额外下载安装注册太多新的教学软件(事实证明,由于平台的多样性,教师的选择偏好,最终还是因为各科老师选用平台的多样性导致需要学生下载安装五花八门的应用 ),界面友好,学生操作熟练; 实用——能满足①线上直播(现场语音+PPT展示);②实时互动;③预习与监控;④课后作业与批改;⑤教学资源发布与共享这五个方面的功能即可; 高效——师生使用的网络平台服务强大,不卡顿,即时消息反馈灵敏。 本学期目前有本科生课和硕士生课各2门。总体上采用“异步MOOC或SPOC(课前预习)+QQ视频通话(PPT展屏幕分享、消息发布、语音直播)+云班课(课堂交互、教学文件发布)”的模式进行。 2月上旬学校发布了线上教学平台使用培训通知,当时培训的是雨课堂、超星学习通。感觉各有千秋。随后下载学习了多款软件如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小鱼易连等,考查了几天,也翻阅了早期就开展线上教学尝试的老师的朋友圈,结合自己此前线上应用的浅薄经验,最终选定中国大学MOOC、腾讯QQ和云班课三个网络平台。云班课是上个学期就在课堂上使用的实时教学互动软件,在本学期所教授学生中绝大多数有过使用经历,操作熟练。 本科生课中有一门是技能训练课,如果在学校进行,应该是微格教学,将全班学生拆分成小组并各自建群,通过qq视频通话在各个“分会场”流动指导,进行训练直播互动,倒形成了“云微格”。 三、线上教学平台的测试与准备 1. 设备准备: ①电脑或笔记本或平板1-2 ②手机1-2 ③麦克(备用) ④耳机(备用) 教学中使用1台电脑(用于课堂活动交互教师控制界面,比如云班课),1台笔记本(用于直播,PPT展示),2部手机(1部监控QQ群实时消息,1部是课堂交互的学生界面),麦克和耳机是备用的,我的笔记本麦克音质还可以,所以就省却了麦克和耳机。 2.网络环境测试 ① 教师个人的测试工作 线上教学必须基于网络畅通的前提下,前期的测试与培训必不可少。老公和女儿成了我前期测试的支持者和“学生”,三个人分别在不同的房间里,各自使用不同的设备,进行测试体验。 ② 师生双边的测试与培训 2月14日-16日期间在学委协助下完成建群、学生加群、加班课工作,发布测试通知。 2月17-19日分别和所任各门课程不同班型(小班型18-25人,大班型125人)学生完成了远程测试,总体上网络比较顺畅,学生在平台间切换跟随迅速,测试结果让我对顺利开展线上授课充满信心。 3. 教学设计 线上教学由于要通过软件搜集学生实时互动信息,反馈需要时间,所以课程进程会相对缓慢,所以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提炼和整合、切割,聚焦核心内容,重点讲解,教学活动需要重新进行策划设计。 ① 预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前提前发布指定MOOC或SPOC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通过“课前自测”、“暖场问题”等搜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便于课中聚焦问题进行交流。 ② 课堂交互任务的设计 依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设计系列研讨话题,实现教学任务的合理切割,在云班课平台上,提前设置好“作业、讨论、头脑风暴、小组活动”等交互任务,便于组织学生参与线上问题交流,做小组任务等。 ③学习效果监控的设计 一方面利用QQ群信息,实时回答即兴问题;利用云班课平台,设计系列测试题目,可以进行随堂和课后的线上测试,云班课实时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数据,可以批改评价,也能督促未参与活动的学生及时完成任务,利于检查学习效果。 4.提前做好学生上课的心理暗示 准备一些热场活动,帮助学生熟悉平台的使用,准备好相应设备,我的课要求学生准备至少两件可以同时使用的设备,还需要的麦克和耳机。还要提醒学生设好闹钟,提前进入教室等等。 我是通过设计一系列调查问卷,在开课前了解学生开课前的准备情况,暗示学生应该准备的设备用具、环境,应该采取的方法手段和态度等,包括做好家人的工作等等。 此外,发布各门课程的线上教学策略与计划,使学生清楚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各自的目标任务等。 四、 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 ①提前1小时开启电脑笔记本等设备,登录平台,做好各种设置,避免干扰信息弹出等; ②提前20分钟制造气氛,在群里和学生互致问候,实际上是通过来自学生回复的密集的qq消息来提醒大家本课即将开始授课,同时请各小组长协助集合各自组员; ③直播准备:提前10分钟在QQ群发起QQ视频通话,播放醒脑音乐,分享屏幕,学生接受邀请进场并关麦。教师调试播音音量,确认屏幕分享正常。这个时候可以调动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在qq群以“暗号”的方式进行回应,进一步呼叫尚未进场的学生; ④点名签到:云班课的签到功能非常方便,可以一键签到也可以设置手势签到,不管多少学生,只要在场,不出30秒都能完成签到,签到数据实时记录统计。 ⑤ 课程直播 在qq视频通话直播的一个好处是能实时看到在线的人数,想溜掉下线是不行的,当然听不听我无法控制的. 另一个好处是课中可以随时请学生在qq群回复即兴问题,其他任务完成情况也可以通过在群里回复一定的暗号来进行。 一般每10-15分钟左右进行一次云班课交互活动,可以举手、抢答、随机选人和指定学生回答、小组任务、全体任务等,学生回答的方式可以要求开麦,通过qq或者使用云班课的轻直播功能完成。完成班课任务可以通过云班课后台进行监控。 ⑥课程结束,在互道再见之前请学生做本次教学进行简单的评价(类似于银行柜台服务后的那种)。 五、教学需要仪式感 每天都认真地整理妆容着装,除了鞋子,其他基本如上班无二,大概这顿整理是种仪式性的符号,可以暗示自己教学模式即将开启。作为课前音乐,课堂活动伴奏音乐、下课音乐、固定格式的问候与道别也都是我为学生们选择的仪式感。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2学时的授课任务,总体上网络表现基本令人满意,偶有卡顿但是基本没有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互动情况良好,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自主是最动人的保障,学校和学院相关部门和老师的教育管理功不可没。学生们设置了一系列的叫醒闹钟保证按时到课,在约定暖场时间全体秒回复;开始上课进入直播环境全体秒关麦;经过课前的热身培训,全程迅速整齐地在平台间切换、互动,一串串“暗语”,一阵阵鲜花,一句句回答,还有暖心的提醒提示,促成了课程的顺利完成。 停课不停教与学,我们用责任和自觉在行动!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个人分类: 点滴心血|2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记:请问到底什么是“停课不停学”?
热度 2 YonLushgry 2020-2-23 11:49
看了很多对于当下“线上教学”的评论,从中不难看出,有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回答,甚至需要官方做出回应。 比如,在“停课不停学”的总背景、前提和要求下,什么是“课”?什么是“学”?什么又是“停课不停学”? 又如,“线上教学”“线上授课”是不是、属不属于“课”? 再如,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线上教学和线上上课?即老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课到底该是什么课? 其实,当下“停课不停学”似乎变味了,很多地方、学校似乎把它变成了“既不停课也不停学”,并且,连同“线上教学”,好像还是更注重“课”与“教”,而忽视了或者说泛化了“学”! 现实地讲,“停课不停学”当是,在特殊时期停止传统的学校内课堂教学,全部转向线上教学,之所以说全部是因为即便不在特殊时期,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会有线上教学的存在。只是在当前形势下教与学都应当适应、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角色也理应更新定位,再加上学生家长的进入,这种线上教学的教育共同体内部的关系应当在理顺中走向和谐与共同进步! 但似乎很多学校、老师、学生并没有跟着“转向”,而只是把线下教学搬到了线上,有点像把手写板书搬上了电子课件(PPT)。导致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都比平时更忙,教学空间更“窄”(不是电脑就是手机或电脑加手机以及电视加手机等狂轰滥炸式地传来音视频、文字图片等)!而至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果等怎么样也演变成了“完成了多少作业或其他任务”。结果,学生完成各科的作业或任务累,老师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也累! 再加上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很多家长也成为了老师的学生和学生的随从,一并跟着累,而且很多时候家长累得不明不白,孩子需要什么都要尽快、全部、足额满足,因为学校、老师就是这样安排学生和家长的! 再仔细看一看教育部不久前对“停课不停学”的回应(见教育部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fVhwcA4dtd3xz3gP3Qq6A), 实际上,这一周的线上教学,根据网络上的反映和我自己的观察来看,很多地方、学校都没有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和提议做,而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终导致线上教学轰轰烈烈、形形色色,线下老师、学生、家长忙忙碌碌甚至疲惫不堪!尤其是学生、家长苦不堪言甚至苦不敢言! 很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针对当下线上教学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的问题和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对策、技巧,有的也给出了自己的反思。 我想,学校也是本着好意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安排部署线上教学,但要避免层层下压、叠叠出策,让老师很有压力地夹在学校与学生中间。 老师也是很认真的,也很幸苦,但要避免卖力不讨好、学生不领情!这有可能是因为老师在线下到线上这一点上没有转向好,没有掌握住线上教学赋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而学生也是在学校与老师甚至家长的监督或催促下努力地学,但要避免由于作业或任务、测试或考核多而频导致的兴趣点、积极性慢慢淡下来,甚至出现学生讨厌和反感线上教学。 还有就是家长,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很重视的,对老师也很重视和尊敬,所以不敢怠慢,但要避免因学校、老师给家长布置的事情太多而导致家长失去耐心!家长尊师重教的情怀不能因此被冲淡甚至被打消掉,否则会得不偿失! 这样看来,好像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没有“错”、都没有问题。那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想,问题还是出在对“停课不停学”没有真正界定清楚,且对于线上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没有把握好! 其实,教育部在回应中说得很清楚:“‘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特别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名篇。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地方开通网上教学,只是‘停课不停学’的方式之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一种探索。” 然而,现实中似乎网上上课、网上教学是主要的,其他却是次要的!这就像上课、教学是“主科”而其他的都是“副科”一样!“主科和副科不一样”“主科重要而副科不重要”“主科要学好而副科随便学学甚至可以不用学”等观念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当中可谓根深蒂固。像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等等,都很有可能被视为“副科”,而被置于不用管、不用学的地步!但愚以为,这样是不妥的,是违背“停课不停学”的初衷的,也是脱离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的! 在当下,学生才是最重要的、排在第一序列的利益相关者,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均应是责任相关者!责任在哪里?在立德树人!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得到全面发展上!况且,线上教学的本质还是教育,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以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后,我想再谈一谈我的一点浅见。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昨天发布了一篇长文《抗疫考评基层治理十大软肋》(https://mp.weixin.qq.com/s/ZW9-d0NDiKDGlNIqy9_g-Q),其中也透露出我们在基层或社区教育方面的短板。针对文中提到的一些“软肋”,其实基层或社区教育完全可以作为国民教育,并纳入到“停课不停学”当中,我想,比单纯的线上上课会好很多!比如,通过基层或社区做一些科学教育、生命教育、应急救援教育等。 而且,这样一个“特出时期”恰是进行特殊教育的时期,往常的教学活动可以适当缓一缓,不要怕,学业成绩、人生业绩会在特出时期的特殊教育中更好、更高!“特出时期”并不特意强调“特殊”,而重在强调人们要有应急或出于应对应急的思维意识与行动能力,因为日常生活中,应急会随时出现,我们需要这样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和体制机制。换言之,应急能力和体系应当惯常化,人们也要有能力去适应和做好应急,而这就需要一些素养的培育,甚至需要一些诸如节制克己、积极勇敢、友善奉献等美德品行的培育! “线上教学”自2月17日以来一周了,以上内容是为对线上教学的一个“周记”! 小洪河畔 20.02.23
个人分类: 论见&亮见|68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停课不停学 线上教学总结
yaoronggui 2020-2-22 16:09
为了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方针,我校高三年级已经展开了一段时间线上教学,下面我从线上教学软件对比、线上教学模式对比、线上作业打卡对比、后期教学计划、线上教学问题五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线上教学软件对比 我校教师主要使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和钉钉三种线上教学软件进行直播教学。这三种软件各有优缺点:比如腾讯会议方便督促学生的在线学习(随时请学生打开摄像头)情况,教学流畅性也比较好,互动性好,另外腾讯会议可以使用分批开视频的模式检查学生是坐着学还是躺着学。腾讯课堂可以利用签到功能进行学习签到,方便统计参与学习人数,而且也可以导出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钉钉直播结束后,学生立刻可以看回放,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包括直播时长和回放时长)。腾讯课堂和钉钉直播都可以线上教学中使用举手模式进行提问。本组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特点常常交换使用两种线上教学软件。 二、线上教学模式对比 先讲后练:讲→练→练→讲→打卡,先练后讲:练→讲→练→讲→打卡。先讲后练比较适合学习自律性差一点和基础差一点的学生,通过先直播讲授知识,自律性差一点学生就会准时投入学习,而且基础差一点的学生通过讲授可以回顾旧知,然后通过训练巩固知识。先练后讲比较适合学习自律性好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通过先练习,自我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教师讲授时可以适当拓展延伸。 三、线上作业打卡对比 各个班级使用了不同的打卡小程序,比如作业登记簿、接龙、班级小管家等等,不管哪种小程序,功能大同小异,在此不再赘述。因为年级的线上教学安排非常紧凑(包段到人,即一天分成三个时段,每位老师负责一个时段),所以学生都要在下课前完成打卡,对于不能准时打卡的学生,各班、各科都有不同的做法,比如群内通报、电话联系家长,罚抄等等。 四、后期教学计划 在倾听各科老师和组内老师的经验分享上,结合自身第一周线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开展第二周线上教学,并使得线上教学的效果更佳,例如为了方便学生考勤管理,要求学生统一改名为:班级+班级学号+姓名,又如为了上课更有针对性(因为互动性不如线下),课前教师利用自己创建的化学答疑解惑微信群统计好学生的问题。 五、线上教学问题 第一、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督促学生学习,但是毕竟学生在网络的那头,加之授课规模大(80-100人),无法兼顾到所有的学生。第二、因为没有线下的测试,至于线上教学的效果问题,教师还是有点心理没底。第三、不自律的学生会不会挂机学习。第四、长时间使用电脑对学生视力的影响。
个人分类: 电脑网络|13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热闹”之下更须“静下来”
热度 1 YonLushgry 2020-2-18 23:03
“2.17”,被人称之为“线上教学日”!大中小学可谓“热闹非凡”! 然而昨日与今天,依旧褒贬不一,甚至“喜忧参半”!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似乎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五大门派”,主管派“统一安排”,学校派“紧跟部署”,老师派“各显神通”,学生派“疲于奔命”,家长派“叫苦连天”!再加上专家学者、媒体、社会人士等组成的旁观派“指手画脚”,疫情之下的教育教学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境地”! 热闹之间,最引人注目的非线上直播教学莫属,只是线上教育的“术”好像还没有配齐,但其“道”似乎已经先行一步!然而,在“道与术”之间貌似还没有吻合匹配,甚至在有些地方、有些人那里矛盾重重! 不论什么样的线上教学,其本质还是教育,然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本质是什么呢? 线上教学所带来的教育模式的变革,根本的还是“术与道”之间关系的变革,也就是教育技术、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教育规律之间关系的变革,而关于线上教学的“道”似乎很丰富、很前沿了,但关于其“术”及其运用以及运用的目的尚未定位好,以至于当下在处理线上教学“术与道”之间的关系上似乎还没有搞明白、弄清楚!很多情况下,太偏重尚未成熟、还不娴熟的“术”,而忘却了其中的“道”,有可能会导致本末倒置。 不过,热闹归热闹,此情此疫正是一次对我国数字化教学、信息化教育、累进化教育技术、多元化教育平台的郑重检验!好不好、强不强、行不行?实践不仅将而且正证明一切! 于我,我也凑了一下热闹!但我对线上教学一直有保留性意见。我不是反对线上教学,但我极力反对满载着形式主义、完全不顾学生感受而硬把线下教学模式搬到线上且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性线上教学。说实话,我对昨天下午自己的一次线上教学很不满意(平台半崩盘,用了微信群、班级小组QQ群,自学加主题讨论,微信群内语音讲了一点点,这是线上教学吗?),感觉很对不起学生!幸好,下一次在周五,我还有点时间改进一下。 所以,我认为,此种情形下的教育教学当于“热闹”之下好好“静下来”,以思考一下什么是线上教学、为什么要进行线上教学、有必要进行线上教学吗、进行什么形式与内容的线上教学、为了谁进行线上教学、怎么进行线上教学等问题。 除此之外,我想,这是一个特殊时期,教育当是最该静下来的时候,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当考虑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等在这个时期的种种难处,不要额外有什么负担摊派下来,更不要搞什么轰轰烈烈、种类繁多的形式主义主题活动! 而我们的教育界当集体反思: 1.应试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弊端; 2.以学生为中心为何难以实现; 3.学校与教师对于学生的信任度何以构建; 4.学生、老师、家长在线上、云端何以和谐相处,形成教育共同体; 5.如何兼顾学习与生活、成绩与素养等的思维与能力; 6.面对大中小学生,此情此疫下,我们的生命与生活及人生教育、健康与卫生教育、自然科学与技术教育、心理教育、品德教育、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关心关爱他人和社会以及野生动植物的思维导向、国家与民族意识塑造、社会参与尤其是志愿服务意识的培育、伦理道德哲学思维与理念的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等“五观端正”的正向积极培育和反向警示教育、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以及幸福观(福祸观)等“六观辨正”的向内理性分析和向外汲取养分的思维训练,等等,这些我们做得够不够、好不好、到位与否? 诸如此类,均需要我们学生、学校、老师、家长好好静下心来体悟乃至躬行一番! 利用线上、线下,学校、老师、家长都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去丰富自己的生命图景、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去强化自己的科学理念、思维意识和人文情怀;甚至去美化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灵境界和人格魅力! 我们要摆脱以成绩和分数为主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读“有字书”和“无字书”丰富自己的生活、充实自己的学习、强健自己的身心;相反,我们不要怕学生一时学不到课本上的知识,也不要怕学生离开了学校就不好好学习,更不要怕学生的学习成绩拉下或跟不上。 看似一些“虚”的东西,实际上才是学生实实在在的需要的,比如克服逆境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心理素养和技能,又如保护和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的法治思维,再如孝老爱亲的道德品性,等等。 最后,希望疫战快快取得完全性胜利;希望我们的教育疫战胜利之后更加成熟稳重! 一点浅见,尚不成熟,望批评指正! 小洪河畔 20.02.18初写 20.02.19改写
个人分类: 论见&亮见|3612 次阅读|1 个评论
线上教学需要在“热度”中冷却萃取
热度 5 YonLushgry 2020-2-11 10:43
从网络上发布的相关信息来看,线上教学因主客观原因,效果不佳!有些还是形式主义的变种,剔除客观上的网络差、信号不好、平台不够用、设备不够好外,很多都是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的东西和作业太多! 我想,我们绝不能把线下教学的理念硬是搬到线上去! 我们总是担心学生不好好学习,但我们不知道怎样让学生去好好学习、怎样学好! 但“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估计还没有弄明白!担心耽误教学进度?担心荒芜了学生的学习?担心学生无所事事或打游戏之类的?担心成绩拉下去了?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另作选项! 近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线上教学不要再死盯着“智”、死盯着知识的记与考! 在这个特殊的疫战时期,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它,开展好德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方面的教学,而且这种教学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而应是理念与行动的兴起! 家庭、社会都是课堂,我们有很多“有字书”可以读,但我们更有很多“无字书”须要去“读”与做! 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互动远远不限于学习与成绩,有些父母天天玩手机(斗地主、打游戏、刷视频,等等),却还在一旁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也有些父母除了担心孩子上不好学、成绩差外,其余的不管不问,孩子的心理行为、道德品质等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管”!我想,家庭美德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父母与孩子一起完成好!这个特殊时期,如果父母与孩子待在一起的话,可以重点培育情与爱、品行与心理素养!(有些父母肯定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品行上没问题,但不要太自信!) 说实在的,开展线上上课还不如进行科普教育。我不是很主张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让所有大中小学生进行线上听课。其实,在这个特殊时期,大中小学不应一哄而上搞线上上课,除毕业年级外,大可延长假期,利用假期,学校做一些科普教育、人文关怀、通识教育、心理知识等方面的事,学生可以在家做一些实践操作、家庭美德等方面的事。 还有就是,可以采用暑假晚些放假、秋学期早开学的方式弥补延长的假期。 再者,线上上课、听课已全面铺开,现在各云课平台貌似风生水起,其实各云课平台都心知肚明,面向全国,自家的服务器根本不够用(即便扩容扩容再扩容,估计还是不够用),所以“卡”是必然的! 我想,各云课平台应按区域、学习阶段分工明确,精准服务对象,做精、做强、做出特色,不要一哄而上、小而全大。 教育部也应协调全国云课平台,可以按大中小学、年级阶段精准提供线上课程。 此外,在这个特殊时期,德育、美育、体育、劳动、礼仪等都可以大展身手,真善美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体悟、去躬行!学校、家庭、社会都可以做一些安排!但,切记:不要把什么都弄成知识点背诵,不要把什么都以成绩考核化! 我们很多东西似乎不与成绩挂钩都不是东西了!这是一个很坏的现象! 即便真的需要线上教学,也要精简短,采用优质课程,不需要按照课表一节一节地讲,更不需要把老师都变成主播等!同时也需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且偏重线下,进行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个人分类: 论见&亮见|5073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