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环保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环保部绿叶杂志:转基因争论背后的鬼魅身影
蒋高明 2012-7-17 23:04
时间:2012-07-17 13:36:35来源:绿叶杂志作者:金微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2-07-17/content_6462667.html 食用转基因食物,有可能被转基因DNA侵入细胞,产生病原病毒;或者被转基因DNA本身插入细胞基因组,造成有害和致死效应,包括癌症。对中国来说,推广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危险还在于基础研究薄弱,严重依赖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转基因种子公司,如孟山都、杜邦等公司。 一、众说纷纭转基因 相关新闻: 美国 全面反思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水稻 主粮争议持续半年多了,但分歧似乎没有任何消除的迹象。   2010年7月,新上线的农业部网站在首页的显著位置上登载了专题“转基因权威关注”,这是农业部在转基因 问题 上的权威声音,这个专题对世界上几起转基因危害的报告和转基因污染事件予以澄清,并引用有关学者的学术论文呼吁“不要妖魔化转基因”。而在民间,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转基因战在网络打响,各地网友聚集网络 反对 转基因。不仅如此,反转 基因活动 还从网上移师网下,全国各地活跃着反转基因宣传小分队,他们在超市等地向路人发放有关转基因危害的宣传材料。在7月16日,30多名北京市民自发 前往农业部请愿 ,他们举着横幅“要求撤除转基因主粮的安全证书”。农业部转基因安全委员会科技管理处的周萍处长接待了他们,请愿 民众 向工作人员义愤填膺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而周萍的话也耐人寻味,她说她的家人和亲属都在问她: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对于转基因主粮,每个 中国 人无法置身事外,其安全性问题,自然也是 包括 农业部工作人员在内的中国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   对转基因抱积极乐观的态度的人认为,民众的反对是因为无知而高估了转基因的风险。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多次参与论战,极力推广 转基因作物 ,他甚至声称转基因玉米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与方舟子的高调相比,研究转基因的科研人士则保持低调谨慎的态度。 中科院 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许智宏最近在接受 媒体 采访时说:“不能笼统地讲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关键是看转的什么基因。” 他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并且与大多数推广转基因的专家一样,许智宏认为,解决未来的粮食问题还是必须靠转基因。   2009年底,农业部给张启发颁发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时,基于对粮食供给安全的考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这种转基因水稻并不会增加产量,而是通过抗虫来间接提高约8%左右的产量。单个基因的转移只对改变质量性状有作用,对农作物产量、品质等数量性状几乎没有影响,所谓转基因水稻“口感好”、“产量高”与所转基因毫无关系。当前99%的转基因作物是针对作物抗性(抗虫、抗除草剂)的,用转基因手段改变作物抗性,只是部分替代农药实现保产稳产的暂时性措施之一。张启发的抗虫水稻是应用最广泛的“Bt一族”,这类转基因作物是将Bt(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蛋白基因转入水稻中,使水稻能自己制造 Bt毒蛋白 ,某些昆虫食用后会被毒死,因而能够产生防虫效果。   面对“虫子不吃人怎么能吃”这样的问题,转基因专家的观点是,现在的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里的抗虫基因所产生的抗虫毒蛋白,它只对鳞翅目害虫有毒性,对人和大多数动物是无害的。他们寻找到的科学依据是“人类肠道上没有Bt蛋白的结合位点,且人的消化系统是酸性环境。”但这个观点,曾被北京大学免疫学博士王月丹批驳,他认为,人体体内环境并非都是酸性,而且已有研究证明Bt蛋白会对哺乳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关于动物对Bt蛋白的过敏和其对环境的危害,世界早有先例。惊动过全世界的Bt抗虫 转基因玉米 “星联玉米”事件,其中含有的就是属于Bt基因的cry9c抗虫基因,因为对环境和生物造成巨大的影响, 2008年4月,美国 政府 主管食品药品的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撤消它在数年前颁布的cry9c转基因玉米种植的工业指南。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但他认为不能将转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有的转基因食品是坏的,有部分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毒性,不能一概而论。”袁隆平称他的第三代杂交稻也将使用 转基因技术 ,将玉米的C4基因转移到水稻身上,以提高光合效率。   尽管存在这些疑虑和问题,但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推广正蓄势待发。据报道称中国目前正在研究和开发的各种 转基因生物 物种已超过100种,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200多个,很多院士一致支持并呼吁国家推进转基因生物产业化。 二、专家们推广转基因的两难抉择   但是,无论是转基因抗虫作物还是抗除草剂作物,当它们走上人们的餐桌时,推广者宣传的好处无法抵消人们对其安全的担忧。从今年开始,对批准转基因主粮的担忧蔓延至所有的转基因食品,人们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大部分食用油都是用 转基因大豆 加工的,西红柿也有转基因的,还有超市绝大部分的木瓜都是转基因的。有人惊呼:“原来我们已经食用转基因食品多年!”这些更造成了公众的不满。   对此,跨国公司和部分学者希望充当转移和减缓公众愤懑情绪的角色。许智宏说 “应该用通俗的语言向公众解释转基因”;他认为公众的误解是因为对转基因的基本科学知识了解不够。但是, 来自世界各地的转基因食品危害动物的报告却让中国民众们更加疑惑重重,而更直观的感受是 上海 世博会严查食品中转基因成份和有毒有害物 。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张宏良说:“如果转基因食品的推广者和宣传者,真的认为中国老百姓不愿意吃转基因食品,是因为缺乏科普知识,那么,现在不是正好可以借上海世博会的机会,让前来参观的世界各国人士统统食用转基因食品,以此来消除中国老百姓的‘愚昧和恐惧’吗?” 推广者的逻辑是转基因无害可以放心吃,然而中国 官方 却禁止世博会用转基因食品,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让力主推广转基因产业化的主管部门及专家公信丧失。   长期以来,中国推广转基因一直以美国为师。美国开发转基因、种植转基因,十几年来披荆斩棘、身体力行,是全世界的模范。但是,最近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的 转基因作物 农田里出现了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一些学者用“转基因在美国面临崩溃”来形容转基因作物引起的生态灾难。而美国国家科学院则用14年的实践事实和统计数据说明,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会给农业 经济 带来无法纠正和弥补的负面后果。 一直坚持认为美国农民从种植转基因作物中获益的美国农业部也终于改了口承认,种植转基因后,农业作业的燃料成本提高了一倍多,农药的用量超过了天然作物种植,种子成本也大幅度上升 。 美国的科学家表示:转基因作物没有当初相像的那么美妙,更没有转基因公司承诺的那么神奇。转基因作物脱下了神话的外衣。 现在,美国政府已明确承认,第一代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应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保有严重的安全威胁。 如果现在不马上改变思路和做法,转基因技术很可能就此夭折。   转基因公司也意识到政府和民众态度的变化,并开发了新一代的 转基因技术 。至此,美国的转基因技术应用和相关政策都发生了重大的方向性变化: 在技术方面,从DNA-水平向RNA-水平转换;在目标方面,从除草防虫和农药使用转向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友好;在技术思路上,从挑战天然和替代自然转向尊重天然和服从自然 。 美国转基因技术路线的重大转变,让至今仍停留在推广老一代转基因技术的中国专家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他们试图继续鼓吹转基因神话,但这个神话却已经破灭。转基因安全证书已经颁布了,是上还是下?这也成了农业部的两难选择。 三、转基因真的无害吗?    转基因作物 面临今天这样的尴尬,早在十几年前科学家就有预料。就在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被引入之前,批评人士已经预测,抗草甘膦的杂草只需通过抗除草剂作物和其同属的野生杂草之间交叉授粉就繁殖出来了。此外,一本名为《美梦还是恶梦》的书还指出:存在一种“流动基因组”机制,这些机制在应对环境刺激时可改变基因组和基因,并使大多数杂草产生针对除草剂的抗性,而不用依赖交叉授粉。   这本书的作者 侯美婉是华裔女科学家 ,她是转基因领域的知名专家,曾是美国国家基因学会基金会研究员,还曾担任美国某家社会科学所的所长。侯美婉多次在 联合国 和世界银行就生物科学问题作证,她极力反对草率判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她说:“与你们看到的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所说的恰好相反,转基因的过程并不精确,它往往 对宿主基因造成损害和扰乱,产生不可预知的危害 。”仅这番话就足以让利益集团迫使他“退休”,“退休”后的侯美婉到 英国 创办了英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2000年,侯美婉主持起草了一封世界科学家致各国政府的公开信,向全球科学家征集签名,有828名科学家在公开信上签名,其中有181位是美国科学家,115位是英国科学家。 公开信写道:转基因农作物不论对农民还是消费者都没有任何益处。相反,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转基因作物会减低产量、提高除草剂用量,转基因作物长势不稳定,种转基因作物得不偿失。转基因作物还加强了粮食公司的垄断,结果是农民家庭贫困; 转基因技术 还阻止了朝向可持续农业的转变, 而这才是世界各地获得 食品安全 和健康的保证。对于转基因的危害性,这封公开信还写道, 来自英国和美国政府内部消息源可以说明,关于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及动物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性,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疑问。“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可能性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后果,其中包括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传播和蔓延,长此以往将使传染性疾病再也无药可治,随之还会出现新的致病病毒和细菌,并且可能导致有害的癌症突变。” 公开信列出了29条要求重新审视转基因的理由,并呼吁:科学家们要关注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食品安全、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并要求暂停在自然环境中释放基因修饰的植物。    这份十年前写成的文件,简直就是为今天中国转基因主粮争论量身起草的。   针对中国转基因主粮的安全性争论,笔者曾对候美婉进行过采访,在采访中她驳斥了国内关于“人类肠道上皮细胞没有Bt蛋白的结合点”的说法,她说, 哺乳动物的肠道细胞可以与Bt蛋白结合 ,很多证据都证明,在一般的Bt菌蛋白质与严重过敏反应之间存在着联系。实际上,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不仅仅是在 Bt毒蛋白 ,而是“由于转基因技术无法控制的,它有意想不到的甚至是无法预测的间接影响。外来的基因物质有可能重新排列或移动,或者转移到其他细胞中,包括人类食用的转基因食品。”   侯美婉列举了数条证据:    1,转基因食品对人和动物有毒,可造成过敏反应。这类效应可能是转基因产物本身造成的,也可能是被转基因与寄主基因组相互作用生成的产物造成的。    2,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使抗菌素抗性标记基因传播至消化道细菌和病原细菌。    3,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和重组,使病原菌的毒性可以跨物种传播。    4,基因水平转移和重组具有引发新病原菌和新病毒的潜在危险。    5,食用 转基因食物 , 有可能被转基因DNA侵入细胞,产生病原病毒;或者被转基因DNA本身插入细胞基因组,造成有害和致死效应,包括癌症。    候美婉说:“在实验室里,不论何时何地,不管用的是什么转基因作物,也不管这种转基因作物到底转了什么基因,也不管拿转基因作物来饲养的是什么动物,只要独立科学家们进行饲养试验,就会发现更多的死亡、不育、发育迟缓以及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碍。” 四、推广转基因的“看不见的手”    目前,转基因农作物主要的两大类――抗除草剂类和抗虫类皆已宣告破产 , 而针对 转基因作物 对美国农业带来的生态灾难,候美婉认为只能通过有机农业来拯救,她说:“一些误导人的学者们还指挥着农民使用更致命的除草剂和杀虫剂,实际上 这些除草剂和杀虫剂除了给那些农业生物技术公司赚取更大的利润外,别无它用 ,而正是这些农业技术公司在向农民们兜售害人的转基因作物。”   正是由于仗义执言,候美婉多次“被退休”,在采访中她坦言:“很多像我这样的科学家,因为做了对转基因公司不利的研究,或说了对这些公司不利的话,我们都一样会被赶出我们的机构。”现 时代 的科学与商业正处于空前亲密的联姻关系中,遗传工程也不例外。从70年代开始,基因改造物种的出现,造成一场绿色革命,也正是在这时, 遗传工程技术与追求快速利润的商业开始密切联合。   世界上最大的种子公司孟山都就是沿着这样的道路不断发展并壮大自己的实力, 2006年8月15日,孟山都宣布,它将出价15亿美元,收购世界上主要棉花种子公司“三角洲和松兰”(Delta Pine Land,DPL),这个公司拥有 转基因技术 领域的顶尖技术---终结者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杀死自己的胚胎,使之无法发芽,防止获得丰收的种子再生。结果,在每个种植季节,农民都被迫从美国的跨国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此外,终结者还是一个“平台”;一旦农民接受这项农业技术,他们将沉迷于孟山都等美国供应商销售的除草剂和其它化肥。   当 科学渐渐屈从于公司利益 时,科学家已经无法左右转基因技术的运用方向,生物技术公司为了利益,将风险社会化,利益私有化。不仅如此,科学与商业的联姻还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纵容,终结者技术一直以来就是“三角洲和松兰”公司和美国政府在私下研发的,而美国政府这样做往往也是出于国家深层次的战略考虑。   以美国为例,尽管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收益性已经部分证实失败,其转基因技术也发生了转向,但美国政府并不会就此 放弃 转基因技术。美国多任 总统 都是转基因技术不遗余力的支持者,无论是老布什还是 奥巴马 。而为了平息人民的不满,同时继续维护与转基因技术产业有关的资本集团的利益,美国官方在对内对外上采取了一些心照不宣的措施,对内由美国农业部制定国家有机法规项目,对国内的天然有机农产品,凡经过官方鉴定的“天然 有机食品 ”,在管理上要求经营方贴上“USDA Organic”标识。   另一方面,以孟山都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农业综合企业,通过大量聘请政府官员担任公司高管职位、把自己的高管安插到政府做 高官 等手段,与政府结成了紧密联系。这使得美国政府与孟山都、杜邦等农业综合企业互相唱和,以私人企业利益替代公众利益,把鼓励发展不受管制的转基因农作物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    这不仅是权势集团的利益需求,也是美国掌握粮食武器的需要 。基辛格有句名言说: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整个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所有人。而前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的机要秘书、 联合国粮食 计划 署前执行干事凯瑟琳?贝尔蒂妮更直白地指出:“掌握了转基因技术就可以掌握对很多东西的控制权,尤其是粮食与人。粮食就是权利!我们用粮食来改变人们的行为。”    世界上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是美国推广转基因的主要目的地。战败国 伊拉克 早已成了美国转基因小麦的试验场。如今,孟山都等大型跨国农业公司已经来到中国。   针对农业部颁发的 转基因水稻 证书,绿色和平组织等机构早已提出质疑,水稻的核心专利并不在中国手里。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介绍,研发转基因稻米有一个流程, 要完成转基因稻米的研发,走完流程要走完59个专利,都要付钱,这59个专利都由美国掌控 。由于国家将数百亿国家生物研发资金分散在私人或个人手中,这种方式配合了美国垄断资本控制中国基因研发力量和基因产业。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也曾向媒体表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都不可能回避人类共创共享的文明成果,但他的抗虫水稻中方有多少核心技术他没有明确说,而传闻中的他与孟山都的合作关系则更令事情扑朔迷离。   因此,对中国来说,推广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危险还在于基础研究薄弱,严重依赖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转基因种子公司,如孟山都、杜邦等公司。一旦形成依赖关系便很难有办法解除,正如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英特尔的PC芯片,没有哪国能另起炉灶取代他。因此, 一旦中国推广转基因主粮,中国的粮食安全必定是受制于人的,中国或许会很快丧失粮食生产的自主权。这样跨国公司就会控制中国的粮食生产,中国农民的生产利润流入外国跨国集团,国家的命脉受制于人,国家的主权和粮食安全性便无从谈起 。   在美国禁演的纪录片《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诉说一个劣迹斑斑的化工企业、战争毒剂的制造商――孟山都正在全世界攻城略地: 阿根廷 、巴西、 巴拉圭 农业产业相继失陷于 转基因大豆 ,被孟山都的转基因席卷过的每一个地方,灾难与贫穷都在主导“垃圾人口”的悲惨命运。与孟山都的扩张相伴相随的是 印度 农民悲惨的命运、阿根廷哭泣的声音、非洲大陆的饥荒……   这种情景会在中国重演吗?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掩耳盗铃与“中国空气”
热度 1 hufeng 2012-6-6 12:01
把耳朵捂起来偷铃当,铃当不会响,这种逻辑算什么? 中国环保部说“ 不能用他国标准评价中国空气” 这才更牛。 中国空气世界第一,只需要别国使馆不再监测“中国空气”。 中国教育世界前列,只需要给每个人发一个文凭,盖一个章。 中国人世界最幸福,只需用中文小声对P民说。 古代掩耳盗铃者是自己和自己玩,现在环保部以为所有人都是傻B。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环保部:不能用他国标准评价中国空气
热度 3 jwmao 2012-6-6 10:22
http://news.sina.com.cn/c/2012-06-06/023924541782.shtml
230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美国22位昆虫学家致函环保部揭露转基因Bt玉米恶果
dongzg101 2012-3-24 03:10
美国22位昆虫学家致函环保部揭露转基因Bt玉米恶果 已有 208 次阅读 2012-3-19 14:10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 | 系统分类: 海外观察 | 关键词:转基因 危害 美国昆虫专家 环保部 (2012-03-19 04:48:45) 转载▼ 原文地址: 美国22位昆虫学家致函环保部揭露转基因Bt玉米恶果 作者: 陈一文顾问 美国 22 位玉米昆虫学家的揭示的事实,转基因 Bt 棉花在中国与印度的惨痛教训,以及《 法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转基因Bt 毒素杀死人类肾脏细胞 》与《 加拿大在孕妇血液 与胎 儿 中发现转基因玉米 Bt 毒素 》 实际上宣判了“ 占到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 39% ”所有转基因 Bt 作物类型的死刑,任何鬼哭狼嚎也救不了! 美国 22 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玉米昆虫学家挺身而出实名制 2012 年 3 月 5 日 致函美国环保署,揭露原本应当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转基因 Bt 抗虫玉米,因根虫进化了对转基因玉米 Bt 毒素的抗性,不得不恢复杀虫剂使用,提高了农民生产成本,使生物技术公司与转基因推手们当初保证的所有优点丧失已尽。世界上目前最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为两大类:孟山都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与转基因 Bt 作物,其中“ 转基因 Bt 作物已经占到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 39% ”! 中国专家的求真务实的专业意见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 2010.3.24 《 方舟子:转基因玉米更有益健康 》 “ 转基因伪科普 ” 典范语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i48v.html 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相反的做法,那就是种植抗虫害转基因玉米。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转入了一个来自一种土壤细菌的基因(根据该细菌学名的拉丁文缩写简称 Bt 基因),能够分泌 Bt 蛋白质,该蛋白质能杀死玉米的主要害虫玉米螟虫和类似的害虫,却对其他昆虫、牲畜和人完全无害。 因此种植 Bt 转基因玉米能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并能增产 5 ~ 15 %,对农民和消费者的好处都是实实在在的。 自 1996 年转基因玉米在美国开始商业化种植以来,推广得非常快。目前美国种植的玉米 80 %以上都是转基因品种,其中大部分是 Bt 玉米。 食用 Bt 玉米不仅安全,而且更有益健康。 … 诚请方舟子在转基因 Bt 玉米问题上进行反思,希望他不至于继续自吹自擂自己“生物博士”与造假的“生物技术公司咨询科学家”身份、不至于贬低 美国 22 位有社会责任感玉米昆虫学家表达的专业看法,不如方舟子自己在转基因问题上处处句句造假、欺骗、误导、作伪证的谎言! 建议访问阅读这篇文章的网友们务必顺便访问: 法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转基因 Bt 毒素杀死人类肾脏细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dyiz.html 转基因玉米和棉花产生的 Bt 毒素可能导致过敏症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17r20.html 加拿大 在孕妇血液与胎儿中发现转基因玉米 Bt 毒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0sdzv.html 转基因大豆玉米发现怪异生物建议立即禁止进口销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0pl5x.html 倒了,倒了,张启发转基因 Bt 稻米也倒了,必须重新审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dtdd.html 倒了、倒了,黄大昉向人大常委会吹嘘的转基因棉也倒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dtu7.html 世界上目前最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为两大类:孟山都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与转基因 Bt 作物,其中“ 转基因 Bt 作物已经占到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 39% ”! 美国 22 位玉米昆虫学家这封信揭示的事实,转基因 Bt 棉花在中国与印度的惨痛教训,以及《 法国科学家最新 研究证实:转基因Bt 毒素杀死人类肾脏细胞 》与《 加拿大在孕妇血液与胎儿中发现转基因玉米 Bt 毒素 》等文章揭露的事实,实际上宣判了“ 占到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 39% ”所有转基因 Bt 作物类型的死刑,任何鬼哭狼嚎叫也救不了! 美国 22 位昆虫学家致函美国环保部揭露转基因 Bt 玉米恶果 (节译) -- 禁止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原料进口、开发、种植、销售理由之 206 翻译与转载者:陈一文( cheniwan@mx.cei.gov.cn ) 80 年代前全国青联委员 《新浪网》“陈一文顾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eniwan 转载自美国《有机消费者协会》网站: http://www.organicconsumers.org/documents/Letter22Scientists.pdf (译者注:诚请相关专业人士协助将这封信其余部分全部翻译出来,谢谢!) 美国 22 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玉米昆虫学家的实名制签名 March 5, 2012 日期: 2012 年 3 月 5 日 To: Dr. Steven Bradbury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fice of Pesticide Programs Mail Code 7501P Ariel Rios Building 1200 Pennsylvania Avenue NW Washington, D.C. 20460-0001 致:斯梯芬·布拉德布雷博士 美国环境保护署 农药计划办公室 邮政编码 7501P Ariel Rios 大厦 1200 宾夕法尼亚大街 NW 华盛顿,特区, 20460-0001 From: 22 Members and Participants of North Central Coordinating Committee NCCC46 and Other Corn Entomologists: 发信人:北部中央协调委员会 NCCC46 参加者与其他玉米昆虫学家等 22 名成员 Patrick Porter, Past Chair, Texas AgriLife Extension, Texas AM University Patrick Porter ,前主席,德克萨斯农业生命扩展,德克萨斯 AM 大学 Eileen Cullen, Chai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Eileen Cullen ,主席,威斯康星大学 Thomas Sappington, Chair-elect, USDA-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Thomas Sappington , 当选主席,美国农业部 - 农业研究服务 Arthur Schaafsma, Secretary-Treasurer, University of Guelph Arthur Schaafsma ,财务部长, Guelph 大学 Steve Pueppke, Administrative Advisor to NC-205 and NCCC46,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Steve Pueppke , NC-205 与 NCCC46 的行政顾问,密歇根州立大学 David Andow,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David Andow ,明尼苏达大学 Jeffrey Bradshaw, University of Nebraska Jeffrey Bradshaw ,内布拉斯加大学 Larry Buschman,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Larry Buschman ,堪萨斯州立大学 Yasmin J. Cardoza,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Yasmin J. Cardoza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Christina DiFonzo,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hristina DiFonzo ,密歇根州立大学 B. Wade French, USDA-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B. Wade French , 美国农业部 - 农业研究服务 Aaron Gassmann, Iowa State University Aaron Gassmann ,爱荷华州立大学 Michael E. Gray, University Illinois Michael E. Gray ,伊利诺斯大学 Ronald B. Hammond,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onald B. Hammond ,俄亥俄州立大学 Bruce Hibbard, USDA-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Bruce Hibbard , 美国农业部 - 农业研究服务 Christian H. Krupke, Purdue Christian H. Krupke ,( 印第安纳州)普度 Jonathan G. Lundgren, USDA-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Jonathan G. Lundgren , 美国农业部 - 农业研究服务 Kenneth R. Ostli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Kenneth R. Ostlie ,明尼苏达大学 Elson Shields, Cornell University Elson Shields ,康奈尔大学 Joseph L. Spence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Joseph L. Spencer ,伊利诺斯大学 John F. Tooker,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John F. Tooker ,宾色法尼亚州立大学 Roger R. Youngman, Virginia Tech Roger R. Youngman ,维吉尼亚技术 We write as a group of public-sector corn entomologists to provide commentary about western corn rootworm ( 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 resistance to Cry3Bb1, specifically the repeated reports of “greater than expected damage” to Cry3Bb1 rootworm-protected transgenic corn. 我们是公共部门一批玉米昆虫学家,写信给您对西部食用玉米根本的根虫(学名: 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对 Cry3Bb1 产生的抗性,更具体讲针对不断重复的 Cry3Bb1 抗食虫转基因玉米“比估计更大的损害”报告,表达我们的看法。 We are troubled about the immediate implications of these observations for the durability of pyramid toxin rootworm-protected corn, as well as their potential long-term impact on corn production. This letter articulates our concerns about Cry3Bb1 resistance and then assesses the issue of resistance to Bt in the context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of corn rootworm. 我们的这些观察,对 棱锥毒素抗根虫保护玉米,及其对玉米生产的长期影响的观察,意味着什么感到忧虑。这封信清楚表达了我们对于 Cry3Bb1 抗性的担心,而后对于对 Bt 的抗性问题置于玉米根虫采用整体害虫治理( IPM )背景中进行评估。 Executive Summary 概要综述 Bt technology has been valuable in terms of reducing insecticide use and increasing farm income. The first documented case of field-evolved resistance to a Bt transgenic hybrid in the continental U.S. provides and opportunity to assess and respond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e that should be acted upon carefully, but with a sense of some urgency. On-farm planting and other rootworm management decisions will alter the future course of resistance evolution, and we believe it is critical for industry, regulatory agencies and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scientists to work together to provide science-based, practical information to corn growers, consultants and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Bt 技术曾经在减少杀虫剂使用量方面,以及增加农场收入方面,有价值。美国大陆农田中进化了的根虫发展了对 Bt 转基因杂交玉米的抗性,对此头一篇文件记录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进行评估以及对目前情况做出回应的集会,要求我们谨慎行事,但必须意识到已经相当紧迫。农场种植方式以及根虫治理有关的决定,将改变未来抗性进化的过程,我们认为目前状况的发展,急切需要产业界、监管机构与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科学家共同工作,向玉米种植者、咨询顾问们以及农业产业提供基于科学的实际有效的信息。 Likely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e problem include: the widespread use of Bt corn hybrids (or Bt corn + insecticide) where it is not economically justified, the repeated deployment of hybrids expressing the same toxin in the same fields year after year, violation of stewardship requirements for refuges, and decreased options to apply alternative forms of pest management. Effective long-term corn rootworm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use of Bt hybrid technology require and integrated approach that is not overly reliant on any single tactic. 导致现有问题的因素看来包括:在经济上不合算的情况下大面积使用 Bt 玉米杂交品种(偶然 Bt 玉米 + 杀虫剂);在相同的农田上年复一年种植表达相同毒素的转基因玉米;违反设置(一定面积)害虫避难所的管理工作要求;以及减少了应用可选择其他害虫治理措施的可能性。有效的长期玉米根虫治理与持续使用 Bt 技术,要求采用不是过分依赖于任何单一措施的整体性方式。 Experience wit h commercialized rootworm-protected transgenic corn 种植商业化根虫防治转基因玉米的经验 … (略) Convergence of evidence on field-evolved resistance 农田中进化的抗性证据的收集 … (略) Resistance to Cry3Bb1 threatens hybrids carrying two toxins 对 Cry3Bb1 的抗性威胁了载有两种毒素的杂交品种 … (略) What have we learned and what can be done to protect future transgenics 我们学到了什么以及可以做什么来保护未来的转基因作物 -- Plant non-Bt corn and avoid prophylactic planting of Bt corn -- 种植非转基因 Bt 玉米并避免预防性种植转基因 Bt 玉米 … (略) -- Bt Resistance has re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 (害虫)对 Bt 的抗性有真实的经济与环境代价 … (略) We can envision that multiple approaches might be necessary und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if, for example, growers in problem areas have purchased Cry3Bb1 seed for the coming season. But in general, treatment of rootworm protected transgenic corn with insecticides is not a recommended control strategy. It elevates production costs, reduces profits, selects for resistance to the insecticides, and masks the geographic extent and in-field severity of Cry3Bb1 resistance. 我们可以想像多重方式的途径可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必要,如果,举例来说,出现问题的区域对下一个种植季节已经购买了 Cry3Bb1 转基因玉米种子。但是,总的来讲,对防治根虫的转基因 Bt 玉米再施用杀虫剂,并不是一项应推荐的虫害治理战略。这样做提供生产成本、减少利润、对于某种杀虫剂的抗性发生选择性,同时掩饰住农田中已经发生对 Cry3Bb1 严重抗性的农田范围。 Conclusions 结论 The widespread recommendations to apply insecticides to protect transgenic Bt corn rootworm corn strikes us a clear admission that the Cry3Bb1 toxin is no longer providing control adequate to protect yield, and that economic value derived from the toxin is declining. Pyramided Cry3Bb1 + Cry34/35Ab1 corn should not need insectididal protection to protect yield given that the Cry34/35Ab1 toxin is still effective. Any insecticide use would therefore be for preservation of rootworm susceptibility to the toxins. It is unfortunate that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has now left many growers without the equipment necessary to apply soil insecticides if needed. Similarly, Cry34/35Ab1 corn should not need insecticide other than as protection for the 20 percent refuge in areas with extreme rootworm populations. 为了保护防治根虫转基因 Bt 玉米的发生的问题而广泛推荐应用杀虫剂,对我们而言是清楚承认 Cry3Bb1 毒素已经不再提供有效保护产量所要求的虫害治理性能,证实这种毒素对我们提供的经济价值已经衰退。如果 Cry34/35Ab1 毒素还有效的话, 棱锥毒素 CryBb1 + Cry34/35Ab1 抗根虫保护玉米不应当还需要使用杀虫剂才能保护产量。任何杀虫剂的使用因而只能是为了保持根虫对毒素的脆弱性。令人遗憾的是,广泛应用转基因技术已经使许多种植者失去了原先需要的对土壤施用杀虫剂的设备。与此类似, Cry34/35Ab1 玉米,除了在根虫密集区域保留 20% 的害虫避难区外,也不应当需要使用杀虫剂。 Finally, we note that there is an escalating use of insecticides directed at western and northern corn rootworm in areas of the Corn Belt where rootworm densities are low and the likelihood of economic injury is minimal. When insecticides overlay transgenic technology,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of rootworm-protected corn quickly disappear. We are concerned that high commodity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may have fueled an insurance-based approach to corn rootworm management, one that violates many tenets of IPM and that will only increase insect resistance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term. 最后,我们还注意到,在根虫密集毒较低因而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很少的玉米种植带西部与北部,杀虫剂的使用量也在增加。本来应当抗虫的转基因作物一旦需要杀虫剂,防治根虫转基因作物的经济与环境优点很快消失。我们担心越来越高的商品价格以及其他因素可能驱动了对玉米根虫治理的保险为基础的应对方式,这种方式违反了 整体害虫治理( IPM )的多项原则,只能够导致害虫抗性长期进一步发展。 References Cited 引用的参考文献: Gassmann, A. J., J. L. Petzold-Maxwell, R. S. Keweshan, and M. W. Dunbar. 2011. Field-evolved resistance to Bt maize by western corn rootworm. PLoS ONE 6:e22629 西部玉米根虫在农田中进化的对 Bt 玉米的抗性。 PLoS ONE 6:e22629 Meihls, L. N., M. L. Higdon, B.D. Siegfried, N. J. Miller, T. W. Sappington, M. R. Ellersieck, T. A. Spencer,and B. E. Hibbard. 2008. Increased survival of western corn rootworm on transgenic corn within three generations of on-plant greenhouse sel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105: 19177-19182. 转基因玉米上西部玉米根虫仅三代的温室选择使它们增加生存。美国国家科学院论文集 105: 19177-19182. Meihls,, L. N. 2010.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esistance to transgenic corn in western corn rootworm.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西部玉米根虫对转基因玉米抗性的发展与特征。博士论文,密苏里大学。 Oswald, K. J., B. W. French, C. Nielson, and M. Bagley. 2011. Selection for Cry3Bb1 resistance in a genetically diverse population of nondiapausing western corn rootworm (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104: 1038-1044. 非滞育西部玉米根虫(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基因多样性群落对 Cry3Bb1 抗性的选择。经济昆虫学杂志, 104: 1038-1044.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549355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1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22位昆虫学家致函环保部揭露转基因Bt玉米恶果
蒋高明 2012-3-19 14:10
(2012-03-19 04:48:45) 转载 ▼ 原文地址: 美国22位昆虫学家致函环保部揭露转基因Bt玉米恶果 作者: 陈一文顾问 美国 22 位玉米昆虫学家的揭示的事实,转基因 Bt 棉花在中国与印度的惨痛教训,以及《 法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转基因Bt 毒素杀死人类肾脏细胞 》与《 加拿大在孕妇血液 与胎 儿 中发现转基因玉米 Bt 毒素 》 实际上宣判了“ 占到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 39% ”所有转基因 Bt 作物类型的死刑,任何鬼哭狼嚎也救不了! 美国 22 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玉米昆虫学家挺身而出实名制 2012 年 3 月 5 日 致函美国环保署,揭露原本应当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转基因 Bt 抗虫玉米,因根虫进化了对转基因玉米 Bt 毒素的抗性,不得不恢复杀虫剂使用,提高了农民生产成本,使生物技术公司与转基因推手们当初保证的所有优点丧失已尽。世界上目前最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为两大类:孟山都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与转基因 Bt 作物,其中“ 转基因 Bt 作物已经占到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 39% ”! 中国专家的求真务实的专业意见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 2010.3.24 《 方舟子:转基因玉米更有益健康 》 “ 转基因伪科普 ” 典范语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i48v.html 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相反的做法,那就是种植抗虫害转基因玉米。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转入了一个来自一种土壤细菌的基因(根据该细菌学名的拉丁文缩写简称 Bt 基因),能够分泌 Bt 蛋白质,该蛋白质能杀死玉米的主要害虫玉米螟虫和类似的害虫,却对其他昆虫、牲畜和人完全无害。 因此种植 Bt 转基因玉米能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并能增产 5 ~ 15 %,对农民和消费者的好处都是实实在在的。 自 1996 年转基因玉米在美国开始商业化种植以来,推广得非常快。目前美国种植的玉米 80 %以上都是转基因品种,其中大部分是 Bt 玉米。 食用 Bt 玉米不仅安全,而且更有益健康。 … 诚请方舟子在转基因 Bt 玉米问题上进行反思,希望他不至于继续自吹自擂自己“生物博士”与造假的“生物技术公司咨询科学家”身份、不至于贬低 美国 22 位有社会责任感玉米昆虫学家表达的专业看法,不如方舟子自己在转基因问题上处处句句造假、欺骗、误导、作伪证的谎言! 建议访问阅读这篇文章的网友们务必顺便访问: 法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转基因 Bt 毒素杀死人类肾脏细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dyiz.html 转基因玉米和棉花产生的 Bt 毒素可能导致过敏症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17r20.html 加拿大 在孕妇血液与胎儿中发现转基因玉米 Bt 毒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0sdzv.html 转基因大豆玉米发现怪异生物建议立即禁止进口销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0pl5x.html 倒了,倒了,张启发转基因 Bt 稻米也倒了,必须重新审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dtdd.html 倒了、倒了,黄大昉向人大常委会吹嘘的转基因棉也倒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dtu7.html 世界上目前最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为两大类:孟山都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与转基因 Bt 作物,其中“ 转基因 Bt 作物已经占到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 39% ”! 美国 22 位玉米昆虫学家这封信揭示的事实,转基因 Bt 棉花在中国与印度的惨痛教训,以及《 法国科学家最新 研究证实:转基因Bt 毒素杀死人类肾脏细胞 》与《 加拿大在孕妇血液与胎儿中发现转基因玉米 Bt 毒素 》等文章揭露的事实,实际上宣判了“ 占到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 39% ”所有转基因 Bt 作物类型的死刑,任何鬼哭狼嚎叫也救不了! 美国 22 位昆虫学家致函美国环保部揭露转基因 Bt 玉米恶果 (节译) -- 禁止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原料进口、开发、种植、销售理由之 206 翻译与转载者:陈一文( cheniwan@mx.cei.gov.cn ) 80 年代前全国青联委员 《新浪网》“陈一文顾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eniwan 转载自美国《有机消费者协会》网站: http://www.organicconsumers.org/documents/Letter22Scientists.pdf (译者注:诚请相关专业人士协助将这封信其余部分全部翻译出来,谢谢!) 美国 22 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玉米昆虫学家的实名制签名 March 5, 2012 日期: 2012 年 3 月 5 日 To: Dr. Steven Bradbury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fice of Pesticide Programs Mail Code 7501P Ariel Rios Building 1200 Pennsylvania Avenue NW Washington, D.C. 20460-0001 致:斯梯芬·布拉德布雷博士 美国环境保护署 农药计划办公室 邮政编码 7501P Ariel Rios 大厦 1200 宾夕法尼亚大街 NW 华盛顿,特区, 20460-0001 From: 22 Members and Participants of North Central Coordinating Committee NCCC46 and Other Corn Entomologists: 发信人:北部中央协调委员会 NCCC46 参加者与其他玉米昆虫学家等 22 名成员 Patrick Porter, Past Chair, Texas AgriLife Extension, Texas AM University Patrick Porter ,前主席,德克萨斯农业生命扩展,德克萨斯 AM 大学 Eileen Cullen, Chai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Eileen Cullen ,主席,威斯康星大学 Thomas Sappington, Chair-elect, USDA-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Thomas Sappington , 当选主席,美国农业部 - 农业研究服务 Arthur Schaafsma, Secretary-Treasurer, University of Guelph Arthur Schaafsma ,财务部长, Guelph 大学 Steve Pueppke, Administrative Advisor to NC-205 and NCCC46,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Steve Pueppke , NC-205 与 NCCC46 的行政顾问,密歇根州立大学 David Andow,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David Andow ,明尼苏达大学 Jeffrey Bradshaw, University of Nebraska Jeffrey Bradshaw ,内布拉斯加大学 Larry Buschman,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Larry Buschman ,堪萨斯州立大学 Yasmin J. Cardoza,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Yasmin J. Cardoza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Christina DiFonzo,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hristina DiFonzo ,密歇根州立大学 B. Wade French, USDA-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B. Wade French , 美国农业部 - 农业研究服务 Aaron Gassmann, Iowa State University Aaron Gassmann ,爱荷华州立大学 Michael E. Gray, University Illinois Michael E. Gray ,伊利诺斯大学 Ronald B. Hammond,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onald B. Hammond ,俄亥俄州立大学 Bruce Hibbard, USDA-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Bruce Hibbard , 美国农业部 - 农业研究服务 Christian H. Krupke, Purdue Christian H. Krupke ,( 印第安纳州)普度 Jonathan G. Lundgren, USDA-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Jonathan G. Lundgren , 美国农业部 - 农业研究服务 Kenneth R. Ostli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Kenneth R. Ostlie ,明尼苏达大学 Elson Shields, Cornell University Elson Shields ,康奈尔大学 Joseph L. Spence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Joseph L. Spencer ,伊利诺斯大学 John F. Tooker,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John F. Tooker ,宾色法尼亚州立大学 Roger R. Youngman, Virginia Tech Roger R. Youngman ,维吉尼亚技术 We write as a group of public-sector corn entomologists to provide commentary about western corn rootworm ( 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 resistance to Cry3Bb1, specifically the repeated reports of “greater than expected damage” to Cry3Bb1 rootworm-protected transgenic corn. 我们是公共部门一批玉米昆虫学家,写信给您对西部食用玉米根本的根虫(学名: 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对 Cry3Bb1 产生的抗性,更具体讲针对不断重复的 Cry3Bb1 抗食虫转基因玉米“比估计更大的损害”报告,表达我们的看法。 We are troubled about the immediate implications of these observations for the durability of pyramid toxin rootworm-protected corn, as well as their potential long-term impact on corn production. This letter articulates our concerns about Cry3Bb1 resistance and then assesses the issue of resistance to Bt in the context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of corn rootworm. 我们的这些观察,对 棱锥毒素抗根虫保护玉米,及其对玉米生产的长期影响的观察,意味着什么感到忧虑。这封信清楚表达了我们对于 Cry3Bb1 抗性的担心,而后对于对 Bt 的抗性问题置于玉米根虫采用整体害虫治理( IPM )背景中进行评估。 Executive Summary 概要综述 Bt technology has been valuable in terms of reducing insecticide use and increasing farm income. The first documented case of field-evolved resistance to a Bt transgenic hybrid in the continental U.S. provides and opportunity to assess and respond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e that should be acted upon carefully, but with a sense of some urgency. On-farm planting and other rootworm management decisions will alter the future course of resistance evolution, and we believe it is critical for industry, regulatory agencies and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scientists to work together to provide science-based, practical information to corn growers, consultants and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Bt 技术曾经在减少杀虫剂使用量方面,以及增加农场收入方面,有价值。美国大陆农田中进化了的根虫发展了对 Bt 转基因杂交玉米的抗性,对此头一篇文件记录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进行评估以及对目前情况做出回应的集会,要求我们谨慎行事,但必须意识到已经相当紧迫。农场种植方式以及根虫治理有关的决定,将改变未来抗性进化的过程,我们认为目前状况的发展,急切需要产业界、监管机构与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科学家共同工作,向玉米种植者、咨询顾问们以及农业产业提供基于科学的实际有效的信息。 Likely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e problem include: the widespread use of Bt corn hybrids (or Bt corn + insecticide) where it is not economically justified, the repeated deployment of hybrids expressing the same toxin in the same fields year after year, violation of stewardship requirements for refuges, and decreased options to apply alternative forms of pest management. Effective long-term corn rootworm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use of Bt hybrid technology require and integrated approach that is not overly reliant on any single tactic. 导致现有问题的因素看来包括:在经济上不合算的情况下大面积使用 Bt 玉米杂交品种(偶然 Bt 玉米 + 杀虫剂);在相同的农田上年复一年种植表达相同毒素的转基因玉米;违反设置(一定面积)害虫避难所的管理工作要求;以及减少了应用可选择其他害虫治理措施的可能性。有效的长期玉米根虫治理与持续使用 Bt 技术,要求采用不是过分依赖于任何单一措施的整体性方式。 Experience wit h commercialized rootworm-protected transgenic corn 种植商业化根虫防治转基因玉米的经验 … (略) Convergence of evidence on field-evolved resistance 农田中进化的抗性证据的收集 … (略) Resistance to Cry3Bb1 threatens hybrids carrying two toxins 对 Cry3Bb1 的抗性威胁了载有两种毒素的杂交品种 … (略) What have we learned and what can be done to protect future transgenics 我们学到了什么以及可以做什么来保护未来的转基因作物 -- Plant non-Bt corn and avoid prophylactic planting of Bt corn -- 种植非转基因 Bt 玉米并避免预防性种植转基因 Bt 玉米 … (略) -- Bt Resistance has re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 (害虫)对 Bt 的抗性有真实的经济与环境代价 … (略) We can envision that multiple approaches might be necessary und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if, for example, growers in problem areas have purchased Cry3Bb1 seed for the coming season. But in general, treatment of rootworm protected transgenic corn with insecticides is not a recommended control strategy. It elevates production costs, reduces profits, selects for resistance to the insecticides, and masks the geographic extent and in-field severity of Cry3Bb1 resistance. 我们可以想像多重方式的途径可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必要,如果,举例来说,出现问题的区域对下一个种植季节已经购买了 Cry3Bb1 转基因玉米种子。但是,总的来讲,对防治根虫的转基因 Bt 玉米再施用杀虫剂,并不是一项应推荐的虫害治理战略。这样做提供生产成本、减少利润、对于某种杀虫剂的抗性发生选择性,同时掩饰住农田中已经发生对 Cry3Bb1 严重抗性的农田范围。 Conclusions 结论 The widespread recommendations to apply insecticides to protect transgenic Bt corn rootworm corn strikes us a clear admission that the Cry3Bb1 toxin is no longer providing control adequate to protect yield, and that economic value derived from the toxin is declining. Pyramided Cry3Bb1 + Cry34/35Ab1 corn should not need insectididal protection to protect yield given that the Cry34/35Ab1 toxin is still effective. Any insecticide use would therefore be for preservation of rootworm susceptibility to the toxins. It is unfortunate that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has now left many growers without the equipment necessary to apply soil insecticides if needed. Similarly, Cry34/35Ab1 corn should not need insecticide other than as protection for the 20 percent refuge in areas with extreme rootworm populations. 为了保护防治根虫转基因 Bt 玉米的发生的问题而广泛推荐应用杀虫剂,对我们而言是清楚承认 Cry3Bb1 毒素已经不再提供有效保护产量所要求的虫害治理性能,证实这种毒素对我们提供的经济价值已经衰退。如果 Cry34/35Ab1 毒素还有效的话, 棱锥毒素 CryBb1 + Cry34/35Ab1 抗根虫保护玉米不应当还需要使用杀虫剂才能保护产量。任何杀虫剂的使用因而只能是为了保持根虫对毒素的脆弱性。令人遗憾的是,广泛应用转基因技术已经使许多种植者失去了原先需要的对土壤施用杀虫剂的设备。与此类似, Cry34/35Ab1 玉米,除了在根虫密集区域保留 20% 的害虫避难区外,也不应当需要使用杀虫剂。 Finally, we note that there is an escalating use of insecticides directed at western and northern corn rootworm in areas of the Corn Belt where rootworm densities are low and the likelihood of economic injury is minimal. When insecticides overlay transgenic technology,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of rootworm-protected corn quickly disappear. We are concerned that high commodity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may have fueled an insurance-based approach to corn rootworm management, one that violates many tenets of IPM and that will only increase insect resistance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term. 最后,我们还注意到,在根虫密集毒较低因而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很少的玉米种植带西部与北部,杀虫剂的使用量也在增加。本来应当抗虫的转基因作物一旦需要杀虫剂,防治根虫转基因作物的经济与环境优点很快消失。我们担心越来越高的商品价格以及其他因素可能驱动了对玉米根虫治理的保险为基础的应对方式,这种方式违反了 整体害虫治理( IPM )的多项原则,只能够导致害虫抗性长期进一步发展。 References Cited 引用的参考文献: Gassmann, A. J., J. L. Petzold-Maxwell, R. S. Keweshan, and M. W. Dunbar. 2011. Field-evolved resistance to Bt maize by western corn rootworm. PLoS ONE 6:e22629 西部玉米根虫在农田中进化的对 Bt 玉米的抗性。 PLoS ONE 6:e22629 Meihls, L. N., M. L. Higdon, B.D. Siegfried, N. J. Miller, T. W. Sappington, M. R. Ellersieck, T. A. Spencer,and B. E. Hibbard. 2008. Increased survival of western corn rootworm on transgenic corn within three generations of on-plant greenhouse sel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105: 19177-19182. 转基因玉米上西部玉米根虫仅三代的温室选择使它们增加生存。美国国家科学院论文集 105: 19177-19182. Meihls,, L. N. 2010.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esistance to transgenic corn in western corn rootworm.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西部玉米根虫对转基因玉米抗性的发展与特征。博士论文,密苏里大学。 Oswald, K. J., B. W. French, C. Nielson, and M. Bagley. 2011. Selection for Cry3Bb1 resistance in a genetically diverse population of nondiapausing western corn rootworm (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104: 1038-1044. 非滞育西部玉米根虫(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基因多样性群落对 Cry3Bb1 抗性的选择。经济昆虫学杂志, 104: 1038-1044.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保部的“生态优先”是对“十二五”规划的误读
zbt92 2012-1-21 17:17
文 / 水博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刚刚联合发布了《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之后不久。环保部又单独向自己下属的环保系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给人的感觉是,环保部对自己与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并不完全认同,所以,才会在联合发文之后不就特别要对本系统的官员们,单独明确一下水电的环境评价标准的不同态度。 如果我们稍加对比,就不难发现《办法》对水电规划和环评的精神是与环保部《通知》中对水电开发的“十六字方针”原则性规定是完全不同的。《办法》的第三条规定:“河流(河段)水电规划是水电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必须贯彻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保护生态、发挥综合效益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河流(河段)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水电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给出明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可见,《办法》的水电开发原则分明是“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保护生态、发挥综合效益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环保部《通知》制定的水电开发原则却是 “ 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别,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出来。一个要“全面协调”一个却要“生态优先”;一个是“统筹兼顾”,一个却只是“统筹考虑”;一个强调水电开发“发挥综合效益”,一个则强调水电必须“适度开发”;一个认为水电开发必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个则要求水电开发先要“确保底线”。 追问难言之隐 让人感到有点难以理解的是,作为联合发文之一的一级国家部委,环保部对自己大力推崇的开发水电的“十六字方针”原则性规定,居然一点都不敢在《办法》中有所反映,而非要随后再单独发一个内部通知。这种部级政府机关不得不“言不由衷”的原因 , 到底何在呢?我们觉得最大的可能性是,环保部的理由糊弄一般人还可以,但要拿到正式的场合的时候,就摆不上台面了。所以,他们绝不敢在与国家发改委的联合发文中,强调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尤其是其中关于“生态优先”的提法,这与党中央的“生态文明”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环保部对自己《通知》中“生态优先”的解释是,因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所以,“积极发展水电要在 “ 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的原则指导下,全面落实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这种解释方式的最大问题,是环保官员从思想上已经把发展水电与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完全对立起来了。他们认为,发展水电与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之间是矛盾和对立的两件事。所以,按照“十二五”纲要的要求,他们认为,如果你不能满足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就不能去发展水电。在这里国家要求的“积极”发展,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是毫无意义的。积极不积极发展都只是在前提,满足之后的小问题。然而,我们水电工作者对“十二五”规划的理解,则是把积极发展水电看成是实现保护生态和安置移民的一种方式和机遇。这两种理解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如果用系统论的逻辑关系来表述,我们认为水电和生态之间应该是“与”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而环保官员认为水电和生态之间一定是“或”的对立、排斥关系。 如何理解水电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关于水电与生态关系的这两种理解,哪一种更科学、合理一些呢?按照一般的原则,环保部是一级国家的政府部门,当然我们科技人员应该听它的。可是,环保部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办法》中,似乎又否认了自己。我们不难看出来:《办法》中要求积极发展水电的“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发挥综合效益”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等的一系列原则性要求,都只能是建立在认为水电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前提之上的。也就是说《办法》中的水电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不仅不应该是矛盾、对立的,而且,发展水电还是实现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办法》的这种态度,可以说是代表了我国政府的态度(因为环保部也是联合发文的部门之一)。那么中国政府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呢?因为这是国际社会的一致要求。 我们知道联合国的千年计划中,明确要求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水电,原因是发展水电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扶贫。众所周知,过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生态难题,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联合国要求积极发展水电的目的,恰恰就是为了实现保护生态和扶贫的目标。这可能也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的最根本原因。 了解中国水电的人一定还记得,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对水电发展的描述曾经是“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这种表述的确是一种能够让人产生“水电开发”与“保护生态”是相矛盾、相对立的误解。人们似乎也可以理解为,如果没有保护生态的基础,就不能够去开发水电。为此,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例如叫停按照“十一五”规划正常开工建设的金沙江水电)的惨痛教训。为了避免这种误解水电的问题重现,我们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地把对水电的描述,改成了目前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一般来说,根据这种措辞修改的历史,我们已经不应该再产生“水电开发”与“保护生态”是相矛盾、相对立的误解了。 记得曾经有不少媒体的记者,反复推敲过这种表述上的变化。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认为“积极发展水电”是“十二五”的核心要求,而“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工作,是我们首先要保障的前提。特别是新加入的“移民安置”的表述,更能明确的说明,水电与生态和移民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能是“与”而不可能是“或”。因为,如果你不去开发水电的话,根本就没有“移民安置”工作可言。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从语言逻辑关系上分析,环保部把“十二五”规划中的叙述,理解成生态保护“或”发展水电是完全错误的。除此之外,环保官员把“水电开发”和“保护生态”视为对立的思想根源,还在于他们搞不清楚生态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大生态与侠义的小生态 生态学是一门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目前,社会各界对生态的理解还不够十分的统一。生态这个词,既可以用来表示广义的大生态,也可以表示狭义的小生态。广义的大生态保罗万象,而侠义的小生态则可以是单指对某一种类植物或动物的影响和作用。 著名的生态学奠基人,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曾指出: “ 每一个有机体都不得不反抗其环境,而文化又强化了这种对抗。生活于文化中的人实现了对自然的统治。我们重新改变了地球,使之变成城市。但这个过程包含着某种辩证的真理:正题是自然,反题是文化,合题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家园,一个住所。 (“生态学”的希腊语词根 oikos 的含义就是住所)。 ” 这就是广义的生态定义,是必须要包括人在内的社会生态。提倡这样广义的生态优先,当然没有问题的。但是,狭义的 “ 生态 ” 则常常是不考虑人的存在的某种局部生态。例如,河流生态,土地生态,甚至是我们在水电开发过程中某一条鱼、某一种草的生态问题。这样的侠义生态问题往往就不能谈什么优先,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众多的侠义小生态之间本身就是相矛盾的,无论你强调某一种生态的优先,都可能会造成对另外一种生态的不公平,甚至是破坏。然而,对狭义的小生态的排序,我们也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我们的科学发展观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原则。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提倡“生态优先”不是不可以,而是必须要强调只有广义的大生态才可能优先,否则,其他任何侠义的生态优先,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排序。为了避免“生态优先”提法的不严谨引起的歧义和混乱,我们已经有了一种更科学的“生态优先”表述的方式,那就是“生态文明”。可以说“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生态优先”。 生态优先不能取代生态文明 如果我们把生态优先的理念应用到了狭义的领域,就难免会与我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产生矛盾。 对于我们国家水电开发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原则规定的理解,就存在着这里的“生态”是指广义还是狭义的生态的问题。如果我们认为侠义的小生态也应该是水电开发的前提,那么,显然任何一条鱼、一棵草的生态问题都可以成为制约水电开发的理由。 然而,根据联合国和我国政府提倡要积极发展水电的“保护生态”和“扶贫”的初衷来看,国家水电政策中提到的生态保护前提,应该是指广义的大生态,而不可能是局限在某种狭义的小生态。对于大生态而言,防洪、供水和发电(替代化石能源减排)等目标,也都是它最重要的基本内容。所以,我们国家才强调必须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的原则。 一旦当我们把水电站的防洪、供水、清洁能源发电这些最重要的生态目标与生态保护割裂、对立起来的时候,一定是在特指某种狭义的小生态。而这种小生态,与人类社会的防洪、供水、替代化石能源等大生态问题相比,是不可能优先考虑的。在实际当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到这种大生态优先原则的合理性。例如,我国的三峡水电站的上马建设,曾经产生了巨大的争议。环境评价之后,我们的三峡工程的“生态影响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的结论,一定是把它的防洪、供水、发电等生态作用都考虑进去之后,才能得出来的。否则,如果按照单独某种侠义的小生态也要优先来衡量,三峡工程绝对要算是一个违背了“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利益的前提下”发展水电的典型。 统筹考虑与统筹兼顾 此外,环保部对于的“统筹考虑”的解释是“坚持统筹考虑,就是要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问题,统筹考虑单个电站的环境影响和流域水电开发的累积影响。” 这种统筹考虑的要求与《办法》中的统筹兼顾的表述是不是没有区别呢?不是的。因为国家发改委(包括联合国)之所以要提出的“积极发展水电”的号召,恰恰就是环保部所要求“统筹考虑”的之后结果。所以,他们对每座具体的水电建设的要求是做到“统筹兼顾”。而从思想上对水电是否应该发展,还存在着疑虑的环保部,则还谈不上“统筹兼顾”。在他们看来,每一个水电站在建设之前,都必须要先“统筹考虑”一下,他们所担心的这些问题。因此,很显然“统筹考虑”与“统筹兼顾”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承认联合国和我国政府已经提出的“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水电的适度开发与积极发展 关于水电“适度开发”的要求,其实非常合理。迄今为止,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水电开发没有一个不是适度开发的。我国的水电开发也早就有了技术可开发和经济可开发的规划目标。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这种适度开发水电的目标始终难以实现。 截止到 2011 年底,我国水电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只有“适度开发”水平的 27% ,大约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每年 30 多亿吨煤炭,其中可以适度开发利用的约 13 亿吨左右。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开发应用了 3 亿多吨。也就是说,我国每年还有近 10 亿吨煤炭的水能资源被浪费掉。 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新中国水电的创始人李锐曾总结介绍说,当时世界上有 175 个国家,其中水电比重曾达到过 90% 以上的国家有 32 个,水电比重曾占到过 50% 以上的国家,共有 111 个(因为水能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这些国家随后其它能源的比重都已经逐步增加)。这说明,绝大多说国家都是优先开发利用水电。 然而,尽管我们国家的水能资源总量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水电开发却严重的滞后,比重一直也没有达到过 30% 。如果我们真的能像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挪威等)那样,真的做到优先、大力开发水电,我国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的话,那么我国今天的水电清洁能源发电量,仍然可以满足我国绝大部分的电力需求。我国现在的水电装机还应该能够超过火电,成为我国电力能源的绝对主力。如果那样的话,不仅我国当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还不会成为世界第一,我国的人均碳排放也不会超过世界的平均值。而且,还有人算过一笔帐,与欧美发达国家优先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发展结果相比,我国自第一座水电站开发建设的百年以来,流失掉的水能清洁能源总量,已经超过了我国有史以来开采出的全部煤炭。 正是因为我国水电开发的严重滞后,我国的经济腾飞消耗了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化石能源,也遭受到了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国际压力。也正是因为我国水能利用的滞后,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问题的重要焦点。为此,我国政府已经做出国际承诺,要在 2020 年把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到 15%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已经不得不把我国规划“十二五”水电项目的开工量,比“十一五”提高了两倍多。而且还把“十一五”期间引起了社会对水电开发严重误解的“有序开发水电”的提法,明确地在“十二五”规划中改成了“积极发展水电”。 实事求是的说,环保部的某些官员对我国“十二五”规划出现的这种变化,似乎是不大认同的。在环保部的《通知》中,除了为说明“生态优先”理由的时候,所引用的内容实在绕不开“积极发展水电”的表述之外,环保官员对国家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一直是闭口不谈的。光闭口不谈,似乎还不解恨,他们还要拿出“适度开发”的废话,与你进行周旋。我们这里之所以要说“适度开发”水电是一句废话,是因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你想不适度的(过度)开发水电绝对都是徒劳的。如果有人不同意我说的这种话,就请他给我们找出来一个不适度(过度)的开发了水电的例子,怎么样?因此,你们不是已经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有序开发水电”改成了积极发展水电了吗?我既然不便公开的否定你,那我就来一个“声东击西”的策略。你不让我再说有序开发,我就改成“适度开发”,反正就是不能赞同你们的积极发展水电的说法。 我们再看看环保官员所解释的“坚持适度开发,就是要把握好流域水电开发的强度、尺度和速度”。谁都不难发现,这种解释也完全可以用在“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上。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强调积极发展水电?当然是在吸取我国过去的教训的基础上,要求我们今后要“把握好流域水电开发的强度、尺度和速度”。显然,我们环保官员故意强调适度开发,就是要表达一种对积极发展水电政策的不认同。至于环保官员所强调的“要为重要保护物种保留充足和必要的栖息环境”的理由,也同样可以作为积极发展水电的论据。因为,我们知道地球的气候变化是迄今为止对全球物种的最大威胁。根据全球主流科学家的预测,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的现状,加速发展水电等清洁能源利用,那么若干年之后全球将有一半的物种频临灭绝。因此,也正是因为要为“保护物种保留充足和必要的栖息环境”,所以,我们才需要积极发展水电。 “确保底线”的提法,值得探讨 关于“禁止开发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区域”水电的说法,我们都非常赞同。但这到底是不是属于要确保的“底线”却有待于商榷。例如,我国溪洛渡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就没有确保这个底线,而是调整了划定的不够科学保护区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调整今后肯定还会不断的出现。所以,确保底线的提法并不科学。 关于“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的底线的提法,也有些问题。在“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国家的制度设计上就存在着天然的缺陷。而非常善于应用舆论武器的国外极端环保组织,又特别喜欢利用“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的理由,来达到他们的某种目的。搁置怒江水电、叫停金沙江水电等事件,都是几个由国外资金操纵的极端环保组织,用谎言蒙蔽公众的炒作,取代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的教训。最近,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办法》中已经对此做出了更明确规定,其目的就要避免这种教训的重演。 根据我国当前的现实,在公众参与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不仅是“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能不能得到保障的问题,而更重要的问题,则是如何避免让一小撮极端环保组织,用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取代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的更严肃的问题。 关于“坚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底线”的说法,也有些不大符合实际。我们强调“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完整和稳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能否实现“坚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底线”却往往不是水电开发所能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北京的永定河干涸了很多年了,明显已经突破了河流健康的底线。但是你就是没有建设密云水电站(或者把它拆掉了),这个底线还是要突破的。 此外,我国 2010 年的西南大旱,导致当地很多河流干涸,湖泊见底的原因,非但不是水电开发过度的原因,反而是当地的水电开发和水资源开发严重不足的结果。根据当时的报道,西南地区(以云南为例)不足 7% 的水资源存储能力,迫使我们不得不把 93% 的水资源都在汛期当作洪水的威胁排到了海里。这样一旦遇到了连续不下雨的天气,我们能不遭遇干旱吗?所以,事实证明,对于我们当前的现状而言“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完整和稳定”的方式,同样离不开“积极发展水电”。 建议用生态文明取代生态优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环保部的《通知》中关于水电开发的十六字方针,最好能改为“生态文明、统筹兼顾、积极开发、持续发展”。这样不仅能和国家发改委的《办法》要求统一起来,也真正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的原则和精神。 当然,如果环保官员不能从思想上改变对水电开发的歧视和偏见,他们是不可能接受这一建议的。连联合国的号召和国家发改委的文件他们都要想办法阳奉阴违的对抗,何况我们普通科技人员的意见?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提,要让大家都看看,环保官员的《通知》里有什么硬伤。让大家对今后水电项目环评审批中,可能所存在的政策风险,有足够的警觉。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措施,避免以往叫停金沙江等一类给国家发展造成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损失的环境悲剧,不断重演。 附:环保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 “ 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 ,突出强调了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对于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做好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切实做好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落实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积极发展水电要在 “ 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的原则指导下,全面落实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坚持生态优先,就是要在决策过程中牢固树立生态优化开发的理念,在制定开发规划时同步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执行过程中切实落实生态保护措施。   坚持统筹考虑,就是要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问题,统筹考虑单个电站的环境影响和流域水电开发的累积影响。   坚持适度开发,就是要把握好流域水电开发的强度、尺度和速度,要为重要保护物种保留充足和必要的栖息环境。   坚持确保底线,就是要坚持法律政策的底线,禁止开发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区域;坚持公众环境权益的底线,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坚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底线,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完整和稳定。   二、做好流域水电开发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要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合理确定水电规划的梯级布局。对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可进行重点开发;对条件复杂、环境敏感的河流或河段,要考虑现阶段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技术和能力,慎重开发;对部分生态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要根据功能定位,实行限制开发;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原则上禁止开发水电资源。   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必须依法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作为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决策的依据;已经批准的水电开发规划在修订或开发规模、布局、方式、时序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已实施的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水电规划,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水电开发历史较早,未开展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流域,应及时组织开展流域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   要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流域水电开发的指导作用,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受理、审批水电项目 “ 三通一平 ” 工程和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必须有发展改革部门同意水电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意见、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或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成果支持。   三、完善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要规范水电项目 “ 三通一平 ”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电项目筹建及准备期相关工程应作为一个整体项目纳入 “ 三通一平 ” 工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水生生态保护的相关措施应列为水电项目筹建及准备期工作内容;围堰工程(包括分期围堰)和河床内导流工程作为主体工程内容,不纳入 “ 三通一平 ” 工程范围。在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有 “ 三通一平 ” 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内容。   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重点论证和落实生态流量、水温恢复、鱼类保护、陆生珍稀动植物保护等措施,明确流域生态保护对策措施的设计、建设、运行以及生态调度工作要求。要重视并做好移民安置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项目业主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责任。要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要加强小水电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防止不合理开发活动造成生态破坏,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四、加强水电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管   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 “ 三同时 ” 制度,强化环境保护 “ 三同时 ” 的监督检查,督促水电建设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要监督项目业主同步开展环境保护总体设计、招标设计、技术施工设计并进行专项审查,加强对环境保护设计成果的管理;督促项目业主制定环境监理计划,开展 “ 三通一平 ” 工程和主体工程环境监理。要将环境监理报告作为批准试运行和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依据。   严把试运行和环境保护验收关。要开展 “ 三通一平 ” 工程环境保护验收,水库下闸蓄水前应完成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工程竣工后必须按规定程序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未落实的水电项目,禁止投入试运行;在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并通过验收后,项目方能正式投入运行。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水电建设项目运行 3 至 5 年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五、深入开展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基础研究   要完善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长效机制,加快制定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和建立 “ 绿色水电 ” 指标体系和认证制度。推进流域性的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域生态基础调查和长期跟踪监测,逐步构建流域生态监测体系和流域生态环境数据库。   要开展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开展 “ 干流和支流开发与保护 ” 生态补偿试点。进一步开展高寒地区生态影响和恢复措施、珍稀特有鱼类人工驯养繁殖、导鱼过鱼设施、河流与水库生境修复等研究。建立健全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统筹机制,优化梯级电站生态调度。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制约水电健康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强化水电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管,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水电建设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促进水电开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 一二年一月六日
30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没有PM2.5监测设备生产能力但北京监测技术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热度 4 liuli66 2012-1-10 09:50
信息来源: http://news.bjnews.com.cn/2012/0109/145247.shtml 年内逐步完成采购;目前国内没有颗粒物监测设备生产能力   本报讯 (记者金煜)北京目前的大气颗粒物监测设备均从美国、法国和意大利进口。   昨日,市环保局国际合作处处长明登历表示,目前国内没有颗粒物监测设备的生产能力,待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出台之后,市环保局将开始进行财政申请,全球招标PM2.5监测设备,年内逐步完成采购。   市环保局近日表示,等到国家新标准和相关监测规范发布后,将按照监测规范,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先在6个监测子站开展PM2.5监测,同时发布实时数据,并根据监测设备采购、调试工作进展,逐步增加PM2.5监测子站。据悉,国家环保部可能在本月底前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   据明登历介绍,目前北京27个环境空气子站的大气污染物监测设备,无论是粗细颗粒物还是其他污染物,其设备均购买自美国和法国。此外,一些流动子站的监测设备是奥运前夕与意大利政府合作时所得,我国目前还没有生产监测设备的能力。   ■ 对话   “北京监测技术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市环保局国际合作处处长表示,国际专家完全认可市环保局监测能力   新京报:市环保局在大气颗粒物监测方面的国际合作多吗?   明登历:我们跟美国环保署、法国巴黎大区空气质量监测中心及意大利、瑞士、瑞典都有着十多年的合作。业务上,国际专家对市环保局的监测能力是完全认可的,认为我们的实验室和监测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新京报: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否推出较晚?   明登历:发达国家一般是先治理煤烟型污染,基本解决后再进入防止工业污染造成的空气污染,再治理由汽车等造成的PM2.5和臭氧污染。但北京目前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机动车污染和扬尘污染几乎同时显现出来。美国第一个空气质量法案1963年就推出了,我觉得北京现在的污染物浓度水平跟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情况差不多。美国环保署修改空气质量标准更为频繁,1971年首次制订后不断修订。1997年加上了PM2.5,2006年又修改了一次,缩紧了浓度值,现在是日均35毫克/立方米,年均15毫克/立方米。   新京报:美国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上和我国有什么区别?   明登历:新的标准出来后,美国各州就会自己申请一个开始实施的日期,环保署要求它在五年内达标,达不了标的要写报告说明为什么不能达标,再申请延后五年。即使过了十多年,现在美国有的地方还是没能达标。
个人分类: 杂感|730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幸福!海口对一氧化碳、臭氧、PM2.5正式开始监测
热度 4 zhangyuxiu 2011-12-23 14:34
  日前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国内城市空气质量的关注。以PM2.5之名,商家开始关注海南等地的宜居地产,所谓的“防PM2.5”专用口罩开始在街头走红,几百元乃至上万元的空气净化器也开始纷纷上场……PM2.5从一个很专业和神秘的名词,开始走进了市民生活。      作为一名海口市民和游客是幸福的。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全球1100个城市以颗粒物浓度为标准的空气质量排名中,海口排在国内城市第一位。海口市环保局局长陈超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海口市被环境保护部列为全国26个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试点监测工作城市之一,也是海南省惟一试点监测城市。今年11月,海南省海口市对一氧化碳、臭氧、PM2.5正式开始监测。       PM2.5已经来到椰城百姓的身边。海口是“空气可以罐装出口的城市”,这句话是很多来到海口旅游的游客经常说的一句话。但这句话的背后,是海口全社会的努力和付出。近3年来,海口环保投资累计33.58亿元,其中2010年环保投资额达到14.94亿元,占GDP的2.53%。(转载于人民网海南视窗)   
2562 次阅读|8 个评论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几个现实问题
热度 4 蒋高明 2011-11-19 23:53
蒋高明 本文应环保部《绿叶》杂志约稿,发表在2011年第9期 一、生物多样性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舶来词,其英文为biodiversity,是由biological (生物的)和diversity(多样化)合成的,20多年前大陆学者翻译成当今的词汇。当时,台湾学者翻译成“生物 歧元化”,现在他们也不用这个词,也改用“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这一学术用语翻译与传播方面,国内学者王献溥、汪松、钱迎倩、陈灵芝、马克平等人贡献较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多样化程度,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赖以为继的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 态系统多样性。还有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这是对生物多样性含义的延伸。其实,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生物多样性,就是形形色色的生命及其构成的丰 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其核心是物种。 尽管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在国内外提出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至于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如何有效地保护生物多 样性?对于这些问题,除了专业人士外,许多人还是比较陌生的。 二、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人类来保护? 物种是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成分,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物种繁殖后代的最直白表述,即基因是纵向遗传的,物种是生殖隔离的。生态系统实乃物种与其生存的外界环 境构成的能够自我维持,有生命力、恢复力的系统。没有物种,生态系统就崩溃了。当今世界,尽管人类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但是,举全球之财力,聚集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 ,包括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也不能利用无机原子创造出那怕小小病毒这样一个简单物种来。人类能够制造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大分子片段就是了不起的发明了,上世纪60年 代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就是这样一个被国人认为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科学发明。然而,对于牛来讲,它们可以轻松利用所吃进去的草、矿物质、水分,合成这个 牛胰岛素。 这就是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初动力。没有了其它物种为人类制造的食物、氧气、水分、衣物、药物、建筑材料、交通工具等等,人类是寸步难行的。22年前,美国科学家曾经 在西部荒漠地区,试图通过人的努力,在模拟的太空中创造一个类似地球生物圈的环境,号称生物圈2号(地球是1号)。遗憾的是,这个实验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地球是人类目前能 够知道的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分布的星球,地球家园毁灭的那一天将是人类彻底灭亡的那一刻。 那么,生物多样性出了什么问题,非得要人类保护才能继续维持呢?这是人类长期蔑视自然,破坏自然造成的苦果。纵观人类进化史,人类实现最多,也是最引起人类自豪的是: 向自然无限索取。那些埋藏在地下的自然资源,岩石中的重金属,古岩层中的地下水,甚至深海里自由觅食的海洋生物,都变成了人类的食物、药物、器物、玩物、或杀人武器。 有了科学的武装,那些曾经与人类共存的生物,被不断驯化,其生境被岛屿化,有些则永久消失了;即使人类培育了上万年之久的农作物,也被一些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即转基因 ),对物种进行“粗暴”改造。物种消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和全球气候变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知21%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28%的爬行动物、 30%的两栖动物、37%的淡水鱼类、35%的无脊椎动物,以及70%的植物处于濒危境地。2009年11月3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再次更新了《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在47677个被评 估物种中,17291个物种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比例约为36.3%;目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 也许有人会说,物种灭绝是自然发生的,人类不必要担忧,有物种消失,也会有物种形成。这个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因为生物产生的速度远远低于其灭绝的速度。生物灭绝肯定是 有自然的原因,恐龙灭绝就与人类无关。60万年之前,北京地区尚分布有野象,当时森林非常茂盛,有大量的食物供应。大象南移显然是气候变化的结果。然而,人类尤其掌握了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益集团的出现,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臭氧层漏洞扩大、水资源危机、人口爆炸、土地荒漠化、生物入侵,都是与人类过度利用 自然资源,不恰当地利用物种资源造成的。 三、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上世纪90年代初,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制定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2001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承诺到2010 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快速流失的趋势。2005年,来自世界各国的150多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在纽约举行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又再次重申了这一承诺。 然而,国家组织的倡议是原则性的,各国领导人的承诺,只有兑现了才能够遏制生物多样性消失速度的趋势。 生物多样性保护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苍白的口号。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般采取下列做法: 第一,强化法规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对生物多样性实施保护。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逐步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 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 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等。对于生物多样性分布区域的自然保护方针是“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野生动物保护的方针是“加强资源 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上述法律、法规、 条例,从法律高度上,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第二,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场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 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 重要功能。 第三 对珍稀濒危物种实施迁地保护 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水族馆、海洋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 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这种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是挽救式的,可能保护了物种的基因,但这种保护是被动的,长久以后 ,可能保护的是生物多样性的“活”标本。因为,毕竟迁地保护是利用的人工模拟环境,自然生存能力、自然竞争等在这里无法形成。当然,迁地保护可以为异地的人们提供观赏 的机会,带来一定的收入,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第四,完善城市化建设,减少人为压力,促进生物多样性自我修复和保护。实际上,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境的岛屿化、碎片化,造成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的 强烈干扰。如果通过城市化,人主动给野生动植物留出地盘,那么,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固有的修复能力,可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这一做法是发达国家比较成功的经验, 在我国也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利用城市化带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做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2010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第10次会议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来自世界各国300多 个城市的市长将聚集在一起,通过一个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城市行动计划,并提交给各国的环境部长。在目前城市化迅速发展、气候日益变暖的今天,城市将是人类赢得生物多样性 的地方。然而,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会带来其他的问题,如城市病、犯罪、环境污染等等,这需要从经营城市的角度,打造生态城市,吸引居民在城市安居乐业。 第五,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生态就业,带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在那些非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地区,社区贫困是造成自然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最直接原因。在这样的 地区,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通过城乡互动,吸引城市居民主动参与到经济落后、但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保护,通过城市消费者的自觉消费带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社区经济水平低下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本阻力,要想提高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扶持并引导社区的经济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对资源依赖型的传统生产方式;减少种植、养殖、放牧、捕捞等对自然资源破坏较大的产业;强化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使社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率; 引进技术、人才、资金,协助社区提高生产力水平。 第六,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国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除了专业人士外,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很多人对于这一概念很感陌生。必须针对不同的人群进 行生物多样性基本国情的宣传教育,中小学课本应当有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内容。企业家、政府官员应当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常识,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实践中 做出相应的贡献。只有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提高了,才能动员全民力量实施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计划。 四、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要警惕几种做法 一是利用高科技技术消灭物种,占有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物种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物种包含的基因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可为全人类服务。但是,为了资本的需求,生物技术公司 搞基因提取、基因转移;并制造出所谓的转基因物种,同时申报专利;最终宣称物种为个人或生物技术寡头占有。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来看,这是反自然、反人类、反社会的 做法。天然物种或者经过长期驯化的栽培物种或养殖物种,其蕴藏的基因是合理的,人类利用它们不存在环境风险、健康风险和社会风险;而为了利益在消费者不知情的前提下搞 的转基因生物,就存在上述风险,且不能留种,长期下去造成被转基因的物种消失。我们不能为少数个人或生物技术垄断寡头的利益,容忍牺牲当代人、子孙后代以及全球生态系 统利益的做法。 二是重视种子库、精子库等形式主义的保护,忽视物种的实质性保护。正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即保留野生生命的地盘远离人类干扰,任其自我维持,仅对哪些 极度濒危的物种实施人工辅助或保护。种子库、精子库、水族馆、动物园、植物园都是异地保护的一些做法,但这样的保护效果并不是明显的。因为建设上述场馆能够得到大笔的 经费,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家和官员所青睐。甚至为大型水电工程需要,人工建造野生鱼类的产卵地,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掩耳盗铃的。三峡大坝建造以来,白鳍豚的消失就无 情地讽刺了一些科学家为迎合官员所采取的所谓挽救生物多样性消失的愚蠢做法,他们为白鳍豚修建的产卵场所并没有得到白鳍豚的“认同”。 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管不住食客的嘴。为了商业需要,许多餐馆将眼睛盯上了哪些无辜的野生动物和珍惜植物,为满足食客对鱼翅、燕窝、发菜等奢侈需求,赚钱更多的金钱, 海洋中的鲸鱼、岩洞里的雨燕、荒漠上从发菜遭到灭顶之灾。甚至有人鼓励对野生动物进行捕猎,名义上是控制了动物种群,实际上在金钱面前,那些好事之徒是管不住自己的枪 口的,必将加重野生动物消失。为了满足口福,许多地方将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如中华鲟、娃娃鱼、穿山甲也用来供应餐馆,尽管有些是家养的,而有些就是非法盗猎的。甚至有 人提出,为了避免大熊猫消失,可以像养猪那样将大熊猫圈养,并供应到餐桌。这种仅从技术角度提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做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四、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种植与养殖。为了让动物们长得更快,减少养殖成本,人们将动物的饲养周期大大压缩了,从出壳到长大出笼,鸡、鸭、鹅等禽类生长周期只有短短40多 ;公猪四个月就能够长大;母猪被关在铁笼子里一生都转不过屁股来。除了动物“速成班”现象外,还有人发明了活体取熊胆、活体把鹅毛等残忍做法。在农田里,大量农药、除 草剂、化肥对农田中的生物多样性实施无情灭杀,农田、果园、蔬菜大棚里充满了杀机,其结果是害虫、杂草越杀越多。农药、化肥、除草剂商人们赚走了钱,一线生产的农民患 了绝症,城市里的消费者付出了健康代价,这一切都是为了资本的需求。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急需提到日常上来。 五、经济发展蚕食自然保护区,物种面临流失和消失危险。自然保护区是人类根据自然界的承受力和保护自然的实际需求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具有为人类提供生 态服务、文化休闲、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然而,经济发展大潮下,自然保护区拥有的森林、草地、湿地、药用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面临各种利用形式的压力,盗卖大树 、非法盗猎、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甚至为了建水电站、修公路、挖矿、建游览设施,动辄修改保护区规划,那些核心区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自然保护无从谈起,物种消失与流 失现象屡禁不止。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两个成功案例 (一) 巴音胡舒案例 巴音胡舒位于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这里进行了连续十年的生态恢复实验。该嘎查72户288口牧民, 土地12.6万亩,属典型的浑善达克沙地。10 年前,为了致富牧民大量养殖牲畜,中等牧户每家养殖60多只牛和300多只羊。全嘎查牲畜数量达11566头。如此众多的牲口越冬是个大难题,每年冬春季节,草料总是不够用,牧 户不得不每年花大约1万多元去100公里外的地方去买草。 保障牲畜有足够的草料并安全越冬,科学家们采取了两个方案。方案之一是压牲口数量,使得草相对充足。指导牧民对牲畜结构进行调整,减少羊尤其是山羊数量,增加牛在牲畜 中的比例。即使如此,草畜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便实施了第二方案,即给牲口种草,在小范围土地上高效生产牧草。选择严重退化的4万亩土地进行试验,其中1000亩作高效地,占 4万亩土地的2.5%,将大面积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压力压到这2.5%的土地上。在这少量的土地上进行高投入,打井、架电、修路,而在剩余土地上,基本不投入,只建围栏,任其自 然恢复,仅在严重退化的流动沙丘上种植一些灌木或插一些柳条作为沙障。 对于大面积退化沙地,采取自然力恢复措施,即利用土壤库幸存的各种繁殖体以及植物繁殖的种子为种源,不引进外来种。浑善达克沙地有高等植物800多种,沙地生态景观非常丰 富,至少存在5种生境类型,分别是流动沙区、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塔拉(蒙语:低地)、淖尔,不同的生境下分别有不同的植物,在后3中类型恢复本地物种相对容易,仅在流 动沙丘上采取建造人工沙障,稳定地表土壤,保证植物定局。大面积退化沙地草地封育后,采取“以禽代畜”做法,即牛羊逐步被鸡鹅等禽类替代,增加牧民收入。 在脱离牲口破坏前提下,沙地草地被压制的自然力得到充分释放。2002年,封育区草层高度已达1.43 m,产草量每亩为5300斤鲜重;2003年,滩地草丛最高达1.85米, 生物量超过 6500斤/亩(鲜重)。沙地榆幼树平均为1.8株/m2,实生苗数量为7株/m2,其中固定沙丘阴坡坡基处,当年幼苗高达158株/m2, 2008年自然生长的榆树高度已达5~8m。试验区内植被总 盖度达60%,许多地段100%恢复,以前靠人工种植都难以成活的的小红柳3年后自然发生了,2011年已形成稳定的群落。与对照相比,固定沙丘生物量提高了3.8倍,丘间低地提高9 倍。野生动物中,野兔、沙狐、大雁、灰鹤甚至狼又回到了这片久违的土地。 在社会经济方面,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也给巴音胡舒牧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牧民家有草了、家里通了电、牧民有了自己的公路、牧民家有了卫生间、全 嘎查牧民住上新房。 生态恢复10年后,巴音胡舒嘎查4万亩退化沙地草地恢复同时也带动了全嘎查12.6万亩草场的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作为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 功案例之一,被美国Science报道,并进入美国大学教科书, 在国内外广为人知。 (二)弘毅生态农场案例 弘毅生态农场位于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建立的实验农场。核心思路是充分利用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原理,而非单一技术提高 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建“低投入、高产出、零排放”农业。弘毅生态农场的经营理念为“在健康的环境下,用健康的方法,生产健康的食品”。在项目 区,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利用生态学原理,从秸秆、害虫、杂草综合开发利用入手,种养结合,实现元素循环、能量流动,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就业。 目前弘毅生态农场有土地55亩,其中科研生活区、养牛区、蔬菜区18亩,本地森林恢复区8亩,严重退化耕地恢复区2亩,实验农田10亩,有机粮食种植区12亩,人工湿地5亩。这些 土地先后完全告别了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坚持不使用转基因技术。目前,农场年养牛103头(其中基础母畜11头),养鸡2000只、养鹅1200只,种植有机粮食16亩、 有机蔬菜5亩。农场有固定工作人员7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一线生产人员4人(不含季节用工人员),研究人员及研究生15人。弘毅生态农场的主要技术如下: 1)有机模式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通过堆肥、深翻、人工+生物除草、物理+生物法防治病虫害、保墒等措施,实现粮食增产,利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原理,而非化学灭杀方法 控制虫草害。实验4年来,效果十分明显,成功将低产田改造成了高产田。2010年度夏玉米产量为547.9 kg/亩,2011年度冬小麦产量为480.5kg/亩。 2)优质有机肥生产、腐熟与高 效循环利用技术 在有机肥腐熟过程中,增施磷矿石、草木灰、甲壳素、腐烂秸秆、杂草、豆科灌木、自然土壤等多种物质,提高肥效,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并有利于蚯蚓等土壤 动物生长。 3)环境友好型“禽粮互作”模式 通过“杂草-家禽(鸡、鹅)-禽粪-农田”生态循环链,实现种养有机结合,即在玉米生长的小喇叭口期,放养鸡;或在大喇叭口期 放养鹅,玉米地的杂草被禽类控制,同时起到流动施肥、捕食害虫的功效。 4)害虫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技术 通过脉冲式杀虫灯、鸭、鸡、鹅、天敌昆虫、野生鸟类、人工除草等 多项病虫草害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有机农田虫害。在完全摆脱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污染环境下,由于作物生长环境健康,露天种植的作物病害很轻,对产量影响非常小。 5) 肉牛育肥与“微储鲜秸草”加工技术 引进并消化吸收“面包草”加工技术,具有年加工“面包草”200吨的生产能力;建立350吨的大型秸秆青贮池,将秸秆变废为宝。农场所在 村庄蒋家庄平均每年产玉米秸秆量达738.8 t。通过农场肉牛养殖带动,该村用于饲料的秸秆比例增加到了62.5%,而丢弃和在地里焚烧掉的秸秆比例分别减少到了9.2%、9.8%。 6)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通过蚯蚓和黄粉虫再次转化。蚯蚓和黄粉虫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用于饲料、药剂等领域;蚯蚓粪可作为吸附剂、饲料、肥料等。 7)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 术 通过风光互补发电技术、太阳能与沼气能耦合技术、沼气技术,最大限度整合利用清洁能源,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缓解能源危机。 8) 耕地对温室气体固持技术 采取有 机种植模式可将作为当年捕捉的二氧化碳通过有机肥放在固定在土壤中,尽管部分碳还会释放出来被作物吸收,但年年增加有机肥可有效增加耕地固碳功能。 实验开展5年来,已带动农场所在地蒋家庄村蒋胜利(前前任支部书记)、蒋建强、蒋光华、蒋开文等10户农民,开展秸秆养牛60头,其中蒋建强个人养牛24头;带动蒋高玉、蒋军( 前任支部书记)、蒋寿荣以及周围村、乡镇等发展林下养鸡30000只;带动周京林(现任支部书记)等4户农民发展有机粮食12亩;带动蒋家庄建设户用沼气130户;带动蒋家庄村容整 治街道900米,充分展示了科技示范作用。 试验农场建立以来,已吸引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专家学者、留学生等30多名中外研究人员在此开展科学研究,立足于本实验农场,已发表SCI、CSCD论文20多 篇,其中IF4论文2篇,IF5论文1篇。国内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农 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以及路透社、德国镜报、Chinadiologue、SciDev等30多家国 内外媒体对弘毅生态农场做法进行的报道或评论。 中国科学院上述在牧区和农区的成功案例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生态学规律,对于生物多样性采取科学的利用措施,大自然汇报给人类的财富是巨大的。保护生 物多样性要的是行动,而不能停留在喊口号阶段;只有科学而合理地利用生物多样性,才能保护好生物多样性。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527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报告(2011版)》简介
stillme2010 2011-10-9 16:33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污水处理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能力及处理率增长迅速,同时也带来了污泥产量的迅速增加。 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量达到343亿立方米,脱水污泥产生量接近2200万吨。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污泥随意堆放所造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已经凸显而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推动了污泥处置市场的形成。 2010年初,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称,“十五”期间我国主要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十一五”期间的重点是完成配套管网的建设,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重点将放在污泥处置等方面,应“千方百计地将污泥处置搞上去”,鼓励污泥无害化后进行土地综合利用;2010年11月,环保部发布《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加快污泥处理设施建设;2011年3月,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示范项目的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全面部署和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不难看出,污泥问题已经受到国家高度关注,“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继污水处理之后的下一个环保投资热点。 在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形成之初,已有内、外资环保企业及非环保领域投资人提前嗅得市场机会,开始关注并参与到污泥处理处置市场中来。2007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法国苏伊士环境集团进入重庆污泥处置市场,2009年初,苏伊士环境集团进军江苏苏州污泥处置市场……种种迹象表明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投资机会已来临,竞争也逐渐激烈。 对于污泥处理企业来说,谁先进入市场,取得市场先机,谁就将取得未来巨大市场的主动权。在此背景下,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从2009年起,在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指导下,已连续3年推出《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报告》。最新发布的《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报告(2011版)》秉承前两册报告的精华,并进行了内容、结构的优化。本报告根据最新的数据和素材,通过对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的解读、对污水、污泥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对业界专业人士的采访,研判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投融资现状与趋势、市场竞争格局等热点问题,做出最前沿、最全面以及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报告也是目前市场上独家针对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的专业报告。以期在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形成之初,为业界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强占市场份额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报告(2011版)》全文近9万字,图44个,表36个,专栏案例29个。
个人分类: 扯淡啊扯淡|3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先玉335到底是不是转基因?
蒋高明 2011-9-18 23:12
蒋高明 先玉335是转基因的吗?环保部说是,农业部说不是。但农业部承认先玉含有CaMV35S启动子。如果你坚持怀疑它是转基因,人家会说你是造谣,有关部门早就宣布它不是。如果你 拿出事实证明吃了先玉335的动物(老鼠、猪、鸡)出现异常反应,他们会说“就算它真的影响了生态,也与转基因品种无关。”既然转基因是好的技术,为什么那么害怕这三个字呢 ? 先玉335的父本含有PH4CV。而PH4CV的类别编号包括“800/302”;在美国专利法的规定中,“302”即指“基因修饰”。 长长的专利资料文件显示, PH4CV的开发包括了使用BT和HT 转基因技术——这是用于商业化大宗农作物的仅有的两类转基因技术。美国农业部在核准PH4CV品种的公告中指出,该品种的种植必须遵循“农作物保护法”的要求, 例如,种子必 须是新的、成分稳定的同代同样品种,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子代作为种子使用;对转基因作物种植的要求包括“避难所”种植(在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农田里用一定比例的农田种植非 转基因玉米,通常该比例为20%或更多),必须有农田生态及环境等各方面的跟踪监护。 先玉335的专利说明 专利号为6,897,363 PH4CV的“摘要”:(本专利指:)命名为PH4CV的自交系玉米;其植株和种子;为得到该植株而采取的栽培方式,不论(采用的方式)是自交还是杂交——以PH4CV玉米和 它种玉米杂交所得杂交玉米种子和植株;自身基因物质中包含一种或多种被转入基因的玉米植株,其培育方法;以及用这种方法培育的转基因玉米的植株。本发明还涉及以PH4CV为 源头的自交系玉米;培育另外自交系玉米的的方法,以及培育自交系玉米所用的本方法。 发明人:Barker; Thomas Charles (York, NE) 受托方: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Johnston, IA) 申请专利号:10/271,942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5日 现有美国类别:800/320.1 ; 435/412; 800/275; 800/278; 800/279; 800/281; 800/298; 800/300.1; 800/301; 800/302; 800/303 现有国际类别:A01H 5/10 (20060101); A01H 001/00 (); A01H 004/00 (); A01H 005/00 (); A01H 005/10 (); C12N 015/82 () 类别号\专利涉及范围\检索区(Fields of Search): 800/320.1,266,275,278,279,284,298,300.1,301,302,303 435/412 United States Patent 6,897,363 Inbred maize line PH4CV Abstract An inbred maize line, designated PH4CV, the plants and seeds of inbred maize line PH4CV, methods for producing a maize plant, either inbred or hybrid, produced by crossing the inbred maize line PH4CV with another maize plant, and hybrid maize seeds and plants produced by crossing the inbred line PH4CV with another maize line or plant and to methods for producing a maize plant containing in its genetic material one or more transgenes and to the transgenic maize plants produced by that method. This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inbred maize lines derived from inbred maize line PH4CV, to methods for producing other inbred maize lines derived from inbred maize line PH4CV and to the inbred maize lines derived by the use of those methods. Inventors: Barker; Thomas Charles (York, NE) Assignee: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Johnston, IA) Appl. No.: 10/271,942 Filed: October 15, 2002 Current U.S. Class: 800/320.1 ; 435/412; 800/275; 800/278; 800/279; 800/281; 800/298; 800/300.1; 800/301; 800/302; 800/303 Current International Class: A01H 5/10 (20060101); A01H 001/00 (); A01H 004/00 (); A01H 005/00 (); A01H 005/10 (); C12N 015/82 () Field of Search: 800/320.1,266,275,278,279,284,298,300.1,301,302,303 435/412 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认真。这不,围绕着先玉335是不是转基因,又有下面的新进展。从下述文字尤其网友提供的大量证据看,这个先玉335隐藏得很深。 农业部首度承认环保部检测先玉335含启动子 文/金微 文章出处: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109/262590.html 9月9日,北京几十名市民前往农业部抗议“转基因主粮产业化”,递交抗议信。农业部官员与抗议群众进行对话,其中包括农业部科教司司长、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 处长寇建平助手等人。 在农业部接待室,市民与农业官员进行了1个小时唇枪舌剑的辩论,主要提到转基因食品危害、转基因大米非法流通、转基因大豆油草甘膦残留、农业部幼儿园不食用转基因油、世 博会亚运会禁止转基因食品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农业官员躲躲闪闪、左顾而言它。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对话中,农业部官员首次向公众承认环保部检测先玉335一事。 当抗议人士杨芳洲说(录音5分开始):......去年媒体报道,先玉335达到4000多万亩,今年又继续种下去了。环保部都检测出先玉335含转基因的启动子,但是农业部公关环保部 ,不让环保部公布数据,结果先玉335又大规模种下去了。先玉335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灾难:老鼠没有了,养殖业全面摧毁,主要是养猪业,猪肉为什么 这么贵?你能让肉价掉下来吗?现在养猪非常困难,猪莫名其妙的死了,其他所有的环境都没有变化,主要是先玉335广泛种植才出现这些问题......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的助手何一冰(音)(录音19分钟开始):......至于你说到先玉335检测出启动子一事,因为我也是在不断的学习 ,在了解,并不是转基因的作物才有启动子,所有的植物从DNA发育到蛋白质都有启动子,并不是检出启动子就是转基因的,这是专业上的问题。你们问我们的问题,也给我们一个 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去学更多的学科。启动子,你可以去查资料,有些资料可能不太好查,你如果查不到可以问我。为什么有启动子,这是个科学问题。还有这位提到草甘膦 残留量的问题......(略) 8月23日,在北京新闻大厦举办的“全国科技记者转基因培训班”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对参加培训的记者们说:“先玉335”根本就 不是转基因品种。 就算它真的影响了生态,也与转基因品种无关。 ” 《北京晚报》、《南方都市报》对此均作了大幅报道。 现在,农业部官员作出上述的表态,至少说明两点:农业部已经知道环保部对先玉335进行了转基因检测,也知道环保部检测出其含有启动子的事实。 环保部什么时候作的检测?这里有来自中国环境科学院官网的消息: 9月27-29日,环境保护部生态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西省环保厅、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晋中市环保局等单位在山西晋中市联合开展了“先玉335”玉米生态影响调研。重点 考察了张庆乡部分养殖专业村,详细了解了以“先玉335”玉米为主的饲料对家禽及牲畜繁殖的影响状况。“调研人员采集不同种植区域“先玉335”玉米的样品、“先玉335”玉米 加工成的猪、牛、鸡饲料、醋糟等样品。目前样品的基因测序处理工作正在进行中。”(见《我院研究人员参与“先玉335”玉米生态影响调研工作》) 两个月后,环保部委托的机构检测证实从山西取回的玉米样本均检测出含有35S启动子。但是,面 对这个结果,农业部不仅不采取措施惩罚和遏制此违法扩散,反而压制环保部门公 布此重要信息 。 现在,农业部估计不再封环保部的口了,也承认了环保部检测出启动子事实,但是改口说:“检测出的启动子并不一定就是转基因,因为普通植作物也有启动子。” 这好比说“环保部检测出了癌症细胞”,但农业部官员说:“凡人都有细胞。” 环保部检测出来的是转基因的启动子,农业部官员说普通作物也启动子,然后说有启动子不一定是转基因。这实属诡辩,偷换概念。 既然农业部官员将启动子上升到科学层面,说得那么神秘那么高深。我们就从启动子说起。 启动子是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通俗地说,启动子就像“开关”,决定基因的活动。 植物发育过程中是需要通过启动子表达基因,一个正常的表达序列可以理解为一个基因框——由启动子+基因外显子+终止子构成。 一般来说,每种启动子只在各自所在的组织表现作用,启动子控制了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强度,使它们在有些组织表达高,而在其他组织则可能表达低或不表达,这个原理在分 子生物学上叫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每种植物都含有成百上千万个启动子。但是,有一些病毒基因的启动子没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这些启动子很是特殊,如花椰菜花叶病 毒(CaMV)35S启动子不仅在CAMV所感染的双子叶植物任何组织和任何时间都能表现功能,而且在它不感染的单子叶植物、藻类、酵母和细菌中也能发挥作用。 转基因作物为了转入一个外源基因,要想成功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使外源基因进行“超量表达”。这个前提不满足,转基因技术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法达到预期的功能的。 为了使转基因能够超量表达,在植物中,绝大多数转基因都被置于一个超强的“启动子”的控制之下,就像给转基因作了一部机车的引擎,起到驱动器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要使这 个转基因连续地、大量地、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大量的转基因蛋白。在这个启动子的控制之下,一个转基因的表达水平,即产生功能蛋白质的能力,是一般植物基 因的几十倍、上百倍、甚至可以达到上千倍。 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启动子正好可以满足外源基因超量表达的特性,这使得它成为实现转基因技术的重要工具。目前,这种控制外源基因表达的特殊启动子开始大量应用于转基 因技术中,世界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大多采用了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的35S启动子。 由于这些启动子人为安装上去的,因此也成为检测一个物种是否转基因的重要指标。 环保部检测出来的正是商业转基因作物的启动子----CaMV35S启动子。 先玉是否受到转基因污染,如:其他转基因品系通过基因漂移的方式将启动子转给先玉,但中国并未批准种植 转基因玉米,所以这种可能性不存在。 对比农业官员说的 “所有的植物都有启动子,并不是检出启动子就是转基因的”,这不是诡辩又是什么。 所有作物都有启动子,这点也确实不错,但是,基因检测难以对普通作物的启动子作出检测。因为一棵植物可以有几万个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有一个启动子,启动子也有几万个, 这几万个启动子中,你要检测哪一个。再说,植物中基因组的几万个基因既不是同时全部表达、也不是在所有的细胞和组织中都表达,并且它们表达的强度——除极少数基因之外 ——都相当低。如果作物没有明显的变异,普通植物中的启动子很难进行检测。 玉米本身不含有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玉米也不会感染椰菜花叶病毒 。那么,335玉米是否有可能在与CaMV病毒接触,却没有被CaMV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导致335玉米中的正常 启动子被CaMV病毒影响产生显著变异,从而导入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 对此,我请教了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他说,自然环境条件下即便是有一定影响,也不可能会出现显著表达,更不可能会很容易就能够被检测到。 那中元说:“ 先玉335玉米35S启动子很容易被检测到,是其显著表达的结果,其之所以能显著表达肯定是和人为转入选择的表达联系在一起的结果,先玉335中的35s启动子只可能 是通过转基因所得到。” 另外,海外生物科技工作者给我发来一些研究也证明“不可能是因为环境影响”的缘故,其中遗传学家约瑟夫康明斯就提到:正常情况下,启动子是CaMV这种病毒的一个稳定的组 成部分,这不能与转基因技术的改造相提并论。因为病毒的正常复制是在细胞质中而不是细胞核中,天然病毒的启动子甚至不会在植物的基因附近。只有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启动 子才可能整合到基因组中,靠近基因。 以上这些事实均排除了先玉335的35S启动子是受环境影响产生显著变异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对转基因的检测还有另一种方法:蛋白检测法,但这种检测方法检测主体首先必须知道外源基因(或载体)的基本特征(部分或全部基因序列),才可能对转基因 成分进行准确检测。而转基因成分的特征必须从育种者那里才能得到,如果要对基因进行定量检测,也要育种者提供信息。 如果检测主体和育种者同在一国政权管辖范围内,则育种者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是该国主权范围内可控的操作流程。但是,如果育种者和检测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 尤其是当育种者的技术能力领先于检测者的时候,检测者如何要求育种者提供该种子的充分完整的信息,就上升为国家主权行为。 农业部称自己委托了相关检测机构进行了检测均无转基因成份,那么农业部委托的相关检测机构是否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基因数据库不得而知,该数据库是否覆盖了美国转基因育 种公司的全部基因数据信息亦不得而知,美国方面是否期望并允许中国农业部具备这样的检测能力亦不得而知。因此农业部称先玉335不含有转基因成份,只能说不含有农业部检测 能力范围内的转基因成份。 对于先玉335中转入的具体转基因成份,环保部亦无法检测。但环保部检测出35S启动子,就已经足够证实先玉335经过了基因修饰和基因改造,也进一步推翻农业部先玉335不是转 基因的结论。 本来,有关先玉335是否转基因只有两个答案:要么是要么不是。 当初“专利资料、生态异常”两方面证据已足够说明先玉335系转基因品种,加上“实验室检测”更进一步证明先玉335的问题存在,而美国杜邦先锋公司以杂交品种之名在中国大 地散播的这种玉米系非法,违反了“中国尚未放开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的法律”。 但是,我们看到,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披露先玉335事件一年以来,农业部不仅不查处非法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不处理外国公司严重触犯法律的事件,反而一直袒护外国公司, 2010年8月和9月连续两次为它辟谣,2010年11月,再度压制环保部公布检测结果,2011年再度多次地通过权威媒体辟谣说“先玉335不是转基因品种。” 为了一家外国公司,农业部可谓甘愿效犬马之劳,致使任何部门任何合法行动和纠正错误的行动全都不能开展,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也极其罕见。 农业官员在“全国科技记者转基因培训班”上说,这个培训旨在“提高和增强全国科技编辑记者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认识,进而向公众传达正确、客观的转基因知识。 ”农业官员念念不忘的一句话是:中国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抵触是因为缺乏科学知识因此要不断地科普,以减少中国推广转基因主粮产业化的阻力。也正是如此,农业部不惜召集 全国百家媒体记者进行转基因科普,再通过记者所在的媒体向全国大造舆论。 但是,农业部为何不想想:在先玉335涉嫌转基因和动物异常的事实面前农业官员的种种做法,他们不仅不正视这个事实,面对国家环保部检测出转基因启动子的事实,还从最初的 “公关和压制”到现在的“篡改和狡辩”,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在向全国科技记者进行转基因培训?要向公众传达正确客观的转基因知识?还要“敢为天下先”地在世界范围内第 一个向国人推广转基因主粮? 关于启动子的补充说明 网友 按照多年至今的转基因作物食品检测惯例,某农业作物查到CAMV-35S就是转基因品种,其后的序列就是何种转基因、常见的是BT(杀虫剂)和HT(除草剂)类型的、或两者兼而有 之的转基因序列的问题了 。下面是些实例: 这是台湾当局的官方检测文献: 台湾市售饲料玉米抗嘉磷塞基因特性及检测利用之探讨。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公害防治组。 http://www.tari.gov.tw/csam/ceb/member/publication/3(1)/003.pdf 。 台湾市售饲料玉米抗固杀草基因特性及检测利用之探讨。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 http://gmo.agron.ntu.edu.tw/GMOtest/maize-tw.pdf 。 第四章 基因转殖植物之检测与监测。 亚洲大学生活应用科学系,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等。 http://www.tari.gov.tw/GMO/book/%E7%AC%AC%E5%9B%9B%E7%AB%A0.pdf 。 基改作物检验技术开发及应用。作者:杨蔼华等。 二、外源DNA 序列之检测: ……目前多数之基改品系均使用CaMV 35S promoter 或NOS terminator来进行转殖基因的调控,因此在转殖植株中均会存在这样的序列,利用针对CaMV 35S promoter 或 NOSterminator 序列设计的专一性引子,便可检测出是否为基因转殖植物。……。 URL: http://book.tndais.gov.tw/Other/2008biotech/2-2-%E5%9F%BA%E6%94%B9%E4%BD%9C%E7%89%A9%E6%AA%A2%E9%A9%97%E6%8A%80%E8%A1%93%E9%96%8B%E7%99%BC%E5%8F%8A%E6% 87%89%E7%94%A8.pdf 。 这是美国农业部资助的关于用35S-启动子制造转基因作物的简介, 有动画图解、一目了然(即:说明了为什么查到35S-就意味着该作物为转基因)。简介以有杀虫剂功能的BT转基因玉米为例子: Gene Design 1 - Gene Regions。 http://passel.unl.edu/pages/informationmodule.php?idinformationmodule=957885210 。 Gene Design 1 - Gene Regions/Promoter。 http://passel.unl.edu/pages/informationmodule.php?idinformationmodule=957885210topicorder=3maxto=6minto=1 。 Gene Design 2 - Gene Constructs。 http://passel.unl.edu/pages/informationmodule.php?idinformationmodule=959031259 。 View Gene Modification Animation: http://passel.unl.edu/pages/animation.php?a=GeneModification.swf ; View Transgene Design Animation: http://passel.unl.edu/pages/animation.php?a=transgene.swf 。 这是纽约时报报道“NON-GMO”日介绍的美国著名组织的检测指南, 检查到35S的玉米可认为是转基因玉米 : Guidelines: GMO Testing Guidelines http://www.nongmoproject.org/industry/about-gmo-testing/guidelines/ 。 这是美国政府网站包括的几个介绍转基因知识及其作物检测的“学生指南”, 以35S启动子和BT转基因(抗虫类)作物为例子,且有序列片段、可用来比对: Foreign Elements in our Food (student guide)。. http://www.babec.org/files/pdf_maestro/GMO%20PCR/GMO_student_V11.pdf 。 PCR for Testing for GM Food。 http://www.occc.edu/bbdiscovery/documents/modules/pcrgm%20food.htm 。 这是35S启动子的专利文件(有中文版),包括相关序列数据(可做比对用): U S 5352605 (granted patent)。 Chimeric genes for transforming plant cells using viral promoters http://www.patentlens.net/patentlens/patents.html?patnums=US5352605returnTo=quick.html%3Fquery%3D%2528US5352605%2Bin%2Bpublication_number%2529 。 Chinese Languege: http://www.patentlens.net/patentlens/patents.html?patnums=US5097025returnTo=quick.html%3Fquery%3D%2528US5097025%2Bin%2Bpublication_number%2529 。 此外,35S启动子跟艾滋病毒类似。譬如: The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promoter - a hazard in GE plants http://www.psrast.org/newvir.htm 。 国际学界早有研究披露,一些疾病或疾病扩散就可能来自含有35S-BT/HT转基因作物。 就此,还有35S-HIV的类似问题,国内学界也早已知道,譬如: 美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可以从植物病毒研究中获取灵感。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07年08月16日 来源:科技日报。 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0708/t20070815_52491.htm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3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绿叶》记者问:让公众从环保中受益是科学家的责任
热度 1 蒋高明 2011-7-18 19:11
蒋高明 本文于2011年6月15日发表于《绿叶》杂志第6期(总第156期):27-32. 感谢《绿叶》杂志主编曹春玲采访、电话录音及文字整理。绿叶杂志为中华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刊物,为中国环保部机关理论刊物,主编为潘岳副部长。 摘要 环境质量跟每个人的行为永远是有关的。作为科学家,应该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因为我们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我们就要有公众意识,服务意识。不能唯科学论。人类的很多麻烦,都是科学惹的祸。我们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要让农民感觉到有钱赚。假如农民们在农村也能赚一万块钱,他绝对不会跑到城里来挣那屈辱的一万块钱。 问 :作为一名植物学家,您对环保问题一直十分关注,不仅写文章,还出版了《中国环境危急》等书籍。在您读过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书籍中,哪本书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答 :绿色经典的图书我看过一些,但是最能触动我的,是美国一位女性环保作家戴维斯的一本书——《浓烟似水:环境骗局与环保斗争的故事》,我还专门写过一篇书评。 戴维斯女士出生在一个被工业严重污染的小镇多诺拉,面对小镇上滚滚的浓烟,以及失去亲人的痛苦,戴维斯学有所成后即投入了对环境事件内幕的取证。《浓烟似水》讲述了一 系列关于环境骗局与环保斗争的故事:包括1948年发生在多诺拉使作者家人终身受害的烟雾事件、1952年的伦敦杀人雾事件、石油公司和汽车公司为保住含铅汽油的市场使出的种 种幕后诡计。戴维斯在书中警示沉醉于现代物质财富和环保运动成就的人们:有毒化学品的暴露仍然是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仍有那么多从环境污染中获利的人抵制和 反击污染防治行动,而坚持与之抗争又是需要多么非凡的个人勇气。 环保,对我而言,读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亲眼观察、亲自研究、亲自实践的过程。比如,我参与过汪永晨组织的江河十年行活动,学习过马军他们编制的水污染地图,我自己对 草原退化问题已经研究了十年……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这些参与的过程中愈加强烈。 问 :显然,从《寂静的春天》到《浓烟似水》,作者都是对环境问题有切肤之痛的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环境问题似乎离自己还比较遥远,比如,大家都知道塑料的白色污染, 但是为图方便还是离不开。对此,您怎么看? 答 :是的。对很多人而言,如果媒体上披露的环境事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就感觉不到危险。实际上,下一个环境事件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我。 这说明什么问题?就是虽然大家都口中喊着环保,但是脑子里并没有真正想着环保。遇到问题,只要“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如进驻到宾馆,一旦自己感到不方便,就要抱 怨:为什么不给我提供一次性牙刷。 比如,大家都知道塑料很难降解,焚烧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成分,但消费者意识不到这种危险。虽然在超市塑料袋要收费,但是为了方便,还是照样在用啊。在很多农贸市场,塑 料袋仍然是免费提供的;还有,宾馆的一次性洗漱用品问题,在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甚至非洲,没有一个旅馆提供这些东西,只有我们还在提供。 为什么我们不能颁布一个法令,禁止生产塑料薄膜、塑料袋呢?道理不用讲太多,它就是不能降解。焚烧,虽能让塑料垃圾的体积减小,但是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就会散出来,在环 境中一百四五十年都不能降解。我觉得这不单纯是环境意识问题,还有法制问题和部门利益问题。有的事情就得强制执行,光讲道理没用。否则,将来有一天,我们都会为此付出 沉重的代价。最近大家都在关注欧洲“毒”黄瓜吃死人的事情。这实际上就是生物多样性出了问题,当某个物种消失了,本来寄生在这个物种上的寄生虫就会跑到别的地方去。为 什么30年前它不要人命,现在就能要命?那是因为你弄了太多的青霉素,细菌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以前打一块钱的青霉素把病治好了,现在要花100块、1000块,这个东西就很可 怕了。现在中国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医院火爆,制药厂火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已经在为环境恶化买单了。一个人健康干嘛要吃药,是药三分毒啊。同样,发达国家也避 免不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工业化造成的恶果。 问 :那么,您觉得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答 :我想,最关键的还是环保的理念问题,发展观问题。现在很多人做事根本就没有想到环保。比如说农民搞蔬菜大棚、种地都使用塑料膜,农业增收了,但是环保出问题了,好 多问题推到下游去了。追根溯源,我觉得还是国家没有下决心,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让卫星上天,可以搞探月计划,怎么就解决不了污染问题?就拿白色污染来说,如 果上至国家领导亲自过问,下至普通公民人人动手,我不相信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也许有人觉得塑料膜是个很小的事情,飞船上天那才是大事情。实际上环境才是大事情。我觉得还是国家没有下决心。 我们的问题太多了,要一个个的解决。比如,解决图书出版使用塑料覆膜的问题,凡是覆了膜就要罚款。从这个突破口开始延伸下去就能解决很多类似问题,如香烟盒、CD盒、甚 至袜子上的奢侈包装都能够禁止。污染物当中,最可怕的是不可降解的致癌物,一旦产生,很难消灭。国家要理清头绪,一步步地来做,不只是一个环保部做,而是各个部门都要 真抓。比如餐饮业非法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执法部门就毫不客气地给他关掉。媒体喊了这么多年,喊的人都累了,听的人都不愿听了。我们不能光喊口号,还得做,该叫停的叫 停,该处罚的处罚。如果我们一次抓几个,比如禁止图书覆膜,做好一个,就能带动一片。这样的事情,我想既不需要太多知识,也不需要太多经费。 还有,就是要把每个人都要动员起来。你看,我们一边喊低碳一边又高排放,致使物种消失。他感觉不到不保护环境,他自己会受到什么危险。我们的媒体需要找一些生动的例子 ,把道理给老百姓讲清楚,让大家明白环境破坏了大家都是受害者,环境好了,大家都是受益者。比如,生物多样性和我们人类的幸福息息相关。如果江河湖泊污染了,一些鱼类 就会消失;热带雨林被砍伐,林子中的鸟、哺乳动物就会灭绝。当一个个物种都消失的时候,热带雨林就没有了,那我们连呼吸都成问题。因为没有热带雨林,氧气从哪里来?热 带雨林改变成单一的群落不可能稳定,很多物种都在那里起着关键的作用。比如维护一片森林的平衡,就离不开蜜蜂的传花授粉。但是现在蜜蜂非常痛苦,因为到处都在使用农药 ,蜜蜂采来的蜜是含农药的,我们不能吃,蜜蜂也会被毒死。 一个物种消失还看不出问题,但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成千上万个物种都消失以后,人类要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健康、幸福,恐怕连生存都难以为继。空气、食物、水,是我 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以前的水是可以随便喝的,现在你只能是花钱买瓶装水,这正常吗?!卖瓶装水的人肯定是赚钱的,把公共资源装进瓶子里就可以赚钱。那么,将来会不会把 空气也装在袋子里卖呢?环境质量跟每个人的行为永远是有关的。环保就是一种举手之劳,没有什么太复杂的科技,就看你愿不愿意做。 问 :请谈谈您在农村实践吧! 答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利用生物多样性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在山东已经做了几年的试验,很成功。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也干过农活,我学的学科又是生态学。我学的 东西能不能解决农业的问题,开始我一点谱儿都没有。通过在农村的试验,我感觉生态学真的很有用,确实能解决很多复杂的环保问题。2000年,我开始在浑善达克沙地做草原恢 复,到现在十多年了,“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理念已经进入了西方的教科书。我又带着这种理念到了山东农村,我们先自己租了一片地,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农膜,不 用添加剂,不用除草剂。当时村里租给我的是最差的地,30公分以下就是石头,以前是打麦场。结果,用了四年的工夫,我们就实现了吨粮田(小麦玉米周年亩产2000斤),农民们 全服了。大自然的力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每一个物种就是高科技,你想想,无论科学家的创造力有多强,举全球之力也造不出一个简单的物种。有人说,你在用小学生的办法 解决问题。对了,如果我用小学生的办法解决了博士生的问题,那你这个博士生就是没用的。就像你用一个亿元才能解决问题,我花十块钱就解决了,那你有什么用?很简单的道 理,你花了钱,制造了污染,把秸秆变成了一块牛肉,而我牵来一头牛就把它轻松解决了,你用高科技试试? 我这一亩地的粮食可以卖到四千块钱,因为不用化肥,不用买农药农膜,种子自己留,除去一千块钱的本钱,还赚三千块。而一般农民现在一亩地的收入也就是一千块钱。所以农 民们看到了效益,他们觉得这个办法好,特兴奋地跟着学,我教他们养牛、养鸡,再用牛粪、鸡粪来养耕地。我不用化肥农药,农民增加了收益,环境还得到了保护,这不就是效 益吗?企业家看到效益,他们要圈地,买地租地,让我们来指导。 这些年在农村,我觉得解决农村问题就是要耕者有其利,农民凭什么要给你种田?一定要让他们感觉到有钱赚。假如农民们在农村也能赚一万块钱,他绝对不会跑到城里来挣屈辱 的一万块钱。在城里挣钱是很委屈的,吃得很差,住的更差,还让城里人瞧不起。我们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就需要城市人做一点点贡献。这贡献不大,就是原来你一块钱买一斤 粮,现在两块钱,其中一块钱给农民。为什么要给农民?如果农民都进城打工,土地就撂荒了,你城里人只有饿死。我想这一块钱根本不难,而且政府必须有作为,如果政府不作 为,任市场发展,那将来城里人付出的健康代价会越来越大;如果政府不作为,那么城里人为了自身保命,让一线的农民多挣点钱,你只要多花一块钱就能让农民安心种田。 中国 就不用生产那么多农药化肥农膜,更不用那些充满风险的转基因技术,甚至完全可以叫停。生态农业关乎子孙后代身体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 。 问 :您在山东农村的试验能不能在全国推广? 答 :我觉得有希望,关键是发动群众。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有农民的积极性高,感到这没有什么高科技,那样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我们不用化学农药,把产量打出 来了,为什么这个好的方案不用,非要用差的方案?恐怕还是利益问题,怕损害自己的利益。中国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环境问题,是心态失衡导致的生态失衡。比如奢侈包装的问题 ,难道不能禁吗?去采购那些一次性牙刷的,他肯定有大量的回扣。这个钱让消费者买单了,消费者有的是出公差的,又开发票报销了,最终还是国家买单。 中国要做好自己家门口的事,首先是吃饭,第二是环境。现在咱们自己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要依靠进口,要美国人来养活,农业部是有责任的 。过去农村到处山青水秀,古树参 天,现在还能看得到吗?铁路、高速公路两边全都种的是杨树,难道林业部门、铁路部门没有责任吗?大树和小树的生态效益差得很远,真正的森林是多样化的,是自生自灭的, 它落个种子就能自己长起来,鸟也能造林,风也能造林,大自然并不需要我们去搞太大的植树造林。 问 :您说过,中国需要一个睿智的赛先生,需要一个勇于创新的赛先生,一个敢为天下先的赛先生,那么,您觉得中国的科学家应该怎么样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答 : 我不想把生态的问题做成特别复杂、纯理论的东西,那毫无用处。生态是有哲学道理的,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虽然我们的科研经费是不多,但我们研究成果非常多,我们的人 才培养也非常成功。 中国的科学现在好多都是人云亦云,言必称美国。只要是美国人说的,我们就跟着美国做。为什么我们自己不攀登,自己不选择?科学家们在干什么?好像只有发表学术文章而且 是英文的才体现价值。我们有那么多专家,应该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因为我们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我们就要有公众意识,服务意识。 作为科学家,不能唯科学论。 我们吃“唯科学论”的亏太多了。人类的很多麻烦,都是科学惹的祸。DDT是科学,瘦肉精是科学,三聚氰胺也是科学,转基因更是科学。转基因带来 的风险,我认为用不了十年,风险就会慢慢暴露出来。因为在生产这种产品的时候,本身就在污染 。比如说我为了保护农作物转了抗除草剂基因,我拼命喷药杀草庄稼也死不了, 我只管收获庄稼高兴,不管环境会不会恶化,粮食里有没有残留农药。如果这样的技术大量推广了,人类共同的利益何在?所以我们必须谨慎一些,还得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一 些。 假如我们的农业试验成果推广了,我们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出口有机粮食,总比卖裤子强吧。所以下一步生态学必须要解决应用这个问题,停留在空谈不行。至于多大规模 ,国家要跟上,科学家都做成功了,你不能视而不见。用我们的办法,花不了多少钱,是能解决粮食安全重大问题的,也能从源头保障环境安全。 (责任编辑:曹春玲) (本文据曹春玲访谈录音编辑而成,已经作者审阅)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74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基因作物提高产量是否美丽神话?
热度 1 蒋高明 2011-7-12 01:45
蒋高明 转基因作物能够提高产量是支持转基因技术人士手中的一张王牌。环保部生物安全首席专家、中央民族大学薛达元教授,尽管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持谨慎态度,但他也相信转基因 作物在产量提高方面还是有一定前景的。据华中农业大学介绍,他们研发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品系主要优点是控制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实验证明可减少80%化学农 药用量(不知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实现的?),提高约8%的产量。这是他们与全国水稻专家共同实现“绿色超级稻”构想的第一步。“绿色超级稻”构想的基本目标是:不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使 水稻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然而,事情会朝他们预料的那样发展吗?2008年,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业界观点一致认为转基因(GM)作物的主要目的就是摆脱贫困和饥饿,但遗憾的是, 这一点在评估报告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相反,根据同行审查中对经验论据进行严格的分析之后,国际评估报告并没有特别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支持。取而代之的是,转基因作物所 带来的疑虑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显示出来。对于贫穷的农民,该报告的结论是,转基因作物无法真正地解决他们的需要。转基因作物的另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生物技术产业在当前 的农业研发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而牺牲了其它农业科学。此外,农民还面临着由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新债务,尤其是对传统农作物和有机作物进行转基因作物筛查时引发的 专利侵权诉讼,还会被取消认证。目前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缺欠和不平等现象,比如在遗传资源领域,对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严重地影响了公共研究,并剥夺了农民获得 种子的权利。 也就是说,国际权威的评估报告并不支持转基因作物能够提高产量,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相反,会增加影响粮食产量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上述评估由政府间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发起,赞助方包括FAO(粮农组织)、GEF(全球环境基金)、UNDP(开发计划署)、UNEP(环境规划署)、UNESCO(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WBG)和世界 卫生组织(WHO)。400多名作者参与了报告的起草工作,世界各地的数以千计的专家以最全面和严格的程序进行采证评估。评估草案经过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同行评审,参与评审的专 家分别来自研究机构、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因此,他们的意见还是很权威的。 转基因技术能否提高产量,看美国的例子就能知道。如前所述,美国在耕地比中国多11亿亩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仅3.63亿吨,中国为5.01亿吨;中国粮食单产为278公斤/亩,美 国只有125公斤/亩。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核心秘密就在于中国打赢粮食战争是靠9亿勤劳的农民。“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治田勤谨”(墨翟)。美国就不具备这 个优势,才发明了化肥农业、除草剂农业、无机能农业、转基因农业等,来解决吃饭问题。中国耕地能够连续应用数千年还不退化,所仰仗的就是“人勤地产”的生态循环农业技 术,这样的技术在全球都是最先进的。    但是,中国每公顷玉米总产量是5.3吨左右,美国为9.3吨;中国大豆亩产130公斤左右,美国为200公斤以上。看起来,美国玉米、大豆的产量高于国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其实,中国北方是玉米与小麦两季,美国多为一季。单产不能说明问题,要看总的粮食产出。中国粮食总产是5.01亿吨,18亿亩;美国是3.63亿多吨,29亿亩。美国可能单产地 块超过中国,但中国也有高产田,占到全部农田的三分之一。中国复种指数高,这需要精耕细作,需要有经验的农民,这是我们人多的优势。中国农民满足自身粮食安全就是满足 国家粮食安全。中国如果走美国的路子,让2%的农民养活98%的人口,非出乱子不可。美国没有农民多这个优势。转基因是针对虫害或草害,不是为了提高产量的,转基因水稻在产 量方面相比袁隆平的杂交稻可能不具备优势。    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没有转基因作物能够直接提高产量,一般只是通过抗虫抗病而间接增产。转基因技术应该有直接增产的潜力,将来直接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的转基因作物品种 ,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可能会出现,但是现在还不具备条件,还离不开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的呵护。因此,抛开转基因增产的客观条件,单强调转基因能够增产是不科学的。    目前大部分转基因作物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虫害或者草害,而转入提高产量的基因是比较困难的。控制产量的基因并不是单基因决定的,而是由非常复杂的基因组或者基因群决定的 。转入某种控制虫害或者除草剂的基因可以,但转入提高产量的基因很难。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18亿亩耕地要生产出13亿张嘴吃的食物,这在全球任何国家中都是难度最大的。几十年来,中国人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基本实现了用7%的耕地养育 了世界21%的人口的奇迹。即使如此,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这正是中国科学家试图通过转基因生物技术措施来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的核心理论依据所在。 其实,即使转基因水稻能够增产8%,这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来讲,也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以目前农民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计算,增加8%就是每亩增加40公斤水稻, 不足80元钱,扣除转基因种子和转基因专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增加的成本,增量几乎被抵消了。农民对这几十元钱是根本看不上的,他们宁愿种植一季满足自身粮食安全,然后 进城去打工。更何况专家们得出的增加8%产量是在特殊环境下,转基因稻得到特殊呵护才能够实现的,放到农民真正的农田里,其增量8%的优势也未必能表现出来。 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并非治本的措施。除了人的因素外,耕地质量才是关键的。据国土资源部不久前完成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我国耕地优等地和高 等地仅占32.6%、中等地占50.6%、低产地占16.7%,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耕地平均质量较低。上述结果是综合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得出 来的,是比较科学的。这就是说,我国18亿亩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三分之一,中低产田占近三分之二。如果中产田改造为高产田,将低产田提高到中产田,我国粮食提升还有 很大的空间。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是以大化肥、大农药、大量消耗地下水为代价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恢复并提高地力、减少环境污染需要生态学的解决之道,而不是生物技术 所能够解决的。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798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将是灾难的开始
ljxm 2011-6-11 06:34
垃圾焚烧引起的环境灾难在国际上屡见不鲜, zhengfu一意孤行,此处地理位置的特殊,产生的污 染给北京带来的将是灾难的后果! 附:北京苏家坨垃圾焚烧厂环评报告公布 居民忧危害   本报讯 (记者金煜)近日,市环保局公布“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工程”(苏家坨垃圾焚烧厂)第三次环评报告公告,该项目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大工村。公告显示:该项目各方面对环境影响较小或不会影响环境。此前,海淀区政府网站上曾两次公示,在第二次公示期间,对拟建项目周边居民现场问卷调查,在500份个人问卷中91.4%支持,100%的受调查团体支持项目的建设。   自6月1日起,市环保局在其官网中公示该项目的环评报告,公示时间截止到6月15日。此次《公示》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16.7亿元,焚烧经预处理后的可燃垃圾1800吨/日,内设炉渣暂存区。   对环境的影响中,二英在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年均浓度均符合环保部规定,拟建项目建成后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不会降低所在区域现有环境功能,固体废物均能做到分类合理处理、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环评公示总结,该拟建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公示期间,公众可以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咨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情况。   建设单位:北京绿海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电话:82401833)   环评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电话:68409384)    探访   支持项目建设仍担心危害   受苏家坨垃圾焚烧厂项目影响最大的是:大工村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觉寺。   大工村距该项目仅460米,目前有居民近400人。一些居民表示,只要国家补偿合适,对于搬迁并无太大意见。   大觉寺距垃圾焚烧厂780米远。对该项目,大觉寺管理处书记王勇表示支持,不过,他也有顾虑。他说:“如果出现环境污染,对常住人口是有危害的。”   目前,正对常住职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每个人意见后,再交国家文物局协调。   作者:金煜 media_span_url('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11/content_242040.htm?div=-1') //
1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还是人治的社会
热度 1 ywang69 2011-5-28 18:19
中国还是人治的社会
18日环保部责令天津至秦皇岛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停止建设,此前环保部因环境审批问题督促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停止使用。环保部要求津秦高铁在6月15日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前,不得擅自恢复建设。 自从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被中纪委双规后,虽然新部长盛光祖强调刘的问题不会对中国高铁建设有影响,现在看来,刘志军的下台对于中国的铁路建设、对于铁道部影响比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目前许多开工建设的铁路项目基本处于半停工状态,银行资金也很紧张往年各大银行争着把钱贷给铁路项目,如今躲还不及,原来已经签订的合同放款速度大大降低,各大工程局叫苦连天。 这不连环境保护部也开始欺负铁路行业,叫停津秦与胶济高铁项目。 环保部对津秦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发布《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责令津秦铁路客运专线停止建设,其中写道,“经我部华北环境保护督察中心现场调查发现,你公司新建铁路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项目建设地点部分发生改变,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原来刘志军强势在位的时候,所有的项目也是一个管理模式,当时环保部哪敢动一下铁道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于2005年10月27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第二十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 第四条规定: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开工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如果铁路项目建设的环评报告通过后,线路没有大的改动或者对当地环境生态有大的影响因素的改变,施工中优化设计线路略有改动都要先报环保部审评(华北平原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变化也不大的情况下),这个费时费力费钱的程序搞完,中国的铁路建设速度不知要慢多少(所有施工设备和技术人员停工一天,损失多少啊)。 中国有许多法律法规,但是一阵阵的运动,一阵阵的严打,置事实是依据法律是准绳于不顾就是人治的具体体现,这一阵子,铁道部人见人欺的地位与刘志军的下台有莫大关系。
个人分类: 我有话说|5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难成共识的转基因对话(一)
热度 4 蒋高明 2011-5-3 17:55
---记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四次研讨会 文/金微 文章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5873e0100qyco.html 4月28日,“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四次研讨会”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这次会议规格较高,有来自挪威、德国、美国、玻利维亚等国家的科学家,环保部、农业部、林业局、知识产权局等各个政府部门,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绿色和平、第三网络世界等NGO组织,以及孟山都、杜邦、先正达、巴斯夫等转基因公司的代表。还邀请了像顾秀林、柴卫东、陈一文、刘仰、牧川、陈智富等 “非专家”代表列席公众席。两天的会议中,我们这群坐在公众席上的“非专家”代表几次与中国的转基因专家发生激烈的争论,有些意外的是,来自国外的专家与中国转基因专家也几次起争执,揭穿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谎言。 转基因的收益与风险 会议开幕式上,环保部生态司生物安全处处长王捷处长透露了几个信息:温家宝总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进行了批示、对转基因问题表示担忧,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举行专门会议、国务院调查组在各地调查发现转基因存在非法种植、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些信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简短的开幕式后,会议进入演讲环节。上午的演讲原本挺转派专家演讲,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提出质疑,认为挺转派专家都安排在前面,时间段要长,不合理。经过协调,蒋高明安排在上午最后一个发言。这样上午发言的专家中,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朱桢完全挺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所长吴孔明算是中立的立场,客观报告了转基因棉田盲椿橡由次生害虫变身主要害虫的事实。 第一个发言者朱桢在演讲中,主要是说转基因技术的英明神武,全球转基因作物的高歌猛进等现状,他强调温总理一直力主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谈到欧洲不采用转基因技术时,朱桢说:“他们可能会在这轮转基因技术竞争中落后。”他也分析了欧洲转基因的不被采用的原因,“那是因为欧洲意识形态的混乱,对技术的懒惰。” 至于转基因技术有没有风险,朱桢这样回答: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安全的事情,也没有绝对的无风险。“坐飞机有风险,难道不坐飞机吗?我们觉得只要是风险小,收益大,我们就接受(转基因粮食)。” 提问环节,公众席上牧川、陈智富率先对朱桢提出反驳。因朱桢在演讲中提到外资种业的问题,牧川问:“如何知道外资提供的种子就一定安全,没有转基因成份。” 陈智富发问:“只要是风险小,收益大,我们就接受(转基因粮食)。请问,您说的我们到底是指谁?我想,起码不包括我吧。且不说风险是小是大,难道收益大,就一定要接受吗?您以为,推广种植转基因粮食,就是炒股吗?”对此,朱教授回应:“没有绝对安全的。你能因为飞机有风险,就拒绝坐飞机吗?我们,只是我们这一部分人,并不强迫别人,现在都是民主社会啦。” 蒋高明的演讲对转基因食品风险提出了担忧,他认为现在转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二是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三是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同时他强调,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是个长期话题,如果贸然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投放到大环境,尤其是一个国家的主粮生产环境中去,就会损害自然生态系统。长期下去,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粮食安全。 蒋高明列举了世界各地转基因导致的生态异常现象,包括国外的超级草超级虫,以及中国种植先玉335导致的老鼠绝迹、猪异常等现象。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蒋高明展示了一段视频,这是自己所作的转基因玉米喂养老鼠试验,大老鼠对335玉米和普通玉米有明显的不同反应。 蒋高明的演讲刚结束,便遭到了杜邦先锋公司代表王琴芳(先锋种子事业部中国区生物技术研发、事物与法规经理)的驳斥,先锋代表强调先玉335不是转基因,农业部已经辟谣,而且自己已向农业部提供了数据。同时指出蒋高明作为“中科院植物所专家讲话要负责任。” 蒋高明的演讲结束,我获得了一个报告的机会。在10分钟的演讲中,我迅速展示了“生态异常现象再调查”的PPT。这60多张照片均来自一线的采访和调查,其中有明显的335玉米喂养对比试验,335喂养的母猪除了不发情、难配种、产子少、死胎多,对于幸存下来的小猪最明显的影响是体弱多病、难养活、而且小猪的体型大小不一。 我强调这些只是我作为一个记者的实地调查看到的现象,希望这些能够引起科学界的重视,我最后说:“我们专家在这里争论转基因安全性的时候,可能转基因的生态灾难已经在我国上演。” 演讲结束,一个转基因方面专家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母猪的异常情况是散户没有进行人工授精的原因。这位专家同时质疑,蒋高明的试验需要更科学的试验和证据。蒋高明有些无奈地说,自己本来是个植物专家,现在逼得无奈要作动物试验。 有意思的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针对报道提到的羊单胎现象,她说她的老公就是动物专家,羊确实是单胎动物。这让在场的嘉宾议论纷纷,我也感到大惑不解。这个问题不是早就说清楚了吗?但场上没有回应机会。会后,一位高校转基因技术专家对我说,其实这个讨论没意义,羊的品种不同,一般都能下两只到五只,羊绝对不是单胎动物,当然有的品种的羊可能只下一胎。 上午会议快结束后,公众席上的非专家代表才有机会发言了。 陈一文顾问向先锋公司代表王琴芳(先锋种子事业部中国区生物技术研发、事物与法规经理)提出质问:“2010年春天,先锋公司向德国与爱尔兰销售声称是非转基因杂交玉米种子,提交了这样的证明文件,结果被德国与爱尔兰政府检测出这些种子是受到转基因玉米污染的种子。请问先锋公司的代表,有没有这回是?” 先锋公司代表回答说从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 陈一文顾问立即喊话:“这是德国、爱尔兰政府网站披露的丑闻!”(注:陈一文译:先锋公司假称非转基因在欧洲销售转基因玉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0leay.html 先锋公司假称非转基因在欧洲销售转基因玉米参考文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0le9q.html ) 顾秀林的发言直指先玉335转基因铁证如山,称有部门早已测出335含有转基因成份,而当地农民无意识中的对照试验提供了足够的证据。顾秀林说自己刚从河南回来,当地的猪成片的死。 这些发言,支持转基因的专家没有人回应,会上还有人提到转基因作物的风险管理等问题。 共识基础不存在 下午的会议主要是基于转基因技术优势、风险管理及政策法规等,其实无论是转基因技术,还是转基因试验,还是转基因公众的沟通,专家都没有回避转基因食品的巨大风险,不然他们也不会费尽心血地作种种试验。支持释放转基因作物专家,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环境中后,需要作哪些风险评估和防范,以及对公众如何教育和沟通,让他们不要在转基因问题上“恐慌”。而反对派专家认为如果转基因食品有这么多危害,那就没必要急于推广了。而几位国外的专家也都提到转基因污染的赔偿国际公约等法案,对此,支持派的专家也无可否认《卡特赫那生物安全议定书》对转基因污染作的法规赔偿。中国农业部在全国各地制定了转基因污染的紧急预案,也是为转基因作物某一天可能的“失控”制定全国性的安全预案!转基因失控的预案,要防止像战争伤亡一样严重的后果,那伤害会比常规战争更严重。为了防止失控转基因,需要一个史无前例的预案!那个东西还能被算做“安全”? 也许这些才是双方的核心焦点,在转基因作物能否释放到环境上,双方的共识其实是不存在的,一方主张实行严格监管,一方主张禁止释放。基于此,专家的分歧特别明显,就是同样一个试验都会有不同的结论。这里大概提几个有意思的事。 1,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夏友富教授在谈到转基因与国际贸易时,说我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是一个重大的错误。他提到转基因大豆存在的巨大风险,他称转基因大豆80%不合格,很多大豆存在一种疫病,对我国人民健康存在巨大的风险。而大量进口大豆的后果还造成农民大量失业,粮油安全中的“油”的主权无法保障。在提问环节他还驳斥了关于精英 “进口大豆等于进口土地”论调。公众代表席上的两位非专家也拿出了转基因大豆草甘膦含量超标等事实,认为大豆的安全性是优于土地节省的考虑。夏友富有些痛心疾首地说:美国政府宁愿拿出几百亿美元来补贴美国农民,而中国政府连20亿都不愿拿出来补贴农民。 2,第三世界的研究员LIM谈到对转基因食品的零容忍问题,她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感到担忧,说到我国存在的转基因非法种植污染事件,并不断提醒我国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安全。她还提到,因为美国的转基因大米污染,欧洲召回进口的美国转基因大米让美国农民受损,美国农民一纸诉讼将美国公司告上了法庭,这对我国是一个借鉴。 3,中国专家与欧洲专家有几次冲突。第一次冲突是关于转基因树,中国一位林业专家说,中国种植转基因树,使得木质素降低,便于造纸浆。欧洲专家问:木质素降低会使树木脆弱,难以抵抗大风等外界影响,怎么办?中国林业专家说:这种树是用来造纸浆的,不等到长大就砍了,所以不用怕风,不用担心树长不结实。 4,华中农业大学报告了自己的一个课题:两块挨在一起的水稻田,一块种转基因水稻,另一块种非转基因水稻,两片稻田的水是连通的,图示说明两块田的位置和水流的方向、路线。该研究生的课题内容是,通过检测两片稻田里水中的浮游生物,得出结论说——转基因稻田里水中的浮游生物,与非转基因稻田里水中的浮游生物是一样的,因此,转基因对于浮游生物没有影响。而就在他报告之前,挪威基因生态研究所首席科学家Thomas BHN也作了一个相似的报告说,以水蚤进行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估试验,他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水稻对浮游生物有影响,这个一前一后的试验结果截然相反。挪威专家还提到,转基因玉米的成活率要低于非转基因玉米,农达的毒性要远高于孟山都提供的数据。 对于Thomas BHN所说的转基因水稻对浮游生物影响的报告,中方转基因专家展开了质疑,一位中方专家用英语问:你如何判断这种影响是转基因水稻而不是杀虫剂导致的差异。这位专家和此前质疑蒋高明的手法一样,研究不科学,至少应该有一个更加科学的研究报告,最好能在权威的杂志上发表。Thomas BHN的回答:我想做更科学全面的研究,但是我缺乏研究材料,西方转基因大公司都不提供科学研究需要的材料。我希望中国能够提供。而那位中国专家接着说:各大转基因公司的网站上都有数据和材料,都是真实可信的。 当有人Thomas BHN,目前作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最难的是什么?挪威专家说:生物公司拒绝提供数据,“如果生物公司说转基因前景美好,转基因生物完美无缺,那他们应该透明、提供数据。” 在公众席代表发言中,牧川说:为什么只要求针对质疑方的专家提供科学的论文和数据,而公司不作大规模的试验,不提供客观的报告,认为转基因完全是双重标准,要质疑的专家拿出证据,而自己却拿不出证据来。 顾秀林说:现在转基因作物在中国已经广泛散布,大量种植先玉335的后果是母猪不下崽、小猪体弱多病,田野的调查数据不被接受。难道中国猪和美国的猪不一样。 Thomas BHN在最后说到,如果是非法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公司是不会承认的,他提到如果不知道具体的转基因的成份,则很难检测,像大海捞针。陈一文就此谈到进口转基因大豆的风险,他认为这意味着中国进口的几千万吨大豆中含有未知的转基因成份。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59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环保部:全国五分之一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XUPEIYANG 2010-9-5 16:4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5日15:37 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9月5日电(记者张毅、孙洪磊)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5日指出,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刘志全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发展论坛做了题为《加强机动车环保法规建设,推动机动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演讲。   刘志全说,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增长,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进步,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一些城市由过去的煤烟型污染转成以机动车排放污染为主。国内一些区域出现灰煤现象,能见度明显下降。研究表明灰煤现象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明显的关系。一些城市臭氧浓度逐步在增高,个别城市发生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臭氧浓度增高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有密切的关系。   刘志全介绍说,过去十年我国机动车排放法规建设发展很快,不断提高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引导促进车辆低碳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整体排放情况趋缓,减排在十一五期间效果比较明显。据估计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24倍,排放总量则增加12倍。   刘志全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健全汽车排放标准体系、加强机动车排放控制。重点是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完善新生产机动车环保制度,继续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加速黄标车和低速载货车淘汰进程,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另外要完善机动车环境管理制度,加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研究有利于机动车污染防止的税费政策。同时要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强化车用燃油清净剂管理。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1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环保部培训
TsinghuaNCC 2009-7-15 21:04
我自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能动学院毕业后,就来到了东北大学,继续我的热能工程专业学习。原以为,毕业后我会继续在能源与动力行业继续奋斗,结果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沈阳市环境技术评估中心,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国家环保总部参加了规划环评管理人员培训。北京的天气很热,但是生活在环保部的培训基地还是比较惬意的。这里,我们每天就像在学校一样,听报告,来自国家饿环保部、交通部和其他单位的领导人的报告。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大学王立坤的中国和美国战略环境评估的报告,让我对于我们国家环保系统的规划评估有了新的认识,以后这几天好好努力,多学习一些东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54 次阅读|1 个评论
环保部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项目
蒋高明 2009-6-12 09:23
蒋高明 今天早上得到绿家园传来的消息:环保部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等有重大环境争议的项目。 水电在我国的确是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西南地区集中了中国75%的水能资源,因此,中国水电开发大军们纷纷集结于这些地区,形成了跑马圈水、遍地开花和干支流齐头并进的现象。    西南地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保护压力最大、地质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    可是,水能变油的认知,使得中国的江河越来越多地被开发,被截流。河流也从此不再是河流。河床里没有了水,鱼没有了家。    从2003年以来,面对水电的无序开发,上至国家总理,国家环保总局如今的环境保护部,下到沿江的百姓,官员、学者、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为了留住怒江的自由流淌、为了金沙江虎跳峡两岸的老百姓的富足生活、为了澜沧江水库移民的生活水平能所提高、为了岷江地震受灾之后,人们不再为次生灾害所伤害、为了大渡河还有能有水奔流,从政策上,制度上、参与上、呼吁中,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听证会、信息公开,直到今天国家环保部暂停审批停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项目一路走来,不容易;一路走来,人们越来越看到了无序开发水电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看到,江河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其他生灵;越来越看到地质灾害频发的峡谷开发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也越来越看到,没有信息公开和环境影响评价给大自然,给移民兄弟,给社会带来的困扰。    当然,暂缓审批并不见得我们保护住了金沙江,怒江,因为,事情绝对不会那么简单。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博弈还将继续下去。但这至少反应了一种信号,面临经济发展带领的严重环境问题,环保部再也不是橡皮图章了。    环保部就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项目答问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06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59252.html   人民网北京6月11专电 环境保护部即日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环境保护部启动暂停审批这一严厉的行政管理手段意味着什么?   问 : 这次暂停审批,表明了环境保护部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处理 保增长与保环境关系时的一种怎样的态度和决心?   答: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我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速办的精神,对符合中央政策要求和环保准入规定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灾后重建等项目环评及时进行审议。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底,我部会议审议同意批复项目环评文件365个,项目总投资14428多亿元,其中交通、水利、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个,总投资4521多亿元;对总投资达1467亿元的29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项目采取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问 : 6月9日,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2008年各省(区、市)和五大电力集团公司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考核结果的报告》中显示,2008年,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较好完成了年度二氧化硫削减任务,事隔两天即对华能、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实施暂停审批,二者是否矛盾?   答:没有矛盾。这就好比一个学生考试,语文及格了,未必数学也会及格。这次暂停审批行动主要是针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未经审批擅自建设、未经环评重新批复建设内容擅自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项目采取的严厉惩处措施。事实上,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和大型企业集团,我们也将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暂停审批新增该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    问 : 水电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怒江、金沙江等重要河流规划的水电开发项目也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此次暂停审批金沙江流域(中游)的水电项目,是否表明了环境保护部对水电开发的总体态度?   答:水电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常规能源中,水能资源仅次于煤炭。西南地区集中了我国75%以上的水能资源,因此《可再生能源法》中确定,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但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杜绝大、小公司跑马圈水、遍地开花和干支流齐头并进的现象,尤其是西南地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保护压力最大、地质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在开发中,必须结合流域开发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结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实行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根据环评审批文件指导水电开发项目的环保工作。未批先建的项目,如果环保设施和措施不到位,一旦实施工程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将难以恢复。    问:环保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跟踪落实此次暂停审批的效果?   答:我部将在第一时间组织有关单位组成3个督查组,分别对被暂停审批的区域和企业进行现场督察,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对被暂停审批的地区和企业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通过媒体适时公布整改情况。 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项目 来源:第一财经网 2009年06月11日章轲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2/20090611/000000117764.shtml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等,11日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叫停。   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11日通报称,针对个别地区和企业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进行项目建设的行为,决定从即日起在完成科学论证和各项整改措施前暂停审批这些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以遏制环境违法行为。   据陶德田介绍,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不顾当地水资源匮乏的现实,擅自将环评批复的直接空冷方式变更为水冷方式;山东省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钢铁发展规划,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并投产。   这些企业和地区严重违反了国家环境管理有关法规。陶德田说,水电建设项目影响面较广,环保措施、设计、管理滞后或缺失都会对上下游水生生态及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依照法律程序认真做好水电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十分必要。   据环保部调查,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批复擅自进行截流等主体工程建设,对减小水电建设环境影响极为不利。   陶德田说,暂停审批华能集团、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旨在警示这两个拥有众多两高一资建设项目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强环境管理,督促所属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环保责任。   据了解,环保部11日还具体通报了鲁地拉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的违规基本情况和处理决定。    附件一 暂停审批的内容和要求 一、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   违法事实: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   处理决定:责令违法项目停止主坝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对金沙江中游已批和未批的水电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在上述工作完成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 二、华能集团、华电集团   违法事实: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鲁地拉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不顾当地水资源匮乏擅自将环评批复的直接空冷方式变更为水冷方式,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潜在重大不利影响。   处理决定:在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完成整改、龙开口水电站完成环境影响补充论证和整改之前,暂停审批华能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所有建设项目;在鲁地拉水电站完成环境影响补充论证和整改之前,暂停审批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所有建设项目。 附件二  违规项目基本情况和处理决定 一、鲁地拉水电站   建设单位: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云南省大理州、丽江市   违法事实:该项目总投资177.9亿元,装机216万千瓦,库容16.93亿立方米。该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已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   处理决定:责令该项目停止主坝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对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 二、龙开口水电站   建设单位: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云南省丽江市   违法事实:该项目总投资118.7亿元,装机170万千瓦,库容5.58亿立方米。该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已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   处理决定:责令该项目停止主坝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对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