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行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看不懂论文?你不是一个人
热度 3 NatureResearch 2020-10-14 17:22
从含糊不清的首字母缩略词到不必要的行话,研究论文正变得越来越难读,甚至连科学家们也觉得读起来费劲了。 科学论文越来越晦涩难懂了,原因不外乎这几个:首字母缩略词多、句子长、行话令人费解。 这种过于复杂的语言不仅让外行读者和媒体难以理解,也让初级研究人员和转行到新领域的研究人员无所适从。 romeocane1/Getty Adrian Barnett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一名统计学家,用他的话来说,如今科学论文里面使用的新造缩略词和含糊缩略词数量之多“令人筋疲力尽”,而且这种情况正愈演愈烈。 有些缩略词用起来是有益的,因为它们已经广为人知 (比如AIDS、HIV和DNA) ,但是更多的却会妨碍阅读,因为它们比全拼出来更难让人理解。 以2002年一篇研究年轻运动员骨骼强度的论文中 的一句话为例:“RUN had significantly (p 0.05) greater size-adjusted CSMI and BSI than C, SWIM, and CYC; and higher size, age, and YST-adjusted CSMI and BSI than SWIM and CYC.” “有些科学家喜欢用这些缩略词,”Barnett说,“但是其他科学家未必会跟着用,最后沦为‘一次性用品’,带来大量的困扰。” Barnett和同事分析了1950年至2019年的2400万篇论文标题和1800万篇摘要中首字母缩略词的使用情况——基于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 他们的研究发表在 eLife 上,研究显示19%的论文标题和73%的摘要至少包含一个缩略词 。在已确认的约110万个缩略词中,绝大多数 (79%) 在科学文献中使用的次数不超过10次。 研究还发现,摘要中缩略词的使用频率自1956年以来上升为原来的10倍——从每百个单词0.4个上升为每百个单词4个。 Barnett说绝大多数缩略词使用的次数如此之少,“令人相当震惊。”他鼓励研究人员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在论文中引入新的缩略词。如果一篇摘要令人费解,他说,就难以吸引读者读完全文。 ▍标题长,摘要更长▍ 上述发表在eLife上的研究发现,近年来的论文不仅新造的缩略词越来越多,论文标题和摘要也越来越长。 这让人想起2017年的一项研究——同样发表在 eLife 上,它分析了1881年至2015年发表在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期刊上的70多万篇论文的摘要,发现在1960年以来发表的论文里面,每个单词所含音节的平均数量、艰深单词的占比和句子的长度稳步上升 。 过度冗长的句子和艰深单词不仅使论文难以卒读,也可能降低论文被引用的可能性。去年有一项研究分析了高引论文的特征,发现影响力最大的标题只包含10个单词 。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William Hedley Thompson是2017年那项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说科学论文不是只写给同行看的。“如果你的目标受众就是你所在的分支领域,那没问题,但是我们希望科学不仅仅停留在自己圈子里的交流。”他说。 ▍行话越来越多▍ 2017年的 eLife 论文还显示,学术论文里面使用复杂语言的情况越来越多,这表明科学家们在原本使用简单词语便足以表达意思的地方,使用了行话术语 。 “虽然科学是复杂的,有些行话不可避免,但是这并不能解释我们看到的愈演愈烈的趋势。”Thompson及同事写道。“考虑到近来有关科学可重复性的争议,科学文本便于理解的重要性值得深思,”他们还表示,“可重复性要求一项发现可以被独立验证。要做到这一点,报告方法和结果时必须足够令人理解。” 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项预印本研究分析了21486篇论文的行话的使用和被引之间的关系,作者得出结论:在标题和摘要里面使用行话会明显降低论文的被引次数 。 美国普渡大学的心理学家Kipling Williams曾撰文谈过行话和缩略词妨碍科学传播,他说技术语言的增加只会疏远非专家读者 。他补充表示,学术论文的写作应该更多地考虑到研究人员之外的有知识的读者,如政策制定者、媒体工作者和病人。“公众在很多这类研究中都有付出,至少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明白研究的是什么。” 参考文献: 1. Duncan, C. S. et al. MED SCI SPORT EXER , 34 , 673-681 (2002). 2.Barnett, A., Doubleday, Z. Elife , 9 , e60080 (2020) 3. Plavén-Sigray, P. et al. Elife , 6 , e27725 (2017). 4.Elgendi, M. IEEE Access , 7 , 87977-87986 (2019). 5. Martínez, A. et al. Preprint at bioRxivhttps://doi.org/10.1101/2020.08.20.25899 6 (2020). 6.Hales, A. H. et al . APS Observer , 30 (2017). 原文以 Science is getting harder to read 为标题发表在2020年9月10日的《自然指数》新闻版块 原文作者:Dalmeet Singh Chawla © nature 自然科研论文编辑服务 语言润色服务 : 母语为英语的编辑将纠正语言错误,调整句式表达,提升行文流畅度,改善行文风格,帮助缺乏英语写作信心的研究人员。 (质量保证:经过我们语言润色的论文仅因为语言质量问题而被期刊拒绝, 将免费获得一次重新编辑服务 。) 科学编辑服务 : 自然科研标准的编辑对科学文档进行 全面检查 ,包括结构和论证,提供详细的建议和编辑服务,帮助研究人员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该项服务 额外包含语言润色和投稿期刊建议 等内容。) 扫描以上二维码获取 科学编辑9折和语言润色88折优惠 点击 此处上传文稿,查看报价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Springer Natur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9463 次阅读|3 个评论
行话吓退行外人
热度 7 SoSoliton 2020-3-15 09:55
科研人员向本专业外的人( 行外人或俗称 “外行” )讲述本专业的知识,例如科学家向社会大众作科普、大学老师为招生目的向潜在学生作专业或方向介绍、 学者 之间因跨学科合作彼此 交流 本领域的知识和进展等,总是试图让行 外人 理解自己所讲内容并对之感兴趣,甚至产生加入本专业 或领域 的激情。但是,他们总能如愿以偿吗?有没有可能不仅不能如愿以偿,反而事与愿违? 向行 外人 普及科学知识或推 介 专业, 难免 涉及到行话 ( jargon) , 即 某一特定行 业或群体使用的、他人难以理解的特殊词汇或表达 。 人人都有体会 : 行话妨碍 行外人 的 理解。 更要紧 的是, 行话可能 吓退 行外人 ——轻者,令行 外人 对普及或推 介的内容 避而远之;重者,令行 外人 远离 与 普及或推 介 的 内容相关的 专业或领域。 一项新研究 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院 Hillary C. Shulman 等人最近在《语言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J 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发表一篇论文: “行话对处理流畅性、自我认知和科学参与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Jargon on Processing Fluency, Self-Perceptions, and Scientific Engagement )。研究发现: 科学行话( scientific jargon ) 使 行外人 不相信 被 普及的科学知识,并进而给自 己下推论和定论: 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这个 学科领域( subject area ) ——也就是说,自己不是学这个 学科 的料 。 用 作者 的行话说, 行话的使用会影响个人对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认同,进而影响对科学兴趣( scientific interest)和感知理解(perceived understanding)的自我报告。 当然, 正如论文作者所说,这项研究 并不意味着行话 没有用武之地 。在专业人士中,行话有 助 于高效、准确、可 靠 和令人信服 地传达想法。但当与公众或尚未学会 专业 语言的学生交流时,行话 可能 造成损害。 Shulman 等人 创建了一项在线调查 , 从公众中招募 了 650名 参与者 ,请他们 阅读关于自动驾驶汽车、 3D 生物打印和外科机器人的短文。 参与者 被分成两半,分别 收到了这些 短文 的充满行话的版本 和 更通俗化 的版本。例如,在 “生物打印” 短文 中,行话丰富的句子 “通过3D生物打印进行组织工程是MedTech 最令人激动的创新之一 ”被改写为“用人造 组织代替人体组织是医疗技术令人激动的创新 ” 。 研究 发现, 难以理解的措辞( inaccessible wording ) 与 参与者 报告他们不相信这些 短文 材料 、 也不真正喜欢 与 材料相关的科学之间 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反, 如果 措辞 通俗易懂(口语化) , 那么参与 者报告对 所读 内容和科学有更广泛的兴趣。 对行话加注释或解释是否会消除这种差别呢? 作者又将这两组参与者 再各自 分成两组,一些参与 者可以选择鼠标悬停 ( mouseover ) 来查找他们遇到的行话 , 即把鼠标指针放在困难的 行话 上并阅读定义或解释, 或者将简化后的语言翻译成行话。 结果表明 ,这没 有 带来任何区别。 作者说, 使用难懂的专业词汇等于释放 一种信号 : 告诉行 外人 他们不属于这个领域。 “ 你可以告诉他们这些术语的含义,但这并不重要。他们已经觉得这个领域 不适合他们了。 ” 写到这里,老文又产生了联想。 行话如果仅仅吓退接触行话的 行外人 也就罢了 , 更糟糕的是,这些 行外人 还 可能 把他们的 畏惧 向 其 亲朋好友、同学同事 撒播 (心理学家说,恐惧比病毒传播更快) ,让 行话 吓退 的 行外 人 爆炸式增长 。 几年前,有位研究生本来要选择 某 位青年教师作导师的,但她听了那位 老师 高深莫测的方向介绍和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的 谆谆教诲 后, 决定换导师。 她换 了 导师 后,帮那 位 老师 作了不少宣传: “X X 老师的方向太难了,不是人做的事。 ” 直到有人揶揄她 “ 太容易的事才不是人干的吧 ”,她才停止宣传。 回到 Shulman 等人 的研究。 行话 吓退 行外人 ,而 在 行话 出现时提供定义或解释, 甚至很清晰的 信息 ( clarifying information ) ,也 不能减少行话使用的负面影响 。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行话呢?作者建议, 应该尽可能删除行话或其他形式的技术语言。 但这 在现实中 能做到 吗 ? 麻省理工学院由 天体物理学家 转向 小说家 的 Alan Lightman 说, 几乎总是有办法用非技术性的语 言 来表达一些技术性的东西。 行话 吓退 行外人 ,这对 既有教学又有科研职责的 大学老师尤其有警示意义。 Shulman 说,在科学、技术、工程和医学( STEM)领域,使用行话可 能会阻碍人们支持这些领域,甚至不去从事这些领域的职业。 人们对困难的语言有一种自动 的 反应。 接受过科学传播培训的天文学家 James Lowenthal说, 传播科学 , 重点是提炼信息并去除行话。 他进一步指出, 如果 STEM 领域 想吸引更多对科学了解有限但 “有才华和激情”的人,那么 “用 大量 复杂的物理和数学术语 吓唬 他们不是办法 ” 。 有科普专家指出 : 公众理解科学新进展的过程常常是以所谓的摩西和亚伦模型形式出现的 —— 科学家就像是摩西,一脚踏在神界的半球上,常把发现带到世间来 ; 这种原始的活动通过某个亚伦传达,用图像和通俗语言翻译出来,帮助公众理解。 科 研人员本身 无疑是做科普 或宣讲 的最好人选,但要求 科 研人 员 做到集 摩西和亚伦 于一身, 很多时候可能不现实 。 据说爱因斯坦的报告人气旺盛主要源于他的名气,他上课的水平很难说高,他也很不喜欢上课。像我等完全不能靠名气的大学老师 ,很多时候难免 亲自上场作科普或宣讲,怎么办呢? 老文认为 科学哲学家 Robert P. Crease 的办法 值得借鉴 : “ 向外人解说科学就像是同非城市居民谈论城市一样 ——你得根据听众的反应决定谈话内容。如果他们想成为城市居民,你的谈话就要集中到规章、制度和法律等内容上,而且听众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掌握。如果你的听众就是来旅游的,没有想要成为城市的居民,那你就要集中到公共旅游景点上,不要说得太细,很多完全可以省去。 ”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12305 次阅读|2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