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本义服务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词语-词义-本义三层建模的发现
热度 1 Babituo 2020-4-25 10:01
建模,是个大课题,我们现在是用什么类型的基本要素来建模的呢? 如果把模型理解为是一个语义网,或一个知识图谱的割集,那么,其组成这个拓扑的结点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就是所问的基本要素。 今天,我发现,至少存在三个递进层次性质的“基本要素”。 这决定着,我们建立的模型的层次。 以下是我企图开发一个“本义服务器”程序开头注释——要做开放大世界,始终绕不开【本义建模】的问题。 //【基本事实1】:某人用某词语来表达其意念中的某个含义。 //【词语v】:用来表达含义的【符号串】为词语。 //【意义m】:某人意念中的含义m,为意义。 //【基本事实2】:词语经常被不同的人用来表达其意义, //词语在使用中,会形成约定俗成的、与具体使用者无关、是全体使用者都能接受的公共含义,于是,词义产生。 //【词义s】:词语所表达的含义,为词义。词语在使用中,被赋予了含义。 //如果将沟通类比为“交易”,那么词语有点像沟通中的货币, //就像货币在交易中被赋予了“价值”,词语在沟通中被赋予了“含义”。 //但词义就是词义,词义不是意义,意义是与人相关的,词义只和词相关, //意义更像交易中被交换的“实物”的真实价值,而词义则像交易中被用货币来衡量的“价值”。 //将词义和意义等同,是沟通中不得已的简便处理办法,由此带来了【歧义的风险】。 //意义不得不借助转换为词义才能随词语被传导,在传导后,另一端转换回来的意义,可能不知不觉地较始端发生了变化。 //意识到词义和意义的不同,就能在沟通产生问题时,检讨是否【歧义的风险】兑现了。 //有意思的是,在真正的交易行为中,“歧义的风险”正好是实现交换共赢的基础(对你没用的东西可能对我有用)。 //【基本事实3】:词语是在句子、段落篇章中被使用的。 //【语境】:词语的使用环境,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所营造的一个“含义场”的环境。 //推断:一个词语的词义,通常并不是仅仅根据词汇本身就能确切定位的,而是和语境相关的。 //也就是说,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词义可能不同。 //【基本假设1】:在语境中,决定某目标词语精确词义的,是语境中的其它某些词语, //是这些词语的含义与目标词语的含义的约束关系,锁定了目标词语的精确含义。 //【辅词】:辅助锁定某词语精确含义的词语。 //辅词概念提出,是为了将决定词语精确含义的模糊的语境,提炼为精确的词语的集合(组合), //将词义与语境的相关性,替换为与辅词的相关性。 //辅词的一小步,词义的一大步! //【基本事实4】:一般人通常在用词表达上并未十分肯定地意识到辅助词的作用, //他想在一个语境中用一个词语表示某个含义,他就用了。 //在【基本假设1】的条件下,实际上是他的语境中,包含了该目标用词的一组辅词。 //这些在语境中明确给定的,可用于辅助决定目标词语含义的辅词,是【显式的辅词】。 //不可避免的是,表达人可能并未意识到,为了更精确地确定他所用词语的精确含义, //他可能并未能在语境中全部引入决定目标词精确含义的所有必要的辅词, //这些辅词隐藏在其头脑中或并不自知,并没有在语境给出来,或是他觉得没必要给出来。 //这些辅词,是【隐式的辅词】。 //隐式辅词的存在,正是造成【歧义的风险】的本质原因。 //【词义定位三辅词法猜想】: //假定有任意一个词语v,如果能从词性p、近义s和常连l三个维度分别给定一个词(vp,vs,vl), //就能准确标定出这个词的一个确切词义s。 //s=v(vp,vs,vl); //此猜想源自【三旋语义】灵感,有待检验。 //【基本事实5】:通常同一个人对同一个意义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 //不同的表达方式代表不同的词义,组成一个词义集合,这个词义集合有着共同的意义指向。 //成功的沟通,往往需要在不同的人之间找到表达共同的意义的词义集合的交集。 //在不同的人之间用共同的意义构建的知识,就叫做【共识】。 //不同的人之间用共同的意义就叫做【公义】。 //一个公义,可用一组表达相同意义的词义中的任何一个来表达, //这个公义就是这组词义的【本义】。 //用【本义】来构建的知识,就是【知识本体】。 //目标:在词汇的使用中逐渐总结、归纳出并使用词义和本义,构建AI意识。 //1.使用词汇构建的知识;在普通数据文档中。 //2.使用意义构建的知识;在个体意识中。 //3.使用词义构建的知识;在AI表达中。 //4.使用公义构建的知识;在团体共同意识中。 //5.使用本义构建的知识;在AI意识中。 本义数据库,即AI意识。
个人分类: 虚构开放世界|171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