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访问学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顺利结束ANSI的访问
xudm 2010-3-4 10:50
在ANSI两个月的访问生活结束了,周六启程去波士顿的W3C。 今天,ANSI 为我送行,大家一起吃了中饭。 ANSI的同事问我这段时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想了一下,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事情。好的事情:DC的博物馆非常棒,给人印象深刻,每参观一处,都会感受到美国的强大,当然,如果是美国人,可能会有一种自豪和骄傲。还有,今年华盛顿遭受几十年来的暴风雪,降雪量有六七十厘米,公共交通部门的铲雪速度非常惊人,到上班时间,人行道、街道已经能够正常通行。不好的事情:乘坐公共交通时,常常看到乘客把看完的报纸随处一扔,一天下来,车厢随处可见报纸、垃圾等,这跟原来认为美国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还是有差距的。 下午,ANSI给我颁发了证书,证明我这两个月的访问任务顺利完成。 发张中午一起吃饭的照片作为留念吧。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奖学金访问学者项目执行须知
shiyun 2010-2-23 17:14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奖学金 访问学者项目执行须知 一、出国手续办理办法 1. 项目执行人需准备的材料 ①政审批件(一式二份); ②对方邀请信复印件或入学通知书复印件及其中文翻译件(赴美国者同时报DS-2019表复印件);赴日本须办妥在留资格认证书; ③护照复印件。 2. 办理程序 ① 执行人将上述材料在出国前 3 个月寄送人教局留学服务部办理护照签证的出国任务批件。 ②执行人持办理完的 出国任务批件和国际会议邀请信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办理护照和签证,同时在留学服务部预订出国机票。 ③执行人持签证在留学服务部领取机票,并办理境外生活费领取的有关手续(周一至周四)。 ④办理生活费领取手续时须交纳保证金1万元人民币。若提前回国(以护照出入境日期为准),须按境外天数计算生活费,剩余部分退还院办公厅财务;按期回国,保证金将退还留学人员本人。 联系人:夏洁、宋琦 地 址:院机关大楼 4 楼 2406 室 电 话: 68597790 , 68597766 二、项目执行和总结 项目完成后,执行人须在一个月内提交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奖学金访问学者项目 执行报告。具体办法为:进入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网(www.caspe.ac.cn)主页点击办事指南 点击人才工作在 王宽诚教育基金项目 栏目中下载 访问学者 执行报告的WORD格式模板。按照提示填写总结报告并 打印,打印件(一式两份)由单位在单位审核意见栏填写意见后, 附上在留学进修发表的论文复印件,一同寄送人教局人才处。 项目执行人在留学进修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等,必须以适当方式表示对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的谢意。英文的致谢格式为:The author gratefully acknowledges the support of K. C. Wong Education Foundation, Hong Kong. 三、延期和取消 1. 延期 项目获准后因故不能按期执行,执行单位须及时函告我局,说明原因和具体的延期要求。经批准后方可延期执行。 2. 取消 获准的项目在当年度不能执行,则自动取消,不作跨年度延期。 联系人:祝昊泉 人事教育局人才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100864 E-Mail : hqzhu@cashq.ac.cn 电话:68597424
个人分类: 蜗行蜗见|3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派访问学者:出国前的留学基金委流程汇总
cl70544 2010-1-24 23:31
国家公派留学美国的前前后后 主题 7 :公派访问学者:出国前的留学基金委流程汇总 ( 2010 年 1 月) 每个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的人都有本《留学须知》,从获得国外高校邀请函到办理签证、归国管理等,面面俱到。我个人感觉,内容太多,本身流程确实复杂,读了之后还不能立刻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生成一个行动计划。事实上,我还做了不少功课,才一步一步理解《须知》的内容。 总结了一下,在出国之前,与留学基金委有关的事项是三项: 1、 同意派出函; 2、 留学保证金交纳; 3、 资助出国协议公证 上述三项作为前提,才能领取机票和报到证。 留学美国的话,为了得到同意派出函,需要传真三份文件给留学基金委,即:英语合格证明(培训部的结业证可以)、 DS2019 表(美国学校国际交流中心经过审批寄给申请人)、学校盖章同意的邀请函。要拿到学校盖章同意的邀请函,需要走学校的审批流程。这个流程短则一周,长则数周,完全可以在 DS2019 表达到时开始。这样,派出函可以和签证同步完成。 留学保证金交到中国银行的指定帐号后,要及时把银行转帐回单和个人信息传真至留学基金委财务处,然后他们会以挂号信的方式将保证金证明寄给我们,这个需要约 1.5 周时间。如果估计学校流程不会受阻,那么签证一拿到,就可以去交保证金,这个钱迟早得交,而且要退还的。 资助出国协议的公证需要找两个担保人,公证时需要三方同时到场,一般从申请到完成需要一周(我遇到特殊情况,从想公证到公证完成折腾了三周)。签证拿到后,就可尽快办理公证。 一般地保险起见,都在签证通过后才开始上述工作。计算处理时间,签证后一般 2 - 3 周可以完成,开始订机票。如果机票预定两周后出发,则从拿到签证开始约需 5 周可以离港,如图 1 所示。 图1 拿到签证到离港约5周 如果将同意派出函的开始办理时间提前至 DS2019 的到达时间,则可以缩短签证后的逗留时间,如图 2 所示,拿到签证后三周可以离港。 图2 拿到签证到离港约3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974 次阅读|6 个评论
公派访问学者:J签证的材料准备、签证过程与check
cl70544 2010-1-24 20:28
国家公派留学美国的前前后后 主题 5 :公派访问学者: J 签证的材料准备、签证过程与 check ( 2009 年 12 月) 网上有好多论坛讨论签证经验,字里行间体会了不少签证通过的喜悦和拒签的沮丧。那种对签证认真且近乎恐惧的态度,越来越深地感染着我。我暗暗下着决心:一定要好好准备,做到万无一失。 在讲述签证的准备工作之前,有必要先说结果,也是在本篇博客中我最想说的话:签证是一个正规的流程,以平常心对待平常事即可。 一、材料准备 首先列出材料清单,在美国大使馆的网站( http://chinese.usembassy-china.org.cn/niv_exchange.html )上十分清楚(中文的,没有歧义),虽然其他网站上也列出了清单,但是这个肯定最正宗。相关内容拷贝如下: 所有 J 类签证申请人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 以便能够在面谈时出示下列材料和其它任何与签证申请有关的支持材料: 有效护照 :如果您的护照将在距您预计抵美日期的六个月内过期、或已损坏、或护照上已无空白的签证签发页 , 请在前来面谈之前先申请一本新护照。 一张照片 : 于 6 个月内拍摄的 5 X 5 厘米 正方形白色背景的彩色正 面照。请将照片用胶水粘贴在DS-156 电子签证申请表上。详情请见 照片要求 。 签证申请费收据原件 : 您可以在 中信银行 在中国的任何分行支付 签证申请费 904 元人民币(自 2008 年 7 月 24 日起 执行)。非移民签证申请人现在将 DS-156 电子签证申请表 填写完毕并打印出来后,必须将其申请费收据粘贴于表格的最后一页上。请注意粘贴收据时不要将条形码区域遮挡住,另外请勿用订书钉或胶水(胶棒)粘贴收据。 填写完毕的签证申请表格 : DS-156 、DS-157 和DS-158 非移民签证申请表 。 填写完整的 DS-2019 表 :表格上的姓名必须与您护照上的姓名完全一致,并已被美国的学术机构输入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 SEVIS )。请点击查看更多有关 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SEVIS) 的信息。 SEVIS 费收据: 大多数 J, F 和 M 类签证的申请人现在必须支付维护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 SEVIS )的费用。请在前来面谈时携带电子版收据或 I-797 收据原件。请点击查看 如何支付SEVIS 费 。 在中国有牢固约束力的证明: 出示经济、社会、家庭或其它方面约束力的文件,以帮助您证明您在美国短暂停留后有意愿返回中国。 资金证明: 证明您有能力无需工作即可支付在美停留整个期间的费用。 研究 / 学习计划: 在美期间计划好的学习或研究工作的详细信息, 包括您所在美国大学的导师和 / 或系主任的名字及电子邮件地址。 个人简历 :详细描述您过去在学术和工作方面的经历,包括一份所发表文章的清单。 导师的个人情况介绍 : 已经在美国大学里被分配了导师的研究生应当带来导师的个人情况介绍、简历或网页打印件。 上述列出的 11 条都是签证需要带的材料。我们在准备时,必须排出个先后次序,我将这些任务分为两种,一种只能串行,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另一种可以并行,随时都可处理,当然越早准备越好。 必须串行的任务是: 照片- 护照- DS2019-SEVIS 收据 - 签证申请费原件 并行的任有:牢固约束力证明(包括房产证、工资单、银行存折)、资金证明( CSC 的资助函以及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需达到一个最低限值,该限值在申请 DS2019 时对方学校会给出要求)、研究计划、个人简历(论文清单切记)、导师的个人简历、导师的网页打印件。 上述任务中,耗时最长的应该是 DS2019 表,该表需要原件送达,对方学校还有审批流程,审批四周, UPS 送件一周,这样就需五周。 在 DS2019 表送达后,表上需要对信息进行核实和签字,该表还告知了 SEVIS 费如何交纳,我用中信银行的信用卡支付,其他很多银行也可以。 签证申请费需到中信银行柜台交纳,中信银行的网点不多,去之前最好给中信银行客服打电话( 95558 ),问清楚需要带的文件,比如身份证、护照和钱,交了钱就可拿到签证申请费原件了。还有一件事情也必须到中信银行柜台办理,就是买预约签证的电话卡, 54 元 12 分钟或 36 元 9 分钟,这次一并买了,免得再跑一次。 材料准备好,买好签证预约电话卡,就可以预约签证时间了。电话卡时间有限,因此尽量在拨通电话之前把电话需要的资料准备好,这些资料在美国大使馆的网站上也有,主要是申请签证人的身份资料信息,电话用中文,对方是中国人,语言无障碍。我约的时间是 2 周后的周三,等待时间不太长。 除了准备上述的纸质资料外,还需准备回答面谈时签证官的问题。这一点真是最不确定,也最让人紧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看了很多介绍才发现,其实,美国签证官也希望签证申请者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工作,知道他们并不是有意要刁难大家,而是要证明非移民签证申请者确实不想移民。移民倾向假设是他们的工作要求,我们要通过资料提供和回答问题使他相信,我们的确不需要移民,比如我们有很好的工作、有房产、有亲人,我们去交流访问有明确的目标、邀请者具有正当职业和一定社会地位等等。为此,我将所有网上找到的经验之谈中提到的可能的问题都汇总,自己先演习思考了几遍,以免到时不得要领。 准备好所有资料,我对签证面谈充满信心。 二、签证过程 签证那天,发现好多人啊,队伍至少有 40 米 长,还分批进入,搞的煞有介事似的。我想既然是预约的,就是已经安排好的,可能天天这么多人吧,所以也没什么。这个等待的过程有点长,但是大可不必象网上有些描述得过于漫长而营造了紧张气氛,就是按部就班排队呗。保安人高马大、西装革履,看上去神气,也不过尽职尽责维持秩序罢了。该交的文件就交,跟着队伍走。 我当时有点小插曲,就是 DS156-158 表上的姓名需要标注电码。在之前不知道电码是什么,没写,收材料的小姑娘叫我到一个地方去查,也在同一个大厅里。忙忙慌慌地查找,填写,再提交。对了,由此可见,要记得带一支水笔去,补填方便。没填电码的人不少,个个都忙得出汗。 在排队等候时,几个窗口的面谈内容都听得很清楚,只要有 research 字眼,我就竖着耳朵认真听。令人沮丧的是,几乎每个 research 最后都被 check ,难道动不动就触及敏感专业? 轮到我面谈了,签证官是一个小伙子,估计不超过 25 岁,第一句话 Will you do research there? 然后问 Whats you research field ,这个问题他问得仔细,说 dynamics 不够,一定要具体到某类型 dynamics 。然后要求我把简历、导师简历等给他,收下后看了看,说 looks good. But it still needs a quick check for about two weeks ,然后还看了看我的计划日期安慰我说来得及。可以说,我没有任何挣扎的机会,就被 check 了。 三、 Check 面谈的第二天,接到一个电话,说是从美国大使馆打来的,核实我简历上的信息,经历问得很清楚。但是据我了解,她并没有到我的每段经历的证明人那里电话核实。我反正实话实说,她要去了解就让她去。这时,我觉得我没有任何做努力的可能了,听天由命吧。 然后一直安静,直到两周到期,邮局的人通知我签证到了,要我等候他们送来。 拿到如期而至的美国签证,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毕竟,我为它紧张、忙碌了近两个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连载) 英国见闻录之七:拱猪
蒋高明 2010-1-21 00:20
蒋高明 1991年12月5日 Blackpool,雨 上次去系里的老师家,从一个同学手里要了一套剪纸,质量很差,后悔不该送出去。 这些天食欲又好些了。刚才饿了,就去煎饺子,现在躺在床上写家信。天不很冷,室内温度14℃,而且我一直烧着电热毯,还很舒服。刚才称了体重,还是毛重140斤,可见没有掉肉。 前段日子,几个人经常在学联撮麻将,是一个人从打工的餐馆里借来的,现在还了麻将。改打牌“拱猪”,有时一聚7-8个人或10个人,很热闹。因为许多人也很孤独,大部分除干点活挣钱并打发时间外,闲着的时侯就是玩一玩。而且在学校里事也不多,如果没有希望留下来读博士的,就是混日子罢,就是去打工。 “拱猪”很有意思,被称为是中国特色的玩法。大家比赛谁坏,“损人利已”,典型的明哲保身玩法。猪是黑桃Q,本来是个皇后,怎么变成了猪呢?梅花10是翻子,也叫“变压器”,就是将你的得分乘2,如果亮了就乘4;方片J是羊,那是奖励用的,等于100分。所有的红桃是负分,从红桃5以上算,5-10是-10分,JQK按-20,-30,-40算,A是-50分。玩的时候,大家都像躲瘟神一样不要红桃和猪,都朝外面送,落井下石。 但也不能太极端,如果一个人将所有的红桃都收了,就变成正分。“拱猪”输了的时候,要用嘴巴和鼻子将“猪”拱出来,那张黑桃Q是藏在整幅牌里的。每次我的战绩都还可,我以前大学时玩过,很上瘾。 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成了“打工学者”,每个人都挣点钱,然后可以多积蓄一点。这里有几十个国家的学生,还有不少比中国学生还穷的外国留学生,但做工的只是中国人(或香港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可见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而勤劳是真正的,勇敢就不一定是主要的。不论来自那个城市,何种家庭,大都干过活,真是可歌可泣。完全可以躺在家里睡大觉的,但都不愿意这样。可贵的中国的知识分子。 这里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也是妻子儿女在国内,或丈夫儿女在国内,大家的心情都一样。如果两人都出来了,我想那滋味也不是太好,还是感觉苦闷的,因为这里的环境毕竟不是自己如鱼得水的环境。很多只是羡慕这里的物质文明,留恋也未必。我就不想多待一天,一有人回去,我就很羡慕,有人说等你要回国了,可能就不愿走了,也会不甘心地再留恋一会。我想我不会留的,甚至让读博士,也是回国做工作,再回来答辩,一气呆4年拿到博士是需要一番毅力。这份洋罪我是受不了的。 在这儿交了几个朋友,人都是很好。而且在国内也都是万能胶,尤其北京的两个人,都是年青人,彼此谈得来,互相利用嘛,将来或许有用。有一个访问学者的爱人是阜外医院大夫;另一个是北京铁路局的,将来托他买票还可以。在这里真是患难之交了,因为我们的心情都一样,盼着早回国。 一晃来英都5个月了,转眼就是半年。下半年的日子可能过得更快了,因为逐渐适应了环境,而且有更多的事要做。 Dix在圣诞节前后要来见我,到时候我把礼物送给他,是他给联系的这次机会,并提出读博士事,可能没什么希望,只是提一提就死了这份心。许多事情很有意思,比方出国,在家时非常想出来,出来了非常想回去(当然这种痛苦的代价报偿也是大的)。你不按时回去,别人说你赖在人家不回来,你按时回去了,别人说你没本事留下来,分房子评职称还得排在人家后面。谁让你没有苦熬个洋“黑帽子”呢?听别人说是很可怕的,只有不理他。 等明年回国后,争取买一大件一小件及其他东西外,并在银行存二三千镑,这样每年的利息就会有200-300镑,约2000-3000元,等于多一个人挣工资了。我想也算是初级阶段的初级小康罢。如果回去能买房子,倒甘愿在这儿苦点累点,不就是几个月吗? 这样看来,“学习+生活+打一点工+拱猪”的日子,看来还是有些盼头的。 躺在床上写信很累,暂写这些。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4368 次阅读|2 个评论
公派访问学者:联系学校,获得邀请
cl70544 2010-1-20 07:18
国家公派访学美国的前前后后 主题 3 :公派访问学者:联系学校,获得邀请 ( 2009 年 8 月) 联系学校的工作其实在申请留学基金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的考虑是留学目标越明确,被批准的概率越高。如果申请时就被枪毙,后文就不必再谈了。 联系的时候发现美 国 教授们对 CSC 的资助非常熟悉,不少和中国学术界有点联系的教授都为访问学者做过 HOSTING 。教授们都知道这样的交流不用花自己的钱,如果邀请的访问学者能有点好的 idea ,或者能帮着做点试验,或者写点论文,那是何乐不为的事情。那么,是不是访问学者们只要发出申请就能获得对方的邀请呢?当然不是,邀请访问学者,虽然不多花钱,但是有不少 paper work 需要完成,教授们很忙,要愿意花些时间来做这件事情必然需要一定动力。 为了能打动美 国 教授,忙里抽闲做访问学者的 hosting ,我体会有两点特别重要。首先一定要对对方的研究方向有所理解,而且要诚恳地说明自己对这个研究方向的兴趣。如果能产生知音相遇的效果或者正好是对方研究所需, 那 教授们花点时间邀请当然是值得的。了解研究方向的途径主要是网上信息和论文,美 国 教授一般都有互联网主页,内容比较详实,包括教育背景、研究方向、实验室人员、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教学课程等。如果对研究方向理解不够清晰的话,可以读几篇相关论文,这样他的科研风格应该比较清晰了。了解信息的另一途径是咨询领域内国际交流经验丰富、交流活动多的同行,他们会有些更加实际的建议。 如果自己在研究还懵懵懂懂,发表的论文还拿不出手,那么要真诚地打动对方的确有困难。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找推荐人了。一般是通过认识的 国内 教授介绍到相关领域的 国外 教授,其实也不需要正式的推荐信,在某场合提到就行。如果有一两个人推荐的话,将十分有帮助。 我现阶段的研究兴趣很明确,联系的学校很少,但成功率很高。成功是因为上述两点;也有遗憾的,主要因为上述第一点功课没做好,多少有点不愉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3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公派访问学者:高校+企业组合的签证波折
cl70544 2010-1-19 22:40
主题2:公派访问学者:高校+企业组合的签证波折 ( 2009年8月) 公派访问学者需要申请 J1 签证。 这种组合式的访问,对于签证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确定 DS2019 表的出具方。公派时间为一年,那么签证时申请的在美停留期限为一年;但是在组合方案里,各方都只能邀请半年,料想拿这半年的邀请,将拿不到一年的签证(没有尝试过,想必而已),而两个单位是否能同时申请到 DS2019 ,也想必有困难,因为这个表实际上从一套数据库系统审批出来,都由 State of Department 管理(也没有试过,属于推想)。总之,这两种情况都很特殊,不是一般正常的一签顺利通过的情况。为了顺利签证(不冒不必要的拒签风险),最好是一方邀请一年,然后三方约定半年后 transfer 。 在美国,不是任何公司任何学校都有邀请交流(具体地说,是拿到 DS2019 表)的资质,这个资质需要 State of Department 授权。 J1 签证通称为交流访问学者,但是它还分了两大类,第一大类为学术和政府交流,包括 researchers 、 professors ,第二大类为私人企业交流,包括 trainees 、 intern 等。大部分高校具有第一类 J1 要求的授权,企业的话就要视情况了, INTEL 、 MOTOROLA 具有第一类资质,而有些公司只有第二类的 trainees 和 intern 等资质。 两类签证申请者的身份不同,交流目的、停留期限、服务期要求、延期许可等等都有不同。 CSC 的留学资格证书指明是 visit USA as a research scholar ,谨慎起见,请示了基金委,表示必须申请第一大类中的 researchers and professors 身份。想想也是,好端端的 researchers and professors 去申请 trainees and intern 确实不太合适。 因此,如果企业具有第一类 J1 邀请资质,那么可以由企业出具 DS2019 。这样还有可能的好处,企业可以合法地支付报酬,加上 CSC 那些可怜的津贴,生活应该是相当滋润了。 我比较不幸,企业虽然有一流的研发团队,但是只具有邀请第二类 J1 的资质(也许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吧),只能由学校出具 DS2019 。学校当然可以允许我自由地拜访企业,但是美国人一谈到真格的就无比真格,那就是,如果我指望企业能给我点报酬的话,就需要一系列的规范程序了。首先要学校允许,而学校在这个时候就不那么慷慨了,仅允许短期讲学,而且讲学内容要与研修计划高度符合,还要有企业的工时和报酬承诺,等等,繁琐至极。在我心目中一向很 kind 的企业合作伙伴终于顶不住了,生怕后面还有什么麻烦,我也怕。只好约定,定期拜访,不领报酬。为了加强交流,我已经无法计较些什么了。 于是,转来转去,回到原点,回到最平常最一般成功率也最高的签证方式:学校邀请一年。 PS.(费了不少时间来周折,早知如此,何必。。。时间是何其宝贵之物,每每想到此,就决心一定要博文共享,但愿为共同爱好者参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留学美国(一)
热度 1 xudm 2010-1-9 12:21
到美国是第三天了。 这次,已没有了初到国外的新鲜感。一个人,静静的,打理着该做的一切。准备报到材料,到银行开户,熟悉周围环境,买生活日用品等等。 说说我的房东吧,一个美国老太太,五十多岁的样子,仍在上班。家里养有一只猫和一只狗。在给我介绍时说,狗的名字叫sugar,你逗她时,要给她玩的或者给她吃的。可能是家里经常住房客的原因,这只狗见了我一点都不陌生,我吃饭时,她就站在我的脚下看着我,而我也就顺便将自己吃的分一部分给她。 今天晚上地铁坐错了线,到家晚了些,老太太已经吃晚饭。sugar一听到我开门,立马跑了过来,我问:sugar,你吃晚饭了吗?老太太说:吃了。可是根本就不像吃过饭的样子,在我热饭时,sugar就瞪着有圆又大的眼睛眼巴巴看着我,我边吃边喂,吃完了,把最后的残羹剩汤也倒在她的盆里,就听sugar吧唧吧唧添盆的声音,吃完了还瞪大眼睛看我,最后看我洗碗了,才悻悻地溜走了。可见老太太说的sugar已经吃晚饭是假的。 老太太的生活很简单,早上洗漱完毕,5分钟的walk dog,之后上班。今天早上例外,原因是她走时,我正在吃饭,而sugar也在享受我的早餐呢。晚上下班回来,简单吃过晚饭,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之后上床睡觉。 老太太的生活使我想到享受家庭生活是多么幸福!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190 次阅读|1 个评论
公派访问学者:半年高校+半年企业,完美组合?
cl70544 2010-1-6 22:39
国家公派留学美国的前前后后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可以预见我还哪些流程需要走、大约可订什么时间的机票。我感觉,终于快要熬到头了。 但是,上午去学院国际化办公室申请出国审批时,工作人员好心安慰我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呢。 天啦,回想来时路,已经感慨万千。经君一提醒,似乎长路还漫漫。 我脑海中有限的容积定不足以记录获得留学机会的方方面面(尚不包括留学申请,那似乎是最简单的开端了),即刻决定,抓紧记录,给大家共享,以提高效率,实现预期目标。 主题 1 :公派访问学者:半年高校+半年企业,完美组合? ( 2009 年 7 月) 自从收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留学资格证书,就开始划算如何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取得更大收获。 我的科研方向被自己也被同行高人定位为基础应用研究,而非纯理论、纯基础的研究。在若干年的科研经验中,我深切感受到从工程实际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否则问题不明确,磨了半天枪、装满一膛子弹,却不知道靶子在哪里,一顿乱射,人力、物力都白费。因此我希望既能与最前沿的研究队伍进行交流,又能见识最先进的工程现状。于是,我的理想访问模式将一年分为两个半年,分别在高校和公司,公司当然是指它的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 我很幸运,分别顺利得到这两方面的邀请。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的机会,公司邀请我访问半年,增进相互了解,期间还可以得到相关培训;另一方面,得益于前辈的推荐,一位正值壮年且在学术界很活跃的教授热心支持我的访问。 但是,半年高校+半年企业的组合并不是个所有人都认可的好方案。我将其间的讨论和争议记录下来,以供后来者参考。 公司最开始希望我能访问一年。我的理解,一方面出于对我的信任(我为此自豪,也十分感谢为我获得信任做出努力的朋友和同事们),他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熟悉后,我应该可以胜任一些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如果我得到了培训,当然应该回报公司,时间长一点,贡献多一些,这是应该的。由于我考虑到回国后还将继续在高校混,必须在学术上有所长进,而我在这方面正十分欠缺,因此坚持留下半年时间感受美国的学术氛围,学习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公司领导对我表示理解(从美国人直率的文化中,我感受到了真心的理解。毕竟这是个从领导到员工 都是 博士的研究团队。这种理解让我感到轻松,我心存感激!)。于是双方认认真真开始了半年的计划。 关于学校半年,美 国 教授一直都支持,因为大多数中国政府资助的访问学者在美 国不拿 教授的钱,不 干 教授的活,仅仅交流而已,轻松自由,我想他可能也认为不违法的事情我尽管去做吧。后来有个问题在我们三方进行了严肃讨论,关于知识产权。公司担心我在学校的交流内容涉及到我在公司的工作内容,可能泄密,也可能在学校交流时会形成新的 IDEA ,那么这个知识产权会属于学校还是公司呢?教授认为我们在学校交流不要涉及那些公司具体的事情,仅讨论些普遍意义的、学术性的规律,明确表示不愿介入这些事宜。这样知识产权仍然属于我的中国学校和公司共有,应该明晰了。 还有些学术界的朋友不认为公司能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公司就是公司,公司干工程,而不是学术,而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术。这些朋友完全为了我好,从国内高校的发展来看,学术水平迅速提升,大量引进海归,他们在国外已经训练形成了深厚的学术背景。如果我这样的土鳖不抓紧奋追,和他们的差距将越来越大,未来不再有希望。一年时间本不长,还压缩成半年,啥也作不出来;啥都想干,结果只能是:啥也别想干成。 唉,熊和鱼掌,焉可兼得?放弃半年正儿八经的研究时光,应该可以得到对这个行业更全面的整体认识,能更准确地定位自己的研究现状,能够更自信地制定下一步研究计划(说实话,以前经常碰到质疑:你们做了半天,国外早就有了。哪怕没有,走向颠峰的脚多少有些软。现在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份自信应该可以扎根心底)。 仍然坚持我的组合方案,仍然认为它适合我。 不时听说一些访问学者在美国虚度一年、收效甚微,种种原因,情非所愿。我希望通过认真思考、选择和合理组合,可以不再延续无奈、无聊和虚度的故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4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导师:罗伟教授,Prof. Jun-Yan Hong 和 Prof. JM. Isner
hucs 2009-12-5 21:56
我的导师: 罗伟 教授, Prof. Jun-Yan Hong ( 洪均言 教授)和 Prof. Jeffrey M. Isner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尼苏达大学50年前$1的买卖将年赚数百万
wangyk 2009-7-14 12:37
王应宽 摘编 2009-07-13 UTC-6 CST UMN, St Paul 明尼苏达大学 50 年前的 $1 VS 40 年持续年入数百万美元 UMN's one dollar perchase fifty years ago will win millions every year 据明尼苏达日报( Minnesota Daily, July 8, 2009 )报道,明尼苏达大学 50 年前花 1 美元购买的 Umore 公园的建筑用碎石矿开采,将每年为明大学术研究带来数百万美元的资金,而且,可以持续开采 40 年。 Umore 公园位于明尼阿波利斯西南的 Rosemount ,面积 5000 英亩。这片土地富含高品质的碎石矿( Aggregate ),包括花岗岩、石英、火成岩等,可生产沥青、水泥、混凝土等各种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已探明可开采储量多达 3.6 亿吨,其中开采面积 1600 英亩,占整个公园面积的 1/3 。 1870-1940 期间, Umore 这片土地住着农户。 1942 年 5 月农户们从这里撤离,因为美国联邦政府要在此征地 5000 英亩建造地鼠大炮厂( Gopher Ordnance Works )生产无烟炮粉、武器和军需品。但是生产设施还没有投入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于是, 1947 年,联邦政府就把这 5000 英亩地折价 1 美元卖给了明尼苏达大学,但必须承诺此地只能用于研究和学术。从那时起,明尼苏达大学的很多研究项目就在这里开展,包括航空航天工程系、机械工程系以及本人所在的食品、农业与自然资源科学学院都使用 Umore 公园作为其研究基地。 因为要信守用于研究与学术的承诺,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坚持,如果开发 Umore 公园的碎石矿资源,每年所得的数百万美元收入将直接用于支持科研和学术,包括研究经费、奖学金、支持研究生的经费等。当然,开发石矿资源也并非是一笔横财( Windfall ),还需要深思熟虑、详细规划设计、消除各种负面影响等。该石矿资源的开发还可以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注重环保,对繁荣当地经济也有带动作用。校方官员称将于 2010 年完成环境评估,届时校董事会将最后决定是否开采以及何时开采。 希望Umore公园的石矿早点开采,等赚了钱,可以繁荣明大的学术,也可以邀请更多中国的同行来明大做访问学者!我也会有机会再来访学! 延伸阅读: http://www.mndaily.com/2009/07/07/proposed-mining-umore-park-could-bring-funds-academics Proposed mining at UMore park could bring funds to academics Subhead:University officials could mine about 360 million tons of high quality aggregate from UMore Park.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4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说美丽的明尼苏达大学:校园一瞥
热度 2 wangyk 2009-6-8 00:15
王 应 宽 2009-6-7 UTC-6 CST UMN,St Paul 图说美丽的明尼苏达大学:校园一瞥 明尼苏达大学 ( www.umn.edu ) ,位于密西西比河畔的双子城,始建于明尼苏达州立州之前的 1851 年。明尼苏达州位于美国中北部,与加拿大毗邻。由于靠近世界著名的苏必略湖 (Superior ,美国 5 大湖之一 ) ,再加上密西西比河穿流其中,形成了美丽的湖光山色。该州首府圣保罗市( St. Paul )与隔岸的明尼阿波利斯市 (Minneapolis) 遥遥相对,这 2 个城市就是美国有名的 双城 ,也是明尼苏达州经济、文化及科技等的中心。双城地区金融业、制造业、医疗、食品加工和运输等行业发达,拥有多家国际性大公司:美国西北航空公司、 3M 公司等。机遇、发展、增长和相得益彰的商业和人文环境已成为明州的标志。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位于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美生活环境最佳、最安全地区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圣保罗市的双城中心。双城以优美的自然风韵、文化景观、休闲胜地和繁荣的商业而闻名,文化和艺术在全美享有盛誉。经过 153 年的发展,明尼苏达大学已经成为拥有 5 座校园(双城 Twin Cities 主校区;德鲁斯 Duluth 分校;摩里斯 Morris 分校;克鲁克斯顿 Crookston 分校;罗切斯特 Rochester 分校), 370 个学位专业, 6 万多名学生在读的高等教学和研究机构,也拥有很多在美国和国际上享有成盛名的教授和学者。包括 20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美国名校中名列第 14 位), 1 位美国首席大法官, 2 位前美国副总统,以及多位名列美国财富 500 强的企业巨子。 28 位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3 位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7 位教授是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28 位学教授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3 位教授曾获普里策新闻奖, 4 名学生曾获得罗德学者奖学金。 校园一瞥 St Paul campus St Paul Student Center UMN的标志大写的'M,就像麦当劳 大学校园都没门,这个牌牌晚上也亮堂 楼与自然和谐共处 校园花香四溢,Smell the flowers 横穿校园的密西西比河 河畔的UMN明尼阿波利斯校园 横跨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天桥Overpass, 连接着河两岸的校园 MPLS UMN 校园一角 MPLS UMN 校园二角 天桥Overpass上写的校名,就类似于俺们大学里的正门 这个大楼很阔,因为Payroll Office就在那儿 校园很牛(不吃草的牛) 俺的办公室就在Biosystems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Building 的 Room 310 办公室对面就是我的家,穿过草坪就到每天走草坪也踩不坏 其实去办公室的路(直行再右转)是有的,不走草坪也可以 瞧人家这儿的蓝天、绿树和草坪 资料链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http://www1.umn.edu/twincities/index.php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创立于 1851 年,位于密西西比河畔,是美国北部的公立大学,更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大学, 2006 年全美排名 33 名。它有四个校区分别是:双子城、德卢斯、莫里斯、克鲁斯顿和罗切斯特分校。 学校总共有 6 万多名学生和众多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及高等教学和研究机构。并且和全世界其他地区建立了 250 多项合作协议。明尼苏达大学在国际研究,教学和公共事业方面有着稳固和经久不衰的美誉。 明尼苏达大学在全美公立综合性大学中名列前茅。它不仅仅是享有政府赐予他的州立大学,有着优良的教育口碑和公共环境,而且还是州立研究大学的领头人,享誉国内外。明尼苏达大学面向学生、教职员工和明尼苏达州市民提供综合性图书馆,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和服务。本校在 2004 年致 2005 年间颁发了 12737 个学位, 10% 是工程学。在双子城颁发的学位中,将近 40% 是研究生。本校办学严谨,校誉优良,学术交流活动频繁。 美丽的校园本科含 12 所学院,提供 150 多种本科专业、 180 多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其中 15 个本科专业和 39 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排名全美顶级之别。校园内有 600 多个学生团体。本校立志成为全世界前三名的研究所之一。明尼苏达州以友善而闻名。是在美居住最优良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是美国前三名的公立学院之一。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是全美最具综合性的大学之一,为世界一流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学府和研究机构,双子城分校傲居于美国十所最佳公立研究型大学之列,自 1851 年建校至今,学院以拥有众多知名显赫的校友,包括 20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美国名校中名列第 14 位), 1 位美国首席大法官, 2 位前美国副总统,以及多位名列美国财富 500 强的企业巨子。 28 位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3 位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7 位教授是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28 位学教授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3 位教授曾获普里策新闻奖, 4 名学生曾获得罗德学者奖学金。 许多世界顶尖的技术和发明在明尼苏达大学诞生:飞行记录器《黑匣子》,可收取式汽车安全带,心脏起搏器,心脏呼吸器等,明尼苏达大学进行过人类历史上首例成功的开心手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肾脏移植机构,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以其强劲实力为您带来无限就学 机,学院提供 30 多个专业。包括法律,商业,医学,文学,农学,科学和工程等等很多学院在全美始终名列前十名,包括化工系,机械工程系,心理系,经济学系,信息管理系,药学,森林,大众保健,教育系等等。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最佳大学排名榜》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及各种其他权威教育排名榜上,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名列前茅。 延伸阅读:明尼苏达大学简介 http://www.grad.umn.edu/prospective_students/rankings/index.html 明尼苏达大学UMN简介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1118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请看斯坦福大学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suqing1961 2009-4-2 14:36
我是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的理事,每星期都会收到四面八方学长们的来信,提供和交流各种信息。昨天收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自强教授的来信和一篇文章,感觉很好,经周教授同意,特转载于此,和大家一起分享周教授作品。 各位学长: 你们好! 当前金融危机还没见底,各产业和金融部门都提出了应对策略,那么各大学该怎么办呢? 最近,我到斯坦福大学去进行了访问,觉得他们提出的预算议案很值得参考。故写成《请看斯坦福大学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一文。当然,国情不同,仅供参考。 另外,美国人习惯于提出一揽子方案,而我们习惯于分成一二三四五。但是,那一揽子方案却显现出娓娓道来,絮絮叨叨;既有分析,又有答辩;既很坚定,又充满人情味;既言之艰难,又信心十足。 其实,仔细一归纳,斯坦福的议案是十条。这十条,至少有七八条是可供我们参考的。谢谢一阅。 祝福各位工作顺利!诸事畅达! 北航 周自强in Silicon Valley, California. USA.1st April, 2009. 请看斯坦福大学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2009 年 3 月访问斯坦福大学纪实 周自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美国加州硅谷访问学者) 这些年来,每次到美国加州硅谷探亲访友,总要到斯坦福大学看看。这毕竟是一所世界顶尖级的高等学府,无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还是在筹资办学和开展校友工作方面,都有着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当然,她古朴幽静、辽阔舒展和美丽多姿的校园,也总是吸引着我多次造访而流连忘返。 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席卷全球以来,全世界许多银行和企业处在资不抵债、摇摇欲坠、纷纷裁员甚至破产倒闭的经济衰退之中。美国政府为了救市采取了一系列大手笔的行动。在货币政策方面,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低至 0 - 0.25% ,美联储通过多种创新机制向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在雷曼兄弟破产后的一个季度之内扩张了两倍。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先后推出了 1 , 680 亿美元减税方案、 7 , 000 亿美元不良资产的解困计划、 7 , 890 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以及 20 , 000 亿美元金融稳定方案。据报道,美国政府 2009 年财政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 1.75 万亿美元,超过美国 GDP 的 12% 。美国政府为救市措施融资的手段不外乎增发国债和印刷钞票。在这种通货膨胀和价值缩水的情况下,我这次去斯坦福大学的目的非常明确,想看看美国大学是如何应对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的。 走进斯坦福大学校园,外观没有什么变化。高大的棕榈树耸立在一英里多长的大道两旁,硕大的椭圆形草地平躺在环形校园公路中央,绿茵茵的草坪上有三、五个人或坐或卧,谈笑风生、悠然自得。红色屋顶和土黄色砖墙交相辉映的建筑群,星罗棋布、错落有致。早期的建筑物至今还流淌着历史的沧桑;近代的建筑物则显现着新生的朝气。位于校园中心的一百多年前所兴建的纪念教堂,时时在诉说着大学创办人斯坦福夫妇对年轻学子们的期盼和希望。以斯坦福大学校友、美国第 31 届总统名字命名的胡佛塔( Hoover Tower )高耸入云,标志着斯坦福大学高瞻远瞩、永远向上的办学理念。以爱蕾拉咖( Arrillaga )命名的由校友捐建的斯坦福校友会大楼,体现着校友们怀念母校和积极回报母校的高度热诚。远处的绿树丛林之外,伸出了两个巨大的吊车长臂,有人告诉我那是在兴建新的校舍。由学生志愿者引导的外来访问者,一队队地在校园深处参观游览。其中有不少应届高中毕业生慕名而来,准备报考斯坦福大学。我随便问了一位男孩,打算到斯坦福上学吗?他莞尔一笑说:正是!但愿我的运气好吧!他和他的同学是乘飞机专程从科罗拉多州( Colorado )来的,一个想进工学院;一个要读商学院,看来他们都是优秀者,企盼着能考进这所科学殿堂。 我来到斯坦福大学的访问者中心,凯莉( Calley )女士接待了我。当她得知我的来意后,就高兴地说:你要了解金融危机中的斯坦福,这很好!我们首先要谢谢你的关心。最近,我们的教务长( Provost )约翰 尔支门德( John Etchemendy )先生对此有一个介绍。说罢,她递给我一份材料,是今年 3 月 9 日斯坦福大学教务长致全校同事们的一封信。现在我把信的全文翻译如下: 尊敬的同事们:过去的几个月,我们一直在仔细地评估由所有各学院和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的预算缩减的建议。这场正在加深和扩大的全国和全球的经济下滑趋势,要求我们作出某些困难的决定。今天,我们开始与校内各部门来分享 2009 2010 财政年度 的最后总资金的分配。我写此信是给你们大家提供这些决定的来龙去脉。 今年 1 月,通过《 斯坦福通报 》( Stanford Report )我向你们说过,投资气候是很艰难的。最近几周你们都看到了越来越恶化的活动,在华尔街出现的不断发展和严峻的衰退,特别在房地产和私人工业部门。据此我们的预算中估计捐款将 损失 20 30 % ,这个比例数现在还正在向更高延伸。而且日益清楚,在我们看到捐赠的价值回到原有水平之前,将是一个漫长的时间。由于捐赠是我们学校基本的投资收益,捐赠减少其结果将是学校收入的长期减少。投资收益大约支持了我们校园运转经费支出的 1/3 。其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如联邦研究经费、学费和医院诊所的收入,将不会明显增加。学校的理事们上个月预告要增加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而我们相信在这个时刻,我们不能对我们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要求更多。他们对经费资助的需求正在提升,而我们正面对着这些道义上的责任。增加研究经费的联邦经济刺激计划是鼓舞人心的,而我们相信斯坦福在获得这些资金的某些方面是有竞争力的。但是,学校得到的任何研究刺激经费都将不足以抵消其他的损失。 我频繁地被人问到,为什么学校不借用或者花掉捐款资金来缓和短期预算的痛苦呢。事实上,这已经自动地发生了,这是由于我们的捐款使用政策和所谓的平滑规则( smoothing rule )所导致的,早些时候我已经对此作过说明。在现在的 2008 - 2009 财政年度中,我们将 花费掉捐赠的 9 亿美元 来支付运行经费,这超过了上面提到的投资损失。下年度我们将再花掉接近那么多的捐资。很清楚,再要花费比我们政策所容许的捐赠资金,那将是不负责任的。捐赠是意味着给学校提供未来几十年的长期的支持,不是为了缓解短期经济周期的困难。现在消费越多,很简单,不可避免的经费削减将推迟一年、或者两年,而付出这个代价将长期地破坏我们学校未来的资源。 假定捐赠下降,校长和我确信我们必须尽可能快地适应于一个缩减的投资收入水平。今年早些时候,我要求各学院和各部门提供一个可能缩减预算的范围,以便从未来两年多的总资金预算 8 亿美元 中,在基本消费上减少 1 亿美元 。但本周,我将把明年的预算就减少几乎是 1 亿美元 。这实质上是要求各部门将其 预算资金削减接近 15% ,并要求在我们 2010 财政年度开始时的 2009 年 9 月 1 日 就完成这个削减。 这些削减的冲击将随一个部门到一个部门而变化,这取决于他们的预算来自总资金中所占的比例。大部分行政管理部门完全由总资金资助;而学院接受总资金资源在他们岁入收益中只占 7 35% 。当然,大量依靠他们自己拥有的捐赠收益的学院,将看到其捐赠收益的损失相当于总资金的削减。 正如上周四我给我们学校教工评议员所宣布的,我们也已经制订了减少学校工资的计划。在 2010 年财政年度内学校 不给教职员工增加工资 。只有个别在本年度内获得晋升的人例外,他们将获得适合于其晋升的工资增加。 我们希望,工资冻结可能有助于保留某些工作岗位,虽然 更多的裁员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理解,这些决定的累进冲击影响到许多忠诚的斯坦福的雇员。这些是很不愿意作出的艰难的决择,但是我们相信它们是必须的。 我们也已经在努力确认其它省钱的资源。正如早些时候宣布的,我们已经取消了或者推迟了 13 亿美元的预定的建筑项目 。对于已经在实施过程中的项目,或者因成本太高而后延,或者有来自学校预算之外的重要资金来源而移动到今后进行。 遍及校园各处,你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寻找各种创造性的方法来获得效率: 分享办公室设备 , 缩减能源的使用 , 取消一些大型活动 , 削减差旅 , 利用假期剩余时间 。我称赞你们大家的这些努力。在此挑战性的境遇中,你们的帮助是特别重要的。 我们将继续保持信息联络。罕内兹( Hennessy )校长将在 4 月 30 日 给学术委员会作年度讲演时报告学校的财政状况,你们都是被邀请的。同时,还将召集我们自己的学术专家们成立一个专门小组来讨论最近的经济活动。 我们将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网上继续公告具体的有关职业雇佣的信息,网址是 http://hrweb.stanford.edu 。关于预算的信息将临时公布在网上,你们将在那里找到来自校长和我以及校园内各部门的新闻,学校预算信息的网址是 http://budget.stanord.edu 。 我们将继续监控我们的经济状况,并采取进一步所需要的行动。我们保持信心,在这极端困难的时候,我们的预算议案是深谋远虑的,它将保持我们斯坦福大学在未来岁月里的卓越成就。以前我们经受过风吹雨打的困难,但我们终于成了一所强大和健全的大学。 感谢你们大家的持续忍耐和奉献。 忠诚的, 约翰 尔赤门德 ( John Etchemendy ) 教务长 ( Provost ) 读完斯坦福大学教务长 2009 年 3 月 9 日 的这封信,我对他们这所大学应对金融危机的种种措施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的预算议案确实深谋远虑,因而对前景充满信心。我想这对其他别的大学也具有参考意义。 告别凯莉女士,走出接待中心大楼。加州湾区的天空多变,刚才还乌云密布,现在又蓝天如洗。但愿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能在人类社会理性和智慧的引导下逐渐平息;愿中美两国人民能 同舟共济 , 携手前进 。 (周自强 写于 美国加州硅谷 2009 年 3 月 25 日 )
个人分类: 亲友情谊|4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富布赖特高访
webfun 2009-2-20 15:41
2008.8-2009.8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派遣和美国国务院CIES的资助,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UCDavis)做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FulbrightVisitingResearchScholar)。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4473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议中国大幅度提高访问学者的资助金额
liuxiaod 2008-12-30 10:45
中国派出的访问学者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全额资助,每月资助额2000美元左右,二类是半额资助,每月资助额1000美元左右,三类是无资助,生活费完全由雇方支付。一般来说,在美国每月生活费需要3000美元,包括医药保险和配偶,子女的生活费,不足的部分由雇方补助。 现在全球经济危及,导致学术资金短缺,能够出钱请中国访问学者的教授就少了,中国的对外学术交流和学习机会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把访问学者的资助金额全面调整到3000美元,国外教授不需要出钱,自然就愿意招收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虽然开销大一些,但是未来的收益将非常大。比如说,7万2千美元可以让一位访问学者在国外工作2年,那么72亿美元可以派出10万访问学者到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实验室,等到这10万学者回国的时候,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的学术和产业发展。这比投资美国债卷或黑石基金要强很多很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92 次阅读|9 个评论
几件值得回忆的事 三、在加拿大的日子 之三
热度 1 RONGWANG 2008-11-23 15:37
三、月是故乡明 两年海外生活紧张劳累,从事业上讲值得,但从个人感情上讲是很大的缺失。两年是个不短的日子。那时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允许中途回国,也不可能让家人去。越洋电话打不起,航空信单程也要一周。思乡之情难以言表。刚去的时候特别想家,中间好一些,接近归期又想的厉害。 有限的生活费只能过精打细算的日子。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做,瞎凑合。自己从未去过restaurant,就是汉堡包、肯德基也极少光顾。还得考虑如何省出点钱来回国时买那几 大件。自己苦点无所谓,使人难堪的是人家(洋人和加籍华人)总请我们,可我们无力回请。偶尔打肿脸充胖子请一次,一个月的伙食费没了。开始人家请我们,还有一些带去的小礼品应付。礼品没了也不能空手,这又是负担。有些活动,大家随份子,十块二十快的也得考虑再三。这种抠唆日子令人尴尬,也感到委屈。工作劳累之余,还得同自己的自尊做斗争。没有抱怨的意思,谁叫咱们国家穷来着?那时候能安排这么多人出国已经不容易了。 午饭在研究所里吃,带两个自己做的三明治和一两个水果。为了增加交流的机会一般都和同事们在cafeteria一齐用餐。因为有补贴,cafeteria的东西很便宜,一碗汤加一份沙拉,才一块多加元。我们这个圈子自称为plankton people,包括Longhurst和Conover等人。工作、生活什么都聊,是获得信息和认识人的好机会。他们也很省,午饭大都自带。Longhurst经常带一些开始烂的水果,说是整箱买的来不及吃。语言方面倒没有太大困难。 BIO的工作环境很宽松,弹性工作时间。上午和下午各一次coffee break,常在一齐的人组成coffee pool,大家凑钱买咖啡、茶、糖、奶之类,一齐在休息室享用,省钱又方便。一次break 至少半小时,加上午餐1小时,一天要扣去2小时。我很愿意陪他们聊,但时间搭不起,只好提前告退。天好时大家就在海边吃午饭,也蛮暇逸。中午经常有学术报告,很随便,有的坐、有的躺,一边吃一边听。报告不一定是成熟的东西,阶段性的成果或者一些想法都可以,为的是听取意见。我也报告过一次。 除了经济拮据感到不舒服之外,生活倒也丰富多彩。周末和节假日总有人请我们参加Party和一些活动。冬天滑雪,夏天游泳。达特茅斯有千湖之城的美称。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湖泊之间有溪水相连,湖水清澈见底。这里的海水特凉,不适合游泳。我们都是在湖里游。BIO的几个同事大都住在湖边,经常在湖边barbecue,游泳,和划canoe。遇到 long weekend 跑的远一些。Harding自己有个农场,常邀请我去那里玩。周五下午出发,周日下午回来。他的农场既不种庄稼也不养牛羊,只当作一个乡间别墅。加拿大地广人稀,在乡间驱车好久碰不到人,偶尔遇见了都彼此打招呼。森林、草地、湖泊,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加拿大的国旗是枫叶,到了秋天,不用专门去找,到处是一片片红、黄、绿相间的画面。春天,大概是4月,去乡下参加过一次枫糖节。枫树树干流出来的树汁可以熬糖浆,叫是枫树糖浆,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枫糖节是印第安人的传统,可惜没看到几个印第安人。 在哈里法克斯地区来自大陆的访问学者有十几个人,算一个小组,组长是王颖,负责与使馆联系。大家都很忙,不常见面。只是在拿生活费的时候才碰头。曾呈奎所长与夫人在我到后不久也来到哈里法克斯,同来的还有周百诚先生,常去看他们。哈里法克斯的华人社会不大,学术界的大都亲大陆,对大陆来的学者很热情。我认识的学者大部分来自台湾,相处没有任何隔阂。有几位与我岁数差不多,都是1949年后跟随父母到台湾,在台湾读书长大,来美、加留学后定居的。有一位是青岛籍,听说我从青岛来,特意从老远来看我。我还帮他同国内的弟、妹建立了联系。 绝大多数加拿大人(指洋人)对中国人是友好的,但也有极个别的表现的很无知甚至傲慢。两年中只遇到一次。在参加一位同事家中的party时,去的人很多,除BIO的人还有他们的亲友和邻居。我是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人。话题不知怎么转到烟草的来历。大家都知道最早吸食烟草的是美洲的印第安人,后来传入欧洲。我不知道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纳闷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用竹筒吸水烟是否也是从外面学的。一位在场的老头带有讽刺意味地说:中国人发明了鸦片,还做了一个吸鸦片的姿势。我反驳说:你知道1840年中国和英国有过一场叫做opium war的战争吗?你知道战争是怎么引起的吗?。他楞住了,他可能真的不知道。在场的有人知道鸦片战争,赶快把话题岔开。 83年3月两年到期,Conover 希望我延长一段时间参加他们北极的一个项目。我一天也不愿多呆了。目标基本实现,再延长也没多大意思。女儿当年高考,我必须帮她参谋报考志愿的事。国内正在筹备南极考察,研究南极磷虾是我的梦想,不能失掉这一机会。回国后《科学报》记者王美功先生为我写了一篇专访我的事业在中国。抬举我了,切合实际的说法应当是我的家在中国。加拿大虽好不是我的家。现在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出去了只要能呆住就不想回来。我们那批人压根没这种想法。海洋所80年代陆续出去(半年以上者)近百人,没有一个不回来的。现在不同了,我有一个比较得意的学生毕业后留所工作,我联系把他送到美国搞一年合作研究。延期多次,最后不回来了。来信对我讲王老师你的观念应当转变一下,现在都全球化了,国家的观念应当淡薄一些。承认落伍,这个弯转不过来。 在加拿大的这两年收获不在那几篇论文,而在于了解到人家在干什么,我们的差距在那里。可以说思想上与国际接轨了,与国外同行也有了联系。回国后相继参加了多项国际计划,如BIOMASS(南极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研究),JGOFS(全球海洋通量研究),LOICZ(陆海相互作用研究),GLOBEC(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等,没有这段经历很难真正参与进去。 文革后大批派遣访问学者的举措,是继恢复高考后的又一战略决策。虽然现在出国访问和留学已属平常,但在当时称得上是果敢和英明。不要忘记十年动乱后百废待兴,国家没有多少外汇,也不是所有人都像邓小平那样远见卓识。我不知道开始阶段派出了多少人,估计在千人以上。这些人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他们回来都成为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以我们海洋研究所为例,上面提到的那十几个人,有4人后来担任了所长和副所长,5人任研究室主任,1人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有3人当选为院士。事实说明,这一举措对文革后科学教育事业的复兴有很大的推动,在中国的科学史应当注有一笔。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件值得回忆的事 三、在加拿大的日子 之二
热度 1 RONGWANG 2008-11-23 15:35
二、不用扬鞭自奋蹄 Longhurst推荐我同B.Conover合作。以前看过他不少文章,知道他是浮游动物实验生态研究的权威,我欣然同意。Conover五十多岁,话不多但颇具幽默感,天天骑自行车上班。他的课题组七、八个人,包括两个博士后。主要研究大西洋George Bank的生态系统,还有一些北冰洋的工作。在了解了我以往的工作和来BIO的想法后,表示欢迎。我心想,我一个从事科研20年的副研究员,不要报酬为你的课题工作,能不欢迎吗?不过他也够意思,专门为我安排了一个有套间的实验室,外间是实验室,里间是办公室,有专用电话。这是客座科学家的待遇。还安排他的搭档G..Harding专门照顾我的一切需要。 Harding是个热心人,是石长泰在McGill Univ.的同学。除了帮我解决工作上的需要外,生活上也是关怀备至。为了找合适的住处,夫妇俩陪我不知看了多少地方。最后找到一处单身公寓,条件很好,离BIO也近,但不带家俱。我们那点生活费怎么可能再去添置家俱?他说好办,只要房子满意,家俱我解决。不到一天,他开着卡车送来了,床、床垫、写字台、椅子、沙发一应俱全,连餐具、炊具都有了。我问他是从那里弄来的,他讲谁家里都有几件不用的家俱。看来,他是各家各户搜集来的。最令我感动的是,他的妻子Paula发现公寓没有窗帘,没几天竟然把做好的窗帘送来了,尺寸一点不差,不知道她什么时候量的尺寸。萍水相逢,实在叫人感动。 作为第一步我同一位英国来的博士后E.Head合作,研究大西洋浮游动物几个优势种的24小时摄食节律。Head从消化酶的活性做,我从肠道内叶绿素含量做。海上做实验取样,回来分析测定。这项工作不到半年完成。通过海上、室内各个环节的实战,熟悉了BIO的人和环境。知道什么事找什么人,什么仪器设备可以利用,为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准备。与Head合作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的上,这个期刊是海洋学界公认的leading journal。Head是第一作者,我第二。其实,说明问题的是肠道叶绿素含量,酶水平变化不明显。我让她起草,她就挂了头牌。来日方长,没必要争。 1981年还没有Internet,文献收集不像现在方便。BIO的科研人员是由渥太华的资料中心提供服务。我们列出关键词,他们把检索到的文献题目、作者、出处和文摘打印出来,每周寄一次,当然要收费。这已经比国内靠手工查文摘方便多了。作为工作的第一步先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BIO的图书期刊比较全,复印机免费使用,重要文献复印下来使用非常方便。 说到论文,似乎我们出去的人必须有几篇像样的论文才好交代。论文一定要有,更重要的是开阔眼界。不管与课题是否有关,只要有用我就争取去看、去了解。两年中在大西洋出海7次,进入北极圈一次,近海就不计其数了,有的纯粹是观摩。周围的人也明白我的意思,有什么新鲜事和学术活动都通知我。加拿大有个仪器公司与BIO合作搞了一种走航式的海洋观测仪器叫Butterfish(中文译作蝙蝠鱼),拖行中实时显示并记录海水温度、盐度、深度、营养盐和叶绿素含量等。拖体还可以在水下做波浪式起伏,这就可以在航行中获得一条断面上主要参数的数据。出国前我们所正在谈判从国外引进一条调查船,作为船上的配套仪器还订购了一台。我当然不会放过实际观摩的机会。幸亏有了实际了解,避免了浪费。原来他们从开始用已经丢了7台(一台二、三十万美元),我国近海水浅,更容易丢失。另外拖曳用的电缆是带导流片的,需要一个直径2米的专用绞车。我们实在不具备这样的财力和条件。买一台只能当摆设。赶快汇报给家里,撤销了订货。还有一种专门研究磷虾的自动网具,一次可在9个水层拖网,有摄像头实时监控磷虾行为。我同他们一齐出海做试验,对我以后从事南极磷虾研究很有帮助。包括去Dalhousie Univ.听课,花在这方面的时间估计不少于三分之一。 了解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强度和转换效率,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过去是在实验室里做,条件不同于自然环境,而且许多种类在实验室极难饲养。能不能找到一种通过现场实验测定摄食率的方法呢?观察活体时我发现,滤食性浮游动物的摄食是连续的,排便也是连续的,二者节率大体一致。测定粪便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并将其还原成浮游植物生物量同样可以反映摄食率。Conover 觉得很有新意,鼓励我做。于是就确定为我第二阶段的研究课题。 实验需要活的浮游动物,几乎每周都要出海。不需要大船,使用小船提前一两天预约就可以。Bedford Basin三面环山风平浪静,大西洋的种类基本都能找到。没有晕船之苦,还可以兜风,对单调的生活也是一种调节。BIO有很好的海水系统和控温实验室,还有一间装备齐全的小工厂,有些小设备可以请他们加工。实验本来进行得挺顺利,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天气和海况的变化,原来选定的实验对象突然在Basin里消失了。在深层找不到,向外到峡湾出口仍找不到,实验做不下去了。等了一周依然不见踪影,看来没希望了。怎么办?到外海可能捕到,但小船去不了,大船的用船计划要提前一年提出,再说为了我这个小课题也不可能单独提出用船计划。别无它法,只得忍痛放弃,另选实验对象,一切从头再来。这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好在前段工作说明方向对头,不影响信心,只是得抓紧了。 就在实验遇到困难时侯,麻烦接踵而至。单身公寓的房租几次涨价,最后承担不了只得另找住处。接连换了几个地方,最后一位中国同志回国顶替了他的房子才安定下来。这期间牙痛病犯了,痛的晚上起来含冰块。看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事,事先还要预约。劳累无所谓,就怕遇到这些烦心事。我们那批访问学者极少有买车的,除非有外援。没有车,在加拿大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寸步难行。加拿大的公交系统远没有国内方便,尤其在小城市。车次太少,乘公共汽车上下班要绕大圈子,比走路还慢。刚去的时候搭BIO的同事顺路车上下班,时间久了不愿意老麻烦人家。实验开始后上下班没了定时,更不便搭车。大部时间都是走路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夏天活动活动有好处,冬天就难过了。达特茅斯冬天零下二十几度,如果下雪更是步履维艰。 更换实验对象后,实验反复进行了近一年。终于取得满意结果。期间,还发现以前用荧光法测定脱镁叶绿素的计算有较大误差。我告诉Conover,他还不敢相信。后来我直接写信给方法的建立人Washington State Univ.的C. Lorenzen。他回信承认有错,但辩解说他已经发现问题,只是因为此方法已沿用多年,修改将造成资料对比的困难所以没修正。随后还发现,叶绿素在浮游动物肠道内会进一步降解为非荧光物质。这些成果形成两篇论文,都在上发表。建立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 我们那批出去的访问学者大都有多年科研经验,通过合作我们有收获,接待单位也乐意,因为我们为他们的项目作出了贡献。个别没有科研经验的人处境就不同了。如果自己提不出研究课题,要么随便给你安插一个课题,要么干脆当人家的下手。这还不是最坏的,毕竟还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如果对方认为你对他没用,甚至当成负担,就可能把你晾在一边不管。听说,有人出去一年了还找不到研究课题。也有的事先了解情况不够,出来了才发现专业不对,再想办法换单位换导师,浪费许多精力。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件值得回忆的事 三、在加拿大的日子 之一
热度 1 RONGWANG 2008-11-23 15:25
一、冬去春来 拨乱反正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科研工作逐渐走上正规。荒废了十年,最大的问题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愈来愈大了。为了了解差距和缩小差距,国家决定派送一批研究骨干到国外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访问学者身份考察和学习。这一决策是英明的。因为派送留学生远水不解近渴,只有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业务骨干才能最快地进入角色,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海洋研究所首批选派了十几个人(其中有胡敦欣、方国宏、袁业立、顾宏堪、费修绠、道克敏、董金海、李光友、杨纪明),本人也在其中。 我计划去加拿大的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以下简称BIO)。这个研究所是加拿大最大的海洋研究机构,浮游生物力量特别强。所长A.Longhurst就是浮游动物方面的知名科学家,1979年访问我们所时接待过他。他曾邀请我去他们所访问。经联系,同意去他那里客座研究两年,身份是guest scientist。讲好,一切与研究有关的费用由他们承担,生活费自理。 因为中科院尚未与加拿大建立互访关系,我的出国转到教育部安排。耽误了一年多,到1981年3月21日才成行。没有人同行,孤身一人上了路。虽然以前出过国,但这次不同,是一个人,而且一去就是两年,不免有些忐忑。北京东京温哥华渥太华,先到渥太华使馆报到。在使馆住了两天。顺便拜访在渥太华自然博物馆工作的石长泰先生。他是研究甲壳动物的专家,以前有联系。他陪我参观了博物馆,还在他家吃晚饭。3月25日离渥太华飞哈里法克斯,我们所的吴超元先生和南京大学的王颖先生(现在是院士了)到机场接我。吴是我们所的副所长,藻类学家,正在哈利法克斯大西洋研究所合作研究;王是早一年来BIO的访问学者。 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大西洋岸的重要海港。BIO不在哈利法克斯,而是在隔海相对的小城达特茅斯。中间隔着一个峡湾。峡湾向内延伸并扩大成一个比胶州湾略小的海盆,叫Bedford Basin。BIO就建在这个海盆的岸边上,有自己的码头和大大小小的调查船,景色秀丽。Bedford Basin水深,直通大西洋,出海和取实验取材非常方便。所长Longhurst是一位颇有绅士风度的长者,英国人,很了解中国,也很友好。因为拖了一年迟迟不能成行,他还催过几次。他问我打算做什么。我已考虑好,做浮游动物实验生态方面的研究。他非常赞同,说这正是你们的弱项。他访问过我们的许多海洋研究机构,对国内的海洋研究情况相当了解。实验生态的确是我们的弱项,我以前就很少接触实验工作。在我来加之后不久,我们的曾呈奎所长也来到哈利法克斯大西洋研究所,他知道我要做实验生态方面的课题就有点不以为然。我还是坚持,搞自己熟悉的东西没意思,出几篇论文有把握,但失去出来的意义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益寿教授的中国情结
suqing1961 2007-6-30 12:12
(旧作:写于1998年9月) 来美国做访问学者,我接触的第一位华人教授,就是现任加州州立北岭大学地理系主任的王益寿。说来也许你不会相信,作为专攻中国人文地理的国际知名学者,年近花甲的王教授在 1981年前还从来没有踏上过中国大陆的土地,尽管那块神奇故土的人文地貌早已如同自己手掌的纹路一样熟悉。也许正是为了了却这一夙愿、弥补这一缺憾,20世纪80年代以后,王益寿更多地把精力扑在了促进中美高校间科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上。 坐在王教授办公室里,墙上贴着的一组彩印陕西省人文地理分析图片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我们的话题由此引出。这些图片直观地反映了陕西省的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和人口素质,以及资源和经济状况等的分布情况,是我研究陕西省人文地理所获成果的一部分。19 97年到陕西开会时,我把这本《陕西人口地图集》送给了陕西省省长,希望对制定陕西省的发展战略有所参考价值。一边抽着烟斗,一边回忆往事,王教授平缓的语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 我和大陆地理学界的正式交往始于 1978年秋。当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黄秉维所长等一批著名的地理学家来美考察,最后一站到北岭分校时由我负责接待。之后,我和大陆同行开始了长达20年的交往与合作。王益寿出生于宝岛台湾省,1961年国立台湾大学地理系毕业后,随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深造。我是中国人,选择中国人文地理作为主攻方向,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我的博士论文选题就是1900年至1940年中国东北人口的成长和变迁。1981年4月第一次踏上故土讲学、访问,我真是百感交集,这不仅使得我的中国人文地理研究从此不再是纸上谈兵,也让我有机会为发展大陆的人文地理研究略尽微薄之力。 受政治的影响,人文地理研究在中国大陆一度被视为禁区、雷区。20世纪 80年代初,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落后,有关大学既没有开设人文地理专业,也没有人讲授这方面的课程。1981年4月那次来中国,王益寿有意要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他在陕西师范大学专门开设了人口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这两门人文地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听他授课的90多名学员中,有地理系77级的一个班学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地理专业教师。王教授没有料到,他的这些学生在第二年大陆进行的全国人口大普查工作中马上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的后来还成为我国人口普查问题的专家。1985年6月,由王益寿倡议在中国召开了首次中美人文地理研讨会,会后,他负责编辑并出资在中国出版了《第一次中美人文地理研讨会论文集》。同年,他协助西安外语学院成立了人文地理研究所,提议并在该院创办了《外国人文地理》学术刊物,定期从美国提供刊物的全部外文资料,向大陆同行介绍世界各国人文地理研究、发展动态。该刊物后改名为《人文地理》,成为本领域国家级学术刊物。1997年6月,第二次中美人文地理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近十个国家的人文地理学家出席了会议,研究中国地理的所有美国专家都被王益寿邀请到会。看到中国的人文地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说到这,王教授的脸上露出了真诚的微笑。 说起王益寿对促进中美高校间科技、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贡献,就不能不提到北岭分校由他倡议并亲手创办的中国研究所。中国研究所成立于 1982年秋,它是顺应中美两国正常交往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北岭分校与中国合作与交流的历史见证。手中那根精致烟斗袅袅的青烟,悠悠不断地扯出王教授记忆的思绪。北岭分校有一批对故土有着深厚感情的华人教授,中美恢复正常交往后,大家纷纷以各种方式积极从事有利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友好往来的活动。但这些活动起初大多由华人教授个人自发牵头开展,不仅各自为阵,难成大气候,而且组织协调也很困难,举办一些重大活动更是显得师出无名。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创办中国研究所的设想,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批准和支持,使得研究所成为北岭分校一个正式的民间学术机构。 作为第一任所长,王益寿深感责任重大,他和同仁们赋予了中国研究所如下使命:宣传、介绍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开展与中国有关的各类活动;促进北岭分校与中国的交往与合作;从事有关中国问题的学术研究。中国研究所成立后干的第一件轰动本地的大事,就是于当年的 11月份举办中国电影节。电影节上,放映了《城南旧事》、《小花》等一批优秀中国故事片和记录片,并从纽约特邀百花奖获得者、《小花》主角陈冲参加。这次活动办得非常成功,并使得电影节成为惯例每年延续举办,陈冲为此也被挽留在北岭分校深造电影表演艺术。往事像电影一样,在王教授脑海中一幕幕浮现。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研究所的同仁们给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留下了温暖、难忘的回忆。为了替代表团节省经费,中国研究所将60余名由各省市体委负责人组成的观摩团成员,全部安排住进了北岭分校的学生公寓;观摩团成员没有交通工具到各运动场观看比赛,马上组织全体华人教师每天驾车义务接送;看到同胞吃不惯西餐洋饭,便动员华人教授家属以及中国留学生自办食堂,免费24小时提供中餐服务。那段时间,中国研究所提供的周到服务和营造的家乡气氛,使得北岭分校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最向往的地方。后来,李梦华、陈先、黄忠等负责人也忍不住搬出高级宾馆,跑到我们这来住。说到这,王教授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斗,显得兴奋不已。 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位于洛杉矶城西北约 50英里的圣福兰多山谷中,这是一所拥有两万多名全日制学生、以教学见长的多科性大学。在高校林立的加州,它的名气并不算很大,但在以王益寿为首的中国研究所同仁的努力下,北岭分校却成为与中国交往最为活跃的大学之一。20多年来,该校与中国大陆的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近30所高等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长期负责执行世界银行贷款培训中国职教人员项目计划;每年组团到中国考察访问,在各个领域开展丰富多采的合作、交流活动;大量接受中国访问学者。1991年至1994年,王益寿出任北岭分校副校长,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华人校级领导。在他主管学术事务和国际交流计划期间,北岭分校与中国的交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世纪 80年代初,我们开展与中国有关的活动,阻力确实很大。中美两国由于长时期意识形态的对立,许多美国人包括一些华侨当时对共产党还抱有敌视态度。我记得,那时常有一些人责难我,并在背后骂我是共产党,联邦调查局也把我列入被监控的黑名单。当然,现在这些都已成为笑料。如同整个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一直在不停地演变着,历史也总是不断向前推进。中美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有赖于两国人民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以及更多的合作与交流。为此,我们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说完,王教授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凝视着面前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智者,我心中的敬意油然升起。是啊!这悠悠缠绵、割舍不断的故乡情结,不正是王益寿教授多年来辛勤培养中美友谊之花源源不断的动力嘛!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466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