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访问学者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访问学者

相关日志

今年要来的四个博士后访问学者
csiro 2011-8-30 18:43
前面说过,今年或者明年初要来悉尼的四个访问学者: 李静,遥感所;田静,地理所;白洁,新疆生地所;陈新芳,河海大学(学校资助,其余为CSC资助)。均一年时间。 访问学生(博士生):赵志江,北京林大,半年。
个人分类: 人物篇|3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另一只眼看惠台、汇率和访问学者
热度 3 xuyingxiao 2011-5-25 22:41
刚出国时的感想,不是很全面准确,但也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现在的感想有些变化,以后再写。 地球村住着两大旺族,老龙家和小鹰家。老龙家历史悠久,人丁兴旺,但比较穷。小鹰家历史不长,人丁不多,但很富强。 惠台 老龙家的内部为谁做家长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一个叫湾湾的想当家长的娃被赶到了祖房中最偏僻的一间房里去了。但还是硬撑着说自己才是老龙家的家长。 闹了几十年,还是在为谁是老龙家的家长争吵较劲。突然一天湾湾变了想法了,仗着小鹰家撑腰,说分家了,我自立门户,不算老龙家的了。老龙家祖房我不 要了,但我占着的这间房也不是老龙家的了。老龙家渐渐没辙了,说只要你承认我们都属于老龙家的,什么都好谈。为了挽留湾湾的心,老龙家说我们家底大,看你 们家条件也不好,送点东西给你们吧。可湾湾还假装扭扭捏捏的,拿了东西还嫌不好,尤其心里嘴上都依然不肯承认自己是老龙家的。其实按人均算,湾湾家族每个 人都要富多了,但还要老龙家的兄弟节衣缩食讨好湾湾,就这人家还不领情,老龙家也没什么其他好办法。 汇率 老龙家尽管穷,但人都很勤劳。老龙家出一点点称为¥的白条,就有很多人起早贪黑卖命做了很多衣服鞋子、挖了很多矿产给小鹰家用,小鹰家打了很多称 为$的白条给老龙家就心安理得地享用老龙家的服务了。老龙家收了很多$白条,想买小鹰家的东西,但看中东西的人家不肯卖、人家肯卖的东西又看不中,只能把 白条搁着。 老龙家一个孩子看中了小鹰家的东西,得用$白条去换,于是找自家家长用自己的¥白条换$白条。老龙家说,你拿7张¥白条我才换你一张$白条。本来老龙家的人就都很穷,这样一来就更买不起了。小鹰家说这不行,你多换点给他呀,老龙家说我家的事干嘛要你管,我自有考虑。 老龙家选拔理发师,手艺很高的理发师被留下来,他对老龙家衷心耿耿,每次为老龙家的人理一个发,老龙家就给他打20元¥白条,好让他可以用这个白条在自家换其他东西。 被淘汰的理发师去了小鹰家,每次给小鹰家的人理一次发,小鹰家给他打20元$白条。他可以用这个白条在小鹰家换其他东西。 时隔多年,去小鹰家的理发师带着小鹰家的一堆$衣锦还乡了。不过这个$白条要换成老龙家的¥白条才能换东西。老龙家说,你一张白条我换七张的¥白条给你吧。于是这个理发师就比老龙家的理发师富了7倍,一举跨入中产阶级了。 访问学者 二十年寒窗苦读,老龙家也培养了不少人才、高手,各怀绝技,都想为老龙家做些事情,报效老龙家。 先去找纵爷吧, “纵爷,我们有XXXX绝技,丝毫不比小鹰家的人差,我们想做XXXX,给我们一个机会吧” “你老大是谁? ” “呃,初来乍到,还没老大。” 纵爷眼睛一斜:“先学会跑部进京吧”。 等得头也花白了,还是去找横哥吧。 “横哥,你们缺什么东西,我们啥都能学,啥都能做” “你们和我们老大熟么,酒量大么。” “呃,不熟,酒量不大。” 横哥眼睛一闭,“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不是人才,是岗位。” 老龙家家长发话了:“我们老龙家虽然到处都需要建设,但山头太多,你们没关系施展不开,还是去帮小鹰家干活去吧。” 众高手:“不行,老龙家培养了我们,我们得为老龙家的建设出力。” 家长:“我们老龙家项目都在各位老爷的手上,紧俏着呢,派一个活有好多人盯着抢呢,得有关系才能攀得上啊。” 众高手:“凭什么各位老爷呆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却要我们背井离乡去老鹰家去啊。” 家长:“这样吧,留爷那里的$白条是专款专用给你们去老鹰家长期干活的,没人和你们争,你们去领点到小鹰家义务干活去吧。” 众高手:“切,这点钱到到小鹰家还不到算贫困线。” 家长:“这样吧,你们到小鹰家呆个一年后如果还回来的话,再多给你们一点。” 众高手散去,于是出现了穷人家拿血汗钱送自己的孩子给富人义务干活。有人想开了,在小鹰家马放南山,四处游玩去了;有人不愿荒废绝技,真的义务为小鹰家干活了;也有的人干脆在小鹰家拿工资了;有的人则流连忘返,一心留在小鹰家了。不过换位思考的话,老龙家的家长其实也很无奈,这笔钱给留爷至少可以让一部分人开了眼界,总比留给有些老爷浪费掉好呀。
个人分类: 思考|3025 次阅读|6 个评论
哆啦在英国(3):瓜瓜上学
热度 5 王铮 2011-3-24 06:45
哆啦在英国(3):瓜瓜上学
【按】 这是我学生哆啦在英国孩子上学的故事,孩子自己写的。我很高兴,他的王爷爷不用挂念此事了。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我今天就开始上学啦!而且上的是五M班(五年级M班)。早上起来的时候,我还不想去,但在妈妈的不断劝告下,我最终还是去了。 我来到了学校,还是不怎么熟悉,但是老师让一个学生帮我带路,这个学生是个女孩子,长得没有我高,并且他是六年级的,我来到了教室,老师就跟我握手,里面只有几个小朋友,但后面接二连三的来了很多其他的同班同学,他们很友好,并且主动跟我握手,还把我当成朋友,告诉我背包放哪里,还帮我挂衣服,看来这里的小朋友还真友好。进了教室,妈妈就走了,我很担心自己的英语跟不上,但是慢慢的就理解了!听着听着,就困了,对于我来说他们的话就像天书一样,但是那些小朋友都给我解释,我很高兴!说完以后,大家都站了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跟着站了起来,他们排队,我也跟着排队,就不知为什么,他们来到了电脑室,我就知道这第一节课是学电脑,老师说了很多关于电脑的事,他们个个都举手,就只有我一个人听不懂,“叽里呱啦”讲完了以后,他们就坐到各自的座位上,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电脑,老师给我找到了电脑,可是上不了网,然后老师给我找了另外台电脑,也上不了网,我彻底崩溃了!然后老师就让一位同学让我自己选图片,然后保存到我的文件夹(老师刚创了一个)里面,好像互联网是通的,我这个电脑上也有这个图片,然后我做呀做,但是老是做不成功,因为电脑有些问题,然后老师想给我换一台电脑,可是下课了,这节课我什么都没做。 电脑课完了以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教室,教室里面也是五年级的,他们都对我很好,我也很开心,下课了,同学们都跟我一起玩,我想玩什么他们就跟着玩什么。我们玩来玩去都没玩什么,打了上课铃,我们就又到了教室里面了,一位老师让我到另外一间房间里面上,这节课是数学,应该不难,老师给我出了几道最后几页的题,我都会做,而且全队,就是一个不会做:1÷3=?这个我就不会做了,但老师没有批评我,继续出其他的题,我全都对了,除了刚刚那道题,做完以后,老师就让我做比他们要难一点的题,我很快就做完了,并且全对。这时,我看到一个黑人,长得很黑,头发是乱的,是我们那个房间的,他在那里画画,老师说了很多遍,他都当耳边风。继续画,还觉得自己很酷,太爆笑了。到了下午,我们就听老师读书,我们是15:30下课,到了14:30的时候,一位老师让我和另外一个女同学去补习英语,我们到了以后,原来是做水果串,然后老师讲了很多关于水果的,有两个土耳其的人,他们私下说土耳其话,老师说不要再说了,说英语。可是他们不听,说:“等一下”。然后老师发火了,大骂了她们,后来,老师的脾气就降下去了。我们到了15:30的时候,就回到了教室,他们都坐在椅子上,我也跟着坐,老师又讲了一大堆英语,才下课,下课完了以后,我就和妈妈在聊学校的故事…… 总的来说,今天是个好的开始,也是开心的一天! 瓜瓜上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25 次阅读|4 个评论
亲历:访日学者到仙台的第二天就遭遇地震
jinybao 2011-3-20 17:46
这是我同事的在日本的经历。刚到日本仙台的第二天就遇到地震了!下面就是具体的经历、体会和感受!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9.0级强震,我校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副教授刘英菊正在日本仙台东北大学进行访学。此次访学原定时间为一年,3月10号,刘英菊自中国前往日本的飞机才刚落地,3月11号,初到日本尚处于兴奋状态的刘英菊就亲临了日本大地震的灾难时刻。她,兴奋感荡然无存,地震、海啸将她预期一年的访学深深埋在了废墟里。 舍三岁幼儿赴日访学,梦未圆却获一身惊 1978年出生的刘英菊2005年来我校任教至今,在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里是个年轻能干的副教授。去年她开始申请去日访学,计划在那里完成她在某个研究方向的为期一年的学术合作。她所访问的学校乃当地有名的高等学府、位于仙台市青叶区的东北大学,我国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以及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曾就读过该校。当年鲁迅先生东渡日本求学的仙台医学院正是现今东北大学医学部的前身。这里也是中国学子留学东洋最热门的选择之一。 刘英菊家中有个三岁大的小孩,小孩尚处在找妈妈的年龄阶段。尽管放不下,刘英菊还是下了决心将还离不开妈妈的孩子留给家中老人帮带,只身一人前往日本。据刘英菊同事介绍,地震发生的当天上午,她还在为一些没有落妥的琐事操心,3月11号的下午这一切对她来说就都不重要了,生存成了她唯一关心的事。仙台是平原地区,距离发生事故的第一核电站比较近,空气中的核污染微粒很容易飘过去。经过协商,东北大学校方支持留学生们先撤回国内,刘英菊必须想办法回国。 联系不上,同事张君斓电话响不停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在日本的亲友的安危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刘英菊的平安触动着我校师生的神经。 张君斓是刘英菊的同事,平日里她和刘英菊关系较好。3月11号,当她在网上看到关于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8.8级地震、仙台海啸高达10米等新闻的时候,她立马想到了仅到日本一天的刘英菊。“很担心,她才刚到那里,人生地不熟的。”可惜,始终联系不上,张君斓只好等。“地震发生后,我办公室的电话、手机,甚至是家里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都是同事们打来询问有没有刘英菊消息的。”张君斓在她的日志中这样写道:“偏偏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切皆有可能’可不止是一句广告词啊!” QQ是唯一的联系线,同事留言“等你平安回来” 从日本发回来的灾情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然而同事们都还在积极地联系刘英菊。无果。13号早上,同事张君斓通过原中大的朋友曲折迂回地了解到刘英菊是平安的,但尚未联系上刘英菊,心还是悬着的。14号凌晨一点多,刘英菊在QQ上给大家留言了,她简单介绍了她在日本的情形,向大家报平安。 1:51:36 “我经历了这次地震,所幸的是地震的时候我在研究室,刚到的那天秘书还带我去看了大楼如何防震,第二天就进行了验证。在那,有人教我如何处理,如何逃生。震后,组里的副教授让2个日本学生送我回家,走了三小时才到会馆。然后,让我拿被子去避难所。接下来的日子就跟难民一样,幸运的是前一天晚上我买了食品放冰箱。之后的两天,没有食品和水,只有靠自己去一个个便利店排几个小时的队买上2—3样东西。” 1:54:00 “今天终于有来电,但是来电的同时,避难所隔壁的教学楼着火,当时感觉很绝望,无处可去。所幸是,有个中国人用英语和日语跟日本人交涉,我们留在了另一处避难所。” 1:55:43 “食物等等还是紧缺的,我会保重自己,跟着我周围的中国人想尽办法回国。多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关心。” 这是刘英菊所留的三句留言,那时候同事们大多徜徉在梦乡里,他们还没想到刘英菊有消息了。第二天一大早,同事张君斓第一个看到留言回复了,她说,不幸中的万幸!人安全,比什么都强啊,等你平安回来!紧接着,同事张君斓做的工作就是向各位牵挂着刘英菊的同事们一一报平安。 就这样,QQ上的留言成了大家获悉刘英菊消息的唯一途径。14号晚上八点多,刘英菊又连上网了。她告诉大家她正在联系回国的机票,如果顺利,15号晚就能有最终的消息。15号,逃难中的刘英菊又没有了消息。 “好多同事做梦都梦到她。在我的梦境里,刘英菊在海里拼命挣扎,我想救但救不了。”出事后,同事张君斓对刘英菊十分牵挂,她还在QQ日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祈祷刘英菊平安回来。“平时可能我就是关心日本发生了地震,死伤如何,不会具体关注某个区域。但因为同事去了日本,就在仙台,所以会特别关注特别紧张她所在地理位置发生的一系列情况。”张君斓说。 积极逃难的刘英菊尚不知道有这么多关心她、牵挂她的同事在盼着她平安回来,平日里跟着她做实验的学生也很担心老师的安全。她的学生谢彦表达了对老师的担忧,他说,突然觉得身边的人陷于灾难中,感觉灾难原来离我们很近。他想对老师说:“你是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平平安安,愿您能早日回国。” 我的更多文章: 生活中你不知道的核辐射 (2011-03-17 09:17:51) 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的规划手记 (2011-03-03 23:05:40) 揭大学生求职遭遇“羊群”阻碍现象? (2011-02-28 22:46:21) “逃离”广州的100个理由...... (2011-02-23 08:51:05) 80后别因买房丢弃梦想 (2011-02-12 22:15:34) 80后博士生如何寻找职业的春天? (2011-02-05 09:25:28) 大学未毕业照样考研,不想啃老! (2011-01-15 21:16:40) 大学生“恋爱式”就业准备法则 (2011-01-14 09:08:51) 年度校园最给力创业创新演讲 (2010-12-31 12:01:33) 为了毕业和就业而努力奋斗!!(视频) (2010-12-26 13:57:45)
3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访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热度 2 wangyk 2011-1-5 18:04
王 应 宽 2011-01-05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访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2 月 23 日,从早上 4 : 04 从 UC Davis 出发,一路顺利抵达盐湖城,然后转机南下飞赴亚利桑那州府菲尼克斯( Phoenix )。从地图上看,好像是绕远了,先是从萨克拉门托向东北方向飞,然后再垂直南下,正好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如果直接从萨府向东南直飞菲尼克斯,正好是三角形的斜边三角形任意一边小于两边之和,距离肯定近些。但固执的 Delta 不知咋的就没想到可以抄近路?! 在盐湖城的上空看到下面也是白茫茫的一片,坐在我邻座的金发美女是从萨府经盐湖城转机去纽约与家人团聚过圣诞节的。她也蹭到我靠窗的座位看外景。我还向她调侃说地面上覆盖的白色那不是雪,是盐,因为这儿是盐湖城!盐湖城在西北偏南,但据说每年降雪量很多,因为积雪最大,据称有地球上最大的雪( The Greatest Snow on Earth ),周围很多滑雪场,其中盐湖城瓦萨奇山是著名的滑雪胜地( Salt Lake City's Wasatch Mountains are home to 7 world-class ski resorts )。我就是不明白,那里的雪还能比明尼苏达多,能比更北面的加拿大多?盐湖城是摩门教的圣地和总部,可是我在机场转悠半天,也没看见一个摩门教教友可能因为他们额头没有写着 Mormon ,即使见了我也没认出来!还听说摩门教实行一夫多妻制,他们真幸福,真让人羡慕! 从盐湖城出发的飞机又晚点了(在美国飞机晚点是正常的,准点到时不正常了),中午 13 : 00 多到达菲尼克斯时,好友靓已经在机场等候了。她先是带我去了当地一个很小的中国城吃了中餐,然后就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校区参观。先是在主校区坦佩 Tempe 参观,然后又去了她做博士后研究所在的梅萨( Mesa )校区参观。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是全美最大最佳的五所 大学城 之一,创立于 1885 年 2 月 26 日,坐落于距州府凤凰城 11 英里的大学城 --- 坦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共有 18 个学院和 12 所学校,开设有 150 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专业多达 97 个,博士学位专业 52 个。该校是国际著名的研究性大学,学生来自美国各大洲及世界 120 多个国家(地区),研究项目从护理学到商业,从工程到通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有四个主要校园,均分布于菲尼克斯大都会区(又称凤凰城大都会区),校园面积共 6.11 平方千米(合 9165 亩)。主校园坐落在坦佩,是 ASU 校园面积最大和学生人数最多的校园;西校园, 1984 年成立于菲尼克斯西北方,提供高年级及研究生学习;理工校园, 1996 年成立于 Eastern Mesa ;菲尼克斯校园,是 ASU 最新校园, 2006 年成立于菲尼克斯市中心。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美国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头衔-- 美女第一大校 。我只参观了坦佩和梅萨两个校区。虽然被称为美女大学,但遗憾因为放假了,除了美女靓妹陪同参观未见到其她美女。不过校园很美,拍了好多照片,以飨读者。 在梅萨校区,参观了海藻研究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Laboratory for Algae Research and Biotechnology ),也拍了些照片,但涉及技术保密,仅供个人学习。还有幸拜见了著名的海藻专家胡强教授。他领导的团队和实验室在海藻养殖方面世界领先。像胡教授这样主持着上千万美元大项目的知名专家,都很忙,一般也不愿意接见闲杂人等。在靓的引荐下,原本说只是去打个招呼,胡教授也给了 5 分钟的时间。结果见面很投缘,聊了快一小时。胡教授是大专家,以后还得多向他学习请教。 这次云游,重游了加州,又新到了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加上我2009年在美访学期间访问或转机经过的城市,以及我即将回国要经过的城市,按陆地足迹所至算(乘飞机经过的领空不算),已达三十多个州了。下次再去美国大使馆签证,若签证官再问我美国你去过哪儿,我也要给他牛一把您应该问我美国你哪儿没去过?! 延伸阅读: 盐湖城 -http://baike.baidu.com/view/484501.htm 海藻研究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http://larb.asu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百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870.htm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主页: http://www.asu.edu/ 与ASU的吉祥物Sparky合影留念 充满南方风情的美丽校园 即使严冬鲜花依旧盛开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11445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0严冬避寒趋暖再访UC Davis
wangyk 2011-1-4 17:54
王 应 宽 2011-01-03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2010 严冬避寒趋暖再访 UC Davis 正值明尼苏达冰天雪地的时候,圣诞假期来临。受好友潘教授的邀请,承诺解决我的差旅费,让我南下越冬,顺访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这真是潘教授夫妇新年扶危救困送温暖的善举!这是我第 3 次访问 UC Davis 了,但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收获。 12 月 21 早上 9 点 20 的飞机,原计划早上 7 点出发去机场。为了确保不会因为睡觉起不来赶不上飞机,决定前一晚不睡觉,熬夜到早上天亮直接去机场。因而此次出访还得从前一晚说起。前一天晚上,也就是 20 日星期一,研究组里的同事们为欢送即将回国的同志 Zhang Hong ,在华夏中心( HCC )搞联欢。这回又是我出面去找 HCC 凭借我这张老脸免费租借了场地和设备。主要活动包括四部分:吃饭、打球、打牌和唱卡拉 OK 。我主要参与了其中三项:吃饭、打球和唱歌。吃饭吃的是火锅,唱歌因为设备调试耽误时间、预热满,以至比预期结束时间拖延了一小时,大家也没有尽兴。组里打球水平高的人不多,大都能随便玩几把。损失最惨的算我了,不仅 K 歌和打球不尽兴,还把我的球拍弄坏了。我从国内带来的两支好球拍,两年来爱惜着用一直完好无损,那晚让几位新手把我的两支拍子都磕破了,实在让人心疼,而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可能还以为打球就应该这样球拍在球台上磕蹭。聚会期间也吃了些酒,是我带去的一瓶 Gin, 酒精度有 40 度。其间就与组里的杜博士说好,次日早上请他送我去机场,也因为它与我住的近,起早更方便些。商议好后,我还要了他的电话号码,他也告诉了我他住的地方,还定了闹钟。联欢结束后,我就到办公室加班干活,早上 6 点多回宿舍, 6 : 50 开始给杜博士打电话,可能因为他前一段考试熬夜太累,也可能因为前一晚联欢太放松睡得太沉了,就是不接听电话。打了十几个电话无果后,我就去他住的地方敲门,他住在 2 楼,幸好一楼的门开着。我到二楼敲门,把邻居都敲醒了,就是敲不醒他。眼看时间已经 7 : 30 了,一想年轻人瞌睡多,醒不了也没办法(后来得知他确实睡得太沉了,手机也不小心设成了振动模式不但来电听不见,闹铃也听不见),但若再不想别的办法就要误机了。只好给组里的程老师打电话。幸好程老师已经起来,她十分钟就赶过来,因为下着雪,道路很滑,一路小心驾驶到了机场。因为马上过圣诞节,机场人很多,排着很长的队。我急急忙忙排队安检,等我一路小跑赶到登机口时,已经晚点了 5 分钟。但因为飞机驾驶员还没来,飞机晚点 50 分钟。我晚了 5 分钟,飞机晚了 50 分钟,就这样我赶上了这趟从明尼阿波利斯直飞加州州府萨克拉门托的航班。上了飞机,我还心有余悸的总结此次赶飞机的经验教训:凡是预则立。做事要有充分准备,还要准备预案,前者不行,马上启动预案弥补之。比如,我前一次去德州开会,早上 7 点的航班,预计 5 点出发 6 点前到达,但自信的美国小伙 Ashman 到机场附近迷路了,车上既无 GPS 也无地图,瞎转悠半个多小时最后只好去宾馆问路,才勉强找到机场赶上飞机。要是提前查看好路线,备着地图就不会迷路。此外,航班晚点也不完全是坏事,比如晚点对像我这样赶飞机狼狈迟到者还是有点用的! 飞机抵达萨克拉门托后,潘教授百忙之中已经在那里等候迎接我了。顺利到达学校后在校园边上的 Best Western 入住。因为邻近放假,学校的人似乎人间蒸发了,就连学校附近的餐厅也打烊停业了,找个地方吃饭都不容易了。 UC Davis 的校园依旧是那么美丽和宁静。即使在严冬时节,校园依旧呈现出一派清新的绿,这在冰天雪地的北方想象一下都是一种奢侈! UC Davis 优美的环境和严谨的学风,使这所名校的很多学科都名列前茅,如我们领域的农业与生物工程学科在 2010 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新的排名中位列第 6 ( http://www.kexue.com.cn/m/user_content.aspx?id=354587 ) 。 这次访问 UC Davis 主要与潘教授和张教授讨论一些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事情,包括探讨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转化的可能性、邀请回国参加学术会议、邀请支持期刊出版的工作以及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我们准备在 2011 年感恩节前夕在 UC Davis 举办一次中美可再生能源的研讨会。这次拜访,不仅交流了业务,还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在谈工作时,还拜访了 UC Davis Energy Institute 的院长 Bryan M Jenkins 教授。还会见了科学网的博友盖鑫磊博士( http://www.sciencenet.cn/u/caxinra/ )。说来也巧,他说是去年看了我博客上介绍我第一次访问 UC Davis 的博文和照片,才联系 UC Davis ,后从欧洲到那里做博士后的。这次会见加深了了解,学到了知识。此外还代好友易教授看望了他在 UC Davis 学习的女儿 Sophia 。本来,江苏大学的胡永光博士携全家于 21 日抵达 UC Davis 作高访,可以通讯不够畅通,错过了见面的机会。 完成了在 UC Davis 的工作访问后,我于 12 月 23 日凌晨 4 点从戴维斯出发去萨克拉门托赶早上 6 点的飞机,经盐湖城去亚利桑那州府菲尼克斯。为了赶飞机, 22 日晚与潘教授全家晚宴后,我回宾馆从 22 : 00 开始睡觉,凌晨 2 : 00 起来工作。潘教授帮我预定了送机场服务这个业务真不错, 4 : 04 准点到宾馆接我,后来又走街串巷接了其他 6 位客人,准时把我们送到机场。我觉得这项业务国内也可以发展,既方便乘客,也有利润空间。 欲欣赏亚利桑那的美丽风光,且听下回分解。 这棵树是否长肿瘤了?校园的同志们可能都知道这颗树 严冬时节的UC Davis校园风景 盖博士居然和潘教授他们都在着同一座大楼里,但通过我介绍这次才认识。盖博士在瑞典读的是皇家工学院(Royal什么的),来这里所在的大楼是Roy Bainer Hall也沾点皇家的气息(有个类似Royal的Roy) 学校的宾馆,准备在此开会,但房费贼贵! 与潘教授合影 与科学网博友盖博士在UC Davis校园合影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7349 次阅读|5 个评论
最近都是好日子——美国访学幽默记事
wangyk 2010-12-20 09:59
王 应 宽 2010-12-18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最近都是好日子美国访学幽默记事 12 月 1 日,庆祝了我在美国的第 2 个生日。在好友和此次中美国际会议的合作者兰教授家,过了一个到目前为止最隆重的生日。兰教授的夫人王老师特地为我准备了生日晚宴,还邀请他的二位博士生 Huihui Zhang 和 Ningye Ding 参加了。俺一大早从明州出发乘机南下,在清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赶飞机后,到达拉斯顺利转机,于中午安全抵达大学城。晚上享用了特别的生日大餐,品了美酒,吃了鱼,尝了生日蛋糕,唱了生日歌,许了愿,还吹了蜡烛 该有的程序一样都没落下。这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其实去年的生日也是在美国度过的,但当时可能忙碌忘记了,现在也想不起是怎么过的了。 12 月 1 日自打 1971 年起就是我的生日,但不知谁( WHO ,实际上就是世界卫生组织)什么时候( 1988 年 1 月),也没找我商量,就把我的生日给定成了世界艾滋病日( World AIDS Day )!说是设立该宣传日的主要目的是为抗击艾滋病筹款、提高公众认知与警醒意识、反对歧视和改善教育。我看这事儿关乎大家健康和幸福,我也就没有特别反对!我都快奔四的人了,正式的生日还没过上几个,而这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却有声有色的搞到第 23 个了!如今年 WHO 确定的主题是普及教育和尊重人权( Universal Access and Human Rights ),中国 2010 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副标题是 权益,责任,落实 。我知道,有的人也有爱雌病,只要是雌性的都爱,但这个危害不大,不如 AIDS 那么要命。友情提醒,艾滋猛于虎,大家多保重! 后来查看 12 月 1 日那天还是明尼苏达大学的发薪日( Pay Day ),尽管这里的金融好几年前都危机了,但工资还是按时如数打到我的 TCF Bank 工资卡上了。发工资的日子当然是好日子了! 因为临走匆忙,把电源转换器、剃须刀和手机充电器都忘记带了。还好曾在兰教授家住宿的国内朋友忘记了一个转换器在他家,正好借给我用,解决了笔记本电脑无电源没发工作和上网的危机。兰教授提供给我的一次性刮胡刀帮我解决了忘带俺的高级松下电动剃须刀而任由胡须乱长的无礼和尴尬。偶然发现笔记本电脑的 USB 可以为手机充电,避免了无法沟通的大麻烦。这次赶上好运气碰巧解决了,下次出差一定要细心,要提前做好准备,毕竟不是每次都能如此幸运。这次忘记带东西以及上午差点赶不上飞机,都因为工作太忙,准备不充分,临走时仓促草率所致。记得去年我来美国访学之前,一位可人的朋友送我一个电源转换器,结果拿到美国一看,是美国人到中国去用的那种!不过还好,后来我夫人在美国买了台笔记本电脑回国用,那个转换器正好回国服役,派上用场!幸好当时我自己也买了一个带上的。可见粗心之害。 12 月 17 日是结婚纪念日。光阴似箭,一晃十年。从 1999 年 12 月 17 日领取结婚证,法律上承认婚姻有效以来,已经度过了 11 年。原来选这个日子领证和作为纪念日是有特殊含义的。赶上跨世纪婚姻的大好时代不说,单看看这个数字多好, 12 17 谐音有儿有妻就是希望妻妾成群,儿女成堆! 但因为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的国策的限制,到目前为止,伟大梦想只实现了微小的一部分:娶了一妻,生了一子! 12 月 17 日,我成功的申请了美国的信用卡。此前,在收到不计其数的商业信函轰炸后,尝试了申请 CapitalOne 的 MasterCard ,第一次被斩钉截铁的拒绝了,但第二次又莫名其沙(我爷爷的幽默,其实是妙)被同意了,并很快收到制作精良的卡片。后来知道信用额度只有可怜的 750 刀,还要被收取很多费用如会员费、年费等,让我很不爽,随弃置不用。这次申请的 Affinity Plus Visa 卡,是借着明尼苏达大学职员的优势(天然免费会员),没有费什么劲就办妥了,不但没有会员费、年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而且应我的要求,把信用额度设在了五千刀。在结婚纪念日这天申请了美国的信用卡,希望在美国建立个人或商业信用记录的同时,也希望构筑自己的婚姻信用记录。 12 月 18 日,参加华夏之家举办的中美友谊晚餐,庆祝圣诞节。华夏之家每月都给俺们中国学生学者举行一次中美友谊晚餐。我经常来参加,每月来一次,挺规律,挺好,呵呵!这次的友谊晚餐很特别,主题是庆祝圣诞节,除了精美晚餐,还有牧师布道,诵经,唱圣歌,还有烛光许愿、手捧蜡烛绕H CC 一圈、抽奖等活动。最让人兴奋的是还有一对圣诞老人 (Santa Claus) 。以前,我只知道圣诞老人由男士扮演,这回还见到了女圣诞老人。不过这个称呼是不对的。我问是否为 Woman Santa Claus, 或 Female Santa Claus ?身边的老美告诉我,应该称M rs Santa Claus 。我的错误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儿。话说有一次,生物考试一填图题,问一个细胞图是什么生物的,正解是母果蝇,但其中一人答:女果蝇。生物组老师全体开会研究了 N 次,最后决定给 0 分!看来母女部分也是要犯错误的!我曾在北京乘公共汽车上下班,看到一站名曰奶子房,心中琢磨,从编辑的眼光看,这个表述太冗赘,曾斗胆建议司机,将该站名改成更简洁的俩字乳房!但未获采纳。 12 月 20 日,也就是明天,研究组里的同事们聚会,欢送包括我在内的即将回国的同志。我已经凭着我的老脸(面子)子华夏之家再次免费租下了场地和设施,明晚会聚餐、卡拉 OK 和切磋乒乓球技,将会很开心快乐! 12 月 21-27 日,应 UC Davis 潘教授夫妇之邀即将出访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应好友 Liang 之邀,将访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应 Bill Stout 夫妇之邀在 Phoenix 太阳城小住几日。从冰天雪地的明尼苏达南巡,到温暖如春的加州和桑那州越冬度假,岂不惬意!然后就是新年了,当然也是好日子! Happy New Year! 下面再记录最近在美国访学期间所见所闻的几件趣事,以此纪念天各一方没法庆祝的结婚纪念日。 Frank Short Shorts-- 短裤男 这次刚来明大时,住在 K House 的半地下室,常去 E-House 串门会友,结识了一位地道的老美 Frank 。因为他常在夏天穿着很短的红色短裤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把屋子里的小女生都吓哭好几次了,后来不堪忍受都相继搬走了。 Frank 个子不高,因此被受封了一个绰号,英文名叫 Frank Short Shorts ( Walk around the house wearing a very short shorts ),中文名短裤男! 数不清公寓里的人数 后来我搬到 L-House 去住了。丹尼斯经理告诉我,屋子里包括我共住了 7 人, 3 个老美和 4 个老中。但我开始怎么也数不出那么些人,总觉得只有 2 个老美和 3 个老中。直到有一天,两个长得很相像的老中同时在厨房里出现,我才发现屋子里的确住了 4 个中国人!至于那 3 个老美,其中一个男生据说是扮演女性的 Gay ,说夏天都穿很漂亮性感的裙子,现在天冷,只能看到头上很女性的发型和辫子。因为他的特征明显,容易辨识。而另外二位因为开始没见着,只知道名字,原来名字相同,都叫 Brian ,因此导致了数不准。但后来见多了就明白了,其中的一个大个子 Brian 姓 Ashman ,我称其为 Big Brian 。 哪里有水喝? 前几天,我的一位美国朋友 Peter 要约我见面叙旧,同时切磋乒乓球。自去年的几次切磋大败之后,据他说常在明尼阿波利斯苦练杀敌本领,要再次与我一决高下。 17 日晚我们在 HCC 切磋了一把,他的确进步很大,但输给我是必须的。他随后击败了另外一位来此访学的天津大学的博士生 D 君。 D 君的英语尚在提高中,讲不流利也是可以原谅的。但在下面的简单对话中的错误就不能原谅了。 Peter 打完球口渴,想找水喝。就问 D 君,哪儿有水喝( Where can I get water to drink? ) ? 本来 D 君想告诉他 HCC 的厨房 (Kitchen) 有水,但不知怎的,随口答道: In the Chicken ! Peter 听后大惊: What? D 君尚未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我才赶紧补充:他说的是厨房( What he really means is in the kitchen ) ! 以上是博主近期的美国访学生活简记。觉得有趣吗?欢迎留言、指导! 12月1日在兰教授家为我筹办的生日宴 让大家看看最近明尼苏达的大雪,真是Mountains of snow 积雪厚达17英寸,40厘米,不夸张吧? 笑成这样是因为圣诞老人在给我挠痒痒!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6986 次阅读|4 个评论
参观世界领衔的农机制造商约翰迪尔公司John Deere
wangyk 2010-12-12 09:57
王 应 宽 2010-12-12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参观世界领衔的农机制造商约翰迪尔公司 John Deere 在制定访问衣阿华州立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ISU) 的计划时,已经联系好了参观约翰迪尔公司的行程。在此,要特别感谢已在 John Deere 供职 15 年之久的高级研发工程师 Shufeng Han 老师和 Gassman 一家三代人的帮助朋友 Philip Gassman 、其父亲 Max Gassman ( 老 Gassman) 和其女儿 Nicole Gassman( 小 Gassman) 。虽然参观时间只有一天半,但因为有人接待,安排紧凑,讲解精到,还是大开眼界,很长见识。 我曾在以前的博文中提到 2009 年曾在伊州参观过重型机器制造商领头羊 Caterpillar ( 美国访学见闻( 20 ):跨越五大 州 ,畅游大西洋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6341 ) ,但因为时间紧,预定的写参观见闻,拖延了一年也没有写就。这次参观访问了约翰迪尔,就很想挤时间把参观见闻写出来,而不要一拖(中国一拖集团)再拖,天天拖(天津拖拉机厂)了! 11 月 17 日完成了对 ISU 的访问交流任务后( 访问衣阿华州立大学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8308 ),就开始了参观 John Deere 的行程。 11 月 18 日星期四,老 Gassman 早上 9 点如约准时到我住的速 8 ( Super 8 Ames Ia )旅馆接我去参观 John Deere 位于 Ankeny 的工厂 John Deere Des Moines Works 。 Ankeny 距离 Ames 大约 26 英里,从 ISU 出发沿 35 号高速南下半小时即到。老先生应该 80 多岁了,车开得慢,当然也为了一路为我讲解,大约一个小时才到达。 Max 曾在约翰迪尔工作近 20 年,退休后又去 ISU 教书。因此他有便利的条件帮我联系安排参观之事。到达后,我们在接待室稍微等了一会儿,翻阅了一些宣传册和 John Deere 办的杂志 THE FURROW ,看了其中的一期,发现有欧洲编辑、北美编辑、巴西编辑和墨西哥编辑,就是没有亚太编辑,我还调侃,正好有空缺,等回头我来应聘。结果后来在其他期的杂志上看到已有中国编辑( China Editor: YuMei Mu )了。 不一会儿,接待我们的导游就来招呼我们了。原来也是一位退休职工,大概 70 来岁,相对于我算是老同志了,但相对于老 Gassman 也就算个小兄弟儿!导游纯粹是义务服务,在美国像这样的志愿者 Volunteer 很多很普遍,到处是活雷锋。前几天看美国癌症学会招募志愿者,广告说得很夸张( In desperate need of volunteers ),看来是真的缺人手。忘记导游叫什么名字了,他开着电瓶车穿行在工厂的各个通道,边开车边讲解。我和 Max 则带着耳机,类似同声传译的那种,一路看着听着。位于 Ankeny 的工厂很大,从名称也可以看出,实际是约翰迪尔得梅因工厂(得梅因是 Iowa 州府)。与其他工厂生产单一产品类型不同的是,该厂主要生产 4 种类型的农业机械:耕作机械、喷灌机械、棉花收获机和谷物条播机( four different products for the company's agricultural equipment division-- cotton pickers, sprayers, tillage equipment and grain drills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看到 3 种机械的生产,也可能当天没有生产谷物条播机,抑或别的原因,总之,这个没看着。其他三种农业机械的生产车间都看到了。在安卡尼,约翰迪尔生产出了全公司最昂贵的机器棉花联合收获机,价值 60 多万美元。可见,很多农业机械比小轿车身价高,尽管很多人瞧不起看似傻大笨粗的农业机械,甚至爱屋及乌,推机及人,也鄙视我们这些搞农业机械的人机器笨,人也笨!其实,农业机械的作业环境恶劣多变,机器的性能和适应性远比在高等级路面上行走的小轿车强,要智能聪明得多! 1850 年 Taylure, Paige 就开始尝试研制开发棉花收获机器来代替人力。也就是在 1850 年 Samuel S. Rembert, Jedidiah Prescott 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申请了一种棉花收获机专利,专利说他们的机械可以扩展幅宽收获多行,但其后很久没有进展,直到 1889 年 Price Campbell Cotton Pick Corporation 创制了一种。 1905 年 John Appleby 申请了一种马拉牵引的棉花收获机。此后少有改进,直到 1924 年万国收获机公司(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买下 Price Campbell 的专利, 到 1943 年就已经生产出商用的棉花收获机了。 1980 年 John Deere 生产出了一种 4 行式的工业化的棉花收获机,据估计可以提高操作者效率达 85%-95% 。目前使用的棉花收获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stripper picker, 主要用于德克萨斯州和阿肯色州,该机不仅从棉杆上去除皮棉,还收获棉杆上的相当一部分物质如未开放的棉铃球。随后再通过重力分选工艺将皮棉与棉铃球分离。另一种类型的棉花收获机是 spindle picker 。该机采用一排排高速旋转的倒刺式纺车轴( rows of barbed spindles )从棉花植株上去除籽棉。籽棉随后被一个反向旋转的小滚筒从纺锤上去除,向上吹入棉筐。当棉筐填满后,机器将籽棉倒入单元模块成型机( Module builder ),将籽棉打捆成为砖块式或圆筒式的棉花捆,每捆大约重 480 磅( 218.2 千克)。导游在介绍中提到了两个不同的名词 Cotton picker 和 Cotton stripper ,我还专门请教了两者的区别: cotton picker 只通过旋转轴的钯指或弹簧从棉铃中摘除棉花,而不伤及叶子和枝梗。收获可能多次重复摘取,因为棉花植株连续结果实。 Cotton stripper 是一次性收获机,常用于那些气候条件不允许重复收获的地区,该机拉走整个棉铃(不管成熟与否),并且从距离地面很近处切断棉杆,连同棉杆和棉铃全部进入机器,再用别的机器分离。棉花联合收获机是很复杂的技术含量很高的农业机械,因此价格最贵。中国还没有研制出能解决棉花生产问题的理想机型,目前正在攻关。目前新疆大面积的棉花收获仍然靠人力手工采棉,据报道每年采棉季节,都会从内地运输好几火车的劳动力前去帮助采棉。 约翰迪尔在安卡尼生产的大型喷灌和喷雾设施也是很先进的。耕作机械更是花样繁多,能满足农场主的各式需求。 参观完位于安卡尼的迪尔工厂,我和 Max 还在他们的食堂( Food Court )吃了午餐。此前 Philip 已告诉我行程安排中有午餐,也没说谁请客,抑或是免费午餐。当时 Max 带我到工厂的食堂用餐,看着也与我们的大学餐厅或单位的食堂差不多,有几个窗口可领取食品,有一些桌子可以坐着享用。我拿了一些食品后看半天也没找见在哪里付账,那时 Max 去别处冲咖啡也不见了,我于是就近找了个桌子坐下,等了一小会儿就独自开始用餐了。我发现很多迪尔的职工都自己带饭到那里吃,我意识到这绝对不会是免费午餐,肯定需要付费。我正要起身去找, Max 端着食品和咖啡回来了。于是问他在哪里付账,他告诉我在饭堂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才赶紧端着餐碟过去付账,差点有失体面的混吃一顿午餐。 午餐后,我们就开车回到位于 Ames 的衣阿华大学校园。因为距离下班时间还早,我就去了 Max 的儿子 Philip 位于 CARD 中心的办公室。在他办公室我们又聊了很多,快下午 4 点,才去 Lie Tang 教授办公室,相约下午 4:30pm 他开车送我去 Waterloo (滑铁卢,重名太多,经常让人弄不清哪是哪儿)拜见 Shufeng Han 和安排次日对 John Deere 的参观。大约两小时车程,顺利抵达。参观之前, Dr. Han 先带我们去了餐馆,我们 3 人在那里享用了墨西哥风味的美国大餐,因为肉太多吃不完是必然的。晚餐后在 Dr. Han 新买的宅子(因为太新以至于还没有家具)里聊天许久,因周五早有课 Dr. Tang 星夜驱车返回 Ames 的家了,俺就留在 Han 宅里过夜,伴着呼噜一夜无梦到天明。 11 月 19 日周五,如约参观了 John Deere 的 3 个工厂:拖拉机、发动机、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首先,赶早八点去参观了拖拉机装配车间 (Tractor Assembly Division: Assembly of 95-500 HP Tractors and Deere Crossing Gift Shop, 3500 East Donald Street, Waterloo, Iowa, 319.292.7668) 。首先是在接待室观看了 20 分钟的宣传片,拍得很好,看了还想看,以至像拷贝一份在此与大家分享,但人家拒绝盗版!然后坐电瓶车参观了一小时( One-hour Riding Tour )。该拖拉机车间很大,生产各式型号的拖拉机,功率从 95 马力到 500 马力( 1 马力 =0.735 千瓦)。拖拉机的性能和外观设计融入了美学和人体工程学原理,鲜艳的绿色和黄色搭配得完美无缺,拖拉机不但潇洒漂亮,而且很聪明能干!从 John Deere 系列拖拉机的设计理念和价值主张就可见一斑。 Designed for everything, Built for youGet exactly what you need...and want Rise of the smart machinesThe most Intelligent Tractor in the World Boost your efficiency--Cover large acres fast with the incredibly easy-to-use and easy-to-own 9030/9030T Series Over, under and throughJohn Deere Specialty Tractor: Build to Fit Performance Made EasyTake the wheel, and take control Comfort Meets PerformanceA Difference You Can Feel More Deere , Less dough: Get the quality and feature you demand at the price you wouldnt expect More than a Utility TractorBuild for high-hour users and heavy-duty jobs Packed with Power Your all-around-the-farm performer Versatility and ReliabilityTractors delive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Work Hard. Wit hout the Hassle More Power, More Comfort, More Deere Feature Loader, Value PricedEverything you expect from John Deere 参观完拖拉机车间,继续乘坐 Dr. Han 的 BMW 车前往下一个点 ( 在车上我还调侃问韩老师 BMW 代表什么,他说不知。我解释道, BMW 就是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别摸我!相应的 MSN 摸死你! ) ,参观发动机装配工厂( Complete Assembly of Engines 200 - 600 Hp and Deere Crossing II Gift Shop , 3801 Ridgeway Avenue 319.292.5347 )。还是先看电影然后乘车参观。因为发动机是核心部件,安检和对拍照的限制比其他车间更严格,要求我们寄存手机和照相机在前台,只能乘车听讲解,跑马观花的看看了。发动机车间很大,生产各种功率和型号的发动机,除了用于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草原机械、林业机械、建筑机械等以外,还生产船舶发动机。到处堆放整齐的发动机外壳,原来都是在墨西哥生产后运到美国的。车间里既有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各式机器人,也有传统的手工作业,如手工电焊。喷漆机器人很好玩,很吸引人,我们在那里停留了许久,多看了几眼。每当有零部件传输过来时,机器人总能灵巧的把油漆均匀彻底的喷涂在零部件的各个表面。有好几个机器人协同工作,如小机器人的手臂够不着的就由大机器人喷涂。 参观完发动机车间后,韩老师又带我去了一个发动机、整机以及零部件的检测中心和他所在的研发中心参观。小 Gassman Nicole 帮我联系安排了这个参观。原来这个检测中心也是比较机密的,一般不让参观。但 Nicole 小姑娘很会办事,找她的上司谈并征得了同意。参观安排得很紧凑,因为每个检测单元测试的对象和所采用的监测系统都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人讲解。在这个参观行程中共有 8 位讲员帮我介绍, Nicole 全程陪同,真的感觉享受 VIP 待遇了!每到一处,就有一位 Guide 热情的给我介绍检测的设备、工作原理和流程,有的机器正在检测,就一目了然。老美的思维就是不一样,每每介绍完,总要给我机会问问题。参观完一个单元就把我带到下一个地方,交给下一位 Guide ,如此轮流,大约一小时就看完了整个检测中心。最后一个环节是带我参观了一下设在那里的研发中心办公室。穿过办公室后就到了一个三维影像设计的体验中心。那个东西真奇妙,当我站到那个位置后,工作人员把电脑上的图像投影到墙上,再逐步移到我身上,当我带上眼镜后,就身临其境的感觉到自己在拖拉机的驾驶室,可以看到车内的各种零部件,可以看到自己驾驶的前方和周围视野。如果感觉哪里不顺或不爽,就可以记录下来,设计时改进。我还建议,完全可以把他们的这个体验设计开发成游戏产品,让人们感受开拖拉机和农机下地干活的全新体验。我想一定会有人玩,会有市场。 参观结束后就是午餐时间, Dr. Han, Nicole 和我三人就在那里吃午餐,这回是 Dr. Han 刷卡请我的客。我们边吃边聊,气氛融洽愉快。闲聊中得知, Nicole 也是 Iowa State University 的农业与生物工程系本科毕业, 8 月份刚到 John Deere 上班。她因为在读书期间在 John Deere 做志愿者和实习,后来得到了认可被招录了。他们一家可以说与 John Deere 和 ISU 有缘,而老 Gassman 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人,因此,其子孙都从中受益了。 参观结束后,因为周末 Dr. Han 要回他在得梅因附近的家,顺路把我捎回 Ames(ISU) 。 Dr. Han 的 BMW 跑得很快,感觉在车上还没睡着就到了。下午在 Lie Tang 的实验室呆了一会儿。 ISU 的校园网还算友好,我没费力气就用自己的电脑免费享用了 ISU 的网络服务。因为开夜车习惯了,返程的 Greyhound 也定在了临晨 12 : 30 ,要坐夜车了。晚上汤教授先带我去了 ISU 附近一家小(但)有名气的中餐馆,点了几道菜和面条,加上免费的米饭,吃得饱的差点扶着墙才能出去了!通过这几天的用餐经历,我才深切的感受到,中国人的胃还就适合吃中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晚餐巨饱之后,汤教授说就近租部录像带,去他家看场电影就正好赶车。没想到他家的电视让一群孩子们占据玩游戏,他们自己轮班都快到打架抢位的激烈程度,自然没我们的份儿。汤教授夫人很热情,给我们准备了零时、水果和绿茶,我们吃着果、品着茶、聊着天,时间过得飞快。后来 ISU-ABE 系的 Brian 教授夫妇聚会完后,来汤教授家领取他们寄存在此的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寄存在别家),又加入到了我们的聊天队伍。他们走后,我也该出发赶车了。汤教授顶着夜幕,冒着严寒,送我到 ISU 附近的站点,在寒风中一直等到送我上车。我与汤教授虽只是第 2 次见面,但仍得到他热情地接待和帮助。临走时,我还挺感动的,鼻子酸酸的,就差眼泪哗哗的了! Greyhound 载着满车回家过感恩节的人们一路北上。不记得沿途停靠了多少站,也可能因为晚上交通不繁忙,迷迷糊糊感觉比去的时候跑得快,不知不觉就到了明尼苏达的地界。地上仍然积着厚厚的白雪,清晨的寒风刮脸刺骨。预计 4 : 30am 就会到达 St Paul ,比预期早到近一小时。我正琢磨这么早到达,也不好意思让同在一个办公室的林博士起早去接我。就打算到站后自己在那里多呆一会儿,再联系他来接我。不曾想坐过了站,一直到了终点明尼阿波利斯。原来去的时候,是从圣保罗上车,再到明尼阿波利斯转乘车的,原本以为回来时应该先到明尼阿波利斯,再到圣保罗。但没想到先到了圣保罗,我坐在倒数第 3 排,看见前面有人下车也不知是哪儿。还好灰狗的服务不错,当司机得知我错过站后,就告诉我在那里再等半小时, 6:00am 就有一班去芝加哥的车,从明尼阿波利斯出发,会路过圣保罗,可以免费把我捎回去。坐上车大约十几分钟,我又从明尼阿波利斯到了圣保罗,一看时间快六点半了,于是给林博士打电话来接我。因为这个美丽的错误让林博士早上多睡了会儿觉,也缓解了我心中的歉意。 创建于 1837 年的 John Deere 是一个伟大的企业,从当初一个人的铁匠铺,历经 170 多年的努力,发展成如今拥有 5 万员工,业务遍及全球的世界领衔机器制造商和销售商。约翰迪尔的主要业务包括三大块:农业与草皮机械、建筑与林业机械、以及致力于其产品销售的金融信贷。 John Deere 的核心价值理念: Integrity/ 诚信、 Quality/ 品质、 Commitment/ 奉献和 Innovation/ 创新。不折不扣地坚持其核心价值,是保证其一百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秘诀。翻阅其厚重的历史和铸就的辉煌,令人肃然起敬。 Integrity means telling the truth, keeping our word and treating others with fairness and respect. Quality means delivering the value customers, employees, shareholders, and other business partners expect every day. Commitment means doing our best to meet expectations over the long run. Innovation means inventing,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breakthrough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customers want to buy from JohnDeere. 自此,南巡参观访问 ISU 和 John Deere ,探寻先辈寻梦之路的行程圆满结束,也算是在美国的中北部画了一个圈,但这个圈只不过是自己留下的足迹,无法与小平同志 92 年南巡时画的那个圈相比,没有那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因为不让拍片片,参观 John Deere 车间就没有多少图片。但还是拍到几张展示的拖拉机和正在装配的棉花联合收获机照片。其余照片是在其宣传资料图片上翻拍的,精度不高,但凑凑合合能看。 参观位于ANKENY的John Deere工厂 棉花收获机的工作原理图/剖面图 正在车间装配的棉花收获机 韩老师在Waterloo新买的宅子及BMW 俺的参观证 John Deere办的杂志 参观结束后去礼品店给我儿子买的文化衫和棉花收获机模型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9708 次阅读|1 个评论
访问衣阿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
热度 4 wangyk 2010-11-28 18:06
王 应 宽 2010-11-28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访问衣阿华州立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经过一周多的筹备和沟通,访问衣阿华州立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ISU)和John Deere 的行程终于确定,并于 11 月 16 日上午出发下午抵达。在美国的访问交流不同于在国内串门,经常有不速之客突然就出现你面前了( Show up )!要拜访教授们,即使很熟悉的朋友,也需要提前预约,因为大家都很忙,如果不预约,吃闭门羹且不说,有时甚至让人很尴尬。因此,制定行程,提前邮件沟通预约要拜访的专家教授就很必要。经过自己的主动出击和师友们的引荐,此次出访联系预约了该校农业与生物工程系( ABE )和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系 (FSHN) 的 8 名专家教授。 ISU 位于明州首府圣保罗南面的一个叫 Ames 的城市,据说加上大学师生还不足 5 万人,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都算不得“城市”,像个村庄或小镇,至多算个县城!这个 Ames 与我读大学的杨凌很相像,小镇以学校为中心,学校放假,好像小镇也就放假了,立马冷清了很多。但往往这样的小镇名气很大,随着大学的发展声名远播,如 Ames 和杨凌都成为了闻名世界的现代农科城。 ISU 的农业与生物工程系在全美名列前茅,很多研究领先世界。 Ames 距离 St Paul 二百多英里,不远不近,坐飞机太贵,一般自驾车最方便,但俺没车没照,比较难办。幸好有灰狗( Greyhound )往返此间,对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来的访学者不失为中短途旅行的低成本选择。我从明州 St Paul 去衣州 Ames 的往返车票才 78 刀,住带免费早餐和网络的 Super 8 每晚 50 刀(本来最低时 42 刀,晚订几小时涨了),有朋友接待安排当地交通和午餐与晚餐,再加上在朋友的宅子里蹭住 1 宿,坐夜车过一宿,使我这次访问的益本比最大化(效益最大成本最低)。 这次访问多亏了新结识的朋友 Philip Gassman 的帮助,他负责接送我往返于旅馆和学校之间,并负责校园内交通和把我送去与不同的教授接头。除了学术交流,还带我参观了校园和小镇。碰见了很多中国留学生,据说该校学术氛围浓、门槛低,而且学费低,吸引了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大批留学生。在美国高校里转悠,探听到不少消息,得知国内很多领导包括大学校长的孩子都在美国读书(可以窥见,中国大学的校长们并不很认同自己所办的教育)。 Philip 利用自己的关系,由他从 John Deere 退休的父亲 Max 和刚从 ISU 的 ABE 系毕业到 John Deere 工作的女儿 Nicole 分别帮助我安排了John Deere不同地方的参观访问。我前面说了 ISU 是中国农业工程的发源地之一。解放前美国农机企业出资邀请的 20为中国留学生 赴美学习农业工程,就是 ISU 农工系的系主任 Davidson 一手策划促成的,并且 10 人就在该系学习。俺此次出访也是去探寻先辈们的足迹。在 ISU 参观了 ABE 最古老的农业工程系教学楼,见到了首任系主任 Davidson 的照片,并与之合影留念。 在衣阿华州立大学的访问日程也很紧, 11 月 17 日周三全天都在校园。按照日程,上午拜见了系主任 Ramesh Kanwar 教授,他因为临时日程有变,原定中午的午餐他就不能参加了,上午短暂交流后就出差了,关于 IAEJ 期刊的工作后来主要与 Gassman 讨论了。随后拜访了 Dr. Brian Steward 教授,主要了解他所从事的研究,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应用,包括机器视觉技术、杂草识别、精准喷药、模拟模型、生物质能源系统的总体规划与分析等,还得到了教授发表若干论文的复印件 Reprint 。我主要向他介绍了我出版的几本英文期刊和 2011 年在中国举办的农业工程国际会议,并邀请他参会和参与支持期刊工作,他答应会认真考虑。因为 Brian 上午有课就没有机会参观他的实验室了。但后来在汤教授家又见到了 Brian 一家子,妻子和 4 个儿子。 Brian 的妻子在上海当外教 3 年,会说不少中文, Brian 本人在中国也呆过 3 个月,会说些中文,但经常痛苦的挣扎于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无可奈何时还只能回到自己的母语英语。 然后,上午剩下的时间都与 Lie Tang 教授会谈,他详细的向我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后来还参观了他的实验室,并由其指导的尼泊尔籍博士生在计算机上向我演示了如何用软件处理从高档数码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以测取田间的距离等参数。在他的实验室参观了他开发的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车辆。汤教授还将参与动物福利项目研究,用他的模型和机器视觉技术开展猪鸡行为生态方面的研究。汤教授早年就读于江苏大学、浙江大学,后在美国名校 UIUC 获得博士学位。此前在欧洲(荷兰、比利时等)游学多年,近年才落户美国,几乎同时拿到 Green Card 和 Tenure 。汤教授为人诚恳谦和,为学勤恳兢业,为良师益友。在美国的发展虽短,但年轻有为,事业蒸蒸日上。有温柔可人的妻子和膝下 2 个读小学的儿子,虽任重道远,但幸福美满。 中午应 Gassman 博士之邀去了学校的食堂( Food court ),除了有人在大厅里免费发放 Condom (避孕套)外,当然没有免费的午餐,是他刷卡请我的客。吃的是自助餐,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知怎的,每当遇上有人请吃自助餐的时候,我总不在状态,战斗力锐减,没怎么吃就饱了。与吃自助餐“扶着墙进去再扶着墙出来”的最高境界还差得很远!当然饭间谈了很多正事,包括邀请他担任栏目主编继续负责水土工程栏目稿件的处理等。次日我从 Ankney 参观完 John Deere 的工厂回来后又去他办公室叙谈了近 2 个小时。这次与 Philip 的交流是很充分的。自 5 月份我们在北京首次见面以来,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得到了进一步加深。这次交流也为将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下午去食品系拜访了 Zhiyou Wen 教授。他是做食品生物发酵和海藻生物质能研究的,天津人,在香港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此前在 Virginia Tech 做助理教授,在其研究的领域有不少令同行刮目的成果, 3 个月前刚到 ISU ,来此的主要原因是这里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并且 ISU 直接给他了 Tenure 的副教授职位。我参观了他的办公室和实验室,虽然还没有完全武装起来,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系里的实验室应该是很先进的了。 Wen 教授在微藻养殖、生物柴油、厌氧发酵等方面的研究很深入,他的加盟将加强 ISU 在这方面的科研实力。因为研究方向的相关,他与我们老板以及研究组的同志们有些联系,就在我 10 月份刚到明大时他还到老板这里访问过。 拜访结束后, Philip 又把我送到最后一位预约的 Hongwei Xin 教授那里(其余 2 位是晚饭时见到的)。辛教授可以说是在美的成功人士了,不论事业、家庭还是子女的教育都很成功。其实我见过很多优秀的华人学者大都如此,不愧为精英。他们自己的事业成功,子女不乏上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普林斯顿、芝大、哥大、加大的,而且很多在业余方面也是学有专长的。辛教授是辽宁营口人, 1982 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 1984 年到美国求学, 1989 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到阿肯色大学工作 3 年,自 1993 年底到 ISU 发展, 1998 年晋升副教授, 2002 年晋身正教授,至今已 17 年,可以算是老“依阿华”了。其中,辛教授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时,我尊敬的硕士导师白友仁教授正好在那里做高级访问学者研究,与白教授十分要好。辛教授是我师叔辈的专家。我们在见面时经常谈及白教授。辛教授还时不时夸我,说白老师若九泉有知定会以我这样的弟子为荣。我当然明白,这是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辛教授主要从事动物饲养环境的空气质量和排放、环境因子对动物生长生产的影响、畜禽舍环境调控和动物福利等研究,是这个领域内卓有建树的国际知名专家。他获得过包括 ASABE Fellow 等各种奖励数十项,曾主持与合作主持( PI or Co-PI )各类科研项目 50 多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 1700 万美元,发表期刊论文 230 多篇,邀请报告 200 多次,还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在科普媒体发表各类文章近 60 篇。仅仅这些数字就足以显示辛教授在专业领域的造诣。辛教授除担任 ISU 农业与生物工程系的全职教授,还担任蛋业中心( Egg Industry Center )主任,领导着一大帮人致力于美国乃至全球禽蛋产业的健康发展。辛教授很潇洒,一米八以上的身高,颇有绅士风度。他漂亮的夫人 Tong Wang 也是 ISU 食品系的正教授,据说是他在沈阳农大读书时老师的女儿,辛教授之魅力可见一斑。两人各自的事业成功,还恩爱有加,膝下一儿一女,不但成绩优秀就读名校,都是比辛教授还高的健将级运动员。了解辛教授等人的事业和生活,不得不佩服。看着这些美国教授们用“苹果四代( iPhone4 )”打电话上网收发邮件等,不由得感慨:人家都用得起“苹果四代”了,我还只买得起“四袋苹果”!这就是差距啊! 辛教授在办公楼的会客厅里接见我,品着咖啡,我们谈了近两个小时。除了专业内容,还谈到了学术交流和将来合作办刊办会的可能性等。晚上辛教授慷慨设宴,去了当地一家最好的美式西餐厅请我吃大餐,我也因此见到了辛教授的夫人王教授和 ABE 系的另一位搞生物纳米技术( Bionanotechnology )研究的华人助理教授 Chenxu Yu 博士。据说 Dr. Yu 上次回国后再申请签证来美被审查了半年之久,耽误了在美国的很多事情,主要原因就是他研究的专业太敏感——既有 Bio 又有 Nano! 还据说美国目前资助科研项目,只要与 Bio 和 Nano 这两大热点撤上关系就很可能获得资助!本来汤教授也应邀共进晚餐的,因 Catch 了北方南下的 Cold 身体反倒发热( fever ),为不把他的“热”传给我们就回家歇着了。餐厅异常火爆,很多人排队,我们也未能幸免等了半小时才找到座位。我们读美国的菜单与美国人看中国的菜单差不多——除了图片基本看不懂!经过甜美的金发服务员小姐的热力推荐和大家的讨论,我们各自点了餐。上来之后,被吓了一跳,一大盘的肉基本够我吃一周!我们都使劲吃,最后也没有人吃完,都打包带走了。我当时吃了大约一半,剩下的打包回去又努力吃了 2 次,还没吃完只好扔掉。我终于理解为何 Iowa 州的超级大胖子很多了,该州因为盛产玉米和大豆,养猪、养牛、养鸡(包括肉鸡、蛋鸡和火鸡等)业很发达,肉蛋奶很丰富,只要爱吃,有的是! 结束了一天的校园访问,了解很多,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总的感觉,在Iowa的几位华人教授都做得很成功,并且人人都很潇洒帅气!特别感谢各位教授的接见和接待!还要感谢在出访行程安排中导师Roger Ruan教授,好友Liang Wang和李成华校长给予协助与沟通。特别感谢在明大读博士与我同在一办公室的Lin Hongjian博士不辞辛劳的接送我去St Paul的“灰狗”汽车站。 次日就开始了 John Deere 参观之旅,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Iowa到处是大平原和肥沃的黑土地 俺入住的速8旅馆Super 8 Ames La,门口红车是Max Gassman来接我去Ankeny参观的 在Lie Tang教授实验室与其开发的自动导航车留影 与农业工程之父Davidson的照片合影——以此缅怀老戴对中国农业工程的伟大贡献 食品系的大楼原叫乳业大厦,可见Iowa的乳业也很强大 食品系的发酵实验室 ISU校长的住宅及办公室——虽没见着校长,但参观了宅子 美丽的校园一角,明州已经冰天雪地,Ames还有红叶绿草 这位兄弟是该校培养的第一名黑人学生,可见教育平等无歧视 ISU标志性建筑,到此一游 与Dr. Philip Gassman在其办公楼里合影。他所供职的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心(Center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竟然简称CARD,不由得让人想到国内同仁们玩牌“打拖拉机”,可能别人工作任务明确,方法正确,手段先进,快乐工作,上班如同打牌,跟玩儿似地! 很遗憾,与其他各位专家的交流都没逮着机会拍照,无法在此展现他们的风采了。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15424 次阅读|13 个评论
感恩节话感恩: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
wangyk 2010-11-26 15:47
王 应 宽 2010-11-25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感恩节话感恩: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 今天是美国人民独创的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感恩节,也是美国人阖家团聚的日子。这是我在美国度过的第 2 个感恩节。与去年一样,组里全体成员昨晚去导师家里聚了一餐。今天应好友 John Hutton 之邀再次参加 Hutton 大家庭的感恩节午餐聚会,席间有一个节目就是,每人从桌上的一碟玉米中抓起一把,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每感谢一件就还回一粒玉米。我在感谢之后说到,在我的生命中要感谢的人和事太多,几粒玉米难以全部表达,表示将写一篇博文表达感恩的心和感谢之情。 感恩节最初的由来是为了庆祝丰收,按照宗教传统习俗,感谢上帝,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经过几百年的历史传承,如今的感恩节虽然增加了很多新的内涵,甚至被赋予了浓厚的商业气息,但主题仍然没变,那就是感恩。不过要感谢的对象更多了,除了感谢上帝,还感谢生命中和生活中一切应该感谢的人和事。随着历史的久远,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再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了。 我辈虽不是基督徒,不感谢上帝,但也必有很多值得感谢的。在美国学习和生活,通过了解圣经和基督文化,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常思友谊之情,常忆相识之缘。援引《圣经》中的词语,用我的话说就是: Being thankful: Giving thanks always and for everything in all circumstances 。 感恩不仅仅是《圣经》和基督文化所倡导的,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作为中华民族长久传承的精神情怀,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之一,是中国人品德养成的基础。感恩是一种境界、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从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深厚的感恩文化代代相传,深深滋润着人们的心灵。相反,不懂得感恩的人常常被嗤之为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不识好歹、白眼狼等,为众人所不齿。知恩图报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缺乏感恩之心的人,是缺乏良知的人、冷漠无情的人、缺乏道德修养的人,必然也是失道寡助的人。因此,不论是继承传统,还是洋为中用,我们都应该养成感恩这种美德。人一定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 感恩有助于使人们达成内心的和谐与外界的和谐。有感恩就有尊重,有尊重就有敬畏,有敬畏才能善待一切,包括权力、名利和他人。感恩实质是依据个人内心公平法则对别人付出进行的一种回报,体现的是一种公平人格。有了公平,每个人的心态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从而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保障。懂得感恩,才能心底无私,把感恩作为一种人生态度的人是高尚的人。任何人的生存、进步、发展、事业和荣誉的取得,地位的变迁,都离不开一定的客观环境,离不开组织、领导、亲人、同事、师友等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知恩从善,学会感恩是做人做事的起点。只有把国家的培养之恩、人民的养育之恩、父母的关爱之恩、同事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自然的赐予之恩牢记心间,才能豁达大度、尊重他人、善待名利,正确对待进退得失,才能真正赢得同事的尊重和大众的认可。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知恩图报,才能得道多助,获得更多的支持,取得更大的发展。 心存感恩,感谢有你 感恩亲情 尊长敬老是感恩亲情的重要表现。尊敬长辈,敬爱老人,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良知,还是一种责任。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时刻也不能淡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为人父母之后更知父母之艰辛。没有父母给予的旺盛生命、健康体魄、正常的智力和含辛茹苦数十年的养育和支持,我不可能走出家乡的小山村,去不了北京,也来不了美国。没有家人的支持,事业的发展也就没有根基和后劲。老爷爷对我的教育和成长付出了很多,在帮助我们弟兄仨读完大学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得到多少感恩与回报就匆匆离去,特别值得感谢和追忆。很多的亲戚在我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了各自的关爱与支持。感恩节感恩,首先要感谢父母、家人和亲戚。 感恩师友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给予我的教导和培养无疑是持续的动力。从小学的启蒙,初中的开窍,高中的冲刺,大学的全面发展,研究生阶段的纵深发展,每一个阶段离不开很多老师的谆谆教导,呕心沥血。通过受教育,学生不断进步,越走越远,越飞越高,但曾经为我们付出很多的老师们,有的当民办教师的被辞退回家务农,有的几十年坚持在最艰苦的乡村小学,有的干本行,有的转行,有的健在,有的已亡。回想自己生命中最值得铭记和感谢的人,老师是我最应该感恩的。特别要感谢已经离去的小学启蒙老师张成吉老师和硕士导师白友仁教授。特别感谢北大的博士导师王锦贵教授,是他引领半路转行的我进入发展事业的新天地。特别感谢明尼苏达大学的 Roger Ruan 教授,是他提供经费两次邀请我到美国访学,开拓了国际视野,为开展国际交流打开方便之门,他不仅是我的恩师、好友,也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朋友给予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国内结交的很多朋友经常的通讯和交流,带给我许多留恋不舍的记忆,令人倍加珍惜的现在和令人憧憬的美好未来。特别在美国访学期间,许多新老朋友,有的只是一面之缘甚至初次相识,都为我的访问交流提供大量无私的帮助,帮助我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内看到学到更多。因为有这些国际友人的帮助,我在美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精彩。不论是同窗好友、单位同事、工作中结交的朋友,包括遍及全国的学界专家朋友和国际友人,他们的友谊和支持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乐章,是事业和生活中的润滑剂,让我的工作和生活愉快、顺利、精彩。感恩节感恩,衷心感谢恩师的教导和朋友的友谊和支持。 感恩领导、组织和社会 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很多时候,依靠领导的支持帮助才做成了一些事情,比如工作之后再去读博士没领导同意肯定不行,因公出国开会没领导签字不行,出国访学没领导支持不行,创办期刊和主办会议没领导首肯不行,等等。现实情况如此,有时候有了领导支持还未必能做成事,但是领导反对肯定做不成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除自身努力之外,都得到了单位和组织上的关怀和培养。没有组织给舞台,即使本事再大,也难以施展。人一出生便处在社会之中,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一天也离不开社会。个人的成长更是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我个人而言,也更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才有了发展的机会,也受益很多。因此,对待领导、组织、国家和社会要有感恩之心,感谢领导的关怀,感谢组织的栽培,感谢国家的培养,感谢社会的关爱。 感恩节话感恩,感谢父母赐予生命,感谢老师的教导,感谢亲人和朋友的帮助,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感谢领导理解与支持,感谢组织的栽培和祖国的培养,感谢社会的关爱。感谢一路有你,感谢你我衷心谢谢你! 资料链接:援引自《圣经》中的感恩 Thanksgiving Quotes from the Bible Being Grateful and Saying Thank You to God, Creator, Almighty Thanksgiving Quotes from the Bible - Wim Vingerhoed Thanksgiving quotes from the Holy Scriptures, grateful meditations for all blessings from above. Here are some of the best biblical quotes specially chosen to reflect on for Thanksgiving Day. The book of Psalms has been mainly quoted as it contains beautiful songs and poetry. It is a collection of prayers, poems, and hymns of praise, adoration and thanksgiving that focus thoughts on God. While David, the shepherd boy and later king of Judaea, is mainly credited as the writer in numerous instances, he is not the author of the entire book of Psalms. Best Known Thank You Verses from the Bible 2 Corinthians 9:15 Thanks be to God for his indescribable gift! 1 Thessalonians 3:9 How can we thank God enough for you in return for all the joy we have in the presence of our God because of you? 1 Thessalonians 5: 16-18 Be joyful always; pray continually; give thanks in all circumstances, for this is God's will for you in Christ Jesus. Colossians 2:7 Rooted and built up in Christ, strengthened in the faith as you were taught, and overflowing with thankfulness. Colossians 3:17 And whatever you do, whether in word or deed, do it all in the name of the Lord Jesus, giving thanks to God the Father through him. Deuteronomy 8:10 When you have eaten and are satisfied, praise the Lord your God for the good land he has given you. Philippians 1:3-4 I thank God every time I remember you. In all my prayers for all of you, I always pray with joy. Philippians 4:6 Do not be anxious about anything, but in everything, by prayer and petition, with thanksgiving, present your request to God. Psalm 18:49 Therefore I will praise you among the nations, O Lord; I will sing praises to your name. Psalm 30:12 That my heart may sing to you and not be silent. O Lord my God, I will give you thanks for ever. Psalm 75:1 We give thanks to you, O God, we give thanks, for your Name is near; men tell of your wonderful deeds. Psalm 100:4-5 Enter his gates with thanksgiving and his courts with praise; give thanks to him and praise his name. For the Lord is good and his love endures for ever; his faithfulness continues through all generations. Psalm 105:1-2 Give thanks to the Lord, call on his name; make known among the nations what he has done. Sing to him, sing praise to him; tell of all his wonderful acts. Psalm 106:1; 107:1 Praise the Lord. Give thanks to the Lord, for he is good; his love endures for ever. Psalm 107:8 Let them give thanks to the Lord for his unfailing love and his wonderful deeds for men. Psalm 147:7-9 Sing to the Lord with thanksgiving; make music to our God on the harp. He covers the sky with clouds; he supplies the earth with rain and makes grass grow on the hills. He provides food for the cattle and for the young ravens when they call. Revelation 11:17 We give thanks to you, Lord God almighty, the One who is and who was, because you have taken your great power and have begun to reign. Read more at Suite101: Thanksgiving Quotes from the Bible: Being Grateful and Saying Thank You to God, Creator, Almighty http://www.suite101.com/content/thanksgiving-quotes-from-the-bible-a77376#ixzz16LA09EHt 资料链接:感恩节由来 每年 11 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 是美国的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 (American history) 的发端。 1620 年,著名的 五月花 (the Mayflower) 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 (the pilgrims)102 人到达美洲 (America) 。 1620 年和 1621 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 (settlers) 只有 50 多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 (the Indians) 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第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 300 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最初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感恩节才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1863 年,林肯总统 (President Lincoln) 把感恩节定为法定假日。到 1941 年, 美国国会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通过一项法令,把感恩节定在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 (church) 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分开了一年的亲人们也会从天南海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品尝美味的感恩节火鸡。 感恩节的食品富有传统特色。其中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鸡 (roast turkey) 和南瓜馅饼 (pumpkin pie) 。烤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给大家。火鸡在烘烤时要以面包作填料以吸收从中流出来的美味汁液,但烹饪技艺常因家庭和地区的不同而各异,应用什么填料也就很难求得一致。此外,人们在餐桌上还可以吃到苹果 (apple) 、桔子 (orange) 、栗子 (chestnut) 、胡桃 (walnut) 和葡萄 (grape), 以及碎肉馅饼 (mince pie) 、小红莓酱 (cranberry sauce) 等。 感恩节宴会 (Thanksgiving dinner) 后,人们有时会做些传统游戏,比如南瓜赛跑是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胜。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 多少年来,庆祝感恩节的习俗代代相传,无论在岩石嶙峋的西海岸 (West Coast) ,还是在风光旖旎的夏威夷 (Hawaii) ,人们几乎在以同样的方式欢度感恩节,感恩节是不论何种信仰、何种民族的美国人都庆祝的传统节日。
个人分类: 感恩的心|92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即将“南巡”:访问衣阿华州立大学和约翰迪尔
wangyk 2010-11-16 18:02
王 应 宽 2010-11-16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即将南巡:访问衣阿华州立大学和约翰迪尔 我曾写过博文介绍了中国首批赴美留学学习农业工程的 20 人,其中 10 人就在我现在访学的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农业工程(偏重农机),另外 10 人在衣阿华州立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学习农业工程(农艺)。为探寻农业工程前辈当年的求学足迹,打算方便时南巡,前往位于 St Paul 南边 Ames 的衣阿华州立大学访问交流。顺便也去农机装备制造巨头约翰迪尔公司参观学习。 衣阿华州立大学的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系在全美列前几位,很多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经过导师、朋友介绍以及我自己的联系,已经确定要拜访十余位相关的专家教授。主要到农业与生物工程系和食品系参观学习。约翰迪尔公司是农业机械领域的领头羊,其产品遍及全球,无处不在。在中国的天津、佳木斯(已经参观)和宁波都建有公司和工厂。其生产的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不仅性能卓越,外观也很出众。因明天要起早乘坐灰狗( Greyhound )赶路,在此不多说,等参观回来后再详细介绍。参观交流的行程附后,参照执行。 Itinerary of Yingkuans visit to ISU and John Deere 1 Nov.16, Tuesday, Take Greyhound from St Paul to Ames 11/16/10 10:35am JL-0910 * Depart ST PAUL, MN 11/16/10 11:00am JL-0910 * Arrive MINNEAPOLIS, MN 11/16/10 11:30am JL-0803 * Depart MINNEAPOLIS, MN 11/16/10 04:55pm JL-0803 * Arrive AMES, IA (ISU Memorial Union Hotel) -------------Return Trip to ST PAUL, MN------------- 11/20/10 12:20am JL-0802 * Depart AMES, IA 11/20/10 05:00am JL-0802 * Arrive ST PAUL, MN Meet Dr. Philip Gassman, and he will drive me to Super 8. Live in Super 8 Ames Ia--Comfirmation No. 15699886523 1418 S Dayton Ave Ames, IA 50010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heck in: Tue Nov-16-2010 Check out: Thu Nov-18-2010 Reservation questions: 1-800-246-8357 For other information contact the hotel: Tel: 1 (515) 232-6510 Fax: 1 (515) 232-3922 2 Nov. 17, Wednesday, Visit Iowa State University Morning 8:00am-11:00am Meet Prof. Tang Lie and visit ABE Dept. It depends on the time whether to visit other professors in ABE. In Automation Area, In addition to visit Dr. Lie Tang, I may also visit with Dr. Brian Steward (not confirm yet) . Lie Tang,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203 Davidson Hall Agricultural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50014 Tel: 515-294-9778 Dr. Brian Steward. Professor 208 Davidson Hall Ag Biosystems Engineeri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50011 Phone: 515-294-2874 Fax: 515-294-6633 sbirrell iastate.edu In Biomass Area If possible, I wish to visit Dr. Stuart Birrell, David Grewell and Dr. Matt Darr; they have very good program in biomass and bioenergy areas. But not confirm yet. Stuart Birrell Associate Professor 208 Davidson Hall Ag Biosystems Engineeri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50011 Phone: 515-294-2874 Fax: 515-294-6633 sbirrell iastate.edu Expertise: Precision agriculture, sensors Dr. Matthew Darr (Ohio, Kentucky) Assistant Professor 202 Davidson Hall, Ag Biosystems Engineeri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50011 Phone: 515-294-8545, Appointment: Teaching Research Expertise: Food,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dvanced sensing and control systems for optimized machinery management resolution,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al storage environment for cellulosic biomass feedstock Dr. David Grewell 132A Davidson, Ag Biosystems Engineeri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50011 Phone: 515-294-2036, Fax: 515-294-6633 Email: dgrewell iastate.edu 11:00am---Lunch time Meeting with Dr. Kanwar Ramesh and Dr Philip Gassman Kanwar Ramesh, PhD, Professor, Chair 104Davidson Hall Ag Biosystems Engineeri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50011 Phone: 515-294-1434, Fax: 515-294-6633 Email: rskanwar iastate.edu Philip W. Gassman, PhD, Associate Scientist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CARD) 560AHeady Hall,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50011-1070 Phone: (515) 294-6313; Fax: (515) 294-6336 Email: pwgassma@iastate.edu Webpage: http://www.card.iastate.edu/facstaff/profile.aspx?id=8 Afternoon 1:30pm3:30pm, Visit Prof. Zhiyou Wen, Food Science Dept Bldg, Room 3333, My office is Food Science Building room 3333. My office phone is 4-0426. Zhiyou Wen,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Human Nutrition 2312 Food Sciences Buildi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50011-1061 Phone: 515-294-0426 Fax: 515-294-8181 http://www.fshn.hs.iastate.edu/faculty/wen.php 4:00pm Meeting with Prof Hongwei Xin Prof. Hongwei Xin 3204 NSRIC Ag Biosystems Engineeri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50011 Phone: 515-294-4240, Fax: 515-294-4250 hxin iastate.edu Have a dinner with Xin, Tang and Chengxu Yu in Hickory Park Restaurant at 5:30 pm on Wed 3 Nov. 18, Thursday, Visit John Deere at Ankney Location (9:00am) 10:00 am, start from Super 8 Ames, Mr. Max Gassman will drive me to Ankney to visit John Deere, have lunch there, and return to Ames at about 2pm. 2:00pm ---4pm, Vacant, may visit some professors in ABE Prof Brian L. Steward, Stuart Birrell, Mattew Darr, and David Greywell 4pm-6pm Prof. Tang Lie will drive me to Waterloo to visit Shufeng Han Stay with Dr. Han Shufeng and live in his house in Cedar Falls overnight 4 Nov. 19, Friday Visit John Deere at Waterloo Dr. Shufeng Han has scheduled the following tours for me at John Deere Waterloo Operations on the 19th of November (Friday): Tractor Assembly Division: Assembly of 95-500 HP Tractors and Deere Crossing Gift Shop 3500 East Donald Street 319.292.7668 Tour Length: 11/2 Hours (20 minute video and 1 Hour Riding Tour) Time Schedule: 8 A.M. Engine Works: Complete Assembly of Engines 200 - 600 Hp and Deere Crossing II Gift Shop 3801 Ridgeway Avenue 319.292.5347 Tour Length: 11/2 Hours (Riding Tour) Time Schedule: 1:00 P.M 11:00am---12:00am Meeting with Nicole Gassman Nicole thinks she will be able to hang out with Yingkuan between 11:00am and 12:00 am and then have lunch with you. 12:00-13:30pm, Have lunch with Shufeng Han, Nicole together 5 Nov. 19 evening and Nov.20 morning Dr. Philip Gassman will drive me from Waterloo back to Ames around at 8-10 pm The other option: Go back to Ames with Dr. Shufeng Han in early Friday afternoon Spend several hours to see night nocturne/nightscape? Or meeting someone else? Take Greyhound at 12:30am to leave Ames for St Paul. We will arrive in St Paul at 5am.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6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明州第一场大雪(音-画)
热度 1 wangyk 2010-11-14 18:41
王 应 宽 2010-11-13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2010 年明州第一场大雪 说来也巧,我去年在这里访学时赶上了明州的第一场雪。去年的雪来得早,刚过十一节就下雪了( 2009 年 UMN 的第一场雪 , http://www.stimes.cn/m/user_content.aspx?id=261393 ; 2009 年 UMN 的第二场雪(图) , http://www.stimes.cn/m/user_content.aspx?id=262136 )。 今年因签证几次延误,来美国较晚,以为已经下过几次雪了。结果到来后听人说,我来之前今年还未曾下雪。还开玩笑说,我还没来,等我来了再下雪!前几天夜晚飘了一点雪花,但未落地就化成雨水了,算不得大雪。昨天夜里,也就是 11 月 13 日的夜里十一点多开始飘雪,后来越下越大,连续降雪十几个小时。我昨晚准备吃完晚饭后到办公室加班,舍友邀请去他房间看电影 The Hangover (宿醉),也就几人凑热闹边吃饭边看电影。看了一段发现以前看过,不过仍很搞笑,眼泪都笑出来了。 看完电影后快晚上 11 点了,就到办公室加班,因为出刊和手头的其他事情,一忙就干到凌晨 4 点多了。一想外面下着大雪不好走道,干脆就在凳子上眯一会儿再回去。不到 8 点,就有人来办公室加班,就想再干会儿就回家吃饭补觉,但不知不觉又干到中午一点了。于是赶紧回家。走时顺手带上相机,当时外面雪下得很大,需要打着伞,单手随意拍了些雪景,传几张与大家分享。原来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雪,上午还继续飘雪,以致地面堆积了近二十厘米的白雪。地上的积雪洁白无痕,可见这里的环境和空气质量之好。 你那里下雪了吗? 歌曲欣赏:周亮-你那里下雪了吗? BioAgEng办公楼前 星条旗永不落-美国国歌 这年头自恋、自拍很时髦咱也赶时髦自拍一个! 瞧咱租住的房子前的雪景,门前有沙发,欢迎有空来坐坐!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5267 次阅读|3 个评论
再次访学明尼苏达,熟悉景象呈现眼前
wangyk 2010-10-21 02:09
王 应 宽 2010-10-20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再次访学明尼苏达,熟悉景象呈现眼前 10月12日上午,6点起床,洗漱完毕就提着行李跑下楼赶出租车去机场。通常国际航班需要提前2小时到机场办理手续。我的航班是8:55起飞的,正常只要7点之前赶到机场就应该没有问题。等我到楼下时已经是6:35了,在门口排长龙等候的出租车的拒载着实让我紧张了好一阵子。据说因为机场方面对出租车的严格管理,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去机场。加之我所在的望京距离机场太近,没赚头,出租司机大都不愿意去,即使去了也满脸的不高兴,除非乘客乐善好施多给钱才能解开他们紧锁的眉。我在那里足足等了十分钟,路上没有行走的出租车,排长队的车又不乐意去机场。有晨练的好心人劝我乘机场大巴去,但我带着4件行李,要走到望京花园西区的大巴停靠站需要费不少周折,时间也耗不起。就在这非常着急的时刻,从长队里驶出来一辆出租车,说是要交班了愿意送我去一趟机场,但还唠叨车太脏,担心去了抓住被罚,要争取在交警上班前离开机场。后来在路上,的哥告诉我有出租车预约电话,可以打电话提前预约。我虽没记住电话,但这个倒是个好主意,特别有重要事情,必须要提前预约出租车,做到万无一失才不至于尴尬和着急。 上车后很顺利,一路畅通到机场,看看时间才7:10。达美(Delta)的服务真不错,不但票价相对便宜,而且网上购票、选座方便(俺都选了靠窗的座位28A, 38K),还在登机前24小时发邮件来提醒可以提前办理登机手续了(Its time to check-in)。因我前一天办理了登记手续,打出了登机牌。到达机场就很快,直接托运行李后就给我欢乐正式的登机牌。然后就去出境边检和航空安检,加上排队不到半小时就全部搞定了。进去后还有一个多小时没事干,就开始发短信。因为平时忙没时间联络和告别,在机场狂发了数十条短信。有的起得早或开机早的都给我回复了。登机后即关机,来这边后神州行的威力已远不及此,有的后来回复的信息就只能等我回京后再查阅了。 航班(Delta 634)在北京起飞时晚点了十几分钟,但到达东京和在东京起飞以及到达明尼阿波利斯的航班(Delta 620)都很准时。原本想买从北京飞西雅图转机到明尼阿波利斯的机票,结果没买着,因此还是走老路,重复去年走过的路线。因为走过一次,虽一人独行也无虑。为避免第一餐现象(早餐后必蹲坑),加之忙发信息,在北京首都机场时没顾上吃早餐,在飞往东京途中给的一份盒面感觉还没尝出味道就没了。坐在我旁边的是一对母女,金发母亲叫Miller,家住Portland,才3个月大的小儿子很可爱,是随丈夫当外教在成都生的。可惜中国没有相关政策,生在中国还是老外,入不了中国籍,仍拿美国护照。Miller来中国时已经怀着小孩,她母亲坚决反对她挺着个大肚子到中国来,但她执意走了。如今一个人抱着小孩回家探亲。她前面已经生了2个女儿,都随父在成都。这回生了个小儿子很高兴,决定带回去给她母亲看看,而且一直保密不告诉她母亲,直到把小孩抱到她跟前老外就喜欢玩惊喜!老外身体真行,生育后也不坐月子,一个人带着小儿到处跑。不佩服不行! 到达东京成田机场后有2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转转搞点吃的。在机场里一个很小的超市转悠,选了些食品,买了一盒像年糕的食品(大米做的,很软),买了一瓶牛奶和一瓶饮料(我儿子刚学说话那会儿叫硬要!因为对饮料爱得死,不给就硬要!)说来也怪,安检时液体饮料不让带,但在转机时带好几瓶也没人管。虽有吃有喝了,但没菜,我的有多年老毛病的老胃肯定不干了泛酸是不可避免的。在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超市转了好久也没找见类似榨菜的东西。后来找到一个外面纸盒里面瓶装的东西,看着日语夹杂着汉字的说明和图片,好像有不少菜,包括紫菜、海苔、芝麻、芥末、辣椒粉、盐等。看标价那个菜600日元,其他的300-600日元不等,我买的几样合计近2千日元。人家不让刷卡,只好用美元。买完就找地方吃。那个年糕口感还不错,很香,软软的,缺点就是太甜。吃了几块就受不了了。然后开始喝牛奶和吃菜。因为没有勺子,就倒了一把在手上,一口吃进去,那感觉差点让我晕菜,咸、辣、呛、涩,真是五味杂陈,怪怪的,弄得我眼泪哗哗转!赶紧喝了几口牛奶给冲下去了。后来仔细看说明,发现上面几个大字中有一个味字。经过品尝和猜测,估计是一瓶调味料。直接吃调料还是头一次!可见,日语不好也很受限制!那瓶调味料带到了美国,入关时我主动交待,结果海关说可以带,于是就拿到明大了,而今炒菜、做面调味很可口的。 当地时间下午4点,飞机从东京准时起飞。上了飞机感觉主要做的两件事就是吃和睡。达美的伙食不错,供应频繁,米饭、面条、中餐、西餐都有,饮料、啤酒、红酒、咖啡、茶、矿泉水等都可随意选用。感觉一餐吃完没睡多久下一餐又来了。除了达美的饮食,我还得加班吃完在东京买的除调味料的东西。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过着像猪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的快乐日子!飞机一路飞行总体上都很平稳,也就在距离美国西海岸不远的太平洋上空遇到了湍急的气流,飞机剧烈的颠簸了好一阵子,但还好没振下去,直到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国际机场安全降落。 入关时,碰巧是我上次入境的那个和蔼的老头。我们进行了很友好的交谈,一路畅通就进来了。因为排队很长,又不准打电话。我担心来接我的同事等急了,希望告知一下,但那地方禁止打电话和照相。就在排队快到了的时候,看见指示牌写着外面没厕所,但排队的队尾就有厕所。于是就钻进厕所方便了一把,顺便掏出手机,看没信号,估计被屏蔽了,我还是拨了朋友少波的电话,T-Mobile还真不错,接通了。原来因为接客的人太多,停车场满了,他被安排到另一个航站楼停车等候,随告诉我,出关后打电话,他就可以开车过来。打完电话上完厕所回到我原来排队的位置,马上就轮到我了。顺利入关后,就与朋友接上了头。坐上车很快到达学校,沿途的风景和校园的环境,都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很快见到了不少熟人,大家记忆都不错,知道我回去后又来了,欢迎我再来明大。不像我1998年7月从西北农大毕业后到北京工作,11月份又出差回母校开会,再见到老师,寒暄时还问我你怎么还没毕业! 上篇博文写到时差真奇妙:上午9点起飞,经过十多小时长途飞行,却在同一天中午12:30到达美国。若无时差还真不好理解。原来以为飞机追着太阳走,全程都是白天没有黑夜,实际是不对的。因我坐在靠窗,时不时掀起窗帘往外看,在飞离东京后不多久天就黑了,而且黑夜还不短。时差也会改变人的生理和习惯。这里属于美国中部时区,比北京晚13个小时,白天和黑夜正好颠倒。原来在北京该睡觉的时间,在这里却要上班工作。一般人对时差的改变都有反应(Jet Lag),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调整,也就是倒时差。俺来这里也经历了这个过程。除了有一天晚上干活,为了提神喝茶导致一宿无眠,其他都还能睡得着。现在已经基本调整过来了。 由于原来的相机让小儿搞坏了,我的相机又留在家给儿子拍片片,准备这次来这边买。暂无相机,没有拍照,暂无图片配发博文。但现在正是明州看红叶最好的时候,看来要尽快去买相机了。 据说今冬会很冷,但现在还比较暖和。虽大部分人都穿长袖衣服了,但还有人短袖短裤的扮酷呢!树叶虽红黄飘落,但草坪依旧翠绿。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6288 次阅读|6 个评论
暂离北京短暂休博,到达明州继续开博
wangyk 2010-10-12 01:45
王应宽 2010-10-12 Beijing, China 暂离北京短暂休博,到达明州继续开博 临行前匆匆忙忙不亦乐乎,见了很多人,聚了很多餐,办了很多事。直到11日的晚上还陪同国际友人Bill Stout教授去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参加一个关于海藻生物质能(Algae for fuel)的报告会。为了赶在下午6:30报告开始之前抵达,中国农机院院长宴请Stout夫妇以及连同给我送行的美食都未及充分享用。因我要开车,接送专家们往返,葡萄美酒也未能品尝。这个不足一小时的告别宴也真有些仓促,真有些对不住鲍鱼公主那好地方儿!不过按照中国的吃文化,吃是其次,重点在于以食文化为媒介交流思想,传播友谊,增进了解,达成共识,甚至解决问题等。我们的告别宴也不例外。大家频频举杯碰杯,该表达的也都差不多了。 听完报告,趴好车回家已经晚上九点了。小儿天见几次电话问我怎么还不回来啊?他想乘着自己没睡着之前再和我见一面,他瞌睡多再晚就抗不住睡了。而我早上赶飞机,6点多就得出门,他那时还在做梦呢。小儿虽不到三岁,但最近入幼儿园小小班后似乎进步很大,会说很多话,知道很多事了。他这几天也老在说爸爸要去美国了。此前他妈妈教他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现在他要求妈妈教他唱时把有妈妈的地方全部改成爸爸,错漏一处他都不干的,真不愧是主编的儿子,将来也会成为好编辑! 行李是在晚上很晚才打好的。达美航空的服务真不赖,中午看邮件就来函提醒我可以提前Check in了。我今天下午也忙里偷闲在办公室成功办理,还打出了登机牌。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应该会简便些了。 再过8小时我就要登上达美的航班经日本东京转机到达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了。时差这个东西真有趣,若没有它还真不好理解行程。就说我的航程吧,我12日早上8:55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经过3个多小时达到东京,然后停留近3小时再飞十多个小时才到美国明尼苏达,于12日下午12:30抵达。实际路途耗时近17小时,但从时间上看,12日上午8:55起飞,12日下午12:30就到了,好像只花了3个多小时! 时间不早了,不在此瞎侃了。 暂离北京,短暂休博。等俺去那边(西方极乐世界)安顿好了,继续开博续写美国访学见闻。 祝各位博主博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My flight is as follows: Tue 12OCT DELTA 634 OK K LV BEIJING CHINA 855A B 28A AR TOKYO-NARITA 140P COACH Tue 12OCT DELTA 620 OK K LV TOKYO-NARITA 400P D 38K AR MINNEAPOLS/ 1230P COACH STPAUL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3728 次阅读|3 个评论
三获赴美签证,再赴明大访学
wangyk 2010-10-6 15:04
王 应 宽 2010-10-06 Beijing, China 三获赴美签证,再赴明大访学 继 2009 年 5 月首次获得赴美签证后,我曾在 2010 年 4 月 28 日的博文再获赴美签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7030 )中述及用因私护照获得过我的第二次赴美商务签证( B1/B2 )。这次借助 2009 年申请访问学者签证的便利,于 2010 年 9 月 29 日第三次获得了赴美访问学者签证( J1 ),准备再次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短期高级访问学者 3 个月,签证上显示的时间仍为邀请函和DS2019表上的日期,即2010年9月28日-12月28日。原本计划 9 月 28 日抵达美国,然 29 日才拿到签证,加之手头工作紧,遂调整计划,准备于 10 月 12 日启程赴美,返回的时间大约也会顺延至2011年1月10日前后。理论上说,在前一次访学结束回国后一年之内再次申请与前次同一类型签证,只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可以免面签再次获得签证。但实际情况并非一帆风顺,此次赴美签证的获得也是饱受身心煎熬,经历了曲折悬念,充满了故事。因此忍不住在此写几句,记录下那些刻骨铭心的艰难时刻。 根据我上半年的计划,原定在我 6 月率团赴加拿大魁北克参加 2010 国际农业工程学会( CIGR )世界大会之后,就持 J1 签证直接赴美国匹兹堡参加 2010 年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 ASABE )学术年会,然后到明尼苏达大学进行为期 3 个月的短期访问学者。因此,当初确定的访学时间是 2010 年 6 月 17 日 --9 月 18 日。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当我 5 月 12-19 日率团赴美国加州参加我们自己主办的 2010 年中美生态农业研讨会回北京之后,才开始办理赴加拿大会议的签证。其实,我走前已经准备好赴加拿大美国开会和访学的报告材料交到有关部门,但被延误了。等我回来催办时,时间已经很紧。经过马拉松式的审批手续之后,等办理完加拿大签证之后,已经 6 月初临近出发了,根本没有时间再用因公护照去申请赴美签证了。那次延误,一则是管理部门审批冗长,加之我本人不在,没有及时跟进造成;另外的原因就是必须使用同一本护照,时间上就延误了。如果在用因公护照申请加拿大签证时,允许我用因私护照去申请赴美签证,可以由中信银行代办,预计十个工作日之内可以拿到签证。我也曾尝试过,但人事处不知道从哪里弄来文件,就用其中一句任何人不得同时持因公因私两种护照出国把我拒绝了。最后,我只好先暂时放弃赴美参会与访学的计划,只能等带团赴加拿大开完会回国后再从长计议。说放弃就推迟了,但美方已经为我准备了邀请函、 DS2019 表等全套办理签证所需要的资料。推迟又得重新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其实,我原本这么计划也完全是为了节省成本,想飞到加拿大后就直接去美国,而不要再返回中国而后再去美国。 2010 美国 ASABE 学术年会于 6 月 21-23 日在匹兹堡召开,正好在加拿大会议结束之后,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平顺衔接。因为事先准备参会,大会的中国分会场还给我安排了报告,全部会议日程都确定并印刷出来了,到跟前无法再更改。其实,我的因私护照赴美签证有效期至 2011 年 4 月,是完全可以入境参会的,我还托 ASABE 年会中国分会场主席美国 USDA-ARS 的蓝玉彬教授给我发了电子版邀请函,他同时把邀请函原件用特快专递邮寄给 USDA 美国西部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忠礼教授,请他去加拿大开会时面交给我。事实上我已经做好了赴美参加会议的准备。但人事处没收了我的因私护照,还是用那个理由拒绝归还我的因私护照(含有效赴美签证)。我无可奈何,只能放弃加拿大会议之后赴匹兹堡开会的计划。会议期间的重要工作请人帮忙,把影响降低到最小。最后,我的会议报告请 AOCABFE 前任主席潘忠礼教授代讲,参加 AOCABFE 执行委员竞选演讲也委托 AOCABFE 主席蓝玉彬博士代我陈述了。因为有大腕儿代讲,效果蛮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我的报告受到欢迎和赞赏,还顺利当选了 AOCABFE 执委。人虽未到会,工作倒是没有受太大影响。 考虑审批程序繁冗,效率低下,进度缓慢,经与美方商议,把重新计划的访学时间改在 9 月 28 日至 12 月 28 日。屈指算来从 7 月初开始到 9 月底还有近 3 个月时间,理论上讲应该绰绰有余。我 8 月 12 日收到美方修改后的邀请函电子版,纸质的邀请函和 DS2019 表也于 8 月 28 日收到。虽然改变计划期间也经历曲折,由于此次访学是由合作导师资助全部费用,导师也曾因为新项目资金到位滞后等问题,准备推迟甚至取消我的访学计划。但导师阮教授很快解决了资金问题,才使得改时间后的签证材料 DS2019 表和邀请函得以很快办妥。 按说等拿到美方提供的签证文件资料后,只要我方尽快办理,签证时间也是足够的。如果用因私护照申请签证,交给中信银行代办,两周之内就可以搞定。但我单位不同意我用因私护照,即使不花单位一分钱也不同意。我的出国赴美访学报告材料在 4 月份就连同赴加拿大开会的材料一并提交,因为赴加拿大开会的三万元经费由院财政支付,为此还经过院常务会研究讨论,会议决定同意资助赴加拿大开会旅费和赴美访学开展工作的请示。至此,应该说办手续可以顺理成章了,但后来经历的曲折差点让计划夭折。首先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因公出访团组计划问题。因为我前一年没有报下一年的出国计划,原则上就不能出去。那么这个困难的解决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向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再申请特批一个团组指标,第二个途径是通过单位已有出国团组指标内部调剂解决。我单位负责管外事的科技处和我自己都积极想办法,动用各自的关系,希望向部国际合作司申请特批一个出国团组计划。申请特批团组指标的努力最终没有成效,困难被打回单位,让我们自己内部调剂解决,并暗示可以调用我单位申报的第 18 次赴智利参加空间技术会议的团组指标,因为该计划已到期不会实施。在我满心欢喜曙光在前时,科技处在落实办理时遇到了困难,原先报此计划的部门监测站虽然放弃了赴智利开会的计划,但临时有人计划去香港参加学术会议。并且上面说了,因公赴香港开会要按照出国开会一样的程序办理审批手续,也需要团组计划指标,因此要转用该指标而不同意我借用。没有了团组指标又面临因公出不去,因私不让出的困境,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后来,只能向朱院长求助,还是我们院长的大力支持,给了我机会。当他在外地开会时,时常发短信鼓励我,打电话给单位各部门负责人要求尽力帮助解决我的困难;当他在单位时,就召集几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解决。能遇到这么好的领导真是属下的福分。领导支持属下干事情的热情和力度真让人感动和鼓舞。在朱院长的亲自协调下,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暂时借用本单位第 15 次出国团组计划指标。原定的具体计划我至今尚不知。 解决好因公出访团组计划指标后,下面的工作就是走程序,从单位科技处报部国际合作司美大处审批,出具出国任务批件。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单位科技处负责外事的同志 A 君借调到部里人事司帮忙去了,新来的同志 B 君不熟悉业务,给我本需要加急办理的手续增加了不少周折。等材料好不容易递交到国际合作司后,不巧美大处的处长又去外地出差了。还好 A 君在部里借调,只好托她三天两头帮我去催问,多亏她的努力,我在一周时间内就拿到了任务批件。我们单位的情况是拿到部国际合作司的任务批件后就不管了,办理签证的事情就完全由自己去跑了。我自己办理速度肯定比单位的快。 按照我的情况只要递交完整材料可以免面谈获得签证,正常时间 1-2 周就可以搞定。但后来办理签证的曲折和多次反复差点把我气死。当我拿到任务批件就火速赶去农业部签证办,接待我的 C 君就给我一份准备材料的清单,让我照单准备好后交回。我次日就准备好交去了,除了交材料,当然还得交钱,主要是签证服务手续费等,经常多收做押金回头再退(但退款时时常附加一些出租车票等),但交给美国大使馆的签证费还需要自己去中信银行缴纳。因为我 9 月 16-20 日要去上海出差,必须在此前把材料准备好交齐,我交完材料后反复问是否还缺少材料, C 君说全了,可以了。但第 2 天又打电话让我提供 DS2019 表原件,问还缺什么,答不缺了。第 3 天又打电话告诉我,说需要在线填写 DS-160 表,并把提交成功的确认信息页交给签证办。再问还缺什么,答不缺了。到第 4 天,又来电要求我提供申请出国事项表(俗称 13 项表,中英文对照,原来的清单上没有要求),我赶紧准备后发送去了。最后一次还算仁慈,让我不用亲自跑了,发邮件过去即可。如此反复几次,我的神经都快崩溃了。交完这些材料后,我临去上海前再打电话问签证办,说没有问题,已经通过外交部递交美国大使馆了,让我耐心等待。我就放心的去了上海。 我 21 日返回北京,当天上班。我下午还打电话问签证办是否有消息,答曰没有。 随后中秋节放假 3 天。 9 月 25 日上班,到下午突然接到部签证办电话,我以为签证已好,结果被告知,我签证还缺少材料,大使馆返回一张单子,让我去取。我赶到签证办后, C 君递给我一张浅蓝色的单子,让我按照上面所列各项补充材料。上面显示大使馆批阅的日期是 9 月 20 日,签证办如果及时去取回 21 日告知我,也不至于耽误太晚。这次误导给我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我花了一整天准备清单上所列的与受雇职业、家庭和研究相关文件三个方面共计十九项材料。清单上说准备好材料后不用预约随时去大使馆面谈。其中清单的第一项就是提供修改后的邀请函。我原本打算 26 日(周日)再去大使馆试试运气的,但等我一早赶到大使馆,结果不上班。只好去单位上班,等待 27 日周一再去。我仔细看了这张蓝色的单子,在最下面写了一行 PAY SEVIS FEE ,虽然页面列出了 19 项内容,但都没有打钩或标记。其实就只要求完成此项,其它项不用理会的。但我自己也糊涂,没有仔细研究此页,就听信签证办的误导去准备材料。再者,在 DS-160 表确认信息里面也明确指出,签证时需要提供护照; SEVIS 注册和费用支付证明; DS2019 , 我自己提交此表时也疏忽了。因为是因公办理,该交的费用都交了,根本没有想到额外还有这个专门针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J1 签证的 180 美元 SEVIS 费。我去年办理时肯定也交过此费用,只是日理万机脑子不记事忘了。 本来我 27 日(周一)可以去大使馆的,但考虑希望要一份修改日期后的邀请函,已经计划把时间改为 2010 年 10 月 18 日 -2011 年 1 月 18 日。签证出现了这些情况也需要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系一下。只能等到 27 日晚上(明州周一早上)再联系了。我与美方联系修改邀请函,负责人 Dorit 说要改邀请函日期, DS2019 表也要一起改,会很麻烦,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我把大使馆返回给我的那张蓝色纸扫描后发过去, Dorit 看后说没有问题,就是要求补交 SEVIS 费,虽然表上列出了 19 项,但一项也没有标记。我仍半信半疑, Dorit 建议我直接去大使馆,就用原先的资料申请签证应该没有问题。 按照要求,我去大使馆的时间是早上 8 : 00 - 10 : 00 。我 9 月 28 日很早就到了美国大使馆,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排队。我因为护照和全部材料都还在大使馆里,手里只有那张浅蓝色的单子,武警门卫看了我的身份证和蓝色单子后放我进入大使馆。当我去 6 号窗口提交材料时,被告知没有缴纳 SEVIS 费,我出示了在中信银行购买的 966 元的签证申请费收据,别人回答说不是这个,还需要再交 180 美元的 SEVIS 费。我问在哪里交,说不知道。我问其他工作人员,也说不知道,让我问其他访问学者和留学生。我在排队的人中问了几位学生膜样的人,也都说不是学生不知道。有位工作人员说在使馆二楼可以缴费,让我去窗口开缴费单子。但我返回去再问时,回答说不对,二楼可以补交的是在中信银行已经交过的签证申请费。因手机寄存在门口也无法打电话。无可奈何只能到使馆外去打听了。我拿着准备好的厚厚的资料夹走出使馆,一眼看见使馆对面的签证服务咨询中心,我想去那里问问肯定可以解决。随跑步过去,女业务员说可以代缴,但需要收 100 元服务费,且不开任何票据,够黑的。外面停车也很黑, 15 元一小时。美国大使馆距离我单位大约 200 米,我完全可以回单位停车,但为了赶时间,只好挨宰。 SEVIS 费只能通过网上缴纳,问我是否有可以网上缴费的信用卡,幸好带了两张。同时要看护照和 DS2019 表上的信息,我的原件都在使馆里,幸好带着复印件。随输入我的信息,刷卡,我用广发银行的 Visa 卡一刷即成。总共不到十分钟,就缴费成功,打出了缴费成功的证明材料。我一路飞奔再回使馆,这次武警和里面的保安都开恩,没让我排队直接进入了。进去后大约 5 分钟,排队到 8 号窗口提交了材料。别人都被要求再去排队按手指纹和面谈。我则被告知,没事了,可以走了。临走时仍不放心,又多问了一句,遂让我留下手机号,以便有事情直接与我联系。我释然的走出了令很多人魂牵梦绕的美国大使馆。 本来我此次签证不用去美国大使馆的,结果我是两进两出美国使馆,最后也就是补交了 180 美元的 SEVIS 费,并把收据和那张蓝色的单子返回给大使馆,就一切 OK 了。我原本估计怎么也得等几天才有消息,料想要是能在国庆放假前即 9 月 30 日前拿到签证就万幸了。可谁曾想到, 9 月 28 日上午去使馆交完材料,第 2 天,即 29 日下午两点,部签证办的 C 君就来电说已经从外交部取回我的赴美签证,让我尽快去取。因为我当时在中国农机院 CIGR 期刊办公室,手头正忙着很多事情。等我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已到下午 4 点了,马上就要堵车了。匆匆下楼开车走北四环往东三环长虹桥那里赶,下午 5 点钟抵达,很快就拿到了签证。 经历了这么多的故事,很多时候,我都以阿 Q 精神鼓励自己好事多磨,在被折腾得快要放弃的时候,绝处逢生,最终以无比的坚韧和耐心获得了我的第三次赴美签证。其实很多国家都在批评美国自 9.11 之后对赴美签证审查过于严苛,给科学家们的国际交流制造了不少麻烦。但从我这几次获得赴美签证的经历看,美国使馆方面并没有为难我,都很顺利的,但困难和曲折主要来自国内的管理部门。当然,也有我个人方面的问题。说起赴美签证,相信很多人都会感慨万千。美国签证,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在即将赴美访学之前,谨在此感谢明尼苏达大学的导师、系主任和签证材料负责人 Dorit , 感谢那些为我获得此次签证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尽管过程曲折,没有他们的支持,也是办不到的。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12388 次阅读|5 个评论
公派访问学者-3 申请信
热度 5 wangyujia 2010-8-26 11:44
在参加外语培训的同时,可以准备申请信application letter,因为同学们都是为了出国,交流如何提高成功率的机会较多,也可以请老师修改,很方便。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申请信的内容 申请信的内容多少可以自己定,网上的模板也有很多,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内容太多未必机会就大,国外教授一般都比较忙,不会一字一句的看完你的信,因此,短一点的反而更容易被看完,主要包括:第一段个人情况(学校、专业、研究领域),资助方式(留学基金委、大概时间),第二段兴趣方向(联系的教授的研究内容,表达自己的尊敬与愿望),询问职位(是否可以接收),最后是感谢,期盼回信等等。 2、发信的对象 美国大学中的教授的研究方向都比较好掌握,看他们的CV(一般都有)和发表的文章即可,在选择合作导师的时候最好和自己的方向一致,这样成功率会高些。首选大实验室、大中心的负责人,因为他们决定了机构里是否还有位置,然后是有自己研究团队的教授、副教授,可以决定是否能够加入他们的团队,最后是有潜力的副教授。同一组里的老师尽量不要都发。 3、发信的时间和数量 听说是3、9月好些,根据国外大学的假期而定,年初发信成功率会高些,可以给对方充分的考虑时间做出安排。发信的数量根据选择的导师数量而定。如果没有回复,可以过一周再发。我是5月底才开始发信的,一边找导师,一边发,持续到7月中旬,20封左右。 4、应对回复 申请信的回复有几种:a)拒绝,原因很多,职位已满,项目不适合,外出实验、休假等我都碰到了,呵呵,b)进一步了解,需要提供更详细的个人信息及研究内容,如学位论文摘要、发表的文章、研究基础、能力,在研项目简介等等,有的还需要进行电话沟通,确认口语及交流能力,c)可以,下一步如何做。对拒绝的要表示遗憾和祝愿,进一步了解的要积极配合,可以的要精心准备,同时,如果多个可以,选择后需要找适当理由回绝。
个人分类: 访问学者|10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派访问学者-2 参加外语培训
wangyujia 2010-5-27 17:53
参加外语培训不是必须的,但其最终考核相对于PETS5要简单些,而且多年来外语的基础已经支离破碎,借这个机会也好补习一下。 2009年得知获得资助时,各培训部已经不再接收学员了,在网上看了北语、北外和东师的出国培训信息,决定还是在长春学习吧,离学校近点儿,方便。 12月底打电话联系后,选择了2010年春季的培训班(工大、大工有假期班),不得不放弃了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只指导毕业设计,每周末回哈尔滨。 东师的培训部是东北唯一指定的培训部,在净月校区,离市区比较远(更有利于净心学习,呵呵),校园不大,过了五一之后很美。吃住也比较方便,楼下就是运动场,有空就去打打球,生活上还比较安逸。 培训部的老师都很好,专业、敬业,同学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学习气氛较好,听说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5月19日进行了期中考试,还算适应,通过应该没问题,呵呵。7月1日结业考试,希望也能够顺利。 这是在我寝室窗口看到,路对面是旱冰场、排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和足球场,再远就是校外了,呵呵
个人分类: 访问学者|4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派访问学者-1 留学基金委项目申请
wangyujia 2010-5-25 21:20
2009年上半年学校有留学基金委的1:1配套的年轻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申请了,9月份学校通知说获得资助,高兴之余还有些茫然,外语能力是否合格?教学科研工作怎样安排?...
个人分类: 访问学者|402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