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文实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融入人文情怀的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d289390715 2020-5-13 10:38
本文发表于 2020 年第 2 期《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 ( 综合版 ) 》,论文在中国知网的下载地址为( PDF版本的全文详见文末 ):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AUTOfilename=XBJX202002002v=MDE3ODJDVVI3cWZZdWRzRmlEblZidklQUy9CZHJHNEhOSE1yWTlGWm9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I= 引用格式: 杜学领 . 融入人文情怀的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改革初探 .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 ( 综合版 ),2020,20(02):6-13. 作者关于人文实验的旁白: 尽管中国高等教育从业人数众多,涉及人文实验的研究也非常庞杂。但通过文献调研可以发现,很多人文实验直接就跳到了德育当中去。德育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已经持续了多年(从小学到大学),大学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在这方面做努力。但很显而易见,如果人文实验等同于德育,直接交给思修老师就够了,何必还要专业教师插上一脚呢? 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的依托某些课程所开展的德育,效果未必理想。 在此方面,展开系统、细致研究的人并不多。深圳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的朱艳老师在 2011~2013 年曾发表过一系列关于人文实验、德育的文章,朱老师算是这一方面有过细致、系统研究的人员了。 为了向朱老师致敬,这篇文章引用了朱老师的 3 篇文献,感谢朱老师在此方面的前期探索。 但不知何故,朱老师的相关研究也止步于 2013 年。也许是换单位了,也许是退休了,也许是课题结题了……读文献时,也有些怅然若失。 朱老师之后虽然类似的研究非常多,但能看到具体的东西、让我眼前一亮的并不多。 在原文总结的一些措施中,如 “ 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师资人文水平、改善校园人文环境、打造 ‘ 第二课堂 ’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我总感觉这些说法很虚,像是正确的废话,而且过十年、二十年再说,似乎也对。这种正确的废话却很难落到实处。比如“ 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敢问具体怎么转变?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诸如此类的理论务虚文章,更是不胜枚举。 如果不扯点模式、范式,好像都难以高水平的样子。我不知道,这算是阴虚,还是阳虚? 教育如果不落到实处,学生是很难受益的。 当然,我这篇论文的内容也非常简单,以至于很多高水平期刊都瞧不上。 但无所谓了,孩子长得丑还是长得奇丑无比,是自己亲生的就好了。 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 论文中代表性观点辑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进行过诸多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普及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师资人文水平、改善校园人文环境、打造 “第二课堂”、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展开 。 从这个意义而言,科学实验的核心和本质并不是实验控制,而是从无到有的探索。无论是获取新知还是验证假设,甚至是失败的实验,实际上都在给实验者以新的启示。这种新的启示,恰恰是科学实验的魅力和从无到有的精髓所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实验的解释和限制也越来越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科学实验从无到有的探索精神。以至于在进行人文实验时,当我们生搬硬套已有经验时,在实验原理、实验数据等方面找不到强有力的支撑 。 必须指出, 科学实验倾向于对事物本质规律进行探索,而教学实验倾向于达成教学预期目标,科学实验不等于教学实验,也不能完全用科学实验的标准来框定教学实验。在进行科学实验设计时,有一定概率要承担实验失败的风险,甚至是与预期完全相反的结果;而在进行教学实验设计时,是要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是清晰的、明确的、具有较大实现可能性的 。因此,教学实验不同于科学实验,具备价值判断、情感体验等非定量、随机性、个体差异性等特点的人文实验也不可能完全照搬科学实验的已有理论。 在大力倡导对学生要实施过程考核的同时,我们是否也需要对教学改革进行过程考核呢?新工科建设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放到课程甚至是单节课的考察上, 空泛的谈模式、架构而不落实到基本教学环节中,只能是纸上谈兵和画饼充饥 。 对应于工科专业而言,不能简单的将人文情怀培养理解为德育,而应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行业社会动态等,将人文情怀融入到日常教学环节当中。对应于工科专业而言,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情怀包括工程伦理、责任担当、职业道德、生命价值、公民意识等。 由于人文情怀边界的模糊性,这些具体的人文情怀会在内容上有重合或存在交互影响。而在具体教学时,不应生硬的将某个案例与某种人文情怀简单粗暴的画等号,而应将这种人文影响内化到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去反思、自己去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的形成有助于改善人文教育流于形式的弊病,教学会更深入、效果会更持久。 传统的实验依赖于实验者对器材的有效控制和实验数据分析,从而认识事物本质规律。但在人文实验中,由于人的个体随机性,其情感要素并不能完全量化,而要通过人外在的表现、内在的思考来评价。 致谢 感谢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山东科技大学 ) 开放基金资助 ( 编号 :KYSF20180205) ;贵州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课题 ( 编号 :2016ZDKT02) ;贵州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 编号 :YLDX201707) ;采矿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省级一流平台 ( 编号 :YLDX201702) 等课题对研究 和教学改革 的支持! 感谢《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 ( 综合版 ) 》编辑部的认同和为此稿件的辛勤付出! 本文 PDF下载: 融入人文情怀的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改革初探_杜学领.pdf
个人分类: 我的论文|2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2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