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数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果人类有八个手指 from 有趣的数学
yangzx1999 2010-6-23 14:00
如果人类只有八个手指,我们很有可能以八进制来计数。 人类是如何开始计数的? 当人类第一次开始计数时,极有可能使用的是手。由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十个手指,所以十个十个地计数就很有意义,现代技术体系(十进制)就是这样被发明的。 为什么用手计数? 在人类还没有关于数字的语言之前,手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计数工具。计数的时候可以通过触摸手指帮助记忆,也可以不用语言而只用手指来相互交流数量。手指与数字间的联系已经有悠久的历史。甚至在今天,英语中仍然在使用拉丁语的手指(digit)一词来表示数字。 为什么是十?! 数学家指出,我们以十进制计数,也就是说我们十个一组地计数。十个十个地计数并没有数学上的原因,这仅仅只是生理学上的偶然。如果存在着只有八个手指的外星人的话,它们很可能以八进制来计数了。 原始人计数吗? 在人类历史中,大部分时期人们几乎用不着数字。在农业时代之前,人们靠渔猎和采集水果的方式从野外收集食物,他们只采集他们所需要的,而且几乎从不交换和存储,所以不需要计数。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来判断日期和时间。 所有人都会计数吗? 在少数地方,人们依然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他们的大多数人会数数,但仍有一小部分人几乎不使用数字。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毗拉哈人仅仅能数到二其他比较大的数字都用很多表示。在坦桑尼亚,哈扎人只能数到三。对他们来说,大数字的存在似乎从来没有必要,即使没有它们,这两个部落依然能过得很好。 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毗拉哈人 坦桑尼亚的哈扎人 为何要发明烦人的数字? 如果人们不用数字也能生存,为什么会有人开始计数呢?主要原因为了防止被骗。想象一下,你捕到了10条鱼,让你的朋友帮你带回家。如果你不会数数,他就能偷走一些,而你却蒙在鼓里。 什么东西值得去数? 即使人类已经发明了计数方法,并且习惯于计数,但一部分人仍然有可能只数那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现在有一些部依然如此,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亚诺普部落只数他们拥有编织袋、草裙、猪和钱的数量,从来不去计算日期、人口、甘薯或者坚果。 巴布亚新几内亚 摘自《 有趣的科学有趣的数学,玩转数与形 》,英国DK公司优秀图书,科学普及出版社引进出版,2009年7月第二版,2010年5月第三次印刷,适合8-16岁青少年阅读。
个人分类: 赖以糊口|4438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对龙源期刊网版权门事件的思考
zhaodl 2010-6-14 22:44
龙源期刊网版权门事件后的反思/赵大良 2010年6月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一版,以“龙源期刊网遭遇版权门”为题报道了,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魏剑美状告龙源期刊网版权侵权案。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一审判决龙源期刊网侵权事实成立,并判赔偿魏剑美经济损失2.4万元,龙源期刊网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中级法院,但二审判决仍然维持一审的判决结果。龙源期刊网败诉后拒不履行生效的法院的判决,朝阳区法院依法强制执行,龙源期刊网法人代表汤潮于当天被司法拘留。此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给数字出版企业、期刊出版者以及法律界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未来出版业的发展趋势,网络化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的主要方向甚至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的期刊内容的版权界定尚处于模糊状态,法律的规定也比较原则。在为期刊数字化的初期发展提供了空间的同时,也埋下了定时炸弹。龙源期刊网的败诉,应该给人们敲响警钟! 目前期刊论文数字传播权的使用,基本上分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期刊单方面声明后,期刊编辑部与网络公司签订网络传播使用许可协议;二是期刊通过与作者签订版权转让或授权使用协议后,期刊与网络公司签订使用(或独家使用)许可协议;三是在没有与作者达成任何书面或口头协议的情况下,期刊与网络公司签订使用许可协议;四是期刊与作者、期刊与网络公司、作者与网络公司之间均没有书面授权许可的情况下,网络公司行使网络传播权。在目前的版权使用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使数字化出版面临风险,甚至会使现在已经初具规模的数字化企业面临倒闭。 (1)大量分散的作者,特别是历史数据所涉及到的作者,如果逐一签订版权使用许可,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简单的单方面声明,尽管目前法律上有不同的理解,但风险始终存在,使权力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或者叫擦边球。法律界需要权衡各方的利益,找到一种法律上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法律认定的授权形式。更不用说那些没有声明、没有协议的数字传播权的使用,败诉、赔偿那是早晚的事。 (2)关于协议主体的合法性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就是目前比较规范的,期刊与作者之间签署有版权使用许可或版权部分转让协议的期刊,也存在一个协议的有效性问题。期刊编辑部是否具有与作者签订协议的主体资格?显然目前的大多数期刊编辑部不具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编辑部与网络公司签订的网络传播权使用甚至是独家转让协议,都存在着风险。合同的主体不合格,合同就是无效合同,无效合同的后果都应该知道:合同认定无效,过错方应该承担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没有过错,双方各自返还;如果造成他人的损失,还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3) 在面对版权风险的情况下,期刊应该在重视保护自己的版权利益,同时应该带头尊重和保护作者的版权。这不仅是对作者权益的保护,也是对期刊价值的提升。解决版权的问题,编辑部的出版地位和法律地位就必须被提到议事日程,这与期刊体制改革也联系到一起了。 (4)目前,在网络公司对期刊论文的使用费中,只考虑论文的下载、传播和期刊学术影响,而不考虑期刊论文版权的完整性。这是十分错误的。严重一点说,编辑部是在网络公司的怂恿和引诱下乱用权力,损害了作者的利益。 (5)出版商、网络数据提供商短期内以版权不确定的信息构建起来的庞大数据,其存在的法律风险应该得到重视。掌控具有自主版权的科技信息资源是出版商和数据提供商未来发展,必须要走的一步,也是解决目前授权混乱,版权不明的路径选择。 自主版权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不一定比未来购买版权的代价要高,而且自主版权的稳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和价值。 (6)龙源期刊网的败诉,警示我们:期刊编辑部、数字出版商不得不面对和正视作者的版权问题,哪怕作者通过网络传播获取了“学术影响”,也不能剥夺作者——版权所有人的经济收益权! 我倡导成立的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协会) 版权工作委员会,从2001年开始,在陈进元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学术研究、版权知识普及、版权实务研讨和版权转让(使用许可)协议范本的推荐等一系列活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科技期刊的版权使用的规范化。去年年底换届时,我还在思考:版权工作还有没有发挥的空间?现在看来,工作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应该是深入到实践的层面具体操作和指导。 而在期刊或者学会的版权活动中,没有得到数字出版商的支持,我感觉有些遗憾!因为,版权操作的规范化,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数字出版商。而在有版权和没有版权,编辑部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学术影响没有区别的情况下,期刊并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开展版权的合法取得,分散的编辑部也很少有专门的法律知识支持。结果就是现在的混乱状态,风险潜伏在其中,一旦爆发将具有一定能够的毁灭性!特别是一些准备上市的公司,这种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市值。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686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源期刊网遭遇“版权门” 数字版权保护须规范
zhaodl 2010-6-11 08:42
龙源期刊网遭遇版权门 数字版权保护须规范 【转载语】期刊网络传播权的取得和授权,是目前期刊数字化的一个关键点。在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为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是以后如何?这一案例值得思考。作者、出版者和传播者更应该关注这一事件。 5月27日,龙源期刊网负责人汤潮因网站登载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魏剑美58篇文章,被告上法庭败诉后,拒不履行判决,被北京市朝阳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汤潮当天被司法拘留。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记者旋即就此事采访了当事双方 和有关专家。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魏剑美说,去年8月,他发现龙源期刊网首页的《名家名作》栏目,刊登了自己的照片、个人简介和58篇文学作品。阅读这些文章,点击一次收费0.1元。对此,龙源期刊网给魏剑美的解释是,网站已经把费用支付给相关报刊,是授权后才使用魏剑美文章的。而魏剑美认为,自己并没有将数字版权授权给报刊,也没获得任何数字出版的报酬,遂将网站经营者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删除文章,赔偿经济损失。魏剑美向记者透露,在一审中,他提出的赔付标准是每天3000元,法院最终判决龙源期刊网赔偿2.4万余元,约合每天365元。一审后,龙源期刊网申请了上诉,但二审仍维持了原判。 龙源期刊网方面则认为,目前,互联网企业在期刊数字版权问题上,一般采取与杂志社授权合作、分享收入的模式,不仅使期刊扩大了传播范围,培育了网络读者群,同时也促进了印刷版期刊的销售。但是由于杂志社没有与作者明确授权范围,数字版权因此成为当下版权纠纷的主要症结之一。龙源期刊网总编辑穆广菊说,10多年来,龙源授权合作模式坚持付费阅读、按合同约定与刊社合作伙伴分配收入,没想到还遭到侵权起诉。 汤潮作为企业法人接受处罚,将引起行业认真反思网络环境下版权立法等问题。该网站相关人士表示,汤潮被司法拘留一事不会影响公司的业务和品牌,下一步公司将积极推动与期刊社的合作,防范法律风险。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但该公司没有透露对法院判决结果的执行情况。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龙源期刊网与作者的版权纠纷,反映出的是整个互联网期刊出版的现实问题。中国文著协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指出,由于作者单个的力量小,应该自觉进行集体管理。他说:互联网期刊出版涉及的作者非常多,且非常分散,跨越时间也较长,这种状况客观上给联系作者、解决授权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数字内容运营商必须尊重法律、尊重作者,积极理顺法律关系,做好风险的防范和解决机制。日常运营时加强对版权的审查,强化运营和管理手段,建立清晰完备的版权管理库,同时应该投入人员进行版权核查,确保版权信息清晰完整、无瑕疵、授权链可追溯。中国期刊协会原会长张伯海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龙源期刊网此次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目前数字出版著作权在市场化运作中出现的法律法规空白点并未得到及时填补。作者、数字内容运营商、杂志社之间如果没有明确的、有保障性的规范和协议,数字版权保护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会成为龙源期刊网自身成长中的烦恼,也是整个期刊界未来发展的桎梏。 据了解,龙源期刊网创办于1999年,其主要业务是整合国内纸质期刊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出版,现有3000种期刊数据库,包括针对不同客户的文本版、语音版和多媒体版等。 (记者程晓龙 见习记者廖小珊) 引文来源 龙源期刊网遭遇版权门 数字版权保护须规范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25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单点课程之数字1
liwenbianji 2010-5-11 18:25
单点课程之数字 1 数字可以在文章中起到多种作用。 出现在句首的数字应该完整拼写。 16 species of whale have been added to the list of the world`s endangered animals. 【 错误 】 Sixteen species of whale have been added to the list of the world`s endangered animals. 【 正确 】 如果数字以及度量衡或时间单位出现在句首,数字和单位均应完整拼写。 15 mL of buffer was added to the solution. 【 错误 】 Fifteen milliliters of buffer was added to the solution. 【 正确 】 如果句首的数字超过100,为了表达清晰,最好改写这句话。 Three hundred and sixty-seven participants took part in the study. 【 错误 】 A total of 367 participants took part in the study. 【 正确 】 练习 您可以根据以上的总结尝试改写下面几句话,答案将在本周五公布在本帖内。 Three hundred people took part in the trial, of which only 30% completed it. 17 of the thirty parrots captured in the forest during the defined time period were found to have the infection. 15 cm thick cable was laid for five hundred meters. 20 sensors were placed at 25 meters intervals.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6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数字“13”不吉利?(中英文)
xupeiyang 2010-4-20 11:09
2010-04-20 10:47:18 来源: 国际在线 (北京)  很多人都知道,在西方国家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有很多楼层、门牌号都会直接跳过13,12之后直接是14,或是用12A代替13。那么。为什么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呢?原因有很多种: 1. 最后的晚餐中的13门徒 Some Christian traditions have it that at the Last Supper, Judas, the disciple who betrayed Jesus, was the 13th to sit at the table. 传说耶稣遇难前和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是耶稣的弟子犹大。就是这个犹大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局,致使耶稣受尽折磨。而且参加最后晚餐的是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稣带来苦难和不幸。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也成为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 2. 北欧火神洛基的传说 Triskaidekaphobia may have also affected the Vikings-it is believed that Loki in the Norse pantheon was the 13th god. More specifically, Loki was believed to have engineered the murder of Balder, and was the 13th guest to arrive at the funeral. This is perhaps related to the superstition that if thirteen people gather, one of them will die in the following year. 在北欧神话中,火神洛基(Loki)是诸神中的第13位,他本身邪恶而狡诈。他欺骗并唆使黑暗盲神Hoder害死了自己的兄弟、光明之神Balder,又成为葬礼上的第13位吊唁者。此后西方就有迷信:如果葬礼中有13个人出席,那么其中一人会在第二年死去。这也是恐数字13症的一种由来。 3. 波斯黄道十二宫的传说 Ancient Persians believed the twelve constellations in the Zodiac controlled the months of the year, and each ruled the earth for a thousand years at the end of which the sky and earth collapsed in chaos. Therefore, the thirteenth is identified with chaos and the reason Persians leave their houses to avoid bad luck on the thirteenth day of the Persian Calendar, a tradition called Sizdah Bedar. 古代的波斯人相信天空中的黄道十二星座掌控着一年的十二个月,而每个星座会统治地球一千年。等到十二个轮回结束,天空和大地就会崩塌。因此,第十三就和混乱联系了起来。波斯人在波斯历上的第十三天会外出、以避免厄运,这个传统被称为Sizdah Bedar,意思是十三户外。 However, the number 13 is not uniformly bad in the Judeo-Christian tradition. For example, the 13 attributes of God (also called the thirteen attributes of mercy) are enumerated in the Torah. Some modern Christian churches also use 13 attributes of God in sermons. 除此以外,不吉利的13还有很多传闻,包括汉莫拉比法典(code of Hummurabi)的第13条法规、十字军东征时的13圆桌骑士以及Friday the 13th(十三号星期五)等等。不过,也不是所有基督教传统的国家都认为13是不吉利的,在某些基督教祭典中还有13信条的仪式。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2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的眼神,我的眼睛
gaojianguo 2010-3-25 14:42
看过《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的人都知道一个合格的狙击手要会观察目标以实施狙击,反过来讲,被狙击的狙击手更要学会通过对方的狙击路线实施反狙击。有时为了得到对方的确切位置,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就像《兵临城下》结尾处俄国狙击手为了确定德国狙击手位置一样,不得不牺牲一个好朋友。对狙击手来说眼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乎存亡。 对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而言,我们经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可以透过这扇窗户观察外面的世界。当然对窗外的人而言,也可以透过这扇窗户看到窗内的风情万种。最近科学家就做到这点了,澳大利亚和瑞士的学者就能够通过眼球位置的变化预测人的行为,他们的论文 Eye position predicts what number you have in mind 近日发表在 Current Biology 上(全文见附件)。 文中报告了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即让受试者首先随机说出一个数字,如果眼球朝左、下方运动,接着说的数字就比前一个数字小;如果眼球朝着右、上方运动,随后说的数字就会比前一个数字大。有趣吧? 不过,为什么选的全部受试者是右撇子的男性呢?左撇子是什么情况?女性又会如何呢?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头脑风暴 一下:据说人每天平均撒谎25次,如果把这篇文章的方法用于分析不同国家和种族、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甚至不同肤色的人撒谎和 说真话的愿望强度 ,或许能发表一篇Nature、Science论文呢! Eye position predicts what number you have in mind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849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术期刊出版理念转变
zhaodl 2010-3-21 09:48
学术期刊出版理念转变//赵大良 结合数字化出版的环境,学术期刊出版理念如何转变,一直是我近年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说实在的,我一直没有公布,事项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篇学术论文。论文迟迟没有脱稿,所以想法就不想公布唯恐我正式成稿后造成我对他人成果的抄袭。今天接到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2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的邀请,在月底海南的会上做个报告,这使我有些为难。我何德何能,能够受到邀请以及那个是我的荣幸,拒绝感觉有些不妥,独处西部以偶,能够给予这样的机会是对我和我们西部期刊出版者的抬爱。而如果我想轻松一点,讲一讲去年已经发表的一个主题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难点、重点和切入点应该比较适合目前的改革决胜年的主题。但是,我一方面不喜欢重复过去的工作,愿意面对新的挑战,开辟新的方向,另一方面改革的大题目有我来讲补塔合适,特别是在全国同行面前。所以,我就忍痛将这个还没有公开报告过的题目(本来是想在我期刊中心编辑部内首次报告的),提交给会议秘书处。 既然已经答应公开。我首先想到的是常来我博客上的朋友,所以不能等到报告以后再发到博客上, 那样会感觉对不住大家 。为此,我就将我思考问题的提纲发上来,与大家交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数字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理念的转变 //赵大良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未来出版的方向,但是人们研究的问题多集中在数字出版技术及其推广应用,很少触及学术期刊出版的本身。学术期刊出版工作者往往一方面面对数字出版而感到危机,另一方面有在坚守着学术出版的传统理念。而本人认为,作为学术期刊出版者,更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是:学术期刊出版如何适应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更新和提升学术期刊的出版理念,创新学术期刊出版的流程和机制,寻求学术期刊的进一步发展! (一) 数字化出版的特点和现状 (1)数字化出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数字化出版技术的发展方向 (3)数字化环境下信息获取的方式 (4)数字化出版的特点 (二) 学术期刊出版历年的反思 (1) 学术期刊的综合性与专业性 (2) 学术期刊的特色及其重新定义 (3) 学术论文的评价与发表权的民主化趋势 (4) 学术期刊出版流程的创新与再造 (5) 学术期刊的个性品牌与资源整合 (6) 学术期刊出版机制的改革与重构 (三) 结束语 数字化出版期待着学术期刊出版理念的更新,数字化环境下内容更加重要;学术期刊的出版理念血药转变,自由理念的转变和相应的机制重构,学术期刊才能踏上数字化出版的快车,借助数字化出版技术,拓展学术期刊出版发展空间,迎接学术期刊出版的新的春天。 附:五律:备课闲思 (新韵) 春暖花竞艳,树静鸟声欢。 三亚应邀去,拟题登讲坛。 浅思新理念,深信创新难。 无畏在征途,心高天地宽。 21010326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258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七评:临床研究病例数字的揭示
twsliu 2010-2-26 21:59
继续评议由屠呦呦编著, 2009 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 这本书中除了勘误表里写明由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作者写的章节还有严谨科学文风之外,其他关于屠呦呦课题组工作的描述和编排都显得粗制滥造!可以比较出两种明显的文风(请从勘误表里找出别的单位作者的篇章),思考这类问题,如果中医总是再被强调着是科学的,中医药工作者有责任更应该重视科学的文风,印成白纸黑字的东西尽量不要最后成为糟粕和垃圾。 再举一例 在其书 p2 页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供稿的文章中写到: 1974 年中药所主持协作后,队伍不断扩大,除山东、云南外,四川、广西、广东等省不断参与,据 1978 年青蒿素鉴定会资料,参加单位多达 40 来个,有 10 个省、市、自治区参与临床,共验证病例 6555 例,青蒿素制剂有 2099 例。 虽然为了突出宣传本单位和个人的功劳,并不写明鉴定会的组织者是谁,也不写明用于临床试验的青蒿素来源何处,也不强调本单位主持做的临床验证的病例数有多少,更没有提供其文中所说的 1974 年中药所主持协作后的证据和原始文件!也罢,数字还是准确的,而且从这里的表述细致分析的话,可以肯定山东和云南是相对独立地进行了青蒿素分离和研究,后来逐步扩大的队伍是来自四川、广西和广东。四川和广西是因为中药所与他们合作青蒿素的提取(与广西的合作在屠呦呦书 p155 页中提到,而与四川的合作未敢说明),广东应该是指 李国桥 教授的队伍,他们最先使用云南的青蒿素治疗成功! 再看书中其他章节,由编著者整理的文字(原文照录): (p43) 1974 年 523 办又下文委托中医研究院主持召开青蒿素协作会议,中国中医研究院服从安排,当年 2 月 28 日到 3 月 1 日 在院里召开青蒿素专题研究座谈会,并首次公开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的各实验室,作详细介绍并实地参观,从而形成去全国大协作局面。四川、广西、广东等不断参与 --- 据 1978 年青蒿素鉴定会资料,参加单位多大 40 余个,临床验证 6555 例。 (p184) 青蒿素的临床研究在 1972 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首次以有效部分在海南昌江疟区验证间日疟和恶性疟 30 例全部有效后, 1973 年又在同一疟区就青蒿素单体胶囊剂进行观察,证实青蒿素即为青蒿中抗疟有效成分。连续几年至 1978 年鉴定会,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累计验证 529 例,经全国协作验证 2099 例,其中间日疟 1511 例,恶性疟 588 例,除 4 例有效外全部临床治愈,平均退热时间和转阴时间均明显快于氯喹。 让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 43 页上的 临床验证 中临床要用引号?而从同一本书中对同一事件的描述比较中,所含的学术信息是什么?累计临床验证病例数有 6555 例和 2099 例两个数据,分别表明什么样的内涵? 屠呦呦对自己单位所做的累计临床验证数据记忆清楚,即 529 例!上述两个数字用是否包含了中医研究院的病例?难道别的单位做的工作也都是屠呦呦在北京主持工作时领导、指导下完成的? 从《迟到的报告 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和 1978 年的《青蒿素鉴定书》中的说法, 6555 例是指青蒿简易制剂和青蒿素制剂临床试验病例数目之总和, 2099 例是指青蒿素制剂的临床研究病例数,其中恶性疟 588 例,间日疟 1511 例,并且共救治脑型疟 141 例,治疗抗氯喹原虫株恶性疟 143 例。两个数据中都应包括应包含中医研究院的累计病例数,但屠呦呦编著的书中并没有交代中医研究院 529 例中青蒿提取物制剂和青蒿素制剂病例数分别是多少,间日疟和恶性疟病例分别是多少?这样做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吗? 依此 529 例病例数,与其他单位完成病例数相比,中医研究院临床研究工作所占比例分别为 8% 和 24% 。 重要的事情还有,难道 1974 年 523 办又下文委托中医研究院主持召开青蒿素协作会议,中国中医研究院服从安排,这句话就是 p2 页上所说的 1974 年中药所主持协作的依据?还是公布这次会议的资料或简报为好,如果真是由中药所主持协作,还应提供中药所如何主持协作的情况报告,这样对澄清缘由很有益处。 《迟到的报告 --- 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的 p24 页有这次会议的简报内容,请参考如下附图。 可喜的是,除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内部先进事迹汇编中不敢提及当年中药所参加的是 523 项目外,屠呦呦编著的书中还是承认了中药所的工作是在参加了 523 项目之后,因此应该是在 523 项目领导小组主持协作下进行的所有发现和发明工作! 查看本书,在描述早期临床试验情况时,含混不清和语焉不详的事情存在: 1. 对青蒿提取物 1972 年在海南和北京的 30 例试验记录详尽,因为全部成功。 2. 对 1973 年使用中药所按照自己工艺从北京青蒿中分离出的青蒿素 II 的 8 例试验,结果不敢多说,因为是多数无效,但书中反复强调依据这个存在问题的试验结果就证明了青蒿素的发现。 3. 中医研究院在 1974 年一年没有任何临床试验的数据,因为什么?在做什么?这些问题并不回答。 4. 自 1975 年中药所才恢复了临床试验,而且1974年李国桥使用云南药物所独立发现的青蒿素共同取得临床治疗的成功,这个确切的成功结果使中药所才又恢复了青蒿素临床试验,虽然使用的青蒿素来源何处没有说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文论文中数字用法
crter 2010-2-8 09:58
在修译英文论文时,我们对何时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英文数字总是混淆。今天总结了几个常见数字用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关年龄的写法 a girl aged 12 years, a boy aged 12 months a 3-day old child a 64-year old man men in their 60s a man of 60 6.5 years old 25th year of life examination at 6 weeks 正文及图表中的数字表达 Days 2-18, day 15, week 3, year 8 Two to five days 19 gauge needle one to nine days, 4-12 days 33rd week of pregnancy scale for 0 to 3 ratio of 1 in 17(1:17) twofold, 14-fold a 1 in n sample a 1:6 gradient 注:处在句首的数字,如小于等于100,一般常用英文形式;1~10的数字多用英文形式。 摘录: Principles for numerals in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In nontechnical contexts, the following are spelled out: whole numbers from one through one hundred, round numbers, and any number beginning a sentence. If according to rule you must use numerals for one of the numbers in a given category, use them for all in that category. In the same sentence or paragraph, however, items in one category may be given as numerals and items in another spelled out.
个人分类: 医学英语|3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九一数史哲学【转载】
gaojianguo 2010-1-9 22:46
说明:此文是英老(英录老师)对陈儒军老师的博文《 辅佐毛泽东崛起的五大金刚 》的评论部分,感觉是难得的好文,每次读起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故转载于此与大家分享。 . . . 中国有句古话:九九归一.现在已经成为民间俗语,几乎人人会说,但是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它的原义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外延了,因此写篇博文作点发凡发覆工作. 许多人现在认为九九归一是一个中国古典数学概念,因为有九章数学为证.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就此而言,这样理解当然不错.但是如果问:九章数学怎么来的?许多人恐怕就不知道了.数学史家当然可以就学论学写出一部九章数学史来,但未必能透解九章数学产生的深刻历史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中国文化进化与中国文明起源角度进行考察!这是一条方法论原则. 现在应用生态历史文化科学理论模式,对九一历史哲学模式做一次新探索和新解释. 九一历史哲学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大同小异的表述,我归纳规范一下,大体可以表述如下: 一元大道,二仪协合,三才鼎立,四面向心,五行升华,六龙御天,七政治国,八方来宾,九九归一 . 一元大道 既然讲九一哲学,那么先有一还是先有九?一是一个整体概念,因此无论客观主观都是先有一.整体一古汉语叫做混沌未分,简称混沌.后来有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浑然一体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人类认识都是从局部开始最后才达到整体,因此认识整体有一个很长过程.作为历史文化哲学意义上的一,就不是个人所能认识的.九九归一谁归一?首先需要一个重大飞跃的历史实践,其次要有杰出的哲学家总结和概括.因此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的概念产生,有两个关键人物:黄帝与老子!没有黄帝统一万国建立统一的中原原始国家,不可能凭空建立一的历史文化哲学概念;同样,没有老子总结概括提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一的哲学概念!黄帝和老子时差两千多年,经过两千多年总结提高,到老子时代完成一的哲学认识.因此后世黄老并称确有历史文化根据,虽然后世提出黄老之学的人并不真正了解黄老的这种深刻历史文化哲学联系,因而对黄老哲学作了一些实用主义的庸俗歪曲,但是历史直觉却发现了历史必然联系,从此黄老再也分不开了.因此,所谓一元大道就是黄帝历史实践所体现的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规律,简单说就是黄帝大道,没有别的! 二仪协和 二仪原义指两性,后来上升到哲学层次,概称二元对立现象,但是中国古代辩证法强调二元统一,因此形象地称为阴阳,从而形成中国哲学核心的阴阳思维,影响非常深远.阴指女性,阳指男性.许多人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男权主义思想比较突出的国家,为什么不说阳阴,偏叫阴阳?这是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其实这个名称的来源也有哲学根据,阴阳思维的原始表述是老子的一句话: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把两性关系的阴阳概念上升为万物生长的普遍规律,特别强调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负阴抱阳,冲气为和本来是表述性交的暗语,老子直接借用表述对立统一辩证法,而且强调辩证法的核心是统一和谐.这种表述不但非常大胆,而且哲学认识非常杰出,值得令人深思!到了周易大传,老子的阴阳观就被颠覆了.周易八卦的基础与核心就是乾坤两卦,乾卦代表阳,坤卦代表阴,已经突出了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的思想,但是仍然给予女性很高评价!周易大传把女性的厚德载物提升为君子的道德修养之一,就是证明!周易对乾卦的解释就是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坤卦的解释也是一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简化概括就是八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的现代哲学家非常推崇这八个字,认为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和代表!这样说当然有道理,但是并不全面,因为中国哲学系统的内容要丰富的多,不是这种以点带面的概括可以概括代替的! 三才鼎立 中国古典哲学把天地人称为三才,有趣的是天地人并重共存而构成一个三足鼎立的三位一体系统!基督教教义有圣子圣父圣灵统一的三位一体传统,这只是一个强调三者一致的教义而已,就哲学而言混淆抹杀了三个不同概念的质差,实质是三等于一,因此并不能构成一个三合一的神学系统.中国古典哲学的三才统一理论则不同,它没有混淆抹杀天地人三个独立存在的质差,而是在客观地承认三者质差和生态功能并重的前提下,将三者合成一个三足鼎立的天时地利人和系统,这是一个真正的三位一体哲学模型,具有很高的哲学质量与历史文化意义!如果把哲学还原为史学,那么三才鼎立的历史文化基础就是黄炎蚩融合建立中原统一原始国家的那一场开天辟地的伟大斗争.后来三才鼎立哲学思想由并重发展为以人为主导,强调人对天地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后来荀子进一步发挥说:制天命而用之!就是这种思想发展的最好总结! 四面向心 四面是一个中心的方位外延概念,自然概念早就形成了,就是以个人为坐标系的前后左右方位.影响四面向心概念形成的早期的社会实践,可能就是军事斗争的原始阵形战.最初大体是正方形,先是四五制,即四个人组成一个战术小单元,四个人互相配合密切协同作战.最初可能以防守为主,因此密度很大,间距很小,运动不便.为了进攻而更好发挥个人战斗功能,逐渐扩大间距而扩大了单元运动空间和战斗灵活性,产生了中间指挥员,四人单元遂发展为外方内圆的五人单元,这个五人单元仍然是一个四面向心的军事体制和系统概念.这个军事体制转化为政治体制可能在黄帝建国后就形成了,至少尚书尧典已有四岳参政议政的记载,四岳就是四方部族的领袖和代表,因此至少在尧舜时代已经形成四面向心的政治体制,四面文化哲学概念已经成熟.文化哲学概念升华为政治哲学概念又有一个过程,大约在战国时代.首先提出四维哲学概念的是管子.管子开篇就讲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因此治国准则就是整顿四维,四维整顿好了国家就兴旺发达,整顿不好国家就要灭亡.后人把管子的话略加整理,就形成了一个后来相当流行的四维哲学模式: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兴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但是这个表述并不准确,考察中国政治历史实际情况,实际上真正的政治文化哲学四维不是礼义廉耻,而是 道德刑兵 !只有道德刑兵四维哲学,才是中国历史上真正长期起主导作用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哲学,而它是由黄帝文明奠定的,因此后人共尊黄帝为人文始祖. 五行升华 五行本身也是空间方位概念,就是东西南北中五方,东西南北是平面方位概念,中也首先是一个平面方位概念,但受鹰击长空和龙卷垂直上升的形象思维启发和中国历史文化聚变发展规律支配,中国古人很早就产生向上升华运动的愿望与探索,从而形成中国古代特殊的三维时空思维模式,这就是五行时空思维的起源.也就是五行思维的起源!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特有的升华精神,神仙道教以及古典浪漫主义文学与哲学的起源!向上升华是一种特殊的理想思维,在现实中一般很难实现,而最常见最易实现的是平面方位运动.五方平面运动只能是一种线性运动,结果就形成了磨盘式的平面循环思维模式.五方时空思维又是一个历史思维模式的中心环节.五行是九一历史文化哲学的核心!这个核心的确立,使原始的五方三维时空思维模式增加了历史维,从而升华为四维时空思维. 由五方平面循环运动中发现五方的反复互动关系,进而产生最初的相生相克观念.因此相生相克观念本质上是一个互动循环概念.五素是中国古人总结的五种物质原素金,木,水,火,土.现在看来,这个概括当然不合现代化学概念,但在当时提出这种理论模式不但有合理性,而且有必然性,应该承认是一大理论发明.这个理论模式的核心观念是五素相生相克,即所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等等.这是一个通俗实用的哲学模式,属于五行思维的应用哲学范畴,后世应用很广,例如天文,地理,中医等等. 就哲学而言,五行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多元思维模式.与西方至今流行的单一思维和二元对立思维相比,五行思维的哲学方法论质量很高,因此应该说是对世界哲学的杰出贡献,可是中国现代哲学家至今没有给于正确评价! 总之,五行四维时空思维具有很高哲学意义和很大学术潜力,值得我们很好思考,挖掘和发扬光大! 六龙御天 六龙御天语出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段话是黄帝文明的德政颂词,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可是至今没有得到正确解释!大哉乾元歌颂黄帝伟大,万物资始疑为万国资治之误,意味伟大的黄帝成为万国领袖统一了天下!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也是黄帝的象征性颂词.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是说经过像日出日落的运动一样,终于形成联盟统一的黄帝原始国家,出现了黄帝六相,蚩尤为首相,六龙就是六相带领的六支部族队伍,黄帝就统帅这些六部联军统治天下!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句话非常重要,乾道变化特指后来的政治形势变化;各正性命意味蚩尤叛乱被镇压,其他人各安其命,各司其职.保合太和,乃利贞,就是说只有维护统一的联盟国家才能有团结和平,才能顺利发展!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就是首先使万物丰产,天下万国才能安宁!这是我对这段话历史文化内涵外延的新解释,当然不一定完全对,还可以研究讨论! 七政治国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字面上看,这句话是说能实行德政,就会众心所归,就像北极星那样处在中央位置,周围的星辰都向心围绕着它!但是如果抛弃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而泛论德政,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不符合孔子讲学特别是《论语》的风格.事实上这句话不但有语境,而且有史境.这里的德政和北辰具体都有所指,就是黄帝德政,因此这句话是黄帝德政的颂歌!斗为帝车,是说北斗星像黄帝的车子,这是古人的共识!北辰原指北斗星,是古人对黄帝部族联盟先进文化的一种敬意象征.后来黄帝的领袖地位和文明榜样确立了,后人便以北斗星的中星即北极星象征黄帝.因此孔子这里所谓的北辰就指黄帝,所谓德政就是黄帝德政,由此推论,只要像黄帝那样实行德政,天下就会归心!七政即由北斗七星而来,特指黄帝文明的七大政纲.但是什么是黄帝七政?后世已经大多不知道了,因此出现许多误解与讹传,已经造成思想混乱.现在根据的历史实践和史记记载推论,黄帝七政应该是: 治国治军治民;迎日策天利地;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水土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这里已经含有生态、生产、生活统一思想的萌芽,不但在当时来说是很先进的,即使现在看来也仍然是正确的!这些话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有多大?很难具体判定.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这些话从来没有写给任何先帝与后帝,就可证明大体真实可信! 八方来宾 八方也是一个方位概念,表面上似乎就是四面的外延,实质上文化内涵与政治外延要更复杂一些.首先,八方与八阵有关.八阵是一种由八部组成的密集作战队形,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四五制又发展为八九制,即八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常规防御体系,作战时临时指定或选举指挥员,这就是八家共井的丘井军事制度,也就是八阵的起源.后来战争扩大,形成常规军事中心,八进制遂变成九进制,并产生专业军事家和政治家,九进大八阵遂演变成后来的九宫军事政治组织,最后形成一个原始军事民主制概念,用一个象征性的四面无墙开放式亭子作会议中心,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谓庙算的原型,实质是明堂起源.八阵是一种高密度而又灵活变化的原始军事组织,如果不能机动灵活变化,就是丧失战斗功能的死八阵了.原始渔猎部族规模较小,运动空间较大,活动比较分散,不大可能形成高密度的八阵军事制度,因此八阵只能是农业部族的产物,可能为炎帝蚩尤通用,这由传说炎帝以八计数和蚩尤兄弟九九八十一人组成特大方阵可以证明.黄帝的基本兵力就是所谓熊罴貙虎貔貅六部,可能是一支六部机动作战的原始骑兵,因此黄帝的基本战术不是阵形战,而是纵队机动战术,运动速度很快,分合非常灵活,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本义应该就是它的理论和形象概括表述.因此早期黄帝计数用六进制,联合炎帝以后可能用七进制,战胜蚩尤后可能用八进制,统一中原后才可能采用九进制,也因此早期黄帝和八阵关系不大.黄帝部族早先可能西来,但黄帝三代不是直接西来,黄帝文化的根据地和黄帝的最后归宿地在内蒙草原的古云州,即今呼和浩特一带.因此黄帝部族直接从华北南下到北京一带创造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相对炎帝部族在黄河北岸建立的太典文化而被后人称为少典文化.新兴的黄帝文化系统具有某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优势,文化质量和文明水平明显高于当时诸大部族,所以能够以德智战胜而统一中原,建立原始文明国家而奠定了中国文明的历史基础,因而被尊称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好的国家当时是先进文明典型,具有强大示范性与吸引力,因此四面八方的落后民族都向心宾服宾从,这就是八方来宾的历史文化实质. 九九归一 这样,九九归一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是九族共和,九州归一,万国统一.就是黄帝开创和树立的政治文明传统,成为千秋万代仰望的榜样! 中庸有一段话可以看做黄帝颂歌: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矣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那么,这样才能八方来宾和九九归一呢?必须建立一个具体可行的政治规范,中庸中有一段话带有总结性: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外国数字除了计数,没有多少具体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中国不同,每一个数字都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外延.因此我在建立中国史学发展史框架时,特意增加了一条数史,即数字蕴含或用数字表达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说,九一历史哲学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史模式,很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中国哲学史究竟应该怎么写?这是一个不但没有解决,甚至根本没有提出的严重问题!迄今为止现代中国哲学家写中国哲学史,大都按照西方哲学史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副对子的思路削足纳履,结果把许多生动活泼的具体历史文化内容削掉了,写成一些对外国哲学理论的机械注解!这是一个悲剧性错误!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新型的中国哲学史理论框架?如果暂时不能,那么能不能用九一历史哲学这样的传统框架写一部富有中国历史文化内容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哲学史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02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道程序设计习题引发的--再谈数字
furaibo 2010-1-7 20:12
下学期要给本科生上《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这对我来讲是门新课。但是有讲过几次Java的基础,我还是很有信心讲好的。 今天备课时,用Code Blocks开源集成开发环境,解了谭浩强老师《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一道习题: 求 之值,其中a是10进制的数字,n是位数。 程序最终版如下: 为了给函数起个好的英文名字,我用循环整数在Google中搜索,得知这种整数的英文名为Repdigit,汉语也译为纯位数。用Wikipedia搜Repdigit,又有了新的发现。 (1) 弗里曼数 (Friedman number)。它是一个能够用其组成数字,通过四则运算、括号和幂组成式子,结果是其自身的数。比如: 123456789 和 987654321 都是弗里曼数。分别为: 123456789 = ((86 + 2 * 7) 5 - 91) / 3 4 987654321 = (8 * (97 + 6/2) 5 + 1) / 3 4 象343这样的, 343 = (3 + 4) 3 , 组成数字在式子中出现的顺序,与在该数中出现的顺序相同的弗里曼数,称为好弗里曼数。 很显然,纯位弗里曼数(repdigit Friedman number)一定是好弗里曼数。最小的纯位弗里曼数为: 99999999 = (9 + 9/9) 9-9/9 - 9/9 【参考文献】 Beast Number: http://mathworld.wolfram.com/BeastNumber.html Repdigit: http://mathworld.wolfram.com/Repdigit.html Friedman Number http://www2.stetson.edu/~efriedma/mathmagic/0800.html (2)数字666也是纯位数之一,六六大顺在中国可是个超级吉利的数字。在西方基督教里,却是魔鬼的数字(Beast number)。数学迷们发现了数字666有许多奇妙的性质。 ① 它是前7个素数的平方和。 2 2 + 3 2 + 5 2 + 7 2 + 11 2 + 13 2 + 17 2 = 666 ② 与 666 互素的数的个数为 666 = 216个 ③ 666 = 1 6 - 2 6 + 3 6 ④ 666 = 1+ 2 + 3 + 4 + 567 + 89 = 123 + 456 + 78 + 9 = 9 + 87 + 6 + 543 + 21 ⑤ 666还是三角数(triangular number)。T 36 = 666。 ⑥ 黄金分割数
个人分类: 杂谈|4127 次阅读|5 个评论
数字的美和神秘
suqing1961 2009-10-9 00:35
数学被称为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数字又是数学中的最基本元素,数字的美和神秘一直吸引着无数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 匈牙利 籍 犹太 数学家 保罗埃尔德什 在论及数学和数字的美时曾说过:为何数字美丽呢?这就像是在问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 为什么会美丽一般。若你不知道为什么,其他人也没办法告诉你为什么。我知道数字是美丽的。且若它们不是美丽的话,世上也没有事物会是美丽的了。 为了佐证这位迄今为止发表论文数最多的 数学家 已发表论文高达 1475 篇(包括与人合作的)的观点,不妨举几个例子。 一、神奇的数字 6174 请你想出任意一个四位正整数四个数字不能全相同,比如 4617 ,然后将这个四位数的数字重新排列,分别得到最大的四位数 7641 和最小的四位数 1467 ,再用 7641 减去 1467 ,就会得到 6174 。 这个 6174 就是一个奇异的数。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演示给你看。 请你再换一个四个数不全相同的四位数,比如 1987 ,同样进行上述运算过程。一次减法之后,得数并不是奇异的 6174 。但是,请把所得结果的四位数再重新调整,再次相减,这样的过程重复了两次,奇异的现象又出现了:得数又是 6174 。 我们把上述全部运算过程列写如下: 19879871-1789=80828821-0288=85328532-2358=6174 为了说服你,现在我们再任意换一个数 4959 ,同样进行上述运算过程: 49599954-4959 = 53555553-3555 = 19989981-1899 = 80828820-0288 = 85328532-2358 = 6174 。 你自己可以去接着试,任意一个四位的正整数,只要它的四个数字不全相同,那么按照上述运算步骤操作,至多重复运算 7 次,最后就会得到结果 6174 。 二、神奇的数字 142857 我们把 142857 这个数从 1 乘到 6 看看: 142857 X 1 = 142857 142857 X 2 = 285714 142857 X 3 = 428571 142857 X 4 = 571428 142857 X 5 = 714285 142857 X 6 = 857142 所得的结果还是同样的数字,只是每个数字调换了位置,反复地出现。 那么,把 142857 乘以 7 ,结果又会是多少呢? 142857 X 7 = 999999 而将 142857 拆分相加,结果是: 142 + 857 = 999 14 + 28 + 57 = 99 最后,我们用 142857 乘以 142857 ,答案是多少呢? 142857 X 142857 = 20408122449 将 20408122449 的前五位 + 后五位,得数是多少呢? 20408 + 122449 = 142857 又是神奇的 142857 。 三、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几组数字,来进一步感受数字的神奇和数学的美 1 x 8 + 1 = 9 12 x 8 + 2 = 98 123 x 8 + 3 = 987 1234 x 8 + 4 = 9876 12345 x 8 + 5 = 98765 123456 x 8 + 6 = 987654 1234567 x 8 + 7 = 9876543 12345678 x 8 + 8 = 98765432 123456789 x 8 + 9 = 987654321 很神奇吧?请再看下一组: 1 x 9 + 2 = 11 12 x 9 + 3 = 111 123 x 9 + 4 = 1111 1234 x 9 + 5 = 11111 12345 x 9 + 6 = 111111 123456 x 9 + 7 = 1111111 1234567 x 9 + 8 = 11111111 12345678 x 9 + 9 = 111111111 123456789 x 9 +10= 1111111111 这一组更有意思,广东人和香港人肯定喜欢: 9 x 9 + 7 = 88 98 x 9 + 6 = 888 987 x 9 + 5 = 8888 9876 x 9 + 4 = 88888 98765 x 9 + 3 = 888888 987654 x 9 + 2 = 8888888 9876543 x 9 + 1 = 88888888 98765432 x 9 + 0 = 888888888 你掌握了下组数字的运算规律,很快就能记住多个 1 的平方的值了: 1 x 1 = 1 11 x 11 = 121 111 x 111 = 12321 1111 x 1111 = 1234321 11111 x 11111 = 123454321 111111 x 111111 = 12345654321 1111111 x 1111111 = 1234567654321 11111111 x 11111111 = 123456787654321 111111111 x 111111111 = 12345678987654321 四、还有更绝的 如果英文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依序代表下列对应的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那么,你努力工作( hard work ),达到目标的几率就高达 98% : H-A- R-D -W- OR -K 8+1+18+4+23+15+18+11 = 98% 而你拥有知识( knowledge ),达到目标的几率也有 96% : KN OWLE-D-G-E 11+14+15+23+12+5+4+7+5 = 96%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不信的话,请看: ATTITU-D-E 1+20+20+9+20+21+4+5 = 100% 也就是说,态度( attitude )端正了,你的目标就一定能够达到。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7131 次阅读|4 个评论
[小红猪]会数数的动物们:动物识数能力的进化
eloa 2009-8-6 19:05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8-05 23:17 译者:瓶子,水瓶女一枚,环境工程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废物资源化。自我评价:理性与感性交相辉映,亦庄亦谐,对大千世界抱有永恒的好奇,喜欢和有趣的你交朋友。 原文 。 猴子、蜥蜴、鱼,甚至蜜蜂,都能识数。那么自然界中的算术能力是怎样进化来的?动物们为什么需要识数呢?调查人:艾文卡拉威 聪明的汉斯真的有那么聪明吗?这匹阿拉伯公马曾让20世纪早期的欧洲人惊叹。汉斯可以用马蹄声清晰地回答例如12 3 = 9这样的算术题,它甚至能做分数加法和小数值的因数分解( 见图1 )。不过到了1907年,德国心理学家奥斯卡芬斯特证实了汉斯并不是一个动物博学家。 图1 聪明的汉斯是一匹德国马,因为会算算术,它曾使20世纪早期的欧洲人震惊。 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芬斯特演示了所谓的汉斯会算术是有条件的。只有它那身为数学老师的主人在场,或者那些会在汉斯回答正确的时候不自觉地做出肢体语言的提问者在场时,汉斯才会算数学题。一旦汉斯戴上了马眼罩或看不到提问者,它的算术能力就消失了。这个实验结论直接导致了当时的人们不再相信动物会算术了。 如今,聪明汉斯的闹剧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了,人类的认识水平也日新月异。现在很多人都相信灵长类动物懂得算术,甚至连人类的远亲,包括火蜥蜴、蜜蜂和新出生的小鸡,好像都有本事做一些基本的算术题。进一步讲,动物们展现出来的这些算术能力是否在提示我们人类也具备先天的识数才能呢?动物的基本算术能力是否在数亿年前就已经进化出来了呢? 任何动物在感知外在环境的时候,都会对外在事物产生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数量认知。罗格斯大学心理学家兰迪格里斯泰尔这样说。 当然了,由于不具备语言或精确的符号系统,动物们的识数能力不可能达到人类的程度。黑猩猩是无法学会复杂除法运算的,而经过一定训练,大多数人类成员都可以熟练完成这个任务。因此,为了在公平的基础上对人和动物进行比较,实验人员必须考察一些更加基本的识数本领。杜克大学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布赖农认为:能力考查中首当其冲是区分两数大小。倘若两数的差距足够大,人类则可以轻松区分大小,那么动物们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吗? 在一个试验里,电脑屏幕上快速地闪过两组几何体,恒河猴和大学生被要求在两组几何形状中挑选出比较大的那些。猴子和人都表现得很成功( 见图2 )。重要的是,布赖农的研究小组发现,就像人一样,展示给恒河猴的两组几何形状之间的大小越接近,猴子们也越容易犯错误。布赖农评价道:学生们的最终表现看上去跟猴子并无二致。在这方面双方的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图2 人们已经相信,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一样,都具有基本的识数能力 这一古老的认知能力甚至影响到人类对书面数字的判断水平。在被要求找出两个阿拉伯数字中较大的那一个的时候,人的反映时间会随着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比例的缩小而延长。比如人们判定10比9大所需要的反映时间就比判定10比5大的时间要长(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 vol 16, p 222 )。 贪吃的蝾螈 其实,灵长类动物不是唯一能根据比例来识数的动物。路易斯安那大学心理学家克劳迪娅犹勒(现在就职于英国的艾塞克斯大学)研究了人类的远亲是否也具有识别大小数的本领。 克劳迪娅犹勒的小组实验研究了蝾螈的识数能力,实验中,当地的红背蝾螈( Plethodon cinereus )面对两组装有果蝇的透明管子的引诱。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人员注意到,这种两栖动物通常会奔向装有更多美味食物的那个管子,这就证明它们是能够辨别数量的。 以远高于偶然性的概率,实验数据显示,蝾螈可以成功地区分开差别较大的两个数,比如说,装有8只和16只果蝇的管子,而不能区分开装有3只和4只、4只和6只、8只和12只的管子( Animal Cognition , vol 6, p 105 )。所以要想让蝾螈辨别两个较大的数,似乎较大的那个应该至少是较小那个的两倍( 见图3 )。 图3 蝾螈能识别开1、2、3,却分不清3和4有何区别 不过,当数字小于等于3的时候,上面的结论就不适用了。蝾螈可以区分开装有2个和3个果蝇的管子,以及装有1个和2个果蝇的管子。这说明蝾螈在区分小数和区分大数的时候,使用了不同的辨别模式。在辨别两个较小数字的大小方面,人类的成年人和婴儿,以及灵长类动物的识数能力和蝾螈是类似的,即辨别两个较小数字的大小的能力不受数字大小比例的影响。 总的来看,研究结果似乎表明,准确判定两个较小数字的大小的能力以及估计出两个较大数字的大小的能力,可以在动物进化历程中追溯到很久以前。研究动物的识数能力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这方面能力的演化过程,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马克哈瑟在研究了大量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以后这样说。 食蚊鱼( Gambusia holbrooki )的识数能力的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理论。食蚊鱼是美国东南部一种本土的淡水鱼类,出于本能,它们喜欢加入到身边最大的同类鱼群里进行活动( 见图4 )。由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克鲁斯丁阿格利罗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实验室培养出来的食蚊鱼可以区分开由3个和4个鱼伴组成的两个鱼群,当它附近的两组同类鱼群分别由4个和5个鱼伴组成的时候,它就分不出多少了。阿格利罗的小组还发现,食蚊鱼甚至能辨别大到16的两个数字的大小,条件是这两组鱼群的数量要相差超过2:1。这个结果显示了:鱼和蜥蜴同人类婴儿以及灵长类动物等其它更为智能的动物一样,都具备粗略区分大小和准确辨别数字的识数体系( Animal Cognition , vol 11, p 495 )。 图4 食蚊鱼是依赖两个群体的数量比例高低来确定哪个群体的数量更大的 虽然这些研究发现如此发人深省,一些评论家还是质疑这些研究中的动物也许是依仗其他因素来做出判断,而不是依靠识数能力本身。 任何一个声称动物能够识数的实验研究,都应该事前排除被研究动物表面积、密度和周长的影响。布赖农如是说。灵长类动物已经被实验证明确实具有数字概念,而且无需人类对其加以引导,那么更加原始的动物也有这样的数学才干吗?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阿格利罗再次利用食蚊鱼进行了识数能力测验。这一次食蚊鱼要接近的同类鱼群被换成了具有不同大小和亮度的几何形状。同类鱼群被分成两组,两组鱼群是由整体表面积和亮度都一致的几何形状组成的,只是每组里鱼群内个体数量不一样。 通过对14条食蚊鱼的上百次实验测试,Agrillo的研究小组发现这些食蚊鱼始终可以分辨出数量2和数量3( PLoS ONE , vol 4, e4786 )。阿格利罗目前正在考察食蚊鱼是否可以不受几何形状体积的影响而辨别出数量3和数量4。 动物的识数才能甚至可以出现在比鱼还原始的生物中。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昆虫学家 乔根陶茨 和他的同事在一个走廊里放飞了一群蜜蜂,走廊的尽头有两个盒子,其中一个装有糖水,而另一个里面是空的。为了测试蜜蜂是否识数,研究小组在每个盒子上用2到6个几何图形作为不同盒子的代号。走廊的起点端也放置一个形状标示,来告诉蜜蜂,前面哪个盒子装着糖水。同阿格利罗一样,小组也排除了几何信息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干扰。 尽管如此,蜜蜂仍然迅速学会找到与走廊开头的号码相对应的盒子( 见图5 )。与蝾螈和鱼一样,蜜蜂的识数能力还是有局限性的,它们只能识别出至多4个形状,而形状增加到5个和6个的时候就认不出来了。 图5 蜜蜂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识数能力的昆虫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就算是和人类基因相似度最远的动物也是具有识数能力的。不过这些研究还不能判定动物们的识数能力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还是与生俱来的。如果动物天生就识数,那么可以推断,能够识数的动物必然具有很大的进化优势。 为了验证这一设想,人们研究了刚出生3天和4天的小鸡的识数能力( 见图6 )。和食蚊鱼一样,小鸡也喜欢呆在个体数量更多的同类动物群体里面,而且小鸡也总分不清到底什么才是它的同类。如果小鸡出壳的最初几天都是和小球或者纸团呆在一起的话,那么它们就会把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体当作自己的同类。 图6 研究显示,刚出生的小鸡天生就有识数能力 帕多瓦大学的罗莎鲁加尼和露西亚若格林利用小鸡的这种习性考察了小鸡是否会做简单的算术题。研究人员把每只小鸡放在一个平台中央,让它看两组小球(或者纸团),随后研究人员用一个屏风把这两组物体遮住,接着在小鸡眼皮底下把两组物体重新划分。这样一来,小鸡就不得不做做简单的算术题,以便投奔到同类数量更多的那组物体中去(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 vol 276, p 2451 )。 没经过任何事前的训练,小鸡们都会迅速且毫无意外地跑到个体数量更多的那组物体中去。小鸡们能准确地判断1 + 2 的结果要大于4 2,0 + 3要多于5 3,而4 1 要比1 + 1多。若格林说,小鸡们正在做非常简单的算术题。这个实验显示了很多动物的数学能力来自先天而不是经过后天训练的。 格里斯泰尔说,可以想见,动物们之所以在进化过程中需要识数技能,是因为识数能力可以帮助绝大多数的动物更有效地获得食物。觅食的时候,动物们必须持续地判断哪棵树上的果实最丰硕,哪朵花里的蜜汁最充盈。 动物会识数还有其他的隐性的好处。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是这样的,加州大学的布鲁斯里昂发现,孵蛋之前,雌性美洲黑鸭( 见图7 )看上去会对窝里的蛋进行察数,以区别哪些是自己产的蛋,哪些是其它鸟类偷偷在此产的蛋,从而确定是否应该扩大自己的孵蛋范围( Nature , vol 422, p 495 )。 图7 为了防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孵化了别的鸟产在自己窝里的鸟蛋,美洲黑鸭会在孵蛋前清算自己窝里蛋的数量 动物的识数技能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现在已很难确切地加以定论了。如果单纯因为蜜蜂、蜥蜴、鱼和人类都具有相似的识数本能,就认为这些生物的识数能力都是从同一个祖先那里演化而来的,也未必。 陶茨认为,任何具有充分发达的神经系统的动物,都可以在这个会识数就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环境下,发展出识数能力。要知道,虽然蝙蝠和鸟类利用翅膀飞行的原理都一样,然而它们的翅膀却是沿着不同道路进化而来的。不同动物的识数能力也可能是在各种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化出来的。布赖农赞同道:显然,在研究动物识数能力的进化问题时,我们必然会谈到趋同进化,这是如此原始的一种能力,可以一直追溯到数百万年以前。 和具有实体的翅膀不同,用来识数的大脑不会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因此只有用统计的方法,对更加广泛的现有动物的识数水平进行调查,人们才有希望了解动物识数能力进化的基本前提。 回到开头那个话题,犹勒和她的小组终于让马返回到具有识数能力的动物阵营里来了。在这篇刊登于《动物认知》这本刊物上的文章中,犹勒发现马能区分开2个苹果和1个苹果,3个苹果和2个苹果,6个苹果和4个苹果( DOI: 10.1007/s10071-009-0225-0 )。然而当同时存在2个小苹果和1个大苹果的时候,虽然从体积上看2个小的和1个大的是一样大的,马还是会选择那个更大的苹果。犹勒的研究结果并不是在帮聪明汉斯的故事翻案,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聪明汉斯的名誉。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筑数字博物馆
soonfound 2009-6-29 11: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数字博物馆 http://museum.xauat.edu.cn/
7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种种数字彰显教育浮澡之极
malidan 2009-5-29 19:41
世界公认的中国名人、教育家孔子如果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在大学里怕只能评个讲师的职称,在中学系列也只能报个二级教师资格。因为 述而不著 的孔子,最有名的《论语》,也是由弟子编纂而成,可以说,孔子没有什么作品。没有在规定的公开刊物发表N篇论文,书教的再好,谈什么你也白搭。 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二十世纪在中国这句话曾一度很热。数字也一度成为考评官员政绩的最重要的依据。结果是虚假数字多多,且片面看重GDP发展数字的结果后来已充分显现出来了。于是有了现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这是否可以作为教育方面数字化的前车之鉴? 不知是教育官员化了,还是受其影响。教育的数字评价体系却是有俞演俞激之势。 且看各地高考的指标,各市根据今天的高考情况定好来年的高考指标,行政定的数字当然只会往上升,不会向下走的。这倒是附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十五大重点大学,一本,二本总数是多少,然后一层层一级级分别落实到各校、各个班级。 大学呢?早二年的评诂在全中国范围内搞的轰轰烈烈,相信各院校的红头文件还在,各参与人员记忆还深刻。搞的还是数字游戏。按照数字要求,没有的造的有,不附合的造的合。这种游戏参加工作N年后的国人怕都不会太陌生。 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吧,很多单位得看你是不是 211 、 985 高校的本科。研究生毕业要有至少一篇以上在某某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一些学校要求博士毕业,必须发表 1 篇 SCI , 2 篇 CSCD 。大学教师评职称什么的如果没有N篇 SCI 论文的话,那怕你教了一辈子的书,那怕你书教的有多好,也是白搭。我并不反对写科研究论文,教学心得,但什么都死套,怕就有违教育、教学规律了。还有导师要有过三个月以上出国考察、讲学或学习的经历等不一而足。不错,评诂是要有一个科学体系。只是什么事都搞个死数字来套就不够科学了吧。 袁隆平发过多少篇论文?但没人否认他是中国最顶级的农业专 家,如果按照现有关部门的要求,袁隆平哪还有时间去种植水稻做试验。 2008年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字够令我们自豪与扬眉吐气的了。只是现有中国大中小学生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如何?提高了没有,没有!还有去年教育部下发了一个硬性跑步数字的规定全中国的中小学落实了没有?为什么不落实?这些上面做了实实在在的调研了没有?如果上面要检查的话,当然又是连夜开工造数字游戏了。结果会有不过关的啊? 教育走向数字化,只张显了我们的教育浮澡得不能再浮澡了。多希望我们教师可以少受些数字指标的条条框框束缚,少受些数字人为因素的干扰,能静静的思考问题,真正的以人为本,凭良心与职业道德一心一意的教书育人。
个人分类: 杂谈教育|6124 次阅读|19 个评论
生日快乐数字化
jxz1963 2009-4-25 00:19
今天晚上,吃完晚饭外出散步,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了薛大哥两口,薛大嫂给我说薛大哥今天过生日,我当时就说:好呀,如何安排?薛大哥邀我们几个朋友上楼喝酒,一瓶西凤酒很快就瓶底朝天了,真爽! 薛大哥说,只所以想小过一下,是今年太巧了: 49 年前的公历 4 月 24 日 ,农历是 3 月 29 日 ,今年正好也是一样。噢,公历农历和 49 年前的竟是一样,这真是天意呀! 薛大哥过生日,嫂子很高兴,陪我们倒喝了不少酒,嫂子人长得好,人很爽快,酒量也很好。在酒桌上才知道嫂子已经陪薛大哥 38 年时间了(听说小学就认识),这比国民党执政的时间还长呀(加上以后的时间)! 薛大哥笑着说:你嫂子把我都管了 38 年时间了,但咱愿意服从她的管理!真是一对好夫妻呀,羡慕呀! 正在喝着小酒,薛大哥的儿子回来了,他也是一进家门才知道父亲过生日,立时陪着父亲一起喝点酒,当父亲的薛大哥一时高兴:告诉你们一道数学题, 49=19 !我问为什么?他说:我花了 49 年时间才培养了一个 19 岁的儿子,你们说是不是 49=19 。我们异口同声:是呀! 薛大哥的儿子今年高考,我们衷心地祝福他的 211 大学能够如愿! 祝薛大哥生日快乐,好人一生一世平安快乐! 本文草于2009年4月24日晚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398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 爆炸性新闻
entomology 2009-4-4 10:10
XYS上的一篇文章颇有意思,是关于如何利用统计进行大新闻的加工与制作。现转载如下,版权归原作者和XYS所有。 ◇◇新语丝( 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 爆炸性新闻 作者:万精油 据说有个人很怕坐飞机。说是飞机上有恐怖分子放炸弹。他说他问过专家,每架飞机上有炸弹的可能性是百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虽然很小,但还没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所以他从来不坐飞机。可是有一天有人在机场看见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你不是说飞机上有炸弹吗?他说我又问过专家,每架飞机上有一颗炸弹的可能性是百万分之一,但每架飞机上同时有两颗炸弹的可能性只有百万的平方分之一,也就是说只有万亿分之一。这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朋友说这数字没错,但两颗炸弹与你坐不坐飞机有什么关系?他很得意地说:当然有关系啦。不是说同时有两颗炸弹的可能性很小吗,我现在自带一颗。如果飞机上另外再有一颗炸弹的话,这架飞机上就同时有两颗炸弹。而我们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可以放心地去坐飞机。 相信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人的逻辑很可笑。但如果要说清楚他的逻辑可笑在哪里,就需要用到概率统计中的相关性,独立性等知识。对没有学过概率统计的人,虽然不一定说得清楚,但由于自带炸弹太过荒谬,也仍然能感觉到其结论的谬误。有些时候,两件事的相关性不象自带炸弹这么明显,那么由于隐性相关而产生的错误结论就不容易被大众意识到。新闻媒体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利用这一点来制造耸人听闻的爆炸性新闻。 几年前北京晨报刊登一篇新闻,题目是:全球性调查报告:中国人均19名性伴侣世界最多。 这新闻的确是耸人听闻,但它与我这个中国人所了解的中国国情有巨大的差别,对我来说它确实有爆炸性新闻的效果。炸晕醒过来之后我就想,是我这个人出国太久与现实脱节还是这新闻数字有问题?为了说明其数字的可信性,那篇新闻还对这些数字的来历作了详细说明。 [据杜蕾斯中国合资公司介绍,来自41个国家超过35万人参加了这次关于对待性的态度和性行为的调查。其中有超过10万(108720)的中国人参与了这项调查。在参与调查的中国人当中,男性为87304人,女性为21416人。在年龄分布上,以25岁至34岁年龄段的人为主。本次调查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 ] 从这段文字看,参加调查的有十万人以上。十万人的采样不算小,但关键是什么样的十万人,又是怎么采的样?新闻说调查以25岁至34岁年龄段的人为主,这与新闻标题中中国人均19名性伴侣的中国人不合,因为有不少中国人不在这个年龄段以内。那么如果在中国人前面加上年轻两字是否就准确了呢?也不见得。调查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不上网的年轻人就不在它的代表范围内。另外,一般地说,性伴侣多(或幻想性伴侣多)的人比较愿意参加这样的调查。虽然匿名,仍然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严格说起来,我们至少可以说,上网参加调查的人平均应该比一般25-34岁的年轻人更活跃,更激进。也就是说他们不能代表25-34岁的大众。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不容易被人意识到的隐性相关性。 这个调查最严重的问题还不在于隐性相关问题,而是调查的可信性问题。网上调查的真实性有多大?为了让大家信服这个网上调查,那篇新闻还引用了性学专家的话。 [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专家马晓年认为,网上调查有两个优点:成本低、讲实话。] 网上调查固然是成本很低,但讲实话却未必。这些年大家在网上混都知道许多人网上与现实生活完全是两个人。现实中撒谎还怕被别人揭穿,网上却可以信口胡说。恶心男可以是苗条女,中学生可以是大导师。君不见网上选举连狗都能当选,还有什么不可能?网上调查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判别其真实性。殊不知到了性学专家那里竟然变成了优点。性学家大约自己有19个性伴侣,于是想当然地认为这个调查可信。 这十万人中,男性占八万多。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许多男人喜欢在这个事上夸张。比如生殖器的长度调查往往要比实际多出两寸。性伴侣的调查不受寸数限制,更可以随便乱填。现实生活中或许只有一个性伴侣(甚至处男),网上调查却可能填上30个,大概是把梦姑也算上了,也算是在虚拟空间中实现了自己的幻想。美国人对这种现象甚至还搞了一个统计公式,说是对男人在这方面自报的数据一般算法是除以三。 这样的调查结果不是一般的偏差,而是人为地严重加大了数据。奇怪的是,这样一个远离事实的数据居然有人信,而且还大张其鼓地请专家来论证一番,除了爆炸效果之外,不知道是娱人还是愚己。 与此类似的新闻一个月以前又见到一条。新闻标题是:这可咋办!广州医院产前亲子鉴定近八成非亲生? 单看这标题,给人的印象是中国人,至少是广州人,新生儿八成非亲生。但如果你仔细读这篇新闻,却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 新闻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几乎每年都会收到400例左右的亲子鉴定申请,结果有七八成左右的丈夫发现,妻子怀上的小孩并非亲生。 这就是典型的标题误导。事实上,八成是指做亲子鉴定的人中间的八成。在这些人中八成非亲生的结果其实并不奇怪。一般来说,去做亲子鉴定的都是有原因的。怀疑非亲生才会去做亲子鉴定。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而且,非亲生是一个很严重的事,不管鉴定结果如何都是会影响夫妻感情的。这怀疑应该有很大的根据才会提出来。所以,亲子鉴定中八成非亲生很正常,因为非亲生与做亲子鉴定有强相关。但如果把这八成放到大众之中,就变成了很耸人听闻的新闻,有了爆炸性。或许这正是标题党想抓眼球所希望的效果。 这种与统计有关的新闻问题并不只限于中文媒体,英文媒体上的问题也时有出现。前几天有人给我寄来一个新闻连接,说的是加州 San Jose 有一家三代生日是同一天。新闻连接见 http://www.mercurynews.com/ci_11801159 三代同生日确实是小概率事件,于是新闻媒体大做文章,连星相家也搬出来了。文章为了表示其权威性,请了个大学的统计教授算一算祖孙三代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是多大,其结论是:一家三代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是百万分之7.5。(The chances of three generations in one family having the same birthday is: Seven in a million,'' the professor quickly figured out. Or, precisely, 7.5 in a million.)这百万分之7.5就是1/365的平方。这个算法大有问题,因为它没有考虑到一个祖母可能有不止一个小孩,她的每个小孩也可能有不止一个小孩。如果把平均小孩数乘上去,则一家三代同一天生日的概率要比百万分之7.5大很多。开始我以为是记者表示错误,后来在统计教授的进一步举例中发现他确实没有考虑到每人不止一个小孩的问题。(Assuming there are 30 million grandmothers over the age of 45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about 210 chances of this birthday trio occurring.)。 即使不算多个小孩的因素,如果要仔细考究起来,生日之间也不完全独立。如果产妇与其母亲是同一天生日,而她的预产期又在那几天的话,到了那几天就会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人为地提前或拖后产期使其与已知的生日重合。如果再扯远一点,文章说产妇一直与她妈妈住一起。据说有数据显示长期居住在一起的妇女经期有趋于同步的倾向。这又增大了受精以至产期同步的可能性。总起来说,一家三代同生日远不止百万分之7.5。 我把这篇新闻扯进来不是为了找统计教授的错。这可能只是他一时疏忽,没有误导读者的意思。这篇新闻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话。当提到刚出生的这个小孩今后是否有可能又生一个小孩与上面三代有同一天生日的时候,文章说:祝你好运,Anala,这只有五千万分之一的可能性(Good luck, Anala. There's one chance in 50 million that will happen.)。这完全就是那个带炸弹上飞机的故事的翻版。不算细节的相关性,Anala的小孩与她同一天生日的可能性是365分之一,并不因为她自带两颗炸弹(与其母亲与祖母同生日)其概率就变成365的立方(五千万)分之一。 看到这么一个貌似精确的绝妙结尾,前面那个带炸弹上飞机的笑话已显得不是那么荒谬。有这种想法的人似乎大有人在。或许有一天真就在某机场出现这么一个爆炸新闻! (XYS20090403)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745 次阅读|1 个评论
“形式信息革命”的结果是什么?
geneculture 2009-1-22 16:29
什么是形式信息革命? 形式信息革命是从发现最小的基本计量单位位(bit)而开始酝酿,其特征是以位(bit)的重用为标志,其意义在于位(bit)被用于计量以文(即:字、式、图、表、音、像、虚拟的立体、虚拟的活体)的形态呈现的信息形式信息。 其结果是什么? 其结果是字、式、图、表、音、像、虚拟的立体、虚拟的活体等可数字化的信息,即:以文(即:字、式、图、表、音、像、虚拟的立体、虚拟的活体)的形态呈现的信息,也就是说,只要是形式信息均可通过某种具体的编码或调制的方式而数字化。 Informationasaconcepthasadiversityofmeanings,fromeverydayusagetotechnicalsettings.Generallyspeaking,theconceptofinformationiscloselyrelatedtonotionsofconstraint,communication,control,data,form,instruction,knowledge,meaning,mentalstimulus,pattern,perception,andrepresentation. ManypeoplespeakabouttheInformationAgeastheadventoftheKnowledgeAge orknowledgesociety,theinformationsociety,theInformationrevolution,andinformationtechnologies,andeventhoughinformatics,informationscienceandcomputerscienceareofteninthespotlight,thewordinformationisoftenusedwithoutcarefulconsiderationofthevariousmeaningsithasacquired. Contents 1Etymology 2Informationasamessage 2.1Measuringinformationentropy 3Informationasapattern 4Informationassensoryinput 5Informationasaninfluencewhichleadstoatransformation 6Informationasapropertyinphysics 7Informationasrecords 8Informationandsemiotics 9References 10Furtherreading 11Seealso 12Externallinks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formation Hilbert'sProgram FirstpublishedThuJul31,2003 FirstpublishedThuJul31,2003 Intheearly1920s,theGermanmathematicianDavidHilbert(1862-1943)putforwardanewproposalforthefoundationofclassicalmathematicswhichhascometobeknownasHilbert'sProgram.Itcallsforaformalizationofallofmathematicsinaxiomaticform,togetherwithaproofthatthisaxiomatizationofmathematicsisconsistent.TheconsistencyproofitselfwastobecarriedoutusingonlywhatHilbertcalledfinitarymethods.Thespecialepistemologicalcharacteroffinitaryreasoningthenyieldstherequiredjustificationofclassicalmathematics.AlthoughHilbertproposedhisprograminthisformonlyin1921,variousfacetsofitarerootedinfoundationalworkofhisgoingbackuntilaround1900,whenhefirstpointedoutthenecessityofgivingadirectconsistencyproofofanalysis.Workontheprogramprogressedsignificantlyinthe1920swithcontributionsfromlogicianssuchasPaulBernays,WilhelmAckermann,JohnvonNeumann,andJacquesHerbrand.ItwasalsoagreatinfluenceonKurtG?del,whoseworkontheincompletenesstheoremsweremotivatedbyHilbert'sProgram.G?del'sworkisgenerallytakentoshowthatHilbert'sProgramcannotbecarriedout.Ithasneverthelesscontinuedtobeaninfluentialpositioninthephilosophyofmathematics,and,startingwiththeworkofGerhardGentzeninthe1930s,workonso-calledRelativizedHilbertProgramshavebeencentraltothedevelopmentofprooftheory. 1.HistoricaldevelopmentofHilbert'sProgram 1.1Earlyworkonfoundations 1.2TheinfluenceofPrincipiaMathematica 1.3Finitismandthequestforconsistencyproofs 1.4TheimpactofG?del'sIncompletenessTheorems 2.TheFinitaryPointofView 2.1Finitaryobjectsandfinitistepistemology 2.2Finitarilymeaningfulpropositionsandfinitaryreasoning 2.3Finitaryoperationsandfinitaryproof 3.Formalism,reductionismandinstrumentalism 4.Hilbert'sProgramandG?del'sincompletenesstheorems 5.RevisedHilbertPrograms Bibliography OtherInternetResources RelatedEntries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hilbert-program/ TheComputationalTheoryofMind FirstpublishedTueJul1,2003;substantiverevisionThuJun30,2005 Overthepastthirtyyears,itisbeencommontohearthemindlikenedtoadigitalcomputer.Thisessayisconcernedwithaparticularphilosophicalviewthatholdsthatthemindliterallyisadigitalcomputer(inaspecificsenseofcomputertobedeveloped),andthatthoughtliterallyisakindofcomputation.Thisview--whichwillbecalledtheComputationalTheoryofMind(CTM)--isthustobedistinguishedfromotherandbroaderattemptstoconnectthemindwithcomputation,including(a)variousenterprisesatmodelingfeaturesofthemindusingcomputationalmodelingtechniques,and(b)employingsomefeatureorfeaturesofproduction-modelcomputers(suchasthestoredprogramconcept,orthedistinctionbetweenhardwareandsoftware)merelyasaguidingmetaphorforunderstandingsomefeatureofthemind.ThisentryisthereforeconcernedsolelywiththeComputationalTheoryofMind(CTM)proposedbyHilaryPutnam anddevelopedmostnotablyforphilosophersbyJerryFodor .Thesensesofcomputerandcomputationemployedherearetechnical;themaintasksofthisentrywillthereforebetoelucidate:(a)thetechnicalsenseofcomputationthatisatissue,(b)thewaysinwhichitisclaimedtobeapplicabletothemind,(c)thephilosophicalproblemsthisunderstandingofthemindisclaimedtosolve,and(d)themajorcriticismsthathaveaccruedtothisview. 1.MainTheses 1.1TheNotionsofFormalTechniquesandComputation 1.2ApplicationtotheMind 1.3ScopeoftheTheory 2.PhilosophicalClaimsfortheTheory 2.1ReasonandCausation 2.2TheSemanticsofMentalStates 3.CriticismsoftheTheory 3.1Doessyntaxexplainsemantics? 3.2Isthesemanticvocabularyappliedunivocally? 3.3Areallofourcognitiveabilitiesformalizableandcomputable? 3.4Iscomputationsufficientforunderstanding? 3.5IsCTMtheonlygameintown? 3.6Doespsychologyrequirevindication? Bibliography OtherInternetResources RelatedEntries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computational-mind/ LogicalTruth FirstpublishedTueMay30,2006 Onanyview,logichasasoneofitsgoalstocharacterize(andgiveuspracticalmeanstotellapart)apeculiarsetoftruths,thelogicaltruths,ofwhichthefollowingEnglishsentencesareparadigmaticexamples: (1)Ifdeathisbadonlyiflifeisgood,anddeathisbad,thenlifeisgood. (2)Ifnodesireisvoluntaryandsomebeliefsaredesires,thensomebeliefsarenotvoluntary. (3)IfDrashaisacatandallcatsaremysterious,thenDrashaismysterious. Asitturnsout,itisveryhardtothinkofuniversallyacceptedideasaboutwhatthegenericpropertiesoflogicaltruthsareorshouldbe.Awidespread,perhapsuniversallyacceptedideaisthatpartofwhatdistinguisheslogicaltruthsfromotherkindsoftruthsisthatlogicaltruthshaveayettobefullyunderstoodmodalforce.Itistypicaltoholdthat,insomesenseorsensesofcould,alogicaltruthcouldnotbefalseor,alternatively,thatinsomesenseorsensesofmust,alogicaltruthmustbetrue.Butthereislittleifanyagreementabouthowtherelevantmodalityshouldbeunderstood. Anotherwidespreadideaisthatpartofwhatdistinguisheslogicaltruthsisthattheyareinsomesenseyettobefullyunderstoodformal.Thatalogicaltruthisformalimpliesattheveryleastthatallthesentenceswhichareappropriatereplacementinstancesofitslogicalformarelogicaltruthstoo.Inthiscontext,thelogicalformofasentenceSissupposedtobeacertainschemadetermineduniquelybyS,aschemaofwhichSisareplacementinstance,andofwhichsentenceswiththesameformasSarereplacementinstancestoo.Aformhasattheveryleastthepropertythattheexpressionsinitwhicharenotschematicletters(thelogicalexpressions)arewidelyapplicableacrossdifferentareasofdiscourse.Amongpeoplewhoaccepttheideaofformalitytherewouldbewideagreementthattheformsof(1),(2)and(3)wouldbesomethinglike(1),(2)and(3)respectively: (1)IfaisPonlyifbisQ,andaisP,thenbisQ. (2)IfnoQisRandsomePsareQs,thensomePsarenotR. (3)IfaisaPandallPsareQ,thenaisQ. (1),(2)and(3)doseemtogiverisetologicaltruthsforallappropriatereplacementsofthelettersa,b,P,Q,andR.Andexpressionssuchasif,and,some,all,etc.,whichareparadigmaticlogicalexpressions,doseemtobewidelyapplicableacrossdifferentareasofdiscourse.Buttheideathatlogicaltruthsareorshouldbeformaliscertainlynotuniversallyaccepted.Andevenamongthosewhoacceptit,thereislittleifanyagreementaboutwhatgenericcriteriadeterminetheformofanarbitrarysentence. Aremarkablefactaboutlogicaltruthisthatmanyhavethoughtitplausiblethatthesetoflogicaltruthsofcertainrichformalizedlanguagesischaracterizableintermsofconceptsofstandardmathematics.Inparticular,onsomeviewsthesetoflogicaltruthsofalanguageofthatkindisalwaysthesetofsentencesofthelanguagederivableinacertaincalculus.Onother,morewidespreadviews,thesetoflogicaltruthsofalanguageofthatkindcanbeidentifiedwiththesetofsentencesthatarevalidacrossacertainrangeofmathematicalinterpretations(wherevalidityissomethingrelatedtobutdifferentfromtheconditionthatallthesentencesthatarereplacementinstancesofitsformbetruetoo;seebelow,section2.3).Onemainachievementofearlymathematicallogicwaspreciselytoshowhowtocharacterizenotionsofderivabilityandvalidityintermsofconceptsofstandardmathematics.(Sections2.2and2.3giveabasicdescriptionofthemathematicallycharacterizednotionsofderivabilityandvalidity,withreferencestootherentries.) Inpart1ofthisentrywewilldescribeinverybroadoutlinethemainexistingviewsabouthowtounderstandtheideasofmodalityandformalityrelevanttologicaltruth.(Amoredetailedtreatmentoftheseviewsisavailableinotherentriesmentionedbelow,andespeciallyintheentriesonnecessaryvs.contingenttruth,apriorijustificationandknowledge,theanalytic/syntheticdistinctionandlogicalconstants.)Inpart2wewilldescribe,alsoinoutline,aparticularsetofphilosophicalissuesthatarisewhenoneconsiderstheattemptedmathematicalcharacterizationsoflogicaltruth.Thequestionofwhetherorinwhatsensethesecharacterizationsarecorrectisboundwiththequestionofwhatisorshouldbeourspecificunderstandingoftheideasofmodalityandformality. 1.TheNatureofLogicalTruth 1.1Modality 1.2Formality 2.TheMathematicalCharacterizationofLogicalTruth 2.1Formalization 2.2Derivability 2.3Model-theoreticValidity 2.4TheProblemofAdequacy 2.4.1AnalysisandModality 2.4.2ExtensionalAdequacy:AGeneralArgument 2.4.3ExtensionalAdequacy:Higher-orderLanguages Bibliography OtherInternetResources RelatedEntries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logical-truth/
个人分类: 百科全书|1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咬文嚼字:“1980年代”还是“20世纪80年代”?
panfq 2008-12-31 09:52
“ 1980 年代”还是“ 20 世纪 80 年代”?   在行文中你习惯于用“ 1980 年代”还是“ 20 世纪 80 年代”? 使用前一种格式,即“ 1980 年代”,显得简单明了,且容易搞清楚公元纪年,同国际上通行的记年法一致(如, in 1980s )。且港台媒体早已采用这种写法,大陆也有人在使用,但往往被人认为不规范。 使用后一种格式,对有些人来说,换算世纪比较麻烦,须在表示的世纪数字上减 1 才能同年份对应起来。要把年份写成“ ** 世纪”格式,又要加 1 。如说“ 18 世纪 70 年代”,他有可能以为 1870-1880 年间,实际上是 1770-1780 年间,不如写作“ 1770 年代”来得方便。 进入 21 世纪以后,使用哪种格式也值得考虑。你觉得是“ 2010 年代”一目了然,还是“ 21 世纪最初十年”好?是“ 2020 年代”容易理解,还是“ 21 世纪二十年代”容易理解? 如何使用,除了考虑方便以外,重要的是大家的约定俗成。 不仅 “世纪年代”存在数学加减,买东西打折也是,说“打七五折”,要计算为在原价基础上减去 25% 。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初有商品打折交易的时候,如何理解和表达打折,得专门给小孩教一教,仅凭字面意思是不行的。日本韩国的文字和思维习惯多沿用汉语,但在这一点上,却沿用了英语的思维方法,三者在表达“打九折”的意思是,字面意思都有“ 10% 不计算”或“去掉 10% ”( at 10% discount, 10 % (10 分 ) の割引 , )的说法。 其他网友的建议: l 语文出版社 杜永道: 的确有“ 1980 年代”这样的用法。比起“ 20 世纪 80 年代”来,显得简短。也许写起来或者打起来更方便。但是从阅读来说,似乎“ 20 世纪 80 年代”更明确,让人一望而知。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更多地为群众所采用,还要继续观察社会的使用情况,才能得出结论。也许过几年,情况就分明了。 l 还是用“ 20 世纪 80 年代”的好。 "1980" 是年份的 4 位数表述,一般专指这一年,“年代”是一段时间,有点象是“该厂有职工 1980 名左右”的感觉。 l Mikanese: 新世纪开始后,在作文中时常会碰到“ 20 世纪 80 年代”或“上一世纪 80 年代”等语,我赞成采用“1980年代”来得简洁,明了。
个人分类: 学习笔记|30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巧用数字作对联
suqing1961 2007-7-1 10:10
日常生活中和数字打交道,时常会让人觉得枯燥、单调。但是,高明的文学家运用数字创作对联,却会产生神奇、精妙的效果。此时,数字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老残游记》第二回写老残游览山东济南府时,特意提到了大明湖畔铁公祠楹柱上的这样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可以想像,楹联中如果不运用半、一、三、四这些精当的数字,欲全面、准确地描画大明湖的艳丽风景、济南城的湖光山色,那还得再用多少铺张的笔墨啊? 位于浙江省的天台山,是中国佛教禅宗天台宗的发源地。山上的方广寺有一楹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抛开此联的禅味不品。上联似一位神奇的音乐大师为天地之间谱写的一首神妙之曲,下联更像一位伟大的画家为大自然描绘的一幅神奇之画。两联合璧,有声有色,赏耳悦目,可谓乐中之画,画中之乐。你听:这一串串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钟鼓声所弹奏出天地之间的美音妙乐,简直让你耳不暇听。但是,如果缺少了那三百六十击这一具体数字,又怎能表现出时间之悠长,乐曲之雄壮?你看:那一幅幅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峰峦色所呈现出大自然的仙姿神态,简直让你目不暇接。但是,如果抽掉了那四万八千丈这一具体数字,又怎能展现出空间之高阔,画卷之奇伟? 描述、记载诸葛亮一生功绩的文章诗篇可谓多如牛毛,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上联天衣无缝地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下联自然轻巧地镶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十分精当地概括了孔明先生的品行、智慧和功绩。联中对数字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令人过目难忘。 利用汉字的拼拆特点创作出的数字联也颇具情趣,且颇显机智,明代文学家蒋焘幼时所应答的一数字联,给后人留下了这方面创作的典范。相传,暮秋的一天,蒋焘的父亲与一位朋友促膝谈诗,外面忽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雪雨。望着雨雪敲打窗户,朋友灵感忽现,脱口道出一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出联将冻、洒二字分别拆成东二点、西三点,巧含数字,对应窗景,实在是精妙绝伦。面对这一刁钻上联,蒋焘父亲半晌不能应答,为掩饰尴尬,忙搬出一西瓜招待客人。凝视着父亲切瓜的动作,年仅七岁的蒋焘忽然在一旁开了口: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好一个小蒋焘,将分、切二字分拆成竖八刀、横七刀,答联合时应景,七、八两数字运用得自然贴切,不愧为神联妙对。父亲和朋友不禁双双拍案叫绝。
个人分类: 诗联拾趣|381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0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