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作者征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1区SCI并非遥不可及--我的第1篇SCI投稿心路历程
LetPubSCI 2020-9-14 15:44
2019 年 11 月 19 日,一个我永生都难忘的日子。那晚,我历经 7 个月的投稿工作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果,一直悬在心里的那块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霎那间,成就感和幸福感爆棚,开心得恨不能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全世界。 今天,收到 LetPub 的邮件,邀请我分享一下论文发表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我也正好回头总结一下自己的投稿经验,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投稿文章的研究内容是着火地铁列车穿越隧道过程中隧道内的烟气输运规律,研究数据来自于我研一下学期独立完成的地铁列车携火源运动模型试验。当时为了设计合理的试验工况和准备试验所需的材料,我整整忙了一个月。整个试验过程又忙碌了半个月,终于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 到了论文的撰写阶段,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写科技论文,写作进度比较慢,经常一个章节写着写着突然卡住,然后又去参考别人已经发表论文。整个论文初稿的写作花费总共半年的时间,终于在研二上学期,论文初稿得到了导师的认可。由于这是我的第一篇科技论文,写作时使用的是中文,接下来,我又花了半个月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并请老师对英语表达进行了润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和导师讨论过后,决定将论文投稿至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 2019 年 4 月 25 日,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我在 Elsevier 上递交了自己的论文手稿。从那以后,便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等待。由于是第一次写科技论文,而且投的又是 JCR 一区的期刊,所以我时常怀疑自己的论文质量能否达到期刊的要求。于是,在投稿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的论文状态,期盼着它早日从 With editor 变为 Under review 。就这样连续追了半个月,论文的状态还是没有一点变化,但我的心态开始变得平和,不再刻意关注论文的状态。 又过了一周,我再次点击进入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的官网,查看论文的状态。这一次,我惊喜地发现论文的状态已经变成了 Under review 。此刻,我不禁开始畅想起论文受到审稿专家的一致好评,然后被顺利接收的场景,想到这些,嘴角都开始不经意间上扬。但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一 Under review ,就持续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 在论文 Under review 期间,我一直在忙碌于寻找各种暑期实习的机会和准备面试。皇天不负有心人,我顺利通过两个单位的实习招聘,将在暑假分别到这两个单位实习。在第一个单位的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查看了一下论文的状态,发现它变成了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原本平静的内心不禁又一震,这是要出审稿结果了吗? 接下来的几天,我又开始每天查看论文的状态,可就在 3 天后,发生一件令我惊讶的事情,论文的状态又变为了 Under review 。此刻,我的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一样,从最顶峰一下子下坠到了低谷。我又一次开始了自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我的论文存在的问题太多,专家给出的意见不太好,所以要另请专家再审。在这种不安的情绪大概持续了一周后,我恢复了平常心,把论文先放到一边,一心一意完成了实习。 02 完成实习后,学校也开学了。 9 月 8 号,我早上醒来一拿起手机,发现手机提示我收到一封新邮件,我点开邮件,刚看到发件人,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是审稿意见回来了!做了一个深呼吸后,我直接把屏幕划到了编辑给出的最终意见。 Major revision ,看到这两个单词,我长舒一口气,开始仔细阅读起每个专家提出的意见。 一共有三个审稿专家的意见,其中第一个专家的意见比较好,其余两个专家的意见稍显尖锐。当时我觉得喜忧参半,喜的是当文章第二次变成 Under review 时,我本来已经不抱太大希望,现在竟然还得到了修改的机会;忧的是有两个专家的意见比较尖锐,不好回答。我整理好专家意见,和老师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具体的修改方案,列出了需要补充的试验工况。 针对专家提出的语言问题,导师推荐我去找 LetPub 公司对语言进行润色 。又经过了一个多月修改,论文的大修工作终于完成,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相比第一稿有了明显的提升。 10 月 28日 ,我把修改后的论文返了回去。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我把重心放在了毕业论文的模型建立上。 11 月 19 日早上来到实验室后,我突然想起已经有很久没有看过论文状态了。于是,我登录了投稿杂志的官网, Decision in process 几个单词映入眼帘。我的心情一下子又紧张了起来,看来最后的结果就要出来。 白天的时光很快就在忐忑中度过了,晚上吃完饭刚回到实验室坐下,电脑的右下角突然弹出一个新邮件提示,发件人是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我控制好激动的右手,点开了链接,滑动滚轮, I am pleased to informed you that ,这句话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顿时,我觉得全世界都充满了欢乐,我噌的一下站起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的师兄和师弟,与他们一起分享我的喜悦。 03 今天,再回想起这篇论文从开始撰写,到最后被接受,经历整整七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有第一次写 SCI 论文对自己的不自信,有投稿后漫长等待期的煎熬,还有最后被接受后的喜悦。在刚入学时,我认为以自己的水平能够投中 SCI 是难以想象的事,但第一次投稿就成功的经历让我对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有了信心。 SCI 没 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你沉下心,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SCI 并非遥不可及! 第一点,选择一个有创新点的研究主题,这需要先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 在读文献的过程中,要记录下每篇文章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并摘录下论文中自己可能用得到的表达和图表,这样做还可以在参考文献选用时会更有针对性。经过大量文献阅读,对自己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在现有的研究上迈出小小的一步,就足以支撑起论文的创新点。以本人研究方向地铁火灾为例,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列车静止时着火的工况,本人向前迈出了一小步,研究了列车运行着火的工况,审稿专家均认为这个主题很有研究意义。 第二点,对于实验研究型论文,在正式做实验前一定要进行预实验,尤其是时间和金钱成本很高的实验。 在预实验中,可以发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根据预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要不断调整实验方案,例如调整测点位置,更换有问题的传感器。在正式实验开始后,每天都要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与导师分析数据,讨论实验结果是否合理。这样的话,即使数据出现问题,也能够回忆起哪些地方可能存在问题,第二天还可以重复实验进行补救。如果等到所有实验都做完了才发现问题,就很难补救了。 第三点,谈一谈收到审稿意见后该怎么样去修改。 我收到的审稿意见不算好——大修,但作为投稿人,我的心态是: 只要期刊给了修改的机会,就还有被接收的可能。 对于每一个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都要认真回复;对于审稿人指出的问题,我们最好都虚心接受,然后尽量按审稿人的想法修改。该强化对数据的分析就强化,该增加实验工况时也不要怕麻烦。对于实在无法回答的问题,也一定要表明自己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现阶段无法解决,在以后的研究中会再去深究。 不知不觉谈了这么多,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做科研,方法很重要,心态也很重要。 We do our best, god do the rest.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会有所收获,祝大家在科研的路上越走越顺利。 作者:王哲 中南大学 附作者论文链接: Moving model test of the smok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n on-fire subway train running through a tunnel 国际期刊和出版社推荐LetPub编辑服务 SCI论文英语润色 │ 同行资深专家修改 │ 专业论文翻译 │ 格式排版整理 │ SCI论文图片处理 │ VideoAbstract 学术翻译英译中 │ SCI论文查重 │ LaTeX论文润色 │ SCI论文写作讲座 │ 联系我们
6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新人,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
LetPubSCI 2020-7-27 17:02
考上研究生,那么恭喜你,能够被高校录取和导师认可,说明你在同龄人中是上进而优秀的,是渴望在某个专业领域深入学习或者探索一番的,是想再继续一下青葱美好的校园生活的。 我们既不去谈花上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读研,相比于提早步入社会工作来讲是亏是赚。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过分武断地把答案提早定下来,对即将成为研究生的人,或者刚刚放弃读研的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宣讲。 我们也不过早地给别人“打鸡血”,“灌鸡汤”,幻想“诺贝尔奖”或者在《Cell》、《Science》、《Nature》这一级别的重要刊物发表论文,走上科研道路的巅峰,实现人生价值,因为必须要明白大多数研究是很难有机会实现这样的目标的。 我们回归初心,脚踏实地定下一个 “ 小目标 ”—— 按时毕业,拿到学位,让几年的青春时光在往后能够有一些美好的回忆。 如果一个人能够心无旁骛地沉静下来几年,在一个课题上, “ 小而美 ” 地做一些事情,经历之后的内心感受是无比丰盈的,也相信随之而来的文章发表、顺利毕业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科研之路对于刚做研究生的 “ 菜鸟 ” ,或者对于已经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的 “ 青椒 ” ,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如果采访不同的人,得到的建议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大家普遍认为,任何阶段的科研入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要讲求实际,注重效率,绝不好高骛远,大而求全。简单来说: 按时完成比完美重要,明确目标比边走边看实际。“做过” 比任何“想过”都能得到更多信息。迷茫和犹豫多是来自于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焦虑和恐惧,而克服这种糟糕感受的有效办法——开始做!能够把任务列成条目,每天井然有序地安排一些事,完成每一条后在便签纸上打钩 “√” 是一件极有成就感的事。随着条目化完成的小任务,日积月累带来的一个目标顺利实现,这种延时满足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是强于来一把 “ 吃鸡 ” 游戏带来的即时满足感千万倍的。当然也是充实你 “ 小而美 ” 科研之路的必要心灵历练。 既然选择了继续读学位,就不能绕开发表文章这个让所有人头疼的问题。既然前面讲了要定下来按时毕业的 “ 小目标 ” ,也谈了克服迷茫和焦虑是即刻开始做,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 “ 方略 ” ,那么怎么才能尽早地发表文章、满足顺利毕业的要求呢?我在这里分享四点体会。 1、 要充分调研你的课题研究。 充分认识你的课题研究任何时候都不晚,这对于你定位自己的文章水平、选择合适的发表渠道特别重要。调研的手段: 一是利用检索引擎 ,比如 NCBI 旗下的 PubMed (图 1a )数据库,可以采用输入关键词、顶级期刊名,或者该研究领域权威作者姓名等组合搜索(图 1b ),搜集整理与自己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以读摘要、记重点的方式先把文献数量积累够,这个过程你一定会找到一两篇你很感兴趣并且与课题很相关的文献,请把它们找出来通篇精读,搞清楚每个单词的含义,搞明白每个实验,搞懂每一张图表的来龙去脉。然后,千万别忽略它们后面的参考文献,以点带面,将你自己关于该课题研究的知识网络建立起来。相信这张网络里面肯定有盲点,有被遮住的分支让你产生诸多问题,而这些不知道的东西就是你确定科学问题的关键。 图 1a. (注:点击 Advanced 进入高级搜索,可以进行组合条件搜索) 图 1b. (注: Advanced 高级搜索可以缩小查找范围,精确快速找到目标文献。举例说明,条件 1 (期刊):选择“ Journal ”在后方条形框里输入期刊名“ Cell ”,在右侧点击 ADD 按钮可以增加条件 2 (关键词),条件 3 (作者)等等;输入完所有条件后,在右侧点击 Search 按钮进行多个条件的组合搜索。当然 ADD 按钮侧面的下拉菜单也可以选择各个条件之间“和、或、非”的逻辑关系,以便更加精细化搜索范围,如不作选择,系统默认各个条件之间是“和”的逻辑关系,也就是叠加多个条件来进行搜索。) 二是同导师、经验丰富的师兄师姐、研究涉及类似课题或实验的人员共同讨论你的问题。 思和学永远是课题研究过程中辩证的两面,要相信讨论交流确实能带来启发和灵感,再不济也能缓解压力、理清思路、查补知识体系的漏洞。如果能够在经验丰富的人帮助下,你提出一个十分契合自己课题研究的科学问题,那么你就成功一半了。 2、 要定期整理归纳自己的实验结果。 如果以答辩或者展示为最终要求,那么做一个合适的 PPT 是对目前所有实验结果最好的展示。制作 PPT 时,需要包含研究背景的陈述、科学问题的提出、研究分为几个部分展开、得出什么结论、你的成果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能够回答或者解释什么问题,以及为推进该类研究的知识网络完善有什么贡献等内容。这就是在讲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 “ 小故事 ” ,必须要能够形成一个闭环(图 2 )。 图 2. 知识网络与课题位置 同时在制作每一个图表的过程中,统计软件、绘图软件、图片编辑软件也是你将原始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可视化的必须要学会弄懂的东西。常用的统计软件兼绘图软件比如 GraphPad Prism ,具体的使用方法网络上可以搜到很多详细教程,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大家对软件使用有兴趣,可以关注我后续的技术贴。 3、 要找到合适助力。 我们大多数人不具备英语母语国家人士的语言叙述和表达能力,再者英语水平和研究水平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发表文章需要地道、准确的英语表达,因此指望自己日积月累地提高英文水平虽然的确很励志,但考虑到不能让糟糕的英语表述耽误文章发表,请做务实和高效的决定——找合适的助力。可以向有英文文章发表经验的人取经,也可以找靠谱的润色服务公司帮忙,他们有专业的团队,有外籍编辑帮助你解决短期 1-2 年内你无法解决的痛点。 我当时使用的是 LetPub 论文编辑的英文润色服务,文章很快就顺利接收了,这里我展示一张语言表达润色前后的对比截图,大家直观感受一下,尤其是复合句表述前后递进关系时,注意主语变换问题,中文表述时常省略,但英文表述需要注意主语,以免造成表述不清楚,不能准确地将句子中原本要表述的 “ 分子的作用机制 ” 表达出来(图 3 )。 图 3. (注:关注标黄部分) 4、 花些时间精力去研究投稿刊物。 在 SCI 的世界里有句话:没有发表不了的论文,只有没选对的杂志。这句话不全对,但是也能反映出选择正确的目标杂志投出文章,是快一些、顺利一些发表文章的必要前提。 请务必定位自己研究的发表价值,以便对应选择期刊。通常我们可以按照三个档次考虑, 第一档次 是特别想要冲击的高水平期刊,你可以把自己研究领域里近 5 年发表的文章统计一下,看看这些文章都发表到什么样高水平刊物上,总结一下该类研究发表在这样的期刊上需要多少工作量(图表数量、样本量等等)和创新点(新发现或者新技术等等)。然后在期刊官网了解期刊的收稿偏好研究领域和范围以及记录最重要指标 IF (影响因子),看看自己的研究是不是符合期刊要求。 第二档次 是中规中矩的期刊,这类期刊你可以向自己研究团队里面近 5 年有发表文章的老师、同门请教,将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团队研究系列文章对比,确定自己所在平台的研究水平所出的文章常常能够被什么样的期刊接收,有的放矢地确定 2-3 个期刊。一则因为杂志主编对以往接收过文章的研究团队有信任感,二则因为你的研究成果也属于团队的研究体系的一部分,发表在同样期刊的匹配度更高,往往这样做成功概率很高。 第三档次 是快速回应型的期刊,这类期刊往往是你对时间要求比较高,希望赶快有回应,请大家在平时多关注一些回应迅速的期刊,比如浏览 LetPub 期刊查询及投稿分析系统的网页,那里有好多人分享投稿经验和过程,你可以通过浏览这些信息学习经验,更清晰地确定目标杂志。(图 4 和图 5 )。 图 4. LetPub 网页研友的投稿经历 图 5. LetPub 网页期刊投稿经验版块的统计信息 最后,祝福每一位小伙伴能够脚踏实地走出一条科研之路,也祝福每一位粉丝文章顺利、快速发表见刊。 附作者论文链接: A novel antibody-drug conjugate, HcHAb18-DM1, has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作者:呼和牧仁 单位: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 SCI论文英语润色 │ 同行资深专家修改 │ 专业论文翻译 │ 格式排版整理 │ SCI论文图片处理 │ VideoAbstract 学术翻译英译中 │ SCI论文查重 │ LaTeX论文润色 │ SCI论文写作讲座 │ 联系我们
2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幸福来敲门——作为专科生的第一篇SCI
热度 2 LetPubSCI 2020-7-23 10:47
今天在写这篇经验分享的时候,心中还是比较忐忑的。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不像大多数做科研的人那样,拥有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学历,我只有一个在大街上随便就能一抓一大把的学历 --- 专科。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专科生也能做科研?在大家的印象里,专科毕业能找到工作都实属不易了,更别提搞科研发 SCI 了。 我实习分在了一家不错的医院,实习期间基本上每天都是去得最早走得最晚,再加上上天的“偏爱”,毕业后来到实习医院的临床科室的基础实验室,成为一名实验技术员,开启了我的科研之门。啰嗦了这么多,以下开始进入正题。 我所在的实验室主要是研究肺癌靶向药物耐药的,倾向解决临床靶向药物问题。在实验室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实验室产出的文章基本都是科室主任、副主任或是二把手,再不济也是研究生的,怎么也轮不到一个小小的实验员。 在一次预实验后,我的实验结果超乎预期地得到了阳性数据,然而却因“不允许开新课题”被否决了。但好在 HR (老板的学生)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相同的效应,最终得以继续开展。 实验数据采集整体比较顺利,初稿成形后老板也很重视,遂邀请国外肺癌领域某资深专家(简称 HB )修改。说巧不巧, HB 团队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类似效应,这下老板可乐坏了,大文章啊,怎么也得发到 CNS 子刊吧。 在一番整理后直奔 STM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去了 (2018-10-11) ,果不其然,一周就收到委婉的拒稿信。但老板认为, JCI ( J CLIN INVEST )、 NC ( Nature Communications )总要的吧,没想到这回更快, 3 天就被拒了。 就这样 IF ( 10,9,8,7…) 越投越低,一直投到 Cell Death Disease 。 Cell Death Disease 虽然也拒稿了,但是同时建议转投 Cell Death Discovery(2019-10-18) ,终于看到希望了! LetPub官网查了一下期刊信息,发现该期刊刚被评为SCI,还没有影响因子,老板以及HR知道后几近放弃,直接丢给我来投。于是我开始在LetPub上按文章类型以及IF(非喜勿喷)搜索目标杂志,最终锁定在 Molecular Oncology ,在调整了文章格式后,就直接投稿了,此时已是死马当活马医。 后来,我每天都会登录期刊投稿页面查看稿件状态,在第7天零9小时文章状态变更为under review,又经历了两个月的漫长等待,终于等到了状态变更(2019-12-25),期刊给3个月的返修时间,其中第 1 个审稿人提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第 2 个审稿人非常严谨,以探讨的口气提出14个问题,但几乎是招招致命。修改的过程一点也不敢懈怠,针对审稿人提出的意见,我一字一句的回答、解释,并且补充了实验,一切完成后再次投稿。 皇天不负有心人,18天后收到Accept的邮件(2020-3-18),并同时通知文章被选做封面文章。惊喜来得太快就像一阵龙卷风,当收到这个消息时几个大男人相拥而泣(对,就是这么没出息)。 在得到老板的同意后,我立即开始寻找制作封面的公司,由于一直都在使用LetPub查询影响因子,对于LetPub开展的业务也有所了解,在与LetPub的客户经理取得联系后便提交了订单,并将封面制作的要求大概汇总了一下,发给了他们。 没想到几天后就收到了封面的初稿,立即屁颠屁颠的拿去找老板,老板看后说“再改改”,一遍,两遍…直到第九次修稿后老板的脸上才浮现出笑容(请原谅他老人家是处女座,同时也很感谢LetPub制图编辑小姐姐的认真负责),总共耗时10天,在投出去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封面录用(Front cover)的邮件。 仔细回顾这次的投稿经历,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分享: 1、研究内容很重要。课题设计之初,成员反复开会讨论,大体的框架尽量参考相似研究,内容上从现象到机理做到完整、有理有据,这是文章得以成型并有一定质量的基础。 2、与期刊沟通的过程中,应诚恳谦虚,态度要平和,在感觉遭遇不公时不要带着怒气,即使觉得没有希望时也要尽量完美的收场。当然,谦虚平和不意味着低声下气,该质疑的还是要明确提出,但不要生气。其实审稿人提出的问题还是很专业的,即使是一些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公认的事实,还是要抱着科研交流的态度认真回答。个人认为在文章投稿的整个过程中,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我的投稿过程中,几次化险为夷,应该都与我的态度有一定关系。 3、建议一定要认清文章的定位,接连被几个杂志拒稿后,要好好地分析原因,并根据有价值的审稿意见进行修改,胡乱投稿最终只会浪费时间,也可能错过可投的杂志。 4、请坚持坚持再坚持,不要轻易放弃,主动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审稿人大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是实事求是并且诚恳地回答、合理地请求,他们也会接受并给予机会的。 生活不会辜负坚持梦想的人,所以,请坚持吧! 附作者论文链接: Aspirin sensitizes osimertinib‐\resistant NSCLC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via Bim‐\dependent apoptosis induction 作者: 卢从华 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庆市大坪医院 SCI论文英语润色 │ 同行资深专家修改 │ 专业论文翻译 │ 格式排版整理 │ SCI论文图片处理 │ VideoAbstract 学术翻译英译中 │ SCI论文查重 │ LaTeX论文润色 │ SCI论文写作讲座 │ 联系我们
4639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的第一篇SCI论文
LetPubSCI 2020-6-9 17:20
我是从研三上学期也就是2017年9月份开始撰写这篇英文SCI文章,到2019年4月份也就是毕业快一年的时候才最终发表,过程可以说是异常的坎坷。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虽然经历许多磕磕碰碰,但却为我以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觉得可以把自己的文章发表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文章的准备阶段 科研作图 研究生前两年我一心专注于实验的进行,虽然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撰写,但是对撰写英文文章还是比较陌生。但由于经常阅读SCI的文献,我知道文章的逻辑衔接非常重要,所以我就先从整理文章中的各个组图开始进行逻辑梳理。图片是一篇文章的“外貌”,一定要美观、大方,具有艺术观赏性,能够引起别人阅读的兴趣。我一般用 Photoshop 整理各种显微镜图片,用 graphpad prism 作数据图并以 EPS 格式导出,最终用 AI 将其组合起来。这样保证了组图的分辨率高,所有字体大小一致,不至于大小不一,特别突兀。 所以大家研究生期间有必要熟悉各种数据处理和作图软件。我主要是通过从网上查找相关视频,偶尔观看学习,逐渐的熟悉使用这些软件。 文章写作 在撰写文章阶段,我首先从最简单的材料和方法部分入手。由于是直接写英文,我查找了前期实验记录本中记录的各种实验方法并结合一些英文文献。 在前言部分,我将文章中涉及的各个关键词,通过查找相关文献逐个分段介绍;在结果部分,逻辑性一定要强,思路一定要清晰,各个结果的衔接要合理;至于讨论部分是结合已有结果,分析自己文章中的各种结果的创新点和不足,并进行展望。最后是摘要的撰写,对自己所有实验结果一定要理解透,将创新性表达好。 在整个撰写过程中我是一句一句地写,一句一句地在脑海中去反复推敲。 撰写完之后实验室的传统是找 LetPub 进行润色(实验室里发表的 SCI 都是经过 LetPub 润色过的)。 LetPub 分配给我的专属经理真的很负责,整个过程效率很高。文章经过英语母语科学家的润色,语言方面提升很大,整体表达清楚、简练。另外, LetPub 也帮助检查文章上下文的表达是否一致。对于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会跟你确认原来要表达的含义。经过 LetPub 修改后的文章在后面的审稿阶段也得到了很多审稿人的肯定。审稿人一致认为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较好。 LetPub编辑作者论文示例 文章的投稿阶段 投稿经历 从2017年12月份开始投稿,整个的投稿经历,那真的是一波三折。由于我们学院要求毕业生一作至少一篇中文核心期刊,投稿阶段又临近毕业,所以基本上每天看一次投稿状态,想着早点接收,能够顺利毕业(虽然最后也没能依靠这篇文章毕业)。幸好在投稿期间有一篇中文核心接受了,才得以顺利毕业。 两个月后,收到仲裁的通知,之后继续补充实验证明文章中的结果,但是最终还是被拒稿了。针对这次的拒稿,我分析了文章中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决定转投一个同级别的期刊。 在修改过程中增加了不少内容,于是又找了 LetPub 帮忙润色。他们的工作非常高效,三天后就给了我反馈,对于文章的修改非常仔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通过对修改部分和原版表达的对比分析,学到了很多英文表达的方法,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个月后我收到大修的审稿意见,但是由于本人已经毕业,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读博,不能修改补充部分实验。经过讨论我们决定转投 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 。两个月后,编辑通知小修的审稿意见,之后也顺利接收。 投稿心得 在整个投稿过程中,我感觉从每个审稿人的意见中我都能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在投稿 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 的过程中,感觉其中一个审稿人非常好,手把手教我怎么写文章,怎么突显一篇文章的创新点。所以我感觉一定要认真分析每个审稿人的意见,找到自己文章中的不足。从我的体会来说,我认为每个审稿人都是一个专业老师,从各个不同的方向教会你一些专业知识,同时也提升了你文章的质量,何乐而不为。 总结: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需要的是每天做的都能让自己前进一小步。平时一定要多学习各种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够派上用场。文章的审稿是对我们科研成果专业上的检验,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向专业人士学习的机会。这次的投稿经历让我受益良多,不管是对课题设计还是英文写作上,为我以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 管彬 单位: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附作者论文链接: Effect of waterlogging-induced autophagy on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Arabidopsis roots 国际期刊和出版社推荐LetPub编辑服务 SCI论文英语润色 │ 同行资深专家修改 │ 专业论文翻译 │ 格式排版整理 │ SCI论文图片处理 │ VideoAbstract 学术翻译英译中 │ SCI论文查重 │ LaTeX论文润色 │ SCI论文写作讲座 │ 联系我们
3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