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传粉昆虫学;在线培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传粉昆虫学讲习班(第一期)总结
热度 1 zhuchaodong 2020-7-2 08:54
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 传粉昆虫学讲习班(第一期)总结 彭艳琼、周青松、苏杭、朱朝东 传粉昆虫指那些习惯于花上活动并能传授 花粉 的 昆虫 ,多属于昆虫纲膜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常见的如蜜蜂、蝶蛾、甲虫、蝇类。全球 90% 的野生植物和 75% 的农作物依赖于昆虫传粉,粮食产量的 35% 与昆虫传粉有关,其中野生传粉昆虫服务功能贡献率达 70% 。昆虫传粉不仅在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和维持野生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还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国内外对传粉昆虫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传粉服务功能研究日益重视。我国幅员辽阔,蜜粉源植物和传粉昆虫种类丰富。我国科学技术部已启动了东部传粉昆虫的调查和监测专项。由于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高、体型普遍较小、形态差异大等因素,传粉昆虫分类鉴别成为专项工作的难点。因此,建设物种分类鉴定能力,提升传粉昆虫研究水平,成为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 2020 年的重要工作目标。 2020 年春天,在百花开放,野外科考、调查、采集传粉昆虫的最佳季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祖国大地,袭卷全世界,使得大家部分科研工作被耽搁,需要激发创造性学习和研究的可能性。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积极开拓,大胆尝试,借助迅速发展的线上培训系统开展传粉昆虫分类学能力建设。本次讲习班是在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北京昆虫学会、北京生态学学会和云南省昆虫学会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首先,结合专项工作,梳理了花上常见的传粉昆虫类群,特别邀请到国内从事这些专类群分类的 14 位专家前期备课,从 5 月 20 日至 6 月 20 日以 14 个专题形式,分别在周末或晚上,开展了线上昆虫分类学和鉴定知识培训。 传粉昆虫学讲习班(第一期)共历时 1 个月。 14 位专家学者精心备课,精彩讲授,让大家在线学习到丰富的昆虫分类和鉴定知识。具体授课老师及培训内容如下: 陕西理工大学霍科科教授,长期从事双翅目蚜蝇科昆虫系统学研究,于 5 月 28 日晚上从蚜蝇科昆虫的生物学、蚜蝇科分类鉴别特征及常见蚜蝇科昆虫属、种识别等方面,讲授了 “ 常见传粉蚜蝇及其识别 ” 。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牛泽清博士,主要围绕中国野生蜜蜂类开展形态分类工作,于 5 月 29 日下午从蜜蜂的重要性、什么是蜜蜂、蜜蜂的分类及我国研究现状,讲授了 “Diversity of Chinese Bees” 。 中山大学陈华燕博士,主要研究我国的寄生蜂分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于 5 月 30 日晚上从膜翅目物种多样性、寄生部各类群的鉴别特征及其生学特性等方面,讲授了 “ 膜翅目寄生部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正中博士,主要从事鞘翅目拟叩甲亚科系统分类学及昆虫功能形态学研究,于 5 月 31 日晚上从鞘翅目传粉昆虫概述及常见鞘翅目传粉昆虫野外识别与鉴定方面,讲授了 “ 传粉甲虫概述及分类简介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东部传粉昆虫资源调查和评估项目组首席武春生研究员,长期从事鳞翅目昆虫系统分类研究,于 6 月 5 日晚上从鳞翅目昆虫的识别特征、分类系统、主要类群的识别特征和物种的鉴定步骤,针对性讲授了 “ 谈谈传粉鳞翅目昆虫的鉴定 ” 。 河南科技大学贺春玲副教授,长期从事野外木蜂资源的采集和行为学研究工作,于 6 月 8 日晚上从蜜蜂的食性、食料贮存性。以及木蜂的种类、生物学等方面,讲授了 “ 认识、利用和保护木蜂资源 ” 。 沈阳师范大学张春田教授,多年研究双翅目昆虫分类、分布、寄生与物种分化,于 6 月 9 日晚上从双翅目昆虫的起源演化、有瓣蝇类多样性与系统发生、寄蝇科研究进展等方面,讲授了 “ 有瓣类寄蝇科的分类与演化 ” 。 云南农业大学张宏瑞教授,主要从事缨翅目分类和昆虫生态与防治研究,于 6 月 13 日上午从缨翅目昆虫采集、玻片标本制作、分类、重要科介绍及可视化鉴定系统使用方面,讲授了 “ 蓟马 —— 或许你一辈子都看不到的昆虫 ” 。 华南农业大学王兴民博士,主要从事瓢虫科昆虫分类、害虫生物防治、天敌昆虫产业化等研究,于 6 月 14 日晚上从瓢虫的生物学及应用、瓢虫科分类研究历史、形态特征及中国瓢虫科各族分属方面,在线讲授了 “ 中国瓢虫科的系统分类 ” 。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的黄家兴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熊蜂分类、人工繁育及授粉应用研究,于 6 月 20 日下午从熊蜂的重要性、生物学、分类鉴定和应用方面,讲授了 “ 中国熊蜂简介 ” 。 云南农业大学马丽博士,主要从事膜翅目泥蜂和蛛蜂分类及进化生物学、害虫生态治理等研究,于 6 月 21 日上午从泥蜂和蛛蜂的分类研究简史、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类群识别等方面,讲授了 “ 膜翅目泥蜂和蛛蜂主要类群识别 ” 。 中国农业大学周欣教授,主要以进化生物学为框架,使用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方法研究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网络构成、互作及动态变化机制,于 6 月 26 日上午从物种分类的目的意义、分子分类学及 DNA 条形码概念、高通量分子分类方法等方面,讲授了 “ 分子分类学及 NDA 条形码的工作原理 ”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姚刚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蜂虻科分类与系统进化研究,于 6 月 27 日下午从蜂虻科研究简史、形态特征、生物学、访花和寄生习性等方面,讲授了 “ 中国蜂虻科昆虫系统分类和传粉寄生习性介绍 ” 。 西北大学谭江丽教授,研究长翅目和膜翅目,主攻膜翅目胡蜂科;于 6 月 28 日晚上从昆虫与植物的关系、胡蜂与传粉、胡蜂主要类群识别及野外防胡蜂等方面,讲授了 “ 胡蜂漫谈 ” 。精彩纷呈的在线课堂、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群成员,为传粉昆虫讲习班第一期圆满花上句号。 通过第一期的专业培训,组织方发现关注、参与并积极支持我国昆虫学研究的人员超出预期:线上报名学习的群成员从最初的几百人,逐步突破 1000 人,最后建了三个钉钉群,参加群员超过 2500 人。除了授课老师无私奉献、倾囊相授之外,参加支持本次培训的群成员有已退休的资深昆虫学工作者,如吴燕如老师、熊江老师、杨大荣老师等很多前辈、专家在群中支持、指导;有科研、教学、植保一线的研究员、教授们,有积极活跃的青年才俊,勤奋好学的博士、硕士和大学生,有在国外的昆虫学研究者、博后们,有从小喜爱昆虫的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昆虫爱好者。因为同爱昆虫,汇集钉钉群一起学习昆虫知识,看到中国昆虫学的未来前途无量。 此次培训是疫情期间,成功开拓、打破了空间限制、时间灵活安排的在线培训尝试。除了此期 14 次分类专题培训学习、传递的丰富知识外,已建立起来的钉钉 3 群 2500 多人的在线培训平台,为后续从采样方法、数据分析、写作培训等多期系列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该平台也将服务于昆虫学其它专题培训、乃至与植物、动物相关的学科培训。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充分利用该培训平台传递本领域的的知识、研究进展和国际最新前沿。
个人分类: 传粉昆虫|623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