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耐蚀性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镁合金腐蚀研究进展(56)—镁合金AZ31表面层层组装聚丙烯酸多层诱导钙磷涂层耐蚀性
rczeng 2020-8-14 17:11
【摘要】可降解镁基合金因其在骨科植入领域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其在生理条件下较快的腐蚀速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层层组装技术,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丙烯酸(PAA)构建聚电解质多层模板诱导生物矿化来提高合金的耐蚀性。表面表征技术(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证实了生物矿化钙磷涂层在AZ31合金表面的形成。通过析氢实验和电化学实验,证明了聚电解质诱导的钙磷涂层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并提出了生物矿化钙磷涂层的形成机理。 【研究内容简介】 生物降解镁基合金作为骨科植入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能够在人体内降解以避免二次手术,但其较快的降解速率、氢气的积累和微环境碱性激增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钙磷(Ca-P)涂层作为骨骼的主要成分,因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水热法是制备钙磷涂层较为实用的方法,然而,由于在较高温度下镁合金的腐蚀产生大量Mg 2+ 离子,导致Mg(OH) 2 的形成并与Ca 2+ 离子产生竞争性吸附,因此很难在生物降解的镁合金表面获得纯钙磷涂层。 为了提高钙磷涂层的纯度、致密度和结合力,基于分子识别机制,许多络合剂、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被作为诱导剂或模板来加速磷酸钙的沉积。例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特别是NaEDTA和Ca-EDTA,它们可与金属配合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因此常被用于构建Ca-P涂层。而Ca-EDTA同时可以有效地提供高浓度的Ca 2+ 离子促进钙磷涂层的沉积与结晶。 有机/聚合物分子,例如多肽、多巴胺、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等,也被用来作为钙磷涂层的诱导剂。但多肽在碱性或高温环境中容易失活,聚多巴胺在涂层制备过程中会促进基体的腐蚀,同时这些有机/聚合物分子吸附的不均匀性将直接导致钙磷涂层的不均匀性。纳米颗粒,如SnO 2 ,也可以通过促进钙磷涂层的异质形核过程促进涂层的形成,但所得涂层的结合力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层层组装是一种构建聚电解质多层的有效方法,聚丙烯酸分子具有大量的羧基基团,可以表现出非常好的分子识别作用,因此通过层层组装方法构建聚丙烯酸诱导模板将有助于钙磷涂层的成膜,同时提高钙磷涂层的致密性,进而提高涂层的耐蚀性。 结果表明:通过层层组装技术构建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PVP/PAA) 5.5 多层模板促进了钙磷涂层的构建,诱导所得Ca-P涂层呈现致密的立体草叶状形貌,厚度为12.69 µm。(PVP/PAA) 5.5 诱导模板提高了钙磷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析氢和电化学实验证实通过模板诱导的钙磷涂层获得最佳的耐蚀性。其诱导机制归因于尽管游离的PVP、PAA分子不利于钙磷晶体的成核和生长,但通过层层组装获得的(PVP/PAA) 5.5 诱导模板中PAA分子的-COO-分布分数为0.6961,即大量的-COOH离解为-COO-,促进了Ca 2+ 的吸附以及Ca-PAA复合物的形成,进而促进了钙磷涂层的形核、生长。 Fig. 1 Schematic construction of the Ca-P coatings via hydrothermal treatment. Fig. 2 (A) HEV, (B) HER curves and (C) photographs with an immersion of 250 h: (a) AZ31 substrate, (b) I, (c) III and (d) II coatings in Hank's solution. Fig. 3 Schematic coating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II coating via hydrothermal treatment with LbL assembled templates. 本研究通过层层组装聚丙烯酸诱导模板,得到了耐腐蚀性能优异的钙磷复合涂层,这为镁合金在骨植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论文 In vitro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layer-by-layer assembled polyacrylic acid multilayers induced Ca-P coating on magnesium alloy AZ31 发表在 Bioactive Materials (IF8.724), 5 (2020) 153-163. DOI: 10.1016/j.bioactmat.2020.02.001。 论文第一作者崔蓝月: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导,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镁合金。通讯作者为曾荣昌教授。 来源: Bioactive Materials 公众号 Bioactive Materials 是一本高质量英文期刊,目前已经被 SCIE、PubMed Central、Scopus、Embase 收录。同时本刊还入选了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2020年 BioactiveMaterials 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 8.724 ,在 Materials Science ( 材料科学 ),Biomaterials (生物材料)领域排名 第二 。
个人分类: 科研进展|2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镁合金腐蚀研究进展(51)-镁合金表面掺杂导电颗粒ATO的微弧氧化/MTMS复合涂层耐蚀和导电性能研究
rczeng 2020-7-17 18:04
由于镁合金的高比强度,出色的导电性和良好的电磁屏蔽性,在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中的应用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镁合金在工业条件下表现出较差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微弧氧化膜(micro-arc oxidation, MAO)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与镁合金基底的冶金结合特征而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涂层。因此,MAO涂层可以改善镁合金的耐蚀性和耐磨性。但是,陶瓷膜固有的绝缘性能限制了其导电性。为了防止电子设备和航空航天设备发生火灾或爆炸,有必要通过构建导电的微弧氧化涂层来最大程度地减少积聚在保护涂层表面的静电荷。 目前,通常通过电镀或化学镀和物理气相沉积将诸如Ni,Nd,Zn和Ni-P的金属涂层沉积到镁合金表面作为导电涂层。然而,由于这些金属涂层的电极电位比镁合金高,当涂层中存在缺陷时与暴露的镁合金基材之间形成了微电偶对,在腐蚀环境中反而加速了镁基体的腐蚀。 致密化封孔或采用孔隙率较低的聚合物涂层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它可以抑制侵蚀性离子的渗透,从而改善MAO涂层的长期耐腐蚀性。但是,单一聚合物涂层几乎是绝缘的。因此,需要在聚合物中掺杂导电填料以改善其导电性。氧化锡锑(ATO)纳米粒子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出色的导电性和较高的光学透明性,通常用作电子部件表面的抗静电涂料添加剂和导电膜。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ATO导电颗粒掺杂到硅烷偶联剂中,在微弧氧化涂层上制备了含有ATO纳米导电颗粒的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涂层,以期实现高导电率。还评估了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和导电性。讨论了形成机理和抗腐蚀机理。 结果表明:掺杂ATO导电颗粒的微弧氧化/硅烷复合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其自腐蚀电流密度比镁合金基体小3个数量级,析氢速率比镁合金基体低2个数量级;掺杂ATO导电颗粒的微弧氧化/硅烷复合涂层的电导率高于微弧氧化和微弧氧化/硅烷复合涂层涂层的电导率。此外,ATO纳米粒子在硅烷涂层呈现三明治结构,分布在硅烷涂层的顶层和底层,这种分布不仅在表面层上形成了完整的导电网络,而且有效地阻隔了硅烷涂层表层、中间层与底层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复合涂层既可以实现表层静电荷的转移,也可以抑制腐蚀性介质通过导电路径对基板的侵蚀。 论文题目为“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a nano ATO-doped MAO/methyltrimethoxysilane composite coating on magnesium alloy AZ31”,发表在《Corrosion Science》(168 (2020) 108570)( https://doi.org/10.1016/j.corsci.2020.108570 )。第一作者为山东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李长阳,通讯作者为曾荣昌教授。 Fig. 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MMA 0.5 coating. Fig. 2 SEM images of the (a, d) MAO, (b, e) MM, and (c, f) MMA 0.5 coatings Fig. 3 Cross-sectional backscattering micrographs of the (a) MAO, (b) MM, and (c) MMA 0.5 coatings and corresponding elemental mappings of Mg, P, O, and Si, and (d) partial enlargement image of (c) and the line scanning images of Sn and Sb elements Fig. 4 EIS, equivalent circuits, and polarization curves for the (Ⅰ) Mg alloy AZ31 substrate, (Ⅱ) MAO coating, (Ⅲ) MM coating and (Ⅳ) MMA 0.5 coating: (a) Bode plots of |Z| vs. frequency, (b) Nyquist plots and (c) and (d) enlarged Nyquist plots, (e) Bode plots of phase angle vs. frequency and (f) polarization curves in 3.5 wt.% NaCl solutions Fig. 5 Conductivity of the Mg alloy AZ31 substrate, MAO coating, MM coating, and MMA 0.5 coating Fig. 6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MMA 0.5 coating.
个人分类: 科研进展|3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