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人有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个个人看法
热度 3 王铮 2020-3-5 18:41
2003 年我们课题组根据 SARS 病毒引发疫病流行的观察数据分析,发现 SARS 引发疫病的最适宜人均气温是 15.5 ° C ,其容易流行的较可能气温范围是 8-21 ° C, 大约日均气温大于 27 ° C, 疫病不再流行。后来王铮的学生翟石艳发现手足口疫病也有随气温升高被抑制的现象。有沙特学者报道,中东呼吸道综合症疫病也有随气温升高,疫病被抑制甚至消失的现象。 今年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病流行动态,我们和课题组的学生姜XT、李Y,坚持采集数据,利用湖北省邻区河南省的每日发现病例数与日均气温的关系,做面板数据分析,得到最可能引发疫病的“日均气温”时间为 15.2 ° C, 目前武汉日均温可达 16 ° C, 换言之疫病最可能传播期已经过了,新增病人数将明显下降,但是郑州 - 开封一带日均温为 13 ° C, 这个气温似乎还不足以抑制疫病传播。上海、北京日均温,今日按预报是 9 ° C , 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故提醒大家注意。 又由于 2003 年我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有经费购买每日的天气(气温、湿度、降水)数据。今年我退休了,没有这个条件,所用数据部分是间接推算的,今年的数据可能不精确,所以我的日均温是打引号的。另一方面,今年的疫情应对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抗疫工作力度大,近年的疫情防控应该更有效,我华东师范大学的助手顾GX采用流行病的 ABS 模拟分析 , 武汉疫情高峰期可能在 3 月 3 号左右,故武汉疫情的最危险期应该过去,但是武汉以北、武汉以东地区防控气温尚未升高,所以疫情防控还不能松懈。也许随着日均气温升高、紫外线辐射增加,天气湿度增加,新型冠状病毒适合的自然生态条件将不再适应传播。 说明:本文只代表我个人意见和中间研究成果,文责与科学网和我所在单位无关。
5413 次阅读|6 个评论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热度 3 dfedhw 2015-10-12 17:12
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听起来倒是不错,大家都应该为安全出把力,但是往往实际执行上出现真空,就会变成 人人无责“以致 人人无为,,一旦出了事故,最终无疑完全变成业主自己的责任,标题那句话就成了一句假话、大话、空话及套话。 消防管理是一项作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所有相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前,都可以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层面入手,对存有火灾隐患的现状进行干预, 对火灾进行预防, 而不只是把风险、应急以及责任全部压在当事人身上以及事故发生的那一瞬。 以芜湖餐馆爆炸事故为例,之前就有很多的工作可以进行: 1.作为相关燃气设施的供应厂商,就得确保自己提供的设备质量过关,使用周期符合规定,即使出了问题,责任不在己,可以心安; 2.此店于8月18日才接手,作为原店主,就有义务提醒新店主:相关的燃气设施已使用了多久,之前使用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哪些问题,有无遗留隐患,是否该考虑更换等等; 3.作为辖区管理部门,就应对餐馆的整体布局、设施摆放、通道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先天不足的安全隐患:液化气罐混迹于人群之中,通风不好,灶具摆在门口,就应立即督促整改,甚至停业整顿,一时的脸红远好过一辈子的歉疚; 4.作为之前光顾过的食客,如果发现这间餐馆过于拥挤,安全存有隐患,也可以向店主善意提醒,沟通交流; 5.作为店主,当然是最重要的责任主体,除了日常经营,哪怕再忙再累,还是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只是话说回来,从技术角度,这样的要求 对其 可能偏高。 上述的几类相关人员,如果之前有一个人有所作为,10月10日中午的悲剧就有可能避免,可惜无一人为之。说到底,嘴上都知道安全重要,可仍然没有发自内心地去想去做。 事故已经出了,除了原因认定:液化气瓶减压阀与瓶口阀连接处发生泄漏着火,店主处置不当导致爆燃,还有一条真实的调查结果赫然在目: 该餐馆 无证经营 。 在即将步入深秋的这个中午,熊熊的大火映照出的依旧是冰冷的人心,不禁让人想起安徒生笔下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京华时报:芜湖餐馆爆炸最可怕的是监管失守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5/1012/c78779-27686614.html
1527 次阅读|6 个评论
网络博文和评论文明用语,人人有责
热度 1 黄安年 2014-12-2 14:54
网络博文和评论 文明用语 , 人人有责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4 年 12 月 2 日 发布 倡导网络博文和评论 , 文明用语 , 见之于公约和不成文共识 , 在这里不问博文和评论多错 , 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 文明用语人人有责 , 从我做起 , 从周边点滴做起 , 愿共勉之 , 也愿对不文明用语者共劝之。 需要说明的是 , 笔者无意介入内容评价的是非曲直。本文只表明呼吁文明用语,人人有责。同时希望博主和评论方采取包容态度 , 取长补短,少些零和思维。 鉴于如下评论所引发的 , 写了上面的话 , 文明用语,从自己做起 ! *********************8 黄安年 2014-12-206:14 建议文明用语 , 学为人师 , 行为世范 ! 博主回复 (2014-12-209:32) : 黄先生的留言很中肯。文明用语要从老抓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1888do=blogid=847533 朱锦天 2014-12-209:56 黄安年 2014-12-206:14 建议文明用语 , 学为人师 , 行为世范 ! 博主回复 (2014-12-2 09:32) :黄先生的留言很中肯。文明用语要从老抓起。 ========== 黄先生的意思是,博主的用语不够文明。 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不知黄先生肯否出来作证。 博主回复 (2014-12-210:09) : 看来您的脑子有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1888do=blogid=847533 ************************ zhujt2005 2 小时前 尊敬的黄安年先生,您好。冒昧打扰了。在姚小鸥先生的博文《一堆臭狗屎样的学术成果——一评侯成亚其人》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blogid=847533 ,您发表评论:建议文明用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觉得您这是在批评姚小鸥先生的用语不够文明,而他却还浑然不知,因此我提醒了他一下,见 楼。不料他却说:看来您的脑子有问题。 我感到很迷惑,我的确觉得姚小鸥先生“一堆臭狗屎样的学术成果”这样的用语不够文明,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说我脑子有问题,我现在也不敢确定,您的评论是不是在建议姚小鸥先生文明用语。 有时候真觉得这网络太吵杂,或许我该远离,只潜心做学问。最后祝您工作愉快,您的很多工作(如关于北美铁路华工的研究)让人尊敬。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pmsubop=viewpmid=108808touid=933357daterange=1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3141 次阅读|1 个评论
防治雾霾,移风易俗,人人有责
热度 2 黄安年 2014-1-30 09:35
防治雾霾, 移风易俗,人人有责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4 年 1 月 30 日 发布 在我国当前条件下 , 防治雾霾,还得看老天爷眼色, 人定胜天仅仅是理想而已。不过人并非无所作为, 领导者需要规划防治雾霾措施 , 加强监控力度,媒体要形成防治任何造成雾霾源头人人叫停的舆论 , 而每个社会成员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 对政府一套 , 对媒体一套,对自己另一套,口是而心非。放治雾霾没有休息日。 今夜是甲午马年的除夕夜 , 往常几乎通宵鞭炮齐放 , 搞得空气中的 PM2.5 陡增到 1000 以上 , 再说这种鞭炮往往伤人并引发火灾 , 为图一时欢乐和迷信驱邪陋习 , 无形中耗费大量钱财 , 增加负 GDP 和环境污染 , 於人、於己、於社会都弊多而利少。窃以为,我们倡导防治雾霾 移风易俗,需从我做起 , 从周边地区做起。究竟结果如何,且看今夜表现 !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2124 次阅读|4 个评论
反腐倡廉应从身边每一件事做起
Yanhaiyan 2010-6-29 08:20
不给贪官滋生创造土壤,人人有责。参与者,随从者,支持者,证言者,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环境。明里或暗里,促进或净化,每个人都有作用。中国的风气是大家创造,每个人都是风的一分子,风的方向和大小,取决于每个人的态度和行动。如果没有支持,贪官就贪不起来。---------因身边事而想。 贪官,贪的内容不仅是钱,还包括名利,工作成果,如果巧立名目,巧取豪夺,李代桃僵,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工作成果或者思路,也是贪!是抢劫,是盗窃!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18 次阅读|2 个评论
净化学术空气人人有责
黄安年 2009-6-18 10:02
净化学术空气人人有责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6 月 18 日发布 开展健康的学术讨论和批评 , 谴责和严肃处理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行为 , 是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不可或缺的环境 , 学术成果和学术批评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 , 在人文社科学界否认学术评论是学术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见解已经证明是站不住脚的。学术批评是不可少的 , 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批评。 我一直不主张用学术打假这个提法来形容学术批评中的揭露和评论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现象。学术成果不同于物质商品 , 学术批评涉及的问题不完全是非此即彼,需要严格区别学术不规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界限。 目前惩治学术不端立法尚未出台,教育部 3 月 15 日呼吁严惩学术不端行为的会议 , 说的多,兑现的少 , 雷声大雨点小,地方保护主义和单位保护主义盛行。笔者这里说的人人有责,首先要从教育部的领导和各个高等院校和科学院所领导做起 , 从那些由教学和研究岗位步入几大领导班子的官员们做起 , 如果这一点做到了 , 那么问题就解决大半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几年来看到一种现象是,率先揭露那些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行为的学者几乎全部是普通教师 , 极少有官员参与其中。像最近揭露的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杨伦在《哲学研究》 2009 年第 4 期上刊发的论文《何谓理论?》涉嫌抄袭案,如果没有记错的话 , 几年前在北师大也是哲学系的研究生出了类似的涉嫌学术不端行为 , 结果学生承担了责任 , 而导师好像没有责任 , 当时的事件被摆平了,这类事仅仅靠摆平,治标不治本的 , 现在不就又出问题了。记得 2001 年杨玉圣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开学术批评课,后来他被排挤走了 , 学术评论再也没有人开了 , 今年教育部又提出高校要开学术评论课,那当年是怎么回事呢 ? 估计领导是不会做出合理解释的 , 因为始终一贯所以现在无可奉告了。 人人有责 , 还要从自己做起 , 从我做起。科学网博主中的导师、学科带头人、研究生多去了 , 如果大家都率先自律,投身他律,我们科学网上学术评论、揭露学术不端的原创也就多去了 , 不过只是一种理想境界,如果把这种事当作茶余饭后谈笑资料 , 多半是没戏了。笔者主张在对待学术批评问题上还是当真点为好。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540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