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电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什么电磁相互作用的本质是交换虚光子
richor 2018-11-15 09:17
一个漂亮的解释: https://www.guokr.com/question/545354/ 有一天,某电荷源大 Q 受到某电荷小 q 的影响,跟它交换了虚光子。 虚光子在不确定度原理内产生: Δ t 是发生这件事的时间尺度,Δ r 是发生这件事的空间距离。 那么小 q 感受到交换 N 个动量为 Δ p 的虚光子带来的力就是: 得交换的 虚粒子 的粒子数: 这里的虚光子似乎跟光子没有半毛钱关系。 光子自旋为 1 ,于是有 2*1+1=3 个自旋分量,但因为光速运动,于是一个分量和 运动方向绑定? 。剩下的两个分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光子偏振( polarization )。 这个跟运动方向绑定的自旋分量,和光子的时间分量(根据 洛伦兹约束条件 ,光子的总自由度从 4 减为 3 ,于是时间分量也跟这个自旋分量绑定)在两个电荷传递一个光子的费曼图里一起积分的结果(学名叫传播子, propagator ),就是 1/r 形式的势能(具体公式很长,就不敲了)。这个 1/r 形式的势能就是库伦势,即我们通常说的静电相互作用(求下旋度静磁场也出来了)。而且这个分量不会产生实光子,所以你只能 观测到力的效果 而无法观测单光子。 【伦兹约束条件】? 【两个电荷传递一个光子的费曼图】 费曼图: 费曼图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继薛定谔和海森柏后提出 第三种建立量子力学 的方式的理查德 Ÿ 费曼所创立的一种用形象化的方法,方便地 处理量子场中各种粒子相互作用 的图。 下面是一个 例子 : 库伦势 不被量子化为光子,光子仅由矢量势 描述。(毕竟光子是电磁波范畴) 有意思,不能写出 光子的波函数 :专门开一个 https://wenku.baidu.com/view/ee64845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e.html (word版 : 光子是什么.doc ) 通常写的是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例如 Schrödinger 方程)决定,用波函数描述的电子定位是在空间中的几率性分布;但与此相反, 光子是不可定位 的。 最多只能在 Weisskopf-Wigner 模型的框架内提出光子波函数的“操作性定义”。 可是,为什么非要有波函数?光子并不能算是自由粒子。而且考虑到光子是玻色子,费米子是组成物质的粒子而玻色子则负责传递各种作用力,因此,费米子的波函数才有意义。所以,上面的文章有理解不清的嫌疑。 也不对,其他玻色子比如 Z 玻色子是有波函数的,而且不是静质量为零。所以,光子与一般的玻色子也不同。希格斯玻色子,质量也不是零,为 125.09 GeV 。
个人分类: 物理|0 个评论
同伦(Homotopy):统一场的一个下流解!
热度 4 zlyang 2018-8-30 12:32
求教心切。以下内容,词不达意。敬请指教!敬请批评! 同伦(Homotopy):统一场的一个下流解! 孙冰老师:您把俺吓尿了! 真傻昨天的博文《反思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宣言》贴出之后,真的达到了“求教”目的! 孙冰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88899 2018-8-30 08:04 写到: 今天俺看到时,顿时惊呆了!三观尽毁!! 什么是物理学家要的“统一”? 什么是“统一”? wiki 百科里给出的圆锥曲线的一般形式: 矩阵形式: 可是,常见二次曲线的标准形式为: 困惑: 什么是“统一”? 此外,还有胡新平老师 2016 年的统一《一、二次曲线的轨迹统一及性质》。 同伦(Homotopy):统一场的一个下流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motopy 百度百科对“函数的同伦”的解释: 苏联《数学百科全书》扩展版( wiki 版)里说: https://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Homotopy A formalization of the intuitive idea of deformability of one mapping into another. More exactly, two mappings f and g are called homotopic (denoted by f ~ g ) ifthere exists a family of continuous mappings …… 把电磁理论作为一端,把引力理论作为另一端,用一个同伦( Homotopy )之后,引力-电磁居然被这样下流地统一了! 二次曲线,或多或少就是被这样“下流”地写出了一般的形式!! 统一:小心毁三观! 奥卡姆剃刀(简约法则, Occam's razor,Ockham's razor,Ocham's razor,law of parsimony ),到底该怎么理解? 简洁与美,美与真, ……,诸多观念,到底该怎么理解? 像二元二次曲线的一般形式一样,统一引力和电磁,算是统一吗?什么是我们想要的统一? 【用“泄露”的电磁相互作用,来表示“引力相互作用”:类似气体分子的瞬时偶极( instantaneous dipole )。】是真傻几年前给出的“物理”统一。 【或许在别的拟合函数形式下,引力-电磁的统一会变得容易?】是真傻 2018-01-15 之前给出的“数学”统一。 最后,真诚地感谢并祝福《科学网》!祝《科学网》越办越好! 《科学网》,就是我们的“奥林匹亚科学院( Akademie Olympia,Olympia Academy )”! 比 Conrad Habicht,Maurice Solovine 和 Albert Einstein 更好的奥林匹亚科学院! 相关链接: 圆锥曲线,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86%E9%94%A5%E6%9B%B2%E7%BA%BF Conic secti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ic_section 同伦,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8C%E4%BC%A6 Homotopy.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https://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Homotopy Homotopy, mathematics, Britannica.com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homotopy Homotop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motopy Homotopy, from Wolfram MathWorld http://mathworld.wolfram.com/Homotopy.html 胡新平. 一、二次曲线的轨迹统一及性质 . 数学通报, 2016, 55(12): 47-51, 54. 奥卡姆剃刀原理,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5%A5%E5%8D%A1%E5%A7%86%E5%89%83%E5%88%80%E5%8E%9F%E7%90%86 Occam's razor,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ccam%27s_razor Occam's razor, philosophy, Britannica.com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Occams-razor 2018-08-29, 反思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宣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1694.html 2018-01-15(2012-04-12), SI 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4681 Olympia Academ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lympia_Academy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基础数学-逻辑-物理|5510 次阅读|9 个评论
爱因斯坦,杨振宁,费曼和贝利如何解读麦克斯韦方程
热度 9 qhliu 2018-5-13 09:00
一组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看出光量子和狭义相对论;杨振宁看出几何;费曼看出波函数;贝利看见量子力学, … ,您看出了什么 ? 一,爱因斯坦:自我反叛 1905 年是爱因斯坦奇迹年。关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写下了两篇看似相互矛盾的论文,一篇导致光量子,一篇导致狭义相对论。 Roger Penrose 清晰地暴露并分析了爱因斯坦通过自我反叛而自我超越。 “爱因斯坦同量子物理学的关系有若干值得注意的方面,它们几近自相矛盾。在这些表观的矛盾中,最早或许最引人注目的是如下事实: 爱因斯坦最初关于量子现象的革命性论文 ( 论文 5) 和关于相对论的革命性论文 ( 论文 3) ,似乎是从关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对光的解释中所处的地位的互相矛盾的立场出发的。 在论文 5 中,爱因斯坦明确拒绝麦克斯韦方程组足以说明光的行为 ( 作为电磁场中的波 ) 的观点,而且他提出一个模型,其中光的行为犹如小的粒子。然而,在 ( 后一篇 ) 论文 3 中,他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其出发点是麦克斯韦的理论确实代表了基本的真理,爱因斯坦建构的相对论特别设计得使麦克斯韦方程组保持完整无损。在论文 5 中,爱因斯坦提出一种与麦克斯韦理论相冲突的光的“粒子”观,但甚至在论文的开端,他依然评论后者的光的 ( 波动 ) 理论说,它“很可能永远不会被别的理论所取代”。当人们考虑到作为一位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的不可思议的力量来自他对自然界运作的直接的物理洞察时,这种表观的矛盾就更加令人惊讶了。人们很可以设想某个水平较低的人物“试用”一个模型,然后又用另一个模型 ( 正如今天的物理学家常做的那样 ) ,而对这两种拟议观点间的矛盾并不真正关心,因为他对两种观点均无特殊的坚定信念。但对爱因斯坦来说,事情就完全不同了。他对自然界在其他物理学家不易理解的层次上“实际如何”有很清晰和深刻的想法。” “确实,他领悟自然界实在的能力是他的一项特长。在我看来,实际上很难设想对于他在同一年发表的两篇论文中所依据的对自然界的假设性观点,他会认为是彼此矛盾的。恰好相反,他必定认为 ( 结果也正是如此 ) ,在“更深的层次”上,在麦克斯韦波动理论的精确性——甚至“真实性”——和他在论文 5 中提出的另一种“量子”粒子观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矛盾。” 论文 3. 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 (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创立狭义相对论。 论文 5. On a Heuristic Point of View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 ( 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的观点 ),提出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 二,杨振宁:渐近自由 当今世界上痴迷麦克斯韦方程的建立过程者众,但是杨先生入戏最深!研读麦克斯韦的原文及其建立过程的前前后后,有 43 年之久 (1975-2018) 。这方面,杨先生领悟出了物理的结果,还顺手牵羊悟出了一个是否已经领悟的判别。 其一,领悟出的物理 创立 Yang-mills 理论时,杨先生并不懂这个理论的核心部分,即几何内核:纤维丛上的联络。按他自己的语言,他们“不懂麦克斯韦理论的几何含义,因此并没有从这个方向去看问题。” ( 《杨振宁文集》 ( 上 ) , p.214) 。到了 1975 年,他邀请同事 J. Simons 做了一系列的“午餐报告”,专门科普数学中的微分形和纤维丛等概念,立即有了领悟,并和吴大峻合作写出了《不可积相因子》 (1975) ,“证明了,规范相因子给了电磁学一种内在的完整描述。这种描述既不会过分,也不会不足。” ( 《杨振宁文集》 ( 上 ) , p.215) 。在接下类的 10 年中,杨先生发表了 10 篇左右的论文,讨论物理学与几何的关系。 1992 年,杨振宁发表了一个看法,他自己认为很重要,不过很少被认真对待,以至于 2018 年杨先生又强调了一遍。 1992 年,杨先生在工作所在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用预印本形式发表了一个预印本,看上去是一个讲话的文字稿。 1993 年中译文刊载在《世界科学》第 6 期。有关部分如下: 2018 年 1 月 3 日,杨振宁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做了题为“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起源”的学术讲演,强调了他的看法 ( 完整记录, 视频 00:29:42 开始 ) :“我认为,麦克斯韦到了这一步,他已经是 well on his way 到发展出来电磁学。这一点呢,我的观点呢,跟所有现在研究麦克斯韦的人呢,观点不一样,因为现在所有研究麦克斯韦的人认为,他的贡献不是这个。” “他们以为呢,麦克斯韦的贡献是底下这个,就是 displacement current 。 … 。底下我讲他的第二个贡献是怎么来的。” 其二,一个是否已经领悟的判别 在这里,杨先生特别注意到了一个麦克斯韦研读法拉第时用的一个英文词组 “ feel my way ” 。 2015 年,杨先生在台湾大学的演讲稿中,抄录了这句话 (ppt,p.10) ,然后在自己的演讲 (ppt,p.11) 中,强调了这个词组。 “I am unfortunate in a want to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the power of entering with facility any abstract reasoning. I am obliged to feel my way by facts placed closely together.” (Sept. 3, 1822) Without mathematical training, and rejecting Ampere’s action at a distance, Faraday used his geometric intuition to “feel his way” in understanding his experiments. 在 ppt 第 22 页中,他写道 “Faraday was “feeling his way” in trying to penetrate electromagnetism. Today, reading his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we have to “feel our way” in trying to penetrate his geometric intuition.” 必须以自己的方式 ( “feel our way” ) 理解,如果有所收获,才能说有所领悟。 其三, 着手在“初心”着眼在“重心” 杨先生和我们不一样,他看出麦克斯韦找到路标最初处的路标是: 电势 = 电紧张状态 “ 将法拉第不可捉摸的电紧张态概念 ( 或者称为电紧张强度、电紧张函数 ) 等同于方程 (1) 中汤姆孙的矢量势 A ,这件事在我看来是麦克斯韦科学研究中的第一个重大观念突破。 ”(Phys. Today, 2014 年 11 月刊,第 45 — 51 页 , 中文翻译:物理, 2014 年 12 期,第 780-786 页。 )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这里依然是理论到理论。不过是把直觉的图像换成了一个数学表达式。一个物理理论最华彩的地方,必须能给出革命性的应用:也就是 光 = 电磁波 关于这一点,杨先生数次提到如下观点:“麦克斯韦是个虔诚的教徒。我想知道,在做出如此巨大的发现后,麦克斯韦是否曾在祷告的时候因为揭示造物主的最大秘密之一而请求宽恕。” (Phys. Today, 2014 年 11 月刊,第 45 — 51 页 , 中文翻译:物理, 2014 年 12 期,第 780-786 页。, 2015 台湾大学演讲, 2018 年国台新年演讲 ) 。 三,费曼:矢势即波 费曼物理学讲义 III 网络版 , 21–4 The meaning of the wave function When we have the wave function of a single photon, it is the amplitude to find a photon somewhere. Although we haven’t ever written it down there is an equation for the photon wave function analogous to the Schrödinger equation for the electron. The photon equation is just the same as Maxwell’s equations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the wave function is the same as the vector potential A. The wave function turns out to be just the vector potential . The quantum physics is the same thing as the classical physics because photons are noninteracting Bose particles and many of them can be in the same state—as you know, they like to be in the same state. The moment that you have billions in the same state (that is, in the same electromagnetic wave), you can measure the wave function, which is the vector potential, directly. Of course, it worked historically the other way. The first observations were on situations with many photons in the same state, and so we were able to discover the correct equation for a single photon by observing directly with our hands on a macroscopic level the nature of wave function. 三,贝里:电磁 = 量子 对光波导中的电磁波, Berry 将麦克斯韦方程组改写成一个六分量的旋量,然后发现,麦克斯韦方程组类似于薛定谔方程,结论是: (So,Maxwell'sequations(1865?),notonlyrelativisticbutalsoquantummechanical!)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量子力学间的密切关系,轮廓在1940年代就已经基本清楚,不过主要局限于均匀介质或者真空。对于变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量子力学间的关系,情况不是很清楚。Berry小试牛刀,就是新结果。 ———— 附录: Berry的讲义见: 1, M V, Berry, ‘Quantum adiabatic anholonomy’ in Anomalies, phases, defects’ eds U M Bregola, G Marmo and G Morandi (Naples: Bibliopolis, 1990 ) 125-181 2, M. V. Berry, Geometric phases, in CERN lecture series (1992-1993) (在他的个人网站上,Berry没有收录这个讲义,他本人不希望这个讲义公开。需要引用这个讲义者,请直接引用上面的讲义 1) 杨振宁讲座讲稿,论文 1, C. N. Yang, Conceptual Origins of Maxwell Equations and of Gauge Theory of Interactions (2015) 2,C. N. Yang,The conceptual origins of Maxwell’s equations and gauge theory Phys. Today 67(11) (2014)45
个人分类: 大学教育|21931 次阅读|31 个评论
土壤水分传感器,你用过哪些?
x369 2018-2-28 02:42
土壤水分传感器,一个高大上的传感器名词前面增加了一个“土”的定语,让他的身价好像也挺土,有点“低层次”的感觉。但实际上,它里面包含了复杂的电磁、信号完整性等理论和技术应用,可以说,它是目前最复杂材料的介电测量实例。很多科学家花重金购置土壤传感器后,常对它的长期测量结果嗤之以鼻,认为不准,不可靠。其实,是你忽略了它很多安装和应用方面的注意事项。把复杂材料(土壤理化特性千变万化)在复杂测量环境下(比如说温度以及温度对土壤造成的理化影响)的误差全部归咎于土壤传感器本身是不对的,也是不公平的。当然,不同厂家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电路不同,彼此之间的性能也是有很多差别的。这些厂家如果对土壤介电特性了解不足,其电路适应性就会很差。但综合来说,评价传感器还是应该放在一定标准环境下进行测试,这样才能筛选出你真正的理想传感器。 下面传感器(TDR主机未列),哪个是你土壤含水量(有的含温度、电导率)的“千里马”?!
个人分类: 土壤传感器|3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天文,谈飞碟-占领星际市场
wvnYY 2017-12-23 20:36
很多人认为飞碟只是一种虚拟,一种想象,但我个人认为飞碟存在的可能性百分之九十。其主要原因如下: 1 .主仓始终是平衡的。 可采用磁悬浮平衡技术,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极吸引力和排斥力的高科技术。简单地说,排斥力使其悬起来、排斥力和吸引力相结合让其平衡。在这种平衡下,人会比坐在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里更舒服。 2.副仓或椭圆仓是360度可以旋转的。 (1)椭圆圆在外观上别具一格,给人在视觉上一定的享受,从运动的角度来说,椭圆形更有利于减小风的阻力,从而减小运行中摩擦力 (2)可以根据运行的速度调节转动的方向和频率,减少运行中的能源损耗和自身的摩擦损耗。 (3)可用能源驱动,改变高低,上下,前后。躲避风雨雷电及空间障碍物 3.能源供给 (1)太阳能 如何应用: 1.太阳能发电,满足飞碟所需的照明等室内装置的启动以及实验研究 2.太阳能热水,满足星际生活必须 (2)核能 如何应用:1飞碟能源驱动 2.驱动磁力电梯 3.为激光等光速武器提供能量 (3)磁能 如何应用:1.制作磁力电梯 2.制做磁力发射器 3.用作电磁转化系统 4.磁力辐射干扰探索波 (4)星际摩擦能 如何应用:1.用作椭圆仓发电 2.星际摩擦能隐形,可伪装成流星 4.动力系统 磁力辐射与引力和斥力相结合 运行模式:1.磁力辐射发射器发射n飞碟同时发射s 2.太空惯性星际轨道穿梭 3.在磁力与引力的三角边快速穿过 4.在磁力快速改变与斥引力的做用下回返 5.电磁发射器 运行模式:1.电能,磁能或核能定向发射电磁波 2.要求 6.高低传送系统 人或物的传送采用电磁传送系统 运行模式: 主要作用: 7.方向与定位系统 采用3D空间地图与红外传感定位 运行模式: 主要作用: 星际运行总模式: 时间好紧张,最近太忙了,用空再补充
个人分类: 个人预测|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事电磁相关行业的看过来——专业书籍贱卖
iggcas010 2017-7-12 20:25
因为转换方向,不需要电磁方面及数学物理方面的书籍了。 单价:元 绝版、正版书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汤井田、何继善(院士) 著——九五新 50 正版书籍——瞬变电磁场,王长清,祝西里 著,北大出版社 20 ——电磁场数值方法,方宙奇,孟敏 著,电子科大出版社 10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李金铭 著 5 影印版书籍——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袁亚湘(院士),孙文渝 10 ——大地电磁测深法勘探,资料处理与解释,柳建新 等著 8 复印版书籍——电磁测深法原理,朴化荣 著 10 ——激发极化法电法勘探,前苏联B.A.柯马罗夫 阎立光,罗延钟 译 20 ——大地电磁测深法 25 北京地区面交,其他地区可走闲鱼,邮费自理。 合计158元,全购150元。图见附件 P70712-194335.jpg P70712-194404.jpg P70712-194420.jpg P70712-194759.jpg P70712-194805.jpg P70712-195002.jpg P70712-195036.jpg P70712-195318.jpg P70712-195437.jpg
2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海军再次试射电磁炮
热度 7 outcrop 2012-10-14 21:53
美国海军今年二月试射了一次电磁炮,上周二,美国时间10月9号,美国海军再次试射了电磁炮。 电磁炮的射程极远,同时属于动能破坏,在未来的海战中可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百度百科简要的解释了电磁炮: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的动能杀伤武器。与传统的大炮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电磁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时间要长得多,可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 下面的视频是今年二月美国海军试射电磁炮的公开资料,可以看出相当有震撼力的: 延伸阅读: 美国海军再次试射轨道炮原型
个人分类: 机电工程|4516 次阅读|14 个评论
电磁理论与力的概念
yuedongxiao 2012-5-2 04:19
我们在地面的日程生活遇到的物理现象只涉及两种相互作用,一是引力,而是电磁相互作用。比如说,一个球掉到地上,是因为受地球吸引,而它反弹起来,则是由于地面与球之间(及其分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 按照牛顿理论,物体的动量变化是因为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受力大小等于其动量的变化率。 根据牛顿的学说,有质量的物体之间有万有引力,这种万有引力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但这个引力的概念已经被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取代了。在广义相对论中,物体之间并不存在引力,而是质量、能量等的存在导致空时弯曲。物体下落并非因为受引力,而是因为物体喜欢走最短的路径。牛顿的引力只是一种近似理论。 电磁相互作用如何呢? 麦克斯韦尔方程组是电磁场的几个微分方程,知道今天,EE系的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这几个方程。 这几个方程却并没有“力”出现。它们只是讲电磁场、电荷、电流之间的关系。 所谓“力”,在电磁理论中是人为加入的。一种方式就是所谓最小耦合,那就是令带电粒子的动量等于机械动量mv加上电荷乘以矢量A。 容易验证,带电粒子的方程在这个最小耦合下,满足所谓规范不变性。 杨振宁的伟大创举在于他反推了一步。杨振宁发现一个粒子的方程SU(2)的规范变换下如果要保持不变,则必须存在一种相互作用,又称规范场。 根据杨的理论,弱相互作用以及强相互作用就被从规范不变的原理推导出来了。描述夸克之间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就是一个严格的SU(3)杨-米尔斯规范场。
个人分类: 物理|4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合金感应与电浆熔炼方面之温度场分析
COMSOLFEM 2010-1-11 09:34
合金感应与电浆熔炼方面之温度场分析 合金感应与电浆熔炼方面之温度场分析
个人分类: 材料与冶金|2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间延迟的电磁感应
liuxiaod 2009-11-30 20:41
把接收天线放在距离发射天线1/4波长的地方,它们之间的互感存在pi/2的时间延迟,在接收端有负载时,发射端收到的感应电动势与初始电流相位相反,结果是向发射端反馈能量。 这个时间延迟效应从来没有被讨论过,常用的变压器线圈是绕在一起的,他们之间不存在时间延迟,在这种情况下,发射端收到的感应电动势与初始电流相位相同,结果发射端输出能量。 电磁波是周期函数,满足时间周期对称性,但是不满足时间连续对称性,诺特定理就这样被打破了,负载不仅不消耗能量,还反馈能量。 特斯拉在20世纪初在美国做过无线电源的实验,在用户距离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吸收能量和反馈能量的用户大致相同,那么向一万用户输电与一百万没有区别。问题是传输效率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29 次阅读|3 个评论
纪念一代科学超人特斯拉诞辰153周年
sheep021 2009-7-10 10:17
尼古拉 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出生于克罗地亚的史密里安,后加入美国籍。 1856年7月10日,Tesla在克罗埃西亚的Smiljan 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个传统的牧师和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母亲是一个发明工具的家庭主妇,打蛋器就是她发明的。 还是一个在校生的时候,Tesla就能够快速的进行复杂计算。自从1884年他们移民到美国之后,Tesla和Thomas Edison一起工作。然而,这两位科学家并不太合得来,随后Tesla很快建立了他自己的实验室。从不同方面看他是一个天才,空想家,哲学家也是一个怪人,Tesla会时常直觉怀疑一些科学真理随后就会利用科学方法来证明他的假说。尽管他对现代技术的贡献如此的大,在科学王国之外他却很少为人知。因为 他发明交流电,与发明直流电的爱迪生在技术方向上分手后就开被打压了。他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既追求世界大国间科技实力的平衡,又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免费电力,实在是与争夺世界霸权、追求超额利润的资本家们的目的格格不入。 他自称比上帝他自己知道的还要多。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1千项发明。而当今世界的科学发明体系仍然建立在特斯拉留下的遗产之上。但是,他的研究太超前,Tesla的同时代的人通常都无法理解他的工作。Nikola Tesla于1943年1月7日死于纽约市。在他的葬礼上,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为他致词(他自己本身并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到 作为一个世界上杰出的智者,他为未来多种技术的开发铺平了道路。 最后人们用Tesla名字作为磁感应密度的标准单位以纪念Tesla的成就。 今天是尼古拉 特斯拉诞辰153周年纪念日,google图标今天以纪念他为主题: 可参考本博文章: 永不枯竭的能源:尼古拉特斯拉的特斯拉线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8849 地球物理武器趣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2622 衷心祝愿科学超人尼古拉 特斯拉在他另外的时空里永远快乐!
个人分类: 科学超人|1913 次阅读|4 个评论
永不枯竭的能源:尼古拉·特斯拉的“特斯拉线圈”
热度 25 sheep021 2009-6-18 11:09
最近两晚看cctv10的人物记录节目“尼古拉·特斯拉与通古斯事件”,这才认识了与爱迪生同时代的科学超人,甚为震撼: 尼古拉·特斯拉 科学界有一个普遍共识,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公认的旷世天才:达·芬奇和尼古拉·特斯拉。尼古拉·特斯拉是电气化领域的先驱,是他发明和创造了交流电系统,发明了电机和高压变压器,对现代世界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的家之所以能有灯光也要感谢特斯拉。特斯拉创造出了第一台无线电遥控的机器、机器人工程学原理和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X光设备、电能仪表、汽车速度仪表、冷光灯、电子钟、电子治疗仪……他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1千项发明。而当今世界的科学发明体系仍然建立在特斯拉留下的遗产之上。特斯拉率先提出的概念有电子显微镜、激光、电视、移动电话,互联网和许多其他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旷世奇才,却一生坎坷,备受同行和巨商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他的肆意打压,以至于他在科学史上的地位,长期都未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在严重的经济利益威胁下,特斯拉即大受爱迪生抨击,并冠以「科学异端」之名,一场惨无人道的「科学迫害」则应运而起。 下面介绍其中的一个发明。 一.先看热闹:世界各地爱好者DIY的特斯拉线圈 【转载: http://www.xici.net/b365041/d57071288.htm 】 特斯拉线圈的原理是使用变压器使普通电压升压,然后经由两极线圈,从放电终端放电的设备。通俗一点说,它是一个人工闪电制造器。(还是不太懂的话,建议去翻翻高中的电学部分.) 由爱好者Peter Terren制作的大型特斯拉线圈,我们可以看到他玩出的各种花样:闪电束穿过篮球架和梯子,放电终端旋转放电后将汽车、人包围的精彩照片 这个还有一个近乎疯狂的实验,Peter称它“泳池火花”。 首先声明,这个实验是绝对禁止!电学高手也不例外,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就能让实验者瞬间化成灰。 (更多精彩图片还是去看原帖吧,不一一转载了) 二、神奇的特斯拉线圈: 当大家听到「免费能源」、「用之不竭的电力」、「能量输出(Power Output)的必v竟然大过其本身之消耗必v」或是「每月所消耗的电费皆是免费」等名词,或以为是妙想天开或是天方夜谭。但可能大家有所不知在过去的 100年里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免费能源」发明已经研制出来了,如Ronald V. Hansch发明的Hansch发电机,Francisco Pacheco发明的电解氢发电机(Bi-polar Auto Electrolytic Hydrogen Generator),Jasper L. James 的温差发电机(Thermionic-Thermoelectric Generator),Yull Brown以水为燃料之氢氧引擎,Joseph Newman的Gray马达等发电装置。其实在神所创造的地球里本是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电力资源,除了现时的石油和煤外,就如众所皆知的地心磁场、太阳能、风力发电、水、氢与氧和温差等。这些既免费又用之不竭的资源,其实曾被不少科学家所善用了,而发明出很多「免费能源」的发明。可是这些科学上之瑰宝,一直被人刻意的压抑和剔除。甚至,过去这些科学家有不少皆遭到无理的阻挠、压抑、毁谤、捸捕、恐吓和谋杀。今日在这资讯泛滥的年代,有很多的事实的真相皆被某些财团或媒体所封锁着。   就如在1889年科学家特斯拉(Nikola Tesla)研究的「特斯拉线圈」(Tesla Coil),当时他对磁场的认识可算是亘古未有,后人更以磁力线密度单位:1 Tesla(特斯拉)=10000 Gause(高斯)以表扬他在磁力学的贡献。在不断的研究中他发现了「共震现象」,原来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机械系统震动的震幅,不论是声学的或是电学的都有相当高的震幅。而特斯拉则利用了此原理所出现的「磁力共震现象」,而制造出一个变压器,名为「特斯拉线圈」,它能够产生极高的「高压电流」。他其中一个命名为「沃登克里弗计划」(Wardendyffe Project)的构思就是在美国长岛(Long Island)建设一座足可输出100万匹「交流电流」的「特斯拉线圈」。   「特斯拉线圈」结构基本上,由一个感应圈、两个特大电容器和一个线圈互感器所组成。 该「线圈」其一特性,是能够生产出既高频又低电流的「高压交流电」。这种「高频电流」可经由空气作远距离的「无线传电」达至另一个「接收器」处,并且对人体绝无不良影响。可能大家未曾听闻过现时5060赫兹(Hz)的「交流电」转化为「高频的电流」后,即使流经人体也不会导致出现电阻的情况,因而引致损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特斯拉更展示经由「特斯拉线圈」输出的「高频电流」流经自己的身体,而使一颗「无线灯泡」发亮。 更神奇的是,在特斯拉的研究中,他发现了只要藉着一座「电力发射塔」,方圆周围的「电力接收器」(特制的电容)就可以接收到这种「无线电力」,甚至绝不会因为过量的「接收器」而减低其「输电必v」, 假若「发射塔」发射出600W电力,30英里内所有「接收器」皆可接收到600W电力。 特斯拉线圈乃是一项科技发明,不单能够远距离传送资讯电波,还能将能量(电力)转化为高频电波,使人类能进入一个无污染的「免费能源」生活里。可是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只应用了「无线通讯」这方面的技术而已。此项世界广播系统则被命名为「沃登克里弗计划」(Wardendyffe Project)。无线供电已经确认可行:英特尔展示的“无线供电”技术可以传输60瓦动力几英尺远的同时还能保持75%的效率。 他认为,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永动机,而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电容器,利用它发明的设备,可以免费的从自然界获得巨大的电能,然后还可以远距离的无线传输,按照他的项目,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只有用一个简单的终端,就可以享受源源不断的电能。 三、一个相似产品:矿石收音机 简单的矿石收音机可以只有一个线圈,可变电容器,检波器还有耳机构成,由于只有一个调谐回路而被称为“单回路矿石收音机”,这样的机器,在配用良好的天地线时可以接受当地或稍远一点的电台。一座电台,可以向无数台矿石收音机传递信号,这个算不算永不消失的电波呢? 四、更多分析 特斯拉把地球作为内导体,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通过他的放大发射机,使用这种 放大发射机特有的径向电磁波振荡模式,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 起大约8赫兹的低频共振,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传输能量。这一系统与现代无线电广播的能量发射机制不同,而与交流电力网中的交流发电机与输电线的关系类似,当没有电力接收端的时候,发射机只与天地谐振腔交换无功能量,整个系统只有很少的有功损耗,而如果是一般的无线电广播,发射的能量则全部在空间中损耗掉了。特斯拉有生之年没有财力实现这一主张。后人从理论上完全证实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证明这种方案不仅可行,而且效率极高,对生态安全,并且不会干扰无线电通信。只不过涉及到世界范围内的能量广播和免费获取,在现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下,无人实际问津这种主张。 特斯拉线圈的线路和原理都非常简单,但要将它调整到与环境完美的共振很不容易,特斯拉就是特别擅长这项技艺的人。 五、动手DIY 百年科学传奇——人造闪电-特斯拉线圈制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c72bc0100dp0v.html 呵呵,粗看这个原理图,有点像微波炉哦。这不,一哥们还真把5个微波炉改造成了一个 特斯拉线圈: 来自 http://ask.koubei.com/question/1508100404520.html 最近想做个特斯拉线圈,挺酷的。准备用5个微波炉变压器高压侧串联,输出10KV 300MA。再用10个95°的过温保护器,每个微波炉变压器铁心上装一个,线圈里粘上一个。电容用2kv 0.047UF的电容串联十个,再并联20组,共是20KV 0.094UF。火花隙用两个100G砝码,各用线吊起来,一个固定不动,一个可以调节放电距离。初级线圈用硬电线绕7圈。次级用直径15厘米的下水管2.5米上面用0.5毫米的漆包线绕1500圈。 谁想做可以照我这样做,谁有新方法也可以告诉我。 淘宝上搜一搜就行了,我试了,全能搜到! www.taobao.com 电容也能用微波炉电容,1.07u的并联12个。 旋转打火器也不错,去淘宝买个5000转的12v马达连上剪好的纯铜片。 六、评论 该设备巧妙地利用了地球磁场,也算是天人合一的杰作 这不就是免费电力吗?这不就是“永动机”的化身吗? 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案似乎已经出现在100年前哦。 也许,破解人类能源危机的技术就是这个被雪藏了100多年的线圈 这也许就是cctv10 播出这个节目的原因。 看了特斯拉的纪录片后,深感自己的无知,对于这个百年来的科技超人竟然一无所知。更不要说远古的东西了。 也深感科技对政治的依赖,即是西方自己内部也是斗争激烈、残酷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中医被西方成为”伪科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恰恰说明中医的重要价值。 仔细梳理一下,随着这期节目的播出,揭开了一个大谜底,很多东西都串到一起了,呵呵 新能源战略 气象武器(人工干预天气、地震、海啸等)。 对竞争国家优秀科学家的猎杀(一个杰出人物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实在太大) 每一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只有活在这个世界里面他感觉到了绝对的安全和绝对的舒适,为了探索自己的这个世界而不断努力不断奋斗,这样的人生才算是畅快淋漓。 特斯拉对于电子具有生命的看法,以及自我感知并且和信息源建立联系的思考过程,其实和佛家静坐内视自我的玄机,都是所见略同,我希望自己可以努力达到这种境界。 央视节目说,特斯拉的大脑连接着宇宙的信息库,而特斯拉传记上,对他的行程是这样描述的,在他5岁的时候,他的哥哥以外去世了,于是他整日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夜晚眼前都有非常多的幻想,为了摆脱这种恐惧,他就主动的去想象着自己在另外一个地方住、生活、那里的人民对他都非常的友好,而那些场景就像真实的一样,非常的清晰。他似乎穿越在两个平行世界。 他在上学时候,所有的演算都是在他大脑中进行的,非常的快,以至于老师开始时候常常怀疑他作弊。而他后来搞的那么多的发明,他都是先在大脑中进行发明,实验,直到他认为OK之后,他才在现实世界中制造,他一直这样,从来没有出过错。 更神的是,当JP摩根买了泰坦尼克号的票之后,他劝JP摩根退掉了,让JP摩根捡了一条命;一次聚会结束,他想进了各种办法挽留了很多朋友,没有让他们搭乘夜间火车,当天晚上火车出轨了。甚至他还预算了一战和二战,并且在写信中告诉他朋友两次战争之间有20年的和平。 不过,我最感兴趣的是特斯拉的思维方式: 他的灵感,似泉水般涌出,但并非源于自身 他具有超强预感能力 他的思维方式: 他(的意识)去外面遨游,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住在那里,认识了很多非常亲近的人,跟他们交谈。后来,他可以随时进入这个状态,可以感知探索普通人无法感知的景象和景物,甚至可以进入其他空间和时间旅行。 在这种状态下,他可以: 听到其他房间闹钟滴答作响, 一只苍蝇落到桌子上,发出缓慢沉闷的的巨响。 前额有一种缓慢蠕动的感觉, 觉察到黑暗里一个物体的存在, 太阳在我头脑里引起可怕的轰鸣 一辆马车驶过,让我感到浑身剧烈震撼 紧接着各种构思,如强光一般一闪而过 并在瞬间证明了他们的真实性 那是一种让人疯狂的快乐 许多有创造力的人都会自发进入这种状态 斯特拉慢慢学会了对这种状态饿控制,只要愿意,可以随时进入状态,让他具有内视能力,让各种构想在脑中得以完善,直至完美 在把它画在图纸上之前,整体设想都是在大脑中完成 ,做一些改进,然后进行试运转 不管是在大脑中测试,还是在车间测试,效果都是一样的 他不需要进行数学运算,根本不需要列出方程式,而是能直接看到食物的本质 在他掌握细节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事物的本质 他进入状态之后,看到的全是事物的核心属性 他的头脑就像一个接收器,太空中存在一切事物的核心机密,它是我们知识和灵感的来源,他没有彻底了解这个核心众多的秘密,但它们确实存在。 如果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怀疑中国古代”真人“的存在 更没有理由怀疑《黄帝内经》中描述的一切。 cctv10,竟然通过一个外国天才来证明中国古代经典,太有才了,呵呵 不过象尼古拉. 特斯拉这样,不经过修炼就通天的天生“真人”,估计是万年一遇级别的。 七、特斯拉的其他事迹 特斯拉除了在电力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之外,在其他方面的发明发现也相当惊人。他一生致力于研究非线性(即输入和输出不成正比)问题,曾经说过他可以将地球一分为2。早在1912年特斯拉提出:“ 若把物体的振动和地球的谐振频率正确地结合起来,在几个星期内,就可以造成地动山摇、地面升降。” 1935年,特斯拉在其实验室打了一个深井,并在井内下了钢套管。然后,他将井口堵塞好,并向井内输入不同频率的振动。奇妙的是,在特定的频率时,地面就会突然发生强烈的振动,并造成了周围房屋的倒塌。当时的一些杂志评论说:“特斯拉利用一次人工诱发的地震,几乎将纽约夷为了平地”。这就是著名的特斯拉实验。这种小输入强输出的超级传输效应称为特斯拉效应,是地球物理武器的关键,所以特斯拉也是超距武器的奠基人。   不仅如此,特斯拉还发明了特斯拉变压器,交流电摩打,现代电脑基础,无线通信,太阳能系统,雷达装置,机器人,死光,测谎仪,提出电磁射频武器概念...这些发明和发现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几个时代,有的理论就连现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完美解答。 特斯拉死后,美国FBI将他的所有设计图纸与实验作品全部没收,美国军方对他的论文研究至今也没有停止。这也更为特斯拉造就了一份神秘色彩。 特斯拉之所以在科学史中被“除名”,是因为他反对相对论,坚持传统的物理观,与当时蓬勃发展起来原子物理学格格不入,加之晚年遁世隐居,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因而他不太受正统的科学团体所欢迎,甚至被斥为卖弄江湖妖术的骗子,他的实验室也被描绘成散发出妖气的阴森森的中世纪炼丹术士的场所。重要的是,如果他的一个全球电力传输项目一旦建设成功并且投入运营,那么JP摩根投资的众多能源公司肯定就要关门大吉了,所以JP摩根终止了这个项目。在JP摩根终止这个项目的当天晚上,特斯拉郁闷极了,用这个塔造成的巨大的特斯拉线圈,让整个纽约的上空电闪雷鸣。摩根以他的经济和政治手腕,下令美国所有学校课本删除特斯拉的名字,从而一直影响到现在。后来,为了表彰他在交流电系统中的实际贡献,国际电工委员会将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制命名为特斯拉。 就这样一个牛人,在整个20世纪,有无数的物理学家因为受他的启发变的名声显赫,也有更多的历史名人是偷窃了他的成果,名利双收。例如爱迪生、马可尼等等,而他的一生,却一直被挤压,他40岁后非常的低调,他去世之后,他的绝大部分笔记都被美国政府拿走,作为机密不对外公开。      特斯拉在国际上特别受到崇拜,他以多才多艺的实践成就,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国外至今还有很多人探索他那些失传了的技艺。我觉得这与西方重视实践的良好倾向密切相关。特斯拉反对正统理论,他总是以自己设计的巧妙实验来说话,而不是空谈理论,因而,往往他对自己实验结果的解释是错误的,但对别的科学家而言,也常常因此而有意外的收获。在当今“组织化”了的社会中,很难出现第二个特斯拉式的人物了。社会高度的组织化,使人无需成为在各个领域都有成就的通才,每个人只要循规导矩,与他人良好合作,在自己狭小的领域内发挥好作用就能获得成功,无需拼搏,无需冒险。组织化了的现代人的很难认同特斯拉,而特斯拉的现代崇拜者也多是那些不愿循规导矩的人。不过,在西方正统科学团体内“科学已经终结”了的不和谐论调下,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重新认识到,实践是科学的源泉,是人与大自然联系的桥梁,理论已经脱离大自然现实如此之远,以至于举步维艰。所以在西方,特斯拉曾经有过的主张越来越受到正统科学界的重视,特斯拉的影响可以说是波及未来。 八、好书推荐 《被埋没了的天才:科学发明家特斯拉传记》 【作 者】:(美)玛格丽特·切尼(Margaret Cheney)著;唐建文译 【装帧项】:19cm / 379页 【出版项】: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85.12 【原书定价】:¥1.70  【主题词】:特斯拉-N.-生平事迹 九、补充内容 20090619补充: 刚刚CCTV10人物传记栏目里播放了Nikola Tesla,对一个一百年到半个多世纪前的科学家至今不敢完全解密,羞羞答答,可见其杀伤力!Tesla的一些英文和俄文版本的论文文献现在已经不难在文献库里搜索到,电视里说了,苏联是得到Tesla技术的国家之一,所以毛子相关的技术研发也是有的。电视中也说了,Tesla的一些技术已经被用于战争...... ---------2009-7-10 补充: 今天是纪念特斯拉153年诞辰纪念日,google图标今天以纪念他为主题: 衷心祝愿科学超人尼古拉 · 特斯拉在他另外的时空里永远快乐!
个人分类: 科学超人|257943 次阅读|3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