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平凡的世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走进真实的路遥
hongleiwang 2014-12-3 15:06
原文地址: 文艺评论:走进真实的路遥 作者: 一凡 发表于2011年4月《新华副刊》 参阅:http://news.xinhuanet.com/xhfk/2011-04/14/c_121305156.htm 走进真实的路遥 王爱忠 在新中国文学的天幕上,路遥犹如一颗流星,在短暂写作生涯里,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辉煌。其作品展现出奋斗不息的昂扬斗志曾经感染了无数读者心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征程。可路遥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郁闷、痛苦和煎熬,以至于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完成《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让我们走近路遥,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壮的人生旅程、透视其鲜为人知而又跌荡起伏的内心世界。 (一)终生与贫穷为伴 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北清涧县,原名王卫国。他的家庭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父母亲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身高只有1.5米左右的父亲用一副侏儒般的钢铁双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活重担。为了生存,在路遥七岁时,父亲就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远在延川县的王玉德。对于路遥在父母家的生活,他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与屈辱。父亲性格软弱,活得很窝囊,过的是被抛弃的生活。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把他打一顿,回来后希望得到家里人的支持,但得到的是父亲再打一顿。路遥一直在伯父家度过了他的学生年代。伯父也是农民,没有孩子,家里也很穷,他时常为买不起几分钱一支铅笔而发愁。当时,路遥衣衫褴褛,裤子破了不敢到别人面前,有人搞恶作剧,专门把他拉到人群里,惹得哄堂大笑。贫困艰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他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创伤。 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让路遥上学的,他们一心想在土地里培养这个养子,让他在未来接替伯父的班。为了证明自己,他参考了考试,结果从一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可伯父无力再供他上学,就找来劳动工具,让他砍柴、放羊。他愤愤地把绳子、锄头扔进沟里,最后通过与家里谈判,勉强给每月25市斤粮票。不够吃,学习完后,他在野地里找乱七八糟的东西吃。这段饥饿和屈辱的经历对路遥的人生和创作心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困难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等都有作者本人的苦难身影和辛酸烙印。我们可以感受到可怕的生活窘境以及少年路遥独特的心理历程。 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因当过红卫兵头头,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都不敢要他,最后延安大学中文系的领导申沛昌冒着风险拍板,路遥才迈进大学校门。大学里,路遥的生活是很简朴的。同学白正明说,一身灰的卡服是他的礼服,“老三样”(白、黄、玉米发糕)吃饭后一碗开水冲菜汤是他很喜欢的美味佳肴。“儿子上大学前靠家里,上大学后靠的是林达,林达是北京人,家里境况好,在经济上给了儿子很多接济,就连背到学校里去的被子和褥子,都是林达给准备的。”路遥的养母李桂英老人说。 路遥的《人生》在全国获奖了,但他到北京领奖的路费还是给四弟王天乐(当时《陕西日报》记者)借的。路遥曾与朋友说过,《平凡的世界》那点稿费,还不够他那几年抽烟的钱。茅盾文学奖的奖金除了应酬文学界的朋友,就是还债。王天乐曾经回忆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情景:“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没有路费去领奖,更没有钱去买自己写的书!王天乐告诉他今后再不要获什么奖了,如果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找不来外汇。路遥只说了一句话:日他妈的文学。 路遥在陕北农村有两个家。四个生身父母和养父母,还有众多兄弟姊妹,都需要他一一帮扶和赡养。何况故乡的人们,远亲近邻,七舅八姑,哪个乡下人遇到难处,能不向这位出了名的作家伸手?在城里还有小家,他极不善精打细算,日子过的真够窘迫。路遥为改变自己经济情况作过不少努力:为了赚钱,他还炒过股,甚至开价5000元给企业写报告文学。但换来的5000元稿费,却是在路遥病倒昏迷后才拿到的。去世后只留下1万元的存折和近万元的欠账。 (二)仕途的失败与留恋 路遥七岁离开亲生父母过继给伯父,养母靠着乞讨供养他上中学。路遥和家人当然是希望他能够谋得一个公家人的身份,脱离农村进入城镇,进而出人头地、建功立业,赢得人们的尊重。但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户籍管理、计划供应等制度在城乡之间构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由于“文革”的爆发,升学毫无指望,惟一的出路只能是回乡当个农民。这对于路遥来说,是痛苦的选择。但时代好像为路遥提供了一条更加快捷、轻松的道路。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他满怀激情地投入到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洪流中,依靠其出众的写作、演讲、组织才能,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一步一步当上全县红卫兵头头,晋升为“军长”。大联合后,路遥以群众代表的身份被结合为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但是“好运”转瞬即逝,在变幻莫测的政治斗争中,路遥跌向了深渊。在“清理阶级队伍”的政治运动中被罢免了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职务,于1969年年底被彻底赶回老家郭家沟村务农。这个只有十八岁的少年难以承受这种风云突变的打击,他哭了,哭得肝胆欲裂……他的干姐、作家刘风梅曾看到路遥在冬天穿一身白,白裤、白衫、白腰带。后来问他为什么穿一身白?他说他是给自己戴孝。这足以说明这种政治仕途的无望给他带来的刺痛。 路遥是在政治仕途被堵死的情况下才决心从事文学创作的,但是他本人一生都没有放弃政治。这在作品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且不说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大段引用《人民日报》等官方报纸的社论,也不说这部作品中对各级官员之间复杂关系的描写,就说路遥把孙氏三兄妹的爱情写成都与高干子女有关、孙氏三兄妹的爱恋者和竞争者的父亲无一例外都是官场上的高官大官(而不是金钱上的富有)。这样的安排,似乎印证了路遥看重的更多是社会地位、社会身份,而不是财富;潜意识里也流露出他对高官显贵的认可和渴望。据说路遥“文革”结束后在担任陕西省文联主席期间,在文联大院里进进出出,勇猛而好战,令他的对手们闻风丧胆。陕西作家贾平凹在《怀念路遥》一文中也曾写到,在延川的一个山头上,他(路遥)指着山下县城说:“当年我穿着件破棉袄,但我在这里翻江倒海过,你信不!”在省作协换届时,票一投完,他在厕所里给贾平凹说:“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俩的票比他们多!”然后把尿尿得老高。远村在《路遥二三事》中曾写到:“路遥曾说,每个人都无法回避政治,但政治又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文学与政治从来未分过家。他病情十分严重,几乎看不清东西,还坚持看报、看电视,关心十四大的人事安排,还说等他病好了,要把作协搞好。”这说明,在内心深处,路遥有着对政治仕途的留恋。可惜的是,关注时政的路遥无法成为一个政治家,纵然他具备政治家的天赋和气魄。仕途失败的阴影一直潜伏在他内心深处,即使“文学”这个神奇的药方,也不能抚平路遥心底的伤痛。 (三)苦涩的婚恋 在引导他走向文学之路的好友、诗人曹谷溪撮合下,路遥在人生最为辉煌时刻与北京知青林红展开了他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恋情。1970年延川县招工,路遥争取到了一个指标,但是他把这个名额转让给了林红。生活总有许多说不清的巧合,浑身长疮,折磨得两个月不能行走的路遥被县革委会宣布隔离审查。当天中午,林红因路遥的“农民身份”而提出断交,爱上了一位支工的解放军下级军官。林红的离开对他有重要影响,路遥一生都没有走出这段恋情所带来的幸福与阴影。在他的成名作《人生》中,走进县城变为城市人的高加林抛弃农村姑娘刘巧珍可能就是北京知青林红抛弃路遥的翻版。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也可能有林红的影子。 仕途失败、初恋受挫,路遥痛不欲生、彻底绝望,不得不回到农村。在干爸、大队支书刘俊宽帮助下,当了民办教师,重新过起物质上穷困和精神上孤独的生活。他只好用写作来充实自己,因时而在曹谷溪主编的《山花》上发表诗作最后被借调到县委通讯组。这时,颇具文学才华的另一位北京知青林达走进了他的生活,用爱抚慰了他的创伤。路遥考上延安大学后,大多经济来源是靠林达资助的,正是因为有了林达,路遥在延安大学能够安心读书和进行文学创作。路遥离开延安大学后担任文学期刊《延河》编辑,到西安工作。后来林达也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他俩1978年1月结婚,1979年生下了他们的女儿路远。遗憾的是,婚后生活并没有起初想象的那般甜蜜,更谈不上和谐、幸福。他没有享受到夫妻之间真正的恩爱,或者说这种恩爱的时间十分短促。作为“农民的儿子”的路遥希望妻子是一位能体贴入微,对自己学习、工作,都能够有所帮助的妻子。在潜意识里,也许只有《人生》中的“刘巧珍”才是他最好的“媳妇”,但林达是一个具有“小资”情调和独立意识、事业心极强的现代知识女性。让她放弃事业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个家庭妇女,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而半夜写作、通宵达旦,早晨从中午开始,尤喜独处而又时常“封闭”自我的路遥让林达难以适应、无法容忍。在林达看来,她希望有一个体贴自己能够保持正常的夫妻生活的好丈夫,而不是一个不管家,甚至一个不管她的贴着各种光环的“圣人”。在生活习惯、性格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凸显,一度达到激烈冲突的程度。短短几年时间,路遥和林达就行同陌路。 1980年秋末冬初,回到延安的路遥向自己的好朋友、陕西作家高建群诉说自己的不幸。他在延安呆了三天,为了安慰路遥,高建群在宾馆里陪他住了三天。之后为他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句子:“自然,我们的生活无限美好,歌声总是多于忧愁。但是,谁能保证说,我们没有被命运嘲弄的时候。有一天早晨一觉醒来,生活突然出现了怪诞的节奏,你的妻子跟着别人走了,一瞬间你是多么孤独!”以后的几年中,林达多时提出离婚,路遥因《人生》小说与电影轰动全国,他怕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更怕给自己亲爱的女儿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一直是一拖再拖。在写作《平凡的世界》过程中,路遥四弟王天乐也是想让他先离婚,不要维持那个有名无实的家庭了。不如找一个陕北女孩,不识字最好,专门做饭,照顾他的生活。结果还是因为他女儿的问题,又一次放弃了调养身体的机会,继续过着“二个蒸馍,一根大葱”,饥一顿、饱一顿的无规律生活。在辞世前三个月,林达扶起病床上的路遥,他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婚姻不幸,路遥深深陷于夫妻感情破裂的深谷之中不能自拔。在他苦难屈辱的心灵深处也埋下绝望与无奈。路遥苦涩的婚恋影响着他的创作,他作品中的婚恋无不具有悲剧色彩:如田晓霞在洪水中丧生,孙少平走进一个孤儿寡母家庭;秀莲好日子刚开始就得了绝症;田润叶对爱情苦苦守望并成了官场利益圈中牺牲品,最终守着李向前终其一生;郝红梅一心想走入上层,却婚姻不幸嫁给软弱的润生;金波因恋爱而被开除军籍,再次寻找已是物事人非;模范夫妻侯丽叶莫名其妙投入第三者怀抱……作品展示了相对复杂的爱情,结局却往往具有作者本人婚姻失败的阴影。 (四)内心世界的孤独与无奈 路遥卑微的出身、少年苦难屈辱的阴影注定要产生一种无法适应周围环境的自卑,他性格孤僻,不愿接触社会。从表面上看,是高傲的路遥,风光的路遥。他也说过一些大气磅礴的话,使人感觉到他生命中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激动。他对国内一些当红作品很少有溢美之言,经常是流露微词。对全国的作家,他看上眼的也没几个人。在文学界,他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也可能因为他太实在、不善于应酬。他看不见尘世种种,眼睛只盯着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自觉不自觉地伤害着亲人,伤害着朋友,伤害着同事,他陷入了思想者特有的孤独。王天乐曾说过这样一件事,说路遥骨灰在西安三兆公墓存放了三年后,必须重新安放,墓地选在了延安大学校园。于是第一天他和弟弟王天笑把路遥的骨灰搬到作协院里,可悲的是没有一个人前来为路遥送行。他说决不为路遥感到悲哀,主要是觉得这个院里的儒士和名流们有失学者风度。是啊,路遥都去世三年了,作协大院里的朋友们还不能放下心中的不快么? 在《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吐露了自己内心真实想法: “文学圈子向来不是个好去处。……你没成就没本事,别人瞧不起;你有能力有成绩,有人又瞧着你不顺眼。你懒惰,别人鄙视;你勤奋,又遭非议;走路快,说你趾高气扬;走路慢,说你老气横秋。这里出作家,也出政客和二流子。在这样一种机关……最不忙的就是文人先生,可以一杯清茶从早喝到晚。……这些地方虽然听不见枪炮之声,且有许多‘看不见的战线’。”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心高气傲的他无法融入当时的环境。路遥是郁闷的,人们很难读懂路遥。其实,坐在平房小院里,不停地抽着烟仰望天空,若有所思,忧郁、寂寞、孤独的路遥,才是真正的路遥。现实的世界里,没有人与之同行,他的灵魂在孤独与痛苦中游荡。是啊,他把自己沉浸在文学创作的忘我之中,塑造了一个个寄托个人诉求的硬汉(如马建强、孙少平、孙少安等)形象,掩盖着其内心的悲愤与无奈。他想通过自我奋斗,驱逐那些蛰伏内心浓烈如斯的自卑情绪。不管上天怎样冷酷无情,他都要认真耕耘这片生活的土地! (五)文学殿堂的艰难跋涉 无庸讳言,路遥从事创作的动机也有很强的功利性,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意识远远强于对文学的爱好。文学更多的是一块改变身份从农村进入城市的跳板,他试图用文学打拼出一条人生新道路。在好友曹谷溪帮助下,路遥凭借创作才能在延川县站稳了脚步。1972年8月2日《陕西日报》报道:“城关公社刘家圪崂大队创作员路遥同志,一年间创作诗歌五十余首,其中六首发表在报刊上”。正是由于路遥创作上的突出表现,在一些人的质疑声中,他进入了延安大学中文系,从此彻底改变了他的农民身份,真正进入了城市。1976年8月,经陕西省作家协会争取,路遥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这对于路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获得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文学也成了他今后必走的人生之路。 路遥一直在追求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可他的文学之路并不平坦。当中央还没有对“文化大革命”作结论,别人还在喊“文化革命好”的时候,他逆风而动,以超常的勇气与远见卓识,写出一篇声讨文化大革命的六万字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他寄给了在全国的各大型刊物,可都给退回来了。没有人理解他的小说,也没有人敢发。他当时很苦恼也很无奈。他说他还要往外寄,如果这次再寄出去不发表的话,那他就把这个作品撕掉了。后来,《当代》慧眼识珠,尤其是得到老作家秦兆阳的欣赏,才得以在这个杂志上发表并获全国第一届中篇小说奖。《惊心动魄的一幕》的获奖,增添了他前所未有的自信,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向更高目标攀登的基石。1981年6月,不到三十二岁的路遥,以顽强的毅力,用了二十一个昼夜,创作完成了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他自己认为可以开创一个时代的作品,写出来后先后寄给几家刊物,可还是被退稿。但他坚信并预言:要么巨大的成功,要么彻底失败。结果《人生》果然让路遥一举成名。《人生》对于路遥的创作生涯来说,是属于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在陕西文学界的地位。 这时候的路遥其实也负载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他无法忘记与他的文学教父柳青的一次谈话。柳青说,从黄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时间就够了,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自己人写出两三部陕北体裁的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待的。而他这辈子也许写不成陕北了,“这个担子你应挑起来”。路遥一直为此而感动。而当时,有一种论断,认为《人生》是路遥不可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可争强好胜的路遥很难承认《人生》就是他的一个再也越不过的横杆。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不足以安慰像他这样怀有远大抱负的灵魂。他要完成最尊敬的文学教父对他的嘱托,在更大范围和格局上,确立自己的文学地位。于是,路遥背着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开始了他文学的远征。这又是一次挑战,他要用他的青春、他的生命做赌注去制作属于他自己的鸿篇巨制! 《平凡的世界》这座辉煌艺术大厦,路遥建造的并不轻松。第一部全部完稿了,过去发表过他的作品的一些刊物(都是些有影响大刊物),把这部作品看过后,纷纷都给他退稿了(大多认为不适应时代潮流,属老一套“恋土”派),辗转了几个编辑部,最后由谢望新主编的广东《花城》杂志表示愿意发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之后,路遥没有赢得掌声与喝彩,相反却遭遇文学评论人士的当头棒喝。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是路遥的挚友,据他回忆:“1986年的冬季,我陪路遥赶到北京,参加《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研讨会。研讨会上,绝大多数评论人士都对作品表示了失望,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长篇小说。”很多评论家认为《平凡的世界》相较《人生》而言,是个很大的倒退。呕心沥血创作的一部长篇,居然没有得到“主流”的认可,路遥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回到西安,路遥去了一趟长安县柳青墓。他在墓前转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柳青墓碑前,放声大哭。有谁能理解路遥众人皆醉唯他独醒的悲怆呢? 在当时中国文学运动中陷入孤立境地的路遥,对此还是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因为他坚信,孤立有时候不会让人变得软弱,甚至可以让人在精神上变的更坚强!路遥对白描说他要继续写下去,写第二部,写第三部。可就在抄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路遥本来没有恢复好的身体再次出现了问题,吐了血。他告诉王天乐,说这辈子是没吃没喝,还打了半辈子的光棍汉。王天乐让他立即停止第三部的写作,并为此发生过激烈的争论。路遥说,他已经考虑好了,他要用生命去结束《平凡的世界》。是啊,他不想让自己的文学梦想同肖洛霍夫、柳青一样因生命突然终止而成为残破的遗憾。 六年的文学远征,流血、流汗。《平凡的世界》终于在他顽强毅力支撑下圆满完成,并一举夺得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这曾经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魄力,具有博大恢宏“史诗般品格”的现实主义力作,应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但此时的路遥已明确感觉到了死神的侵袭,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这位原准备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发表演讲的作家,又坚持完成了不朽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而后带着未竟的事业,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 年仅42岁的路遥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医治无效,走完了他平凡而又悲壮的人生旅程。他活得太累了,非人般的劳动得到的全是苦难:屈辱的阴影,仕途的失败,苦涩的婚恋,环境的掣肘。他的内心的苦衷难以忍受。唯一能够释放的渠道和寄托只能是文学创作,可艰难跋涉的文学之路也是充满荆棘。但他清醒的意识到,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他深信,历史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因为他认为一个没有丧失普通劳动者感觉的人,一定会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因此,他要以生命为代价,以血为墨著华章,为我们弹拨一曲生命绝唱——《平凡的世界》! 无论中国当代文学史学界表现出怎样的冷漠,我们都不会忘记路遥。苦难的人生旅程,诠释了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人生真谛。不由让我们想起鲁讯先生的一句话,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血、是牛奶。这也正是路遥平凡而又短暂一生的写照。路遥是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平凡的人们。他和他的作品奉献出的精神食粮,激励了和正在激励着平凡世界里的人们于逆境中自强不息,在苦难中搏击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路遥还活着! 主要参考文献: 路遥.平凡的世界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路遥. 路遥全集早晨从中午开始 .广州:广州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0. 申晓. 守望路遥 .广州: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 王天乐.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 .人民网,2007.11.14 .
个人分类: 转载|1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平凡的世界》
热度 1 ailiyakong 2013-12-6 13:17
最近读完了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它的影响力,无论是六零后、七零后、还是八零后、甚至九零后,都有《平凡的世界》的读者。一部书,为何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因此才勾起了我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当我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懂了。《平凡的世界》描写了一个平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是一些平凡的人们,他们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生生不息,这股旺盛的生命力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动人的。这是一本关于梦想和奋斗的书,然而书中的爱情同样感人至深。 少安和秀莲 少安和秀莲的爱情是最简单、最朴实的乡村爱情故事。少安,家境贫寒,但却吃苦耐劳。由于时代的影响,少安的家里一直很穷,穷得娶不起媳妇,但是秀莲却不嫌弃,用她自己的话说:和他一起要饭也情愿。正是这股子劲头,让秀莲义无反顾嫁给了少安。从此之后,两个人相依为命、照顾老人、生儿育女、操持家业、历经风风雨雨,终于在两人的努力下,家道中兴了,但此时秀莲却被查出了癌症。在这段感情之中,还夹杂着另一个人----润叶,少安的青梅竹马,但由于两个人的家境、工作巨大的差距,让少安始终没有跨出那一步,这给两个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但少安很快从秀莲身上得到了安慰,而润叶的痛苦却久久不曾离去,下文还会说到。 少平和晓霞 少平和晓霞的爱情是最理想的爱情。少平,来自农村,家境贫寒,高中学历,毕业后在城里打短工,后来去了煤矿当工人。晓霞,城市女孩,市委书记的千金,大学毕业,在省报当记者,热情开朗,追求者甚重。就是差距这么巨大的两个人,就是相爱了。屌丝哥感叹:这是80年代的屌丝逆袭白富美啊。但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不该也不会有不平凡的事情。在一次抗洪救灾中,晓霞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事先没有任何伏笔、没有任何征兆,逝去得那样突兀,我不得不感叹路遥辣手摧花,我想,在他写这一段的时候恐怕也是留着泪的吧。听一个朋友说,《平凡的世界》还有另一个版本,在那里面晓霞没有死,她和少平幸福得生活在一起。但我宁可接受当前这个版本,因为这始终是个平凡的世界。 润叶和向前 润叶和向前的爱情是苦情的,赚足了我的眼泪。向前深深爱着润叶,但润叶爱的是少安。在双方家长的干预下,润叶不得不嫁给了这个对她很好但是她不爱的人,润叶的痛苦便开始了。作为一个个性很强的人,润叶的痛苦一方面在于自己不爱向前,另一方面在于向前对她太好。世间之事就是这样奇妙,向前对她越好,润叶离得越远。一次意外彻底改变了两个人:向前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腿。这时润叶幡然悔悟,由怜生爱,但到底是怜多一点,还是爱多一些,我觉得恐怕是前者。但是无论如何,经过了这么多磨难,润叶回到了向前的身边。这段故事,很令我惋惜,一方面感叹向前的善良和润叶的凉薄,另一方面感叹造化弄人:本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却偏偏要搞得天残地缺。有些东西当你拥有的时候不珍惜,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它的可贵,所幸的是润叶醒悟得还不晚。 金波和异域女子 这是全书中最梦幻的一段感情。金波在青海当兵的时候,认识了一个藏族女子,两个人语言不通,无法交流,甚至见面只见过一面,更多时候是通过歌声沟通,但就是这样,两个人相爱了。但是此时金波却不得不离开部队。分开之后,金波曾经试图忘记她,但他做不到,于是故事的最后,金波又回到了青海,去寻找他心爱的姑娘,结果自然是没有找到,因为这是个平凡的世界。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如果说晓霞是女神,那么这个藏族姑娘便是翩翩欲仙,她给这个平凡的世界增加一抹梦幻的亮色。 在平凡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梦想。 当你志得意满的时候,生活总会给你点磨难,当你坠入人生低谷的时候,生活又会让你看到希望。 在这个世界里,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每个人都需要勇敢得去面对,因为,这是个平凡的世界。
1702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一代农民工:孙少平与王满银
jiangming800403 2013-11-14 21:43
就像《平凡世界》中的孙少平与王满银,那是第一代农民工, 其实,孙家的四个姊弟兄妹也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奋斗道路。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5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平凡的世界》中感悟人生与爱情
热度 1 gaohongyuan 2013-7-10 23:27
又一次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感慨颇多。世事苍桑,人海茫茫,没有看到真爱的结尾,没有看到完美的结局,心中感到莫名的失落。但作品中那些敢于奋进,勇于进取的年轻人,不仅有坚韧的信念,百折不回的精神,并在苦难中勇于奋斗,让人体味到平凡中的伟大和一种奋发的精神。 《平凡的世界》用白纸黑字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因为有爱,世界才变得更 美丽 。它还响亮的道出:人,无论多么卑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能热爱生活,就能够得到上天的眷顾。一个人只有不把苦难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一个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才能收获生命的感动。这是一部用生命写成的农民史诗,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些平凡的人用执着和不屈发出了不平凡的声音,令人震撼而感动。 最欣赏男主人公孙少平,他真实,顽强,努力抗争命运,这样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精神定会激励更多的人,脚踏实地的向前。美好而寒酸的初恋,靠的是最简朴的生存需要而引发的同病相怜;贫富地位差别如天壤的爱情童话温暖热烈,却以阴阳之隔而让人欲哭无泪、刻骨铭心。少平和师傅的妻子最终结合,一切都那样平淡和自然,没有轰轰烈烈,但我们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的真实和坦然,真挚与纯洁。最后的结局的是什么?尽管不得而知,但经历之丰富,人生历练之厚重,让我们不能也不忍心去怀疑他未来生活的幸福与美好。他的经历让我们不得不想起了不倒翁,想起了弹簧,不管你怎么推他,如何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败他,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苦难之后,我们看到的依旧是一个不屈不挠、一往直前的真男人。 当金波为浪漫爱情而苦苦寻觅藏族女孩的时候,使人联想起人生的冲动种种。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纯自然的爱,只因若干年前那失之交臂的遗憾,而盘踞在灵魂深处,折磨着青春。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成就了一段传奇和青春童话。藏族少女,美丽的歌声,军营,竹笛,军马厂,夕阳,黄昏,奔腾的骏马,构成那段美好记忆的所有要素。人本不应该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但谁又能不为这样的痴情而动容,而落泪?当心中的爱情不期而遇来到时,是用世俗的眼光仔细打量?是用市侩的天平慎重称量?还是紧随爱情的旋律,信马由缰。当金波再次唱起那首情歌的时候,不要去嘲笑金波的傻与痴,更不要去嘲笑它的错乱与情迷,千万不要,理解年轻,原谅时代。让我们留下憧憬与敬意,愿那份执着,感动上天,愿那份美好,永伴今生。 当田晓霞随洪水一同消逝的时候,默默的为孙少平难过和惋惜,就像天空美丽星辰的陨落。为什么如此真诚善良,如此热爱生活的田晓霞,人生的脚步却如此匆匆。难道说世间的美好,注定不会长久,难道痛苦的环节,遗憾的片段,都是人生旅途上无法避免的真实。难道让思绪在痛苦中挣扎,在纠缠中清醒,就会让更多的人走好人生的未来之路,这样的付出也未免太残酷,但它又会时隐时现在现实中,让你在痛苦中感受世事无常,人生有限,激励着生者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挺起胸膛一如既往继续自己的路。 田润叶,阴差阳错和不爱的李向前结了婚,但为了心中的那种朦胧的难以忘怀的初恋情结,她挣脱,她抗争,尽管无谓,尽管折磨。她多么希望靠自己的勇敢找寻到自己的幸福,不管世俗,但人是现实的,不可能生活在理想的真空,为了亲情,惟有舍掉自己。当李向前腿残废之后,她毅然担当起妻子的责任,侍奉他,照顾他,这不仅仅是一种同情和怜悯,是一种悔过,更是一种成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他们的爱情因此开花结果。这是一种什么爱情?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爱情,是一种闻之令人动容的人间真情。在她们面前,除了钦佩和感动,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孙少安,成长于苦海,他善良、耿直、质朴,精明却懦弱,其实用懦弱,苛刻了点,也残忍了些。血气方刚的他一直真心地爱着润叶,但因为他身为农民,而润叶却受过高等教育,所以,他在真爱面前表现出畏惧和退缩,想爱,却没有勇气,要爱,却无法摆脱自卑。不摆脱世俗的观念,爱的天平怎会不失衡,不走出那样特定的世界,又怎会不陷入无奈的境地。他,最终错过了润叶。岁月流逝,家的责任使曾经的罗曼蒂克幻化为格式化的婚姻,生活便代替了爱情,一切归于平淡,生活成了流程的生活。 路遥不只为我们讲述了那个并不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亘古不变的信仰和追求。不管世事如何沧桑变化,人生如何跌宕起伏,支配人继续前行的是奋斗的精神,是不屈的信念。没有理想的青春是苍白的,无论一个人如何卑微,都应在生活的暴风骤雨中站稳自己,让自己在梦想的天空肆意绽放。走过自卑、失落的日子,苦难化成记忆,转为财富,磨练出的将是不羁的灵魂。 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些平凡的人,虽经历着苦难,但能够坦然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直面命运和社会的不公,让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体会到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领悟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懂得珍惜。 路遥教会我们相信爱情,相信爱情是跨越了一切界限的两颗心灵的交融,爱情是一种体验,爱情是一种承诺,爱情是一种责任。真正的爱情其实就是因相互牵挂而产生的一种感觉--幸福的感觉,它可能轰轰烈烈,也可能平淡无奇,重要的是经过是是非非之后,我们依旧感觉得到它的真实。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平凡的世界中感动于那些久远但鲜活的生命,或许在这个喧嚣浮躁、物欲膨胀的时代,受到些许的触动,尽快拥有自己的梦想,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才不至于在日幕西山时,还在惆怅和迷茫…
72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读《平凡的世界》
zhumei185 2013-6-18 08:32
昨天突然兴起,又读了几章《平凡的世界》。脑袋中浮现出那些清晰的形象,孙少平的奋斗;哥哥孙少安的奉献;父母对家庭,对儿女的关心----生活中很多的无奈,无奈中的奋争,需要我们自己去拼! 回想往昔,自己走过的轨迹何其相似啊! 小时候,父母缺吃少穿,辛苦操劳一大家子,作为能够上学的自己也很争气的一直名列前茅,为的是什么?难道真是父母所说,仅仅是自己一个小家过好就行了。很明显,那是对家庭的一种不负责任。 姐姐、哥哥,仍然在家里辛劳,工作一直都是换来换去的,每家两个孩子,没有一个让人省心。作为弟弟的自己,几时真心的关注过这些!即使是嘴皮子经常动动也行! 老婆在外工作,小小的孩子一直缺少妈妈的疼爱,能行?! 想想自己现在的状态,真的是不能原谅自己! 最近我的状态很是糟糕,一个劲儿的嫌母亲做饭不好吃,父亲不知道帮着教育孩子,想来,这些都是自己的事情,凭什么把这些抱怨父母! 闺女不知从何时起,学会顶嘴了!应该是跟我学的吧。言传身教,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闺女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醒来!不想沉沦的我!
个人分类: 心情驿站|1 次阅读|1 个评论
作家路遥的爱情:悲剧早已注定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3-5-12 12:26
  老邪写了一篇文章,论及作家路遥的爱情。   虽然我对路遥的人生一点都不了解,但是从其作品中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他的爱情会是怎样的——作品总是源于对自身生活的感悟。   《人生》里的高加林和巧珍,是以一个农村的小知识分子抛弃土气的女友为主要故事架构的,我几乎看到了路遥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而在他的煌煌巨著《平凡的世界》里,一个无法摆脱卖苦力打工者角色的孙少平对于一个省(市)委书记女儿田晓霞的爱情,也是个无法有结果的匹配,俺也能感觉到里面路遥自己的影子。   也就是说,路遥对于感情的定位处在一个农村丫头看不上,城里丫头则高攀不起的状态,这其实也是很典型的80年代中国农村和城市差距的具体化表现。   在无法通过大学完成自己的脱农梦时,农村背景的知识青年的几乎唯一出路就是文学,而恰好80年代是一个文学启蒙的时代,肚子里有点墨水的青年都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条路摆脱自己的困境,升到市民这一层面,不管是就职文化宫还是图书馆,都是热烈追求的一条路,而不管路遥还是贾平凹都是走这条路走得还算顺利的农村知识青年。   但是,内心的不自信和当时环境下的城乡巨大差异在内心深处妨碍了这些农村青年摆脱自卑心理的努力,不管是最成功如路遥、贾平凹者,还是诸多名气远远达不到他们地步的人,困扰几乎伴随一生。   其实,田晓霞这样的半土不洋的名字和孙少平这般蕴含了某种宿命的男主角名字也都会让人与路遥的一生联系在一起,在那背后,是一种难以跨越的悲伤情怀。    作者无法容忍田晓霞真的离开孙少平,但是作品中的人物又有自己的生命,无法按照作者预想的有一个完美结局,于是,田晓霞只好在一次突发事件中为救人而死去了,而这怕是能满足路遥心灵的唯一一个出路了。   也所以,如果老邪所述路遥的爱情确实如此,我想也完全是符合逻辑的。
个人分类: 人论|5292 次阅读|5 个评论
平凡的世界
热度 1 zywsict 2013-4-28 15:50
看完平凡的世界 ,首先我的第一感触是:太悲了。似乎里面的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是以悲惨为结局的,无论他们怎么努力,却始终逃不过命运的玩弄。孙少安刚干出点名堂,他贤惠的妻子却劳累至死;当田润叶终于明白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魅力赢得与他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身边了,还有田润生与郝红梅相爱,但他们的恋情却不被家里人看好 ...... 。他们都想要很努力的呼吸,可是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氧气;他们也很努力地生活,可到头来发现苍白的呐喊无力。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命运很不公平,生活很不公平,社会也很不公平。或许正是因为它的不公平和它的悲,所以这才更体现生活的真实性。中国戏曲大多数都是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是没有完美的,总是一个缺陷连着另一个缺陷,一段苦难接着另一段沧桑。 少安少平一家人,即使一无所有,即使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即使沉降起伏几多辛酸与无奈,但他们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事实也证明他们确实做到了。这就像是生命线,正是因为它的波动起伏,所以才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要是它从头到尾都是一条直线,那么它便没有气息,生活就犹如那条生命线,正是因为有了它的跌宕起伏,所以生活才能更富有激情。 读了《平凡的世界》还有一个感触特别深。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地球是不断运动的,人不会永远处在点背的那个位置上,也不会一如既往地一好百好”。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双水村里面的很多人,就拿田福堂来说,早年在双水村,他可是叱咤风云的领导任务,人人敬之畏之,但他晚年的生活却一塌糊涂,随着农业改革在全国的兴起。他在村里的威信不断下降,最心爱的女儿选择了和残废的丈夫一起生活,最器重的儿子爱上了寡妇并为此不惜与家里决裂,让他心力交瘁。人们说一个人的不幸不是因为不幸它本身,而是一种情况与另一种情况的对比。而就在此时,他们双水村曾经最贫穷最最不起眼的小子孙少安的事业却如日中天,或许,真的是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其实,命运对少安也是不公的。可能命运就是这样,它在你最落魄的时候,会想着法子给你点什么,但同时,它又见不得你好,总是在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又想着法子从你身上拿走点什么。 在少安一穷二白最落魄的时候,上帝赐予了他勤劳朴实的妻子,但在他家庭幸福,事业红红火火的时候,他的妻子却轰然病倒。少平的命运似乎也有点异曲同工。在他最无助最迷茫的时候,晓霞出现了,使他不断成熟,不断进步,而就在他爱情事业双双得意之时,老天爷却又晴天霹雳般地把他最心爱的晓霞夺走了。在他出事故容貌尽毁,心情最灰暗的时候,命运又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金秀毅然向他伸出了爱情的橄榄枝,这不得不说,生活有的时候真的很会捉弄人。 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只要努力呼吸,只要努力生活,平凡的人即使在最最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创造不凡。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333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近发现许多中国来的博士们竟然都没听说过这几部小说
热度 11 twhlw 2012-12-10 06:33
1、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2、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3、老鬼的《血色黄昏》
2320 次阅读|17 个评论
平凡的世界———杂评
guodanhuai 2012-8-31 08:23
1、郝红梅拒绝少平 当一个人需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爱情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何况郝红梅对少平只有朴素的病同心理而已。 2、少安躲避润叶 正是因为爱情才让少安拒绝了润叶的爱情,与其说是少安拒绝润叶,不如说少安拒绝了自己。 3、双水村偷水事件 光有良好的愿望,充足的名义,看似周全的计划还不够,关键的岗位还得有重要的人,如果是金俊武而不是孙玉亭带人去石圪节村扒堤,估计就能镇住金家俩小子,事情可能就不会弄得太糟,孙玉亭是个窝里咋咋呼呼,出门畏畏缩缩的人,关键的位置没有派关键的人,自己的得力干将能力有限,这正是田福堂不能成事的主因。
个人分类: 胡言乱语|44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末下午茶:西门庆和卢梭,还有那些读书没有读明白的人
热度 1 jinkai719 2011-11-25 15:19
周末,美妙的回忆,我没有周末,我只有拼命的读书,为了什么?为了有一天有机会和你一起周末和你喝下午茶。 但是,但是,不妨碍,我写点东西,娱乐观众。 西门庆,不是你熟知那样的淫棍。而是一个遵守那个时代的游戏规则的人,我们称这种人,叫时代弄潮儿。 他的父亲没有给他很多的财产,但是在他父亲死后,他却很快得到很多的动,why?深得赚钱之道。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他做每笔生意都很赚!官商结合的厉害,我们要经商的朋友,西门庆是不能不学的。 卢梭,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文笔美的吓人,让康德都不的不得读他的书,读两遍。第一遍欣赏他的文章的辞藻。 他的《忏悔录》,是我读过的最感动的书之一,之一是因为还有《平凡的世界》,读过路遥,我才之道自己的幸福来之不易,我感动,激励着我,一定要努力,因为富兰克林说过:没有见过一个勤奋的,朴实的人抱怨这个社会的。 他的《社会契约论》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前身,美国人不论如何褒奖他的作用,我们都不要在意。 但是,我要提卢梭,是一个你不知道的卢梭,一个西门庆,谎话连篇的人,不要脸的人,欺骗了巴黎很多的贵妇,还娶了非常丑的女人,不是怜悯,只是为了得到自己的高贵感!可耻的,扯淡,非常垃圾,用什么样的骂人话说他都不为过。如果说西门庆还可以让应伯爵喝汤,卢梭是不可能让他身边的人喝汤的,这样的素质的人,我们无法把他和他的文章《爱弥儿》放在一起的。 插一句,就是那个培根,提出现代科学的哲学的所谓的,某些的人嘴里“大牛”,shit,从来不做实验,实验自己都是不重视的。我还在实验里,天天氨水呢?他老先生从来不去实验室。哥,你忽悠人呢?我们要尊重他,但是不能盲目崇拜! 我们如何认识这些人?我们读史,《物理史》卡约里;《西方哲学史》罗素,对了西方有了罗素,才有了进步,敢于把那些牛人写的那么犀利,西方才能有进步。 中国很多的社会上的人没有把书明白! 国外人写书,一定有自己的偏心,自己的爱国爱民族之意,我们就要把这个看出来,《全球通史》的美国作者,真的需要好好读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一点没有写中国的好话,body,你好好读一下,可以么?畅销书,都不能读!可是,就是这样的人,成为很多的中国人的偶像。 很多的香港的右派,不少观点都很好,但是但是,总是在那骂政府,你们shabi啊?没完没了。一个政府的建立必有其本意,这个本意是哲学的思想,也是大众的思想。为什么一堆流寇能打过一群风度翩翩的读书人?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曲线的建立和逻辑,都不是我们没有专门数学训练的人能理解的! 中国人读书,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 能读书的人,被教育赶跑了,不能读书的人,却在那想疯狗一样咬人,迷惑观众。 第一个,王小波,肯定是语文没有学好。总是抄鲁迅的书,《祝福》我都读了5遍,读一遍,我感觉没意思,那是作者的内心的自演自语。而小波。,抄啊抄,我想这样的博士是怎么毕业的?我要是他的老师,我要给他不及格!写不好,不是你的错,但是抄袭,我就给你不及格!还小波体,那是鲁迅体。 第二个,方舟子,这个从苦难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学习有机化学,他的有机化学老师一定也是有机化学没有及格。生物呢?哲学呢?每一个及格的!结果他及格了,还出国了,还当叫兽了?给我很大的勇气,连这样的小人都能做外国叫兽,那我呢? 我有信心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爱国教育,民族教育,我们不能因为为了在别国家的报纸上发文章,而去不要脸的说中国垃圾,中国如何。。。。 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在数学学习上总要记住毕达哥拉斯的,还要记住中国的人名,现在明白了那是一种爱国教育! 慢慢明白了一件事情,剑桥只是一个发表演讲的地方,而不是思想产生的地方。。。。
2879 次阅读|2 个评论
平凡的世界
jiangming800403 2011-7-17 21:53
只有不放弃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性进程的主流 ——路遥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2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路遥十八祭
hjf306 2010-11-17 16:22
下午看到一条微博: 1992 年 11 月 17 日,他放下了手中的笔,留下《人生》留下《平凡的世界》,摘下茅盾文学奖,得到众多民间读者的拥戴,有捧有贬,穿过冷暖人间。默默一遍遍读着他、手不释卷的人们,一路走来,心里有个夸父逐日的背影,有片杜鹃啼血的残音。感谢你,让我们找回生活的诗情,振奋的英勇。路遥。。 原来路遥已经离开我们十八年了,不得不再次感慨时光之荏苒。记得第一次接触路遥的作品是在大二。当时有个书商在学校摆摊卖书,路过时刚好看到《平凡的世界》一书。之前就有位高中同学极力推荐此书,于是便买了本看看。毕竟是盗版的,厚厚的一本纸质粗糙字体也小,不过也就十几块。 刚开始看也不觉得如何,后来随着故事的发展,小说越来越吸引人。整天没事就窝在宿舍看,可谓是爱不释手。贫困的生活环境、对生活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那一段段纯洁而又真实的爱情,无不深深的震撼着我。原来小说也可以写得如此厚重。特殊的背景造就了各位角色的无奈,小说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难怪会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平凡的世界》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主人公面对困境时那艰苦奋斗、永不气馁的上进精神。这一点对当今的年轻人,特别是 80 后、 90 后们依然有很大的启迪。尽管我们生活中也有诸多不顺,但跟那个年代的人相比实在不算什么。很多人选择逃避选择堕落,可是主人公却选择了迎难而上,积极向上。时代背景、出身环境无法选择,但生活态度确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无论如何,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而后才能对其他人其他事负责。 路遥在颁奖典礼上发言时说: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如此看来,路遥能写出《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优秀小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感谢路遥,感谢这位用心写作的作家,感谢他给我们留下了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其去看那些空洞的励志书籍,不如重拾《平凡的世界》,让心灵再次震动。让思想再次升华。希望在研究生毕业前能再读一遍《平凡的世界》,经典弥久愈新,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谨以此文纪念路遥先生。
个人分类: 情感体验|3952 次阅读|5 个评论
经典诵读——《平凡的世界》(2010.10.10)
mafeicheng 2010-10-29 13:12
诗意的苦难 图书带读人:陈敏杰 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一、故事梗概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 1975 年到 1985 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 10 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二、人物关系 三、主要人物分析 1 、孙少平的苦难哲学 ( 1 )孙少平 学生身份 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 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 ( 2 )孙少平 农民身份 由于上学时大量的阅读书籍和报刊使农民出身的孙少平有着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所以在他躁动不安的青春年月里他宁愿选择自己的另一种活法,也不愿意安于现状只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虽然身在面朝黄土的农村,面对着穷苦的生活,他仍然在晓霞的帮助下,阅读参考消息等书籍报刊,保持着精神世界的充实。 他极力的想要摆脱农民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使自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因此,他决定出去闯荡。 ( 3 )孙少平 工人身份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 热爱 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 关于苦难的学说 。 即使是艰难的做着苦力,累的 皮开肉绽 也毅然贪婪地坚持着吸取大量的知识。因为他知道知识是改变他现状的力量,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还是那个他,什么都没有多大的改变,可是这种坚持让人无比佩服,更觉得这是一种近乎体验苦难人生的伟大壮举。就像他说的: 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虽然经历着最底层的肉体挣扎,但精神世界却是无比清澈,无比丰富的,也许正是因为他所体验的这些挣扎,才能让他的精神感悟更深刻,更朴实,更具说服力。 2、 孙少安 ( 1 )淳朴勤劳的农民形象 孙少安,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农村青年。他的身上有很多难能可贵的优点,当然也有它本身的局限性。 ① 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弟弟妹妹上学,十三岁就辍学回家的他,和父亲一起出山干活,积攒工分。仅有的两个男劳力,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实属不易。何况他的弟弟妹妹又要上学,又更增大了经济负担。这重重的压力倒将孙少安锻炼成为一个庄稼高手。面对日益老去的父亲,二十三岁的孙少安已成了家庭中真正的家长,没有这个精神支柱,家中的女人们怕是早就不知该怎么活下去了。 ② 生产队的能手。这样的庄稼高手,自然就成为了生产队长。年轻的孙少安不但将自家农活操持得极好之外,也率领全队一同努力,荣获了最佳生产队长的头衔。孙少安在村中的威望又登上了一个台阶。 ( 2 )农民企业家 ③ 率先改革农业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将生产队解散,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民以后干活都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而不再是为集体了。其实,孙少安早在文革刚结束不久就要发起这场改革,只是迫于村干部的压力,才被迫停止。这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年轻人,以他对农业生产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智慧,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④ 共同富裕。孙少安办砖厂盈利之后,本性的善良驱使他决定扩大砖厂规模,让村民们能有一份好生计。却因用人不慎而破产。这个打击让少安颓废了一年,然后振作起来继续承办砖厂。 ⑤ 出资建学校。孙少安富裕以后,不忘给村里出资兴办教育,充分体现了孙少安的善良和大爱。他不仅深切地爱着家人,也爱着村里的每一个人。 3、 孙少平于孙少安之不同 ( 1 )少平有知识有文化,他不甘于待在农村,勇于去外面闯荡,在艰苦的境遇中体会到了苦难的哲学,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 2 )少安文化水平不高,却安守本分,勤劳善良,为撑起整个家而辛苦劳作。他不甘于穷困的生活,积极改变现状。他提出农业体制改革,而后创办砖厂,最终致富。 ( 3 )这也是导致他们俩面对爱情时截然不同选择的原因所在。 四、特色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 , 平凡的生活 , 平凡的感情 , 平凡的故事。
个人分类: 读书会之经典诵读|68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平凡的世界》,做平凡的自己
热度 1 abubob 2010-7-8 19:08
题记:在科学网潜水多日,始终不知该记录些什么。浑浑噩噩中已度过两年的研究生活(如果算的话),看看几年来80后层出不穷的新名称,新处境,看看书店中充斥的所谓成功学的种种书籍,真不知道作为我们年轻人到底该如何面对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希望,有无数成功的榜样被媒体发掘;这个时代同时充满了失落,富士康的年轻人,对小学生挥其屠刀的中年人。我们在被什么推动着朝前发展?是社会?是我们自己?是对世界的好奇,还是......?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写的一部小说,高中时读过,印象颇深。后来随着忙碌的生活,似乎忘记。最近忽然想起,推荐给大家,也许读完这小说,我们将对这平凡的世界有自己的理解,这平凡的世界其实不平凡。读书这件事随性,每个人读法不同,感受不同。我在这里也不发表对这本书的愚见,给出几个链接,都是一家之言,只是希望给大家一个概括。种种滋味,欢迎大家自己读后品味。 http://www.jyb.cn/book/rdss/201007/t20100708_373680.html http://blog.huanqiu.com/?uid-216708-action-viewspace-itemid-747124 http://book.jiage.cc/xinwen/169.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平凡的世界
mizone 2010-2-5 15:21
按:这是07年7月写的一篇小文。 转瞬间十年已逝,十年前我从乡村去了县城。在班主任的影响下,第一次拜读了《平凡的世界》。由于与主人公在某些方面的相似,第一次便让我的血液沸腾和激荡不已。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青涩少年,而今我也“不惋惜,不呼唤,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不再是青春少年……”。十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相知十年,为你我感动”,这是我们同学录的宣言。十年后无意间再次拿起了这本书,姑且算做对十年的纪念。平凡的世界的人和事都曾让我感动不已,而它对我的影响至少让我知道了《参考消息》,那时起至大学毕业,我能看的几乎都看了,因为我也存在因放假而无报可读的窘况。当然看的不止参考消息,而这又带给了我什么,至少至今我仍固执地认为因此我考研政治没怎么花时间也获取了高分。在此我只想谈谈平凡的世界里的爱情。 亚当和夏娃禁不住嘴馋而吃了那颗“不该”吃的苹果,因此触怒了上帝而被贬下凡间,他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从那时起人间几乎无不感激他们的勇气,他们的错误多么的美丽。平凡的世界里的爱情也是美丽的但更多是凄美。 先说少安和润叶,他们两小无差,青梅竹马。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有些差距,至少在他们结婚前精神上是门当户对的。然而少安错误抑或无奈的对待了他们的爱情,他认为一个泥腿子无法给一个县城的小学老师幸福。于是在痛哭一场后,没有再给润叶任何机会便取回了媳妇儿,试图以家庭的组建抹掉那青春的爱情,他也基本做到了。然而这对润叶而言太过残忍,她瞬间失去了自己精神的支柱和感情的依托。润叶也算一个知识女性,但那时的她在各方面都还不是独立的,她无力拒绝亲人的“爱”;同时在大是大非面前辨不清方向,无谓地做了“政治牺牲品”。冷漠且仇恨地走入了婚姻,当然善良的润叶没有将仇恨施与少安。 少安的婚姻是幸福的,他和秀莲一见钟情,虽然这更多的带有乡土的情怀。然而当他们历尽生活的苦难,不懈地奋斗终于能心平气和地享受生活的甜美时,医生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秀莲患了肺癌。故事到此已经被悲伤所笼罩,作者也轻描淡写的一笔就过,但于读者而言却似乎是无法承受之重。润叶和向前则是苦难的,向前热情似火,润叶冷酷过冰,冰与火纠缠着也彼此折磨着。直到向前因无边的痛苦酒后驾车压断了双腿,火灭了;而润叶猛然间意识到自己的无情,于是悄然而坚定地来到向前身边,决心用自己滚烫的心去抚慰那颗快要凝固的心。以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冰与火交换了位置,终于心心相映。此时我几乎无法分辨少安与润叶谁更痛苦,这又有意义吗? 再说少平和晓霞,少平和晓霞真正的相识起于他们代表县文艺队外出演出。他们间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则是晓霞借《参考消息》给少平看,因为晓霞发现这个农村来的孩子有一种不同于别人的气质,他们俩在一块儿可以讨论很多问题,使各自的精神世界都得到满足。然而愉快的高中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少平不得不回到农村自己的家,虽然在此后的三年晓霞不断地给他寄《参考消息》和各种自己读过的书,使少平不至于陷入农村的思想泥淖,也维持着他们间的关系。然而随着晓霞大学生活的开始,少平决定结束这种朦胧而毫无结果的关系,他哥(少安)就是他的榜样。然而那些报纸和书使得少平的思想渐渐丰满,他能独立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他无法安于现状,于是勇敢地走向了外面的世界。那时他的物质极度贫乏而精神却无比富足,令人感动的是他和晓霞竟不期而遇了,晓霞一如既往地热情,她被眼前此人的作为所震撼了。之后仍然是晓霞借书和报纸给少平看,再共同讨论书和报纸带给他们的问题,不经意间爱情已在两人间发芽。是的,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背景是悬殊的,即便少平始终不懈地奋斗,最后他也就一个煤炭工而已(在此没有丝毫看不起煤炭工的意思),而那时的晓霞已是省报记者了,并且“贵为”省委副书记的女儿。但是他们思想上是高度和谐的,在晓霞看来她只有和这个漆黑的掏炭工才能在精神上进行交流,也只有在他面前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并那么的幸福。但是就在他们约会的日子即将来临且晓霞将以少平未婚妻的名义回双水村时,作者再一次愚弄了读者——晓霞在第一线报道抗洪抢险时为救一个落水儿童牺牲了。这简直犹如晴天霹雳,让我不禁想作者到此也开始怀疑自己笔下的爱情,他似乎发现自己已经无法驾驭这两个都思想独立的人,因此只能以此作为结束。大概这就是小说追求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的意境吧。其实晓霞的形象已足够丰满——热情而不纵情,坚毅而不乏温柔,独立而不独行。不需再用她的死来为她以及他们的爱树碑立传,但是作者掌握了他们的命运,唯叫人唏嘘不已。 “死亡,这是伟人和凡人共有的最后归宿。热情的诗人高唱生命的恋歌,而冷静的哲学家却说:这是自然法则的胜利……是的,如果一个人是按自然法则寿终正寝,就生命而言,死者没有什么遗憾,活着的人也不必过分伤痛。最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却猝然间凋谢了。人类之树谁知凋谢了多少这样的花朵。冷落成泥,只有香如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8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