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抗癌活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蜂毒会杀死侵袭性乳腺癌细胞
zhpd55 2020-9-6 16:17
蜂毒会杀死侵袭性乳腺癌细胞 诸平 Fig. 1: Honeybee venom and melittin specifically reduce breast tumor cell viability. a The process of bee venom collection and melittin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cells, featuring a honeybee collected in Australia. b Cell-viability assays of a panel of human normal and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treated with honeybee venom from Australia (left) or melittin (right), with c the IC 50 values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Cell-viability assays of normal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HDFa) and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SUM159 and SKBR3) treated with d venom from populations of honeybees in Ireland (left) and England (right) (one-way ANOVA), and e venom from England worker (left) and queen (right) bumblebees. f Absorbance (405 nm) of aqueous solutions of melittin and bee venom assessed by ELISA with the anti-melittin antibody and IgG control (two-way ANOVA). g Cell-viability assays in HDFa and SUM159 cells after blocking melittin using the anti-melittin antibody with honeybee venom (left) and melittin (right). Data are represented as mean ± SEM ( n  = 3). Differences were considered significant at p   0.05 (*), p   0.01 (**), and p   0.001 (***). See also Supplementary Fig. 1 . 据哈里 · 珀金斯医学研究所 ( Harry Perkins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 ) 2020 年 9 月 2 日提供的信息,最新研究发现,蜜蜂毒液( honeybee venom )会导致难以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中癌细胞死亡,而对健康细胞的影响却很小。 哈里 · 珀金斯医学研究所( Harry Perkins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 )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的席亚娜·达菲( Ciara Duffy )博士利用珀斯西澳大利亚州(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爱尔兰( Ireland )和英格兰( England )的 312 种蜜蜂( honeybees )和大黄蜂( bumblebees )的毒液,测试了其毒液对乳腺癌临床亚型( clinical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的影响,包括治疗选择受限的三阴性乳腺癌。 相关研究结果于 2020 年 9 月 1 日发表在《 npj 精准肿瘤学》( npj Precision Oncology )杂志上—— Ciara Duffy, Anabel Sorolla, Edina Wang, Emily Golden, Eleanor Woodward, Kathleen Davern, Diwei Ho, Elizabeth Johnstone, Kevin Pfleger, Andrew Redfern, K. Swaminathan Iyer, Boris Baer, Pilar Blancafort. Honeybee venom and melittin suppress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ctivation in HER2-enriched an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 npj Precision Oncology , 2020; 4 (1) DOI: 10.1038/s41698-020-00129-0 . Published:01 September 2020 . 此项研究显示,蜂毒液( honeybee venom )会迅速破坏三阴性乳腺癌和富含 HER2 的乳腺癌细胞。 席亚娜·达菲博士说,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蜂毒液( honeybee venom )和一种成分蜂毒肽( melittin )对不同类型乳腺癌细胞的抗癌特性。 “ 以前没有人比较过蜂毒液( honeybee venom )或蜂毒肽( melittin )对乳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所有不同亚型的影响。我们在正常的乳腺癌细胞以及乳腺癌临床亚型的细胞上测试了蜂毒液:荷尔蒙受体阳性乳腺癌(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细胞、富含 HER2 的乳腺癌( HER2-enriched breast cancer )细胞和三阴性乳腺癌(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细胞。” 席亚娜·达菲博士说: “ 我们在蜜蜂毒液中测试了一种极小的带正电的肽,称为蜂毒肽( melittin ),我们可以合成该产物,并发现合成产物反映了蜜蜂毒液的大部分抗癌作用。而且,蜜蜂毒液和蜂毒肽均显著地选择性和迅速降低了三阴性乳腺癌和富含 HER2 的乳腺癌细胞的活力。”席亚娜·达菲博士补充说: “ 毒液非常有效 , 且发现蜂毒肽可以在 60 min 内完全破坏癌细胞膜。 ” 特定浓度的蜜蜂毒液可以诱导 100 %的癌细胞死亡,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却很小。 “蜜蜂毒液中的蜂毒肽( Melittin )也有另一个显著作用,在 20 min 内,蜂毒肽能够显著减少癌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所必需的化学信息。 “ 我们研究了蜜蜂毒液和蜂毒肽如何影响癌症信号通路,这是癌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化学信息,我们发现这些信号通路很快就被关闭了。蜂毒肽通过抑制三阴性乳腺癌中通常过表达的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化来调节乳腺癌细胞中的信号传导,并抑制富含 HER2 的乳腺癌中过表达的 HER2 的活化。 ” 西澳大利亚州首席科学家教授彼得 · 克林肯教授( Western Australia's Chief Scientist Professor Peter Klinken )说: “ 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并令人兴奋的发现,蜂毒肽( melittin )是蜜蜂毒液( honeybee venom )的主要成分,可以抑制致命的乳腺癌细胞,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他说: “ 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表明蜂毒肽如何干扰乳腺癌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以减少细胞复制。它提供了另一个绝佳的例子,说明天然化合物可用于治疗人类疾病。 ” 席亚娜·达菲博士还进行了测试,以查看蜂毒肽是否可以与现有的化疗药物一起使用,因为它会在乳腺癌细胞膜上形成孔或洞,从而有可能使其他疗法进入癌细胞,从而增加细胞死亡。 “ 我们发现蜂毒肽可以与小分子或化学疗法例如多西紫杉醇( docetaxel )一起使用,以治疗高度侵袭性的乳腺癌。蜂毒肽和多西紫杉醇的组合在降低小鼠肿瘤生长方面非常有效。 ” 席亚娜·达菲博士的研究是在皮拉尔·布朗卡福特教授( Prof. Pilar Blancafort )的监督下,在珀斯的哈里 · 珀金斯医学研究所( Perth's Harry Perkins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 )的癌症表观遗传学实验室从事的博士学位的一部分。 “ 我之所以收集珀斯蜜蜂毒液( Perth honeybee venom ),是因为珀斯蜜蜂是世界上最健康的蜜蜂。” 她说: “ 在将毒液倒钩从蜜蜂腹部拔出并通过仔细解剖将毒液抽出之前,用二氧化碳使蜜蜂进入休眠并将其置于冰上。 ” 尽管有 2 万种蜜蜂,但席亚娜·达菲博士想将珀斯蜜蜂毒液与爱尔兰和英格兰其他蜜蜂种群以及大黄蜂毒液( venom of bumblebees )的影响进行比较。 席亚娜·达菲博士说:“我发现,在澳大利亚、爱尔兰和英格兰的欧洲蜜蜂蜂毒( European honeybee venom )与正常细胞相比,对乳腺癌细胞产生了几乎相同的影响。然而,即使在非常高的浓度下,大黄蜂毒液( bumblebee venom )也无法诱导细胞死亡。 1950 年,《自然》( Nature )杂志发表了有关蜂毒( bee venom )作用的首批报告之一,其中毒液减少了植物中肿瘤的生长。然而,席亚娜·达菲博士说,只是在过去的 20 年中,人们才对蜜蜂毒液( honeybee venom )对不同癌症的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未来将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正式评估蜂毒肽的最佳递送方法,以及毒性和最大耐受剂量等相关问题。更多信息请 注意浏览原文 或者相关报道。 Abstract Despite decades of stud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selectivity of the bi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honeybee ( Apis mellifera ) venom as anticancer agents remain largely unknown.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honeybee venom and its major component melittin potently induce cell death, particularly in the aggressive triple-negative and HER2-enriched breast cancer subtypes. Honeybee venom and melittin suppress the activation of EGFR and HER2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phosphorylation of these receptors i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breast carcinoma cells. Mutational studies reveal that a positively charged C-terminal melittin sequence mediates plasma membrane interaction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Engineering of an RGD motif further enhances targeting of melittin to malignant cells with minimal toxicity to normal cells. Lastly, administration of melittin enhances the effect of docetaxel in suppressing breast tumor growth in an allograft model. Our work unveils a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pinning the anticancer selectivity of melittin, and outlines treatment strategies to target aggressive breast cancers.
个人分类: 药物动态|4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抗癌活性
zhpd55 2020-8-15 22:28
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 )的抗癌活性 诸平 对于鬼针草 ( Bidens pilosa L.) 的药用价值和主要活性成分,前面已经有博文进行了简要介绍,详 见: 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药用价值简介 ; 聚乙炔类物质——鬼针草的活性成分之一 ; 来自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类黄酮及其衍生物 ; 来自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酚类化合物(Phenolics) ; 来自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萜烯类化合物(terpenes) ; 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精油的化学成分 。 今天就鬼针草的抗癌活性进行简要概述,仅供参考。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鬼针草( Bidens pilosaL. )的体外和体内的多项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癌作用。 1. 印度学者首次发现鬼针草含有紫杉醇( Paclitaxel, Taxol ) 图1 紫杉醇(Paclitaxel, Taxol)结构式 图2 红豆杉 图3 红豆杉树皮 紫杉醇( Paclitaxel, Taxol )是一种从裸子植物 红豆杉 的树皮分离提纯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经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特别是对癌症发病率较高的 卵巢癌 、 子宫癌 和 乳腺癌 等有特效。紫杉醇是近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门的抗癌药物,被认为是人类未来20年间最有效的 抗癌 药物之一。 近年来由于癌发率呈爆发性增长,对紫杉醇的需求量亦明显增大。 临床 和科研所需的紫杉醇主要是从红豆杉中直接提取,由于紫杉醇在植物体中的含量相当低(公认含量最高的短叶红豆杉树皮中也仅有0.069%),大约13.6kg的 树皮 才能提出1g的紫杉醇,治疗一个卵巢癌患者需要3~12棵百年以上的红豆杉树,也因此造成了对红豆杉的大量砍伐,致使这种珍贵树种已濒临灭绝。加之紫杉本身资源很贫乏,而且 红豆杉属 植物生长缓慢,这对紫杉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另寻资源或者人工合成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印度米佐拉姆大学(Mizoram University)的研究者N. S. 库马尔(Nachimuthu Senthil Kumar)等人研究发现,小三叶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inn. var. Radiata (Asteraceae))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高(MIC 80 μg/mL, IC 50 110.04 μg/mL),对人表皮样癌(KB-3)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在检测的癌细胞系中,IC 50 值为99.56 μg/mL。清除DPPH和ABTS的IC50值分别为80.45 μg/mL和171.6 μg/mL。提取物中还含有高酚成分(72 μg GAE/mg extract)和黄酮类化合物(123.3 μg Quercetin /mg extract)。研究者利用UHPLC-QqQLIT-MS/MS和GC-MS分别检测出了5种可能与植物生物活性有关的活性物质和6种挥发性化合物。首次从小三叶鬼针草叶子提取物中检测并定量测定了紫杉醇(Paclitaxel, Taxol)的抗癌活性,提取物试验进一步显示出其抗癌潜力。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小三叶鬼针草叶提取物可能是寻找高效、环保的天然活性物质和重要药用化合物的良好候选材料。详见 Garima Singh , Ajit Kumar Passsari , Pratibha Singh , et al.Pharmacological potential of Bidens pilosa L. and determination of bioactive compounds using UHPLC-QqQLIT-MS/MS and GC/MS.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7, 17(1): 492. doi: 10.1186/s12906-017-2000-0 . 2. 石油醚提取物 的抗增殖活性 鬼针草的石油醚提取物对4种人癌细胞具有良好的抗增殖活性,特别是对A549细胞,IC 50 为49.11±2.72 μg/mL。口服剂量分别是90 mg/kg、180 mg/kg和360 mg/kg,对具有A549细胞的小鼠抑制率分别为24.76%、35.85%和53.07%。鬼针草提取物能显著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从鬼针草提取物中鉴定出138种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类,包括4,22-胆甾二烯-3-酮(4,22-cholestadien-3-one, 4.82%)、豆甾醇 (stigmasterol, 4.56%)、软木三萜-3-酮 (friedrin -3-one, 3.28%)等。更多信息请详细浏览: Yiwei Shen , Zhouliang Sun , Peiying Shi ,et al. Anticancer effect of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from Bidens pilosa L and its constituent's analysis by GC-MS. J Ethnopharmacol,2018, 217: 126-133.doi: 10.1016/j.jep.2018.02.019.Epub 2018 Feb 15. 3.鬼针草热水提取物抗白血病 J S Chang 等人评价了小三叶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 var. minor (Blume) Sherff)和鱼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抗白血病活性。采用基于XTT比色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用小三叶鬼针草( B. pilosa var. minor)和鱼腥草( H. cordata )的热水提取物,培养5种白血病细胞系(L1210、U937、K562、Raji和P3HR1)。小三叶鬼针草热水提取物对这5种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其IC 50 在145 ~ 586 μg/mL之间。对L1210、P3MR1、Raji和K562这4种细胞系的影响最大,IC 50 均低于200 μg/mL,选择指数大于5。鱼腥草的热水提取物对这5个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IC 50 在478 ~ 662 μg/mL之间。选择指数在1.5 ~ 2.1之间。研究发现小三叶鬼针草比鱼腥草热水提取物更能抑制大部分白血病细胞。由此可以认为,小三叶鬼针草可能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有用的药用植物。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 J S Chang , L C Chiang , C C Chen , et al. Antileukemic activity of Bidens pilosa L. var. minor (Blume) Sherff and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Am J Chin Med,2001, 29(2): 303-312. doi: 10.1142/S0192415X01000320. 鬼针草叶子的正己烷提取物,对人各种细胞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鬼针草植物地上部分的氯仿(CHCl 3 )提取物在四唑盐测定(Tetrazolium Salt assay)和中性红摄取测定(Neutral Red Uptake assay)中具有较强的体外细胞毒性,IC 50 分别为83.0 μg/mL和97.0 μg/mL。粗水醇提取物(hydroalcoholic extract简称HAE)和CHCl 3 提取物能显著降低体重( p 0.05)、腹围、肿瘤体积和活细胞数,而且在150 mg/kg的剂量下,可使携带埃尔利希腹水癌小鼠(Ehrlich ascites carcinoma tumorbearing mice)的寿命分别延长54%和42%。两种方法均可分别降低血清乳酸盐脱氢酶(LDH)活性39.5 %和30.6%,分别降低肿瘤液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94.6 %和50.7%。以EtOAc和水醇(水:醇=6:4) 组合作为提取剂,在IC 50 200 μg/mL下,鬼针草的提取物表现出细胞毒性(Kviecinski et al. 2008; Suffness and Pezzuto 1991)。 Sundararajan等人(Sundararajan et al. 2006)报道,鬼针草的粗甲醇提取物(methanolic extract)和鬼针草的乙酸乙酯组分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系和KB癌细胞系(KB carcinoma cell line)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此外,Wu等人(Wu et al. 2004)注意到,新鲜整株鬼针草的乙酸乙酯部分(25 μg/mL)也抑制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um cells, HUVEC)的细胞增殖和小管形成,并减弱了80%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促进的HUVEC的增殖。在500 μg/ml时,粗热水提取物和正丁醇分离分别将IFN-γ启动子活性提高了3倍和6倍(Chang et al. 2007)。 从鬼针草中分离出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备受关注。来源于鲜鬼针草的活性EA和乙醇组分的3种聚乙炔化合物即化合物13、14和27 (Wu et al. 2004; Wu et al. 2007),都显示出有效的抗HUVEC的增殖活性(IC 50 分别为2.5 μg/ml和0.375 μg/ml), 在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analyses)中,显示出 p27 (Kip)或p21 (Cip1)上调2.2~3.0倍。 需要说明:涉及到的不同化合物编号及其结构式,详见前面的相关博文。 值得注意的是,在2.5 μg/ml时,化合物13比化合物14对HUVEC中防止管形成的影响更显著。此外,在2.5 μg/ml时,化合物27完全抑制胶原凝胶中内皮细胞的形成和迁移(Wu et al. 2004)。 有趣的是,这些化合物对HUVEC的增殖表现出高度特异性的抑制作用,但对其他被测细胞类型的生长没有负面影响(Wu et al. 2004)。鬼针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的聚乙炔化合物12,可导致正常和转化的人细胞系在培养中过度生长(Alvarez et al. 1996)。有趣的是,化合物1是从己烷提取物中获得的主要聚乙炔化合物之一,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表现出细胞毒性; 特别是在人类癌症细胞系中,包括对于HepG2和Caco-2细胞系,IC 50 分别为0.49 μg/ml和0.70 μg/ml (Alvarez et al. 1996; Kumari et al. 2009)。 值得注意的是,Fleischer (Fleisher 1980)的早期研究报告称,使用化合物1(纯化合物1或作为Bidens属植物(Bidens species)精油的一部分)治疗肺癌患者,其中有80%~85%的患者显示出良好的结果。化合物1对人皮肤(Towers et al. 1979)和人红细胞膜损伤(Macrae et al. 1980)也没有光毒性作用。从鬼针草中提取的聚乙炔类(polyacetylenes)的细胞毒性与聚乙炔类(polyacetylenes)、聚乙炔苷类(polyacetylenic glycosides)及其衍生物都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这一事实相一致(Siddiq and Dembitsky 2008)。在鬼针草中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当中有9种,即化合物45~49和化合物88~91均为槲皮素(quercetin)的衍生物。它们可以抑制大鼠的肿瘤,显著降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简称t-PA)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简称u-PA) (Devipriya et al. 2006)。然而,分离出的槲皮素衍生物的特异性抗癌活性既尚未得到评估,且对其缺乏充分了解。化合物43和矢车菊黄素(Centaureidin)化合物86 (Chiang et al. 2004)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诱导肿瘤细胞死亡(Beutler et al. 1998)。此外,这些化合物可将干扰素-γ (IFN-γ)启动子的活性提高4倍,并通过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和T细胞中的核因子-kB调节IFN-γ的转录(Chang et al. 2007),从而刺激抗肿瘤免疫(Abbas et al. 1994)。化合物87 (Ballard 1975; Hoffmann and Hölzl 1988a; Zhao et al. 2004)和紫铆因(butein)化合物84(Ballard 1975; Zhao et al. 2004)在不同肿瘤中诱导细胞凋亡,并可能在体内外阻滞人体癌细胞的发育(Young et al. 2010; Seelinger et al. 2008; Yit and Das 1994; Seelinger et al. 2008)。其他近期研究显示化合物86显著抑制多种人体肿瘤细胞的增殖,这些肿瘤细胞来源于人体乳腺癌(Wang et al. 2005)、淋巴瘤(Ramanathan et al. 1992; Lee et al. 2004)、黑色素瘤(Iwashita et al. 2000)和结肠癌(Kang et al. 2004)。 Moon等人(Moon et al. 2010)观察到化合物84通过诱导G2/M期阻滞和凋亡、促进失活的磷酸化Cdc2水平、降低Cdc22激酶活性和产生活性氧(ROS)等方式抑制人体肝癌细胞的生长;这进而伴随着c-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的激活。然而,人体肝癌细胞对紫铆因(butein即化合物84)非常敏感,抑制其生长,诱导凋亡。以紫铆因(butein)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为基础,是ROS的产生和随后JNK的激活(Moon et al. 2010)。Moon等人(Moon et al. 2010)随后的实验证实紫铆因(化合物84)抑制基本的和可诱导的NF-kB活性;这种下调导致抑制前列腺癌的侵袭和血管生成。单宁酸(Tannic acid,化合物118)是一种酚类成分,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和癌症化学预防活性(Chung et al. 1998; Nam et al. 2001; Nepka et al. 1999)。 化合物152和化合物153年是从鬼针草的叶子中发现的单萜类(monoterpenoids)含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人类白血病HL-60细胞的处理中,诱导DNA碎片的形态变化,表明有诱导细胞凋亡之功效(Moteki et al. 2002);在人类黑色素瘤M14 WT细胞处理中,诱导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caspase-dependent apoptosis, Calcabrini et al. 2004)。caspase是一组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类似结构的蛋白酶。Caspase与真核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并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与凋亡调节。然而,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在鬼针草叶子中的浓度很低,这可能导致对人类癌细胞抑制作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个人分类: 新观察|8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MedComm | 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Gary A. Piazza教授:通过靶向RAS增强免疫检查点疗法的抗癌活性
WileyChina 2020-8-11 11:29
MedComm 第一期已经正式上线啦!欢迎免费订阅,所有文章均可免费阅读、下载和分享。 第一期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toc/26882663/2020/1/1 高比例的人类癌症在RAS中具有功能性突变,导致了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激活了癌细胞增殖、生存和转移所必需的信号通路,驱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 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Gary A. Piazza教授在 MedComm 上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RAS基因与癌症进程和治疗,抗肿瘤免疫,以及肿瘤微环境的相互关系,尤其强调了靶向RAS的抑制剂对增强或扩展免疫检查点疗法抗癌活性的巨大潜力 。本文第一作者为南阿拉巴马大学的Antonio B. Ward,通讯作者为南阿拉巴马大学Gary A. Piazza教授。 大约30%的人类癌症的RAS基因中存在功能获得性突变,激活RAS信号通路,包括RAS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途径,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RAS驱动的肿瘤发生过程中还增加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减少向T淋巴细胞呈递抗原的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分子,以及改变促进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等细胞分化和积累的细胞因子的表达。这些变化共同导致了一个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TME),阻碍T细胞的激活和浸润,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因此,RAS抑制剂有着削弱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改善RAS驱动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的潜力 。 RAS驱动的癌症通常表现为癌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增加,这些分子结合TME免疫细胞上的同源受体,包括CD4辅助性T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导致其功能衰竭和杀伤癌细胞的能力下降。同时MHC分子减少,免疫检查点分子PD-L1和B7-H3高水平表达,这将有助于肿瘤细胞免疫逃避。PD-L1和B7-H3在RAS信号调控的癌细胞免疫逃避中起到重要作用,激活的RAS信号通路能通过TTP作用增加mRNA稳定性,提高PD-L1和B7-H3水平(图1)。 图1 癌基因RAS信号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避 缺乏浸润性T细胞的肿瘤,如RAS驱动的肿瘤,具有高水平的免疫检查点抑制蛋白(如PD-L1和B7H3),对目前的癌症治疗方法反应不佳。抑制癌基因RAS信号可以创造一种对免疫检查点抑制或免疫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微环境。RAS抑制剂有可能通过抑制RAS-MAPK信号通路来刺激免疫系统的潜力,从而降低癌细胞表面PD-L1 和B7-H3的表达,以利于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图2)。 图2 抑制癌基因RAS信号提高抗肿瘤免疫 检查点免疫疗法有助于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的发生,已成为治疗难治性癌症的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RAS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是导致人类恶性肿瘤发生的最常见的突变之一,RAS驱动的癌症因对化疗或放疗等癌症治疗方法没有反应,通常是致命的。尽管免疫检查点治疗越来越成功,RAS驱动的癌症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并不理想。 因此作者认为,结合小分子靶向治疗,特别是结合pan-RAS抑制剂的免疫检查点治疗,可能对广泛的RAS驱动癌症产生更大的疗效。 参考文献: Prior IA, Lewis PD, Mattos C.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RAS mutations in cancer. Cancer Res . 2012; 72(10): 2457-2467. Downward J. Targeting RAS signalling pathways in cancer therapy. Nat Rev Cancer . 2003; 3(1): 11-22. Ward AB, Keeton AB, Chen X, et al. Enhancing anticancer activity of checkpoint immunotherapy by targeting RAS. MedComm . 2020; 1-8. https://doi.org/10.1002/mco2.10 Mattox TE, Chen X, Maxuitenko YY, Keeton AB, Piazza GA. Exploiting RAS nucleotide cycling as a strategy for drugging RAS driven cancers. Int J Mol Sci . 2020; 21(1): 141. 引用本文: Ward AB, Keeton AB, Chen X, et al. Enhancing anticancer activity of checkpoint immunotherapy by targeting RAS. MedComm. 2020; 1-8. https://doi.org/10.1002/mco2.10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mco2.10 关于 MedComm: MedComm 是科研和教育领域的推动者——Wiley公司出版发行的全英文生物医学专业期刊。 主编由英国牛津大学 James Henderson Naismith 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爱丁堡科学院院士)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于全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副主编与编委由全球10多个国家的著名科学家构成。 MedComm 是同行评审的在线发表开放获取 (OA) 期刊,及时出版关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方面的工作,力争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SCI学术期刊。本期刊发表论文类型包括综述(Review)、展望(Perspective)、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致编辑信函(Letter)、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等。 对于原创性成果采取“快速通道”模式, 帮助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发表文章,最快一周可接收 ,并于 2020年至2022年之间免收论文出版费 。此外,投稿时文章格式不限,正式接收发表时再按本杂志要求修改。 MedComm 竭诚欢迎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医生、研究生积极向期刊投稿。
个人分类: Life Science|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0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