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尺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水文学高谈阔论——创设“地球水文学”的构想
热度 3 hillside 2011-5-10 14:40
   水文学的传统地盘局限于陆地。当今年代,水土气生四大圈层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谁将占有更多份额?    从“高”着眼,随着气候系统行情看涨,水文学近年也一路攀升,遂有全球水文学、空中水文学、宇宙水文学之说;从“阔”放眼,海洋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小视,海洋水文学等也逐渐露头,陆海气相互作用已成气象、气候预报、预测之必谈。    从专业而言,相关领域(气、土、生、林、环境等)与水文相涉的研究势头不减。    因此,整合各方力量,以地球为载体,建设不同尺度的新水文学势在必行。    水文学不加修饰语,通常是指陆地水文学或地面水文学。相关学科是地下水文学、水文地质学。    我认为创设“地球水文学”或“行星水文学”的时机已经成熟、社会需要也很迫切。    我目前仅是初步想法,其他考虑待续……
个人分类: 水文科学|2507 次阅读|3 个评论
瞬间即为永恒—审美的时间尺度
baidawei 2011-5-7 13:11
王国维,这位将日译词汇“美术”引进中文的第一人,曾经对美做过这样一个定义。他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也”。也就是说:美的东西,虽然可能有用,但作为审美的对象,人们欣赏的是其美,而非其用。进一步,一个审美对象,或者应当完全与鉴赏者没有利害冲突,如一幢建筑,一幅画,一首诗;或者为鉴赏者所完全无力驾驭,如高山大川,急风骤雨,惨烈悲剧等等。如果一个物品总是让人想到它的有用之处,则极不可能成为一个审美对象。极端的说,美丽的东西就是无用的东西。 从时间尺度上看王国维的这个审美定义,审美的这个过程应该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一种在你第一眼注意到它时就打动了你的美,是一种完全审美意义上的美。当你继续注视它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美,但是时间过长,就不完全是审美了。你即使没有去想,实际上已经在“享受”,或者说是在“利用”这种美了。有了利用的意思,审美的过程就不纯粹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印象画派是纯粹的审美艺术,他们要捕捉的就是那稍纵即逝的印象一瞬间,没有任何利用的余地。莫奈(Monet)1872年的《印象-日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干净利落的把审美与效用分开,把审美的瞬时性准确地诠释下来。在他之前的画大多是基于宗教题材的,虽然也有各种震撼人心的美,但总有说教的嫌疑和效用的成分。所以不是完完全全的审美。时间久了,人们认为那样的画才有深度,觉得印象画是表面的,肤浅的。 中国画常常会把很多诗文写在上面,其实是对自身的审美价值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一幅画不能在第一时间打动人,再多的解释也没有用。而且诗文越多,铭志的意思也越强,这幅画的审美价值就越低。西方的画也不例外,备受推崇的《自由领导人民》对我来说,不仅审美价值极低,而且有些滑稽。 中国的诗词在审美的意义上则有大量登封造极的作品。李白的诗大多是印象派的。三言两语勾勒出窗前明月和落日登高的唯美印象。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更是印象得令人叹为观止,莫奈无可奈何。 审美这个过程既然短暂,稍纵即逝,那么收藏者就不应该是一个审美者。可是,如果说他们完全是为了拥有,或者是为了转手卖个好价钱,也不全对。有些印象,隔一段时间去看它,仍然能惊心动魄,激动人心,值得收藏。 不过最伟大的印象,是那种铭刻在心的,不需重新审视却历历在目的印象。人们的记忆力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很少能记住少时某一天里的每一刻,但却会记住一幅幅的画面,因为那些画面当时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 刻骨铭心的印象总是要投入很多的感情才能铭记,所以这类印象大多和亲情友情有关,尤以爱情为甚。这样的印象三言两语说不清,大概只有电影才能胜任,如“铁坦尼号”中那虽只一日却终生难忘的爱。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故事里,让主人公感动一生的,大概也只是他们之间在一起的几个瞬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这个意思。 从唯美的角度看,这样的印象虽然短暂, 但瞬间即为永恒。 白大伟,二零零八年四月 My original English Dairy: There is a 商务图书馆 close to the 人艺剧场. There I bought a book called 清华艺术讲堂. The first essay is by 王国维. His definition of aesthetic(美) is a simple one but quite thought-provoking one. He said: by nature aesthetic objects can be only appreciated but not used. When an useful/usable object is considered aesthetic, it is just because of that appreciable nature but not the useful feature. For example: snow mountain, thunderstorm, a leaf, a tragedy, these things are aesthetic just because of the beautiful but useless nature. In a sense, this says aesthetic feeling is in general short-term, fleeting. The first glimpse shocks you, that is pure aesthetic. If you continue to watch it, you can appreciate it more, but gradually the object becomes a useful thing to you, even just for you to gain pleasure in watching. Other times, you may use the beautiful thing for other more useful things, like holding water, decorating...At that time, the object has much less aesthetic value for you any more. There is still the difference bewteen a Haiku, a long poem, an essay, a short novel, a long novel, guess this aesthetic process can be long and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tastes.
378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许做宏观比做微观更靠谱
热度 4 yanghualei 2011-5-6 22:20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尺度敏感, 有些人擅长宏观,有些人擅长微观,还有些人对与自身尺度差不多的现象特别敏感。 但现实中的教育总让人先从微观开始。听一个同学说其写一篇毕业论文,是关于宏观方面的,导师说其写的特大,让其换题,立足小的方面。继续打听,那个导师是做微观方面的。我就纳闷了,你不擅长的方面,不见得别人也不擅长,教育真匪夷所思。 有时在想某种程度上实际上做宏观比做微观更靠谱。因 为宏观上误差小,对数据要求不是太严格,即使数据有噪音的时候,也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相对整体个体太微不足道了 ,相反,微观对数据要求的就较为精确,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当考察某个个体的性质时候,要把其放在整体中,而 有些性质只有在整体中在才能体现出来,只有在与其他个体相互作用中才体现出来 ,其与各个体的关系是啥,即其有什么转化而来并将转化为啥,其的载体是啥等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此个体进行肢解去考察去性质,即考察其的结构和类别,加深对此个体性质的了解。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49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Insight into the structural center of Chinese
hxgwzu 2011-5-6 20:19
如果把我们日常所说的话联成一个网络,这种网络会是什么样子呢?它的中心又是什么呢?科学家们发现真实系统的结构大多是一种具有小世界和无尺度拓扑特点的复杂网络,汉语的结构也是如此。以此为基础和依据,探寻汉语网络结构的中心节点,能加深对汉语结构以及网络结构动力的理解。 这项题为“汉语句法网络的中心节点研究”的成果发表于今年4月的《科学通报》第10期( http://www.scichina.com:8080/kxtb/CN/abstract/abstract502945.shtml )上。浙江大学的 刘海涛 教授与其博士生陈芯莹共同进行了该项研究。 人类对语言结构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止,而新兴的研究方法常常为语言研究注入活力,带来惊喜。最近兴起的网络科学,把整体概念带入到语言结构研究当中,成功地描绘出了“语言的地图”。 国内外有关语言复杂网络研究的成果不少。尽管语言网络的构造原则各有千秋,但大部分研究都偏重于对各种网络共性的探讨,例如小世界和无尺度特征等。这种偏重共性的研究,会给人“天下网络一般黑”的感觉,这使得语言结构的差异也被淹没在了语言网络的整体特征当中。怎么才能从这些相似的网络中挖掘出它们自己的个性呢?只能深入到结构的内部去,更加仔细地观察节点的分布特点,特别是中心节点的特点。 陈芯莹和刘海涛通过构建两个不同的汉语句法网络,依据词频和词分布选取了“的”、“了”、“在(介词)”3个虚词节点进行了网络特征值的测量,并分别将它们从网络中剔除,以观察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虚词均是网络的中心节点,但地位各有不同,它们对网络整体结构的影响也有较大区别。这一结果为汉语虚词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首次量化了个别词对整个语言系统的影响。 该项研究还证明,汉语的句法结构具有鲁棒性。即使是在去掉最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绝大部分节点还能相互链接。 该项研究还指出,在网络结构的研究中应重视节点自身的特性。虽然宏观的网络数据很重要,但网络的构建动力、它们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背后是节点的个性。节点根据自身的不同特性而自发地连接,最终形成了小世界、无尺度的网络。节点的个性才是决定各种网络结构的根源。 这项研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语言网络结构中不同中心节点的作用与特点,是近年来语言结构研究与网络研究的一个新突破,但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仍属于一项探索性工作,未来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From: (1) http://chinese.eurekalert.org/en/index.php (2) http://www.ncku1897.net/post/topic.aspx?tid=2777820
个人分类: 分享|19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生物学
热度 3 yiming123 2011-4-14 10:58
系统生物学
生物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首先单个细胞内从储存信息的基因表达出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以及代谢子,然后这些基本成分形成高一层次的调控模体和代谢通路,进一步大量的模体和通路构成基本的功能模块,最后多个功能模块组成更复杂的大尺度多细胞生物网络(图 1 )。系统生物学( systems biology )就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不同性质的组成成分(基因、 mRNA 、蛋白质、生物小分子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也就是说,系统生物学不同于以往的实验生物学 —— 仅关心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显然,系统生物学是以整体性研究为特征的一种大科学,其研究目标是要实现从基因序列到功能网络、到细胞、到组织、到个体的各个层次的整合(图 2 ),使得理论预测能够反映出生物系统的真实性。 图 1 :生物系统的多尺度结构。 图 2 :生物系统的等级结构。 系统生物学倡导利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从整体的高度分析、研究生命的复杂特性,属于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共同支撑起来的一门前沿交叉科学(图3)。在系统生物学中,复杂系统科学提供的是理论指导,信息科学提供的是工具支撑,而生命科学提供的是生物学理论与生物学数据的支持。通过利用信息科学提供的数据挖掘工具,可以整合有效的生物信息,构成建立数学物理模型的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物理学的思想构建合理的物理模型,并使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和求解。 建模在系统生物学中起到了对生物信息的实质性整合作用:各个层次的生物信息通过模型的数学描述建立起定量或定性的关系,通过理论模型,可以得到一些生物复杂现象的解释,进而推出生命系统更有普遍意义的本质规律。其中主要可分为以下类型: (1) 定性建模; (2) 基于约束的建模方法; (3) 基于常微分 / 偏微分方程的定量建模; (4) 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定量建模方法等。 图3: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18964 次阅读|3 个评论
小波的尺度伸缩,男女声合唱与数学显微镜--教学难点讨论之三
热度 20 tangchangjie 2011-3-30 11:38
上文《 比喻实例讲哲理,引玉之砖释小波》 展示了利用一组有内涵的对象作为坐标基底,从而表达更复杂对象的思路。本文拟通俗解释小波的尺度伸缩和数学显微机制。    1 常说尺度,而少说频率 小波就 像 优秀跳水运动员激起的水面昙花,涌现第一波,就很快消散了,衡量跳水运动的压水花的水平,用尺度显然比频率合适。(这里说 “ 像”, 而非 “是”, 请参见上文中在珍珠入水那一段的补充解释,也谢谢 评论14的建议)。       设墨西哥草帽小波的函数为y=f(t/a),    则 a=1/4时 , y=f(4t),绰号瘦草帽; a=1/2 时,y=f(2t),绰号中草帽;    a=1时, y=f(t), 绰号胖草帽, a= 2 时 ,y=f(t/2),是超胖草帽…    这里的a 称为尺度(scale),尺度越大体型越胖,符合直观。 幽默是机智、知识和心态的综合,学过小波的的同学开起玩笑也玩新概念,看见胖子来了,说:“Wow! How big Scale”(好大的尺度),而不说“好低的频率”。    直观地,小波中至少有一次“一正一负”的波动,尺度越小,波动的频率越高,尺度与频率是有关的。暂时保留这个美好的悬念,留到第3小节解释。    2 小波和 2 k 倍尺度小波正交 仅以K=1来说明思想。下图中,有两个Harr小波, f(t)的尺度是g(t)的尺度的两倍.  考察f(t)和g(t)的约会,相约在老地方--内积平台。  f(t)在 上心态平和,始终取+1,在t4b时,f(t)=0。  g(t)的情绪不稳定,在 上阳光灿烂(+1),在 突然由晴转阴,取值(-1),t2b时沉默不语,g(x)=0,  f(t)g(t)在 上为正,在 上为负, 正负相抵,这样的约会当然没有结果; 于是, 内积∫f(x)g(x)dt=0,它们有缘无分。  其他形状的小波复杂一些,需用严格的数学推导,但哲理相同。    3 尺度怎样联系频率 把Harr 波的波形拓扑地变成正弦波。得到如下的分段定义函数 F(t)=sin(ωt) 当ωt 在 中 F(t)=0 其他情形 1/ω是上述分段函数的尺度,而ω是正宗sin(ωt)在无限区间上的频率,这大致说明了尺度越小,对应于频率越高。   奇怪的是,在小波列表中没有这个函数,这里仅仅借用它在直观上说明尺度和频率的联系。不妨把它称为伪小波。之所以说“伪”,是因为按正宗做法,从母函数克隆出正交基时,需要要用平移、伸缩和加减法运算。虽然这个伪小波在适当的平移或倍频变换下,也可以造出正交波;但作加减法时候,要用到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或积化和差,这里就出问题了;做一点改造,把sin(ωt)换成sin(πt)/πt,就构成了Shannon小波的父小波,深刻的道理请数学专家来解释。 既然尺度联系上了频率和正交,下面暂时偏离小波片刻,说说与频率正交相关的趣事。 4 男女声合唱与声波的正交 。下面是C调的音阶 1,2,3,4,5,6,7与频率表:(Hz) ================================================================================ 唱名 dou ruai mi fa sou la xi dou(高) 计算数值 261.63 293.66 329.61 349.23 391.80 439.77 493.6 523.26  ================================================================================== 注意, 2*261.63= 523.26; 即,C调的高音dou之频率 是(标准)dou之频率的2倍。   事实上,2的12次方根 d=1.0594630,以d为公比,做一个等比级数 ,a 1 , a 2 ,…, a 12 ,   首项 是C调的 dou为a 1 =261.63, 而a 12 =523.26 是高音Dou的频率,这就是十二平均音阶,是中国明代音乐理论家兼数学家朱载堉(公元1536-1610年)发明(发现?)的。 上述等比级数中, a i+1 比a i 高半个音,音乐中加进适当的半音,常使旋律优美欢快。曾经听到过一首歌《新疆故事》,居然在sou上也升半个音,比较少见,挺好听。      4.1 一条坏消息 考虑两个单位向量波 u(t), v(t)。 u在v上的投影分量为 (u.v)v, 这就是u对v的干扰。设u,v两人一起唱歌,如果u唱跑了调,声音又大 (歌厅中常见的一道风景线),而v的定力不够强,或者是跟着跑调,或者就停唱了。   当然,这种干扰也不是全是坏处,从17世纪起,人们就发现音频之间适当的互相干预可能产生好听的和声(包括和弦与和声进行),作为菜鸟,只觉得唱和声的歌手特别不容易,需要定力特别强,这一主题要请声学专家或音乐家来做科普了。    4.2 一条好消息 设男女声合唱时,旋律一样,但女声高8度,则女声频率刚好是男声频率的2倍。 上面的分析表明,两者互相正交,所以只要都唱对了旋律,就不会互相干扰;还有一种解释,如果作谐波分析,女声的谐波刚好是男声的偶次谐波, 女声加强了男声中本来就有、但幅度较小的偶次谐波成分,所以不会互相干扰,听起来很和谐,请这方面的专家来指正和解释。    4.3 朱载堉如何发明十二平均音阶 明代的朱载堉虽然是数学家,但考虑到他逝世后33年(即1643年),牛顿才出生,估计他不懂关于弦振动的偏微分方程,没有频率检测仪器,也不懂波的正交,他是怎样发明(发现)音阶十二平均律的呢?有两点猜测: (a)在合奏时,在固定张力下,把琴弦缩短一倍,得到的高8度旋律,发现它与中8度旋律听起来很和谐,这属于 发现 ; (b)按压琴弦时,按 1.0594:1 的比例来缩短琴弦(升高半个音),比较适合手指头的分辨率,这也能解释在拉二胡或提琴时,各“把”(例如中八度和高八度)中,升半音需缩短琴弦的绝对长度是不一样的,但有一个 不变量 ,即各音阶所对应的弦长之间的公比,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规范,这属于 发明 。 多做些实验,把不同的琴弦长度、聆听感觉等,记录下来,再手工做一下数据挖掘,就能得到规律了。朱载堉是否这样挖掘出来的?这里的猜测权当戏谈。   Now ,言归正传。 5 构造小波正交标准基   前面解释了“适当“的平移和 “适当”的缩放可以创造正交的机会。 “适当”二字中包括向量间的正交性,整个集合的完备性(不缺少)和无冗性,也包含了数学家们的闪光智慧和一言难尽的酸甜苦辣。   下面的集合就是一个harr小波正交基      6 小波基的完备性 。上面的小波基的完备性是靠人海战术完成的,例如j=3, 缩小到1/8的尺度,就有8个这样瘦波,他们依次平移,挨个儿塞满了那个 区间。为了下面的方便, 给前面几个基向量取一些夸张的绰号:   J=0,只有一个,取名冬瓜 (尺度最大)用汉语拼音首字母,记为D   J=1, 有两个, 取名土豆, 用汉语拼音首字母,记为T 1 , T 2   J=2 ,有4个。 取名芝麻, 用汉语拼音首字母,记为 Z 1 , Z 2 , Z 3 , Z 4 . 7 观察波形的显微镜 7.1朴素丈量原理 。朴素的丈量,是用一个做标准的尺元,去匹配对象,看对象是尺元的多少个整数倍,这要求尺元比对象小,学生尺最小单位是1mm,则不能精确测量小于1mm对象。“百步穿杨”就是用“步”度量长度,如果长征时有现在的健身用的计步器,则对万水千山的长征历程的丈量可以精确到“步”。红歌“红军鞋”中唱道:“红军鞋是我的量天尺,穿上它,万水千山也能量完”,不但意境美,旋律美,也符合测度原理。 7.2 焦点访谈:关注波形局部性质 。考虑下图的波形中小方框里的那段波形W的构造,太小了,看不清楚,怎样做适当的“放大”呢?,如果是社会问题,央视会派一个记者组,去做一次焦点访谈。访谈常讲究地位匹配:小人物由小记者采访,大人物由大记者采访,如央视的水均益常作高端人物访谈节目,数学的焦点访谈也讲究尺度匹配。     用第5小节的小波基(冬瓜、土豆、芝麻波等)去丈量它。小波基中有无穷个元素,一般只要前面的一部分组成焦点访谈采访组,就可以达到足够精度。把小波基平移到待观察的小方框的中间的横坐标处,让W在小波基上分解。假定结果为 W= 7*Z 1 +2*T 2 , 这说明:   (1)W 与冬瓜波正交(无关),(大尺 不量 小对象);   (2) 注意芝麻波在 区间中位置,Z 1 是四个芝麻波最左边的一个,Z 2 向右边平移了一点, Z4最靠右边 .同理,在 区间中,土豆波T 1 靠左 ,T 2 靠右;所以 , 从假定 W= 7*Z 1 +2*T 2 得知W的左边部分是芝麻波Z1在纵向上放大了7倍,而右边部分由土豆波T 2 在纵向上放大了2倍。   (3) Z 1 中有一上一下的波动,其尺寸比较小,用它做尺子,匹配对象的上下波动就比较快,所以W的左边有芝麻波的较高频率;而右边部分与土豆波2*T 2 匹配,有土豆波的上下波动频率。这就从数学上比较精确地描述了对象的局部性质,也符合直观的观察,左边部分波动剧烈一些,右边平缓一些。(注意,图只是个示意,上面的图不符合那个假定)  小波基中有尺度从大到小的无穷个基小波,再小的对象,也有一款适合它。这是否达到了“显微”的目标?      需要说明,笔者没有专门讲授过小波课程,在数据挖掘中有一章有基于小波的数据挖掘,为了回答学生关于“数据挖掘+小波”的问题,和学生一起学小波,一起讨论小波,做了一些直观解释。比喻和解释不能取代严密的推理和艰苦的学习。   疏漏之处,请专家指正。 写后感:科普博文是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把教学经验和现成的PPT上,改写为博文不太难,花时间比较少。这个系列的博文,包括男女声合唱的正交性解析,都是教学PPT中提出来整理的。周末花一个小时作键(盘)耕(耘),既是手脑保健操键,又是休息。 相关博文 辐射、服碘、补盐、空袭和卷积 ----- 教学难点讨论之一 引玉之砖释小波--教学难点讨论之二 尺度伸缩,男女声合唱与数学显微镜--教学难点讨论之 三 怎样讲解较复杂对象的演化过程 — 教学难点讨论之四 实事实地有实照,从此点名不烦恼--介绍一款照相点名系统 其他科普博文 安徽高考作文“梯子不用时横着放”的科普版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7941 次阅读|48 个评论
有没有不能被放大的单位(尺度)呢?
热度 1 liwei999 2011-1-30 07:49
有没有不能被放大的单位(尺度)呢? (529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8, 2011 10:13PM 或者说是放不大的测量尺度呢?这个问题与gyro的提问有关。 引用: 问题是这样的: 金属形变能力一般很小,但拉力弹簧为什么可以被拉长一倍以上而不超过弹性限度? 这个思考可以抽象为:尺度扩大后会超过界限,导致破坏。如果人们认为有效的扩大方式对那个物理量并没有作用,事态就变得有意思了。 也不要绕弯子了,这个量就是“角度”。角度的单位是“糊涂”,所以让很多人搞不明白。角度的不变性与旋转半径的可变性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有相当大的“放大作用”。AFM可以看到原子的排列也都凭借着这个原理。知道这个道理后再回头看gyro的提问,答案也就有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5823,75823#msg-75823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18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成功与否的比较尺度及对待心态
chrujun 2010-12-6 01:07
什么人是成功人士? 这实际上是比出来说的。在某个团体、地域、或时段,如果一个人在某方面比其他人做得更出色,就会被人们认为是成功人士。但是,如果比较的群体、地域或时段变了,成功人士就可能变成失败者。 例如,某个人在某个学院是院长,在这个学院里,他/她算个成功人士。但如果这个院长的大部分同学比他/她的官更大,在同学聚会上,他/她就觉得是个失败人士。到北京才知道官小,就是这个道理。 就是一个皇帝,人们也会从时间尺度比较,看谁最厉害。毛泽东就把中国古代几个最厉害的皇帝比较了一下。比来比去,全不如没有当过皇帝的曹操强。和曹操相比,其他皇帝算失败者。 比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毛泽东站在整个中国历史尺度上比较得失。芝麻官在小单位内比较成功与否。不想和他人比较了,就是看破红尘,也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只要有比较的心思,说明一个人还有动力。适当的比较是必要的,对比较结果有正确认识更重要。如果我们比较后感到后悔,更应奋力而前。如果我们努力了,尽管算失败人士,也不要后悔,更不要心里不平衡。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3279 次阅读|1 个评论
测量尺度的本质——概率
zzkpumc 2010-9-5 14:28
在科学测量领域,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通常的长度、重量、体积等作为计量单位,来测度某客体的可认知程度。但是,一旦测量尺度改变了,可能就很不适应,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直接使用概率高底进行的科学测量。 我们在高中物理中实际上就已经开始接触概率测量了,还记得电子云、电子轨道的概念吗?在原子核周围高速运动的电子以一定的概率出现在原子核周围区域,根据出现频率的高低,人为地划分了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的概念。用电子出现概率的高低测量原子的能级,的确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手段。 光量子学说中,核心仍然是离散事件的概率测量问题,跟电子云的概念一样,在理论上,如果有个小孔,仅仅允许通过一个光子,在小孔的对面竖立一个靶子,那么,通过小孔的光子,必然会以不同的方式撞击到靶子上,当穿过小孔的光子足够多时,就会发现,在靶子上形成了不同的同心圆,光子投射到不同直径的同心圆上的概率是不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以这些同心圆的直径或投射概率来定义不同光子的能级。 在生物学领域,使用概率作为测量尺度的例子更是可以信手拈来了。微观生物学中,遗传基因空间距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进行功能基因定位时,人们不可能通过光学的方法,直接确定一个功能基因的空间位置,现在,即使借助电子显微镜技术,完成了这种功能基因的三维定位,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在实际真核生物中,染色体的空间结构是如此的复杂,任何试图测定它的技术,都会破环它的真实空间结构。但是,如果从功能角度来研究,就方便多了,因为不管这些基因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复制状态,它的功能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在基因的复制、转录过程中,多少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碱基交换,这些碱基交换大部分情况下,只是造成了基因的多态性,而没有造成功能的改变,而且,两个基因的空间距离越远,发生碱基交换的可能性越大,空间距离越远,发生几率越小。根据这个原理,人们设计了测量基因空间距离的方法,也就是现在常用的centi morgan(CM),这也是计算遗传度的常用指标。 在宏观生物学领域,常用的概率测度方法是发病率、病死率、患病率等,这些指标因为从经常从电视媒体上听到,相对比较熟悉。这些指标的设计思路和电子轨道的概念、遗传距离的概念如出一辙:在无限多次的试验中,阳性事件出现的概率是非常稳定的。也就是哲学上常说的偶然事件中存在着的必然性一个非常稳定的常数一个用概率表示的数字。 如果推而广之,我们目前使用的任何测量方法都是一种概率法。我们用尺子测量身高,原因是这个尺子的长度是相对固定的,这个尺子的长度在日常条件下是认为不变的,这种不变的概率远远远远大于5%;这个尺子在测量身高时发生不可接受的误差的概率远远小于5%,也就是,用尺子这个物体的长度来测度身高的可靠性是可以接受的。所有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即具有一定的先验概率。试想,如果尺子是用橡皮筋做成的(即给尺子的形状增加一个维度),它的测量结果你还能相信吗?或者说,用它给你测量100次身高,有多少次的结果你是可以接收的? 测量的问题永远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测量的基本尺度应该概率尺度。
个人分类: 数学笔记|634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利用《组成论》里的最复杂原理,研究尺度转化如何。
purplelab 2010-8-30 08:13
无内容。
个人分类: 水圈水文学|4582 次阅读|1 个评论
傻评外星人来信(三):人类大家庭
zlyang 2010-7-12 21:08
傻评外星人来信(三):人类大家庭 《 蔣科學收到的所謂外星人寄來的三封信》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8195 里有: 具体地,你们将改变你们价值的尺度!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我们将要表述的未知面前, 人类形成一个单一大家庭 。危险将会从你们家中慢慢消融,因为你将间接迫使不速之客,那些我们称为第三方的,显现并消失。你们将公用一个名字,分享一个起源:人类。从此以后,和平和礼貌的交换将成为可能,如果你们希望如此。而现在,饥饿者不能微笑,恐惧着不欢迎我们。我们为看到男人、女人和儿童因承受他们的内心之光,而在身心上遭受如此程度苦难而伤心。这光,可以是你的未来。我们的关系可以逐步增进 。 真傻的理解: 是否共产主义实现了? 人类形成一个单一大家庭。 危险将会从你们家中慢慢消融。 你们将公用一个名字,分享一个起源:人类。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网站 http://www.beijing2008.cn/spirit/beijing2008/graphic/n214068873.shtml 2008 年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One World、One Dream)。 http://images.beijing-2008.org/20070506/Img214068875.jpg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One World One Dream ),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One World One Dream ),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我们相信,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1.htm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 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人人平等,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理想。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 通过没有任何岐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相关链接: 《傻评外星人来信(二):拜物主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3279 《傻评外星人来信(一):自然资源的耗尽》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3144 《外星人存在 是有可能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3134
个人分类: 外星人 资料|4081 次阅读|5 个评论
生命的美丽和尺度
wangdh 2010-6-22 01:05
生命的美丽和尺度 ( 王德华 ) 说过了高原上生命的坚强和生命的脆弱,很容易想到生命的美丽。 生命的坚强是一种性格,一种韧性,一种耐力,一种抗争,一种本能。 生命的脆弱是一种保护,一种无奈,一种极限,也是一种本能和性格。 生命的美丽,是一种张扬,一种态度,一种常态。 每个生命都是美丽的,每个生命都有生的权力,每个生命都有展示美丽的空间。 生命的美丽需要本身的散发,也需要被发现。 没有被发现的美丽,是悄然的美丽,寂寞的美丽。 被欣赏的美丽是一种幸福,被摧残的美丽是一种灾难。 生命是美丽的。美丽的芳香要实时绽放,尽情绽放。不求被发现,不盼被欣赏,只是展示自己的美丽。 大自然是公平的。美丽的,总是被发现的,总是被欣赏的。有时候也会是灾难。 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的,自然的法则是严格的。生命有道,道法自然。 美丽是有尺度的。不同的尺度,美丽的展现是不同的。不同的尺度,展现的状态是不同的。 生活中有尺度,美丽有尺度,自然有尺度。 尺度这么重要吗? 据说尺度法则是生物学中很重要的法则。可以决定生命的几乎各个方面。 高原上的美丽很寂寞,很空旷。6月初的高原,春天刚到。草原刚开始返青的时候,很少鲜花开放。即使是匆匆走过,那静静的美丽会自然让你驻足。这就是美丽的力量。 静静的美需要静静地体验。看一下三个尺度下的照片吧。不同的尺度,您一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美丽,不同的感悟。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有时候需要关注眼前,有时候需要眺望远方。时髦拔高点说就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或者说是:天上、人间。 (王德华 2010.6.22 ) 尺度一 尺度二 尺度三 (青海原子城附近。2010年6月3日)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6664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学网管理的尺与度
lin602 2010-6-16 08:25
科学网博文的管理尺度问题,议论较多,也比较难操作。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有一定的规定,即使饭店与茶馆,公共场所更是如此。就这问题有点想法写于此,供大家聊。 首先要遵守宪法与法律,博文中的内容如果触犯宪法与法律,那么科学网如果不管,这个网轻则整顿,重则停办,太严重了,还会承担法律责任。这不是那个人及那个单位所能够决定了的。 互相尊重,如果网上出现为了争论什么问题而进行的互相漫骂,互损对方人格的帖子,应该进行处置。争论是正常的,那怕观点完全相左,但互相进行人身攻击是不允许的。网管必须及时处理,可以避免事情的升级,同时让网上许多学者及研究生们看了以后失望而远离。吴飞鹏先生离开也是有代表性的,其他的人也有离开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还有的人看到以后干脆就不来了。 尊重别人的隐私,官员及公众人物的隐私与普通人的隐私是有差别的。因为官员及公众人物是受媒体及公众注意的,例如,南京有个什么官员,吸的熊猫牌香烟,照片传到网上,引起注意后经查有罪这位官员下狱了,但其他普通百姓如果吸熊猫烟,网上就没有任何理由上传这照片,因为这是普通公民消费的权利。 许多争论的有关政治、历史、人物、时事方面的观点,这个度是非常难把握的。尽量让帖子能够不删,但世界各国的媒体也是有范围的。例如,不管那个国家,不允许出现分裂国家、叛国、污辱整个民族等言论出现。有些内容的度,也不是科学网能够决定的。我觉得,客观地议论历史人物,讨论民主化进程,对一些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国际政治中如何采取对策,如何对待台湾、西藏、新疆等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甚至可以争论的内容,还是可以存在的。如果这些观点非常好,会为大家欣赏并接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例如有许多问题可以讨论,人民币升值,反倾销,北约及欧盟的作用及我国的对策,如何有效监督贪污腐败,农村的民主及农民的权利,环境保护的措施,如何评价毛泽东与曹操,国民党在抗日中的作用,国共如何再度合作,如何防止官侵犯普通百姓的利益,中国的工会作用,本田公司的罢工,炒房,贫富差距,农民的土地,高校的去行政化,干部任期制,干部财产登记,干部出国,贪官外逃等。一定要注意,这个地方只是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已,没有任何立竿见影的作用,如果自己觉得作用不大,可以不必费自己精力,也可以不写不看,但千万不要不让别人写。 当然最好与科学技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关的内容是最好的。这是科学网上来这么多知识人的原因。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90 次阅读|3 个评论
近邻星系博览(一)
qianlivan 2010-5-5 12:36
《近邻星系博览》  钱磊 1. M31 M31也被称为仙女座大星云(Andromeda Nebula)。它是除一些卫星星系外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也是天空中角尺度最大的河外星系,长轴大约190角分,短轴大约60角分 1 。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785kpc 2 ,相对太阳系的速度大约是-300km/s。 1 M31是一个漩涡星系(Sandage分类:SA(s)b,即,旋臂延伸到星系中心的Sb星系)。M31中的中性氢21厘米发射的速度范围是-621到-20km/s,前景银河系内的中性氢的速度范围是大约-130到+45km/s。 3 和银河系一样,M31有一些卫星星系,其中就包括了M31和M32。有人写过一篇文章Andromeda and the seven dwarfs 4 ,这能让人想起那个著名的童话。 NED , http://nedwww.ipac.caltech.edu/ 。速度以退行为正。 McConnachie et al., 2005, MNRAS, 256, 979 Braun et al. 2009, ApJ, 695, 937 McConnachie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05), 1 :84-9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个人分类: 读书|3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复杂网络的小尺度和大尺度是什么?
yangfanman 2010-3-12 21:58
最近读了陆君安老师关于 复杂网络的中尺度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0941 的帖子,这个中尺度应该是将复杂网络中的小尺度和大尺度给沟通起来,因此非常重要,值得研究。 但是我想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复杂网络中什么东西算是小尺度的特性,什么东西算是大尺度的性质,虽然原文提到了 the local scale structure (through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 or the macroscopical properties (with global parameters) of the network,可还是不清楚,有高人来指点一下吗? 尽管搞不清楚大尺度和小尺度,多尺度或者尺度变换这样的名词还是知道的,这样的技术在时间序列和图像处理中应用广泛,比如说小波分析等。而且也很容易理解,比如说时间序列可以分别从秒、分、小时、天不同的时间单位进行观察;图像可以由近及远的进行观察。那复杂网络中的多尺度特性通过哪种方法划分合适呢?貌似多层次的社团结构可以通过多尺度的社团分隔方法进行划分,这种层次结构也可以通过在节点上面放置动力系统或者核函数识别出来,但是如果脱离了社团结构层次化这个框架(比如说有些网络或模型Q值很小,社团特性不明显)那么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框架呢? 另一种复杂网络多分辨相关的研究应该是复杂网络的分形特性,不过我心里面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觉得复杂网络不应该存在分形特性,总觉得这个统计性质和我们直观观察复杂网络的图像不一致。看好多分形的图形,你很容易找到某些地方全局和局部是相似的,你会情不自禁的喊出Fractal;但是看复杂网络的时候,我的猪头做这样的抽象还真挺为难它的,另外网络的小世界特性让分形变换的尺度很局促。 先扔这儿吧,哪天好好改改,补上参考文献吧。
个人分类: 时效网络|973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也需要“大”科学
qlms 2009-8-29 19:57
前记 : 1)此处的大,纯粹指尺度上大小的大,也就是说此处的大可以用人的视觉效果来衡量。因此,此处的大,不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科学工程,也不是指科研队伍规模大,更不是不是指耗资巨大。 2)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在于今天在科学网新闻上面看到了关于 亚洲首台 KRIOS冷冻电镜在清华大学安装落成的新闻(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8/222851.shtm )。文中援引了清华大学医研院副院长施一公教授介绍:以前对病毒的研究看不到更细微的环节,而通过这台仪器可观测到 0.30.4纳米级,可以看到细胞表面的受体结构和细胞的原位结构以及氨基酸系列,所以这一高端仪器的引进,对破解人类的未知病毒,特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等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另外文中指出:据悉,清华大学以此为契机引进了7名海归人士展开深入研究。 3)最近10几年来,随着微观表征手段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物质的微结构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我们对宏观的研究,却好像停滞不前,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倒退的趋势。我们这样做,是否会因小失大呢? 正文 : 在前面的一些文章中,我曾经说,科学的目的,是正本溯源。对于目前人类亟待解决的难题来说,比如癌症,艾滋病,肝炎等。我们需要从分子的尺度上,来寻求答案,所以我们要重视小。研究的尺度越小,我们得到的信息越多,我们能找到问题本质的可能性越大。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越小越好。有些也不必要非要在那么小的尺度上去寻求答案。比如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就没有必要非要到纳米的数量级上去求解。相对于最近人们在小的方面的关注,大的问题可能被忽略了。下面举例来说。 对于米这一尺度上的科学,现在有多少人在做呢?动物学院,植物学院,园艺学院,有多少人还愿意做宏观尺度上的研究呢?大家好像不做点基因,不做点生化,发不了 sci,就好像感觉自己不是做研究似的。当然,很大程度上,这怨不得科技工作者,是我们科技政策的导向,逼着科研人员只能这么做。 对于百米量级的尺度,有些已经让我们的专家都弄不明白了。为什么央视大楼的设计者敢于用一个色情玩笑来嘲弄我们?根本的原因在于欺负我们的专家看不懂呗。 再大一点,几千米的尺度,我们的表现可能就更糟糕了。前几天北京不说一个 2001年建成的几十层的大楼要拆掉,重新建设上百层的超高层吗。还有人戏称此楼为最短命的高层。前些年浙大西湖边上的一个十几层的教学楼,好像也是用了没有多少年,就拆除了。为什么这些短命大楼都出现我们的大地上?主要是因为,我们规划的能力不够,对几千米地方的规划,就感到力不从心了。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培养规划方面的人才,免得总是摸着石头过河。 如果再大一点,大到一个城市的直径方面的尺度,几十公里的数量级上。我们有些方面,也需要努力。比如城市的排水系统。对于前年济南暴雨所造成的 70多人被淹死,我一直不理解。从20多年前,济南就开治理小清河等排水系统,到现在可能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投入的资金估计能有上百亿。但是效果呢?我们缺乏的是什么,是城市规划方面的人才。 对于广阔的天地,比如湿地、草原的生态方面的研究呢?好像也不是很重视。这个地方我没有直接证据,有懂行的老师可以在评论里面给与说明,我以后加在文中。但是几年之前,我听东北师大草地研究所的硕士毕业生说,毕业基本就是失业,除了科研单位,国家现在没有其他单位要这方面的人才。 宏观的科学,可能不容易发 paper,不容易得到规律性的东西,所以很多时候,如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话,愿意做的人不多。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大国来说,总是需要一些人来做,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因小失大。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783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农业研发工作的尺度及其它
FSD 2009-5-12 15:5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一个是种类,要正确,该用扳手时,不能用改锥;一个是大小,要适当,该用小的不能用大的,该用大的不能用小的。研发工作,也需要好用的工具,这个 工具,不仅仅是指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大小正确使用。这个研究对象的大小,就是尺度( scale )。尺度不同,所用工具的大小也应该不同。   从前看过一个滑稽表演,一个小丑要修照相机,其助手、另一个小丑,夸张地拿来了一个一米来长的扳手。这个滑稽表演出了逗人发笑之外,还引人深思。那个助手对修理对象的大小理解得一塌糊涂,不可能选择适合的工具和工具的大小,因此最终的结果相机不会被修好。   农业研发工作的对象是农业生物及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由于农业生物及其环境具有层次性( hierarchy ) , 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种群)、(植物)群落、系统(动、植物、微生物群落),到种植制度、农作制度、农业系统、农村系统 区域自然社会系统 - 全球系统等,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规律,需要有不同的原理来描述,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因而农业科学也就在不同的层次上分化出不同的学科,具体的研发工作也就需要确定适当的尺度。显然,目前的很多农业问题,如粮食安全( food security ,即食物保障)问题、食品安全( food safety )问题、提高作物生产力( productivity )和总产( production )问题、可持续性问题、生物能源问题、化肥使用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问题、提高水分资源效率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问题,等等,不是单单依靠诸如遗传学、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农业经济学、社会学或分子生物学、转基因方法能够解决的。因为,农业问题达到某一层次后,就不仅受某一种自然规律的制约,还要受其它自然规律的制约;不仅受生物和自然规律的制约,还要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限制。因此,研究和开发工作也就不仅仅涉及到尺度的选择,还涉及不同的角度( dimension )和学科 (discipline) 的交叉配合问题。   对农业系统的层次,我的理解是: Agricultural system 农业(生物生产及其政策、支持系统,还可以包括农产品加工) Farming system 农作(生物生产) Cropping system 种植(植物或作物生产) (Soil) tillage system 耕作(土壤管理)。其中, system 一词,可以理解为制度,也可以理解为系统,视具体情况而定,并且制度 系统(系统是客观存在,制度除了客观存在以外,还包括人为的因素)。   国际上,农业研究与开发工作的着眼点( focus ),也就是尺度,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上个世纪 60 年代及以前,以单一作物为工作对象,育种工作占据核心地位,作物科学围绕发挥良种的遗传潜力进行工作,即所谓的良种良法;第二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研发工作的主要对象为种植制度,即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作物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和效益的目的;第三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在种植制度的基础上加入了畜牧生产制度并提升到了农作制度层次;第四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及以后,再农场系统、农作制度之上又加上了社区系统和流域系统,这样就把可持续发展的原理融合进了研发工作中。这一变化历程说明了人们对三农问题的联系、对农业问题的系统性有了越来越全面深入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高层次、大尺度的研究需以低层次、小尺度的工作为基础,下向兼容,即种植制度需以到位的作物与管理措施的配合为基础,种植制度的工作包括良种良法的工作,农作制度研究包括种植制度的工作。   我国目前的研发工作,缺乏系统层次上的协同研究,一方面存在学科壁垒,单打一、就技术论技术,较低尺度上的工作不往上看,只管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另一方面,高层次、大尺度的工作又常常忽视了技术的作用,不向下兼容。这样上下相互脱节的结果,技术研发的成果针对性差、适用性不强,寿命短,应用率低;宏观的和软科学的成果很多成为纸上谈兵、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   化肥使多了还是少了,除了看一季作物之外,还有看全年;除了看施肥量之外,还要看各种养分的施用比例、时期、方法;还有看与其它管理措施的配合、看产量水平(这一问题笔者将有另文讨论,这里不再赘述)。以特殊代替一般,以个别现象作为普遍规律,无异于盲人摸象,不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科学工作者应该设法避免。
个人分类: Articles on FSD|2926 次阅读|1 个评论
10的次方
songshuhui 2008-9-3 15:39
gerry 发表于2008-04-30 星期三 14:05 分类: 天文 , 物理 | | 这两天真热闹,我也翻出一篇 老帖 来助助兴: 偶然看见一篇從10億光年外看地球的转帖,介绍不同尺度的世界图像,图片制作相当精细,中文解说也很很到位,这样的视角在这个普及了卫星地图、电脑动画、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的时代的确算不上新鲜,但如果是三十年前呢? 这组图片来自于美国设计师 Charles Eames (1907-78) Ray Eames (1912-88)夫妇1977年拍摄制作的一个名为 Powers of Ten (10的次方) 的9分钟短片, 官方网站 提供了flash在线视频。而这部影片的雏形早在1968年 阿波罗 7号实现美国第一次载人飞行之前就完成了,时长7分53秒,被称作 A Rough Sketch ,同年还有一部手法类似的影片 Cosmic Zoom ,不过由于其 儿童作品的背景 而在科学性上打了折扣,而Eames可是雄心勃勃地要让物理学家和10岁孩子都满意,而他无疑成功地实现了目标,也是同年发行的经典影片 2001: A Space Odyssey 倒并没有在这个方向走出多远。直到2006年还有 研究文章 讨论它的教学应用,结论是对提高学生的空间尺度观念有明显效果。正如一个 台湾博客 所评述的那样 虽然制作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不可替代的是创意。 这个学建筑出身的设计师有着非凡的创造力,影响着他所涉足的每一个领域:他在Santa Monica自己设计建造的 房屋 立即成为建筑学院的典范,他设计的 桌椅沙发 简洁舒适今天仍在流行,50年代开始拍摄电影,获得了1960年的艾美奖(Emmy Award for graphics)。虽然他的影像作品塞满了6张 DVD ,但他并不觉得自己拍的这些是电影,而只是把它们当作表达创意的一种方式(They are just attempts to get across an idea)。从1958年起,他开始为IBM公司设计博览会的展位,拍摄展示推广用的短片,不为推销产品而是要传播理念,在一系列以数学物理为主题的实验短片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这部:Powers of Ten。 网上最早的中文介绍在2005年9月18日出现在vox的 MySpace大树园 中以世界:从10亿光年到0.1飞米为题(图片链接早已失效,作者更换了服务商,可以用 新地址 访问),虽然这篇日志很快被转到了人气很旺的 猫扑 ,但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到了06年6月,另一个 博客作者liptontea 翻译了每幅图片中的说明,并加入了自己的解说,质量很好,但这个版本也流传不广;直到2007年11月下旬积累终于超过了临界点,大树园版本以一个不知所谓的名字从10亿光年外看地球在网上迅速传播开,就是我最开始看到的版本了。 标签: 尺度 , 电影 , 科普 , 空间 , 钩沉索隐
个人分类: 天文|2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