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解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祭灶?
热度 5 fdc1947 2020-1-17 08:30
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祭灶? 夏历十二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日,是传统的祭灶日,民间又称过小年。 传统的过年,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中国是一个多神的国度,天地四时、日月星辰、山川河海、各种自然现象、家族祖先、英雄人物、甚至人创造的物等等,都可以成为神或鬼,被人们或崇敬或恐惧。几千年来,人们总是谨慎地对待这些神鬼,恭恭敬敬地祭祀它们,希望它们能够保佑人们实现自己的理想,至少不要给自己带来灾难。 不过,过去对于天地四时、日月星辰的祭祀,特别是对天地的祭祀,似乎只是天子的专利, 与天对话的权利普通人是不能得到的 。要想这样做,那是僭越,就有企图造反的嫌疑。对于特定人物、特定现象、物的祭祀,往往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如对于关羽有关帝庙、对于蛇有蛇王庙等等。 留给一般人们祭祀的只是他们自己家的祖先和在自己家住宅之内的神鬼 ,如门神、灶神、井神、床神等等。 大年三十晚上的祭祀是祭祀自己家祖宗的,这毫无疑问是一家的最重要的祭祀。天地君亲,天地的事情由君王们去管,各家的祖宗是自己的亲人就必须各家管。 剩下的可以祭祀的神鬼之中,最重要的是灶神。早在《礼记·祭法》中,就规定了:“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东汉大学者 郑玄对此作注:“ 小神居人之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尔。 ”被我们写进化学课本的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微旨篇》中把郑玄所说的“小神”“司察小过”说得非常具体:“ 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 。”灶神是天天在我们家里生活的(“居人之间”),能够看到我们的一切过失,然后上天去汇报(“白人罪状”),对于大的罪过就要扣掉我们一纪即三百天的寿命,小的过失也要折寿一算(三日)。对于这位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的“监察官”,我们可不惧哉! 另一方面,《后汉书·阴兴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宣帝时,有个专管祭祀管仲的人,名叫阴子方, “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他就把家里的黄羊杀了祭祀灶神。“自是以后,暴至巨富。田有七万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 ”果然,阴子方的曾孙女阴丽华长得漂亮,被尚未发迹的刘秀看见,一见钟情,他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做了皇帝,就把阴丽华接来做了皇后。以后,阴丽华的曾侄孙女又做了汉和帝的皇后,“阴氏封侯者四人”。原来祭灶还有这样的好处! 有了上面所讲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谁还不好好侍奉灶神。 宋人范成大有诗对于祭灶的过程和目的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对于宋代人来说,腊月二十四祭灶已经是“古传”了。“ 云车风马小留连 ”, 云车风马是灶神上天的交通工具,要烧掉的。 祭祀的食品主要是“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 ”,猪头、双鱼,这是三牲了,相当的隆重。 这样的祭祀,仅次于过年似的祭祖, 所以称之为过小年的一点也不过分的。 当然, 今天我们在研究古人为什么祭祀灶神会如此隆重,远远超过其他神祇的时候,仅仅叙述古人的传说是不够的 。古人为什么会有上面所说的那些传说,应当给与科学的解释。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灶在古人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远非其他物品可比,这才是产生古人那些传说的根源。 无庸多说,自从人们发现用火,火在古人的生活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我们民族以农业立国,食用的是粮食。 食用粮食,就是食用一些草本植物的种子。在这些种子中,淀粉颗粒包裹得很紧,如果只是生食,将是很难消化的,营养素的利用率将很低。用一句较粗的话来说,那就是“吃什么拉什么”。 但是,一经水煮,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开水中,水分子容易进入到淀粉颗粒中,将淀粉颗粒溶胀,然后开始水解。 只有烧煮以后,这些“草籽”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被我们利用的营养食物,成为我们的粮食 。 所以,古人所说开门七件事,把柴放在首位绝不是偶然的。没有柴灶,即使有粮食,社会的稳定也很难维持。 古时又没有今天的火柴、打火机这样方便产生火的工具,无论是钻木取火还是用燧石打火,都绝非易事。保存火种就是家里各种事务的重中之重。 古人的住所,无论是仰韶文化遗址还是在龙山文化遗址,我们都能够看到,火塘或灶都是在房室内中间的位置,大家围绕火塘或火灶生活。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奥是室内的西南,是尊贵之处,祭奥时,朱熹说“略如祭宗庙之仪”。而王孙贾把灶却看作比奥还重要。虽然这段话是否定王孙贾的意见的,但是从中也可见古人心中灶的作用 直至今天,西南很多少数民族家庭内最中间仍然是火盆,而北方少数民族的蒙古包中最中间的位置也是火灶。在他们那里还有古人的遗风。 所以, 人们在年底祭祀祖先之前的六七天,先祭祀灶神而不是其他神祇,并不是偶然的事情 。人们制造出尊崇和怠慢灶神而引起的两种全然相反报应的神话也不是偶然的。人们重视祭灶,虽然后期只是供上几块粘嘴的饴糖,却仍然把它称为过小年也不是偶然的事情。所有这些,都有它们的物质和社会生活基础。对于这些历史和民间传说进行科学的解释,也是我们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是煤气灶、电灶,而灶王爷也只成为了供人们欣赏和研究的历史文化对象。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7505 次阅读|11 个评论
吴国林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前言
热度 1 ssglwu 2014-5-6 06:29
吴国林 吴国林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这里是“前言”部分。写出这本教材的特点。若要引用,请见原教材。 前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然辩证法不同于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是联系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工程的重要纽带。 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不仅改变了天然自然,而且创造了人工自然。人类不仅认识宏观世界,而且不断向微观世界探索;不仅认识物理世界,而且探索人的意识本身。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优势居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与此同时,我国在发展的道路也遇到了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这一门硕士课程,力图面对新时代、探讨当代新问题,寻找或启示新思维,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恩格斯早就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为此, 本教材有以下的突出特点: (1)理论深度。本教材与相同书目的其他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注重理论深度。没有理论深度的思考,是无用的思考。如果一本教材,一位学生拿着就能读懂,而且很简单,那么,这本教材的意义就不大。如果一本教材的内容,在任何一本同样的教材中能找到,内容没有多大变化,那么这样的教材也没有必要出版。一本教材,只有当有自己的研究,并有自己的特色,并能给读者以启发,那么这样的教材才是有意义的。 一本用于硕士生的教材,不是一本小人书,而必须有理论深度,使人读后能提升理论思维。一个勤于理论思维的民族,并将理论思维与实践相联系,这样的民族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如果一位硕士生,还不能进行有深度的哲学思维,这样的民族也不能有多大的前途。如果一位硕士生,仅懂得本国的有关知识,不理解当代世界的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当代的哲学方法、科学方法和技术方法等。 事实上,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在国外称之为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等,都有非常专业的研究,这就是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一样。也就是说,必须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才能理解这门学科,掌握其思想内核和方法论。为什么要专业训练?因为现代科学技术都需要专业训练。没有专业训练,不可能一代一代地推进现代科学技术,带给人类更加灿烂的未来。 我们要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了?还是我们的科技思想在近代之前就已经落后了?只是因为当代经济全球化还相当弱?为什么日本这么一个小国敢于入侵中国?它凭什么,它有什么入侵的手段?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两弹一星”、神舟飞船?当然,还要问,为什么美国是当今“唯一超级大国”?它靠什么? 在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还要问:中国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等等,有没有与当代科技主流相一致的东西?我们是否需要反思?阻碍中国掌握和创造核心技术的因素中,有没有思维方式这一因素?等等。 当然,本书不是对所有这些问题以直接回答,可能会从一个侧面给予启示。 本教材还适当采取了一些符号,以使表达更清楚和严格。哲学并不是要将问题说糊涂,而是要把问题搞清楚,探索出常人所不能想象的东西。因此,必须的符号思维是需要的,符号思维让人们能够脱离形象思维,而关注推理或逻辑本身。试想一想,没有符号思维,现代数学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有微积分,也不可能有现代物理学,也就不可能有人造卫星,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卫星定位系统(如GPS或中国的北斗定位系统等),没有这一卫星定位系统,不可能有现代汽车自由行进在任何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因此,我们在科学解释与技术解释中,适当应用了逻辑符号来表达,使问题更清楚明白。我们以为,作为硕士研究生,基本的逻辑推理是需要掌握的知识,因为现代科学技术都需要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比如,没有逻辑符号的推理,能将电子计算机创造出来吗?符号思维是理性思维最基础的东西。 (2)学科前沿。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的相关教师致力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我们的教师都有一定的研究特色。本教材除了借鉴国内部科学技术哲学的相关前沿成果之外,还有我们自己的独特研究。本部教材的特点包括:当代自然观部分突出当代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其中包括量子信息;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更多地介绍了现代科学哲学的理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技术本质、技术方法、技术演化的观点;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着重探讨了科学的社会运行、科学对文化的影响的问题。 本教材共分四篇,并分为十五章和附录。教材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论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和自然界物质的系统性与层次性。理解“物质”概念必须把握“实在”这一重要而基本的哲学范畴,对“实在”的认识又随着人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发展。测量就是待测对象、仪器与观察者之间所构成一个相互作用过程。没有测量,就没有自然科学。量子力学的测量不同于经典测量,量子测量也没有主观的介入。 时间、空间与物质之间紧密联系。 量子态就是一种新资源,展示了微观物质存在的新形式。人工自然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自然界,它促进了自然界的新发展。 系统的组成、结构、环境、功能和边界是完整规定和描述系统的五个基本因素。自然物质系统呈现出层次结构。 第二章论述自然界的系统演化。自然界不仅存在,而且演化。演化是不可逆变化,可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也会导致更加有序结构的产生。整个自然界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信息可以分为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信息用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一个系统中的信息量愈大,信息熵减少愈多,系统就愈有序,组织化程度就愈高。 一个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基本条件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系统具有非线性相互作用,系统具有随机涨落因素。 自然界的演化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混沌是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自然界演化复杂性的表现。复杂性表现为非线性、内在随机性和开放性等形相,每一形相都反映了复杂性在某一方面的本质性质,这些形相的整合就是复杂性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吸收了历史上多种自然观的积极因素,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将指导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第三章论述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科学具有经验、理性和实践的基本特征。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家对科学本质特征从多维视角展开了研究,为我们认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提供了基本素养。逻辑实证主义主张,一切未能受到可观察经验验证或不合乎逻辑的分析命题的其它知识都是空洞无意义的。整体主义 主张被检验对象以理论体系为单位,理论体系是由各种彼此间有某种约束关系的单个陈述所组成,另一方面它又包括了知识整体中的不同成分而相对独立于知识整体。证伪主义认为,如果一个假说要成为科学的一部分,它必须是可证伪的。 历史主义则主张科学的发展就是新旧范式的转换或新纲领替代旧纲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的获得是科学家根据现有的理论 ( 原有知识 ) 来建构科学知识。 第四章论述技术观。技术表现为作为客体的技术、作为知识的技术、作为活动的技术等多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技术的演化发展从其动力机制来看可分为社会需要导向型、科学理论导向型、现象发现导向型和日常改进型。技术的演化的直接动力来自技术体系的内在矛盾。现代技术发展并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体现出技术与科学的协同进化。 第五章论述工程观。 工程是现代文明、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是指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得以实现的活动。 工程活动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特定的实现目标,工程是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含不确定性与风险性。科学、技术与工程,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相互渗透。 第六章论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 演绎与归纳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 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既对立又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为了正确地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然后再由理性回到感性、由理论回到实践,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就必须自觉地掌握并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认识解释和预见。科学解释与预见,从本质上讲,两者是一致的,仅仅差别一个时间因素。 科学哲学家亨普尔提出了著名的 D-N 解释模型(演绎-律则解释模型)与 I-S 解释模型(归纳-统计解释模型)。 本章还论述了问题猜想的创新思维方法。科学实践的方法则包括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观察和实验涉及到一个基本问题:观察的理论负荷,以及观察的客观性等。 第七章论述技术方法论。讨论了技术方法的一般研究,即技术认识的方法论基础及技术研究的一般过程。技术思维及其特点和技术活动的一般方法。 人们在设计、制造各种人工物及其论证过程中,都贯穿了一系列技术解释问题,技术解释是理解技术及其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 。本章讨论了技术规则的解释与技术客体的解释。 第八章论述工程方法论。 工程方法就是为工程目标的实现提供相关“如何做”的技术,可分成特殊方法和一般方法。工程活动具有物理性和意向性双重属性。工程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是由多个环节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一个系统。层次分析法、工程环境分析法、工程评估方法等是主要的工程系统方法。 第九章论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社会关联。论述了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与工程。考察了科学共同体、技术共同体和工程共同体。科学、技术和工程既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自身产生了深刻的作用,三者之间形成了内在的关联,成为有机统一的社会性运作过程或系统。科学、技术和工程又在研究与发展 (RD) 活动中强化了它们之间的一体化运行。 第十章论述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成为决定现代社会特点和走向的决定性力量,成为人类社会变迁的重要根源,也成为国家和民族兴盛的关键。社会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评价塑造着科技发展,社会也制约着科技的发展。 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反映在国家与科技的关系上,就是科技兴国与国兴科技的统一。 第十一章论述科技与人文。科学技术是人猿揖别的标志,是人的社会进化的手段,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是人的生存条件改善的依托。 科学技术的发展关涉人的善与恶、人的尊严与人的自由。 从文化形态上看,科学技术与人文之间形成了“两种文化”的关系。 在两种文化的对话和讨论中广泛地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反对将科学与人文完全分离和绝对对立起来,倡导两种文化之间更加广泛的对话、更加宽容的理解、更加融洽的合作,走向科学与人文的融通,其最高境界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第十二章论述了工程的社会人文向度。 工程的社会性一方面体现为工程所具有的强大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体现为它 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在当代工程中,科学与工程更为紧密地整合, 工程与科技的关系也呈现出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工程作为人的社会性建造活动,也是为人而进行的建造活动,工程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满足人的需要、为人服务,工程从多方面、多维度成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由此形成了工程的人文指向,产生了工程的伦理和人文教育问题。 第十三章论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毛泽东号召向科学进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倡导自力更生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科学技术队伍。 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重视和关心科学技术人才;关注科学技术伦理问题。胡锦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学技术和环境的和谐发展;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民生科学技术。 第十四章论述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容与特征。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在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社会建设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国化的理论先河;邓小平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江泽民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胡锦涛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系统化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基本特征。 第十五章论述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型国家有4个基本特征:一是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二是创新投入高;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四是创新产出高 。 产业创新是获得竞争性产业优势的基础。 产业创新需要以技术为基础,在产业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技术。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 是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方针 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对策是 建设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每一章都有阅读材料和相应的思考题。 最后在附录中, 给出了常见的逻辑符号、真值表与推理。这也是考虑到我国的大部分学校中,不重视现代逻辑教育。逻辑思维不仅是自然科学工作者需要的,而且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必需的,当然,作为一位硕士研究生,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也是极为必要的。 事实上,现代西方科学之所以能够兴起,有一个重要的逻辑因素。 我们希望这本教材有特点,真正能成为一本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有助于研究生提高哲学理论水平,改进思维方式,塑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我们知道,尽管做了许多努力,但还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恳请各位同仁和研究生批评指正,以便不断修订和完善。 吴国林 2013年12月10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3 卷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72: 467.
个人分类: 科学技术的哲学与教学问题|1986 次阅读|3 个评论
流感大流行不存在11年的神秘周期,但与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有关
qujiangwen 2014-4-16 11:31
破解大流感的神秘周期 2014年04月14日 02:07 第一财经日报   周志远   1933年,史密斯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从而确认了神秘的流感病原体。此后,医学史家和医学统计学家们合作发现了流感暴发的神秘周期,即每隔9~15年,流感必然暴发一次,虽然不是每次都导致大量死亡。美国曾在1946年、1957年以及1968年爆发过三次全国性流感,更给周期假设带来众多信徒。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位著名流感专家埃德温·吉尔博恩认为,流感大爆发的确切周期就是11年,他督促美国政府做好应对1979年流感再次大爆发的准备。   虽然1979年美国并没有迎来流感大爆发,反而因政府置疫苗研发的安全流程于不顾,仓促研发流感疫苗,很可能让一些接种了疫苗的老人、儿童出现严重后遗症,给很多公众留下疫苗比流感还可怕的糟糕印象。但流感爆发存在神秘周期的说法并未消失。事实上,医学界大多认为的确存在一个大约10年的流感爆发周期。   对于这个神秘的周期,人们有着种种稀奇古怪的猜测。其中最靠谱的一种是—— 太阳黑子假说。毕竟太阳黑子的多少,会对辐射水平有所影响,而辐射则有可能导致基因变异,产生些奇怪的生物。因此,这一猜想一经提出就迅速流传,并影响至今。    但历史上,太阳黑子多或是少的年份,都曾经爆发过流感大流行。对此,支持太阳黑子假说的人认为,在太阳黑子活动弱的年份,爆发的可能是流感旧病毒,而在太阳黑子活动强的年份,由于辐射增加,导致病毒快速变异,此时引发流感大爆发的应该是新型流感病毒。   所谓流感大爆发的神秘周期,究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某种意外的巧合?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证据和相关研究佐证,这个神秘的周期更像是金字塔那样的数字巧合游戏。   但最近,四川省人民医院创伤代谢组多学科实验室的学者们,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PLOSE ONE上发表的论文,对大流感的神秘周期给出了一个相当朴素的解释,它和天文、地理、星座等都毫无关系,而只和流感病毒自身固有的突变速率相关。   事实上,此项研究目的非常单纯。面对2013年突然爆发的零星H7N9流感的高致死率,他们试图利用已知的H7N9病毒的基因序列以及已知的突变速率,通过数学建模,模拟其在大自然中的随机突变。希望了解现存的H7N9病毒需要多长时间,才有可能获得从人类患者直接传染给另一个人的能力。   让人惊讶的是,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是大约需要11年。如果此前科学家们对H7N9病毒的研究没有问题,比如,它的基因测序没有出错,已知的能够在人类间传播的其他流感病毒的基因测序也没有出错,那么,利用已知的H7N9病毒的自然变异速率,经计算机模拟变异后发现,它要获得从一个患者传给下一个人的能力,不错,就是11年左右。如果该论文被后续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那么已流传数十年的大流感神秘周期的奥秘就将被彻底破解。   新的流感病毒要想来一次大爆发,必要条件当然是它必须能够从人直接传染给人。该研究组代表江华博士说:“即便H7N9突变后,获得人际传播能力,但它的毒性究竟是增强还是变弱,还难以预测。”因此,即便H7N9真的躲过人类卫生系统的监控,在某个阴暗的角落,获得了这样的能力,它也很有可能转变为一个低毒株,仅仅在人类中引发一次快速的普通的流感。   (作者为泸州医学院副教授、科普作家。“三思逍遥”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动态和热门话题。)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40414/020718784541.shtml http://jk.scol.com.cn/14/0402/08/11AER813N4BVT8AH.html 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活动对流感大流行发生影响的科学解释 . 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暴发学说的由来-----英国天体物理学家费雷德霍伊尔先生在同行中常发表一些非正统的理论,并依此推断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暴发有关。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费雷德·霍伊尔先生在同行中常发表一些非正统的理论,并依此推断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暴发有关。最近英国科学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和韦斯大学数学学院的查安德雷·威克拉姆辛博士的文章,他们对太阳黑子活跃时期和全世界暴发流惑流行的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太阳黑子最活跃时期和出现流感大约每11年为一周期,至少从1761年起周期通常相合。他们并注意到太阳本身可出现周期性的活动高峥。他们认为,由于在太阳黑子活跌期产生强烈的紫外光以及电荷,改变在地球大气圈外层凛浮着的流感病毒分子,并传到地球表层引起流感流行。 这两位科学家也是提出生命的起源是贯穿整个字宙空间,并且地球上的生命体本身来自地球大气圈外的倡导者。虽然一些人认为弗朗西丝·克里克在阐明D的螺旋状结构即生命的遗传密码基本分子上赢得了诺贝尔奖金,但几乎很少科学家能接受他这种生物发生学说。自此,科学界便产生了流感大流行11年周期的说法 。 Yeung, J. W. K 总结了不同综述者自 1700 年以来流感大流行的情况(表1)。其中, 18 世纪可能共发生过 4 次流感大流行,分别是 1729-1733 年, 1775-1776 年, 1781-1782 年和 1799-1803 年;其中 1729-1733 年和 1781-1782 年确定发生过 2 次流感大流行。 19 世纪可能发生过 6 次大流行,分别是 1830-1833 年, 1836-1837 年, 1847-1848 年, 1857-1858 年, 1889-1892 年和 1899-1900 年,其中 1830-1833 年和 1889-1892 年确定发生过 2 次流感大流行; 20 世纪可能发生过 5 次流感大流行,分别是 1918-1920 年, 1946-1948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1978 年,其中 1918-1920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确定发生过 3 次流感大流行。 21 世纪已经发生一次流感大流行,即 2009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在墨西哥首发的“甲型 H1N1 ” 流感大流行。根据历史记载,除了 1729-1733 年, 1781-1782 年和 1899-1900 年之外,其余 13 次流感大流行和可能的流感大流行的起始年代都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其中,发生于太阳黑子谷值年的为 1775-1776 年 , 1889-1892 年;发生于太阳黑子谷值年次年的为 1799-1803 年, 1857-1858 年, 1977-1978 年 , 2009 年;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值年的为 1830-1833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值年前一年的为 1836-1837 年, 1847-1848 , 1946-1948 年;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年次年的为 1918-1920 年 。 根据表1, 可以看出,流感大流行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11年的神秘周期。 表 1 不同的综述者总结的流感大流行或可能的大流行的记录 年份 流感大流行或可能的大流行 归纳的大流行年份 Beveridge Pyle Kibourne Patterson Potter 1710 1 1710 1729-1730 2 1 2 或 3 3(1729-1733) 1729-1733 1732-1733 3 2 3 2 或 3 1737-1738 1 1737-1738 1742-1743 2 1 1742-1743 1758 1 1758 1761-1762 2 1 1 1761-1762 1767 2 1 1767 1775-1776 2 3 1775-1776 1781-1782 3 3 3 2 或 3 3 1781-1782 1788-1789 2 2 或 3 1(1788-1790) 1788-1790 1789-1790 1799 2(1799-1802) 1799-1803 1800-1802 3(1799-1803) 3(1800-1803) 1802-1803 1 1830-1831 3(1830-1833) 3(1830-1833) 2 或 3 3 1830-1833 1831-1833 3 2 或 3 1836-1837 2 3 2 或 3 1836-1837 1847-1848 3 3 3 2 1847-1848 1850-1851 2 1850-1851 1857-1858 3 1 1857-1858 1873-1875 2 1873-1875 1889-1890 3 3 2 或 3 3(1889-1891) 3(1889-1892) 1889-1892 1891 1892 1899-1900 2 或 3 3 1899-1900 1918-1919 3 3(1918-1920) 3 2 或 3 3(1918-1920) 1918-1920 1920 1946-1947 2 3 1(1946-1948) 1946-1948 1948 1957-1958 3 3 3 2 或 3 3 1957-1958 1968-1969 3 3 3 2 或 3 3 1968-1969 1977-1978 3 3 2 或 3 3 1977-1978 注 : 1 流行 ; 2 可能的大流行 ; 3 大流行 目前认为关于导致世界流感大流行的理论有3种, 一是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重配导致一种新的亚型流感病毒的产生;二是禽流感病毒直接突变最后导致流感大流行;三是消失很久的旧的流感病毒重新在人群中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通过抗原漂移或者抗原转换获得基因变化的能力,其中抗原转换是指流感病毒来源于病毒基因片段之间的重组,抗原变异大,形成新的亚型或新的毒株,可导致大流行,是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基础 。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流感大流行的发生率(7.65%)高于非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各一年的发生率(2.14%),而且OR值为4.160,提示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流感大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太阳黑子数与太阳的活动密切相关,在太阳黑子峰年前后,太阳活动到达高峰, 耀斑出现的次数最多, 耀斑辐射出的大量的紫外线、 强X射线,以及宇宙线和非高能粒子 。当太阳处于活跃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的磁场就会变强,从而阻止来自太阳系外的 宇宙射线 ,使到达到地球的 宇宙射线 大大减少;但是当太阳处于低谷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磁场则会变弱,辐射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线 的密度就会达到最大 。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类中引起大流行的新型流感病毒是由于作为基因重组事件的结果从某种动物或者禽类获得了一段基因,自1918年以来的历次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基本都是由人、禽或者猪的基因经过重组而成 。基因重组机制也因此被认为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重要原因。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是基因重组的重要机制,实验室采用紫外线以及伽马射线等辐射分别使流感病毒实现了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 ,同时也初步证明了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另外, 有证据显示,太阳的活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引发 飓风 、暴雨和严寒等严重气候异常,并最终会影响到生态系统 。某些作为病毒重要储存宿主的鸟类的迁移方式受到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会延迟抵达迁徙地 。这种延迟可能是出发的延迟或者是途中迁徙时间的延迟或者两种情况均有,途中的迁徙时间增加可能会导致当地鸟类数量的急剧增加,而高密度的鸟类可能会因为竞争有限的食物来源而增加迁徙鸟类与其他野生或者家养禽类的接触,进而增加这些禽类体内存在任何一种流感病毒之间重组的机会。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生活水源,也可能会受到这些鸟类携带病毒的污染,从而传播給包括猪在内的其它动物。某种甲型流感病毒很可能通过适应性突变获得与人类宿主细胞相结合的能力,在太阳黑子以及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进一步进化,通过与其他流感病毒的相互重组获得了有效的人际间传播能力,并最终引发流感大流行。 流感大流行预测预警研究进展:2014年前后大流行风险加大 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具有发病率高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极易演变成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国际关注疾病。自 1933 年首次分离出流感病毒以来,流感病毒不断引起各种规模的流行。全球范围内大流行一般每隔 10 ~ 50 年就会发生 1 次,但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原因和预测预警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最新研究表明,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可能与包括太阳黑子活动在内的宇宙空间环境变化有关,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与世界流感大流行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20 世纪发生的几次流感大流行 (1946-1947,1957,1968) 基本都间隔在 11 年左右 , 这与太阳黑子平均 11 年的活动周期基本吻合 , 提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可能对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曲江文等采用 Logistic 回归 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大流行以及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流感大流行和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 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比值比OR 分别为 4.16 和 5.60 ,并从 太阳黑子活动影响病毒基因变异、动物迁徙以及气候变化等角度科学的分析了为什么太阳黑子活动可以影响流感大流行和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为阐明流感大流行和新发病毒传染病的起源和预测预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虞震东等发现新星爆发和宇宙线大的地面增强事件与流感流行有着重要的关系,认为这种流感大流行都是由宇宙线环境大的增强引起的,从而提出了科学预警流感大流行的对策,即立即加强对宇宙线环境的监测 。 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拉尼娜现象造成的气候异常同全球大范围的流感暴发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过去四次流感的全球性爆发大流行都发生在拉尼娜现象之后,他们分析了20世纪4次流感大流行出现前一年赤道太平洋地区秋冬两季的海洋温度记录后发现,这些年份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水表面温度均低于正常年份。研究人员认为拉尼娜现象可以改变人类流感病毒的主要宿主—候鸟的迁徙模式,影响它们在迁徙途中的健康和种群混合,进而影响到彼此间的基因交换,导致某些更危险的流感新毒株出现。此外,拉尼娜现象还会导致候鸟与猪等家畜接触,2009年流感大流行一大原因即为禽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发生了基因交换,形成更危险的毒株 。杨冬红、杨学祥等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发现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一般有六大气候特征,即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 年, m+1 年或 M+1 年。1889-1890 年、1900 年、1918-1919 年、1957-1958 年、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流感大流行都满足这六大条件 。在病毒学研究方面,目前认为流行大流行出现有三个原因:一是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重配导致一种新的亚型流感病毒的产生;二是禽流感病毒直接突变最后导致流感大流行;三是消失很久的旧的流感病毒重新在人群中流行 。曾光认为发生全球流感大流行要有四个前提条件:第一、病毒变异产生了新的亚型或者流行过的病毒亚型对人类的威胁重新出现;第二、人类普遍易感;第三、病毒能在人群中快速传播;第四、病毒对人类有强大的杀伤力,造成大量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流感大流行属于不可预测,但又重复发生的事件,可对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和社会造成影响。当关键因素出现交集时,就会发生流感大流行,即流感病毒的出现伴随着可持续的人间传播力,且大部分人对这种病毒具有较低或不具有免疫力。在当今相互联系的世界中,局部流行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大流行,使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对公共卫生方应对做出准备,来遏制疾病的传播。 根据太阳黑子活动规律、宇宙空间环境变化资料、气象学监测、动物流感疫情、病原学变异资料以及配合目前的流感样病例监测在内的综合监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流感大流行预警和防控的一种趋势。 2012年英国政府《全国紧急事务风险清单》( National Risk Register for Civil Emergencies)也提示 英国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 流行性感冒大流行 、沿海地区洪灾、恐怖分子攻击和与冰岛类似的火山爆发。 综上所述,目前科学界认为 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超新星暴发在内的宇宙空间环境变化以及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有关,并且存在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六大气候特征,这些因素的发现为流感大流行的预测预警和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病毒变异或重现、人群易感以及是否获得有效的人际间传播能力也是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基础和原因。 2011年和2012年9月出现超新星爆发, 2010-2011年全球连续两次发生拉尼娜现象,2014年 新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形成,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 种种迹象表明, 2014年前后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加大 ,全球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Vaquero JM, Gallego MC. Sunspot numbers can detect pandemic influenza A: the use of different sunspot numbers . Med Hypotheses.2007; 68, 1189-1190. 2. Tapping KF, Mathias RG, Surkan DL. Pandemics and solar activity. Availableonline: http://www.billhowell.ca/Pandemics,%20health,%20and%20the%20Sun/Tapping,%20Mathias,%20Surkan%20-%20Pandemics%20%20solar%20activity.pdf .Accessed August 17, 2009. 3. 曲江文 , 聂绍发 . 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大流行关系的探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1;15 (3):213-215. 4. 曲江文,高志刚 . 太阳黑子活动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影响 .环境与健康杂志 . 2012; 29 (2):188-190. 5. 虞震东 . 应对流感大流行威胁急需的一项对策 . 前沿科学 . 2011; 5(18): 37-47 6. Shamana J, Lipsitchb M. The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pandemic Influenza connection: Coincident or causal? . PNAS. 2012, 109 (12):1-3 7. 杨冬红,杨学祥 .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7 , 1(3):1-8 。 8 舒跃龙 . 加强监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础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2006 ,20 (2) :122. 9. 曾光 . 流感大流行与应对策略分析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6 27(2):93-95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科普:“开车打手机危险”的科学解释
热度 4 lanxum 2013-11-15 16:28
安全科普:“开车打手机危险”的科学解释 131115 李健 很多人都知道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不安全的原因是会分散司机注意力,增加安全隐患。这个耳熟能详的“小儿科”水平的安全常识,有时并不能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反而会象常被告戒的“注意安全”一样,说多了,易产生安全意识上的麻痹。 开车打手机为什么危险和有多危险?世界各地科学家和有关组织通过科学分析或实验测试,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1 、开车打手机使人处于“双任务干扰”状态,人脑不具备“多重任务处理系统”源自额叶的生理特性。 (1)来源于美国《大众科学》杂志,人在开车的时候要同时进行两项复杂工作,驾驶汽车和密切观察周边环境,大脑已经满负荷运转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打电话,负责思维和控制语言系统的大脑额叶部分将“超载”,上述两项工作难免要出问题。“多重任务处理系统”本来是一个计算机术语,指的是电脑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几个不同的命令,有人认为人类大脑也有同样的功能,但研究表明, 人类大脑不可能像电脑那样可以一边下载文件一边玩游戏。从理论上讲,大脑一旦同时处理两项任务,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任务,信息处理都反应乏力 , “它们会自动选择其中一项任务响应,而第二项任务会被自动延迟”,这在神经科学中称作“双任务干扰”。 美国犹他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开车时候打电话会使追尾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一倍,即便使用的是车载电话,危险程度也是一样的,因为这时人的大脑仍处于“双任务干扰”状态。 (2)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的研究员乔丹·格拉夫曼认为,人脑不具备“多重任务处理系统”源自额叶的生理特性。 人在做不同事情的时候,脑电波会在额叶的不同区域来回跳动,期间会有几百毫秒到几秒钟的停顿,在停顿期间人的反应能力会降低,如果开车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发生车祸 。 2 、开车打手机会出现“非注意盲视”,各种高危车祸可能是我们大脑对眼前事物的忽视所造成的悲惨结果。 “非注意盲视(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是指使用电子设备(或漂亮的异性)而导致的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大脑资源被多种刺激分散。 (1)美国西华盛顿大学艾拉·海曼教授等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小丑实验”,让一名惹人注意的小丑在校园内一座小广场上表演杂耍,尽管校园里出现小丑是件稀罕事,但是研究人员在对广场上151名行人进行调查后发现,一边打手机一边从这名小丑身旁经过的人中,只有25%注意到他的存在。海曼说,这种现象叫做“非注意盲视”(视而不见)。与之相比,没有打手机的行人,如61%听MP3的行人和71%与同伴谈笑风生的的行人大部分都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研究指出, 打手机导致“分心”的真正原因在于电话交谈与面对面交谈这两种对话方式不同,受通话质量限制以及无法看到对方肢体语言等原因影响,人们在打手机时必须集中更多精力来倾听对方 。 (2)美国的另一项科学研究表明, 开车打手机导致司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重要,司机注意力甚至下降37%。同时,拨打手机的用户行车速度比正常状态慢9%,刹车的反应速度也要慢19% 。研究还发现,开车时打手机会使司机的视野变得狭窄,降低外围视觉的感知能力。在一项读取告示牌信息的测试中发现,一个专心开车的驾驶员比一个分心讲电话的驾驶员所记得的信息多50%,后者因为“非注意盲视”更可能错过交通信号,经常看不到公告栏和其他标志。 3 、开车打手机,大脑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还慢30%。即使使用免提电话,其危险性也不逊于醉驾。 (1)英国伯克郡交通研究所公布的测试结果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大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开车打手机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高4倍以上。有70%的致命交通事故是司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而手机又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罪魁。 (2)心理学家贾森.沃森和大卫.斯特拉耶的研究发现,驾车时使用电话麦克风或电话耳机,其造成的注意力下降,相当于司机酒精限量超标造成的注意力下降。 使用这些合法装置的驾车者,在紧急煞车时,几乎迟了五分之一的时间,他们对周围交通情况的注意也相对不足 。 研究证明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同时一心二用。他们找来了二百名志愿驾车者,在公路上进行模拟测试。他们对参与者的刹车反应、驾车者与前面车辆保持的距离进行监视,并要求驾车者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记忆某些事情。然后,参加者又在使用免提式电话讲话的同时,重复上述模拟,包括记忆某些词语和解决更多数学问题。结果发现,2.5%的能力超强者,能够在讲电话时不影响及时煞车、与前面车辆保持距离和做数术,实际上记忆能力还增加了3%。但是,沃森警告说,这些人是极少数例外。他说:“虽然我们可能都会觉得自己是例外,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成为一个能力超强者的机会,如同我们投硬币时连续五次投正面头像一样低。” (3)2011年,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协会(简称“GHSA”)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司机因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而导致的车祸占美国车祸总数的25%,发短信或在驾驶中进行输入导致车祸的风险更大——“ 当你以每小时55英里(约合80.5公里 / 小时)的速度驾驶时,哪怕你的目光仅仅离开道路4秒钟(发短信的平均时长),这已相当于你闭着眼睛走过一个足球场的长度 ”(来自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的数据)。另外,使用无线耳机并不会降低导致车祸的风险。 (4)通过语音收发短信和电子邮件,一度被营销者称为一种更安全的驾车通讯方式。但最新研究表明,使用语音识别技术比直接用手机打电话更容易让人分心。美国AAA交通安全基金会发布的研究指出,跟煲电话粥、与乘客聊天和听收音机等可能使驾驶员分心的活动相比,驾驶员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来使用语音操作手机:对着电脑系统说话要求发音、用词非常准确;电脑合成的人工语音较难识别;电脑系统无法给予人及时的、人性化的反馈等。 中国“手机车祸” 1 、2009年10月数字, 开车打手机是南京一个月车祸死41人的首要原因 。 2 、2009年, 三峡“4.7”特大交通事故 ,一辆越野车酒后超速驾驶并打手机在沿江大道当场撞死3名路面建筑垃圾清扫人员。 3 、2013年11月13日,刚刚发生的,沈阳“ 马路杀手女司机开车看手机,追尾500万豪车宾利 ”,保险公司说修车费约50万,除购买的20万第三者责任险,超出部分自己掏。 …… 各国法规,中国只罚款扣分 鉴于开车打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危害性,目前世界上已有约50个国家和地区明令禁止司机在驾车过程中打电话。 ●英国,开车打手机者可能面临“危险驾驶”起诉,最高可判入狱两年。 ●新加坡对开车打手机初犯者最高罚款为1000新元,监禁6个月;对再犯者最高罚款为2000新元,监禁1年。 ●美国许多州出台法律,禁止司机开车时用手机。美国有39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禁止司机使用任何手提电话,其余11个州将在2013年考虑通过该项法规。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机动车驾驶员开车途中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可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扣机动车驾驶人2分的处罚。 ……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
个人分类: 行为安全|12305 次阅读|9 个评论
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国际学术会议侧记
ssglwu 2012-10-23 09:09
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国际学术会议侧记
吴国林 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国际学术会议侧记 2012 年 9 月 17-19 日在山西太原召开 “ 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 ” 国际学术研讨会(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nd Methodology of Science(SEMS 2012) )。会议工作语言为英语。会议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 会议主题: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会议议题包括:( 1 )一般科学哲学;  ( 2 )自然科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 3 )社会科学哲学等。 来自于国内外近 100 位学者参加了,其中国外学者 30 余人。国内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学者。 大会会场 研讨会会场 博主做报告 与Brading合影,她也从事物理学哲学研究,就退相干进行讨论 与山西大学副校长高策教授合影,他也从事有关物理学哲学与物理学史研究 国外的学者有: Alexander Rosenberg in Duke University , Dr. J.W. (James) McAllister , Katherine Brading i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Malcolm R. Forster, MichaelStrevens, Prof. Dr. Andreas Bartels, Chuang Liu 等等。 我主持了大会,并做大会报告。我的报告题目是: On the reality of wave-function (论波函数的实在性) . 由于大会时间短,没有来得及会上交流,会后,与国内外学者展开了深度交流,包括对波函数本身的实在性、退相干在量子技术中的作用等问题。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与讨论会|3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期望就刘翔失利真因向国人作出科学解释!
热度 6 黄安年 2012-8-7 20:20
期望就刘翔失利真因向国人作出科学解释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8 月 7 日 发布 刘翔参赛的不详预感 , 终于在今天 17:40 定格他在刚刚枪响没跑几步就摔倒在第一栏上 , 虽然他爬起来艰难地单腿一跳一跳地跳到 110 米 栏的终点, 选择这样的方式退出比赛,可能令所有人都难以想到,孙海平教练是否想到 , 只有他自己知道。 人们有理由要问如果第一栏跨过都有困难 , 为何非要参加今天的预赛 ? 如果如记者事后报道的 08 年后天天都和伤痛做斗争那样 , 那么为何一定非要参加伦敦奥运会不可 ? 对于一般没有利益纠缠的老百姓的想法很天真 , 他们的朴素想法全都解释不了刘翔失利的真正的涉及各种利益考虑因素的原因。比赛已经划上令国人不愿意看到的句号 , 不得不接受严酷的现实 , 重要的不要再把群众当阿斗 , 不要向人民隐瞒真相,而要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解释!因为我们为一个运动员的造神已经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 ! 笔者重申在 6 日博文中说到的话:“ 说到刘翔,我们给于了他过度的荣誉也增加了他无穷的压力,种种迹象表明,时下我们的教练组成员和主流媒体已经开始为他可以难以夺冠在制造舆论 , 其实 , 自上届北京奥运会时起 , 我一直对神化刘翔持有异议,现在依然如此 , 把田径的振兴寄托在一个人而且没有十分的把握的基础上是冒险之举。 ” ************** 赛前预感:刘翔或再次退赛或夺金失利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8 月 7 日 发布 主流媒体和国家田径中心主管今天已经明确刘翔“ 旧伤开始反复已经属实,绝不是什么赛前 “ 烟雾弹 ” ”暗示“刘翔也是人不是神 因伤退赛并不可耻”,刘翔已无优势可言 (7 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国家田径中心主管 ) 笔者在昨天的博文中提到:“ 说到刘翔,我们给于了他过度的荣誉也增加了他无穷的压力,种种迹象表明,时下我们的教练组成员和主流媒体已经开始为他可以难以夺冠在制造舆论 , 其实 , 自上届北京奥运会时起 , 我一直对神化刘翔持有异议,现在依然如此 , 把田径的振兴寄托在一个人而且没有十分的把握的基础上是冒险之举。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99478 ) 预感不等于事实 , 两天之内一切均天下大白,我很希望预感不是事实 , 但事实是金牌的主动权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刘翔无伤能否战胜对手也取决与他自己的超常发挥和对手的发挥欠佳,这里并没有像体操比赛中打分主观随意性和上场先后的影响。 ************** 新华社杨明 : 刘翔也是人不是神 因伤退赛并不可耻 http://aoyun.msn.com.cn 2012-08-07 04:27:00 来源 : 新华体育   新华网伦敦8月6日奥运专电(记者杨明)由于大强度的训练刺激,刘翔的跟腱旧伤近日又有反复。孙海平教练今天透露: “ 刘翔最近感到脚不舒服,有点酸痛,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但整个身体状态比较正常。 ”   此消息与日前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段世杰和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提供的信息可以相互印证。虽然刘翔自己表示 “ 无大碍 ” ,但旧伤开始反复已经属实,绝不是什么赛前 “ 烟雾弹 ” 。   由于四年前脚伤突发,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不得不选择退赛,虽然多数人对此理解,但也引来了不少质疑和骂声,厄运从此笼罩着刘翔,但刘翔并没有选择退役。他坚韧地和伤病进行斗争,战胜了许多常人无法克服的困厄,如今,来到了伦敦的奥运赛场。   但是,就在刘翔饱尝生活酸甜苦辣之后,就在他 “ 状态恢复到历史最佳 ” ,马上要第三次站上奥运赛场时,那个摧毁了他梦想的旧日 “ 恶魔 ” ,又一次诡异而至。    “ 怎么又来了,不是已经好了吗? ” 不少人私下发问。   其实,不是又来了,而是刘翔的脚伤根本就没有彻底好利落。伤病的反反复复对于田径短跨选手来说,是太经常的事。孙海平教练私下透露,对于刘翔的脚伤, “ 我们每天都像在走钢丝。 ”   运 动创伤,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伤病迥然不同。有些运动创伤只有在超级强度下才会出现,在日常奔跑时,完全无影无踪,刘翔的脚伤看来属于此类。另外,大多数运 动创伤并不是做过手术,就万事大吉。有些伤病会纠缠选手一生,好了又坏,坏后又好,非常折磨人。比如:刘翔的老对手,法国的杜库雷和古巴的罗伯斯,都被此类伤病缠身,而刘翔,很不幸地也在此列。   刘翔已经是29岁的老将,翻开我国田径历史,人们会发现,还从没有一个短跨选手,曾在跑道上拼搏到29岁,拼搏过三届奥运会。也没有任何一个短跨选手,包括外国所有名将,在竞技场上奔跑十几年后,身上不带伤病。   伤病,历来是摧毁明星最可怕的 “ 魔鬼 ” ,男子百米名将、美国的泰森 · 盖伊、牙买加前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等等,都被可怕而缠人的伤病击倒。赛场上一帆风顺的明星不是真正的巨星,真正的巨星是那些经受过辉煌,但也经历过伤病折磨和失败考验的人;是那些明知夺标无望,但依然百折不挠,挑战自己的人。   那么刘翔呢?我们该怎样去看待刘翔?   在世界110米高栏历史上,刘翔是地球上目前惟一将世界纪录、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世界室内锦标赛冠军的 “ 四大满贯 ” 包揽于一身的人,是当之无愧的高栏之王。   按理说,刘翔在竞技场上的目标已经全部实现,该证明的已经证明过,他早已名利双收,完全可以选择退役。但是,正是由于4年前 “ 鸟巢 ” 那一幕,他不得不咬牙 “ 还债 ” ,必须要证明自己不是 “ 刘跑跑 ” ,他不得不面对空前的压力,舍命拼争。   和其他选手不同,刘翔心里的巨大压力很难释放,他不敢对亲人说,对教练讲,怕他们担心。把伤脚泡在冰桶中,面对发问,他只能说 “ 还好吧,还好吧。 ” 他最近在个人博客中写了 “ 我要享受自己的奥林匹克 ” ,这句话难道是他的心声?   我们真的需要逼着刘翔还那块金牌 “ 债 ” 吗?   翻开奥运高栏的百年历史,卫冕成功的只有美国选手金多姆一人,还从来没有跨届获得两次金牌的前例。   另外,因伤退赛可耻吗?   在2009年的柏林世界锦标赛上,世界纪录保持者罗伯斯在决赛中曾因伤,跑了半程退出比赛,美国名将特拉梅尔在北京奥运会上也因伤中途退出比赛。没有见到他们的民众有什么过激反应。   这次,在刘翔脚部有伤的情况下,依然期待他夺金,显然太苛求。假如脚伤无大碍,刘翔或许能带给大家惊喜,假如脚伤严重,发生什么就很难预测。   孙海平说他目前最担心的就是刘翔在决赛日脚伤爆发。其实,他和刘翔大可不必太担心,因为,大多数国人都认为:刘翔这次奥运会上能否拿牌,能跑多快,都不重要,即便他因伤病再次发生意外,也可以理解。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和磨难,刘翔这次能站上奥运跑道上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刘翔也是人,不是神。让我们为刘翔祈祷,祝他好运!(完)    (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明 ) http://aoyun.msn.com.cn/comment/58557.shtml#p1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99742.html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个人分类: 健身强体随感(10-11)|3708 次阅读|5 个评论
该死的科学解释
热度 26 zhengchen0 2011-12-12 05:50
这些年来,阻挠科技特别是技术进步的,恰恰是唯科学主义。 “科学知识的进步,必将带来技术的进步。”技术理性(Technology rationality)在美国如此深入人心,和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失败的科技政策脱不了干系。布什是二战时期曼哈顿计划(就是美国的原子弹计划)的核心人员。 技术理性认为,基础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应用科学的发展,而应用科学的发展必将带来技术进步。技术理性的基本逻辑是,要证明一个解决方案的正确性,我们必须要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个解决方案能够work(应用科学);要解释一个解决方案为什么work,我们必须能够解释系统是怎么work的(基础科学)。听上去挺合理的吧?布什就这样把美国二战后的科研经费大量投入基础科学。但是美国这么多年科技发展,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最彻底的证明当属60年代末国防部的Hindsight Project ,华丽丽的扇了布什一耳光。因为系统太复杂了,如果我们一头栽进去解释基本系统规律,那要猴年马月才能有足够的数据解释具体解决方案的成功与失败 。 能解释问题的人一定代表他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美食家不一定是大厨,能讲文学的语文老师和文学家还是两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被该死的科学解释给折腾坏了。最突出的当属wicked problem ,这里篇幅关系不展开讨论了。 如果我们没有科学解释,我们能够解决问题吗?可以,至少有的时候可以。不信?给大家讲个故事 。 我们都知道联合利华,生产日化用品的。其主要产品清洁剂的质量和其喷嘴的设计息息相关。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喷嘴这么重要,可能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喷嘴会决定清洁剂不同的物理性状。总之,联合利华要寻找一个最理想的喷嘴设计。从科学的角度怎么办呢?当然是找个科学家,找个数学家,或者流体力学家,来计算一个最理想的设计方案。联合利华有钱啊,他们确实雇了科学家这么做了。结果呢?科学家遗憾的告诉联合利华,这个太复杂了,不可能解得出来——即使这么一个看似小小的喷嘴也太复杂了。 可是最后呢,联合利华还是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呢?进化论。他们随机地做出10个不同的喷嘴,测试这10个喷嘴,把最好的那个保留下来。再拿这个做基础再做10个不同的喷嘴,再测试这10个,再把最好的保留下来。经过45轮测试后,联合利华的工程师们就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喷嘴。他们能够科学解释为什么这个喷嘴好吗?完全不能。但是那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得到了想要的喷嘴。 如果一个故事还不够过瘾,那我再讲个。有两个电气工程师 ,一个是美国的Henry Rowland,一个是英国的Francis Hopkinson。他们基本上在同一时期发现了直流电机的“特征曲线(charactieristic curve)" 。根据这个发现,能够直接提出一个改进爱迪生电机的方案。但是呢,Hopkinson改进了爱迪生电机,但Rowland完全忽略了这个发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爱的科学家Rowland只关心科学解释。遗憾的是,这个发现的科学解释的价值并不大。至于发现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呢?Rowland可能根本就没想过。 在我们的科学研究中,有多少Rowland?有多少个可能造福人类的特征曲线被忽视了?有多少次科学家发现了解释,但却“没想起来”去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喷嘴的工程学科知识,是一个自成系统的知识体系。Kevin Kelly1998年在《Science》的一篇文章讨论了这种新文化的存在 ——其实更早的Edwin Layton等科技史专家就有提出,不过没有能引起科学界和工程界的重视。科学解释对工程学科有帮助吗?当然有,但project hindsight说统计学上的直接帮助只有2%(基础科学)加6%(应用科学)。但如果工程学科完全迷失自己,一味迷信科学,那么离解决问题就越来越远了。 各位工程师,我们到底是要喷嘴,还是要该死的科学解释? 参见我另一篇博文《科学v.s.技术:反思Project HindSight》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2764do=blogid=479270 参见我另一篇博文《前车之鉴(科技史):科研不应为精确性牺牲实用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2764do=blogid=514996 Churchman, C. W. (1967). Guest Editorial: Wicked Problems. Management science, 14(4), B141-B142. 转述自一篇经济学家Tim Harford的一个TED Talk ( http://www.ted.com/talks/tim_harford.html ) Layton, E. T. (1971). Mirror-Image Twins: The Commun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19th-Century America. Technology and Culture, 12(4), 562-580. Kelly, K. (1998). The Third Culture. Science, 279(5353), 992-993. doi: 10.1126/science.279.5353.992
个人分类: 科技史|5441 次阅读|74 个评论
中医是可以用西方科学的语言解释的
热度 8 hj58 2011-4-18 23:05
中医是可以用西方科学的语言解释的    黄佶      一个系统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参数,随外界物理和化学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是西方科学公认的客观事实和科学规律。      例如一块木材在干燥的环境中,木材表面的水分子会脱离木材,进入空气。木材表面的湿度降低后,木材内部水分子的分布就不均匀了,表面少而内部多,于是木材内部的水分子不断向木材表面扩散,木材表面的水分子则继续向周围干燥的空气扩散,于是木材总的湿度不断降低。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木材干燥处理的科学原理。      相反,如果空气的湿度很大,水分子就进入木材表面,木材表面的水分子再继续向木材内部扩散,最终整块木材变潮湿了。      人作为一个系统,也是这样,气候干燥,身体内部的水份就逐渐进入空气;天气潮湿,空气里的水分就进入身体,至少会减少身体排放水份的速度。      身体内水份的增加和减少,都需要身体做相应的调节,提供或吸纳一定量的水份。由于人体的水份是分布在各个器官里的,为了排出或吸纳水份,这些器官都被动员起来,改变自己的状态,使人体和外界变化了的湿度建立新的平衡,同时也使各个器官之间建立新的平衡,维持正常工作。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上面说人体内的水份存储在各个器官里。但我们知道,人体的器官是由细胞组成的,因此,外部的湿度环境变化之后,最终是人体的细胞在排放或吸纳额外的水份。      由于人作为生物体,是非常复杂的,因此,上述调节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各种因素,不同器官、不同细胞的变化程度又不同,难以象描述一块简单的木材那样,画出木材内部湿度的分布图,以及该分布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计算出木材和空气达到湿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等。      人体作为无数个各种不同种类细胞组成的复杂系统(这里暂且不考虑人的心理和精神因素),其随外界条件的变化也不可能象单个细胞那么简单,那么容易描述。      除了湿度,外界的温度、气压、大气和饮水以及食物的化学成分、磁场、电场、噪音、光线强度等等都会影响人体,人体都会做相应的调整去适应、去建立新的平衡。      所以,至少到目前为止,外部条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还难以写出明确而简洁的公式,这是非常正常的。根本原因是人体这个体系太复杂了,人类还没有进步到有能力加以解释的水平。      西方自然科学体系面对其它复杂对象时,不也是难以进行解释的吗?大的有宇宙,小的有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这些都是具体的事物,抽象的也有很多东西至今没有搞清楚,例如很多数学上的“猜想”至今还在困扰着世界顶级的数学家们。      人们在几十万年的生活过程中,早就感觉到外界湿度的变化会影响身体的情况,而此时西方科学系统及其语言体系还根本没有出现,于是人们用一些朴素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客观规律,例如“瘴气”:环境过度潮湿,人就会生病。      这个在西方科学体系中没有的词汇“瘴气”说的实际上不是一种有独特化学成分或物理特性的气体,而是一个客观规律:外界湿度太大,人体为了适应它,内部调节的程度超过一定限度,出现了不适,甚至引发了疾病。      因此,拿一个检测气体化学成分的仪器去研究“瘴气”,是找不到其它东西的——除了大家都熟悉的空气和 H2O(水)。      由于空气里不存在有毒成分,对那些没有生病、只是不适的人,西医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中医根据经验知道这是人体无法适应高湿度环境,于是给点草药,帮助人体提高适应能力,或者提高人体的排水能力,重新恢复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我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完全是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大家可以批评批判)。      如果根据空气中除了水没有其它成分,就否定“瘴气”的存在以及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否定者没有认识到此“气”(瘴气)非那“气”(毒气或带菌气体)也!      由于“瘴气”这种概念的出现和流传,要远远早于现代西方科学语言体系的出现,因此不能因为它和现在的“气”的概念不同,就否定它。就好象我们不能因为爷爷不会玩电脑,就否定爷爷的存在和价值。      这种简单否定实际上也束缚了西方医学自己的手脚和发展空间,它本来可以从“瘴气”和相应的中医疗法中获取知识,以后也能够治疗“高湿度非致病性综合不适症”(这个名词是我杜撰的,有意搞得很复杂,使它读起来很象现代西方医学里的东西),扩大自己的知识总量,扩大自己的治疗范围,造福更多的人,而不是在面对这种症状时束手无策。     (网上检索到的资料:《景岳全书》:“师旅深入瘴地, 无不染病。 独一营皆安然无恙, 问起所以, 则众皆服烟, 由是遍传。”原来香烟也是一种中药。如果从烟草中找出针对“瘴气”的有效成分,提炼出来,去除尼古丁,制成药片或药水,那么西医不就能够对付“瘴气”了吗?)      现在回过头来批评中医。如果中医坚持自己的说法,不深入研究,不“与时俱进”,用现代科学知识和语言来解释,也会失去很多追随者。      医元网上一位网友在回答“到底什么是‘瘴气’?”这个问题时这样说:      确是林间湿热蒸郁所致。其实天地间自有各类不正之气,人触之则病。个人认为现代的科学并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瘴气这个问题也绝不是某种致病病原微生物,或者某种成分的气体所能完全涵盖的,……。( http://www.yynet.cn/iask/QuesSolved.php?iQuesID=154690 )      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不够的。例如“湿热蒸郁”里的“郁”现代人就难以理解,“不正之气”则太空洞,“个人认为现代的科学并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这句话则给人这样的感觉:“说不过了就回避问题”。      实际上可以这样解释:瘴气就是环境过湿,人体内部无法调节到新的平衡状态,于是导致不适或疾病。      长期生活在潮湿地方的人,身体机能比较适应潮湿环境,或者调节能力比较强、适应范围比较大。      (也许和他们的食物也有关,例如辣椒。或者他们吃辣椒本身就是适应潮湿环境的一种措施。换句话说辣椒实际上也是一种中药。再换句话说就是:食物和中药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别:平常也吃的,就是食物,或:平时长期食用的中药就是食物;不适或生病时才吃的食物,就是中药,或:只在生病时才吃的食物就是中药。)      相反,外地人(尤其是原来长期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人)可能难以适应湿度这么巨大的变化,即使能够调节,一时也难以调节到必要的程度。      年轻人的调节能力可能也比较强,而年老者就容易得瘴气(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规律?)     (我问过一个眼科医生:“出现老花眼是因为调节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肌肉退化了,那么我坚持看近的物体,坚持锻炼这些肌肉,是不是可以消除老花眼?”他表扬我很会动脑筋,但随后告诉我:“老年人的晶状体老化了,缺乏弹性了,即使肌肉好,调节速度也很慢,所以不可能恢复到和年轻时完全一样。”)      身体健康的人调节能力也比较强,或者适应范围大,不容易得瘴气。而身体虚弱的人,调节能力比较弱,或适应范围比较小,很容易导致身体进入不适状态,或免疫力降低,被病菌感染后不能靠自身的力量抑制病菌大量繁殖,结果导致其它疾病。      “水土不服”这种大家常见的现象,想必也是外部环境变化后一时难以适应引起的。西医对此也没有办法。中医有没有办法我不知道。我自己的土办法是到了一地吃饭时必喝当地产的啤酒。      “高原反应”也是外部环境变化后,人体无法适应,引发不适或疾病——高原上空气稀薄,吸氧不足,导致血液中氧含量减低,人体机能失调。我一出现高原反应,就做深呼吸,头疼症状立即就能得到缓解,这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高原反应的起因是缺氧。      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没有高原反应,平原来的人适应几天,也会恢复正常。这都是因为人体调节好了,适应了新的低氧浓度环境。去西藏旅行的人都知道:男性、高个、体重的人容易产生高原反应,而女性、矮个、体轻的人不容易产生高原反应。这些现象都能够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来解释。      正因为“高原反应”这个现象用现代西方科学语言做了解释,所以没有象“瘴气”那样被蒙上神秘的面纱,其医治或预防方法——提前十天吃红景天,一种高原草药(或其成药)——也没有被斥为“非科学”。      所以,捍卫中医靠单纯的防守是不够的,应该杀出去,杀进现代西方医学体系,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解释中医,就好象弘扬中国文化不能只靠中文,而必须同时使用世界通行的语言——英语——去解释中国文化。     另一方面,我们要告诉信仰西方科学体系的人:科学的本质是“掌握了客观规律”,是“可以重复”。中医在几千年(这只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实际上要长得多)的时间跨度内、在全世界的空间跨度内,都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充分证明它抓住了某种客观规律。      1980 年代,我也卷入了研究陶瓷超导材料的热潮。当时各种配方纷纷涌现,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找到在更高温度具有超导性的材料甚至室温超导体(不必冷却,在室温下就没有电阻的材料)。面对各种宣布“重大发现”的“好消息”,一个学者在做综述报告时说:“关键是能够重复。如果在中国某实验室能够成功的配方,在美国另一拨科学家按照这个配方也能够做到,那么就找到了。”      因此,“可重复性”才是科学最核心的特征,至于能不能解释其原理、能不能亲眼看到,都不是其核心特征,那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是下一步的工作,是建立科学理论的长远目标。高温超导体至今尚不能确定其基本原理,而“电子对”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连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都不能看到,但这不妨碍发现高温超导材料的两位科学家迅速获得诺贝尔奖。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是公认的科学事实,但是谁也没有看见过“光子”。确定光具有“粒子”特征的依据是间接的:波长长的光线,强度再大也不能把金属靶中的电子打出来,而波长短的光线,强度再小也能够打出电子。然后科学家据此推论光子的存在及其能量的计算公式,甚至进一步推论出整个微观世界都是“量子化”的。      一个二十岁的外国在校大学生更是胆大妄为,说电子还有自旋,而且也是量子化的,什么 1/2,1/3,3/4,……,简直象在玩数字游戏。      但是他们的理论最后都能够用来解释客观事实,于是就成了伟大的科学理论——“量子力学”,而能不能用肉眼直接看见或借助仪器看见光子、电子自旋并不重要。      按压虎口,胃就不疼了,不也间接地说明了在虎口和胃之间、或者和管理胃的“有关部门”之间存在一个信息通道吗?在解剖时肉眼看不到这个通道,怎么就能够否认这个信息通道的存在呢?这个通道叫什么名称不重要,叫“经络”,叫“人体网络”,叫“扁鹊小道”(模仿“胡志明小道”,纪念扁鹊老人家),等等,都可以。      按压张三的虎口,他胃不疼了;按压李四的,也一样;再按压山藤五十郎的,还是这样,按压樱花理惠子的,她的胃也不疼了;再按压斯密斯的,也有效;按压玛丽莎,照旧;那不就说明这个“扁鹊小道”在人体内是千真万确真实存在的吗?      扁鹊小道为什么非要是一条看得见的细长组织(如同神经或血管或电线),为什么不能是分布式的?为什么不能是分散在整个肌肉或其它组织里的?      为什么必须有固定位置?为什么不能是随机地在肌体中寻找合适的途径传播信息?      为什么必须是预先存在的?为什么不能是虎口受到按压后才受刺激形成的一个临时机构?这个机构再刺激临近的组织,激发形成相同的机构,然后一步步把信息传播出去?      也许按压虎口产生的是一个特定格式的信号?它虽然传遍全身,但只有胃和它谐振,受到它的影响,其它组织无动于衷,就好象天空里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无线电信号,但是我们的收音机只接受我们选择的电台信号,不接受其它电台,……      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思路局限在西方医学现有的认识范围内呢?除了西医的解释模式,难道就没有其它可能性了吗?怎么能够因为西医不能解释中医里的东西,就说中医是伪科学呢?     中医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发展它不只是中医们的事情,其它学科的科学家也应该积极参加进来。这种参加不完全是一种义务,其它领域的科学家也可能会在研究中医时,有自己的新发现。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至今还有大量现象是西方科学体系无法解释的。这本身就说明西方科学体系原来的思维方式遇到了瓶颈。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彻底颠覆了传统思维模式,导致物理学发生了重大突破,使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大幅度地扩展了、深化了。      中医的思维模式和西方医学以及西方科学体系的也有很大不同,研究中医、以中医的思维方式研究人体,也可能会给人体科学和医药科学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当然,中医也应该很好地“翻译”自己,用西方科学家能够听得懂的语言阐述自己掌握的客观规律。本文算是一个小尝试,希望大家指教。    (2008年2月2日)
个人分类: 中医|1833 次阅读|10 个评论
神秘的麦田怪圈
热度 4 xbyang 2009-6-19 15:29
麦田怪圈不是甜麦圈,可以轻松地放到嘴里。它们一般特别大,大得要从空中的直升机中才能看得见它的全貌。那么,它们是如何做成的?这还是一个秘密。凡是看过麦田怪圈图片的人无不被其呈现的和谐和美丽所折服,因此不少人认为这是一门大地艺术。 麦田怪圈由来已久   据文献记载,麦田怪圈最早出现在英格兰,那是1647年,距今350多年。那个怪圈呈逆时针方向,原本齐刷刷的麦田,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幅巨型几何图画。由于怪圈大多是一夜之间形成,而且面积很大,所以起初很多人认为它是外星人的杰作,是他们与地球上居民的一种联系方式。几百年来,这一神秘现象不断亮相,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亚洲等地都频频发现麦田怪圈,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   麦田怪圈的图案各不相同,由一个圈慢慢进化成两个或三个相似的圆,1994年还出现了蝎子、蜜蜂、花等动植物图案。目前在全世界,每年大约出现250个图案各异的怪圈,特别是在英格兰南部,怪圈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因为奇特的圆圈状图案大多发生在麦田,所以被称为麦田怪圈,但是世界各地在稻田、玉米地、菜地、草地、沙漠、戈壁、雪地等处也都发现过一些怪圈。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现各种麦田怪圈2000多个,并被记录在案。 有人在恶作剧吗   1990年,英国麦田怪圈研究者瑞格普莱斯里第一次走进麦田怪圈,他一直喜欢喜欢研究神秘事物。他认为95%的麦田怪圈都是人造的。一些年轻人并不隐瞒他们制造麦田怪圈的行为。马修就是其中之一,他说: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因为当人们看到麦田怪圈后就会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我们就感到非常有趣。不同的创作队伍之间还互相竞赛,看看谁的设计最棒,最能创造轰动效应。不过马修说,创作麦田怪圈艺术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农场主都愿意把自己的麦田变成画布任艺术家随意摆布。   英国还有一个叫马特里德利的人,就曾经向媒体曝光,自己和一些朋友是曾经出现在伦敦的麦田怪圈假象制造者。里德利自称是一个在银幕下制造天兆的淘气鬼。他的文章坦陈了这个英国人和他的妹婿一起造假的经历。在麦子快成熟的时候,他们用一根长钉揳在麦田里,钉子上栓着绳子。然后,以钉子为中心,把绳子几乎贴着地面,像圆规似的在麦田里转一圈,顿时,一个麦田怪圈展现了。为了不让人发现其伪造,他们在进入麦田时小心落脚的地方,不留脚印。有的麦田怪圈制造者,竟站到两把酒吧高脚椅垫上,在麦田里行走。至于制造的图案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尤其是某些大学生还可以设计出具有复杂的数学与碎形花样的庄稼圈。   1991年,英国两位匿名的老艺术家也站出来说,数百个麦田怪圈是他们的作品,13年来每个夏季他们都要潜入麦田制作怪圈。他们现场演示了制作麦田怪圈的方法,仅仅是用简单的工具用一块木板按照设计图纸将麦秆压平。他们怎样才能在世界各地制作大量如此规模的麦田怪圈?可能他们有不少的同道之人,喜欢在大地上搞神秘的浮雕艺术。而且还能不被任何人发现。但是,有些麦田怪圈中麦子不是朝一个方向倒下的,而是一棵压着一棵,交叉成辫子的样子,两位老艺术家用木板压平农作物的方式显然难以成就。麦田怪圈研究者认为,人造麦田怪圈边缘粗糙,而真正的怪圈是光滑的,人造麦田怪圈中麦秆通常会断裂,而真正的怪圈则成扁平状。而且,人造麦田怪圈不会出现那些科学无法解释的变化。    巨型怪圈绝非人力所为   由于不断有人声称某个麦田怪圈是自己所为,并拿出了相关证据,大部分人们开始相信,这一切不过是一巨大的恶作剧,虽然这个说法并没有办法解释麦田怪圈中植物的变异和辐射增强等疑问,但人们仍认为麦田怪圈的制作者就是人类自己。 1997年,雷比盖特博士在美国俄勒冈州出现的麦田怪圈中,发现麦秆上出现了小洞,而离怪圈越远这种变化就越小。另外,在麦田怪圈和周围土地上还发现了人眼无法看到的磁性小粒,离麦田怪圈越远小颗粒越少,分布均匀,似乎也不是人为的机械力量可为。   似乎是为了证明什么。2001年8月,白马山附近出现了一个特别巨大的麦田怪圈。这个麦田怪圈范围很广,走到中间要30分钟,一共由409个圆组成。这里是高地,经常有各种自然灾害,出现这怪圈的那天晚上还下了一场雨。那里没有脚印,没有泥巴,麦秆也没有被折过的痕迹。所有的圆都保持得很完整,没有人进去的痕迹。如果是恶作剧的话会很凌乱,而且人不可能做得这样完美,这可是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完成的!这让很多人不得不相信,它绝不是人造的。看来麦田怪圈的成因不会只是恶作剧这么简单,麦田怪圈之谜远远没有解开。 是外星人艺术名片吗   麦田怪圈研究者安德鲁斯和戴尔加德发现,麦田怪圈的农田周围通常没有任何足迹,麦秆的弯曲方式不是用脚压出来的,倾倒的麦秆没有明显损伤,还可以继续生长,但是生长的方向怪异的被改变了。一些麦田怪圈被检测出辐射量较大,是由强大的能量产生的这些都无法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   雷比盖特博士还发现,怪圈中大约有40%的植物种子发生了变异。而且怪圈中的植物的生长节肿大,就像被加热过,或是密集能量的突然爆发。麦秆儿上明显出现了一些小孔,在显微镜下,这些植物的细胞壁看起来是拉伸而且变形了,同样像是被加热过,那些原本微小的缝隙明显变大了。   随着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神秘的怪圈也在开始变化,由一个圆圈慢慢进化成两个或三个相似的圆。1994年,还出现了蝎子、蜜蜂和花型的巨大象形麦田怪圈。我们不知道麦田怪圈是否是大自然的奇迹。还有很多人将神秘麦田怪圈与外星智慧生命联系起来,这些在空中才能完全看清的符号,是不是外星人给我们的某种信息呢?特别是在1991年出现的象形图案,有的像箱子或钥匙,还有的甚至像人!   有人说,他们在出现麦田怪圈的农田上发现过光或不明飞行物。1990年,摄影家亚历山大在麦田里发现奇怪的光,光在两个怪圈之间飞来飞去。它飞得很低,根本不受风的影响。研究者相信,这些光很可能和麦田怪圈的形成有关,或许是外星人到此一游的标志。  
个人分类: 未分类|738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