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造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理论是如何指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是造反的理论吗?【回答问题】
热度 2 ggjjhh 2017-2-27 22:16
理论如何指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是造反的理论吗?【回答问题】 高金华 1、马克思主义既是造反(革命)的理论,也是建设的理论。 造反是汉语中的政治性词语。统治阶级认为“造反就是发动叛乱”,被统治阶级认为“造反就是采取反抗行动,就是革命。” ①马克思主义是革命(造反)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几千年来总是说压迫有理,剥削有理,造反无理。自从马克思主义出来,就把这个旧案翻过来了,这是个大功劳,这个道理是无产阶级从斗争中得来的,而马克思作了结论。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各界庆祝斯大林六十寿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49年12月20日刊载。 ②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的理论。 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1949年3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0页。 当今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要研究建设的理论,但也继续总结革命的经验,包括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早已打通,革命业已成功;但历史需要反思,理论需要发展。 2、理论指导革命的基本方式 ①实践策划方式。杰出人物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分析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和策略。延安窑洞的灯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②党的建设方式。革命领袖把革命理论和党建理论统一起来,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③统一战线方式。革命骨干用革命理论去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④系统反馈方式。革命主体在革命斗争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丰富和发展革命理论(从群众中来);再用新的理论武装群众,推动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到群众中去)。 2017-02-27 17:53回答
个人分类: 回答问题|1739 次阅读|2 个评论
文革中,策反张达志中将“起兵造反”的人
热度 2 pzh1945 2016-4-5 12:35
文革中,策反张达志中将“起兵造反”的人 68年夏天,一份信件递交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中将,信中称:全国大乱,政权瘫痪,重新建国立业时机已到,只要将军举兵造反,一呼百应,一举而得天下(大意),等等,等等,最后一句:将军,此时,不起兵造反更待何时? 对于如此特字号大案,侦破工作立即展开。 甘肃省师范大学接受了上级下达的侦破任务,校革命委员会与军宣队、工宣队共同制定方案。 此案,仅有两条可用线索: 1、68年8月,一双长发辫子的青年女子,在甘肃省师范大学斜对面兰州空军司令部大门口,交给哨兵一封信,请转交领导人。 2、信的内容分析和笔迹变认。 上级对于此案侦破也给出明确意见: 范围确定:重点在兰州安宁区十里店一带。重点单位:甘肃师范大学。 作案人员:年龄50岁(副教授)以上,有相当文学功底,国民党时期的旧职人员(或旧军官)。 甘肃师范大学,经分析,因书信的文字表达、语言逻辑等,排除了理科教授涉案的可能性。 确定:以中文、历史、政教三个系作为重点排查对象。 本人,以政治教育系“红卫兵专政小组”负责人身份参与了破案工作。 当时,正值文革高潮,各大专院校,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全校在十二级红色台风的阶级斗争急风暴雨中,各系成立了专案组,分组到人,对每个有历史问题人员开展内查外调。 对“地、富、反、坏、右及叛徒、特务、走资派”八种人(俗称:牛鬼蛇神)全部实行隔离审查,由“红卫兵专政小组”管理(称牛棚),主要:学习交待;接受批判;参加劳动。 当时由于,正处运动高潮时期,人员比较集中,档案齐全,全部梳理后,政教系没有发现可疑对象。 中文系、历史系共发现符合条件的有5个人,经对各自行为、生活、家庭成员等多方调查、侦破,没有发现他们的作案证据,按下不提。 此案,最终没有破获。 由于案情特殊、重大、机密、涉军、未破,知情人数在极小范围内。 此案属特殊个案,但并不孤立,有其相应的环境和气候。 在那个批判力度最大、批判涉及人数最多的时段,也是 阶级斗争双方冲突最激烈的时候。 那段时间,是师大校园内“反动标语”、“反动口号”等出现最集中、频率最高的时段。 出现过几起针对“共产党”、“毛主席”、“文革”言辞激烈的“标语”,在夜间贴在家属区附近的道路围墙、电杆上,也有几起刻在教室的木制课桌上。 这种现象,在学校的其它时段从未出现过。 用物理学解释,叫做:压力越大,反弹力越强。 这个写信策反张达志中将“起兵造反”的人,在文革那样的阶级斗争的超高压风暴中,如此举动,十分罕见,又在当时,有历史问题的人员基本一网打尽(全部进驻牛棚,接受审查)的情况下,没有暴露一点破绽。 今天来看,此人亦可称为,潜水特工中的高手。 凡事未必绝对,天网恢恢,疏而有漏!
个人分类: 回忆|12054 次阅读|4 个评论
舊文再帖:吐血推薦:儒家是革命的老祖宗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1-1-24 15:03
吐血推薦:儒家是革命的老祖宗 周可真老師這篇文章雖然還很粗糙 而且我也不同意他對孔子以及道家的評價 (我的評價要高很多,估計丫頭之流也不能答應他如此貶低道家) 但是 周老師強調了儒家的源頭周公的重要性 周公是誰?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人 資格最老的革命家之一 而且是最早的革命理論的總結者 影響深遠 切·格瓦拉之流給他提鞋都不配 在他老人家那裡 儒家一開始就是革命的理論 儒家是革命的老祖宗 儒家很酷很叛逆 真要把周公老人家的思想總結發揮出來 估計現在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80後、90後 很有可能成為周公老人家的狂熱粉絲 要知詳情 請點擊: 儒家视野中的中国“改命”史及其未来 学者蔣勁松 发表于2010-7-15 22:39:46 蔣科學按:這篇文章是去年7月份貼的,但是好像沒有人讀過,現在科學網還是流行著一大堆錯誤的俗見,按照中國那些錯誤的教科書給儒家貼的標籤來想像儒家是怎麼回事。 當然了,對許多人來說,真相究竟是怎麼回事也不重要,關鍵是自己說得爽就行。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551 次阅读|33 个评论
谁在删帖?谁要造反?
热度 1 moxj 2009-6-20 22:14
有人因为躲在黑暗里,大家害怕他;有人因为被看到,许多人也害怕他。所以总是有人想把躲在黑暗里的人揪出来,想把看到的人打压下去。 我不是个喜欢躲躲闪闪的人,也就难免被人看着不顺眼,难免有人想把脚抬起来,狠狠的踩下来 我不敢为自己及和我一样的人辩解:讲我们是一群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但面对一切,我敢说我们都是 实事求是、负责任的人 看到一些人的个性签名,我感慨了一句 : 我们的签名是彼此心灵的对话。 很多人的帖子被屏蔽了,只留下他们在别人帖子后面的留言及签名,但这已经足够了,因为连我这样幼稚的人都感觉到了他们的签名是心灵的表白。 一位网友借用了毛泽东同志的话作为签名: 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有一天它不再为人民服务了,人民就起来推翻它! 另一位网友把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作为签名 :   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还有一位网友借用别人的对话作为签名: 斯大林: 丘吉尔,你打赢了仗,人民却罢免了你。看看我,谁敢罢免我! 丘吉尔: 我打仗就是保卫让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力 。 很多人的帖子被删除了,很多人的头被别人踩了无数次。为什么呢?他们说了什么话?他们做了什么事?他们想表达的意思不会超越毛主席的概括,语气也不会有他老人家那样有气势。难道是因为他们的语文水平不及毛泽东同志就被删帖?还是因为他们没有加入斯大林同学那个党,而是把理想的方向倾向了丘吉尔同学,就要被踩呢? 我刚写的日记: 《 (论)信仰的包容与组 织 的封闭 》 没有真正的讨论,只用一段副标题做了解释。如果以后要不断完善,这篇日记算是引出问题。 问什么,当然问人们的信仰和当前的行为;问我们敬爱包容的组织和大家无奈可爱的签名;问要老百姓以后要把毛泽东同志的语录和丘吉尔同学的回答作为心灵签名,还是数不清的网民要把签名都改成逯军同志的名言: 你 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 为什么逯军同志的言论会这么广泛的引起大家注意和讨论,因为在很多官员的 心里 媒体替老百姓说话,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和政府过不去,和党过不去。 除了有逯军同志这样敢于说心里话外,更有一些政府文件 穿着正装讲笑话,许多红头文件不是违法就是背离常识:有的规定投资 5000 万者开车违法不受罚;有的要求辖区各单位每年抽 400 条本地烟;有的公开为环球小姐选手向全县父老拉票;甚至还有的红头文件不是给人看的! 难道老百姓自己说了几句实话就要被 绿坝 ,非要等逯军这样的优秀干部和一些所谓的红头文件出来替老百姓说出心里话吗? 到底谁在删帖?谁要造反? 我们把信仰迷失了,把组织也迷失了,还有必要问谁在删帖,谁创造了那些造反的人吗? 【每个人需要做的只是要找回心中的 信仰 ,心中的 政府 ,找回从前的实事求是,找回从前的 解放思想 找回党的三大 优良传统: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联系实惠)、 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领导)、 批评与自我批评 (吹捧与自我吹捧)。 用这些力量去驱赶已经在我们心里发芽或生根的那些删除别人发言的冲动,驱赶那些想要制造一个造反派出来的冲动 】 (图片来自中国人社区)
个人分类: 民生了望|3127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