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牛津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中国的清华北大又一次世界一流了!!!
热度 1 firefive 2011-3-11 07:19
http://news.sohu.com/20110311/n279761890.shtml 清华北大跻身声誉排行榜前50名 哈佛大学居榜首 据新华社电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10日发布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行榜,美国哈佛大学位列榜首,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跻身百强,分列第三十五和第四十三位。   美国大学在排行榜上独占鳌头,夺得前10名中的7席,并有45所大学进入百强。英国是第二大赢家,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名列十强,总共12所英国大学进入百强。日本大学的表现也很抢眼,5所大学跻身百强,其中东京大学名列第八。   首次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行榜是《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子榜”,是根据各大学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表现确定的。而一年一度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的评定指标多达13个,除教学和科研之外,还包括论文引用情况、科研成果转化收入以及国际化程度等。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主编菲尔·巴蒂说,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行榜是在对大学学术表现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全球性调查之后排定的。他指出,在国际人才市场对学生、学者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争夺更为激烈的今天,大学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至关重要。
个人分类: 个人感想|20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导师-最难实现的称谓
热度 1 lxchencn 2011-1-12 10:22
导师,一个神圣的称谓,在记忆的深处,最早的感受就是那个时代高喊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一个无法企及的称呼,考研读研了,有了导师,工作了,指导研究生了,自己成了导师,曾经如此高仰、遥远的称呼已经不在孤独,环顾左右,硕士、博士研究生都有了导师,博士后也跟导师,本科生跟导师也已经不新鲜了,导师如何名副其实呢? 14 世纪,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在他建立的新学院中首次实行付薪的导师制度,当时的制度是从学院的基金中留出100先令作为导师的报酬。导师主要是学生在道德和经济方面的保护人,威廉威克姆实施导师制的努力标志着制度化的导师制在牛津大学的最初确立。19世纪大学考试制度建立之后,导师制度开始成为一种以学院为依托,以本科教学为主旨,以导师个别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制度,此后,牛津大学导师制逐渐向学科化、学术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导师职业成为一种真正的学术性职业,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度做为一项创举,被世界各地的一流大学竞相效仿。 追索导师的起源,原来历史悠久, 现代大学的导师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导师制最初产生于 导师即导和师之和也,既要导,还要为师,师者传导、授业、解惑也,为师已难矣,为导师易矣?吾日三省吾身,深恐误人子弟,如履薄冰,但愿不辱导师之名也,幸甚!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外免费的网络课程,课件,视频讲座[转载]
halcon 2010-12-4 04:47
网上看了MIT的几个免费课件,觉得效果一般。没有人告诉我课件讲什么,只是自己看,费时还收获有限。于是上网找是否有视频讲座,真找到了一些,把所有信息都转载下来吧。其中加州理工的视频讲座最多,效果也非常好。youtube上也有很多专门的讲座,例如 www.youtube.com/oxford 就可以找到很多牛津大学的学术讲座。 可惜的是这些免费课程中,理工类的太多,人文类的太少。个人认为相对于理工类的交流,我们更需要顶级名校开放的人文学科资源,学习他们如何思考和反思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我们国家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近期参加了很多牛津大学相关的seminor,其中有一个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民族融合和民族发展的问题。对从1999年开始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其后来的发展转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我很佩服老外会对中国的民生问题做如此细致入微的研究。相比有些国外所谓专家和媒体对中国事物的指责,我更喜欢这样的研究。同时我还在网上课堂学习了哈弗大学的哲学课程,并且学习了小可同志提供的美国的自由派和保守派的相关知识。更觉得国人对于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社会,如何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成功转型等等这些问题思考的太少了。当然,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不过我觉得这些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术探讨阶段,应该推向民间,大家都来思考思考。往小里说,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单位,尤其是事业单位不可避免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何解决,促进发展,凝聚人心,全力向前。这些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的确需要很高的智慧。 看到 dragonroar 在推荐英文版的国外大学网络课程,想起了前不久看到的一篇应该是翻译的文章,凭记忆搜索了一篇类似的,但肯定不是我看到的那篇。也复制一份,对研究课程的同学应该有用。 一、伯克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ttp://webcast.berkeley.edu/courses.php 作为美国第一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了许多优秀教授的播客和视频讲座,可以跟踪最新的讲座。想看教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笔记,可以点击该教授的网页,通常,他/她都会第一堂课留下网址。实在不行,用google搜搜吧!   伯克利的视频都是.rm格式,请注意转换   二、麻省 麻省理工学院 http://ocw.mit.edu/OcwWeb/web/courses/courses/index.htm 麻省理工是免费开放教育课件的先驱,计划在今年把1800门课程的课件都放在网站上,提供课程与作业的PDF格式下载。三是,麻省理工只提供少数的视频讲座。坐过学生上麻省有一个绝对优势,麻省理工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都建立了镜像网站,把麻省的课程都翻译成立中文。鉴于PDF格式,推荐使用FoxIt Reader。    www.core.org.cn (中国大陆) 推荐    www.myoops.org (中国台湾) 二、卡耐基梅隆 http://www.cmu.edu/oli/ 卡耐基梅隆针对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提供10门学科的课程视频。与其他大学的免费课程一样,非卡耐基梅隆的学子能学习课程,但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课程进度,卡耐基梅隆建议造访者在网站上注册,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这样一来,你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门课程,还要参加几次考试,当然,即使你得了100分,卡耐基梅隆也不会给你开证明,更不会给你学分。 四、犹他 犹他大学 http://ocw.usu.edu/front-page/Courese_listing 犹他大学类似于麻省理工,提供大量的课程课件 五、塔夫茨 塔夫茨大学 http://ocw.tufts.edu 塔夫茨大学也是“开放式教育课程”的先驱之一,初期提供的课程着重在本校专长的生命科学、跨领域方法、国际观点以及对美国地区性、全国性社群服务的基础理论。 六、公开 英国公开大学 http://openlearn.open.ac.uk/course/index.php 英国十几所大学联合起来,组建了英国公开大学。有一部分课程是对注册学生开放的,但是有一批很好的课程是免费的,并提供视频。每门课还设立了论坛,在社区中,大家发表意见,提供其他的学习资源,互相取经。在这个网站里,最能锻炼自学者的能力,因为你要不停地淘,才能找到宝贝。 七、约翰霍普金斯 约翰霍普金斯 http://ocw.jhsph.edu/topics.cfm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但是,现如今有动机的人不用花一分钱,便能通过网站获得该校的前沿知识。约翰霍普金斯提供了本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包括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物统计学、环境、一般公共卫生、卫生政策、预防伤害、母亲和儿童健康、心理卫生、营养、人口科学、公共卫生准备和难民卫生等。 八、Connexions http://cnx.rice.edu CNX.org由莱斯大学开发,号称是课程资源免费共享图书馆。与其他大学不同的事,CNX邀请教授学者建立自己的社区,把自己的最新成果公布于世,接受大家的评价。可以说CNX开辟了大学资源共享的新天地,尤其适合自学能力超强的大学生。有些课程有中文版。 九、索菲亚 索菲亚大学 http://sofia.ocw.cn/gallery 无论是想当一名管理者、作家、评论员、还是要从事设计和IT业的人,索菲亚大学的免费课程肯定让你受益匪浅。索菲亚大学提供了8门学科的课程,其中《企业网络安全实战》已翻译成中文。 十、华盛顿 华盛顿大学 http://www.cs.washington.edu/education/course-webs.html 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工程学比较强,相关的几百门课程都已经放到网上。不但本科生能找到所需要的课程,连研究生也能淘到宝贝。该网站还提供特色讲座,比如:妇女、计算机与合作。课程不但提供讲座介绍、课堂笔记、有些课程还提供视频。 牛津、斯坦福、耶鲁大学联合网站 http://www.alllearn.org 哥伦比亚大学 http://ci.columbia.edu/ci 伯克利音乐学院 http://www.berkleeshares.com 杜克大学法律中心 http://www.law.duke.edu/cspd/lectures 圣母大学 http://ocw.nd.edu 英国格雷莎姆学院 http://www.gresham.ac.uk/default.asp 加州大学Irvine分校 http://ocw.uci.edu 富布莱特学校 http://ocw.fetp.edu.vn/home.cfm 日本东京大学 http://ocw.u-tokyo.ac.jp/english 日本早稻田大学 http://www.waseda.jp/ocw/index.html 日本大阪大学 http://ocw.osaka-u.ac.jp/index.php 法国巴黎高科 http://graduateschool.paristech.org 再给个看大学视频播客的 斯坦福大学 http://itunes.stanford.edu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ttp://itunes.berkeley.edu 普渡大学 http://boilercast.itap.purdue.edu:1013/Boilercast 美国西南理工 http://pocast.swtc.edu/lecture/index.php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http://www.bruincast.ucla.edu 西肯塔基大学 http://blog.wku.edu/podcasts Dupage学院 http://www.cod.edu/multimedia/podcast/CODcast/Welcome.html 纽约城市大学 http://podcast.york.cuny.edu/lectures 莱斯大学 http://webcast.rice.edu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http://podcast.ucsd.edu 剑桥大学 http://mediaplayer.group.cam.ac.uk/main/Podcasts.html 美国大学华盛顿法律学院 http://www.wcl.american.edu/podcasts 杜克大学法律学院 http://www.law.duke.edu/webcast 乔治敦大学 http://webcast.georgetown.edu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 http://www.chicagogsb.edu/multimedia/podcast 波士顿学院 http://frontrow.bc.edu 哈佛商学院在线 http://www.hbsp.harbard.edu/b02/en/hbr_ideacast.jhtml;jsessioned=NVHF0YFBS5ZCGAKRGWDR5VQBKE0YIISW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 http://havenscenter.org/audio/audio.htm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http://www.johnshopkins.edu/podcasts.index1.html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http://www.lse.ac.uk/rescources/podcasts/Default.htm 普林斯顿大学 http://uc.princeton.edu/main/index.php 英国泰晤士报MBA http://uc.princeton.edu/main/index.php 耶鲁大学 http://www.yale.edu/opa/podcast/
个人分类: 未分类|7446 次阅读|2 个评论
牛津大学教授对中国学者科研工作"一针见血"的总体评价
nwpacific 2010-10-28 11:42
一位中国学者及其合作者对地学领域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西北太平洋边缘海起源和演化)进行了十年磨一剑的研究,将研究成果(约110页两篇文稿)应约寄给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教授P. England, 他给了一个总体评价(注:约定时他很忙,但他承诺能给个总体评价。约一个月后他给了这个评价): ......Having said that, I found the papers to be very well written, and to present a coherent and convincing view of the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region. Prof. England 是当今最伟大的欧亚大陆板块构造研究专家之一。虽然他评阅文稿的时间仓促和对文中涉及众多重要问题的每个新思想评价不一定都十分在行,但仍然能体现他专业上的高水准,他的评价是一针见血的,体现在关键词 coherent (前人的研究是在一个错误的大前提下,把许多重要问题孤立的研究,得出非常复杂的、杂乱的认识)。中国学者的研究再次证明真理常常是简单的。这个评价应该是历史性的。但必须说明,这个重大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在边缘海演化重建方面还有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现在大约完成了80分左右, 如果彻底解决是100分的话。 欢迎对这个评价和有关问题继续讨论和质疑。 . . 相关联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8190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5397 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0500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819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732 次阅读|2 个评论
牛津大学生活点滴-2
halcon 2010-10-28 04:22
每星期二学联都会安排一次学术报告,这星期邀请了牛津大学人文类学科唯一的华人教师傅老师给我们介绍牛津生活、学习方面的信息之南。我也有机会对牛津的学院制,导师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于报告的地方距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远,距离赛义德商学院又很近。因此,我每次都是工作到接近7点,直接过去。昨天一同来的还有 牛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领导力项目部副主任杨老师。 牛津大学的师生比例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所谓导师制,就是学生入学后在生活,学习,学术等方面都有专门的导师指导。我来这里的第一天,老板也建议我在 College 找一个职位,其实就是当学生的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或学术方面的事情。虽然导师众多,但导师一般是不会主动找学生的,需要自己主动利用这些资源。因此,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自主创造力就非常重要。这样学生的沟通能力,利用资源能力无形中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国内学校有团委领导下的导员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不过通常一个导员需要管好几个班,效果可想而知。国内的学生会组织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行政管理的延续,根本代表不了学生的利益,而且很容易沾染上国内官场的很多坏毛病,成了高校藏污纳垢之地。有点跑题了,言归正传。这样环境呵护下的学生学习起来自然是如鱼得水,加上牛津几百年文化的积淀以及各种多如牛毛的高水平报告的滋润,想不学到东西都难。 牛津的另一大特点是学院制。傅老师很自豪地给我们介绍了牛津的学院制。各个学院有自己独立的人、财、物权,不受大学影响。大学制定学院的发展政策,并负责考评各个学院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各个学院进行排名。由于有独立的人财物权,因此经营好的学院自然富得流油,势力也很大。不过在我看来,学院制是落后于时代的制度,当今学科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学院制不利于整合不同学院的优势学科,而且很容易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这一点牛津恐怕已经落伍了。 牛津的精英意识的问题来源于一位来自于中石油访问老师的提问:牛津大学每年的就业情况如何,学校有没有相关的政策。结果两位老师的回答出人意料,她们讲牛津的学生有与生俱来的精英意识,来牛津招聘的肯定不是来请招一般的技术员,工程师。事实上,大部分的牛津学生都当了公务员(其实就是从政,牛津有培养政治家的传统。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牛津的 PPE 学生),或进入投资银行。企业看重的并非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这一点和当初瑞士小组在国内招聘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国内的情况就大不相同。由于毕业生太多,学生已经是秋后的白菜价了。生存都成为问题的时候,谈何发展。不过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也激发出了很多学生的生存本能。我在上海一年,很多学生大一,大二都有很强的忧患意识,想要学习很多东西,可惜的是他们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很多时候是漫无目的地学习,没有计划,没有方向,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赞赏牛津的精英意识的同时,觉得高校或者我们每一个人只有精英意识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忧患意识。 我最后还提了个问题:当今社会,中国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之一。中国政府也很重视对外交流,派很多老师和学生出国访问(结果如何暂且不论,不过至少给老师和同学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欧盟也很重视与中国的合作,第七、第八框架的基金都有专门中国的合作。不知道牛津大学有没有这方面的合作计划或资助计划。两位老师的回答令我非常失望。他们的原话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大体的意思是:当今社会是英语主导的世界,欧盟的基金都是大佬把持,很不公平云云。言外之意,牛津怎么会专门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呢。但愿他们的表态不能代表牛津的意愿。我相信,未来世界的制高点在中国。谁把目光、资源投向中国,谁就越早具备了占据制高点的先机。中国给世界的机会是公平的,希望世界各国的高校能抓住这个机会。
个人分类: 未分类|5704 次阅读|4 个评论
牛津大学生活点滴-1
halcon 2010-10-26 20:36
牛津大学的报告非常多。由于全校的e-mail有统一的管理系统,因此凡是相关的报告都会发到我的信箱。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随意选择。每周二是James Martin School的固定学术报告时间,也就是我所在小组的固定报告时间。于是每周二大家都会非常高兴,并非因为要进行学术交流,而是因为报告厅桌子上会摆满很多好吃好喝的。好吃好喝,还有人作报告。感觉和在饭店吃饭,还有音乐伴奏差不多。 一般这样的报告都安排在中午12点半,都是坐了一上午又累又饿的时间。于是只要有报告都是人山人海,目的不言自明。能学到东西就学,学不到就吃。在国内组织学术报告的时候记得总有领导做动员各个研究所必须要出几个几个人云云。现在想来,如果国内的这种学术活动也搞成自助餐的形式岂不很有意思,相信不用动员,定会蜂拥而至。而且世间上也正不占用正常工作的时间,一举多得呀。 这里不得不提到邮件系统,类似的系统在瑞士也有。国外高校在信息服务上做的的确非常好。不仅可以查到学校里面任何一个人的e-mail地址,而且根据研究兴趣可以自己定义research group,凡是相关的信息可以一次群发。这样信息交流非常高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电子资源。刚来还用的不熟练。等了解多了再介绍介绍。 就是不知道这套系统贵不贵,如果能在国内推广普及那可就太好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39 次阅读|6 个评论
Senior Research Fellowship at the Oxford-Man Institute
halcon 2010-10-22 21:03
Senior Research Fellowship at the Oxford-M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Oxford Three year post, starting 1st September 2011 Grade 09S 42,563 - 49,342 (with a discretionary range to 53,981 p.a.) The fellowships are likely to be accompanied by non-stipendiary College research fellowships, the details of which will be available at the interview stage. If no suitable applicants are identified on the grade 09S then the post may be offered as a Research Fellowship on the grade 08S 36,715 - 43,840 scale (with a discretionary range to 47,905) with an appropriate change in the duties Job Description Responsible to: Professor Neil Shephard, Institute Research Director Purpose: To conduct high-quality research in quantitative finance. Duties Research: To engage in original and objective research in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to lead our research effort in a specialist area of interest to the Institute; To establish a high profile for the new Institute in academia and in the wider community; To train, guide and motivate research students and junior colleagues; To work effectively and collegially with colleagues as part of a team, including participating in running of seminar series, conferences and symposia; To be sympathetic to the way researchers from other disciplines approach quantitative finance. To contribute to the planning of the Institutes research direction and aims; To develop collaborations with other institutions and to help develop a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in a particular area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2 Teaching: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runs two highly successful one year masters courses which are related to Quantitative Finance. The MSc. in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inance, run by the Mathematics Department and Computing Lab, started in 2007 and has around 30 students. The MSc. in Financial Economics (MFE) started in 2005 and has around 80 students. It is jointly run by the Economics Department and the Said Business School.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would be encourag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sign and delivery of teaching of one of these courses. Typically this will take the form of teaching an elective in some aspect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related to the candidates research interests. If the Research Fellow wishes to carry out teaching beyond 24 hours of contact time then they need the explicit permission of the Research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Selection Criteria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an independent programme of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in research in an area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Significant publication record (commensurate with career stage) and qualifications in appropriate disciplines for research in quantitative finance; The ability to contribute effectively to ensuring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in the University and in the wider academic community; The ability to initiate, maintain and lead research; The ability to work effectively and collegially with colleagues, including participating in running of seminar series; The ability to contribute effectively to teaching at Masters level in Quantitative Finance. OXFORD-MAN 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Founded in 2007, the Oxford-Man 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entre in quantitative finance. It is a part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t has a particular focus on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The Institute draws resear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following Departments at Oxford: Computing Laboratory, Economics,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Said Business School and Statistics. It has its own building in the heart of Oxford, which houses its faculty, post-doc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support staff. It provides excellent research facilities including outstanding computing and data resources and a well supported seminar program. It also runs conferences and an annual symposium.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Institute is that it provides space for researchers with an interest in quantitative finance to pursue their own intellectual agendas, working on topics of their own choosing, in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The main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Institute is from Man Group plc, a FTSE100 company. As well as providing very substantial long-term funding for the Institute, Man has collocated with the Institute its own research laboratory. The research laboratory foster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cademic world and practitioners. The following Oxford University faculty are members of the Institute: Mike Giles, Professor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Computational finance working on both Monte Carlo and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Georg Gottlob, Professor of Computing Science. Computational finance. Web data extraction, constraint satisfaction, computational logic, data bases, data base theory. Chris Holmes, Professor of Biostatistics, Lecturer in Statistical Genetics. Machine learning and pattern analysis via probabalistic data modelling. Sam Howiso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finance; derivatives pricing; energy markets; asymptotic methods; market microstructure models. Terry Lyons, FRS, Wallis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Stochastic analysis, particularly the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 driven by rough paths; particle filters. Jose Martinez, Lecturer in Finance. Capital markets, investments and investor behaviour. Tarun Ramadorai, Reader in Finance. Empirical asset pricing,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hedge funds. Stephen Roberts, Head of the Pattern Analysis Machine Learning Group at Oxford.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to data analysis, particularly problems in time series analysis and decision theory. Neil Shephard, FBA, Director of the Oxford-Man Institute Economics Professor. Financial econometrics. Modelling volatility in continuous tim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Kevin Sheppard, Lecturer in Economics. Financial econometrics. Measurement, 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properties of multivariate financial time series. Thaleia Zariphopoulou, Man Professor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Stochastic evolution of forward investment performance process, Monotonicity properties of optimal feedback portfolios, Valuation of early exercise claims under forward performance criteria Xunyu Zhou, Nomura Professor of Mathematical Finance.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Insurance, stochastic optimal control, applied probability and stochastic processes More details about the Institute are available at: http://www.oxford-man.ox.ac.uk/ . Facilities The Oxford-Man Institute opened in September 2007. The Institute has grown rapidly since then and recently relocated to new premises in Jericho (Eagle House, Walton Well Road). The new building includes a state of the art lecture theatre, double the office space of the previous building, a large common area on the top floor with lovely views over Oxford and more space for the Man Research Laboratory, which has also expand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Institutes opening in 2007. The Institute provides office accommodation for its faculty and research. It aims to provide first rate IT facilities for its members and gives each member a personal research allowance to support their own research. The level of this allowa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and is currently 5,000 a year. In addition there is generous support for seminar speakers, visitors, conference organisation, etc.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FINANCE WITHIN OXFORD Oxford has a strong reputation for high quality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various areas connected to finance, with colleagues working together across traditional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We have three formal research groups: Finance Group at the Said Business School, the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inance Group (which contains within it the Nomura Centre for Mathematical Finance) and the Oxford-Man 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Quite a number of colleagues are members of two of these research groupings, the groups run joint seminars and jointly organise the Oxford University Practitioner Lectures in Finance --- reflecting how well these groups work together. In addition we have a number of informal groups of researchers, with particular interests in subjects like finance and law.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 Oxford landscape in finance is that research and teaching is coordinated through the Oxford Financial Research Centre (OFRC) --- which provides a single portal through which interested parties can learn about our research and teaching. Its webpage www.finance.ox.ac.uk provides an exhaustive list of researchers at Oxford with an interest in finance. How to Apply Applicants should send a CV including a list of publications, employment history and education, together with a cover letter and two research papers to personnel@oxfordman . ox.ac.uk no later than 6 January 2011.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Oxford-Man Institute can be found at www.oxford-man.ox.ac.uk . GENERAL INFORMATION Salary The salary offered for the appointment to this job will be based on an annual salary in the range 42,563 - 49,342 with a discretionary range to 53,981 (University Grade 9 as at August 2010), depending on qualifications and experience. If you are appointed at a salary below the top of this range, your salary will automatically be increased each year until you have reached the top point. Increases beyond this point may be available in certain cases. There is also an annual cost-of-living salary review, which normally takes place in summer each year. Holiday The annual holiday entitlement will be 38 days, including 8 public holidays. Holidays must be arranged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Head of administration. Pension The post is pensionable and the postholder eligible for membership of the Universities Superannuation Scheme (USS), a contributory scheme to which members pay 6.35 per cent of annual salary. Subject to the Universitys Statement of Pensions Policy, which will be issued to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the appointee will be deemed to be in membership of USS until such time as he or she gives notice in writing to exercise the right not to be a member of the scheme. The Universitys normal retirement date for academic-related staff is 30 September immediately preceding the 66th birthday, except that, if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can establish vested rights, as defined in the Universitys statutes (details available on request), in retirement at age 67 or later, then the date of retirement will not normally be later than the 30 September immediately preceding the 68th birthday. Maternity Leave and Childcare The University has a generous maternity leave scheme and also offers paternity leave to expectant fathers and partners, and adoption leave. It offers subsidised nursery places, a childminding network, a holiday playscheme, and tax and National Insurance savings scheme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see www.admin.ox.ac.uk/eop/child . General benefits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benefits of working for the University is given in the note attached to these further particulars. Probationary period The appointment will be subject to an initial probationary period of one year, during which the appointment may be terminated by one months notice on either side. Following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probationary period the period of notice would be three months on each side. Right to work in the UK Applicants who would need a work visa if appointed to the post are asked to note that under the UKs new points-based migration system they will ne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y have sufficient points, and in particular that: (i) they have sufficient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evidenced by having passed a test in basic English, or coming from a majority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or having taken a degree taught in English) and (ii) that they have sufficient funds to maintain themselves and any dependants until they receive their first salary payment. Further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t: www.ukba.homeoffice.gov.uk/workingintheuk/tier2/generalarrangements/eligibility . The University reserves the right to screen individuals for employment. Any such screening would be discussed with an individual in advance of its taking place. Equal opportunit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require that all staff are offered equal opportunities within employment. Entry into employment with the University and progression within employment will be determined only by personal meri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riteria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duties of each particular post and the relevant salary structure. In all cases, ability to perform the job will be the primary consideration. Subject to statutory provisions, no applicant or member of staff will be treated less favourably than another because of his or her gender, marital or civil partnership status, sexual orientation, religion or belief, racial group, age or disability. Where suitably qualified individuals are available, selection committees will contain at least one member of each sex. Data Protection All data supplied by applicants will be used only for the purposes of determining their suitability for the post1 and will be hel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Data Protection Act 1998 and the Universitys Data Protection Policy. BENEFITS OF WORKING FOR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we are naturally very proud of our outstanding reputation for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But we are also proud to say that we are one of the regions biggest and best-established employers, with a real diversity of staff helping to sustain our success - from lab assistants, cleaners, technicians and secretaries, to IT,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s. Join us, and you can expect to find yourself working in a friendly, open-minded atmosphere where your ideas will be welcomed, with an interesting and satisfying job to do, and with plenty of opportunities to learn new skills, or maybe even get some extra qualifications. As well as pay and other benefits such as generous holidays and an excellent pension scheme, we may be able to help you with: Training we train our staff, both in the skills needed for starting the job, and to help them develop afterwards. If you do not have all the skills we are looking for (e.g. computer packages), but you know that you are a quick learner, it is worth asking if training might be available. Working hours we may be able to be flexible about working patterns to help you combine work with responsibilities at home. Even for full-time jobs, we can often adjust starting and finishing times, or even sometimes consider term-time-only working: if this is important to you, let us know. Disability if you have a disability, we have specialist staff who can help you to start and stay in work. Childcare we have several subsidised nurseries for under-fives, a holiday play scheme, tax and national insurance savings schemes, and are looking to expand our facilitie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see www.admin.ox.ac.uk/eop/child . Parenting as well as providing childcare facilities, we have generous maternity, paternity and adoption leave schemes to help new parents on our staf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needs we respect the cultural and religious lives of our staff. If you need time away from work, or special facilities, and can give plenty of notice for arrangements to be made, this will always be considered. Travel arrangements we offer an interest-free season ticket loan scheme for bus or train season tickets. Annual passes for Oxford Bus Company routes are available at discounted rates. Use of University facilities all University staff can use the study facilities provided by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museums; join the University Club, a sports and social club which has its own bar, caf, and reading room; and make use of the University Sports Complex and the Pulse fitness centre. Discounts a number of discounts are available to University staff e.g. for insurance, holiday travel, and computer equipment. The range of benefits is continuously reviewed and extended. Further details are on the Personnel website at www.admin.ox.ac.uk/ps/staff/benefits . If you come from outside the area, you may be interested to know that as well as the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s such as the dreaming spires of all the lovely old buildings, the river, and a number of attractive parks and gardens, Oxford also has a busy shopping centre and a lively nightlife, particularly during term time. Housing is relatively expensive within the city, but nearby areas such as Didcot or Bicester are more reasonably priced. Although car parking is difficult during the day, there are good train and bus services, including several Park and Ride routes; and, of course, lots of cycle paths.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签证申请和生活指南
halcon 2010-10-13 18:16
从10月7日抵达牛津已经近一个礼拜了,期间经历了准备签证材料的忙忙碌碌,递交材料的小心翼翼和拿回结果的忐忑不安。现在空闲下来把过程贴出来与大家共享。 我申请的Tier-1签证,是所有签证中最难得。打分需要达到100分才可以。不过如果英语可以的话,不建议通过中介递交材料。中介不仅收费极其昂贵(上万元),而且对于签证通过没有任何帮助。我问过签证处的人,只要材料符合规定,通过率100%。也就是说只要材料没有造假,一定会通过的。 具体的打分信息可以查阅英国签证中心网站。具体信息包括:年龄,学历,收入,英语考试和近三个月存款证明。按照最新的政策,30-35岁可以打10分,博士学位可以得45分,MBA可以得到75分,英语考试的十分必须有。可以参考移民局网站上的数十种考试,只要通过任何一个都可以拿到英语的10分。不过Tier-1的非常非常难,要有心理准备。我刚开始没重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过去。年收入12万人民币才可以拿到25分。另外近三个月的存款不能低于2800英镑。我刚刚拿到100分。 递交的时候需要注意,凡是需要把原件拿回来的都要有相应的复印件。签证费7590元。一般20个工作日就会有消息。我很幸运5天就下来了。记得去取签证的时候很紧张,因为根据今年的记录20天内签下来的可能性是0%,于是心想可能被拒签了。结果是过于担心了。 生活方面第一重要的租房子。如果没有人帮忙联系,可以上 http://www.spareroom.co.uk 去找。这里都是英国当地人家往外租一两间房子的消息。消息来源可靠,童叟无欺。输入要前往地区的邮编就可以了。在房子信息里可以看到房子所在的位置,估计一下与自己工作或学习的地方的距离再做决定。免费注册一个账号,就会有人主动和你联系了。 住处和手机号是两个最需要先解决的事情。手机可以随便在路边的超市买。我来牛津之后才发现,这里手机并不是实名制。也不需要出示证件。掏钱就能买,和国内的一样,因此很方便。不够可想而知,也一定存在手机诈骗的可能。因此需要提防小心。 在牛津出行自行车是必不可少的。我是在 www.dailyinfo.co.uk 上找的二手车。直接打电话联系或发e-mail即可。 中国超市的地址是42A Hythe Bridge street oxford,直接在google map上就可以找到。种类齐全,不过服务很差,好像很痛恨中国人的样子。中国超市出来往难走不愿可以找到Westgate,里面就是一个大的百货商店。生活用品和吃的都有卖。 大街上虽然有很多中国人,不过大家不怎么打招呼。毕竟生活轨迹没有交点,认识起来也很困难。 虽然实验室也没有中国人,但是交流起来问题不大。也是锻炼英语的好机会。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e-mail:jianguo.liu@sbs.ox.ac.uk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70 次阅读|1 个评论
没有Senate的牛津如何张扬学术权力?
lgmxxl 2010-6-12 10:19
英国大学董事会主席委员会( Committee of University Chairmen ,简称 CUC )在《 Guide for Members of Higher Education Governing Bodies in the UK 》中明确要求英国的大学应该设评议会( Senate )。评议会主要由校内人员组成,除非是为了学术目的需要外部组织的代表参加。评议会一般由 50-100 人组成,包括教师、学术人员、研究人员和学生等。评议会负责调节和引导的大学学术工作。评议会的主要职责是: ①学术战略制定;②科研提升;③通过课程内容和新课程;④学术标准;⑤学位授予程序;⑥任命内部与外部主考官;⑦考试的政策和程序;⑧入学标准;⑨学生纪律。 而牛津大学恰恰没有在大学层面上设立 Senate 。并不是不想设,而是没有设立成功。 2000 年前任校长胡德曾想变革牛津大学的治理结构,并为此由理事会先后提出了三个改革方案:《牛津治理结构 ( 绿皮书 ) 》、《牛津治理讨论稿》、《牛津大学治理 ( 白皮书 ) 》。这些方案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设立由副校长任主席的 Senate ,统筹负责大学的学术事务。评议会的组成人员既包括来自各学部的学术人员,也包括来自各学院的代表。 Senate 既负责审议大学层次的学术发展规划,对学校所有教学、科研及相关学术性工作负责,也负责审议学院的学术发展目标和规划。这个《白皮书》遭到学院的反对,最终在 2006 年被牛津大学议会( Congregation )否决。要知道在一般情况下,议会不会否决理事会提出的立法建议和决议。从 2000 年 10 月 1 日 起 也只有此一项立法建议被议会否决。 没有 Senate 的牛津何以张扬学术权力呢?其秘诀有二: 其一,学院会议 牛津的学院是牛津大学的重要有机体,是先于大学并在法律意义上高于大学的机构。学院中最为重要的机构是学院会议,会议成员主要由学院的教学人员组成。学院会议就学院共同利益与共同目标等问题进行讨论,以达成共识,统一行动。学院会议是在实践和行动层面积聚大家观点、建立共识、反思学院治理的平台,学院会议同时也是代表学院集体与大学联系的中介。学院会议有一个执行委员会,它由主席、 10 名委员会和一些小组委员会成员组成,其职责是处理学术和财务事宜。 胡德校长的改革目标是恰恰是要取消学院会议,虽然在最后的白皮书恢复了学院会议,但因其成立新的大学理事会改变了人员构成(半数以上成员由校外人士组成,人数由目前的 25-28 人缩小为 15 人);评议会将对学院事务进行干涉,评议会又受制于理事会等原因,而遭到学院反对。最终学院以干涉学院自主权、削弱学术权力、妨碍学术自由等原因而在议会会议上否决了理事会的改革动议。 其二,学部委员会 牛津大学的学部是直接隶属于大学的机构,由大学副校长直接领导。牛津大学现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数学物理和生命科学部、医学部四个学部。学部虽然由副校长领导,但在学术政策的制定上具有相当的授权,同时学部还有在自己预算范围内的预算计划制定和财务决定权。每个学部设有学部委员会,有一名全职的主任(一般是理事会或主要委员会的前任委员)负责管理。主任在副校长的同意下对学部事务具有完全的行动权力。 2000 年后,学部基本把权力转移给其委托的系和教学组。系和教学组是牛津大学进行研究、讲课、上实验室课和确定教学提纲的机构。可以说学部在相当程度上是教师和学系的代表。 学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如下: ①负责学部、学部发展和课程教学;②监督和完善学部研究氛围;③ 5 年战略规划的建议和 1 年执行情况报告;④负责和监督学部的所有事务,包括预算、教学大纲、人员安置、空间安排等。 由此可见,牛津大学不设大学一级的 Senate ,恰恰是为了实现学术自由、学术自主、张扬学术权力的目的。因为,在目前的学院会议、学部委员会运作下,学术自由、学术自主得到充分保证。 CUC.Guide for Members of Higher Education Governing Bodies in the UK . http://www.hefce.ac.uk/pubs/hefce/2004/04_40/04_40.pdf AUDIT AND SCRUTINY COMMITTEE.GOVERNANCE REPORT TO COUNCIL 2009p10
个人分类: 国外高等教育|641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游客眼里的牛津(5)
热度 1 SmileyCat 2010-6-7 10:50
牛津这个城市在近千年的发展得益于牛津大学。大学的不同学院建筑于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大学和这个城市就这么自然地长在了一起。 走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之间,设想着曾经和正在生活在这个城市,这些建筑之间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我有种隔世的感觉,一时会忘了自己到底生活在哪个时代。世事轮换,每一代人都有着属于那一代人的生活,有他们那代人忙碌和困惑的事情和问题。由此产生的思想,发展出的科学技术,艺术人文等等,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下一代人的生活。 在每一代的人们所追求的变化当中,也存在着不变的因素,这些不变的东西积累而成为世代相传的财富。 这样看来,大学的中心是人。一所大学会成为什么样,决定于生活于其中的人。一所大学是否能够成为屹立千年,影响世界的名校,要看它吸引什么样的人,看它的文化如何改变和塑造它里面的人,看它里面的人们给世界创造了,留下了什么。 过去-现在-将来:这自行车提醒了我生活的时代。自行车的主人,想必是一个学生,他/她的梦想大概会改变明天的牛津。 一群青年在古老的建筑前挥舞着红蓝两色的彩旗舞蹈,给这个安静的角落带来些现代和活力。 街景。建筑顶上两个孤寂的修道士的雕塑,俯瞰着现代熙熙攘攘的人群。 那座据说是每年用于举行毕业典礼的礼堂,和它外面一座不知名的古代学者雕像。 古老建筑墙上的刚刚发芽的古藤。 这一天的时间过得真快。当我站在最后一班开往火车站的hop-on, hop-off的旅游车顶,在看最后一眼这个古老又有活力的城市时,正看到夕阳照在这个古旧的小楼的紧闭着的窗口,阳台上开着一溜儿鲜艳的郁金香。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390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游客眼里的牛津(4)
SmileyCat 2010-5-30 15:41
在教堂学院里卖纪念品的商店里,看到一张非常美的明信片:照的是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或傍晚,一个青年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撑着一只独木舟悠然划过一个古老的桥洞的背影。那照的是流过牛津的运河。很喜欢那张照片的意境,下一站我就选在运河附近的Magdalen学院。 Magdalen学院建于1458年。当时的规模是一位校长,七十位学者(Scholars),一个16人的唱诗班,还有12个男人。这些人里,只有校长是容许结婚的。现在这里有六百名学生,其中四百名本科生,两百多研究生; 70位Fellows(不知中文应该怎么翻译才准确),其中12位常驻的,传授从科学到人文科目广泛的知识。这里的本科生是以一对一的方式同导师学习,同时学院还有讲座和动手的实践课程。学院有五个图书馆,藏书包括1481年建校者捐赠的800多部手稿。 至今为止,Magdalen学院出了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物理奖一位(Dr. Erwin Schrodinger, 1933), 四位医学奖(Sir Charles Sherrington,1932; Lord Howard Florey,1945, 最早的青霉素的提炼者; Sir Peter Medawar 1960; Sir John Eccles 1963), 一位化学奖 (Sir Robert Robinson, 1947), 和一位文学奖(Seamus Heaney, 1995). Magdalen学院最显眼的建筑是一座144英尺高(大约48米)的方方正正的大塔(The Great Tower). 从1492年奠基,到1509年,花了十七年才建成。之后成了牛津的地标。在英格兰内战期间(English Civil War), 在1642年牛津曾一度作为查理王一世(King Charles I)的都城。那时候,大塔是非常重要的防御建筑。 Magdalen学院紧挨着运河,运河穿过Magdalen桥后就汇合到Cherwell河中。沿着运河到Magdalen桥是一段长着参天大树的小路,树下是一片灿烂的白色和紫色的盛开的雏菊。运河对面是大片的绿色的鹿苑。在Magdalen桥下,有一个小码头,游人们划着独木舟穿过桥洞,到Cherwell河去玩儿。那张富有浪漫情调的明信片大概就是在这儿附近拍的。可惜这时候是阳光灿烂的下午,我拍不到那种雾蒙蒙的感觉了。不过,看到古桥,桥洞对面被阳光照亮的树叶,桥上看风景的游人,还有撑船的游人,觉得另有一番浪漫。 Magdalen桥上看到的大塔。 从Magdalen学院的走廊向外张望。 运河旁边开满花儿的林荫小路 在Magdalen学院新楼外面的草地上,正碰到一对新人在举行婚礼。这儿的确是个浪漫美好的地方。 再来几张花了不少时间拍的古桥-运河-船夫的逆光照(时间都花在耐心地等撑船的义务演员上了 :) 桥上的人在看风景,不知道他们自己也成了我镜头里的风景。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386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个游客眼里的牛津(3)
SmileyCat 2010-5-26 13:50
在巴士转第二圈时,我就在看准的有趣的地方下车逛了。第一个地方就是Christ Church College and Cathedral。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学院,因为它的建筑是一座大教堂。并且,这儿跟两本非常有名的儿童读物都有关系。其一,是作家兼数学家 Lewis Carroll(他的笔名叫 Charles Dodgson)于1855年至1898年在这儿当数学导师,他以他的朋友Henry Liddell-当时的教堂学院的院长的女儿爱丽丝为原型写的爱丽斯漫游奇境。故事中描述过的兔子洞,草地什么的,现在都还能找到踪影。这教堂学院和另外一部儿童读物的关系是最近才搭上的:电影哈里珀特里的那个令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向往的魔法学校,就是在这里拍的。 不过,为了参观教堂学院,找它的大门倒让我费尽了周折。旅游车在教堂学院街边儿的大门前停下来,我跳下车,正好奇地向里边张望,门口一位像是从福尔摩斯小说里走出来的,戴着黑色礼帽的看门人对我说,参观的人要走右面的门。我看到一个箭头,便顺着它指的方向走进一大片草地。那儿真得很美:能看到教堂的尖顶的塔楼,绿草坪上还有很多人坐着,躺着,聊天或看书,享受着阳光。 不由自主地走到了一个铁栅栏门前,心想这大概就是参观者的门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铁栅栏门设计得非常奇怪:有两层,只能在关上一个门的时候才能打开另一个门,中间只能容得下一个身材比较瘦的人侧身而过。推着自行车的,或是象我的美国同事鲍勃那种皮球身材的人,非得卡在中间动不了。不知道这种设计是为了防什么。我心里纳闷儿着,要是着火了,逃生的人挤在这儿,大概都得变成烤肉串儿! 过了铁门,穿过一条狭窄的一面是围墙,一面是铁栅栏的路,终于看到了另一个大门。正想走进去,又出来了一个戴黑礼帽的看门人把我叫住,说这儿是参观的出口,入口在草地那边儿!看来我是贪看风景,错过了入口。只好再折回,从奇怪的铁门里绕出来,仔细找入口。原来,因为入口的地方正搭着脚手架修葺,被我当成建筑工地错过了。 从脚手架下边钻出来,又看到戴着黑礼帽的人,这回是卖票收费。我看过美国和欧洲大陆的不少教堂,这一点是英国的特色,参观教堂要收费。不知道上帝他老人家会对这种创收作何感想。后来知道参观牛津的不少学院也是要缴费的--这一点跟参观美国的往往是连围墙都没有的大学非常不同。 交完费,领到一本印刷精致的小册子,顺着规定的路线边走边看,才明白这儿跟斯坦福是用完全不同的经营理念来对待游人和校园的。不知道牛津是不是因为久负盛名,慕名而来的游人过多。这儿的卖点是历史,典故,古建筑,所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时时有戴黑礼帽的人冒出来提醒你,不要踩了草坪,要沿着规定的路线走。。。而当我在斯坦福的校园里穿着轮滑鞋东游西逛时,或是也背着书包,混迹在其他学生中,赶着听对学生和全体大众免费的讲演或音乐会时,没有人关心我是不是学生,也没有人要求我只能按画好的路线走。斯坦福的卖点是一种强大无形的吸引力。 在戴黑礼帽的人严加把守的大门前偷窥一眼 那让我贪看风景错过大门的大草坪 爱丽丝当年追兔子的地方? 奇怪的铁门 教堂学院的内院--那可爱的草坪可不是游人随便踩的 古典的建筑,还有那背着手,严肃认真地监督着你一定要按画好的路线走的人 这个地方是不是很面熟?觉得对面走过来的就是珀特和他在魔法学院的两个好朋友。 在出口又遇到尽职尽责的守门人。他们让我和牛津之间增加了一种难以言传的距离感。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4628 次阅读|2 个评论
牛津大学所以为牛津大学者何?
lgmxxl 2010-5-22 09:10
牛津建校 900 余年,培养了 30 余位首相和 250 余位世界各国的领导人,近 50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学者。牛津的骄人成绩使它成为人们关注、阐释的对象,成为大学发展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是学院制。 无疑,这是一个比较让人接受的结论。牛津大学自己也认为 The collegiate system is at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itys success. 牛津大学的学院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大学学院有很大不同。牛津的学院是牛津大学的重要有机体,是先于大学并在法律意义上高于大学的机构。牛津大学没有自己的设立许可证( Charter ),而只有后来形成的成文章程( Statutes Regulations ),而牛津的学院则均有自己的宪章( Charter )。同时,牛津大学的学院也不是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的集中地,而是综合学科的有机体,牛津的学院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大学。牛津的学院主要是教育学生而不是教学的地方,其主要的职责有两个:一是为学生提供住宿、学习的场所和条件;二是为学生准备导师。牛津大学的学院是独立的王国,它完全独立于大学而运行,或者最多说学院与大学的关系类似于美国州与政府的关系。牛津的学院制毫无疑义是牛津成功的法宝,是牛津之所以为牛津的重要条件。 有人说是导师制。 牛津的导师制天下第一。牛津大学对此的说法是 The tutorial is at the core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Oxford. It offers students a uniqu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which they meet regularly with their tutor, either on a one-to-one basis or with one or two other students. 牛津现任执行校长汉密尔顿( Andrew Hamilton )也认为牛津延续 700 多年本科教育的珠宝是每位导师每周一对一地辅导 1 至 4 名学生。 委实如此,牛津大学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一名导师,每位导师带 6-20 位学生。但其每次辅导不会超过 4 人,大多的情况是一对一的辅导。导师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开放思维、发散思维的形成。 但我认为除此之多还有两个东西可以称之为牛津的法宝。 其一是自治 牛津的自治包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大学层面的,大学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也有人称为第四部门),无论怎么称呼,中心的意思是大学完全按照自身的逻辑运行,而不必理会政府甚至是社会的欲望。牛津大学历史上曾拒绝过大学的城市化运动,也曾拒绝过实用技术进入大学。当然,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布莱尔当政时,牛津大学拒绝布莱尔劝其录取一苏格兰优秀(成绩为全 A )女生的请求或命令,并因布莱尔私下的妄语而取消授予布莱尔 荣誉 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干预学校事务提出抗议。其二是学院层面的,学院也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前任校长胡德曾想变革牛津大学的治理结构,并为此由理事会提出了三个改革方案 ( 《牛津治理结构 ( 绿皮书 ) 》、《牛津治理讨论稿》、《牛津大学治理 ( 白皮书 ) 》 ) 。可这些方案同样遭到学院的反对,最后被牛津大学议会( Congregation )否决。要知道,一般情况下,议会不会否决理事会提出的立法建议和决议。从 2000 年 10 月 1 日起 也只有此一项立法建议被议会否决。牛津的自治确保了大学的学术自由 和 教授治校。 其二是国际化 国际化是指师生构成的国际化。牛津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学术团体,这种国际性保留至今。如今,牛津大学 40% 教师来自国外; 15% 的本科生、 61% 的研究生来自世界上 100 多个国家,留学生总数占到其学生总数的 30% 以上。 国际化的师资和国际化的学生确保了牛津大学的文化多元性,不同文化的学生、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利于学科交叉、文化理解。国际化不仅可以产生一流的学者、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也有利于世界的各国人民的理解与尊重,利于人类的共同进步,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共生。 http://www.ox.ac.uk/about_the_university/facts_and_figures/index.html http://www.ox.ac.uk/about_the_university/facts_and_figures/index.html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5/14/content_1121179.htm http://www.ox.ac.uk/about_the_university/facts_and_figures/index.html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9718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一个游客眼里的牛津(2)
SmileyCat 2010-5-21 15:10
旅游巴士的一个小时的走马观花还是满值得的。尤其是它的录音解说很不错,介绍了不少有关牛津大学的历史,现状,建筑,人文,还穿插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乘客中看到有好几家,像是父母带着将要上大学的孩子来实地考察。 牛津大学的学制很独特:它不是通过老师在大班课堂上授课来传授知识,而是主要靠一对一的辅导制,靠学生自己独立研究和思考,以及同导师的定期见面讨论和交流。每个本科学生一进学校就有一位导师,导师的责任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不是权威,而是一位能倾听和启发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的伙伴。而且,牛津的传统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语言交流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看他们写了多少论文。据说,这个传统是因为几百年前的英国,纸是非常金贵的,学者们大多靠口头辩论来交流思想,直到最后才在纸上把成熟的结论记录下来。所以那时候,学者的口才辩才至关重要。 听着这些录音介绍,我不禁想起了多年前在国内参观过江西庐山的也有千年历史的白鹿洞书院,便不由自主地比较起这两所东西方的著名学府的命运。同是曾令一代学子趋之若鹜的治学胜地,千年之后,一盛一衰,实在令人感慨。除了国运兴衰,历史战乱,最令我慨叹的是他们非常不同的对待知识和学问的态度。 白鹿洞书院曾是南宋的朱熹振兴理学的地方。那时候,四书五经是必学的课程。朱熹还曾邀请理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登台讲学。陸九淵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令在場的學生和客人熱淚盈眶,在朱熹的要求下,陸九淵將這段演講內容寫下,被刻在石碑上。可是明朝后重视科举,书院讲学之风便衰落了。即使是当年理学兴盛之时,所谓治学,也不过是对古人的书本顶礼崇拜,不再有百家争鸣时的独创。这种治学,不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观察,去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形成新的思想和学说,而是对古人的学说不断校订和崇拜,当然不会有多少生命力了。 古典的建筑与柳树的新绿相映成趣 非常羡慕草坪上晒着太阳读书的学子,令人想起学校里的好时光。我那时候有这种闲情逸致的时间好像太少了。 一个日晷:看得出来现在是几点了吗? Christ教堂学院的图书馆 Magdalen学院的新楼 在这儿正好拍到一对身穿礼服办婚礼的年轻人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444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牛津大学校长:牛津,世界一流的“穷”大学
xiaoxiaohai 2010-5-14 15:21
5月2日,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南京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语惊四座:中国高校的新楼,牛津快比不上了,我们最特别的优势昂贵的导师制遇到财务的挑战,但是我们不会因此放弃传统,我们可以停止投资楼房和设备,也不会停止投资导师制。坚持对人的投资,并事事做到优秀,是最根本所在,无论是教育理念、招生还是教师团队的建设。 堂堂的牛津校长竟然跑到南京哭穷?这座有着900年历史,至少产生过25位英国首相、30位外国首脑、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位国王的世界一流大学,真的差钱差到要停盖大楼的程度? 千真万确。让我们回溯到去年10月1日,汉密尔顿出任第296任校长的就职典礼上,前任校长约翰胡德的离职演说吧牛津预算连续四年亏损,面临严重财务危机,未来10年需要超过10亿英镑的投资将学校不合需要的设施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准。而最近《泰晤士报》也印证,牛津大学每年的财政赤字约2000万英镑,幸好它拥有年年赚钱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弥补。 事实上,牛津拥有完备的筹款制度,在英国大学中吸金向来首屈一指。仅前年就进账了1.2亿英镑的捐款,近五年不算国家拨款,单捐助收益就高达7.7亿英镑。那么,这些钱都流向何方?真的是只投人不投楼,再穷不穷教学? 汉密尔顿校长给我们算了几笔花销账 一为学生提供英国高校中最高奖学金。牛津为本科生每年提供10550英镑的助学金。汉密尔顿上任后提出零需求奖学金制度,即根据学生的学术能力招生,不让任何一个达到牛津入学标准的学生付不起学费。必须让任何有学术能力、潜质的学生上得起大学是他就职时的承诺。 二是学费多年不涨价。牛津本科学费上限一直是3225英镑。而其他英国名校都希望学费与美国大学齐头并进。因为,美国常春藤名校每年收取五万美元学费,约3.1万英镑。但历任牛津校长从不屈从于经济利益诱惑,既不大幅提升学费额度,也不大幅扩招国际付费生,若与国内高校学费20年增长25倍相比,汉密尔顿真有点死脑筋。 三对本科生的投入居英国高校之首。我们培养一名本科生每年要花1.6万英镑,4年下来就是6.4万,其中导师制是大头。汉密尔顿骄傲地说,这是牛津延续700多年本科教育的珠宝。每位导师每周一对一地辅导1至4名学生,而每堂课给导师的报酬就达40多英镑,若加上教学管理的成本,代价更高。据测算,牛津每年对每位学生的教学费用投入,比学费、政府资助收入平均要高出8000英镑。 四是金融危机后政府拨款有所减少。去年,英国政府宣布未来三年高等教育开支将削减6%。目前,英国政府每年拨给牛津大学的教学资金约5200万英镑,平均到每个学生约合4000英镑,扣除3225英镑的学费,学校每招一人每年要亏8775英镑。尽管政府拨款不溢反损,汉密尔顿还是否决了下属学院要求将学费上涨到每年5000英镑,另加5000英镑左右的伙食及住宿费的申请。 穷大学、富教育,从汉密尔顿身上,我们能强烈感受到一种高贵的大学精神,这与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大学在大师,不在大楼的至理名言,何其相似,又何其发人深省? 有趣的是,在这次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预言:25年内,中国将有7所名牌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我不知道莱文的放言是否有恭维的成分,我能确认的是,25年后,我们一定有一大批仪器设备、校舍大楼世界一流的富大学,甚至让牛津自叹弗如,但在那些举世无双的大楼里,极可能独缺世界一流的大师和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从而沦为世界一流的美丽空壳。因为,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让我们记住与牛津不分伯仲的哈佛校长科南特的话。
个人分类: 大学教育管理|211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游客眼里的牛津(1)
SmileyCat 2010-5-14 14:10
有近千年历史的牛津,应该是说英语的世界里的最古老的大学了。它的历史可以从11世纪算起。1167年亨利二世禁止英国的学生到巴黎大学求学,这倒促进了牛津的发展。1209年,一部分牛津的学生与当地人发生冲突,使得一些牛津的学者逃到剑桥,在那儿另起炉灶,成立了剑桥大学。从此牛津剑桥成了不断比试和竞争的不散的冤家--不知道这种竞争是不是在另一方面也促使了两所大学在学术上的发展。 火车刚刚停在小小的牛津站时,心里的的确确是一种拜访的心情。凭着这种心情观察周围,觉得不少人都像是学生。出了站,看到鲜艳的红色双层hop-on,hop-off的旅游巴士,不想坐;倒是跳上一辆开往市中心的公共汽车。觉得这小小的大学城,我有一天的时间走着转一圈儿应该没问题。凭着我的老经验,先赶到市中心的游客服务中心拿份地图再说。 到了市中心,正好赶上了热闹的节日。挤在人群里看跳舞,拍照,同当地的人们聊天儿,无意间拉进了同这座古老的小城的距离。加上走了几条街,对这小城的尺度也有了了解,知道用一天的时间是无法用脚量完它的。这时候又看到一个旅游巴士的站点,就买了票爬到车顶,一边观光一边听车上的录音介绍。 同许多著名的大学不同,牛津大学并没有统一的校园和风格一致的建筑。牛津大学其实是许多相对独立和自治的学院的松散的集合。这些学院散落在这个城市的各处,建筑因为年代不同,资助和建筑机构不同,从外表上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一些属于牛津大学的学院,其实已经搬到离牛津挺远的地方了。 这一集就先贴贴在车上拍的走马观花之照了。 牛津博物馆 街景,及旅游巴士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3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圈圈坐1/13-Fujia
eloa 2008-12-22 13:34
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 2008-12-18 10:21 桔子的引子 两个星期以前,一个闪亮的文艺女吸引了松鼠会评议组众人的眼球: Fujia,就读于牛津大学,从事科研仿生学之生物复合材料,毕业于航天材料系。大学时做过服装设计,小提琴教师,实习记者。如今作为业余女文青写点博客,供自己与朋友消遣。虽然弃文从事科研,尤念念不忘文学之路。 文艺女迅速在群博上发表了两篇非常煽情的蜘蛛丝文章,猛犸说,别以后想起Fujia就想起蜘蛛女侠来了 我和她聊起去外边旅游和定居的问题,她说这里也想走走,那里也想看看,没想回家,也没想在什么地方定下。她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还没玩够呢~ 访谈 桔:在你来松鼠会之前,似乎没有人发过仿生学的文章,请你解释一下仿生学关注什么做什么吧。 Fujia:仿生学是新生学科。它不是榨取自然为己用,它着重于将人类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自然界中寻找答案。仿生学有三种,一是将自然作为模型,学习生物如何解决人类所存在的问题;二是将自然作为生态标准,来衡量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以自然为引导,通过对比人类行为与自然的种种现象来引领人类前进。比如人类通过研究绿叶探索其如何有效吸收光能,从而用于设计太阳能电池,通过研究沙漠中的蚂蚁如何建造房屋而在高温下生存,可以设计自然降温建筑用于节省能源。此类的例子还有研究鲨鱼皮设计泳衣,研究蝙蝠设计雷达,研究蜘蛛网结构设计桥梁等等。仿生学要涉及物理、化学、数学、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生物、自动化等等,这样跨领域的工作非常有意思。 桔:你自己研究的是将自然作为模型这块吧,具体到你做的复合材料,能举些例子说说这个领域研究什么,有些什么难点么? Fujia:做复合材料的原因是单一材料无法满足需求,人类和动物都是这样。人工复合材料大部分是人工纤维(比如碳纤维,玻璃纤维)与人工高分子树脂的合成,复合材料强度高,重量又相当轻,所以飞机、汽车什么的都广泛使用复合材料。但人工复合材料除了污染等问题外,还存在着韧性很差、不耐冲击等的问题,比如说在做机翼时,如果谁丢了个锤子上去,那这块板基本就废了;还不能钻孔,如想钻孔安个螺钉,会导致这块板的性能变差很多,行话叫应力集中。现在大部分复合材料工程师在努力的,就是希望通过各种工艺去改变材料的性能,使得材料的性能变得更好。事实上,自然界这些问题处理得相当地好。 桔:这么严重,为什么说自然界处理得很好呢? Fujia:举例说,蚕织茧是为了保护它自己,但必须有很多孔它才能呼吸,于是它可以制造一个有许多孔的复合材料。而且蚕茧的韧性相当好,不要说相对于锤子对机翼大小的东西砸上去没事,鸟的嘴那么尖也难以穿破它,人用手使劲捏它也没有破坏。这就是一个自然界可以解决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例子,我们研究的就是如何能从自然界里学习做复合材料。 桔:蚕丝也是复合材料? Fujia:对,一根蚕丝包括两根丝素纤维,外边一层丝胶如同胶水一样包裹住两根纤维。所以你看到的蚕丝像是一根。蚕茧里,丝胶把所有丝纤维粘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复合材料。 桔:2根?是不是因为多产生丝素要消耗能量,进化不favor;但是丝的根数越多,材料越结实,是一种平衡的结果对么?胶水同时给了蚕丝韧性是么? Fujia:丝素纤维给予丝强力,丝胶给予它粘合性质与韧性。根数太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导致丝太粗,复合材料就会变重,那样也不行。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平衡。 桔:还有其他生物复合材料的例子吗? Fujia: 其他例子还有昆虫的壳,树木,竹子,人类的骨头与牙齿等,都是相当精细的复合材料。生物界设计材料是基于作用的。比如苹果皮为什么是脆的?那是因为苹果掉到地上,要被摔烂了才能使果肉被虫子吃了,种子得以传播,所以皮要保证不耐冲击性。话说回来,桔子皮为什么不脆? 桔:桔子容易烂,所以不用摔碎 Fujia:很好!那西瓜呢,西瓜皮也脆,摔得烂,很容易。 桔:西瓜摔哪里去啊同学,是摔到地心去么我知道能摔,我没摔过我还没看过人摔么?(结论是:这是苹果、桔子、西瓜,不同科采取不同的播种策略,没有最好的,碰巧进化出一种机制,没有问题,就保留下来了。回归正题) 桔:今年仿生学领域有什么大发现么? Fujia:仿生学领域很大,今年诺贝尔奖的发光水母便可算一例,它利用了自然界的材料与原理来解决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每个实验室工作的生物对象不同,所牵涉到的学科也差距甚大。隔行如隔山,所谓重大发现,我不敢断言。我07年来到牛津,说起来也就入行了一年多,也不敢妄自对前辈工作做评价。单在我的领域里,我的同事有许多新鲜成果,但大发现还是需要这些成果慢慢积累起来的。另外,有种说法是:许多Nature的文章3年或更长时间以后都会被证明是错的。我想重大发现是需要时间来评判的。 桔:你还真能定义啊,一个利用自然界材料原理解决人类问题就把诺贝尔算你们仿生了,我们生物的说是生物成果;化学的说他们改造了一种自然分子,所以是他们的那今年你的领域有什么人物的感人或有趣故事么? Fujia:在我身边有一个比较感人的故事。我们实验室有个教授爷爷,非常热爱学生。因我们与国内高校有合作,他经常去国内帮助中国学生,帮助大家做科研,发论文、找工作,甚至生活上的许多问题。他本已是很著名的物理学家,每天工作科研也很多,但他不惜花费许多时间来帮助隔了半个地球的非亲非故的年轻学生们。他感叹的是,许多中国学生不懂得科学的美好,只是把科研当成一种工作,从未从心底去热爱它。所以他费尽一切心思,自己出钱出力,远隔重洋设计了许多演讲,帮助每个学生完成课题,不停地鼓励大家,希冀让大家看到科学的美。这样的工作已经持续了四五年了。我开始接触科普写作,也是受了他的影响,科学工作者有责任义务让更多的人看到科学的精彩。 桔:听说你是半路出家,弃文从理,请问生物材料这个领域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让你这么感兴趣呢?是割爱么? Fujia:弃文从理谈不上,我从未专业系统地学习过中文,对文字的爱好只是出于闲时翻书涂鸦,小时候更多的时间是被我妈逼着练小提琴,上大学时出于对艺术的朦胧爱好学了纺织服装设计,要读硕士了很向往工程师,于是读了航天工程。在Airbus的实习经历让我感觉基础科学的重要性,恰好现在的实验室想找一个工程师来做仿生材料博士课题,我就来到这里,一点一滴从头学习生物,研习基础科学。来这里后才发现许多人的人生很精彩。有一个美国朋友,本科在哈佛读政治学,硕士在牛津读生物,读到一半时被NASA拉过去干活(很神秘的,不知一个小硕有什么活那么重要)。第二年他拿了优秀毕业后,去耶鲁读法学院。如今已毕业,在白宫从事修订医疗法律工作云云 我兴趣过于广泛,所以不存在割爱一说。可能我最爱的是挑战自己的过程,虽然在每一个转行时都存在许多打击。但我很庆幸能给自己的人生许多机会。作为芸芸众生之一,我只是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彩些~ 桔:今年有什么对你的学科的新认识或者在学科上最大的长进是什么呢? Fujia:仿生学是个很有意思的学科,各种研究层出不穷。前沿科学不同于高中物理化学之每道题目都有正确答案。每个人都有权对前沿问题指手划脚,发表见解,有对有错,更多有的是片面性,而科学正是由各种片面的看法互相补充而被推动起来的。这当然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的见解。也可能是片面性(等着被掐)但这是我读这一年博士之后最大的体会。 最大的长进,应该是对科学的认识。科学并不是硬邦邦的定理条款,它其实非常有趣。探索科学的过程就像在猜谜或者做SUKUDO,是一个很好玩的过程。然后接触了许多科学家,认识了很多牛人自卑中 桔:个人问题,你接招啊。你常常称你男朋友为你男人,你专业的选择还有你现在就读学校的选择和你男人有关系么?你们常常讨论彼此的研究么? Fujia:好汗啊基本上是没关系,我相对还是比较天马行空的。但我很喜欢这样一种关系,相互依赖又互相尊重,互不干扰。我们只是两个非常普通的留学博士生。当时我们是硕士时的同学,如今他还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读自动化PhD。他要求我在这里宣扬他多么支持我之类的,但你可以忽略这个。我们经常讨论,因为领域不同一语不合便大吵~他经常鄙视我做的东西没技术含量,就是养养动物做做实验,我鄙视他半天做不出东西。当年我们宣布,谁先弄上全奖PhD谁就当家做主,结果他先搞定了。后来说谁先发paper谁做主,结果我先~ 桔:结果你把权力争回来了是吧 Fujia:恩恩恩。以后考虑在厨房贴个条子:PhD dont do washing。大家说,你们干什么不直接买个洗碗机.。。。 桔:PhD does not pay for the dish washer Fujia:Good~这个方法值得推广~ 桔:两个地方远么?常见面么? Fujia:一个小时火车,每个星期见面。 桔:觉得你和你男朋友真是心理健康,很积极啊。 Fujia:恩,他比较健康,我是很悲观的人。但读PhD比较enjoy,所以慢慢会比较开心。有很多心情可以看看书、画画、写东西、练练琴什么的。牛津这个地方很舒服,就是个很宁静安详的小镇,我在伦敦时每天也像打仗一样,放松不下。芝加哥这种大城市,特别你们还在黑人区是比较恐怖点。不过我男人说美国治安比中国好多了。 桔:谁说的我在北京我敢街上随便走,你在芝加哥晚上敢么,散步?哼,打你个熊猫眼。 (我们还聊了许多她的科研项目的问题。由于confidential的问题,不能发表在这里。如有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直接跟Fujia联系) 编后按:由姬十三主谋,十三位活动于科研第一线的松鼠(及外援)同谋的科学圈圈坐今天开张了。这里是第一站,后边的12位神秘人物还要轮番上阵,同你一起探讨他们各自的工作。2008就要过去,一岁大的松鼠谨以此向大家献礼。请倾听十三个领域的故事,也希望大家喜欢这十三位松鼠。 至于fujia嘛,这个写作老手几乎是最近一个加入松鼠会的新人,于是我们欺生地抓住她说:嘿嘿,就你了,来打头阵!谁知这个自称悲观的女孩儿高高兴兴地说:好啊好啊!访谈完毕第二天她就坐上了回国的飞机。fujia,你还在倒时差吗,祝你在上海每天快乐,吃什么都不过敏!
个人分类: 其他|159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