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志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考填报志愿从选专业到选学校的变化
热度 29 mdzhao 2015-7-2 15:19
看到本家赵明老师的博文“ 北大清华能接得住所有的高考状元吗? ” 不觉心有所动,想到了这些年人们对于高考选择学校和专业方面的变化。正如赵明老师博文中所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并没有达到人人仰慕的地位,那时候的高分考生,北大清华未必是首选。有的为了理想和兴趣而选择了哈军工、中科大和北航,最起码当时在相当多的考生眼里,哈军工的地位是不亚于北大清华的。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记得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大学不仅仅是北大清华,而且还有中国科大、复旦、交大等。科大的生源绝对和北大清华有一拼,很多高考状元都投奔了中国科大。另外,南方尤其是上海的高考状元可能把复旦交大作为首选了。” 的确是这样的,我记得我们高考的时候,高分考生对学校的选择肯定首先是复旦和上交大,其中文科以考上复旦为荣,理工科以考上上交大为荣。但大多数考生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第一考虑的却都是专业。其实我们那时候对高校的专业远没有现在这么清楚,也就是怀着自己心里对某个专业和领域的向往或兴趣,记得高中我们前一届的同学中,学习最好的一个男学霸一个女学霸,那是在我们全校都知道他们学习好的,男学霸报考的就是北航,什么专业不记得了,应该是与航天有关的,女学霸报考的是复旦的生物专业,而且都如愿考上了,其实那个男学霸报上交大、清华都是能录取的,高考后他们到我们年级来做过一次座谈,那个男生就说到,是因为从小就对航空航天特别向往,所以就是想去北航,而女生也说到因为读过一部关于生物工程方面的书,感到未来那些生物领域的研究太神奇了,所以就想读生物。到我们这一届的时候,班里成绩最好的男生第一志愿报的是同济。同学和老师都觉得他报考上交大没问题,但他喜欢建筑,所以并没改变自己的志愿。 那个时候当然也不可能不考虑学校,但一般是把学校分几个层次,绝对不像现在这么以分数线差多少分来区分。记得工作后不久,有一个亲戚家小孩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来咨询我,是读文科的一个女生,成绩相当不错。当时在我的心里,综合性高校里,北大、复旦、人大基本在同一个层次,南大、武大、厦大、北师大、中大略低,但也不认为比前面的学校差许多,当时给的建议是,如果要保险一点,可以选后面一组高校心仪的专业,选前面的学校不一定能进入喜欢的专业,要作好这个心理准备。这女生喜欢中文和新闻专业,后来报了南大的中文系,可见在她心里也还是对专业更看重的。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高考已经从先选专业转向先选学校,特别是高分的考生,能上好的学校一般都不愿意因为专业而去差一点的学校。女儿高考前后的几年,当时和自己差不多年龄段的朋友都先后面临家里有小孩要高考,大家的共识是哪怕好学校的差专业也要去。还有一个更准确的说法是,一本院校看学校,二本三本看专业。记得一个朋友就把孩子送到西北农林大学去了,就是因为那是录取分数比较低的985高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整个社会都更看重所读院校,一些好的企业招人的时候直言不讳地说,招来的人反正都要培训的,不指望他们在学校学的那些专业知识能到企业派上用场,好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可塑性也强。 这样一个变化的结果是,招来的学生,因为喜欢专业而报考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有那么多学生抱怨读错了专业,那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如浙大的农业类专业,虽然是学校中录取分数较低的专业,但学生考分也不低,其中大多数都是冲着浙大的学校牌子来的,刚合并的时候不少学生想方设法转到别的专业去,后来就把它作为提前批招生来处理,那是在报考的时候就签好合同,不允许转专业的,就为了防止流失的学生太多。但能留住学生的人,能留住他们的心吗?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通过读研之类的途径转到了别的专业,而一些真正想学农科的学生,却因为考分不够被挡在学校的门外。类似这样的情况,我想各个学校都是有的。 正因为分数线已经到了分分计较的份上,所以为了让考生的考分不浪费,不因为志愿填写不当而在考分与学校间出现太大的落差,许多地方出台了高考成绩出来后再填写志愿、平行志愿等政策,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这对考生来说肯定有利,大大降低了好成绩进入差学校的概率,对好学校来说也肯定是一个利好,提高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能把达到分数线的考生都收罗进来。但对那些差一点的高校来说则更悲剧了,连捞几个因为志愿填报失误而遗漏下来的高分考生这样的机会也几乎丧失了。于是,中国高校的马太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好的高校有更多资源更多经费更多高分考生,学校间的差距则越拉越大。这样的状况,对学校、对学生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个人分类: 杂谈|16063 次阅读|47 个评论
高考与职业 有关大学/专业选择与人生意义/乐趣关系的思考
热度 29 chinese1man 2015-6-30 07:17
  又是一年高考时.....   我1990年参加高考,当时身处落后地区,来自山村的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医学专业。原因如下:   医生是我见到的最有价值的职业,为人祛病去痛,且受人尊敬(现状别论);虽然官员也受人表面尊敬,那时候开始流行腐败,但是我从心底里厌恶官员,那不是我的偶像;医生很有学问,村里几位赤脚医生家里的厚厚的医学书籍均写着某某科学的字样;觉得医学神奇,为何可以治病?又有那些疾病可以治疗?母亲经常有一些小毛病,但例如神经衰弱之类的毛病似乎一辈子也治不好,我对母亲的那些稀奇古怪难以解释的诉说也很感兴趣;80年代气功热不知和什么社会背景有关,我也练习过,颇有一点体会,对其机理很想了解;我对中医也倍感神秘,甚至买了明人医案加以研究,然而却不知所云。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医学作为解除人生迷惑的工具(当然也有养家糊口的成分),一口气将所有的志愿都填上了医学院,甚至师范类院校也填上了生物专业。虽然几乎都填的是中医专业,然而阴错阳差的是我竟然没有进入中医专业,而入了唯一填报的那个西医专业。若干年后我对中医的价值的有所认识后,不由得暗自庆幸。   2015年,也就是我高中毕业25年后,小女也面临这样的选择。   虽然我在其小时候会有意无意会灌输一些观点,虽然她是我书房里的常客,虽然她家学渊源,父亲是医生,她倍加尊敬的外公也是一名赤脚中医生,虽然母亲也有医生情结,虽然她在儿时也提出过要当医生,甚至在考前也关注过医生职业,虽然我并不反对她当某些专业的医生,但是她最终选择了放弃医学专业。   而我到面临选择的时候,也是不由自主地功利起来。但我自定的原则是:尊重孩子志愿,大学需要自由学习(所以我特青睐那些能够或者承诺可以自由选择专业的大学,如浙江大学临床医学4+4甚至承诺前4年自由各专业学习和毕业,无论是否最终在后4年进入医学院学习;中国科技大学也有这样的传统,承诺对优秀学生可以转专业,而且也确实执行了,在中国科大入学第一年后转专业比例相当之高。),不要过度功利化,人一生在年轻的时候应该从事一项自认为有意义的学习。   虽然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符合我对孩子的希望:幸福/健康/价值的观点呢?但是我觉得,就我自己的人生经验而言,做自认为是有价值的事情的人是会感受到幸福的,而健康是我最担心的。孩子甚至说她喜欢中科大的气氛,那种艰苦学习的气氛,她告诉在那样的环境中甚至有一定比例的退学率(几乎均是因为忽视学习所致,如游戏沉迷之类。)或者转学到其它学校的;当然也有一些悲剧(见到有因为家庭贫困原因自杀的悲剧......)。   孩子最终选择了生物学专业,准备去报考中国科技大学的【贝时璋英才班】。孩子自小学时代起就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这次高考也算是没有很大的闪失,虽然自认数学成绩不正常,比预计少了20分左右(数学考试第一次远远低于班级平均分.....)。然而,她最终还是没有出现很大的意外。毕业于省内最富盛名的中学,理科生,此次高考成绩也算对得起自小争强好胜的她的骄人的学业之路了。   我的期望也很模糊而不确定:既希望女承父业(这是很多家长的情结;但是我建议女儿报考医学院的时候,她认为我建议她学习医学的目的不过是我希望她继承我较为简陋的书房中的医学书籍,以免落寞那些精美的书籍......),但我确实也是忧惧医生职业的艰苦性和对素质要求的复杂性。医学这一行,没有巨大的爱好和对善良的真正理解,很难成就一个理想的好医生。如果将医生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那又不是医学的本原所在(我一直坚持认为,如果想赚钱可以有更好的职业选择;医学很难成为一个谋利的行当,除非你成为福建老军医....)。其实我在身心俱疲的肿瘤诊治实践中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相比基础医学更具系统性与科学的美感,确实有时候我会后悔在上学时放弃了选择留在免疫研究所的机会。   孩子最终选择了生命科学。   她选择了去我们父女都曾赞叹过的贝时璋教授所创建的生物学专业,那也是一所非常令人尊敬的大学。国内最具科学研究氛围的大学__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虽然她的生物科学专业并不特别著名,但在生物物理上颇具知名度,目前该校主要的研究方向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肿瘤干细胞。学院规模小,每年一百人的入学率,毕业率不足百人。我自认为她生物学科的优势在于数理基础及醇厚学风......生物学尚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无论是应用还是基础研究还没有真正发挥她的威力,在大数据时代生物学只是处在爆炸的原点,在未来以技术主导以人本为基点的社会发展中,NBIC无疑是技术核心,而生物学无疑是技术核心中的核心,这是我对生物科学充满期望的本原所在。   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综合测试招生录取,中科大录取属于提前批,如果该校一旦录取就基本不给其它一本院校录取机会的,所以我希望她入读中山医学院的梦想是注定会破灭的。(希望她读医学院是希望她从事健康科学基础研究,除非她实习结束后仍然希望自己做医生时候例外;有点小小的自私就是希望她留在身边读书工作....)当然母亲最希望她成为一个医生,一名乳腺外科医生。   她也照顾家长潜意识,在一本院校填写了一些医学院,如上交/复旦等.....   某个晚上(昨天吧...),孩子表示她钟情中科大已经至少一年以上了(不知真假,其实昨晚之前她也曾经彷徨,犹豫医学院;她也说有意建筑,环境科学,甚至机械工程。也曾考虑上交的工科实验班,只是因为不能确保成功而放弃),并且坚决地说讨厌医生,虽然既往也说想当医生,也玩过我的听诊器扮医生,但讨厌夜班而倍感劳累的我在其可塑性强的而时,已经坚决反对其学医,并对其危险的萌芽进行了洗脑。   她说,她认为医生很难在啥实际问题上有突破,突破要靠基础医学。她想从事有关健康问题的科学基础研究,她想发现人类获取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秘密。当然这些问题已经有定论,如运动、心理、睡眠、饮食等。其实我潜意识中也希望她从事基础研究,这样她的人生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对她的发展和研究深入也有助益。她不喜欢思考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喜欢安静和绿色美好自然的东西,对物质的要求并不高,持家也比较节俭,自尊有主见并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如果能成为一个大学教授,虽然薪酬欠佳但也是选择了一种规律而又有闲暇的生活,这对于女孩子也是不错的,因为女孩子本不需要养家糊口的。   基于以上,我尊重她的选择。虽然我的潜意识希望她留在身边,就读于本地的中山大学。但是她并无意向报考中山大学。这本是一所不错的学校,这样一来,她也就丧失了她作为广州人在报考本地学校上的一些优势和优惠。   常常想起兰迪波许教授的【追寻你的童年梦想】的演讲。虽然有海外朋友建议学习医学、工程制造或者成为金融操盘手,我的导师也特意电话40分钟以上推荐这些专业,并推荐IT,我自己也希望她从事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成为一个行业专家。但是其他人毕竟是其他人,我们不必以那样势利的眼光看待此问题。听说有家长和孩子甚至在现场为专业志愿的事情争吵起来,只是要求孩子必须填写那些家长选定的志愿。   我支持孩子的选择,终使她的选择最终只是得到一个与她的努力和成绩不相适应的回报。蔡江南说人生幸福的秘密在于健康和财富,我再加上一个必要项就是智慧。中国生物学界出过不少前辈牛人,如贝时璋、张香桐、郑集等,作为家长希望她成为一个生活幸福而安静的学者。不久的几周后,孩子就要踏上入学的旅途了,她还很幼稚,就让那本我为她购买的陈阅增的《普通生物学》陪她一起度过令人期待的四年大学生活吧。祝她走好.......
个人分类: 生活记忆|15298 次阅读|24 个评论
也说高考之后的填志愿
热度 7 fpe 2015-6-11 10:47
也说高考之后的填志愿 高考历来不乏争议,我说的不是关于高考的争议,而是高考带来的误导,以及录取制度的弊端带来的教育投资困境。高考,可以说是过去僵化录取体制的惯性影响,未必能够选拔适应未来需要的人才。有人说,高考更公平,这是两码事,胡扯淡。废除高考,还是可以搞出其他公平的方法来,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其他方式不公平? 中国和美国的很大不同,是所谓的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差异。保守派主张渐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依靠平时的积累,走进大学校园,就此而论,美国的教育制度需要冲刺的时间更长,准备的内容更多,父母的参与更大,所以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更累。自由派主张革命,社会稳定第一,压制问题,推迟问题,寄希望于一役,即通过高考来解决和实现个人的成功之路,所以看上去中国的准备强度更大,运动感更大,好像比美国的父母还要累。按照美国的主流观点,儿女是上帝的礼物,我是替上帝照管我的儿女而已,所以比较容易建立平等的协商关系。按照中国的主流观点,儿女是我的私有财产,是我血脉的延续,所以他一定要按照我设计的道路前进,所以中国历史名人的子女,基本上一代不如一代。看一看何炳棣的《明清社会风俗史》就知道科举制度下,中国的人才是如何一代不如一代的,这不仅仅是科举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不是人口问题,而是地理和气候条件导致的传统文化的综合反映。 高考填志愿之时,我也曾前去咨询所有亲戚中最高学历的姨夫,他反问我一句,你喜欢什么?我茫然不知所措,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社会的需要在哪里,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去迎合社会的需要。我读热能,完全是巧合,因为考分不高,无法读电子工程,转而求其次,读电气也不成,投档发电,却被调剂到热能。我的 21 位同学当中,只有一个是主动填报热能,其他都是调剂过来。一想到这一点,大家都气绥心虚。我们当年的教育最不合理的地方,是罔顾人性的差异,逼迫不合适的人才走不合适的道路,劳心劳力,心神俱伤的结果,是子女无法超越父母的眼界去发展。不过,我们当年是第一届收费大学生,一年学费 200 元。我在国内读了 7 年大学,最大的收获是发现自己在本专业会很平庸,这个弯路未免太大了。 不过,扣除这些我们当年对专业和职业懵懵懂懂的因素,备战高考的岁月还是非常充实的,关键的因素是我们的解题对象都是有解的,能不能解出来看我们的投入时间是多少。 这和后来的高等教育和研究生生涯有显著的不同。当年我们的博士计划要求修读数学系的高等课程,我选修《 PDE 》,结果完全没有入门,根本无法下手,灰溜溜地退选,这是高考之前不可能发生的局面。 无论如何,高考还是查考初等数学,是被人锤炼无数次的测试方案,是有解的,这是令人感到充实的地方。我最近写的书,里面全是高中初等代数和解析几何内容,所以大学数学等于是白学了。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差异在于学生的素质不同,所以整体水平不同,以至于见识不同。好学校的参考点不同,所以同侪压力不同,导致学习动力不同。好学校的学生比较受欢迎,关键是学生的主动性在同侪的压力下,不得不有所被拔苗而已。 到大学结束时,我才对专业有一些感觉,觉得自己没有学好,或者说没有发挥自己的潜力,所以就继续读研究生。在读研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是对本专业缺乏兴趣,如果留下来,将是一个平庸的工程师,这是我出国的最大动力。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消防工程最靠近我的燃烧背景,所以就义无反顾地投入消防领域了。那时候,国内没有消防工程,中国的消防工程教育计划都是 2000 年之后突然计划出来的,我的选择只不过比国家大趋势早了 2~3 年而已。不过,我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另一种,不是机会太多,而是社会不需要。你看我最近老是对中国消防制度挑鼻指眼,实在是因为中国僵化垄断的消防制度是独此一家,如果制度不改革,我在过去 16 年所学到的消防知识都是垃圾,对此我心中很清楚,这是作为先行者的苦恼。由于历史惯性和地理原因,中国的消防是不受社会待见的,你看舆论总是说消防如何如何,生命如何宝贵,那是此地无银的说法。只要这个社会仍然强调问责,消防安全一定是问责政治的牺牲品。所以我当年的选择未必能够保证成功,如果停留在体制之外,将永远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制度的牺牲品而已。 假如可以重新参加高考,我可能会向美国那样,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可选专业的好坏,以及自己的特长。寻找机会,发挥特长,是高考前的最大投资。我看过不少美国学生的奖学金申请,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在中学就选好专业和方向的人。如果上大学之后你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估计在美国你会浪费很多学分,学分就是 Dollar ,浪费学分就是傻瓜,而我们当年就是这样的一批傻瓜。中国教育系统最需要的是所谓的职业顾问,美国的学生推荐主要是靠职业顾问(大概相当于国内的教导主任,但任务和要求显著不同)。教导主任是负责灌输,职业顾问是负责咨询,让你发现自己,走自己的路。今天,高考依旧,傻瓜依旧。 教育这玩意,光有学校和父母是不够的。孔子要“易子而教”,何炳棣的职业领路人是堂兄,乔帮主在危机时刻,不忘记带自己的儿子参加公司会议,他们都是教育界高手,深知情商对成功的价值。今天,我们还在指望高考施舍的结果之时,是否想到今天的社会与明天的社会不是一样的社会?今天的选择未必是代表明天的成功? 只有把个人的潜力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的需要没有产生之前,主动迈出那一步,这样等社会的需要发生之时,你已经准备好了,或者是最佳的选择,这才是成功的教育投资。 美国大公司招收员工通常是三部曲,第一步,让本校刚毕业入职的毕业生和正在实习的学生回母校现身说法,尽可能吸引好学生投递简历;第二步,通过实习机会考察未来的员工;第三步,如果实习生不足,才会考虑其他候选人。我想国内那些高中毕业生的父母,如果在谢师宴上邀请几位已经上大学的学生,可能会对你的孩子产生更多的正能量。 美国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都是强调传帮带,靠人际关系网取胜,何况是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 成功,往往来源于不经意的社交场合。高考和大学所传授的专业知识,顶多保证你有碗饭吃而已。这是大多数高考支持者们所看不见的社会发展趋势。高考,仅仅是饭碗,成功,在高考之外。就此而论,高考不如科举,因为社会发展形势不同了。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4842 次阅读|13 个评论
先报后考、不分批录取是均衡高等教育资源的根本之道
热度 7 fdc1947 2014-7-17 07:35
先报后考、不分批录取是均衡高等教育资源的根本之道 如今,高等教育资源、特别的优质资源的不均衡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到了几乎是 “ 人人喊打 ” 的地步。喊打容易,发牢骚、骂人容易,一般性地批评政府也不难,但是,真正有用的是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的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各省市之间的不均衡。 教育部重点大学即所谓 985 大学,特别是几所顶尖的“好大学”,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这是一个历史形成的问题。 我们当然不能够把这些重点大学例如清华大学搬迁到别的省份比如河南。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使得大多数省份特别是那些人口众多的省份都有高水平的大学。 也就是说,要把这些省份现有的一些大学办成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 什么是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说到底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钱,一个是人。要把现有的大学办成高水平大学,当然少不了资金。如今一些大省如山东、河南等省,省级经济还应当是不错的。如果省里真正重视起来,在别的方面省一省,拿国家给北大清华一样多甚至更多的钱给某一个大学也并非绝对不能。但是,随便举例说,即使河南省给了郑州大学大量的资金,郑州大学就能够立即变成高水平大学了吗?显然不能。人们早知道了, 大学不是大楼,要有大师 。那么,有了钱,就能够请来高水平的教师?有可能,但是也很难说。退一步说,即使有了高水平的教师,就能够办成高水平的大学了吗?也还不能说就一定能。为什么不能说?这就是本文要着重指出的事情。 一个高水平的大学,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有可能招收到较高水平的学生。 人还是各有特长的,特别是已经到了高中毕业的年龄,有些性质已经基本上快要定型了。比如说,如果让我一定要去学体育,您就是请来再好的教师,我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运动员,即便是很差的运动员。同样,有些人并不适合读书做学问,如果把他们招来,就是由再好、水平再高的教师来教他们,他们也读不好书。当然,读不好书并不一定做不好其他工作,他们也有可能在另外的某一方面有好的发展。但是,作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应当招收较高学习水平并有潜质的学生。 从另一个方面说, 如果一个学校不能招到较高水平的学生,那些高水平的教师也不可能到那个学校去工作 。也就是说, 一个招收不到好学生的学校,同样聘不到高水平的教师 。 即使给他较高的物质待遇,大多数高水平教师也不会去。 现在的高考录取办法,是一个“掐尖”的办法 。如今大多数省市特别是几个考生众多的大省,都是先考试,然后根据考试的成绩去报名,录取的时候也是分批进行。这样,不但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基本上都被几所顶尖的学校收去了,较好的学生也被其他条件较好的学校录取。 这种办法看上去对于学生很有利,学生也满意,但是,却把目前学校所分的等级“固化”了 。哪一级的学校就是哪一级的学校。济南大学 的领导和教师再怎么努力、也是白努力,它不可能赶上 山东大学。郑州大学的领导和教师再怎么努力、也是白努力,它不可能赶上北京大学。因此说,这样的招生办法迁就了考生的利益,却限制了各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 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是高等教育事业能够向前发展的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 。如今,各个高等学校都等着或抢着教育部给钱、给政策,自己完全没有能动性。反正 985 就是 985 , 211 就是 211 ,二本就是二本。这样一潭死水的高等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更不要说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能够在世界上有竞争力了。所以, 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是涉及到教育事业的长远而根本利益的大事。 要使得高等学校之间是可以竞争的,当然需要许多方面的措施。其中在招生方面,就需要先报志愿,后高考,然后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去录取。先报志愿后高考,这就增加了某些不确定性,如果再加上对复读生的某些限制政策(例如在总分中扣去若干分,见《高考复读生是不是应该扣去一些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810221.html ),就会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较为实际、较为谨慎,从而 逐步改变 现在的招生“掐尖”现象。当然,这种改变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动态平衡。但是,这样做了,就使得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成为可能。 当然, 类似这样的招生政策的改变只可能是使高等学校竞争成为可能的众多措施之中的一个,但是,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 但是,这样做,势必遭到众多人的反对。首先,这对于如今的掐尖子者即那几所“顶尖高校”没有好处,他们虽然仍然能够掐尖,但是,难以“满打满收”了,会漏出去一部分。资源越平衡,漏出去的越多。他们的反对力量将很大,但会在幕后,不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更大的反对声音可能来自考生和他们的家长,因为这给他们增加不确定性。很多人是非常恐惧“不确定”的。他们心仪着北大清华,但是,为了减少风险,他们有可能只报考济南大学或郑州大学。这当然不甘心。他们才不来管你什么高等学校竞争,什么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什么国家教育事业的长远利益。所以,考生和家长的反对声音可能更大。 要均衡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必须由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现在缺乏这些资源的地方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扶助,这毫无疑问是必须的 , 但是, 更重要的是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造成一种鼓励各高等学校竞争发展的机制 。这是比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更根本的东西。 用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来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年两年十年八年就可以看得见明显效果的事情。 在不同时期,需要有不同的政策措施。措施可以改变,但是目的都是一个。 我们现在就应当走这条路,现在就应该采取某些措施。 世界上的事情,如果一定要弄到“大家都说好”才去做的话,那就必定“黄瓜菜都凉了”。
个人分类: 教育|2385 次阅读|16 个评论
重走高考
热度 1 sciencezhou02 2014-7-16 13:29
昨晚 23:32, 省教育信息网的最后一次刷新让漫长的等待总算尘埃落定……录取结果查到了!这次是帮我小弟查的,但心情确如同当年,心跳加速,等待命运的选择! 7 年前我的第一次高考第一次让我受到人生的重挫,刚过二本线的成绩没有理想的学校可走,顺其自然的补习了,似乎补习也是在我走进考场之前就已有了心理准备,因为高中三年,我几乎 1/3 时间没有完全在学习状态,这也是初中到高中过渡失败的原因吧!后奋起直追,为时已晚。走进补习班,满怀信心,再战高考,无奈复读生心理压力让我再次折戟沉沙 ~ 差一本线 10 分,经历了精心肉跳的志愿报考查询,又意外的进入外省一师范大学,学了一个调剂给我的从没考虑过的地理科学专业(高中唯一考过不及格的科目,而且我是理科生 ~ )。 生活就是这么有趣,正如阿甘妈妈所说:“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to get ”。我必须承认这是一段失败的经历,但我如今回想起来,丝毫没有觉得有一丝不幸,积极的心态伴随我一路走来,收获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小弟是家人眼中的骄傲,从小成绩优秀,中考 585 (满分 600 )进入是重点高中,三年高中学习也是一颗未曾松懈,几乎想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成绩也一致名列前茅,在我看来就是顺风顺水……虽然偶尔期中期末考试小小波动一下,但从没有像我当年那么大起大伏。每次电话交流,我都会用自己当年的反面例子作为教材,总结的经验教训告诉他,包括学习方法、心态调整、同学关系处理……我总希望他少走一些弯路,但在紧张的等待中查到高考成绩时他的失望低落又让我觉的有时候太“顺”了或许不利于他成长,相反,如果当年是我看到这样的成绩(高出一本线 20 多分)我得乐死了!哈哈,有句话说得好“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当今社会功利心充斥,得失心过重,尤其是受应试教育残害的中国教育下的中学生每天在满是成绩、排名、“别人家孩子”的压迫氛围下,真的能够成长为“健康”的人才么? 陪伴小弟高考、报志愿的过程中,我也见识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家长学生。有考 600 多分要去复读的,有 400 多分乐呵呵的,有因为上了 985 学校专业不理想抱怨的,有录取了报考志愿又觉得不满意耿耿于怀的…… 哎,或许这就是生活吧,毕竟每个人、每个家庭一辈子经历这样的事情能有几次,虽然多年后回头看来,很多人会觉得当年脑瓜进水了……哈哈 陪伴小弟一路走来,从中考到高考,都如同自己又重新经历了这一难忘的生命历程 ~ 这一路上满是坎坷,但又那么让人珍惜这人生仅有的每一步。我很珍惜自己曾经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的每一阶段经历,从未悔恨做了什么,不该做什么,虽然做了很多很傻的事,但也体会了那些很傻的事带给我的酸甜苦辣和日后的成长。 和小弟一样的 2014 高考未能十全十美如愿以偿的朋友们,愿你们乐观面对结果,但愿常怀一颗知足的心,努力、踏实、快乐地做最好的自己,在即将到来的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乘风破浪,有所作为! 最后,送上我很喜欢的一个观点: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今年毕业典礼讲话) 有感而发,恰逢我科学网博客申请通过,遂记下所想,聊表心愿。 2014/7/16 于上海
20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几点建议
热度 5 yuliping 2014-6-26 23:03
第一,除非全国前几位的高校,其他本一本二高校其实是没有太大差别的,至少差别没有想象中的大。 第二,单纯比较不高校不同年度的分数没有意义,要进行不同年度比较也可以,可以将分数转化为本省名次,然后才可以进行比较。 第三,能上本科尽量不要上大专,因为本科毕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第四,不要太相信所谓的朋友和关系,也不是说朋友和关系没有用,在现在的宏观背景下,朋友和关系其实没有大用,成绩是主要的。 第五,城市很重要,某种程度上,城市比专业重要,尤其是人文社科的相关专业。 第六,专业其实真不重要。任何专业学好了都行,任何专业学不好改行也行。只要考上本科,不管什么专业,只要成绩在班级中等。将来发展,制约你发展的其实并不是专业,而是其他,比如情商、刻苦精神等等。 第七,不要担心专业是否过剩,专业过剩与你找工作是两码事,一个是总体平均水平,一个是个体水平,只要你能找到工作,管他专业过剩不过剩!!! 第八,高中生很多其实并不知道将来适合干什么,所以让高中生决定自己的专业并不一定都是上策,父母、朋友的意见也很重要。什么时候可以让高中生自己选择专业,就是父母朋友做了充分调研后让孩子选择,一定要信息完全。 2014.6.26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教师生涯|3221 次阅读|6 个评论
高考填志愿应这样填
热度 3 AnjinLiu 2013-6-28 04:43
又是高考填志愿时,科学网上的大佬们有不少谏言。回想10几年前填自愿时的懵懂,现在刘某人有话说。 先科普下我从我夫人那里了解的行情,比较可靠: 1:民用航空,硕士毕业第一年到手的也就几万 2:军用航空,硕士毕业第一年到手的比民用航空业要高(具体不详)。 3:航天,某院某部,硕士毕业毕业第一年到手能拿到15万 4:造船:某所,硕士毕业第一年到手能拿十几万啊 各位科学网上的大佬们,不少人和我一样,博士学位,拿的钱连人家硕士生都不如吧。 我们看下上面的四个行业,1是民用,2,3,4是国防军事。尽管现在国家投大力气搞大飞机,但是待遇就是比不上搞军用的。现在国家搞航天,搞导弹,搞军舰,搞航母,那些人是肥得不得了。没办法,任何时候,保命是第一,有钱了,命更值,所以要狂发展国防军事,这就是国家战略需求。 我们这些搞光电的,其实是很悲催的,不痛不痒的专业,有也行,没有也行,出去找工作也打不起价钱。 如果不想搞科研(搞科研,兴趣很重要),想读个书然后出去赚钱,行业(专业)很重要。如果能和国家战略需求搭上,那就不得了了。所以填报志愿的时候,先应该了解下国家政策走向,以及当今国家和世界各国都面临了一些什么问题。当然只有不赚钱的公司,没有不赚钱的行业。 学校也非常重要。同统计上来说,好学校的学生素质就是要高,以后出来找工作的竞争力要强。德国也一样,人家招聘也看出身,那些牛校的很难毕业的,毕业了说明此人水平很高。能上好学校尽量上好学校!一般来说招聘人员人家第一是问你哪个学校毕业的,然后才会看专业。而且名校有很多无形的资源。我的博士导师曾经给我说说过这么一件事情:top1高校里面最差的专业,top10高校里面最好的专业。怎么选择?选择top1!为什么?因为里面你能结识很多精英,而这些人毕业了很可能占据重要位置。事实也是这样。看看当今中国的政治工商界的大佬们。 要说一个高三的学生,兴趣在哪,其实挺扯淡的。有不少大四的学生考研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很多人也即稀里糊涂的填报,听一些不懂的人瞎说。说这个有钱途,然后填这个。说那个有前途,然后填那个。 我一般不给他人提供建议,这玩意儿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而且也没有预测未来的本事,搞得不好毁人一生,负责不起。 填志愿难呐,慢慢填吧...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4458 次阅读|5 个评论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热度 13 Terrace 2013-6-8 18:42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都有点心潮涌动,我是有一些想说的话,但是在说之前,我必须申明,不管我下面说的是什么,我都不是说努力勤奋不重要,请读者诸君不要误会。实际上努力也很重要,有时候还起着关键作用,其实这里面有个相互促进或者相互阻碍的辨证关系,文中详述。 ——题记 很多年前,我十七岁,高中毕业。高中毕业就面临填志愿的选择,这种体验是永远无法重复的。一群青年人突然要为自己作出终身选择了,选择的范围又毫无限制。你说将来想做中学语文教师,或外科医生而去报考相应的专业,周围没有人会笑你。人的一生就这么短短的个把月时间是无限制状态,今后到死也不会再有了。照理父母和老师应该来限制一下,但他们那时也正在惊喜自己培养的成果怎么转眼之间拥有了那么多可能,高兴得晕颠颠的,一般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在那个绝对不应该享有那么大决定权的年岁,作出了不知轻重的决定。那个夏天那么烦热又那么令人兴奋,只有树上的知了在幸灾乐祸地叫着,使很多人成年后不愿再回忆这种叫声。 那时,我有两个很好的同学,毛同学和姚同学,成绩都很好,相信只要自己愿意,都能考上大学。一天我们交谈,毛同学说要去打键盘,姚同学要去拿手术刀,然后二十年后再相会,那该是何等景象!后来,毛同学去了国内知名大学专攻计算机,姚同学去了军医大学,而我也阴差阳错,走上了化学之路。虽然那时太天真,不管现在好与坏,幸福还是哀愁,但是我们都为我们的选择买了单。毛同学后来知道打键盘不仅对手指有损害,对头脑也有损害,还有一种称呼叫码农;姚同学后来知道拿手术刀的不一定都是医生,当医生的也不一定是天使;我后来知道拿试管的那都是教学实验,真正搞化学的人,没几个天天拿试管的。人生就是这样,你没体验你是不会知道当理想遇到现实,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高考填志愿上大学,是人生的第一个重要抉择,以后的人生还会有很多,第二个,第三个,等等,其中包括以后的上研究生继续深造,就业找工作,结婚生子。这一切的选择与结果就是我们的人生历程。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结果也截然不同。时也?命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难道真的只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有的人很努力,结果却与幸运女神失之交臂;有的人不是很努力,却赶上了幸运的末班车。这里面最极端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女孩找老公,俗话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当然这话没有什么歧视女孩子的意思,女孩子有能力把自己经营培养好,这固然是一种能力,但是她的幸福指数往往也和她的另一半息息相关。其实,反过来看,男孩子也一样。听了上面这些,我们自然要问,到底选择和努力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选择才最合适?第一个问题下面详述,第二个问题是没有具体答案的,但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给第二个问题作参考,只能个人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没有最好的选择,就好像我们不能在现在的前提下去假设历史一样。 选择应该源自对于自我的认识。 比如说高考填志愿,很多家长都帮孩子做决定,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你要选一些就业好的专业,结果孩子四年大学毕业,这个专业人才饱和了,还是找不到工作。选择应该根据考生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家长不是不出力,如果不让家长掺和家长肯定不放心,所以我建议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了解与认识自己。 选择应该基于自己的实力体现。 不管是三重门还是八重门,很多选择都是人生关隘,很难想象一个成绩不及格的人去报考清华北大。你有多大的实力,你就有多宽的选择余地。很多人会说社会风气不好,拼爹时代,你的爹如果能帮你“改分”,那请他展现实力别让 人 发现,不然就会鸡飞蛋打。旁门左道固然有成功的渠道,但是这不是我们否定自己实力的理由。很多人抱怨,你看看人家,读书成绩差,结果出国读牛津了,你也许会心理不平衡,但是这不是你自己不努力的理由,有的时候机遇只给那些准备好的人。 选择的到来需要长期的努力积累。 在中国,一个学生由小学上大学要读12年的书,个中辛酸,百感交集,才迎来一次的重要抉择;推开来说,大学到研究生要读4年本科;硕士到博士要经过3年的训练,博士到毕业还要经过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系列的经历就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积累。没有人说随随便便就成功了,你如果不努力,你就不可能拥有选择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本末倒置,我们读12年的书并不只是为了高考上大学,4年本科也不只是为了考研,如果你长期的努力只是为了那临门一脚,你也许会成功,但是你失去的远远比你得到的要多得多。好多学生高考没发挥好,到了一般的学校,就把希望寄托在考研上,4年都在准备考研,结果考的分数也不错,但是上了研究生才发现不能适应,这是一种选择的悲剧。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努力,你要心中有数,你的努力会使你的选择更多,有的时候也会让你走进死胡同。 选择应该源自放飞的梦想。 人生就像一场赛跑, 努力了就是马不停蹄,只有努力了你才能到达下一个十字路口,才有选择方向的机会。但是现实是,很多人寒窗苦读,努力学习,跑着跑着,却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去了,这就好像你开着一辆加满油的车,却不知道驶向何方?那就应该想一想年轻时候的梦想,你最想要什么?有着脚踏实地的梦想,然后再向她奔去。哪怕这个过程中有崇山峻岭,道道河流,最终你会取得真经,当然也有可能会死在半路,但是这样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一点都不丢人。 人生面临很多选择,或大或小,一些大的选择之后,往往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不一样的舞台。我们或许会为昨天的选择后悔不已,那就不要抱怨,为了明天的选择而努力,当然你要记住,你生命的全部不只是为了明天的选择,还有就是过好今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17 次阅读|17 个评论
我考大学填的‘志愿’---无‘远大理想’
热度 21 lin602 2013-3-14 20:13
这几天话题比较严肃,来个轻松点的话题,哈哈。 1974年我高中毕业,因为那时候没有考大学这事,推荐工农兵学员。我只能回乡务农三年半,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只能挣几角钱,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迷茫。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当时有二个选择:考大学与考中专。 我姐姐问我,考什么?当时年轻气盛,一口气说出了‘考大学!考不上拉倒’。看样子年轻还是有冲劲的。 填大学志愿,如何填?说来好笑,农村干农活的毛孩子什么都不懂,因为那时候在农村劳动,根本没有上大学的梦想(工农兵学员全是干部家的子弟)。只知道‘文科’与‘理工科’二个词,还知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中国科技大学为中国三个最好的大学,仅此而已。 从广播中知道恢复高考,到填大学志愿,期间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当时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能够从农村走出去,如果在农村老婆能不能娶到都不清楚,因为家境不好---穷。 填报北大、清华、科大、南大、南京工学院(现在东南大学)等学校的事情想都不敢想。看看学校名录,在没有任何人指导参谋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填了三个志愿:七七级江苏省规定填三个学校,每个学校一个专业(江苏)。我的志愿如下: 第一志愿:南京化工学院:无机化工 (现:南京工业大学) 第二志愿:扬州师范学院:物理(现:扬州大学) 第三志愿:盐城师范专科学校: 数学(现:盐城师范学院) 那时候这三所学校都不是第一批录取学校。因为我的高考分数多了点,因为我没有填报第一批录取学校(当时全国77所第一批录取学校,上述三所都不在内),我就被中山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第一批录取)随机录取了。 我的一生从事的专业,就这样被定下来了。说来好笑,有时候人的命运是非常偶然的。 那时候真可怜,能够走出农村,是自己最大的梦想。中专其实也非常向往的。 现在说出来,可能年轻人都不理解。我读书的中学--盐城市时杨中学(现在是江苏省重点中学,那时候教学非常好的)1974届三百五十个左右的同学,七七级就考上二个本科,我加上一个(1)班的同学考上东北财经学院(我是(3)班的),好象考上一个中专生。 我们高中一个班七十个同学(好象),七七级考大学就考上我一个,七八级考上一个(华中工学院电力专业),七九级考上一个(石家庄高级军械学院雷达专业,从部队考上的)。 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理想,什么叫事业。就知道农村太苦了。哈哈。
6029 次阅读|45 个评论
单曲循环——我的志愿
热度 2 yhliu971225 2012-11-30 21:22
版权归王春艳老师所有。我也来个单曲循环——我的志愿 很小的时候,爸爸曾经问我, 你长大后要做什么? 我一手拿着玩具,一手拿着糖果, 我长大后要做总统。 六年级的时候,老师也曾问我, 你长大后要做什么? 爱迪生的故事,最让我佩服, 我长大要做科学家。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长大以后, · 认识的人越来越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 总统只能有一个,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  科学家也不太多。   中学的时候,作文的题目,  你的志愿是什么?  耳边又响起,母亲的叮咛,  医生、律师都不错。  大学联考时候,作文题目又是,  「我的志愿」是什么?  回想报名时候,心里毫无选择,  志愿填了一百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长大以后,  认识的人越来越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  每个人都差不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  我的志愿    没有烦恼,没有忧愁,  唱出我心里的歌,  告诉我的孩子,每个人都需要,  平平静静的生活。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长大以后,  认识的人越来越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你会知道,  每个人都差不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你会知道,  人生就是这么过! http://www.xiami.com/song/play?ids=/song/playlist/id/74015/object_name/default/object_id/0
3043 次阅读|4 个评论
【爱心呼救】——志愿献血活动公告活动取消
lily201268 2012-10-9 10:14
刚给杏花师兄发去短信确认下明天上午是不是有献血活动,回复我说,医院已经筹备到足量的血了,活动取消了。 祝福付阿姨顺利度过难关,早日康复!
1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爱心呼救】——志愿献血活动公告
lily201268 2012-10-8 11:22
让爱心汇聚力量,携手共度难关! 【爱心呼救】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有位师兄(付蓉阿姨,癌症,女儿是北京语言大学大四学生)几天后要做一个手术需6000多毫升的血,由于就诊的同仁医院一时难以提供如此大量的血,现向大家发出求助,如有发心献血救助的朋友请与我们( 慧根:15210716498;杏花: 18911122564 )联系。感恩您的爱心! 由于是互助献血(献出多少血可拿到等量的血),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血型不符的问题,献血量大家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自行选择! 献血的时间地点: 10月10日上午10:30在北京市朝阳区鸟巢与水立方之间的献血车 (医院指定的献血地点)! 为保证献血的质量,请大家务必关注下 献血前应该注意的事项 : 1、献血前一天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记不要熬夜; 2、献血前两餐不要吃高蛋白、高脂肪和过于油腻的食品,如油条、豆浆等; 3、献血当天最好能空腹,如果要吃早饭的话也要注意吃得清淡一些,如馒头、稀饭、面包等,不要喝牛奶,吃巧克力等高脂肪的食品; 4、献血前不得服用治疗性药物,不能饮酒。 阿弥陀佛,请大家携手共同帮助付蓉阿姨度过这个难关,随喜您的功德! 附:病人的女儿 千叶莲 的手机号是 18210064511 您也可以直接与她联系了解详细情况! 寂静法师高校弟子感恩合十! 2012-10-0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79e4db01016egp.html
1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美女教师”7月1日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热度 5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7-1 22:21
“最美女教师”7月1日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7月1日上午10时许,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内,因勇救学生而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在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前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上午9时58分,张丽莉乘坐轮椅,由重症监护室主任赵鸣雁护送至鲜艳的党旗前。尽管身着病号服,但依然难掩丽莉的青春气息。面对大家的那一刻,丽莉的脸上展露出温暖的笑容。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张丽莉看上去气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为了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医务人员还特意为她化了淡妆。   7月1日上午10时,张丽莉入党宣誓仪式正式开始。   “张丽莉同志,根据你个人的入党申请以及你在日常工作中的一贯表现,特别是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经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党总支大会通过,佳木斯市教育局党委批准,发展你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佳木斯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纯富宣读了市教育局党委关于张丽莉入党的批复。   “请张丽莉老师举起右手,跟我一起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在领誓人的带领下,29岁的张丽莉郑重举起右手,一字一句认真宣誓。此刻的她,明亮的双眼已经开始湿润,声音十分洪亮,语气中透着一股坚定。因为心情激动,丽莉举起的右手略微颤抖。   随着“宣誓人张丽莉”一句脱口而出,现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佳木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龚夏梅走上前去为张丽莉佩戴党徽。这一刻,丽莉难掩心中激动,不断地对现场所有的人说着“谢谢!谢谢!”“大家这些日子为我辛苦了!谢谢!”   “就像是孩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张丽莉告诉记者,此刻她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从高中起,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直是她的心愿,能在党的生日这一天完成心愿,她真的非常高兴。   “在我身受重创后,是党和政府第一时间伸出一双温柔而有力的大手支撑着我。在我脱离生命危险后,又敞开温暖的怀抱接纳了我,我真的非常感激!”张丽莉说,“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宣誓仪式结束后,黑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杨东奇代表省委对张丽莉表达祝贺,并赠送她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个人分类: 其它|3419 次阅读|20 个评论
关于大学选择志愿之四问四答
热度 14 陈安博士 2012-6-27 07:04
   我虽然距离高考很远,但是因为在科研机构呆着,还是有朋友来信来电问俺觉得应该怎么选志愿。    随便说一句吧,您可千万别认真,最好连参考都别参考,反正我自己对于答案没有信心。    朋友1问:是选大学还是选专业?    陈安1答:如果家里有行业背景,则选该行业背景最好;如果完全没有背景,则选大学。举例:北大和外交学院选哪个?如果老爹是个大使,或者是个参赞,请选外交学院;如果老爹是个农民,分数都够,请选北大。    朋友2问:大学选择学数学好不好?    陈安2答:首先,高中时期数学成绩好和大学里要选数学专业不是一回事。建议突击3个小时的拓扑学或近世代数,如果一点没感觉,请千万别学数学。如果感到大有兴趣,则可以考虑。    朋友3问:选择在爹(妈)或爷爷(奶奶)执教的大学读书,好不好?    陈安3答:女孩好,男孩不好!    朋友4问:出省还是本地?    陈安4答:男孩坚决出省!女孩再仔细斟酌,多给几个评价指标!
个人分类: 时论|3982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不惑一梦》第十章
热度 1 lao2004 2012-4-3 15:37
魏民道不想做闲人,食住有着落了,想找点事情做做,白食白住不是他个性。有了机器人帮忙,所有人基本可以不工作。但它并不是说无事可做,相反的,事情非常多,都是些志愿工作。 寻找工作,小事一桩,怀表一闪,各种各样岗位都需要帮助,都是志愿岗位。保护环境、清洁家园、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航天航空、……,大到洲长首长、小到陪练陪学陪玩,应有尽有,随你所好。因为没有金钱,没有报酬,物质十分丰富,人们当然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做了。工作不是为了生活、更不是为了生存。工作是一种兴趣、爱好和快乐享受,是生命运动的一种形式。说白一点,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什么都不喜欢,大可一辈子不工作,像头肥猪般躲在屋里,机器人可以按时送来保康服务,保证不会生病和挨饿。 斟酌再三,魏民道决定选择一个最简单职位,一个照顾孩童的工作。通过智能系统,魏民道观看一系列关于照顾孩童的情景,有很多游戏、辅导、体育,甚至有玩拼图、放飞镖等活动。看护人员只需在孩童周围绕绕、转转,帮忙做些牵扶提携小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什么条件要求,只要有关爱之心,有稍许耐心就能胜任。 主意定了,天还早,正好利用房间自动系统欣赏和熟悉准备工作的地方。那是一座科学城,距离住处不远,大约十二分钟车程,是崇岭区最繁华地方。整个城市像一个城堡,依山面水,一座座高楼大厦雄伟别致,与居住区古色古香截然不同,现代气息十分浓厚。宽阔的广场、明亮的灯光,奇思妙想的建筑,耸立在群山之中,显得突兀骇俗,凸显现代文明的科技水准。 城堡里里外外好几层,沿着一条宽阔山溪而建,中间有个巨柱,是最高和最大的,最上面直插一把巨伞,浅蓝色,在雨天可以撑开,能够遮蔽大部分城堡。每幢高楼都是一个世界,有未来世界、海洋世界、光电世界、生命世界、科技世界等等。城堡里唯独没有酒楼、没有超级市场、甚至没有小商店,城堡里也没有汽车、人们在其中漫步,上下有自动步梯,一条条错落有致,如流水线般纵横交错。 每幢大楼里设施完备,科技世界里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惊心动魄,生命世界里各种物体的起源、生活生长惟妙惟肖,儿童世界里千奇百怪的玩艺目不暇及,各种娱乐项目应有尽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来形容最为恰当。零星分布的各种色彩小塔是唯一不变的风景,它们解决人们的一系列生活问题,简单方便。 科学城的标志是一个鲜艳的火焰,有四根高大的圆柱分竖四方,“是非虚实”四个大字巧妙设计成支架,支撑着上面的火焰,似乎告诉某种奥秘!或许,文明与否,与“是非虚实”息息相关。 魏民道出门时,天已亮,左邻右舍都有人了,碰上会微笑示意,甚觉安详,乘坐便利轻轨,眨眼间到达美丽的城堡。 城堡比屏幕画面更加雄伟壮观,一圈圈、一层层依着山坡往上叠,底层貌如花岗岩凹凸相间墙面,形似远古的长城,依山而建,越显雄奇挺秀。清晨的阳光普照着整个城堡,金灿灿地,与四周群山融为一体,流光溢彩,美如天籁。 城堡中最美最耀目高楼是一幢金碧辉煌的宫殿,鹤立巅峰,势压群山,态胜皇冠戴顶,貌比天阙临空,弦目震撼人心,雄浑、宏大、壮丽、神奇,意犹孔雀开屏,神似腾云摘星。魏民道挖空心思寻找最华丽词藻来比拟、形容、赞美、讴歌,心神全被吸引,陶醉其中有顶礼膜拜冲动! 这就是文明、这就是科技,巧夺天工,科学的神奇在此得到完美诠释。四周的一幢幢华丽的、奇妙的、庄严的、古朴的、现代的高楼大厦,在这雄伟殿堂面前,全部显得安分小巧,如同百鸟朝凤、百官陪辇。 宫殿背后是巨伞,遮掩着天边的云彩,与四根巨柱遥遥呼应,写有“是、非、虚、实”的高大巨柱之上,金光闪闪的焰火熊熊燃烧、璀璨夺目,初晨的阳光和焰火、云雾缠绕交织的烟霞缥缈变幻,变幻中隐有“科学之心”字样,如仙霞霓虹般引人入胜,让人向往。魏民道清楚,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殿堂,人们崇尚科学,每个城市最美最亮最奢华的建筑都是科学殿堂。 宫殿、大伞、巨柱、火焰交相辉映,烘托出的是一种洗经伐髓感受。魏民道从中可以初略猜到了随处可见火焰的真义。它们是梦幻世界的核心,是科学之心、文明之心,那心脏模样的火焰,是梦幻世界的吉祥物、梦幻世界人们崇拜的图腾。 梦幻世界不是没有奢华,而是把奢华给了科学。春花秋月縻人悴、剑胆琴心愚人意、诗情画意惹人醉、高山流水丧人志。只有科学最神奇,你对她好,她就把奥秘告诉你,知道了她的奥秘,她会赠送你光明、力量和翅膀,甚至把长生不老的药方偷偷地透露少许!从钻木取火到借光发电,从徒步爬涉到火箭飞天,从烽火传讯到即时通讯,从农耕牛梨到机器人生产。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便利,使人类阔步走向文明。梦幻世界对科技的崇尚,根本就是对人类自身智慧的崇尚,是对更加美好世界的向往。 上一章 下一章
个人分类: 小说习作|2800 次阅读|4 个评论
河北省有了志愿服务培训团队 “草根”志愿者开始业务轮训
qiuxuechuandao 2011-10-21 22:39
河北省有了志愿服务培训团队 “草根”志愿者开始业务轮训 http://hebei.hebnews.cn/2011-10/21/content_2329644.htm 2011-10-21 08:54 河北日报 10 月 20 日张家口讯 ( 通讯员运红霞 见习记者原付川 记者马凤娥 ) 今天,记者从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了解到,河北省第一支志愿服务培训团队已于日前正式成立,并将在今后半年内深入全省 11 个设区市,对基层志愿者开展第一轮的志愿服务培训。河北省“草根”志愿者今后可在正规的“业务培训班”里,接受志愿服务专家的针对性指导。 10 月 19 日至 20 日,全省首支志愿服务培训团队的首场培训在张家口市举行。由北京友诚基金会、团省委志工部、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省网络志愿者联盟的志愿服务专家,对现场 200 多名基层志愿者进行了培训。 现场观察:志愿服务礼仪成焦点 10 月 20 日,在众多培训内容中,志愿服务礼仪成为广大基层志愿者关注的焦点。已有两年志愿者经历的韩荣浩在支教过程中,曾遇到两个很调皮的男孩。“跟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谈了好多次,都没起作用,是不是我在志愿服务礼仪上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和韩荣浩一样,很多网络志愿者也都有同样的困惑。 “从一言一行中都要体现出你对他们尊重、真诚、信任,而不是单纯的‘教育’他们要考出好成绩。”团省委志工部、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宋静华告诉大家,志愿服务礼仪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仪,更是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使用得体的发自内心的尊重、真诚和信任。 基层期待:更直接有效的案例教学 据团省委志工部副部长周向阳介绍,此次培训是全省范围内首次针对地市级最基层的“草根”志愿者开展的首场培训课。课后基层志愿者们还对今后的课程提出了更多期待。 张家口市“爱家园公益促进会”负责人丁兆勇说,在这次培训中,他从专家那里取到了“真经”,“要是更直接有效的案例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负责此次培训的周向阳表示,将尽快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地传播志愿服务技巧和方法,并力争增加实习环节。
个人分类: 新闻|2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高考的那点记忆
热度 2 zxj368 2011-6-8 16:09
又一个高考马上要结束了,又有了一批有高考记忆的人! 我的高考已经过去了26年,留下的一点印象真是不深了。 一是我们那时高考需预选,当时考试我迟到了,急得好几个老师到处找了,差点就进不了考场。 二是我物理考得很糟,好像刚刚63分(满分100分),学校的平均线。作为物理课代表,惭愧呀!当时发誓:如果考不上大学,复习时我一定把物理学得棒棒的,只是后来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誓言了,因为我考上了。 三是我数学考得不错,在全校排第二名,除考上北大数学系的同学外就是我了,应该是考了107(满分120分)。 四是语文好像考得也很理想,在全校也排在第二名。那年语文偏难,及格的人不多。 五是最得意的,就是我报告的高考志愿,全写自己喜欢的大学,大专及中专一概没有写,而且写的是“不服从分配”。要知道,农村的孩子,能考上个学就不错了,偏偏我竟然写上不服从分配。 还好,我被报考的第一志愿学校录取了。 至于考得什么内容,我一概不知道,反正没有一点印象了。 关于高考,我就记得这么一点点事了, 都是自己得意的,其他全忘记了!
个人分类: 杂谈|2527 次阅读|3 个评论
高考填志愿,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热度 1 pukin 2009-6-22 23:05
今年的高考分数线陆陆续续就要公布了,许多考生和家长面临着如何填写高考志愿这一重大问题。最近这几年,一些亲朋好友经常向我咨询应该如何报志愿这类问题,我的回答很简单: 在尊重孩子个人兴趣的前提下,学校第一,专业第二 。 原因如下。。。 今天看到袁岳先生的博文,我想到的原因他都写了,没想到的他也写了,所以还是看他的博文吧^_^ 考上名校的七大好处 袁岳 ( http://yuanyue.blog.sohu.com/119012641.html ) 高考尘埃还没落地,因为很快分数出来,很多考生需要选择学校。那些幸运地或者努力地进入了名校的同学会在很多方面享受到好处,我在这里给你们做一些简要的描述好了。 一、容易找工作。已经有数据清晰地显示,虽然有些人看不惯名校生的态度能力比,但是名校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优先职业选择,很多好企业只在名校做招聘。 二、更多的见识机会。名校的讲座与国内外嘉宾和领导来访机会显著地多,很多著名学者也会在名校开课,名校还可以吸引到更多一般学校的学有所成的学者到这里来,因此听到各方面观点的可能性也大。 三、社会尊荣感。人家问你在哪个学校读书,你的回答是某名校往往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表面尊敬,否则多多少少会有点失落。 四、更好的奖学助学机会。名校校友的出息机会大,或者有出息的人愿意攀附名校的多,在名校有更多的各样人设立的奖学金、助学机会、创业基金,如果你是名校学生出去拉学生活动的赞助就容易多了。 五、留学的优先。国内的有数的名校生是国外著名高校留学的主力,他们更容易被接收,更容易得到奖学金,也更容易有选择不同的留学学校的机会。 六、社会关系的延续。名校生的社会影响半径更大,得到其他校友提拔的与帮助的机会更多,因此名校往往有更强的社会圈子,也可以借助于社会圈子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七、你上了名校,你的下一代也更有机会上名校。这个研究来自对美国长春藤系名校生的研究,但我想道理也合适中国的名校,事实上名校有某种规律与路径,在其中的人更容易明白行走的模式。 写这段文字丝毫没有歧视非名校的意思,而是把名校的客观效用写出来。没考上名校的同学一定也有不开心的地方,没考上高校的朋友更不爽,但是不管我们内心有怎么样的理想,社会有它功利地运行的地方,认识这种功利也不失为一种成熟与价值,仅仅愤世嫉俗是不够的。但站在社会平衡的角度,我们呼吁更多关心教育的企业家、政治家、慈善家,应当更多关心非名校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大学或者三本、大专类院校。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540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