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今日发布--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热度 1 JRoy 2011-8-2 17:38
二○一一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题目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哲学 哲学 肖清和 孙尚扬 " 天会 " 与 " 吾党 " :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 1580 - 1722 ) 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徐奇渊 刘力臻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应用经济学 解垩 樊丽明 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 山东大学 法学 法学 王书成 胡锦光 合宪性推定论 -- 一种宪法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学 殷冬水 周光辉 民主:社会正义的生命 —— 关于社会正义政治条件的规范研究 吉林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杨豫晖 宋乃庆 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研究 ---- 基于小学高年级教师的个案研究 西南大学 心理学 王瑞明 莫雷 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 黄海燕 张林 体育赛事综合影响事前评估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卢燕新 傅璇琮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刘文正 蒋冀骋 《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叶少勇 段晴 《中论颂》与《佛护释》 -- 基于新发现梵文写本的文献学研究 北京大学 艺术学 郭小利 王耀华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王青 晁福林 上博简《曹沫之陈》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杨培娜 陈春声 濒海生计与王朝秩序 —— 明清闽粤沿海地方社会变迁研究 中山大学 理学 数学 邹长亮 王兆军 复杂数据统计过程控制的若干研究 南开大学 钟柳强 许进超 求解两类 Maxwell 方程组棱元离散系统的快速算法和自适应方法 湘潭大学 付晓玉 张旭 分布参数系统能控能观性问题的统一处理 四川大学 物理学 马仁敏 戴伦 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电子与光子器件研究 北京大学 郑坤 韩晓东 原位原子尺度下纳米线室温力学性能与行为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沈大伟 封东来 2H 结构过渡族金属二硫属化物电子结构的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 复旦大学 陈焕阳 马红孺 各向异性材料中的波:隐身衣、旋转衣和声子晶体 上海交通大学 许金时 郭光灿 光子纠缠态制备、应用及演化的实验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俞云伟 郑小平 Swift 时代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多波段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化学 袁荃 严纯华 稀土 / 锆基和稀土 / 铝基有序介孔结构的可控合成及性质研究 北京大学 姚亚刚 张锦 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控制生长方法研究 那娜 张新荣 基于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发光的传感器阵列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葛治伸 刘世勇 环境响应性聚合物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和结构调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孔祥建 龙腊生 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厦门大学 汪君 冯小明 碳氧 (C=O) 、碳氮 (C=N) 和碳碳 (C=C) 双键的催化不对称氰基化反应研究 四川大学 天文学 侯锡云 刘林 平动点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应用 南京大学 地理学 刘小平 黎夏 地理模拟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 大气科学 吴波 周天军 印度洋 - 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学 周煦之 濮祖荫 地球磁层能量粒子动力学研究 北京大学 地质学 刘显东 王汝成 粘土矿物的分子模拟 南京大学 陈仁旭 郑永飞 深俯冲陆壳地球化学性质与折返过程中流体活动 : 来自苏鲁造山带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样品的研究结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 王艳 尚永丰 LSD1 是 NuRD 复合体的一个亚基,功能上调控乳腺癌的转移 北京大学 魏朝亮 程和平 钙火花调控细胞方向性迁移 徐书华 金力 高密度常染色体 SNPs 揭示的现代人群遗传结构 复旦大学 邝栋明 郑利民 髓系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调控机制 中山大学 王晓明 刘小龙 c-Fos 调控胸腺细胞分化成熟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工学 力学 柳占立 庄茁 微尺度晶体塑性的离散位错和非局部理论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文浩 胡海岩 绳系卫星释放和回收的动力学控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工程 裴旭 宗光华 基于虚拟运动中心概念的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姜潮 韩旭 基于区间的不确定性优化理论与算法 湖南大学 光学工程 李政勇 吴重庆 光纤偏振态的高速控制与偏振编码通信 北京交通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张亮亮 赵跃进 太赫兹波位相成像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伍晖 潘伟 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组装与性能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赵跃 周美玲 涂层导体织构镍合金基板及过渡层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刘静 房喻 含二茂铁基小分子有机胶凝剂的设计合成及其胶凝行为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刘岗 成会明 表面与均相掺杂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特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王淑彦 陆慧林 稠密气固两相流颗粒聚团流动与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薄拯 岑可法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基础研究 浙江大学 电气工程 胡建林 孙才新 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 ( 长 ) 串闪络特性及直流放电模型研究 重庆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魏贤龙 陈清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探针研究碳纳米管的操控和力学电学特性 北京大学 漆奇 张彤 低维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敏感特性的研究 吉林大学 马华 屈绍波 超材料隐身套及新型功能器件的理论与设计研究 空军工程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钟平 王润生 面向图像标记的随机场模型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飞 张长水 图上的半监督学习算法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吴爱国 段广仁 广义线性系统的脉冲消除与观测器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陈海波 臧斌宇 云计算平台可信性增强技术的研究 复旦大学 章国锋 鲍虎军 视频场景的重建与增强处理 浙江大学 土木工程 赵密 杜修力 近场波动有限元模拟的应力型时域人工边界条件及其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 王磊 张建仁 考虑模糊性与随机性的既有 RC 梁桥时变可靠性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 水利工程 史良胜 杨金忠 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随机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武汉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潘俊 李德仁 自动化的航空影像色彩一致性处理及接缝线网络生成方法研究 化学工程与技术 张强 魏飞 宏量可控制备碳纳米管阵列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范晓彬 张凤宝 新碳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应用探索 天津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姚艳斌 刘大锰 煤层气储层精细定量表征与综合评价模型 中国地质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王玮 宫敬 油水混合液物性及流动规律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刘雍 俞建勇 气泡静电纺丝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东华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周景文 陈坚 光滑球拟酵母中 ATP 的生理功能与作 用机制 江南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俞翔 朱石坚 非线性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与混沌反控制研究 海军工程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孙明波 王振国 超声速来流稳焰凹腔的流动及火焰稳定机制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农业工程 张宝忠 康绍忠 干旱荒漠绿洲葡萄园水热传输机制与蒸发蒸腾估算方法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倪丙杰 俞汉青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作用机制及数学模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屈小辉 王文兴 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形成与降解机理 山东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杨芳 顾宁 超声、磁共振双模式微气泡造影剂的研究 东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章宇 张英 生物黄酮抑制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机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浙江大学 农学 作物学 陈赛华 徐明良 水稻米香基因功能分析与米香物质 2AP 的代谢机理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园艺学 夏晓剑 喻景权 油菜素内酯调控黄瓜光合作用、抗逆性及农药代谢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 浙江大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陈爱群 徐国华 三种茄科作物 Pht1 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调控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王晓杰 康振生 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机理研究及抗条锈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兽医学 王林 刘宗平 铅镉联合对大鼠肾脏的毒性研究 扬州大学 林学 王君 康向阳 青杨派树种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 医学 基础医学 赵亮 丁彦青 人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候选蛋白 LASP-1 功能的初步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刘星光 曹雪涛 钙 /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II 和 MHC II 类分子对 TLR 触发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反应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张澄 王兴利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子机制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山东大学 于风燕 宋尔卫 Let-7 microRNA 调控乳腺癌干细胞 " 干性 " 的研究 中山大学 廖专 李兆申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李晓华 樊代明 新基因 CIAPIN1 的功能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 高莺 胡静 改善骨质疏松状态下植入体稳定性及骨代谢的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徐苑苑 孙贵范 饮水型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模式及其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关系的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 中医学 梁倩倩 王拥军 复方芪麝片及川芎嗪、麝香酮防治腰椎 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汪晨 凌昌全 蜂毒素协同 TRAIL 诱导人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药学 齐炼文 李萍 基于生物捕集 - 化学在线分析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新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药科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吴杰 梁樑 数据包络分析 (DEA) 的交叉效率研究 - 基于博弈理论的效率评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 江旭 李垣 医院间联盟中的知识获取与伙伴机会主义 -- 信任与契约的交互作用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公共管理 谭荣 曲福田 农地非农化的效率:资源配置、治理结构与制度环境 南京农业大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个人分类: 科技动态|340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信息统计
waterlilyqd 2010-8-11 17:24
摘科学网报道 : 2010 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专家审定会日前在京结束,共有 100 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 本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继 1999 年首届评选后的第十二次评选,评选对象为全国所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7 年 9 月至 2008 年 8 月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 2003 年 9 月至 2007 年 8 月间的少量论文也参加了评选。经过学位授予单位推荐、省级学位委员会或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初选、同行专家通讯评议三个阶段,由专家审定会最后确定入选论文名单。 名单一经出炉,即受到不少人的热烈关注。有赞许的,有质疑的。不少人对优秀博士论文导师的情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位网友认为:以前的百优还有学术代表性。目前,所谓百优基本上都是各学科有发言权的人指导的学生。今后,黑箱操作会越来越多,黑洞会越来越大。 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也无从知晓。此文只根据科学网提供的 100 篇论文的博士生导师姓名和学校,通过网上搜索得到相关导师的任职情况和是否为院士的情况,部分数据可能存在疏漏。 据初步统计结果看, 100 篇优秀论文的博士生导师中有 41 名为该机构负责人(校长副校长、所长)或者为院士或学部委员,其余的有 40 余人担任学校或该单位下属机构(学院、中心、研究所)的负责人。 结果说明了什么呢? (1) 名师出高徒; (2) 权威的影响力是无穷的 !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名称 作者 姓名 指导教师简介 论文题目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巫强 刘志彪 : 经济学院 院长 进口引致型出口:中国出口成长的实现机制研究 南京大学 应用经济学 王义中 金雪军 : 经济学院 副院长 论人民币汇率波动、失衡与升值 浙江大学 欧阳志刚 王少平 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法学 法学 高飞 陈小君 : 副校长 兼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主任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程天君 吴康宁 : 党委常委、副校长 接班人 的诞生-- 学校中的政治仪式考察 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陈安涛 李红 : 心理学院 副院长 人工类别学习的神经机制 西南大学 体育学 方千华 黄汉升 : 校长 竞技运动表演论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韩小荆 张涌泉 : 浙江大学 古籍研究所 所长 《可洪音义》研究----- 以文字为中心 浙江大学 冷川 杨义 : 中国社科院 学部委员 、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20 世纪20 年代的外交事件与中国现代文学民族话语的发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外国语言文学 段枫 申丹 : 教育部长江学者、 北京大学 欧美文学研究中心 主任 历史话语的挑战者库切四部开放性和对话性的小说研究 北京大学 高方 许钧 : 研究生院常务 副院长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翻译和接受》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薛文婷 赵玉明 中国近代体育新闻传播历史研究(1840-1949 ) 中国传媒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陈志坚 刘新成 : 校长 情与理的交锋-- 英国 财产继承研究1200-1800 首都师范大学 杨煜达 邹逸麟 清代云南(1711-1911 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 复旦大学 理学 数学 葛颢 钱敏 随机过程在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和系统生物学建模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 纪奎 蒋春澜 : 校长 全纯曲线的相似分类和Elliott 不变量 河北师范大学 刘卫东 林正炎 : 数学系 副主任 一类平稳过程的极限性质 浙江大学 李新 陈发来 : 数学系 主任 T 样条和T 网格上的样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尹万科 黄孝军 : 长江学者 实流形在复流形中的全纯不变量 武汉大学 张世华 章祥荪 :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全国政协常委 生物分子网络及复杂网络中模式结构识别问题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物理学 刘锴 范守善 : 院士 多壁碳纳米管阵列的生长机理和可控生长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张翼 孙弘 轻元素共价材料理想强度和储氢功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徐平 祝世宁 : 物理 系主任 光学超晶格中光散射效应和光子纠缠研究 南京大学 孙方稳 郭光灿 : 院士 多光子态的干涉和区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柳延辉 汪卫华 : 院士 块体金属玻璃的室温变形机制与超大塑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张毅 胡红波 利用羊八井AS 实验研究Multi-TeV 宇宙线各向异性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化学 田娜 孙世刚 : 副校长 高指数晶面结构Pt 、Pd 纳米催化剂的电化学制备与性能 厦门大学 狄重安 朱道本 : 院士 有机光电器件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陈小华 龚流柱 基于氢键活化的不对称有机催化碳碳键形成反应研究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车丽 杨学明 : 所长助理 F( 2 P)+H 2 /HD/D 2 体系中非绝热效应及反应共振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陈为 包信和 : 所长 碳纳米管限域的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行为 地理学 杨元合 方精云 : 院士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 北京大学 大气科学 王林 陈文 东亚大槽变异及其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学 何建森 涂传诒 : 院士 太阳风起源的研究-- 源区观测分析与磁重联驱动模型初探 北京大学 地质学 王博 舒良树 : 地球科学系 副主任 西天山伊犁地块古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 南京大学 张少兵 郑永飞 : 院士 扬子陆核古老地壳及其深熔产物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 王连荣 邓子新 : 院士 dnd 基因簇对细菌 DNA 骨架的磷硫酰化硫修饰 上海交通大学 唐茹琦 贺林 : 院士 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功能研究 王强 陈建群 : 教务处 处长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插入/ 缺失与突变热点关系的研究 南京大学 丁新华 王石平 水稻抗病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 华中农业大学 毛颖波 陈晓亚 : 院士 棉酚诱导的棉铃虫P450 GIP 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张柯 郭爱克 : 院士 果蝇中基于目标突显程度的视觉抉择机制研究 周钢桥 贺福初 : 院长、 院士 中国人群SNP 的大规模发掘和慢性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军事医学科学院 工学 力学 吴坚 黄克智 : 院士 基于原子势的碳纳米管有限变形壳体理论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高鹏 陆夕云 : 力学和机械工程 系主任 壁面吹吸和表 面活性剂作用下的流动稳定性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兴义 周又和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院长 高温超导悬浮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电磁力实验研究 兰州大学 机械工程 吴军 汪劲松 : 副校长 四自由度冗余混联机床的分析、辨识及控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朱增伟 朱荻 : 校长 磨擦辅助精密电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光学工程 董建绩 黄德修 : 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和光学滤波器的高速全光信号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胡春光 胡小唐 : 院士 \ 副校长 快速全光谱反射差分光谱仪的研究 天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何春年 赵乃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系主任 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合成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天津大学 陆海鸣 蒋青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常务副院长 尺寸依赖的界面能 吉林大学 卢明辉 陈延峰 :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任 声子晶体及其物理效应的研究 南京大学 钟向丽 周益春 : 副校长 存储器用BIT 基无铅铁电薄膜及纳米线的制备与改性 湘潭大学 许运华 彭俊彪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 高性能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陈群 过增元 : 院士 对流传递过程的不可逆性及其优化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吕友军 郭烈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院长 生物质超临界水流化床 气化系统的研制与气化制氢特性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 王东 马伟明 : 院士 多相整流感应发电机系统的研究 海军工程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陈长鑫 张亚非 : 两院 院士 碳纳米管多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薄列峰 焦李成 : 电子工程学院 院长 大规模核机器学习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义理林 胡卫生 光分组交换网中的光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汪小我 李衍达 : 院士 microRNA 相关问题的计算分析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叶丹 杨光红 : 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 所长 基于LMI 技术的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东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来煜坤 胡事民 : 2007 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特征敏感几何处理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孙海龙 怀进鹏 : 校长 , 院士 服务网格资源管理技术与系统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土木工程 周燕国 陈云敏 : 建筑工程学院常务 副院长 土结构性的剪切波速表征及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浙江大学 水利工程 吴志勇 陆桂华 : 科学研究院常务 副院长 定量降雨与实时洪水预报研究 河海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高为广 杨元喜 : 两院 院士 GPS/INS 自适应组合导航算法研究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方云明 胡浩权 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 汪怀远 陆小华 聚合物基动密封材料耐磨性及寿命预测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巨晓洁 褚良银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温敏及离子响应型智能材料的制备及构效关系研究 四川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王文峰 秦勇 : 副校长 煤中有害元素溶出分配规律及其地球化学控制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 陆菜平 窦林名 组合煤岩的强度弱化减冲原理及其应用 中国矿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王荣武 王善元 : 纺织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苎麻和棉纤维纵向全自动识别系统 东华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任俊莉 孙润仓 蔗渣和麦草半纤维素分离、改性及其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吴建军 高自友 :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复杂性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罗亚中 唐国金 空间最优交会路径规划策略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吴云 李应红 : 工程学院一系主任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及其扩大压气机稳定性的原理研究 空军工程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张浩 杨裕生 : 院士 电化学电容器用碳纳米管阵列及其复合电极的制备与性能 防化研究院 林业工程 潘明珠 周定国 : 木材工业学院 院长 麦秸纤维/ 聚丙烯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与性能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赵瑜 郝吉明 : 院士 中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环境影响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生物医学工程 孙剑飞 顾宁 :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院长 电磁控制的几种纳米颗粒的组装研究 东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彭池方 金征宇 : 副校长 食品中化学残留物高通量、高灵敏检测技术的研究 江南大学 农学 作物学 余柏胜 孙传清 水稻分蘖角度基因TAC1 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 园艺学 徐强 邓秀新 : 校长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 )抗白粉病的分子机制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资源利用 王玉军 周东美 Cu/Zn 在土/ 液界面上的基本能量参数及其环境化学行为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植物保护 刘星月 杨定 中国广翅目系统分类研究(昆虫纲:脉翅总目) 中国农业大学 畜牧学 吴正理 向仲怀 : 院士 , 校长 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 bombycis) 孢壁蛋白的研究 西南大学 兽医学 于海 童光志 :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研所 所长 中国部分地区猪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医学 基础医学 钱程 曹雪涛 : 院士 Fas 信号和TLR 信号促进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负向调控 CD4 + T 细胞反应及相关机制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高强 樊嘉 : 附属中山医院 副院长 免疫微环境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及 免疫微环境分子预测模型 的建立与验证 复旦大学 吕慧霞 张运 : 副校长 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山东大学 梁洁 樊代明 : 校长 朊蛋白促进 胃癌增殖的分子机制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 刘钧 赵志河 : 华西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主任 压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早期阶段成骨和破骨生成能力的影响 四川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张志杰 姜庆五 : 公共卫生学院 院长 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高风险区域的空间分析及重点钉螺孳生地的探测 复旦大学 药学 杨俊 秦勇 ( )-Communesin F 的全合成 四川大学 中药学 高伟 黄璐琦 :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院长 ,中药研究所 所长 丹参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吴俊杰 陈剑 考虑数据 分布的K- 均值聚类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工商管理 杨俊 张玉利 : 研究生院 副院长 社会资本、创业机会与新企业初期绩效基于关键要素互动过程视角的实证研究 南开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郑晶 温思美 : 副校长 中国农业增长及其效率评价基于要素配置视角的实证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
个人分类: 科技杂谈|6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zdpbeauty 2010-8-10 21:50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名称 作者 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题目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巫强 刘志彪 进口引致型出口:中国出口成长的实现机制研究 南京大学 应用经济学 王义中 金雪军 论人民币汇率波动、失衡与升值 浙江大学 欧阳志刚 王少平 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法学 法学 高飞 陈小君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程天君 吴康宁 接班人 的诞生-- 学校中的政治仪式考察 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陈安涛 李红 人工类别学习的神经机制 西南大学 体育学 方千华 黄汉升 竞技运动表演论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韩小荆 张涌泉 《可洪音义》研究----- 以文字为中心 浙江大学 冷川 杨义 20 世纪20 年代的外交事件与中国现代文学民族话语的发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外国语言文学 段枫 申丹 历史话语的挑战者库切四部开放性和对话性的小说研究 北京大学 高方 许钧 《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翻译和接受》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薛文婷 赵玉明 中国近代体育新闻传播历史研究(1840-1949 ) 中国传媒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陈志坚 刘新成 情与理的交锋-- 英国财产继承研究1200-1800 首都师范大学 杨煜达 邹逸麟 清代云南(1711-1911 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 复旦大学 理学 数学 葛颢 钱敏 随机过程在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和系统生物学建模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 纪奎 蒋春澜 全纯曲线的相似分类和Elliott 不变量 河北师范大学 刘卫东 林正炎 一类平稳过程的极限性质 浙江大学 李新 陈发来 T 样条和T 网格上的样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尹万科 黄孝军 实流形在复流形中的全纯不变量 武汉大学 张世华 章祥荪 生物分子网络及复杂网络中模式结构识别问题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物理学 刘锴 范守善 多壁碳纳米管阵列的生长机理和可控生长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张翼 孙弘 轻元素共价材料理想强度和储氢功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徐平 祝世宁 光学超晶格中光散射效应和光子纠缠研究 南京大学 孙方稳 郭光灿 多光子态的干涉和区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柳延辉 汪卫华 块体金属玻璃的室温变形机制与超大塑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张毅 胡红波 利用羊八井AS 实验研究Multi-TeV 宇宙线各向异性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化学 田娜 孙世刚 高指数晶面结构Pt 、Pd 纳米催化剂的电化学制备与性能 厦门大学 狄重安 朱道本 有机光电器件的设计、制备 及性能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陈小华 龚流柱 基于氢键活化的不对称有机催化碳碳键形成反应研究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车丽 杨学明 F(2P)+H2/HD/D2 体系中非绝热效应及反应共振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陈为 包信和 碳纳米管限域的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行为 地理学 杨元合 方精云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 北京大学 大气科学 王林 陈文 东亚大槽变异及其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学 何建森 涂传诒 太阳风起源的研究-- 源区观测分析与磁重联驱动模型初探 北京大学 地质学 王博 舒良树 西天山伊犁地块古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 南京大学 张少兵 郑永飞 扬子陆核古老地壳及其深熔产物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 王连荣 邓子新 dnd 基因簇对细菌 DNA 骨架的磷硫酰化硫修饰 上海交通大学 唐茹琦 贺林 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功能研究 王强 陈建群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插入/ 缺失与突变热点关系的研究 南京大学 丁新华 王石平 水稻抗病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 华中农业大学 毛颖波 陈晓亚 棉酚诱导的棉铃虫P450 GIP 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张柯 郭爱克 果蝇中基于目标突显程度的视觉抉择机制研究 周钢桥 贺福初 中国人群SNP 的大规模发掘和慢性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军事医学科学院 工学 力学 吴坚 黄克智 基于原子势的碳纳米管有限变形壳体理论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高鹏 陆夕云 壁面吹吸和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的流动稳定性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兴义 周又和 高温超导悬浮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电磁力实验研究 兰州大学 机械工程 吴军 汪劲松 四自由度冗余混联机床的分析、辨识及控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朱增伟 朱荻 磨擦辅助精密电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光学工程 董建绩 黄德修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和光学滤波器的高速全光信号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胡春光 胡小唐 快速全光谱反 射差分光谱仪的研究 天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何春年 赵乃勤 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合成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天津大学 陆海鸣 蒋青 尺寸依赖的界面能 吉林大学 卢明辉 陈延峰 声子晶体及其物理效应的研究 南京大学 钟向丽 周益春 存储器用BIT 基无铅铁电薄膜及纳米线的制备与改性 湘潭大学 许运华 彭俊彪 高性能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陈群 过增元 对流传递过程的不可逆性及其优化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吕友军 郭烈锦 生物质 超临界水流化床气化系统的研制与气化制氢特性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 王东 马伟明 多相整流感应发电机系统的研究 海军工程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陈长鑫 张亚非 碳纳米管多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薄列峰 焦李成 大规模核机器学习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义理林 胡卫生 光分组交换网中的光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汪小我 李衍达 microRNA 相关问题的计算分析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叶丹 杨光红 基于LMI 技术的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东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来煜坤 胡事民 特征敏感几何处理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孙海龙 怀进鹏 服务网格资源管理技术与系统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土木工程 周燕国 陈云敏 土结构性的剪切波速表征及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浙江大学 水利工程 吴志勇 陆桂华 定量降雨与实时洪水预报研究 河海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高为广 杨元喜 GPS/INS 自适应组合导航算 法研究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方云明 胡浩权 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 汪怀远 陆小华 聚合物基动密封材料耐磨性及寿命预测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巨晓洁 褚良银 温敏及离子响应型智能材料的制备及构效关系研究 四川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王文峰 秦勇 煤中有害元素溶出分配规律及其地球化学控制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 陆菜平 窦林名 组合煤岩的强度弱化减冲原理及其应用 中国矿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王荣武 王善元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苎麻和棉纤维纵向全自动识别系统 东华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任俊莉 孙润仓 蔗渣和麦草半纤维素分离、改性及其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吴建军 高自友 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复杂性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罗亚中 唐国金 空间最优交会路径规划策略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吴云 李应红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及其扩大压气机稳定性的原理研究 空军工程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张浩 杨裕生 电化学电容器用碳纳米管 阵列及其复合电极的制备与性能 防化研究院 林业工程 潘明珠 周定国 麦秸纤维/ 聚丙烯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与性能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赵瑜 郝吉明 中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环境影响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生物医学工程 孙剑飞 顾宁 电磁控制的几种纳米颗粒的组装研究 东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彭池方 金征宇 食品中化学残留物高通量、高灵敏检测技术的研究 江南大学 农学 作物学 余柏胜 孙传清 水稻分蘖角度基因TAC1 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 园艺学 徐强 邓秀新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 )抗白粉病的分子机制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资源利用 王玉军 周东美 Cu/Zn 在土/ 液界面上的基本能量 参数及其环境化学行为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植物保护 刘星月 杨定 中国广翅目系统分类研究(昆虫纲:脉翅总目) 中国农业大学 畜牧学 吴正理 向仲怀 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 bombycis) 孢壁蛋白的研究 西南大学 兽医学 于海 童光志 中国部分地区猪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医学 基础医学 钱程 曹雪涛 Fas 信号和TLR 信号促进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负向调控CD4+ T 细胞反应及相关机制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高强 樊嘉 免疫微环境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及 免疫微环境分子预测模型 的建立与验证 复旦大学 吕慧霞 张运 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山东大学 梁洁 樊代明 朊蛋白促进胃癌增殖的分子机制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 刘钧 赵志河 压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早期阶段成骨和破骨生成能力的影响 四川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张志杰 姜庆五 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高风险区域的空间分析及重点钉螺孳生地的探测 复旦大学 药学 杨俊 秦勇 ( )-Communesin F 的全合成 四川大学 中药学 高伟 黄璐琦 丹参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吴俊杰 陈剑 考虑数据分布的K- 均值聚类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工商管理 杨俊 张玉利 社会资本、创业机会与新企业初期绩效基于关键要素互动过程视角的实证研究 南开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郑晶 温思美 中国农业增长及其效率评价基于要素配置视 角的实证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
个人分类: 地质理论|7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统计
xuqingzheng 2010-8-4 16:10
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专家审定会日前在京结束,共有100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目前,此次评选活动进入公示异议期。 入选论文的简要情况可通过如下网站查询: 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sy/syzhxw/266907.shtml 根据网站提供的数据,现做如下简单的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数学一级学科张世华博士的作者简介和论文摘要不能打开,全部信息未列入统计范围;兽医学一级学科于海博士的作者简介标明出生于2008年6月,明显有误,此项未列入统计范围。 (1)性别 男 80 女 19 (2)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间的博士学位论文 是 86 否 13 (2)出生日期 平均值 1978年8月16日 最大值 1967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 余柏胜) 最小值 1983年2月(空军工程大学 吴云) (4)入学日期 平均值 2004年1月17日 最晚 2005年9月(大量) 最早 1999年9月(军事医学科学院 周钢桥) (5)毕业日期 平均值 2008年2月3日 最晚 2008年7月(大量) 最早 2004年7月(军事医学科学院 周钢桥)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6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maokebiao 2009-7-4 08:06
http://www.cdgdc.edu.cn/yxbslw/pxjg/2009/rx_xk.htm 二○○九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 按学科排列) 点击作者姓名,可以阅读相应论文中英文摘要 共计 98 篇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题目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哲学 哲学 谢永康 王南湜 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 --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 南开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付文林 沈坤荣 财政分权、财政竞争的经济绩效研究 南京大学 应用经济学 梁云芳 高铁梅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房地产增长周期波动 -- 特征、成因和结构变化的计量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 杨子晖 陈浪南 政策工具的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研究 中山大学 法学 法学 于文轩 王灿发 生物安全立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政治学 尹继武 宋新宁 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 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郄海霞 王英杰 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城市互动机制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罗 倩 彭聃龄 不同情绪义的词的 阈下启动 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陈 军 姚文放 文类研究 扬州大学 郭 万金 胡 明 明诗文学生态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外国语言文学 张 威 王克非 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艺术学 黄厚明 阮荣春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 南京艺术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余 欣 荣新江 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 北京大学 严志斌 刘一曼 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理学 数学 王 嵬 龙以明 哈密顿系统与微分几何中的闭轨道 南开大学 张国华 叶向东 动力学性质的相对化与局部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淑君 张纪峰 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和闭环性能分析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物理学 张玉洁 赵光达 正负电子湮灭中 J/ 的产生以及底夸克偶素衰变到粲夸克对的研究 北京大学 朱相雷 庄鹏飞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信号研究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张 博 汪卫华 非晶金属塑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全海涛 孙昌璞 量子信息启发的量子热力学和量子相变问题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杨玮枫 徐至展 量子相干控制原子、分子超快多光子非线性效应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化学 段小洁 刘忠范 单壁碳纳米管的 AFM 操纵、形变及相关拉曼光谱研究 北京大学 李 妍 严秀平 原子光谱联用新技术及其在形态分析和金属组学中的应用 南开大学 王新龙 王恩波 缠结网络的合成、结构和拓扑类型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汤庆鑫 胡文平 酞菁单晶微纳材料与微纳光电器件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顾振华 麻生明 2,3- 联烯酸 ( 酰胺 ) 与联烯及炔烃的偶联环化反应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刘 俊 王利祥 分子分散型三基色和白光高分子发光材料体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天文学 范一中 韦大明 伽玛暴外流体的物质组分及其观测效应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地理学 张明义 赖远明 多年冻土区气冷路基长期热稳定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大气科学 郑 飞 朱 江 ENSO 集合预报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海洋科学 殷晓斌 刘玉光 海面风矢量、温度和盐度的被动微波遥感及风对温盐遥感的影响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地球物理学 薛向辉 窦贤康 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及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质学 刘传周 郭敬辉 北极 Gakkel 超慢速扩张脊大洋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生物学 丁 昇 许 田 piggyBac 转座系统 -- 哺乳动物遗传分析的新工具 复旦大学 师咏勇 贺 林 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位点的系统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储昭晖 王石平 水稻抗白叶枯病隐性基因 xa13 的分离与鉴定 华中农业大学 管沉冰 袁小兵 从生长锥到胞体的长距离钙离子信号介导 Slit - 2 引起的神经细胞迁移的翻转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宋献军 林鸿宣 控制水稻粒宽 / 粒重主效 QTL 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 施裕丰 裴 钢 -Arrestin1 的核内功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修饰调节基因转录及其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 李慧艳 张学敏 CUEDC2 通过抑制 IKK 复合体磷酸化下调 NF-kB 通路 军事医学科学院 工学 力学 裴永茂 方岱宁 铁磁智能材料力磁耦合行为研究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王立峰 胡海岩 一维纳米结构的若干力学问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左建平 谢和平 温度 - 应力共同作用下砂岩破坏的细观机制与强度特征 中国矿业大学 机械工程 闫永达 董 申 基于 AFM 的纳米加工机理及相关工艺技术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帅词俊 钟 掘 熔锥型光纤器件的流变成形机理、规律与技术研究 中南大学 光学工程 郭汉明 庄松林 折射率变化型多层光存储的矢量衍射理论 上海理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朱明智 蒋庄德 基于微纳加工电化学超微电极制备与表征新方法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沈 洋 南策文 高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马天宇 徐惠彬 宽温域稀土超磁致伸缩合金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周 军 许宁生 若干金属及氧化物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 中山大学 付前刚 李贺军 SiC 晶须增韧硅化物及 SiC/ 玻璃高温防氧化涂层的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 冶金工程 陈 骏 邢献然 钛酸铅基化合物晶体结构及其负热膨胀性 北京科技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钟文琪 章名耀 喷动流化床流体动力学特性及放大规律研究 东南大学 屈治国 陶文铨 流动传热问题先进算法及其在强化空气对流传热应用中的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 张 勇 邵可然 计算电磁学的无单元方法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孟 进 马伟明 电力电子系统传导干扰建模和预测方法研究 海军工程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王鸣生 彭练矛 在投射电子显微镜中对碳纳米管进行操控和电性测量 北京大学 罗国清 洪 伟 基片集成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 东南大学 顾 磊 李昕欣 高性能 MEMS 射频无源器件与三维硅微机械加工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信息与通信工程 杜 兰 保 铮 雷达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金 添 周智敏 超宽带 SAR 浅埋目标成像与检测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沈红斌 杨 杰 数据挖掘的建模及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王嘉平 沈向洋 基于数据驱动的表面质感建模与绘制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土木工程 刘晓华 江 亿 溶液调湿式空气处理过程中热湿耦合传递特性分析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水利工程 杨克君 曹叔尤 复式河槽水流阻力及泥沙输移特性研究 四川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钟燕飞 张良培 遥感影像处理中的人工免疫系统理论及其应用方法研究 武汉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徐建鸿 骆广生 微分散体系尺度调控与传质性能研究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娄文勇 宗敏华 含离子液体介质中生物催化不对称反应及其特性的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于 翔 王成彪 载能粒子沉积硬质润滑薄膜 中国地质大学 矿业工程 李忠辉 王恩元 受载煤体变形破裂表面电位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高 鹏 张劲军 含蜡原油流变性与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间关系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孙宝忠 顾伯洪 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及动态特性分析 东华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楼京俊 朱石坚 基于混沌理论的线谱控制技术研究 海军工程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罗振兵 夏智勋 合成射流/合成双射流机理及其在射流矢量控制和微泵中的应用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农业工程 于海燕 应义斌 黄酒品质和酒龄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浙江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於俊杰 郝郑平 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上 NOx 储存、分解与还原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物医学工程 李永勤 邓亲恺 心肺复苏自动化过程中的关键算法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余 挺 郑晓冬 提高罗伦隐球酵母拮抗效力的途径及其机理的研究 浙江大学 农学 作物学 谭禄宾 孙传清 普通野生稻匍匐生长习性基因克隆及其分子进化 中国农业大学 园艺学 王小芳 张大鹏 脱落酸结合蛋白 ABAR 受体功能的鉴定 农业资源利用 蔡 鹏 黄巧云 DNA 在土壤活性颗粒表面结合机制及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范艳华 裴 炎 球孢白僵菌降解寄主体壁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的分子改良 西南大学 畜牧学 李 彦忠 南志标 沙打旺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黄矮根腐病 (Embellisia astragali sp. nov. Li Nan) 的研究 兰州大学 林学 姜广顺 马建章 多空间尺度下驼鹿和狍受人类干扰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医学 基础医学 卢 莹 陈国强 白血病相关蛋白 AML1-ETO 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韩岩梅 曹雪涛 新型免疫抑制性细胞亚群( dMSC )的发现和功能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孙 瞳 林东昕 CASP8 基因启动子区六核苷酸插入 / 缺失多态与多种肿瘤易感性相关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秦莹莹 陈子江 卵巢特异性转录因子 NOBOX 、 NANOS3 、 LHX8 在卵巢早衰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山东大学 李征宇 赵 霞 人子宫内膜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癌相关蛋白 Cyclophilin A 的表达与功能验证 四川大学 洪 流 樊代明 ZNRD1 在胃癌发生和胃癌多药耐药中的功能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 王 智 陈谦明 口腔黏膜癌变相关分子蛋白组学分析及 RACK1 蛋白表达验证和功能研究 四川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胡志斌 沈洪兵 DNA 修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 - 表型相关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 中医学 范 祥 张伯礼 冰片对血脑屏障 P- 糖蛋白功能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 开窍中药 作用模式初探 天津中医药大学 药学 张 健 蒋华良 计算生物学方法发展及其在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军事学 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 吕 彬 陈庆华 装备采办风险辨识与评估研究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管理学 工商管理 许年行 吴世农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厦门大学 公共管理 郭丛斌 闵维方 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 北京大学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9920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bohong 2009-7-3 09:56
昨天(7月2日),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公示了( http://www.cdgdc.edu.cn/ )入选2009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清单,非常高兴地发现由我指导的博士生孙宝忠名列其中。随即,《科学网》在头版头条也转发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的公示结果。 孙宝忠是2006年9月14日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由于学校授予学位的时间一年只有两次,所以直到2007年3月才正式拿到博士学位证书。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及动态特性分析》,主要研究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冲击加载下的压缩性质,考察力学性质、破坏模式与加载应变率的关系,在频域内研究冲击加载的破坏特征和结构稳定性。由于避免了在时域中建立力学模型的复杂性,论文研究得到了很新颖的结果。通过该项研究,发现隐藏于时域中的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冲击加载响应特征,可应用于复合材料工程结构的冲击加载稳定性设计,例如高速飞行器中的复合材料结构稳定性设计。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为基础,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被SCI收录10篇,例如关于冲击加载下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结构稳定性的研究以24页长文发表于国际创刊最早(1798年)的老牌科技期刊Philosophical Magazine《哲学杂志》,申请得到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立项,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和上海市教委晨光学者计划人才梯队。 宝忠是一位来自山东荷泽曹县农村非常勤奋、实干的小伙子(现在女儿都一岁啦!),在我实验室从硕士一直到博士,与我一起建立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动态强度实验室,其中的艰辛他是体会最深的。 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心里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起码,对于一个博士生及其导师来说,是从国家层面对那一段博士培养时期工作的一个肯定和褒奖。但从更深层面上讲,这更是对一个学科,经过几十年辛勤耕耘和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达到一定高度的肯定。 回顾东华大学纺织学科的发展,自1954年开始由严灏景和张文赓两位知名教授牵头承接纺织部下达超大牵伸研究任务,后连续开展三罗拉大牵伸装置与工艺理论研究、国产棉、毛纤维物理性质的研究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纺织学科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对国家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在纺织工业上,有很多华东纺织工学院、上海纺织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的学生(这么多校名是按历史时间出现的,其实就是一个学校)。东华大学的纺织学科地位是几十年勤劳和辛苦出来的。 以前关于纺织工业对国家的贡献就不要多说,只有一句话:纺织工业是国家工业的长子,很早就为共和国的发展挑起了重担,同时自己也由于小时候没有得到更多的呵护而积劳成疾。纺织工业的外汇收入支撑了国家众多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可是现在的家庭,逐渐忘记了这个长子曾经的贡献。当然,现在这个长子还是极具能量:整个纺织工业2007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 3.3%。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 2.3倍,年均增长18.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我国其他任何行业,大概很难在国际上有这样的地位(占全世界的近1/3!)。 学科强大了,整体力量提高了,学术高原也就出现了,在高原上出现高峰的概率总归要高于平原上的概率,所以东华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取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从2003年起,扣除2005年,吴雄英、李明忠、曾咏春、陈廷、覃小红相继取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今年孙宝忠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也已经网上公示了。 所以说,取得这样的荣誉,不是一个导师和一个博士生的荣誉,而是整个学科的荣誉,因为这是整个学科几十年孜孜以求发展、几十年含辛茹苦积累的贡献。同时也是在与兄弟纺织类高校的竞争和合作中不断提升了学科的实力,毕竟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当然,现在东华大学纺织学科发展后劲不足,形势极为严峻!)。 确实,我们在博士论文研究阶段确实也很辛苦,撇开实验室挑灯夜战、严寒酷暑不谈,单研究经费一项,就够我窘迫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钱用光了,后续的研究资金没有接上,后来实验室几乎没有可以用的任何资金,有时是用自己工资垫钱,发助研费根本不可能了。实验室装空调都没有钱,隔壁房间空调开着,凉气很足,我们实验室研究生工作房间只能用电扇吹吹,浑身冒汗,电脑也没有别的实验室那样新。虽然现在实验室研究经费很充裕,但我们分外珍惜每一分研究经费,知道穷的滋味不好受!现在出差能乘火车就绝对不乘飞机,能乘地铁就绝对不坐出租车,实验室也不添置打印机,穷怕了!这些是题外话。可是宝忠还是跟着我潜心于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相继发表于本领域的知名国际期刊,也许论文发表的喜悦早就冲淡了实验室因资金窘迫而带来的烦恼,宝忠进行研究的劲头更大了。后来我在斯坦福大学航空航天系结构和复合材料实验室担任访问教授期间,宝忠的论文也最终定稿了。他自己独立科研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其实,宝忠由于在硕士期间就一直跟随我研究,博士研究是硕士研究的延续,拿出整本博士论文只用了两年多几个月的时间,专家盲审结果都是全优,所以我一回国就组织了答辩,答辩的委员有:西安工程大学的姚穆院士、同济大学的黄争鸣教授(长江学者)、浙江理工大学的熊杰教授、东华大学信息学院的丁永生教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邱夷平教授,答辩秘书是覃小红博士(2008年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从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到博士论文答辩,正好是两年半,也是够快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630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国非“211工程”院校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luoyaocheng 2009-6-23 16:42
我国非 211 工程院校获全国优秀 博士学位论文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鼓励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从 1999 年开始到 2008 年的 10 年间,全国共评选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984 篇。期间,于 2003 年启动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的评选,截至 2008 年共有 949 篇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为便于论述,下文将全国每年评选出的不超过百篇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简称优秀百篇,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简称百篇提名,如未加说明,文中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则包括优秀百篇和百篇提名两种情况。 一、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对于非 211 工程院校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的 非 211 工程院校 是指我国除 211 工程院校以外的具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普通高校, 军事系统和党校系统的相关院校没有纳入本文研究范围。 目前 我国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已超过 310 所 ,其中 211 工程高校 107 所 。 作者曾参与过教育部课题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通过对获奖作者、导师以及培养单位学生、领导、管理人员的调查访谈发现,开展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对于提高博士教育质量发挥着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激励作用。通过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励博士生和导师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出创新成果。二是示范和引导作用。评选出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对于广大博士生和导师走向学术前沿,与国际接轨,从事开拓性、原创性研究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三是促进作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基金的资助对获奖个人的学术成长、对新知识点的增长、对所在学科点的建设和学术梯队的成长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四是强化作用。强化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和博士生培养单位的质量意识,并采取切实举措保障和提升博士培养的质量。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所起的上述作用,不仅存在于 211 工程院校中,在非 211 工程院校,这些作用同样存在并体现出更大力度。 非 211 工程院校是我国培养博士生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仅在比例上占据着 2/3 的博士学位授予高校,就是在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上,其总量也不可小视。以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促进 非 211 工程院校博士培养质量的提升,是提高我国博士培养质量整体水平,进而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和举措。 与 211 工程院校一样,非 211 工程院校也拥有着一定数量的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甚至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基地在产生大量高等级科研成果、获得高档次国家科研奖励的同时,也希望能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开展优秀百篇,尤其是百篇提名的评选,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实现期望的路径。对于非 211 工程院校来说,实现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突破,其重要意义远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它意味着一种质量的飞跃,一种社会的肯定,一种信心的树立,对于所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以及学校质量文化的营建和形成,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 非 211 工程院校 获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情况 (一) 非 211 工程院校 获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情况 表 1 非 211 工程院校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情况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合计 优秀百篇 非 211 工程院校 2 1 4 5 5 4 0 5 5 7 38 全国 100 100 100 97 97 97 96 99 98 100 984 非 211 工程院校 / 全国 2 % 1 % 4 % 5.2 % 5.2 % 4.1 % 0 5.1 % 5.1 % 7 % 3.9 % 百篇 提名 非 211 工程院校 - - - - 10 8 16 12 15 16 77 全国 - - - - 179 139 159 137 158 177 949 非 211 工程院校 / 全国 - - - - 5.6 % 5.8 % 10.1 % 8.8 % 9.5 % 9.0 % 8.1 % 通过分析表 1 数据,我们发现: 第一,非 211 工程院校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篇数占全国的比例总体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其中十年来占优秀百篇的平均比例仅为 3.9 %,占百篇提名的平均比例也只有 8.1 %,与其占据着我国近 2/3 的博士学位授予高校这一比例形成鲜明对比。这表明我国非 211 工程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博士论文的整体突破,仍需一段漫长的征程。 第二,非 211 工程院校获优秀百篇数相对集中在 5 附近,但也出现过较大波动。十年中,非 211 工程院校总体获得 优秀百篇 的众数为 5 ,近三年均不低于 5 篇,其中 2008 年获得了 7 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在 2005 年也出现了特例, 优秀百篇 榜中没有出现非 211 工程院校的名字。 第三,非 211 工程院校整体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篇数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自 2003 年百篇提名评选以来,非 211 工程院校获得 优秀百篇 和 百篇提名 的总篇数分别为 15 , 12 , 16 , 17 , 20 , 23 篇,在总数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 (二)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 非 211 工程院校 类型情况 表 2 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 非 211 工程院校 类型 单位:所 综合或多科类 农林类 师范类 医科类 政法类 艺术类 理工类 财经类 单科类 合计 8 10 5 16 1 3 9 1 2 55 14.5 % 18.2 % 9.1 % 29.1 % 1.82 % 5.45 % 16.4 % 1.82 % 3.64 % 100 % 表 2 统计显示,全国共有 55 所非 211 工程院校获得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占具有博士授权资格的 非 211 工程院校 总数的比例不足 30 %。医学、农林两类院校占据了获奖非 211 工程院校数的将近一半,比例达到 47.3 %。而通过对获奖论文所属学科进一步分析发现,获奖论文与非 211 工程院校的优势学科息息相关。 (三) 非 211 工程院校 所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门类分布 表 3 非 211 工程院校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门类分布及与全国情况的对比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合计 总篇数 ① 2 1 6 2 17 3 5 35 17 27 0 115 学科% 1.74 0.87 5.22 1.74 14.8 2.61 4.35 30.4 14.8 23.5 0 100 % 优秀百篇数 ② 16 21 27 22 43 28 290 357 49 102 18 973 学科% 1.64 2.16 2.77 2.26 4.42 2.88 29.8 36.7 5.04 10.5 1.85 100 % ① 包括 优秀百篇 数和 百篇提名 数。 ② 本处百篇提名情况未予一并统计。 我国目前的博、硕士学科专业分为 12 大门类,本文分析 非 211 工程院校除军事学以外的 11 大学科门类的优秀博士论文相关情况。 第一, 非 211 工程院校的优势学科领域。表 3 数据显示,非 211 工程院校总共获得的 115 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医学、农学和文学三大门类的论文高达 61 篇,占全部获奖篇数的比例达 53.0 %,远远高出全国优秀百篇中对应的三大学科门类比例之和( 19.96 %)。在法学领域,非 211 工程院校也呈现出相对明显优势。 第二, 非 211 工程院校的弱势学科领域。与全国 优秀百篇 的学科门类分布情况对照,非 211 工程院校在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三大门类上处于明显弱势。表 3 数据显示,非 211 工程院校在管理学门类尚未实现获奖的突破;在理学领域,全国仅 优秀百篇 就有 290 篇,但非 211 工程院校的 优秀百篇 和 百篇提名 之和仅 5 篇;此外,非 211 工程院校在经济学领域的弱势地位也非常明显。 第三, 非 211 工程院校的相对弱势学科领域。主要是工学门类,尽管历年来非 211 工程院校共有 35 篇论文获奖,但其所占比例仍低于全国该学科的总体平均水平,而其在篇数上的差距与其比例差距相比则更为悬殊。 (四) 非 211 工程院校 中各高校所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篇数及其学科分布 表 4 部分 非 211 工程院校 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篇数及其学科分布 高 校 优秀百篇 百篇提名 总篇数 学科分布(获奖篇数) 华南农业大学 3 1 4 农业工程( 2 ) 植物保护( 1 ) 作物学( 1 ) 江苏大学 3 0 3 机械工程( 1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 燕山大学 2 6 8 材料科学与工程( 3 ) 机械工程( 2 ) 电子科学与技术( 2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 ) 扬州大学 2 3 5 兽医学( 3 ) 作物学( 1 ) 生物医学工程( 1 ) 天津师范大学 2 3 5 政治学( 3 ) 心理学( 1 ) 历史学( 1 ) 天津中医学院 2 2 4 中医学( 4 ) 西南政法大学 2 1 3 法学( 3 ) 山西大学 1 3 4 物理学( 3 ) 哲学( 1 ) 黑龙江大学 1 3 4 外国语言文学( 3 ) 哲学( 1 ) 中央美术学院 1 2 3 艺术学( 3 ) 表 4 为历年来获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篇数在 3 篇以上的部分非 211 工程院校名单及其学科分布情况。表中数字清晰地显示出非 211 工程院校获奖论文的 群集性 特征,即获奖论文呈现出高度集中于某一学科的现象。如燕山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扬州大学的兽医学,天津师范大学的政治学,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其获奖论文篇数都达到了 3 篇。部分单科性院校获奖论文的群集性特征更为明显,如天津中医学院的中医学、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学等,其获奖论文篇数都达到或超过了 3 篇。 (五)非 211 工程院校部分学科获百篇提名和优秀百篇的相关性情况 表 5 非 211 工程院校 部分学科获百篇提名和优秀百篇情况 高校名称 获奖论文所在学科 获 百篇提名 年份 获 优秀百篇 年份 华南农业大学 农业工程 2005 2008 燕山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6 2004 , 2007 天津中医学院 中医学 2003 2002 , 2004 哈尔滨医科大学 药学 2006 2007 湘潭大学 力学 2005 2006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 2006 2008 上海音乐学院 艺术学 2003 2007 南方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2006 2008 表 5 的统计揭示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等级的 递进性 特征,即许多高校同一学科的获奖论文往往呈现出先取得 百篇提名 然后获得 优秀百篇 的发展规律。这一统计也揭示出了设置百篇提名评比对于非 211 工程院校的重大意义:在冲进优秀百篇具有极大艰难性的情况下,获得百篇提名对于许多非 211 工程院校或许才具有实质性的激励作用,而百篇提名的获得,不仅为今后获得更高等级奖励搭建了良好的学科平台,更重要的是树立起了跨上更高获奖台阶的坚定信心。 三、 非 211 工程院校 的典型性获奖学科情况分析 为了深入探讨非 211 工程院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规律,下面拟对历年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总数不低于 3 篇,同时不属于单科性(如医科类、艺术类)院校的相关学科展开分析。符合这一要求的学科共有 5 个,分别是:燕山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山西大学的物理学、扬州大学的兽医学、天津师范大学的政治学、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对相关学科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发现: 第一,获奖论文全部来自国家重点学科。各产生了 3 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燕山大学材料学、山西大学的光学、扬州大学的 兽医学 、天津师范大学的政治学理论、黑龙江大学的 俄语语言文学 均系 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扬州大学的兽医学还是 一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这表明,国家重点学科已成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培育基地。 第二,获奖论文所在学科均拥有高等级的科研基地。如:燕山大学材料学科的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山西大学光学学科的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均系国家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的兽医学拥有了新型兽用疫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科的 政治文化研究中心 系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则拥有了教育部的百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以及全国仅有的三个俄语中心之一。实践证明,高层次的科研基地已成为产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重要物质保证。 第三,学科获奖论文相对集中于个别导师,这些导师不仅获得过突出的科研成果,目前也正在校内外重要学术机构的关键性职位就职。如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的各三篇优秀博士论文,分别出自同一教授指导,这两位教授目前均系所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扬州大学的兽医学和山西大学的光学三篇获奖论文中,各有两篇系同一教授指导,这两位指导教师分别为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同时还分别担任着学校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和研究所所长的职务。这一现象有力地表明, 名师 指导下的博士生,更有希望成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获得者。 第四,获奖论文得益于所在学科业已形成的优良学术环境。上述几个典型学科目前已营建出了相对优良的学术环境,主要表现在: ① 承接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研课题,如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 973 )项目、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② 获得了众多高等级的科研奖励和成果,如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了一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著述; ③ 拥有了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同时每年十分重视外文书籍的添置; ④ 频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与国内、尤其是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⑤ 建立了激励博士生创新的各项制度,如开展博士生学术论坛、学术沙龙,建立博士生国际合作与交流基金,普遍设立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等。优良学术环境的建立,营造了学科浓郁的学术和创新氛围,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产生提供了持续动力和根本保证。 四、基于 非 211 工程院校 获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析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统计分析,我们希望在如下两个方面获得启迪:一是非 211 工程院校如何实现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零的突破,或继续在获奖名单中榜上有名;二是除了追求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目标外,我国非 211 工程院校最应关注的应是什么?基于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本研究可给予我们三点主要启示: 一是要重视学科特色培育,实现错位发展突破。目前我国有授予研究生学位的一级学科 88 个,二级学科(专业) 382 种,但每年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百篇,即便是加上 百篇提名 ,也不能达到平均每个二级学科拥有一篇优秀博士论文。在这一背景下,要么 做强 ,要么 做特 ,这是非 211 工程院校实现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突破的两条路径。但与 211 工程院校相比,非 211 工程院校在 做强 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实践证明,在 做特 过程中实现 做强 是一条实现目标的有效路径:扬州大学的兽医学、天津师范大学的政治学理论、黑龙江大学的 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获得的骄人业绩,就是通过错位发展而实现重点突破的很好例证。 二是要加强学科平台建设,优化科研培养环境。良好的学科平台是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生的必备物质条件。非 211 工程院校只有通过高等级学科平台(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同时实现向国家重点学科行列的迈进,之后反哺学科的发展,才能实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的水到渠成。卓越的学术带头人是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生的有力保障,但学术带头人最终效力的发挥,却需要整个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博士生本人的积极投入和培养单位良好的学术氛围是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形成的根本原因,非 211 工程院校只有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为博士生的学术发展提供较为充裕的物质和经费保障,才能激励博士生的全身心投入,博士生获取 优秀百篇 的动机、毅力和潜力也因此才能得到有效激发。 三是要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形成质量多维认识。实施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比是国家提高博士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但高校博士教育质量的高低决不能与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篇数划上等号。博士教育质量的内涵是丰富的, 优秀百篇 的评价标准只是博士教育质量标准中的一个维度,事实上,承担博士培养职能的高校系统是一个职能分化的系统,不同部分承担了不同的职能,因而每类高校的博士生培养目标、其应坚持的质量标准均应有所差异。从培养目标的最终服务对象看,非 211 工程院校的博士教育质量评价主体更应是社会用人单位,因此,在目标追求和质量标准的确立上,非 211 工程院校更应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能使培养出的博士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中的多样化职业上来,坚持一种学术取向和职业取向相结合的质量标准,以更好地实现自身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 此文已发表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9 年第 6 期 袁建胜,孙琛辉,陈彬 . 全球第一:中国博士培养规模势不可挡 . 科学时报, 2008-5-13 211 工程学校名单 .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51/info1207097171157851.htm
个人分类: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