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古崖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解密延庆古崖居
热度 6 dkysdc 2016-3-29 12:14
北京的风景名胜实在太多了,如果想把北京周边所有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详细地参观一遍,至少需要数十年。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没有太大名气但很不错的景点——延庆县的古崖居。 距延庆县城西20km的东门营村北2.5km处,有一条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沟,其直线距离不足500m,沟口最窄处只有10来米宽,沟的两侧岩壁上密集分布着130余间古人开凿的洞窟聚落遗址,当地人称之为“洞沟”,延庆古崖居景区指的就是这条神秘的洞沟。 洞沟的沟口与延庆—矾山盆地北缘断裂相交,沟的两侧均是由1.1亿年前的花岗岩构成的峭壁。130余间古人开凿的石室就分布在这条沟两侧的石壁上(绝大部分石室位于主沟的东侧)。这些石室(洞窟)集中分布在三个区域,洞口彼此毗邻,错落有序。石室通常高1.6-1.8m,大的有两居室甚至还有三居室,其中有带火坑的卧室和带马槽的马厩,还有烧香祭祀的专用洞室。所有这些人文的特点本文不细描述,博友们可百度之或亲自到访以探寻究竟。本文重点解释两个关于这个古崖居的所谓“千古之迷”。 关于古崖居有三个“迷”: 一是崖居的开凿年代和用途:这个洞窟聚落遗址究竟是什么年代由谁来开凿的? 二是古崖居的朝向:北方民族的住房大多数是坐北朝南,而古崖居的石质房间(洞窟)都是坐东朝西,因此有违常理。 三是开凿这些崖居需要很多功力和时间。古人是如何开凿的? 第一个疑问需要考古工作者或研究历史的专家进一步考证,至今没有充分可信的权威答案,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有“奚族军帐说”、“边关士兵军营说”和“官方仓库说”。 关于第二个疑问:虽然北方的房屋大部分坐北朝南,但古人建房时,更会因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而有所变化,许多房屋的建设因河流或山谷的方向变化而有所不同。开凿建造石质的崖居更会依据自然条件借力而为之。为了节省力量,更为了石屋的坚固,所有崖居均是依据岩石中天然的节理方向而兴建的。 这个地方最主要的一组节理的产状近于直立、走向几乎为正南北,绝大部分崖居就沿这组节理分布,居室的朝向自然就不可能是坐北朝南,而是坐东朝西了。 关于第三个疑问:开凿这些崖居要用多长时间?这里的花岗岩为燕山期的产物,距今有1.1亿年。这里的花岗岩风化程度很高,花岗岩浆向上侵入时,曾经捕获了大量的基性岩(辉绿岩),地质学上称之为捕掳体。花岗岩浆在冷却成岩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裂隙。 后期的地壳的运动使花岗岩体抬升,岩体上方的地层被剥蚀殆尽,岩体裸露地表。由于长时间的风化,接近地表的辉绿岩捕掳体已经风化消失,只剩下一个个凹坑。花岗岩表面向下数十厘米均呈苏软的沙粒状,极易挖凿。向内部岩石的新鲜程度逐渐增加,岩石的强度也变大,但是只要利用岩石中的天然节理,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开凿。因此, 建造这个规模的崖居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图1 古崖居交通位置简图 (山体与平地之间红色的虚线就是 延庆—矾山盆地北缘断裂 ) 图2 经典的古崖居 洞窟沿平直的节理面分布 图3 图2放大的场面(本图中站人的位置与图2中的箭头位置相同) 图4 另一处洞窟集中分布区 图5 位于图4上方,与图4相邻的洞窟 图6 这是著名的“三居室”(位于图5的右下侧),里面的居室是相通的 图7 最壮观的“官堂子”,有多个不同功能的洞室,是“当官的”住所 图8 通往洞窟的台阶状“道路”,两条道路相邻,左图的道路在下方,右图的在上方,分别通往不同的“楼层”。 图9 通往洞窟的 台阶状“道路” 图10 通往洞窟的台阶状“道路”(摄影:枫子) 图11 花岗岩中的细晶岩脉: 主要细粒的石英、微斜长石和钠质斜长石构成的。岩脉是后期的岩浆沿裂隙侵入到已经冷凝的岩体,并在地表以下较浅的地方快速结晶后形成的。 图12 花岗岩中的细晶岩脉 ===================================================================== 新建立了“ 地科苑 ”公众号,不定期发布本人原创的地学相关科普图文,感兴趣者可加关注(微 信号:ig_cags) ======================================================
个人分类: 地学科普|10395 次阅读|13 个评论
龙庆峡游记(四):千古之谜——古崖居
热度 8 taol 2012-5-29 16:32
龙庆峡游记(四):千古之谜——古崖居
相关博文: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准确的说,古崖居应该是独立的景点,一趟车去的算在一起吧。上午因为还挂着那个85的长焦头,所以很悲剧的没有拍到古崖居的全景,很可惜。另外拍摄的也都是外景,里面基本上没有光线进入,当时里面应该有火把之类的东西吧。 古崖居遗址是北京地区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代洞窟聚落遗址,位于延庆县西张山营西北的一条峡谷中,共有洞穴117个,开凿于崖壁的沙砾花岗岩石上,为唐、五代时期“奚人去诸部”所凿。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崖居号称“千古之谜”,现在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它到底是干什么的。里面有各种形状的洞,“单间”“三居室”一应俱全,“三居室”有的还是上下结构的,得爬上去才行,而且只能通过一个人。有的“房间”里面还有马槽,不知道马匹怎么上去的,因为很窄。 山下的小房子,很cute 崖壁的上很多奇奇怪怪的洞穴。看似没有路,里面很可能是相连通的,但是我一直在想,有马槽的房子,马匹怎么上去的? 上面两张貌似是北京与河北的交界处了 ,一片小房子,很有意思 这张是古崖居的全景(这张不是我拍的,当时没有广角镜头,很郁闷) 欢迎阅读相关博文: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个人分类: 摄影|4746 次阅读|13 个评论
神奇的迷宫-古崖居
linyaowen 2009-7-9 21:28
古崖居位于延庆县西部约 20 公里处的张山营镇东门营村北的峡谷中。这里是古代人在陡峭的山崖上凿建的居所。在峡谷中一条不到 10 米宽的山沟两侧,距离谷底近 10 万平方米的陡峭花岗岩石壁上,遍布着人工凿刻的大小不同的石室。 古崖居依其开凿的石室位置所形成的自然村落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区域。前沟南、北、东三坡凿有 91 处石室;后沟东坡一处凿有 26 处石室;共计 117 处石室。这些石室的洞口毗邻,位置错落有序,石室一般高 1.8 米,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其中以一明两暗的三套间居多。全部石室分布成楼层状,层与层之间有石蹬、石梯和栈桥相连。 古崖居留有许多的人类生存痕迹,如门、窗、壁橱、灯台、石炕、、排烟道、石灶和马槽。有炕的的石室是居室,炕宽可容二人;有马槽的为马厩,一般可容四五匹马。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当地人称其为 官堂子 的大洞穴,它建造得相当精巧,而且位于最高处。在宽敞的大殿内,四根雕凿细致的石柱撑起洞顶,中间一张宽大的石床,内有石桌石凳,估计为首领的住所。 古崖居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对于它的开凿年代、用途及历史背景,研究者们有的认为它是古时屯兵之所,也有的判断其为江湖上绿林好汉的藏身之地,迄今尚无最终定论。游客不妨亲临实地,所见所得,自己做一番判断。 根据《旧唐书》和《新五代史》记载:唐之末,奚人为避兵祸、苛税,西迁妫州,依此山为猎,窖之山下,人莫知其处。初步判断可能是唐、辽时期奚族的聚居岩寨。有人说是山戎人村落,因为附近有山戎墓葬群;有人说是青夷军驻兵处,因为唐朝曾在此附近建青夷城。《隆庆州志》记载是明朝开凿的,是当时的全真道人沈始阳所居之处。以上均为各家之说,尚无定论。 但据笔者推断,此处作为长期历史性聚居区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这里并不是一个世代居住的村落,最多是一个短期逃难群体的居所或兵营扎寨之处。原因有三:首先,在古崖居周围并没有发现打谷场、磨面作坊等农业操作的场所,也没有发现大面积引水灌溉和饮用的遗址。其次,此地在新修公路之前的交通并不发达,如果当地人不从事农业,从事贸易商业的可能也不大,其生活来源同样很成问题。再次,除石窟以外,周围自然环境受人为的影响非常小,没有任何礼仪、道路、工具等痕迹。所以,这里只能说明曾经短时间内居住过一些生存智慧非常突出的外地人。但他们什么时候来,又是什么时候离去,为什么要在这里居住一段时间,那就不得而知了。 大门 前区外景 前区局部 前区 就地开凿的石炕 与石炕相连的灶台 饮马槽 后区 当年村寨首领居住的官堂子洞穴-奚王府 崖居考
个人分类: 奥运|3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古崖居探秘
suqing1961 2007-7-12 13:16
北京值得游玩的地方很多,延庆境内的古崖居就是一处。我和三位朋友就利用周末驾车游玩了一趟 。 从城区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到延庆,然后转 110国道往张家口方向行驶约半个小时,到达张山营镇后再朝北按路标行驶两三公里,就到达了我们的探访之地古崖居。 所谓古崖居,就是古人在山崖上开凿的石窟居室。我们来到的古崖居密藏在东西走向两山幽静的峡谷之中。沿峡谷往深处行走约一华里,抬眼看去,在三面直立的两处岩壁上,布满了人工凿刻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室。 古崖居的石室洞穴主要集中在东边山梁的前后两个区域,形成了两个自然的居住村落。前村的南、北、东三面的陡坡上,共凿有 91处石室;后村的东坡上,仅开凿了26处石室。两村的石室合计117处。 这些石室的洞口大都毗邻,位置错落有序,有的上下相通,有的左右相连。全部石室分布成楼层状,层与层之间有石蹬、石梯或栈桥相连,结构和我们现在的楼房没有多少区别。 石室大都呈长方形或正方形,以一明一暗的两套间居多。我们见到的最大的石室是特别向游人展示的三居室,室内大约 40多平方米,估计为这里当时的最高首领所住,类似于现在的总统套间。 其他的石室大的 20平方米左右,小的仅三四平方米。 看来,即使是在这样原始的居住之地,人的等级同样泾渭分明。 石室又分居人和厩马两种,以室内是有火炕还是有马槽来区分。所有石室的洞门都不大,大约一米见方;所有石室的洞顶同样不高,大约 1.7米左右。导游解释说,那是因为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先人个头并不高,所有的牲畜也同样很矮小的缘故。 古崖居留有许多人类生存的痕迹,村落周围曾发掘出水井、石磨,石室内开凿有门、窗、壁橱、灯台、石炕、烟道、石灶、马槽和巧妙的送料口。前村的最西头有一个最大的洞穴,后人称之为奚王府,设有宽敞的大殿,雕琢的佛龛,耸立的石柱,散落的石桌石凳。我估计,其用途估计类似于现代的宗嗣祠堂和村公所。 古崖居所处的山系属燕山余脉,两山怀拥官厅水库;以峡谷为界,东揽北京延庆,西牵河北怀来。两山间的峡谷宽不过 10米,蜿蜒曲折,地势险峻,设有两道山门把守,通往后山的一线天道宽更是不足1米。 村落雄踞半山腰,山外情形尽收眼底,峡谷小道一览无余。 古崖居整个山寨布局之巧妙,真可谓进可以经略妫川,战可以依崖制敌,退可以安营驻守,败可以入谷避险。 这里一直是附近东门营村人秘而不宣的风水宝地,每逢时局堪忧,每遇土匪骚扰,村上人就可借此宝地逃难避险。 直到1984年北京市开展文物普查时,这块神秘之地才被官方真正发现,并于 1990 年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古崖居。 关于古崖居的居住者、开凿年代和实际用途,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至今难以考证,也无令人公认、信服的定论。 我上网查阅,对这一神秘的问题大约有如下几种推论。 一是认为它是我国北方已经消亡了的少数民族西奚族人的崖居山寨,开凿年代大约在唐朝以后的五代时期,距今约一千多年。西奚族与契丹同为北方大族,同属游牧民族。有专家认为,西奚族后因受日渐崛起的契丹族征讨,被迫逃至此地崖居。持此说的依据是,《旧唐书》和《新五代史》都有记载:唐之末,奚人为避兵祸、苛税,西迁妫州,依此山为猎,窖之山下,人莫知其处。而妫州就是现在的延庆一带。 也有专家认为,古崖居应该是汉代的一处中等规模的军事要塞,专用于瞭望敌情,传递信息,烽火报警。专家甚至从要塞的布局和洞穴的规模,测算得当年此地驻军大约在 200人左右。 持此说的依据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记载,现今延庆、怀柔一带山涧东崖壁存有人工开凿的石室三层,其具体描述的地理位置和石室形制与我们所参观的古崖居地理、外貌基本吻合。郦道元当时了解到这是故关之候台,也就是旧时居庸关前沿守候瞭望敌情的烽火台。 还有专家推测,按古崖居这样的地理位置,此处应该是古代先民有意隐居之地。前山用作瞭望、屯军,更为隐蔽的后山则用于安排老弱妇孺居住。 民间也有人猜测,此处也许是绿林好汉逃避官府的藏身之宝地,或是土匪草寇呼啸山林之巢穴,拟或是良民百姓躲避瘟疫之世外桃源。 众多的悬念和神秘,让古崖居有了千古之谜和千古之奇之别称。 同行朋友为北京理工大学审计室副主任卢忱,出版社副社长任世宏、办公室主任王军。
个人分类: 旅游采风|474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