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苏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苏州工业园的蜕变 中国经济增长新模式 中央电视台201003
pikeliu 2010-5-4 08:03
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新模式 工业园的蜕变 工业园区里为何高校云集?从硬件到软实力,苏州工业园的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怎样的新样板?《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今天我们的系列节目《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继续来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转变。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工业园和开发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直备受关注。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改革前沿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如何来把握机遇,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苏州工业园区又将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今天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我们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何帆,以及特别来到我们现场的苏州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杨知评,欢迎您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电视机前的各位也可以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以及腾讯今日话题来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将给予关注。 首先我们就先带您来走进一个跟您印象当中不一样的工业园区。 记者(王彤):看不见密密麻麻的工厂,也看不到忙忙碌碌的工人,如果我不说,你相不相信这里是一座工业园?没错,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苏州工业园。16年前,就是在这里,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共同合作规划了这样一座面积为28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现在的苏州工业园正在谋求它的第二次创业。 人们常把工业园招商引资比作筑巢引凤,今天如何把凤凰留住,则成了新课题。在苏州工业园园林式的环境,配套以酒店、餐饮、文化休闲场所,就是为了让这里能成为高端人才的宜居地。4、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尚未开发的空地,经过工业园区的转型规划,如今环金鸡湖的这片土地已经形成了两个CBD商圈,仅去年一年这里就开出了,包括超市、卖场、商业街在内的八个大型商业项目。 对企业的服务软环境也成为园区的工作重点,12家外资银行,85家风险投资和担保机构,管理和募集资金规模超过180亿元,成为江苏省金融资本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记者(王彤):与您刚才看到的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不一样的是,我现在所在的是苏州工业园的仁爱路,那么在这里的街道两旁云集着14所国内外著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这里可以称之为苏州工业园的智库。 记者在这里看到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高校纷纷设立科研院所和科技园,使这里成为高端科技人才密集的区域。在这里政府牵头,企业找到新技术,学校培养产业人才,科研人员找到施展技术的天地,实现产、学、研,门对门的合作模式。仅2009年科教创新区就引进了科技项目289个,新增各类研发机构22个,新增专利申请885个。 记者(王彤):过去人们常说,不到虎丘你就不算真正的来过苏州,而现在人们却常说,不到工业园你就无法真正的了解苏州。作为古城水乡的一张洋名片,如今的苏州工业园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改变。 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 工业园区的蜕变 主持人:看完了刚才的这个短片,不知道您会不会跟我一样想到了一个词颠覆,因为它实在跟我们想象当中的工业园区有太大的不同了,我特别想问问杨主任,我们的苏州工业园区为什么跟其他的工业园区会有这么多的不同,这么大的不同? 杨知评:在苏州应该说老百姓大家有一个共识,如果要买房子,就买到工业园区。去年我们有三分之一的住房是在园区销售的,所以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到,老百姓对园区的这些环境、绿化以及它的便利的交通,以及配套的这种,像邻里中心这样的商业设施非常的认可,这样的发展,它实际上是基于我们早期在整个园区开发之初的这样一个高起点的定位,园区在早期它就是一个新兴的这样一个,有别于老苏州2500年城市,古苏州这样的一个发展,在城市旁边而建的。我们规划了非常完整的一个工业、商业、住宅以及配套建设这方面的一个规划。这也得益于我们当时借鉴新加坡国际这样的一个理念,所以高起点的规划,使我们现在这样开发区具有与众不同的定位和非常好的发展基础。 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最近转型升级发展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我们也在考虑,在我们原来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产业提升之外,我们也非常注重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像我们商贸、零售、旅游、文化方面的产业发展,也包括我们在现代服务业,包括像物流、金融、服务外包等方面产业的发展,甚至于包括我们现在社会的这些教育,包括民生的这些医疗等等方面的体制,区镇一体化的发展方面,我们都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发展的理念和发展的计划。由此,我们整个开发区不光是高科技开发区,也是一个设施配套非常完善的洋苏州的一个代表,这是我们全方位发展的总的理念,指导下的一个结果。 主持人:何帆你也去过工业园区,有没有跟刚才杨主任提到的很多人一样,想要在那安个家,选择一个居住的地方?那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何帆:我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喜欢问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地的房价,另外一个就是当地的工资水平。到苏州工业园让我感到很奇怪的是,苏州工业园的房价比苏州城区的房价还要贵,就说明那个地方还是很受人欢迎的。我也去过苏州的老城,如果你想体会古老的文化,你想去参观那些园林,那你应该到苏州的老城,但你如果想过一个非常时尚的生活,那你应该到苏州工业园区,比如你要想去酒吧,这里有李公堤,如果你想去购物,基本上在他们的这个购物中心,一线品牌这些名牌都能够买得到,如果你关心孩子的教育,这里有国际学校。它这个跟别的工业园区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别的工业园区基本上就是工厂,所以等到下班了之后工厂大门一关,就晚上的时候 主持人:非常冷清。 何帆:对,就黑灯瞎火的了。 主持人:对,你想住在那儿也不方便。 何帆:对,但是在工业园区越是到晚上的时候越是灯火通明,工业园区的人会出来消费,苏州城区的人也会过来,甚至四邻八舍的都会过来,以后而且人气还会更旺,我听说5月1号的时候,从上海通过来的城际特快就开通了,19分钟从上海到苏州园区,你可以设想到那时候苏州工业园的晚上会更加热闹。 主持人:真正是吸引了八方来客,今天我们的节目也是被很多的电视机前的观众所关注,我们看看他们对于今天这个话题有着什么样的一些观点,署名叫昆明的网友,他提到全面提升科技竞争力,实行二次创业。由目前的加工型向科技研发型转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并通过广泛宣传进军国际市场,从而为开发区注入新的活力。 一直以来,我知道苏州工业园是被海内外公认的亚洲顶级的工业园区之一,那么在产业转型和升级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之下,苏州工业园区究竟经历过怎样的一些磨厉,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 记者(王彤):在苏州工业园里,大大小小的创新产业基地一共有12个,而我身后的这座生物纳米园是2007年才开始投入建成的,别看它比较年轻,这里现在已经成为赶超世界的独门秘笈。 2007年,园区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向全球新兴行业的精英发出英雄帖。张佩琢,就是当时引进的第一批生物纳米技术的海归人才,他在核酸化学领域拥有三项专利,在园区,张博士从事的小核酸药物试剂的项目研发得到了大力支持。他先后领取了100万元的启动资金,100万元的团队安家经费,100万元的低息贷款核算,以及650万元的创投资金,共计享受到了将近2000万元的科研经费。 张佩琢(苏州吉玛基因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这是我们的中间的产品,基本上看不见,只有一点点。现在的价值这样小的用于细胞水平的量是六百元一个这样的管子,如果说做到动物水平需要的量就要上克了,上克的时候产品单价是一克上万美金。 如今在园区,张博士和他的团队开发的小核酸药物建立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现在他的企业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不出园区都能完成。今年年底前,他和团队将从现在的900平方米的办公区搬到园区提供的面积为12000平米的独立的研发基地。 张佩琢:生物纳米园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大部分都是学药物,学医学的背景,服务于在这里的企业,给这些企业很多很多的帮助。 园区在生物医药、纳米、融合通信、软件等新产业领域已聚集了2000多家高科技企业,本科以上从业人员占比达到60%以上,成为园区转型升级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一支力量,对高层次人才园区不是一引了之,通过为海归人才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担保、项目等多方位的专业化服务留住人才。近年来,园区管委会每年投入用于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资金就超过13亿元。 马明龙(苏州市委常委 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未来的苏州工业园区,首先要建成一个高科技的园区,这个高科技园区是在全球比较有竞争力的,同时也建成一个创新型的园区,在这个园区里面高层次人才非常聚集,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地集聚和发展,同时我们还建设一个绿色的园区,能够在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循环发展在这方面能够领跑全国的开发区。 主持人:看到短片当中这位张博士脸上的笑容,其实我一直有一个迷,想要请杨主任在现场来帮我们揭开这个谜底,就是我们的苏州工业园到底靠什么吸引这些高科技的创业型的人才愿意留下来? 杨知评:我们园区应该说很早就意识到,要实现经济的转型,特别是要大力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在这里面我想既要有软的一手,也要有硬的一手,所谓硬的一手也就是说我们要对这些新兴产业的不同特点,它不同的产业需求,要营造它们不同的创业环境、产业环境和生活环境。比如说我们生物纳米和动漫这些产业对你园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动漫产业它对整个动画设计,包括整个图形的这些渲染,整个处理,它需要你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处理中心;另外,对这些动作的捕捉,整个一些片断的设计,要有专门一套设备来为它们服务。我们打造这些不同的载体和平台,为我们每一个创业的团队和这些产业,相当于是打造一个筑巢引凤专门的一个巢,来吸引这些鸟儿,吸引这些凤凰。有了这些专门的载体,我们还建立20多个平台,来为他们提供专业化服务,那么这样的话使这些团队他们只要有一个很小的机构,10几个人,他就可以在园区实现非常快的发展,充分利用这些公共的载体,公共的平台。 当然我们也非常注重对这些创业团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说他们的子女要上国际学校,我们也有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说他们在发展当中,他们很多需要风投、创投的参与,这个也是我们借鉴硅谷的经验,因为没有这些创投机构参与的话,小企业很难长大,所以我们很早在园区就设立了工业园区的创投机构,来为这些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这样的助推器。这些硬件的提供吧,专门的巢应该说也是为他们来量身订作的,但也不光如此,我们还要有所谓叫软的一手,就是要做知遇,也要做知己,知遇是我们靠我们的热情,我们把他引进来,但是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我们要了解他的需求,一定要做他们的知己,要知道他的梦想是什么,知道他的需求是什么,为此,我们还专门打造了适应不同产业的,专业的招商机构、招商团队。刚才我们提到这个张博士,实际上我们去招商的生物纳米园的同志,也是学他,一个专业的,也是学生物医药的,我们这些同志去跟他们谈的时候,他们非常了解产业的需求,有这个相见恨晚之感,他们感到你的园区,你的服务,你的团队了解我的需求,了解我的想法,能够为他的企业发展助一臂之力。由于这些因素,所以我们在整个的创新型经济和团队的引进方面,我们应该说比其他地方就有了比较独特的方面,所以这些鸟儿,这些凤,才能到我们园区来发展。 主持人:是,我注意到你们筑的这个巢,其实不是批量生产的巢,而是量身订做的巢,对于这些科技人员的吸引力自然就不在话下了。何帆你觉得当他们到来之后,会给这个园区的发展注入什么样的一些活力或者说动力? 何帆:那当然了,我们有一句话说叫一将难求,那么你如果吸引过来一个关键性的人才的话,可能就会带来整个这个产业的发展,但这个人才里头又有不同的人才,有上将、有中将、有下将,上将就是像张博士这样的领军人物,刚刚杨主任也介绍到了,你怎么能够吸引过来呢,因为你得给他提供相应的平台,你得为他修一个,专门这个金凤凰专门修一个窝,然后你得提供。我们现在发现在苏州工业园区负责引进人才的这些官员,也是人才,你懂得纳米,你才能够引进纳米的人才,你得知道纳米不是大米才行。那么还有就是有一些中将,你比如说各个企业里头负责营销的人才,负责研发的人才,那么这些人才有很多都是海归回来的,他对生活的环境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我们也看到苏州工业园区提供了包括医院,包括教育都有这样的环境。还有下将,你得需要很多熟练的技工,这些熟练的技工他的流动性比较强,这时候你怎么留住他呢,你的工资待遇都要提高。所以我想实际上这个苏州工业园,它做跟别的工业园区做的不一样的就是它走得比较早,当别人都还在招商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意识到我们不仅要招商,我们要招人才,当别人开始意识到人才很重要的时候,他们又多走了一步,就是他们认识到这个人才是不同的,要区分不同的人才,招人才是要走专业化的道路的。 主持人:其实大家看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你们的这种从亲商到亲才的这个转变,也是非常明显的。那么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这些工业园区,未来如何把握住转型升级的机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呢?稍候继续我们的评论。 科技创新释放点石成金的动力,工业园如何实现新转变?《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收看我们今天的《今日观察》,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转型和升级,对于全国各地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我们的媒体也给予了关注。接下来这个短片当中,就集中梳理了一下媒体发表的一些观点,一块儿来看。 要拼速度,比亮点,还要抢新手,谋长远。围绕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的转型升级,媒体高度关注。 《苏州日报》文章说,如果安于现状、求稳怕变,依靠现有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坐等全球经济的周期性复苏,就会失去当前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就有可能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陷入被动发展、低速发展的困境,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有效破解发展瓶颈。 《新华日报》文章说,从开放型经济到创新型经济,最大的转变首先就体现在对人才的认识、需求和利用上。 《南方日报》对当下产业转型提出两个新问题,一是要注意避免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过急,以防造成产业衔接脱节;二是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产业交替不均衡,以及市场及劳动者难以适应等问题。 主持人:苏州工业园区从它的设立到发展,一直是被大家当做试验田来看待的,如今当转型升级的机遇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也许对于苏州工业园区来说,他们是走在二次创业的路上。那么在这条路上,会有什么样的一些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呢? 杨知评:的确我们现在转型升级,我们面临二次创业新的挑战。我们以前的开发区建设,或者招商,当时只是一个借助一些优惠政策,借助我们比较廉价的土地,低廉的成本,来进行招商。我们园区很快也认识到,这样的路,是不可能长期走下去。 主持人:对,仅仅靠这个是不够的。 杨知评:因为我们现在从土地资源就有很大的约束,一共才只有2、3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 主持人:越来越稀缺。 杨知评:越来越稀缺,所以老路是走不下去,我们以前比较追求多的是,我们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整个的相关的大的这个数字,但是今后我们的发展,可能更多要从它的水平,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来进一步提升。因为这条路是可以长期发展。所以我们园区不光是在创新型经济,引领这些,以我们创业这些领军人才工程,来引领这些创业型团队的入驻,我们同时也在包括像服务业的打造,金融、物流,商贸这些产业的发展,引领我们这个进一步的来提升消费这方面的水平,我们也在我们整个城市发展当中注重在城市的本身的建设,城市的这些包括交通,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包括这种相关的城市公共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来使我们城市发展本身来适合我们这些老百姓和产业包括高科技这些团队,他的一个生活环境。那么作为这些发展的瓶颈,应该说在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也都碰到过,包括欧美很多国家,所以我们既关注我们自身的发展,在这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像其他的地区,以及国外的很多国家,也学习,包括像新加坡,也包括像硅谷其他一些发展地区,他们已经碰到这些问题,他们已经有了一些转型升级的经验,那么我们应该说还要保持这样开放的心态,继续借鉴国外这些好的经验,来使我们转型升级更加符合我们这样一个规律,更加能够提升我们发展的今后的质量。 主持人:对于苏州工业园来说,之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长久的发展的历史了,现在面临着转型升级,何帆你觉得在这条道路上,还有什么样的困难是摆在他们面前的? 何帆:我们知道苏州工业园区,它一开始的时候很有名,就是它是从像新加坡,然后很多其他的 主持人:对,中西合作的一个新典范。 何帆:对,它是向别人学习的,但是学习得多了之后,学的融会贯通了,也就变得创新了。那我觉得中国的这个工业园区,跟其他国家的一些工业园区很不一样,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它有工业园区, 但是它的形态都非常的单一,他是这种为了出口,为了有保税区这样的功能,但是中国不一样,如果你只是发展出口的话,那你这个工业园区就变成了一块非地,就对当地经济没有什么辐射,那么衡量在中国你的工业园区做得好不好,还是要看你对广大的中国经济,中国解决的腹地的带动的作用和辐射的作用,所以你必须要升级换代,我们知道在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靠工业化,但是到工业化我们最后的时候我们提出来一个口号,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那么未来20年,中国经济一个主要的推动的力量,就是城市化,那么现在这些工业园区在帮我们探的一条路,就是怎么才能走一个新型的城市化道路,包括当地的农民你怎么安置,那么这些新进来的专业的人员,包括这些工人,农民工你怎样能够融汇到你原来的城市里头去,包括你在建新的建筑的时候,你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些环保的标准,更好地纳入到你的城市的规划里面去,所以这些很多的方面,我想我们都在做探索。 主持人:是,究竟我们国内的这些工业园区到底如何转型升级,我们再来看看网友有没有最新的一些观点。我们看这位网友的观点,叫海春轩,他说突破和改善两头在外的车间式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和规模能级,引导和推动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努力打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内外销相对均衡、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我们接下来也来看一看,我们今天特约评论员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样的一些观点。 吴敬琏(经济学家):苏州工业园区对于经济发展转型提供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在这一点上,从一开始就具有优势。就是它引进的项目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项目,这叫做软件的引进。这个软件是什么软件呢,是新加坡政府管理经济的全套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管理制度。这就是苏州工业园区对于苏州,对于苏南地区转型比较顺利,打下了一个基础性的条件作出了贡献,这一点上,我想对06年以后的转型也是大有帮助的。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所长):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产业升级都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很显然我觉得苏州工业园区做得不错了,因为它强调它的科技,那么在新一步产业升级里面,它现在强调环保,强调低碳,它这个方向就非常好,所以产业升级无非就是几个因素,一个就是技术,一个就是资本,硬件方面苏州工业园区是有的。还有一个就是人才,我觉得苏州工业园区比起全国其他的那些区它做得很好,珠江三角洲现在产生升级的困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三十年以前使用农民工,到现在三十年以后还在用农民工,那么苏州工业园区人才这一点我觉得是它进步的真正的动力。 主持人:一直以来,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都是被大家看作是改革的一个急先锋,那么未来他们如何为我们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更好的动力,我们想听一听两位的观点。 何帆:并不是所有的工业园区都像苏州工业园这样走的非常强劲的,现在很多,中国有很多工业园区现在已经走走走,走到最后,走到山重水覆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这个惰性,有这个惯性,就想一条道路一直走到天黑,为什么苏州工业园区没有这样呢?就是它在自己逼自己,在不停地变化。 主持人:不断地创新。 何帆:对,常胜之道,实际上是要经常变化,我想这个是苏州工业园区对其他的工业园,也包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都能够提供借鉴的一个重要的地方。 主持人:杨主任您觉得我们这些工业园区怎么来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来提供服务? 杨知评:我们园区现在在苏州市大盘子里面,整个经济总量大概占到了15%, 外向型这块大概占了四分之一,实际上园区的发展,它本身是苏州发展的一个增长期,我们北部有一个阳澄湖,它是旅游度假的经济发展区,我们当中有一个金鸡湖是我们金融商贸,在苏州今后集聚的地区,南部有一个独墅湖是人才高地,创业高地和科技研发的高地,这些说明就是,开发区的发展,对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是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抓好了开发区,对整个城市来说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今日观察栏目) 2010年3月17日 相关专题: 转型发展看园区 相关专题: 苏州工业园区在北京召开转型发展汇报会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西交利物浦大学:建设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
pikeliu 2010-5-3 22:15
席酉民校长受邀《中国访谈》 论道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西交利物浦大学模式 近日,应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和中国网的邀请,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接受了《中国访谈》栏目的专访。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领导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其宗旨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并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访问者提供迅捷、权威的信息服务。《中国访谈》作为中国网的品牌栏目之一,关注国际国内社会舆论动态,汇聚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专家学者的权威评论,包括美国、英国、印度等各国驻华大使及外交使节,成思危、赵启正、孙必干等政要都曾接受栏目专访,《中国访谈》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访谈栏目之一。 西交利物浦大学融合中西教育精华的独特模式和席酉民教授在管理学研究及高等教育改革领域的探索引起了《中国访谈》栏目的关注,本次专访时长近1个小时,席酉民教授结合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实践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去行政化、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等相关热点问题点评分析,以下为访谈实录。 http://www.china.com.cn/fangtan/2010-04/23/content_19890005.htm http://you.video.sina.com.cn/b/32445256-1667281533.html 西交利物浦大学:建设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 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 中国网 :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这一期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教育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新型人才,如何在传统的中国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的、成功的大学,这是当前中国教育体制以及众多的教育家们正在努力与思考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教育界的一位改革先行者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执行校长席酉民先生,来谈谈他的想法。席校长,非常欢迎您的到来。说到西交利物浦大学,很多网民朋友对她还不是特别的了解,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好吗? 席酉民 : 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联合成立的一所以理工管起步的国际合作大学,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国土地上去尝试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需要,整合东西方的资源和教育实践,建设一个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 中国网 : 在中国的土地上建设一所国际性的、被世界认可的大学,这个想法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席酉民 : 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不管是中国人,还是中国企业都必须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中国教育也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培养的人才要适应世界的挑战和世界市场的需要,西交利物浦大学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构思的。 加入WTO以后,中国要对外开放教育市场,西交利物浦大学是中国探索教育国际合作的一个开始。由于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过去有过一些合作,在当地政府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的邀请和强烈支持下,两所学校就在苏州这样一个美丽的、具有文化传统的地方开始探索建立一所新型的大学。 中国网 : 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的? 席酉民 : 2003年开始筹办,2006年开始第一次招生。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校生有2500人左右。因为我们定位的是一个研究导向的、高水平、高起点的大学,所以我们的招生人数一直控制在相对小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大学的质量和其品牌的形成。 国际化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 中国网 : 您刚才提到西交利物浦大学是在中国踏入WTO起始阶段开始筹备的大学,我们看到她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成立的,我们很想知道,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的国际化是一种怎么样的发展趋势? 席酉民 : 谈到大学国际化,有两个词,一个是internationalization国际化,一个是globalization全球化。国际化是一种管理上的主动策略,面对全球的竞争和市场,整合世界资源,利用世界的市场发展,它是一种主动的精神;全球化是由于通信及交通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日益变小,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地球村,这是一种挑战。 全球日益紧密,那么人才必须面对不同文化、不同市场的竞争,这种趋势对大学必然提出要求,要求大学的研究和教育资源、以及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全球市场有竞争力,大学必须利用国际资源改变自己的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以适应全球化的竞争。 中国网 : 您觉得目前中国高校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做好准备了吗? 席酉民 : 谈到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早就开始国际化的实践了。解放以后,中国大学开始引进前苏联的模式,它也是借鉴国际模式,你不能说它不是国际化。 到今天为止,改革3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社会、家长对大学教育却依然颇有微词,中国大学在教育理念、组织架构、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和国际先进水平来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席酉民 : 中国大学这些年来加强了国际化的尝试,比如通过交流学者、访问学者的模式让中国自己的学者到国外学习,或者把国外的学者请到中国来加强合作和研究等等。 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大学跟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项目越来越多。但是依据我们的经验,特别是我们在2003年办西交利物浦大学之后的经验和体会来看,这些国际化只是初步的国际化 。 国际化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 经过合作办学实践,我们发现东西方的教育理念、教育做法有很大的差异,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我们的实践是将东西方教育精华和优秀传统结合起来办一所独立的大学,这是国际化的一个更高阶段和更好形式 。 中国网 : 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及推动我国教育改革有怎样的独特优势? 席酉民 :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愿景是建设研究导向、独具特色的中国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我们是独具特色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拷贝中国的大学 , 中国已经有几千所大学,我们再增加一所同样的大学没有意义。我们也不能简单拷贝英国大学 , 这同样没有意义, 我们一直思考的是创造出什么样的大学才能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甚至世界的教育产生影响。 席酉民 : 我们先要分析未来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我们传统大学能不能培养出来?如果传统大学的培养有一定缺陷或者一定不足,我们怎么样创建一所更好的大学来培养。所以,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目标是根据世界未来的需求,把中国大学教育的优秀实践和西方大学教育的优秀实践结合起来,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 席酉民 : 这种探索说起来比较空洞,具体来讲,比如我们谈教育理念,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当成成人,自我发展、自主管理,没有人管你太多的事情,但是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包括到大学都依然被看成孩子,一直有人管着你、看着你,好象你什么都不懂,灌输你学知识,大学四年以后,你还是没有长大。 那么我们西交利物浦大学怎么看待学生? 我们把学生看成年轻的成人 。如果你是成人,我们希望你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应该学会判断社会的是非,应该培养自己的终身学习能力,走出学校就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使得这些孩子没有真正长大成人,那么作为学校就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诱导和扶持,既要强调成人的责任,又强调我们对他的教育。所以,我们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叫做学生自治、学校引导和服务。 席酉民 : 相关的探索还有很多。比如教学,中国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上课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导,学生听课;西方的教育强调积极主动学习,强调学生课堂上的投入,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已有的知识挑战,不懂的地方要想办法学会。中国的学生习惯于听,听完了考试,考完了忘记,没有办法把很多知识整合起来,相比而言,西方的方式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 席酉民 : 具体地讲,同样一门课,中国学生开10堂课,教了10个公式,都学会了,但是最后考完就忘了。 但是按照我们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方式,我们一堂课就把这10个公式都教给你,这是完整的知识,我们告诉你它的意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的逻辑是什么,你怎么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你自己再利用课前大量的资料查阅和课后的Team work小组活动来实践它, 这样自己通过寻找知识,利用团队合作把一个问题解决掉,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怎么找知识,学到了整合知识和利用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一个团队怎么样合作。 中国目前的教育或多或少的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中国网 : 从这两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您的心目中不管是中国的传统式教育还是西方式的教育模式都有不足的地方,也有可以借鉴吸取的一些优势。那么作为中国一个资深的高校管理者,我们也非常想知道就目前来看,您认为中国教育的体制改革最需要改的地方在哪里,最大的矛盾在哪里,所以您才做出了这么多努力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席酉民 : 中国教育从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依然都有很多令社会和家长不满意的地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在西安交大做过10年的副校长,我曾经分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问题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应试教育,学生从小到大的目标都是怎么样上一个更好的学校,这实际上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学习的过程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兴趣、对知识的兴趣,对未来的兴趣,让他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席 酉民 : 为什么会表示出应试的形式,把学生兴趣、爱好、创造性扼杀在应试的过程中间,这里面很深的原因,既有体制原因,又有文化原因。 比如文化原因,我们家长有责任,家长经常讲中国文化365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当中国学生谈自己理想,比如小学时问孩子你长大想做什么?他说我长大想做一个木匠,我们家长可能一巴掌就上去了,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出息我们大多数家长虽然说尊重孩子的多样选择,但实际上心目中只有一条路,要么当官,要么发财,这种单一化的价值取向就把学生的兴趣扼杀掉了,所以学生兴趣很难表现出来,这是文化与社会的问题。 席酉民 :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体制问题。计划经济时代重视的是精英教育,政府控制资源做了一批大学,精英教育到一定阶段后,社会招聘也好、招工也好都要你拿到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一考定终身,这样大家一辈子的宝就压在走金字塔的道路上,只有攀上这样的金字塔才有未来。所以中国社会长期功利化的体制诱导就迫使家长、学生必须以功利为目标,使得我们的教育太多地扼杀了孩子的兴趣,也使得整个教育偏离了它应有的方向。 按大类招生,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中国网 : 您提到学生爱好和兴趣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我们现在的学生状况来看,不管小时候还是大学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究竟想干什么,那西交利物浦大学有没有解决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 席酉民 : 不是学生没有兴趣和爱好,是你不准他有这样的机会,我们的很多孩子的专业选择就是家长说什么专业好就好。 西交利物浦大学虽然全球招生,但是目前的主要生源还是来自于中国,中国学生入学的时候很多不知道自己选什么专业是最好的,兴趣爱好也不是很清楚,这是现实情况。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 第一年西交利物浦大学按很宽的口径招生 ,今年我们就从理科、工科等几个大专业来招,招进来不急,一年之后你再选择专业。 席酉民 : 我们的理想状态是,只要够我们的一本分数线,愿意来我们学校都可以进来,来了之后你先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而不是哪个专业的学生。我们让学生进学校后自己去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到了第一年末,你再选具体的专业,调整专业。 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进到大学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对社会也有深刻的了解之后,选择一个在今后可预期范围之内你所喜欢的事情。 兴趣学习、有爱好才能真正使得一个人全身心的投入。 席酉民 : 我们最近有一个学生,今年的毕业生,她一个人同时拿到了全英计算机专业最好的五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包括剑桥、牛津。她讲过很庆幸选择西交利物浦这样一所学校,主要有两点。第一,这个学校给她了一个宽松的机会,她把它叫做放养式教育,我们叫学生自治。这是给她了一个寻找和培养自己兴趣的机会。 席酉民 : 第二在能力训练上,课堂主动学习上,大量社团活动自我组织上,来自全球的高水平的师资和多元文化的刺激上,她的收获都很大。甚至于我们有些来自全球招聘的专业老师全英文授课会有口音,她觉得这口音本身对她也是提高,原因是她在剑桥面试她的时候,老师口音很重,电话面试,她可以不仅能听懂,而且都可以答复,这就是多元的优势。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独特性让孩子健康成长 中国网 : 这是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理念,比如用一年的时间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大家找到自己真的想从事的一个事业,这个是和其他大学很大的不同,我想除此之外西交利物浦大学肯定还有很多特色的地方。比如你们的育人模式、管理体制等是怎么样的? 席酉民 : 我们的独特性表现在很多方面,育人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还有对大学的看法,以及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大学文化。 席酉民 : 我想还是从具体的事情来讲可能会更直接、更容易让大家理解。 比如,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就比国内大学少,但是学生学到的东西不比国内大学少。 我们的教法不一样,不是把整体的知识打碎,我们强调整体性、知识的整合,强调实践的结合和终身能力的训练。 我曾经招过一位从加拿大来的老师,他在中国另外一所知名大学教过书,教同样的一门课。我就问他,你在中国教这门课要教多长时间?他说教两个学期。我说在加拿大教这堂课教多长时间?他说一个学期。我问在加拿大一个学期学到的东西多还是在中国两个学期学生学的东西多,他告诉我学生在加拿大一个学期学的东西要比中国两个学期学的东西多。 我问差别在什么地方?他说差别在主动学习、教课的方法,包大量的项目、大量的小组活动训练,课前的预习,课中间的挑战等等各个方面。 席酉民 :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室和国内的教室就不一样,大部分是围合式的小教室。你到我们学校教师的办公室去看,甚至是周六周日, 老师都很安静的在教书,做研究,他们不需要像国内高校整天在外跑课题、争项目。 他们需要关注的是怎么样探索做好研究,怎么样和学生做好互动,怎么样让学生有问题随时能找到他们。 席酉民 : 我们这样的模式有什么的结果呢?举一个例子,我们学生去年参加全美数学建模比赛。我们不像国内大部分一流大学由学校组织,几千个几万个学生中选出几十个人去参加,我们全部是学生自己组织数学俱乐部的学生自己组织参赛,去年参赛了11个队,我们的学生在全国名校里名列前几。 今年我们学生再次参加了这个比赛,组织了17个队,全球是2300个队,包括剑桥、牛津,中国清华、北大都参加,按一二等奖记,全球高校的平均获奖率是百分之三十几,我们学生的获奖率百分之八十几,我们17个队5个队获一等奖,9个队获二等奖,3个队是三等奖,这是很了不起的结果。 我们学生网络搜集知识及表达能力这些东西很强。 席酉民 : 我们今年第一届毕业生很多学生得到全球最优秀的大学像牛津、剑桥等大学的认可。我们学生在英国参加IBM全球商业大赛也是前几名。、 通过我们的实践,我们发现,中国的孩子很勤奋,只要方法对路,他们照样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席酉民 : 这些成绩的取得,还归功于我们的一些其他的特点。西方特别是英国高等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她的导师制,老师在课后有大量的个人辅导,每一个学生有一个导师,导师会在学业、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我们继承了英国的导师体系,同时有所创新。在我们学校每个学生有三个导师,一个是内部的导师,像英国的tutor;一个是外部导师。外部导师我们请一些企业成功人士、政府的成功人士,在大学三年级开始给每一个学生分配一个导师,他会让这个学生真正了解社会需求,给他们制定人生规划,他们有人生困惑可以让这些老师帮他们指导。 席酉民 :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外,我们校园有独特的文化,学生只要进到我们的学校,半年后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变了,变得成熟,变成大人了,很多家长都有这样反映。为什么会变?这是大学的另外一个概念,大学必须成为一个community,就是一个社区、一种文化。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大学校长讲过一句话:大学像泡菜坛子,大学的文化像坛子里的汁,有什么样的汁就会酿成什么样的菜来。 为了让学生迅速融入我们的文化,我们有另外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新生和老生的辅助计划,每一个低年级同学都会有一个高年级同学指导,包括每一个国外学生都有一个中国学生指导,这样使他很容易融入这种文化,减少成本和时间。 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具体的做法,这些做法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学生到校之后能够很快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变得很主动、变得很独立、创新、自由。 席酉民 : 但是我们也告诉学生你不能光有自由,自由可能混乱,你必须尊重规则,这才是叫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创新,但是必须有相处的规则,和谐社会实际上也是一样,真正高水平的和谐社会不是相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一种多样性的,和平有秩序的共处才会创造更和谐的社会,我们的管理理念就是和谐管理。 我在1987年提出了和谐管理理论,我当时出的第一本书就是《和谐理论与战略》,我们学校核心的管理理念和哲学就是和谐管理理论,当然我们还有一系列其他的管理方法。 大学行政化的根源是资源的配置方式和中国社会的行政化 中国网 : 说到组织结构,我特别想请您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因为在今年的两会上和中长期教育规划大纲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去行政化是我们民众、包括教育界的一些学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中国大学去行政化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特别想了解一下,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管理模式是怎么样的? 席酉民 : 可以说西交利物浦大学本身就没有行政化,所以谈不上去行政化。 但是对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因为我在传统大学里也做过很多管理工作,我本人也是教育部研究基地的负责人,我们专门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 我认为,行政化它有非常独特的历史阶段性。当前中国整个社会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计划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行政化的社会,所谓计划经济就是只需要最高层非常聪明的做出计划,大家执行计划就行,它是一元决策,不是多元决策。所以行政化是有历史背景的。 席酉民 : 行政化表现很多方面,一个表现在有些大学按照省部级、厅局级来划分,这是一个行政化。 但是更重要的行政化不是领导的级别,是渗透在老师、学生和工作人员思想,包括行为习惯、文化的行政化层级色彩。这个层级色彩来源是什么?来源是你的资源的配置方式。 为什么要行政化?行政化的原因是通过行政化可以拿到资源。但是如果国家对教育资源的配置,通过一种透明科学方法来进行,这个行政化的作用马上就减少了因为不管你是哪来一个官员,我不见得要非常热情的去接待你,不一定要低声下气的求你,原因是按照规定你要给我资源。 所以大学行政化的根源是资源的配置方式和中国社会的行政化。 教授自治、包括去行政化必须有体系保证 席酉民 : 大家谈去行政化很多人提到一个概念,就是教授治校,什么叫教授治校?说教授治学,我们现在就有,传统大学里有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委员会,这些都是教授治学的组织。 但最后在大学里谁说了算?学位的东西、学术的东西,一定是学术委员会说了算;但更关键的是资源配置由谁来说。所以在国内的大学里面招一个处长,很多教授愿意去当处长,因为他可以掌握资源的配置权。 但是在我们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绝对不会愿意去当处长,因为他拿的钱也少,它是服务机构,它没有权利。 席酉民 : 这方面说起来有一个很深的理论,为什么要教授治校?因为 教授的知识本身就是大学的重要资源,所以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教授是大学股东之一 ,所以他应该参与大学的决策。 大学的决策一定有行政决策和学术决策。教授们擅长于学术决策,所以学术决策一定要交给教授们,但教授治校怎么样跟行政治校互相配合?有些人反对教授治校,说教授不会分钱,教授不会处理那么多复杂的行政事务,没错,教授治校和行政治校之间需要有一个匹配。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治学实际上叫学术自治、相对独立。比如我们也有学术委员会,有学术处罚委员会等等,还有学生和老师联合委员会。我在学校代表行政权利,这个权利比如说做了一个决策,对某个学生做出某种处罚,或者对某个教授做出某种惩罚,这是根据他们的委员会做出的,我没有权利干预。 但是我们学校的章程里明确规定,如果这种委员会做出处罚以后,学生和老师有权去投诉,接到投诉我能做什么事儿?只有两件事可以做:第一这个判断着是不是事实。第二这个判断是不是符合程序,如果符合事实,符合程序,就得维持教授们作出的决策。 席酉民 : 行政管理管什么?管合法性,不是管教授决策权,因为教授有权决策。原因什么?他懂,有可能你不懂。教授自治、包括去行政化必须有一套体系的保证 。 从目前来讲,一是资源配置的体制,二是教授自治的责权利关系,实际上叫治理结构。第三必须考虑学生跟学校的关系,学生是学校的客户,应该全力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和老师互动,这些东西在我们现行教育体制里面都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都需要我们去改进。 中国网 : 听了您的介绍,您刚才介绍的这一套学术决策和行政决策,感觉是一个执行体系和一个监督体系这样的一种关系。 席酉民 : 可以这样说,我们学校的治理体系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领导体系;第二部分教授学术自治;第三部分以学生自治学校引导学生的管理体系;第四部分是专业化服务的支撑体系。 领导这一块,比如我们这个学校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除了管投资,掌握资源,办学大的思路和大的方向外,日常运作都是我们学校的领导团队来做。 席酉民 : 但是董事会做这个决策的时候,比如学校研究导向的定位,当我们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教授支持。 教授说你要是一个教学型大学、赚钱的,好教授就不来了,所以你必须是研究导向。既然研究导向,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家长喜欢,股东要考虑的就只是我能不能找到钱来支持你。 领导阶层必须听取教授的声音,这就是教授参与领导。一旦这个事情定了,落实这个战略的时候,执行层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学术自治、学生自治,学校领导的管理和基础平台的支持就变成一种服务。 席酉民 : 在我们学校组织结构不是层级结构 。90%以上的大学都是层级式管理,采取的是机械制造厂的管理结构。我们是平台式的,因为我们要支持两个自治实体,一个是学术自治实体,一个是学生自治实体。在一个领导体系下,在服务平台上互动、创新、学习,使得从这走出来的老师都是在真正好的学者,教出来的学生都是有能力的、有世界视野的、有责任感的学生。 我们希望我们学生出来以后应该是世界公民,我们的育人模型是五星育人模型,包括素养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都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这几个体系怎么有效匹配、运转,这就要求我们构成一个治理体系,把学术领导、学生自治和学校引导服务以及专业化支持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这个体系才能保证它有效运转。 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西交利物浦大学不可能 办成成研究导向的非盈利大学 中国网 : 您觉得这个体系是不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能够现以非盈利性的研究导向的目标之一,它是不是一个保障? 席酉民 : 我觉得不是。这个治理结构是只是保证一个学校基本运转的前提,这是我们探索的一套形式,这套形式让我们在资源保证的情况下,学校能够有效的运转。 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要办成研究导向的大学,按照国际合作来讲,两个合作者,西交利物浦和英国大学不可能有太多资源的投入。研究导向我们又是以理工管起步的,需要大量的实验室投入、大量的研究投入,没有投入保障这个研究导向是根本无法做下去的。 很幸运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苏州工业园区就有上千家国际合作企业,上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当地政府又是一种服务型的政府,他们很有远见的看到未来中国要变成世界强国,必须在研发上加强,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必须有创新,为了寻求对经济社会更持久发展的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大力引进研究机构,引进高水平的大学。 我们学校就是在这样一种机会下被引进到苏州的,当地政府在校园建设上、实验室上建设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上,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持,我们决不可能定位成研究导向的非盈利大学。 席酉民 : 所以不管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美国大学研究机构,还有俄罗斯科技部、教育部部长到我们西交利物浦大学来访问,我跟他们说,我们要通过国际合作办成研究导向的国际大学,他们说不可能,但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做出来了。 我跟他们分析, 我们两所母校不拿走学校一分钱的利润, 我们的团队是在中国土地上全力探索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中国高等教育,甚至世界高等教育可能有自己的影响。 我们有当地的政府的积极支持,有很好的腹地和生态,有当地的工业经济社会发展生态。这几个因素凑在一起成就了这样一所研究导向的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 如果没有这些因素,我们这个定位就很难实现了,当然这个定位真正能够实施,需要靠我刚才讲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体系。 希望西交利物浦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只麻雀 中国网 : 席校长,我了解到,您曾经说过一句话,说希望西交利物浦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只麻雀,这句话怎么理解? 席酉民 : 我长期参与中国大学改革研究,我发现中国大学改革面临两类问题,一是体制问题;一是管理问题。 作为教育部研究基地的负责人,我们到一些传统大学里面,看到一些问题,告诉他们这个地方做得不好应该改进的时候,他们会说这是体制的问题。中国的很多高校管理者以体制、甚至文化为借口,回避了很多自己可以解决的管理问题。 席酉民 : 我在国内一些大学校长论坛上讲到西交利物浦大学,他们说你们做得很不错,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向你学。我告诉他们,从体制上有些你是不好学的。比如我们是国际合作,比如我们办学的自主权非常强,这个你很难学。 但是你认真的思考一下,国内大学的自主权还小吗?从教育部、国家拿钱下来以后,在学校内部也有很强的自主权。只是有很多的管理惯性、文化的惯性相互制约。 还有很多具体的管理问题,比如组织结构调整,没有谁去要求不可以成立这个部门,不可以合并哪个部门。你可以改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方式,这是你的权利,你可以做。 席酉民 : 我是做管理研究,我知道全球90%以上的大学,现在是采取的组织架构,都是传统的层级结构。比如党委、学校、校长、副校长、处、科一直下来,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层级的官僚体系。 这个官僚体系有效吗?非常有效。它对哪些组织有效?对生产制造企业有效,对环境比较稳定,什么事情都可以讲清楚的组织有效,它实际上是科学管理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它不太适合以脑力劳动为主力,以知识工作为主的学校。 知识工作者,像我们两个坐在对面,当我讲这个事儿,你虽然在笑,但是我不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是支持我的笑,还是嘲笑,你没有办法判断。知识工作也是一样,校长你站在他的背后,你知道每一个教授坐在电脑前面他在思考什么?他在思考昨天跟别人吵架了,还是思考你的科研问题,你是无法判断的。所以知识工作者我们需要一个符合知识工作者的一个平台,就是要创造环境,让知识工作者学术自治,让他们自由探索。 席酉民 : 我们学校的组织结构就像一个蜂窝状,没有层级,只有一个网状结构,每个人处在网络节点上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色和作用,只要你把这个角色和作用做到就可以了。这个网是对所有人提供的一个成就事业的平台,我们希望所有人在西交利物浦能够有一个快乐的生活、成功的人生。 这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际上是很难的过程,为了实现我们这样一套理念和思想,我们用和谐管理作为一个理念和哲学,在管理技术上我们推行了五种办法,我们叫MBAR2,这实际上是五种管理技术的一个组合。为了实现这五种办法,我们在行为规范上也有明确的诉求,TIPSH2,这是我们的探索。 席酉民 : 英国的认证体系的负责人到我们学校通过员工、学生访谈后,给我们结论,说西交利物浦大学行为规范、管理技术、哲学和理念等这套文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所以你才表现出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当然从官僚体系到扁平式的网状结构的改革,背后还需要一系列的支持,才能形成这样一种良好运行的文化。 即使我们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困难, 但只要下决心去做,照样可以做不错的东西出来 中国网 : 席校长您刚才也提到,今年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要毕业了,回首西交利物浦大学这几年走过的这一条探索之路,作为现在的执行校长,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席酉民 : 我最大的感受是处在变动的中国文化环境下,即使在大家都认为有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不可改变的地方,我们依然可以按照我们的理想去做,去改变。 简单来讲,比如说一开始建这个学校,很多人都在观望,包括第一届学生和第二届学生进来的时候大部分应该是没有办法才进来的,但是我们很庆幸的看到现在很多的家长小孩,不管考多少我就认定西交利物浦大学了,因为 这个学校不仅仅是给你两个文凭,一个中国文凭、一个世界文凭,更重要的是她给你的孩子健康成长一生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素养、知识、能力等各方面。 席酉民 : 第二,我们很荣幸地看到,很多我们面向全球招聘的外籍老师,三年过去,即使不减税,他们依然愿意留下来,他们认为我们是在进行一个尝试,进行一个探索。 我们家长这里也得到了肯定,社会的肯定、家长的肯定、学生的肯定、我们队伍的肯定、世界同行的肯定是让我们倍受鼓舞的。 席酉民 : 前段时间我们有一个大学论坛,来自澳洲、美洲、英国、欧洲的校长,我做了一个报告,谈谈我们学校的理念和做法,他们很认同。我去年国庆节期间在哈佛有一个论坛,谈大学的国际化,谈我们的实验和探索,他们很认同。 这四年一个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良好的结果,另一个是给我们一个更大的信心,就是即使我们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困难,但只要你下决心去做,你照样可以做一个不错的东西出来。 这也是我们希望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只要你进入这个学校你就会喜欢她,你喜欢她,就可能成就你,甚至成就你一生。 前几天我碰到几个学生,我问他进来以后怎么样?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说很好,特别是他们跟到了其他国内名校的同学,到了假期一碰撞、一交流,他们会发现自己充满自信,他们会发现我们的优点确实表现在很多方面,这就是我看到的。 中国网 : 现在您看到您对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席酉民 : 当然是充满了信心。我是从一个公立大学的校领导,甚至我也有机会到国内很有名的大学做正职的机会,但是我没有去,放弃了这样的位置,来到了国际合作大学,一般人来讲很难想象,为什么? 我觉得这个平台是一个国际资源整合的舞台,它可以在中国甚至世界上制造一个非常独特的学校,而这个学校可能更容易适合未来需求,更容易满足未来的这样一个趋势。 我们是一张白纸,我们没有包袱,没有拖累,我们没有惯性,现在第一步已经有了,我们更有信心。 中国网 : 非常感谢席校长作客我们中国访谈,我想您的这个愿望就是在中国土地上培养出一所国际认可的世界型的大学。这应该也是很多中国民众或者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共同愿望,也希望您的这个愿望能够美梦成真。 席酉民 : 谢谢,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成真,但是只有这样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我们 希望这所学校的探索能够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甚至世界的高等教育产生中国人的影响,这才是我们更大的理想 。 中国网 : 好,今天非常感谢席校长的到来,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责任编辑:王珊) 文档操作 发送 打印
个人分类: 大学的组织与管理|4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2005年大事记
pikeliu 2010-5-2 18:23
http://www.sipedi.cn/sipedi//dazx/showinfo2.aspx?infoid=10ac6eda-b515-498c-957b-7b7f7070028bsiteid=15categoryNum=004001 当前位置: 首页 档案展览 高教区大事记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2005年大事记 (发稿时间:2009-03-24阅读次数:944) 2005.3.20-23 教育部专家评审组考察、评审西交大利物浦国际大学项目的可行性情况 2005.5.13 苏州独墅湖体育馆钢结构吊桩 2005.5.23 苏州独墅湖高教区举办独墅湖之光文艺晚会,园区管委会潘书记等领导观看演出 2005.6.8 苏州独墅湖图书馆开馆仪式、南大苏州研究生院签约、南大苏州研究生院揭牌。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市长阎立、市委副书记杜国玲、市委副书记王金华等一行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和图书馆揭幕。 2005.6.14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一行 5 人视察独墅湖高教区 2005.8.3 省委副书记、省长梁保华视察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市委副书记、园区工委书王金华等有关领导陪同视察。 2005.8.23 苏州独墅湖高教区迎来苏大 7000 名学子 。 2005.9.8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校际合作委员会成立,各入驻高校派代表参加会议。 2005.9.15 陈焕友及夫人一行视察独墅湖高教区 2005.1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联合高等研究中心(苏州)在独墅湖高等教育区揭牌,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香港城大校长张信刚,苏州市委副书记、园区工委书记王金华,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潘云官等嘉宾出席仪式。 2005.10.19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一行 10 人视察独墅湖高教区 2005.10.20 邓小平之女,中国科协第一书记邓楠视察了独墅湖高教区 2005.10.22 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院士与苏州市市长阎立同志在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大厦签订了《东南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协议》。双方明确了在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合作共建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开展苏州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等有关事宜。 2005.10.26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省委常委、秘书长赵少麟,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等陪同,考察了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 2005.11.6 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在高教区独墅湖图书馆签署了《筹建华中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意向书》。 2005.11.21 李瑞环同志及夫人一行在江苏省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苏州市市委书记王荣、市委副书记苏州工业园区工委管委会书记王金华的陪同下,视察了苏州独墅湖图书馆。 2005.11.27 国家发改委范司长一行 7 人视察独墅湖高教区。 2005.12.5 航天英雄费俊龙在苏州市委领导和园区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独墅湖高教区,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内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许多同学纷纷请费俊龙签名留念,以此勉励自己学习英雄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2005.12.8 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和独墅湖高教区学生理事会联合主办铸爱国之魂,立民族之根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文艺晚会。 2005.12.9 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和江苏省南京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的爱国影片《栖霞寺 1937 》首映式。首映式由苏州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大龙主持,出席者有影片的出品人、导演、主要演员,南京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的领导,高教区领导及师生。 2005.12.9 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和苏州大学心理卫生协会联合举办了一次面向高教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义诊活动。作为一次公益活动,它反映了高教区学生不只关注自己的学业前途,还在尽自己所能服务大众,奉献社会。 2005.12.16 独墅湖高教区校际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在安徽黄山市国际大酒店举行。会议由首任值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金大胜主持,中科大苏州研究院虞吉林、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张小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吴军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戴荣明、港大思培学院王晓岳、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陈龙、王小阳、刘怡参加了会议。 2005.12.26 独墅湖高教区举办送温暖、献爱心募捐活动 2005.12.28 由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和共青团苏州大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民族音乐走进独墅湖高教区 2006 新年音乐会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2006年大事记
pikeliu 2010-5-2 18:20
http://www.sipedi.cn/sipedi//dazx/showinfo2.aspx?infoid=6a0a4b58-b8b9-42af-ba63-16d5d0f7142csiteid=15categoryNum=004001 首页 档案展览 高教区大事记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2006年大事记 (发稿时间:2009-03-23阅读次数:970) 2006 年大事记 2006.1.9 原中组部张全景部长一行视察独墅湖高教区,市委杜国玲副书记、园区潘书记等陪同 2006.1.12 园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理事会一行 44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1.13 省委研究室园区调研一行 9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1.15 园区中层以上干部家属团一行 140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1.16 苏州市文物局一行 30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1.16 委局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参观团一行 80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1.17 韩国全国优秀教师访问团一行 60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1.20 园区检察院客人一行 40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1.21 新加坡大使团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1.24 省开发银行客人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9 娄葑镇车坊地区干部大会 190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15 园区国税局 3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16 规划建设现场办公会施书记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20 东南大学浦校长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21 苏州电子信息行业协会新春年会会议成员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22 新加坡贸工部常任秘书王文辉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22 辉瑞制药客人一行 5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22 台湾客人一行 15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23 市宗教局客人一行 5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25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27 中科院施院长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2.28 3 . 2 教育部专家组一行在 方惠坚 教授(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带领下在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内实地考察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筹)和复旦 - 新国大联合研究生院(筹)项目。 2006.3.7 园区物流园客人一行 3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7 市发改委领导一行 7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16 日中学术研究交流访问团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17 新加坡检察代表团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17 独墅湖高教区学生理事会携手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在文星广场举行名为真心呵护,健康随行的大型义诊活动。 2006.3.18 上海部分企业界人士赴苏考察团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18 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首届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开学典礼在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综合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国务院学位办、国家 211 工程办公室郭新立副主任,江苏省教育厅殷翔文副厅长,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施建军 教授,中科院院士 冯端 教授、 王业宁 教授,苏州市政府董宙宙副秘书长等出席了此次开学典礼。 2006.3.22 Robin Saxby 爵士一行 2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23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暨创意产业园奠基仪式在独墅湖高教区召开。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王金华,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福元,苏州市政协主席冯瑞渡,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明龙等领导出席了此次奠基仪式。 2006.3.23 新加坡贸工部副常任秘书卢威强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23 苏州市曹福龙副市长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26 山西省副省长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29 市人事局钱主任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30 省委研究室赵昊主任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31 全省公诉会议代表团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31 青岛市经济开发区工委宣传部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3.31 青岛市党政考察团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4 新国大卢耀群副校长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7 辉瑞制药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9 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高博教育管理(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前摩托罗拉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赖炳荣 先生做客首届湖畔论坛,以生动的事例,为苏州的企业家纵论现代企业发展的要诀,与青春学子畅谈人生规划。 2006.4.10 青海省党政代表团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10 市科技局离退休老同志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12 新加坡驻沪领事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13 园区科技局客人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14 西安交大客人一行 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15 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一行 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16 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郑新立一行 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20 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及中国人大考察组一行 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20 省建设厅张泉副厅长一行 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21 美西华人协会一行 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27 市四套班子老领导一行 80 人 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29 朝阳市考察团一行 30 人 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4.30 独墅湖高教区体育发展中心体育馆正式开馆。苏州市委副书记徐国强、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马明龙、苏州市体育局局长王根伟、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副书记沈明德、工委副书记潘云官、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皇甫志新、苏州市文广局副局长吴国良、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叶峰共同为新体育馆开馆剪彩。 2006.4.30 南大陈校长一行 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5.10 美西医药协会代表团一行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5.12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一行视察高教区 2006.5.13 2006 苏州国际四足机器人表演暨 2006 中澳机器人技术系列展苏州站在独墅湖高教区体育馆隆重开幕。 2006.5.14 市民体验团一行 30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5.14 省纪检监察信访干部培训班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5.17 新加坡李亦贤、杨莉明议员一行 3 人参观高教区 2006.5.18 诺贝尔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一行 3 人参观高教区 2006.5.18 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5.19 四川省委组织部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5.19 Grundfos 集团全球总经理研讨会成员一行参观高 教区 2006.5.29 苏州广电总台老新闻工作者一行 35 人参观高教区 2006.5.29 西交利物浦大学在独墅湖高等教育区正式揭牌成立。江苏省教育厅姜映梅副厅长、朱永新副市长以及三所高校的领导分别讲话,市委副书记、园区工委书记 王金华 先生还亲自向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陶文铨 教授赠送了纪念品。 2006.5.30 市公安局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5.30 美国陶氏化学高瑞强副总裁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1 园区检察院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2 马来西亚商联教育基金访问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5 园区工商局孔局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6 东菀客人一行 60 人参观高教区 2006.6.8 黑龙江市考察团客人一行 105 人参观高教区 2006.6.8 国家开发银行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10 上海市闵行区政府考察团一行 43 人参观高教区 2006.6.11 中科院陈竺副院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12 中科大 MBA 师生代表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12 日本朝日新闻上海支局采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12 西交大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12 园区教育局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12 美国北凯罗莱纳州立大学客人参观高教区 2006.6.14 南大施建军副校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15 西交大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17 东南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牟德校长一行参观高教 区 2006.6.20 徐南平副市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20 上海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21 美中制药协会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22 美国 Tulane 商学院 EMBA 代表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24 首届院士苏州论坛嘉宾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26 日本知名制药企业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29 园区管委会陈副书记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6.30 苏州侨联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1 南京二十九中党委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2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党委许书记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3 相城区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3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导 孙增圻 教授与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负责人李实、张峻、岳亚明等一行访问高教区 2006.7.4 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暨高博教育集团新校园开工典礼在独墅湖高教区隆重举行。市委副书记、园区工委书记王金华,省教育厅厅长姜映梅,副市长朱永新,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明龙,园区工委副书记潘云官,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叶峰以及香港大学 SPACE 学院院长、港大思培学院理事长杨健明,苏州科技学院副院长、港大思培学院理事黄勇、高博教育集团董事长、港大思培学院副理事长赖炳荣,港大思培学院执行院长梁志强出席了这一庆典。 2006.7.9 苏州市人大代表常熟一组参观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10 由苏州市电器工业协会与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联合举办的电器产品智能化及其发展和应用前景专题讲座在高教区举行。这次讲座邀请了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的 郑建勇 教授、赵剑锋副教授和 吴在军 博士三位专家。 2006.7.13 原摩托罗拉 CEO 小高尔文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14 苏州市检察长座谈会与会领导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15 在苏全国人大代表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15 中央党校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16 中国人民大学纪校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18 美国前议员参观高教区 2006.7.20 省开行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20 平江区政府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23 全国中学生夏令营 74 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25 浙江大学代表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26 苏州广电总台领导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27 华中科技大学朱书记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7.28 第四期湖畔论坛在独墅湖高教区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此次论坛由苏州市科技局、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共同举办,以通信 - 电子类行业企业家、专家访谈的形式,围绕信息技术创新与二十一世纪苏州的产业发展这一主题。 2006.8.1 山东省委组织部领导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2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3 苏州市潘副秘书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5 新加坡贸工部高级副司长叶锦祥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8 徐州市党政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8 江苏省公安机关 ORACLE 专业认证培训班开班典礼在独墅湖高教区图书馆隆重举行。 2006.8.10 国家信访局调研室主任、江苏省信访局副局长王传东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11 全市开发区工作会议与会领导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11 泰国兰氏中文商学院中国代表处副主任阎琰参观高教区 2006.8.14 陈焕友同志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15 威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马世和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15 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参观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17 园区教育局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17 星海学校参观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18 王金华书记视察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21 教育部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候任参赞马燕生同志参高教区 2006.8.22 新加坡副总理黄根成一行参观访问独墅湖高教区。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苏州市委副书记、园区工委书记王金华,园区管委会主任马明龙,园区工委副书记潘云官等领导陪同。 2006.8.23 通州市党政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24 日本早稻田大学副总长江夏健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25 经济学家吴敬琏夫妇参观高教区 2006.8.25 星港学校新教师参观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25 新区组织部朱部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27 东南大学香港学友社九龙区干事抗战历史及国情教育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27 园区第三中学参观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27 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参观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28 长三角网络媒体记者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28 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公安分局在分局大院举行了成立暨揭牌仪式。市委副书记、园区工委书记王金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邱岭梅、市政府副市长程惠明,市公安局常委书记、局长邵斌华共同为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公安分局揭牌。 2006.8.29 韩国政府商务部下属产业政策研究院院长及建设交通部负责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30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德国学生参观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8.30 国家开发银行王益副行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9.3 苏州科技学院、高博教育联合培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新生开学典礼在独墅湖高教区综合楼学术报告厅举行。 2006.9.4 王书记现场办公会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9.9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9.16 中组部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9.18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奠基仪式在独墅湖高教区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江苏省省长梁保华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揭幕并培土奠基。 2006.9.20 园区三中老师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9.20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9.25 俄罗斯国民经济学院商学院院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9.26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9.28 省人大代表宿迁视察组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9.30 昆山工商局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2 10 . 10 2006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首届 RoboCup 中国公开赛在 高教区举行 2006.10.5 教育部副部长 吴启迪 女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侯建国院士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6.10.10 美国微软全球副总裁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11 中国苏州国研斯坦福 CEO 论坛筹备组领导一行参 观高教区 2006.10.16 美国麻萨诸塞州商贸教育代表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1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18 园区工行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21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许勤司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24 园区光大银行客人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24 商务部李志群司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24 英国保守党教育负责人 David Willetts 等一行参 观高教区 2006.10.24 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专题研讨会与会代表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0.24 美国耶鲁大学马佐平院士做客湖畔论坛,做了关于半导体科技发展的演讲 2006.10.25 省招生考试院霍院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25 加拿大 BC 省教育署官员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26 西交大卢天健副校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27 芬兰教育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31 英国信息技术教育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6.10.31 商务部常务副部长于广洲一行视察高教区 2006.11.2 Intel 公司王文汉博士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4 南京工业大学访问团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6 国家发改委孔泾源司长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7 法国凯捷咨询公司客人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7 安徽省经委研修班学员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9 ORACLE 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客人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10 俄罗斯经贸代表团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10 独墅湖高教区与东南大学合作共建苏州市无线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合作签字暨揭牌仪式在独墅湖图书馆举行。仪式由工业园区科技发展局局长夏芳主持,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副书记程云清,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刘春奇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签字仪式。 2006.11.14 苏州工业园区科学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论坛与会代表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15 国家数字图书馆实验馆正式落户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独墅湖图书馆 2006.11.16 国家开发银行陈元行长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19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一行 视察高教区 2006.11.19 园区社会事业局客人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20 非洲国家执政党干部研修班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22 中科院研究生院嘉宾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22 无源光网络产业论坛嘉宾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23 新加坡南洋女中师生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24 南京大学苏州工业园区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与会专家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24 无锡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振一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25 泰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客人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27 吴堡县党政考察团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1.30 著名作家王蒙做客独墅湖高教区湖畔论坛,放 谈《红楼梦诸公案》 2006.12.6 园区检察院客人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2.6 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一行视察独墅湖高教区 2006.12.6 驻外使领馆人员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2.7 苏州高新区考察团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2.9 韩国南首尔大学领导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2.9 江苏省人事厅赵永贤厅长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2.19 张家港市检察院领导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2.19 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委员会第三党支部成员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2.21 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长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2.22 塔吉克斯坦央行代表团一行 参观高教区 2006.12.27 香港学友社青年学者抗战及国情考察团一行 参观高教区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2007年大事记
pikeliu 2010-5-2 18:17
首页 档案展览 高教区大事记 http://www.sipedi.cn/sipedi//dazx/showinfo2.aspx?infoid=8f3c0388-51a7-498b-9abb-74cc50b0a7ecsiteid=15categoryNum=004001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2007年大事记 (发稿时间:2009-03-23阅读次数:838) 2007.1.17 苏州市委副书记、园区工委书记王金华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现场办公会 2007.1.19 西交大、香港理工大学校领导参观高教区 2007.1.23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江苏省电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在独墅湖体育中心举行了 无线高教区项目共建签约仪式 2007.1.31 高博英语园区中心、高博软件实训中心及国际考试中心揭幕仪式在高教区举行 2007.2.9 国家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郭林行长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2.12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奠基典礼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市委书记王荣、东南大学校长 易红 教授出席了奠基典礼 2007.2.14 中国电影家协会考察团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3.1 科技部火炬中心张志宏副主任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3.4 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德来独墅湖高教区,并做题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专题讲座 2007.3.3 美国圣约瑟夫大学常务副校长 Brice 博士访问独墅湖高教区 2007.3.7 四川大学副校长赵昌文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3.12 北大国际 MBA 美方院长及美国弗坦莫商学院领导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3.12 新加坡外交部副常任秘书陈秀珊率领新加坡外交部代表团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3.13 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博士学院院长 SAILLARD 教授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3.16 美国纽约州 Skidmore College 代表团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3.17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小康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3.22 青年画家杜璞油画作品展在独墅湖高教区举办 2007.3.23 科技部叶冬柏公使衔参赞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3.30 中组部办公厅马晶副主任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4.6-8 第六届两岸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 2007.4.9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奠基仪式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苏州市委书记王荣、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教授等出席奠基仪式 2007.4.10 著名作家莫言做客独墅湖高教区湖畔论坛,做了主题为成长与创作之路的演讲 2007.4.11 泰国曼谷农业大学校领导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4.18 聚焦高教区院士论坛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十多位院士及资深教授参观了高教区并听取了高教区及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 2007.4.18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4.20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士康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4.21 美国乔治顿大学副校长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4.2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书记包云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4.25 加拿大 McGill 大学校领导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4.29 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5.15 厦门大学教授、学者易中天参观独墅湖图书馆 2007.5.16 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参观独墅湖高教区,并视察西交利物浦大学 2007.5.18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 师张思锋 教授做客湖畔论坛,讲述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植策略 2007.5.20 教育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钰 教授,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胡凌云 教授访问独墅湖高教区 2007.5.20 独墅湖放水还湖,重现万顷碧波 2007.5.21 园区全民健身月活动在高教区举行启动仪式 2007.5.24 西交大苏州研究院奠基典礼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西安交大副校长 席酉民 教授等出席奠基典礼 2007.5.25 西交利物浦大学一周年庆典,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姜峰、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席酉民 教授、英国驻华大使 William Ehrman 爵士等参加庆典 2007.5.30 邻里中心翰林大厦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奠基仪式 2007.6.6 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做客湖畔论坛,做题为我塑中外历史文化名人的演讲 2007.6.13 财政部常务副部长朱志刚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6.13 国家保密局专题调研组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6.13 四川大学杨泉明书记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6.15 新加坡软件办主任卢威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6.15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考察团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6.28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7.2 独墅湖高教区游泳馆开馆正式开馆,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董宙宙等出席了开馆仪式 2007.7.4 阳光卫视考察团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7.18 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7.24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何维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7.25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8.6 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8.22 香港城市大学科学及工程学院交流团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9.8 07 年园区运动会开幕式在独墅湖体育馆举行,苏州市委副书记、园区工委书记王金华,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等出席了开幕式 2007.9.26 2008 年机器人世界杯标志设计完成 2007.9.28 南大生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在独墅湖高教区揭牌成立,江苏省副省长张桃林、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院士、南京大学校长 陈骏 教授、苏州市委副书记王金华、苏州市副市长徐南平院士、工程研究中心 刘建宁 教授等共同为中心揭牌 2007.9.28 苏州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奠基仪式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省体育局局长李一宁和市领导徐国强、吴文元、朱永新等出席了奠基仪式 2007.10.10 苏州南环路东延独墅湖桥隧工程正式通车 2007.10.17 舞蹈艺术家李莹做客湖畔论坛,做题为赏析现代舞的讲座 2007.10.20 苏州市委副书记、园区工委书记王金华现场办公会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 2007.10.23 澳大利亚国立科廷科技大学商业学院国际系主任 John Nielson 教授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10.28 中科大软件学院揭牌仪式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2007.10.28 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高教区召开 2007.10.28 2008 机器人世界杯赛新闻发布会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 RoboCup 国际联合会理事恩里克教授等出席了发布会 2007.11.1 台湾中央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张传章 教授、中央大学 EMBA 执行长林文政主任参观独墅湖高教区,并实地考察了南大苏州研究生院 2007.11.2 英国创新、大学和技能事务大臣约翰丹能访问西交利物浦大学,并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7.11.6 东南大学软件学院揭牌仪式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和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2007.11.7 江苏省生物医学材料及应用研讨会在高教区召开 2007.11.8 独墅湖高教区公交首末站开工建设 2007.11.12 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环境技术工程中心和评测中心正式成立 2007.11.15 全国图书馆企业信息年会在独墅湖图书馆举行,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缪其浩等嘉宾和 150 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界、企业界、学术届、数据供应商和情报学界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盛会 2007.11.16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慕斯塔帕默哈莫德访问独墅湖高教区,并考察港大思培学院 2007.11.16 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研讨会在独墅湖图书馆举行 2007.11.22 独墅湖高教区发展交流与咨询会暨校际合作委员会 07 年第 3 次主任委员会议在独墅湖图书馆举行 , 省教育厅殷翔文副厅长和省学位办徐子敏主任现场指导工作 2007.11.24 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揭牌仪式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苏州市委书记 王荣 教授和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2007.12.1 独墅湖高教区运动会在独墅湖体育馆开幕 2007.12.5 东南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招生说明会在独墅湖高教区举办 2007.12.16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教授参观独墅湖高教区,并向独墅湖图书馆赠书 2007.12.26 苏州知名作家范小青做客湖畔论坛,做题为文学与社会的讲座 2007.12.29 东南大学苏州科技成果展示会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苏州市委书记王荣、东南大学校长 易红 教授等出席了展示会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2008年大事记
pikeliu 2010-5-2 18:14
当前位置: 首页 档案展览 高教区大事记 http://www.sipedi.cn/sipedi//dazx/showinfo2.aspx?infoid=68c49f8e-50fe-4be8-836c-ea786ae37c15siteid=15categoryNum=004001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2008年大事记 (发稿时间:2009-03-17阅读次数:1126) 2008.1.4 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中一行 6 人来高教参观 2008.1.5 高教区举行 迎新年、庆奥运 长跑比赛 2008.1.12 首届苏州台商迎新春书画展览亮相独墅湖图书馆 2008.1.14 许海峰亲临独墅湖体育馆考察奥运会热身赛赛场 2008.1.25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惠一行 8 人参观高教区 2008.2.12 著名教授金正昆做客湖畔论坛 2008.2.28 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8.3.3 日本关西棋院国内首家分院落户高教区体育中心 2008.3.3 全国首家微软技术实训基地落户高教区 2008.3.6 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视察高教区 2008.3.7 苏州市人大代表视察高教区 2008.3.9 福州市党政考察团来高教区访问 2008.3.13 国家级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地方服务站在独墅湖图书馆揭牌 2008.3.17 日本 CRO 企业 EPS 一行 8 人参观高教区 2008.3.18 美国马佐平院士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8.3.18 高教区体育发展中心获承办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先进集体 称号。 2008.3.19 国家信息化专家委课题组参观高教区 2008.3.26 吉林省洮南市党政代表团访问高教区 2008.3.27 著名营销学专家李蔚做客湖畔论坛上细说营销秘诀 2008.3.27 江苏省体育总会在独墅湖高教区召开座谈会 2008.4.8 苏州女企业家座谈会在独墅湖体育发展中心举行 2008.4.11 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等领导组成的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调研组考察高教区教育、科研、产业转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008.4.11 苏格兰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部长参观高教区 2008.4.16 中国首位奥运冠军许海峰作客湖畔论坛话奥运 2008.4.17 全国现代五项冠军赛在高教区体育中心开赛 2008.4.18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8.4.19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基金会主席 Richard J.Gowen 、 IEEE 中国区总监华宁访问高教区 2008.4.19 章丘市党政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8.4.21-25 2008 年 ISO/TC184/SC5 国际会议 在苏州独墅湖图书馆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第 184 技术委员会第 5 分委员会主办 2008.4.25 江苏省第十期院系党政负责人培训班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8.4.26 打工皇帝 唐骏做客湖畔论坛上畅言职场生存之道 2008.4.28 独墅湖影剧院揭牌开业,园区管委会领导前来剪彩 2008.4.30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全面开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国玲,市政协主席王金华,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市政协副主席申建华参加了项目奠基开工仪式。 2008.5.7 苏州工业园区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在独墅湖高教区体育发展中心北广场举行 2008.5.8 云南省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剑辉及市委常委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8.5.15 高教区开展 心连心 抗震救灾慈善募捐活动 2008.5.17 江苏省青少年游泳比赛在高教区开赛 2008.5.18 高教区(教投公司)召开领导干部扩大会议,会议强调力争 5 年基本建成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2008.5.19 独墅湖高教区各界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致哀 2008.5.24 市十二届运动会保龄球赛在高教区体育中心举行 2008.6.1 第四届苏州市少儿艺术节在独墅湖影剧院开幕,苏州市市委常委、市长阎立,苏州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国强等领导莅临祝贺 2008.6.3 江苏省信息产业厅陈为保副厅长和香港城市大学陈明敏来到独墅湖高教区进行参观访问 2008.6.6 独墅湖高教区基督教堂奠基,苏州市基督教两会主席何介苗牧师主礼当天的典礼活动。 2008.6.6 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率武汉大学考察团一行来到独墅湖高教区进行参观访问 2008.6.13 江苏教育新闻工作者协会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8.6.18 2008 中国杯 国际男子手球精英赛在高教区独墅湖体育发展中心拉开战幕。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手球协会副主席孟伟,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手球部部长彭宁出席观赛。 2008.6.19 中新置地荣域 助学金在独墅湖高教区启动 2008.6.20 广州市党政代表团一行 100 人参观高教区 2008.6.26 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张坊参观高教区 2008.7.2 2008 年全国少乒赛(南方区)独墅湖畔开拍 2008.7.11 无锡市政府考察团一行 81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8.7.10 高教区公交首末站工程胜利竣工 2008.7.16 RoboCup08 机器人世界杯赛在苏州开赛,国际联合会新任主席 Prof. Manuela M. Veloso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民进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等、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等出席 2008.8.6 王荣书记视察独墅湖高教区院校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等陪同 2008.8.9 复旦大学金力副校长一行 8 人参观高教区 2008.8.23 少儿暑期快乐围棋赛 在高教区开赛 2008.8.28 国务院参事吴伯明在高教区讲授知识产权 2008.8.30 中宣部新闻局葛玮副局长一行 25 人参观高教区 2008.9.4 2008 苏州台商篮球友谊赛在高教区体育发中心开赛,全市 23 家台资企业的 21 支球队参赛 2008.9.4 西交利物浦大学与劳瑞德集团结成战略联盟, 学校将获得总额七千万的捐资 2008.9.6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落户,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和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副市长王鸿声等领导出席了成立仪式。 2008.9.18 19 首届中国名校苏州创新合作论坛暨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于 9 月 18 19 日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在 18 日的活动开幕式上,东南大学国家科技园(苏州)、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同时揭牌成立。江苏省省长助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科技厅副厅长李奇,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等出席了开幕式 2008.9.19 邻里中心翰林大厦于 9 月 19 日 在高教区正式开业。 2008.9.19 9 月 19 日 ,由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牵头,高教区就业和培训指导中心等单位协助的园区培训经理人俱乐部在独墅湖畔宣告正式成立。来自园区近 50 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2008.9.25 9 月 24 日 ,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十二届例会在园区举行,当天下午,俄罗斯代表团在中方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独墅湖高教区 2008.9.28 9 月 28 日 , 第三届苏州阅读节 开幕式在独墅湖图书馆盛大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国强,副市长王鸿声,市政协副主席葛维玲,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缪学为等出席 2008.10.8 10 月 8 日 上午,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南京金陵酒店管理公司关于金陵观园国际酒店项目的合作签约仪式在独墅湖图书馆贵宾会议室举行 2008.10.21 10 月 21 日 ,作为园区和科教创新区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举措之一的生物纳米园公共实验平台二期 抗体服务平台落成,正式对外运营。据悉,该实验平台将在三年后全面建成,届时将成为苏州市内设备最为齐全,投入资金最大的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平台。 2008.10.22 10 月 22 日 下午,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率领的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莅临独墅湖高教区,就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进行现场调研考察。省政协主席张连珍,省委常委、副省长赵克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等领导陪同参观 2008.10.31 由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评审的苏州市第十批科普教育基地结果揭晓,包括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管理办公室在内的 31 家单位获得命名。 2008.11.3 苏州雅思考点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式启用揭牌。这是江苏省内的第二家雅思考点 2008.11.4 独墅湖高教区内首家 4 星级标准酒店 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落成揭牌。它是集住宿、餐饮与召开高级学术交流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店。 2008.11.10 由文化部、省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承办的,中国首届农民文艺会演闭幕仪式在独墅湖影剧院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张旭,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省文化厅副厅长王世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国强,副市长王鸿声等为获奖节目颁奖。 2008.11.14 苏州市政府与东南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暨共建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技术服务平台 签约仪式在园区举行。仪式上苏州市政府向东南大学捐赠了首批建设资金共 1000 万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东南大学校长易红,市领导周伟强、王少东、马明龙参加签约仪式。 2008.11.18 2008 第二届中国专利周苏州分会场 在独墅湖图书馆开幕。 2008.11.19 欧元设计主要贡献者泰格森教授做客湖畔论坛 2008.11.25 全市首家影像资料研究中心在高教区对外启用 2008.11.29 高教区(教投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会议听取了科研发展部、院校工作部、财务部、开发建设指挥部,以及体育中心、科教人才市场、学术交流中心的工作汇报,初步总结回顾了 2008 年高教区开发建设工作,并讨论部署了 2009 年工作目标 2008.12.9 座落于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以西的体育公园正式开放。公园占地面积约 12 万平方米,规划设计有一个标准足球场、 4 片网球场、 6 片篮球场、两片沙滩排球场,同时还建设有休闲垂钓、轮滑等场地,是高教区目前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场所 2008.12.15 在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召开的 2009 年度全国乒乓球竞赛招标会上,新一年度的全国性国内、俱乐部乒乓球比赛敲定了最终赛区。苏州独墅湖高教区体育发展中心连续第二年获得承办全国少乒赛(南方赛区)的资格。 2008.12.29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做客湖畔论坛为企业脱困支招 2008.12.30 苏州工业园区在现代大厦召开 2008 年度博士后站工作会议暨苏州秉创科技有限公司分站挂牌仪式。(秉创科技是东大苏州研究院孵化企业)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墅湖畔这五年——三位见证者眼中的高教区 2007
pikeliu 2010-5-1 22:14
http://www.sipac.gov.cn/sipnews/yqzt/dshgjq/kjxq/200904/t20090422_42241.htm 独墅湖畔这五年 三位见证者眼中的高教区 苏州城东,独墅湖畔,一座科教创新之城正在兴起。 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独墅湖高教区已从5年前一片广袤的农田到如今高楼林立、现代设施齐备,一座座教学楼、科研楼、图书馆、体育馆拔地而起;从 5年前人烟稀少、寂寂无名到如今人文荟萃、生机勃勃的教育桃源,十余所中外知名高校汇聚于此,越来越多的学子走进这里;从5年前交通闭塞的城市郊外到如今生活、出行便捷,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城区,高教区用5年的时间在独墅湖畔创造了一片新天地。而几位普普通通的人物,用他们的亲历见证了独墅湖畔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化创新之城 陈教授的记忆:第一学期从中秋开始 陈教授,2003年作为中科大苏州研究院首批工作人员进驻高教区。 【经历自述】记得很清楚,我们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第一期的MBA班招了77人,开学那天正好是2003年的中秋节,园区的领导还带着月饼来看望我们。现在,我们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已经开出了8个专业,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学生人数达到了近千人。苏大、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校区我们是看着建起来的,那个建设的速度真是快啊。更重要的是,高教区内的学校越来越多了,同时一种协作创新、各校共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在形成。 【事实说话】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叶峰告诉记者:一所大学的财富,首先在于校园的文化环境,在于老师、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教室、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高教区的最大成果首先是一种创新环境的形成,而不是引进建设了多少个具体项目、多少所学校。对叶峰的这一观点,记者最初感到有点困惑不解,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个观点多次得到了印证。   独墅湖高教区云集了多所国内外名校,汇聚了各学科的专家,拥有图书馆、实验室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储备库。同时该区还把教学与产业、教育资源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在科研项目开发、实验室建设上和科技企业加强合作,还在一些知名软件、电子、机械类企业中设立学生的实习基地。这种优势结合使高教区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有了更好的创新平台。 发展理念中的精品意识还体现在对区内人文环境的构建上,湖畔论坛便是其中一个知名文化品牌。作为高水平、国际化、开放性的学术文化交流平台,湖畔论坛广邀学界、商界、政界知名人士参与,可谓谈笑皆鸿儒。   去年苏东水、Robin Saxby爵士、王蒙等国内外名师巨匠做客论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有更多的学界明星走进湖畔论坛,区内师生及社会公众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名人零距离接触,与名家面对面交流。此外,区内几乎每星期都安排了各类公益讲座、系列文化专题活动、艺术展览或学术沙龙等,文化氛围日益浓郁。 这种创新意识与独墅湖高教区的文化氛围融合,打造了高教区独一无二的创新文化品牌,这也是高教区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法宝。 科教创新之城 祝师傅的心愿:让儿子来这儿上大学 祝师傅,2003年应聘为高教区免费班车首批司机。   【经历自述】2003年9月,班车刚开出来的时候,只有两辆车子,途中停靠3个站点。不过那时人也少,只有中科大和西交大的两个研究院,老师比学生人数还多,所以经常跑空车。当时还老是瞎担心,会不会因为乘客少而把班车停掉。 如今学校多了,有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港大思培、苏州大学,还有了体育馆、图书馆听说现在光学生就接近3万人。车队里的大客车也增加到了10辆,停靠站点达到了16个,一天要跑近90个班次。但就是这么多车子、这么密的班次,平均每趟车载客还是要超过60人。虽说现在工作强度大了许多,比最初要辛苦不少,但心里是踏实的啊! 我儿子13岁,在老家盐城已经上初中了,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好好学习,将来能考到这里来上大学! 【事实说话】高教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实现国内顶尖学府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强强联合,积极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高教区已吸引和新设立了8所高校在区内办学,他们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苏州大学新校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和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 高教区不仅名校云集,一大批重点实验室也是其产学研协调发展的鲜明特色。目前,高教区在建的科研平台与研发机构共22个。其中,苏州市重点实验室11个,国际合作平台1个,省部级以上工程中心3个,研发机构3家。此外,高教区内还建有生物纳米园和创意产业园,纳米园是培育生物科技与纳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创新基地。创意产业园定位于软件研发、外包和动漫游戏等,是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重要载体之一。 今年3月,裴文江教授带领25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从东南大学移师高教区,全身心投入到苏州市无线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该实验室研究人员与三家公司合作共建了三个联合研究中心,针对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需要与企业工程师一起进行项目开发。预计到今年底,该实验室将有10个产品问世。   中科大苏州研究院黄刘生教授说,在这里搞实验室的一大特点是,有一个老师和硕博研究生组成的团队,有项目,有方向,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现在,他们这里有计算机、机电一体化、水环境、火灾科学等多个方向的实验室,23个博士后、老师等带领大约140个研究生,在这里从事6个国家级的实验项目,今年还在申请1个国际合作项目和3个江苏省项目。 园区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陈龙博士告诉记者:高教区的科研机构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实验室,更是相关企业的研发部门,它们的研究和园区及苏州相关产业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此外,高教区也努力基于这些引进的实验室孵化出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时尚生活之城 罗老板的骄傲:开出了第二家饭店 罗老板,2003年高教区学生生活区首批入驻商户之一。 【经历自述】5年前,当我知道独墅湖边研究生城店铺招租,便和家人一起兴冲冲地赶过去了解情况。可看到的只有几个刚开工的工地,商铺还只是在概念图里,发展前景虽不明朗,但我想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总归不会错的。所以,最后还是决定把创业的起跑点放在这里。2003年下半年,我那个位于学生公寓一期的阿东菜饭店开张了。 刚开始那两年生意难做啊,真的是冷清到没人!最初只有中科大的几十个学生,到了晚上经常半小时都看不到一个人。那时候从家里到店里也特别麻烦,每天要坐2个多小时的中巴车来回,而路边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个大土堆,这里每一幢大楼都是我看着造起来的。现在,交通方便了,从家里到店里自己开车只要20分钟。 第一批入驻的商户大概也只有我坚持到了现在,那时谁会想到有今天的红火啊!挺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现在生意就好做多了。去年年底,在高教区文星广场商业街,我投资120万元开出了第二个店 豪友来中西餐厅。   【事实说话】如今的高教区,学习、科研和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完善。借鉴英国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等国际名校规划理念,营造共享、开放式的高等教育社区,高教区众多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师生公寓、商业街、免费班车等为区内各院校师生提供了学习和生活上的便捷服务。近期,设施先进的影剧院、学术交流中心等场所将陆续投入使用,高教区教育、文化、娱乐、餐饮、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完善。 园区独有的邻里中心模式也移植到了这里。今年5月30日,为独墅湖高教区建设的邻里中心翰林大厦在独墅湖高教区奠基。翰林大厦周边分布着开发中的翰林缘花园等住宅区,其中翰林缘花园有约4000套住宅,入驻人口将有1万多人。建成后的翰林大厦将继续保留超市、邮局、药店、社区活动中心、菜场、卫生所等12项必备的功能配套和邻里假日酒店,将成为高教区新的生活服务中心。 除了区域内四通八达的大道,独墅湖桥隧工程也将于今年年内建成通车,通车后自市区东南环立交直达高教区全程只需6分钟。该工程是目前国内城市中长度最长、宽度最宽的一条湖底隧道,它西接东南环立交,东至园区星湖街,全长7.37公里,其中隧道长3.46公里,隧道一侧出口即为高教区,这将极大方便高教区及园区湖东地区与古城的交通联系。 《苏州日报》2007年10月4日 记者 燕冰 通讯员 倪卓琳 实习生 刘懿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1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州独墅湖 教育新城也走做“大”做“强”之路 200904
pikeliu 2010-5-1 22:12
http://www.sipac.gov.cn/sipnews/yqzt/dshgjq/kjxq/200904/t20090422_42134.htm 教育新城也走做大做强之路   不久前,商务部发布2008年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报告,一个闪亮数据格外耀眼:苏州工业园区的人力资源及供给指数高居全国第一。人才,一直都是园区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如今,在园区这座东部新城里,又一座教育新城已然崛起。 汇集12所知名高校办学 案例 :2008年9月6日,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正式入驻独墅湖高教区,这是高教区自成立以来入驻的第10所高等院校。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成立后,主要负责该校在苏州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工作和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的引进、组建与管理工作,以及组织和协调武汉大学在苏州地区的人才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等。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的揭牌,为高教区的科教创新事业又添一支生力军,这也将成为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双赢发展的又一典范。 自此,加上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科教创新区已有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港大思培学院和苏州大学等10所院校办学。 从2003年伊始中科大苏州研究院正式落户科教创新区以来,在短短6年时间就已经有10所国内知名院校在此安家落户。事实上,科教创新区以一步一个脚印,从成立以来每年都在不断前行。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除引进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外,落实了苏州评弹新校项目,全面启动了人民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EMBA项目招生工作,积极推动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普渡大学校际学生交流,促成了高博软件学院与法国CERAM欧洲商学院达成留学生培养项目合作。目前,区内运行高等教育机构累计达到12家,在校生人数规模比2007年新增1万人,突破3.5万人,其中,区内硕博士研究生超过7000人。   结合园区产业培养亟需人才 案例 :科教创新区积极推动入驻院校针对园区主导产业设置学科专业,并逐渐这些办学机构学科专业结构与园区的产业结构相吻合,同时专业设置方向也符合园区产业调整升级的趋势。如针对园区第一大产业IT业,为保证为这一产业人力资源供给,科教创新区便积极的引入各知名大学的软件学院,专门为园区培养输送IT人才。因此先后引入了中科大软件学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等专业人才培养机构。数家软件学院的入驻,使得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逐渐成为了国内最具规模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光是软件类人才培养就涵盖了软件开发技术、软件项目管理、网络与通信、嵌入式系统、数字媒体技术、企业信息化、集成电路、网络与信息安全、动漫制作各个方向。 与此同时,高教区紧贴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需求,积极引进各类培训机构,构建企业培训业务外包环境。去年,就引进了达内教育、华浦教育等10家培训机构。如今,在独墅湖高教区内,已有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培训中心、甲骨文授权培训中心、神州数码教育学院、正道培训中心等数十家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包括技能类、管理类、技术类等多项业务门类,完成高端培训6000余人次,累计完成培训25187人次,培训产值比2007年翻一番,突破8200万元。在今后几年,创新区计划再引进数家知名培训机构,努力构建多元化人才培训体系,为企业员工培训业务外包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希望通过大力引进各类著名培训机构,使园区人足不出园就能得到全方位充电。 编辑 廖勇斌 2009年4月22日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州独墅湖 产学研一体:教育新城自主创新的亮丽风景 200904
pikeliu 2010-5-1 22:09
产学研一体:教育新城自主创新的亮丽风景 产学研,这个如今很时兴的词。独墅湖高教区近年来也通过对区域内资金、技术、院校、人才、载体、平台等创新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并结合园区产业发展状况及创新要求,努力促进官、产、学、研、资、介通力合作,科研聚集效应也充分体现,光去年一年就新增高科技企业27家。在这些企业当中,有的是高校实验室创立,有的则以实验室的技术支持为基础进行项目研发,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在为一项项的科研成果展示着高教区内强大的科研力量。本文选取区内众多科技中的两家智童科技与硒谷科技,展示高教区内的创新活力。 智童科技研发的具有专门儿童网络操作系统的移动互联网终端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裴文江:智童科技的首席科学家 智童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位于独墅湖高教区内的科技型企业,于不久前刚刚获得了来自中国电信的3亿订单。当很多企业正在遭受经济危机影响而为订单发愁的时候,这不得不说一个奇迹,况且这只是一家成立仅一年的企业。 面对国内庞大的4-14岁儿童市场,智童科技推出了具有专门儿童网络操作系统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这款终端支持多指触摸屏幕,可以实现丰富的操作经验,配备了高性能多媒体解码芯片,外壳采用了安全优质的环保材料,待机时间长达4小时以上,方便儿童携带,同时支持丰富的扩展应用。不久前,中国电信与智童科技签下了一笔三亿元的订单。预计这款产品在5月会有一批小量产,8月份将正式面市。 为了研发适用于儿童的软、硬件产品,选址在独墅湖高教区的智童科技充分利用了区内大学积聚的有利条件,公司技术合作团队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就是来自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市无线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裴文江教授。 38岁的裴文江是东南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虽然到高教区才短短两年时间,但他却尝到了在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做研究的甜头。政府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仅为我的实验室建设就投入了专项经费近700万元。在我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还享受园区的薪酬补贴。更重要的是,实验室合作企业的工程师也在这里同我的研究生一起做研究,这对研究生科研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裴文江主持的实验室已开发出了多项科研成果,包括运用在智童科技首款产品中的技术。 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尹雪斌:硒谷科技的创立者及研发总裁 成立于2008年5月的硒谷科技,是一家开发富硒农副产品的高科技企业。提起硒,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个陌生的字眼。但它却能防癌,可以抵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力。在所有的微量元素中,硒是唯一具有直接抗病毒感染功能的营养素。然而,我国却有约有70%的地区、约7亿人处于低硒带。 硒虽然重要,但补硒的安全范围却比较窄,健康成人每天的总摄入量应控制在400微克以下。因此,要想长期、安全地补充硒元素,最佳的办法开发出富硒的农副产品,让人们一日三餐就能达到补硒的目的。硒谷科技正是看中了这一广大的市场应运而生。公司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其副董事长兼研发总裁尹雪斌正是在这个实验室工作。 顾培诚,硒谷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0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虽然早前在吴中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负责战略投资部门。而尹雪斌这位在本科生时代就曾赴南极考察过的年轻科研工作者,一方面执著科研,另一方面也怀抱着一颗不安分的渴望创业的心,却苦于摸不到市场的门。两位素不相识的人,在2008年初相遇在园区国际博览中心的中小企业产学研洽谈会上。 会上,顾培诚被尹雪斌的项目所吸引,敏锐地预感到硒健康产业的美好未来。后来,顾培诚多次到尹雪斌所在的中科大苏州研究院考察,经过三个多月的协商后,双方正式合作创立硒谷科技。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围绕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了多种富硒产品,包括:清水大闸蟹、生态草鸡(蛋)、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无锡蠡园葡萄、树山翠冠梨、阳山水蜜桃等地方名特优农副产品,探索出了一条高附加值的精品农业之路。目前,成立一年的硒谷科技已经顺利度过了初创阶段时的磨合期,在研发、生产和经营逐步走上正轨。 后记:如今,在高教区已经成功孵化出了数十家企业,形成了良好的 产学研氛围。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于高教区来说是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一年:建立并启动了西交大、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3家大学科技园,共孵化高科技企业13家,注册资金达10923万人民币;目前区内高科技企业已达33家(其中2008年新增高科技企业27家),注册资金总计15343万元人民币。区内单位已申报知识产权23项,其中获受理文号16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1项、软件著作权2项)。 编辑 廖勇斌 2009年4月27日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墅湖高教区大事记 200812
pikeliu 2010-5-1 22:06
http://www.sipac.gov.cn/sipnews/yqzt/dshgjq/dsj/200904/t20090424_42464.htm 独墅湖高教区大事记 2002年8月29日 苏州研究生城奠基 2002年11月1日 苏州研究生城打下第一根桩 2003年1月1日 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正式开工(缺图片) 2003年2月12日 苏州大学新校区项目签约 2003年3月3日 西交大苏州研究院签约(缺) 2003年7月25日 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迎来首批学员 2003年11月21日 中国人民大学进驻独墅湖高等教育区 2004年3月10日 江苏港大思培高博科技学院项目的合作签约仪式 2004年9月28日 西安交大利物浦国际大学在苏签约 2005年6月8日 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揭牌 2005年6月8日 苏州独墅湖图书馆建成开馆 2005年10月22日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也正式揭牌成立 2006年3月22日 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同时在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开工奠基 2006年4月30日 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体育发展中心体育馆正式开馆 2006年5月29日 西交利物浦大学在苏州正式揭牌成立 2006年7月4日 苏州港大思培新校区暨高博教育新校园奠基 2006年9月15日 独墅湖高教区影剧院正式动工 2007年2月12日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奠基 2007年4月9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在苏州奠基 2007年5月24日 西交大苏州研究院奠基 2007年7月2日 独墅湖高教区游泳馆开馆正式开馆 2007年10月28日 中科大软件学院揭牌 2007年11月6日 东南大学软件学院揭牌 2007年11月24日 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揭牌 2008年4月28日 独墅湖影剧院正式开业 2008年4月30日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全面开建 2008年9月6日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落户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万名“星期天科学家”涌动苏州 200812
pikeliu 2010-5-1 22:02
http://www.sipac.gov.cn/sipnews/yqzt/dshgjq/kjxq/200904/t20090422_42219.htm 万名星期天科学家涌动苏州 累计参与150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激发城市创新创业活力 记者从苏州市人事部门获悉最新数据,到今年11月底,苏州市已办理外国专家证585人次,其中,经济类专家245人次、文教类专家340人次,比去年净增170人次,占全省办理总量的70%以上。同时,据市科技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经常活跃在苏州的各类柔性人才已超过10000人,对苏州产业升级转型乃至区域知名度提升正产生着特有的影响。 张绪穆博士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国籍,拥有30多项美国和世界专利。今年初,他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空降苏州,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建凯瑞斯德生化,致力于为大型制药、生物技术以及精细化学公司提供生产候选药所需的研发工艺、中间体和原料药。预计该公司在三年内的销售总额将达1.7亿元。产业化后,该类产品国外市场占有率要达到4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12月,他入选了2008年度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早在1995年,苏州就提出了引进柔性人才战略,开始实施特聘工作证制度,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不变身份,不转户口,不转工资、档案,来苏创业,来苏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和提供专业服务。苏州鼓励各单位、各企业采用岗位聘用制、项目聘用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自主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对暂不符合进苏入户的人员,通过办理特聘工作证,享受苏州市民待遇,方便子女入托,工作期满后转为苏州户口。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些柔性人才流动政策的出台,为人才引进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吸引了大批星期天科学家来苏工作。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苏州市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办法》、《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意见》、《苏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工作给予重点资助。数据显示,在26位入选的2008年度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中,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的就有16人,其中属美国国籍的就有8人。 截至目前,苏州已累计与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1500多项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市科技局成果转化处处长谢再鸣说,到底有多少柔性人才在苏工作,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统计,但以有据可查的150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来算,一个项目有六七人参与,这个柔性人才的流动队伍就超过了10000人。 《苏州日报》2008年12月26日 记者 周建越 从星期天工程师到星期天科学家 30年来,科技人才业余兼职从偷偷摸摸到光明正大;人才跨地域流动从小打小闹变为全面开花;在苏州,柔性人才,已成为打破区域分隔的科技、经济鲇鱼 30年前,星期天工程师这一称呼,曾让许多科技人员兴奋中承受了心惊胆战。 30年里,星期天工程师从偷偷摸摸到打破禁忌,走上了前台。 30年后的今天,星期天工程师演变成了星期天科学家。 据不完全统计,经常活跃在苏州的兼职柔性人才在10000人以上。仅去年一年,苏州登记的以借用外脑为主的产学研技术交易合同就达1028项,技术交易成交额突破8.54亿元。 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图像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回放】 星期天工程师,从上海到吴江坐一夜船赚外快 30年前,可不像现在这样开放,很多国营企业的科技人员,都是偷偷摸摸为乡镇企业提供服务并收取报酬的。 当年经常从上海到苏州来指导机械加工的老金告诉记者。 那时,每到星期六下午5点多,在上海的轮船码头、长途汽车站、火车站,都能看见许多知识分子模样的人。他们穿着中山装,系好风纪扣,拎只人造革的包,上衣口袋里插支钢笔,谨小慎微的样子。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星期天工程师。 如今,从上海驱车走高速,到吴江,不过半个钟头。老金回忆说,在30年前,他去吴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么是在周六下午搭上慢吞吞的长途车去吴江,要么到十六铺客运码头,坐一夜的船,经水路到达吴江乡镇。在那里,到处有渴望他们前去帮忙的简陋小厂。 事实上,这些来自大上海的八级钳工们,也只有在星期天能出现在苏州的乡镇企业。在那个年头,尽管路上要吃些苦,但上海工程师们的情绪不错。一是下乡有事可做,二是有钱可挣,比窝在国营单位拿死工资强多了。 老金回忆说。 记者了解到,早期的星期天工程师虽然有事做、有钱挣,许多科技人员也乐当走穴一族。但当时人才是单位、部门所有制,不能自由流动。业余兼职是不允许的,倘若被单位知道,便会引来日公夜私、搞技术投机倒把的批评,甚至挨处分。于是,星期天工程师总是偷偷来,突击干,悄悄回。 直到1988年1月,国务院专门发文,允许科技干部兼职,从而开了智力柔性流动的先河,科技人才冲破了框框,在更大天地里发挥才干。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科技人才兼职在更大范围内被认同。星期天工程师也从幕后开始走到了台前。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苏州较好地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两次重大机遇,实现了经济腾飞。上世纪80年代,苏州市仅从上海引进的星期天工程师就有成千上万。 市人事局综合管理处处长顾正明在一份调研报告中作了上述阐述。 90年代后,苏州则借助了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0个省级开发区的优势,不断创新人才政策、降低引才门槛,大力引进各类人才。 数据显示,在十五期间,苏州每年增加统计口径的人才4万人,年增幅超过10%;而像星期天工程师这些未被统计在内的柔性人才,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补缺】 星期天科学家,一条绿色通道背后的机制创新 苏州,人杰地灵。苏州,既小又大,既古又新。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以0.09%的国土面积和0.4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2.3%和与外贸进出口总额9.7%的奇迹。 然而,苏州又是个自然资源、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以高等院校为例,苏州普通高校虽然有17所,但是本科院校仅有4所,其余均为高职高专学校。4所本科院校中,无论是苏州大学,还是苏州科技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其前身均是师范院校,学科设置上偏重于基础学科,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支撑庞大的产业群应用型学科建设滞后,特别是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材料、软件等学科建设偏弱。 从当初的对星期天工程师的欢迎,到对星期天科学家的渴望,苏州在补缺中探索闯出了一条新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吸纳科技人才的新机制。 早在1995年,苏州就提出了引进柔性人才战略,开始实施特聘工作证制度,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不变身份,不转户口,不转工资、档案,来苏创业,来苏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和提供专业服务。 苏州鼓励各单位、各企业采用岗位聘用制、项目聘用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自主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对暂不符合进苏入户的人员,通过办理特聘工作证,享受苏州市民待遇,方便子女入托,工作期满后转为苏州户口。 这些柔性流动政策措施的出台,为人才引进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吸引了大批人才来苏工作。 数据显示,到2002年底,全市就已办理特聘工作证或人才绿卡近1.6万张,为外地人才来苏创新创业提供了方便条件,也为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柔性人才有个特点,就是他们是阶段性到苏州来工作,他们到苏州工作,常常还与科研成果的转化有关。 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陆德峰告诉记者:由于苏州缺少科研院所,因此,苏州各创新载体、各高科技企业的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就带来了大量的柔性人才流动。 柔性人才加盟苏州,一般有四种形式: 一是通过人才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智力服务合同书,承担项目开发、课题研究、技术咨询等,提供智力服务;二是苏州企业的市外或境外技术研发机构、办事机构、实验室等,承担科学实验、项目开发、课题研究等智力服务;三是在不侵犯目前所在单位知识产权,并保守商业秘密的情况下,与苏州用人单位签订兼职合同书,到苏州企业兼职;四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到苏州创办企业。不管是像郎咸平这样来苏讲一次金融危机讲座,还是带着项目来苏州开公司,不管是利用星期天来苏指导一天两天,还是从美国硅谷飞来苏州指导10天半月,苏州都是张开双臂欢迎他们。 陆德峰说。 益高电动打猎车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发明展上亮相。 【筑巢】 柔性人才引进来,还要让鲇鱼更活跃 你要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来苏,还要人才想来、人才愿来,造就一个能让空降人才很好施展才华的创新创业环境。 陆德峰表示。 苏州在引凤的同时,十分注重筑巢。在借外脑为苏州服务的同时,同样力求破解创新载体上的瓶颈,为柔性人才来苏创新创业创造条件。你不难发现,这些年,苏州的创新载体、研发机构建设,同样是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 在苏州,江苏(沙钢)钢铁研究院从无到有,并成为国家级研究院;苏南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中新科技城、苏州大学科技园拔地而起。至2007年底,全市各类科技创业孵化机构达27家,实现了5市7区的全覆盖,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4家,孵化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 吸引境内外研发机构也取得显著成绩。全市共认定外资研发机构126家,其中省级研发机构74家,占到全省的近80%。德国英飞凌、美国安德鲁等一批企业的研发机构发展也十分迅速,既促进了外资企业的产业升级,也带动了苏州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同时,中科院所属院所、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进入苏州的步伐明显加快。苏州先后引进建设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科院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两大国家级研发机构。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等内资研发机构也已初具规模,培育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在这些创新载体、研发机构中,柔性人才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苏州2008年紧缺人才引进资助中,绝大多数是属于柔性人才。这些人才将科研成果带给苏州,帮助苏州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一般都不将户籍迁入苏州。 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处长冯鹰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在揭晓不久的26位2008年度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中,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的就有16人,其中属美国籍的有8人。他们就像鲇鱼,来苏创建高科技实体同时,本身还起到了科技创新与科技产业化的引领作用,推进苏州乃至更大区域的科技进步。 截至目前,苏州已累计与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1500多项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以一个项目有六七人参与,这个柔性人才的流动队伍就超过1万人了。 据市科技部门的统计,近几年来,苏州已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建、在建80多个研发中心,成立工程技术中心70个左右;累计在技术转化、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了500多个项目的合作,总投资129多亿元。 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91亿元,年实现利润超过30亿元。 在国际发展展上亮相的中科龙梦产品。 【效应】 激活池池春水,鲇鱼展现创新广阔前景 从星期天工程师到星期天科学家,一大批专家、学者、教授乃至院士级科学家时时空降苏州,柔性人才、借外智、借外脑使苏州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将全球人才库变成自己的人才库。这些智本外脑如鲇鱼一样,带来了新活力、新标杆,影响、带动甚至激活着苏州的相关行业。市科技局局长周旭东如是说。 高新区英才招聘会每年都会吸引众多人才前来追寻梦想。 鲇鱼之一 越来越多的院士和苏州沾亲带故造汽车快速成像,只要6个月 院士,一个神圣的名称。以前,能和这样的科学殿堂上的大人物沾亲带故,那是件很牛的大事,也难以想象会离我们的工作生活如此之近。 现在,虽然户籍落户苏州的院士凤毛麟角,但在苏州各大产学研合作项目中,你能看到几十位院士的身影。 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指导着数字化苏州建设;工程院院士姚穆把脉着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建设;科学院院士贺林走进了吴中集团;科学院院士游效曾、熊有伦分别走进昆山市世名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昆山市华恒焊接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院院士梅自强、姚骏恩分别被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聘为技术顾问 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召集人,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8年1月,他干脆在苏州建立起了秉创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快速制造汽车样车基地,任何想得到的创意,都可在这里以最快的速度化成产品模型。 一辆新款汽车,从图纸到样车出炉,国外的样车制造商需要18到24个月的时间,而苏州秉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宏志告诉记者,在他们手中,制造一辆可以正常行驶的样车只需要6个月。秉创科技的创始人就是卢秉恒。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造出一辆汽车,靠的就是卢秉恒和他的科研团队所拥有的无模具快速制造技术。 周宏志告诉记者,只要拿到汽车设计图纸,秉创科技就可以利用激光快速成型机,在没有模具的条件下生产出需要的样件。当然也可通过已生产出来的模型来制作快速模具。这样生产出来的样车,跟真正的汽车没有什么区别,可以进行冲撞试验,也可以使用。 周宏志说,以往国内生产商的设计都要拿到韩国或意大利去制作样车。秉创科技是国内首家样车制造商。目前公司正在与奇瑞公司进行沟通,为奇瑞两款新车制作样车并小批量生产。周宏志说如果小批量生产由奇瑞公司制作钢模的话,成本需要2亿到3亿元,而使用秉创科技的快速模具则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成本。 快速制造技术还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周宏志说,三星、博世、百得、日立、松下这些国际厂商都是秉创科技的客户,为他们制作最新款的产品,特别是在目前市场不景气、需要大量新产品吸引顾客的情况下,这些大公司不断地向秉创科技下订单。用周宏志的话说,他们一点都没感到危机的到来,反而是忙都忙不过来。 鲇鱼之二 虾壳蟹壳里提炼止血新材料视频监控技术布下天罗地网 施建基,浙江大学硕士,擅长项目培育、产业化和上市。现任加拿大烈焰能源公司监事会主席,同时负责管理运营加拿大SIXTRON高新材料公司中国总部。他带到苏州高新区的可植入可降解生物止血材料项目,属于止血材料领域的国际顶尖技术。该项目是从虾蟹的壳中提炼出甲壳素制成壳聚糖,然后制成黏膜,用于治疗手术创伤,止血效果比较好,由于是天然绿色原料,能被人体更好地吸收降解。 路小波,东南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专门研究汽车电子与智能交通,是我省交通行业的项目评标专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获得者。 去年开始,路小波与苏州怡和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苏州市社会发展计划重大项目苏州市道路交通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研究,其研究成果视频联网监控技术,目前已在苏州市区、常熟市等交通监控系统中应用。在我市车辆违章、肇事逃逸、车辆被盗的监控、稽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项合作成果,正在走向省外,拓展其应用市场。 常熟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教导员戴科说,整个系统运用之后, 提高了我们的社会面防控能力、应急指挥能力、预警研判能力和实战应用技能,也是一个统一指挥、跨警种合成作战的实战指挥平台,确保了我们警情传递、指挥决策、警力调动、现场处置的快速、及时、准确和高效。通过这一系统,今年以来,我们指挥中心高效指挥调度直接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067名,破获各类案件1000多起。 鲇鱼之三 独墅湖边做常客 从3个人壮大到11个候鸟团队 在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则生活着一个柔性人才群。全国大牌院校的一流教师,都会像候鸟一样定时在这里参加教学。 2006年,当张为公来到独墅湖高教区筹建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时,如何定位已在他脑海中成形。张为公说,这里必然是结合东南大学专业优势和苏州产业优势的科研成果转化高地。要有成果,首先就要吸引科研团队的进入。之所以在短短两年间从3个人发展到11个科研团队,工作平台也就是实验室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该研究院已建设成为一个集科研、人才培养、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办学实体。 张为公告诉记者,目前该院已拥有10个市级高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苏州分中心;与地方企业共建了7个联合研究中心 、5个联合实验室;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计划2项、江苏省科技计划4项、姑苏科技领军人才和园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各1项;吸引国家科技部、各级政府、企业科技资金达到4824万元。通过柔性人才政策,引进了包括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63专家组成员在内的11个高水平科研团队,成为了独墅湖边的常客,科研领域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方面。 张为公告诉记者,就拿集成电路实验室来说,这个2008年刚刚建立的市级重点实验室,汇集了东南大学集成电路方面的顶级人才,也创造出了一个博士创业团队。由实验室领头人创立的博联公司主攻无线传感方向,目前正在迅速上升期。实验室还与隆力奇合作成立了博创公司。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些人才,在苏州翻天覆地的30年发展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引领苏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保增长、调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中,同样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柔性人才虽来自世界,但他们在苏州取得的成果,同样也在惠及着世界。周旭东对苏州柔性人才引进作了这样的概述。 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林小明则向记者表示,明年苏州在柔性人才引进上,将在制度化上下功夫,将整合目前已有的做法,进一步降低门槛,吸引人才;将出台可操作性更强的苏州市引进柔性人才实施意见;对于各类人才的资助,也将进一步放宽条件,不问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问你的身份属哪里,只看你能为苏州带来什么,看你的成果是否能在苏州落地生根。 《苏州日报》2008年12月26日 记者 周建越 宗文雯 商中尧 摄影 杨海石 周建越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近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201001
pikeliu 2010-5-1 21:45
走近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2010年01月07日 09:44:49  来源: 新华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提起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有人说,她是苏州的剑桥、牛津式的教育、科研高地。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兼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叶峰则认为,这里将是苏州未来科教创新的主力军、主阵地。 校园里贴有20多个国家的国旗 苏州经济总量全国第五、工业经济全国第 二,但苏州的高教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偏少。七年前,苏州决定选址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通过改革创新打造一个以高教为基础的科教创新区。 回顾起这七年走过的路,叶峰说,2002年启动时,叫研究城,主要是招校引院;2005年改名叫高教区,重点是招生引师;2008年改名科教创新区,重点是招才引智。目前,已招进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14所高校包括他们的研究院、研究生院,有300个专业,4.2万余名大学生,3000多名高校教师,其中1500人为副教授以上教师,留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 这里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交大和出过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英国利物浦大学合办的大学。在学校的六楼走廊上,贴有26个国家的国旗和香港特区的区旗,体现出这座学校的国际化色彩。校长席民原是西交副校长,受聘这里来任校长。他介绍,西交大2006年首届招生只有100名学生,今年招生1000名,已有14个专业、25个学科方向,计划到2013年在校生达到8000至1万人规模。学校现有外籍教师占70%,非华裔教师占50%。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有一个国家的老师或学生,就贴一面国旗。我们就是看中这里良好的平台,整合国际资源,用新的机制办一所国际认可的中国一流大学。 这里的人们78%为本科以上学历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里,湿地公园景色优美,但不收门票,公交车免费乘坐,学生食堂、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馆、跆拳道馆以及室内篮球场、游泳馆、网球场、攀岩馆、壁球馆等,供各学校共享。这里的人们,78%为本科以上学历,是苏州人才汇聚的高地。 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城区,科教创新区布局独特:一是为教育留下载体,今后这里将要容纳20家高校或其研究院、研究生院;二是要为科技创新平台留下空间,这里已成立五家大学科技园,三年后这里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要超过200个,每年知识产权申报超过2000个,其中发明专利要在60%以上;三是这里要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化的发动机,三年后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企业3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总部和研发机构要达500家,上市企业约10家。 作为新城区,这里也是苏州市确定的新型城市副中心。叶峰介绍说,目前正在独墅湖畔开发建设的科教创新区配套商务区月亮湾,将有商场、商业街、高档写字楼、宾馆等,重点在完善区域的办公、展览、文化、休闲、商业等服务功能,促进城市配套功能升级优化,使高等教育区、研发产业区与配套服务区连成一片,未来将成为公共开放的城市重要滨水休憩带及综合商务配套中心。 生物纳米园一开园就被授予国家级 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电影院往南走,一处环境幽静的小区门口,有一滴不知什么材料制作的硕大水滴,上面满是各种看不懂的计算公式和符号。这个神秘的地方就是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 苏州生物纳米园于2006年3月动工,次年6月开园,7月被国家科技部、商务部联合授予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生物纳米园是其中的核心区域之一。 生物纳米园建设初期就充分研究了全球生物纳米产业的发展特点和生物纳米园自身的定位,并且以此指导建筑规划,建有研发区域、中试和小型制造用生产区域、可供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进驻的行政办公区域、生活服务区域、孵化单元等。 目前,生物纳米园已聚集各类企业130余家,形成了生物医药、诊断技术和医疗器械、研发服务外包、纳米技术等四大产业集群,在生物医药领域已形成了国内独具特色的核酸药物产业联盟。据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翔介绍,园内现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65%以上为博士与硕士,到2011年预计有200家企业入驻,集聚3000名园内研发人才。生物纳米园基于与全球生物技术组织BIO、美国冷泉港、美国MIT、加拿大QBIC、芬兰国家技术局等的合作基础,有望打造成一个成功的国际化科技园区。(倪卓琳 嵇 元)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1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州独墅湖高教区的探索与启示 200905
pikeliu 2010-5-1 21:33
苏州独墅湖高教区的探索与启示 http://www.gxnews.com.cn 2009年05月12日 来源:文汇报 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全景 近日,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马明龙上任后第一次现场办公会议就到了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反映了对苏州工业园区这一科教创新示范区的重视。以全新的体制和机制管理的高教区已引进9所国内外一流大学入区办学,在校师生逾3万。2006年以来,高教区由培养园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单一目标发展为积极探索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取得了初步成效。新校区坐落在高教区的苏州大学,已成立11家高科技企业,科研成果产业化在江苏高校中名列首位,赢得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私募基金愿以16倍的价格收购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部分股权,英国一家跨国公司也出到3倍的价格收购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部分股权。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苏州独墅湖高教区的探索和实践,对分析目前高校绝大部分科研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的根本原因和瓶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