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中国教育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中国教育

相关日志

掐着70年代尾巴的乡村娃所经历的湖北西北乡村教育
热度 2 marfxf 2011-8-7 13:07
写本篇博文目的有三: 一是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从小学到研究生 二是终于红帽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偶得闲暇,从学生变成教师,得角色转换。 三是受科学网对中国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持续关注。 掐着70年代尾巴的乡村娃所经历的湖北西北乡村教育 我出生在昔日汉光武帝与今朝航天英雄所在的县,不幸的是我未能与这两位名人出生于同一镇。 祖父辈世居华阳河水库尾,1956年前后父辈受水库修建影响,迁居在水库下游的公社,如今已经成为G316线的汽车运输大镇。如果用GOOGLEARTH 定位我家的话,可以直接定点于兴隆集火车站。 我懂事时,家里仍是爷爷当家,8岁那年父亲送我上学时,爷爷说读啥书,再大点在家挣工分多好啊。未受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早教辅导的我,小学报名入学时,仅会写自己的名字与数1-100个这100数字。 小学的原校址是在我们村八组的北头,上到4年级的时候,国家补和村民集资将小学从原址迁建到八组中部,临近行政村的中心;而且小学建筑也从原来的土坯与青砖混合的砖木结构,变成青一色的红砖砖木瓦房。 学校的老师,仍然是那些人,只是多了几个村官的子女,听父亲说他们都是在县二中、白水高中读,未能上大学被做官的父亲拉回来做民办教师的。当然,在5年级的时候也来了中师的一个女教师,教授我们音乐、美术。 临近小升初,全县54制改63制,我又在小学读了6年级,课程与教师仍是那些内容。6年级的时候,全镇安管理区分片搞数学竞赛,我那时和同班的李强、张建林等被老师选去柏树小学参加,结果一路光欣赏麦田风景,竞赛的一沓糊涂。 93年5月参加全镇小升初考试后被分到镇第2初级中学,在那呆了3年,教室是2栋4层楼(其中一栋是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初中俺仅摸过天枰、烧杯、稀盐酸等),每层有6个班级,煤渣铺的足球场,开始住校生活,宿舍是青砖砖木结构的瓦房,学生大通铺,曾经一人有虱子全班都有的生活,弄的青春期的我们非常邋遢,尤其某些哥们们梦游与尿床。这些宿舍是老教室临时改造的。直到95年夏一场暴雨,将临近的一栋女生宿舍冲塌了两间,镇上才开始投资兴建学生宿舍,初中毕业前的一个学期,我们住进了4床8人制没有洗浴和厕所的新宿舍,而学生食堂缺依旧,只是学校引进了蒸汽蒸盒饭,不用铁锅做了。卖菜的仍是那些老师家属们从镇菜场买来土豆、白菜等各季节大量上市的蔬菜(也都是镇上农民自己种的),那个年代不用担心农药残留。初中老师大都来自地区电大和县电大、地区师专,而县中师则也是常见的。 当然,初中那会没见电脑,最开心的就是体育课,可以群体玩篮球,其他器材非常少。体育老师是专业军人,上体育课便训练我们短跑、蛙跳和立定跳远,当然不幸的是我们毕业那年体育成绩3项共30分也计入中考成绩,以便排名上县的一中、二中、白水高中、鹿头高中,以及两所职业高中。 读初中时,家里仅靠农业收入供我一人入学,还记得那时每学期需要交学杂费500-800元。交费读书,从我读小学便开始,一直持续到我读硕士研究生。对我和我的家庭都是沉重的负担。 初中升高中,那会按成绩排能进县2中,当然父亲为接受好教育,掏了4500元赞助费进一中,96年一中招700多人,其中一半是交赞助费的。这种现象从9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现在,可见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和县教育局、县一中与二中领导创收之心情,学生是他们鱼肉的对象……。 高中教学楼很好,唯独住宿仍和初中差不多,高一年级可以从家带大米,吃菜交钱买,到高二年级学校鉴于学生家庭交的大米质量层次不齐,便开始统一定量交现金买饭票和菜票。高2上学校未创收,将临近围墙一带盖了15余间小门面出租教师家属与亲属,开始做大排档,同时允许一部分学生退出学校食堂。就这样我的高三年基本在这些排档吃饭,认识了刘毅大厨(顺城湾的居民在校门口开小吃),99年高考很糟糕,只能上专科,未去。复读一年,而那年湖北省将才升的本科院校和老本科一起放在第2批招生(提前一批、提前2批,一本、二本、高职高专),复读一年未能上一本,二本我报的志愿都是土木工程(从湖农、江汉石油、北京建工、襄院),由于分数排队靠后,前三所都未被录取,襄院还将我调剂到现在从事的专业地理科学,大一曾想转专业,看到本班同学转往计算机专业和高中好友从土建转向数学专业的难度(给两个专业的辅导员送礼,不停的拜访系主任),自己便没再想,就这样熬到大二下。发现专业课程还是好学,也有些兴趣。随机便徜徉于GEOGRAPHY。 很可惜,大学那会专业基础设施差,对于GIS RS 等课程仅学到皮毛,2004毕业那年考SCNU的HG又因英语太差未过,便去福建高山教乡村完全中学。在那领教了台风、沿海小孩厌学风、家长们出国打工挣钱风、教师们赚副业风……,加之方言不通,便决心考研走人,04.8-05.8这一年很顺利,去了YNU,虽然读自费的HG硕士,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这三年导师不错:项目锻炼机会很多、补贴还行,加之同学们资助,三年未问家里要过一分钱。可惜的是没有时间去认识异性,结果与恋爱失之交臂。 不幸的是:70年代末的人一出生便不停的向党国交费,拖累了父母。 小学一学年约400元、初中一学年约1500元、高中一学年约2000元、大学一学年3600元、硕研一学年8000元。(仅统计学杂费,未计各类住宿费、伙食费、平时买联系册等费用)。 在不停的向学校缴费的20年里,父母牺牲了太多。而那时也正是农村各项税赋最高的时候,父亲总是低头承受了这一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3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摩罗/中国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
dongzg101 2011-8-4 05:19
摩罗/中国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 2010-01-18 07:57:00 |分类: 思想随笔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中国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 摩罗 中国远古时代,像所有其他民族的远古时代一样,是以原始宗教作为政治共同体的认同体系。 周代后期,文化精英们对文化问题、政治问题、历史问题、人性问题、宗教问题进行了广阔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人文思想空前繁荣(所谓百家争鸣)。 这个时代的文化繁荣为后来历朝历代的社会发展、政治治理提供了基本的人文资源。汉初尚黄老之学,崇尚无为而治,主张有限政府,颇有点“自由主义”的味道。 后来的当政者以儒学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资源,同时还时常夹杂佛学、道学作为辅助。 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期间,通过颁布法律废除了基础教育中儒家经典的课程设置,将中国传统文化剔除在教育资源之外。课堂之上,尽是西学。 百年之后蓦然回首,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百年来,我们是中学西学两头都不靠谱。 在“西方现代化模式”出现危机的今天,为了探讨人类未来时代的发展前景,我们除了继续发掘西方文化资源之外,也必须从非西方文化中寻找资源。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 - 伊斯兰文化很可能是最值得重视的几种文化。所以, 继承中国文化的意义不仅是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心,也是为了更加广阔地探讨人类的未来前途。 为了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尽早将中国文化列入基础教育的教育资源。 一个民族的本土文化,竟然没有资格列入本国基础教育的基本资源之中,这种不可思议的局面真该早点结束了。 我们在将传统文化重新列入基础教育资源之中的时候,也应该避免历史上只重儒家文化,不重其他各家文化的片面做法。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看作一个复杂的、广阔的、开放的体系,其中各种优秀文化成果,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资源。 正如台湾学者殷海光所说的,中国知识分子要想“发掘中国文化的精华,显彰过去本来有的观念和思想,必须打破儒宗独占的局面,尤其必须弃置儒家专断的价值范畴,把它列为众学之一的地位。”只有这样,中国知识分子的“观念和思想才可望恢复活力。”(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41页注释六,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出版。 ) 所以,在中国基础教育的资源设置中,儒家之外的典籍和学说,也应该作为中国的“众学之一”享有一席地位。《老子》、《庄子》、《列子》、《抱朴子》等等以及一部分佛经(比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金刚经》等),都应该像《周易》、《尚书》、《礼记》、《论语》、《孟子》那样成为国人基本的教育资源。如果还像宋明清那样只读儒家的四书五经,那是对于中国文化资源的肢解。 我当然不是说,只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成为教育资源。我认为外国文化也可以列为我们的基本教育资源,除了西方文化中的科学、人文等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将印度、非洲、阿拉伯 - 伊斯兰等几种人文文化也作为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在与其他文化相比较之中才能明白自己的特色,一种文化只有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才能拥有不衰的活力。 (原载《中国站起来》)
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结婚后恋爱”
热度 1 aceyea 2011-7-21 08:42
分形很好玩,如树一样疯长,随便截取一段,与整棵树几乎一样!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中国的封建思想就是一棵疯长的树,已经长了两千多年啦!中国教育很大程度上如原来的婚姻习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结婚后恋爱”,过得不好,还离不了婚!强势群体三妻四妾,不正像现在很多牛人处处兼职、处处捞钱吗?弱势群体从一而终,内心苦受煎熬,,还要守住贞节!什么时候才能自由恋爱呢?
324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一篇让中国式教育震撼的文章-值得一看!
热度 3 eduman 2011-7-20 19:28
这是北京大学喻岳青老师推荐阅读的文章。 喻老师说:我们无法评判教育现象的对错和价值,但该文确实能引发我们许多思考。 附文章全文。 美国小学生作文一篇让中国式教育震撼的文章!    10岁的孩子被送进了美国学校,上英文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得冲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上历史课,老师让孩子扮演总统顾问,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中学的物理课上,作业竟然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从让孩子们爱护小动物开始。   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对学生的三六九等的分类排位。这就是呈现在一个中国记者眼前的美国教育。面对与中国教育截然不同的西洋景,种种的疑虑、困惑接踵而至,美国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这究竟是教育学者的危言耸听,还是对人与教育之间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   我们中国人是否认真反省过我们的教育?我们中国的教育有缺陷吗?如果有,在哪里?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全面谋划自己未来前程的民族,应该怎样审视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教育环境?   美国小学给10岁的儿子留的作业是写一篇论文,题目吓我一跳:《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学习二战史,美国老师竟然让10岁的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种种躲闪不开的冲突与思考,我由此遭遇美国教育。   当我牵着10岁的儿子登上中国东方航空公司飞往美国洛杉矶的班机时,心中就充满了疑惑:我不知道在孩子这么小的年龄就把他带到美国去,是不是一个失策?一位朋友的劝告还响在耳边:最少应该让孩子在中国接受完基础教育再到美国,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最完整、最系统的。多少专家也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很出色,而基础教育绝对不如中国扎实。   直到我把儿子送进了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内心的忧虑终于得到证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在学校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儿子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弗丝女士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是不用再学了!面对她那双充满笑意的蓝眼睛,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是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觉得沉甸甸的。在中国,他从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书包里没了负担,孩子精神上就更松快了,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送给了我一个字正腔圆的答案: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的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至此,总不能再把他送回国去呀?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计算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作业?我忍不住凑过去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是一个小学生的作业?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严声厉色地问儿子这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   我一时语噎: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偌大一个中国,它的地理和文化,它的历史和现状,一个10岁的孩子能说得清么?我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弄这些大而无当的东西,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使用的写作论文的方式,那时,我30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个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边际可循,那这次真可谓是不着边际了。   儿子猛不丁地冒出一句:饺子是文化吗?   饺子?文化?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为了不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真是没少下功夫,我们总算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计算机前煞有介事地做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样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我这个虎头虎脑、从来就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只是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   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很快就把文章做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又是自己设计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那一本一本的参考书。   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他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   没有评价,既未说对,也没说不对。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骄傲,但是她为我们震惊。   是不是?儿子反问我。   我无言以对。心中始终疑疑惑惑:弗丝老师希望他们进入什么境界?   儿子6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这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开始对美国的小学教育方式有了一些理解。老师正是在是通过这些设问,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引导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情景: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有些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两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审视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个人分类: 基础教育|4268 次阅读|3 个评论
令人感动的袁腾飞:教历史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热度 7 qunluo 2011-7-17 23:21
令人感动的袁腾飞:教历史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袁腾飞的一席话,是对与历史教育,如何看待历史,如何看待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彩点评,看后我差点留下了感动的眼泪,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观看一下这段视频。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专访袁腾飞的《教育人生》访谈节目。 贴上袁老夫子的座右铭,也是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句: “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 ( 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 冯友兰 概括为“横渠四句” ) 。 视频: 教历史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xMjA3ODU2.html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7969 次阅读|13 个评论
续谈中国教育的问题
热度 1 sstone2009 2011-7-12 20:55
昨天不小心对我们的教育说了几句话,我肯定不是存心的,只是对当前某些教育理论家们的观点有点不敢苟同,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教育出了大问题,非改不可,而且必须大改!!!但是,改什么呢?分数、校长的说话算数、主管领导的权力、新教育实验、教育生活、应试教育…… 在我这个外行看来,我们的教育面临的问题最迫切的却是如下三个问题。 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们,什么时候能够享受到跟长三角孩子一样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优秀的孩子可以去上大学、或者发展他们在某个方面的特长。(教育理论家们,你们去实地感受下,或者看看一些报道材料,你们有良心的话,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比所谓的“新教育”要远远远远重要!) 选拔、评价和定级校长、主管领导们的机制是否科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校长”是一个官职的时候,这个校长的工作必然会存在有悖于教育本质的事情。比如:热衷于陪他的各种领导吃饭而忽略对教师的培训,热衷于提高学生的主课分数而忽略发掘学生的各种潜质。 如何鼓励社会各个角落大胆任用、带教刚刚走出学校的年轻人,也是大问题。一个人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家族)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师徒”教育等,在一个人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工作中的“师徒”教育普遍被我们忽视,而这恰恰是一个人成才的最重要、最持久的教育。
个人分类: 随笔|278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式教育毁人的一面
热度 4 Education 2011-7-10 22:24
中小学生们起早贪黑,小小的身影背着十几斤重的书包, 是大街上最早出现的人群。 在学校受到过多学业压力,常有体罚,辱骂,罚作业,强制剃短发, 牺牲了应有的玩乐和身心均衡发展。学生一家都痛心。 我们那个年代上学时有近视眼吗?我几乎没见过,现在的大中小学,近视占相当的的比例,明 显是不正常的。 教育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受教育者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扼杀创造性教育,强迫的填鸭教育,不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教育,甚至非人道的压迫, 仅仅为了提高几门考试的分数,或者维护师道尊严, 就是本末倒置了(后来发现 的说法是美好人性,美好人格应该重于分数,比我写的细致)。 所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同样眼光近视。 太多太多的悲剧上演,举例几个: 1。三帆是北京最好的一所初中: 5 月 10 日晚,北京三帆中学初三女生小美 ( 化名 ) 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还没来得及绽放的生命。家人发现后迅速将其送往医院,经过 18 个小时的抢救,昨天下午,因窒息时间过长,年仅 15 岁的小美停止了心跳。事前,小美曾说自己学习不顺利,在不久前的英语考试失利。 http://house.focus.cn/msgview/724/211026340.html 2。人大附中分校,也是北京的著名学校: 2009-10-20 我要跳下去了……”一名 15岁的初三女生说下这句话后,纵身从4层的教室窗口跳下,所幸被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方保住性命。 记者在北医三院外科大楼二层手术室看到,受伤的刘星仍在手术中。据急诊医生称,送到医院时女孩穿着红白色的校服,圆润的脸上没有了血色,已经昏迷。她的脑部和脊柱未受重大创伤,并无生命危险,但腿部骨折,需要大手术。 “她小时候多乖啊。”等在手术室外的刘星父亲一直低着头,神情憔悴落寞。他手上拿着一个公文包,每提到女儿就下意识地揪一下包带。刘星父亲说,女儿成绩一直不错,就是不太爱和家人沟通。他不了解女儿的兴趣爱好,只知道她爱闷在自己小屋里看书、上网。“十一”节前刘星还好好的,节后突然变得异常敏感,因为“压力大、太累”而不愿意去学校 http://stock.bbs.hexun.com/viewarticle.aspx?aid=34827862bid=2 3。西安蓝田县孟村乡 6月15日清晨,当阳光像往日温暖地投射到西安蓝田县孟村乡大王村时,一个叫小阳的男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最后一个动作是摇醒身边仍在熟睡在哥哥,说:“我喝药了,不用去上学了”。此前他毅然喝下半斤敌敌畏。 在死前一刻钟,刚刚从打工地新疆回归的妈妈樊双丽叫醒小阳,催他起床做作业。她回忆说:“因为孩子前一天没有把作业做完。但是他说,我不想做作业,作业没写完老师会打人。” 小阳笔记本上记录的最后一次作业共有7项,包括:错的20遍默写早晨;练习册、期中卷子和5单元卷子;听写1-2单元生字,错的改20遍;1-3单元日积月累必会;作文__的时候(成功、痛苦、快乐);练笔;抄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b878a0102dqo5.html?tj=1 4。南京林业大学: 6月 21日中午,刘宇化跳楼身亡。 刘宇化父母在女儿留下长达 5页的遗书中发现,这一切都与毕业论文有关:“我估计论文修改后还是通不过……我还是无法面对不能毕业的现实,只能先解脱。” 她曾向送行的同学抱怨“论文压力很大”。同学一再宽慰她“没事,论文就没有过不了的。”但从北京回来后,刘宇化一直处于论文反复修改的焦虑和自我否定中。 http://news.qq.com/a/20110708/000431.htm 5。 2010-04-3家住顺德区杏坛镇光华村的9岁小学生小龙(化名)原本可以享受一个舒适的假期,但没想到3日却成了她的祭日。3日下午6时许,小龙因为拒绝被父亲拉去附近的补习班上课,被当街暴打,其后送院不治身亡。 http://news.163.com/10/0406/04/63IEVF3O00011229.html  6。 2005-07-07 在甘肃省靖远县靖安中学的门口出现了惊人一幕:一位父亲推着儿子的尸体来到学校门口,在校方无人理睬的情况下,这位父亲割下了儿子的头颅,提着它去见校长。  据一位知情者介绍,靖安乡新陈村村民王某的儿子王华曾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两年前,王华因被该校一名老师殴打后导致肾坏死,为此父亲一边带着儿子四处求医,一边讨要公道。就在不久前,当地法院判决校方负责赔付王华的医药等相关费用,但校方迟迟没有履行,儿子的病情因无钱治疗迅速加重,于7月6日上午死亡。 http://news.163.com/05/0708/08/1O4JA9IJ0001122B.html 7。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道东小学六年级学生徐奥,在教室里和班主任顶了两句嘴,班主任候老师就抓住徐奥的头发往身上猛踢,致使徐奥摔倒,头部撞墙,造成徐奥头颅内血肿,在随后的几日内,病情严重恶化,于 10年5月20号去世。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freeidArticle=1900177 8. 2011.8.31 男童成绩差称老师未让其参加考试 其母服毒自杀 http://news.sina.com.cn/s/2011-09-01/130023088584.shtml 9。中国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08年10月20号爆发大规模群众事件,起因是该校一名初中生经常挨老师打,写下遗书上吊自杀,家长到学校讨说法,校方通知警方殴打家长,引起民愤,成千上万民众围堵校门,围打警察,上百警察狼狈而逃,当地政府封锁消息,警方正在追捕参与抗暴的群众。 http://club.edu.sina.com.cn/bbs/thread-899724-1-1.html?retcode=0 10。北京某大学。 09年,不到9个月时间,就有硕士生,博士生、双硕士共三名,离开了这个世界。 http://blog.qq.com/qzone/622006317/1268784531.htm 11 合肥某大学 2010年圣诞期间, 3天2起跳楼事件 。 http://www.qianshanre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6848 11。1。武汉某大学,9天3跳 http://news.sohu.com/20111129/n327197760.shtml 11.2洛阳13岁女生跳楼身亡 http://news.sohu.com/20111121/n326277343.shtml 12。我所在的大学,因学习不符合老师要求跳楼身亡这几年好几个了。 13。你所在的大学,你的学生同学,厌学厌世的有多少? 14。你所在的城市,乡村,厌学厌世的有多少? 15。中国,多少孩子厌学自杀,多少濒临自杀,多少没自杀但充满悲愤? 16。 加上许多被封锁消息,这个名单太长太长,没有结束的迹象。 我们都曾经是学生,是家长或者老师,看到伴随教育光鲜外表下的许多阴暗面,不痛心疾首吗? 苛教猛于虎,但找谁去投诉呢?找谁去控诉中国教育的非人性成分呢?没有一家法院受理。 (中国素质高的学生,越来越多地投奔大陆以外的地区上学,他们用脚给中国教育投了票,另文再述) 作者:朱永新   今天,教育面临着一个“再出发”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应该进行教育的启蒙,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重新认识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的使命。   最近读钱理群先生《我的精神自传》一书时,看到他关于对教育原点的追问的提法,很有同感。钱先生说,现在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中小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教育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教育的精神价值的失落。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教育原点上来,追问我们办教育是干什么的?大学是干什么的,中小学是干什么的?如果这些根本的问题不解决,其他的枝节问题就无从谈起。   是的。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似乎全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素质教育的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讲了多少年,似乎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路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方向还不明确,我们不知道教育是什么,不知道教育要干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样一个看来简单其实决定着教育的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被我们忽略了。   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教育哲学的思考,需要教育思想的引领。首先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想清楚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教育才有正确的方向,投入才有真正的效率。我们似乎都知道,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分数,而要为孩子的生命奠基。但是,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生活中,分数恰恰成为教育至高无上的追求,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标准。在我们的大学,就业成为最急迫的任务,成为判断大学最关键的指标。分数与就业,成为我们整个教育的原点,成为教育的重要追求,这是中国教育许多问题的滥觞。   新教育人一直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我们主张,应该让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好的人性,应该从幸福的童年开始。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人的一生其实是围绕童年展开的。教育不仅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教育生活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不是简单的感官的快乐,而应该是完整和谐的。因此,给孩子多样化的教育,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世界,帮助他们获得多样性的发展,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成功地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逐步从一个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教育面临着一个“再出发”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应该进行教育的启蒙,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重新认识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的使命。   超八成家长考虑送子女国外上大学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4_04/24/35995587_0.shtml   京华时报讯(记者马文婷)汇丰日前最新发布的一项环球调查《教育的价值》显示:中国内地父母对于子女教育寄予厚望,四分之三的受访父母认为教育是对子女最好的投资。同时,中国内地家庭海外留学的意愿强烈,85%的受访父母会考虑大学阶段送子女赴海外接受教育,高于全球的平均比例74%。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167c90102ux2w.html 2014-07-14 荣耀与卑微 教育思想网 本人就是一名中学教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工作,先在山区农村初中任教十多年,后在县城一所重点高中至今,有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我谈的都是事实,夹杂着一些感触。 中学就是一座活生生的监狱,区别的是里面囚禁不是人犯,是表面上是有人身自由的青少年,其实他们比人犯更缺少自由,他们的休息时间比犯人要少得多。校长在这里扮演的是典狱长的角色,教师充其量不过是个狱卒而已。本有是一群生龙活虎的青年,他们可以自由地向探讨人生价值,可以在科海泛舟,他们可以自由地歌唱,打打球,自我组织各种活动,也可以谈谈男女朋友(因为恋爱也是人生必修课)。但实现中,他们已经成了一种机器,会做题的机器而已。 这里没有吵闹声,没有喝彩声,只有老师在讲台上唾星四溅。从醒到睡,他们所做的事,都会有规范,都有人“管理”。晚饭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十分钟的课间,还可以被“拖堂”,只容许有上厕所时间。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半,十几个小时坐在杌子上,伏在课桌上,写呀,做呀,听呀!两耳不闻窗事,精神上是没完没了的苦役。学生宿舍里十点就熄灯,学生们就要用一种电池灯来照明,继续完成课业。考考考,不知考学生还是考老师,学生的成绩因为与老师的工作业绩挂钩,而大多数学生对考试早就麻木了,需要老师不断的挥舞手中的鞭子驱赶。中国的校园里最缺的人文关怀,正常的学习活动都被升学率这个恶魔搞得面目全非。 我相信中国教育是最落后的,因为从骨子里落后。 先看授课模式。 当前的授课模式还停留在几千年,仍旧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统一进度,统一内容,按部就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废止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个性化教育,不能兼顾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对于精英学生来说,智力上也是一种浪费;对差生的来说,拼上命也无法追赶匆匆的脚步。 填鸭式的灌输占统治地位,学生只要用耳朵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主要教学用具。 许多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投影设备,这种教学手段仅仅形式上,只不过是多了一块小黑板而已,只是提高了一点效率,对教学模式没有根本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向老师提问,不能跟老师辩论,老师对喜欢发问的学生会很厌烦,只有听、写、背,获得知识的渠道非常狭窄。 从讲台上看下去只见一片亮花花的眼镜,疲倦的眼神从书山后面抬起来。估计,高三学生近视率在 80% 以上(近视也算一种病,学生几乎皆病)。他们已经丧失了青年人的活力,成了病态,没有个性,没有爱好与兴趣,没有才艺。 因此中学教师教给学生的不是真正的知识,只是用来的考试的工具而已。他们的学的所谓“知识”,都是些专门为考试而制造的知识和题目,没有实践性,没有应用价值,也不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基本丧失了科学性与真实性,支离破碎,差不多已经沦为伪科学、伪学问。 下面把中学各学科分析一下。 数学 变得艰涩无比,所谓的难题无非是把有限的几个公式变来变去,难度无限提高而已。 物理、化学、生物, 本来是实验科学,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现在都变成了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连接电路,在卷面上做化学实验,据老师说现在越是让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实验题成绩反而纸上谈兵好。对这些学科来说,概念比知识更重要,但我们的学生只会做题,科学观念与概念都是浮云。 历史课, 变成了无限多“知识点”,每个题目考查几个知识点,这样就割裂了知识之间的脉络,也不能培养历史观,只能学到一些知识的碎片。 写作能力是 语文课 的高级体现,但这个不容易见效,不容易立马见到考试成绩,因此教师很少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主要让学生大量的记忆与背诵,书写大量的字词,也不培养阅读的爱好,也没有阅读时间,语文教学已经到了舍本逐末的地步。 政治, 这本门只是当局的一个洗脑工具,越学人的素质越低下。 英语, 几乎是“哑巴英语”,不会会话,不会交际,也不学英美文化。 地理, 里面大量的题目是计算“地方时”的,大家知道“地方时”在生活中基本上是没用的东西。还有那些大量“太阳光照图”等,其实就是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属性变来变去,结果地理变得比像立体几何更难,十分令人头痛。 本来可以容忍千差万别答案的科目,比如政 - 治、历史科、语文,在考试时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教师全是教书匠,只会照本宣科,把需要考试的内容教给学生,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千万不能教,否则就是不务正业,还可能受到投诉。 教师们只了解本学科知识,对于其它学科几乎是“隔山如隔山”,打个比喻来说历史教师只知道历史,数学教师只知道数学,而且他们仅懂得课本知识,而且语文教师不会写作。缺乏全面的知识修养,没有人文内涵,这是中学教师的通病。 而且,我所了解的一些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程度之低,让人咋舌,简直可以称得上“半文盲”。 什么是名师、好老师?家长在择校、择班的时候,一般都要问,哪个老师教得好? 现在所谓的“好老师”这个价值取向,一般是指组织管理能力强,责任心比较强的人,他们比较“狠”,滴水不漏,会做“思想工作”,人际关系较好。因此会管人,把班级管得像铁桶,比较恐怖的教师,才会考出好成绩,至于科学人文素养、学科素养,一般不在考虑之列;另一类,会猜题压宝的老师,掌握考试动向的教师,也比较受欢迎。 说到“思想工作”,一般是恩威并用,并不是什么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比如说“你考不好,怎么对得起家长”,“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都像你这样不守纪律,我们班的成绩能上去吗?”当然也要会惩罚学生,让他们罚站,背不过课文的在走廊里站着。以前老师们体罚,曾经有一个教师用一张板子打手背,好玩的是板子上写着“落后就要挨打”几个字。现在体罚容易被举报,举报渠道很多,老师们可能因此被惩罚。因此体罚现象已经不多见。但既要管好班级,又不能用极端措施,老师们比较难,经常唉叹“学生不好管!” 没有工作热情。前一两年,在我们学校里一个潜规则,男 52 女 50 就能内退,所以一到年龄,他们比兔子跑得还快,回家颐养天年去了,说不定还可以找个第二职业挣点钱。中学教师,一般只要晋上副高级就到头了,就万事大吉了,这些人几乎所有人都愿意干后勤,不愿意上课。说白了,我所了解教师,没有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教师为了学生考个好成绩,也拼命工作,也就是拼命给学生增加负担,并不提高学生素质,为的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一是学校的压力,清规戒律很多,学生的成绩不高,就批你,少发给钱,没面子;二是为了晋职称,职称与待遇是挂钩的,为了糊口,为了生计。中国教师几乎没有什么理想信念!更没有一个称得上是教育家的。 我们的学校把学生当机器,事事讲究“整齐划一”,让学生跟军队一样守纪守时,制订了极为苛刻的“学生守则”“校规校纪”,对学生的作息严格控制,让学生无比听话,无比驯服。吃饭睡觉等都有规范,如果午休、晚休不到,可能要受到“劝其退学”的待遇,虽然学校一般不会开除学生,但领回家让家长教育,这是惯用的。学生喊着号子、迈着整齐的步伐跑操,像军队一样。这种表面上的整齐,其实是对学生个性与人身自由的极大漠视,这种规范可能要与法律冲突。 学校里最重要的工作是“迎查”,迎接上级检查。 为了让上级满意,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督导,还有其它部门的检查,如文明单位、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工会工作检查等。这为了迎查,领导班子开会研究,副校长挂帅,制订周密的方案,教学工作可以让路,学生停课让打扫卫生,可以大把地扔钱,要填写大量的文字材料,摆上高档水果给领导吃,大量的精力与经费花在“迎查”上,“培训”学生,好让学生帮着圆谎,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可以作假。教师们一面要求学生讲真话,做正直的人,一面教学生撒谎。老师和学生都要有多重人格!这样培养的学生除了利己主义,还可能人格分裂。 前几年学校参加规范化检查,因为被评上“省规范化学校”,可以提高学费,还可以提高中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为了这个倾向的政策性,许多学校趋之若鹜。为了这个检查,学校调用一批人员来造文字材料,准备各项内容,买了大量的平时根本不用的器材,建设了平时不用的“功能教室”,如劳技教室、舞蹈室、美术器材室、地理教室等。仅档案就造了七百盒,用了数百斤纸张,不知累瘫了多少次打印机,为了这此检查,据说花了数百万元。但省里的检查团根本没有来,不知什么原因也通过了。 教师们的压力还是有的,因为高考,还有平时的各种考试。如果哪个老师的成绩差了,都会被级部主任批评的,甚至被校长点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比较生疏的,只要上课不打闹就行了。班有总有一批学生,他们是受到父母的压力来上学的,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混天熬日头比认真学习的更难受,他们在后边睡觉还差些,怕得说话、打闹,影响班级,任课教师管不了,就要交给班主任处理。弄不好,就要打电话找家长,“孩子哭,抱给娘”。 让学生规规矩矩地读他们的书,做他们的题,不必心灵的沟通,师生的关系已经异化为牧羊人与羊群的关系。学生桌上永远有做不完的题,有各类辅导资料,还要印大量的“卷子”,“卷子”就是把找到的题目挖天窗剪下来,贴到纸上印制而成。每科每天都发几张这样的试卷,学生桌上摞得老高,再加上各种教材与教辅书,几乎可以把学生的头埋起来。他们的发型,服饰更都有严格的限制,可能被强制理发。那些敢于说摇头说“不”的学生,会遭到老师的白眼、指责,甚至体罚。只有良好的考试成绩才是通行证,只有清华北大生让能让学校光耀门楣。 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 + 美国的高等教育,是最完美的结合;还有人说,西方国家也来学习中国基础教育的经验。这简直是痴人说梦!中国的中学教育几乎泯灭人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高考仍然是指挥棒,俨然是个统帅。除了升学率是真的,其余的都可以是假的。许多学校制造了很多噱头,比如“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孝德教育”“挫折教育”,这些都是为了宣传之用,你可千万不要相信;还有什么“选课走班”“导师制”等“改革”,都是做给别人看的;除了学生成绩,别的没人关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升学服务的,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学校里的摆设很多,比如说图书馆、阅览室,据说有藏书十万册,但不向学生开放,再说学生也没有时间看课外书。 几乎教学的每一个题目,每一项管理都是为了升学而设,偏离了升学的东西会大逆不道。偶尔搞点活动,比如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不过是为了粉饰,只是安排少数“精英”学生,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只能充当“看客”,这些活动的程序和内容都是校方规定好的,学生更像些牵线木偶,没有任何自由发挥的余地。校长给学生讲话,其内容都是高调,没有共鸣,也没有共识,也没有对话。 还有无所不在的歧视,教师的课堂提问或辅导瞄准得两类学生,一类是“尖子生”,可能能考上名校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学校和教师的脸面;另一类的“边缘生”,即加把劲能够统考上线,或升入一般院校的学生。“渣子生”最受人漠视,他们上课可以睡觉,只要不捣乱就行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除非是教师的子女,家长有权势的,或给老师送过礼的请过客的。排桌、选班干、入党、三好学生,都得看人下菜。 公道说,现在的教师待遇也不算低,主要特权是假期节假日多,工作时间一年也就二百多天。教师的劳动几乎没有任何创造性,完全是一种枯燥的、机械的劳动,不敢创新,也不需要创新,每年都是把那些“知识”翻来翻去,天天给学生出题,看作业,批卷子而已。有些教师利用一些空闲时间到个假期班、辅导班,去赚一些外快,但主要限于英语、数学、理化等几门。中国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喜欢学习,不懂教育,而且中国人重实用、重功利的品性,充当了应试教育的“推手”这个角色。 高考政策改来改去,教改只是那些行政部门与“砖家”们闭门造车的产物,是一种瞎指挥,没有实质内容的改变,也没有教学模式的变革。这些“教改”没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没有任何参与的机会,只能被动的服从,那些改革政策落实到学校仍是换汤不换药,而且“上有政策,上有对策”。 高考试卷的模式几乎延伸到小学,甚至是幼儿园,我就见过幼儿园小朋友做的试题也是这个程式。一种模式,千篇一律,能培养什么的人才!中国的高考,就是凭一纸试卷来决定学生的一生的基础。一纸试卷,你如何考查出一个人的智力、潜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社会责任感呢?还有中国的高等教育,腐败无耻,学术能力低下,被网友们称之为“养猪场”。我所了解的许多大学生,只是混一张文凭而已,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大学收费高昂,让一些贫困家庭难以抵挡,说到家大学是收费的机器而已! 几十年来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有个被誉为“青年教育改革家”的魏书生,他到处宣扬,一年天下地下跑十万里,到处演讲,他当着校长、两个班的语文课、两个班的班主任,而且他班级井井有条,语文成绩非凡,因为他实行了“学生自我管理”。魏书生这样的神通,你相信吗?我相信一定是扯谎。现在山东有个杜郎口中学,一所农村初中,他们分组教学,去他们学校取经的人踏破了门槛,收了不少“参观费”,受到教育部与某些专家的褒扬,这样的经验你相信吗?我是不相信的,他们只是精于制造噱头而已,实际上是一些骗子。素质教育,喊得山响,连篇累牍的文章,完全是作秀,天下乌鸦一般黑,神州大地没有一处真正的素质教育。 教育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没有智力启迪,没有非智力因素培养,没有独立人格,没有创造能力,没有社会责任感,不仅身体虚弱,而且心理严重不健康,身心俱残,陶行知先生最厌恶的“死读书,读死书”在这里变成了现实。现在的高考制度,只是一个另外形式的科举,这样培养的“接班人”将来凭什么做民族的脊梁? 教育病了,并不是肌肤之疾,而是从内脏和大脑坏了。 而教育制度只不过是社会制度的组成或延伸,学校更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的,学校只不过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附属品,在办学上毫无独立性,从某个角度上看学校和老师并没有错。泯灭人的创造性,愚昧青少年,教育在摧毁民族的明天,是一种自残行为。教育、学校、教师、学生,你们一到底错到哪里? 如此不堪的教育如何支撑起中国的现代化大厦! (本文来自天涯头条)
个人分类: 教育|4960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新一代互联网服务管理方法及机制介绍说明
baiyunrui 2011-7-9 10:56
新一代互联网服务管理方法及机制介绍说明 http://www.edu.cn   2008-05-22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作者:苏森   本课题的目标是解决新一代互联网多维可扩展体系结构框架内的服务可扩展问题,解决网络体系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与网络服务需求的复杂多变之间的矛盾,在服务的生成、执行和管理等方面取得理论突破。   本文介绍本课题所取得的主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基于范例推理的动态服务组合方法;大规模广域异构网络环境下的智能化的服务发现方法;面向服务质量的基于全局搜索的服务选择机制;基于免疫原理的服务冲突动态检测机制;新一代互联网服务自动协商机制;互联网服务的分层故障管理模型和故障诊断算法;P2P服务的拓扑构造机制。    动态服务组合方法   目前基于工作流、人工智能规划、模型驱动等技术的服务组合的自动化程度低,很难实现复杂服务的自动组合,且容易出现错误。相关系统在灵活性、可扩展性方面都较差。因此,必须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服务组合场景,易于开发,并且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动态服务组合方法。   本课题通过分析现有服务组合的特点,从中抽象出粒度较大、不易变化的元素作为服务组合的范例模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重用的、可动态调整的规划机制,用于实现在业务层面即时组合服务,按需创建个性化应用。   该机制充分利用知识积累,在业务层面实现了一种较大粒度的服务组合;可以动态评估和修正服务组合流程,为用户提供最优的组合服务。   与现有服务组合方法相比,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人工智能规划的依赖,在知识缺乏或知识不良定义的领域中可以获得较好的服务组合效果,更符合实际组合的需要。    服务发现方法   研究大规模广域异构网络环境下的智能化的服务发现方法,可以避免服务集中式注册发现机制中单点失败和性能瓶颈的问题,可以解决具有语义描述能力的服务发现问题,可以为动态的服务发现提供基础,可以为大规模广域异构网络环境下的服务组合等活动提供条件。   本课题结合了网络服务的本体数据模型和语义匹配要求,建立了全分布的基于有结构对等网络的服务自动发现机制,将服务的语义描述信息分布注册在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有结构对等网上,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语义信息的路由和定位算法,通过基于本体的语义服务前缀匹配策略和语义相似度测量,建立了语义服务的全分布匹配算法,大大提高了服务查找的精确度与效率。    服务选择机制   随着互联网上服务数量的增多,不可避免的将出现许多服务提供者提供相同功能服务的现象,这些服务具有不同的服务质量(QoS)。因此在服务组合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对QoS的要求,对具有相同功能的Web服务进行选择,以向用户提供最优质量的端到端服务。   本课题针对面向服务质量的、基于全局搜索的服务选择,提出了一种具有快速收敛性的种群多样性控制遗传算法。该算法以可扩展的QoS计算模型为基础,以组合方案的QoS值为判断准则,以解决服务选择的实时性、稳定性、有效性为目标,包括关系矩阵编码方式、种群多样性控制机制、增强型初始种群生成策略、多样性个体交叉策略以及增强型个体变异策略五个主要组成部分。该算法可以在动态的环境中,在保证实时性、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选择结果的准确性。    服务冲突动态检测机制   随着互联网上服务数量的增多,服务之间的冲突问题在所难免。服务冲突检测是服务冲突解决的前提条件,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静态检测方法。已有的研究成果只能解决已知服务的冲突,而无法预测并解决未知的服务冲突,而这正是互联网服务的主要特点之一。   本课题分析了新一代互联网服务生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服务冲突动态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架构。在总结当前基于分类的研究方式和静态形式化检测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的服务冲突检测系统应具备的特点,结合免疫系统在非自体检测中的优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动态检测方法。此方法克服了目前研究中采用静态形式化方法检测的劣势,突破了基于分类方式研究的局限,可以全面检测已知和未知服务冲突现象,更符合实际检测的需要。    服务自动协商机制   互联网用户对互联网服务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每个用户都有不同层次、不同质量的服务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可定制的、各种等级的服务是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服务协商机制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环节。   目前关于服务协商的研究成果在服务协商协议方面过于简单,不能支持灵活、复杂的服务协商。而且,当前提出的服务协商协议都没有涉及服务协商过程中参与者的决策机制问题。   本课题主要针对一对一的服务协商模型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在一对一协商过程中参与者的决策机制,包括参与者偏好的表示以及在协商过程中指导自己行动的策略。   在一对一协商模型中,需要同时考虑数值化的协商议题和非数值化的议题。使用效用函数建模用户对数值化协商议题的偏好,采用模糊命题表示参与者对非数值化协商议题的偏好,并综合两个部分提出整体建议的评价算法。另一方面,基于不确定多目标决策理论,综合考虑决策时刻的环境因素,提出了建议产生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当前的形势,做出适当的让步,在提高协商成功率的同时,使用户获得最大化的效用。    分层故障管理   为了简化故障诊断任务,本课题提出了一个分层故障管理模型。该模型包含三个层次:服务交互层、服务软件层以及平台层。同时给出了服务故障管理场景的建模方法,为各层建立二分图故障传播模型。   分层模型通过将故障管理任务划分到多个独立的层次,每一层只关注相应的症状和故障,从而简化了故障诊断过程。另外,层与层之间的交互可以进一步提高故障定位算法的准确度,并使得影响分析更为可行。   本课题的研究中,将二分图故障传播模型的故障诊断问题转化为集合覆盖问题,借鉴启发式贪婪算法,设计了最大覆盖算法MCA和MCA+,仿真结果证明MCA和MCA+算法能获得较高的故障检测率和较低的误判率。   由于MCA和MCA+算法都是基于时间窗口,而基于时间窗口的服务故障检测算法的准确度依赖于时间窗口的设置值,为了解决此问题,进一步提出了MFD算法。MFD算法在MCA+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相邻时间窗口关联关系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时间窗口设置不准确对算法造成的影响,获得较好的诊断性能。    P2P服务的拓扑构造机制   本课题针对主流P2P网络在构造拓扑时没有考虑节点的行为特征,而已有相关工作并没有区分节点提供文件可信度和连接可信度之间差别的现状,充分考虑了节点构造拓扑的理性,提出了基于节点互惠能力的自适应P2P网络拓扑构造协议RC-ATP。   基于节点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推荐服务提供者的能力的节点互惠能力定义,使得具有互惠关系的节点能够充分建立连接。同时,响应选择机制减小了节点下载不可信文件的概率。仿真分析表明,利用RC-ATP构造的拓扑对P2P网络中不同类型的节点具有激励一致性。   此外,该网络拓扑比已有同类拓扑(APTP)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抗攻击能力。与APTP相比,尽管RC-ATP拓扑调整的开销稍大,但RC-ATP的整个网络开销更小。
1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万恶的中国教育
热度 2 duke01361 2011-7-8 17:32
中国普通人是善良的,那时他们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但一旦接受了当今的教育往往就由善良,变成非善类! 教育之毒可见一斑。 守信?很多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不守信!博爱?很多受过教育的中国人甚至不爱同类,谈何博爱?民主?中国的教育把自然人转化成了权力的奴才,眼里只有主子,哪有民主?中国教育造就着最大不公和腐败,中国的党派教育是藐视人类普适价值的,是造就集团邪恶的罪魁祸首! 例证: 中国传统儒家教育,如果拼砌忠君思想,那么绝对是培育“好人”的教育! 中国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如果剔除相对左的元素,那绝对是培育爱人类的教育! 反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教育?金钱万能,恶性竞争,见死不救...破坏环境....
16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角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热度 6 plpbeckham 2011-7-1 09:52
在科学网上读过很多教师学者对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的看法,再加上朱清时先生的南科大目前又处在舆论的刀口浪尖,昨日又品读了博文“ 我们是不是学得太多了??? ”而惊讶于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差异之大,故萌生以学生角度来聊聊当前的教育问题。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如果将教育过程看成一个力作用的过程,施力物体是教师学者或者相关政府部门,而受力物体为学生,从控制论的角度看,对于力作用效果的评价及后续的施力调节不是得看受力物体的信息反馈吗?另外,看惯了大师们对于当前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也请听听一个刚刚经历过义务、高中及本科教育而正处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生的一点看法——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晚生认为:父母不要过早施加学习压力!去年过年去二伯家拜年,聊到我尚读小学二年级的侄女的成绩:语数外都是98分,班级第三名。婶婶很是感慨孩子成绩不行啊!说实话,这成绩比我那时真是好多了,而且侄女还是在市里做好的学校,而我那时只是在一个现在只存“教学楼遗址”的村办小学。我当时跟他们说“一、两分的差距不能说明什么,只要她学到东西,学好了就行了”,婶漠然;同样,姐姐现在也为给我5岁的外甥女报舞蹈班还是画画板或者别的而发愁——城市里的小孩,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童年应该就是这样经历的吧。回想我们那时,童年更多是“玩”过来的,甚至几近疯狂,犹记得自己被老妈罚跪搓衣板或者挨打的情景,至少那时是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是快乐自由的,那时小孩的自然天性。而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这样那样的培训,过早的承受压力,再加上大多是独子,往以后发展,容易变得冷漠、自私或者孤僻。我想谁都明白,自身人格品质对一个人的影响远大于外界的强迫,正如“外应通过内应起作用”。所以说,与其投资较多的金钱与经历来培养小孩某一方面的特长或能力,不如仔细发觉或者引导性地培养小孩的兴趣,那样应该更有效果。笔者一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的“教育从娃娃抓起”思想大有被曲解之意。 晚生认为:初、高中教育不要过于应试。似乎初、高中的教育只为一个目的——升学。笔者那时正是实行“素质教育”、“减负”初期,现在实行得怎么样笔者未曾多关注,只知道当时更多是一个“口号”:犹记得当初江苏省某市试点素质教育而高考成绩排名大跌落,据说第二年立马改了。大多数情况下“一考定终身”,眼看着每年高考大军牵动千万家长的心,再看看高考过后考生扔书撕试卷肆意发泄的情景,现在想想不免有些心寒。考虑到当前国情:这也没办法! 晚生认为:大学教育希望能务实些。当逃课成了习惯、代人上课成了产业、教师上课成了负担、工厂实习成了过场,你还会像刚踏进大学校门时那样雄心勃勃、斗志昂扬吗?大学,疲于评奖、排名;教师,奔波于申请项目、结题与评职称:如何来保证一个优越或者良好的教育环境?常有学生抱怨学习了那么多到底有什么用处?而企业也常反馈学生上岗后连基本的都不会。细想一下,一些课程的学习真的是多余的,而一些很有必要的专业课却不能开。所以说,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合理些:学校或者学院可以根据行业特色选开相关课程并自己制定合适的教材,同时增开相关的实验课程及实习环节以弥补当前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一不足。笔者感叹,学校的实验室更多的时候只是摆设,用于某些领导参观使用,而学生,有些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而做实验,更多时候要的只是一份千篇一律的实验报告,而就算有学生想进行拓展实验,一些老师也会来一句“下班了,没时间了”等来搪塞,谈何意义?有时真想建议学校减少没必要的基础建设转而将节省的资金多购买些仪器设备和创造其他实验条件,这样也不至于学生缺乏后天的应用能力了。 当然,我国幅员辽阔而致各地教育差异性较大,文章看法仅代表个人意见。
个人分类: 研究生生涯|1764 次阅读|7 个评论
不妨支持朱校长,大刀阔斧干起来
热度 5 yangyongtian 2011-6-25 19:33
中国教育是怪胎,岂止深圳出新台? 身陷泥浞南科大,引来毁谤扑天来。 一些俗人充高雅,说三道四显能耐。 其实任嘛也不是,巧舌如簧显鬼才。 中学教育分文理,犹如荤素两分开。 营养搭配不合理,长大成人方明白。 明星体育也下滑,领导无能分不开。 不妨支持朱校长,大刀阔斧干起来!
个人分类: 感怀|2737 次阅读|7 个评论
清华与北大
热度 2 hyxia 2011-6-24 17:19
90岁的老人杨振宁说:清华北大对中国贡献大于哈佛对美国。 这句话没有错,但是从这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的巨大差距。美国恨不得有50个哈佛,所以贡献起来当然毕不了北大清华。 清华北大占有中国所有的优势资源,如果再没有什么贡献,那我看这个学校也就不要办了。 从这我特别担心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发展不均,贫富差距过大,造成人才培养质量总体偏低。很多学校办学条件差,还要想尽一起办法多招生,能培养出人才吗? 所以中国教育的问题不是没有好学校,而是好学校太少,资源配置太不合理。
257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中国的教育积重难返?
wweeii2009 2011-6-15 13:43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时,谈到中国教育,有识之士总不免蹙紧眉头。   2009年时,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黄玉峰在复旦大学演讲,历数基础教育之弊病——“功利主义驱动”、“专制主义坐镇”、“训练主义猖獗”等,这样的教育将人变成了机器。黄老师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培养奴性的人的角度讲,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长期以来用斗争的理论去教育孩子”,“教材中,有多少‘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残酷无情’的文章,有多少‘要与敌人划清界限’的标准答案。教育孩子,要横眉冷对千夫指!教育孩子,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把事实的真相告诉他们,却要他们完全照标准答案答题。”结果导致受教育者“几乎完全不会将心比心”,“失去宽容精神。”“专制主义的本质是‘不把人当人’,而是当成机器或机器中的零件,当成工具,当成特权者为达到目的,为他们效力的后备军。”“反右时斗,文革时斗,现在还在斗……硬是失去了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同情心。”   对于自己的同行,这位老师也一样直言不讳:“教师是教育行为的具体执行人、贯彻者”,“同时也成了这种教育体制的替罪羊,甚至成了帮凶”。许多教师“失去了独立性”,“只有技术,缺乏艺术;只有知识,缺乏见识;只有学历,缺乏能力;只有苦力,缺乏魅力;只有表格,缺乏风格;只有规格,缺乏人格;只愿做题目,不愿做学问;只会纠缠于字面,不能深入于意旨;只会要求学生作文,自己却常常不如学生;只能关注学生成绩,不能注重塑造人格;只顾眼前利益,很少远大理想;读书不多,修养不够……”   难得的是,这位老师没有停留在大声疾呼阶段,而是身体力行,认为“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教师也并非完全无所作为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越是难,越能有所作为”。他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以创新之法来点滴改进,尽可能地“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去”,减小中国基础教育对莘莘学子的危害。例如,在课堂上,针对“为了政治需要而选入的”“实在是不能作为范文的”文章,比如“关于香港回归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春天的故事”,还有鲁迅的为一点小事与人而争吵的文章,“首先是进行处理,该简的简,该删的删”,同时“增加大量的原典名家名篇,包括一些好的时文”。(黄玉峰: 《“人”是怎么不见的?(反思中国教育)》 )   行胜于言。行动的不只是黄老师这样的中学教师,曾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先生不顾已过花甲之年,不辞劳苦,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披荆斩棘,出任特区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在与教育管理部门等权力机构交涉博弈近两年后,今年终于在全国招到45名学生。这45名学生是在南科大文凭不获教育部承认的情况下由南科大完全自主招生入学的,他们突破教育体制僵化症的勇气令人钦佩!而在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他们必须参加高考(这一要求在教育行政部门未授权南科大招生的情况下显得荒唐)时,他们果断发布公开信,表示:“教育部做出这项决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难以接受的”。这种表态是理性稳健、有理有据的,他们的胆识值得一赞。(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称:学生回去高考,改革将无意义》 )   而对于中国高考录取中存在的地域不公平问题(例如,在每309名北京高考生当中有一名能考上北大的时候,在山东和河南则分别是每10556名中一名和每15833名中一名),韩国人金宰贤以韩国的经验提出解决之道: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标准录取的真正的“统一高考”。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能消除地域歧视。对于青海省等教育环境落后地区的高考生,大学在招生程序上可以适当地给予优惠。(金宰贤: 《谁的北京大学:如何实现高考地域公平》 )   为中国教育求医问药,他山之石当可鉴之。缅甸政治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在向香港大学发表的演讲中谈到:“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将我们变成关心别人和富责任感的世界公民,以知识装备自己,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所关心的事。”“教育应培育对人类尊严的价值观,带领人类朝正确方向发展。教育应当是真正的学习过程,并非纯粹一部生产机器,制造温驯服从……的人民。”( 《教育应当是真正的学习过程》 )   而在自家,先人也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的遗产,足以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近代以来形成的正面的教育传统中,就曾包括培养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健全人格的公民的教育。20世纪以来在清末民国时期的近半个世纪中,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定,包括面临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整个公民教育的进程都没有中辍。而当时公民教育的内容可谓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居于时代的前列。这从商务印书馆曾出版的公民教科书中能窥见一斑。例如,民国初年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修身》高小第六册就有《人权》一课,课文中有:   人权者,人人所自有,而非他人所能侵损者也。析而言之,有对于公众之权,有属于个人之权。   组织社会,参与政治,选举议员,举吾学识之所及,皆得发布于外,以求有益于人类。此人权之对于公众者。   信教自由,营业自由,生命自由,财产自由,意志所在,即权利所在,非他人所得干涉。此人权之属于个人者。   具此伟大之人权,但能各保其权,而不相侵犯,任所欲为,无施不可也。   格言:人有同等之权利。(傅国涌: 《百年转型中的公民教育——以商务印书馆的公民教科书为例》 )   有观念上的变革,有行动上的突破,有人类文明可资借鉴,有正面经验足以传承,中国教育僵硬的坚冰就有望融化。 转自: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6151152705.html #
1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教育烂透了
热度 2 windlight 2011-6-4 20:51
中国教育烂透了 a style="margin-right: 10px;" href="javascript:void(0);" entryTitle="中国教育烂透了" data-shareType="31" data-title="#{@entryTitle}" data-url="http://mayu2008.blog.sohu.com/174515360.html" data-abstracts="#{#main-content@innerText 2011-06-01 14:50 中国教育烂透了!!! 马 宇 老师卖学生获利,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吗?世界教育上出现过吗?今天的中国,却是屡见不鲜,涉及之广泛、程度之恶劣直让人瞠目结舌! 长沙市培训学校送回扣给老师已成行业规矩,且几乎是明码标价:学生每报一个科次,班主任可以拿到 80-150 元,年级主任 50-100 元;很多班主任一年能收 10-20 万元的回扣,年级主任能拿到 30-40 万元;学校校长一年能从一家培训学校拿到七、八万元“公关费”,换取不封杀在他的学校里招生;培训学校给老师的回扣占成本的四至五成,有的学校一年给老师的回扣就上千万元;老师直接向学生推荐培训学校,不去的学生甚至可能被“搞死”;有的老师自己办培训班,该在课上讲的不讲,在自己的培训班上讲 ….. 是不是只有长沙这样,其他地方就好?不是的!各位可以了解一下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不是也跟长沙一样?哪个地方不是培训班遍地?哪个培训机构不是与当地学校、教育部门有着利益联系?我太太的侄子几年前在东北一个城市读中学,一样要上这样的培训班(补习班),老师为了拉学生故意把一些重要内容放在自己培训班上讲,学生如果不去,考试就很难有好成绩。我女儿在北京上了 8 年学,是因为一个课外班不报,才免遭此类荼毒,但北京的各种培训班一样遍地开花,一样与基础学校和教育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师贩卖学生、收取回扣,是以其公职身份谋取不当利益,相当于索取商业贿赂,可就是这样明目张胆的事,还没有哪个老师因此获罪 -- 大家都一样,抓谁?全国都一样,干嘛长沙就要抓?比老师还黑的官员、公职人员多了去了,不也没事?所以,不捞白不捞,你捞我也捞,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拼命利用自己手头的任何一点权力去换取最大的个人利益! 老师贩卖学生收取回扣,古往今来惟有现时中国才有此等怪现状。但这种现象,绝对不是孤立的,而是教育烂透了的表征之一。看看大学里的学术腐败官僚横行的丑恶现象、教授们逢迎拍马不学无术的恶心嘴脸、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科学精神的全面陷落 …… 看看长期应试教育导致的学生创造精神的丧失、灌输教育假大空连篇导致的学生道德信仰危机、收费教育导致的基础教育商业化职业教育空心化高等教育流氓化 …… 看看中小学生减负就是减不下来,教育领域的既得利益者们不顾国家民族孩子的未来而以学生作人质 …… 看看中国教育水平的急速下降、我国科技竞争力在全球排名的大踏步后退 ….. 看看百年清华前 38 年出了 29 位大师、后 62 年出了 280 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 …… 看看南方科大的教育改革,还没实质推进就开始被行政化、回归体制 …… 看看 1900 年以后,中国刚引入西学、没多少人出国留学就能出物理化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现在拥有教授、研究员、科学家头衔的科研人员全球第一,留学人员以百万计,却再也出不来一个学术大师级人物 …… 看看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那些专职博导、专家们都在干什么,看看那些顶着博导、教授、研究员头衔的大批官员们都在干什么 …… 看看官员们是如何以权力获取学位和职称的,看看学者们是如何臣服、献媚权力以获取项目资金的 …… 不能不说,结论只有一个:中国教育,烂透了! 是什么样的体制,才能让教育这个神圣的领域堕落成这个样子? 人人都清楚,我们中国人,向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教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近乎神圣的地位。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老师多受尊重?我出生在教师家庭,即使在文 . 革时期、知识不被重视甚至被批判亵渎的时候,在家乡那些纯朴的人心里,老师依然是倍受尊敬的。我母亲至今还常常回忆,她姥爷就靠办私塾当先生,过着优裕且受人尊敬的生活。母亲当了一辈子中学老师,现在最感欣慰的就是没有对不起学生;母亲的学生现在跟我谈起来,还是深深感激母亲当年的教育和关照,怀念当时简单、纯洁、温暖的师生关系。可现在,所谓的尖子生、精英们,有谁愿意当老师?有谁当了老师后真对于自己的职业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神圣感、责任感、自豪感? 我文 . 革时上学, 1980 年代初上大学,那时的教育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 虽然已经有很多荒唐的东西了,但更多是在教育政治化上;而现在,教育政治化未有改观,官僚化却更加严重,商业化更是突破了一切底线! 这样烂透了的教育现状,如何支撑得起中国崛起?如何支撑得起所谓盛世?不但不能,国本都会动摇了!这个国本,不是说这个体制,而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不是一朝一代的事,而是子子孙孙、千秋万代的事。 ( 2011 年 6 月 1 日 -- 突然意识到今天是儿童节,即使在节日里,中国的孩子们也还在繁重的学习中受苦,学到的多半还是没用甚至有害的垃圾知识,泯灭的是创造力、想象力、自由思想,侵蚀的是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公民意识,伤害的是幼小纯洁的心灵、善良活泼的天性、快乐幸福的现在与未来…… … 救救孩子!)
个人分类: 知道分子 分享|210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以为看美剧就能成英语达人?错!!!这样看美剧,才能学好英语
songyanru243 2011-6-3 15:57
没想到这篇日志会这么火,看到很多童鞋讨论有关美剧学习英语到底有没有用,以及用哪部美剧练习,我在这里想说这只是一个参考,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究竟有没有用看个人,想必在校内上至少是高中生,大部分是大学生吧,如果你到现在还无法衡量自己的英语水平或者依旧被英语牵着鼻子走,我只能说我很抱歉,我觉得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如果你到现在连自己基本的评判标准的话,即使存在完美无缺的日志,你依旧照搬照抄,不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那一切皆为徒劳。就算这是学习英语的一条途径,有几个人能真的照着做呢? 1.不是所有的美剧都适合学英语 如果喜欢看如《24小时》这样的动作片,那你基本会讲一口流利的"呯""轰""啊"之类的开枪爆炸声英语.如果你喜欢看如《豪斯医生》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片子,那你基本会讲一些如MRI,CT,Tumor之类的连自己都不明白的江湖郎中英语.如果看的是《越狱》,基本不用举手,别人就知道你是黑手党的了.不是所有剧都合适的,用来学习的美剧,是要有一定对话量,生活化的,平民化的片子. 2.开着字幕看是没有前途的 很多人喜欢开着字幕看,觉得会有参照更有帮助,其实这是在拖你的后腿.就像很多人结婚,喜欢找个比自己丑的伴娘,以为这样自己就进步了,事实上是被拖下水了.中文是母语,对我们的眼球来说有无比强大的吸引力,只要在那里,你一定会看,就像放个美女在眼前,男人一定会看,不看的可能是老婆在一边,或是他爱人也是个男人.一般人永远会不自觉通过中文字幕理解英语,而不是通过听懂-理解-记忆-重复,这样的过程学到英语.     3.看一遍是不够的 看一遍根本不能叫学英语,充其量只能叫娱乐.如果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必须反复看,精听,理解句子词语的意思,为我所用才行.如果看一遍,基本你就被情节彻底打败了,或哭或笑,反复思考自己该拥有HEROES里的哪种超能力,担心下集可以下载前的日子该怎么过,哪还有心思管学英语这码事,哪怕讲的是柬埔寨语都无所谓.所以通过看个几遍,基本到了对剧情已经免疫的程度,如看老友记看到已经笑不出来了,那差不多可以洗干净耳朵仔细听了.   给大家推荐几部我最喜欢用来正常学英语的美剧:     1.初级:Friends   Friends是经典中的经典,对于英语初级水平的朋友来说,是突破发音和对话交流最好的美剧.整个剧都是人物间谈话,而且都很简短,没有长句,词汇非常简单,基本是plainenglish的典范.我发觉自己的英文有明显的提升,就是在看这部剧多达十遍后.    2.中级:DesperateHousewives   这部剧讲述的是美国中产阶级的故事,所以用词和语言非常标准,相对于Friends有更多的长句和表达,非常适合中级水平的朋友学习.    3.高级:TheWestWing   这是关于美国白宫的政治题材美剧,整个剧基本都是对话,而且语速非常快,充斥着辩论和演讲,词汇也非常高级,听起来很有难度.如果能把这部剧都搞透了,真可以谢谢十八辈祖宗了. 通过看美剧的方法,在2个月的时间内将《欲望都市》看了4至5遍,托福听力由原先的20分的水平升至了满分。她的做法就是,找到一部自己很喜欢的美剧,然后先看一遍带中文字幕的。了解了大致的剧情,满足了自己休闲娱乐的好奇心,然后第二,三遍的时候开始看带双语字幕的,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就停下来查一查,然后记录。这样虽然比较费时,但是相比死气沉沉地不停地听抄听写,已经要生动很多。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已经记了满满一本的生词和句型。这个时候,再去看第四遍和第五遍,完全脱离拐杖,不带中英字幕。经过前面的积累,这时候再看情节已经轻松很多,并且能够深入理解每个人物在说这句对白时候的动机和理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也更深入了一步。于此同时,进行一下跟读。比如,听到一个人物的口语很好听,发音标准优雅,就刻意地进行一下模仿,体会一下她的语音、语调、重音、节奏。这样在训练了听力的前提下,口语水平也会有大幅度地提升。要知道美剧当中的对白和旁白是最好的口语学习范本。 在看美剧学习语言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首先,注意发音。对于任何一门语言,语音是基础,它不仅包括单词的发音,还包括真实交际中词汇、习语的连读、失爆、弱化、浊化、重音、缩读等一系列的音变形式。至于语调节奏,则是地道流利表达英语的润滑剂,没有接触过地道的外国人,没有和他们有过面对面的交谈,是很难感受到语调节奏在表达思想中的巨大作用和强大震撼力的。因此要仔细地体会美剧之中,人物的发音和表达之中的语言习惯。其次,了解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词和句式使用是否准确直接体现了对异国文化了解的程度。可以说,发音好其实只是与美国人的语言形似,如果能够掌握美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用美国文化去思维,则可达到神似的效果。这就是一种立体的学习方式,美剧则是这种学习方法最好的媒介。 一、准备好笔和纸,将笔放在鼠标旁边,将便笺放在屏幕和座椅之间,作好随时停顿和记录的预备动作。 二、只记录能引发自己内心感触和共鸣的语句和一些符合自身个性特色的句型及语法。 三、记录的时候最好不要分析思考和尝试记忆,待整个影片观看完毕之后,将统一回顾和整理。 四、一部章节或一部电影里面的典型句子和精彩对白记录完毕之后,一定要趁热打铁,想办法用上。(如通过写博客或者到英语角去操练。如果有参加培训班的话,一定不要放过任何能锻炼自己演讲口才的机会。) 五、再告诉大家一个绝活:如果你发现了那种让自己百看不厌的经典英文影片,不妨通过全能音频转换通软件将它的MP3提取出来,然后到网站上下载完整的英文字幕,再用LRC歌词编辑器将它做成同步显示歌词文本,放到自己的MP3或者电脑里,随时温习,处处操练。不知不觉这部影片的精髓尽入脑海,随时引用。从而达到通过影视学英语的最终目的。 不少英语学习者都有这样的困惑:学了十几年的英语,通过了考试,能完全听懂标准语速的英语新闻广播,可就是听(看)不懂英语原版影视剧(无中文字幕),这使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听力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闻英语和影视英语之间的区别。首先,两者在语体上有较大的区别。前者是书面语体的口头形式,用于正式的交际场合,经过加工和润饰,比较文雅,是合乎标准的书面语言,因而使较多使用长句、复句、结构严谨的完整句。布局层次分明、逻辑关系严谨是它的主要特征。后者为口头语体,以日常会话为基本形式,一般用于交际双方直接接触的场合,因而多使用短句、单句、省略句。随意性,不完整是它的主要特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接触的绝大部分是书面语体。而在英语影视剧中,口头体的语言材料是最重要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口语中流行的惯用表达方式、俚语以及相关的跨文化因素。其次,在语言材料的输出方面二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英语新闻或英语故事通常是一人输出,输出者往往经过专业训练,发音标准流畅,语速均匀。以美国英语为例,语音输出速率一般在150音节/分钟,而在影视中,角色众多,根据剧情的要求,每个角色都有自身特有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再加上连读、弱读等,这些都使其与英语学习都所熟悉的听力材料相差甚远,故造成了难以看(听)懂英语原版影视的情况。   因此,看原版英语影视剧是练习英语听说的最好途径,影视剧通过声音与图像共同组成了完整的信息,将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其它学习手段所不能达到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做到寓学于乐。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者基本上能听懂原版英语影视剧呢?   第一,正确选择影视材料。在初级阶段,可选择那些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故事情节较强的影视材料,如肥皂剧。不要选那些专业术语较多或是逻辑推理较强的影视材料,如科幻、法律、医学、刑侦等。不宜选情景剧,因为情景剧一般固定在一、两个场景中,故事情节不足,有碍学习者对剧情的理解,另一方面情景剧对话多、信息量大且密集度高。加之丰富的俚语、流行语和文化背景知识,更增加了理解的困难。此外,也不要选择卡通片,因为卡通片的角色的语音和语调其极夸张,不易理解。建议采用电视剧作入门材料,每一集比较短,一般在45分钟左右,情节交代比较详细,剧情发展比较慢而又相对独立,便于理解。   第二,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观看学习时,绝对不能看字幕(可将字幕隐去),要强迫自己全身心去听、去理解,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议每天花一天两个小时,第次看一集,每一集至少看四遍。第一遍以了解剧情为主,不必在意能听懂多少;第二遍全神贯注地观看,尽可能地去理解;第三遍要有针对性地观看,对于不易听懂的对话要反复多次听,对实在听不懂的,建议使用复读机听写软件观看,既方便,效果又好,如能做到听写台词则效果更佳;第四遍,将这一集配上英文字幕,再看一遍。四遍看完之后,再仔细研读剧本。弄清楚难点和生词,并将一些比较好的表达方式、惯用法等记录下来作为积累,并不断练习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此外,如有必要也可看过两、三遍之后,再用MP3随时听。在有关的共享网站上,可下载各种影视剧的视频、MP3、英文剧本和中英文字幕。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可选择DesperateHousewives(绝望的主妇)作入门材料。该剧曾经获得全美收视冠军,它贴近日常生活,剧情引人入胜,更主要的是它的语言比较简单规范、地道,没有像情景剧那么多的惯用法、流行语和俚语,同时又有舒缓优美的女声旁白惯穿于全剧,特别有助于对剧情的理解,这也是该剧的一大特色。非常适合于初学者。DesperateHousewives(绝望的主妇)现在有三季,每季有二十三集。看完这三季,学习者观看英语原版影视的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第二阶段的学习可采用GilmoreGirls(共七季)这也是一部生活剧,特别适合青少年学生观看,其语言规范易懂。还有OneTreeHill(篮球兄弟)共七季,是一部有关篮球的青少年偶像剧。   第三阶段的学习可采用SexandtheCity(都市欲望)共六季,该剧描述了四位白领女性的都市生活,也是一部经典剧集,曾获多项艾美奖;或是TheO.C(共三季),一部青春偶像剧。通过对以上电视剧的观看和学习,你的视听理解能力心及口语能力会得到飞跃。如果哪一天你能不借助字幕轻松地听懂情景剧WillGrace所有的内容,那么恭喜你,你的英语水平已经到了足够高的境界,作为学英语的材料,它比Friends层次更高。演员的语速更快,台词更难,文化背景更多。   以上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精看(听)。除精看(听),也可以进行一些泛听(看)。先一些台词不多或是自己喜欢的影视剧来观看,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精听的紧张听力,自娱自乐;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一下效果。但不要给自己任何压力,看(听)不懂也没关系。   同时也要做好相应阅读以增加词汇、惯用法、流行语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由于我们目前能接触的绝大部分为美国影视资料,建议大家多看一点有关美国的语言文化资料。如Reader’sDigest,这是一本平民化的美国畅销杂志,与日常生活非常贴近。还要读一些有关美国流行口语和俚语的书籍。这会对理解英语影视有很大的帮助。   有人不无夸张地说:看一部美国影视胜过在美国生活十天。我们没有英语听说的语言环境,但可以通过看英语影视剧来创造一种“习得听说“的英语语言环境,使自己如身临其境般学到纯正地道的英语。   此外,看(听)只是语言交际的输入,决不能忽略它的输出---说,因为在看(听)英语影视时,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对于比较有用的表达方式要不断诵记,反复操练。这样才能将听与说有效地结合起来。    最后推荐给大家一些有关的网站和书籍:   1、www.langfly.com有一款能飞英语软件,配套很多影视剧,可以满足上面所能听懂原版英语影视剧的软件。很好用。可以取一小段时间段反复听;每句循环听;中英文显示与隐藏;逆向听写,标注生词,重点句;生成MP3的字幕文件,可导入MP3或MP4中听;测试生词或重点句,等等。。。(在这里我推荐给大家用)   2、www.verycd.com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分享网站。在这里你几乎可找到所有的英语影视。但是下载电视剧要注意它没有中文字幕。有关字幕的情况有两种:外挂和内嵌。要下载外挂字幕的那种,内嵌的事先已经将中文字幕写入影视中。   3、www.torrentportal.com这是个国外影视资料分享网。   4、www.shooter.cn是一个字幕网站,所有的影视的中英文字幕都可在这里找到。   5、www.k555.cn这是英语电影电视剧本网站。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到如何将影视视频转成MP3。   6、www.1000fr.com是个电影电视网站。在这里你可以学到如何外挂字幕。   7、www.simplyscripts.com一个国外的剧本网站。   8、《当代美国流行语》吴青、赤杰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9、《时尚英语---美国流行文化AtoZ》刘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0、What’sup?----AguidetoAmericanCollegespeak(《美国英语沟通高手》)JamieDrucker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1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乃育人者也
wyc 2011-6-2 06:12
视频:朱镕基感叹日本处变不惊 批中国教育唯利是图 已有 102 次阅读 2011-6-1 22:32 |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 | 系统分类: 博客新闻 | 关键词:中国教育 日本处乱不惊 朱镕基 视频:朱镕基感叹日本处变不惊 批中国教育唯利是图 一位老者,一位已经退位的总理,能够说出此言,说明我们的教育已经到了什么地步,我们的教育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武大郎们还要继续开店下去吗?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简评“朱镕基感叹日本处变不惊,批中国教育唯利是图”【附视频】
热度 3 wangxh 2011-6-1 22:32
视频:朱镕基感叹日本处变不惊 批中国教育唯利是图 一位老者,一位已经退位的总理,能够说出此言,说明我们的教育已经到了什么地步,我们的教育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武大郎们还要继续开店下去吗?武大郎们,要知道,你们也是最终的受害者!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2405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普及,能否走向手机终端?
rongting 2011-5-29 11:30
记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运营总监建议我,可以在中国教育手机报上开设一个栏目,叫“科学新知”,受众是教育系统的相关人士。我相信经过策划,这是可以实现的。但就项目来讲,其收益面还是偏窄了,如果是面向普通大众,也许就不一样了。 科学普及,能否走向手机终端?就是那样的一个建议,我更关心的是走向手机终端的科普。我想,这是一个迟早可以实现的梦想;作为手机用户,我已经通过体验,订阅了新华手机报、生活常识手机报,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PDA等作为科普的终端,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科学普及走向手机终端,看似容易,其实是构建一个全新产业链的事,因此需要牵动很多的资源,例如,在发展的早期要说服移动运营商或者是移动终端产品厂家。同时,要设计开发高品质的科普作品,最新科研成果也好,科学家的访谈也好,利用多媒体研制的产品也好,至少是受众喜欢的,另外,需要对作品进行包装、集成,可以形成专题或者形成系列。最后,要有较好的营销策略。归根结底,走向手机终端的科学普及应该是多赢的结果。 诚如此,还可以在手机上开发老少皆宜的科普游戏,在手机游戏中分享知识、感受快乐。 真的值得一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