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中国教育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中国教育

相关日志

举报:动车---文凭----未来 。。假到真时,假亦是真?
胡业生 2011-9-22 09:30
长期办理真实上网文凭,国家教育网 www.chsi.com.cn永久查询, 本中心与中国教育系统合作多年,能帮您快速办理全国各地部分院校专科,本科文凭.上网文凭真实可靠,我们决对保证在国家教育网永久查询,学校档案查询. 电-话: 15289877422 QQ:1392999130 联系人:李老师。 额的邮箱里收到的的垃圾邮件。感慨,,,那年。。。大学里还有学生。。。大学学制是4年。。。。。 急促的脚步声不断回响,固然明知这是由于自己走路而致,可月光仍不禁打了个寒战。这栋老楼少说也住了百人,邻里间却形同陌路
3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教育之疾在哪
热度 1 jianlytnj 2011-9-22 08:40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如今中国教育之疾到哪里了?中国社会之疾到哪里了?
384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教育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 未来
热度 1 dongzg101 2011-9-20 05:25
中国教育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 2011-01-28 11:46:15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第三产业 经济学 教育 发展 工程师、改革开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这次去北京,在清华的经管学院听了新浪总裁关于微薄、新媒体的演讲,觉得真有意思,刚好旁边坐的是一些经管学院的老师,和她们交流了一下,给了我很多启发。 经过 30 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终于发展到了一个瓶颈。过去的发展模式在今天看来,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不改变,恐怕几年后会出问题。以全面高投资、过度消耗资源、能源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这种模式,应该逐渐减少乃至终止。因为这会透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我们的经济学,一直在跟随国外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没有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当然,我们必须有一个模访的过程。但现在,应该是开启自己独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时代。现在绝大多数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产、二产的研究基础之上,今天所有的经济学组织、金融机构都是围绕着这些来构建。很多第三产业的机构,构建在一、而产业的基础之上,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美国金融 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我想,构建在这些基础上的金融组织的合法性问题受到质疑,实体经济的风吹草动,加上今天资讯快速的传播方式,就会迅速导致一场金融灾难。简单说,我们的经济学理论有点过时了,与其不断的修修补补,不如从新构建。其实、今天的第三产业已经开始实体化了,就未来而言,绝大多数人从事的都会是第三产业。如果那些伟大的经济学家活在今天,我想,他们会建立构建的一、二、三产业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因为,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都活在我们自己的头脑里,而我们头脑里的理论是我们教育的结果。 在第三产业中,最具潜力的就是教育产业和文化、科研产业。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它是其它服务产业的基础。其它服务产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人观念和需求,而教育和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会最大限度的改变人的观念和需求。第二,在过去的社会里,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第一产业农业占据了最大的人口,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特别是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大量的人口被转移到第二产业 、城市中来。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给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基础。人口集中度越大的城市,教育越发达的城市,第三产业就发展得越快。第三,发展教育产业,中国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搞错了教育产业的目标群体。教育产业发展的目标对象应该是成年人 ,而我们目前教育的主体对象还是没有经济能力的人。这是应该予以保护的。我们一直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可能除了少数单位的少数人员有继续教育的特权和资源,大多数的单位的人,都是一种个人行为。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障。出去学习甚至要冒着失去工作的危险。我想,工作五年,至少要有半年的带薪学习的机会,工作十年年至少要有一年带薪外出学习的机会,这应该是一种权利,是人人都有的受教育权,每个人不管时谁,不需要任何条件,都应该是平等的。当然,这种学习是要付费的,但这个费用的相当部分应该由政府承担相当部分,个人承担少部分。为什么,收了那么多税,总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与其投资那么多产能过剩的项目,投一点到中华民族人力资源上,不过份吧。而且,这种机会应该是人人平等的,不应该只是领导、学科带头人享受这种待遇。为什么人人都想去北京生活,因为那里有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对大多数人来说,改变命运只有高考这唯一机会。但 如果,工作之后还有这种机会呢。高考还会那么重要么。当然这种培训教什么,怎么教,那就是各个大学考虑的事情,而且这事情不受教育部的控制,能发挥大学的主管能动性和自主性,也可以为大学的自身发展开辟一个财路。 中国制造业的困局,是因为教育没有培养出足够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工程师、高级技师。我们现在有些大学引进了国外的工程师培养课程,这很好。问题是这些人将来毕业能找到对口的工作么。即使找到对口的工作,待遇不解决,他们能一辈子干下去么。为什么没有大学能对现在已经工作了有一定年限的,从事实际工作工人开设针对性的课程,也许他们的成材率还高些。立足岗位搞科研,并不是什么难事。解决普通工人的继续教育权问题,和技术工人的待遇职称和评定问题或许还是一个制度层面上的问题。 我想,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释放民智,创新不应该是少数精英的事情,应该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进行的。
183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教师何时候开始不如妓女的
dongzg101 2011-9-12 04:11
教师何时候开始不如妓女的 2011-09-10 21:59:08 浏览 176410 次 | 评论 256 条 “……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妓女开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妓 女厉害多了。妓 女赚钱,是因为妓 女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      相信这句话及其简化论“教师不如妓”已经流传甚广了,这是韩寒说的。这句话为他招来的骂名和美名的比例消长,正可以标示出中国教育的堕落轨迹。      中国是个尊师重道的国家,对师道尊严非常看重,韩寒的比喻可想而知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震动。      几年前,韩寒刚出名时就看到过这句话,这让我颇为反感,不管他多有才,都让我不愿意去了解他的作品,当时就觉得,小屁孩一个,故作语不惊人死不休状。后来几年,逐渐在网上看到他一些时评杂文,才慢慢消除了成见,或者说,明白了世道人心,多了一份宽容。这让我逐渐明白,我和韩寒之间,几乎已经算隔着一个时代了,因为中国教育几乎就是沿着我完成求学的时间线条开始崩溃,中国三千年尊师重道的文化,已经在新时代的教改下瓦解。      我的小学学费是5块钱一学期,从81年到87年一直未变,那时的教师工资大约45块左右,上初中学费是多少忘了,大约是20块以内吧,87年到90年,教师工资大约一百多点,上高三时为150块一学期,那时的班主任,大约月薪是400左右,93年上大学,包括住宿,一学年的费用是600块,那时,我们班的同学中,有5个申请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比例占20%,95年读大三的时候,高校开始“并轨”,本校95届开始,一般专业每学年的费用是4500块,热门专业学费高至翻倍,此后更逐年递增。如果我再晚生两年,上大学估计会逼得爹娘跳井,那时父亲在乡镇企业做会计,每月的薪水不过300左右,普通农家,一年的收入,大约也不会超过一千。      大学一年级暑假,学生会要求做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我写的是《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一万二千字,获得了当年学校的社会实践报告特等奖,但这个奖,并不能镇抚我所看到的那些状况与资料带来的痛苦。      继韩寒之后,2006年,江苏宜兴宜城镇升溪桥一个卖漫画和杂货和小店铺,贴出了“教师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我们这一代之前基本是被尊师重道的文化所熏陶的,一时,教育幻灭之痛,几让国人痉挛。      我小时候最想干的职业就是教师,我的想法很简单,教育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行业,无论政 档如何轮换,朝代如何更迭,教育兴则民族兴,当然选重要的行业干比较有趣。而我的哥哥姐姐最不想干的职业就是教师,后来,我们都未能如愿,这是一个很吊诡的结局,事实证明,我比哥哥姐姐更理想化,而他们比我更明白这个世道的荒诞。      5.12地震,范美忠兄一跑成名,国人的口水几乎将他淹没,这说明,尽管教育已经奄奄一息了,但国人仍旧幻想它绝地复活,一时师道伦理,进入空前的口水战中。当时我写了万言长文为范兄辩护,以致有朋友对我极其鄙视。      在范兄事件中,有两种观点几乎形成对垒的阵营,而且势均力敌,一种观点认为,教师是高尚伟大,阳光的职业,教师都是高尚伟大阳光的人,教师负着民族振兴的宏伟使命,他应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面对天崩地裂,他也应该像托塔天王一样,变成擎天一柱,或者摊地一饼,总之不能先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师,一样不过是个普通人,挣钱糊口而已,他们既不是搞豆腐渣的建筑商,也不是训练有素的消防员,他们不过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白面书生,让他们杀鸡都会吓得比鸡还害怕,凭了什么可以让他们去无谓的送命?      其实,只要有争论,逻辑自然会越来越清晰,正常的伦理,自然会建立,但是,这样的结果,是权 力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教愚部开始明里暗里的插手,从不许范执教,到呼吁媒体“不给无耻的人以话语权”,形成一个全面打压的阵势。      在制度破败的废墟里,竖起伦理道德的大旗,转移公众视线聚焦,其行也昭昭,其言也炎炎,其心则不可问。      都知道,一个社会,必须要有合理的价值体系,所谓的价值体系,乃是社会的行业,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和社会文明贡献力度,以货币的形式和公众多数认同观念排出一个有序的结构。合理的社会价值体系,将社会导向多元,自由,文明,和谐,社会矛盾极少且可以循法理顺利化解,各行业之间,都有彼此认可。      在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教育行业的投入是足够的,教师的工资,大约是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到五倍(各位看官可以算算,如果中国也这样,教师的正当收入应该是多少),甚至更高,人権意识更是根深蒂固,教育费用虽然不菲,但不论你是富人还是穷人,总可以找到一条相对公平的路,去奋斗,去改变。      经济的发展,让社会的价值体系开始重新排序,而极 权之下,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权力高,极 权一方面成为推动经济的伟哥,一方面成为所有行业中收益最高的,真正推动社会发展的教育科技和学术,则成为装饰品和绕口令。为了生存,或者更好的生存,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不得不开始以各种借口收钱,补课,开课外项目,高校的教授们,不得不开始请吃请喝,低声下气的去跑课题立项,然后,文抄公和伪学术开始长盛不衰。      九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逐渐深化,本来愚民的力度已经渐次减弱,历史的三峡本来出口在望了,却见一个大坝横空出世,拦住去路,这就是韩寒们所遭遇的时代,他们有权利冒几句非礼出来。      教师是不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这种话太大套了,这几年的教改之下,中小学的校长们,都成了抓钱有术,迎来送往,日麻夜嫖的达人,跟教育行业看起来是那么的不搭调,更有远远近近的禽兽教师诱 奸多名幼女的,有教授用毕业证潜学生的,多了,这个职业更让人侧目。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每个民族都不缺智者和精英,只有当教育行业领袖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时候,学术自由表达自由的时候,民族就有希望了,那个时候,不需要你对老师点头哈腰,也不需要你三跪九叩顶礼膜拜,你自然会对学术精深,随和可爱的老师,心生敬意,否则,哪怕教师个个都是大成至圣的孔夫子,也难逃锅中绝粮,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结局,而民族则将难免在王朝兴替的周期律中浮沉悲歌,教师不如妓的比喻将不绝于史。      最后,贡献旧闻一枚: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某大学女教师,白天教书,晚上卖身,两不误,至于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女教师嫌工资低,不够花费,二说是,女教师喜欢干这事。究竟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谁知道呢,反正这女教师两种工作干得都挺愉快的,而我们这里,盛产教师卖身资助学生的谣言,却都是逼出来的。      祝所有的教师节日快乐!
1148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农村贫困学童现况的一些感慨
热度 2 lotusboat 2011-9-10 21:42
这个周末得闲,根据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分派的任务,评审了来自山西吕粱地区某县某学校(小学+初中)30份困难儿童的资助申请表。忙乎了一个周末,总算基本完成学生情况复核与基本情况录入,松了口气。看到一份份原始资料,一家家各不相同又颇多类同的困难情况,实在感慨良多,在坛子上说几句。 这30个孩子,在贫困的山西吕粱地区,也算是学校里面最困难的。因此有的家庭家境之惨(例如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反欠大量外债),实在是我们这些惯于“幸福生活”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总结这些困难家庭,大致特点有以下几个: 1)父母至少一方去世或残疾(致残的原因有外出打工的事故,也有车祸和其他事故),丧失劳动能力; 2)家庭子女多,独生子女很少,往往是三个孩子同时上学,使本来收入微薄的家庭更加不堪重负; 3)家中有亲人生病,医药费开支巨大; 4)除务农外无经济收入,少数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的收入也有限; 5)父母年迈或体弱多病。 6)父亲去世的家庭,往往出现母亲改嫁,孩子由祖父母抚养的情况。 让我颇为感动的是,孩子们虽然家庭这样困难,但是多数学习勤奋刻苦(根据班主任评语),成绩都不错,30个孩子,成绩最低的平均分也接近80分。更加令人敬佩的班主任们工整的评语,不少充满真情实感,读来令人心酸。另外一点就是,虽然如此困难,辍学的情况还是很少。一些特困生提出退学,学校、老师和同学,会以各种方式设法挽留。 现在农村的情况,虽然很多地方还很穷,但是吃不到饭饿死人的事情应该基本不存在了。这上面最困难的无收入家庭,总也有亲戚周济和政府救济。所谓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OCEF的帮助,最多也只能使他们完成初中的教育,并不能改变更多的事情。这一个个家庭悲剧已经发生了,作为政府,如何减少这样的困难家庭,减少社会负担呢? 我觉得关键是建立农村医疗保健体系,这多数的困难家庭,都是因为家庭成员生病死亡而引起的家庭经济崩溃,甚至出现家破人亡。在农村吃饭问题已经解决的今天,减少农村贫困家庭的办法应该是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医疗保健体系,使农民不至于因一场疾病导致家破人亡。另外一个问题还是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了这么多年了,多数农村家庭还是生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家庭经济负担重也是可以想象的。而人口压力,进一步加剧人均资源(以土地为代表)的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计划生育还是要抓。目前很多地方罚超生款的办法不解决根本问题,应该拿出更有限的限制办法,宣传也得跟上。 就基础教育而言,国家还是应该真正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即不光不收学费,而且不收杂费和书本费。学校的费用和老师工资完全由行政拨款。相对目前的国力,这笔费用不算小,但是也还承受得起。而这样举措对中华民族未来的益处,却是大的难以估量的。 我们中国人对于苦难的承受能力确实是超强的,无论怎么说,这些孩子都将长大成人。希望基金会资助他们完成的初中教育,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这少许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一点温暖,未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原文2003年发表于虹桥科教论坛】
322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教育离依法执教相差很远
热度 3 BJTUcivil 2011-9-7 08:51
依法治教任重而道远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中共中央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从而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为了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999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并且在 2004 年 3 月颁布实施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 " 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 。 为落实中央精神和国务院的要求,教育部于 1999 年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法制工作会议,并制定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提出到 2005 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教育法制建设要“遵循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和 "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的基本方针,将教育事业的管理与发展全面纳入法治的轨道。”现在教育部这个文件实施已经满十年, 2005 年也已经过去了 5 年,但是,教育事业的管理与发展距离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颁布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专门法律,国务院制定了《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十几项教育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各地制定了 100 余项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从无法可依到初步形成了现在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但是,我国现行教育法规,还远远没有形成能够充分反映教育规律、体现人民意志、符合人民利益、内容全面的教育法规体系,还难以满足保障、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如学前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家庭教育和终身教育方面的事物,至今还缺乏法律规范。而各方面呼吁多年要求制定的《学校法》、《教育投入法》等,其立法进程还没有启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已有的法律法规已不符合现实和发展要求,还迫切需要修订。同时,为使已颁布的教育法律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更好地贯彻施行,尚需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补充制定必要的配套法规、规章。 此外,在教育法制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教育相关主体政府部门、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教师,甚至学生家长,对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缺乏尊重,致使“有法不依” 的现象非常普遍。《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大学自成立之日起就是独立的法人,并规定了若干方面的自主权,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90年代以来政府对大学的干预日趋严重。教育主管部门不但不落实高校的自主权,相反通过招生计划、学位点、工程立项审批等手段,不断强化对大学的行政干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然而,各地中小学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学习内容多,课业负担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而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比,“违法不究” 的问题更是引发教育系统和社会的强烈不满。《教育法》明确要求,“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拨款”必须做到“三个增长”,不少政府部门和人员虽然长期没有依法行事、甚至严重违法,却既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也没有受到什么惩处。这方面更令人诟病的是很多学术不端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理问题。一些学术论文、著作抄袭、造假问题被发现后,相关学校和教育、科技主管部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坚决及时处理、消除影响,却是要么对行为不端者采取包庇、袒护,要么久拖不决和避重就轻,严重危害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公信力! 另外,尽管全国教育系统已开展了五轮五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即“五五”普法工作),在教育实践中,人们仍普遍欠缺必要的教育法律法规素养。在我国,不管是各级政府还是教育机构,普遍存在着属法律禁止性行为,本不该为而为的“作为性违法”,而对于学校以及教师和学生,则又普遍存在放弃或漠视自己应尽职责或合法权益的行为,应为而不为的“不作为性违法”。这两类行为背后,都体现了人们教育法律意识的淡薄,表明教育法制建设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依法治教是 21 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和造就 21 世纪的一代新人,根本上要靠法治 、靠制度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才能更好地解决。可以说,只有全面实行依法治教,我国教育改革顺利和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然而,作为针对我国教育问题而全面设计的改革方案,规划我国未来教育十年发展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 以下简称《纲要》 ) ,对教育法制建设却重视不够!不但在序言部分对于我国教育法制建设、依法治教问题和不足没有表述,在非常重要的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和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也没有任何“依法治教”的文字,尤其是在战略目标的“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部分,也没有依法治教或法制建设方面的表述,这不能不让人遗憾。《纲要》倒是有专门的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从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和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对依法治教工作做出了规划。但总体而言,依法治教工作在《纲要》中的高度不高,内容不多,对于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为《纲要》提出的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扩大教育开放的多方位的改革内容,予以调整、规范,从制度层面加以保证思考不深。 因此,应深刻认识依法治教的重要性,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进行深刻的观念更新,在正在实施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列入“依法治教”专门项目,制订有效的落实措施,不断推进教育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科学时报》 (2011-06-14 )
276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小事知人品 大事知能力
caity2008 2011-9-3 14:08
/*广告定位窗口*/ .ggpfr2{width:120px;height:600px;float:right;position:fixed !important;top/**//**/:15px;position:absolute;z-index:400;right:15px !important;} .ggpfl2{width:120px;height:600px;float:right;position:fixed !important;top/**//**/:15px;position:absolute;z-index:400;left:15px;} .ggguanbi{border:1px solid #ccc;border-bottom:0;text-align:center;background:#f4f4f4;height:20px;line-height:20px;cursor:pointer;} .ggguanbi:hover{background:#999;color:#fff;} * html .ggpfr2, * html .ggpfl2 {{ top:expression(offsetParent.scrollTop+15);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closead(){ var ad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1").style; adst.display='none'; } function leftshow(){ var screenwidth=screen.availWidth; var ad_left= ''; try{ if(screenwidth1200) { //ad_left+=' '; ad_left+=' 关闭 '; //ad_left+=' '; ad_left+=''; ad_left+='google_ad_client = "pub-4332166838821519";'; ad_left+='google_ad_slot =\"2284782267\";'; ad_left+='google_ad_width =120;'; ad_left+='google_ad_height = 600;'; ad_left+=''; ad_left+=''; ad_left+=''; //ad_left+=' '; //ad_left+=' '; } document.write(ad_left); } catch(e){} } leftshow();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closead1(){ var adst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2").style; adst1.display='none'; } function rightshow(){ var screenwidth=screen.availWidth; var ad_right= ''; try{ if(screenwidth1200){ //ad_right+=' '; ad_right+=' 关闭 '; //ad_right+=' '; ad_right+=''; ad_right+='google_ad_client = "pub-4332166838821519";'; ad_right+='google_ad_slot =\"5643974517\";'; ad_right+='google_ad_width =120;'; ad_right+='google_ad_height = 600;'; ad_right+=''; ad_right+=''; ad_right+=''; //ad_right+=' '; //ad_right+=' '; } document.write(ad_right); } catch(e){} } rightshow();  偶尔听到朋友说起一句话,“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工作六年有余,问自己也经历过很多很多的事,也做了许多浪费时间,又无效率的事情,一直以来,许只拿解决问题做挡箭牌,以做大事为动力,口号喊的声声响,做事不细,处理问题不严谨,对待自己以结果扫瑕疵。安知“小事知人品、大事知能力”。一语可批失所有自己做过的事,审视下来做事做人,受益非浅。   从小细节小工作来衡量一个人能否做成事,这是陈安之成功学之领导法则之一。当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以做到领导为成功,做一份事就应该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锻炼自己细节处能否做好,恰恰是一个拓展性视野能力的延伸,很简单,我们中很多人,在对待一个上级下达的简单指令时,会相当然的认为很简单,感觉自己可以轻易处理好,当把事情完成的时候,上司依然可以挑出问题所在,难道是上司在故意挑你的毛病吗,我想不是,原因是在我们所做的事只可以算及格,但绝对达不到优秀或则满分。为了一份事而做事,而没有去思考这份任务指令下达人的需求和想法。更差者如字有错,词有不当等等,在这些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对细节上的问题没有去认真思考,去细化处理的结果,也就只能算一个及格而已,离优秀很远。   上个礼拜我陪朋友去参加驾驶证笔试,相信很多人都考过吧,共计100道题,需90题答对才及格,每题一分,全部参考题目为1500题,考试完出来,很多人在哀怨:“真郁闷,我错了一题,89分啊!!!”。也许我们会为他可惜,但我觉得的这一点不该感到可惜,其实89分和90分就这么大差距!不是一分那么简单,为什么呢?从概率上分析,1500题抽100题再错一题,是不是就不少了。问题在于他少看了多少题,他少学习了多少呢?当然我也不是在为他没过而幸灾乐祸。也许他这次考到90分,那又怎么样呢?正如平常我们做事一样,我们做了,上司或则验收部门通过了,我们是否做好了呢?我们所做的事是否真正的经的起考验呢!事无做细,也许你我只是哪个90分。运气可一时,绝不可一世。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每天都在重复着做同样的事情,正因如此,很多事情在我们眼里那是闭着眼都可轻易解决的事情。凭经验做事,相当然去处理工作,结果呢!也许只是个交差而已,事做了,没做好,比较难听的说是没用脑子去做,我们还能做出什么好的工作呢,更不用谈优秀。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才能让你的工作做到更细、更好。一直做一直没有进步,一直在犯着同样的错误,浪费着同样的时间。我们还谈做什么大事吗。如果要谈那请把小事做好做细。   “小事知人品,大事知能力”和我们经常说到的酒品、牌品如人品许有着相同的道理。小事做不好的原因不外以下几点。首先在态度上已经对这些小事不重视,随即敷衍了事,再就是你对下达这小事的人存在偏见或则意见,从而犯了对人不对事的毛病,还有就是这种小事做过N遍,毫无新意可言,不动脑的机械性做事。还可能是你认为这些小事对你而言本不该你去做,大材小用之嫌。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等等。从我例举的几点为什么说小事知人品我想应该可以体会一下。大事者每人空谈可以眉飞色舞。处理事情,很多人的框架结构还是比较清晰的。这是一种能力,但能把事情做到多好,这要看你把事情框架分的有多细,你思考是否全面,充分完成这件事情的程度。决定你的能力有多大。关键工序,细节决定成败。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每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各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做事有多细,事情完成有多好,这是要经的起检验的标准。从别人博客上拷贝几句话大家一起共勉。“把别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认真对待,认真负责,做比说难,一定要言行一致,言而有信。小事做起,要做好,小事情可以说明大道理,可以知人品,品德决定一个人的成败。要不做事情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个人分类: 经典文献|4 次阅读|0 个评论
饶毅是一面镜子
热度 3 marietta 2011-9-2 11:57
现在高校科研申报动员会,动辄就提学术圈子。中国没有饶毅,如同没有钱学森。沉默的中国教育和科研,就在酱缸里面越搅越浓,直至窒息而死。 体制不改,不会有真科研的。中国也不可能真正复兴。所谓发展,都是虚火。那么多科研经费,都是流进了私人口袋,没有做科研。
1654 次阅读|3 个评论
晒晒中国教育60年60人获得者江树人的德能
热度 12 tian6985 2011-9-1 12:18
晒晒中国教育60年60人获得者江树人的德能 一、“中国教育60年60人”评选活动基本情况 据报道,今年1月31日,由搜狐网、搜狐教育频道联合主办的 “60年,见证教育大国崛起”搜狐教育年度盛典暨中国教育成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举行,为中国教育改革做出卓越贡献的60位德高望众的教育家、知名人士及100个教育机构荣获年度教育大奖。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现北京吉利大学校长江树人获“中国教育60年60人”殊荣。 获得“中国教育60年60人”殊荣的还有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等教育界人士。 此次活动由搜狐网、搜狐教育频道发起,全国60余家主流媒体联合主办,自2009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以来,先后有近600万网友积极参与在线投票,经过专家评委的评议,最终推选出“60年60人中国教育成就奖”、“建国60周年十大品牌教育集团”、“建国60周年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品牌”、“建国60周年最具影响力商学院品牌”等14个奖项,涉及教育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国教育行业中口碑佳、威信高人士和机构进行嘉奖。 二、江树人的基本情况 据搜狐网站介绍,“中国教育60年60人”获得者江树人的基本情况为:  江树人,1944年生于安徽。196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农药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吉利大学董事会董事,北京吉利大学校长。历任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主任,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农林高校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药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农药学会理事长,宝钢教育基金理事,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江树人教授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农药学(农药残留和环境毒理),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物分析与毒理)。江树人教授近年完成了多项研究课题。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多项,并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著作多部。 三、江树人在中国农大的德能 (一)、制造反法律、反科学、反人民的97103659.4号专利坑农害农惊天大案 2000年底,中国农业大学前校长江树人等人滥用中国农业大学的名义将王玉万申报了专利的97103659.4号技术《一种含阿维菌素/依维菌素的兽用抗寄生虫药》转为学校所有,并经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价值为782.49万元,以无形资产的形式入股组建北京中农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开发,注册资本4000万元,计划生产十年时间,产值几亿元人民币,且准备上市;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江树人为该公司技术总顾问。 这项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1.使用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废料阿维菌素油膏代替国家标准原料药——阿维菌素B1制造兽药,违反了国家《阿维菌素兽药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使用有毒溶剂丙酮、乙酸乙酯作为兽药成分,危害畜牧业生产及人民身体健康。 3.使用丙酮、乙醇作溶剂,因缺乏“油相物质”无法制造出本专利所要发明的药剂学乳剂,违反科学,没有实用性。 这项专利的实施,无疑将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产值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律、反科学、反人民的妨害公共安全重特大事件。不可思议的是,在我们通过国家行政、司法途径解决本案时,又在时任常务副校长的江树人操纵下以中国农业大学的名义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提供伪证,制造冤案。此案具体情况《新语丝》以前作过披露。 通过第二部分江树人的基本情况介绍可知,他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和公司技术总顾问不可能不知道“以次充好”是否违反国家法律;作为“农药学(农药残留和环境毒理),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物分析与毒理)”方面的专家,不可能不懂什么是“乳剂”、不可能不知道丙酮、乙酸乙酯的毒性,这个案件的发生发展,不能不让人怀疑江树人的领导能力、基本学识和人性人品。 (二)、迫害和打击报复学校职工 江树人任校长的中国农业大学以学校名义根据伪造的考勤记录对职工田向荣作自动离职处理,在田向荣通过行政、司法途径寻求救济时,转任常务副校长主管人事的江树人又提供伪证说田向荣不是农大教工,在田向荣打电话质问江树人为什么作伪证时,江树人制造冤案后不知耻的答复:“法院判决怎样就是怎样,相信法院”。对党员职工杨智泉,违背党章,在不让其参加会议、不让知情人作证的情况下,捏造事实对其作出党纪、政纪处分。有关内容《新语丝》以前作过详细披露,这里不做累述。 (三)、亲自向新闻媒体和法院提供假情况和伪证,制造冤假错案 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的证据表明,江树人还亲自新闻媒体提供假情况、向法院提供伪证,制造冤假错案。 基本情况是,在农大职工杨智泉、曹玉信、田向荣等举报单位领导偷税、小金库等问题已经查实且《中国青年报》等几十家媒体对其作出公开报道的情况下,时任校长的江树人亲自操刀,向《科技日报》提供假情况进行反击,在杨智泉等进行名誉权起诉后,又向法院提供伪证,证明所说情况属实,制造冤案。有关内容《新语丝》以前作过详细披露,这里不做累述。 据我们所知,江树人等谎言治校、提供伪证制造冤假错案等恶行早已激起农大教工的不满,有一批农大的中科院院士、老领导、老教授奋起联名向中组部、教育部、农大内部等单位举报,要求追究江树人等提供伪证、制造冤假错案、迫害教职工等的法律责任。 江树人这种德能的人成为“中国教育60年60人”获得者,玷污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好坏不分,让人不知是60个伟人还是60个坏人,其他伟人当选者脸上无光。 中国农大教工:田向荣 杨智泉 2010年2月23日
11514 次阅读|9 个评论
论“北大”
热度 1 zls111 2011-8-29 22:20
我要是XX大学校长,给我十年时间,我就把北大从第一位置拉下来,还踩在脚下。 这个不单单是本校的光荣,更是中国教育的大幸。 从某种意义上讲,北大占据第一的位置很严重的损害了我们的教育,简直是一个毒瘤!如果不切掉这个毒瘤,身体总有一天会被他点爆,绝对不是从新站起来,而是到下! Ps:这些话的背景, 中午吃饭时候经过我们学校的亚洲第一高楼的时候,大家说这是学校百年校庆的产物,花费巨资,这还不说每天的物业费和电费等也是不少。我就在感慨,要是让我当校长,我保证把北大拿下来。学校不是没有这个机会,当年谢老主持学校的时候是多么的风光,里根也来这里做报告,亲自领头美国研究中心,哎,现在都是过眼烟云,老黑来的时候只是校长过去当主持人,哎。要是这个大楼不盖,在百年校庆的时候把校友忽悠一批回来,再上一个台阶,我想北大压力就有很大了, 但是盖个大楼,堵住了大师, 还好这几年还是动了下,把我给放进来了,哈哈。 北大的前身是燕京大学,那块地上大部分是圆明园的,包括那两个华表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搞来的,当初哪里有三个,故宫有一个,故宫眼红不知道怎么再要去一个, 每人两个。而最开始放四个华表的地方确实空空的,述说着历史,荒唐。 还有北大的那个校门是价值连城的,是真正的价值连城。任何一个大学的校门拆了就不值钱了,唯有北大,唯有北大知道那个校门是怎么来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40 次阅读|2 个评论
李晓霞,姚远:《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传入
kexuechuanbo 2011-8-27 10:07
摘要 探析《科学》杂志在西方科学教育方面的传播贡献,为近代中国科学教育起源和发展研究提供新线索。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科学》1~15卷传播的科学教育文章篇目共计62篇,关于国外大学、科学教育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插图60余幅。从博硕士教育、大学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与留学教育等多层次全面传入西方科学教育体系;从师资培训、学生选科、教材编写、科学教学法、设备购建、实验室建设及其使用,科学实习、电化教育手段运用等要素全面传播西方科学教育体系。《科学》及其主办者任鸿隽明确倡导和践行科学教育救国,首次较为系统地引入西方科学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教育、职工教育等,注入中国传统教育新的元素,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教育观,深刻影响了中国科学教育体制的基本架构,从而大大推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李晓霞,姚远: _科学_与西方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传入.kdh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2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朱清时: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在于年轻一代
dongzg101 2011-8-24 19:00
朱清时: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在于年轻一代 2011年08月24日 09:51 来源: 凤凰网教育 作者: 杨喆 字号: T | T 43 人参与 1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8月23日上午9:30,在第七届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开幕式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到场做了主题演讲并回答了现场学生提问。他指出了当下教育的很多问题,并表示教育改革的希望在于年轻一代。 朱清时演讲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 大学首先要让学生学到真本事 很多人谈到教育改革都会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实际上目前的目标还谈不上创新人才,首先是要培养有真本事的学生,而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真本事,有很多学生在学校期间没有学到真本事。所以要改革国家的教育制度,首先需要让你的教育制度能够教学生真本事,在这个基础上,才说创新能力,没有真本事,更不要奢谈什么创新。 教师更须要提高自身道德水平 中国高校老师学生的学术道德水平,根本没法跟国外如麻省理工这样大学的水平道德相比,美国大学的教授授课的水平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美国的任何教授都不容许抄袭,尽管发现抄袭很难,但是校方会尽全力去发现,如果作业相似之出太多,就会被查,首先就把分扣一半,因此,大家只好坐下来勇敢地面对困难,自己做作业,谁都不敢去碰抄袭这件事情。 要提高教师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 很多美国老师都会把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留给学生,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有的时候老师会为学术上的问题工作到很晚,而我们的大学教师很多时候心思不在这上边,例如在我决心在中科大推行改进课程的时候,发现教师普遍缺乏积极性,老师的心思在取得成果奖,做很多社交工作,在哪个协会当个理事,或者理事长,提职称,提工资。 全世界只有中国还是由国家承认学历 国家承认学历这个事,有很明显的弊端,第一个弊端就是教育部门,行政部门,就用国家承认的学历,只有国家承认的学历才货真价实,于是可以看到我们统一高考,统一入学标准,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课程设置,这样一来高校没有自主权了,结果就是千校一面,没有特色。 有人就会说,国家承认学历一取消,教学质量就会下降,然而事实上取消国家承认学历,每个大学只能背水一战,必须要提高自身教育质量,社会才承认你,不然你这个大学没有学生来上。中国大学现在急需我们农业和工业改革走过的路,工业由国家办的工业,到由社会来选择,结果农业工业改革,造成我们国家的经济繁荣,现在教育要繁荣,也要有走这样一步,让学校接受社会的选择,而不是接受行政部门的选择。 改革的希望在于年轻一代 我觉得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还是在年轻一代,现在我们的工作遇到了很多很多阻力,现在需要的是有理想,有梦想的人,大家不计眼前的得失,去追求梦想和理想,才使得我们教育发生大的变化,尤其像我刚才说的,一个个城市,一个一个的城市变化,需要大批理想主义者才能把它实现。
1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教育部副部长谈中国教育
tangminqian 2011-8-23 11:56
时间:2011年08月23日 09时22分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李小晓 求是理论网 首页 科教 教育视点 http://www.qstheory.cn/kj/jy/201108/t20110823_104436.htm 华裔虎妈登上《时代》封面   在当当网或卓越网搜索“美国教育”相关的图书,都会立刻出现几百条搜索结果。其中几乎全是赞美和解析美国教育的优点:《都说美国教育好》、《我在美国做妈妈》、《素质教育在美国》、《向美国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等等。   美国的教育是否真的完美无缺?中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向美国教育学习?《中国经济周刊》就此专访了美国教育部副部长埃德华多 奥乔亚(Eduardo M. Ochoa)。    我们要不要当“虎妈”?   2011年,一个被称为“虎妈”的美国华裔女人在美国迅速蹿红,《洛杉矶时报》、《时代》周刊都对她进行了连环式的报道,一时间,她的风头甚至超过了美国总统奥巴马。   在她所著的《虎妈战歌》一书中,虎妈介绍了自己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是垃圾、要求女儿每科成绩都拿A、不准女儿看电视、女儿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虎妈自称,正是通过这样严厉的方式,她把女儿送进了耶鲁大学。   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究竟应当是以虎妈严厉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来培养小孩,还是以传统美国式的方法让孩子自由成长?一时间,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在美国兴起。   奥乔亚作为美国教育部官员,也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虎妈的故事也引发了他对家庭教育的思索。   “我认为虎妈的教育方式很有意思。我本人来自一个阿根廷移民家庭,我的童年在英国度过,因此我从小的教育环境比大多数美国人都要严厉。我和我妻子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我希望能严格一些,她却希望随性一些。我对虎妈的方式表示理解,但我认为她做得太过火了,在两种教育方式之间一定存在一个‘快乐的中间值’。”   奥乔亚表示,尽管他本人从小也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但他认为过分“虎妈式”的教育有可能会物极必反,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我儿子有个同学来自一个印度移民家庭,他们家把自己的女儿活活逼自杀了,因为她不堪忍受家庭施加给她的压力。这说明父母不能做得太过火了。”奥乔亚回忆道。   奥乔亚认为,如果你把你所有的期许和愿望都寄托在你的孩子身上,他们就成了你的愿望的载体,而无法发展属于自己的生活。有时候家长的愿望和孩子的本性之间存在剧烈的冲突,冲突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负面的结果。   上海华侨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智韬也曾在央视财经频道《对手》栏目中指出,在没有明确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孩子的特长在哪个方面的时候,你替他做了一个选择,并且不允许孩子放弃,孩子放弃就意味着孩子没有毅力,反而会适得其反。   然而,提起中国人一向推崇的纯美式教育,奥乔亚也认为它并非像中国人想象的那么美好。   “纯美国式的教育也有它的问题。我们给予孩子太多的鼓励,不论孩子做得好或不好都能受到赞扬。现在我们就发现,许多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后,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他们自我感觉非常好,但其实大都眼高手低,做的不如想的多。这样也是不好的。”   奥乔亚建议中国和美国的家长,去寻找一个所谓“快乐的中间值”,根据孩子的天性加以正确引导。他提出,你需要敏锐地观察一个孩子的天性,了解他与生俱来的长处和兴趣,然后你循循善诱地给他们灌输努力奋斗和提高责任感的观念,让他们知道,如果你希望赢得别人的赞扬,你就要做出值得别人赞扬的事情。    “从个体角度看,高考制度是完全不公正的”   对于许多中国孩子和家长来说,美国教育的另一个美妙之处在于,不用高考。   在中国,每年一次的高考被视为决定人一生命运的“独木桥”,如何度过这座桥,甚至已成为中国学生十二年寒窗苦读的首要目的。而这座桥并不好过,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而招生计划只有675万。尽管录取率每年都在增加,但截至今年,依然只有72.3%。落榜的学生抑或永远地和大学校园失之交臂,抑或选择长达一年的复读。   相比之下,美国的大学录取则灵活许多。在美国,高校录取学生并非通过一次性的考试,而是对学生递交的一整套入学申请材料进行综合审核。其中申请材料包括学术成绩(包含平时成绩、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和班级名次等)、课外活动(包含科研、文艺、社区服务、竞赛得奖等)和个性展示(包含个人陈述、老师推荐信、面试等)。同时,一个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所高校,达到双向选择的目的,也避免了“复读”的命运。   那么,美国的高校录取方式真的是十全十美的吗?   奥乔亚认为,中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通过一次性考试来进行高校录取,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高效率,低成本。美国的录取方式比较灵活,但效率比较低,投入比较大。“有一些学生今天来上学了,明天又不想上学了,后天又想换专业了,这些程序都浪费了很多的人力资源。”   但奥乔亚也肯定地认为,尽管牵扯大量人力的投入,但对个体来说,美国的大学录取方式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机会。   提到中国的高考,奥乔亚指出,对整个社会来说,高考不失为一种高效率的筛选方式,但问题在于,你同时也把一些很有潜力的学生抛弃了。“他们现在学习不好,但可能换一个环境他们就会表现得很出色。特别是在入学考试中,如果今天身体不舒服,或者没有发挥好,他们的命运就改变了。因此从个体角度看,我觉得高考制度是完全不公正的。”   “入学制度的选择取决于这个国家更愿意从社会资源的角度,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处理这件事。”奥乔亚总结道。    中国服务于不同宗旨的学校太少   提到中国的高等院校,奥乔亚告诉记者:“我希望中国高校不要太强调排名,因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宗旨。一个成熟的教育系统必然存在不同宗旨的教学机构,服务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你把社区大学和哈佛、耶鲁放在一起排名次是很不合理的,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不同的东西。”   奥乔亚指出,目前中国服务于不同宗旨的学校还是太少,基本都以公立大学为主,少数私立民办大学随着高考人数逐年下降,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我国目前有各类普通高校2200多所,其中各类民办高校共有658所(含独立学院),占全国普通高校数的28.2%,在校学生446.14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学生数的20.8%。相比之下,美国有2600多所私立高校,占全国高校的60.8%。   除了普及率低,中国民办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教育质量总体偏低、社会形象欠佳、社会认可度较低等。民办学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运营资金除了投资者的资金外,主要依赖学生缴纳的学费及住宿费等费用,这意味着学生需承担高出公立学校许多的费用,大大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美国,据奥乔亚介绍,共存在两类私立学校:一种是非营利性质的私立学校,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英格兰时期,殖民者为了树立宗教信仰而创办的学校。另一种是营利性质的私立学校。私立大学往往拥有独立的董事会,其作用在于宏观把握学校的运行,并且为学校筹集资金。非营利的私立学校主要依靠学费作为经济来源,而营利私立学校则主要依靠校友捐款。   此外,国家拨款对私立学校的发展也十分重要。联邦政府通过提供奖学金和助学贷款,让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也能够去私立学校就读。   因此奥乔亚指出,对中国政府来说,不能仅仅给公立学校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私立学校的学生也很需要这方面支持。这对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2010年中国在教育方面的中央级财政支出为720亿元,仅占40万亿元GDP的不到0.02%。而美国联邦政府今年教育拨款共1500亿美元,预计将占GDP的1%。两国的教育投入相差5倍以上。   奥乔亚提出的另一个方案是,中国的私立教育可以只面向高收入人群。他介绍说,美国很多营利性质的私立学校就是这样,他们以市场化为导向,可以公开上市,需要向股东披露季报和年报,自己负责推广,自负盈亏。但在美国,这些学校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推销太过强势,以至于一些人盲目地去上一些并不需要的课程。   除了私立院校以外,奥乔亚还特别向记者提到了美国的另一种高等教育模式——社区大学。   “社区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美国教育的支柱。事实上,社区大学所接纳的生源比任何高等院校都要多,他们向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高中毕业生敞开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门。”   奥乔亚介绍道,在社区大学里,学生可以学到普通高校头两年的课程,如果成绩足够好,在两年之后就可以申请转学到普通四年制大学。所以,社区大学等于给了美国学生“第二次机会”。   同时,社区大学中也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就业,因此在上学过程中,学生有许多机会和各个单位接触,也有很多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如果有新的职业产生,社区大学会在第一时间设计新的课程和专业,从而保证该领域人才的供给。    对于美国高校,政府最大的作用就是给钱   上海复旦大学校长今年年初作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就是建立被称为“复旦宪法”的大学章程。按照章程,校长及行政负责人必须退出学术和教务委员会,以此摒除行政权力对教育的过度干预。   稍早前,迟迟未获教育部授权招生的南方科技大学宣布启动自主招生,自称“背水一战”的校长朱清时表示,将自主授予学生大学文凭。此举打破了大学文凭统一由教育部授发的常规,而教育部方面则并未公开予以否定。   这两所高校的惊人之举并非一时冲动。大学“去行政化”近年来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一个热议的话题。和美国自由独立的高校科研氛围不同,中国的高校由于过分行政化控制,已然充斥着浓郁的官场气息。   事实上,高校“去行政化”在中国也早已引起了官方极大的重视。早在2010年1月26日,温家宝总理就曾表示,“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同年2月27日,温家宝在一次和网友的交流中进一步明确表示,现在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   早在建国之初,美国就曾面临着同样的困惑。就州政府能否干预大学管理的问题,从美国独立至1935年,美国有47个州共发生了265起相关案件。在这其中,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案件之一就是达特茅斯学院一案。   达特茅斯学院是美国著名的8所常春藤联校之一。因学院董事会和第二任院长约翰 惠洛克之间的纷争,1816年6月27日,新罕布什尔州通过法律修改了达特茅斯学院原来的特许状,将学院转为公立大学,由州长威廉 普卢默和州政府选派的监事会管理。这道法律引起了达特茅斯学院董事会强烈不满。他们立刻向法院起诉新罕布什尔州议会擅自订立法律,未经正当程序就剥夺了他们的财产权利,破坏了具有契约效力的特许状,并经过漫长的诉讼,最终在联邦最高法院获得了支持。   通过一系列的案件,美国才最终确立了大学的自治,达特茅斯学院一案的胜诉成为美国大学自治发展的坚强法律后盾。奥乔亚告诉记者,自此以来,美国的高校和政府都是完全互相独立的。   “我们不会直接控制或管理高校的运行。联邦政府对高校起的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我们有专门的经费,来根据需要提供给各大院校的学生。今年我们一共拨款1500亿美元,其中既包括奖学金,也包括助学贷款。”   除了提供必要的资金,奥乔亚介绍,政府在教育系统中的另一个功能就是保证学校质量。他表示,政府不会介入学校的管理,学校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向评定机构证明他们的质量合格。   “在我们给这些学校提供了这么多资金的情况下,我们要求这些学校的质量要达到一个标准。为了确保学校质量,我们雇用专门的评定机构对学校进行审核,政府不直接接触学校,而只负责评定机构的挑选。学校教职工之间也会互访,来互相检查彼此的运行状况,并且给评定机构提交意见书,作为评定机构的参考标准之一。一个学校如果想从政府获得资金,就必须通过评定机构的审核。” var bq=''; //alert(zb); //alert(zb.value); if (bq==""){ }else{ document.write(bq); } var zb=''; //alert(zb); //alert(zb.value); if (zb==""){ }else{ document.write("责任编辑:"+zb); } var gjc='中美教育比较'; if (gjc==""){ }else{ document.write("关键词:"+gjc); } 关键词:中美教育比较
个人分类: 国外教育动态|1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教育什么时候才能不只关注升学率,而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成才?
热度 3 jzhou65 2011-8-14 20:36
我有几个疑问。 看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各年级学生做的演讲,我意识到我们国家是普及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投入很大;奥巴马说,想从事某个职业就要培训,美国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很大,在学校就要完成,具备职业技能。这让我感受到,所谓中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大的漏洞,就是没有职业技能的学习或者这方面投入很弱,学生没有参加或者极少有机会。方向出问题,教育投入少;高水平教师奇缺,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近日了解北京及上海等有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仍然是个大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这就是现状,还在入学率上,填鸭式教育什么时候能够解决?怎么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在这方面投入多少?这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把人才培养好,光有钱是不行的,还要有培养人才的“好人才”!而且这个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方面,人才缺乏。 我深感,教育改革势在必然!连基本教育都不能够办好,何谈人才培养啊? 我自认为,中国的教育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要全面,要彻底,也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最重要最迫切的变革! 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问题是个大问题,同在一个城市,城里的孩子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怎能不违背国家规定的教育的平等性呢?各地也是受教育的不公平,这些都是挑战! 受教育公平,才是最基本的事情。才人人平等。要么平等公平就是一句空话?
408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CCCCTV10将播出:清华公益事业电视专题片《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Fangjinqin 2011-8-12 15:12
清华公益片《大同爰跻祖国以光》播出通告 发布日期:2011-08-04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即将播出 清华公益事业电视专题片《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大同爰跻 祖国以光》清华公益事业电视专题片是由清华校友总会主管、山西校友会发起制作的为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献礼的电视专题片,现已制作完成,即将在中央电视台 10 套(科教频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欢迎届时收看。 专题片从教育、科技、环保、赈灾、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的视角展现清华大学、清华学生和清华校友“爱国奉献”的崇高社会责任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爱民亲民的优良传统。 片名“大同爰跻 祖国以光”源自清华老校歌歌词,体现了清华学子热爱祖国、追求大同的崇高理想。片名由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学长题写。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专题片共有 12 集,每集 15 分钟,内容框架由四部分组成:以体现厚德载物、教书育人为核心的清华大学(包括在校学生)的公益事业;以展现清华校友爱校感恩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校友对母校教育的捐赠;以展现清华精神“行胜于言”为核心的清华校友对社会公益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 电视专题片内容丰富,片中采访的学校领导、在校学生和校友总计约 60 人。 即将在中央电视台( 10 套)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是本片的精简版,播出时间如下: 中央电视台( 10 套) 8 月 15 日、 16 日、 17 日、 18 日、 19 日每天 18 : 10 分五集播出。 中国教育电视台 8 月 13 日、 14 日每天 16 : 00 分上下集播出。 清华校友总会 2011 年 8 月8日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3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教育的悲哀——人性的缺失
热度 7 entangle 2011-8-11 19:28
看了北大一学生被导师逼得跳楼,不顾抛下年迈的母亲,一个人就那么无声无息的走了心里总是不是滋味。(相关的信息参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1666 ) 作为一个学生,除了感到同情之外,更多的是感到痛苦,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能让一个北大的硕士生能够抛下他孤独的母亲,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没有一点对于现实的反抗。 可能,他是以他自己的生命来向整个社会抗争,可是,过不了几天,他就会被忘记,他所恨得人依然快活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而爱他的人却只能继续生活在失去他的 悲伤里,尤其是他孤单的母亲所需要承受的痛以及以后继续生活的动力,是难以言表的,一个北大的硕士生是一位母亲的骄傲,虽然我不是北大的学生,但是我是我 们村这么久来第一个博士生,我母亲一谈起我总是觉得很骄傲。我可以想象他对他的母亲意味着什么,他的离开对他的母亲又意味着什么。 死者已去,再对逝者谈论些什么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但是,我真的对他的离去感到很悲伤。并不是对于他的死,在现在这个走在路上不知道为什么就被车撞死的时代,人的死其实也不是那么令人震撼的事了。 我不能理解他为什么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也理解不了他怎么能狠心离开养育他多年的无依无靠的母亲,但是,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他选择离开的方式:一点反抗都没有,给他造成痛苦的人还是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虽说暴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是,当法律只是一个条文的时候,你就必须靠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死真的不是 一个问题,毛主席说过,人死有重于泰山,也有轻如鸿毛,关键是怎么去死。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杀,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为我一个人活着,我还有自己的家人,但是,生命也并不是不可放弃的。如果我处在他的环境下,我有可能也会选择离开,但是,在离开之前,我会让我的亲人感到最少的悲伤,我也会让那些罪有应得的人付出代价,连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呢 ? 能上北大的硕士,杀几个牲畜应该不成问题吧? 可悲的是,中国现代的教育让人失去了这点血性,真的是这样,还上什么学,读什么书啊,人性都没有了,读书还有什么意思啊。另外还有一个极端就是太有血性了,碰上一点事情就跟人拼命,前不久看新闻说公交车两人因为相互挤了一下结果就有人动刀了。 总是喜欢走极端,极端的懦弱的反面就是极端的残忍,现在这些忍受着各种各样不公平耻辱的屁民,在有机会的时候会残忍地让人心寒。 虽然我比较偏激,但是,与下面的人相比,都是选择了死亡,谁的死亡才是有价值的呢?醒醒吧 ~~~ 发信人 : 草鱼余超 ( 草鱼 ), 信区 : NewYouth 标 题 : 山西杀人犯胡文海的最后一段话 ( 转 ), 太牛 B 了!!! 发信站 : 两全其美网 (Fri Jul 3 20:40:10 2009), 本站 (lqqm.net) police :知道为什么逮你吗? 胡文海:知道,杀了点人。 police :杀了一点?你杀了十四个! 胡文海:不止十四个吧? police :那你说多少? 胡文海:我记着是十七个。 police :死了十四个! 胡文海;我不记的还有活的,我都拨拉过,看谁象没死的,就再给两枪。--那就是没杀净。 police :你知道后果吗? 胡文海:(对 police 满脸媚笑)知道、知道,我的给人家抵命。 police :后悔不后悔? 胡文海:咋不后悔,有个娃娃不该杀人家,你们一说,才知道人家是串门的。再就是该杀的没杀净。 police :你还想杀谁? 胡文海:就那几家的男人。 police :你为啥杀人家? 胡 文海:他们当村支书和村主任时,三年挥霍贪污了至少五百万。三个煤矿让他们卖了两个。我到镇上告状没人管。他们就恨的我不行,就想抬死我。 99 年 6 月 19 号,我到地里浇水, xxx 兄弟(其中一个满门被杀)借口和我吵架,往我头上劈了三铁锹,我缝了几十针。要不是头硬早让他们劈死了。 xxx (村支书)派人找 我,要出钱私了,我不干。从那时起,我就起了杀心了,本来准备今年三十晚上下手,那时都看春节晚会,能杀干净。 6 月 19 号,我把 xxx (支书)和村会计叫 来,让他们写贪污了多少,他们不干,这时外面有警笛声音(路过的警车), xx (会计)就气粗了,指着自己的脑门说 ‘ 文海,有本事朝这里打 ’ 。我就给他脑门 上一枪,把他打死了。他还以为我不敢。没有办法,只能提前动手。   当记者问他后悔不后悔时,他理直气壮的回答:不后 悔,一点不后悔!就是遗憾,没有把该杀的都杀了。遗憾没有死净的话,胡文海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 据分析,是担心给他父母妻儿留了后患。记者问他为什么连孩子一起杀时,他蛮有道理的讲:不把他们也杀了,他们长大要欺负我家娃娃。。。。。。 法 院审判胡文海时,他站的笔直,捧着自辩书大声朗读,就象农村劳模发言。共同受审的还有一个帮他杀人的朋友,胡答辩时说他朋友没有杀人,跟着 他是一直劝他不要杀。这时,控方指出,一个受害者(装死躲过)指证他朋友拿斧子砍过他。胡答辩,我一枪打的他趴在地上,他就再没回头看过。是我捡起斧子砍 他的。控方又指出,他朋友拿钳子夹受害者。胡文海当即辩道:是我拿枪逼他干的。他不夹受害者,我就开枪打他。明目张胆的大包大揽。判胡文海死刑后,退庭 时,胡文海逮着一个审过他的干警就握手,边握边说: ‘ 先走一步,先走一步 ’ 。那么些 pol.ice ,躲也躲不及他,实是滑稽。 2001 年的 12 月 25 日 ,也是西方人的圣诞节。今天,山西晋中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特大枪杀 14 人案的 3 名被告人。最后,有 2 人判处死刑 1 人判处无期徒刑。第一被 告人胡文海依法定程序在最后陈述中说到: “ 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 ……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为此,我不断的去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 从小时侯起的性格就是仗义执言 . 敢做敢为。村里的那些无权无势的善良的村民和我和睦相处,有时,我就成了他们利益的代言人。然而,近年来,历任村干部贪污 行贿 . 欺压百姓,村里的小煤矿(村民冒着生命危险)等企业上交的 400 余万元被他们瓜分。 4 年来,我多次和村民向有关部门检举反映都石沉大海,公共安全专 家 . 纪检 . 检察 . 省 . 市 . 区的官老爷们给尽了我们冷漠与白眼 …… 。可是,我们到那里去说理呢?谁又为我们做主呢?我去公共安全专家机关报案,那些只挣着工 资的人民的公务员开着 30 多万元买的小车耀武扬威根本顾不上办案,甚至和村干部相互勾结欺压老百姓 …… 。 我只有以暴制暴了,我只能自己来维护 老百姓的利益了 ...... 。实际上我每年的收入都有 4――5 万元,我完全可以不管这些事,但是,我不 能,我的良心告诉我不能这样做,我不能对此置之度外,官逼民反,我不能让这些蛀虫们再欺压人了 …... 。我知道我将死去,如果我的死能够引起官老爷们的注 意,能够查办了那些贪官污吏,我将死而无憾,否则我将变成厉鬼也不放过他们 ……“ 听众席上爆发出一阵掌声,审判长急忙制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54 次阅读|19 个评论
关于学制体系改革之孔见
热度 3 lxj6309 2011-8-8 16:41
近来不断思考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从钱学森之问到教育公平,从农村学校布局到各类重点学校问题,从高考制度到学制体系,不断在大脑中发酵。这些思考大都发表在我的科学网博客上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标志开始的中国教育改革运动是一场大的战略操作,也将是一场持久战,或许要 10 至 20 年,甚至 30 年才能完成。对于战略操作,必须首先明确战略目标,因此许多制度设计必须从长远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我以为学制改革是纲,下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教育学制体系不能小学、中学、大学分段设计,必须从幼儿园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整体设计。既是人类个体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反映,也是中外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现代教育分成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其中中学又分成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大学教育又分成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又分成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学以上的教育又在一定意义下分成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不仅中学有职业中学,大学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教育也分成了专业学位教育和学术学位教育。这就是我们学制体系的现状。我们这个现状不是一次整体设计出来的,而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补充修改而来的。这样就不免造成一定的系统缺陷,内部逻辑一致性趋向减弱。趁这次战略改革的机会,进行全面的系统设计是应有之义。 首先,必须明确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这里认为, 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和环境事物初步认知能力;在伦理教育上是使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的基本是非判断概念和恰当行为习惯(本文的伦理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及家庭和社会公德教育)。设计小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小学阶段的学生( 6~11 岁)以感性和具体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自我控制能力开始发展。 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是使学生获得当代普通公民应具有的科学、人文、艺术、体育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有根据需要开展自学的能力;在伦理教育上使学生具有理性思考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自觉服务社会的认知。设计中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中学阶段的学生( 12~17 岁)逐渐具有了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推理能力,具有了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是发展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基本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专业领域基础知识和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技能,具有自主职业发展的基本能力;在伦理教育上使学生获得进行社会伦理思维的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够自觉主动地与社会加强联系,做好职业心理准备。设计大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大学生( 18~22 岁)的心理素质(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和伦理素质逐渐成熟,具有了相当水平的生活自主能力。研究生教育分成两个阶段: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系统深入的专门领域专业知识,具备一定水平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一定的科研课题的系统深入研究过程,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科学技术领域自主开展知识和技术创新活动,完成比较复杂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任务。研究生阶段的伦理教育以自我教育为主,进一步提高社会认知水平和形成良好学风。 其次,确定各个阶段的教育年限和布局结构。所谓学制一般就是指一个教育阶段的年限。我国目前是小学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专科 2 至 3 年,本科 4 至 5 年,硕士研究生 2 至 3 年,博士研究生 3 至 4 年。按照这个学制, 6 岁上学,博士毕业时是 27~29 岁,目前我国的博士生毕业大多在 30 岁以上。而根据世界历史经验,理工科科学家做出卓越成就时的年龄在 25 岁左右, 30 多岁则成为学界一方霸主。如果 30 岁才正式开始学术生涯,则由于家庭社会因素的干扰,能做出真正卓越成就者必然寥寥无几。这也可能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之一,也可能是一些杰出人才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所以,建议对当前的学制进行根本的改革。 这里建议的学制体系是: 6 岁开始,小学 6 年,中学 4 年,大学预科或专科 2 年,大学本科 2-3 年,硕士研究生 2 年,博士研究生 3-5 年。这样,读博士时 22-23 岁,博士毕业 25 至 27 岁,正是知识创新的大好年华。此学制比较特殊的是预科或专科阶段的设置。我们的想法是:预科是按比较宽泛的文理分科,专科是按照职业类型分科。专科相当于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预科和专科的教育内容都是本科的基础学科知识,预科或专科毕业后如果不再上大学,则再加半年到一年的职业技术培训。 这样的学制改革比钱学森先生的激进方案( 2008 年 10 月 16 日《光明日报》第 10 版钱学敏教授文章: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更具有现实性,能够与现行体制比较好地衔接。比如:义务教育年限可以从九年改为 10 年,刚好完成中学学业,大学预科或专科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优秀高中或职业中学、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资源;由于生源的萎缩,一部分本科教学师资可以充实到预科或专科学校。另外,这样的方案在国际上也有类似的范例,如法国的基础教育体制基本上就是达到预科的水平,欧盟的高等教育体制统一为 3+2+3=8 年。 教育改革是百年大计,一定要有前瞻性,不可固步自封。
个人分类: 教育|3952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