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西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大气湍流对跨大西洋航班影响将增加
热度 1 hgiap 2013-4-12 10:49
大气湍流对跨大西洋航班影响将增加 图片来源:Paul Williams/University of Reading, UK 请习惯颠簸的飞行吧。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大气湍流的强度和频率对跨大西洋航班的影响在本世纪中叶将有所增加。 研究人员利用全球气候模型来评估晴空湍流——这一现象源自风切变。研究人员特别评估了未来某个时间点上的涡流强度——此时的二氧化碳浓度是人类工业活动开始推进其大幅增长之前的两倍,而根据一个中间路线的排放场景,这一切很可能发生在本世纪50年代的某个时间。 为了便于分析,他们在北大西洋北部的部分地区,模拟了海拔约12千米的大气条件 (这是一个典型的飞机巡航高度),这一地区包括大多数跨大西洋航线。冬季的几个月是这一地区晴空湍流情况最糟糕的时候,而科学家此时测量湍流的21条常用航线中的16条表明:当二氧化碳浓度是工业化前水平的2倍时,飞机震动现象的平均强度(图片描绘了随机抽取的冬季一天的湍流强度)比前者高出了10%~40%,研究人员4月8日在《自然—气候变化》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因此,中等或更大湍流的发生频率将增加40%~170%——在强度上乘客将感受到0.5克或更多的加速度,这一强度足以使客舱内的物品被抛起来。由于飞行员需要躲避强湍流,飞行路径将变得更长,这样一来,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都将增加——而这可能又将导致更多的湍流。所以请抓紧了。(来源: Intensification of winter transatlantic aviation turbulence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renchunxiao 添加于 2013-4-11 15:25:22 67次阅读 | 0次推荐 | 0个评论 Atmospheric turbulence causes most weather-related aircraft incidents1. Commercial aircraft encounter moderate-or-greater turbulence tens of thousands of times each year worldwide, injuring probably hundreds of passengers (occasionally fatally), costing airlines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and causing structural damage to planes1, 2, 3. Clear-air turbulence is especially difficult to avoid, because it cannot be seen by pilots or detected by satellites or on-board radar4, 5. Clear-air turbulence is linked to atmospheric jet streams6, 7, which are projected to be strengthened by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8. However, the response of clear-air turbulence to projected climate change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studied. Here we show using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that clear-air turbulence changes significantly within the transatlantic flight corridor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is doubled. At cruise altitudes within 50–75°丠 and 10–60°圠 in winter, most clear-air turbulence measures show a 10–40% increase in the median strength of turbulence and a 40–170%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moderate-or-greater turbulenc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limate change will lead to bumpier transatlantic flights by the middle of this century. Journey times may lengthen and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may increase. Aviation is partly responsible for changing the climate9, but our findings show for the first time how climate change could affect aviation. 作 者: Paul D. Williams1 Manoj M. Joshi2 期刊名称: nature .. 期卷页: 第卷 第期 ~页 学科领域: 地球科学 大气科学 对流层大气物理学 添加人是否为作者: 否 原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climat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climate1866.html DOI:
个人分类: 气候论文交流|513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大西洋温度波动引发欧洲气候变化
hgiap 2013-1-24 19:00
大西洋温度波动引发欧洲气候变化 据《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上世纪90年代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欧洲夏天的北部暖湿、南部干热的差别或与北大西洋温度波动过程中的变暖阶段有关。在北大西洋温度回落到较冷阶段之前,这种气候格局可能仍将继续存在。 Rowan Sutton与Buwen Dong对北大西洋温度与欧洲气候关联性研究中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上世纪90年代期间,欧洲夏天的气候变化很大,但春季和秋季的气候变化则没那么明显。这种变化与北大西洋的稳定变暖相吻合,也与有记载的大西洋气温数十年的波动格局相关。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气候变化对应着海洋变暖。根据较早的一次变化看来,这种温度波动可能会很快地回落到较冷阶段,欧洲气候格局或会产生快速变化。(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笑) Atlantic Ocean influence on a shift in European climate in the 1990s zhangxia111 添加于 2012-10-16 15:03:21 214次阅读 | 0次推荐 | 0个评论 European climate exhibits variability on a wide range of timescales.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and drivers of this variability is an essential step in developing robust climate predictions and risk assessments. The Atlantic Ocean has been suggested as an important driver of variability in European climate on decadal timescales1, 2, 3, 4, 5, 6, but the importance of this influence in recent decades has been unclear, partly because of difficulties in separ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Atlantic Ocean from other contributions, for example, from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and the stratosphere7, 8, 9, 10, 11, 12. Here we analyse four data sets derived from observations to show that, during the 1990s, there was a substantial shift in European climate towards a pattern characterized by anomalously wet summers in northern Europe, and hot, dry, summers in southern Europe, with related shifts in spring and autumn. These changes in climate coincided with a substantial warming of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13, towards a state last seen in the 1950s. The patterns of European climate change in the 1990s are consistent with earlier changes attributed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4, 6 and provide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the Atlantic Ocean was the key driv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cent pattern of anomalies in European climate will persist as long as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remains anomalously warm. 作 者: Rowan T. Sutton Buwen Dong Affiliations Contributions Corresponding author 期刊名称: 期卷页: 第卷 第期 ~页 学科领域: 地球科学 大气科学 对流层大气物理学 添加人是否为作者: 否 原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geo/journal/vaop/ncurrent/full/ngeo1595.html DOI: ISBN: 关键词: 相关报道: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2103015434822626323.shtm 备 注:
个人分类: 学术信息|2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文化地图
热度 1 benlion 2012-10-5 10:48
世界文化地图
从 到 - - - - 轴心文化模式整合。 (以色列与地中海 - 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来自baidu) (中国与太平洋 - 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来自ifeng) - (注:我的“博文”基本属于网络日记,限读次数的设置隐藏。) -
个人分类: 2012|2358 次阅读|5 个评论
那山,那海;那城,那人【二】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2-9-5 12:36
那山,那海;那城,那人【二】
那山,那海;那城,那人【一】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09169.html ) 二,那海   我会很奇怪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一种现象:吃鱼居然吃不到活鱼,全部是冷冻的。要说,两个国家都和海有如此亲密的关系,怎么会在市场上买不到活鱼呢?在中国,好像任何地方都有活鱼卖,饭店里还会让客人选择活鱼并当场摔死而做菜肴。   葡萄牙和西班牙还有一种特产,叫做腌鳕鱼( bacalhau ),是用盐重重地将劈成两半的鱼腌制起来,然后慢慢地享用,每次可将部分鱼肉剁下,和菜同煮,味道甚是鲜美。在超市里购买时,总是会拎起来一抖,附着在鱼身上的盐粒就会哗哗地落下,应该会去掉1两2两的分量。当我们去追溯历史,会发现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人为了肉能保鲜可是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问题,之前由于香料是保鲜的重要物质,而本地不产,只好从东方舶来,但是由于运输路途极为遥远,几乎要走过整个欧洲大陆,所以价格也就过于昂贵,他们每次使用香料都要关起门来,唯恐过堂风把一粒香料吹走,造成巨大损失。      不管香料是从中国运来,还是从印度引进,道路都遥远得几乎无可企及,即便阿拉伯半岛可以作为仓储的中间地,也依然需要数月或者经年的时间,这逼得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要铤而走险,从海上开辟出一条新道路来了。正如罗马人征战完亚平宁半岛之后,必须继续扩展,最后把整个地中海都弄成自己的内海一般,而罗马人的扩展能力也就到此结束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向地中海周边扩张没有意义(罗马人已经干过一轮了),那么只能面对着更为浩瀚的大西洋亮出他们的勇气、智慧和蛮力。   当我们重新审视达伽马、麦哲伦、哥伦布们的地理大发现时,也许就可以发现其背后就是给肉长期保存这点简单的生活需求罢了。   于是,在那个古老的难以控制自己命运的年代,一群脑子里缺根筋或者我们今天把他们叫做“探险家”的敢死队员,在半岛只能与周边海洋鱼群为伍的状态下,出发了。   这样的出发和打渔的出发就有了极大的区别,需要成建制的队伍,需要设备,需要补给,需要一个可能虚妄也可能实在的未来利益诱引,作为王朝或帝国这一依托机构,从有远见的领导者那里就必须考虑如何介入或者设计怎样的机制才可以使得探险者们能够满载而归。于葡萄牙,这个人是恩里克亲王,于西班牙,当然是资助哥伦布的伊莎贝拉女王。   而和美国游泳队的教练不会游泳的真实故事一般,恩里克本人是却不航海的,最远也只随船达到了摩洛哥,那相比南非而言近得都不好意思提及。但是知识和地位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改变一个王国的命运,他甚至没有婚姻和家庭生活,更可以把航海当成是自己的事业,以一所他创立的航海学校和天文台为基地,引进海外的数学家和宇宙学家,培养葡萄牙的航海人才,并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为葡萄牙成为近代意义上的世界第一霸主奠定了地位。俺在里斯本看到海边的航海纪念碑时,一位前面端着望远镜的领航人是达伽马呢,结果发现其实是恩里克他老人家,不知道葡萄牙人在设计这个雕塑的时候为难过没有,毕竟,恩里克亲王不算是直接的指挥者,将其放到船的最显著位置是不太符合历史事实的。   另外,中国人喜欢按照英文的方式翻译他的名字为“亨利”,而实际上,他的名字Henlique里,H是不发音的,直接从en开始拼就可以了,其实应该是上端所说的“恩里克”。   虽然日本是以全岛的形式存在,但是本质和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半岛情况是类似的,都是极度缺乏日常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原料,需要开辟新的途径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取。你甚至都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明朝和清朝的兵和来侵犯边境的倭寇们打架时老是处于下风的原因,如果你吃了上顿没下顿,也会这么拼命的。这也同时是伊拉克在和美军作战时,不久就望风而逃的原因——你怎么指望靠石油成为百万富翁的伊拉克人会不顾生命为萨达姆卖命?这也同样可以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作战时总能处于优势地位的症结,穷人除了一条命,其他一概没有,那就拼了这仅有的东西呗,说不定还能挣回些东西呢。   我们可以想象,靠海吃饭但是没法腌咸菜和咸肉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为生活所迫,在远见卓识的航海领袖的指引和培训下,终于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且一富就是上百年的时间,如果我们发现今天的伊比利亚半岛人确实特别懒惰,追根溯源,也许都能归于他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虽然同是有祖先的先见之明,但是总体感觉葡萄牙的幸福感还是要比西班牙更强些,因为海并不一样。整个葡萄牙是完全对着大西洋开放的,而西班牙更大的部分与地中海相邻,虽然直布罗陀海峡把两者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似乎也就一线的差异,但是,给两个不同国家带来的影响却是差之万里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气候。当巴塞罗那依然是艳阳高照的时候,维度相当的波尔图却是清风袭来,无限凉爽,云从头上走过,立刻就把稍显热烈的阳光遮蔽成一个温柔的背景。而看其维度,巴塞罗那是北纬41.18,而波尔图是41.09,相比而言,巴塞罗那更北一点呢。对于我们而言,陈热闹在波尔图还穿着初秋的长袖装,而到了巴塞罗那必须换成短袖,否则就要热坏了,事实上,陈热闹到达一位华人开设的家庭宾馆后,晚上屡次大叫“热死了,需要电扇”,而在波尔图,晚上是要盖被子,否则半夜里就要冻着。   这也正是我们在中学地理就学到过的所谓“地中海式气候”的具体化表现。    那山,那海;那城,那人【三】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09836.html )    那山,那海;那城,那人【四】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11313.html ) 图1 波尔图的海湾 图2 大西洋的螃蟹 图3 地中海边的哥伦布塑像 图4 你地中海的小子,仰天究竟在看什么呢? 图5 安道尔的山间流岚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4750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大西洋飓风季提前拉开帷幕 NOAA预测接近常年
杨学祥 2012-6-6 17:04
大西洋飓风季提前拉开帷幕 NOAA预测接近常年 2012年06月05日16:56 来源:中国天气网   5月19日,大西洋(600558,股吧)首个热带风暴“阿尔伯特”在美国东南大西洋沿海生成,提前拉开了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帷幕。5月27日,又一个热带风暴“贝丽尔”生成并登陆美国。通常,大西洋飓风季从6月1日开始,11月30日结束。飓风季尚未正式开始,热带风暴就“来势汹汹”,这是否意味着今年大西洋飓风将异常活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了最新的飓风季展望报告,则称今年飓风生成数量与强度接近常年平均水平。   5月19日,今年大西洋第一个热带风暴“阿尔伯特”生成,这也成为2003年以来4月风暴“安娜”之后生成最早的一个热带风暴。自1851年有记录以来,6月之前生成的热带风暴共有23个。   5月27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弗利比奇市沿海,受“贝丽尔”影响,海面翻起的巨浪拍打着码头。   5月27日,大西洋第二个热带风暴“贝丽尔”生成并于28日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有记录以来,只有1908年和1887年在6月1日大西洋飓风季开始之前生成2个热带风暴。同时,“贝丽尔”也成为6月1日之前登陆美国强度最强的热带气旋。   大西洋热带风暴“来势汹汹”,是否预示着接下来的飓风季将异常活跃?5月24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了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展望报告。报告称,根据今年大西洋盆地大气和海洋情况,预计今年飓风数量、飓风强度接近常年平均水平。   NOAA气候预测中心表示,今年飓风季可能会生成9到15个命名的热带风暴,其中4至8个可能会加强成为飓风,其中又有1至3个飓风会加强成为强飓风。根据1981年至2010年的数据,平均每年生成12个命名的热带风暴,其中6个会加强成为飓风,强飓风有3个。   自从1995年开始,大西洋就一直处于飓风高发期,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热带海域的海温接近常年平均水平,而这一地带也是热带风暴的主要发源地。目前,也有两个因素不利于飓风的发展加强,一个是比较强的风切变,将阻碍飓风生成;另一个因素则是东大西洋远洋地区的海温偏低。   “另一个潜在的影响飓风发展的因素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如果在夏末秋初出现"厄尔尼诺"现象,那么就不利于在飓风高发期(8至10月)期间热带风暴的生成和加强”,格里·贝尔(GerryBell)博士、NOAA气候预测中心的首席飓风预报专家表示。   NOAA局长简·卢布琴科博士表示:“展望报告预计今年的飓风不如前几年活跃。但无论怎样,那些居住在易受飓风侵袭地区的人们都应该做好准备。”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副局长提姆·曼宁(TimManning)表示:“每个飓风季,我们都要求家庭、社区和商业机构做好应对飓风的准备。做好准备包括制定家庭应急计划,将应急包归置在一处并实时更新应急包中的物品,将重要的纸质品和有价值的物品存放在安全的地方等。”   美国天气网的气象专家认为,在飓风季正式开始前就有飓风形成并不罕见,较早的飓风形成时间与当年飓风多寡并无关联。未雨绸缪,无论预测飓风结果如何,社会各个机构和社区居民都应做好应对准备,尽量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http://news.hexun.com/2012-06-05/142136168.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洲的明珠——加纳掠影(1)
热度 13 dkysdc 2011-12-27 17:41
非洲的明珠——加纳掠影(1)
加纳共和国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家。它东邻多哥、西毗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南濒大西洋的几内亚湾,面积 23.85 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 539 千米 。全国人口约 2000 万。首都为阿克拉,人口 170 万。 加纳国土面积的一半海拔高度低于 152 米 ,最高峰为 Mount Afadjoto ,海拔 885 米 。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散蒂高原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高原和沃尔特河谷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雨旱两季,每年 4 月至 9 月为雨季 ,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旱季。 加纳是非洲最开放、政体最稳定的民主国家之一,英语为加纳的官方语言。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到加纳旅游参观。加纳的人民热情且善良,对中国人尤其友好。考察期间,库马西大学组织参观当地集贸市场,一路上所遇到的商贩都在不停地对我们用英语喊“ China, Chinese ! ” ,并主动与我们合影留念。一次,我们路过加纳国家剧院,刚举起相机,剧院保安就向我们走来,主动邀请我们到里面照相。他还向我们介绍说,这个剧院是中国人帮他们修建的,是加纳的标志性建筑。 加纳盛产水果和海产品。每当外地人的车队停在路边休息,就会聚拢过来一批头顶水果和各种农副产品的妇女,她们靠兜售自己种植的椰子、香蕉等农副产品购买生活必需品。加纳首都阿克拉紧临几内亚湾,海滨风光秀丽。在美丽的海滨浴场你可以尽情地游泳、冲浪,享受便宜新鲜的龙虾等美味。 加纳的人民喜爱足球,在我们访问库马西集贸市场时,遇到了足球转播,几乎所有的人都停止一切可能的活动,收看或收听足球比赛的实况。 加纳的国力还很薄弱,本世纪初人均每天收入才 1 美元。然而加纳政府在教育上投入却非常大,以 1996 年为例,政府将当年 20 %的国家预算用于教育。目前,加纳全国实行 8 年制强制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 80 %左右,加纳的教育目前是非洲最发达的。我们经常遇到三五成群上下学的孩子,他们对中国人更是异常友好。只要看到我们拿着相机,就会主动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让我们照相。带领我们参观库马西集贸市场的“导游”就是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女学生。 最新的资料:加纳2011年被列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201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20%。 加纳的详细资料可查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Ghana 加纳的凯旋门 体育场 广场 雕塑 音乐厅 海滩上的孩子 海滩上的歌手 海滩上的孩子 海滩上的孩子 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 我们的小导游 路上遇到的一家三口 我住的宾馆小老板全家 我住的宾馆小老板和他的妻子 街头小贩 见到了中国人无比兴奋的小贩 好奇的孩子 好奇的孩子 好奇的孩子 这个也是见到了中国人无比兴奋的小贩
个人分类: 道听图说|8286 次阅读|26 个评论
大西洋海底火山爆发:与8-11月强潮汐时期相对应
杨学祥 2011-11-14 14:21
大西洋海底火山爆发:与8-11月强潮汐时期相对应 杨学祥 2011年8月末至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11月是下半年第四个强潮汐月,潮汐强度相对10月变大。 一个新岛在沿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南部海岸的雷斯廷加海岸出现火山周围的海水升温,有时达到35摄氏度。加那利岛在过去四个月已经经历了10,000余次震颤。 上周六晚,随着外海的海底火山开始喷涌,耶罗岛南端发生里氏4.3级地震。耶罗岛拥有500个火山锥,在过去四个月已经经历了10000余次的余震。 附件: 大西洋海底火山爆发:岩浆球喷出海面形成新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 08:02 新浪科技微博 一个新岛在沿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南部海岸的雷斯廷加海岸出现火山周围的海水升温,有时达到35摄氏度。海上的火山活动把人们吸引到海岸,他们等待观看一个新岛的诞生岛民们开始讨论该给这块新地起什么名字碎片被抛到空气中,加那利岛在过去四个月已经经历了10,000余次震颤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4日消息,随着海底火山喷出的气泡浮出水面,一个崭新的加那利岛屿在海上呈现。加那利群岛的耶罗岛喷出的岩浆高达20米,海水沸腾,硫磺气味飘散,随着它的增长并逐渐接近海面,越来越多的诸如石块一样的碎片开始被喷出火山,只是到现在为止,它只显示了它在海面下的爆发力。   它现在离海面只有70米,岛民已尝试为新岛命名。它距离耶罗岛很近,如果继续爆发,最终可能会与大陆连起来。不知此刻因飞往偏远的机场而闻名的爱尔兰瑞安航空公司是否有计划在这个新诞生的岛屿开辟一条新路线。   在政府发出火山爆发警告后,最南部的加那利岛的居民已被疏散,道路封闭,航运禁止。上周六晚,随着外海的海底火山开始喷涌,耶罗岛南端发生里氏4.3级地震。耶罗岛拥有500个火山锥,在过去四个月已经经历了10000余次的余震。   大量的岩浆喷发导致的气泡开始从拉雷斯廷加港口附近的海上冒出,这再度引发人们的担忧。   目击者说,在海面上能够看到上个月开始喷发的火山喷出的爆炸羽状物和喷射物。有些东西被弹射到60英尺的高处。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自治区政府发出了“黄色”火山喷发预警—这是四个等级中的第二级。上周火山活动开始后,拉雷斯廷加的600名居民被疏散。现在正在动员住在岛屿南部沿海的居民疏散,政府关闭了通往拉雷斯廷加的通道。已下令船舶离开港口附近水域,飞机被禁止飞越该岛最南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http://tech.sina.com.cn/d/2011-11-14/08026315304.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7888 2011年11月潮汐组合:强度增大 2011-10-4 13:37 2011年11月潮汐组合:强度增大 杨学祥 2011年6-7月和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8月末至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11月是下半年第四个强潮汐月,潮汐强度相对10月变大。 潮汐组合A:2011年11月3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11月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1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潮汐组合B:2011年11月11日为日月大潮,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22.3325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1月18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3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潮汐组合D:11月25日为日月大潮,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2.3302度,24日月亮在近地点。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变少,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9317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西洋海底火山爆发:岩浆球喷出海面形成新岛(2)
杨学祥 2011-11-14 12:42
大西洋海底火山爆发:岩浆球喷出海面形成新岛(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08:02 新浪科技 微博 加那利群岛的耶罗岛喷出的岩浆高达20米,海水沸腾,硫磺气味飘散,随着它的增长并逐渐接近海面 看上去像一个新岛已经形成,但其实这只是爆炸性火山喷出的熔岩正在进入空气 威胁:一个计算机生成的图像显示加那利岛最南部的地下火山 耶罗喷发的深褐色岩浆,可以看到海岸上的雷斯廷加镇。 该镇居民已被疏散,船只已禁止进入该地区   加那利群岛自治区政府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火山碎屑在从拉雷斯廷加海面升到空中。政府说正在等待火山碎屑可能造成危险的科学报告,但是一艘用于采集样本的研究船已被责令停止活动。   对于火山爆发的恐惧始自7月底,当时耶罗岛经历了一万余次震颤的首次震颤。9月底,火山活动在24小时内增加至150次震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疏散,军队为疏散群众待命。火山专家胡安卡洛斯-卡里瑟多当时说:“有一个岩浆球上升到海面,产生了一系列的破裂并引发了地震活动。我们不知道,岩浆球是否会冲破外壳引发地震。”但他警告说,火山爆发可能在“在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内”爆发。耶罗岛的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93年,历时一个月。    关于海底火山   在每年的所有熔岩喷发中,海底火山喷发占75%。周围的水立即将它冷却并形成被称作“枕状熔岩”的地壳形式。目前已有5000多个已知的海底火山,但即使以今天的技术,也有一些很难发现。这是因为地质学家是通过利用水中听音器探听沸腾水来发现它们的,但在极端深度的海底压力过高水无法沸腾。   加那利群岛都起源于火山爆发,但它在这方面并不是绝无仅有的――夏威夷群岛也是长期以来由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在数十万年以后,会将形成一个新岛屿,并逐渐构成东南海岸。眼下它位于海平面以下约3000英尺处,但它已经引起麻烦,产生频繁的地震。(孝文) http://tech.sina.com.cn/d/2011-11-14/08026315304_2.shtml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个人分类: 图片|2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西洋海底火山喷发或将形成新岛屿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1-3 13:58
大西洋海底火山喷发或将形成新岛屿 【字体: 大 中 小 】 2011-11-02 06:48:19 来源: 新浪科技 这张海底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正在喷发的火山位置(来源:新浪科技) 远眺加纳利群岛上的火山(来源:新浪科技) 海底火山喷发位置示意图(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近日在大西洋加那利群岛附近海底发生的火山爆发喷出了大量熔岩流,预计不久之后便将突出水面,在大西洋洋面上形成一个新的岛屿。三个星期以来,海底火山的喷发物一直在不断堆积,现在已经高出海床100米。只要这座海底火山保持现在的喷发势头,如果再堆积150米,它就能突出水面,从而为加那利群岛增添过去100万年内的首座新岛屿。 而加纳利群岛而当居民们则早已按耐不住,开始为这座未来的新岛屿命名了。现在他们已经征集了超过500个命名方案,其中呼声最高的有“发现”,“亚特兰蒂斯”和“最棒”。而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各大报纸则在争论着谁才应该算是这片新土地的所有者。 这座海底火山爆发的位置位于加纳利群岛最南端的艾尔希洛岛(ElHierro)附近,由于剧烈的喷发活动,这里的居民们每天都能几次感到脚下大地的震颤。自7月份以来,艾尔希洛已经发生了超过1万次地震,其中绝大部分是微弱的无感地震。当地政府正密切监视,确保居民安全,甚至派出了一艘潜艇前往拍摄海底火山喷发的情景。 在现在这个阶段,人们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他们住的离开火山口太近,这样很有可能会遭遇由于喷发被抛入空中的火山灰和熔浆的危害。当地的人们已经可以感受到这种威胁的真实存在:附近的洋面上漂浮着一片比艾尔希洛岛本身面积更大的火山灰污染区,水面上冒着滚滚热气,到处都是死鱼。两周前,岛上的渔业小村拉·拉斯廷加(LaRestinga)的600位居民已经被紧急疏散,现在他们还没有返回家园。 事实上,整个加纳利群岛都是由于历史上这类海底火山喷发导致岩浆堆积高出海面之后形成。如果没有时不时发生的海底火山喷发来补充,这个群岛的未来堪忧,因为剧烈的海浪侵蚀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晨风)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qhbhyw/11/1528807.shtml
个人分类: 图片|2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Halifax的SIP2011国际会议想到
liujiping 2011-8-13 01:00
会议结束了,大家各奔东西。会议组织者自昨晚欢送晚宴后,没有再露脸!宴会事实也很简单,就是一小蝶沙拉加小块所谓的大西洋三文鱼和甜的不能再甜的朱古力蛋糕,两杯红酒就结束了,会议组织者做了一个简单的闭幕式发言外,接着组织者Susan介绍了本次会务组,她本人及黑人带口吃兼听力有些缺陷的丈夫、一个跟她做毕业论文的本科生,还有一个义务协助的同事以及本土的好心的昆虫病毒学家协助,所有杂务都是他们自己完成,据Susan介绍本次参加会议的代表380人,每个人的发票都是她自己每个核定后签名,学校一位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做了一个简单欢迎词后,就没有在出现。真是典型的个人和纯学术会议。国内是否也该学学呢。 会议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头尾6天,每天早上8:00开始,中间休息半个小时后到中午12:00结束,中午除了吃饭一个小时外,继续开会到下午6:30;有时晚上还要安排学会的事务研讨,学组专题讨论交流等,基本上是没有太多的休息,开会还比上班累呢! 特别感动的是一些年轻的PhD学生或博士后,都是自费参加会议,会议期间除了认真听报告,会议间隙就是主动找大教授们交流,在会议组织的远足或欢送宴会上,都故意穿着正式且有民族风味,以引起代表们注意,目的就是在这个圈子里找到funding,找到job!我替这些活跃的年轻学者们致敬,也为国内那些还是整天在梦中无所事事的研究生难受!这就是。。。。。。
个人分类: 随想|2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拿大开会随想
liujiping 2011-8-8 03:10
在加拿大Halifax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这里也许太靠近大西洋吧,天空很晴朗,环境都是墨绿色的,第一次的加拿大东部城市,住在一个小小的学生宿舍里,享受片刻的安静,不!整天在电梯旁边,基本上在电梯的不断升降声音!生活不要求太多,能够独处就是一种享受!没有手机干扰!没有太多人事上的交流,纯粹是学术的!很好!一周这样的生活,这回是真正的享受自己的暑假生活!哈哈!Halifax!听说是铁达尼号沉没的地方,应该是很浪漫,也是永不沉没浪漫的地方!
个人分类: 随想|2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没有与太平洋、大西洋并列的“北冰洋”呢?
热度 1 liwei999 2011-5-4 15:43
有没有与太平洋、大西洋并列的“北冰洋”呢?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04/2011 01:53:00 看看地球仪,就可以理解 三分地球水面 是相当有道理的事情。非洲南端到南极大陆是印度洋与大西洋的分界;南美南端到南极 是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南分界,白令海峡是北分界。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分界复杂些,从地理上看,沿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到印度尼西亚到澳大利亚北海岸最北点是个分界。南澳大利亚从哪里分呢?澳大利亚南海岸最南点是个“合理”的思考。 作为第一近似,这样三分海洋的地理划分无疑是合理的。地理座标的划分、命名可以是历史形成的,也可以有“权威机构”来作。而“权威”所依靠的,在当今的时代,就是学术、学问,具体地说就是 海洋学 等学术领域。由于近代海洋调查、研究的发达,人们发现南极周边海洋的动物生态与大洋里的有所不同,而且有个环南极大陆的海流存在。因此“权威机构”将南纬60度以上的海洋部分定义为“ 南极海(南冰洋) ”,并且将对称的部分定义为“ 北极海 ”。虽然这里汉语说 海 ,但英文都是用ocean。海洋学上的主流意见不认为 北极海 领域有什么类似于南极的特殊性,一般认为北极地区的水域也是大西洋的一个部分,可以认为是陆地围起来的“地中海”。 上述所说的“权威机构”是国际航道测量组织(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IHO) 。南极海、北极海是它在2000年做的新“决议”。但是因为参加投票的成员国未满半数,此决议案的“法律效力”被质疑。至少在其成员国中国的国家地理书里面,不承认这个 南极海(南冰洋) 的说法。 什么是海?什么又是洋?对于Southern Ocean译成南极海而不是南冰洋、Arctic Ocean译成北极海而不是北冰洋就要给出个“说法儿”来。所谓的学问(术)就是这样做的。洋人那里都以一样的词儿,这类解说抄也抄不来。 地球上的水域 的说法不涉及海和洋。地球表面大面积联通的咸水域叫做“海洋”是个聪明的做法。但是到了 太平洋 名称时,就不说 太平海洋 、 太平海 ,而说 太平洋 了。所以,在此海和洋还是有些区别的。比如可以这样“定义”:大洋的周边叫做 海 sea,其范围可以按大陆架来判断。实际上人们也是这样用过来的。 由于南极上没有人类居住过,所以南极周边历史上没有叫“海”的地方。镜某以为,叫南极海而不叫南冰洋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冰和水是两个排它的相,是冰就不能是水。而 洋 是要表达广大的 水域 。第二是水域面积与周边海岸线长度的比值。比如说,南极海的面积大约1.5E7平方公里,南极大陆的“周边长”3万公里,比值为500。北极海的面积1E7平方公里,周边长为4.5万公里,比值为220。这些值比起另外三大洋来要小得多,因此叫“ 海 ”比较合适。第三,水域的局域性。大洋因为面积巨大,可以认为对具体的地域名称“不敏感”。而 海 的说法由于它的地域性,一般要有个很局域性的称呼。基于这样的思考,国人有聪明人将Southern Ocean和Arctic Ocean译成了具有理科“光泽”南极海和北极海,而不是带有文科“色彩”的南冰洋和北冰洋。 北冰洋作为一个著名的冷饮商标可以有。但是作为地理的名称,无疑将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理由么,就是上述镜某的思考。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927 次阅读|1 个评论
爱水的曾泳春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1-4-3 21:18
爱水的曾泳春, 曾在春天里游泳, 踏浪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抑或涉足北冰洋, 从海水中, 仿佛能透视浩瀚的苍穹!
个人分类: 友谊|2559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南大西洋拉氏南美南极鱼生物学初步研究
Jimcandy 2011-4-2 23:42
根据 2009 年 12 月~ 2010 年 1 月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外海测定的 271 尾拉氏南美南极鱼生物学数据,对拉氏南美南极鱼的全长( TL )和体长( SL )组成、全长和 体重( BW )关系 、性比、性腺成熟度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体长组成:全长范围为 145 ~ 302mm ,优势全长组为 200 ~ 260mm ;体长范围为 135 ~ 265mm ,优势体长为 160 ~ 220mm 。雌、雄个体 全长( F =1.930 , P =0.167 > 0.05 )和体长( F =1.965 , P =0.163 > 0.05 ) 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全长与体长关系为 TL =0.8755 SL +0.0076 ( R2 =0.9846 )( 2 )全长与体重关系:拉氏南美南极鱼全长与体重关系为 1.0845×10-6 TL 3.3968 ( R2 =0.9818) ,雌雄拉氏南美南极鱼叉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ANCOVA , F =1.755 , P 0.05 )。( 3 )性比:拉氏南美南极鱼平均雌雄性比为 1 : 0.17 。( 4 )性腺成熟度: 12 月至 1 月,西南大西洋拉氏南美南极鱼性成熟度基本上以 II 为主,而Ⅲ~Ⅵ个体则非常少。各全长组拉氏南美南极鱼性成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 5 )首次性成熟全长为 275mm ,而成熟率分别为 0.0263mm - 1 。
个人分类: 我的科研|3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波多黎各——大西洋日出、清晨、夜幕
热度 2 xuyingxiao 2011-3-18 22:14
实行夏令时的哥伦布七点还是天没亮的样子,这里不实行夏令时,五点出头天空就放亮了,看着远方的彩霞,忽然想到应该去看日出,就当晨练吧,赶紧收拾一下出发,向大西洋岸边奔去。结果赶上了日出的尾巴。 Condado Lagoon 沉思者: 水上漂: 飞机飞过椰树 San Antonio Cay 回到酒店。 吃早饭,开会。中午照例拿了盒饭到四楼边吃饭边看风景。 前一天晚上拍的夜景。酒店边上的Convention Center。 San Juan Bay 前一天大西洋边抓拍。
个人分类: 旅游|4171 次阅读|3 个评论
波多黎各——穿着衣服游大西洋
xuyingxiao 2011-3-17 11:22
大家都没带游泳装备,只有穿着衣服游泳了。
个人分类: 旅游|3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中国十大网络词汇
kexuechuanbo 2011-1-16 22:44
一是“你懂的”; 二是“给力”; 三是“神马都是浮云”(即“不值一提”); 四是“穿越了”; 五是“闹太套”(Not at all的音译,意为“尴尬的丢脸”); 六是“我勒个去”; 七是“鸭梨”(“压力”的谐音); 八是“真相帝”(“知道事实真相的人”); 九是“艰难的决定”; 十是“羡慕嫉妒恨”。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2011-1-13文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2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表现
杨学祥 2010-7-14 05:04
图 1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图2 1998年6月-2000年8月20世界最强的拉尼娜事件(1999年)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表现 杨学祥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会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而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的海水温度则会降低。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与东京大学、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合作,对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水温500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十多个月前,印度洋东侧表层水温将有所上升,而印度洋西侧表层水温则有所下降。 与之相反的是拉尼娜现象,会使太平洋海水水温异常降低。通常拉尼娜事件会和亚洲大部以及澳大利亚这一区域出现的强度更大的季风相联系。一次拉尼娜事件也常和大西洋热带地区更加活跃的季风季相伴随。 WMO 表示太平洋今年可能将迎来拉尼娜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10 年 07 月 13 日 17:03:00   厄尔尼诺的孪生姐妹拉尼娜,常会导致从亚洲到澳大利亚东部广大地区产生比以往更强的季风。就在上周二( 7 月 6 日 ),世界气象组织( WMO )宣称,在未来数月,拉尼娜很可能会降低太平洋热带地区海水的温度。同时还提到,天气因素也会助长大西洋热带地区风暴(包括飓风)的发展。    2009 年底,拉尼娜现象的同胞厄尔尼诺现象盛行。到了今年五月初,厄尔尼诺已经迅速消退。联合国相关机构称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目前的状况。太平洋热带地区已经到了拉尼娜事件的临界状态,不过拉尼娜的强度还不是很大。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目前这些临近情况极有可能在 2010 年下半年演变成一场大范围的拉尼娜事件。   为此,路透社记者今日在瑞士日内瓦采访了世界气象组织拉尼娜现象方面的专家 Rupa Kumar Kolli 先生。他表示:尽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拉尼娜很可能会加强,但是就 2010 年拉尼娜事件的时间和强度大小等具体因素的问题,依然还是未知之数。   他说,目前所掌握的情况还不足以让世界气象组织能够断定拉尼娜事件确实发生。绝大多数预报模型也还不能仅仅根据海水表面温度这一点就确切地指明将有一次非常强的拉尼娜事件发生。    Kolli 说, 通常拉尼娜事件会和亚洲大部以及澳大利亚这一区域出现的强度更大的季风相联系。一次拉尼娜事件也常和大西洋热带地区更加活跃的季风季相伴随。 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其他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   美国政府一家顶尖的天气机构预测,从 6 月 1 号开始的风暴季将会是大西洋自 2005 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风暴季。 2005 年,超强飓风卡特里娜致使超过 1000 人丧生,并摧毁墨西哥湾能源设施从而导致该地区石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当被问到拉尼娜是否能够帮助英国石油公司( BP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的清理工作时, Kolli 说:在那个区域,拉尼娜本身不会起到什么直接作用。但存在这种可能性,即在活跃季里,飓风显然会搅动海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泄露原油的扩散。不过能否达到这一效果还要看飓风的路径、强度大小以及一些其他的因素。   如果一次拉尼娜事件确实发生了,那么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大气温度将会出现小幅度地下降, Kolli 表示。而这也将对全球的平均温度产生影响。   (孔岩编译自路透社网站 责任编辑:颜昕)    http://www.cma.gov.cn/qhbh/newsbobao/201007/t20100713_73698.html 大西洋将迎来最严重飓风季 或恶化墨西哥湾漏油危机 2010 年 05 月 31 日 14:15:36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据法新社华盛顿 5 月 27 日 报道,美国官员警告, 2010 年的大西洋飓风季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飓风季之一。人们担心,这可能会使墨西哥湾漏油危机恶化,并给海地带来新的灾难。 美国官员说,预计将于 6 月 1 日 开始的大西洋海盆飓风季今年会达到活跃至非常活跃的程度。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测,将形成 14 到 23 个有命名的风暴,包括 8 到 14 个飓风,其中又可能有 3 到 7 个强飓风,风力达到每小时至少 111 英里。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简卢布琴科说:如果这一预测成为现实,今年的飓风季将是有史以来最活跃的飓风季之一。 今年,在墨西哥湾地区,人们对飓风的担心尤为强烈。因英国石油公司海底油井泄漏而进入墨西哥湾的数以百万计加仑的石油正在流向在生态上非常敏感的沼泽地。 在海地,在一场毁灭性地震发生 4 个多月后,成千上万人仍住在临时搭建的难民营。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说,作出今年的风暴将比平均水平更多更强的预测基于数个因素。 预测称,由于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消失,在 2009 年抑制了飓风活动的风切变今年可能减弱。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会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而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的海水温度则会降低。与之相反的是拉尼娜现象,会使太平洋海水水温异常降低。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说,大西洋洋面温度已经比平均温度升高了 4 华氏度。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的飓风预报员格里贝尔说:是否达到预测范围的最高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今年夏天是否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他说:目前,还处于中间状态,但情况正变得越来越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 05/31/c _12161847.htm 研究称厄尔尼诺现象可提早一年预报 2010 年 02 月 22 日 15:17: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东京2月22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和法国合作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约一年前,印度洋表层水温会出现变化。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如果利用人造卫星监测印度洋表层水温和其上空云团的变化,提早一年就可预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所谓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秘鲁等国家外海所处的太平洋赤道海域表层水温上升带来的全球异常气象。每当厄尔尼诺现象严重时,全球一些地区将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外一些地区则久旱无雨、农业歉收。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与东京大学、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合作,对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水温500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十多个月前,印度洋东侧表层水温将有所上升,而印度洋西侧表层水温则有所下降。 研究人员由此推断,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气循环系统紧密相连,只要着眼于印度洋表层水温的变化,就能够预测约一年后太平洋可能出现的变化。这一成果已于22日刊登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络版上。 目前,国际上已存在不少厄尔尼诺预报模型,其中一些曾数次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前几个月就成功预报,但总体而言成功率并不高。日本的这项新研究成果则将预报时间提早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前约一年,不仅大大提早了预报时间,也为研制更准确的预报模型提供了新思路。 《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在为这项研究配发的一篇文章中说:如果要扩展有关厄尔尼诺预报的视野,那么无论是经验预报模式,还是动态预报模式,都要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情况同时考虑在内。 (责任编辑 : 冯彦强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 02/22/c ontent_13025745.htm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0379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洋新的里程
siodolphin 2009-8-2 17:35
时间过去的很快,本来想回来就写上的,但还是过去了半个月。 7月18日,大洋一号满载着在南海试验成功的各类科考设备,同时也满载着祖国的希望,开始了中国大洋第21航次的科考行程 (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7/221592.shtm )。本次航次带上新试验成功的水下机器人---海龙II号ROV(见下图)。第一批来自全国十多个单位的几十位科学家,也满怀信心的踏上了这一新的征程。 每一次航次的出发,都是一个新的里程,都标志着中国大洋事业和能力的发展和前进。在未来300多天的时间里,大洋一号将穿越中国南海、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最终再由中国南海回到祖国。这是一个新的壮举,也是一个无奈的壮举(见上一篇文章)。在世界三大洋里,科学家将尽其所能,努力为国家发现所需要的成果,包括了生物、化学、水文和地质等方方面面。 我将在后面时间上船,进行人员替换,我祝愿航次顺利,硕果累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大西洋的新奇物种
xbyang 2009-6-29 09:11
  多国海洋生物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北大西洋海底的一些山脉中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大量的原始海洋生物,其中许多是新发现的物种,有一些甚至是化石级的海洋生物,之前科学家曾经认为它们在数亿年前已经灭绝了。 灯笼鱼    巨口鱼 种子虾 海蜘蛛 大西洋虫戎
个人分类: 未分类|5523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