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黄帝陵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到哪里找这么好的人?!
热度 1 张海霞 2018-10-8 14:54
长假之后的第一天,原计划拥堵不堪的上班路没想到十分顺畅,更没想到的是,到办公室打开手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独之花大姐发来的微信: 把你的地址给我发过来,这几天我给你寄一箱苹果。 大姐啊,您真的是让我感动到落泪,到哪里找这么好的人?! 这个独之花大姐是这次国庆节西行路上遇到的,也是一段不得不说的缘份和巧合。 国庆前的 30 日额济纳科协约了做场科普讲座,正好北大是 29 日开始放假,所以就决定开车长途西行,返程的时候不走回头路,选择从甘肃下来,路过西安的时候我说我想再去趟黄帝陵,寻访当年那位扫地僧(参考博文《黄帝陵的扫地僧》),正好家人还没有去过黄帝陵,于是我们选择了去黄帝陵。 在高速路上我就开始跟他们讲 2008 年我在黄帝陵奇遇扫地僧的故事,等到了黄帝陵,本想直接开到山上去看真迹,可是这里的旅游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十一人又很多,根本没有直接上山的路,只能从龙湾前的广场买票直接做摆渡车上去,汲取上次的经验教训,我们大家必须先上桥山!景区的路修得很好,上山的人还不是太多,进了景区,我开始跟大家讲解这黄帝陵和桥山的来历:汉武仙台、龙柏、黄帝陵等等,孩子很是差异:妈妈,你怎么对这里这么熟悉?! 就是因为当年那位扫地僧啊!他的讲解实在是太好了,历史文化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把丰富多彩的华夏文明开端的这段历史文化烙进了我的心! 这么说着,就走到了飞龙台(龙驭阁),仍然是那个水泥砌成的阁楼, 我跟孩子说:这就是我当年遇到扫地僧的地方,只是这里已经写着“游人止步”,不能登台了!很是遗憾,绕阁一周,在侧面忽然看到穿着蓝色园林制服拿着扫把的一位阿姨,我于是上去搭讪: 大姐,我想跟您打听个人,十年前我曾经来过黄陵,在这里遇到了一位扫地的大哥,他个子不高,黑黑瘦瘦,说着一口陕西普通话,但是他对历史文化很精通,在这里跟我们讲解了黄陵的历史人文故事,我后来写了篇文章《黄帝陵的扫地僧》,现在我带着家人再次来拜祭黄陵,希望能够找到他。 …… 大姐竟然耐心听完了我的这一长段表白,很热情地说: 你真是有心人,十年了,还记得,我在这里扫地 13 年了,大多数人都认识,而且大家几乎都还在,在这附近扫地的老韩老梁师傅都还在园林科呢,我帮你找找。 那太好了!您用微信吗?如果用,我把这篇文章转给您。 当然用微信了,我们还有群呢,你转过来,我立马转到园林科的群里。 于是,我加了大姐的微信:独之花,这个名字真有特色真好听! 微信转过去,大姐也立即开始行动找人,还给我一个额外福利:你这有心人远道而来,再上龙驭阁上去看一下吧!重上龙驭阁,天无比的晴朗,龙湾不再是云山雾绕, 我带着大家在阁上绕行一周, 耳边仿佛又回荡起当年扫地僧的精彩讲解: “ 你看这山势,正是皇帝驾崩之时所言,要葬桥山,何谓桥山?何为黄陵? …… “ 你们随我来看,那边是著名的风岭,形状像凤凰 ……. “ 你看这黄陵古柏,左右各一棵,正好长在龙头的两侧,再看形状 …... “ 离城十里以外,有一个著名的山谷, …… ,正是南谷黄花 …… “ 向北走过几个山梁,有一个奇石, ……. ,那是北岩净石 ….. “ 话说那千年以后,汉武大帝,年年到桥山祭奠 ………. 著名的黄陵八景都历历在目: 桥山夜月、沮水秋风、南谷黄花、北岩净石、龙湾晓雾、凤岭春烟、汉武仙台、黄陵古柏 , 一切熠熠生辉 , 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动人的民间传说在这里融为千年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和华夏祖先们在此邂逅! 从阁上下来跟独之花大姐告别,她说一定会帮我找到那位扫地僧的。但是十年已过,人事变迁如此频繁,找一个曾经在这里扫地的师傅哪里会那么容易?!在这里能够遇到热心的独之花大姐已经是非常幸运了,感谢大姐如此古道热肠,我跟她在阁前合影留念! 下山在祭祀大典的宏大建筑里徘徊,接到独之花大姐的留言:我已经联系上了那几位曾经在龙驭阁扫地的师傅,正在落实是哪一位。 太好了,您若是能够找到那就太好了! 半小时后,又接到大姐的留言: 人是找到了,是老贺头,他话多会讲,可惜前两年人去世了!真是遗憾! 是呀,真是伤感。尽管遗憾,我们的黄陵之行也算是圆满结束,感谢这位扫地嫂独之花大姐帮我了了这十年的心愿!这事按说也就该结束了,却是没想到后来的发展: 跟我加了微信的独之花大姐,不仅仅是跟我微信互动,她还关注了我的公众号,把我的文章传给大家看,多次点赞留言,更让人感动的是,她十分关心和挂念我们一家人的行程,回来的路上,至少收到她三次贴心的微信问候: 您到哪里了?到家没?开车一定注意安全啊! 这不,今天我刚刚到办公室,她又发来了文章开头的微信: 我给你寄一箱苹果! 真的让我说什么好呢?我和她萍水相逢,有缘在龙驭阁下因为扫地僧而多说了几句话,没想到她如此的热心和热情,把我当家人一样关心和爱护,在当下人心不古、互相猜忌的社会大环境下,我真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浓浓的乡情,谢谢您,独之花大姐!真的,茫茫人海,到哪里找这么好的人?!我真是三生有幸,十年前在黄陵的龙驭阁上遇到扫地僧贺师傅,十年后又在龙驭阁下遇到您这样的热心人!谢谢扫地僧,谢谢独之花,谢谢黄帝陵!愿我们的缘份和情谊如黄陵的松柏一样长青! 举家祭祖黄帝陵,桥山寻访扫地僧,阁下巧遇花大姐,古道热肠传真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念黄陵扫地僧
张海霞 2018-10-3 23:35
【题记】又是十一,又到西北,不禁又想起那个黄陵的扫地僧,转眼已经十年,一切还历历在目。 这是一个发生在 2008 年的真事,每每想起来都非常感动,还是讲给大家听听吧,华夏大地有很多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风景,更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仰的人,不仅是那些在历史上留存名号的大人物,还有很多如我在黄帝陵遇到的这位 “ 扫地僧 ” 一样,虽然默默无闻且平凡无奇,但是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他们的作用却是如水一般润物无声、泽被万世。 2008 年的十月,我们在西安开一个国际会议,结束后有一天闲暇,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延安,虽然有点阴,但是秋高气爽的西北景色十分宜人,根本看不出在影视节目中常见的黄土高坡的迹象,大家十分激动,因为都是第一次去革命圣地延安,还有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帝陵。 到了黄帝陵,有点小雨,不过无碍大方,先是观看山下的祭祀场所,是年年清明祭祖的圣地,建筑自然是大气磅礴,颇有龙脉霸气。由于都是第一次去,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里的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我们就请了景区的专业导游,这个导游真是非常 “ 专业 ” ,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到了一个景点就背书一般地简短讲解,然后直奔下一个讲解地点,根本不能够回答历史方面的问题也了解当地的情况,最后大家忍无可忍,请她下岗了,还不如自己看解说词呢!很失望,这个导游的水平和态度都是我们在西安所见过得最差的,真是不知道这里的景区怎么培训的,还是国家的重要旅游景区! 然后大家上桥山去看黄帝陵,山上也有专业导游,大家一致决定不再浪费钱财,于是自己看导游词,兴味索然,走到飞龙台的时候,同行的一位老者说什么也不上去,累,另外主要是对这个新建的水泥台子也感觉没有什么意思,我们几个年轻的还是要上去一看,于是登高远望,可是哪里能够看到景色,到处是浓浓的迷雾!正在怅然之间,忽听背后传来悠悠的声音: “ 今天你们真是幸运呀!看到了难得一见的 龙湾弥雾绕黄陵 ! ” 这带着浓浓陕西味儿的普通话,在这浓浓的雾气中让人听到了远古的沧桑和喜悦!回头看时,只见一个手拿扫把和撮箕的瘦瘦的山西老乡正在打扫卫生呢!看他的模样在五十岁开外,身材不高,精瘦,脸色有点黑黄,典型的陕西老乡!更特别是那一口陕西普通话,别具风格,他自顾自地说着,时不时地看一眼游客,开始我以为看错了,可是看了一圈也就这么几个人,不是他又是谁?于是可是搭话,他的精彩讲解就这样开始了: “ 你看这山势,正是皇帝驾崩之时所言,要葬桥山,何谓桥山?何为黄陵? …… “ 你们随我来看,那边是著名的风岭,形状像凤凰 ……. 他向前一指: “ 你看这黄陵古柏,左右各一棵,正好长在龙头的两侧,再看形状 …... 他向南一指: “ 离城十里以外,有一个著名的山谷, …… ,正是南谷黄花 …… ! 他向北一指: “ 向北走过几个山梁,有一个奇石, ……. ,那是北岩净石 ….. “ 话说那千年以后,汉武大帝,年年到桥山祭奠 ………. 足足有 20 多分钟,我们在这个后世修筑的水泥台上,在这位朴实的陕人的指点下,看到了著名的黄陵八景: “ 桥山夜月、沮水秋风、南谷黄花、北岩净石、龙湾晓雾、凤岭春烟、汉武仙台、黄陵古柏 ” , 他绘声绘色的描述让这一切灼灼生辉 ,我们 越过眼前的茫茫迷雾和历史的层层迷雾,仿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风景和故事,融入了这千年的历史画卷,和我们的前辈先人们会了个面! 这位老陕的讲解是那样的投入、真实、自然,我们都沉醉其中,还有同学将他的讲解一一 记下!忘了下面等我们的老师,于是乎叫上这位老陕: “ 今天给我们做个导游吧! ” 他连连摆手: “ 不,不,我就是在这里扫地的,不能做导游,你们爱听,我就在这个地界免费跟你们讲! ” 于是带着我们去看刚才讲过的这些奇柏异松还有种种神迹,走到一条小路的时候,他说: “ 过了这条路就不是我的管辖范围了,所以要把东西放在路这边,我领你们看了前面的马上就回来。 ” 又是自言自语,又是一个交待, 他把扫把和撮箕放在了他的 “ 势力范围 ” 这边! 我们来到真正的黄陵前,景区的管理人员设了需要收费的招待游人祭拜的程序,这位老兄悄悄对我们说: “ 你们不用花这个冤枉钱,你们去拜吧,我跟你们喊是一样的 !” 我们径直走到了陵前,正准备去拜,却看不到他人,等了一下,只见他正从旁边的水龙头下净手归来,满脸的憨厚笑容: “ 好了,现在可以开始了, ……” ,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惊讶而落泪!随后,他陪我们又走了一小段,指引着我们看了黄帝陵的大多数历史遗迹,最后,分手的时候,我们坚持要给他钱,他只收了十元,还直说谢谢! 分别后,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大家平凡的一天也因此变得特别地与众不同,我们不约而同地称他为 “ 扫地僧 ” ,我们一直在谈论他的幽默风趣的讲解,他的细心周到的礼节,还有他那充满浓浓陕西味的普通话和朴实执著,和他在一起的每个细节,成了我们这一路上的话题,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到底是什么,可使每个人又被他感动着,正如武侠小说里少林寺的那个扫地僧是少林寺武功最高的人一样,我们在黄帝陵遇到的这个可爱的扫地僧,不但是最好的讲解员,最生动的活历史,还是最好的一个生活教材! 曾几何时,我们被功名利禄熏昏了头脑(如山下那位导游),我们被红尘俗事迷蒙了双眼(如山上的浓雾),我们被钢筋水泥尘封了礼仪(如祭拜前的净手和静心),那些已经被我们忘记或者正在消失的生活真谛、工作意义和真诚信仰,都汇聚在这个朴实的扫地僧的身上,他用短短的半个多小时,让我们看到了这神奇的力量,这千万年来凝聚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民族灵魂!从现在开始,发誓做个科研扫地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帝陵的“扫地僧”
热度 4 张海霞 2016-10-1 21:52
这是一个发生在 2008 年的真事,每每想起来都非常感动,还是讲给大家听听吧,华夏大地有很多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风景,更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仰的人,不仅是那些在历史上留存名号的大人物,还有很多如我在黄帝陵遇到的这位 “ 扫地僧 ” 一样,虽然默默无闻且平凡无奇,但是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他们的作用却是如水一般润物无声、泽被万世。 2008 年的十月,我们在西安开一个国际会议,结束后有一天闲暇,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延安,虽然有点阴,但是秋高气爽的西北景色十分宜人,根本看不出在影视节目中常见的黄土高坡的迹象,大家十分激动,因为都是第一次去革命圣地延安,还有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帝陵。 到了黄帝陵,有点小雨,不过无碍大方,先是观看山下的祭祀场所,是年年清明祭祖的圣地,建筑自然是大气磅礴,颇有龙脉霸气。由于都是第一次去,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里的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我们就请了景区的专业导游,这个导游真是非常 “ 专业 ” ,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到了一个景点就背书一般地简短讲解,然后直奔下一个讲解地点,根本不能够回答历史方面的问题也了解当地的情况,最后大家忍无可忍,请她下岗了,还不如自己看解说词呢!很失望,这个导游的水平和态度都是我们在西安所见过得最差的,真是不知道这里的景区怎么培训的,还是国家的重要旅游景区! 然后大家上桥山去看黄帝陵,山上也有专业导游,大家一致决定不再浪费钱财,于是自己看导游词,兴味索然,走到飞龙台的时候,同行的一位老者说什么也不上去,累,另外主要是对这个新建的水泥台子也感觉没有什么意思,我们几个年轻的还是要上去一看,于是登高远望,可是哪里能够看到景色,到处是浓浓的迷雾!正在怅然之间,忽听背后传来悠悠的声音: “ 今天你们真是幸运呀!看到了难得一见的龙湾弥雾绕黄陵! ” 这带着浓浓陕西味儿的普通话,在这浓浓的雾气中让人听到了远古的沧桑和喜悦!回头看时,只见一个手拿扫把和撮箕的瘦瘦的山西老乡正在打扫卫生呢!看他的模样在五十岁开外,身材不高,精瘦,脸色有点黑黄,典型的陕西老乡!更特别是那一口陕西普通话,别具风格,他自顾自地说着,时不时地看一眼游客,开始我以为看错了,可是看了一圈也就这么几个人,不是他又是谁?于是可是搭话,他的精彩讲解就这样开始了: “ 你看这山势,正是皇帝驾崩之时所言,要葬桥山,何谓桥山?何为黄陵? …… “ 你们随我来看,那边是著名的风岭,形状像凤凰 ……. 他向前一指: “ 你看这黄陵古柏,左右各一棵,正好长在龙头的两侧,再看形状 …... 他向南一指: “ 离城十里以外,有一个著名的山谷, …… ,正是南谷黄花 …… ! 他向北一指: “ 向北走过几个山梁,有一个奇石, ……. ,那是北岩净石 ….. “ 话说那千年以后,汉武大帝,年年到桥山祭奠 ………. 足足有 20 多分钟,我们在这个后世修筑的水泥台上,在这位朴实的陕人的指点下,看到了著名的黄陵八景: “ 桥山夜月、沮水秋风、南谷黄花、北岩净石、龙湾晓雾、凤岭春烟、汉武仙台、 黄陵 古柏 ” , 他绘声绘色的描述让这一切灼灼生辉 ,我们 越过眼前的茫茫迷雾和历史的层层迷雾,仿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风景和故事,融入了这千年的历史画卷,和我们的前辈先人们会了个面! 这位老陕的讲解是那样的投入、真实、自然,我们都沉醉其中,还有同学将他的讲解一一 记下!忘了下面等我们的老师,于是乎叫上这位老陕: “ 今天给我们做个导游吧! ” 他连连摆手: “ 不,不,我就是在这里扫地的,不能做导游,你们爱听,我就在这个地界免费跟你们讲! ” 于是带着我们去看刚才讲过的这些奇柏异松还有种种神迹,走到一条小路的时候,他说: “ 过了这条路就不是我的管辖范围了,所以要把东西放在路这边,我领你们看了前面的马上就回来。 ” 又是自言自语,又是一个交待, 他把扫把和撮箕放在了他的 “ 势力范围 ” 这边! 我们来到真正的黄陵前,景区的管理人员设了需要收费的招待游人祭拜的程序,这位老兄悄悄对我们说: “ 你们不用花这个冤枉钱,你们去拜吧,我跟你们喊是一样的 !” 我们径直走到了陵前,正准备去拜,却看不到他人,等了一下,只见他正从旁边的水龙头下净手归来,满脸的憨厚笑容: “ 好了,现在可以开始了, ……” ,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惊讶而落泪!随后,他陪我们又走了一小段,指引着我们看了黄帝陵的大多数历史遗迹,最后,分手的时候,我们坚持要给他钱,他只收了十元,还直说谢谢! 分别后,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大家平凡的一天也因此变得特别地与众不同,我们不约而同地称他为 “ 扫地僧 ” ,我们一直在谈论他的幽默风趣的讲解,他的细心周到的礼节,还有他那充满浓浓陕西味的普通话和朴实执著,和他在一起的每个细节,成了我们这一路上的话题,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到底是什么,可使每个人又被他感动着,正如武侠小说里少林寺的那个扫地僧是少林寺武功最高的人一样,我们在黄帝陵遇到的这个可爱的扫地僧,不但是最好的讲解员,最生动的活历史,还是最好的一个生活教材! 曾几何时,我们被功名利禄熏昏了头脑(如山下那位导游),我们被红尘俗事迷蒙了双眼(如山上的浓雾),我们被钢筋水泥尘封了礼仪(如祭拜前的净手和静心),那些已经被我们忘记或者正在消失的生活真谛、工作意义和真诚信仰,都汇聚在这个朴实的扫地僧的身上,他用短短的半个多小时,让我们看到了这神奇的力量,这千万年来凝聚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民族灵魂!从现在开始,发誓做个扫地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16 次阅读|3 个评论
天下第一陵--黄帝陵
热度 1 yaoweijian 2015-10-18 08:51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Huangdi;Yellow Emperor)轩辕氏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陕西黄帝陵是《史记》正史中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陵前的 黄帝手植柏 树龄高达五千年以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见证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史。 据史载,从西汉起先后有多位皇帝亲临祭祀或致祭文,如汉武帝、唐代宗、宋仁宗、元世祖、 朱元璋 、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世宗、明武宗、明神宗、明穆宗、明熹宗、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现代有 孙中山 、 蒋介石 、毛泽东、 朱德 、邓小平、 江泽民 等国家领导人的亲笔祭文和题词。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黄帝陵为全国第一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为 古墓葬 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是全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
1451 次阅读|1 个评论
穿行山陕 2007-09-24 13:44
taodeng 2014-2-5 23:50
平遥古城 遥传周代筑龟城,铁壁铜墙抗扰争。 六瓮车轮印叠压,四街商铺列长横。 画楼旧日藏金库,深宅如今嚷客声。 度步蚰蜒巷里道,悠闲白首煮黄羹。 黄陵祖地 莽莽山陵二九鼎,苍苍龙柏五千年。 鹑衣筚路开天苦,黄土一抔享永眠。 彬县大佛 有佛心中破石崖,移山功力刻袈裟。 慈祥浅笑凝丝路,远走驼铃越瀚沙。
个人分类: 行旅之诗|1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极其珍贵的老照片
热度 16 gfcao 2012-9-18 22:41
极其珍贵的老照片
延安有四个景点是值得一观的,这就是著名的“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文化、革命圣地)。上个世纪 40 年代,毛泽东及中共中央驻扎在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地。 1945 年在杨家岭召开了闻名中外的第七次全国党代会,会议历时 50 多天,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这次会议上有一项划时代的重大决议: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杨家岭毛泽东的故居,看到了很多当年的照片,其中相当多是我第一次见到,伟人的风采从这些弥足珍贵的照片中可见一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个人分类: 游记|5895 次阅读|17 个评论
龙,人文初祖,黄帝陵--龙年到来之即随想
热度 13 dkysdc 2012-1-20 04:01
龙,人文初祖,黄帝陵--龙年到来之即随想
本人属龙,因而对与龙有关的故事或传说比较关注. 几年前,中原油田的朋友邀我去濮阳,顺便参观了1987年出土的仰韶时期墓葬的随葬品——中华第一龙。这是一个完全用贝壳摆起来的图案,与一只老虎的图案并排摆放在墓主人的两边。据考证,距今已经6500年以上。这只龙的图案与现在的概念中的龙已经很相像,说明那时龙的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当中,并且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要不也不会与最凶猛的老虎占据相同的位置。 古代人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美好来世的向往,崇拜一切不可理解之自然现象,这就是原始宗教起源。大部分原始崇拜都是大自然中现成的东西,如猛兽、雷电、风、云、大树等等。也有崇拜想象中的东西,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龙。 至少在5000年前,黄帝所在的族团尊龙蛇为首领,黄帝打败炎帝后,将中原地区的部族统一,建立了中华民族第一个类似国家的机构,被天下诸侯尊为“天子”,我们所熟知的尧舜禹等都是黄帝的后代。黄帝自幼聪明,平定天下后,推算历法、教百姓种地养蚕,据说中国的医学(黄帝内经)和音律也是黄帝发明的。黄帝也有了“人文初祖”之称谓,黄帝与炎帝被所有中华儿女尊为共同的始祖。无论你是否属龙,您我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 黄帝还是最早的环境保护、植树造林的倡导者。在那个刀耕火种的年月,他发现乱砍滥伐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于是他带头植树造林。至今黄帝陵上还有他亲手栽植的柏树。后来,历朝历代君王百姓在他下葬的桥山植树不止,使得黄帝陵至今翠柏满山。与你所想象的荒凉的黄土高坡地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相传黄帝去世后,乘龙而去,留下衣冠,葬于桥山。桥山也就成了中华民话历朝历代蔡祖的最重要场所。从春秋战国开始,无论是暴君秦始皇,还是明、清时期的历任皇帝,只要有可能都会亲自到桥山祭黄帝陵。民国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他亲笔书写祭文,派代表团到黄帝陵祭告。1937年,当时毛泽东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也祭黄陵,祭文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由“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亲自派人将祭文献到黄帝陵,如今这篇祭文就刻在一块巨石上。 文革期间,除了古树外,黄帝陵绝大部分(或者说全部)建筑被“红卫兵”毁坏,比塔利班还塔利班。即使制造了千古奇冤、焚书坑儒的暴君秦始皇也未敢这样大胆。 现在的黄帝陵,是1992年后修建的。虽然外表比较壮观,但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已经大不如前了。 2008年9月10日,在去往延安“朝圣”的路上,我们顺路先去参观了黄陵县境内的黄帝陵。 以下为当时所拍照片。 5000岁的黄帝手植柏。 据说是黄帝的脚印。伟人的脚要比常人的大一些。 这个牌匾是曾经的军阀程潜于1938年题写的。 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真到到过黄帝陵祭过祖的人很少。即使来到这儿,也是纯粹观光的多。 早先“黄帝陵”三个字曾经是将中正于抗日战争期间手书,1956年给铲掉了,现在的三个字是1963年由郭沫若题写的。 如果不是由郭题写,说不定这个墓在文革期间也会与炎帝墓一样被挖个底朝天。这是本人的猜想。 黄帝陵中有许多千年巨柏,有的长相极奇特,有两颗互相缭绕长在一起的,这颗是向上右旋生长的。 毛泽东祭黄帝文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1937年),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 赫赫始祖, 吾华肇造, 胄衍社绵, 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 光披遐荒, 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事变沧桑, 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 强邻蔑徳。 琉台不守, 三韩为墟, 辽河燕冀, 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 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 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 命世之英, 逐鹿奋战, 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 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 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 , 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 为国效命 。 频年苦斗, 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 各党各界, 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 不论贫富。 民族阵线, 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 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 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 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 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 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 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 皇天后土。 时过境迁,1937年的祭文,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多强烈的对照。
个人分类: 游记往事|5449 次阅读|28 个评论
陕西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热度 7 kexuechuanbo 2011-5-22 20:01
今读新正拜谒华胥氏故地的博文,感受颇多。陕西真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无愧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 距今60万年至100万年的蓝田猿人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 古代传说中“夏禹治水”的传人为渭河流域的周人,戎狄部落称自己统治的地区为“区夏”,即保持夏文化之地。周灭殷以后,分封诸侯,这些诸侯同属周的文化体系,称“诸夏”,以别于夷狄。 ☼ “华”字是上古“夏”字的同音推衍,当时“华”与“夏”、“诸华”与“诸夏”并用,有时亦称“华夏”。 ☼ 周统治者居住地称为“京师”,又称为“国”,“中国”开始时即指周的京师,即丰镐城,后来把周统治的全部领土均称为“中国”。 ☼ “华”字源于陕西,华县、华阴县、蓝田县一带均为华胥氏活动地带。 ☼ “中”源于陕西,泾阳县有“汉代肚脐眼”,为汉代天下之“中”,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在距其直线距离不过20公里处。 ☼ "炎黄"源于陕西,宝鸡有炎帝陵,黄陵县有黄帝陵,今又有人说位于宝鸡秦岭山中的“嘉陵江源头”的“嘉陵”也有可能为帝陵。 ☼ 女娲补天处在今陕西临潼骊山,传说女娲、神农为兄妹,与亚当夏娃兄妹无独有偶,中西皆有两对兄妹为婚,繁衍人类的记载。女娲与神农兄妹为婚,沿秦岭高亢处西去天水而居,后成为替周天子养马的畜牧部落——秦人的始祖,当时的秦人以“伯乐相马”最为有名。洪泛退后,秦人逐水草而居,自西向东,定都关中,并最终统一天下。 ☼ “汉字”、“汉族”、“汉人”源于陕西,发源于今陕西汉中一带。 ☼ “China”,一说源于“长安”一词的谐音(阿拉伯读音“秦尼”)。 ...... ☼ “秦中自古帝王州”,周秦汉唐14个王朝(含陕北的大夏)和4个农民起义政权在此建都,历时1191年。陕西是古代建都时间最长的省,西安是建都时间最长的市,而且在此建都的周秦汉唐多为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均发生于此,帝祚久长,如周朝历时800年。抗战胜利后,西北大学地理系主任殷祖英教授曾有万言书建议迁都西安(时已经为陪都,改称西京),然而仍然以还都南京占了上风。民国也许天注定是南京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仅仅三四年即成烟云。
个人分类: 科学史随笔|4649 次阅读|6 个评论
人说陕西好风光
fqng1008 2010-10-25 15:12
昨晚,妻从陕西回来,准儿媳由深返京,她们正好错过,还一面未谋。 她先是在西安开了个会,然后前往黄帝陵。作为组织委派的中国工农红军医药先遣纵队第二团团长(因为要去延安),祭拜时就派上用场,团长身上多系一条黄丝带。看看那仪式,还是跟着组织好。 在延安,当地人对毛主席的革命感情还非常浓厚,或许是因为红太阳从那里升起。窑洞、宝塔山、延河水、南泥湾、黄土高坡一如既往,叹英雄远去物是人非。看看,妻擎一杆干红二团的军旗,仿佛在卖弄当年的豪情?可惜那时和现在都不会有这么老的团长。 壶口瀑布与众不同的是,带着黄土高原的浑水轰然涌下,那是秦蛮之地的豪放澎湃,还是北方部落的骥骜不驯?当然,它最终流向中原,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只是因为积淀太深,随着几千年的一次次溃堤和改道,中华民族的大河文化显得日益疲惫和虚弱。江河入海,相信无论多么浑浊的泥水都将随着海洋的宽阔而加入蓝色的怀抱,人类文明最终会汇集在一起。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瞻仰黄帝陵
陈龙珠 2010-8-2 08:54
从西安到延安的高速公路能够便捷地抵达黄陵县城,其城北的桥山就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 黄帝陵 的所在地。 黄帝陵前、山脚下的龙池碧波荡漾;临池的轩辕庙院内古柏苍天,垂柳翠绿。据说桥山上有八万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轩辕黄帝的陵冢就深藏在山巅的古柏之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贺夫人远游(外一首)
yangyongtian 2010-7-15 09:52
贺 夫人远游 自古华山一条路, 索道升降也舒服。 免去上下攀援苦, 同样饱览山河图。 走出家门万物美, 陶冶心曲凤体舒。 蜗居陋室莫贪恋, 进出有度开新途。 2008.10.09 . 迎驾夫人归 夫人屈尊下长安, 告别陋室焕新颜。 华山绝顶留踪迹, 黄帝陵前深祭奠。 兵马俑坑咏青史, 大雁塔前拜佛龛。 泱泱华夏风景美, 饱览山河待来年。 2008.10.12.
个人分类: 诗词|2923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来祭祖了
jxz1963 2009-7-2 23:39
在黄帝陵,让我圆了一次亲自祭祖的愿望,这种愿望是很早就有了的,只是平时没有时间,清明节时往往又轮不到我们这些平民来祭祀的。今天倒很好,人少清静,阳光如金。 由于我走在队伍的后面,人流少了一些,我便开始了祭祀初祖的活动。 三柱香是保佑三家人平安吉祥的! 发自心灵深处的祈祷!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3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帝陵的千年古柏
jxz1963 2009-7-2 23:22
在黄帝陵,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这里的千年柏树! 面对黄帝亲手栽植的5000年柏树,我们只有沉思着自个的历史! 也许一棵柏树代表了一个民族! 一个个名人栽植的小柏树何日能长成参天大树呢?在黄帝陵前,我见到了艺人成龙亲手栽植的柏树,见到了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手栽植的柏树,还有一些在世的达官们栽植的柏树,但唯独没有见到前面题词的人们所栽的树!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8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