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网络营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网络营销讲师刘杰克:数字时代唯品会制胜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策略
jackliupku 2013-4-23 12:03
网络营销讲师刘杰克:数字时代唯品会制胜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策略 文 / 刘杰克 创立于2008年的唯品会,是一家专门经营大幅折扣名牌商品的B2C企业,成立5年来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根据唯品会2012年第四季度财报,其该季度净利润630万美元,成为中国首家实现盈利的垂直电商。从上市破发到今天变身为16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唯品会可以说是中国最不可思议的电商之一。因为专营折扣商品,唯品会一度被业内人士诟病为清理库存的下水道,那么这一“下水道” 通过数年的发展,是如何率先实现盈利的呢?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就唯品会如何成功“逆袭”这一话题来 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 一,差异化 定位,填补市场空白 根据财报数据,唯品会2012年的销售额为6.921亿美元,实现了204.7%的同比增长。这样显赫的战绩,在源头上来自于唯品会的创业团队能够发现市场空白,进行独特精准的市场定位。根据 《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品牌营销课程中 的差异化营销论,刘杰克老师认为,企业应勇敢走向蓝海,探寻市场空白点,以实现业务的突破性增长。 与其他大中型B2C网站不同,唯品会并不是进行传统的网络销售模式,而是将自己定位于一家专门做品牌特卖的网站。品牌特卖网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网上特卖产业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如美国的TJ Maxx和Ross、法国的Vente-privee等都已成为非常成功的大型线上特卖网站。在我国,“特卖”主要停留在商场的个别促销上,专业特卖场非常少见,专攻特卖的B2C网站更是几乎没有。而以低廉价格淘到心仪品牌的产品,不仅外国消费者有这个需求,中国的消费者同样有这个需求,甚至更为迫切,但是我国却并没有出现能够专业地、成规模地为消费者提供低折扣优质品牌产品的平台。用户购买打折产品的诉求长期存在却一直的不到满足,于是市场出现了空白区域,唯品会正式瞅准了市场空白带来的商机,将自己定位于专门提供品牌特卖的网站,以低至0.5折的品牌购物确实迎合了多数消费者品牌与优惠兼得的心理。 唯品会定位于品牌特卖,除了填补了为消费者集中提供打折商品的市场空白,同时还为各个品牌商提供了一个体面地处理库存的平台,解决供货商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货源的供给。2012年,中国服装品牌的库存危机浮出水面,品牌供应商和唯品会之间的互利共赢关系更加紧密——供应商提供价格低廉的商品,唯品会提供一个平台帮助供应商消化掉这些库存。有人说唯品会是搭上了服装品牌库存危机的顺风车,其实这并不准确。库存问题是一个常态的问题,在美国,成熟且发展好的服装品牌在卖完一个季度后,一般还仍有20%的存货。而且,一个品牌从设计、采购、生产、流通的时间很长,一般需要12-18个月,周期如此长,也意味着库存永远会存在。即使没有库存危机,品牌商也需要一个平台解决这个常态问题。 可以说,唯品会选择“品牌特卖”这片蓝海是其成功的关键一步,上游有品牌供应商持续、稳定地提供低价货源,下游是渴望能够以最低的价格买到知名品牌产品的消费者,充当了整个链条中长期缺失的一个重要纽带。北大及清华大学总裁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指出,唯品会的聪明之处还在于,虽然是一个专门做特卖的网站,但却不像商场甩卖那样给消费者一种非常廉价的感受,纯粹地成为一个尾货清理场。为了让消费者有更好的消费体验,让品牌供应商的库存消化得更为体面,帮助品牌商家消除库存只是唯品会的一部分业务,唯品会现有的经营商品中,也包括销售一些品牌当季新品以及网络特供品。 二,独特的经营模式,成功实践“饥饿营销” 找到了市场中的一片蓝海,是唯品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但中国品牌特卖市场虽然发展相对落后,竞争对手却仍然存在,比如从实体店延伸发展到B2C网站的“上品折扣”也属于国内起步较早的品牌折扣店。与竞争对手相比,唯品会还有什么秘密武器使其脱颖而出呢?在经营模式上,唯品会选择了“闪购”这种国内还不太常见的方式,更直白地讲就是限时限量的抢购模式,属于饥饿营销的一种手段。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饥饿营销论,饥饿营销是指企业有意控制某种产品的出货量,来掌握供需关系、制造市场上相应产品紧缺的事实,来达到维持产品更高销售价格或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唯品会的“闪购”模式以低廉的价格、优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但只给消费者很短的时间去选择,其造成的紧迫感正是饥饿营销策略的核心点。 与传统的品牌打折特卖的方式不同,唯品会的这种限时抢购的模式能够保持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新鲜度,每天推出不同品牌的抢购,不停地刺激着消费者,甚至会让其上瘾,养成一种每天关注有什么品牌在进行特卖抢购的习惯。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限时限量抢购还意味着不是任何时候都有如此优惠的价格,让消费者以低价获取心仪的商品的同时还不降低该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高端形象,让消费者感觉物有所值。另外这种闪购模式与淘宝网的“秒杀”相比也有着很大不同,在货品供应量上比秒杀活动多得多,而货品抢购不集中于短到一秒的时间,这样可以让消费者在这里既有相对充裕的时间选购,又必须珍惜时间,抓住机会选购。除了给消费者带来新鲜刺激的抢购乐趣外,闪购模式还为供货商和唯品会的存货管理带来了便利。闪购模式具有大进大出,大量进货,大量出货,大量退货的特点,可以帮助供应商较快处理库存商品,也有助于唯品会的加快周转,也避免了货源不足带来的困惑。另外限时限量抢购模式,为供货商提供了一个专门消化存货的平台,由于特卖时间有限,且并非当季新品,可以有效避免与实体店冲突,还可以有效提升销售业绩。过了限时抢购时间,特定品牌一周内就会从仓库中撤出,唯品会会在2周内与厂家结算,帮助厂家快速回笼资金。同时还能减轻厂家资金压力。 那么这种饥饿营销策略下的闪购模式究竟有多大的作为呢?消费者们总是乐此不疲地等待着自己喜爱的品牌在唯品会上进行折扣活动,积极参与到闪购之中,如女装品牌Lily就曾创下24小时内超过4万件的销售记录。“闪购”策略可以让唯品会在广告上非常“吝啬”,却不影响消费者的到达率。其仅通过SNS网站、鼓励会员向朋友推荐等简单的推广,却实现了超过2000万注册用户的规模,年销售额超过40个亿。如此多的消费者参与表明了闪购的确是一种极为吸引人的折扣商品营销手段。 三,完善的配套服务,真正吸引和留住顾客 依靠“正品低价”的口号和“限时抢购”的模式,唯品会吸引了千万用户注册消费,然而对保证消费者的持续消费,这两点却还不足够。除了形式上的创新,完善的配套服务组合也成为其打造“回头客”的关键。 以物流环节为例,曾经有一个法国企业家看到中国如此巨大的品牌消费市场,便将法国的VP商业模式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国来,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名为芭芭BRAIN的品牌折扣网站,结果于2010年夏天宣布倒闭。这家折扣网站不受消费者欢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过长的配送时间。Vente-privee运作模式是首先确认网上订单,再通知品牌商发货,因此从下单到发货前后时间长达10天之久,然而中国的消费者缺乏耐性的特点决定这种模式在中国很难行得通。西方人选择网购,相对较少在意货什么时候到,但在中国就不行,国人比较着急,光是卖得快还不行,发货也必须非常快。而这一点,也正如淘宝上很多差评的产生都是源自于物流环节的问题一样。笔者在中国电商平台的争战中,相对更看好京东也是因为其良好的购物体验和更为快捷的物流。物流运作可以说是中国电商比拼输赢的关键节点,完善的物流体系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唯品会没有采用厂商直接发货的模式,而是选择了自有仓储模式,有效加强了对物流环节控制力度,大大提升了发货的效率。如果依靠厂商直接发货,唯品会就无法有效地对物流环节的服务进行掌控,厂商发货慢、快递公司服务差等并非自身的原因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唯品会的形象,而自主管理派送则有效地降低了这种风险。 另外让很多消费者对于网络购物有所顾虑的很大问题在于退换货问题,特别是这种短时间内做出的购买决定,样子不喜欢、尺码不合适等问题都让消费者感到纠结。唯品会为顾客提供了相对完善的退货体系,除了贴身产品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能够7天无条件退货,在满足相关要求时连退货所产生的运费都不用消费者掏腰包,申请退货的流程也非常简便,在网上能够很快完成操作。除此之外,唯品会还融入SNS模式,为会员提供包括品牌订阅、购物分享、邀请朋友、积分换礼等丰富的功能,将其打造成集购物、交友于一身的新型购物网站,为顾客提供了一个舒畅的购物环境。 正是因为唯品会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完善的配套服务,创造一个没有顾虑的网络购物环境,使得消费者在有过一次购物经历后仍愿意在唯品会进行再次消费,逐步形成顾客粘性。拥有大量具有高粘性的用户后,这些用户与朋友之间的口口相传成为了免费却最高效的广告,SNS平台更是提高了这种口碑营销的速度和范围,迅速为唯品会赢得了更多的新顾客。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唯品会的“逆袭”并非运气和偶然。最初,准确的市场定位就从方向上奠定了唯品会的高速发展之路,以在国内还较为少见的“闪购”模式进行饥饿营销让消费者在长期对唯品会的折扣商品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新鲜感和兴奋度,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让消费者免去了后顾之忧大胆地投入到抢购活动中去,并向朋友进行推荐。虽然“年轻”的唯品会的商业模式与盈利的可持续性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其对大型电商平台进入相应市场的防御能力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唯品会营销的每一步都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进行,将消费者牢牢把握在手里,其营销思路非常值得大量还处于盈利摸索阶段的电商企业学习和借鉴!
1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营销讲师刘杰克:第一夫人热与本土服装企业品牌管理建设机遇
jackliupku 2013-4-8 11:47
网络营销讲师刘杰克:第一夫人热与本土服装企业品牌管理建设机遇 文 / 刘杰克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上任后第一次出国访问,其夫人彭丽媛以一套套端庄优雅的中国本土服饰“让世界眼前一亮”,吸引了中外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中国“第一夫人”本次访问期间的服装、手包在互联网上被迅速搜索,受到全民追捧,引发了中国的“第一夫人热”。据悉,彭丽媛此行的服饰全部出自中国本土品牌“例外”与“无用”的设计师定制,而非网友最初猜测的国外奢侈品大牌。“第一夫人”全程身着本土品牌的精彩亮相,受到全世界的赞赏与认可,有望带动国内其他有质量有品位的本土品牌服饰的消费热潮。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就“第一夫人”带来的本土服装企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机遇来 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 一, 消费者观念之变利于本土品牌崛起 长期以来,中国本土品牌的产品与进口品牌产品相比似乎永远是“次一等”,款式不如人,质量也不如人。多数国人总认为外国的、贵的就是好的,国产的没档次,质量靠不住。所以当“第一夫人”走出机舱时,人们开始各种猜测其服饰是哪些国际大牌,起初谁也未能料到竟然全部出自中国品牌设计师之手。其实,“第一夫人”带动国产品牌走红,并非偶然,近些年来,中国消费者,特别是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与观念已经悄然发生转变,随着“第一夫人热”的蔓延,更多的消费者观念也即将发生变化。 根据 《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品牌营销课程中 的动态竞争论,刘杰克老师认为,用户的需求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要能够善于发现用户需求的改变,能够利用于己有利的改变为自己赢取发展机会。高端消费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常具有自己的思想、具有独立判断力的群体,这类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等高端产品时往往是出于内在的品味与对产品文化理念的认同;还有一类是具备物质基础但在消费选择上更多地是出于跟风,希望通过“大牌”来体现自己的身价。这两类消费者都大多会选择购买国外的高端品牌产品,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本土缺少自己的奢侈品品牌。 对于第一类消费者,其中很多人早已开始厌倦哪些昂贵而没有符合自己特色的奢侈品品牌成品,开始寻找量身定制的产品。这使得很多高端的国际定制服装店看到了商机而进入中国市场,如英国鞋厂George Cleverley、男装店The Armoury等。据知,不仅是服装,目前京城很多成功人士都在走设计师定制路线。有资深服装设计师认为,拥有至少一件极具个人色彩的设计师品牌服装,正成为当下中国高端消费群体表达独特自我的一种方式。而对于自我的表达并不一定要通过昂贵的价格来体现,这些有着自己思想和判断的消费者更容易接纳了解中国人特点的中国设计师的设计产品。比如“第一夫人”彭丽媛此次访问穿的本土品牌,早就在国内高端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拥有其他名流老顾客,如李娜、宋祖英等。彭丽媛是“例外”多年的老顾客,所以其品牌的走红并不是一个意外,而是源于国内高端消费者近些年对于自我个性表达的诉求,是他们对本土高端品牌的接纳与肯定。对于第二类消费者,他们购买国外奢侈品主要是跟风,认为昂贵的国际大牌更有面子,而本土品牌“掉价”。对于这些跟风族的心理与行为,“第一夫人”这次本土品牌“真人秀”将会产生极大地影响。 可见,消费者的观念和诉求正向着有利于本土品牌崛起的方向转变。一方面有独立判断力的消费群体已经开始体验本土高端品牌提供的更能彰显自身特点的产品,另一方面乐于跟风的消费群体受到“第一夫人”的影响,也将转向物美价优的本土奢侈品牌。 二,本土设计师迎来行业春天 “例外”幸运地成为“第一夫人”的选择,展现在世界面前,然而“例外”的走红并不只是这一个品牌的发展良机,而是代表了整个本土高端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国内外消费者知道除了“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以外,我们同样拥有“Designed by China”(中国设计),并且毫不逊色于高级大牌。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高端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为本土高端品牌反击国际大牌创造了市场需求方面的条件,作为市场供给一方,本土优秀设计师的不断涌现也成为推动本土品牌崛起的重要力量。优秀的服装设计是一个服装品牌能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难以形成属于自己的优秀奢侈品品牌,原因之一就是在设计上有所欠缺,早期是设计师人才紧缺,随后不断涌现的优秀设计师因为种种约束其才能难以完全发挥并投入市场。目前已经有一批本土设计师品牌,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进入国际市场,例如进入全世界最高端的买手店、画廊或者美术收藏馆等。借助“第一夫人”带动的这次国货热,本土设计师有望在国内迎来行业春天。 此前,约束本土设计师才能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的最大约束之一就是产业链问题。由于我国服装产业一直定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所以大多数服装加工场只承接大批量订单,对于设计师的特别设计款式的小量订单几乎不接,设计师有了好的设计业很难投入市场。“第一夫人”带来的国货热和本土设计师热,有望转变产业形态,由劳动密集型向设计密集型转变。“第一夫人”对本土品牌“例外”的肯定,这不仅对例外是好事,对所有中国设计师都是好事情,说明个性化需要是未来品牌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另外一个压制本土设计师发挥的因素来自于前面所提到的跟风类高端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往往是处于虚荣,通过物质标榜自我,本土设计师名气不如国际大牌,即使款式更出色也难以获得他们的青睐。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总裁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指出,这一状况现却正在发生转变,随着我国高端阶层的愈发成熟,他们会逐渐突破肤浅的层面,意识到在穿衣上最重要的是合体、能够体现个人气质。再加上“第一夫人”亲历亲为,让这些消费者看到穿国货并不是“跌价”的事,同样能够传出高贵大气的感觉,这给本土设计师创造了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一般我国的设计师品牌和高级定制由国际设计师和本土设计师共同分担,但本土设计师品牌在价格上占有明显的优势。据相关介绍,同样定制一件小礼服,本土设计师品牌一般以两三万元起价,而国际定制则动辄十多万元。当然,紧靠价格优势并不能长期维持下去,而中国品牌和中国设计师更大的优势应该体现在其植根于这块土壤,更容易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是其他国际品牌不具备的。欧美的着装、审美风格也不一定适合中国人。过去10年我国衣着消费每年保持约15%的增速,未来10年仍将保持这样的增势,无疑给自主品牌和本土设计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舞台。 三,充分借助事件营销打响本土品牌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端消费者对于对于具有个性的本土定制产品具有越来越大的需求,而本土品牌和本土设计师也已具备了提供优质产品与设计的能力,然而此前国内的奢侈品品牌一直不温不火。和国际大牌相比,我国时尚企业自身的短板在于宣传与营销。“第一夫人”身着本土品牌服装走红世界,对中国时尚产业所起的营销作用极为巨大。本土品牌应该充分捉住这个重大事件所带来的机遇,让消费者认识自己、认同自己。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借势型事件营销论, 借势型事件营销是指企业借势重大社会事件,通过传播使品牌成为公众所关注热点的营销策略。如今各国领导人出访时,“第一夫人”服装打扮总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焦点,国家领导人支持国产品牌,也意味着给本土企业品牌建设以极大的机遇。 “第一夫人”效应拉动本国服装产业,其实在国际上早已不是新闻。最著名的当属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对美国时装产业的推动。米歇尔两次在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选择Jason Wu设计的付账,让这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华裔设计师一夜成名,至今为Jason Wu品牌带来了总计约27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短短一年间,米歇尔在189次公开亮相时穿着的29个服装品牌,在一段时间内股价都飙升。另外,2011年英国凯特王妃嫁入王室时,公众对凯特王妃着装的痴迷也带动了时装经济。 “第一夫人”彭丽媛的此行的精彩亮相,让中国消费者乃至世界消费者看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的实力与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对于中国服装品牌和中国设计师的态度,可谓是中国时尚产业中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国本土的时尚品牌也应该像其他国家那样,借助“第一夫人热”的东风,打破以往的沉默与过分低调,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自己,领略到本土品牌的魅力。可以说,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可能因为彭丽媛的示范作用,不仅在国内成为优雅时尚的一线品牌,而且有望跻身到世界一流品牌行列。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我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崛起是大势所趋,这既缘于国内既有消费者对于本土高端定制服装的渴求,同时也由于本土优秀设计师的不断涌现。在已逐渐形成的新的产业发展环境之上,“第一夫人热”又为本土品牌的走红加了一把火,加速了本土品牌的振兴与崛起。未来中国“第一夫人”将给本土服装品牌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本土品牌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怎样的惊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1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营销专家刘杰克:互联网企业的品牌整合营销传播
jackliupku 2013-3-7 13:12
网络营销专家刘杰克:互联网企业的品牌整合营销传播 文 / 刘杰克 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企业纷纷向互联网营销转型,以至2012年度百度的营收甚至超过了中央电视台。但另一方面,近来互联网企业也频频吹响借助传统媒介扩张宣传的号角。互联网营销是否已经触及天花板?未来品牌营销传播趋势又将为何?在这种背景下,刘杰克老师接受了BNET商学院的专访,就这一话题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近来,互联网公司投放电视广告的势头渐强。今年的除夕之夜,春晚就成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广告专场。据统计,分别有猎豹浏览器、360安全卫士、腾讯QQ、 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在线和小米手机均登陆央视春晚前10分钟的黄金广告位。目前,这些植入广告已经在网上引发热议。而在这一热潮的背后,传递出的是竞争激烈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广告营销战正日趋升级。就此,BNET商学院采访了著名营销实战专家、品牌营销策划与网络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就这一话题与大家进行相关的探讨。 刘杰克:“中国最新互联网统计称,中国大陆网民数已达5.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2%。而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我们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半以上的人群还不是网民,互联网公司之所以今年扎堆选择传统媒体来进行市场营销,首先是因为当这些公司在网络的穿透力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在网络上的覆盖度已经很高时,它需要进一步去覆盖那些不上网的人群,使他们也知道这个品牌,甚至为这些品牌而上网。其次,整合营销传播变的日益重要,企业需要目标消费者能够在多个场所、多个地域、多个时间点来不断接触和接受品牌。所以,在网络上它可能只在某一个点或者某几个点跟这些目标客户有接触。而通过传统媒体可以使目标消费群体不仅仅在网络上,也可以在传统媒体上接触,对其品牌有进一步的关联。” 事实上,早些年李开复、李彦宏、张朝阳等互联网大佬也曾现身《天天向上》节目中。在近期《天天向上》中,百度李明远、奇虎周鸿祎、唱吧陈华等毫不忌讳的推广自家产品。这么多的互联网公司频繁现身《天天向上》中,说到底还是为了拓展用户,毕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用户覆盖率并不完全重合,这就是为何在新媒体不缺曝光率的互联网企业愿意上《天天向上》节目的原因。眼下,在北上广等一线甚至二线城市,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App等已经不是新鲜事,用户群体已然成熟。而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是乡镇、农村地区,这些东西依然有着神秘的面纱。因此这些地方也是新媒体的盲区。 在谈到互联网的影响力是否不如传统媒体时,刘杰克对此表示:“做为一家以广告营收为主导收入的公司,2012年,百度营收达223亿人民币已略胜中央电视台。从这一点来看,互联网的影响力是否不如传统媒体的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我认为他们应该是各有千秋,对于一般上网的人群,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讲,互联网媒体的影响力显然更大一些。但是对于不上网的人群来说,传统媒体仍然是他们接触外界的唯一的手段,对这一部分人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当然会更大一些。所以,不顾目标受众去比较谁的影响力更大些的说法我认为并不妥当,因为每种传播渠道都有自己特定的人群。而品牌在今天强调的是整合营销传播,企业希望在每个点,在每一个消费者可能接触的点都把品牌传播出去。” 至于如何看待和平衡传统媒体营销和互联网营销的关系,刘杰克分析说:“首先,我们不要盲目的一定要选择做互联网营销,或是说一定要做传统营销,而是要对此进行融合。其次,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消费人群,有自己的目标消费者。所以,企业到底应该是侧重于传统媒体还是侧重于互联网媒体,还是要看自己的目标消费者主要是接触哪一类媒体。至于评估广告的效果,传统媒体营销和互联网营销相对而言,当然还是互联网营销的评估会更加容易一些,因为通过网络技术监控都可以及时的进行跟踪,而传统媒体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比如说,我们看一个电视广告,我们是没有办法知道真正能够影响多少人,产生多少人次的购买行为的,虽然有各种收视率的监测,但相对于网络媒介的监测而言这些统计无疑过于粗糙。” 互联网公司扎堆上央视广告,这在往年是绝无仅有的。显然,如今春晚也成为了企业年度营销的主战场,我们有理由认为,互联网企业开始向新媒体之外的宣传渠道伸手,去抓取那些互联网、新媒体无法影响到的人群,而最有效最直接的渠道就是电视媒体。对于未来互联网公司市场营销的策略和布局而言,刘杰克认为,每家企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消费人群的研究来看,每一个品牌都会有自己特定的人群,无论是互联网的品牌,还是传统产业的品牌,都要根据自己消费者的改变而改变,不断的调整改变来应对消费者的变化。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企业也是如此。至于布局方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考量,一切的策略都要围绕着企业的基本战略去做。
1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营销讲师刘杰克:从裂帛并购天使之城谈淘宝品牌转型
jackliupku 2013-2-28 12:23
网络营销讲师刘杰克:从裂帛并购天使之城谈淘宝品牌转型 文 / 刘杰克 2013 年的第一个月,电子商务领域便传来重磅新闻,淘宝女装原创品牌裂帛并购另一家淘宝原创品牌天使之城,成为淘品牌大型整合的第一例。业内预测创立于 2006 年的裂帛去年销售额约为 5-6 亿, 2004 年入驻淘宝的天使之城曾是 2011 年淘宝女装类目的销售冠军,去年销售额超过 3 亿元。如果双方整合顺利,将诞生一家年营收达 10 亿元的中型电商品牌。作为淘宝大型整合的第一案,裂帛并购天使之城将掀开淘宝原创品牌整合大幕,预示着淘宝原创品牌的运作开始进入转型期。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以裂帛并购天使之城这一标志性事件为切入点 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 一,市场环境今非昔比 , “流量红利”一去不复返 这次并购案的主角裂帛和天使之城都是天猫平台下的“淘品牌”(目前已更名为“天猫原创”)。所谓的淘品牌,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从淘宝网发展起来的销售业绩较好、顾客认可度相对较高的网络草根品牌。这些淘品牌是在淘宝同类商铺中名列前茅的大型 C 店(个人卖家)经过对自身经营管理体系初步的整合优化转变过来的。同为淘品牌的裂帛和天使之城的并购案,是以淘宝网生态环境剧变为大背景进行的。 淘宝网发展的初期,也就是从 2003 年淘宝平台开放至 2009 年“淘品牌”的概念正式提出之前的这段时期,也是大大小小的 C 店摸索发展的时期。网上购物对于顾客和卖家来说都是一种新鲜事物,一批卖家在网络试水中逐渐积累起自己较为稳定的顾客群并不断做大,淘宝网为了扶持业绩好的大 C 店更好的发展从而留住并吸引更多的顾客,对这些大 C 店免费赠送大量流量资源,比如在首页免费提供链接位置等方式就能给卖家带来数以百万计的流量。初期,优秀的大 C 店相对较少,依靠流量扶持及较为粗放的管理,就能够保持业绩的高速增长。靠着这些流量资源的扶持,大量大 C 店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其中就有天使之城。作为早期入驻淘宝网的卖家,依靠着自己“全球实景拍摄”的特色和来自淘宝的流量扶持,天使之城的销售额曾一度保持着每年 300% 的惊人速度增长。而裂帛也借着“流量红利”的东风迅速成长壮大起来。 2009 年天猫商城提出“淘品牌”的概念,最有实力的大 C 店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销售明星,进一步推动了它们的成长。 但是这种依靠免费流量资源的粗放型品牌管理并不能维持太久,随着淘宝平台的壮大,更多的大 C 店涌现,越来越多的大 C 店进驻“淘品牌”名单,使得有限的流量资源越来越稀缺,最终造成了流量红利消失且流量购买成本水涨船高。北大及清华总裁班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指出,激烈的竞争和上涨的成本都极大地打击了依靠流量扶持生存、缺少精细品牌管理的淘品牌卖家。除了来自 C 店同行的竞争压力,另外一个沉重的打击是线下品牌(大 B 店)陆续入驻天猫,多年的品牌塑造聚集起的顾客信赖度、管理专业度、资金丰厚度使得大 B 店的综合实力远高于淘品牌卖家。 可见,淘品牌所依托的淘宝平台的市场环境与早期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有免费的流量资源、不再有让卖家可以舒适生存的环境,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抬高的流量成本、运营成本和来自 C 店、 B 店两方面夹击的激烈竞争。裂帛并购天使之城,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通过强强联手以应对不断恶化的环境。 二,草根品牌新环境突围,注重战略规划是起点 根据 《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品牌营销课程中 的动态竞争论,刘杰克老师认为,企业的竞争环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需要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进行不同的战略制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对于草根出身的淘品牌,想要从新的竞争环境中突围,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盲目发展,“走一步看一步”,而是必须进行新的整体战略规划。如前一部分所分析的,裂帛和天使之城这两个淘品牌面对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的环境,两者从未来发展战略出发,选择了强强联手共度难关的方式加以应对,两个品牌的优势互补能够帮助它们在长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裂帛和天使之城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作为最早入驻淘宝平台的卖家,一步步从小店做到大 C ,再到淘品牌,最后基本能够算上较为成熟的女装品牌,年销售额在 5 亿元上下。同时它们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首先是风格上,裂帛是民族风格的设计师原创品牌,偏向于小众口味,而天使之城是买手制时尚服饰品牌,满足大众喜好但是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另外是在运营管理上,裂帛有着较为完善的供应链和专业的设计、管理团队,而天使之城主要依赖于创始人夫妇,而他们忙于外拍无暇顾及管理使得内部管理相对混乱,但对快时尚的捕捉方面则有独到优势。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裂帛和天使之城在长短板上存在着不同,它们之间的并购,一方面能形成更大的规模以对抗其他大 C 店和大 B 店的竞争冲击,另一方面能够让双方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长远发展。对于被并购一方天使之城来说,接受此次并购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天使之城落后的管理和薄弱的供应链,在其规模越做越大的过程中显得越发的乏力。运营能力与销售规模的脱节使得天使之城的未来之路注定越来越坎坷。天使之城曾因团队操作失误导致商品描述与实物不符而受到关店 12 天的处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管理状态可见一斑。天使之城创始人也曾坦言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品牌发展的瓶颈,并且一直得不到好的解决。而并入裂帛之后,天使之城可以享受到裂帛相对专业的管理体制和更完善的供应链,从而解决影响品牌发展的运营层面的障碍,获得长期的发展。 对于并购方裂帛来说,并购天使之城更是其战略规划中重要的一步。裂帛的创始人表示“公司的愿景首先是上市,然后是一家百年企业,最终成为国际化的设计品牌”,而裂帛迈出第一步的障碍是什么呢?是裂帛的市场细分相对过小,民族风格在服装产品市场中属于小众市场,在裂帛的销售额快速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很难继续扩大下去了。于是裂帛就面临着选择:坚持民族风格还是开拓其他风格,坚持意味着狭窄的市场,尝试其他风格意味着对品牌定位的损害。于是第三种方法——横向并购,成为了更好的选择。通过并购天使之城,裂帛能够在保留本品牌特色的同时开拓更大的服装市场,以实现快速扩张最终达到上市的目的。 可见,随着“淘品牌”这些出身草根的品牌伴着淘宝平台的成长一路成长壮大,而面对平台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盲目放任的管理态度已经不能支撑品牌的高速发展,想要继续生存发展,网络草根品牌也必须像传统的成功品牌一样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明确的战略规划。 三,精细运营、打造大品牌是淘宝草根谋求发展的未来之路 由裂帛并购天使之城拉开的淘品牌重组整合序幕,只是淘品牌谋求长远发展的开端,规模的扩大以及供应链、团队的资源整合,并不意味着淘品牌真正成为了成熟的品牌企业。以目前淘品牌这些网络草根的规模和管理能力,很难和传统线下知名品牌相提并论,比如裂帛并购天使之城后成为淘宝平台女装品牌巨头,然而预计十亿元的规模和线下百亿级别的知名品牌相比还差得很多。 淘品牌已经利用淘宝平台初步建立起品牌的概念并拥有了一定的顾客资源,想要继续扩张必须学会科学精细地运营、打造更加强势的“大”品牌,而非“淘”品牌。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 核心竞争力论,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淘宝大 C 店最初是依靠低成本的网络销售平台以价格低品种多来吸引顾客,其中风格独特、质量优良、诚信经营的大 C 店又逐步进化成淘品牌。然而随着各方面成本的上涨、同质竞争的加剧以及自身规模的膨胀,原来的依托低价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弱,对于有更长远追求的淘品牌来说,低价竞争不是长远之计,必须在运营层面进行转型,走精细化管理道路以打造品牌。 首先,淘品牌卖家必须真正树立起品牌意识,明确运营管理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淘品牌在顾客心中短期内很难褪去淘宝店铺“低端”、“小规模”的印象,若淘品牌卖家想要改变顾客认知、做大做强就必须自身明确未来发展路线,像线下品牌那样不光重视商品本身,不仅着眼于“爆款”,同时更要不断探索更科学、更符合企业需要的管理体系,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增强顾客满意度,才能真正打造出一个成功的品牌。其次在团队管理上淘品牌必须要向专业化转型,现在的淘品牌企业基本上都拥有百人甚至千人数量的团队,还像以前一样简单分工进行粗放管理不能适应外部竞争和内部发展,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必将造成混乱从而阻碍企业发展。另外在供应链管理上淘品牌也必须进行转型,目前多数淘品牌和绝大多数的 C 店都缺乏相应能力和意识。设计、生产、销售、物流、售后等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与反馈,这对品牌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干扰。特别是像天使之城这样的买手制卖家,基本没有形成供应链的概念,全靠买手淘货,很难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淘品牌卖家要意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品牌的重要影响,积极向传统成功品牌学习品牌与供应链管理经验。 可见,淘品牌通过早期在淘宝平台上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面对内外环境的双重变化,想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抛弃原来的运营思路,除了做好产品,还要在大品牌建设和运营层面上下大功夫。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淘品牌作为从淘宝网络平台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草根品牌,经过几年快速野蛮生长后部分已经展露出成为“大”品牌的潜力,但门槛也已就在眼前。他们面临着竞争环境的剧烈变化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得不对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重新思考。裂帛并购天使之城仅仅开启了淘品牌运营转轨以谋求发展的开端,此后,淘品牌卖家们必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在规模上进一步扩大、在管理上进一步优化,打造更有竞争力的原创“大”品牌。淘品牌的转型之路能否成功或创出何种新意,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1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营销培训讲师刘杰克:服装巨子优衣库品牌成功之路
jackliupku 2013-2-1 11:43
网络营销培训讲师刘杰克:服装巨子优衣库品牌成功之路 文 / 刘杰克 日本迅销公司旗下的品牌优衣库( UNIQLO )创建于 1984 年,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便从一家小作坊成长成为日本服装业龙头老大,并逐步将业务扩大到世界范围,目前已在全球开店近 1200 家。而在中国市场,从 2002 年 9 月中国首间优衣库于上海开业起,优衣库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十个年头,中国消费者也越来越熟悉和认可这个来自日本的世界品牌,有些消费者已经将优衣库的衣服当做了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会疑惑,这样一家看起来没什么特色的服装大超市,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如此庞大的消费者成为其忠实的顾客?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就创造服装业奇迹的优衣库品牌成功之路 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 一,独特品牌定位,抢占广阔市场 “ Made for All ”(“造服于人”)是优衣库的经营理念。看似简单的理念,实际上蕴含着独到、丰富的内涵,一方面优衣库将目标客户群体定义的非常宽泛,让学生、白领、年轻人、中老年人,都可以从优衣库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优衣库的产品价格非常低廉,让广大消费群体都能承担的起,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在优衣库买到喜爱的产品。“ Made for All ”的理念决定了优衣库能够拥有极为广阔的市场,为其不断地发展扩张奠定了基础,而低廉的价格使得优衣库在任何经济环境下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了践行这一经营理念,优衣库并不是那么紧随时尚潮流,没有像同为服装零售巨头 ZARA 、 HM 那样将自己定位于时尚先锋的角色,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基本款”上,以休闲服饰为主,强调服装的性价比。在服装业逐渐出现时装化、高档化的趋势时,优衣库从平价休闲服饰细分市场中看到了商机并牢牢把握住,将自己打造成平价、舒适休闲服饰的代名词。 根据 《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品牌营销课程中 的品牌定位论,刘杰克老师认为,在独到的经营理念之下,优衣库一直坚持于推出样式简洁、色彩丰富、材质舒适的基本款服装产品这一定位,为其持续的成功打下基础。因为是基本款,减少了与时尚的紧密程度但是又不会过时,男女老少都能选购,而且和其他品牌、风格的衣服搭配也非常合适。所以一提到优衣库,消费者的印象总是款式百搭、价格低廉。与很多低价服饰品牌不同的是,优衣库产品价格的廉价不等于产品质量的差强人意。相反,优衣库做到了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其产品与价位更高、走时尚路线的 HM 相比在质量方面却更胜一筹。面对如此品质优良的平价服饰,很少有消费者不动心购买上几件。当然很多人认为优衣库的衣服太普通、太缺少时尚感,与 HM 、 Zara 相比甚至显得有些“土”。但事实上,虽然人人都追求时髦,但对衣服最基本的诉求是舒适方便、结实耐穿这样的功能性诉求,时尚终究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便宜舒服质量又好的优衣库相比更加时尚的竞争对手而言其实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因为它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服装最根本的需求。 除了物美价廉这一吸引消费者的优良特质外,优衣库的服装在设计上还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所有的产品上都找不到 UNIQLO 的 LOGO 。这样的设计在服装品牌中是非常少见的,其他品牌基本都会在产品上打上 LOGO ,有些甚至直接在最基本款式的衣服上印一个自己的 LOGO 就进行销售,如 NIKE 等。优衣库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把消费者的注意力引导到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款式能给自己带来的价值,而不是让 LOGO 来决定产品的价值。简单的说,同样一件纯棉白 T 恤,胸前印上 NIKE 的 LOGO 和 CK 的 LOGO ,两者的价格相差甚远。优衣库隐去 LOGO ,使得自己逃离了被炫耀或者被嫌弃的尴尬,就是单纯地为消费者解决衣食住行中“衣”的问题,融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不印 LOGO 的另外一个优势是让优衣库各式各样的“基本款”更好地实现“百搭”的功能,无论是高档货还是路边货,只要是搭配起来好看,都不会存在什么不妥。 可见,在独特的经营理念下,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服装,满足消费者对于“衣”最初的诉求,以没有 LOGO 、款式基础的产品应对形形色色的消费者,是优衣库成功的法宝。 二,全产业链模式,确保产品质优价廉 为了实现给消费者带来质优价廉的服装,优衣库实施的是成本领先战略,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以实现产品的低价销售。优衣库成本领先战略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其 SPA 经营模式上。所谓 SPA ( Speciali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 )就是“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系最早在 80 年代末由美国服装零售巨头 GAP 提出和运用,并取得了极大成功。 SPA 经营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将商品设计、制造一直到零售各个环节整合起来的垂直型销售形式。 SPA 经营模式为优衣库带来两方面的优势:低成本和信息通畅。首先,传统的服装零售,从纺织工厂纺线,到织成布料,缝制成成衣,再到通过批发商流通到零售店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厂商介入,其中存在着各种佣金以及对每一环节议价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 SPA 模式下,由于优衣库掌握了生产销售的全部环节,不存在中间环节,从而节省了数量可观的佣金。其次,在传统经营模式下由于各环节各厂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隐形的成本增加也由此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这样一来优衣库就能够更好优化成本,用更为低廉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之外,因为优衣库直接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零售店铺的管理,能够及时获取销售信息反馈于前面环节,根据顾客反映调整产品结构,灵活地减少、追加订单,将顾客需求和产品生产更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北大及清华总裁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指出, SPA 经营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服装零售的大趋势,与传统的“分工合作”式的经营模式相比较,其在成本控制和打通信息通道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并且已经得到很多企业成功的印证,优衣库、 Zara 等国际品牌为服装零售企业实施 SPA 模式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三,不断与时俱进,线上线下良好融合 在产业链条的最后一节销售环节中,优衣库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销售应用了自助式购物模式,线上线下配合同步销售。 自助式服装选购在西方早已十分普遍,在亚洲是近些年来才逐渐流行起来的,优衣库作为一家日本企业,很早就大胆尝试这种销售方式,并在顾客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想必各位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商店选购衣服时,若总是有服务员跟着自己,不管是极为热情地推荐还是一言不发,自己心中总会有几分不悦和拘谨。而进了优衣库这样的自助式购物环境,只需拎上一个购物篮,在宽敞的店铺中随便选购各种款式、颜色、尺码的服装,可以到镜子面前随便比照一下,也可以自行拿到试衣间试穿,没有导购把顾客围得团团转,而有疑问时导购才会热情地过来解答。这样一种能让顾客完全放松舒心的销售形式,更能吸引顾客的驻足,顾客越放松,停留的时间越长,销售实现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同时,这样的销售方式也极大地减少了店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也符合其低成本战略的要求。同样是自助式购物的销售形式,笔者认为优衣库比 Zara 等竞争对手略胜一筹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店铺布局和商品陈列上。出于强化视觉感等方面的考虑,突出时尚的 Zara 在布局上除了整体上划分出男、女区之外,布局比较杂乱,同一类型的产品分布各处,同时同一产品不同尺码并没有显著标出,不方便顾客的选购,特别是在人非常多的情况下更是不便。而优衣库各种类型产品的分区比较明显,裤装、衬衫、内衣等各成一区,每一种产品都按照尺码分开陈列,衣架上标有明显的尺码标志,对于内衣等不能拆开的商品,优衣库非常贴心地将不同尺码的样品挂在旁边共顾客参考。这些细节正是优衣库真正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来的,在方便顾客、让顾客顺心愉快地购物的同时,也直接促进销售业绩的增长。 除了线下的销售,优衣库还开辟了网络购物的新渠道。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 整合营销论,线下厂商通过线下线上融合运营的方式,能打通更广的销售渠道,压缩供应链、进一步提高存货周转速度、提升流动资金效率,以降低成本和售价,更好更快更准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例,优衣库于 2009 年成为率先入住天猫的国际品牌,网上旗舰店开业 10 天就已经成为天猫销售冠军。物美价廉的产品、舒适的购物环境使得优衣库的品牌享誉全球,顾客知道“优衣库”好,但是由于店面限制,并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有机会购买,开通线上购物平台之后,区域内没有优衣库实体店的顾客的购买力被充分挖掘出来,极大地促进了销售额的增长。同时优衣库保证了线上线下同时推新、同款同价,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不是像很多品牌那样把线上渠道作为清理库存的折扣区,而是将线上与线下作为两个同样重要的销售渠道,保障了线下顾客和线上顾客的利益。另外通过分析线上销售情况,优衣库还对于线上销售最为火爆的地区予以重视,在新店选址时参考线上销售情况,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效配合,也更进一步推进了线下开店的速度。 可见,销售形式上的正确选择和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实体店销售渠道和线上销售平台的互补联动,对于优衣库顾客认可度的上升及销售业绩不断攀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优衣库在品牌建立及围绕品牌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每一步都非常出色,并由此建立起自己的服装王国。从贯穿始终的“ Made for All ”的独特经营理念将自己定位于为最广大的顾客群提供产品,到用物美价廉的产品吸引顾客,再到 SPA 经营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后到符合顾客需要的购物环境和线上线下同时服务不同地区相应的顾客,优衣库一直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品牌、要为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几十年来坚持理念、不断优化经营销售模式,终创造出自身的辉煌。虽然今天优衣库同样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其成功之路仍非常值得国内的服装行业以及相关企业学习借鉴 !
1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营销培训讲师刘杰克:从唱吧走红看APP运营策略
jackliupku 2013-1-25 11:27
网络营销培训讲师刘杰克:从唱吧走红看 APP 运营策略 文 / 刘杰克 2012 年 5 月底,一款叫做“唱吧”的应用在 App Store 上架,发布后的 3 天就冲到了 App Store 免费金榜的前十名,第 5 天冲到第一名, 20 天用数户已经接近百万,连续三个月占据免费榜单前五名的位置,创造了又一个手机应用奇迹。而曾有很多人认为“唱吧”的“一夜成名”仅仅是一个“现象”,如同之前同样火爆全球的手机 APP “你画我猜”那样,在用户的新鲜感褪去,热度也随之消散,最终也成为用户手机里一个可有可无的应用软件。但事实证明“唱吧”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在其发布八个月后的今天,依然排在免费榜单前列,并越来越受到用户的追捧,目前用户数量已经超过千万。那么“唱吧”是如何走红的?又给企业家和营销人以什么样的启示?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就“唱吧”的运营策略 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 一,挖掘一直被忽视的用户需求点 从顾客需求出发,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求,是产品成功的根本。“唱吧”的成功,必然建立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唱吧”的设计团队成功地找到了一个长期以来一直被移动设备软件开发者所忽视的用户的内在需求——唱歌。 唱歌是人的一种本能,无论唱得是否好听,人们都会唱歌、都需要通过唱歌放松心情或抒发感情。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唱歌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逢假期,和亲朋好友一起去 KTV 吼几嗓子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项目,既放松心情又增进感情。手机本身作为通话工具,特别是智能手机,具有质量过关的听筒和话筒设备,其实就是一个天然的“ K 歌话筒”,然而 KTV 生意的火爆一直没能引起 APP 开发者的注意,在“唱吧”推出之前,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唱出 KTV 感觉的软件几乎没有,使得市场出现了空白。 根据 《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品牌营销课程中 的差异营销论,刘杰克老师认为,企业应勇敢走向蓝海,探寻市场空白点,以实现业务的突破性增长。与传统的 KTV 相比,“唱吧”带给用户更加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功能多样的 K 歌体验,除了爱唱歌的“麦霸”终于可以想唱就唱,不好意思公开唱歌的腼腆族更是找到了自我放松的福音,因此“唱吧”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百万用户的支持。 挖掘到用户被忽视的手机 K 歌的需求点,“唱吧”的设计已经走在了成功的路上,设计团队又进一步将这种需求进行了细分。“唱吧” CEO 陈华认为,用户的唱歌需求可分解成三个方面,一种是纯粹的娱乐与放松,一种是想通过唱歌出名,另一种是听别人唱好听的歌曲。这三类需求都是广泛存在的,做好其中的一个就能够获得大量的用户支持,而“唱吧”对这三类用户需求的同时满足,为产品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北大及清华总裁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指出,善于发现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点,填补市场空白,大胆创新,才能够让产品迅速被饥渴的用户群所接受。“唱吧”开发者正是嗅到了用户唱歌需求中的商机,将 KTV 搬到了智能手机上,实现了用户随时随地 K 歌的愿望。同时“唱吧”的标语“你的手机 KTV ”在需要自由自在唱歌的用户面前也显得非常有吸引力。 二,深谙用户心理,巧妙设计产品 发现了用户所需为产品设计指明了方向,而对产品能否成功有真正影响的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其实“唱吧”的整体设计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基本功能上和之前已有的一些软件如“ K 歌达人”大同小异,但“唱吧”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一些细节的处理迎合用户需求,将用户的心理因素考虑到产品的设计中来。比如其中一个设计细节体现在“唱吧”登陆账号的设置上。“唱吧”并没有设计自己的登陆系统,而是利用微博、 QQ 、人人网三个第三方账号进行登录。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基本都同时拥有这三个第三方账号,一个都没有的用户几乎不存在。这个细节主要有两个好处,对于用户而言,注册账号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一套申请系统做完经常觉得很烦,以后使用者各种账号密码也非常容易记错记混,而可选的三个账号都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不会忘记账号,也省去了重新注册的烦恼,解决了用户怕麻烦的心理;对于“唱吧”来说,与大型成熟的社交 APP 进行账号绑定,提高了被分享的几率,加快了传播速度,等于是做了一项无形的广告。 而要说“唱吧”在用户心理上把握最成功的地方,是在于用户对于“人气”的追求。有人是追求被人关注的虚荣,有人是想找到一个平台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成功成名,“唱吧”为他们提供了聚集人气的平台。首先,每当录完一首歌,“唱吧”都会进行打分并告诉用户击败了全国多少用户,用户的攀比心理会使得分低的想要唱出高分,分高的想要马上分享给别人让大家鼓掌。然后,当用户上传了自己录制的歌曲之后,“唱吧”设置了评论和献花的功能,上传者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虚拟鲜花以获得内心的满足感,于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别人自己上传了歌曲请朋友捧场,这无形中为“唱吧”做了宣传。最后,一些唱得非常出色的歌手脱颖而出,在“唱吧”中聚集了极大的人气,甚至有了自己的粉丝,更成功的还签约了唱片公司,这对其他想要成为明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这一系列设计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得越来越多想要通过唱歌出名或者获得认同的用户选择了“唱吧”。最为值得借鉴的是“唱吧”榜单进行了地区划分,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成为“明星”。因为从全国众多中脱颖而出实在太难了,为用户提供机会在一定区域唱出名气,更容易受到用户的热捧。 “唱吧”的另外一个设计亮点就是成功吸引了海量有好声音的美女,进一步吸引了大批来欣赏美女唱歌的男性用户。乍一看感觉这一点不太能上得了台面,但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女对自己的展示以及男性对美丽女性的向往是人之本性,应该成为产品设计与推广中需要引起企业注意的用户心理。美女们乐于到“唱吧”展示自己的靓照与歌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唱吧”营造的是一个健康、干净的展示环境,有歌声、鲜花和尊敬,而不像很多 APP 后来越走越偏,成为无聊人士的“把妹工具”。“唱吧”对于美女效应的“度”把握的很好,提供美女展示和男性欣赏的平台,但不开设私信等聊天功能,避免了骚扰等不良的影响,保证了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 可见,产品在细节上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心理因素,才能从同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三,社交属性增强用户粘性 用户需求定位准确、产品设计出色,保证了“唱吧”能够快速走红,然而像“手机 KTV ”这种小应用制作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很容易被模仿和替代,所以才有开篇提到的很多人断定“唱吧”的火爆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但是到目前“唱吧”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否定了“现象”之说,对此的重要解释是“唱吧”不单纯是一款唱歌小应用,而是一款同时具备工具属性和社交属性的软件,其工具属性方面在于让用户唱歌并美化得到良好的效果,社交属性让用户以歌会友互相交流。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 SNS 营销论,社交网站具有自动传播的特质,企业能够利用社交平台内的分享、传播制胜市场。在“唱吧”推出之前,“ K 歌达人”是唱歌爱好者的必备软件,而“唱吧”之所以比后者更成功,就在于加入了社交因素,形成了用户之间的互动,而不是让用户一个人对着手机自娱自乐。 “唱吧”从两方面实现其社交属性,首先是软件自身创造的社交平台,主要通过网络建立一个公开的交流平台,让用户可以互相听到其他人上传的歌曲并进行互粉、评论和献花,用户在这个社交网络中以歌会友,粉丝也可以直接支持自己喜欢的歌手。现在“唱吧”又推出了合唱功能,只要某个用户唱好某首歌的其中一部分,并发布出去,就可以让其他人合唱其它的部分。这个创新及增加了产品的功能性,更极大地活跃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唱吧”通过这些功能的设置将每一个单独的 K 歌个体连接起来组成一张大的社交网络,使得“唱吧”用户能够保持更大的活跃度和用户粘性。其次,“唱吧”与其他大的社交平台进行绑定,主要是通过登陆账号的绑定实现的,用户用微博、 QQ 或者人人网的账号登陆“唱吧”,同时进行一系列授权,在录制歌曲后可以上传或分享到第三方社交平台上,其好友欣赏后可以在第三方社交平台上与上传者互动。这样也实现了产品的病毒式传播,通过知名的 SNS 平台的分享,迅速让更多的人知道、安装、使用、分享,长期下来使“唱吧”也成为用户之间交流的一个常备工具。这样一个基于用户社交需求的软件,能够保持很大的用户粘性,从而保持长时期的发展。 可见,随时随地地唱 K 这一功能属性让“唱吧”迅速获得大量用户的追捧,而随时随地地与朋友分享自己的歌这一社交属性使得“唱吧”从同类 APP 中胜出,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在移动互联时代日益深入、 APP 营销变得更为重要的今天,“唱吧”的走红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唱吧”开发团队在对用户需求的挖掘上非常出色,成功找到了智能手机 APP 的一片蓝海。在产品的设计方面,“唱吧”的各种特色小功能有效满足了特定用户需求,能够为用户带来非常好的使用体验。而作为一款同时具备工具属性和社交属性的应用,“唱吧” 因营造出浓厚的社交氛围进一步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外,最近天天向上等电视媒体开始推荐唱吧,江苏电视台、杭州电视台开始为唱吧定制节目,线上线下传播的融合将让唱吧借助传统媒体的力量,获取更多轻度的互联网用户,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唱吧未来能进一步给移动互联网市场以何种惊喜,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1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营销培训讲师刘杰克:品牌营销视角看MSN的退役
jackliupku 2013-1-18 11:27
网络营销培训讲师刘杰克:品牌营销视角看 MSN 的退役 文 / 刘杰克 2013 年 1 月 9 日 ,微软宣布 3 月 15 日将在全球范围关闭现有的 MSN 服务(中国大陆地区除外),将 MSN 的服务转移到其 2011 年收购的 Skype 中,这意味着曾经的即时通信业的贵族 MSN 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从 1995 年推出开始,微软的 MSN 一度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即时通讯软件,鼎盛时全球用户超过 5 亿人。曾经辉煌无限的 MSN 为何惨遭微软抛弃?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营销方面又将给企业家和营销人何种启示?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从中国消费者角度就微软 MSN “退休”这一话题 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 一, 固守不前,无视市场环境变化 不能否认, MSN 早期凭借着其在当时实用的功能和友好的界面,获得了广大用户的欢迎,成为一款极为成功的即时通讯软件。以中国为例, MSN 这一泊来品首先在外资企业中被广泛使用,以方便与国内外客户联系,另外很多外企会对办公电脑内的 QQ 、阿里旺旺等本土第三方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屏蔽,只能使用 MSN 进行即时在线交流,所以 MSN 逐渐成为“白领”通讯软件的代名词。无论是出于工作需要还是心理上的“高端定位”, MSN 获得了大量用户的支持和使用。同时,在 MSN 抢占中国市场初期,腾讯 QQ 等其他即时通讯软件尚不如现在发展的成熟完善,竞争力尚不强劲,并且使用者多为低端人群,与 MSN 在市场细分上重叠较小,也让 MSN 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根据 《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品牌营销课程中 的动态营销论,刘杰克老师认为,一项产品想要取得长期的发展,就必须与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同步。然而遗憾的是,微软显然没有对 MSN 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腾讯 QQ 等通讯软件的迅速崛起,市场环境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 MSN 则仍满足于早期取得的成绩不思进取,未能与时共进。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即时通讯软件得以搭载在移动设备上,企业无法限制员工私人手机的软件使用,这使 MSN 早期在“屏蔽问题”上的优势荡然无存;而 QQ 等其他替代软件的不断优化,使之前的“高端”用户开始觉得并非 MSN 才是最好的选择, MSN 在之前占领的高端用户细分市场中的地位逐渐动摇。同时,所谓的“低端”用户群体在不断地壮大,中学生、大学生以及非“白领”更多地使用功能更为丰富的本土即时通讯软件,特别是腾讯 QQ ,这些用户以 QQ 为起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即时通讯圈子,圈子越大,吸引的其他潜在用户加入的几率就越大。而很多“白领”在离开特定企业后,也加入了 QQ 的大圈子,很少再用 MSN 。 由于 MSN 多年以来对于环境变化一直按兵不动,让自己优势消退、本来占领的市场开始动摇,新市场开拓无力,最终陷于逐步被边缘化的境况。 二,不接地气,用户体验差 正是由于 MSN 对于环境变化的疏忽与错判,多年来其未能在产品各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以应对激烈变化的市场。面对更多的选择,用户不可能一直忍受一款一成不变、不思进取的软件给自己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困扰。想要留住已有的用户甚至吸收更多的用户,必须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应用体验,但微软同样没有考虑 MSN 用户的感受,坚持我行我素。 首先对于用户最基本的需求, MSN 都很难满足,比如离线传送文件、丰富的表情符号等其他软件已经陆续推出并不断优化的功能, MSN 都不能提供,并且更为基本的在线传送图片、文件都有着速度慢易中断的缺陷。除了不思进取, MSN 对于自己曾经的优势也没有加以巩固,反而成了饱受诟病的攻击点。曾经的一句“网络上不与陌生人说话”的口号,让用户对其安全性和私密性取得了信任,很多企业禁止员工使用 QQ 而可以使用 MSN 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出于 QQ 的安全性低于 MSN 。但现在 MSN 越来越和“病毒”、“盗号”、“垃圾软件”联系在一起,为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扰,使得很多用户最终弃之而去。 其次 , 企业想要维系用户,后续服务必须要跟上,而在功能体验上已经落后于对手的 MSN ,服务平台的构建也非常落后。单找回密码这样的小问题,就能把用户搞得头晕,很多用户就是因为密码无法找回而弃用 MSN 的,这个弃用原因听起来匪夷所思,而微软却对这些毫不重视。北大及清华总裁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提示大家,用户是产品的最终买单者,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不买账,那这项产品必定会走向失败。 MSN 在用户体验上的糟糕表现,注定了其惨遭市场淘汰的结局。归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微软公司我行我素喜欢将产品强推给用户的一贯作风有关,但毕竟 MSN 不比 Windows 、 Office 等大型的垄断性的软件,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充分,这种做为终将被用户所抛弃;另一方面微软仅仅将 MSN 看作是 Windows 的一个附属软件,没有尽心尽力进行产品的后续维护也是其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 可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决定产品成败的最关键的因素,企业在设计和营运产品时,一定要从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使用体验出发,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可从而获得长足发展。 三,配套服务体系未建成,用户粘性小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 系统整合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更应该善用产品组合,强化系统的力量来制胜市场。正如前文所言,微软并未投入足够的精力将 MSN 当做独立的核心业务来进行开发营运,所以 MSN 一直以来只是一个通讯工具,相关的服务体系没有得到系统的建设。在 MSN 发展势头最猛的阶段,微软完全可以趁热打铁,推出相关的网络游戏、网络商城、网络空间、网络社区等,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能够通过建立“ MSN 生态系统”极大地增强用户粘性。 MSN 曾经尝试做了网络空间 MSN Spaces ,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做好,并于 2011 年关闭了此服务。另外,虽然 MSN 做了与主要业务联系不太紧密的一些业务拓展,如 MSN 资讯网站和搜索服务 Bing ,但也做得马马虎虎,对于 MSN 即时通讯业务的帮助性很小。 在中国, QQ 做了 MSN 没有做或者说没做好的事情,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腾讯生态系统”,除了不断优化 QQ 即时通讯业务,腾讯公司在 QQ 越来越壮大的用户群的基础之上,推出了多种多样的衍生服务,用户可以在 QQ 游戏大厅一起玩游戏,可以在 Q-zone 里与朋友分享心路历程,可以在腾讯拍拍网上购物等,可以用 QQ 影音看电影,用户几乎所有的网络休闲活动都被囊括在内。而在移动设备上,除了有 QQ 移动客户端,腾讯更是推出了更为适合移动设备的新产品微信,并火速成为中国最火爆的即时通讯 APP 之一。腾讯以 QQ 为基础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腾讯体系,让用户感觉一旦使用便很难离开它们,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用户粘性。这个生态系统增强了 QQ 的对外防御能力,进一步拓展了新市场,大大提升了其综合竞争能力。 缺乏配套服务体系的建立,使得 MSN 对于用户来说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件,没有比它好的软件时就用它,有更好的选择就会随时抛弃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能否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生态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坏境中,不思进取的固守必然导致 MSN 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竞争对手。而 MSN 长期以来对于用户需求的无视,放任用户体验的日益恶化而不作为,是其遭到抛弃的主要原因,即算是如微软这样很多其它企业无法企及的的互联网巨头,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MSN 的淘汰给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不管有多大多强的企业在后面撑腰,只要产品不能满足用户动态的需求,不能建设起良好的生态系统,就必然走不远。现在微软将 MSN 并入 Skype ,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微软仍旧以运营 MSN 的态度运营 Skype ,谁也不能保证 Skype 不会成为下一个 MSN !
1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营销培训讲师刘杰克:小成本泰囧如何营销制胜大市场
热度 1 jackliupku 2013-1-11 11:09
网络营销培训讲师刘杰克:小成本泰囧如何营销制胜大市场 文 / 刘杰克 最近《人再囧途之泰囧》(下简称《泰囧》)成了大热的关键词,自上映首日起便不断刷新国产片的各项纪录。 2013 年第一天,《泰囧》已突破十亿票房大关。这一成绩不仅缔造了国产片影史最高票房纪录,还超过了 3D 《泰坦尼克号》的 9.35 亿而夺得 2012 年内地年度票房冠军,这也是国产片四年来首次称雄年度票房榜。据今日院线最新的数据显示,《泰囧》总票房已近 12 亿元,在国内影史上仅次于《阿凡达》创下的 13.8 亿元票房纪录, 3000 万的观影人次则超过了《阿凡达》当年创造的 2700 余万。是什么营销策略使《泰囧》这样一部小成本且水准并不算高的电影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这其中能给企业家和营销人何种启示?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就小成本泰囧如何营销制胜大市场这一话题 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 一, 了解观众需求,满足观众诉求 客观地讲,《泰囧》虽然可以说的上是还不错的国产喜剧电影,但以其品质而言能过 11 亿的票房还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间接地反映出国内观众对于喜剧片的极度渴求。特别是在贺岁档,忙碌了一整年的人们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走进电影院更多地是为了获得放松。而现在中国电影偏向于“大片”化,诸多的特技、效果以及各种深沉的艺术内涵让观众感到吃不消,无论是为特效付出的高票价还是为“高深内涵”的情感付出都让观众没了开开心心迎新年的感觉。根据 《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品牌营销课程中的 精准营销论, 刘杰克老师认为 ,产品必须能够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满足目标消费者的诉求才能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泰囧》正是真正了解到了观众所需,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喜剧故事给观众带来了欢乐,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内心诉求,才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泰囧》对观众需求的准确把握,很大程度上基于两年前《人在囧途》的成功试水。虽然当年《人在囧途》的票房只有 4000 万元,但是大多数人是从网络上甚至是在长途汽车上观看的,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实际的观影量极高,观众对于这种“公路喜剧”的形式非常欢迎,对于“徐铮 + 王宝强”的搞笑组合印象深刻。前一部《人在囧途》的成功一方面让导演徐铮看到了观众对于公路喜剧的喜爱,另一方面也为《泰囧》的顺利推出奠定了基础,不管从影片类型、演员阵容还是宣传点上,《泰囧》的定位就是《人在囧途》的续篇,继 2010 年后再次满足观众对于喜剧电影的需求,另外又加入了近年来大红的喜剧影帝黄渤,充分调动起观众的观影期待。 正是为了迎合广大观众对于轻松愉快的贺岁片的诉求,《泰囧》的定位非常明确——“与其等死,不如笑死”,就是一部单纯为了让观众哈哈大笑的电影。有人评论《泰囧》的笑点简单粗暴缺乏新意,但正是这种简单直白让这部影片显得更接地气儿。许多大投资、大制作,包含了精妙特技和深刻内涵的电影,正是因为脱离了群众而票房平平。用冯小刚的话说,电影具有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 1942 》等影片走的都是沉重的历史路线,只能提供认识价值。而临近岁末又怀着末日情怀的观众们,更需要一部轻松愉快的电影放松紧张的心情,支持他们捧着爆米花娱乐一把的心愿。《泰囧》正好回归了贺岁档的档期本质。作为贺岁之作,观众进电影院更多地是“买乐”而不是大过节的花钱哭一场,简单欢乐成就了《泰囧》在众多大片之中脱颖而出。 可以说,小制作的《泰囧》是把钱花到了刀刃上,投入不多,但只要抓住了观众的心,观众就会买账。 二,差异竞争,调档期带来新惊喜 《泰囧》的成功,除了前面所分析到的定位准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今年的贺岁片基本没有喜剧片,连每年都给观众喜剧惊喜的冯小刚导演也抛弃了喜剧片转向历史题材大片的方向。仅有的几部喜剧片都是小制作,而《泰囧》在同类题材中质量最为过硬,被业界看好。而随着本被看好的《一代宗师》撤出 12 月的档期,《泰囧》的公映黄金期被拉长,同题材的影片数量少竞争力微弱,使其在排片上处于绝对有利的位置。有网友算了一笔简单的帐,如果一个人只能选择看一部文艺型片子,《 1942 》《王的盛宴》《少年 Pi 》三部片子被选中的几率各为 33% ,而《泰囧》被喜剧爱好者选中的几率几乎是 100% 。这种算法显失科学,但是也能反映出同期同题材无对手为《泰囧》带来的机遇。 除了《泰囧》在今年喜剧贺岁片中一枝独秀外,“调档事件”也为其成功奠定了基础。《泰囧》原定的上映档期是 12 月 20 日,后来制作发行方光线传媒决定 12 月 12 日提前上映,这个举动绝对是聪明之举。首先, 12 月 20 日前后,华谊的《十二生肖》、博纳的《大上海》和星美传媒的《血滴子》扎堆上线,作为小成本电影,《泰囧》无论在制作、明星阵容和发行发实力上都无法与其他大片相抗衡,把上映时间提前就能抢到一个空档。其次,《泰囧》上映前抢占市场份额的三部大片都存在着问题,大受好评的《少年 Pi 》上映已经近一个月,观众的热度已经逐渐消散,《 1942 》的内容过于沉重,对于想在贺岁档放松心情的观众无疑是不合适的,而《王的盛宴》同样题材沉重并且差评不断,受到观众抵触。 观众们在贺岁档期抱着放松身心的心态去电影院,扑面而来的却是清一色的悲情面孔,对于这些影片,看过的观众心情郁闷,没看过的观众没有更好的选择。这时候片方基于市场反应果断将《泰囧》提前上映,缓解了两部沉重大片为观众带来的心理阴霾,填补了 12 月电影市场喜剧片的空白。这个调整让承载了太多压力与抑郁的观众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也成为了《泰囧》大卖的重要因素。北大及清华总裁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指出,《泰囧》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于“运气”,即没有其它高质量的喜剧片与之竞争,另一方面更来自于片方在调档问题上的果断,认清形势把握时机,为自己制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 三,网络口碑营销,加速票房攀升 由于档期的紧凑,来自国内大片的激烈竞争和好莱坞大片的冲击等因素,一部小成本电影要想以小博大、在今天实现大卖除了要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善于运用社会化营销策略与之相配合。电影上映前的营销准备关系到影片开始的上座率和曝光度,间接营销到电影的总体票房。上映后的营销工作又关系到电影的关注热度和票房攀升的持续度。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社会化网络 口碑营销 论 ,口碑营销可以称的上是一种强于任何广告的免费的营销手段。对于《泰囧》来说,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其应用的最好的营销策略当属口碑营销。 首先在前期的口碑营销中,《泰囧》主要利用了前作《人在囧途》在广大观众中积累的极高人气进行宣传。这在第一部分中也提到过,《人在囧途》虽然票房表现平平,但具有很高的实际观影率,深受观众喜爱。近两年基本所有的长途汽车中都在放映《人在囧途》的碟片,成为旅途必备,传播面广,口碑极好。有人甚至通过不同途径看过四五遍,每次看都会捧腹大笑。《泰囧》片方深知《人在囧途》的观众基础和良好口碑,在影片推广过程中一直强调本片于《人在囧途》的传承关系,这在无形中利用了已有的口碑资源为新片进行宣传,既节省营销成本,又能到达最好的效果。此外《泰囧》所选择的演员阵容也提升了该片的良好口碑,徐铮 + 王宝强的组合效果已经在《人在囧途》中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而近年大热的喜剧巨星黄渤的加入更为该片增色不少。虽然这个阵容与其他大片相比可以说不值一提,但是纵观三个人之前的影视作品,都是高水准的,不像很多“大明星”出镜率高派头大,但总与“烂片”挂钩。这三位演员的良好口碑让观众对《泰囧》的高质量更加期待。 其次在影片播放后,口碑营销也一直贯穿始终,微博、社交网站等为《泰囧》口碑的快速建立与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精彩的视频片段、台词加上观众的正面评论充斥着微博、人人网的页面。当然微博等营销途径本身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口碑营销的关键仍旧在于影片本身是否能给观众带来一些值得向别人推荐的元素。对于《泰囧》来说,精妙的包袱设计、出彩的桥段和演员极为的精彩表演,甚至最后“国民女神”范冰冰的惊艳出场,都能为观众带来连连惊喜,从而在观影后进行二次传播,包括口口相传和精彩情节视频的网络分享,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人再囧途之泰囧》以小成本获得大票房,其成功不仅来自“运气”,即国内观众对于优秀喜剧片极度渴求而今年喜剧贺岁片市场出现空白,更来自于片方对于市场情况、观众诉求的准确判断,对于眼前机遇的把握以及出色的社会化网络营销策略的运用。《泰囧》的成功对于其他产品的推广营销也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它的成功有力说明认清市场、满足顾客需求始终是成功的关键,同时告诉我们面对机遇一定要判断准确、行动果断。一定的产品品质与市场机遇及系统营销的良好结合,才能最终使产品和品牌走向成功!
1275 次阅读|1 个评论
网络营销策划专家刘杰克:江南style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jackliupku 2012-12-24 11:01
网络营销策划专家刘杰克: 江南 style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文 / 刘杰克 从 7 月 15 日《江南 Style 》的 MV 被上传到全球最大视频分享网站 YouTube 开始,该“神曲”就不断创造奇迹和经典,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江南 Style 风。截止到 12 月 22 日,《江南 Style 》音乐视频在 YouTube 的点击量已突破 10 亿次,而这也创下历史纪录。此前,《江南 Style 》已凭借好评数和点击率创造两项新的世界吉尼斯纪录,同时摘得了美国、英国、巴西、比利时等 35 个国家 iTunes 单曲榜第一名。是什么魔力让这个跳着“骑马舞”的其貌不扬的韩国男歌手在短时间内风靡全球?《江南 Style 》的成功又给企业家和营销人带来何种启示? 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从就 《江南 Style 》何以迅速走红全球这一话题 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 定位精准,突破传统 根据 《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品牌营销课程中的 战略定位论, 刘杰克老师认为 ,任何产品想要获得成功,都必须有其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吸引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及满足相应人群的特定需求,歌曲做为一款产品当然也不例外。《江南 Style 》主人公鸟叔窥探有钱人生活的搞笑故事,在“屌丝文化”盛行的今天,非常符合广大“屌丝”自嘲的心理,从而迅速吸引到更大量“屌丝”围观和参与。有些人指责《江南 Style 》内容低俗,但正是这种“低俗”的定位,为其赢得了最广泛的消费群体,所谓“高雅”的受众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消费者还是更乐于选择通俗的、平易近人的娱乐产品,《江南 Style 》通过精准的定位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为其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在内容的设计上,《江南 Style 》的 MV 情节和歌词都非常简单,即使不懂韩语也能对其内容了解个大概。同时鸟叔朴载相的“骑马舞”动作和歌词“ oppa gangnam style ”一遍又一遍不断地重复,大大加深了其在观众脑海中的印象,在歌曲结束后,观众脑海里普遍仍留有舞蹈和旋律的影子。这样的设计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朴载相的形象,达到了使《江南 Style 》在观众心里挥之不去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江南 Style 》简洁的歌词和贯穿始终的简单却充满活力的舞蹈,才能让其走出韩国红遍世界。韩国歌曲进军欧美市场一直表现平平的原因除了欧美地区自身音乐产业极度发达以外,语言因素也不可忽视,加之韩国歌曲的舞蹈大多较为复杂,所以大多难以被欧美消费者所接纳。而《江南 Style 》以其易于模仿的“骑马舞”和充满动感的音乐旋律淡化了语言的障碍,用世界通用的肢体语言赢得全世界观众的追捧。 二, 放弃版权攒人气,创新商业模式 版权问题是如今人们对于影视音乐作品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权利人想尽办法维护版权,与之相关的新闻、官司也层出不穷,比如《中国好声音》人气学员李代沫以一首翻唱的《我的歌声里》走红,马上被原唱曲婉婷一方起诉侵权。甚至连全世界人民耳熟能详的《生日快乐歌》,将其用于商业活动而不付版权费也被视为侵权行为。而与其他音乐产品不同的是,《江南 Style 》选择放弃了 MV 的版权,任何人都可以制作相关的 MV 上传网络。于是,无论是明星精英还是无名小卒,只要有想法都可以录一段属于自己的“江南 Style ”与别人分享,上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下至普通网民,《江南 Style 》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模仿盛宴。 虽然损失了不菲的版权费,但全民模仿狂潮为《江南 Style 》带来了更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朴载相及其经纪公司在出场费、演出费等其他方面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放弃的版权费。单就广告而言,朴载相的身价暴涨至 8 亿韩元,创下韩国新高。由于没有版权的阻碍,在版权问题上一向谨慎的欧美明星放心地模仿娱乐,小甜甜布兰妮、安妮•海瑟薇、罗宾威廉姆斯、凯蒂•佩里等大牌明星自发成为了《江南 Style 》的传播者,他们对于全球粉丝的影响不容小视。北大及清华总裁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指出,《江南 Style 》宽松的版权态度看似放弃了部分利益,其实却获得更多,甚至可以说创造了一种更佳的商业模式。采取宽松的版权态度,允许网络模仿及传播应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版权运作策略,这将帮助版权方极大地提升相关作品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通过其他渠道取得更大的收益。 三,创意首发, 有效利用网络营销新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一个优质的营销平台,其传播速度与传播广度远非传统媒介可比,尤其是各种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的兴起,网络的互动性特点逐步加强,使得网络营销变得日益重要。 《江南 Style 》选择在 YouTube 上进行首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这个全球性的网络营销平台直接将其置身于全世界潜在消费者的面前,迅速积攒起第一波人气,为其红遍全球做了有效预热。随后 YouTube 上的《江南 Style 》 MV 视频被转载于各大社交网站及其它视频网站,迅速放大了这一热潮。如今国外的 Facebook 、 Twitter ,国内的微博、人人网等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年轻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名人的推荐和朋友的转发,都在无形之中为《江南 Style 》做起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广告,尤其是明星大腕的推荐和参与,对于《江南 Style 》的走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网络营销平台与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受众广的特点,对于产品和品牌的推广来说是一个绝佳的营销途径,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选择通过网络来进行营销活动。 四,大胆取舍, 成功实践病毒式营销 《江南 Style 》放弃 MV 版权为其进行病毒式营销扫除了障碍,而选择以网络而非电视等其他媒介作为最主要的营销平台,更为病毒式营销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病毒营销论,所谓病毒式营销,是指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使特定的信息象病毒一样扩散,并通过网络快速复制和传播到数以百万计甚至过亿的受众,也即通过别人为自己宣传,实现“营销杠杆”的作用。让顾客传播给顾客,是病毒式营销的精髓所在。而将娱乐与产品特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目标消费群乐于参与,同时能够在参与中记住产品则是其运作的根本。 在一部分人发现模仿恶搞《江南 Style 》的乐趣并上传网络与他人分享后,其他的人也不甘落后,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想通过改编《江南 Style 》来一展自己的创意和个性,于是各种版本、各种风格的《江南 Style 》出现于网络,迅速将这一作品捧红到极致。由于改编版的 MV 要么非常恶搞令人捧腹,要么是在观众熟悉的场地拍摄使人倍感亲切,或者是观众喜爱的明星出现让粉丝们眼前一亮,让各个版本的《江南 Style 》都获得了极高的人气,一度将各大社交网站“刷屏”。随着后期的电视、报纸等其他媒介的跟进加入,更让观众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都是《江南 Style 》,发行方也由此进入全面收获期。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江南 Style 》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走红并非偶然,除了源于其精准的产品定位、内容设计和对传统的突破,还得益于其营销团队在版权问题、运作策略等方面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有效重构。把握时机善用网络平台对《江南 Style 》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推广为其打开了成功之门,而对当前人群的心理有效把握借助病毒式营销系列营销策划运作终使得《江南 Style 》在全球将这一成就推向高峰 !
14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课堂上突发奇想:网络营销走向何方
热度 18 卫军英 2012-12-11 22:46
我要求学生结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有个同学谈到了淘宝。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截至2012年11月30日晚上9点50分,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总交易额已经突破10000亿元。而11月11日这个受到新新人类们高度关注的“光棍节”,仅仅一天的交易额就高达191亿多元。在此我插话:10000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简单地说,2011年全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39万亿,一万亿相当于其总量的5.4%,相当于中国GDP的2%。如果再要进一步比较一下的话,全国GDP超过1万亿的省份大概是一半左右,淘宝的10000亿如果按照现下全国各省GDP排名的话,基本上可以排在第17位。网络营销的巨大威力正处在大爆发的临界点,因此学生发言中说到网络营销传播,讲到了它的不同形态和种种优势。末了他留下一个问题,怎样更好地运用网络营销传播,而未来的网络营销又会怎么样呢? 同学讲完就轮到了我的点评。其实就在他讲述网络营销现状,尤其是讲到愈演愈烈的网商大战的时候,我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所以即便他没有留下这个问题,我也想讲这些。这两年一直都在鼓吹网络营销将成为未来营销的主体,我对此深信不疑。现在看来它的速度可能远远大于我所预测的速度,比如网络营销总额会超过社会零售总额的50%,甚至把实体营销甩在后面,这些似乎都不是很远。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态,取代原有的商业形态具有一种必然的意义,它意味着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的颠覆,用马云的话说:“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游戏已经开始,就像电话机、传真机会取代大批信件一样,这是必然趋势。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所以在这样的大趋势面前,如果还简单地把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理解为“虚拟经济”,那不仅是缺少基本的洞察力,而且简直可以说就是一种冥顽不化。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新经济,这种新经济模式能有效整合当下的现有资源,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提升小企业竞争力,提高社会整体效率。有次我在阿里巴巴给那些网商们讲网络营销与品牌建构的时候,淘宝的主管告诉我说:“来听课的都是销售额2000万以上的网商。”记得当时我朝台下扫了一眼,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坐在下边的大都是一些80后,而且有很多是很年轻很年轻的女孩儿。忘记当时有没有倒吸一口冷气,但内心分明十分震撼。2000万对于实体营销来说,不能算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是实体企业也可以大致列入中型企业阵营了。而这些创造2000万销售额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显然不同于那些已经很夸张铺排了的实体企业老板。所以我们再也不能用传统的眼光和传统的思路去审视这些新经济的移民们。 讲到这里,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两行字:“交易成本”、“缩短营销距离”。显然我的学传媒的学生们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所提出的“交易成本”这个概念还很生疏,我简单地解释了“交易成本就是指经济活动中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其中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费的成本。甚至进一步还包含了企业内部运营中,企业成员之间诸如雇佣关系和执行力所形成的各种成本。”而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之所以这么迅猛,很重要一点就在于它大大地降低了营销过程中的各种交易成本,也就是我形象化所说的“缩短了营销距离”。从B2B到B2C到C2C到B2B2C等等,所有的交易形式都是在缩短营销距离,也就是在降低交易成本。商业本质上是利益趋向的经济活动,这也是网络营销必然取代传统营销的本质所在。那么 当网络营销开始超越传统营销形态的时候,这种移民式的大转移必将发生在营销乃至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所以未来的网络营销也意味着从目前还略显单一的市场发展,向整个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生态圈的转变。可以说现在才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实现整个营销价值链的整合,全方位地渗透到广告、零售、物流、分销等环节,直到完整地贯穿整个营销价值链,并进而在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中形成各种体系化的规范和模式。 对学生所说的最近愈演愈烈的电商大战,我的回答是现在电商们大战还是小儿科,无非是把现实中早已玩的俗得不能再俗那些促销方式搬到网上,动不动就搞什么降价啊打折啊吸引客户。我说这些都是小儿科,什么限时销售、什么节日降价,这些在未来的网络营销中降价打折将会越来越没有刺激。为什么?因为网上比价太简单了,不需要现实中你得开车跑很多商场去比较,只要鼠标一点就可以很快摸清楚。所以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对传统营销的全方位颠覆,也包括了营销观念的颠覆。讲到这里水到渠成,我就要把问题拉回到我的课堂我的理论上来。我说整合营销传播是搞什么的?刚才有同学说到新媒体,说到微博营销等等,无论是新媒体还是微博营销,无非都是营销传播工具的一种变化,工具所带来的仅仅只是方法的不同。所以同学们要切记,技术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本质,那么本质是什么呢?老师有本书名字叫《关系创造价值》,本质就是要运用各种营销传播工具,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和相关利益者,通过沟通更好地建立品牌关系。只有这样,当网络营销成为营销主体,所有的营销者都同样的使用这种营销和营销传播手段时,你才会更加受到青睐。果真如此,那么未来的网络营销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两点就是我的预言和对网络营销发展的一种期待: 第一,要更好地建立数据库,不断优化数据库,尽快地从目前的散点营销转向数据库营销。现在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比传统营销具有更好的条件建立数据库,每个电商在营销中,不仅直接和你对话,而且交易达成中对客户的信息掌握清晰至极,姓名、性别、住址、电话,从支付宝平台上甚至还可以知道你的身份证号码、付款银行账户等等至为隐秘的信息。这些都是传统营销所不具备的,如果很好地运用这种数据库,对未来的营销将受用无穷。 第二,有了数据库就要学会新的理念,两年前我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叫“媒介定制”,写过一篇论文《媒介定制引导模式革命》。古老的“定制”方式在新的经济模式中将重新焕发光彩,当然这种定制是创新和扬升。举个简单的例子,网上东西太多了,各种品牌各种类型令人目不暇接,即便是点点鼠标也很费时费力。有了数据库就大不一样了,电商们可以根据你的爱好为你定制,比如这个同学叫弯弯,在数据库里它就为弯弯做一个定制包。这个定制包是属于你个人的,网商根据你的需求和爱好,在定制包里为你准备好那些经过精心挑选的东西,你喜欢看哪类型的电影、你喜欢读哪类型的书、你喜欢吃哪类型的东西、你喜欢玩哪类型的游戏……甚至你恋爱中喜欢哪个类型的浪漫,都可以给你设计好。你只要打开定制包,你所想要的应有尽有,你没有想到的他也为你想到了。这个包里没有垃圾,只有符合你个性的各种需要,你所剩下的无非是根据卡里钞票消费计划,排排先后把不需要的拉到“备用”或者“不考虑”中即可。 说到这里,我说整合营销传播的终极追求在于提升品牌价值,要提升价值就要密切品牌关系。有了这个关系自然会越来越密切,传播也自然就符合个性。到了这时候,那些被从现实营销中复制到网上的,那些我们传统的降价促销、传统的广告模式、传统促销手段,似乎都变得十分幼稚可笑。说到这里老师自己先笑起来了,我是一个预言家,课堂上或者是讲座中,常常会突发奇想,但不知道这些会不会成为现实?虽然在社会交际中总觉得自己十分笨拙不够长袖善舞和谋划未来,但似乎在对市场营销的预言中,以往的绝大部分预言都成为了现实。 天马行空思如流云,突然想到一段往事。15年前当伟大的马云还没有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他在杭州教工路上做一个叫做“中国黄页”(china page)的网络,热烈的鼓吹网络广告。但是那个由杭州电信投资的公司“中国黄页”自始至终没有为马云赢得一分钱利润且还倒挂,而那时候我所经营的广告公司每年还能有几十万的利润。我们的杭州大学(现在的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就在教工路东边,当马云呼唤合作的信息传到我的办公室时候,那时我还兼教研室主任,便对教研室一个跟我做的老师说:“我们可以和他谈谈合作。”——这位是讲电脑设计课程的,那时候我不仅不懂的上网是怎么回事,而且连打字也不会——但我的部下告诉我,马云这玩意八字不见一撇,没啥意思呢。于是一切就这么轻飘飘的错过了。不过我还是不甘心,终于有一天又和一个来自美国的青年谈到了合作搞互联网营销,这个叫Jonathon的金发小伙样子很帅充满阳光般的笑容,在我还不知网络为何物的那个年头,他天天晚上都在网上泡从网上浏览各种消息。我当时的想法很天真,你从网上寻找商业信息,我们把这些信息搜集组织起来,然后整合义乌的供应商们集中向海外供货。想归想,但是最后却还是没有实现。久而久之,我总觉得自己更适合做一个市场预言家和谋划家,而缺少作为一个执行者坚持和锲而不舍的那种能力,所以这注定了我只能做一个课堂上空谈的大学老师,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商场上实干的公司老板。廉颇老矣,这些突如其来的奇思妙想不知是否还能被嫁接?
个人分类: 营销传播|5051 次阅读|43 个评论
刘杰克:从宝洁携手百度谈企业网络营销转型
jackliupku 2012-6-11 11:21
刘杰克:从宝洁携手百度谈企业网络营销转型 文 / 刘杰克 5 月 9 日 ,宝洁全球副董事长葛斯勒携高层团队访问百度,与百度公司高层就数字营销领域的合作进行深度沟通,并代表宝洁中国与百度达成在数字营销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百年传统巨头宝洁携手互联网新贵百度的消息一经曝光,便吸引了全国各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关注。其实,这只是以宝洁为代表的传统广告巨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营销转型的小小缩影。那么,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广告投放大户为何要全面向以网络营销为核心的数字化营销迁移?这对国内其它的企业有何启示意义?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就宝洁与百度携手这一话题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数字化时代,跟随消费者而动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数字化整合传播论,网络时代的到来与数字化媒体快速演进,对消费者在信息搜集、决策制定和购买选择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企业如何理解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新的规则与趋势每天都在涌现,如果经营者忽略或淡视这些新兴潮流的影响力,企业或品牌将很难适应今天时代的发展,甚至走向柯达、诺基亚一样的没落之路。在数字化网络时代,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已经发生改变,消费者拥有比以前更大的选择权力和自由,而消费者需求的确定、信息的收集与比较、购买决定的确定等整个消费过程都在与数字媒体打交道。因此,只有通过数字网络媒体平台,才可以实时接触到消费者,深度挖掘他们的需求,并与他们建立一对一的沟通,这是所有企业的需求。 虽然时代背景不同,品牌的营销方式选择也会不同,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总会为品牌带来新的营销选择。但无论品牌的营销方式怎样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最核心的永远是消费者。如何能找到消费者 ? 如何更好地与他们沟通 ? 如何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与满意度 ? 这些问题永远是营销工作的最核心本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媒体的出现的确改变了企业或品牌长久以来所依赖的媒体组合,但是企业或品牌的营销诉求以及客户选择聆听与否的大框架仍旧没有改变。社会化媒体和其他数字化渠道的出现或许能够让公司的诉求过程更加低成本和高效,但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大框架的营销理念与 20 、 30 甚至 50 年前相比依然没有本质的变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广告主,宝洁的每一次营销活动都引领着营销方式新的转变。回看宝洁 174 年的发展历程,其营销平台的发展几乎与媒体的变迁同步,从广播到电影再到电视,无不展现出宝洁敏锐的营销嗅觉,这也让其每一次创新转变都有着别样的趋势意义,所以也成为业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跟随媒体而动是宝洁营销策略中看得见的转变,而其背后的精髓确实始终跟随消费者而动,把握消费者不断变化心理和行为,挖掘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以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企业步入了网络时代,宝洁加速向数字化营销转移,而网络营销可以说是数字营销的核心组成部分,宝洁加强同互联网领域公司的合作,目的正是欲结合这些公司对互联网的洞察与消费者的影响力和宝洁在品牌建立方面的经验,共同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品牌营销模式。 二,数字化网络精准营销与品牌的整体战略相协同 作为全球日化巨头,宝洁无疑是品牌战略运作方面的高手,其首创的多品牌战略,让宝洁在全球拥有约 300 多个品牌,横跨多种行业,产品线不断延伸,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而根据《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中的产品核心品牌论,刘杰克老师认为,多品牌战略的关键是细分市场,因此,宝洁更希望可以在多个不同的细分市场实现提高宣传的精准性和宣传效果,这也是宝洁近几年加速进军网络营销领域的关键原因。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精准性和互动性使得宝洁的精准营销得以更好的实现,并且以更低的成本实现。近年来,宝洁逐渐意识到 Facebook 和 Google 的广告效果要比传统媒体更好,而宝洁的广告费却大多用在了传统媒体上。宝洁旗下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共有数百个品牌,如果大手笔在电视、纸媒体上打广告,每个品牌的广告投放效果性价比并不高;而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精准营销平台上,针对不同市场可以采用不同的推广组合,投放广告的性价比较传统媒体明显提高。营销战略重心向网络营销转移满足了现阶段宝洁注重对消费者数据挖掘和广告精准投放的需求。 联合利华作为日化行业的另一巨头,其品牌主要针对的是注重生活品质的女性诉求,如何找到对的人是其品牌营销策略的关键第一步。于是联合利华利用以百度为后盾的创新精准品牌广告展示网络——鸿媒体平台,对其旗下产品实施了精准营销,在鸿媒体平台上“小试牛刀”,并且尝到了甜头。联合利华旗下的家庭护理品牌奥妙借助鸿媒体这一平台,通过展现奥妙对“番茄渍”、“酱油渍”和“烧烤渍”的强力清洁能力,突出其高效清洁的产品特色,提升了消费者对于其洁净效果和去污能力的认可和认知度。在投放期间共实现了超过 1600 万次广告曝光次数,覆盖目标受众量超过 1400 万人次,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品牌曝光与点击效果。以鸿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数字媒体的精准锁定目标消费者的优势显露无疑。 三,多方考量,选择最具价值的网络媒体平台 数字化时代的网络营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邮件、电子传真、网络平台等都可以看做是区别于传统营销模式的数字化网络营销渠道。宝洁为何将大块投入放到百度这个搜索平台上,让搜索引擎吸纳其大部分增长的数字营销投入?北大及清华总裁班营销专家刘杰克老师指出,宝洁为何选择搜索平台其实并不难理解,搜索营销是目前国内相对成熟的数字营销方式,搜索平台能覆盖到互联网上的绝大多数用户,每日有超过上亿次的搜索流量,并能通过搜索请求分析与用户需求匹配,使投放效果更精准。搜索平台拥有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以此来对消费者行为轨迹进行深度挖掘,对于宝洁精准地接近目标用户,了解市场趋势有极大帮助。宝洁正是看到了搜索引擎的价值才将搜索平台视为其数字营销转型的主阵地,广告支出向网络数字媒体倾斜,向搜索倾斜。 在全球范围内,谷歌和 Facebook 在很多国家形成垄断,其海量的数据和广告建立起相关性,大大提高了广告的精准度。而 Facebook 所拥有巨大的用户群,也让口口相传的营销取得不错的效果。正因为此,宝洁与 Facebook 和 Google 等全球数字媒体巨头都展开了数字营销合作计划。不过在中国市场,情形却有所不同, Facebook 和谷歌虽然在全球市场份额巨大,但他们在中国却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打不开局面, Google 在中国仍然处境尴尬,其影响力远不如百度。而被称为“中国版 Facebook ”的人人网和“中国版 Twitter ”的微博,目前尚没有成熟的营销模式。同时,在宝洁的眼中,百度是中国最具价值、影响力最大的网络媒体,能覆盖到超过 5 亿的中国用户,每日搜索次数都高达 50 多亿次,百度基于数据和消费者行为的洞察力,可以为宝洁获得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同时对其了解市场趋势提供极大的帮助。此外,百度完善的内容系统和成熟的推广系统,使百度成为中国最大的社区、具有媒体价值的开放平台,百度平台的影响力还在不断延伸,而其基于广告内容和展示内容精准相关的推广形式也可以实现宝洁的广告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宝洁在中国与百度携手开展网络营销,这一数字营销领域的重量级合作,是数字化网络时代背景的使然,是宝洁品牌战略的使然,也是百度平台在中国市场价值的使然。数字改变了“品牌”与“消费者”两者的关系,而数字网络媒体为品牌提供了一个“和消费者建立关系的新方式”。相信将数字网络媒体的能量与世界领先的品牌建设能力相结合的宝洁将借助这一数字网络营销平台,为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好、更全面的服务,而这一事件也预示着企业网络营销转型将如火如荼展开 !
2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搜索引擎情系母亲节 网络营销PK商味浓
热度 3 Liweigang 2012-5-14 04:32
搜索引擎情系母亲节 网络营销PK商味浓
“ 问 Web ,情是何物,直教点击相许 ” 。信息时代,遗山才子的穿越,情震网络,意撼粉丝。今年 5 月 13 日的母亲节,网络搜索各家纷纷出招,拼一个爱,搏一份情。本文用图片展示七家搜索引擎用心感受母亲:在中国互联网上传情 PK 盛况。 去年大概在这个时候,影星姚晨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数为 742 万,成为中国微博王。而在 卓别林而在生日的时候, 谷歌首次把 YouTube 视频放入其搜索网页,让大师为其深情义演充当代言人,开创搜索营销新篇章。 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姚晨再次粉刷记录,微博粉丝数冲破 2 千万,稳居社交网络全球第三名。母亲节期间,百度、搜狗、谷歌、搜搜、必应、有道和雅虎等搜索引擎以其网络资源优势,大造声势,掀开中国网络营销新的一页。 文中列出的搜索引擎是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 (CNZZ) 2012 年 4 月份搜索引擎使用情况分析报告 ,按照各搜索引擎占有率的前七家,顺序列出。 1 .百度搜索 - 感谢妈妈,为母亲喝彩 百度搜索,中国互联网龙头老大,目前在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占有率近 81% 。母亲节期间,百度和保洁联手,为其网络地图造势。在其首页上破例打出: “ 感谢妈妈,为母亲喝彩 ” 的连接,见图 1 。 图 1 百度搜索首页 - 感谢妈妈连接,为保洁推销 然而,更精彩的是两大企业利用百度地图平台,帮用户为母亲传爱。一位网民说道:妈妈,虽然我老是跟您发脾气,但我真的爱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参见图 2 。仅一天时间,约 400 百万网民参加此项活动,十分成功。 图 2 百度地图 - 拉近网民和妈妈的距离 2 .搜狗搜索 - 妈妈,我们爱你 小鸟依依,嗷嗷待脯。今次母亲节,稳坐国内搜索引擎占有率第二把交椅的搜狗搜索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动作,其网页上的: “ 妈妈,我们爱你 ” 很是温馨,为搜狗得分,参见图 3 。 图 3 搜狗搜索 - 妈妈,我们爱你 3 .谷歌搜索 - 妈妈为子女牵手 全球搜索大鳄谷歌引擎,自然是网络传情的老手。其首页简单的出奇。 Google 六个字母拼出 “ 妈妈为子女牵手 ” 的画面,情出无声,小花有意,参见图 4 。 图 4 谷歌搜索 - 妈妈为子女牵手 4 .搜搜 - 红掌拨清波 回首爱意深 位于中国网络搜索引擎市场第 4 位的腾讯旗下搜搜, 5 月 13 日打出动物母爱情景。让人想起 “ 初唐四杰 ” 骆宾王的咏鹅诗,正是:红掌拨清波 回首爱意深。意在情在粉丝在啊!参见图 5 。 图 5 搜搜 – 红掌拨清波 回首爱意深 5 .必应搜索 – 为妈妈送束康乃馨 为了配合新近推出的升级版,微软 必应搜索 引擎紧密整合了来自 Facebook 数据的 “ 社交花絮新闻条 ” ( Social Sidebar )功能。这个母亲节,自然是微软为新版本大力造势的好时机。在必应搜索网页, 小红狐们为妈妈送上一束康乃馨,而红狐妈妈正在独自享受和孩子们的亲昵。参见图 6 。 图 6 必应搜索 – 小红狐们为妈妈送束康乃馨 6 .有道搜索 – 网易有道难题 60 万! 母亲节之际,网易旗下的有道搜索不小心与搜狗网页 “ 撞衫 ” ,也是小鸟待脯,爱意盎然。好在网易为广大网民们送上一份厚礼:有道难题 60 万。 IT 精英们将相会杭州,一决雌雄。参见图 7 。 图 7 有道搜索 – 网易有道难题 60 万! 7 .雅虎搜索 – 用心感受母亲的爱 雅虎为母亲节推出特别策划,让网民用心感受母亲的爱。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母亲的人,她犹如春蚕,到死丝方尽;她犹如蜡炬,成灰泪始干;她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参见图 8 。 图 8 雅虎搜索 – 用心感受母亲的爱 中国雅虎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 2012 大型公益活动 ——“ 替你看看爹和娘 ” ,搭建一个普通大众表达关爱父母的愿望、组织专业志愿团队实现愿望的方式实现尽孝的共同心愿,最后达到全民关爱老人的目标。参见图 9 。 图 9 雅虎公益 – 总有一滴眼泪为母爱而流 感谢百度、搜狗、谷歌、搜搜、必应、有道和雅虎等搜索引擎在母亲节为网民带来的情意。 参考资 料 2012 年 03 月 CNZZ 数据中心搜索引擎使用情况分析报告, 2012 。 http://data.cnzz.com/main.php?s=engine
个人分类: 社交网络|5188 次阅读|6 个评论
网络营销危机、食品安全事件、公共场所应急与校园安全保障问题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2-4-11 16:56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从消极的角度看,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而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庸人自扰”则体现为一种超越当前状态而具备先见之明的一种风险意识,虽然我们知道这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   网络上的危机事件就是这样,本来大家在现实中是没有关系的——“网上本应无事忙”,但是因为一条线而联系在一起——“风险却在其中藏”,于是,另外一端的人敲下的一行字或者一篇文章就会对这一端的人产生很大乃至不可忽视的影响——“庸人自扰成寻常”。在本期的第一篇沃海措撰写的文章《网络营销危机及其应对机制研究》中,就有人制作了假的肯德基优惠券让人下载后去肯德基找优惠的食品消费,而肯德基却并没有发布这些优惠,使得消费者和肯德基针锋相对,而肇事者却掩嘴偷笑,让人不禁摇头。网络危机的出现和其他实体经济领域有所不同,现实中的捕风捉影在这里显得实在又切近,于是,事件从无到有,终于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如此设计一套较好的应对机制就成为学者们和无意生事机构必须要做的事情,沃海措的论文给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答案。   同样地,食品领域也很特殊,理论上说应该是一个很难出现事情的领域,因为能够往食品里面添加的原材料就在那里,而所有严格禁止添加的东西我们也是知道的。如此,在食品领域里也就没有什么创新的空间,同样也没有什么让人需要格外担忧的可能性。   可是,就是这个食品,这几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因为诸多不在添加名录上的东西被不断地加入。而追究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得到利润和成本的影子在不停地晃荡。   对于食品,应急本身对于事件的平复价值不大,因为如果需要应急,则必然是出现了大规模的突发性食物中毒或者积累性的食品毒害后果,而动用的主要力量也只是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受影响者家人,这些人与事件责任人和管理者本身并无直接关系。   我们国家上次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指定的负责机构——卫生部——就不是一个恰当的机构,因为它们所能作为的仅在收治病人,而不在处置生产过程中的无良行为。   本期的汇刊就通过一篇论文再度回顾了三聚氰胺事件,然后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与演化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从原则性、流程性机理的角度做了细致的分析。并针对最核心最主要的食品安全“监控机制”给出了一个框架性的设计思路。作者周蓓来自于质量监督监管的新闻媒体,对这类事件耳闻目睹了不少,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另外一个正在攻读MBA学位的范晶洁,研究的则是公共场所的应急管理,她也是自己一度面临过无法处置的窘境,所以,也对如何应急有了切身的需求和体会。她汇集整理了关于公共场所的很多资料,包括国务院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对于公共场所的7类28种的具体分类,如第一类的宾馆、饭馆,第二类的理发店,第三类的影剧院、游艺厅等,第四类的体育场(馆)和公园,第五典型如展览馆、图书馆,第六类的商场(店)和书店,第七类的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和公共交通工具内部等。对于以上各类公共场所,常会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些一般性的内在规律可供探索,从发展的路径上分析,也会是多种多样的;而其演化,遵循着转化、耦合、衍生和蔓延的渠道,能够产生更大和更恶劣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应急管理者给予关注,并提出相应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因应策略。   在这两个过去的月份内,团队的成员分别在台湾、哈尔滨、广州的暨南大学、北京的中国科学院,以及重庆的邮电大学和重庆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或专题学术报告,本期汇刊也尽录了这些学术活动于内。同样地,刘霞也收录了近期在国内外发生的各类突发灾难性事件,这些依然让我们无法平静,而将继续致力于应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最后一篇文章的作者黄冠宇从事的就是教育产业工作,所以他也关注了校园安全事件和应对的方法策略。在探讨了校园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内涵、特点之后,他对事件进行了建模分析。   这样,本期的四篇文章分别涉及到网络危机、食品安全、公共场所事件应对和校园安全,各有各的出发点,研究模式也是类似的,都是先从事件出发,再考虑领域应急的概念与内涵,以及事件的内在机理和应急策略。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在应急管理的领域应用方面刊载更多研究论文或案例分析,以促进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进一步推广。                                   陈安    【《应急管理汇刊》第七卷第一期主编寄语】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2681 次阅读|8 个评论
由网上购物快感论及网络营销传播
热度 3 卫军英 2012-1-12 18:24
恰好是去年的这个时候,2011年1月10日,我写过一篇博文 《看好网络营销,留几个具体问题》 ,那是去给阿里巴巴网商们讲课互动时候的问题,因为没有录音所以也懒得给记下来。不过就是在那次我非常确切地提出:网络营销将成为营销的主体。很多人都问及我,那么实体营销该如何呢?我的回答很简单,所有营销的主要工作将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实体营销包括渠道和终端等,其所承担的将主要是物流、售后、展示、顾客体验等工作。 曾有读书人问我,这么多的书店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书店必须转变自己的功能,其主要职责不是卖书,如果单纯靠卖书,那么大的场地,那么多人员和能源消耗,它的维护成本太高,根本无法和卓越、当当这些网络书店竞争。我就常常是在博库书城看书,记下书名之后再到卓越上面去买书,连我自己的书有需要往往也不到出版社买,而是直接在卓越上面买,送货上门并且货到付款多好啊。我的朋友吴飞教授还告诉我一个好办法,可以先到网上去买打折出售的书票,然后再到博库的网上订书,取书的时候用书票付款,这样就可以折上折了。我把这个窍门贡献给各位,希望科学网上的读书人都可以省一些钱。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很多有书票的人是很少买书的,单位里发的书票他们要换成现金,于是便在折扣网上出售。通常是八折出售的。比如你在博库书城的网上订书后去书店里付款取书它也打八折,拿了那个八折的书票去付,就相当于6.4折很划算的。讲这个例子只是想说,实体书店就成本而言无法和网络书店竞争,所以前段时间有京东商城、当当都因为打折搞的有点风风雨雨,其实这只是实体营销向网络营销转型中的一次出于价值和利益所引发的冲突而已。它无可置疑地告诉我们,在新媒体和网络时代,网络营销将成为未来的营销主导,实体营销将会由主角变为配角。这个过程也许很快就要到来,只要想想我们这些人正在日渐一日的老去,未来社会的主体将是80后90后00后,他们从小浸淫在网络环境中。世界是他们的,未来是他们的,他们更习惯的是网络。 最近我开始尝试大量网络采购,不到一个月便采购了数万元的东西。说实话,我对网络购物的满意程度大大高于实体购物。以前主要是在网上买书,这次开始买大件了,某天一下子便买了两台sony电视,人家问我你一开始就这样不怕骗子啊?我说骗子到处都有,网上的并不比现实中的高明,所以还是很容易识破的。某一家sony电视特别便宜,我问对方why?回答:是国产的。正品不也是国产的吗,我说“你的意思就是山寨吧?”对方笑了点头承认,但马上说是高仿的,质量一样很好云云。这件事情使我想到了好多年前,在公司里工作时候曾去义乌打假,当时有说到义乌小商品城假冒伪劣充斥,义乌县委书记笑了说:“不能说假冒伪劣,我们就明说是仿制品,因为是仿制品才会这么低价啊。”18年过去了如今的网络就宛然那时候的市场。所以可以理解网上卖高仿的sony,当然我只是友好地笑笑,挥挥手不留下一片云彩。虽然高仿,咱也不能买一个赝品,心里不踏实不说,老婆知道了还不数落一辈子啊? 因为肯定网络营销,所以我特别强调,未来的营销将不再是传统营销那么单纯,网络营销是营销与传播的统一。最近要写《网络营销传播》,我提出这是一个集合概念, 不能把它看作是“网络 + 营销 + 传播”几个专业词汇的简单叠加, 而是把它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即作为一个完整的专业术语来对待。网络营销传播不仅是未来营销传播的主体,而且在超越传统营销传播的同时,也带来营销传播观念和方法的变革。很多新的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理论规范,不仅需要描述和概括其发展模式、应用形态以及发展趋势,而且需要加以概念化和模式化的理论提升,并由此出发对网络营销传播观念做出前瞻性的阐释和界定。就现实操作而言,由于网络营销传播的方便性、随意性以及低成本特点,致使在现实中的大规模导入和运用,从而形成一方面是网络营销传播信息的简单快捷、乃至于是病毒营销的迅速复制,形成叠加式的传播效应;另一方面则由于网络信息的泛滥和过度承载,大量冗余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又消减了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而也消减了营销传播价值。所以,网络营销比现实营销更加倚重于传播。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营销的角度看,除了法律和商业伦理之外,其本身所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三个方面:物流、金融流、信息流,技术只是工具不在考虑之列。信息流就涉及到传播,所以要讲网络营销传播, 它意味着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任何割裂营销与传播关系的研究,都将无法真正窥测营销与传播的真谛。 对那些网商们讲 ,网络营销传播将成为未来营销传播的主体,而现有的实体营销形态,包括各种渠道卖场等,未来将成为整个网络营销传播构架下的一个展示平台和物流配送渠道,主要从事展示、体验、配送、客户维护等工作。说这些话时候我充满信心,网商们自然也很高兴。不过与此同时我也讲网商们也许还要学会走向进一步的“网络定制”,我感觉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营销传播未来的一个很显著特点便是媒介定制,当然这种定制不是早期简单的专门打造,而是基于数据库和云计算等智能模式下个性化共享和合作创新。因此未来的网络营销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将会更加充分地满足人们追求自我劳动价值的需要,通过信息过滤的方式,更偏向于聚合和个性化发展,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个性化、体验、定制与整合。与此相应的是网络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以前的传播模型中,人们虽然能够对信息做出反馈,或者能够自由获得信息,但是始终没有成为信息的主宰者,只是在先获得信息之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在智能化的网络环境之下,人们可以主动发出指令,让计算机利用智能软件进行“智能代理”。 对于网络营销传播来说,它将给人们的网络营销观念带来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当我们通过网络来买卖自己智力成果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劳动,进行的是一种个人的营销行为;或者当公司利用网络产品赚取收入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从事营销活动。基于“个性化、体验、定制与整合”的网络营销传播,毫无疑问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营销传播理念,而有别于传统的精准营销、嵌入式营销、 Widget 营销等等新营销模式,在网络环境中也都是营销与传播相互统一的尝试。
个人分类: 营销传播|3709 次阅读|8 个评论
真维斯楼:一场成功的网络营销(好友)
热度 2 outcrop 2011-5-27 11:26
真维斯楼:一场成功的网络营销(好友)
当大家还在热议时,也许真维斯在开心的笑,无论其初衷是有心还是无意。冠名费这笔广告费,很值得。 网络营销经常利用各种人性,有时候会利用人们的善良。 关于营销的结果,还是用数字来表达比较有说服力,看图: 百度搜索自动提示中,越靠前的关键字,近期搜索量越大。 也许,这一切都在其策划和预料之中,我们不过是自觉不自觉的做了策划的推动力。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89 次阅读|4 个评论
Web 3.0时代已经到来
xupeiyang 2011-3-2 09:43
Web3.0只是由业内人员制造出来的概念词语,最常见的解释是,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复杂系统程序才能实现的系统功能。用户数据审计后,同步于网络数据。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113.htm 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1_01/07/4082063_0.shtml http://www.ecbasic.com/marketing/2.html 1 网络营销新模式web3.0 http://www.ecbasic.com/marketing/2.html 2 高新民:web3.0是未来互联网的代名词 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1_01/07/4082063_0.shtml
个人分类: 网络技术|2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在技术上解决的三个问题
wcy010101 2010-10-10 10:46
电子商务要成为所有企业和全民的行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将共同起着极大的催化和推动作用,这将会使买卖双方和商品的信息更加透明和对称,并使交易氛围与物理交易场景更加接近。 电子支付目前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每位消费者都能像现实生活中那样极放心且又极方便地持卡消费,电子商务将必然实现跳跃式发展。 在网络营销中,商家对博客和微博的关注和利用较多,而对游戏和聊天类网站的关注和利用较少,这也与游戏和聊天类网站中目前尚缺乏较好的传播和互动功能有关。
个人分类: 电子商务|2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营销》出版
yuliping 2009-9-2 23:30
按:去年受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专业委员会委托,主持编写了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第一本认证培训教材《网络营销》,今天刚收到15本教材样书。从2002年着手编写第一本电子商务教材至今,这是我主编的第9本电子商务相关教材。 我有一种深深的感觉,要做一本优秀的教材实在不容易,并不比做一流学问轻松多少。然而现在高校对教材编写普遍不重视,加上出版社为了经济效益,只要达到一定的发行量,教材质量略微差点照样出版,所以现在教材质量的平均水平与10年前相比其实是下降的。 非常佩服国外的大师们,他们主编的很多教材已经再版了几十次,而我主编的9本教材中,再版的仅4本。做教材其实和家庭装修一样,开始总想尽善尽美,但是等到教材出版后总有些许遗憾。 希望读者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完善,争取在《网络营销》再版时能够更加完美。 以下是本书的前言: 21 世纪是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为特征,以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随着我国加入 WTO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现实。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风起云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截止到 2008 年底,我国已经拥有 2.98 亿网民,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经达到 7400 万人,年增长率达 60% ; 2008 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 20000 亿。电子商务正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了商务活动的运作模式,对企业的经营方式、支付手段和组织形式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并将给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职业经理人的角度诠释网络营销。全书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基础理论部分,全面介绍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关系、网络经济与技术进步规律、网络营销相关理论;其次是网络营销实务,包括网络广告、搜索引擎营销、企业网站营销、网上开店、网络贸易、网络客户关系;第三是实验部分,包括专用主机网站、虚拟主机网站、网站统计、 GOOGLE 关键词广告、关键词优化等内容、邮件列表等内容。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偏实务,重技能,注重案例分析,便于掌握网络营销知识的全貌。 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了解网络营销知识的途径,基本指导思想是实用、全面,技术部分内容够用为度,理论知识内容全面,将网络营销技术与网络营销知识有机融合。本书适用于广大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士,也非常适合作为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的网络营销教材。 扬州职业大学俞立平编写了本书的第 1 、 3 章;扬州职业大学陈郁青编写了本书的 4 、 9 、 10 章;南京农业大学夏德峰编写了本书的 6 、 8 章;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靓编写了 2 、 7 章;扬州商务高等专科学校郑民编写了本书的第 5 章;扬州江海学院俞佩玉编写了本书的第 11 章,俞立平负责全书的统稿。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刘延庆、赵欣军、付必鹏、黄秋衍、王志炜、陈定震、张开涛、周胜、林道立、俞国、戴杰、张绍来、李雪松等同志提供了无私帮助和支持,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还参考了同行相关资料及各有关网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妥之初,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不吝赐教。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联系: chinayangzhou@yahoo.com.cn , QQ : 421996 编者 2009.6.30 2009年9月2日 俞立平 于邗上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4986 次阅读|2 个评论
透视高校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新趋势
yuliping 2009-8-10 16:04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网络营销的力量,互联网正在网络空间形成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在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新的市场渠道。然而时至今日,绝大部分的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网络营销手段单一造成效率低下,这势必在未来的发展中遭遇瓶颈。随着国家政策的鼎立支持,我国电子商务已进入到扎实稳步发展时期。目前,全国高校中有本科院校 300 余所,高职高专院校 700 多所开设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专业,为培养网络营销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这些人才的培养在数量上非常可观,并且社会对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但现实却不容乐观。根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高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其他专业。企业在招聘网络营销人才时偏爱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学生。究其原因,并不是网络营销人才数量少,而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并非企业实际所需。 自 1999 年扬州市职业大学顺利招收了第一届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以来已经培养出一大批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这是全国最早的专业名称中有电子商务 4 个字的,因此也是全国最早的电子商务专业。该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学校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增强教学体制的灵活性。强化实践教学,将课堂延伸到岗位,使学生在抓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能广泛涉猎各类社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电子商务专业是该院颇具特色的专业之一,从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角度出发,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将电子商务专业划分为网站技术方向与网络营销方向,培养电子商务一专多能人才,针对电子商务不同方向培养更专业的人才,同时两者之间又互相渗透,在掌握专业的前提下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扬州市职业大学作为江苏省首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院校人才培养基地,在网络营销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由俞立平教授(博士、副院长)所主持的《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在充分调查了解中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实际需求、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考虑到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利用电子商务来为企业 开源节流 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考虑到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在校学生、广大青年爱好者、从业者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进程的人才主流,结合以往人才培养项目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学校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实施旨在培养 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商务人才 项目,该项目培养的职业经理人将在企业不同环节的电子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受益于该知识体系的学生已经对此给出了良好评价。 如何将高校网络营销人才的供给变成有效供给,是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认知度不足也是造成网络营销人才渐弱的原因之一。只有二者结合,才能真正将中国网络营销的发展推向高峰。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职业经理认证管理办公室和网络营销专业委员会联合实施的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网络营销顾问)、(网络营销师)和(网络营销经理)职业资格认证 ( www.cccem.com ) 已经在全国 35 个省市、 100 余所试点院校同步展开。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职业经理认证管理办公室执行主任唐勇教授表示,此举有助于加快实战型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切切实实帮助企业培养实战型网络营销人才,同时结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行业影响、学术权威和企业资源,将进一步讨论和推进高校电子商务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及企业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从战略上满足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本文摘自: 中华网: 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90810/15593615.html 按: 应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专业委员会之邀,主编了 《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网络营销)》一书,本月即将出版。本文最早发表于中华网,目前已被中青在线、中国财经、亿邦动力、猫扑、经理日报等网站转载。(该文为CCCEM朱先生所写) 2009年8月10日俞立平于邗上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4127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作品展示
xuechunxiang 2009-7-2 23:59
这学期给大三的学生讲授网络营销,结课时要求学生提交一个网络广告作品,这届学生让我很震撼,普遍水平较高,而且确实很花心思在作业上,尤其是女孩子,真是不简单。有新意,有想法,让我这个70后不得不佩服这些80后的小孩! 在博客中展示几个作品,也来宣传宣传我们的学生!受附件大小限制,仅上传几个小作品! 公益广告1 水韵扬州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1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