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蒋经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总统的孙女没考上大学
热度 30 Majorite 2013-11-11 09:21
总统的孙女没考上大学 混血儿的她,长的很漂亮 她的爷爷是当时的国家总统, 他的爸爸后来也任了总统,她是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但是她却没考上大学,因为她参加全国统考的成绩没过大学录取分数线, 明知道这姑娘中学成绩就不是太好,教育部官员也没主动拍她家的马屁,把考题提前透露给她;大学领导也没有为总统所急对她进行点招,或虚报她有体育文艺等特长给予加分录取。总之,总统家没有因为她的事找大学,大学也没有为总统家走后门,反正,她在她的国家没大学读了。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或者一定发生在西方民主国家。其实,这个故事真实地发生在中国。她的名字叫蒋孝章, 她的爷爷是蒋介石,她的爸爸是蒋经国, 她的奶奶 是 宋美龄, 她妈妈是俄国人。她落榜那年是1956年。 她与爸爸妈妈在一起 后来她克服家庭阻力与大她20岁、离过两次婚的男人(俞扬和,俞大伟之子)结了婚 蒋经国与俄国太太 蒋 方及其儿子蒋孝文、女儿蒋孝章。 读者评论:【按照我们这里的通行的规则,孩子上大学这样的事对一些干部某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们可以冠冕堂皇地特事特办,他们甚至可以招呼都不打,直接通知下面办了完事。何以至此,说到底还是权力不受制约,不被监管,于是权力没有了边界。你敢不办吗?你的乌纱帽还要吗? 当 年蒋家朝廷是一党专政,一人独大,蒋中正面对宝贝孙女入学这等区区小事怎么会坐视不管,父亲蒋经国也如此无能为力吗?出于亲情考虑,做父母与爷爷奶奶的人绝对是要关照蒋孝章的,而在“考试院”制定的规则面前,蒋家选择了屈服,或者是遵守。这说明了什么?从这件小事中我们是可以读出一些东西来的。一是蒋家对法规敬畏了。蒋政权在大陆统治20多年,1949年失手退避台湾,这种沉重的打击使得蒋中正不得不闭门思过,对政策进行调整。当年,台湾还是蒋的“家天下”,能在蒋孝章入学问题上没有横加干预,说明蒋家对已经制定的政策有所敬畏,不再飞扬跋扈。二是说明当时台湾地区的法治建设也有一定基础,有了一定的法治氛围。蒋家之所以在此事上没有进行干预,法治的威慑力也是起到作用的。蒋政权用的高官多为留学人员,这些官员不乏坚持真理、信守法治精神者,蒋家对他们也不得不礼让三分。三是政权失手的切肤之痛让蒋家反省腐败带来的恶果。他们偏安一隅,在第七舰队的庇护下据守小岛,自然有危机感。所有这些,令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得不三思而行,即使在至关重要的子女入学问题上也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联想到在1986、1987年,蒋经国开放报禁、党禁,跨出中华历史 性的一步,成为继华盛顿之后又一个主动放弃权力的人。小蒋在女儿问题上的做法似乎也并不奇怪,这位曾经的联共(布)党员是有风范的。   经国先生当年的举动颇令人回味,也值得我们深思。】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6070 次阅读|33 个评论
[转载]蒋经国忆蒙古独立
huailu49 2013-7-27 12:03
​( 本文系蒋经国对1945年夏随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回忆。摘自《蒋经国自述》,蒋经国著,团结出版社出版)   1945年2月,美国因为要苏联参战,提早结束对日战争,罗斯福总统与斯大林订了《雅尔塔协定》。我们当时为着要打退压境的强敌——日本,只好委曲求全,根据《雅尔塔协定》,和苏联政府谈判,签订了中苏条约。   1945年,美国还没有把《雅尔塔协定》公布以前,我们政府已经派员到莫斯科去进行中苏谈判,我也参加。这次的交涉,是由当时的行政院长宋子文先生领导的。   我们到了莫斯科,第一次和斯大林见面。起初他的态度非常客气,但是到了正式谈判开始的时候,他狰狞的面目就显露出来了。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斯大林拿一张纸向宋院长面前一掷,态度傲慢,举止下流,随后说:“你看过这个东西没有?”宋院长一看,知道是《雅尔塔协定》,回答说:“我只知道大概的内容。”斯大林又强调说:“你谈问题,是可以的,但只能拿这个东西做根据,这是罗斯福签过字的。”我们既然来到莫斯科,就只好忍耐着和他们谈判了。谈判中间,有两点双方争执非常剧烈:第一、根据《雅尔塔协定》有所谓“租借”两个字眼。父亲(指蒋介石)给我们指示:“不能用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帝国主义侵略他人的一贯用语。”第二、我们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逐步讨论,但是必须顾及到我们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后来,斯大林同意不用“租借”两字,对于中东铁路、旅顺、大连这些问题,也肯让步;但关于外蒙古的独立问题──实际就是苏联吞并外蒙古的问题,他坚持决不退让。这就是谈判中的症结所在。谈判既没有结果,而当时我们内外的环境又非常险恶。这时,父亲打电报给我们,不要我们正式同斯大林谈判,要我以私人资格去看斯大林,转告他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外蒙古独立的道理。   当见到斯大林时,他问我:“你们对外蒙古为什么坚持不让它‘独立’?”我说:“你应当谅解,我们中国几年抗战,就是为了要把失土收复回来。今天日本还没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敌人手中,反而把这样大的一块土地割让出去,岂不失却了抗战的本意?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在这样情形之下,国民一定会起来反对政府,那我们就无法坚持抗战,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外蒙古归并给俄国。”我说完了之后,斯大林就接着说:“你这段话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过,你要晓得,今天并不是我要你来帮忙,而是你要我来帮忙。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   他当时态度非常倨傲,我也就开门见山地问他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外蒙古‘独立’?外蒙古地方虽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没有什么出产。”他干脆地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他并把地图拿出来,指着说:“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我又对他说:“现在你用不着再在军事上有所忧虑,你如果参加对日作战,日本打败之后,他不会再起来,他再也不会有力量占领外蒙古,作为侵略苏联的根据地。你所顾虑从外蒙古进攻苏联的,日本以外,只有一个中国,但中国和你订立‘友好条约’,你说25年,我们再加5年,则30年内,中国也不会打你们。即使中国要想攻击你们,也还没有这个力量,你是很明白的。”   斯大林立刻批评我的话说:“你这话说得不对。第一,你说日本打败后,就不会再来占领外蒙古打俄国,一时可能如此,但非永久如此。如果日本打败了,日本这个民族还是要起来的。”我就追问他说:“为什么呢?”他答道:“天下什么力量都可以消灭,唯有‘民族’的力量是不会消灭的,尤其是像日本这个民族,更不会消灭。”我又问他:“德国投降了,你占领了一部分,是不是德国还会起来?”他说:“当然也要起来的。”我又接着说:“日本即使会起来,也不会这样快,这几年的时间你可以不必防备日本。”他说:“快也好,慢也好,终究还是会起来的,倘使将日本交由美国人管理,5年以后就会起来。”我说:“给美国人管,5年就会起来,倘使给你来管,又怎样的呢?”他说:“我来管,最多也不过多管5年。”后来他不耐烦了,直接地表示:“非要把外蒙古拿过来不可。”   谈话一直继续下去,斯大林又很正经地向我说:“我不把你当做一个外交人员来谈话,我可以告诉你:条约是靠不住的。再则,你还有一个错误,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以讲这话,但是只要你们中国能够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这的确是斯大林的“肺腑之言”,他所以要侵略我们,还是害怕我们强大起来,因此,只顾目的,不择手段,千方百计来压迫、分化和离间我们。   接下去,他又说:“你说,日本和中国都没有力量占领外蒙古来打俄国,但是,不能说就没有‘第三个力量’出来这样做。”   这个力量是谁?他先故意不说。我就反问他:“是不是美国?”他回答说:“当然!”我心里暗想,美国人订下了《雅尔塔协定》,给他这许多便宜和好处,而在斯大林眼中,还忘不了美国是他的敌人!   最后,经过许多次的谈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终于签订了。不过,父亲当时对于签订这个条约,有个原则上的指示:“外蒙古允许‘独立’,但一定要注明,必要经过公民投票,并且要根据三民主义的原则来投票。”这原则,斯大林总算是同意了。   我还记得,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时,苏方代表又节外生枝。他的外交部远东司的主管同我商量,要求在条约上附一张地图,并在旅顺港沿海一带区域,画了一条黑线,大概离港口有20海里的距离,在这线内,要归旅顺港管辖。照国际法的观点,公海范围是有一定的规定,就是离开陆地有一定的距离,俄方此一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为了这一问题,争执了半天,从下午四点半到晚上两点钟,还没有解决。我很不耐烦地说:“你要画线,你画你的,我是不能画的。”他说:“不画这个线,条约就订不成!”我说:“订不成,我不能负责,因为我没有这个权力。”他说:“我是有根据的。”我说:“你有什么根据?”他拿出一张地图,就是沙皇时代俄国租借旅顺的旧图,在这张地图的上面是画了一条黑线的,并且指着说:“根据这张图,所以我要画这一条线。”   我觉得非常滑稽,因此讥讽他们说:“这是你们沙皇时代的东西,你们不是早已宣布,把沙皇时代所有一切条约都废止了吗?一切权利都全部放弃了吗?你现在还要拿出这个古董来,不是等于还承认为你们所打倒的沙皇政府吗?”他有点着急说:“你不能侮辱我们的苏联政府!”我说:“你为什么要根据这个东西来谈判呢?不是等于告诉全世界说:你们还是同沙皇政府一样吗?”他说:“你不要吵闹,你的火气太大。”我说:“你要订约可以,但无论如何这一条线是不能画下的!”   经过一番力争之后,这一张地图,虽附上去了,可是那一条线始终没有画出。由这件事看来,我们完全了解,斯大林原来就是沙皇的再世。   
个人分类: 读史笔记|12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蒋经国、关公与民众的精神安慰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3-7-22 16:40
蒋经国赠大溪的关公像 吴志扬送返府安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2 12:45:43 2013桃园大溪文艺季活动,本周将进入高潮,重头戏是“关公回娘家、巡礼总统府”。(中评社 黄文杰摄)   中评社桃园7月22日电(记者 黄文杰)蒋经国生前赠送桃园大溪普济堂一尊青铜关公像,相隔34年之后,这尊关公像将在26日回台北“总统府”。桃园县长吴志扬22日上午主持“关公回娘家、巡礼“总统府”记者会,从一尊青铜神像缘由,讲到“蒋经国以在地民众的幸福为宗旨”,期盼这次活动能发扬“蒋经国精神”。   吴志扬预计当天,也会亲自抱着重达15公斤青铜关公,进入“总统府”,“替政府加持”、“替马英九打打气”。   2013年桃园大溪文艺季活动,如火如荼展开,本周将陆续进入高潮,特别是7月26日(农历6月19日),护送蒋经国生前致赠给大溪普济堂关公青铜神像回“总统府”娘家,当天大溪各主要阵头社团及相关人员,经统计约1500人要前往“总统府”,阵容相当庞大。      吴志扬上午前往大溪普济堂,参加“关公回娘家、巡礼“总统府”记者会,提到这尊普济堂供奉的青铜关公像,是非常有历史与感情。   他说,1979年蒋经国生前,送给普济堂青铜关公神像,“不是随便送”,这尊关公过去放在“总统府”,一直跟着蒋经国,因为这尊青铜关公是蒋经国从浙江奉化跟着来台湾,代表蒋经国对他母亲的思念。   吴志扬说,蒋经国是基督教徒,“总统府”摆放青铜关公神像,不是以宗教供奉,只是代表对母亲的孝心与思念,后来有次到大溪普济堂,看到当地老百姓对关公的敬意,加上社头文化非常丰富,愿意割爱送给普济堂,相隔34年之后,第一次有神像进入“总统府”,相当难得,这是因为有特殊的历史与情感存在。   他表示,一尊青铜关公神像背后,可以看到蒋经国对于在地关心与爱护,因此这次有机会,可以请青铜关公神像回娘家兼巡礼,顺便给政府加持,也给马英九打打气,盼发扬经国先生精神,凡是以在地民众的幸福为宗旨。   吴志扬稍后与普济堂寺庙管理委员会主委陈义春、大溪镇长黄睿松等人商议,当天“关公回娘家、巡礼“总统府”细节,特别是神像如何进入“总统府”。   估计当天清晨,寺庙法会请神后,先让重达15公斤的青铜关公神像,坐在特制的神轿上,接着由吴志扬扛着或抱着关公,进入“总统府”,巡礼后回桃园大溪,没有在外面过夜。 吴志扬希望把蒋经国送的青铜关公神像,透过“总统府巡礼”,替政府加持、帮马英九打打气。(中评社 黄文杰摄) 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关圣帝君诞辰,大溪出动阵头社团庆贺,长久以来是台湾最盛大的庙会庆典。(中评社 黄文杰摄) 这尊供奉在大溪普济堂的青铜关公神像,就是蒋经国生前赠送给庙方,相隔34年之后,将首次回“总统府”巡礼。(中评社 黄文杰摄) 当年普济堂恭迎蒋经国赠送的青铜关公神像,盛况空前,庙方迄今仍保有这张历史照片。(中评社 黄文杰摄) 供奉关圣帝君的大溪普济堂,是当地信仰中心。(中评社 黄文杰摄) 2013桃园大溪文艺季“关公回娘家、巡礼总统府”记者会,安排小小鼓手担纲。(中评社 黄文杰摄) 大溪普济堂主委陈义春(右)与吴志扬商议当天“关公回娘家、巡礼总统府”,重达15公斤的青铜神像,如何进入“总统府”。(中评社 黄文杰摄) 蔣科學按:台灣在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上,認識比大陸深刻。傳統文化在那裡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不是需要對抗去除的危險。貴黨在這個問題上,不妨向老大哥學習一把。另一方面,蔣經國老師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真不錯,的確是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9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蒋经国先生的政治自信
热度 4 BMK 2013-5-4 00:43
今年(2013年)三月底四月初到台湾参加学术活动,感受到的气氛社会,使我想起从报纸上读到过的蒋经国先生决定开放党禁之事。详情大家都知道,不必多谈。当事人小马哥回忆为经国先生翻译相关话语时,内心感到极大的震撼。当年有人对经国先生说,开放党禁会使国民党失去执政党的地位。经国先生回答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初读的感觉是,经国先生不愧在十月革命的故乡留学多年,辩证唯物主义学得真好。现在想来,这话的背后是极大的政治自信。一个政治家,有为人民执政的理念,有为历史负责的态度,何惧之有! 半年多来身体精神皆不佳,博客少写。近来想到清华大学研究生朱令被投毒的案件久不得解决,写了几篇感想。以上几句话也是因为朱令案而引起。苟有政治自信。司法公正真乃烹小鲜也。
356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蒋经国邓小平在莫斯科是同班同学
热度 1 laserdai 2012-12-7 22:22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2年第8期,作者:何仁勇,原题:青年蒋经国为何加入苏共 1925年11月,这群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在寒风凛冽中抵达莫斯科中央车站。随后,全部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校方给蒋经国取了一个俄罗斯名字——“尼古拉 · 维拉迪米洛维奇 · 伊利扎洛夫”。这个名字蒋经国一直用了12年。   我在网上看过蒋经国少年时的照片。方脸,短发。由于蒋介石对他管教很严,蒋经国脸上总有一缕拘谨的神态。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遗传的原因,蒋经国对政治有着天生的热情。早在上海读书时,他就在“五卅运动”里担任学生领袖,发动群众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在苏联读书时,他也积极参加学校里的政治运动。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又于1925年12月申请加入俄共青年团。他写了一篇文章《革命必先革心》,被莫斯科中山大学贴上布告栏《红墙》,校方十分欣赏这篇文章,拔擢这位年仅十五岁的作者作为《红墙》的编辑。    1926年,蒋经国所在的班级来了一位来自国巴黎插班生 。 这位插班生比蒋经国大了5岁。来到莫斯科之前,他已经在巴黎留学了5年。他叫邓希贤 ,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邓小平。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后,邓小平被校方取了俄国名字伊凡·舍吉维奇,由于他爽朗活泼、爱说爱笑,富有组织能力和表达才能,得到了 “小钢炮”的外号。   蒋经国身材不高,邓小平比他还矮。两人因形体相似,倍觉亲近。所以他们的交情一直不错,经常在黄昏时到莫斯科河边散步。蒋经国对邓小平在巴黎的经历很感兴趣,向他了解情况。邓小平就写了几篇文章,记录了他在巴黎的“勤工俭学”经历,交给蒋经国编辑的刊物《红墙》发表。   1927年,邓小平离开莫斯科回国,加入冯玉祥的部队,担任顾问。那时候,正是中国局势大震荡之前的紧要关头。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1738 次阅读|2 个评论
盖棺定论——说说蒋介石
热度 1 lunarsoil 2012-8-9 22:11
看过一些介绍民国历史的资料,包括台湾和大陆出版的,各有偏颇,有两点似乎与以前的认识有出入 : 1、蒋介石一生以中山先生信徒和忠实追随者自居,说他违背中山先生民主、共和的理念搞一党独裁,似乎不尽准确,我理解是在当时内战和抗日的形势下,当属内忧外患,蒋这么做有时局所迫的原因; 2、蒋经国传位李登辉并非史实,李登辉当时是副总统,因为蒋经国在任期内突然去世,由于事属突发,之前并未考虑接班人,导致李登辉上位,而李并非属于他亲自指定。当然李登辉当时并没有表现出台独倾向。 当然,抗战胜利后1945~1949年的历史变化确实出乎意料,蒋从抗战胜利时举国拥戴的民族英雄到四年后沦为全民公敌,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反而是退守台湾后,他才开始有机会真正实践三民主义,蒋经国后来的开明政策实际上也是延续了蒋介石晚年的柔和管治。 不过看过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牺牲,从节节败退、艰难支撑到最后反败为胜,蒋介石在抵御外敌入侵时为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一点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历史当有公论。 附:孙中山国事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附:蒋介石遗嘱全文 余自束发以来,即追随 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无日不为扫除三民主义之障碍、建设民主宪政之国家艰苦奋斗。近二十余年来,自由基地日益精实壮大,并不断对大陆****势力展开政治作战。反共复国大业,方期日新月盛,全国军民、全党同志绝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怀忧丧志!务望一致精诚团结,服膺本党与政府领导,奉三民主义为无形之总理,以复国为共同之目标。而中正之精神,自必与我同志、同胞长相左右。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为余毕生之志事,实亦即海内外军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职志与战斗决心。唯愿愈益坚此百忍、奋励自强,非达成国民革命之责任,绝不中止!矢勤矢勇,毋怠勿忽。
338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华民国的历任总统
xupeiyang 2012-6-27 15:02
1912年到1948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 孙文(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中正、李宗仁(代)。 1949年,国民党政府移居台湾以后,蒋介石担任中华民国总统。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严家淦、蒋经国、李登辉、陈阿扁、马英九先后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小蒋----小半个月亮爬上来,却照耀了太阳
热度 1 hahasalon 2012-2-20 15:43
纪念小蒋----小半个月亮爬上来,却照耀了太阳
我一直对“宪政”感兴趣,不过,窃以为,这个玩意非我等为柴米油盐发愁的人可以玩弄的;就如杰斐逊一样,人家是贵族,写了《独立宣言》。但我不认为,我等小民、甚至我父母一样的农民,不知道MZ的,China不能实施民 主的。连阿富汗都可以实现民 主,至少有选票(民 主有没有我不敢肯定),毛驴拉的票箱,是CCTV公布的。 民 主要怎么实现,如今可能是各方都在探索的,我们的ZF,也如履薄冰啊。春节前韩寒“三篇檄文”,又把这个问题犀利的抛到了国人面前;也许才导致了随后的“打假”等事件----由此可见民主的艰辛。春节回家,看见乡村的日渐衰弱,故乡已经渐渐不是记忆中的故乡,宗族社会的痕迹完全消失(俺不知道,宗族社会对于农村,中国是否好处坏处);但真的为乡民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而不忿;但自己也不敢带头质疑,只能私下找领导沟通,望其考虑我家合法利益,不要做出出格的事情。 转载一个经国先生的帖子,若干年前,都有类似的东西出现。我最感谢的是,其中的一张图片,讲台湾民 主一步步实现的艰辛、血泪,乌坎事件的后续效应。 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历经3代,终于给我中华缔造了一个稳定的民主之所,证明了,我中华可以实现民主。 God Save Our Big China.我们还要等几代。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51194.shtml
个人分类: 人生点滴|1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经国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热度 25 chrujun 2011-9-20 13:09
大学的时候参加演讲比赛,我同学的演讲获得了阵阵掌声,但因为其中一句话与奖无缘。 我同学发出了惊人之语: “蒋经国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虽然过了快二十年了,同学的这句话一直令我无法忘记。 为什么说蒋经国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呢? 我想主要有五点:一是在苏联当人质的时候追求思想进步,忧国忧民,并抱得美人归。 二是在江西时期追求新政,想将赣南建成一个“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的新社会。并且在赣南干出了漂亮政绩。三是在发展中国台湾经济上立了大功,使台湾经济有了井喷式发展。四是开启两岸关系,许可老兵回大陆探亲,为两岸关系缓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五是主动放弃国民党独裁统治,为台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虽然蒋经国的空间很小,但他却不断干出开拓性的、具有长期影响的大事情。 也许再过30年,再说蒋经国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恐怕没有多少人反对了。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4632 次阅读|33 个评论
給編輯部MM添麻煩了,抱歉!
热度 12 jiangjinsong 2011-6-23 21:03
admin 14 分钟前 蔣勁松老师您好,您发表的《深受人民愛戴的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不适宜在本站发表,请今后不要发表类似博文。感谢您关注科学网! 謝謝編輯部MM,以後不會再發類似的文章了。 感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04.htm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960 次阅读|28 个评论
從老毛老蔣教育子女的成效上看古典文化的作用
热度 8 jiangjinsong 2011-6-23 17:21
從老毛老蔣教育子女的成效上看古典文化的作用
蔣科學曾經比較過老毛老蔣兩位英雄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成績: 評毛主席給兒子們開的書單 評論老蔣教子書 蔣科學曾指出:以老蔣的見解看,毛主席雖然自己讀書很多,但是給兒子推薦的書單不是很高明,消遣性的小說開得太多,全是不入流的雜書,而真正的經典居然一本都沒有。 毛主席自己博學雜覽,可以從這些不入流的雜書中獲益,但是青少年教育上來就讀這些路子就不正了。少量的消遣可以,但是費勁巴拉地從國內寄這些書不值得。 毛在教育兒子上面水平不是很高,這從後來毛岸英在朝鮮炒雞蛋的事情上可以看出來。 顯然老蔣對兒子教育很用心,而且明顯是效仿曾國藩的教子書.在教育後代的路數上,老蔣是走保守而正統的路線,比較穩當可靠。 從結果上看小蔣最後的確很出息,超過了老蔣。從這個角度看老蔣雖然搶天下是老毛的手下敗將,但在教育後一代上扳回一城,打成了個平手。 兩位大俠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 值得注意的是,小蔣小毛都受到了蘇聯共黨教育。 從教育的理念和教育內容上看,老蔣更重視中國傳統經典的教育,而老毛則更重視博覽,給孩子開的書單包括了小說雜書之類不入流書籍。 從事後的發展看,顯然在教育問題上老蔣完勝老毛。我認為,老毛在北大圖書館打工的時候受到了五四憤青教授的忽悠,在教育理念上有些偏頗,對中國經典重視不夠,可見中國傳統經典的學習是有利於人才培養的。 本來想再比較一下毛新宇將軍和帥哥蔣友柏的,但是,許多人說這樣不厚道,那我就不比較了。 毛新宇將軍 蔣友柏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3452 次阅读|42 个评论
后人眼中的蒋宋家族(五):蒋经国,一位内心感性的人
qlms 2010-8-1 16:59
全文新浪官网的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7291f0100kxbc.html 《看历史》:您所看到的蒋经国日记里面,他的形象与您之前所知的形象有什么不同么? 宋曹琍璇:开始审阅蒋介石日记时,日记受损得很厉害,所以胡佛就先给我看了一些蒋经国的日记。 看到蒋经国日记的时候,我就开始哭。在每一篇日记里面,经常看到他对家乡、对父亲、对母亲的思念。不管看到树也好,看到山也好,看到风景也好,他都想到他溪口的老家。他在日记里面就说,我是游子,真的是牵挂我的家乡。听说 文革 的时候,把他的家里破坏得怎么样,他就说,我是个不肖子孙,都没有资格去返乡,去修复。他又说,父亲对他的期盼,他实在压力很大,他不想当 总统 ,他说我愿意做一介农夫,日出而耕,日入而息,那样至少我还有休息的时间。你看到日记里面,常常写午夜一时约谁来谈,半夜一点钟把人家叫到 总统府 来谈话,所以,我就觉得他的压力很大。 由此看来,蒋经国先生也是很传统的中国人。我们自古就有光宗耀祖、报效中华的传统。如果祖上的光耀被破坏,比如祖坟被剖开,是令中国人 所痛心的。事实上,现在很多地方因为林地纠纷而引起家族械斗的事件,还是很多。 因为他们给我的日记是从 1980 年开始,然后我就说可不可以看前面的。我倒要看看在 1975 年,他父亲过世的时候是什么样。结果是,(他)每一天都在哭泣中。我就觉得他不像是一个我的脑子里面每天雄赳赳气昂昂,站在上面那么严谨的、很理智的一个人,经国的日记是十分感性的。 怎么说呢?经国先生年轻时,也可以称之为热血青年。这点,从他在苏联,还有在国内参加的游行活动就能看出来。事实上,早期的蒋经国还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共产党员。但经国先生又是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人,所以在他自己的追求与父亲的教育相冲突的时候,他只能选择听取父亲的教诲。 《看历史》: 80 年代,台湾解除戒严、开放党禁与报禁被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蒋经国日记里面,当时是怎样的想法呢? 的确很了不起! 宋曹琍璇:我是看过,我也知道,但他的日记还没有开放。我就不谈他的日记里怎么写。 从外来看,我觉得那是一个趋势,逼得他不得不开。我觉得他也认知了,这是一个民族必然要走的一步。经国是知道,那个时候可以开,绝对没有问题,他对他自己有信心。因为 十大建设 ,他对整个台湾的贡献。虽然民进党后来否认,可是台湾从那么一个没有资源的岛屿,能够成为亚洲的 四小龙 之一,真的不容易啊。在七十年代石油涨价的时候,在全世界经济萧条的时候,台湾一路窜上来,那是真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就觉得他是有信心的。他相信开党禁也好,开所有的报禁也好,对我们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对,经国先生绝对不是傻瓜,他是在相信自己对局势有绝对的驾驭能力的情况下,选择的开放。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依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 另外他父亲一直对他有期盼。他认为,父亲没有完成的使命,就是他的使命。很多人认为,经国先生在台湾的表现了不起,其实我觉得都是蒋介石已经布好局,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整个 国家 的建设,他都尽量一直在保持,都要继续。所以经国在日记里面对父亲的这种怀念,对家乡的情结,与对中国整个大陆的一个使命感,是非常浓厚的。他对家里面的人的要求特别的严厉,他会骂家里面的人,骂得很厉害,所以我就觉得不太方便公开。他的日记会不会公开,还在研讨当中,因为他的日记里面有太多私人的事情。 以后也会公开的,只是我们需要时间。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2934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关蒋经国家庭生活的一些图片(二)
黄安年 2009-4-12 17:44
有关蒋经国家庭生活的一些图片(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12 日发布 蒋经国( 1910 年 4 月 27 日 1988 年 1 月 13 日)对台湾政治生活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 , 马英九最近高调纪念蒋经国百年诞辰,其用心也不言自明。下面是好友许令仪今晨转来的一组有关有关蒋经国先生家庭生活( 1937-1988 )照的幻灯片。分 ( 一 )26 幅 , (二) 17 幅 , 供网友分享。 今年 4 月 13 日,台湾举办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 蒋经国诞生于 1910 年 4 月 27 日,时值农历三月十八日,按照中国传统农历虚岁计法,将今年 4 月 13 日规定为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日。 笔者附网上一篇蒋经国生平事迹介绍。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4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关蒋经国家庭生活的一些图片(一)
黄安年 2009-4-12 17:25
有关蒋经国家庭生活的一些图片(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12 日发布 蒋经国( 1910 年 4 月 27 日 1988 年 1 月 13 日)对台湾政治生活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 , 马英九最近高调纪念蒋经国百年诞辰,其用心也不言自明。下面是好友许令仪今晨转来的一组有关有关蒋经国先生家庭生活照( 1937-1988 )的幻灯片。分 ( 一 )26 幅 , (二) 17 幅 , 供网友分享。 今年 4 月 13 日,台湾举办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 蒋经国诞生于 1910 年 4 月 27 日,时值农历三月十八日,按照中国传统农历虚岁计法,将今年 4 月 13 日规定为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日。 笔者附网上一篇蒋经国生平事迹介绍。 ******************************** 蒋经国   蒋经国( 1910 年 4 月 27 日 1988 年 1 月 13 日),男,字建丰,浙江奉化县人。蒋经国系蒋介石的长子,曾任 中华民国 第六第七任 总统 ( 1978 年 1988 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华民国 行政院长 、 国防部长 、 总政治作战部主任 等职。   早年经历   蒋经国为蒋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蒋经国 1910 年出生於浙江奉化; 1922 年到上海读书;蒋经国 15 岁时,也就是 1925 年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後受吴稚晖启发 , 同年 10 月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学中有比他大六岁的邓小平。蒋经国 1927 年毕业於莫斯科中山大学。其间曾正式加入苏联共产党。国共关系恶化後,遭史达林扣留下来当人质。由於涉及史达林与托洛斯基的党内斗争,曾被下放至西伯利亚,其间与白俄罗斯姑娘芬娜(後改名蒋方良)结婚。    1937 年 3 月 25 日离开莫斯科携妻带子回国。次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39 年担任江西省第四区(赣南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 , 据说政绩卓越 , 有称其为 蒋青天 者。 1944 年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组训处处长、青年军编练总监部政治部中将主任。 1948 年金圆券改革,蒋经国至上海进行经济管制,与孔宋集团发生正面冲突,工作受阻。    1949 年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进行中央银行外汇黄金移存台湾事宜。国民政府迁台後蒋经国於 1950 年担任总政战部主任,负责政工改制工作。旋兼任总统府资料室主任(国家安全局的前身),正式统筹台湾的情治工作。同年 7 月担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进入党内决策核心。 1952 年主导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 ( 现名「中国青年救国团」 ) 成立,增加其在教育机构与青年学生的影响力。 1954 年担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此後蒋经国历任要职,包括行政院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6 年)、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1957 年)、国防部副部长( 1964 年)、国防部长( 1965 年 1 月 3 日)、行政院副院长兼财经委员会主委( 1969 年 6 月)、行政院长( 1972 年 5 月 29 日)等职。   蒋经国曾在 1966 年访韩、 1967 年访日。 1970 年第四度访美时在纽约遭到台湾青年黄文雄、郑自才企图刺杀未果。    1972 年,出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 1975 年,继蒋介石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1978 年经由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当选为中华民国第六任总统, 1984 年连续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七任总统。 1988 年因糖尿病引发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职务在司法院长林洋港监誓下,由 副总统 李登辉依宪宣誓继任。   由於 1978 年美国宣布将与中华民国断交,次年发生美丽岛事件,国内外政治局势出现重大变化。而後为了因应国际情势的演变,及解决国内政治改革的需求,在蒋经国执政晚年逐步开始自由化的改革,先是未犟力镇压民主进步党突破党禁宣布组党,继而於 1987 年宣布解严、开放赴中国大陆探亲,次年开放报禁。   蒋经国主政台湾时期经济发展   蒋经国主政台湾时期,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人均 国内生产 总值超过 1 万美元,并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推动政治民主化   蒋介石逝世後 , 台湾社会由追求经济的富裕,转向追求政治的民主。这段期间发生的中坜事件( 1977 年)及美丽岛事件( 1979 年),反映此股趋势的隐隐胎动。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面对来自海峡对岸、国际局势和岛内本土化潮流的压力,蒋经国很早就意识到,只有持续发展经济、落实政治民主,建立更开放的社会,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才得以继续维持。民国七十年代( 1980 年代),蒋经国加速民主改革的年代,从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及报禁、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到国会改革。   蒋经国开始思考解严以及国会改革问题萌芽较早,据称曾交待马英九研究「戒严」( martial law )的意义,以及国际社会对台湾戒严的观感。 1987 年 10 月 7 日下午,蒋经国在总统府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 Mrs. Katherine Graham ),正式告知对方「中华民国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台湾的 民主改革 踏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此後 , 《动员勘乱时期国家安全法》、《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与《动员勘乱时期人民团体法》的草拟工作,曾遭遇党内质疑大幅度开放自由权利是否合宜的声浪。蒋经国之回应是,「解严後当然应该更宽,不能更严,否则就是换汤不换药。」国民党必须持续改革的基调因此确定。    1987 年 7 月 15 日,《国家安全法》开始施行,同日台湾与澎湖地区正式解除实施了三十八年的戒严(金门与马祖则在数年後解除战地政务。蒋经国「法统在法不在人」的决定 , 确定了台湾朝向民主改革不可逆转的方向。随後又解除实施了三十多年的报禁。   政治评价   蒋经国是大多数台湾人民所认同的政治领袖,也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历任 总统 中,唯一符合政治家定义的 总统 。   正面评价   解除戒严令,使台湾社会恢复实态宪政,促进 政治民主化 。   大量启用台湾本省籍官员 ( 如李登辉、林洋港 ) ,使国民党逐渐本土化。    行政院长 任内推动十大建设让台湾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长。   创设 救国团 ,灌输青年爱国观念,并给予青年户外活动参与社交的空间,培养团队精神与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推动团康舒解苦闷有效减少青年自杀率。   关心基层民众的生活,并实际走访台湾各乡镇以了解地方实际需要,勤政爱民,成为台湾走透透的始祖。   在集权政权中罕见的以统治者自身的清廉为表率,借以维持政府的清廉,发挥政府团队的廉能政治。   负面评价   纵容特务政治,助长白色恐怖。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04.htm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5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经国故居和《新赣南家训》
suqing1961 2007-8-6 16:26
蒋经国先生在赣州的旧居大约有3处,但最有名的还是位于城区西北郁孤台附近的花园塘1号故居。该故居原为赣州府衙所在地,1940年至1945年蒋经国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时,修建了此别墅式的官邸,并和妻子蒋方良及孩子在处此居住了近6年之久。 蒋经国主政赣州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希望通过建设新赣南,实现人人有工做、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书读的五有建设目标,将一个落后的贫穷痛苦的旧赣南,变成一个前进的富强康乐的新赣南。为教化和改造赣南民众,推行新的民风,他亲自撰拟了《新赣南家训》,并于1942年8月13日发表在他创办的《正气日报》上。 在蒋经国旧居的会客厅里,悬挂有一后人书录的《新赣南家训》匾额。 《新赣南家训》匾额 《新赣南家训》结合老百姓日常生活及习惯,予以新风新俗劝导,语言通俗易懂、上口好记。原文共100句,计554个字,旧居新录的《新赣南家训》删去了拥护蒋总裁句。 以下是《新赣南家训》的原文: 东方发白,大家起床; 洗脸刷牙,打扫厅房。 天天运动,身体健康; 内外清洁,整齐大方。 时间宝贵,工作紧张; 休息睡觉,反省思量。 吃饭吃粥,种田艰难不忘; 穿衣穿鞋,要以辛苦着想。 事事宜先准备,免得临时慌张。 春天栽树木,夏日造谷仓; 秋收多贮藏,冬季种杂粮。 夏衣春天做,冬衣秋季量。 天晴修房屋,天雨补衣裳。 户户养鸡鸭,家家畜牛羊。 处处要节约,无事当做有事防; 时时要储蓄,有钱应作无钱想。 青菜豆腐最营养,山珍海味坏肚肠。 服装器具用国货,经济耐用顶适当。 父母教子女,兄长告弟妹; 勿贪钱财勿说谎,戒烟戒赌莫游荡。 生活要刻苦,婚丧莫铺张; 待人要诚恳,做事要有常; 态度宜从容,举止要端方。 友爱兄弟,孝敬爷娘; 妯娌和睦,一家安详。 不听闲话,自己有主张; 不管闲事,埋头干一场。 祸从口出,休要说短论长; 病从口入,卫生不可不讲。 做过善事,不记心上; 受人恩惠,永久不忘。 遇困难,不彷徨; 处顺境,不夸张。 做好事,莫宣扬; 做坏事,莫隐藏。 人家急难相援助,人家成功要赞扬。 口角诉讼,两败俱伤; 大家规劝,互相帮忙。 引诱亲友做坏事,欺人欺己昧天良。 甘心卖国当汉奸,辱祖辱宗害亲房。 不论农工商学兵,都做堂堂好儿郎。 政府机关去服务,多求进步图自强; 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放弃一时安乐为民族。 男女老少受军训,全体动员拿刀枪。 人人都是中国兵,个个都去打东洋。 国难已当头,战事正紧张; 日本鬼子不消灭,中华儿女无福享。 有钱快出钱,有力快出力; 壮丁去当兵,老人看家乡; 妇女耕田地,儿童上学堂。 大家一条心,拥护蒋总裁。 赶走日本鬼,共贺大胜利, 建立新中华,万岁万岁万万岁! 《新赣南家训》乃仿《朱子家训》(即《朱柏庐治家格言》)形式撰写。蒋经国用《朱子家训》这个旧瓶子装了建设新赣南的一壶新酒,并在赣南11个县内掀起了轰轰烈烈学习《新赣南家训》的热潮,并期望以此建立他心中理想的社会。 据说,通过各种宣传措施,当时《新赣南家训》基本上普及到了赣南的每一个角落,以至那一时期几乎人人都能背诵,甚至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还有许多人背得出《新赣南家训》中的若干段落。 其实,若抛开政治上的成见,《新赣南家训》在宣扬内容和宣传手法上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地方。
个人分类: 旅游采风|9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