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客观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客观

相关日志

人生应该不断地给自己一些挑战
jiangjiping 2018-6-24 07:27
人生应该不断地给自己一些挑战 蒋继平 2018年6月24日 人从生下来开始,就一直面临着挑战。 一开始的时候,缺乏自己独立生存的能力, 需要喂养, 也不会独立行走。 这些都是因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给自己带来的挑战。以后慢慢地成长起来,进入社会,从幼儿园开始, 需要接受的挑战就多起来。这些挑战主要是来自于同学们, 老师们, 同事们, 领导们和家长们。 因而, 这些挑战是属于外界的, 是被动的, 是应对式的, 不是自己对自己的挑战。 我把这种挑战称为客观的挑战。 对来自外界的挑战, 只要你有较高的智商, 又愿意付出充分的努力,就一定会在挑战中取得好成绩。虽然来自外界的挑战多种多样, 难度也不一样,但是,只要用心, 只要努力, 充满信心去战胜这些挑战, 一般情况下是不难做到的。 人生过程中最难的是战胜自我。 要战胜自我, 就必须经常给自己一些挑战, 一些压力,要不然,就不会有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能力。我把这样的挑战称为主动的挑战, 或者叫做自我挑战。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 客观的挑战很多很多,首先是家境贫寒,其次是身怀残障, 然后是家庭孩子的责任和负担, 再者是工作的压力和重任。 对付这些客观的挑战, 我的策略只有一个, 就是充分高效地利用时间, 尽最大努力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我深切地体会到, 要有效地战胜客观的挑战,首先必须进行自我修炼,自我提升, 增强自己应对客观挑战的能力。 要做到这点, 就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 我在过了60 周岁后, 人生已经进入安享晚年的境地,儿女们已经大学毕业在外独立生活, 他们都表现优异, 用不着我操心, 家中的经济条件使我过着终日衣食住行无忧无虑的生活, 工作上在单位几乎是自由进出,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自己做主, 我说了算, 与上级, 下级和同事们的关系和谐融洽, 环境气氛良好友善。所以, 我的生活处于非常舒适轻松的状态下。 在这种毫无压力和客观挑战的情况下, 我整天好像昏沉沉地度日子。虽然轻松舒服, 但是, 一种飘飘然, 混世度日的心理也由此而生。 有一段时间已经到了一定程度的忧郁症状态, 在好日子中觉得生活没有多少意义, 连轻生的念头都曾出现过。 后来在上海的一次严重意外事故, 使我尝到了死亡的痛苦, 从新树立了战胜挑战的信念和勇气。 从那以后,我又给自己设置了一些自我挑战。 我挑战自己接受磨练的耐力和勇气。 我现在坚持做到每天至少一个半小时的体育锻炼。 在左肩骨彻底断裂的情况下, 每天至少30个标准的俯卧撑, 在登楼机上不停地攀登50分钟,到目前为止, 最好纪录是一次登上167层楼, 而且这个纪录还在不断地更新。 每次锻炼时,身上的衣服几乎被汗水完全湿透, 八个台阶的登楼机上, 每个台阶上的汗水连成一片,像一条小溪一样。我的运动项目包括: 游泳,登山,滑雪, 骑自行车,慢跑和散步, 风雨无阻, 每天至少一项这样的运动。 在这样的自我挑战下,我的体质不断底得到明显的改善,不仅彻底地战胜了高血压的顽疾,而且体重明显下降,身体的其他方面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感觉良好。 今天早上读到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一位德国人写的, 题目是【年轻】。这篇文章只有四百多字, 但是, 据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的读物之一。 我读了后也产生深深的共鸣。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 心态是决定人的年龄的最关键因素,要使自己觉得年轻, 觉得生机勃勃, 就得有一个年轻的心态, 要勇于自我挑战。 我的个人体念是:自我挑战是生活的动力, 是保持年轻的良药。 所以,让我们经常保持对自己的自我挑战吧。勇于自我挑战的人是强者, 是人生的赢家。 只有先战胜自我, 才能与群雄争高下。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2593 次阅读|0 个评论
52、宇宙膨胀之我见
baishp 2018-3-28 15:10
宇宙膨胀之我见 《楞严经》原文:“不知身色,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亦诚如我在《我的人天观》一文中所言,没有离开具体观察者之外的所谓“客观世界”,当然,也没有离开所谓“客观世界”之外的“观察者”。此实为一而二、二而一之问题。 本文从观察者----我们的感觉出发,谈谈我对目前科学界几乎公认的一件事----宇宙膨胀现象的看法。 一、时间相对性通俗解释 上了一定的年龄,比如中年之后的人,就会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那就是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本来,“快”“慢”是用来形容速度的,怎么用来形容时间了呢?其实,他所说的“快”,是指地球的公转、自转、钟表指针转动这一类时间计量工具的转动速度。这时候他是以自己的感觉为参照系来看待时间计量工具所测的时间的。 如果以计量工具所得时间为参照系,那么他会说钟表时间没有变,是人感觉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如图51-1所示: 图52-1 时间相对性通俗解释 一般人都会认为钟表时间是可靠的,人的感觉是靠不住的。“感觉”太模糊、笼统,没办法度量、比较。不过我认为以此否定“感觉时间”的存在,是没有说服力的。 有一个方法可以直接获取“感觉时间”。将一个人关在黑屋子里,使其不能接收外界任何与时间有关的信息。让他每过相等的时间,比如24小时,向外界发出一次信号。外界记录下他发出信号的时间。这个时间,就可以作为“感觉时间”的粗略度量。 如果这个实验做的时间足够长,比如从小做到老,就会发现,他相邻两次“感觉时间”记录所对应的“钟表时间”的刻度会越来越多(见图)。 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呢?它牵涉到我们对宇宙天地的基本看法,破除我们平时很多固执但并不必然的观念,让我们理解很多以前不理解的说法。 一个老人与一个小孩面对面坐在一起,看着钟表指针转一圈,这时他们经历的“钟表时间”是一样的。好像很难想象他们还会经历什么不同长短的“感觉时间”。其实你只要明白“钟表时间”与“感觉时间”之间只不过是一种“对应、映射”关系,而不是“相等”关系,就会明白老人与小孩经过的“感觉时间”是不一样的。小孩经过的“感觉时间”长,老人经过的“感觉时间”短(A—x,A—y,并不表示x=y)。 另外,我们中国人都知道的“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故事,其实是有可能发生的。它也是爱因斯坦“星际旅行故事——坐光速飞船到太空中遨游一圈回来,发现地球上已经过去千百万年”的早前版本。它表示同样长的“感觉时间”,在不同情况下,会对应差额很大的“钟表时间”。 不过我们要明白,这两个故事它只提出环境的改变,并没有考虑人体生理的改变(返老还童性质)的因素。如果没有人体生理的改变,那么人的“感觉时间”是不会变的。如果强行踏上“太空旅行”的旅途,那也会象在地球上一样很快死去,根本不会再活着回到地球。所以,要明白“生理改变”是“因”,“环境时间改变”是“果”,不能倒果为因。 二、空间相对性通俗解释 同样的道理,可以考察我们的“感觉距离”。成年后,时隔多年,我回到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我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记忆中那么宽广、高耸的地方,现实中竟变得如此狭小、低矮!不举太多的例子,就说我小时候经常在其中游泳的湘江。小时候站在岸边看河面,堪称“烟波浩渺”“一条大河波浪宽”。看对岸,人物就像蚂蚁一样。到了后来,再看湘江,简直成了一条小水沟,好像我只要使足劲,就可以从此岸跳到对岸似的。 仿照前图,可以画出“空间相对性通俗解释”图。见下: \0 图52-2 空间相对性通俗解释 从这张图里,我们很容易明白一句有名的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有说“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的)的意思。佛陀告诉我们,宇宙没什么绝对不变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我们生命的状态,生命的感受。一粒灰尘里面,一个生命也可以感觉它就是整个宇宙。同样,我们现在感受的整个宇宙,另一个生命也可能感受它就是一粒灰尘。 直接获取“感觉距离”的方法如下:让某甲面对背景完全单调的环境,如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或平坦的沙漠,或大海上,总之不要有任何参照物。在离某甲一定距离的地方,比如10米,或100米(但此距离永远不要告诉某甲,以免他以后受此影响),立一根杆,让某甲熟记自己与杆之间的距离。然后将杆拔掉,恢复环境的单调性。以后每隔相同的时间,比如1个月或1年,让某甲站在原处,由某甲指挥,再立一次杆,使其距离,等于他记忆中以前他与杆之间的距离。这个实验就这样不断做下去,如果时间跨度足够长,比如从小做到老,就会发现,他每次立的杆的位置,一次比一次距他更远。这说明,不变的“感觉距离”,对应的“测量距离”会越来越远(见图)。 这说明,我们所感觉到的世界,是在逐步变小,或者说,世界在向观察者方向“坍缩”。而且很可能,越靠近观察者的地方,坍缩得越厉害。比如,假使他第一次同时立了三根杆,分别距他100米、200米、300米,将来可能测出他立杆的位置,分别距他150米、280米、390米…… 不过,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与我上面的看法,是不是相矛盾呢? 我认为是没有矛盾的。因为两者采用的是不同的参照系。“坍缩”是从“测量距离”参照系来看“感觉距离”(图52-2上图);“膨胀”是从“感觉距离”参照系来看“测量距离”(图52-2下图)。高个子看矮个子越来越矮的话,矮个子看高个子必定越来越高。反之亦然。二者不相反才奇怪。 前面我也说了,“感觉距离”的坍缩,可能是非线性的,越靠近观察者的地方,坍缩得越厉害。对遥远的星系来说,没有坍缩。这与我们看星星从小看到老,也没感觉它有什么变化,是吻合的。 科学家认为宇宙中离我们越远的星球,膨胀(远离)我们的速度越快,而我们自身周围的空间,是没有膨胀的。这与我前面关于“坍缩”的看法,形成一对“互藕”的关系。 三、时空“联动”解释 上面是单纯从“感觉距离”来看“宇宙膨胀”。也可以从“感觉时间”来看“宇宙膨胀”。 现在的“宇宙膨胀”是计算出来的,不是直接测量出来的。而计算,是建立在一些“公理”“定律”“假设”基础上的。比如现代物理学规定“光速不变”。本来,“光速”应该等于光线走过的距离除以所费的时间。这个实验只能在地球表面做。科学家通过大量、各种形式的实验,排除各种实验误差后,没有发现光速本身会变化,于是干脆将光速规定为常数。 这样一规定,将“长度(距离)”这样一个独立的物理量,作了本质性的改变,变成了一个“时间”的“因变量”。它锁定了时间与距离变化的“线性联动性”。 这样,天文距离的度量单位:光年,即光在一年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也会随着“年”这个时间单位的缩短而缩短。用“光年”来度量宇宙尺度,它肯定就会膨胀了。或者说,只要坚持“光速不变”这一设定,那么宇宙就会随着时间的变快而膨胀。 科学家认为宇宙在膨胀的基本根据----从星球传到地球的光线,其频率都存在着“红移”现象。这一现象也可以用我上述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观点加以解释。见下图52-3: \0 \0 图52-3 这张图画的当然比较夸张了,为了图面简洁嘛。实际当中,人随着年龄增加,对环境景物的光谱感觉,“红移”变化可能是极微小的。环境“距离坍缩”的感觉,是不是由“光谱红移”造成的,我不能肯定。这里就作为一种设想提出来吧。 说了这么多,是想说明,我们感觉、观测的这个宇宙,从我们出生(也可能是成为受精卵的)那天起,至我们死亡的那天止,它就一直处在既膨胀又坍缩的过程中:从内向外看,它不停地在膨胀;从外向内看,它不停地在坍缩。宇宙的膨胀与坍缩,与我们生命的成长衰老,息息相关。 生于现代科学昌明之时,很多人对我这种大谈“感觉”的文章,可能会嗤之以鼻。这些人其实是不明科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只迷信科学过程中的部分----测量与计算。而完整的科学过程,它的最初素材,必定是来自我们的感觉,过程中的各种公理定律假设,也必须紧扣我们的感觉,最后的结论,还是要回归我们的感觉。如果结论与感觉不符,不能轻易就肯定结论,否定感觉。也许我们的感觉是对的,导致结论的过程是错的。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通过以上分析,也让我们明白,我们描述宇宙发展变化的两个物理量,时间与空间(距离、长度),其实有两种参照系(测量与感觉,或者说客观与主观)。客观”并不比“主观”更接近真理。在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时空环境条件下,“测量”与“感觉”都会发生极高度的“非线性”变化,我们根本搞不清哪是“测量”变了,哪是“感觉”变了。比如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发生于大约138亿年以前,实际上所谓“大爆炸”说不定就是我们每个人由精子、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的那一瞬间。 (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本博主题有兴趣的朋友加本人QQ554240962,注明“新浪博友”) (本文首发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d0d3de0102wi2d.html 首发时间: 2017-03-04 16:05:19) )
个人分类: 吃饱了饭|2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议“绿色发展指数排名”
xuxfyuwp 2017-12-27 21:39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12月26日公布了《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首次公布了个省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这一评价结果是根据2016年底中办、国办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和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和中组部联合印发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做出的,也是我国首次公布这样的指数,对各地践行绿色发展将会起到引导作用。 从评价结果看,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福建、浙江位列前三,均属于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最后三位是宁夏、西藏、新疆,均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若仅从这一结果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实力还是密切相关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列第四,列第五的是重庆,虽位于西部,但属于直辖市,经济、生态条件都不错。这仅是总体情况,细分析一下,也不尽然,如位于东部地区的直辖市天津,列倒数第四,与经济社会条件又有些不一致了。 若单凭总排位,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指标,有些差别还是显著的。如排位第一、第二的北京和福建,论位次差别不大,但有一个重要指标却差得很远,即公众满意度指标,福建排名第四,北京排名倒数第二,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是北京市的工作还有差距,也可能是北京人要求太高,有些挑剔。但这种大的反差是否也表明指数权重的设计有些偏差呢? 若从具体六项分类指数分析,北京的情况也确实并不算靓丽,如资源利用指数第二十一,环境质量指数第二十八,生态保护指数第十九,这三个反映生态环境实际状况的指标排名都不算高。而三项排名较高的指数为环境治理指数、增长质量指数、绿色生活指数,均排名第一。这三个第一大体反映了投入整治力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实力、文化素质等,与北京的基本状况还是相符的,也奠定了北京综合排名的基础。同时也说明,不管财力投入多大,经济发展水平多高,科技实力多强,若客观实际不尽人意,满意度也是上不去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排名是满意度最高的是位列综合指数倒数第二的西藏,这样高的公众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二,是否与实际情况也多少有些偏差呢?相信评估者是按照各项指标数据客观计算的,仅是对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存有疑问。实际上,西藏除缺氧外,其他生态环境条件都不错,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普通民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不差,去过西藏的人应该不难感受到。但感受毕竟是主观的,满意度也带有主观因素,而指标计算则是客观的,只是当主客观结果反差过大时,主管部门也应认真做些调研分析,对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予以纠正。若结果总是出现指数排名高的公众不满意,公众满意的指数排名上不去,难免会令人感到疑虑。 以上仅是从某一角度谈了些看法。不单纯以GDP论英雄,那么以什么论呢?需要有新的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应是其中之一,但制定好一个指标体系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将一些反映不同层面的指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指数,其中的权重设置就有相当难度。最终的结果好不好,是否较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并结合实际不断修正和完善。
个人分类: 文章|2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点关于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具备一些“霸气”的问题
热度 1 Huangyy 2017-3-2 11:59
工作比较多,忙里偷闲时进入科学网站, 看到姜咏江老师和杜立智老师的关于科学研究方面要有霸气,否则不能成大器的博文,认为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那么,这个“霸气”其实为科学研究者要有一个自信心,但是这个自信不是盲目的,不是唯我独尊的那种形式,也就是像杜老师所说的前面的那两种形式,“傻瓜式的霸气”,“胡搅蛮缠的霸气”。假如把有很多或较多科研经历和有经验的学者称之为要有这种霸气的话,我认为还不如更准确地说,是要有对其已经进行及将要开展研究的过程、成果, 目标 和任务的自信心更为恰当些。 因为,“霸气”二字,确实带着一点 对他人的轻视之意了,或者显得自负有点过头了的意思。估计上述二位老师也是随口而说,也就是指“自信心”的意思。 自信心是好的,对于学者而言尤为重要。但是这里一般指有些研究经验者,而对于初进行研究 的 年 轻人 来说,则是要树立一个勇于进取的信心,有完成任务的信心,要树立高的志向。而不是要有过多的自负心态,那样很容易走弯路,犯错误等。 假如学者要有更多一些的自信,那就是要建立在经过较长时期的刻苦钻研的较多或很多收获的基础上。 那么,在中国的学者身上,这种自信心是显得比国外学者少的。体现在,较多的学者喜欢跟风,跟着外国学者的研究动态、理念或者方法走。如果国内的学者有新的理念、科学的发现、新的论点、方法,或者理论的提出,则相当一些人可能不是很喜欢,不是那么的共勉和赞赏。这样其实是把所谓的“霸气”往错误的方向用。这是对科学发展的一种阻挠的做法。对国际学术界和本国的科技发展是很有害的,应该努力戒除。 具备这种自信心,需注意的是,不是主张学者间的相互不礼貌,甚至相互看不起,这也是有害的做法。学者之间必须要有礼,互尊互敬。学术可以交流,互相探讨,对的、好的就给予好评,有不足的就改之。这方面,不是指学者为了礼节,而不坚持信念,对自己正确的研究结果和学术进展随意放弃;这方面,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更不能被部分人的上述出于排挤他人等心理的行为打乱心智和影响本来是好的研究进程。在礼节方面,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应该是年幼者多尊重年长者,下级多尊重上级的基本法则。这也是正确的。鼓励年轻人谦虚、思提高。 即各自都努力钻研,相互鼓励和共勉,有自信心,但不是去打压他人,搞分散力量和影响科技发展的事情。国外在这方面是做得相对好的。 当然,国内很多人在上述方面也是较好或者很好的。这里只是一个比较,希望中国学者多一些客观、自信,相互鼓励和团结互助。为我国和国际的学术发展多做贡献。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3400 次阅读|2 个评论
韦小宝:古代中国与科学,骂人有理!
热度 4 zlyang 2016-7-2 11:59
韦小宝:古代中国与科学,骂人有理! 为什么“骂人有理”? 真傻还真不很清楚。只记得康熙皇帝( 注释 1 )跟韦小宝学会骂人后,大清国蒸蒸日上。 “被”骂的人怎么办? 因人而异。 如果是耶稣的信徒,一定要坚信“挨骂有理,挨打光荣”的伟大理论。( 注释 2 )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 有!绝对有! ( 1 )秘传的不公开科学。 ( 2 )天文观察、农业等。 但是,形式逻辑,的确弱于西方(古希腊),所以没有发展起“以实验和逻辑为工具”的现代科学( 爱因斯坦,科学网曾经的热闹,真傻最早提问 )。但这不能否认 中国和东方古人发展了更高级形式的科学 。 说“古中国没有科学”,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阿 Q ,把自己的“ 主观想象 ”当成“ 客观事实 ”,从唯物主义看这是个悲剧。对于唯心主义,则是获得“完美胜利”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不知道 CIA 在中国有多少特工,就等于“ CIA 在中国没有特工吗”?( 注释 3 ) 没有时间说了。改天再说吧!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今天也一样。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两种具体形态。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 “学以致用”,是一种阿 Q 式的完美观点。 对于真傻而言,“学以致用”是神仙之术: 俺怎么可能知道将来要用到哪些知识呢? 可怜的阿道夫•希特勒, 不知道美国会有原子弹,英国已有图灵的密码机! 可怜,可怜! 相关链接: 新华网,2007年01月14日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延安整风(上)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1/14/content_5604793.htm 人民网,2010年05月24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9/11679391.html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新华网,2013年03月10日, 没有调查就没有建言权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10/c_124438876.htm 新华网,2016年06月22日 ,历久弥新的思想武器——党史专家谈延安整风 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6/22/c_1119094427.htm 林炎平_新浪博客,2016-02-10,屠龙之术vs学以致用——为什么古中国没有科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0fd4390102wxqn.html 2015-11-19, 以下说法的出处,正确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36563.html 2015-12-22,中国历史上最傻的人之一:祖冲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5147.html 2014-03-28,没钱当然可 以招研究生!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80050.html 2015-03-20,没有科研费是可耻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75874.html 2016-6-30,伟大中的伟大:耶稣与阿Q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87724.html 科学网专题《爱因斯坦的回信》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6.aspx?id=220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php?mod=subjectid=223 注释1:康熙,是俺的前世之一。 注释2:见《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注释3:见 Chaitin 定理。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2533 次阅读|29 个评论
实事求是看待仿冒品牌奶粉案
热度 6 bioxncai 2016-4-7 21:26
近日上海公安部门侦破了一起仿冒名牌奶粉案,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相信很多人对此案的第一感觉是,怎么奶粉又出事了?前些年的三聚氰胺大案造成的心理阴影还在,很多人纷纷到国外购买奶粉,国产奶粉什么时候才能给国人以安全感呢? 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希望国家对食品安全严加管理的要求也是合理的。 对此事有的博友发表了相关博文,表达了此事的关注、担心和对政府的期望。科学网也有相关的博文:英雄国产假奶粉“企业”,多出来的1.7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82964do=blogid=968436; 奶粉安全 VS 疫苗无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968007.html。 然而看过博文以后感到其内容存在一些不妥之处,例如,“上海市公安部门已经对查获的假冒乳粉进行了产品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但是博主偏要说这批奶粉不安全,误导读者。 还有,宣传说造假的食品就一定是劣质有害食品,在逻辑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我们知道在中国山寨品随处可见,估计这些博文的博主都使用过山寨品,例如假冒的WINDOWS操作系统,有时山寨品甚至比正品还好。就不法厂商用安全的普通奶粉冒充名牌奶粉的行为而言,名牌奶粉价格高得多,有利可图,这种行为有其合理性。 政府说这批奶粉经过检测后证明是安全的,本意是让大家不至于太恐慌,有安抚之意,也是实话实说,但是这也被歪曲成“不顾老百姓死活”。事实上政府对案件也大力侦破了,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新闻报道都写了,对这些怎么可以视而不见?能不能将新闻看全了再发言呢? 国家有关部门在发现此案后及时做了安全检测并及时告诉消费者是安全的,这是对消费者负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当知道此事后,往往想问这批假冒奶粉有害吗?万一吃到了怎么办?这时政府及时告知相关安全信息,消费者心里一颗石头落地,有什么不好呢?难道要恐吓消费者,让他们恐慌吗? 对政府在管理上的不足,大家可以提出批评意见,但是要依据事实,实事求是,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随意指责。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有人不管政府做了什么,统统说成错的,甚至添油加醋,乱写一气,并以此为时髦,吸引读者的眼球。这种行为不可取,今后应该避免。 科学网的博主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高的专业职称,按理说经过了严格的科学训练,应当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遇事尽可能理性、客观分析,而不至于偏激。科学网本身也是用“科学”命名,理应成为讲究逻辑、科学、客观、理性的引领者。
2916 次阅读|22 个评论
什么是“真科研”?
热度 15 zlyang 2016-1-4 18:39
什么是“真科研”? ( 1 )敬畏客观世界; ( 2 )发现客观规律; ( 3 )运用客观规律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合理、更有意义。 这意味着,要合理评估人类在宇宙里的地位和意义。 “以人为本”,解释的不准确,就会变成“人类中心主义”。 但是, 人类必须依赖宇宙而存在, 宇宙却不必需要人类! “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 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 因此, 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思维着的精神, 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因此,在评价“真科研”时, 数量指标起不了特别的作用,无论如何也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每一个科学作品来说,最主要的是质量, 也就是向自然界提出的 问题 的回答 充分 程度如何和所得 答案 的 可靠 程度如何。 (苏联化学家 米·阿·克拉契柯教授) 相关链接: 彭真明,2016-01-04, 对“真科研”的粗浅理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5437-948014.html 2015-12-23, 孙小淳老师《 苏联专家谈中国的“科学文化”》的真实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5476.html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8792 次阅读|45 个评论
对西方民主的意外发现(第二版)
热度 2 zlyang 2015-11-7 10:59
对 西方民主 的 意外 发现 (第二版) 西方民主,实际上是 一种“大家观点”的“加权平均”。 这样,美国 等发达国家“加权平均”的结果,可能会 相对接近真理 (客观规律) 。 相反, 机械 照搬西方民主 (照猫画虎,鹦鹉学舌) , 在后发国家“加权平均”的结果,可能会离真理更远。 因此,在后发国家, 照搬美国的民主, 可能会发展的更慢, 被美国拉得更远, 差距加速增大。 上述思考,是否有一定道理? 感谢您的指教! 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图)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列宁) 真傻 瞎想: 先进的真理,几乎必然在少数人手里?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时,毛泽东同志以长沙代表的身份参加,是12名出席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1935年1月15至17日的遵义会议之前, 毛泽东的所有正确建议 ,长期饱受错误路线的排斥。这是一个长达14年的经 常“被”陈独秀、王明等“合法”地“民主”掉的艰 苦岁月。 甚至是被光明磊落的 陈毅以“维护党内团结”名义 处理掉。 以至于湘江战役,2天牺牲了3万多红军战士。 真理(客观规律) 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100个雷锋,任你再独裁,还是雷锋精神; 100个强盗,凭你再民主,还是强盗逻辑! 相关链接: 新华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544.htm 新华网,2011-01-05,毛泽东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始末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1-01/05/c_12946824.htm 1929年6月22日 ,为解决红四军党内军内发生的分歧和争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城中的公民小学一座名叫“兴学祠”的院内吵吵闹闹中举行。大会的主持者是陈毅。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1-01/05/c_12946824_2.htm 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由此召开。会上,主持会议的陈毅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会场空气紧张激烈。 陈毅担心再争论下去,红四军会产生分裂。为了求得和解与团结,他尽力做了协调工作。 对不同意见的偏激之处,采取“各打五十大板”,都作了批评。其中 对毛泽东予以严重警告,对朱德予以书面警告。 在进行前委书记选举时,陈毅的票数明显占上风,他赶紧摆手说:“不行,不行,我干不了这个前委书记。”但不管陈毅怎么推辞,还是被选为前委书记。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1-01/05/c_12946824_4.htm 陈毅毫不犹豫地说,“ ‘七大’把毛泽东选下来了,我们有责任 。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回去一定要请毛泽东复职。 等我完成了这个任务以后,可以随时听候中央调动 !”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1-01/05/c_12946824_5.htm “陈毅主义”虽然主观上是 为了维护党内团结 ,但 没有支持正确主张,实际上压抑了正确主张。 人民网,2011-03-08, 陈 毅在红四军七大上如何选掉 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 5 )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4087194.html 对事关建党建军原则 性问题的争论,绝不可能以这种“和事老”的方法求得一致。陈毅后来也说,这种做法造成的结果,是 无原则的团结,是和稀泥。 人民网,?,专家:遵义会议前毛泽东被剥夺红军指挥权两年多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4744191.html 从1931年起,亲自创建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处于被排斥和打击的局面。1931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通过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占据了中共中央的统治地位。同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撤销了毛泽东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书记职务,剥夺了他的党领导权。 1932年10月 的宁都会议,又进一步撤销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职务。从此, 毛泽东被完全排斥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之外。 新华网,2014-04-02, 红军史上最惨重战败:一仗损失 3 万余 全军人数减半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4-04/02/c_126346155.htm 红军指战员面对着国民党30万大 军的“围剿”,经过七天七夜的浴血奋战, 以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的巨 大代价,胜利地渡过了湘江! 新华网,2011-05-26,湘江之战:我军历史上三大悲剧之一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5/26/c_121458734.htm 一批一批将士倒下来,一批一批又往前冲。此时集党政军权于一身、年仅27岁的博古全然没有了当初的自信,方才意识到共产国际对他这个全无军事斗争经验年轻人的任命是如此荒谬。 周恩来 在过江人流中发现了 毛泽东 。这对昔日的战友相互对视却 只能默默无语 。毛泽东这位卓越军事家面对这惨烈的一幕,却 无能为力 。 从此, 当 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在以 后的年代里,聂荣臻元帅回忆起1934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这两天,认为那是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时刻。 本可避免的历史悲剧 悲剧,本可避免。只是,历史无法改写。 本来,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后,毛泽东曾建议,利用湘南守敌比较薄弱,而我党在该地区影响比较大的条件,在湘南地区打几仗,消灭敌军一路或一部,以扭转战局。 一如毛泽东之前提出过的所有正确建议一样,这条建议毫无例外地被掌握着红军指挥权的博古、李德等人拒绝了。 网易,2015-03-26,澳报:西方民主为 何令世界失望(图) http://news.163.com/15/0326/13/ALKSLJ4M00014AEE.html 参考消息,2015-03-26,澳报:西方民主为何令世界失望 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5/0326/719546.shtml 苗元华,2015-06-18,朝花夕拾:民主选举大家一时半会还真接受不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4181-898867.html 2015-09-29,功利的教育:不见棺材不落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24294.html 2015-09-04,1900年以来,被拒绝发表的重大科技成果实例(搜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18419.html 2015-01-03,Zenas公理被外国人实证!(提出的沿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6131.html 我国历史学界1980年代发 现的“中国定理”: 新制度几乎总是在旧制度“薄弱环节”首 先建立。 刘昀献,2013-10-15,《百年困惑的破解——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105/c40531-20094621.html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2015-06-18 科学网—朝花夕拾:民主选举大家一时半会还真接受不了 - 苗元华的博文.pdf
1956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学思想2-复杂也美
热度 12 tianrong1945 2015-7-16 08:26
大家都笑:上一篇你说“简约之美”,今天你又来了“复杂也美”,你到底认为什么才是美呢?难道一切皆美吗? 这句话真没说错,的确是一切皆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需要我们去发现它,欣赏它。 昨天说这件事美,今天说那件事美,也许我们并不懂得什么叫美?要知道,凡事都经不起推敲,推敲的结果都是一大堆疑问。美是什么?什么是美?如何定义?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先听听咱们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孟子曰:“充实之为美”,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好像都没有给“美”下出一个定义。还有些喜欢咬文嚼字、拆字解义的人说“羊大为美”,可能是指又大又肥的羊吃起来是一种“美味”吧,这说的顶多只是“美”这个汉字的来源而已,不足为道。 那么,外国名人怎么说呢? 【 1】 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说:“美就是生命力的充盈。”很难说这是对美的定义,但从中能体会到一点精辟之处,既然美是生命力的显现,向谁显现?当然是向其他的人显现,那么,其中隐含着的意思是说,美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如果你感受到生命力,就感受到了美。俄罗斯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说法:美都是从灵魂深处感知的。也认为美是一种来自人灵魂深处的反应。 既然美是主观感受,并非客观存在的标准,那么,同一件事情,有的人认为美,有的人认为不美;今天认为是美,明天认为不美,就都是可能的了。 达芬奇画了一幅“蒙娜丽莎”,有人从中看到美妇人,有人看到永恒微笑的美,有人看到善良之美,有人感觉妇人的美中有股哀伤,有人感觉美中有种神秘,更有甚者还看出了其中暗藏的密码,能用以破解玄机,也算是一种特殊美感吧。这些感受因人而异,但都是人为产生的主观感觉,画像本身并不具有“美”的客观特质。试想某一天,地球上发生大瘟疫,人类灭亡了,即使巴黎的卢浮宫仍然存在,蒙娜丽莎的画像照挂墙上,但产生“美感”的 人却没有了,美也就不存在了。在 卢浮宫中钻来钻去的小猫小狗小老鼠,能感觉到蒙娜丽莎之美吗?当然不能。 外在事物通过感官进入内心,使你感到欣喜和满足,便形成美感。“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切美感源于灵魂,起于心动。没有了因感觉而颤动的心灵,便不会感到“美”。即使面对着 蒙娜丽莎的微笑,看到的也只不过是各种颜色的堆积,各种频率的电磁波,聚集在视网膜上而已。 我这么说,又有人不同意了。他们说:人人都知道,乌鸦丑陋孔雀漂亮,葛优难看范冰冰美,这能没有客观的标准吗?如果美感只是主观的,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有共同体验的美感呢? 多数人的看法,并不等于客观标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为什么对美会有共同的感受?发出共同的赞叹?那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基础。人类进入了文明,也产生了文化,文化中的“美”体现了人类这个群体共同的审美记忆。在人类文化的范畴中,美的事物有它们共同的规律,这个规律的确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客观存在”,能使得大多数人产生美感的事物,就是因为符合了文化中的这种客观规律。就这个意义而言,美感有其“客观”的一面,但这与认为美是事物的客观性质,是两码事。 既然美感与文化有关,人们对美的欣赏就与个人的文化水平有关。李白有一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不懂古诗词的人初初一看,恐怕很难看出这首诗是在描写一个绝世美女,因此也很难体会其中的文字言辞及诗词意境之“美”。 科学也是一种文化,那么,学科学的人经常提到的数学美、物理美、理论之美,也与一个人的教育程度、科学素养有关。即使是学理工科的,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理论中的数学之美。常听人们说,麦克斯韦方程,两个相对论,都体现了数学美。然而,没有一定数学修养的人,看到的只是一大堆繁杂讨厌的数学公式,哪有什么“美”呢? 再回到我们所讨论的简约美和复杂美。它们和其它任何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样,总是渗透、掺杂在一起,互配互补,相辅相成。物理理论也是这样,既有构成理论框架的简约美丽的粗线条,也有深入描述具体情况的无数细致部分。物理学家杨振宁写过一篇“美与物理学”的文章 【 2】 ,其中提到狄拉克和 海森伯两位前辈完全不同的行文风格。正是因为杨振宁的 物理直觉和数学功夫都达到了一流的水平,才既能体会到狄拉克那种“ 秋水文章不染尘”的简约之美,也能欣赏海森伯文章中含糊混沌的“复杂之美”。并且,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从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说明简约美和复杂美之关联,分形和混沌是很好的例子。分形中的曼德博集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程产生出来,它的图像中却包含着变化无穷, 有着自相似性质的复杂层次结构。混沌理论与此相关,简单约化了的几个数学方程,用来表示像气候这一类异常复杂的现象。这些方程式产生的混沌解,揭示了复杂系统的长期行为不可预测的本质,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蝴蝶效应” 【 3】 。换句话说,精确的天气预报是不可能的,因为初始值的极小差异将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 分形 的 复杂 之 美 有人将混沌理论誉为继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后物理学理论中的又一次革命。相对论革命质疑绝对时空观;量子力学质疑微观世界的因果性;混沌理论质疑的是,牛顿和拉普拉斯的决定论。 对混沌理论的研究导致了“复杂科学”的兴起。复杂科学是专门用来研究复杂系统的,它可以说是由研究混沌的物理学家发起,但后来则集数学、物理、计算机、经济、生物等多种学科之大成。什么是复杂系统?什么是复杂科学?这些概念仍然模糊,至今难以界定。 复杂科学的研究方向大概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与混沌相关的非平衡态统计;自组织现象;生命的产生和形成;计算机网络理论等。 仅举计算机社交网络系统的“小世界现象” 【 4】 为例,我们也稍体会一下“复杂之美”。 近年来,社交网络热度高涨, email 、 facebook 、 twitter 、微信、等等,目不暇接, 其势汹汹,铺天盖地而来。 据说一个心理学教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要认识多少人?才能接触到全世界?”同学们一阵静默后,教授意味深长地说:“你只需要认识一个人!”这个教授的言外之意是说:这个世界事实上是由一个巨大的人际关系网紧密相连着的。网络虽大,世界却小。 如何来衡量网络世界的大小?谈到网络的大小,有一定数学知识的人自然联想到欧拉创建的图论。图论中用顶点和连线分别表示事物及事物间的联系。不过,现代网络理论所研究的图,已经与二百多年欧拉所研究的图有了本质的区别:这些图是巨大的、随机的、统计的、算法的。举万维网为例,把万维网中的每个网页看作是图的顶点,网页之间的联系是图的连线。那么,万维网所构成的图有近十亿个顶点和几十亿条连线。并且,图的顶点和连线都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变化的。 对一个如此巨大又复杂的随机图,数学家们找出了一种方法来定义它的统计意义上的“大小”。比如说,万维网的大小(直径),定义为从一个网页到另外任意一个网页,鼠标最多需要点击次数的平均值。从上一段中的顶点和连线数值,你可能会以为万维网的直径应该很大。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根据研究结果,万维网的直径并非如万维网的网页数目那样,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而是大约等于 19 。也就是说:从万维网的一个网頁,要連到任意另一个网頁,平均最多只需按 19 次鼠标。 刚才说的估算万维网大小的方法,也可以类似地用在人际关系网上面。 根据 2011 年世界人口统计,人的数目大约 70 亿。这样一个人类大社会构成的巨大的人际关系网,它的‘直径’会有多大呢?研究结果更是出人意料,它的直径只等于 6 !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两个人之间,平均最多通过 6 次关联,就能互相到达。这就是所谓“六度分隔”说法的来源。这个‘大社会,小世界’的现象,可用一句人们在聚会时偶然碰见意料之外的熟人时常用的话来概括:“世界真小!” 除了‘直径’之外,还有两个有趣的特性表征与人际关系网大小有关的性质:‘聚类系数’和‘度分布曲线’。 聚类系数可以用来描述人际关系中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抱团聚类现象。聚类系数的数值从 0 到 1 变化。用通俗的话来说,如果在一个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所有的朋友,互相都是朋友,这个网的聚类系数就是 1 。反之,如果每个人的朋友互相之间全都不认识,这个网的聚类系数就是 0 。直观地看,聚类系数越大,说明抱团抱得越紧;聚类系数越小,说明组织越松散。 对人际关系网聚类系数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网的聚类系数是一个小于 1 ,但大大地大于 1/N 的数,这儿 N 是关系网的总人数。因此,人类社会有明显的社团现象。各社团内部联系紧密,社团和社团之间,有相对少得多的连线相连,称之为所谓的“弱纽带”。而正是这些弱纽带,在形成“小世界”模型上,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 通过弱纽带的连接,人际关系网的‘直径’迅速变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人际关系网,因此才表现出了‘六度分隔’的现象。 度分布曲线则可描述人际关系中各种人物的重要程度。人际关系网中的度分布曲线,用通俗的说法,就是网中朋友数目的分布曲线 p(k) ,这儿 k 是‘朋友数’, p(k) 是‘朋友数’为 k 的人数。比如说,如果有一个 100 人的社团,每个成员都是完全同等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而且只有 10 个朋友,那么,除了 10 之外,朋友数为别的数目( 1 , 2 , 3 , 4 , 5 , 6 , 7 …… 11 , 12 等等)的概率(人数)都是 0 。所以,这个人际关系网的朋友数分布曲线就是一个只在在 10 这个数值处等于 100 的 delta 函数。但实际上的人类社会网显然完全不是一个平均同等的社会:每个人的重要性由他所处的社会位置所决定。比如说,总统、社会名流、或是影视明星的社交圈要比普通人大得多。举例说,大多数的人(上亿个人)平均每人有 20-100 个朋友,而名人们可能平均每人有多于 120 个朋友,性格孤僻的一伙人可能平均每人只有几个朋友,这样的话,度分布曲线看起来是一条在 20-100 之间出现高峰的一条钟形曲线。 从巨大复杂的网络,可以看到复杂事物的“美”。美感需要学习、培养、和 训练 。科学研究中不缺少美,只要我们多读书,勤思考,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就能去发现、欣赏、创造更多的美。 参考资料: 【 1】关于美学的名言 http://www.mindhave.com/mingrenmingyan/dushumingyan/8278.html 【 2】杨振宁:美与物理学 http://www.cuhk.edu.hk/ics/21c/issue/articles/040_970201.pdf 【 3 】 Butterfly effec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utterfly_effect 【 4 】 James J. Collins and Carson C. Chow, It's a smallworld, Nature 393 (4 June 1998) 409{410.
个人分类: 科学思想|1647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博士盲审开始了-如何写一个客观规范的评审意见
热度 4 gaoshannankai 2015-4-15 11:37
协助大老板对一个医学类的博士毕业论文进行了评审。 如何做到客观、规范,这恐怕是很多大老板头疼的事情。 首先要明确评审的态度是帮助人家找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博士论文,并且有助于 相关课题组在后续博士培养过程中积累经验。 不要搞利益交换,更不要搞帮派斗争(刻意打压竞争对手),这点是国内评审最大的问题。 由于研究生论文评阅不予实际利益直接挂钩,大部分人都是给面子,所以这块 最大的问题还是一个把关过松的问题。 第一要非常专业的点评人家文章的核心学术问题,不要拿什么语言文字错误扯淡; 第二要根据全国平均水平对论文进行评估,给予精准的估计,这个难上加难。 由于自己多年协助大老板指导研究生论文,而且本人坚持实事求是,背后敢说, 当面敢承认,敢拿出来亮给同行的态度,所以我的评审意见提到的问题,对方还是认可的。 下面是给大老板的原稿,我们讨论后会进一步修改,必要时附带参考文献: 本文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基因组学水平系统分析与xx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各类突变,锁定研究的目标基因;第二部分对目标基因进行深入研究,试图阐明相关机制。xx癌是我国特有的一类癌症,因此从整个课题设计到样品 (这是本文最大亮点)提取,由于该癌症临床样品的稀缺,具有国际创新性。但是,由于博士生及其所在课题组无生物信息专家,所做的分析基本上是根据xx的公司一个套路模板做的。 1. 这么大的一个项目,最后只找到了一个xx基因,而且这个所谓找到的基因,已经有所报道。 全基因组测序只是一个噱头,并没有发挥它的威力,因为没有找到新的癌基因或变异。换句话讲,不用全基因组测序,可以直接进入第二步,对xx基因在x癌症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 第二部分工作可单独成文。 2.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的主要问题就是,对癌症基因组缺乏最基本常识,癌症基因组不同于人类正常 基因组,其变异的情况复杂,特别是有很多染色体级别的大变异,所以用bwa比对到参考基因组的方法, 根本无法发现染色体倍增,或者大片段断开,移位的情况。你们用xx公司的既定流程跑一下,很难找到新的东西。 在各类变异中,本文过分关注SNP,或其他小片段变异,其实这些变异在癌症基因组中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可能起主导作用的各类大片段变异,特别是融合基因等各类情况,本文都没有涉及。 3. 最好的分析,还应该对各类变异给出一个评估,最后确定出driver变异和passenger变异, 当然这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果要求一个博士做到,勉为其难,这条意见仅作为参考,希望后续 工作可以考虑到。 本论文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是,用国内医学博士平均水平衡量,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3255 次阅读|4 个评论
区长吃橘子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热度 3 bioxncai 2015-1-12 15:06
今天早晨刚刚打开电脑,就看到一个显目的新闻在右下角的360弹出菜单中出现,题目为“电视问政 武汉一区长吃被污染橘子”,于是点击进去看看,几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照片下面有一段文字:“2015年1月10日晚,湖北省武汉市,电视问政第五场关注医院、商场、学校周边秩序管理,开发区和新城区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实施问题,相关负责人走上问政台。蔡甸区区长彭巧娣现场吃掉被污染的橘子,这个橘子来自蔡甸区一个的被水泥搅拌站所产生的水泥灰污染的果园。”(来源:光明网 http://photo.gmw.cn/2015-01/12/content_14477449.htm )看了这几种照片和相应的文字,第一反应感觉这位区长似乎在掩盖什么,因为以前看过一个饭店工作人员将顾客碗里的苍蝇吃掉以掩盖其错误的新闻报道,但是转念一想,还是不要急着下结论吧,看看还有什么其它信息来源吧,于是在网络上搜索起来,发现原来还有视频。看过视频以后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是电视主持人带有惩罚意味的一个举动,而区长也接受了惩罚——吃下了这只被水泥粉尘污染了的橘子,大家为这位勇于承担责任的区长鼓了掌。 从目前搜索到的各网站的转载来看,绝大多数都没有将事情说客观,对读者造成了误导,从而网络舆论一边倒地骂这位区长。 是否网站编辑们就无法做到客观呢? 可以看看网易上的相关说明文字:“1月10日晚,湖北省武汉市电视问政第五场,蔡甸区区长彭巧娣现场试吃“水泥橘”,自责管理不到位,称自己种下的苦果自己吃。这个橘子来自蔡甸区一个的被水泥搅拌站所产生的水泥灰污染的园区。”链接为: http://v.163.com/zixun/V8GAM8GTF/VAEQG21QG.html 。这是我目前找到的唯一能够客观描述这件事的一段文字。 其实,只要认真看一下视频,凭媒体人应有的职业素养,对此事不难判断,写下一段与网易编辑一样客观的文字又有何难?现在一些人有一种逢政府必反的情绪,一件事不管政府做得对不对,都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加以反对,甚至故意歪曲和编造谣言。媒体人不要去迎合这种错误思潮,而应该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否则点击率上去了,良心过得去吗?即使对敌人,只要是他做得对的事情,就不要加以歪曲,更不要通过造谣的方式抹黑,这才是真正的民主理念。 不要带着情绪去看待问题,那样很难客观。中国人在这方面有很多欠缺,需要补课,需要补民主与科学的课,补好了这一课,才能理性思维,才能更好地推进民主,才不会滑向民粹主义,五四运动高举的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2061 次阅读|6 个评论
哲学是客观的么?——读《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热度 1 qianlivan 2013-12-15 11:27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已经在书架上待了好几年了。当时在旧书摊上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主要是受到其封面的吸引——同一书系里有一本书是费曼写的《QED:光和物质的奇异性》。 我最早对“哲学”这个词感兴趣时高中时的政治课,某学期政治老师鼓吹,哲学是给人智慧的学问,而那个学期的政治课就讲哲学。但是就上课的内容来看,我想说,如果那是哲学的话,我很遗憾。那之后对“哲学”失望过很长时间,倒是从物理课和化学课上体会到了哲学的力量——楞次定律背后的哲学、量变引起质变等等。大学的老师也经常会说:“让我们进行一下哲学思考。”然后讲一些深刻的内容,这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所以,总的来说,在科学课里感觉到的哲学是我能接受的,而真正去哲学课本里了解哲学是让我头痛的。这也是这本书束之高阁多年的原因。 这几天正好得空,又有些读书的兴趣,所以趁势把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其实是算是尼采早年的读书笔记,在其生前也未发表。不过大概正因为如此,这本书较之大部头的哲学专著是更和人亲近些的。读起来大致相当于哲学版的人物传记。至于说是“悲剧时代”,从对这本书的粗浅理解,好像是因为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认为人生是在为人的出生赎罪。本书提到的哲学家都是平常不怎么熟悉的希腊最早期的几位哲学家。 关于希腊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哲学家,一种说法是因为那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所以人们有时间思考世界本源的问题。提到哲学,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就是哲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书中的哲学家的哲学也都是关于对世界的看法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泰勒斯认为万物本源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生成”是世界的本质;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即是多”;巴门尼德认为,除了阿那克西曼德说的“生成”,还应该有“存在”;而阿那柯萨哥拉认为世界有“无数的基质”。虽然这些哲学家在他们的哲学中尽力摆脱现实世界,但是仍然不免有现实的印记。我一直以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哲学是客观的么? 从历史上看,有很多哲学思想,每种哲学思想都和具体的哲学家密切相关。哲学家就是在不停解构、建构。哲学似乎只是用来了解哲学家的个性和精神状态的某种记录。当然,哲学也是有共识的,比如,关于世界的本源,有说是水的,有说是火的,但是如果抽象一下,无非就是“一切是一”。而在此基础上,从一个本源生成世间万物就是“一即是多”。关于这个,我还是最喜欢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非常精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哲学共识才是真正的哲学,而所谓的各自哲学只是通向这种真正哲学的铺路石。这些真正的哲学看起来应该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哲学虽然号称高于现实,但是却不能脱离现实,因为现实世界的科学会不断丰富哲学的内容,再者说,对世界的看法——没有了世界还看鸟啊?所以我感觉哲学共识的部分还是客观的。
个人分类: 读书|58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客观看待和评判科学家的举证?
热度 2 lbjman 2013-11-13 11:41
如何客观看待和评判科学家的举证? 在博文《 转基因话题:我为何说吴中祥老师添乱? 》的评论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刘旭霞老师说: “科学上的举证很重要,所以才设定了转基因相对严格于普通食品安全的标准条件。安全评价过程,就是要求科学家举证的过程” 。刘老师的回答很中肯,但我有疑虑,我这样回复:“ 如果某个科学家研究的问题很前沿,而且他是这个领域具有话语权的人,若他举证过程中存在私利或私心,如何判断他举证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程序和标准能够应付这样的专家吗?” 再次请教各位专家和学者,我对刘老师的回复表达了我的疑虑,这种疑虑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如何客观看待和评判科学家的举证?
6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要客观评价中国科技的现状与进步
热度 21 lin602 2013-10-8 22:41
中国的科技与美国等国家相比肯定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原创性等方面,诺贝尔奖为零。所以不少人将中国科技说得一文不值,将中国的科技人员也说得一无是处。科学网上不少这样的帖子。 说实在的,应该将中国近几百年来的政治、经济、国力、科技的发展,客观地加以评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科学技术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慢慢跟上去,拉近与世界科技的距离。 二十多年前,中国都非常穷,近十多年中国才有点钱,而政治上,中国一直处在动荡之中。清朝被八国联军半殖民,接着军阀混战,再后来是日本侵华,中国内战,反右,文革,政治上一直就不稳定,知识分子一直就没有安下心来。我们大学毕业五十元工资,折合七美元一个月,科研经费更是少,基本上没有仪器,资料都是影印的。严格说来,近二十多年科研才有点上规矩,也才有点科研条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那是不现实的。 应该说中国的科技是在慢慢往前赶。几十年前是都看不见前沿,通过这二十多年的努力,总体上是进步的。 说实在的,只要中国政治上不乱,保持现在的经济发展,逐步改进科技管理上的毛病,中国的科技在慢慢靠近科技大国。 不承认中国科技的进步,将中国的科技说得一无是处,是不客观的。 中国的学者关键要自己争气,不要内讧,互相争斗,静下心来做科研,只要国内政治经济不出问题,不要搞什么政治运动,中国科技说是有前途的。 如果中国政局动荡,经济下滑,腐败横行,国外学者嘲笑国内学人,国内学人抵触国外华人学者,科研人员之间再内斗,那真就没有希望了。
9364 次阅读|31 个评论
客观比真理更重要
热度 3 陈小斌 2013-7-15 10:55
以前觉得真理无比重要。 为真理而执着,为真理而献身是无比崇高的事情。 现在忽然觉得 真理,是个很虚无的东西 真理,受制于个人看问题的立场 真理,受控于个人的经历和认识 因此,客观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可以认为自己是诚实的,但无法认为自己一定是正确的 宇宙至大,历史很长 真理与否,不是短暂而渺小的个体所能保证的 坚持客观的态度吧—— 那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而真理大厦的构建 留给历史 留给更多人的客观的努力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3297 次阅读|5 个评论
擦亮眼睛看世界
热度 1 sstone2009 2013-7-14 08:17
有位陌生的朋友对我的博文《中国经济的底气》作了十分认真的评论,全文如下: 太乐观了,今年回国,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遭遇瓶颈,仍然以扩建为主,知识产权保护机会为0,这对产业升级是一个致命缺陷。另外,官本位、权力斗争比过去更为严重,基层人民的生存空间和上升空间压缩,环境污染吓人。没有一个好的体制,中国经济岌岌可危。 起初,我只回复了一个惊讶的表情。次日,我又打开科学网,浏览到这段评论,感觉这样回复很有不礼貌之嫌。那位朋友大概是已经长期寓居海外了,似乎该是“国际友人”级别了,我这样的回复显得缺乏真诚,于是决定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个稍微详细点的回复,如果那位朋友能够看到,愿与之商榷。我希望我们都能擦亮眼睛看问题! 回复如下: 你的忧虑与一些唱衰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比较相似。 中国经济发展,100年来不断地遭遇麻烦,但在今天,麻烦是最最小的一次。 经过长年战争摧残、改革开放前数十年的迟滞、与欧美数十数百年的有序发展相比,中国需要改建、扩建还非常多,也必然会经历启动、普遍、盲目、自抑等阶段,直至进入良性循环,这个过程,没有一个实证可循,只有在摸索中前进。 官本位、权力斗争,其实哪里都有,只是形式不同,关键是你站什么立场! 中国基层人民的生存空间是否改善问题,你说了不算,美国之类的人权报告也说了不算,有良知、客观公正的个人和组织说的比较对,其中包括联合国。 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痛,80年代前,我的家乡河水可以生饮,后来一度污染极重,90年代开始治理,此后大大改善。如果,你来苏州看看,所谓环境污染吓人,你一定会有新思考。环境问题是绝大多数国家都会经历,比如法国,你知道法国香水为什么这么有名吗? 结论:客观看待一个事物,需要包括横向的,也必须是纵向的;你的观点正确程度,取决于你的是否独立思考!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3817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全面客观的认识水电
热度 6 zbt92 2013-6-28 16:15
张博庭 2013 年 6 月 26 日 在《能源 记者培训班》上的发言 概述: 要全面客观的认识水电,必须要了解水电开发的特殊性。 因水电开发往往和水库大坝的建设密不可分,所以,水电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清洁能源作用和水资源调控作用常常同时存在。 一、水电的清洁能源作用无可替代 1.1 人类社会遭遇减排难题 过去 200 多年间,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仍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极也在不断变化。当我们学会了开采利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之后,大量的化石能源被燃烧,不断排放出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使得原来沉积在地下的碳元素,大量地被释放到空气中去。 这必然会导致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升高,带来强烈的温室效应,最终可能会产生冰山融化、海水上涨、淹没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异常等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当前,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最大的生态难题。为解决这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努力。然而,由于能源供应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减排责任上,各国又都表现出各种矛盾和斗争。 我国已经在这场全球最大的生态矛盾斗争中逐渐成为了主角。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前几年,美国的布什总统不承认《京都议定书》一直是全世界环保人士批评的目标,但是,自从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改变了态度也开始强调承担减排义务,这样世界各国对排放问题的批评焦点,就自然而然的转向了中国。 1.2 气候谈判,困难重重 然而,当前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意愿分歧和行动鸿沟,仍然难以弥合,严重防碍谈判取得预定成果。截至目前,明确表示将履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的国家和地区仅有欧盟、挪威、瑞士,而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均明确表示不会承诺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 一方面,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有大量的能源支撑,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考虑国际社会减排温室气体的要求,履行好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义务。 未来几年我国的化石能源的增长幅度不能太大。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是我们国家的必然选择。 1.3 面对国际社会减排压力 我国的承诺 前些年,由于在我国经济腾飞的时期,水电开发受到舆论干扰,导致水能利用不足,对比其他发达国家,我们今天的发展确实已经消耗了过多的化石能源,排放了与我们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温室气体。为此,我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减排的承诺在 2020 年单位 GDP 的碳排放水平下降 40% 到 45% ,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15% 。而我国履行国际承诺的出路,近期主要在水电、核电。自从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使核能发展遭遇巨大阻力,因此,我国水电的担子更重了。 1.4 开发利用水电是当前最有效的减排 工业化以来,全球水电的开发应用是减少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功臣。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水电资源几乎开发殆尽,已经进入大规模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阶段。国外各种媒体所宣传的可再生能源,也大都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但是,事实上由于受到技术水平和能量密度的局限,水电仍然是当前最有效率、最起作用的可再生能源。 在发电领域内,目前全球可以利用的其它所有形式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量的总和,恐怕还要与水电的减排作用相差几倍。这就是世界的现实,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还不可能被改变。所以,国际上普遍的公认:水电、风电、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三部曲,缺一不可。水电是发展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基础和保障。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领域内它是目前人类社会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主力。曾有专家根据几个主要发达国的核电比重,推断说世界上替代化石能源发电的第一主力是核电。其实,从全球的范围来看,核电的作用从来也没有超过水电。(参见美国能源署的数据表 1 )可以预计 ; ,在核聚变方式发电的试验成功之前,核电的清洁能源作用,不可能超过水电。 表 1 :全球水电与核电发电量比较表 年份 总发电量 水电发电量 核电发电量 1980 8017.36 1722.88 684.38 1985 9460.21 1952.00 1425.54 1990 11294.58 2144.50 1908.81 1995 12598.23 2452.83 2210.04 2000 14565.75 2619.59 2449.89 2001 14849.92 2565.09 2516.67 2002 15357.00 2600.95 2545.30 2003 15884.31 2611.65 2517.76 2004 1665.03 2780.27 2617.32 2005 17343.88 2893.95 2639.24 2006 18020.77 2999.18 2659.83 2007 18794.80 2990.51 2597.70 2008 19103.20 3119.01 2602.43 2009 18979.89 3145.17 2568.22 2010 20225.28 3402.30 2619.85 2011 2507.24 (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单位:十亿千瓦时) 二、水电的水资源作用,更为重要 水电的节能减排、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已经是全球公认的。因此,我们今天需要着重从另外一个(水资源)角度,来介绍水电。 2.1 水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自然界中的水资源量总是随着时空不断的变化着的,然而,人们对水资源的要求则是非常苛刻的,太多了不行(产生洪水泛滥),太少了同样也不行(干旱少雨,甚至危及生命)。到目前为止,受到人类的科技水平的局限,人为大规模蓄水的方式只有建造水库这样一个方式,所以,水库的建设就是现代人类社会文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古代,社会的人口密度低,同时每个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大,所以,水资源的时空矛盾,没有像现代这么尖锐。往往可以依靠自然界的大量湿地进行调节,不必专门建造水库。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最主要矛盾。过去以洪涝灾害为主要威胁的农耕社会,已经向洪涝与干旱交替出现。近年来由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干旱,正在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矛盾。现代社会的人口密度、和巨大的水资源需求,让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必须依靠水库的调蓄,才能解决水资源基本需求的局面。 2.2 水资源开发与水电开发密不可分 一方面水力发电离不开水资源开发利用,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离不开水电。水力发电离不开水资源,这一点是大家都清楚的。但是,为什么说水资源开发也离不开水电,人们就不一定都清楚了。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强调的重点之一。 2.2.1 水资源开发离不开水电的机理 建造了大水库之后。人们在管理和使用这个水库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矛盾。这就是水库在用水和放水的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如果不能有效的消减,将会对水坝的结构产生致命的安全隐患。 水电站泄洪的结构,需要采取大量的消能措施。除了建有必要的消力池之外,什么挑流效能、水跃消能、孔板效能、窄缝效能等等。很多重要的工程研究都是要解决水库在泄水的过程中,对水坝和整个水电站的工程结构的威胁。 目前,水电开发往往是一种更科学、更高效的水库大坝建设方式。从利用泄水发电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来看,通过水电开发所建设的水库大坝可以拓宽水库大坝的建设投资渠道,利用市场机制达到服务于社会公益的目的。此外,水电大坝更安全。由于水电开发业主不仅是水库大坝的直接受益人,而且还是责任主体,所以,他们对水库大坝安全和维护会更加主动,完善。更有利于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 2.2.2 水电开发能让水库大坝更安全 历史上最远最有严重的 758 垮坝事故发生后,有不少反水电的组织,曾利用河南板桥垮坝所造成的数万人的死亡,作为反对水电开发的重要理由。而实际上,假设当年我国河南的板桥水库,如果真的建有水电站的话,恐怕也就不会发生那次垮坝事故了。 一般来说水电站的管理者,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随时都会对水库大坝的安全高度关注,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所以,水电大坝发生意外的概率比起完全公益性的水利大坝,会有大幅度的降低。据统计全世界已经有过成千上万起的大小垮坝事故。其中 90% 以上都是没有水电站的水库大坝。 2.3 水电商品属性和和它的水利公益属性 电力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商品。世界上重要的大型水电站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要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对于这类的水电来说,它既有产生电力的商品属性,也有调控水资源的公益属性。除此之外,水电能源的经济性很高,也就是说与其它的发电形式相比,水电的成本比较低。更重要的,水电还是一种能够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的能源。不过,水电的这些优点,有时可能反倒让一些搞电力和经济的同志,对水电的态度产生了偏差,他们对水电的支持只是来自水电的经济性。一些搞能源研究的同志,对水电的支持态度,也是由于水电是一种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 事实上,水库大坝的建设是人类社会所必须的,所以,即使不能发电,人们也还是要建大水库。现实当中,很多的水库大坝根本就没有水电站。例如,我国有 8 万多座水库,但只有 4 万多座水电站。因此,为了建设某些重要的水库,即使不经济也一定要进行水电开发。因为水资源的调控是一种社会公益,它非常需要借助水电开发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4 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与水电开发 国际上的确有 “ 河流水资源的利用不宜超过 40%” 的说法。但它绝不是指水库蓄水(水资源开发),而是指社会总用水量不宜超过河流的 40% 。根据我国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的解释,其理由是: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用水大约有 70% 最终会转变成污水,重新排入河流系统。因此,一旦某河流的水资源的利用率超过 40% ,那么就大约有 28% 的污水排入河流,与原来的 60% 未使用过的河水相融合,整条河流就几乎增加了一半的污水。因此,河流水资源的使用率一旦超过了 40% ,人们就会认为已经对河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影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    对水库蓄水的水资源开发而言,根本就不存在着污水返回河流的问题。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所谓过渡开发的问题。因为水资源的开发一般仅仅是一种储备,往往并没有真正消耗和使用水资源。不仅如此,一般来说,河流水资源的蓄水能力和水电的开发程度都代表着人类对河流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的控制能力,通常都应该是开发程度越高越好。 美国的水库总蓄水量为 13. 5 亿立方米 ,占美国水资源总量的 48.2% 。如果真存在所谓 40% 的警戒线的说法,难道美国全国都已经严重超过水资源利用的警戒线了吗?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和很多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正是体现在其超强的水库的蓄水能力上。 2.4.1 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成正比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和国土面积都与美国相似,但我国的水库总库容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左右。由于缺乏水库的调蓄能力,与美国相比,我国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相比之下,美国的绿水青山,自然灾害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的水库库容大,可以吸纳更多的洪水,抵御更大的干旱。我国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上的巨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水库的蓄水能力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存在,我国的河流普遍坡降大,水能资源特别丰富,所以,尽管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目前还不足美国的一半,但我国的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却已经从 2004 年起就全面地超过了美国。 总之,一个国家的水电资源再丰富,水电的发电量再大,也并不能代替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现实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应该与其水资源开发程度和水电开发程度成正比,而往往不是与该地区的水电发电量成正比。 2.4.2 水电开发程度与水电开发量的意义不同 例如,世界上水电比重最大的几个国家是巴拉圭( 99% )、乌拉圭( 99.% )、挪威( 99.% )、巴西( 82.7% )、冰岛( 82.3% )、委内瑞拉( 68.2% )、加拿大( 57.5% 、新西兰( 57.3% )、瑞典( 50.3% )、阿根廷( 40.4% ) , 显然,穷国富国兼有。其中的挪威的水电开发程度只有 60% 多,远远低于周边的欧洲国家。因为水电已经满足了他们的全部用电需求,他们当然就不需要再深入地开发水电了。 显然,一个国家水电使用量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主要和它的水能资源丰富程度有关。然而,一个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以及与水电开发程度密切相关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却往往是与这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的。 三、 社会文明与水资源开发成正比 纵观历史,我们人类几千年来的社会文明发展过程,几乎就是一部用水、治水的历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控制、利用程度,就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目前科技水平下只有通过利用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设施,我们才能实现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调配,在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社会生态环境。这就是我们当前人类社会的普遍现实。 根据 2007 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一个国家拥有的大坝数量及人均水库库容量,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紧密联系。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评价结果,按发展水平可将国家分为三类:即高度发展( HDI ≥ 0.8 )、中度发展国家( HDI ≥ 0.5 )、低度发展( 0HDI0.5 )。调查数据表明,除了极个别的特例一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与该国的人均水坝数量和人均水库库容几乎成正比。 当前全世界的现实几乎都是,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越好。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球平均值的四分之一,所以人均的水库库容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国 2007 年的水库总库容是 6 , 345 亿 m3 (美国是 13 , 500 亿),人均还不到 500m3 。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库容约 3000 多 m3 的水平。这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上面是 2007 年的统计数字。这些年,伴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的速度也非常快,到去年我国的水库蓄水总量已达 8104 亿。但是,根据水利部的披露,我国有效的水库库容只有 1700 多亿。而目前美国的哥伦比亚河、密苏里河以及科罗拉多河三个流域的梯级水电开发的有效库容就达到了 2000 亿。可见我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3.1 水库蓄水能力的生态环境作用 以水坝、水库建设为标志的水资源开发,是解决人类社会水资源矛盾的关键。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可以归纳为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孤立的看解决水少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节约用水,解决水多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防洪。但是,如认识到我们的水资源问题是水多和水少同时存在,其本质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那么,辩证的看:用水库蓄水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矛盾,才是解决这类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 3.2 工程措施是水资源的保障 2006 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资源报告》明确指出: “ 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均不足:地球淡水资源尽管分布不均,也还说得上充足。 ” 。很显然,报告明确地提出了目前世界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是由于设施不足、管理不善造成的。其中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就是指发展中国家还缺乏必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前不久的新电影 1942 ,揭示了黄河大旱之年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但是,由于建设了足够的处水设施, 2009 年我国黄河的枯水情况超,超过了 1942 年,但我们却创造了粮食丰收的历史新纪录。这就是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再比如 2006 年四川发生严重旱灾,国家防总紧急调动嘉陵江、岷江上几座水电站增加泄水,有效的保证了川渝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3.3 应对水资源危机,国际社会呼吁 鉴于储水设施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2 年 7 月,由国际大坝委员会联合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水资源协会和国际水电协会起草的《储水设施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宣言在日本京都隆重发布。该宣言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建设和保护储水基础设施。 《宣言》披露世界每年淡水资源总量约有 40 万亿立方米,目前人类可利用量每年只有 9 万亿立方米,其中大约 4 万亿是需要由储水设施调节的。《宣言》还强调: 21 世纪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人口增长对水、粮食和能源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们非常需要加强储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从而能优化利用水资源,包括洪水管理与抗旱、粮食生产灌溉、发电、饮用水和卫生、工业用水、航运、环境等方面。 四、水电开发就是生态文明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生态文明呢?大家知道进入近代工业文明时期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干扰也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引起了一系列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这是我们对生态文明的主要认识,但是,这样理解生态文明还不够全面。必须看到,文明的反义词不是唯一的。 “ 野蛮 ” 和 “ 愚昧 ” 都是与文明相矛盾的状态。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生态不文明的威胁,则往往主要来自于 “ 生态愚昧 ” ,而不是 “ 生态野蛮 ” 。 4.1 生态文明诠释了科学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是不可否认的。任何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和改变原始的自然生态。所谓生态环境的好坏,都应该是相对一定的主体而言的。例如腐烂的食物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可怕的污染,但是对于苍蝇却是其繁衍生息最好的生态环境;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是人类社会的环境难题,但是对于老鼠则可能是最好的栖息地。在我们人类的生活区域内,我们就是应该努力维护、创造一个适应人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生态发展的生态,就是生态文明。 人类从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开始,到现在发明、制造和使用的各种高科技手段,都是为了同自然进行抗争,并在这场斗争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发展。因此,我们今天的地球,早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类活动改变了的 “ 人类学的地球 ” ,或者说是 “ 社会的地球 ” 。 我国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也曾指出 “ 自 18 世纪晚期开始,地球已进入最新地质时代― ‘ 人类世 ’ 时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既不能脱离自然来看待历史事件,也不能脱离社会来看待自然事件,人、社会与自然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类生命共同体,要以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观点看待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 。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发展与某种生态的保护之间的无法回避的矛盾。水电开发与任何人类文明活动一样,对原始的自然生态一定是某种改变,对某类特定的物种的生态来说,难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对于人类社会这个生态系统来说,水电开发绝对是一种巨大的文明进步。 提倡 “ 生态文明 ” 建设一方面是要防止生态不文明野蛮发展。同时也要用科学发展来改造由于不发达,欠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愚昧(另一种生态不文明)。这也是国际社会的一贯要求。 1972 年发布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曾指出: “ ( 4 )在发展中的国家中,环境问题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千百万人的生活仍然远远低于象样的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他们无法取得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住房和教育、保健和卫生设备。因此,发展中的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他们优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 ” 4.2 水电开发的生态文明作用无法替代 近年来,由于一些极端环保组织有组织、有计划的误导宣传,很多人至今还认为我国目前的河流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严重不足,而是开发过度引发的。但事实则完全相反。目前,我国天然水资源极为丰富的云南省的水库蓄水能力,还不到水资源总量的百分之七(此前,曾被参见伪环保记者宣传为 100% )。一旦遭遇长期不下雨的气候,就难以满足正常的水资源需求。由于没有足够的水库蓄水调节, 2009 年秋天以来干旱少雨的气候造成西南地区众多河流和小水库的干涸。不仅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人畜饮水困难,而且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2010 年 4 月底,根据《云南信息报》的报道,省林业厅对于干旱损失进行了评估。此次干旱使云南省约 750 万亩自然保护区受到影响,重旱面积约 10 万亩,导致部分面积较小、生态脆弱的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水源枯竭、湿地面积缩小,野生动植物生存和栖息环境受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生存所需的水源和食物匮乏。 例如,昭通市巧家县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发现攀枝花苏铁大面积死亡;南华县有 156 株野生苏铁(国家Ⅰ级)死亡;白马雪山国家级保护区 237 株红豆杉、约 3000 株珙桐等重点保护植物零星死亡。此外,还发现大量两栖类动物死亡,候鸟提前北迁,野生或云南独有野牛、滇金丝猴、斑羚、黑熊和猕猴等饮水困难,体质有所下降、甚至出现城群患病和死亡等问题。 图中是一条河流枯水后干死在龟裂的河道中的鱼。严重的干旱对鱼类的伤害与任何水库建设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这些惨烈的事实,都生动的向我们证明了,现代社会里调蓄水库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生态保护作用。虽然建设水库所形成的人工湿地,确实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鱼类回游)产生某种不利的影响,但是,相对洪涝灾害和特大干旱来说,水库的生态环境保障作用,绝对是更大、更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走遍全世界始终都能看到 “ 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 ” 的根本原因。总之,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而科学的水电开发是一种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文明的建设。 4.3 我国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我国的水电开发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推进 “ 西部大开发 ” 战略实施,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 “ 西电东送 ” 、改善电源结构、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减少河道泥沙淤积、改善水质,保护河流生态、再造秀美山川,以及在防洪、航运、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 2012 年我国水电年发电量已达 8641 亿度,可以替代原煤约 4 亿多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8 亿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效益十分显著。 此外, 大型水库电站具有水资源调节、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在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防洪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排前十位的特大型水库工程: 4.4 水电的生态环保作用不是必然的 首先,必须注重科学开发。例如,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保护鱼类。我国在很工程中都设置鱼道、增值站和采用分层取水装置以尽量保障珍稀鱼类的生境。 其次,开发了水电、建成了水库也并非就能自然的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联合国的水资源公报中说得很清楚,目前的水资源问题,不仅有设施不足的原因,还有管理不善的因素。因此,水库建成以后的科学管理,也非常重要。设施建设是管理的前提,我国黄河上最重要的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前,由于管理手段跟不上,黄河曾连续多年出现严重的断流。小浪底建成后,让黄河有了足够的调蓄库容的同时,水利部加强了全流域的统一管理。通过统一调度合理分配,完全杜绝了黄河断流的现象。总之,水库大坝的建设,只是为我们提供了管理水资源的硬件条件,具体能不能管好还需要软件的配合。 再有,必须认清某些水资源绝对短缺的问题。通过建水库大坝、调蓄水资源的水资源开发,只能解决水多与水少同时存在的矛盾。而对于绝对的水资源短缺,水库的作用等于零。我国北方很多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已经绝对短缺,不能满足当地民众的生存需求,一些地区出现了水库干涸的景象。所以,通过水库蓄水并不能解决所有水资源问题的问题。我国目前华北地区的情况,与百年以前的美国加州非常相似。由于水资源绝对的短缺,造成了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后来美国人是通过加州的北水南调工程,才解决了这些矛盾。 我国北方的水资源问题,也是水资源绝对短缺造成的。对此光有蓄水的水库大坝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调水的工程措施。 五、我国水电开发的前景 我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开发潜力巨大。根据 2006 年颁布的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6.94 亿千瓦,年发电量 6.08 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量 5.42 亿千瓦,年发电量 2.47 万亿千瓦时。目前,根据进一步的工作数据已修正为:技术可开发量 5.72 亿千瓦,年发电量 2.61 万亿千瓦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单站在 500kW 以下的小水电资源。 我国的水能理论蕴藏量,大约相当于每年 30 亿吨原煤,技术可开发的约 13 亿吨,而目前只开发利用了 4 亿多吨。除此之外,我国的水资源总量 2.8 万亿 / 年。而目前我国的有效水库库容仅为 1700 多亿。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还有较大的潜力。 总之,我国的现状是:水电资源丰富,开发度低,潜力巨大。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程度已在 60% 以上,部分国家开发程度在 80% 以上。 2011 年底我国水电开发率仅为 27%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水平。(按发电量计算) 5.1 水电开发规划完成后,缓解水资源矛盾 水资源调控的作用巨大。美国胡佛水坝基本上不泄洪。我国三峡每年都要泄洪多次。泄洪的根本原因就是水库库容不够,不泄洪腾出一定的库容的话,若再出现洪水很可能会形成灾害。 因为没有泄洪的威胁,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可以建 29 级闸坝;水资源可以得到自如的利用。我国的长江则要在洪水期疲于奔命的把洪水排到海里去,哪里还敢建什么闸坝?旱季里则经常为了保证基本的航运,在明知道水库里水资源已经十分的张的情况下,还是不得不放水。这样势必会更加剧水库水资源的紧张程度。可见,水库的蓄水能力对水资源调控有事半功倍的放大作用。 5.2 加速开发水电将提高水电电能的质量 我国南方地区水能丰富,但目前南方电网汛期、枯期的电力差距巨大,高达三分之一。保证供电不得不想其它办法。其原因是:龙头水库蓄水能力的欠缺,美国的情况是水库蓄水能力比我们高一倍,而装机只有我们的 1/3 ,其可调节性,至少是我国 5 到 6 倍。因此,我国有很多搞电力的同志认为水电的电能质量较差。 当我国的水电按规划开发之后,也将会大大提高水电的电能质量。例如,雅砻江的情况:锦屏一级和两河口龙头水库开发之后,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的枯期发电量将超过汛期。很多流域都有类似的情况。我国的水电开发规划完成之后,将会解决水电季节性出力不同的矛盾。 结语 1 、近期以来,为了应对人类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水电开发的清洁能源作用已经被高度重视。国际社会的主流舆论也大力支持水电开发。因此,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的最主要动力,是来自国家的减排承诺。所以,当前我们整个社会对水电的能源作用,认识相对比较深刻。但是,相比之下我们的社会对于水电开发的水资源作用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欠缺。 2 、水电的能源作用能够解决的是社会发展的问题,而水电的水资源作用解决的是社会的生存问题。水电的清洁能源作用,是有其他方式可以选择、可以替代的,但水电的水资源作用,则是唯一的,无可替代的。(水电开发的水资源作用更重要) 3 、当前无论是我国还是全世界,都存在着由水资源和能源资源引发的生态难题。而解决这些难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充分开发利用好水电这种可再生的资源,维系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4 、生态文明与以往单纯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区别,就是科学地诠释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目前人们所理解的 “ 生态系统 ” 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可大可小。水利水电开发与某种局部的小生态之间的矛盾有时不可避免,但是对于以人为本的整个社会的大生态系统而言,水电开发一定是重要的生态文明。 5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生态文明存在着以人为本的巨大的差距。以人为本的生态是大生态,(某种局部的生态系统,往往都不会包括人)。以人为本的环境一定是小环境。任何环境的污染都会对周围的群众构成威胁,可是,我们经常会认为这只是局部问题加以忽视。由于生态保护是权力,而环境保护是责任。所以政府管理部门不免喜欢倾向于行使权力,规避责任。因此,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水利水电工程进展困难,同时广大群众所感受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6 、目前,我国 “ 十二五 ” 规划中已经分别制定了加快水利建设和积极发展水电的重要政策,这就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最重要的措施。 谢谢大家!
4107 次阅读|6 个评论
陈安的自我评价还是很客观的
热度 4 ywang69 2013-5-27 10:31
凭我对安仔的了解,我觉得陈安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无论是唱歌、写博客以及应急管理水平。自信的男人是最可爱的,当然这种自信应该是建立在实力之上的。 当然他演讲的水平看来只有听了他的报告之后才能下结论,下次有机会邀请他到我校讲学就知道了。
个人分类: 昨夜星辰|480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