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梅花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梅花

相关日志

梅开涧上春风暖
热度 2 saraca 2019-1-24 14:07
图1:彩云南早开的梅花,墙角数枝梅。 梅开涧上春风暖。这是写在水仙花盆上的一句话。 看到它时,脑海浮现出“梅开涧上”的早春光景:在春寒料峭、残雪消融的山野,一树梅花在溪流淙淙的山涧傲然绽放。那一朵朵小巧雅致的梅花,红的似火,白的如雪,星星点点布满枝头,疏疏朗朗地宣告着春天的到来。于是,就是这一树梅花,让整个山野都如沐春风,温暖起来了。 常常会回味唐诗宋词中遣词造句的妙处。耳熟能详的就是那一段故事,“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和”敲”二字的选择。“推”意味着直率鲁莽,如同进入自家门一样,顺手自然。“敲”蕴含着尊重和礼貌,夜半三更,贸然造访借宿,自然需要几分掂量和谨慎。况且,夜深人静,深山古寺,敲门的清脆,岂不是给万籁寂静的月夜增添了一分灵动?敲门瞬间,“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就出现了。 那么,像“梅开涧上春风暖”之类的妙笔,用一个形容词补充定语“暖”,就可栩栩如生地呈现出一副动态的早春自然景象,令人身临其境。类似于这样的用法和表达,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海洋中,比比皆是、俯首可拾。例如,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南宋词人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肥瘦”;宋朝诗人赵与东“雨欺梅影瘦,风助竹声寒”中的瘦与寒,都令人读后拍案叫绝、过目不忘,回味良久。自然,花盆上常见的这一句“梅开山涧春风暖”的“暖”字,用字极为巧妙自然,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寂静无人的不仅“暖”旷野,也“暖”人心。于我而言,在南方冬至时节早晚的泠冽寒意中,看到这句妙语时就立刻感受到春风拂面的融融暖意。可惜的是,这一妙句的原文出处不详,有人认为是春节对联中的上联部分。 如此这般费力解析,其实注意力还集中在一个“梅”字。梅花的特性在于残雪尚未消融,冬末春初就吐露花苞,傲雪凌霜开放。宋朝诗人王安石有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这说的梅花与雪花总是如影相随的。有宋人卢梅坡曰作诗曰:“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这首诗,字里行间透着着浓厚的个人情感喜好,貌似梅花盛开最好能遇大雪,梅雪齐了,还得有吟诗作对之文人,最好还得有个好光景,那就是日暮时分最相宜。如此的机缘巧合,这个春天就可以打满分了。素来写诗作赋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之创作,诗人借梅花雪花之两全齐美,蕴含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久居江南或北方的赏花者而言,梅花和雪花就是一对天生的好搭档,前者绯红如霞,星星点点;后者洁白晶莹,飘飘洒洒,一旦梅花枝头落满白雪,那一朵朵梅花就会愈发衬得晶莹剔透,娇艳欲滴,惹人喜爱。 图2:疏影横斜水清浅:PS添加月光与溪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植物新语之旅。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5530 次阅读|5 个评论
低梅顺掩
热度 3 huailu49 2019-1-22 11:11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2058 次阅读|7 个评论
俏也不争春
热度 6 huailu49 2019-1-16 15:12
连阴多日,终于放晴了。 外出走走,偶有所得: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596 次阅读|12 个评论
腊梅
陈龙珠 2019-1-7 11:15
腊梅不是梅, 春前两月开。 冰雪裹不尽, 幽香招客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22 次阅读|1 个评论
素梅
热度 5 huailu49 2018-4-11 12:50
\0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198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看花老眼之龙华晚谢梅花
Mech 2018-4-10 09:09
龙华烈士陵园,只见到一棵梅花,开得很好。用手机拍照。 梅花的照片过去贴过。豫园的梅花品种更好,但不是我拍照,而且照片经过剪切,《 豫园梅花四佳丽 》。梅园的梅花也很好,《 无锡梅园的梅花 》,但没有近距离的照片。 “看花老眼”系列博文 看花老眼之缘起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冰岛虞美人 看花老眼之龙华白玉兰 看花老眼之龙华 早绽桃 花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锡梅园的梅花
热度 1 Mech 2018-3-6 10:21
去年冬天游无锡梅园 ( 照片尚未贴出 ) ,梅花还没开。今年再游,梅花开得正盛。天气亦好,只是游园中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也许没有梅花花朵多,肯定比梅花树多。拍摄些照片。 这是我第一次拍摄梅花。上次贴出的《 豫园梅花四佳丽 》并非是我拍照。以单株论,梅园的梅花似乎不如豫园的,但梅园梅花更多。上面的照片,除了前两张和最后一张,其它的都做了裁剪。 我不太喜欢微距摄影。 我贴的照片几乎都不裁剪,这次破个例,上次的梅花照片也裁剪了。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1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吟咏梅花的宋词
热度 1 Mech 2018-3-5 21:30
宋人好咏梅。因此咏梅的词甚多,包括姜夔的名篇《暗香》《疏影》。本文摘录十余首都是直接咏梅,而且词义比较浅显,因此《暗香》《疏影》都没有。有些寄托情怀的词,如陆游的《卜算子》也没有抄。当然,即使貌似直接咏梅的词,其实也可能有所寄托。如苏轼的《西江月》据说是怀念故去的侍妾朝云。但即使不知道这种意思,也仍不失为好词。 西江月·梅花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菩萨蛮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盐角儿 晁补之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 堪羞损、山桃如血。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珑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临江仙 张孝祥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 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 只疑幽梦在清都。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念奴娇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江城子·赋梅 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 晚风吹。晓风吹。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 欲开时。未开时。 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 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点绛唇·咏梅月 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 君知否。雨孱云愁。格调还依旧。 留春令·咏梅花 史达祖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蝶恋花 真德秀 两岸月桥花半吐。 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 尽道武陵溪上路。 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 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 莫是东君嫌淡素。 问花花又娇无语。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771 次阅读|2 个评论
醉白梅
热度 4 huailu49 2018-2-16 15:53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1847 次阅读|8 个评论
年后梅,年前梅
热度 1 huailu49 2018-2-2 16:08
松江的崑秀湖畔有一大片梅园。去年的2月2日前去的时候,那里的梅花已经大面积绽放了: 可今年2月2日再去打探,绝大部分还只是花骨朵呢: 难不成就是因为去年的二月二是在春节后,而今年的二月二是在春节前? 不过我估计,今年的大面积绽放也用不着拖到春节后,再过1周也该差不多了吧。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050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然志30】蜡梅不是梅
热度 7 fuleiucas 2018-1-5 12:56
冬天开放的花并不多,但凡能开放的,多受人赞美,如山茶花、水仙花、梅花和蜡梅花。尤其是梅花和蜡梅花,恐怕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最多的冬日花卉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梅花和蜡梅花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花。 梅属于双子叶植物中的蔷薇科,小乔木或灌木,树干比较光滑。先花后叶,花是碟形的,有的单瓣,有的重瓣,颜色则从白色到粉红色,叶片卵圆形,冬春季开花,五六月份结果。从实用角度来看,有两种梅 ——花梅和果梅。 梅花 人们繁育出多种花梅,只待冬春季节赏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雪相映,难怪文人诗兴大发了。也正是由于梅花在严冬开放,才与松、竹一起获得“岁寒三友”的美誉。王安石有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恰是对梅花品格的赞美。 相比于花梅,果梅的种类并不算多,像白梅、青梅都是果梅。青梅成熟时,由绿变黄,但酸味犹存。那段时间江南多雨,被称为 “梅雨”。果梅的果实可以作为果脯食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可谓脍炙人口。 蜡梅花 再来说说蜡梅。蜡梅属于双子叶植物中的蜡梅科,树干不如梅的树干光滑,一般也不如梅的树干高。也是先花后叶,花是圆形或卵圆形的,花黄似蜡,故得名蜡梅,又被叫做黄梅花。由于开花的时间也在冬春时节、寒冬腊月,又被称为 “腊梅”。宋代诗人王十朋的“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正是描写蜡梅的。 如此说来,梅花与蜡梅花并不难区分,单是看花的颜色就知道了,白色、粉红的是梅花,黄色的是蜡梅花。等它们长出叶子还可以注意到,梅花的叶子是互生,也就是叶子在枝干上交错而生,每个节上只有一片叶子;而蜡梅的叶子是对生的,也就是叶子在枝干上是相对而生,每个节上有两片叶子。了解了这些差异,料想便不难区分它们了吧。 注:本文删减版发表于《中国科学报·科学周末》 2018- 1 - 5 (4);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399107.shtm
个人分类: 自然志|8782 次阅读|8 个评论
街上最后的梅花:美人梅
热度 1 gardening 2017-3-25 13:42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在百花凋零的隆冬先行开花的梅花,走过了漫漫的一个多月花季,随着春暖花开,逐渐走近尾声。 有过灿烂的花开 , 就会有黯然的花落 ,毕竟去也终须去。 嘉松南路绿带 不过,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来也纷呈,去也异彩,拥有近千品种的梅花,最后粉墨登台的 美人梅 ,不仅有让人遐思的美名,更有浓而不艳的妆容,为梅花的谢幕画上精彩句号。 美人梅( Prunus × blireana cv. Meiren )是法国园艺师1895年以 红叶李与重瓣宫粉型梅花杂交 而成,不仅延续了梅花花朵重瓣、较大、花色娇艳的特点,又融入了紫叶李叶色紫红、花量繁密的性状,成为 唯一 叶色紫红 、 后期花叶同放 的梅花品种,也是 花期最晚 的梅花品种。 上海辰山植物园 当然,引起我对美人梅特别关注的却是源于 上海松江区嘉松南路东侧绿化带的一段美人梅 ,虽然长度仅1公里左右,但每年3月10日左右,美人梅盛开,并一直坚持到月底。在背景树黛绿色雪松林带衬托下, 粉红色的花带 更为 绚丽夺目,妩媚可爱,成为那段时间乘班车经过时, 窗外最为养眼的风景 。 嘉松南路绿带 说起街上的梅花,还有一段往事。数年前,有一媒体记者来电,问我 是不是城区绿地梅花越来越多,表明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了 ,希望我谈谈这个话题,尤其介绍梅花与城市环境关系的科学知识。由于以前很少关注梅花,对梅花的品种、习性、栽培知识更缺乏基本了解,不知为不知,恐贻笑大方,自然婉拒了采访。 不过,很快就从报上看到, 梅花权威陈俊愉院士欣喜于上海市区众多梅花开放,陈先生表示,这说明上海空气二氧化硫含量大幅降低了,因为 梅花是空气监测者,对二氧化硫尤其敏感 ,二氧化硫含量稍高,梅花叶片会出现斑纹,甚至枯黄脱落。陈先生还回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空气二氧化硫增多 ,导致上海梅花生存艰难, 许多梅树被迫迁移到当时是农田的淀山湖畔和闵行莘庄地区 。 顺 便提一句,今年(2017年)是陈俊榆先生诞辰100周年,在梅花盛开的季节,全国多地举办纪念陈先生的活动,上海也在去年建成的莘庄梅园举办“ 花凝人生—陈俊愉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缅怀先生情怀,弘扬梅花精神。 嘉松南路绿带 静安雕塑公园 确实,梅花在公园、居住区栽植的越来越多,街头绿地也时常 能碰到梅花的倩影。美人梅作为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的梅花品种,比较耐寒,能在华北地区露地越冬, 可能是最适合公共绿地栽植的梅花品种之一 。美人梅株型优美,花大繁茂,花色雅致,嫩叶紫红色,还是良好的 色叶树种 , 早春赏花,其它季节赏叶,值得推广应用,相信会有 越来越多的 美人梅 走上街头,让城市更加美丽。 静安雕塑公园 延伸阅读 : 寒冬的清新气息:梅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62906.html 上海雕塑公园梅花胜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873440.html
个人分类: 园林植物|10259 次阅读|5 个评论
赏梅
duzhanchi 2017-3-16 12:03
赏梅 明城墙下梅盛开 , 繁花似锦引蜂来, 游龙跳枝展奇姿, 绿萼玉碟放异彩。 注释: ( 1 ) 明城墙系指位于北京东城区崇文门东侧的城墙残垣。 ( 2 )游龙、跳枝、绿萼、玉碟均为梅花品种名。
个人分类: 诗词摄影|2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残梅花枝
热度 3 huailu49 2017-2-27 10:05
仍然是在世纪公园,终究还是去晚了。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862 次阅读|9 个评论
新春杭州锦城小区的梅花
陈龙珠 2017-2-8 19:3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又到赏梅季
热度 2 xin 2017-2-5 10:11
昨天,北京的梅花开了。我观察的地点在 北京林业大学校内,具体在体育场北面的花池里。有一株老梅花,狗牙腊梅金条红心,感觉有几十年的树龄。
3440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10 huailu49 2017-2-2 19:41
给大家拜个晚年!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635 次阅读|22 个评论
新梅迎春
热度 2 nipy 2017-1-30 17:30
新梅迎春 大年初一,长沙天晴气爽,散步浏阳河,看到红梅、白梅已争相开放迎春,摄得几张照片与大家共享、
个人分类: 摄影爱好|1046 次阅读|2 个评论
梅和桃等等,令人困惑的植物分类地位
热度 9 cherrylu1960 2016-3-25 00:14
京城,又到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外出踏青赏花是北京人春天的最爱。 赏花爱花之人侧重面各有不同,摄影爱好者靠技术和设备拍出高质量的照片; 女人们大多喜欢与花合影,追求所谓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而喜欢植物学的人会多关注植物的形态分类什么的。 春花烂漫时,多种花集中开放,也是最容易认错花的名字,张冠李戴之时。其实,一般赏花人肯定不关心植物分类上的细节,也不管什么梅桃李杏樱,只要耐看就好。但对于学过植物学的人,如果不能比较准确地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辨别描述常见的这些植物,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但我努力了几年,也查了一些资料,有些事情还是搞不太明白。 至于网上介绍的那些根据花的外观进行辨别的方法,也不那么容易。品种越来越丰富,形态千差万别,许多的辨别方法并不完全科学,包括从花期看,在北京梅花大多也不是冬天开,说蜡梅还靠点谱。今年北京很多地方梅花的花期与山桃花等完全重叠了,好在山桃花的小叶出的快,很快暴露其身份。而梅花的叶子要出得晚,不会与叶子同生。 其实,上学时植物分类学学得真不算好,尤其那长长的植物分类检索表,看着就头痛。其实,给植物进行分类,也是件不算太简单的事情,需要从根、茎、叶、花、果和种子分类描述,汇总辨异,找出相互差异和相互显著对立的主要特征,依主、次要特征进行排列,将全部植物编制成不同的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的检索表。其中,植物界主要是分科、分属、分种三种检索表。 不同的花儿中文名称各异,有的各地的叫法也不一致,所以通过拉丁学名看是不是一种植物是相对准确的。可是,植物分类也是与时俱进的,植物分类在变,拉丁学名在变,有时令人凌乱。 北京的梅花开了,山桃花也开了,过些天樱花、碧桃、榆叶梅也开了,花期会有重叠,识别起来有些乱。前面提到的梅桃李杏樱,原来的植物分类都属于李属 Prunus.L 大家族 , 桃、李、杏、梅、樱桃等都是这个属下的种,现在似乎有把李上升为李亚科( Prunoideae )(还有别称桃亚科、梅亚科的,到底李桃梅是哪个啊) ,桃又独立成属,成为桃属( Amygdalus L. ),故桃的拉丁学名有不写过去的 Prunus persica, 而是 Amygdalus persica ,而桃属植物又分为两个亚属:桃亚属和扁桃亚属,实在有点乱。桃、杏、梅、樱桃,哪个不比李有名,估计都不肯臣服于李下,呵呵,这是瞎扯。 我现在手头还用的上世纪 80 年代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拉英汉种子植物名称》,在科属一览表上,蔷薇科植物中李桃杏梅并没有独立成属,而是都归于李属下。现在网上查到的分类也比较乱,手头的工具书看样子也有点过时了,一直想买新版的,还没有买到。着急啊,改天到书店转转,看看有没有权威的植物分类新版工具书。也希望了解植物分类学的老师给予答疑解惑。 至于梅,也该是蔷薇科李属(亚科?)下面的一大种类,工具书上查到的拉丁学名 Prunus mume ,现在网上采用的 Armeniacamume ,把其归入蔷薇科杏属植物,看来杏也独立成属了。那百度百科上介绍梅花是蔷薇科、梅亚科、杏属植物,可拉丁名仍用 Prunus mume ,明明是李属嘛。呵呵,真乱。 看过一篇较早的介绍中国梅(花梅和果梅)分类的,只涉及变种和变型,没有涉及属一级的分类地位变化。关于这几种植物的分类变化,也查不到太多的资料。 当然,对于普通人,也不需要了解那么详细的分类知识,更不需要记拉丁名什么的,只要大致知道是什么植物就行了,现在扎堆赏花,大体不会弄错。也一直希望公园稍微麻烦那么一点点,多立几个介绍植物的牌牌。 像这次的明城墙梅花节,就搞的不错,立了很多醒目的牌子,介绍梅的知识,包括品种、文化什么的,值得表扬。从上面的介绍梅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别称春梅、青梅、干枝梅、酸梅,等,包含游龙品种群、雪梅品种群、朱砂品种群、跳枝品种群、绿萼品种群、玉蝶品种群、黄香品种群、早瓣品种群、宫粉品种群、黄梅品种群、美人品种群,等十一个品种群,色彩形态比桃花要丰富多了。以前春天只知赏桃花,现在还有许多春梅可赏。过些天小时候常见的榆叶梅也开花了,不过这又属于另一类了。 明城墙下的各色梅花逐渐开放,而北京植物园的山桃花却正在盛开。 不多啰嗦了,还是发照片吧。 前几天在崇文门明城墙遗址公园拍的梅花,只有少量开放。今天见张玉秀博友去看发的照片,开得好看多了 北京植物园桃花节,湖边盛开的山桃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865 次阅读|18 个评论
崑秀湖的宫粉
热度 2 huailu49 2016-2-29 08:34
崑秀湖梅园里有四五个品种,宫粉梅是其中之一: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3363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