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慕尼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慕尼黑(ICC15)归来
热度 5 yli510 2012-7-15 21:53
慕尼黑(ICC15)归来
慕尼黑归来,收获颇丰,简要记一笔。 国际催化大会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alysis , ICC) 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影响最广泛的催化大会。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atalysis Societies )每四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国际催化大会,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 7 月 1-6 日,第十五届国际催化大会( 15th ICC )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主题为 “From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to catalyst design and novel processes” 。 会议主席为: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化学系 Johannes A. Lercher 教授。 下一届国际催化大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本次大会收录的稿件约 2500 篇,其中选出口头报告 205 篇,其中来自我们中国的报告共有 22 篇,分别来自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5 篇,浙江大学 2 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篇,华东理工大学 2 篇,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沈阳金属研究所各 1 篇。(通讯单位非国内的暂未计入 )(以上信息是小木虫上拷来的,会前统计的,未经核实,大概差不多吧)。 化物所的包信和,张涛,李灿等都是keynote报告,另外还有中石化的谢在库也做了报告。都去听了,一如既往的精彩! 这次会议除了每天两个大会报告外,分组的口头报告只有 5 个会场。因为口头报告数量的减少,比上届在韩国举行的报告质量有所提高。一路听下来,似乎大部分口头报告都是知名教授做的,很值得一听。值得一提的是会议首次采用了 Poster Symposia 的形式,从诸多的poster里面选出了部分poster,分 44 个专题举行了小组讨论和报告。每个选中的poster报告 5 分钟,讨论3分钟,有两个主持人主持讨论。因为选题范围比较专,参加的人都是对这个课题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效果还是不错。另外大会采用了E-poster的方式,会场有好几个区域摆放了好多台电脑,可以直接通过姓名及poster编号查找浏览想看的poster,非常方便。 一共 6 个大会报告,外加两个获奖的大会报告,其中一个是: Heinz Heinemann award ,获奖人是英国 University of Cardiff 大学的 G Hutchings教授 。该奖是以国际催化大会的发起人 Heinz Heinemann 命名的。获奖报告的题目是: catalysis using gold nanoparticles ,四年一次,世界范围内每次一个人。另外一个获奖报告是国际催化大奖( international catalysis award ),大家应该熟悉, 2004 年,李灿院士曾获得这个奖。本次获奖报告的题目是: catalysts liven and up close: heterogeneities in space and time, B.M. Weckhuysen, Ultrecht University/ NL 。 下面是大会报告的题目及报告人: OVERVIEW PLENARY LECTURES • Monday, July 2, 2012 09:30 Water splitting on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ts K. Domen , University of Tokyo/J 13:50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 guide for understanding catalys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 Sautet,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of Lyon and CNRS/F • Tuesday, July 3, 2012 09:00 Engineering polyolefin solutions using advanced catalysis C. Kresge , Dow Chemical Company, Midland, MI/USA • Wednesday, July 4, 2012 09:00 Models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what has been learned? H. Freund, Fritz-Haber-Institute, Berlin/D • Thursday, July 5, 2012 09:00 Progress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talyst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and catalyst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A. Bel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USA • Friday, July 6, 2012 09:00 Design and study of molecular catalysts for small molecule activation and conversion R. Periana ,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Jupiter, FL/USA 从大会的议题和大会报告的选题上可以看出主流的催化研究议题: 第一个报告是东京大学的 Domen 教授,他的成就是在光解水催化剂研究方面。主持人介绍的时候说这是一个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题目。从其余几个报告题目里,大家可以看出理论计算及模型反应在催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很多报告中都有涉及。生物质转化也是目前当仁不让的一个热门课题。 15th ICC 主要内容涵盖创新催化剂设计;催化机理研究;先进催化反应工程;能源和燃料催化;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绿色可持续催化研究;工业催化等研究方向。 这是大会的会场图片,特别喜欢会场主席台上摆放的黄色的鲜花,煞是好看,可惜相机不好,没拍下来。下面附几张照片,大家将就着看看吧。 A.T Bell 和李灿院士给 Hutchings 授奖。 谈点自己的感受:几个大会报告中,我比较 Enjoy 的是 Hutchings 和 Bell 的报告,从实验上来看,其实他们做的实验都很常见,但是提升的高度却很很高。特别是 Hutchings ,从 concluding Remarks 来看,结论都很朴实的,但是却篇篇都是 Nature , Science 等级别的文章。听两个老人将毕生的科研结果及对科研的认识,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和催化科学的神奇。另外B.M. Weckhuysen的获奖报告做的激情洋溢,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原位表征工作做的非常漂亮,幻灯片做的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报告听下来,很容易被这些顶尖科学家对催化工作的激情所感染! 两个主席, Leitner 说感谢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全体学生为会议做志愿者, Lercher 纠正说,应该说应该感激整个慕尼黑高校的学生。 闭幕式上李灿主席做总结发言, Muhler 宣布下一届世界催化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并播放了北京申办世界催化会议的宣传片。中国几代催化人努力争取,终于取得了世界催化大会的举办权,值得庆贺。 另外,会议期间发生了一个好玩的事情值得一记:由于口头报告的会场较少,经常发现去听的时候,会场已经满了,其中 14b 会场的保安特别认真,一旦满了以后,守在门口不让人进,只好在门口排队等着,出来一个放进去一个。这种情况很少见吧,德国人的认真可见一斑。有次在会场门口排队等候的时候偶遇 Bell 教授:他看到门口等了那么多人,很不解的问到: what's happening? 我就跟他说了下情况,他开玩笑的说:“ Even Me ?” …… 给个此次会议的地址链接, http://events.dechema.de/events/en/icc2012.html ,网站上有个好消息: Pictures / Impressions of the congress will be available till end of August .没去过的人也可以去浏览下啦!
6862 次阅读|10 个评论
慕尼黑印象
热度 10 Guoxiangyun 2012-7-13 20:27
慕尼黑印象
拜仁-慕尼黑足球队的主场 慕尼黑工大(Garching)的地铁站:科学名人堂。 工大Garching校区 Dietersheim,我住的小村庄,路边的小麦还未收割。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做学术报告: Silicon Carbide --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catalysis
5878 次阅读|20 个评论
12年公派慕尼黑工大读博通过了
热度 7 liuhaitao123 2012-5-10 21:01
12.5.10下午2:30学院开毕业动员会,4点回到宿舍,刚上Q 就传来消息,CSC 放榜了,一阵狂刷,看到自己的名字,狂喜了一会,开始给父母,老师,同学打电话,告诉他们好消息。晚上大吃一顿,肚子现在难受,校园散步去。
3230 次阅读|7 个评论
慕尼黑会议的“美国、欧洲和亚洲崛起”主题讨论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2-5 11:37
慕尼黑会议的“美国、欧洲和亚洲崛起”主题讨论 第四十八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 2 月 4 日进入第二天。 “美国、欧洲和亚洲崛起”主题讨论受到各方关注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张志军和美国国会参议员麦凯恩、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法国前外长巴尼耶共同参与了讨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担任主持。 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主席伊申格尔会前表示,全球战略重心正越来越转向亚太地区,欧洲必须审视自身对亚太的战略,并且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越来越多地包含来自亚洲的声音。伊申格尔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进一步明确表示,欧洲可以成为帮助亚洲实现稳定的政治伙伴。欧洲需要一项积极主动的亚洲政策,“以防止美国的亚洲政策过分专注于军事威慑,而忘记了要将中国定义为未来政治和经济上的伙伴”。 在会上,张志军首先发言。他指出,东西方的发展不是“零和关系”,亚洲崛起是国际力量更均衡发展的标志。亚洲始终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地区。中国欢迎美国、欧洲和其他域外力量在亚太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张志军强调,中国寓自身发展于亚洲整体发展之中,不追求一枝独秀、一家独大。中国不谋求势力范围,无意也无力建立一个排他性的地区秩序。中国将继续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办好 13 亿人事情的同时,承担维护国际和平发展的应尽责任。这是中国的长期战略。 麦凯恩咄咄逼人的发言掀起一股“火药味”,他说: 美国虽然将外交和安全政策重心转向亚洲,但不会放弃中东地区的关键作用,不会忽略同欧洲传统的安全联盟,美国在亚洲的存在不针对某一国家。 但是美国希望在亚太事务中,特别是贸易方面发挥主导权;美国希望维持在亚太的有效军事存在。 他在讲话中甚至无理、无礼地表露出对中国出现剧烈动荡的期待。 为此,张志军接着表示: 中国当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民生和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是一项长期任务。 有关各方也不应低估中国 和平 发展的决心。 中国历史上曾深受压迫,因此坚决,外部势力干涉本国内政,自己也不会去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张志军就西亚北非局势变化回应说,中国同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实行的政策不同,具体情况也不一样。 事实上,根据西方机构的一项民意调查,在民众对政府满意度方面,中国政府以超过 70% 的得票率高居第一。中国政府之所以受到民众的拥护,理由很简单,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迅速发展,其成就超过了历史上任何阶段。 张志军话音未落,麦凯恩就赶紧摆手接过话头。 他一方面表白,不希望自己的发言被认为是在干涉他国内政,另一方面继续宣扬美国的价值观,指责中国“ 人权 问题”,甚至要求中国走美国设定的所谓“普世价值”道路。 对此,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表示: 他关注中国已有 30 多年时间了,将中国同过去对比,首先我们看到有 4 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也不向其他国家输出意识形态,中国民众的个人自由充分得到尊重,在书店可以看到各种题材的书籍,这其实就是民主的体现。 中国的价值观同我们主张的不同,这正是我们需要讨论 21 世纪世界秩序的原因。 “在看待中国人权问题上,我们要看它的发展历程”。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兼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美国应汲取历史的教训,清醒认识自己面临的真正威胁在哪里。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挑战过美国的“核心利益” 他认为: 大西洋两岸尚未形成统一的对华政策,美国力图延长它的超级大国地位与欧洲追求一个多极世界体系结构的诉求不对应。 欧洲需要逐渐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形成自己独立的对华政策,以优化欧洲的最大利益。 辜学武表示: 当前中国在亚太格局变动的背景下需要保持冷静,坚持原有政策,同周边国家建立更多信任关系。 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发展和外交事务部主任本尼迪克特·弗兰克在文章中指出: 西方国家必须永远记住: 和平 共处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中心主题。中国不会谋求地区霸权,而且会全力反对第三国的干涉。特别是,谁也不应当付诸过时的冷战思维。 文章说,国际金融危机证实了全球力量关系的转移,显示了西方政治思维的局限性。
个人分类: 其它|2272 次阅读|2 个评论
德国之行六——赴机场
热度 1 gl6866 2011-12-11 23:31
我这个德国之行系列已经写了五篇了,可还没有“出国”,现在出国这天终于来到了。 我的飞机起飞时间为13:20,因此也就没必要匆匆忙忙赶赴机场,10点钟左右便可以。去机场有二条路,一是到公主坟乘坐机场大巴;二是到东直门换乘机场快轨。9月25日是周末,估计去城外的路未必好走,实际上,北京现在无论哪天都不那么好走,尤其是地上。要想乘机场大巴就必须提前走,可我没必要那么早跑到机场去傻等。于是决定到东直门换乘机场快轨。这是一条直通机场T3航站楼的轻轨。我家住在城西,到东直门还要些时间,还算顺利,当我乘上快轨后便知道有充分的时间。 到了T3航站楼,准备到汉莎公司那里办手续的时候,突然听到接机口那边发出轰的一声骚动声。不会是恐怖分子吧!但见几乎所有人都驻足观看,那时我已到达候机楼的顶层,看得比较真切。原来是某位歌星刚下飞机,便被众多粉丝包围。看到歌星身旁的保镖排成一排,将歌星与粉丝隔开,可是粉丝却不管保镖的那一套,照样拿着鲜花、气球狂呼乱叫。我想他们一定是买到该歌星的门票了,来机场接机,近距离看看自己的“偶像”。 这不仅让我大发感慨,现在一名歌星就有这么大的感召力,试想文革期间毛泽东爷爷的魅力吧。那可是令世人癫狂啊!当年那些“红卫兵”见到毛爷爷在天安门上挥手接见他们时,那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癫狂更以排山倒海之势涤荡中国的大地,其结果便是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每次毛爷爷登上天安门,广场上被踩掉的鞋子不知就要捡上多少卡车,狂热至极!再想想世界其他地区的狂热,包括美国总统大选,都是或多或少类似。这让我想起某位政治大佬对他女儿的教导,凡遇到局面失控的场合就要尽快离开,越快越好。是啊,即便你不是事件的当事人,可一旦局面失控,便可能将你卷进来,这是非常可怕的! 现在的情况大不同了,歌星就能把年轻人的冲动调动起来,无疑对ZF还是有一定益处的。分散了多少人的注意力啊!让他们成为娱乐的一代,让他们忘却政治,让他们忘记过去。这样便不会聚焦起巨大的破坏性的能量。中国目前已经不是强人政治的时代了,而且也不需要,也不可能产生强人政治了。要承认,这是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不久前召开的关于文化大发展的中央会议,更是把娱乐文化放在了首要位置。歌星、影星等便大行其道,娱乐大众嘛。 关于歌星抵达机场以及我的感慨我已着墨过多,还是“转移视线”拉回到我在首都机场的情况吧。汉莎公司的徽标非常醒目,在机场也很好找。要把行李托运一件,规定随身拿一件行李,而且还是有尺寸和重量规定的。托运的行李中有些吃的,到了德国肯定不能像在国内那样消费了。所以我便带了一些方便食品(没带方便面,怕到德国给压成渣子)。我发现超市有一种很好吃的烤馒头片,不贵而且味道多样。通过这次去德国,我认为绝对有必要带此类食品。我到德国后才发现这种食品的真正“价值”!还有就是一些小的零食之类。 登机的时间快到了,我来到边检站,出了这个口,虽然我人还在北京的地头儿上,可实际上就是“出国”了。电子护照在海关这里大显神通。边检警察让你站在一块小小的电子屏幕前,将电子护照放在机器上,我的“尊荣”便显示在屏幕上(但到德国则不是这样,看不到自己的模样的,是他们在小房内看,没有放在外面的屏幕)。在边检站的柜台后面,警察也在审视我的模样。“验明正身”后,啪的一声盖上了戳,虽然比不上枪毙,的确等于一脚把你“踢”出国门,哈哈! 首都机场的格局变化还是较大的,先前登机前要走过一条比较长的走廊。2005年我到瑞典时,就有一个男子蹿出来,问我能否帮他带一条香烟到国外。这让我马上起了疑心,连忙说我不给带。该男子说了声谢谢就走开了。凭我个人的直觉和知识,我想如果我答应他,那我恐怕就要被带走了。谁知那条烟里是否有一根是海洛因之类的呢?那我可就说不清了。所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还是有它的道理的。 这回的情况不一样,没走多远便有一趟快轨列车开过来,把去慕尼黑的乘客统统拉走。列车上熙熙攘攘,但总起来还行。到站后又转乘机场专用的大客车,把大家送到登机口。随身带的行李有尺寸规定,好在我就背了个旅行包,没有超出规定。顺利登上汉莎公司的A340-300型飞机。我的座位在中区,紧邻服务员的工作区和“楼下”的厕所,又是走廊的座(当时卖票的问,是要靠窗的还是要靠廊的,我说有区别吗?答曰靠窗方便看风景;靠廊方便活动,我当时就说要靠廊的,飞机上有啥景好看?!)我的这个位置挺好,不仅方便活动,而且还方便上厕所,呵呵。我的同坐是个今年刚毕业到慕尼黑理工大学读硕士的小姑娘。
个人分类: 德国之行|1868 次阅读|1 个评论
《爱因斯坦传》的笔记-第一章 慕尼黑
GoogleMIT 2011-10-9 09:01
1879年3月14日,这一天是爱因斯坦这个伟大的科学家来到世界的日子。 爱因斯坦在物理和音乐的世界里面找到了美与真的化身,他让我觉得一个好的物理学家,他肯定是哲学家,然后他还可能是音乐家,或者诗人!而我也希望如此。 爱因斯坦:要追究一个人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来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上面这一段也许是爱因斯坦的经典名录了。这段话说出来他对于人类存在的理解,说出来他存在的价值,也说明了爱因斯坦喜欢孤独或者自身就是孤独化身的原因。 这本书的编者没有像其他那些传记作家那样傻乎乎的为读者嫁接科学巨匠的巨大发现与儿童时期事件的巧合,比如在中国,我们小时候经常可以看见三只小板凳和爱因斯坦的大发现之间的牵强联系还有苹果下落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无稽之谈。这本书很清楚的告诉我们,5月对罗盘感兴趣+12岁对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强烈热爱并不等于他后来能够创造出来的成绩,这些或许有联系,但绝非只是简单的必然关系。文中还举例说到了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或许他小时候也玩那些舞刀弄枪的游戏,但绝不至于导致希特勒成为战争狂人,因为很多人都玩过这些游戏。 1888年,从慕尼黑国民学校到路易波尔德中学,雅各布×爱因斯坦(赫尔曼×爱因斯坦的弟弟,阿尔伯特的叔叔)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数学启蒙者。中学期间,常常来爱因斯坦家做客的俄国留学生也是犹太人的塔尔梅更是增加了爱因斯坦对数学的喜欢以及对自然科学的兴趣。12-16岁,爱因斯坦就学完了数学基础,还自学了微积分。他每次都是班上数学第一,但是他的问题总是让老师很难看甚至很有压力。 12岁以前他既是基督教徒又是犹太教徒,他信耶稣也行耶和华,他在学校是基督徒,在家确实犹太教徒。 13岁,当他看到了《力和物质》与伯恩斯坦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的时候,他开始信封新的上帝,那就是和谐的宇宙,自然规律。 爱因斯坦说: 造诣较高的科学家往往那个有浓厚的宗教感情,但是他的宗教感情所采取的形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和惊奇,因为这种和谐显示出这样一种高超的理性,同它相比,人类一切有系统的思想和行动都只是它的一种微不足道的反映。 在爱因斯坦,玻恩,莱布尼茨等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与宗教相互牵扯的东西。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曾经,宗教让哥白尼和布鲁诺葬身,可却也让我们有了那些伟大的思想如相对论。 2011.10.4-2011.10.6清晨5:20
个人分类: 科普读物笔记|720 次阅读|0 个评论
google earth中如何输入经纬度坐标
gosci 2011-9-28 18:40
慕尼黑 48°11'40.31"N,11°28'10.21"E 荷兰海牙 52° 5'15.30"N,4°19'51.83"E 伦敦恩菲尔德 51°39'22.78"N,0°4'51.38"W 洛杉矶 34°3'7.87"N,118°14'50.66"W 圣迭戈 32°42'58.80"N,117°9'40.85"W 德国汽车着火 51°4'47.16"N,6°59'17.72"E 法兰克福机场 50°2'28.06"N,8°33'0.11"E 拉斯维加斯 36°07'3.75"N,115°10'39.39"W
个人分类: GIS相关|24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站在莫奈画前
热度 1 harveyho 2011-5-21 05:45
站在莫奈画前
很喜欢莫奈的画,典型的印象派笔触,不讲究形似,却追求光影的感受。十九世纪中至二十世纪初的印象派画派开创了西方绘画的新纪元。一批优秀的绘画作 品出现,几位画家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梵高,莫奈,马奈,塞尚,高更...这些画家的作品几乎件件是无价之宝。如有出售,经常以亿美元计。 其中,莫奈的睡莲系列很有名。这是他在他自家的花园(加上日式桥)的写生作品。任何一个美术馆都以能拥有他的一幅画而自豪。 先父很喜欢莫奈,画了很多草垛,及变幻的颜色。他的一生都都没梦想到,也没机会看到莫奈作品的真迹。 在慕尼黑开会的空隙,专门去了慕尼黑现代美术馆。朋友的 iPhone有GPS, 所以比较顺利找到。还以为要门票,却是不用,只有寄存包才需付费。专门问了,可不可以带相机,允许。惊喜的是,其中就有好几位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包括莫奈。最难得,美术馆里面允许无闪光照相。 于是,就这样站在了莫奈,梵高, Klimt等等大师的画面前。对一个艺术爱好者来说,夫复何求? 莫奈的睡莲: 这是同一个展厅的莫奈的另一幅画: 先父畅生所画之草垛:
个人分类: 绘画|6166 次阅读|1 个评论
慕尼黑工业大学:招募“儿童哲学”等项目网页设计人员
chadwick 2011-5-20 02:21
像《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乔斯坦·贾德一样,我们是一群向孩子们传递哲学知识的人。在信息时代,我们希望能够借助您的力量建立起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哲学王国…… 应征者需熟悉 HTML5 和 CSS3 协议(若能掌握 PHP5 或 Java 则更佳,但不作为硬性要求)。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项目 A :儿童哲学项目网站 l 设计面向儿童的网站 l 网站框架需包括:文本,视频,音频,图像和游戏等内容 l 网页内容元素可供选择的要素有:技术,教育,数学、自然科学,机器人,哲学,当然还有我们项目的 logo ——一只名叫 Sophia Sophos 的猫头鹰 l 网站建议为三列设计,对 9-12 岁的儿童友好,且确保儿童可以建立新的帐户、博客等 l 已有的一些网站设计可以参见: www.toggolino.de , www.sesamestreet.org 等,但请不要照搬哦 一些总结性的提示: l 希望您能带来一些设计性的思路而不仅仅是技术编码支持 l 网站将在 DRUPAL 7 环境下运行 l 完成时间:不多于 4 周 l 预期酬劳: 150-300 欧元(或等值人民币,取决于设计效果) 项目 B : Quantius – 度量正义项目网站 l 设计 / 改进我们已有的项目网站: www.quantius.org l 网站框架需包括:文本,视频,音频,图像, Twitter ,数据库 / 博客等内容 l 网页内容元素可供选择的要素有:法律,数学、自然科学,机器人,哲学等 l 网站建议为三列设计,参见我们原来的网站 一些总结性的提示: l 希望您能带来一些设计性的思路而不仅仅是技术编码支持 l 网站将在 DRUPAL 7 环境下运行 l 完成时间:不多于 2 周 l 预期酬劳: 150 欧元左右(或等值人民币,取决于设计效果) 有意者请站内或同chadwick@126.com联系,并提供设计过的网站小样 J
3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慕尼黑·游学笔记
chadwick 2011-5-8 17:38
慕尼黑·游学笔记
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个城市了,不过还是第一次两个人来。老板也由此戏称,我的学术访问级别已经到达了如此的高度……虽然是无心,还是很高兴能够避开五一的“新纳粹”游行。到慕尼黑的时候,已经是5月4号的早上5:30了。每一次都会慨叹德国人的办事效率,几乎在你到达机场的同时托运行李就会在传送带上等候。然而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可爱的Zvi童鞋早就在机场等候我们的到来。 见到友人总是异常的开心,七七八八的在地铁上就聊起工作,聊起未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公寓的驻地,一个叫做Leuchtenberg的地方。我们住的是一个犹太人经营的公寓,家里很干净。听说善良的房东太太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竟然又重新粉刷了墙壁,买了新的洗碗机。家里的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关键是很多布置、陈设都能透出一丝温馨。公寓离地铁地铁车站很近,周围还有三四家超市——相比之下,异国他乡的五十平米比鸟不拉屎的深圳可是强多了!第一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收拾东西、熟悉环境和倒时差。吃过晚饭(多亏带了方便面)竟然决定走到市中心的Marienpl去看看,然后我们也真的拿着地图一点一点的做到了。德国的商店一般都是8-20点开门(周日还休息),而大部分人在这个时候都要上班。所以很多人就会到晚上去橱窗前去做eye shopping——当然店家也很配合:不但橱窗都灯火通明,所有的商品也都明码标价。第二天的任务依然如此,不过多了Zvi同学带我们寻找各处便利设施,比如能买到中国米的亚洲超市。 第三天就基本上不敢瞎跑了。因为第一天到慕尼黑,Zvi就带来一个噩耗:我需要在7号给这边的学生做一次Seminar——虽然早在来德国之前就知道我有这样一项工作,但从来都没想着有这么快。整个一天都在抓心挠肝地想如何组织课堂,如果用通俗的语言表明观点。Seminar的题目是“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Machines and Automata: Or How to Climb the Ladder of Social and Individual Evolution”。课程面向的是TUM工科院系的学生,旨在提高他们作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文素养——毕竟他们才是最有可能改变未来的一批人。多亏Robin同学到清华来访时的讲习班,才让我产生了Seminar的灵感。演讲的题目我引用了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句话,“To be or not to be”来探讨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整个讲座分成四部分,首先是最通俗和朴素的控制论观点,即技术在社会的控制之下乃至失控的风险;然后是技术如何被社会所建构/形塑,即用社会的一端去解释技术的一端;进而是社会技术想象的观点,强调技术和社会秩序的共同生产和演化;最后是去反思上述进路中所谈到的社会究竟为何物,是否存在一个技术-社会关系意义上的社会(部分内容参见下图)。 PPT做到晚上一点多,第二天早上起来又马上一遍遍的温习,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国著名大学的课堂上去做如此长时段的演讲。可以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presentation做了一个多小时,看同学们的反馈也算是比较成功——虽然选课的同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第三世界国家。然后比较奇怪的是,他们对老师表达感谢的方式不是鼓掌而是敲桌子,不知道的话还真容易吓一跳~ 对于我的报告,这边的老师反映也不错,还邀请我把这个写成一篇文章放在他们的一本书里出版。刚刚又那种无债一身轻的感觉,小夹板马上又给套上了……不过能够得到外国大学的肯定,还是很高兴滴。为了表示庆祝,我俩还特地跑到了著名的OEZ购物中心shopping,不过也没买到啥。但是令人振奋的消息就是买东西可以退税哇,咔咔! 今天约了Zvi同学去郊游,自带食物去酒庄,哈哈~ 好好体验一下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下周就要正式上班了,还不知道会面临怎样的挑战。You tell me
22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慕尼黑访罗氏
热度 6 SNPs 2011-1-25 04:00
上周和太太一起去了趟德国和英国。先去了德国慕尼黑附近的罗氏,是该公司的一个大基地,有四千多人,主要做诊断产品,也做疫苗和科研产品。因为前段时间访问过了 罗氏旗下在美国的罗氏诊断 和 454测序相关 等公司,一些情报逐渐汇集到罗氏上层,邀请我去做有关iCubate和iRepertoire的更详细的介绍。也许,下一步就是他们在瑞士的总部邀请我去了。 者是在慕尼黑罗氏公司大门口照的,附近的景色非常漂亮,银妆素裹,飘着雪花: 下面是我们住在慕尼黑机场附近的小镇Freising的景色: 不过,在德国看到的最有“创新”精神的产品是慕尼黑机场男厕所里的小便池。经常在国内看到“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口号,可是清洁效果并不明显。这里,厂家把一个苍蝇印在小便池的“靶点”部位,结果大小“男孩”不用想就“进步”了:
个人分类: 旅游摄影|6681 次阅读|7 个评论
慕尼黑的早餐
harveyho 2010-8-15 03:37
在慕尼黑开会,住的是一间网上订的酒店Flemming, 69 euro一晚(包早餐),算四星,非闹市区,离Chinese Garten近。 要转两次地铁。 到慕尼黑已经晚六点。有着在柏林搭地铁的经验,所以并不陌生。但中转时还是出了问题。曲曲折折到酒店时已近晚九点。房间很小,但干净。可以无线上网,这一点很重要。房间一特色:写字桌上一个白色碟子上摆三个青苹果。 德国酒店的早餐一丝不苟,我已有体会,这次也不例外。 一大堆各式各样的饮料,奶分几种,酸奶有不同味。各式面包,水果,香肠,熏肉,不一而足。样式恐怕有百样。因是buffet, 任意选择。最喜欢鹅肝。 除此之外,waitress另外准备capuccino, 再一份双蛋煎香肠, 这种早餐,估计到下午也不会饿?就餐环境也很干净,整洁。 人进来,如有眼交集,定说Guten morgan. 住的最后一天,有几位中国来(大概是参加德资公司培训)的年轻人入住。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4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参加WC 2009会议
harveyho 2010-8-10 16:01
这是生物医学方面的一个大会。有三千人参加,这一届在德国慕尼黑举办。当然这样的会(World Congress,国际议会)门槛都很低。但凡交了篇稿,只要不太差(如英文牛头不对马嘴)就会被接受。有了上次在柏林CARS09不免费提供任何食物的 经验,早餐吃得饱饱的,上路。这次还好,提供咖啡,苏打水。食物要另买。 会场很大,尤其是中心会场,大概容纳几千人没问题。一些小会场就很小,三四十来人就坐得满满的了。所以看到一些popular的话题,一堆人挤在门口听。我的讲座被安排在最后一天第一个,Hall 5。 这次会议,我有一部分是冲Roger Chien去的。是钱学森的侄子,因在细胞荧光显影方面的工作获诺贝尔奖。第一天我还七转八转想去听他的keynote,结果太晚错过。搞得自己9点半才到酒店。不过有个讲座他提问问题,就在我前面,马上照了几张相。
个人分类: 会议点滴|2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寻找海森堡——慕尼黑旅记
Penrose 2010-7-7 20:07
天鹅城堡 自从去年那次去德国慕尼黑之后,和朋友们聊起,我才知道原来慕尼黑有那么多著名的地方,于是一直盼望着今年的慕尼黑之旅。好不容易盼来了出发的日子,那边实验站却突然因故暂停运行,我们要是过去没法做实验就是白白浪费钱和时间,无奈只好坐等几天。后来决定还是尽快过去那边等,用大师兄的话说就是赌了!当然,我也做好了万一做不成实验的准备我的旅游计划。 因为到那边时正好赶上周末,于是第一站我预想着去巴伐利亚州阿尔卑斯山上的 天鹅城堡 。这座城堡的美恐怕许多人早已认识,因为迪斯尼电影片头的那个城堡就是它!所以有人又称它为白雪公主堡,而天鹅城堡之名来自于建成城堡时到处都养着美丽的天鹅。城堡的第一个主人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是茜茜公主的表弟、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好友,年少的他对美丽的表姐萌发了的爱情,只可惜茜茜公主在15岁就嫁到了奥地利,朦胧的爱情无果而终。而后国王一生沉溺在自己的童话梦想里,于是开始修建童话式的城堡,直到他出走死去的那天城堡也没有竣工,国家给他最后一个封号是精神病患者。而后天鹅城堡在德国人不断修缮下终于完工,才有了今天如此梦幻般的童话世界。看到这些介绍,我们早已心痒的不行了。遗憾的是,去实验站报道的那天得到消息:实验站当晚就可以恢复运行,明天一早开始我们的实验。童话的世界又一次留在了我的梦想里 飞机上的日落很华丽,我对此行原本也充满着如此的憧憬。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只能如期开展实验。我不清楚慕尼黑纬度有多高,但是这期间,都晚上9:30了居然还可以看到太阳!不知道是时差还是太阳的原因,我们常常忘记应该几点去吃饭,或者是不是该吃饭了,或者该去哪里吃饭,或者在街上迅步寻找合适的饭店。那边的几天,印象最深的几顿饭:一是一家日本回转寿司店,里面放的萨克斯音乐居然都是刘德华、张宇、张学友等华星的歌词旋律;二是在一个高速路旁的五洲大酒店,自助餐很过瘾,什么鸵鸟肉、袋鼠肉都尝试过了,没发现和牛羊肉有什么区别;三是一家印度餐馆,因为几次找餐馆都看到印度菜,师弟说咱们和印度菜有缘,那就决定亲密接触一把,结局是惨不忍睹的,米饭和咖喱牛肉都很难下咽,只能放弃。 在慕尼黑出租车都是奔驰,坐着那个叫舒泰啊。不过我们嫌贵,只在第一天下飞机赶去旅馆登记才打车,花了四十多欧,很是心疼。 我们下榻的小旅馆周边村居。预订时说是三星级,到了后才发现是个家庭旅馆,全旅馆就三个工作人员,老太太和她两个儿子。早餐很郁闷,很难找到想吃的东西,房间也很狭小,还好有无线网络。旅馆的餐厅可以免费看球,和街上许多咖啡店一样,都有大屏幕或者投影仪看球赛,咱们只能看画面、当聋子。老太太也只说德语,我们那个郁闷啊 Kieferngarten是离旅馆最近的地铁站,这个就是站牌,简单的要命。后来才知道,Kieferngarten是松树园的意思,原来不远处是一片松树林。 地铁内景,空无一人。慕尼黑坐地铁除了自主购票、无人检票、随意轻松换乘外,而常常有舒适的座位,这些在北京地铁里都不可想象。这好像是一趟晚上12点的车,这是我们每天的最早下班时间,上班时间是九点以前,幸亏没几站地 这个就是实验站的大门,隶属于慕尼黑科技大学。这个校门估计比中国所有学校的大门都还要简朴,但单凭人家拥有世界一流的核反应研究堆这一点,其科研实力恐怕在中国无法找到与其相当者。 这个是废弃的第一代核反应堆,一个巨型的蛋。像不像竖立着的咱们国家大剧院? 马克斯普兰克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坐落在玻尔兹曼街上。这个所不大,可据说有不少诺贝尔提名的人。玻尔兹曼街其实很短,步行走完不超过5秒,就像玻尔兹曼的人生,短暂而光辉。 拜仁慕尼黑队的主场阿联球场。德国国家队很多队员都来自拜仁,他们都很优秀,德国能在世界杯赛场上如此出色的表现,跟拜仁的贡献也是分不开的。我们实验进程很紧张,只有偶尔的一两个小时可以溜出去,顶着太阳看半场球赛,喝一杯苦涩的啤酒。 明信片架。上两张是啤酒节的象征,传统的巴伐利亚服装,露出大胸部和美腿彰显热情。中间是慕尼黑最古老的大教堂。下面就是阿联球场的夜景,有红、蓝、白三种颜色,只要你路过,就一定会注意到。 玛利亚广场卖艺者。不知道他们是在卖艺,还是在自娱自乐? 玛利亚广场表演的小丑。小女孩上前扔一个硬币,小丑就会弯下腰来让你在他的签名簿上留言。乞讨也需要艺术啊! 终于有了半日闲的机会,在遗憾地取消天鹅城堡之旅后,我们决定完成另一个心愿寻找海森堡。确切地说,是寻找海森堡之墓。Werner Heisenberg,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他和玻尔的合作闪耀了20世纪人类最顶级的智慧,他和玻尔的友谊破裂也成了物理学史上一段秘史。有人说海森堡曾为纳粹造原子弹,可他故意拖延时间,最终没有成功(据说是玻尔没有告诉他秘诀所在)。而在美国人成功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实战试验之后,盟国取得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海森堡成了战俘并被囚禁。因为这段耻辱的历史,海森堡被物理学界排斥,再也没做出更加杰出的贡献,海森堡的一生也因此充满传奇和神秘的色彩。关于海森堡的故事,诸位还是请看 张文卓 同学的博客 《我,海森堡》 。正是 张文卓告诉我,海森堡的墓地,就在慕尼黑市区南边 一个叫 Waldfriedhof 森林里的第 163 号墓地里,墓碑面向西。于是我们直奔而去。 到了墓园才发现,原来这是一片巨大的森林,每号墓地都有一百平米以上,而一共有两三百号墓地!我们从一号找起,看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墓碑,这就是一个家族墓地。 终于在163号墓地的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角落看到了这个极其不起眼的墓碑,海森堡和他的父母、妻子葬在一起。点缀墓地的就几颗绿植,再也没别的东西。 在伟人的面前,即使跪下也显得自己渺小。 墓碑近影。可以看出海森堡的父亲是个大学教授。而海森堡自己的介绍只有一个单词:Physiker(物理学家),没有所谓的那句:我既在这里也在那里的鬼话。想起当今中国自称为科学家或者物理学家的人有多少,也没见他们脸红过。或许海森堡认为,物理学家足以概括他的一生,正如玻尔兹曼,一个S=KlnW公式就是他的一生。 回程的飞机上,云海很飘逸,但下面的沙漠就不让你那么惬意了。记住,这里离北京已很近。
个人分类: 水煮物理|19262 次阅读|15 个评论
欧洲游记21: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
kd652 2010-1-27 22:01
倒飞机的有限时间里走马观花看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 这是开博来第六次被推荐为首页头条: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61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德国人至少应该为此而感到耻辱!
可真 2009-7-10 22:24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也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故乡,然而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最近到这里作客的 中国公民竟然受到了一帮匪徒的袭击,其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这能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了至少当今的德国,是一个不能保障中国公民人身安全的国度,从而对中国人来说也就是一个荒蛮之地!今天的德国人如果还有一点点民族尊严心的话,他们至少也得尊重一下来自出于其本乡本土的马克思的思想的信奉者的国度的公民,虽然现在的德国人完全没有必要甚至也没有资格为自己的国家出了一个马克思而感到自豪,因为马克思根本就不是在当代德国文化的土壤里诞生的;或者至少也得为有一伙异邦匪徒不仅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国土上并且可以在这片国土上胡作非为而感到耻辱!这不是这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自由不自由和有没有法制的问题,而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有没有自己应有的民族自尊心的问题,因为即使最民主的国家的国民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否则何以为人,何以为现代文明人乎?除非当今的德国人已不再有任何民族自尊心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则这片国土自然可以容忍包括异邦匪帮在内的任何匪帮自由地生活和为所欲为,甚至可以成为任何匪帮的天堂。 (中国就是最差劲也不会沦落到允许一伙异邦匪徒在自己的领土上胡作非为的地步,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懂得做人最起码也得有民族自尊心!) 附: 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   外交部网站10日发布消息称,中国旅行团在德国慕尼黑市遭东突分子暴力围攻,提醒在慕尼黑中国公民注意安全。   据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报告,7月7日,一中国旅行团在德国慕尼黑市遭东突分子的暴力围攻,暂无人员伤亡报告。外交部已向德方提出交涉,敦促德方依法处置此事,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在德国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提醒在慕尼黑及近期拟赴该市的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紧急情况及时报警或与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联系(电话:0049-1755440383,0049-89-17301618)。    (本文来源: 新华网 , http://news.163.com/09/0710/21/5DT16B1L0001124J.html , 2009-07-10 21:14:30  )
个人分类: 国际政治|5106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