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慕尼黑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慕尼黑

相关日志

赴徳考察“双城记”
热度 2 martinluomin 2020-1-2 08:43
去年年底,我有幸随“新能源团”赴德国柏林和慕尼黑两个城市考察学习德国新能源教育和产业研发创新。两周的行程紧锣密鼓,从听取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教授关于“增材制造 -3D 打印及其材料”到 Meergans 博士关于“德国工业转型和工业 4.0 ”的报告;从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介绍西门子的国际化企业的新材料研发战略到宝马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和氢气汽车)在德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从参观赫尔姆霍尔茨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到阿徳勒斯霍夫工业园区;从亲身体验位于德累斯顿的大众汽车透明工厂到位于慕尼黑近郊的宝马汽车制造厂;此行收获良多,不仅和国外同行进行了交流,而且我们新能源团团员之间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促进了相互的交流,加深了合作共识。在学习参观之余,我们也参观了德国国家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到慕尼黑的宝马汽车博物馆感受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期间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德国“以人为本”的理念渗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下对我的一些点滴感触加以记录和总结。 1. 城市印象: 乍到柏林,并没有想象中的寒冷,初冬的柏林笼罩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之下。因为是周末,一路上行人很少,店铺关门闭户。据说柏林晚上八点钟以后所有的商铺都陆续关门,法律禁止周末商店营业。柏林作为的德国的首都无疑处于政治中心的位置,但令人惊讶的是柏林的经济却远远落后其它地区,柏林人曾不无调侃的说“我们很穷,但我们很性感”。这说明柏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柏林人无疑是懂得生活的,他们认为生活中不仅仅需要赚钱,还要有休闲,娱乐的时间,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更为重要。慕尼黑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交通发达,公路和铁路交通融为一体。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作为德国经济和科技实力最强的地区,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 : 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拥有国际化的工业宝马汽车公司( BMW ),其中 BMW 就是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的缩写, ” 即 “ 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 ” 。拜仁慕尼黑的安联主球场就坐落在城市近郊,晚上远远看去通体红色,颇为壮观。据说安联球场最便宜的站票仅为 15 欧元,任何一位市民都有机会来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活力。来德国之前知道马克思的故居在特里尔小镇,没想到在柏林也看到马克思和恩克斯的大理石雕像,还有机会参观了资本主义博物馆(主要通过一些互动游戏来介绍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些内容)。 2. 尊重历史,保护文化传承: 走在柏林的大街小巷,发现古老的建筑随处可见,它们和现代的建筑和谐共处,毫无违和感。保留和维护好历史建筑,并让他们发挥重要的功能,同时发展新的建筑和设计理念,德国就是在这种传承历史,不断扬弃的过程中一路走来。印象深刻的是当我们参观位于德累斯顿市中心易北河畔的大众汽车“透明工厂”时,一栋充满现代感、通体透明的玻璃大厦完美地融入了这座历史悠久、以手工业闻名的 “ 德国最美城市 ” 。作为全球最先进的工厂之一,德累斯顿透明工厂代表着大众汽车最为卓越的制造品质,在这里汽车组装并非采用机器自动组装的方法,而是全部手工组装,这里的每个工人都是技术精湛的技师,从开始学习到最终熟练的进行全车组装,每个人要经历长达 8 年的培训。一旦有新车型试生产,这些技术最好的汽车装配工人就能保证整车的顺利安装调试。 3. 节俭自律: 长期以来,欧洲包括德国一直以来发展核能,但自从日本福岛核泄漏以来,德国政府率先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德国汽车制造业近年来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和氢气汽车等新能源产业,在 2035 年以后不再使用核能。德国作为欧盟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具有强大的制造产业和经济能力,但是德国人却不尚奢华,节俭办事。我们有机会参观洪堡大学位于科学城中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相当的漂亮。据说这里战前是德国的飞机制造厂,战后德国人将这里改造成图书馆,保留了原来厂房的钢制框架结构,从中可以看到德国人节俭办学,不铺张浪费的理念。在二战后,德国人和日本人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德国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放弃对军事的诉求,转而发展自己的科技。据说德国在欧盟一些军事行动中保持低调,德国军队很少宣扬自己的武力,即使参加和平军事行动,也以后勤保障部队为主。德国战后也经历了东西德的分离,经济上的拮据,所以他们从不浪费。我们参观洪堡大学图书馆计算机室的时候,发现他们将一些报废的计算机,打印机做成一个展示橱窗,向大家展示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过程,可见其对历史的尊敬和对技术的传承。 来德国之前,有人说德国的公共厕所都收取费用,需要自备零钱。一般来说,在德国上卫生间一般需要缴纳50分的费用,当然这并不是强制的,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是正式的餐馆,不在这里就餐的游客确实需要缴纳50分的使用费用;(2)而在一些商场或小镇上的公共卫生间有一个标明30cent的零钱小盒子,自愿缴纳,不设找零,也体现了开放和诚信的理念。(3)还有一种是高速公路休息区,这里你投入50分后会自动出一张代金卷,供你在商店里购物抵扣。 4. 人文关怀: 在图书馆的一角,我们发现了一个小孩的玩具之家,类似于麦当劳的小孩玩耍区。原来这是为儿童提供玩耍的场所,充分表现了德国人的人文情怀,从生活点滴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和下一代的成长。在参观德累斯顿的大众汽车透明工厂的时候,这里居然有一位北京出生的解说员用标准的普通话来为我们讲解,在讲到当初在德累斯顿建厂的时候,很多市民最初反对在这里建设工厂,担心对居住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大众汽车公司为此采用了多种设计理念来保护环境。比如整个室内的灯光没有直接朝向室外的灯源,光线都是通过反射板来投射到室内的;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整个安装现场铺设木地板,设置了严格通风和消防装置;因为整个工厂采用透明玻璃外墙,为了避免鸟类撞击到玻璃墙体上,他们和当地的生物专家合作录制了鸟的叫声,在建筑物周围反复播放,从而避免了建筑物的对鸟类的伤害。德国汽车生产采用了定制服务,为每一位顾客定制自己专属的座驾,为每一位前来提车的顾客定制了尊享的接车仪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德国人人文关怀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5. 思考与建议: 此次我们参观访问了德国的几所大学、科学城和工业园区,对德国将科技和应用融合发展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慕尼黑工大(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TUM)是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名望的科技大学之一。慕尼黑工业大学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世界顶尖大学,也是“柴油机之父”狄塞尔,“制冷机之父”林德,“流体力学之父”普朗特,文豪托马斯·曼等世界著名科学家及社会名人的母校。我们这次也有幸参观考察了TUM的两个物理学院和化学学院,对其学科交叉融合印象深刻。在德国主要有两类大学,一类是综合性的大学,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还有一类是应用型的大学,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和产品的创新。在听一位德国教授讲座时,他提到将金钱转化成理念(Idea)是研发,将理念(idea)转化成产品是创新。德国企业对产品的创新做出了很大的投入,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制造业能领先于全世界的重要的原因吧。在德国科学城和工业园区中集中了来自高校的理工科院系和来自知名企业的工厂,通过有效的管理将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在我国一段时间总是在讨论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的问题,在讨论发文章还是技术转化的问题,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问题,两者密不可分,需要协同配合。在德国,通过建立应用型的大学来解决技术到产品的转化,而日本是企业成立研发部门来进行转化研究,这些先进的经验都是可以借鉴的,在我国几乎没有大学愿意把自己归属到应用型大学,那样似乎就等于和高职相提并论了,这是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基本都来自与国家或各省的财政划拨经费,企业很少直接投资高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挥不去“论文决定一切”的指挥棒的根本原因。企业直接研发的实例也是有的,比如“华为”公司,就是企业自主研发,这是华为为什么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原因。但是在绝大多数的企业,有这种研发投资意识的相当少。如何从根本上改进我国技术转化的问题需要,需要国家和政府从政策层面上解决这一问题。
个人分类: 访学见闻|11185 次阅读|5 个评论
慕尼黑的傍晚
sstone2009 2019-8-10 03:19
今天是我在德国第十一天。此时,已近晚上九点,慕尼黑的夜晚才渐渐靠近,湛蓝的天空变得灰蒙蒙起来;外面嘈杂的声响从微开的窗缝灌进屋子里,只要开着,从早到晚是这样的噪音,我辨不清这种声音从何而来,当注意它时,显得格外扰人,于是,我起身关闭了窗,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打字时敲击键盘的声响十分清晰。 此次赴德,与前三次出国不同,第一次到美国,是科技部课题资助的调研;第二、第三次到津巴布韦,是作为医疗管理专家参加验收国家一带一路援建医院的验收;此次,则是为了企业发展而来。 自去年三四月以来,我们的联合境外上市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从策划、联络、第一次股东大会召开、汉德济众成立,到与德国上市服务机构签约、与一个个“壳公司”洽谈,一路上有顺利、有波折,总体上朝着目标一步步接近。六月初签署协议以来,推进却异常缓慢,超出了我们预计的时间,为此,团队商量让我先行赴德,配合服务机构梳理前行路上的阻碍。 前期的工作做得已经很扎实,我的出现不过是助了把力,也许是我作为企业负责人的身份,也许是德国人对博士和医生的尊重,也许我赠送的著作所起的作用……要感谢所有人,我在慕尼黑、杜塞尔多夫与“壳公司”股东代表、我们所聘律师等人的会面,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昨天下午,我们期待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召开的公告终于发出来了。我们清楚,计划又进入了我们所期望的进程。 二十多分钟过去,慕尼黑的傍晚已经被黑夜替代,窗外零零落落的七八盏耀眼的灯光,在黑暗中与我侧目的双眼遭遇,我感受到的是异常的安静。剩余在德国逗留的几天,除了安排到海德堡与拉贝先生见面,我很空闲。我想,有空,可以多看看慕尼黑的景致。
个人分类: 随笔|2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飞行途中记录下来的灵感
geneculture 2019-5-2 23:46
空中灵感很奇特 多个方面都贯通 奇思妙想记下来 没准来日派用场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 次阅读|0 个评论
Linde集团在慕尼黑推出beezero电动汽车拼车服务
weichong 2016-10-25 21:32
林德( Linde )集团新成立的子公司,林德氢概念( LindeHydrogen Concepts ), 以 Beezero 品牌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项汽车拼车服务 ,且只使用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巴伐利亚( Bavaria )公司官员称:“巴伐利亚是氢技术的领头企业,要和 Beezero 公司合作,建立氢和燃料电池技术的第一个大规模汽车共享行业部署。” 林德 AG 董事会成员 ChristianBruch 博士说:“我们希望从日常的车队运营获得宝贵的信息,我们将用它来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氢技术和帮助扩大氢气基础设施。 Beezero 品牌在两种流动趋势上能实现协同发展,目前正在获得大量土地,实现汽车共享和零排放并将燃料电池技术带来的效益分享给更广泛的潜在用户。” 新的车共享服务以零基础模式运营。 BeeZero 车队由在城市中心地带可获取的 Hyundaii*35 燃料汽车组成,在多个地方投入使用。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燃料电池汽车车队,由单一运营商运营。与传统拼车服务相比,这个车可在网上或智能手机客户端预订。 燃料电动汽车单程运行超过 400km 。而电动汽车和氢动力汽车只能运行中等路程。因此 BeeZero 提供了新的、有价格竞争力的拼车计划以填补景区服务的空白。 除非顾客另有选择,汽车将通过 Beezero 员工加油。氢的来源完全来自可持续生产过程,使它完全碳中性。 该公司申请了国家创新项目基金,用于研究氢燃料电池技术,这也是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监督运行的一项新举措。这种合作出资将使该项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该公司是一项关键举措的创始成员,如清洁能源伙伴关系( CEP )和 H2 移动德国。
个人分类: 新能源自媒体|2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4月15号截止的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国际博士后奖学金项目
热度 1 Helmholtz 2015-4-7 11:08
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2015年公开博士后招聘项目 International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Program at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Germany Please find below the link to the poster annou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all for applications to the second round of the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Program at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Germany: We would be very grateful if you bring our program to the attention of your young scientists and post this announcement at a bulletin board in your institution. As 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pursues the goal of developing personalized medical approach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major common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mellitus and lung diseases.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is a member of the Helmholtz Association, Germany's largest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The program supports highly talented postdo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etitive scientific profile for a successful scientific career in academic research or industry. For the PFP2015, we are recruiting postdocs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subjects: • Mechanisms of soma-to-germline information transfer and transgenerational epigenetic inheritance (Institute of Experimental Genetics) • RNA processing splicing (Institute of Molecular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 High-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omics and phenotypic screening data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 • Deciphering the functional role of the proteasomal activator PA200 in vivo (Institute of Lung Biology and Disease) • Machine learning in high-dimensional biological data sets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 Talented postdocs who are accepted into the three-year program will focus on a research project and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groups at the Center. An experienced research mentor and a personal coach will create an individual career plan together with the postdoctoral fellows and prepare them for their next career step in scientific leadership positions. Personal travel grants will enable them to meet up regularly with international colleagues to exchange ideas and to build up international networks. In addition to a modular training program for acquiring leadership qualifications, the postdoctoral fellows will receive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in acquiring external funding. The deadline for applications is April 15, 2015. Shortlisted candidates will be invited to attend our interview days on July 1-3, 2015 in Munich. Application guidelines and further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on our website: www.helmholtz-muenchen.de/fellows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us if you want further information. Thank you in advance for your support in advertising our program. With kind regards Dr. Monika Beer and Dr. Arlett Heiber Progra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hone: +49 89 3187 3409 Fax: +49 89 3187 3372 Email: arlett.heiber@helmholtz-muenchen.de --------------------------------------------------------------------------------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Deutsches Forschungszentrum für Gesundheit und Umwelt (GmbH) Ingolstauml;dter Landstr. 1 85764 Neuherberg www.helmholtz-muenchen.de
个人分类: 2014亥姆霍兹科技新闻|4797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聚光科技实验室产品首次亮相慕尼黑-李祖光教授
lizg 2014-12-13 22:39
聚光科技实验室产品首次亮相慕尼黑-浙江工业大学李祖光教授 聚光科技实验室产品首次亮相慕尼黑展会_资讯中心_仪器信息网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930/142813.shtml 中国质谱学会 http://www.cmss.org.cn/n-2077.html 2014年9月24-26日,聚光科技实验室分析仪器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七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上全新亮相,全面展示了聚光科技的综合实力。 慕尼黑展会是世界最大的分析、实验室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的专业博览会和网络平台之一,受到众多参展商和业内客户的青睐。聚光科技作为国内分析仪器的领军企业,非常重视国内和国际市场,本次参展的产品有ICP-5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Mars-400 Plus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2000气相色谱仪、Mars-61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upNIR-2700近红外光谱仪、SupNIR-1520近红外光谱仪等最新产品和技术平台,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专家、客户和经销商前来展台参观交流。 众多客户在聚光科技展台前咨询产品 海外客户在聚光展台进行技术交流 聚光科技以“绿色科技引领者”的品牌理念为主导,集中展示公司在无机检测、有机检测、近红外检测、环境应急检测等实验室分析领域最新的产品、技术及综合解决方案。无机检测由ICP、电弧直读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等产品组合,其中ICP-5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是聚光科技推出的国内首台全谱直读ICP-OES,采用自主开发的中阶梯光栅二维分光系统、自激式固态射频电源,融合国际最先进的科研级高速CCD、具有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广、工作稳定和适用面广等优点,可同时分析72个元素、检出限达到ppb量级。 另外聚光科技全新推出的E5000电弧直读发射光谱仪,该仪器是在多年光谱分析仪器开发经验基础上,结合经典的电弧光源技术与全谱直读光谱仪技术,革命性研制的全球首台专用于非金属粉末材料元素分析的小型全谱发射光谱仪。采用固体样品直接进样,替代传统的化学分析,避免了复杂的样品消解处理,是一种稳定可靠、快速准确、绿色环保的非金属直接分析解决方案。其应用涉及地矿、环保、材料等多个领域。 聚光科技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原子荧光光谱仪,目前无论技术水平还是生产规模,均居我国原子荧光行业的领先地位。其自主研发的原子荧光及流动注射等前处理设备具有60多项专利,获得多项殊荣,在科技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招标中连续中标,成为科技部“监测检测仪器——原子荧光产业化示范”基地。 另外聚光科技还代理了刘梅克斯(LUMEX)分析仪器公司的原子吸收光谱仪、测汞仪等产品,覆盖农业、环保、化工、食品、造纸、制药、采矿、石油、电力工程等行业,拥有广泛的客户群。 聚光科技大区经理付永强向观众介绍聚光科技ICP产品 GC-2000气相色谱仪和Mars-6100气质联用仪是聚光科技结合多年的科学仪器开发经验,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的支持下,推出的国内首款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室色谱仪和离子阱气质联用仪。充分利用了气相色谱的分离技术和离子阱质谱的高性能检测技术,具备高灵敏度、高效率和极强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能力,是一款能够完全置信地识别、确认和定量分析复杂基质下的有机物的理想工具。 聚光科技Mars-61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聚光科技还提供成套近红外分析解决方案,近红外光谱仪的四大系列分别为SupNIR-1000便携系列、SupNIR-2600液体透射分析系列、SupNIR-2700固体漫反射检测系列和SupNIR-4000在线分析系统。近红外光谱仪具有快速、全面、准确、无损、环保的特点,可用于食品、药品、纺织品、油品油料、粮油饲料等快速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仪系列产品 Analytica China 2014重点关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三大领域,除了集中展示应用于行业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外,展会还特设了以上三大重点应用行业产品展示区,提供多场技术交流讲座以及实验演示。聚光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Mars-400 Plus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环境监测应用展示区进行展示,该仪器主要应用于环境应急监测、化工园区有机物排放监测、污染源排查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定性定量准确、检测范围广,做为国内唯一的便携式气质产品,深得用户的赞赏。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展示 除了专家和客户交流,聚光科技实验室产品还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中国化工仪器网、分析测试百科网、现代教育装备网等媒体对聚光科技进行了现场采访。聚光科技大区经理付永强先生向媒体朋友详细介绍了包括色谱、质谱、光谱三大类实验室分析仪器的全线产品,并展示了聚光科技在环保、地矿、食品安全、生物科学、药物研究等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媒体眼里,他们认为聚光科技实验室产品进入市场时间较晚,但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成为国内分析仪器行业的佼佼者。不仅产品种类扩充快,而且更新换代快,对市场需求反映也快,每次焦点事件聚光科技都会第一时间发布解决方案。 化工仪器网采访聚光科技大区经理付永强 聚光科技的专家用户浙江工业大学李祖光教授在仪器信息网举办的《国产好仪器手册》首发仪式上做了精彩报告,李老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科技厅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会评议专家,使用聚光科技生产的台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已有三年多。他认为用国产仪器开始可能会有一些小毛病,但是经过长期的磨合,仪器越加稳定可靠,而且国产仪器具有本土化优势,售后服务及时,用起来没有后顾之忧。李老师鼓励国产仪器厂商用心做好仪器,并呼吁各行各业专家用户多支持国产品牌,给国产仪器提供更多更大的平台。 浙江工业大学李祖光老师在《国产好仪器手册》首发仪式上做报告 李祖光老师等人在聚光展台前合影 李祖光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朝晖六区,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邮 编:310014 电话/传真:0571-88320306 手机: 13857129890 电子邮箱:lzg@zjut.edu.cn QQ: 187977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zg.ht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他国明月亦有情
chaozou 2014-9-8 04:13
中秋到来,已是来慕尼黑一月有余了。从一开始对很多外国事物的新鲜,到熟悉周边事物的诸多不同,的确让人觉得在国外的日子每天都充实而有挑战。自己做饭,源于德国食物的确难以适合中国的胃,虽然味道不敢恭维,但至少多了家乡的味道(至少多了些亚超的调料),加之中午可以在Mensa混一顿,还有诸多小伙伴的午茶时间,也算凑活满足了味蕾(我是有多么不挑食呀!) 说回今天的中秋聚餐,非常感谢FR两口子的盛情邀约和辛苦的准备工作以及残局收拾,12位身在异国的小伙伴也是聚在一起,虽没有月饼,但我们有一起动手包的饺子,还有一起的畅聊以及桌上足球,欢声笑语!大家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来到异国,本以为在他乡的生活会是一切平淡无奇,只是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以后,有了大家的相伴与问候,使得日子又有了些许光彩。 认识大家的幸运的,月是故乡明,情是友谊真! 记在14年中秋聚餐之后。
个人分类: 日子@Munich|1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北大哲学系教学科研体系改革的一点思考
热度 4 zhangqq 2014-2-12 15:20
对北大哲学系教学科研体系改革的一点思考 章启群 系里用一整天时间讨论教学及相关改革。除了少数请假以外, 90% 以上的教员出席会议,几乎都发表了意见。会上介绍了哈佛、普林斯顿、图宾根、慕尼黑、巴黎、东京、莫斯科、台湾等大学哲学系的课程设置,并回溯了北大哲学系民国年间的课程设置,这对于没有洋学位甚至不是哲学系本科出身的我,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感到能够跻身于北大哲学系教员之列,与天下才俊成为同人,实乃三生有幸。 但是,在短短的一天里,每人的发言时间极为有限,很多意见不能充分表达。因此,我提议,应该继续这次讨论,把问题引向深入。因为这不仅对于哲学系将来的学生培养有益,对于中国的哲学教育有益,对于现在 哲学系的每一个教师、学生也是有益的。为此,本人不揣浅陋,抛砖引玉,请诸同人不吝赐教。由于对宗教学的无知,这里只涉及哲学学科。 第一问题: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改革根本的出发点。改革的目的是与哲学系的办学目的密切相关的。哲学系办学的首要目的,是为中国培养哲学人才,特别是培养尖端哲学人才。我认为,中国将来是否会出现伟大的政治家,是否出现比尔·盖茨这样的新型企业家,是否出现乔布斯这样的创新人才等,与哲学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中国将来不能出现像样的哲学家和第一流的哲学人才,北大哲学系是有责任的,哲学系的每一个教员应该问心有愧。因为,作为中国最好的哲学系,理应承担这个责任。今天,作为哲学系教员,我们可以说找不到任何理由为自己推脱责任。 检索一下北大哲学系人才培养的历史,就足够证明当前哲学系的现状必须改革。北大哲学系在 1949 年以前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哲学人才,其中包括像冯友兰、牟宗三这样的哲学家,还有王宪钧、齐良骥、石峻、任继愈、黄枬森、胡子华、熊伟、周礼全、汪子嵩、王太庆、张申府、杨祖陶、张世英等优秀学者。历史学大家顾颉刚以及著名学者罗常培、朱谦之、何其芳、朱自清、容肇祖、胡绳等也是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甚至旅法著名艺术家熊秉明出身也是北大哲学系。但是, 1949 年之后的情况却令人悲观。仔细排列一下哲学系毕业生的名单就会发现,哲学系的人才培养是每下愈况。 50 年代毕业生中,李泽厚、叶秀山、庞朴、余敦康、夏甄陶、朱德生、陈启伟、梁存秀、黄耀枢等人,在学界产生一定影响。 60 年代毕业生中在学术界获得影响的已属稀罕。 70 年代由于“文革”影响,几乎在学术界产生影响的人物几乎没有。 80 年代以后的毕业生中,取得公认学术成就的人物寥若晨星。至今,“五四”一代学者始终站立在学术的最高点上,他们的学生在总体上强于他们学生的学生。虽然说哲学家的出现有与时代相关的很多因素,哲学学科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冯友兰在 36 岁出版《中国哲学史》,李泽厚 20 多岁在美学大讨论中脱颖而出,卓然一家,表明哲学人才的出现并非都是一种模式。这个曲线证明的一个让我们难以接受的事实就是:北大哲学系的毕业生一代更比一代差。质言之,从 1950 年代院系调整之后,哲学系培养的人才差不多是每况愈下。 这个情况与整个学术界的现象是一致和互补的。 应该说明的是, 1980 年代以后,西方哲学的教学科研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人才培养出现了比较大的改观。但是,这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得益于留学生回归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拓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西方一流大学学习、留学归国学者,今日成为西方哲学教学研究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这也表明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与西方一流大学的差距。 面对北大哲学系历届毕业生情况这个铁的事实,我们反思的焦点会立即凸显出来:那就是 1953 年院系调整以后,北大哲学系的教学和科研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不仅是课程设置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科建置问题。这也正是我们需要改革的地方。 因此,第二个问题:改什么? 1953 年院系调整以后的北大哲学系,建立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为主体、辅之以其他学科例如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教学科研体系。当时的系主任郑忻的提法是“一体两翼”,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体,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为两翼。这实质是前苏联哲学教学科研模式在中国的翻版。 1980 年以后,“一体两翼”逐渐形成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简称中、西、马)齐头并进的“三驾马车”结构。即使后来美学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仍然没有改变这个结构。宗教学系的成立,以及科学与社会中心归并入哲学系,都没有改变这个哲学系整体的格局。 随着时代的前进,对于这种“三驾马车”的结构,人们思考、批评越来越多,但至今没有改变这个现状。出现这个结构是时代的产物,与哲学系具体的人员无关。甚至在 5 年之前,由于种种现实客观因素的影响,要改变这个结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今天,我们可以完全从教学与科研的角度来考察这个结构的合理性。如果这个结构不利于哲学系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固守陈规,画地为牢。 从现象上说,我们“三驾马车”的结构,与全世界一流大学哲学系都不同。这也是共识。争论在于:在这个不同的表象之下,掩藏的本质是什么?否定者认为,“三驾马车”的结构不是一个现代大学哲学系的结构;而辩护者认为,这是“中国特色”,甚至也是北大的优势。 我想对“中国特色”这个术语谈一点看法。世界上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称之为世界一流大学也不是例外。哈佛、牛津、剑桥、柏林、巴黎、东京等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首先,各国的语言不同。所有世界一流大学不可能都用一种语言。其次,在行政管理、学术体制、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都有不同。但是,归根结底它们的特色都是 大学 的特色,而不是 大学以外 的特色。那么,北大哲学系“三驾马车”是属于大学的特色,还是属于大学以外的特色?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不仅“哲学”是从西方来的,“大学”也是从西方来的。中国要办大学,办哲学系,标准是什么?回答只有一个,就是按照“大学”和“哲学系”的标准办,而不是自己随意确立标准。用中国古代太学和书院的思路,不可能办成现代大学。还有些人想把大学与太学、书院结合一体,所谓兼容并包,这其实是一个三不像的怪胎。我们不妨在中国另办一些书院或太学之类,甚至可以在大学内部有一些独立的国学院之类。但是,我们如果要在现有的文、史、哲各系参杂太学和书院成份,那一定是不伦不类,结果肯定会失败。 还应该提到一个前提,即中国现有的知识体系、教育体系完全是西方的。这个体系与中国古代的知识体系、教育体系是本质相异、决然不同的两种东西。古代中国的知识体系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教育实体是私塾、乡学、太学、书院等。用形象化的说法,现代中国的知识、教育体系,是用一个新的模块(西方的),把古代中国的知识体系、教育体系打乱,重新分割,装进新的结构中去的与国际接轨的体系。目前中国把全部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即数、理、化、政、经、法、文、史、哲等等,完全是一种新的建构。例如现代中国的历史学,也与古代经、史、子、集的“史”具有根本的不同。在这样的建构中,中国古代的知识在本质上成为现行中国知识体系的“质料”,而知识的整体“形式”,即知识结构和理念,都是西方的。 与此相应,当下中国大、中、小学中教学的科目,是按照西方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模式设置的。这些科目中的自然科学完全与西方等同(即使语言不同也完全可以翻译),人文学科的情况稍有不同。涉及中国古代的文、史、哲科目,与西方的文学、历史、哲学在描述的对象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是,从根本理念上也应该是可以对应的。因为,我们科目的名称就是文学、历史、哲学。在这个知识体系之中,尽管是中国古代的哲学,那也一定是哲学,而不是经学、诸子学。虽然如何建构中国哲学仍然是个问题,但是,我们建构的是哲学而非经学、诸子学,这一点则是无可非议的。而从学科和知识体系上认识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无可否认,我们应该继续中国古代的经学、诸子学等研究,但是中国哲学的研究决不能简单等同经学、诸子学的研究。其实,这个问题在胡适、冯友兰、汤用彤、张岱年等前辈学者的研究中,已经看出他们的思考和应对。我们可以对于这些前辈学者的研究得失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甚至可以从根本上怀疑他们的研究范式是否“切中”古代中国思想者的思想。但是,我们必须沿着哲学研究的路径向前探索,而绝不能倒退到晚清经学或朴学家的思维方式之中。因为,那是无论如何不能进行中国哲学的研究的。 以上辩论只是证明,中国大学哲学系的标准和理念,只能是哲学。因此,北大哲学系必须根据 哲学 这个理念来建构自己的教学科研体系。反之,从外在于哲学的理念建构的“哲学系”,在自身理念上是不合法的,在逻辑上是不能贯通的。考察世界一流大学的哲学系,在 结构 上与北大哲学系“三驾马车”相对应的学科体系是不存在的。我这里不是实指它们都没有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说它们都没有用国别和意识形态,作为学科建构的内在依据。虽然它们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不是类似于“中国特色”这样的特色,而是大学的特色。 简而言之,如果我们非要办一个“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保留现有的教学科研体制则无可厚非。同时,如果仅仅为了保持北大哲学系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也无需进行任何改革,现行模式运行良好。然而毋庸讳言,这与当年大清帝国的自我感觉其实一样。但是,我们要建立一个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哲学系,那就别无选择,只能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哲学系的思维方式办学。 第三个问题:打破现有学科构架、体系,对于一些相关教员的科研和教学是否造成伤害? 首先,从当下哲学系的现象来看,各个学科的教师和学生之间都有很深的知识上的隔膜。研究中国哲学的人对于西方哲学研究及其相关人员基本不了解。反之亦然。 8 个二级学科之间的陌生感,甚至不亚于文、史、哲之间的隔膜。这种条块分割、以邻为壑的局面,其实对于每一个学科的教师、学生都是有害无益的。 其次,从根本上来说,作为一个以哲学为职业的人,他(她)的成就感归根结底属于哲学研究的成果,及其所培养的哲学人才。外在于此的任何其他的“成就”,实质上都是虚幻的,也是自欺欺人。历史将会无情地洗刷这些虚幻之物,而还其本来面目。因此,如果北大哲学系的改革真正实现了向哲学教学科研本身的回归,对于每一个哲学系的教员、学生来说,实质上都是福祉。 今天是 2014 年元旦。新旧交替,百感交集,我还有 5 年就退休了。但是,我深切感到,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北大哲学系的教学科研体制改革,也绝不仅仅是关系本系的前途,应该与整个中国大学哲学系建设的方向和思维方式相关,具有导引的作用。顺利完成这个变革,在中国大学的历史上,定有值得一书之处。因此,作为参与这个改革的一员,我有一种历史的感觉和自豪。为此,我企盼并祝愿这次改革成功!企盼并祝愿北大和中国的哲学事业兴旺发达! 2014 年元旦初稿, 2 月 11 日改定于潜白堂
4645 次阅读|4 个评论
伊萨尔河 2010-02-09 09:22
taodeng 2014-2-12 00:05
德国 巴伐利亚 慕尼黑 伊萨尔河 伊萨尔河是多瑙河的右岸支流,它从慕尼黑穿城而过。12世纪中叶,狮子亨利便在这里建起了小镇,随后慕尼黑成为德意志南部最瑰丽的宫廷文化中心,一直是巴伐利亚王国的都城之地,遗留下无数的艺术珍品。尤其是在16世纪,慕尼黑的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各类文化发展到极点,以致被人们交口称赞为“伊萨尔河畔的雅典”。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8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玛丽亚广场 2010-02-05 19:00
taodeng 2014-2-12 00:04
德国 巴伐利亚 慕尼黑 玛丽亚广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许多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它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最著名的莫过于建于15世纪的圣母教堂,它的绿色“洋葱头”双塔高高耸立,成为了以后巴伐利亚众多教堂建筑的典范。市政厅塔楼上组钟的12个钟点由12个骑士组成,每到钟点就走马灯似地出来报时,一组彩塑人物则围成圆圈跳起欢快的舞蹈。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花园 2010-02-02 16:16
taodeng 2014-2-12 00:03
德国 巴伐利亚 慕尼黑 英国花园 英国花园在慕尼黑市中心的王宫附近,向东北方向延伸,公园中的“中国塔”据称是城里最大的啤酒吧。由于保留了大片的林地和草场,成了小鹿、狐狸、野兔、天鹅、野鸭和其他小型野生动物的乐园。圆石亭是人们聆听音乐的场所,但冬天里变得非常寂静。近旁的小河夏天是游泳爱好者的天堂,严寒里就只能看见不屈的舢板在激流中博浪了。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慕尼黑之行 2009-05-25 14:15
taodeng 2014-2-9 23:39
慕尼黑之行 尽管德国的冬天也是寒冷的,但我从北欧的芬兰飞过来,却觉得在新年刚过到达慕尼黑的时候还相当的温暖。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德国的第三大城市,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一个修道院,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中世纪建筑的典范。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慕尼黑已尽可能地按照原样非常杰出地重建。同样在二战中受到很大损失的国立巴伐利亚古生物与地史博物馆,也在战后得到很好的恢复,慕尼黑的这个博物馆正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巴伐利亚博物馆保留着不少早期在中国收集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特别是舒罗塞研究过的材料。虽然巴伐利亚博物馆在二战期间丢失了许多标本,但那些由哈贝雷尔在中国的中药铺购买的“龙骨”仍然保管得很好。巴伐利亚博物馆的标本是按分类保存的,有一间库房是哺乳动物标本,库房内依然是很老式的带抽屉的木柜,但标本放置得井井有条。并没有专门的标本管理人员,每个门类的化石由博物馆内从事相应研究的研究人员整理,他们对标本的情况都相当熟悉,向他们查询任何一件标本都能给你清楚的信息。我需要看舒罗塞1903年研究的中国犀科化石标本,尽管都是一些单个的牙齿,但我要看的每件标本都能找到。我一到博物馆,管理人员就给我一大串钥匙,有图书馆、复印室、修复室,最重要的就是标本室的钥匙。这样,我可以在任何时间去需要去的地方,当然,我在标本室里花了最多的时间,这里不仅有德国的化石材料,还有其他国家的化石和模型。我第一次去标本室,他们就让我看了博物馆引以为骄傲的来自希腊匹克米的灵长类头骨化石。 巴伐利亚博物馆是一个涉及地球生命多样性和发展历史,以及地球系统与生物界相互关系的研究和科普中心,它是巴伐利亚负责化石发现的国立研究机构。巴伐利亚博物馆与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连大学的古生物和地史学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也与一些私人社团有良好的关系。慕尼黑大学以前的古生物和地史研究所,即现在的地质和环境科学系的科学家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来支持博物馆的工作。博物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如图书馆和修复室的工作人员同样非常重要。 在博物馆内的古生物学家主要研究的是古动物和古植物的分类、系统发育、进化、生物多样性、地层、古生态等问题,也包括地质演变,特别是巴伐利亚的区域地质问题。这些研究工作一部分由地质和环境科学系的研究小组完成,也有德国国内和国际的研究人员参加合作研究。博物馆的工作还包括化石材料的发掘、采集、修理、保护、资料整理等,以便为这个国立博物馆增添更多的内容。 博物馆就是专业科学家、记者和教师等知识分子、以及广大的公众对于科学研究结果的一个重要交流场所。巴伐利亚博物馆一方面出版两本专业的杂志,另一方面通过博物馆的展览对公众开展古生物学的教育。科普活动包括永久陈列、巡回展览、引进其他博物馆的特别展览、科学指南、通俗出版物和讲座等,还通过与学校的直接合作以及互连网进行更广泛的科普教育。 巴伐利亚古生物与地史博物馆的历史与巴伐利亚科学院的事业和发展密切相关,而巴伐利亚科学院是1759年在马克斯三世王子的支持下创立的。1826年,在卡尔·特奥多尔王子的关心下,属于他自己的首批采自曼海姆的化石材料得以收藏到慕尼黑大学中。到1843年瓦格纳被任命为国家和大学的古生物收藏品管理员时,这批材料正式独立出来,被命名为古生物博物馆。在齐特尔的领导和管理下,慕尼黑的古生物学在19世纪末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1890年巴伐利亚的地质收藏品与古生物部分合并,又收回了曾经独立出去的图书资料,并在1919年更名为“国立巴伐利亚古生物与地史博物馆”,成为当时欧洲大陆上最重要的专业博物馆之一。2000年古生物与地史博物馆和地质博物馆合并成为国立巴伐利亚古生物与地质博物馆。 从1920开始,巴伐利亚博物馆成为研究各个古脊椎动物门类的中心。大量野外考察以及地方矿业部门提供的标本材料使得博物馆的收藏得到更新和充实。在二战期间,为了防止盟军的炸弹袭击,从1942年开始这些藏品被运往巴伐利亚皇宫。不幸的是,1944年4月这个新建筑还是受到袭击而燃起大火,有不少标本被烧毁。战争结束后,博物馆组织了回归运动并集中了保存下来的藏品,从此栖身于瓦格纳大街10号从前的城市工艺美术学院的建筑内。尽管当时资金不足,博物馆在自己组织的发掘之外还尽可能地通过购买有价值的标本来增加收藏,微体古生物学和古植物学的研究开始得到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伐利亚博物馆开始强调对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特别是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地区以及西班牙等地的白垩质沉积中发现的微体化石。 巴伐利亚博物馆的古生物部分陈列了各个门类的重要化石,不过在战争中失去的那些标本再也无法弥补。目前,博物馆拥有的大型标本超过150万件。而小型标本,如有孔虫、珍珠、花粉和藻类等,其数量已达到数百万件,无法给出一个精确的数据。博物馆特别注意收集巴伐利亚和邻近地区的化石,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藏品之一就是索伦霍芬化石,还有采自阿尔卑斯地区弗兰克-士瓦本汝拉和沃拉尔彭兰德斯磨拉石中的大量菊石。博物馆也收藏着欧洲其他国家一些经典化石地点的标本,尤其以希腊为代表,还有来自埃及、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南非和美国的材料,当然,早期来自中国的化石也在巴伐利亚博物馆的收藏之列。 来自索伦霍芬石印灰岩中的巴伐利亚始祖鸟是巴伐利亚博物馆鸟类化石收藏中最有价值的标本,其购买经费来自众多的捐助者。还有一根单一的羽毛也出自索伦霍芬,别看只是一根不起眼的羽毛,它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化石。这根羽毛在1860年由迈耶描述,在那时被认为是地质上首次发现的鸟类存在的最早证据。 哺乳动物化石是巴伐利亚博物馆收藏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早期就得到很大的重视。随着筛洗方法的应用,哺乳动物化石收藏得到快速的增加。如在卡尔施茨帕尔腾富尔龙根的新近纪上淡水磨拉石河湖相沉积中,通过筛洗数以吨计的砂样获得了大量小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包括食虫目、啮齿目和兔形目等几个类群,它们对于古生物和地层的研究对比非常重要。还有在美因堡的桑德尔豪森地点的化石发掘活动持续了很多年,发现了几千件脊椎动物化石标本。 在地史和区域地质的收藏品中,除了岩石标本和不同时代的标准化石以外,还有各地区代表性的岩石地层剖面和钻孔岩心保存在巴伐利亚博物馆中。收藏的岩石标本都经过了严格的科学描述,成为在今后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的对比标本。这些标本主要来自巴伐利亚各地,如弗兰克汝拉、诺伊尔德林格尔里斯、莫拉斯和阿尔卑斯地区,有些也来自邻国。 巴伐利亚博物馆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而且每周还有专家为参观者讲解。每当这时都有成群结队的观众,主要是孩子们来到博物馆听讲解。与世界各地的其他博物馆一样,慕尼黑博物馆最吸引人的自然也是恐龙,在博物馆的中央大厅就有巨大的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的骨架,半空中还悬挂着几只翼龙。巴伐利亚博物馆的哺乳动物动物化石也非常出名,比如在大厅中伫立在恐龙旁的嵌齿象骨架。嵌齿象是长颌乳齿象的主干类型,它们生活在中新世和早上新世,事实它们就是从早期乳齿象演变而来,特别的是体型已变得非常庞大。嵌齿象的下颌极大地伸长,上面有同样前伸的两枚象牙。它们的前面两枚臼齿,即第一和第二臼齿具有三对横排的锥形齿尖,经过磨蚀后就形成三排横脊,而最后的一枚臼齿,即第三臼齿在牙齿后部发育出一个后跟,从而变得比前面的两枚臼齿更长。当然,嵌齿象在活着的时候也有一条能伸能卷的长鼻子。 还有一种已绝灭的象更为特别,那就是在欧洲广泛分布的恐象。巴伐利亚博物馆虽然没有完整的恐象骨架,但在展厅中陈列着复原的恐象最特别的下颌骨化石。恐象站立时的肩高达到3米,甚至更高。恐象之所以能够自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头骨和牙齿与其他的长鼻类动物相去甚远。恐象的头骨比较扁平,而在进步的长鼻类中头骨却比较高,尤其重要的是恐象的头骨上没有象牙,即没有变大的上门齿,不仅没有变大,所有的上门齿都消失了。更特别的是恐象的下颌上有两个大象牙,它们不像其他长鼻类的下门齿那样是向前伸,恐象的这两枚下门齿从颌前端向下弯曲,再向后弯向身躯,看上去像一对大吊钩。恐象的这对奇怪的象牙有什么作用呢?因为在现生的动物中找不到这样相似的牙齿,所以尚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有些古生物学家认为恐象用它们的象牙来挖掘泥土,从中拉出草根或整棵植物来食用,就是说把象牙当锄头用。而一位古生物学的老前辈还有一种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推断,他认为恐象生活在河里,晚上当它们在水中休息睡觉时,就用这对大吊钩似的象牙钉在岸边的泥土中,以免在睡梦中被水流冲走,就是说把象牙当锚用。在恐象的大多数牙齿中,每枚牙齿的齿冠上都有两条锐利的横脊。 博物馆大厅里的一具完整的大角鹿化石也常常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在地质历史中,随着鹿类体型的增大,它们的鹿角也不断增大,在更新世的大角鹿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最大的鹿角从一端到另一端可以达到2.5米,每一个鹿角都有一个人那么长,有这么大的角它们还能把头高高抬起真是奇迹。在发情期,雄性大角鹿为了周围的雌性配偶而撕打,胜者将得到所有的雌鹿。打斗使大角鹿筋疲力尽,这常常导致它们觉察不到自己已经落入到了食肉动物或者人类的危险威胁之中。更新世的原始人类使用的不是力量而是智慧,与动物捕食者不同,人类把大角鹿赶到树丛里,在那里它们的大角被树枝缠绕就无法逃脱了。 巴伐利亚博物馆有丰富的犀科化石收藏,在展出标本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在欧洲,犀科在早渐新世以龙佐犀的首次出现为代表,这是一种最普通并被人们了解得最清楚的欧洲渐新世小型犀牛,巴伐利亚博物馆就展出了保存相当完整的龙佐犀下颌骨化石。博物馆中的犀科化石包括了在德国以及其他国家发现的各个主要的类型,如从晚渐新世开始出现的无角犀和并角犀,它们分别是中新世真正具四趾型前肢的无角犀谱系和大型半水生的矮脚犀谱系的祖先。并角犀和矮脚犀是具高冠齿和河马型身体的大到很大的犀牛,它们的肢骨缩短的程度虽没有达到北美远角犀的水平,但仍然像远角犀一样具有相似于河马的水生食草生活方式。最早发现于德国中中新世的小型短腿的三趾犀牛奇角犀,在中、晚中新世达到它的顶峰,这种犀牛的分布远至印度和中国。双角犀出现于早中新世,其体型中等,具有善跑的长腿,颊齿低冠,它在西欧和土耳其的中中新世地点占统治地位,并残存到晚中新世。在巴伐利亚博物馆还能看到其他德国的犀科化石,如稀角犀、原无角犀、近无角犀、武无角犀、并角犀、比角犀和拉氏犀等。 慕尼黑还有很多博物馆,据称有46所博物馆和收藏室,以及70多座绘画陈列馆,融合了整个欧洲的文化精华,呈现在人们面前。在周末想休息一下,特别是星期天巴伐利亚博物馆闭馆的日子,我就去参观其他的博物馆。对我而言,首选的就是旧美术馆,这里展示有从14世纪到18世纪的许多欧洲名画,因其收藏有众多名家,如丢勒、伦勃朗、鲁本斯和达芬奇等的作品而成为了闻名世界的陈列馆,所收集的鲁本斯绘画堪称世界之最。在旧美术馆对面的新美术馆也不容错过,在这里可以看见19世纪的欧洲绘画和雕刻艺术品,囊括了印象派、现代派和象征主义作品,但我喜欢的作品不多。实际上,巴伐利亚博物馆所在的国王广场周围被认为是慕尼黑艺术珍品最集中的地带,如古物馆和雕刻馆,收藏了大量的希腊、罗马的花瓶、陶瓷、玻璃器皿和雕像等。伦巴赫别墅现在是慕尼黑市立美术馆,主要展示15至20世纪慕尼黑画家的作品。 我也很喜欢去慕尼黑的各处名胜,除了那些风格独特的古建筑,英国公园最吸引我。从18世纪末期起,英国公园就成为了慕尼黑人休闲放松的绿洲,它以其约340公顷的占地面积成为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甚至比纽约中央公园还大。园内奇妙的砧木、优雅的希腊神殿、漂亮的露天花园啤酒店和有趣的中国宝塔使这里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我第一次去英国花园是在一场大雪之后,大地一片银妆素裹,尽管天气非常寒冷,公园仍然有许多游人。湖泊还没有完全结冰,成群的野鸭和其他的水鸟在一小片水面上嬉戏。在公园旁的伊萨尔河水闸口,一个顽强的赛艇爱好者正在逆流冲浪而上。我当然要去看中国宝塔,它原建于1791年,仿照苏州园林建筑的风格。宝塔在二战中也被摧毁,现在的宝塔是1952年重建的。 在慕尼黑冬天最冷的时候,迎来了中国的春季。巧的是,慕尼黑的狂欢节正好与中国春节同时。早上我还是去了办公室,一会儿有人推门进来跟我打招呼,脸上画得五颜六色,还穿得稀奇古怪,真让我认不出是谁,最后才知道就是博物馆里很熟悉的人。原来还真不知道德国也有狂欢节,但想想慕尼黑狂热的啤酒节,那情景就跟狂欢节差不多,甚至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间狂欢节。慕尼黑的啤酒节是在9月末的两周内举行,据说每年都有超过六百万游客从各处涌来参加庆祝活动。可惜我来的时候是冬天,看不到啤酒节的盛况。那么,慕尼黑,下次我是否该在秋天的时候再来?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4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地利纪行之二:维也纳——慕尼黑——Obersdorf——Hirschegg
热度 4 sunbaoxi 2014-1-29 08:49
下了飞机,取了行李,我到机场的问讯处打听如何才能到达Hirschegg,他们建议我去OBB(奥地利国有铁路公司)咨询一下。机场通往市区的火车(City airport train)站台上并没有一个工作人员,我立即跳上开往西火车站的机场巴士,相信在西站一定能够找到抵达Hirschegg的交通工具。   只用了25分钟就到达了西站。OBB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必须先到慕尼黑,再换乘其他火车到Obersdorf,然后在转乘汽车去Hirschegg,除此以外没有其他路线,我可以直接买从维也纳到Obersdorf的联程票。“多少钱?”“124.20欧元。”“18号我还要回到维也纳,同时买返程票,能不能打折?”“不能打折,但是我可以看一看有没有优惠……,从维也纳到Obersdorf,在慕尼黑主火车站换乘,124.20欧元,返程票49欧元,共计173.20欧元。”“好的,我刷信用卡。”他又打印了一份时刻表,每一列火车停靠的具体站台,以及换乘火车时步行所需的时间,都详细地列了出来。   由维也纳开往慕尼黑的快车(Railjet)其实并不快。铁路并没有实现电气化,列车最高时速160公里,平均时速130公里,比咱们中国的和谐号动车慢多了,也不如法国的TGV。真应该由咱们中国投资兴建一条由慕尼黑经维也纳通往东欧的高速铁路。列车奔驰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平原上,农田里的作物还泛着绿色,这里比华北平原暖和许多。远处是隐约的山峦,时而经过一些水泥厂之类的建筑,看上去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车厢里空落落的,没有几名乘客。记得几年前在德国南部乘火车旅行,那时身边还有肖兄弟,在火车上还遇到了两个从比利时来的去参观新天鹅堡的中国女孩子,其中一个好像是天津外国语学院的交换生。然而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行走在一个人的路上。我翻出邢老师的《你错了,爱因斯坦先生!》,慢慢读了起来。读了一会儿,合上书,又看窗外的景色。列车已经过了萨尔茨堡,森林逐渐变多,山脉也近了许多,一个漂亮的大湖,沿着铁道,蔓延了很久。我又掏出TimeOut的《维也纳》旅行手册,寻找可能会去造访的景点,偶然发现了一个介绍据称是维也纳最漂亮的妇人——阿尔玛的副篇。阿尔玛生活在二十世纪初年,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和四个男人有感情纠葛,这四个男人分别是剧作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人们说,幸福的婚姻使人长寿,我不知道阿尔玛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但是她确实很长寿。无论如何,她很有文化品位,而且绝不庸俗。   在慕尼黑主火车站,换乘了开往Obersdorf的列车。一个去Lindau的小伙子匆匆忙忙钻进了我的包厢,我告诉他列车将在中途分开,前一段开往Lindau,这两节车厢去Obersdorf,他又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天渐渐黑下来了,我很疲倦,仰在座位上只打瞌睡。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我收拾行李,到列车门口等待下车。这里是德国铁路网的末梢,所有列车都会停下来休息,第二天再驶回德国的心脏。   一个小伙子热情地带我到火车站旁边的汽车站,检查了一下时刻表,告诉我十五分钟后(即晚上8点整)将有一辆汽车开往Hirschegg,我很感谢他的帮助。天气很冷,路灯很暗,周围没有几个人。竟然没人来抢我的背包,也没有人找我要钱。真是“洪荒知礼仪,山居有圣贤”啊!   汽车终于来了,其实司机很准时,只是我怕它不来。汽车沿着盘旋的公路向山里开去,路旁的积雪越来越厚,路也越来越陡,积雪沿着山坡,一直铺展到山顶上去。黑夜里经过一些村子,差不多走几百米,汽车就要停下来上下乘客。乘客并不多,有一些似乎与司机很熟。过了大约二十多分钟,司机说:“Hirschegg到了,你住哪家旅馆?”“皮特森教授的家。”司机默然。   村子里很安静,昏黄的灯光从几间临街的屋子里照出来,间或有一辆小汽车驶来,穿过村子,不知道驶往哪里去了。我推开一家酒吧的门,询问皮特森教授的家在哪里。一位先生在电脑里查了一下,拿来一张地图,用铅笔圈起来一个 “38a” 的标号。“沿着你下车的路,向右拐,一直走到山顶,就到了。”   山上有很多岔路,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判断那一条最有可能通往皮特森教授的家。行李箱的轮子好像进了沙子,转动不灵活了,我只好提着行李走。一位夫人似乎刚刚回到自己的家门口,问我去哪里。“皮特森教授的家。”“有没有电话?”我拿出会议通知,指示给她电话号码,她用手机拨通了皮特森教授的家的电话。“沿着这条山路向上走五到十分钟,就到了。”   山上的住宅并不连贯,错错落落地分散在山坡上。明晃晃的月亮挂在我的头顶上,周围点缀着几颗明亮的星。我走啊走,不知道前面一家小楼是不是皮特森教授的家。以后在国内开会,我们应该把会议地点挪到野三坡去,让他们也在黑夜里沿着山路拎着大箱子找农家院住。前面的小楼近了,好像是一个饭馆,从小楼的体量上看,似乎容不下六七十名会议代表居住。正踯躅间,身后开来一辆吉普,来人喊:“上车吧!”“你是会议组委会来接我的吗?”“是的,上车吧!”很快我们就到了目的地。“你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叫物理。”“Nice to meet you! 你是圣天使吧。”后来才知道,他的名字确实叫Uli。
个人分类: 旅游札记|7540 次阅读|8 个评论
德国之行(3):慕尼黑宝马汽车展示中心
热度 20 zhangyuxiu 2013-12-15 13:57
不用说 , 宝马汽车是很多爱车族最心仪的车。德国慕尼黑是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此次德国行我们有幸去了 慕尼黑宝马汽车展示中心。 为了使宝马总部大楼的造型更吸引人,宝马公司特意将总部大楼设计成一个汽车引擎的造型。同时为了让爱车的人们对宝马车有较直观印象,公司还在总部旁边建造了宝马汽车展示中心,这个展示中心也和宝马车一样,不仅外观造型非常酷,展示方式也非常现代而不失人性化,成为爱车族非常喜欢逗留的场所,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外国游客只要到了 慕尼黑 , 一般来说就一定要去这里 近距离欣赏宝马车。 我们一行人也不能免俗。来到 慕尼黑 , 去过奥林匹克公园后,几乎没休息就立马来到这里。在这儿 , 我们马不停蹄地奔走 , 痴迷于车的精美设计 , 忙不跌地拍下各种款式的车 , 发自内心地赞叹人家的生产技术、人家精益求精的生产制造 , 只恨兜里 money 太少 , 无奈下只能坐进去假装试开 , 摸一摸方向盘 , 过一下开宝马车的瘾 , 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多 , 有时阿 Q 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19105 次阅读|41 个评论
德国之行(1):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热度 17 zhangyuxiu 2013-12-8 12:58
今年十一月的一天,因为公干,我们来到了慕尼黑著名的奥林匹克公园。公园由一组高度集中的特大型体育建筑群构成。是1972年第20届夏季奥运举办的场地,也是目前慕尼黑市民最佳的运动场去处。当时其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是:“近距离的奥运会”。政府当时提出要配合城市规划环境进行环境改造。慕尼黑像东京一样,本是一个非常拥挤的城市,挤出地方修建场馆是非常困难的。当局选中了距市中心4千米的一处报废机场。 对这个公园,我感兴趣的地方不是它那些造型奇特、功能科学合理的建筑,而是它那 曲曲弯弯的人造湖,林木茂盛的小山坡,大片大片的芳草地。更让我留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的,是湖中那些怡然自得的野鸭子、天鹅、海鸥。还有人和野鸭子、天鹅、海鸥嬉戏的自然和谐场面。我们国家怎么没有这种景象呢? 那些湖水里快乐的野鸭子、天鹅、海鸥如果出现在我们城市的湖水里,能那样自在安详吗?我们的百姓会善待它们,还是把它们抓来放到锅里烹煮,成为盘中的一道美味?
14416 次阅读|61 个评论
[转载]寻找海森堡——慕尼黑印象
sdzjh870 2013-9-11 20:47
若水阁科学博客 天鹅城堡 自从去年那次去德国慕尼黑之后,和朋友们聊起,我才知道原来慕尼黑有那么多著名的地方,于是一直盼望着今年的慕尼黑之旅。好不容易盼来了出发的日子,那边实验站却突然因故暂停运行,我们要是过去没法做实验就是白白浪费钱和时间,无奈只好坐等几天。后来决定还是尽快过去那边等,用大师兄的话说就是——“赌了!”当然,我也做好了“万一”做不成实验的准备——我的旅游计划。 因为到那边时正好赶上周末,于是第一站我预想着去巴伐利亚州阿尔卑斯山上的 天鹅城堡 。这座城堡的美恐怕许多人早已认识,因为迪斯尼电影片头的那个城堡就是它!所以有人又称它为“白雪公主堡”,而天鹅城堡之名来自于建成城堡时到处都养着美丽的天鹅。城堡的第一个主人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是茜茜公主的表弟、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好友,年少的他对美丽的表姐萌发了的爱情,只可惜茜茜公主在15岁就嫁到了奥地利,朦胧的爱情无果而终。而后国王一生沉溺在自己的童话梦想里,于是开始修建童话式的城堡,直到他出走死去的那天城堡也没有竣工,国家给他最后一个封号是精神病患者。而后天鹅城堡在德国人不断修缮下终于完工,才有了今天如此梦幻般的童话世界。看到这些介绍,我们早已心痒的不行了。遗憾的是,去实验站报道的那天得到消息:实验站当晚就可以恢复运行,明天一早开始我们的实验。童话的世界又一次留在了我的梦想里…… 飞机上的日落很华丽,我对此行原本也充满着如此的憧憬。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只能如期开展实验。我不清楚慕尼黑纬度有多高,但是这期间,都晚上9:30了居然还可以看到太阳!不知道是时差还是太阳的原因,我们常常忘记应该几点去吃饭,或者是不是该吃饭了,或者该去哪里吃饭,或者在街上迅步寻找合适的饭店。那边的几天,印象最深的几顿饭:一是一家日本回转寿司店,里面放的萨克斯音乐居然都是刘德华、张宇、张学友等华星的歌词旋律;二是在一个高速路旁的五洲大酒店,自助餐很过瘾,什么鸵鸟肉、袋鼠肉都尝试过了,没发现和牛羊肉有什么区别;三是一家印度餐馆,因为几次找餐馆都看到印度菜,师弟说咱们和印度菜有缘,那就决定亲密接触一把,结局是惨不忍睹的,米饭和咖喱牛肉都很难下咽,只能放弃。 在慕尼黑出租车都是奔驰,坐着那个叫舒泰啊。不过我们嫌贵,只在第一天下飞机赶去旅馆登记才打车,花了四十多欧,很是心疼。 我们下榻的小旅馆周边村居。预订时说是三星级,到了后才发现是个家庭旅馆,全旅馆就三个工作人员,老太太和她两个儿子。早餐很郁闷,很难找到想吃的东西,房间也很狭小,还好有无线网络。旅馆的餐厅可以免费看球,和街上许多咖啡店一样,都有大屏幕或者投影仪看球赛,咱们只能看画面、当聋子。老太太也只说德语,我们那个郁闷啊…… Kieferngarten是离旅馆最近的地铁站,这个就是站牌,简单的要命。后来才知道,Kieferngarten是松树园的意思,原来不远处是一片松树林。 地铁内景,空无一人。慕尼黑坐地铁除了自主购票、无人检票、随意轻松换乘外,而常常有舒适的座位,这些在北京地铁里都不可想象。这好像是一趟晚上12点的车,这是我们每天的最早下班时间,上班时间是九点以前,幸亏没几站地…… 这个就是实验站的大门,隶属于慕尼黑科技大学。这个校门估计比中国所有学校的大门都还要简朴,但单凭人家拥有世界一流的核反应研究堆这一点,其科研实力恐怕在中国无法找到与其相当者。 这个是废弃的第一代核反应堆,一个巨型的蛋。像不像竖立着的咱们国家大剧院? 马克斯普兰克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坐落在玻尔兹曼街上。这个所不大,可据说有不少诺贝尔提名的人。玻尔兹曼街其实很短,步行走完不超过5秒,就像玻尔兹曼的人生,短暂而光辉。 拜仁慕尼黑队的主场——阿联球场。德国国家队很多队员都来自拜仁,他们都很优秀,德国能在世界杯赛场上如此出色的表现,跟拜仁的贡献也是分不开的。我们实验进程很紧张,只有偶尔的一两个小时可以溜出去,顶着太阳看半场球赛,喝一杯苦涩的啤酒。 明信片架。上两张是啤酒节的象征,传统的巴伐利亚服装,露出大胸部和美腿彰显热情。中间是慕尼黑最古老的大教堂。下面就是阿联球场的夜景,有红、蓝、白三种颜色,只要你路过,就一定会注意到。 玛利亚广场卖艺者。不知道他们是在卖艺,还是在自娱自乐? 玛利亚广场表演的小丑。小女孩上前扔一个硬币,小丑就会弯下腰来让你在他的签名簿上留言。乞讨也需要艺术啊! 终于有了半日闲的机会,在遗憾地取消天鹅城堡之旅后,我们决定完成另一个心愿——寻找海森堡。确切地说,是寻找海森堡之墓。Werner Heisenberg,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他和玻尔的合作闪耀了20世纪人类最顶级的智慧,他和玻尔的友谊破裂也成了物理学史上一段秘史。有人说海森堡曾为纳粹造原子弹,可他故意拖延时间,最终没有成功(据说是玻尔没有告诉他秘诀所在)。而在美国人成功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实战试验之后,盟国取得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海森堡成了战俘并被囚禁。因为这段耻辱的历史,海森堡被物理学界排斥,再也没做出更加杰出的贡献,海森堡的一生也因此充满传奇和神秘的色彩。关于海森堡的故事,诸位还是请看 张文卓 同学的博客 《我,海森堡》 。正是 张文卓告诉我,海森堡的墓地,就在慕尼黑市区南边 一个叫 Waldfriedhof 森林里的第 163 号墓地里,墓碑面向西。于是我们直奔而去。 到了墓园才发现,原来这是一片巨大的森林,每号墓地都有一百平米以上,而一共有两三百号墓地!我们从一号找起,看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墓碑,这就是一个家族墓地。 终于在163号墓地的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角落看到了这个极其不起眼的墓碑,海森堡和他的父母、妻子葬在一起。点缀墓地的就几颗绿植,再也没别的东西。 在伟人的面前,即使跪下也显得自己渺小。 墓碑近影。可以看出海森堡的父亲是个大学教授。而海森堡自己的介绍只有一个单词:Physiker(物理学家),没有所谓的那句:我既在这里也在那里的鬼话。想起当今中国自称为科学家或者物理学家的人有多少,也没见他们脸红过。或许海森堡认为,物理学家足以概括他的一生,正如玻尔兹曼,一个S=KlnW公式就是他的一生。 回程的飞机上,云海很飘逸,但下面的沙漠就不让你那么惬意了。记住,这里离北京已很近。
个人分类: 海外一瞥|1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慕尼黑小记
andrewwang 2013-6-29 06:46
      一 在德国近一个月了,主要去了慕尼黑周边的几个景点,天鹅城堡啊,国王湖啊,然后就是在市区逛,玛丽安广场,伊萨河,英国公园,德意志博物馆... ... 总体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只是自己不怎么懂德语,但这里的大学生和年轻人都比较擅长英语,他们也愿意用英语交流。连水管工都会用简单的E文交流几句。 慕尼黑和南京差不多大小,人口却只有六分之一,地铁、公交、城轨,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并且显得空旷、不拥挤。MVV是公共交通的联盟,实行抽检查票制度,这个制度出奇的有效和高效,显示了德国城市极其诚信化的系统建设。在国内待久了,就会觉得这种诚信系统令人难以置信。 慕尼黑的建筑物很有特点,法律规定它们不能超过100米,而实际上除了少数几座大楼或教堂,所有的建筑都是清一色五层以下。全市公园众多,绿化率很高。随便走走便是大片的休闲草地,或者儿童喜爱的游乐沙池。当地人(以及过来的外国留学生)都特别喜爱草地Barbecue,几乎每天都有人出去摆摊烧烤,喝啤酒。是的,唯啤酒与足球能让德国人疯狂。不然他们还是挺安静的。 慕尼黑人十分喜欢养狗,并且喜欢带着狗到处溜达,商店、地铁、公交、饭馆等等,狗和人类一样几乎能自由出入所有场所。由于狗狗们从小经过专门的训练,因此不乱吠,十分安静有素。       二 平日都在TUM附属的一个研究所Fortiss的eCar项目实验室里,由一位博士三年级的学生Heuke Staele指导。Heuke高高瘦瘦,干净帅气,擅长嵌入式计算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精通C语言并且项目经验丰富,在Princeton做过实习生,英语也很标准流畅。 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德国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显得十分井井有条,充满兴趣和创意,少功利,更是极少做假。这有让我这样一位在国内高校学术园淫浸多年,深知其潜规则和不良风气的研究生,羡慕不已。 如果说世界的本质和灵魂是数学与计算,那么Me(Mechanism)和EE/CS(Electric and Electronic)、便是我们实体/具体化本质的重要工具。 Fortiss的研究将Me、EE、CS融为一体,研究未来的Smart System。 http://www6.in.tum.de/Main/WebHome TUM大学Robotic And Embedded System研究组 http://www.fortiss.org/en/home/ ForTiss研究院主页,附属于TUM大学Robotic And Embedded System研究组
9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王瑞团队发现停止吸烟有益健康的直接证明
热度 3 Helmholtz 2013-3-14 10:19
吸烟有害健康这早就是常识,然后对于习惯了吸烟者而言,烟瘾难止。 早一天放弃吸烟,早一天有益身体,这个观念却还没有深入人心。现在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一个主要由华人科学家构成的团队从以往的阵列数据KORA中找出可靠科学证据:只要放弃吸烟,立刻可以从代谢组学的水平上发现损害恢复的客观证据。 http://www.helmholtz-muenchen.de/en/news/press-releases-2013/press-release/article/21007/index.html Smoking Cessation Can Reverse Smoking-Related Changes in MetabolitesNeuherberg, March 4, 2013. Stopping smoking can significantly reverse smoking-associated changes in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Quitting smoking reduce disease risks 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se results are found by scientists from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based on analysis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The findings were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BMC Medicine”. Foto (l.t.r.): Zhonghao Yu, Dr. Rui Wang-Sattler, Tao Xu Smoking causes health problems and induces changes in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which are reversible after stopping smoking.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de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smoking cessation. Scientists from the Research Unit of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ME), the Institute of Experimental Genetics (IEG) and the Institute of Epidemiology II (EPI II) at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analyzed over 1,200 blood samples of th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KORA (Cooperative Health Research in the Region of Augsburg). Metabolite profiles and smoking status were recorded at both baseline and at the follow-up seven years later. The team led by Dr. Rui Wang-Sattler, Tao Xu, Zhonghao Yu, Prof. Dr. Jerzy Adamski and Prof. Dr. Annette Peters, identified 21 smoking-related metabolites, mainly from amino acid and lipid pathways. Among them, 19 metabolites were found to be reversible had the smokers given up smoking. Furthermore, the smoking-related metabolites from the urea cycle and from modified lipids, such as phosphatidylcholine, were also shown as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 scientists thus demonstrated the remarkable benefits of smoking cessation in reducing health problems. The affected metabolic pathways elucidate further health consequences of smoking. “Our study demonstrates metabolomics as a powerful tool in systems biology with which we could investigate how the lifestyle and environmentally related to diseases”, said Dr. Wang-Sattler, head of the research group “Metabolism” in A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lifestyle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seases that are widespread in Germany,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diabetes mellitus. The goal of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is to develop new approaches for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 major diseases.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5181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率先发现可诊断糖尿病前期的生物标志物
热度 1 Helmholtz 2012-11-6 16:26
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及德国糖尿病中心王瑞博士所在的团队率先发现并在最新一期《分子系统生物学》杂志上报导了三种可用于诊断早期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此前尚从未有人找出过可供早期糖尿病诊断的相应标志物。 这是一个由王瑞所负责的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分子表观遗传学团队与该中心 Jerzy Adamski教授负责的 基因组分析中心暨代谢组学平台的 共同合作的成果。两种标志物可以用于判断患病风险。 http://www.helmholtz-muenchen.de/en/news/press-releases-2012/press-release/article/19841/index.html Wang-Sattler, R et al.(2012) Novel biomarkers for pre-diabetes identified by metabolomics,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8): doi:10.1038/msb.2012.43 —————————————————————— First diagnostic markers for pre-diabetes discovered Neuherberg, 25.09.2012. Detecting a predisposition to type 2 diabetes and preventing the disease before it develops is possible based on a current study by scientists at the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In the latest edition of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they describe for the first time three biomarkers that can indicate pre-diabetes. Image: (from the left side to the right): Dr. Ana Messias, Prof. Annette Peters, Dr. Rui Wang-Sattler The current study by scientists at the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and the German Center for Diabetes Research, which appears in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renowned journal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on new biomarkers of pre-diabetes. Up to now, no specific biomarkers have been available for the early form of diabet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on diseases. headed by Dr. Rui Wang-Sattler, who leads a working group in the Research Unit of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Professor Jerzy Adamski, Head of Genome Analysis Center and the metabolomics platform at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identified identified three new biomarkers of pre-diabetes, two of which predicted the risk of the disease in individuals.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biomarkers in blood are indicative of pre-diabete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be taken,” says corresponding author Dr. Wang-Sattler, explaining the impact of the new discovery. If type 2 diabetes is diagnosed in early stages, such as pre-diabetes, disease development can be arrested or even prevented. Between about 8-10% of the German population suffers from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disorder of glucose metabolism. New approaches to the diagnosis,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this common disease are the scientific objectives of the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For the study, Dr. Wang-Sattler collaborated with several institutes at the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two partners from the German Center for Diabetes Research, the German Diabetes Center in Düsseldorf, and the German Institute of Human Nutrition in Potsdam-Rehbrücke. Further information Database and scientific team Metabolomics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biomarkers from the KORA (Cooperative Health Research in the Augsburg Region) cohort and verified with data from the EPIC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study. Dr. Rui Wang-Sattler and Mr. Zhonghao Yu of the Research Unit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cting Head, Prof. Annette Peters) cooperated with Dr. Ana Messias (Institute of Structural Biology), Prof. Thomas Meitinger (Director, Institute of Human Genetics), Prof. Martin Hrabě de Angelis (Director, Institute for Experimental Genetics), Prof. Jerzy Adamski (Head of the Genome Analysis Center) and Prof. Annette Peters (Director, Institute of Epidemiology II). The study was led by Dr. Christian Herder and Prof. Michael Roden at the German Diabetes Center in Düsseldorf. Original Publication Wang-Sattler, R et al.(2012) Novel biomarkers for pre-diabetes identified by metabolomics,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8): doi:10.1038/msb.2012.43 Link to specialist publication The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 the 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pursues the goal of developing personalized medicine, i.e. a customized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widespread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mellitus and lung disease. To that end, it investigates the interaction of genetic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lifestyle. The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is headquartered in Neuherberg in the north of Munich. It has about 2,000 staff members and is a member of the Helmholtz Association, Germany’s largest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a community of 18 scientific-technical and medical-biological research centers with some 34,000 staff members. The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is a partner in the German Center for Diabetes Research. www.helmholtz-muenchen.de The German Center for Diabetes Research e.V. is a noational network combining diabetes experts from basic research,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are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the German Diabetes Center in Düsseldorf, the German Institute of Human Nutrition in Potsdam-Rehbrücke, the Paul Langerhans Institute of the Carl Gustav Carus University Hospital in Dresden and Helmholtz Zentrums München’s Institute of Diabetes Research and Metabolic Diseases the Eberhard Karl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The aim of the DZD is to find answers to unsolved questions in diabetes research by adopting a novel, integrative approach and to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wards improving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pecialist contact Dr. Rui Wang-Sattler,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Epidemiology,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 the 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GmbH), Ingolstädter Landstr. 1, 85764 Neuherberg - Tel: +49 89-3187-3978 - Fax: +49 89-3187-2428 -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3458 次阅读|1 个评论
‘醉’于慕尼黑啤酒节-附照片
热度 4 lin602 2012-10-7 16:21
10月1日到慕尼黑,正好赶上著名的慕尼黑啤酒节,啤酒节场所正好在宾馆附近,上午10点到那里坐下喝,直到下午近5点离开(喝了三扎啤酒,吃了二根白香肠,一大份牛排),几乎一个工作日时间,本来打算喝二个小时就离开参观一些景点的,但那时候自己就不想离开了。那场景,感觉真是好,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愿意一起喝酒,干杯,互相照相。人与人之间没有面具,没有架子,没有权势,没有做作。只有快乐、真诚、热闹。 晚上的票基本上在网上订光,只有白天可以进去喝,这是在我在参加之前的前几天遇到几个同胞时告诉我,他们由于晚上去那里而非常遗憾地没有能够进去,所以干脆俺一到慕尼黑就不到其他地方去,直接白天去占座了。挺好,由于我去得早,上午10时,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座有人了,而且有些座服务生告诉我不能坐,已经被订了。到上午11点多的时候,这个大棚基本上没有座了,满了。喝了二个大棚,参观了另外二个大棚,还有不知道多少个大棚没有进去。每个大棚都象个小足球场,那场景真没有见过,不愧是世界著名的啤酒节。 那天酒喝多了,没有敢坐地铁与公交车,直接打出租汽车离开的(这是在国外唯一的一次打出租汽车)。 欣赏西方人的那种放得开,欣赏他们活得自我,欣赏他们没有面具。尽管那天由于喝啤酒而没有到其他地方去参观,第二天早上就离开了,但能够参加一次这啤酒节也值了,别的地方没有看也不遗憾。哈哈。 在这地方喝酒真快乐!! 实不瞒大家说,最后几张照片是在半醉的状态下照的。因为那几天有点累,加上西方啤酒的酒精度比国内好象要高,吃的东西又少,加上兴奋,三扎啤酒下去,有点醉了(酒量还是不太行,哈哈)。看我最后二张照片上戴的眼镜,在我半醉的状态下‘牺牲’在啤酒节上了。
3909 次阅读|8 个评论
童话世界-德国天鹅堡
热度 2 wangye1966 2012-9-17 17:56
童话世界-德国天鹅堡
7 月初借参加 15th ICC 之机,参观了位于慕尼黑郊外的天鹅堡 。从慕尼黑乘火车约 2 小时到达一个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 Fussen 的小镇,从 Fuseen 改乘汽车到达天鹅堡。该城堡有旧堡和新堡两处,旧堡是巴伐利亚国王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Maximilian II) 由 12 世纪古堡改建而成,为哥特式的亮黄色城堡。而新堡 为其子路德维希二世 (KingLudwigII) 于 1869 起建造,是一座美艳绝伦的白色宫殿。因为时间关系,我们 只能参观旧堡内部,而新堡则从外面看。我们选择先去看新堡而后预约了下午 4 : 10 起参观旧堡。旧堡和新堡间据指示牌显示单程需 40 分钟,但我们到达新堡已经 3 点多了。我其实不懂建筑,以为无非就是个有名气的城堡看看而已,但当这座青山环绕的梦幻般的城堡就在眼前时,依然非常震撼。当登上城堡后面的 玛丽安桥 (Marienbrücke) 观察融入田园风光中如童话般的城堡时,同行的所有人都发出由衷的赞叹。 下山途中,可以眺望位于 阿尔比湖畔的旧堡,同样美轮美奂,恍入童话世界。所以虽然知道时间不够了,得抓紧时间赶往旧堡,但大家都还是不停地拍照、拍照、拍照。我拍、我拍、我拍拍拍。 具体用了多少时间 (20 分钟? ) 从新堡赶往旧堡我不记得了,大家都走到了我前面,我一路狂奔。应该许多年都没用那个速度狂奔了吧。 参观旧堡内部,了解了天鹅堡的历史,对 路德维希二世也有了一些认识。这是个具有浪漫和艺术气质但同时充满悲剧色彩的国王。从陈列在旧堡中的油画上看,他英俊高大,但忧郁深沉。据说他爱好自然和艺术,纵情于山水和艺术世界,而不谙宫廷斗争,政治上不得志。他爱慕的对象是他的表姐,即后来成为奥地利皇后的茜茜公主。他们虽是同类人,但茜茜公主却没看上他,爱情上不得意。据说路德维希二世常年独守孤寂, 不轻易抛头露面,甚至有夜行的习惯。 新天鹅堡或许就是 政治 和爱情 上均不得意的 德维希二世试图打造的自己梦中的世界。遗憾的是新天鹅堡尚未全部完成,他便永眠于城堡周边的湖中,是意外还是政治谋杀不得而知。这个颇具才华的国王用他悲情的一生打造的城堡如今成为世界上最漂亮和最具童话色彩的建筑。 从玛丽安桥上看新天鹅堡(摄影技术不行,不能将眼中的美表达出来) 从新堡奔向旧堡途中眺望位于山水间的旧堡(黄色城堡)(同样照相技术不能表达其美)
6313 次阅读|5 个评论
太大意了----写在9.11改签之后
热度 1 liuhaitao123 2012-9-11 02:07
当初让留服给订的9月11号凌晨飞慕尼黑的机票,到达慕尼黑的时间还是11号,自己的签证却是9月12号的。在首都机场办托运的时候工作人员看了说你这个不能入境,去改签吧。12号的要升舱位,再交1600多块,13号没有航班,14号的有同一航班,改签不收费。对于俺一穷学生,果断的选择14号。无奈,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同来的几个一块去慕尼黑的人结拜而行。还好自己很淡定,晚两天再去而已,不过要多花上几百块钱。今晚在机场呆一晚,明天找个旅馆睡一天,13号继续来机场。 同学说我们走了你别哭啊,我说离家的时候都没哭,这更不会哭,从上大学开始基本上寒暑假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这次离家父母要送我,我没让,都快30的人了,也该独立了! 没人送的后果就是自己拖着46斤的箱子,背着20斤的包,手里还提着一个电脑包在北京坐公交倒地铁,尤其是没有电梯的时候,累的够呛,!
1376 次阅读|2 个评论
离家
热度 3 liuhaitao123 2012-9-5 23:24
今天下午,5点十分左右拎着大包小包走出家门,接下来就意味着四年内有可能不再回家了。六号去北京,11号凌晨飞慕尼黑。漫漫读博路,我来了
1192 次阅读|6 个评论
慕尼黑 CSD 2012
热度 1 Guoxiangyun 2012-8-2 21:47
慕尼黑 CSD 2012
慕尼黑2012年Christopher street day
4663 次阅读|2 个评论
慕尼黑糖尿病信息服务中心于7月23日开通网上服务!
Helmholtz 2012-7-30 14:02
慕尼黑糖尿病信息服务中心于7月23日开通网上服务!
慕尼黑糖尿病信息服务中心于 7 月 23 日 开通网上服务! 。 2012 年 7 月 23 日:新的亥姆霍兹慕尼黑糖尿病服务中心开通网上信息服务, www.diabetesinformationsdienst-muenchen.de. 该 网站为糖尿病患者以及公众提供关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各种信息,并报导最新研究成果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研究。同时慕尼黑糖尿病信息中心还提供了一个在病人、自助团体、医生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对话平台。 在 2012 年 7 月 23 日新开通的网站 www.diabetesinformationsdienst-muenchen.de 上可以查找到关于 1 型或 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肥胖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各种最新的免费相关资料。其服务内容涵盖了与这种慢性病有关的基本情况、诊断以及治疗的最新信息。 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科学主任君特 . 魏斯( Guenter Wess )教授说 : “我们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以最快速度直接向社会迅速传递最新获得的科学知识。在一年前启动的肺病信息服务中心就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信息传播的手段,所以我们现在又迈出第二步,建立慕尼黑糖尿病信息服务中心。” 在信息传播之外,慕尼黑糖尿病信息服务中心还提供专业诊所和自助小组的地址及联系方式、宣传活动安排以及文献阅读。慕尼黑糖尿病信息服务中心坐落在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园区内,从业者还与慕尼黑本地两所精英高校的糖尿病研究人员密切合作。它与专业机构以及病人群体保持着密切接触。 糖尿病研究分部以及相应成立的由高级糖尿病专家组成的咨询团队是慕尼黑糖尿病信息服务中心所依托的核心人员 今后,糖尿病信息服务中心还将提供专家咨询以及热线电话服务,从而可以对感兴趣者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回复。 全世界现有 3 亿 5 千万人口患有糖尿病,在德国大约是 10 %的人口。因此糖尿病问题同时是对科学界和社会的巨大挑战。只有更透彻地掌握了发病机理,才能找到新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为此,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与慕尼黑的两所大学之间开展了跨科学的合作研究以期有所突破。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3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慕尼黑(ICC15)归来
热度 5 yli510 2012-7-15 21:53
慕尼黑(ICC15)归来
慕尼黑归来,收获颇丰,简要记一笔。 国际催化大会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alysis , ICC) 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影响最广泛的催化大会。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atalysis Societies )每四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国际催化大会,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 7 月 1-6 日,第十五届国际催化大会( 15th ICC )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主题为 “From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to catalyst design and novel processes” 。 会议主席为: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化学系 Johannes A. Lercher 教授。 下一届国际催化大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本次大会收录的稿件约 2500 篇,其中选出口头报告 205 篇,其中来自我们中国的报告共有 22 篇,分别来自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5 篇,浙江大学 2 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篇,华东理工大学 2 篇,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沈阳金属研究所各 1 篇。(通讯单位非国内的暂未计入 )(以上信息是小木虫上拷来的,会前统计的,未经核实,大概差不多吧)。 化物所的包信和,张涛,李灿等都是keynote报告,另外还有中石化的谢在库也做了报告。都去听了,一如既往的精彩! 这次会议除了每天两个大会报告外,分组的口头报告只有 5 个会场。因为口头报告数量的减少,比上届在韩国举行的报告质量有所提高。一路听下来,似乎大部分口头报告都是知名教授做的,很值得一听。值得一提的是会议首次采用了 Poster Symposia 的形式,从诸多的poster里面选出了部分poster,分 44 个专题举行了小组讨论和报告。每个选中的poster报告 5 分钟,讨论3分钟,有两个主持人主持讨论。因为选题范围比较专,参加的人都是对这个课题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效果还是不错。另外大会采用了E-poster的方式,会场有好几个区域摆放了好多台电脑,可以直接通过姓名及poster编号查找浏览想看的poster,非常方便。 一共 6 个大会报告,外加两个获奖的大会报告,其中一个是: Heinz Heinemann award ,获奖人是英国 University of Cardiff 大学的 G Hutchings教授 。该奖是以国际催化大会的发起人 Heinz Heinemann 命名的。获奖报告的题目是: catalysis using gold nanoparticles ,四年一次,世界范围内每次一个人。另外一个获奖报告是国际催化大奖( international catalysis award ),大家应该熟悉, 2004 年,李灿院士曾获得这个奖。本次获奖报告的题目是: catalysts liven and up close: heterogeneities in space and time, B.M. Weckhuysen, Ultrecht University/ NL 。 下面是大会报告的题目及报告人: OVERVIEW PLENARY LECTURES • Monday, July 2, 2012 09:30 Water splitting on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ts K. Domen , University of Tokyo/J 13:50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 guide for understanding catalys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 Sautet,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of Lyon and CNRS/F • Tuesday, July 3, 2012 09:00 Engineering polyolefin solutions using advanced catalysis C. Kresge , Dow Chemical Company, Midland, MI/USA • Wednesday, July 4, 2012 09:00 Models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what has been learned? H. Freund, Fritz-Haber-Institute, Berlin/D • Thursday, July 5, 2012 09:00 Progress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talyst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and catalyst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A. Bel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USA • Friday, July 6, 2012 09:00 Design and study of molecular catalysts for small molecule activation and conversion R. Periana ,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Jupiter, FL/USA 从大会的议题和大会报告的选题上可以看出主流的催化研究议题: 第一个报告是东京大学的 Domen 教授,他的成就是在光解水催化剂研究方面。主持人介绍的时候说这是一个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题目。从其余几个报告题目里,大家可以看出理论计算及模型反应在催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很多报告中都有涉及。生物质转化也是目前当仁不让的一个热门课题。 15th ICC 主要内容涵盖创新催化剂设计;催化机理研究;先进催化反应工程;能源和燃料催化;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绿色可持续催化研究;工业催化等研究方向。 这是大会的会场图片,特别喜欢会场主席台上摆放的黄色的鲜花,煞是好看,可惜相机不好,没拍下来。下面附几张照片,大家将就着看看吧。 A.T Bell 和李灿院士给 Hutchings 授奖。 谈点自己的感受:几个大会报告中,我比较 Enjoy 的是 Hutchings 和 Bell 的报告,从实验上来看,其实他们做的实验都很常见,但是提升的高度却很很高。特别是 Hutchings ,从 concluding Remarks 来看,结论都很朴实的,但是却篇篇都是 Nature , Science 等级别的文章。听两个老人将毕生的科研结果及对科研的认识,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和催化科学的神奇。另外B.M. Weckhuysen的获奖报告做的激情洋溢,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原位表征工作做的非常漂亮,幻灯片做的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报告听下来,很容易被这些顶尖科学家对催化工作的激情所感染! 两个主席, Leitner 说感谢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全体学生为会议做志愿者, Lercher 纠正说,应该说应该感激整个慕尼黑高校的学生。 闭幕式上李灿主席做总结发言, Muhler 宣布下一届世界催化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并播放了北京申办世界催化会议的宣传片。中国几代催化人努力争取,终于取得了世界催化大会的举办权,值得庆贺。 另外,会议期间发生了一个好玩的事情值得一记:由于口头报告的会场较少,经常发现去听的时候,会场已经满了,其中 14b 会场的保安特别认真,一旦满了以后,守在门口不让人进,只好在门口排队等着,出来一个放进去一个。这种情况很少见吧,德国人的认真可见一斑。有次在会场门口排队等候的时候偶遇 Bell 教授:他看到门口等了那么多人,很不解的问到: what's happening? 我就跟他说了下情况,他开玩笑的说:“ Even Me ?” …… 给个此次会议的地址链接, http://events.dechema.de/events/en/icc2012.html ,网站上有个好消息: Pictures / Impressions of the congress will be available till end of August .没去过的人也可以去浏览下啦!
6879 次阅读|10 个评论
慕尼黑印象
热度 10 Guoxiangyun 2012-7-13 20:27
慕尼黑印象
拜仁-慕尼黑足球队的主场 慕尼黑工大(Garching)的地铁站:科学名人堂。 工大Garching校区 Dietersheim,我住的小村庄,路边的小麦还未收割。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做学术报告: Silicon Carbide --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catalysis
5899 次阅读|20 个评论
12年公派慕尼黑工大读博通过了
热度 7 liuhaitao123 2012-5-10 21:01
12.5.10下午2:30学院开毕业动员会,4点回到宿舍,刚上Q 就传来消息,CSC 放榜了,一阵狂刷,看到自己的名字,狂喜了一会,开始给父母,老师,同学打电话,告诉他们好消息。晚上大吃一顿,肚子现在难受,校园散步去。
3230 次阅读|7 个评论
慕尼黑会议的“美国、欧洲和亚洲崛起”主题讨论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2-5 11:37
慕尼黑会议的“美国、欧洲和亚洲崛起”主题讨论 第四十八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 2 月 4 日进入第二天。 “美国、欧洲和亚洲崛起”主题讨论受到各方关注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张志军和美国国会参议员麦凯恩、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法国前外长巴尼耶共同参与了讨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担任主持。 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主席伊申格尔会前表示,全球战略重心正越来越转向亚太地区,欧洲必须审视自身对亚太的战略,并且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越来越多地包含来自亚洲的声音。伊申格尔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进一步明确表示,欧洲可以成为帮助亚洲实现稳定的政治伙伴。欧洲需要一项积极主动的亚洲政策,“以防止美国的亚洲政策过分专注于军事威慑,而忘记了要将中国定义为未来政治和经济上的伙伴”。 在会上,张志军首先发言。他指出,东西方的发展不是“零和关系”,亚洲崛起是国际力量更均衡发展的标志。亚洲始终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地区。中国欢迎美国、欧洲和其他域外力量在亚太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张志军强调,中国寓自身发展于亚洲整体发展之中,不追求一枝独秀、一家独大。中国不谋求势力范围,无意也无力建立一个排他性的地区秩序。中国将继续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办好 13 亿人事情的同时,承担维护国际和平发展的应尽责任。这是中国的长期战略。 麦凯恩咄咄逼人的发言掀起一股“火药味”,他说: 美国虽然将外交和安全政策重心转向亚洲,但不会放弃中东地区的关键作用,不会忽略同欧洲传统的安全联盟,美国在亚洲的存在不针对某一国家。 但是美国希望在亚太事务中,特别是贸易方面发挥主导权;美国希望维持在亚太的有效军事存在。 他在讲话中甚至无理、无礼地表露出对中国出现剧烈动荡的期待。 为此,张志军接着表示: 中国当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民生和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是一项长期任务。 有关各方也不应低估中国 和平 发展的决心。 中国历史上曾深受压迫,因此坚决,外部势力干涉本国内政,自己也不会去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张志军就西亚北非局势变化回应说,中国同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实行的政策不同,具体情况也不一样。 事实上,根据西方机构的一项民意调查,在民众对政府满意度方面,中国政府以超过 70% 的得票率高居第一。中国政府之所以受到民众的拥护,理由很简单,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迅速发展,其成就超过了历史上任何阶段。 张志军话音未落,麦凯恩就赶紧摆手接过话头。 他一方面表白,不希望自己的发言被认为是在干涉他国内政,另一方面继续宣扬美国的价值观,指责中国“ 人权 问题”,甚至要求中国走美国设定的所谓“普世价值”道路。 对此,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表示: 他关注中国已有 30 多年时间了,将中国同过去对比,首先我们看到有 4 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也不向其他国家输出意识形态,中国民众的个人自由充分得到尊重,在书店可以看到各种题材的书籍,这其实就是民主的体现。 中国的价值观同我们主张的不同,这正是我们需要讨论 21 世纪世界秩序的原因。 “在看待中国人权问题上,我们要看它的发展历程”。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兼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美国应汲取历史的教训,清醒认识自己面临的真正威胁在哪里。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挑战过美国的“核心利益” 他认为: 大西洋两岸尚未形成统一的对华政策,美国力图延长它的超级大国地位与欧洲追求一个多极世界体系结构的诉求不对应。 欧洲需要逐渐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形成自己独立的对华政策,以优化欧洲的最大利益。 辜学武表示: 当前中国在亚太格局变动的背景下需要保持冷静,坚持原有政策,同周边国家建立更多信任关系。 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发展和外交事务部主任本尼迪克特·弗兰克在文章中指出: 西方国家必须永远记住: 和平 共处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中心主题。中国不会谋求地区霸权,而且会全力反对第三国的干涉。特别是,谁也不应当付诸过时的冷战思维。 文章说,国际金融危机证实了全球力量关系的转移,显示了西方政治思维的局限性。
个人分类: 其它|2272 次阅读|2 个评论
德国之行六——赴机场
热度 1 gl6866 2011-12-11 23:31
我这个德国之行系列已经写了五篇了,可还没有“出国”,现在出国这天终于来到了。 我的飞机起飞时间为13:20,因此也就没必要匆匆忙忙赶赴机场,10点钟左右便可以。去机场有二条路,一是到公主坟乘坐机场大巴;二是到东直门换乘机场快轨。9月25日是周末,估计去城外的路未必好走,实际上,北京现在无论哪天都不那么好走,尤其是地上。要想乘机场大巴就必须提前走,可我没必要那么早跑到机场去傻等。于是决定到东直门换乘机场快轨。这是一条直通机场T3航站楼的轻轨。我家住在城西,到东直门还要些时间,还算顺利,当我乘上快轨后便知道有充分的时间。 到了T3航站楼,准备到汉莎公司那里办手续的时候,突然听到接机口那边发出轰的一声骚动声。不会是恐怖分子吧!但见几乎所有人都驻足观看,那时我已到达候机楼的顶层,看得比较真切。原来是某位歌星刚下飞机,便被众多粉丝包围。看到歌星身旁的保镖排成一排,将歌星与粉丝隔开,可是粉丝却不管保镖的那一套,照样拿着鲜花、气球狂呼乱叫。我想他们一定是买到该歌星的门票了,来机场接机,近距离看看自己的“偶像”。 这不仅让我大发感慨,现在一名歌星就有这么大的感召力,试想文革期间毛泽东爷爷的魅力吧。那可是令世人癫狂啊!当年那些“红卫兵”见到毛爷爷在天安门上挥手接见他们时,那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癫狂更以排山倒海之势涤荡中国的大地,其结果便是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每次毛爷爷登上天安门,广场上被踩掉的鞋子不知就要捡上多少卡车,狂热至极!再想想世界其他地区的狂热,包括美国总统大选,都是或多或少类似。这让我想起某位政治大佬对他女儿的教导,凡遇到局面失控的场合就要尽快离开,越快越好。是啊,即便你不是事件的当事人,可一旦局面失控,便可能将你卷进来,这是非常可怕的! 现在的情况大不同了,歌星就能把年轻人的冲动调动起来,无疑对ZF还是有一定益处的。分散了多少人的注意力啊!让他们成为娱乐的一代,让他们忘却政治,让他们忘记过去。这样便不会聚焦起巨大的破坏性的能量。中国目前已经不是强人政治的时代了,而且也不需要,也不可能产生强人政治了。要承认,这是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不久前召开的关于文化大发展的中央会议,更是把娱乐文化放在了首要位置。歌星、影星等便大行其道,娱乐大众嘛。 关于歌星抵达机场以及我的感慨我已着墨过多,还是“转移视线”拉回到我在首都机场的情况吧。汉莎公司的徽标非常醒目,在机场也很好找。要把行李托运一件,规定随身拿一件行李,而且还是有尺寸和重量规定的。托运的行李中有些吃的,到了德国肯定不能像在国内那样消费了。所以我便带了一些方便食品(没带方便面,怕到德国给压成渣子)。我发现超市有一种很好吃的烤馒头片,不贵而且味道多样。通过这次去德国,我认为绝对有必要带此类食品。我到德国后才发现这种食品的真正“价值”!还有就是一些小的零食之类。 登机的时间快到了,我来到边检站,出了这个口,虽然我人还在北京的地头儿上,可实际上就是“出国”了。电子护照在海关这里大显神通。边检警察让你站在一块小小的电子屏幕前,将电子护照放在机器上,我的“尊荣”便显示在屏幕上(但到德国则不是这样,看不到自己的模样的,是他们在小房内看,没有放在外面的屏幕)。在边检站的柜台后面,警察也在审视我的模样。“验明正身”后,啪的一声盖上了戳,虽然比不上枪毙,的确等于一脚把你“踢”出国门,哈哈! 首都机场的格局变化还是较大的,先前登机前要走过一条比较长的走廊。2005年我到瑞典时,就有一个男子蹿出来,问我能否帮他带一条香烟到国外。这让我马上起了疑心,连忙说我不给带。该男子说了声谢谢就走开了。凭我个人的直觉和知识,我想如果我答应他,那我恐怕就要被带走了。谁知那条烟里是否有一根是海洛因之类的呢?那我可就说不清了。所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还是有它的道理的。 这回的情况不一样,没走多远便有一趟快轨列车开过来,把去慕尼黑的乘客统统拉走。列车上熙熙攘攘,但总起来还行。到站后又转乘机场专用的大客车,把大家送到登机口。随身带的行李有尺寸规定,好在我就背了个旅行包,没有超出规定。顺利登上汉莎公司的A340-300型飞机。我的座位在中区,紧邻服务员的工作区和“楼下”的厕所,又是走廊的座(当时卖票的问,是要靠窗的还是要靠廊的,我说有区别吗?答曰靠窗方便看风景;靠廊方便活动,我当时就说要靠廊的,飞机上有啥景好看?!)我的这个位置挺好,不仅方便活动,而且还方便上厕所,呵呵。我的同坐是个今年刚毕业到慕尼黑理工大学读硕士的小姑娘。
个人分类: 德国之行|1868 次阅读|1 个评论
《爱因斯坦传》的笔记-第一章 慕尼黑
GoogleMIT 2011-10-9 09:01
1879年3月14日,这一天是爱因斯坦这个伟大的科学家来到世界的日子。 爱因斯坦在物理和音乐的世界里面找到了美与真的化身,他让我觉得一个好的物理学家,他肯定是哲学家,然后他还可能是音乐家,或者诗人!而我也希望如此。 爱因斯坦:要追究一个人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来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上面这一段也许是爱因斯坦的经典名录了。这段话说出来他对于人类存在的理解,说出来他存在的价值,也说明了爱因斯坦喜欢孤独或者自身就是孤独化身的原因。 这本书的编者没有像其他那些传记作家那样傻乎乎的为读者嫁接科学巨匠的巨大发现与儿童时期事件的巧合,比如在中国,我们小时候经常可以看见三只小板凳和爱因斯坦的大发现之间的牵强联系还有苹果下落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无稽之谈。这本书很清楚的告诉我们,5月对罗盘感兴趣+12岁对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强烈热爱并不等于他后来能够创造出来的成绩,这些或许有联系,但绝非只是简单的必然关系。文中还举例说到了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或许他小时候也玩那些舞刀弄枪的游戏,但绝不至于导致希特勒成为战争狂人,因为很多人都玩过这些游戏。 1888年,从慕尼黑国民学校到路易波尔德中学,雅各布×爱因斯坦(赫尔曼×爱因斯坦的弟弟,阿尔伯特的叔叔)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数学启蒙者。中学期间,常常来爱因斯坦家做客的俄国留学生也是犹太人的塔尔梅更是增加了爱因斯坦对数学的喜欢以及对自然科学的兴趣。12-16岁,爱因斯坦就学完了数学基础,还自学了微积分。他每次都是班上数学第一,但是他的问题总是让老师很难看甚至很有压力。 12岁以前他既是基督教徒又是犹太教徒,他信耶稣也行耶和华,他在学校是基督徒,在家确实犹太教徒。 13岁,当他看到了《力和物质》与伯恩斯坦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的时候,他开始信封新的上帝,那就是和谐的宇宙,自然规律。 爱因斯坦说: 造诣较高的科学家往往那个有浓厚的宗教感情,但是他的宗教感情所采取的形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和惊奇,因为这种和谐显示出这样一种高超的理性,同它相比,人类一切有系统的思想和行动都只是它的一种微不足道的反映。 在爱因斯坦,玻恩,莱布尼茨等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与宗教相互牵扯的东西。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曾经,宗教让哥白尼和布鲁诺葬身,可却也让我们有了那些伟大的思想如相对论。 2011.10.4-2011.10.6清晨5:20
个人分类: 科普读物笔记|720 次阅读|0 个评论
google earth中如何输入经纬度坐标
gosci 2011-9-28 18:40
慕尼黑 48°11'40.31"N,11°28'10.21"E 荷兰海牙 52° 5'15.30"N,4°19'51.83"E 伦敦恩菲尔德 51°39'22.78"N,0°4'51.38"W 洛杉矶 34°3'7.87"N,118°14'50.66"W 圣迭戈 32°42'58.80"N,117°9'40.85"W 德国汽车着火 51°4'47.16"N,6°59'17.72"E 法兰克福机场 50°2'28.06"N,8°33'0.11"E 拉斯维加斯 36°07'3.75"N,115°10'39.39"W
个人分类: GIS相关|24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站在莫奈画前
热度 1 harveyho 2011-5-21 05:45
站在莫奈画前
很喜欢莫奈的画,典型的印象派笔触,不讲究形似,却追求光影的感受。十九世纪中至二十世纪初的印象派画派开创了西方绘画的新纪元。一批优秀的绘画作 品出现,几位画家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梵高,莫奈,马奈,塞尚,高更...这些画家的作品几乎件件是无价之宝。如有出售,经常以亿美元计。 其中,莫奈的睡莲系列很有名。这是他在他自家的花园(加上日式桥)的写生作品。任何一个美术馆都以能拥有他的一幅画而自豪。 先父很喜欢莫奈,画了很多草垛,及变幻的颜色。他的一生都都没梦想到,也没机会看到莫奈作品的真迹。 在慕尼黑开会的空隙,专门去了慕尼黑现代美术馆。朋友的 iPhone有GPS, 所以比较顺利找到。还以为要门票,却是不用,只有寄存包才需付费。专门问了,可不可以带相机,允许。惊喜的是,其中就有好几位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包括莫奈。最难得,美术馆里面允许无闪光照相。 于是,就这样站在了莫奈,梵高, Klimt等等大师的画面前。对一个艺术爱好者来说,夫复何求? 莫奈的睡莲: 这是同一个展厅的莫奈的另一幅画: 先父畅生所画之草垛:
个人分类: 绘画|6184 次阅读|1 个评论
慕尼黑工业大学:招募“儿童哲学”等项目网页设计人员
chadwick 2011-5-20 02:21
像《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乔斯坦·贾德一样,我们是一群向孩子们传递哲学知识的人。在信息时代,我们希望能够借助您的力量建立起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哲学王国…… 应征者需熟悉 HTML5 和 CSS3 协议(若能掌握 PHP5 或 Java 则更佳,但不作为硬性要求)。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项目 A :儿童哲学项目网站 l 设计面向儿童的网站 l 网站框架需包括:文本,视频,音频,图像和游戏等内容 l 网页内容元素可供选择的要素有:技术,教育,数学、自然科学,机器人,哲学,当然还有我们项目的 logo ——一只名叫 Sophia Sophos 的猫头鹰 l 网站建议为三列设计,对 9-12 岁的儿童友好,且确保儿童可以建立新的帐户、博客等 l 已有的一些网站设计可以参见: www.toggolino.de , www.sesamestreet.org 等,但请不要照搬哦 一些总结性的提示: l 希望您能带来一些设计性的思路而不仅仅是技术编码支持 l 网站将在 DRUPAL 7 环境下运行 l 完成时间:不多于 4 周 l 预期酬劳: 150-300 欧元(或等值人民币,取决于设计效果) 项目 B : Quantius – 度量正义项目网站 l 设计 / 改进我们已有的项目网站: www.quantius.org l 网站框架需包括:文本,视频,音频,图像, Twitter ,数据库 / 博客等内容 l 网页内容元素可供选择的要素有:法律,数学、自然科学,机器人,哲学等 l 网站建议为三列设计,参见我们原来的网站 一些总结性的提示: l 希望您能带来一些设计性的思路而不仅仅是技术编码支持 l 网站将在 DRUPAL 7 环境下运行 l 完成时间:不多于 2 周 l 预期酬劳: 150 欧元左右(或等值人民币,取决于设计效果) 有意者请站内或同chadwick@126.com联系,并提供设计过的网站小样 J
3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慕尼黑·游学笔记
chadwick 2011-5-8 17:38
慕尼黑·游学笔记
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个城市了,不过还是第一次两个人来。老板也由此戏称,我的学术访问级别已经到达了如此的高度……虽然是无心,还是很高兴能够避开五一的“新纳粹”游行。到慕尼黑的时候,已经是5月4号的早上5:30了。每一次都会慨叹德国人的办事效率,几乎在你到达机场的同时托运行李就会在传送带上等候。然而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可爱的Zvi童鞋早就在机场等候我们的到来。 见到友人总是异常的开心,七七八八的在地铁上就聊起工作,聊起未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公寓的驻地,一个叫做Leuchtenberg的地方。我们住的是一个犹太人经营的公寓,家里很干净。听说善良的房东太太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竟然又重新粉刷了墙壁,买了新的洗碗机。家里的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关键是很多布置、陈设都能透出一丝温馨。公寓离地铁地铁车站很近,周围还有三四家超市——相比之下,异国他乡的五十平米比鸟不拉屎的深圳可是强多了!第一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收拾东西、熟悉环境和倒时差。吃过晚饭(多亏带了方便面)竟然决定走到市中心的Marienpl去看看,然后我们也真的拿着地图一点一点的做到了。德国的商店一般都是8-20点开门(周日还休息),而大部分人在这个时候都要上班。所以很多人就会到晚上去橱窗前去做eye shopping——当然店家也很配合:不但橱窗都灯火通明,所有的商品也都明码标价。第二天的任务依然如此,不过多了Zvi同学带我们寻找各处便利设施,比如能买到中国米的亚洲超市。 第三天就基本上不敢瞎跑了。因为第一天到慕尼黑,Zvi就带来一个噩耗:我需要在7号给这边的学生做一次Seminar——虽然早在来德国之前就知道我有这样一项工作,但从来都没想着有这么快。整个一天都在抓心挠肝地想如何组织课堂,如果用通俗的语言表明观点。Seminar的题目是“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Machines and Automata: Or How to Climb the Ladder of Social and Individual Evolution”。课程面向的是TUM工科院系的学生,旨在提高他们作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文素养——毕竟他们才是最有可能改变未来的一批人。多亏Robin同学到清华来访时的讲习班,才让我产生了Seminar的灵感。演讲的题目我引用了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句话,“To be or not to be”来探讨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整个讲座分成四部分,首先是最通俗和朴素的控制论观点,即技术在社会的控制之下乃至失控的风险;然后是技术如何被社会所建构/形塑,即用社会的一端去解释技术的一端;进而是社会技术想象的观点,强调技术和社会秩序的共同生产和演化;最后是去反思上述进路中所谈到的社会究竟为何物,是否存在一个技术-社会关系意义上的社会(部分内容参见下图)。 PPT做到晚上一点多,第二天早上起来又马上一遍遍的温习,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国著名大学的课堂上去做如此长时段的演讲。可以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presentation做了一个多小时,看同学们的反馈也算是比较成功——虽然选课的同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第三世界国家。然后比较奇怪的是,他们对老师表达感谢的方式不是鼓掌而是敲桌子,不知道的话还真容易吓一跳~ 对于我的报告,这边的老师反映也不错,还邀请我把这个写成一篇文章放在他们的一本书里出版。刚刚又那种无债一身轻的感觉,小夹板马上又给套上了……不过能够得到外国大学的肯定,还是很高兴滴。为了表示庆祝,我俩还特地跑到了著名的OEZ购物中心shopping,不过也没买到啥。但是令人振奋的消息就是买东西可以退税哇,咔咔! 今天约了Zvi同学去郊游,自带食物去酒庄,哈哈~ 好好体验一下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下周就要正式上班了,还不知道会面临怎样的挑战。You tell me
22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慕尼黑访罗氏
热度 6 SNPs 2011-1-25 04:00
上周和太太一起去了趟德国和英国。先去了德国慕尼黑附近的罗氏,是该公司的一个大基地,有四千多人,主要做诊断产品,也做疫苗和科研产品。因为前段时间访问过了 罗氏旗下在美国的罗氏诊断 和 454测序相关 等公司,一些情报逐渐汇集到罗氏上层,邀请我去做有关iCubate和iRepertoire的更详细的介绍。也许,下一步就是他们在瑞士的总部邀请我去了。 者是在慕尼黑罗氏公司大门口照的,附近的景色非常漂亮,银妆素裹,飘着雪花: 下面是我们住在慕尼黑机场附近的小镇Freising的景色: 不过,在德国看到的最有“创新”精神的产品是慕尼黑机场男厕所里的小便池。经常在国内看到“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口号,可是清洁效果并不明显。这里,厂家把一个苍蝇印在小便池的“靶点”部位,结果大小“男孩”不用想就“进步”了:
个人分类: 旅游摄影|6702 次阅读|7 个评论
慕尼黑的早餐
harveyho 2010-8-15 03:37
在慕尼黑开会,住的是一间网上订的酒店Flemming, 69 euro一晚(包早餐),算四星,非闹市区,离Chinese Garten近。 要转两次地铁。 到慕尼黑已经晚六点。有着在柏林搭地铁的经验,所以并不陌生。但中转时还是出了问题。曲曲折折到酒店时已近晚九点。房间很小,但干净。可以无线上网,这一点很重要。房间一特色:写字桌上一个白色碟子上摆三个青苹果。 德国酒店的早餐一丝不苟,我已有体会,这次也不例外。 一大堆各式各样的饮料,奶分几种,酸奶有不同味。各式面包,水果,香肠,熏肉,不一而足。样式恐怕有百样。因是buffet, 任意选择。最喜欢鹅肝。 除此之外,waitress另外准备capuccino, 再一份双蛋煎香肠, 这种早餐,估计到下午也不会饿?就餐环境也很干净,整洁。 人进来,如有眼交集,定说Guten morgan. 住的最后一天,有几位中国来(大概是参加德资公司培训)的年轻人入住。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501 次阅读|1 个评论
参加WC 2009会议
harveyho 2010-8-10 16:01
这是生物医学方面的一个大会。有三千人参加,这一届在德国慕尼黑举办。当然这样的会(World Congress,国际议会)门槛都很低。但凡交了篇稿,只要不太差(如英文牛头不对马嘴)就会被接受。有了上次在柏林CARS09不免费提供任何食物的 经验,早餐吃得饱饱的,上路。这次还好,提供咖啡,苏打水。食物要另买。 会场很大,尤其是中心会场,大概容纳几千人没问题。一些小会场就很小,三四十来人就坐得满满的了。所以看到一些popular的话题,一堆人挤在门口听。我的讲座被安排在最后一天第一个,Hall 5。 这次会议,我有一部分是冲Roger Chien去的。是钱学森的侄子,因在细胞荧光显影方面的工作获诺贝尔奖。第一天我还七转八转想去听他的keynote,结果太晚错过。搞得自己9点半才到酒店。不过有个讲座他提问问题,就在我前面,马上照了几张相。
个人分类: 会议点滴|2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寻找海森堡——慕尼黑旅记
Penrose 2010-7-7 20:07
天鹅城堡 自从去年那次去德国慕尼黑之后,和朋友们聊起,我才知道原来慕尼黑有那么多著名的地方,于是一直盼望着今年的慕尼黑之旅。好不容易盼来了出发的日子,那边实验站却突然因故暂停运行,我们要是过去没法做实验就是白白浪费钱和时间,无奈只好坐等几天。后来决定还是尽快过去那边等,用大师兄的话说就是赌了!当然,我也做好了万一做不成实验的准备我的旅游计划。 因为到那边时正好赶上周末,于是第一站我预想着去巴伐利亚州阿尔卑斯山上的 天鹅城堡 。这座城堡的美恐怕许多人早已认识,因为迪斯尼电影片头的那个城堡就是它!所以有人又称它为白雪公主堡,而天鹅城堡之名来自于建成城堡时到处都养着美丽的天鹅。城堡的第一个主人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是茜茜公主的表弟、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好友,年少的他对美丽的表姐萌发了的爱情,只可惜茜茜公主在15岁就嫁到了奥地利,朦胧的爱情无果而终。而后国王一生沉溺在自己的童话梦想里,于是开始修建童话式的城堡,直到他出走死去的那天城堡也没有竣工,国家给他最后一个封号是精神病患者。而后天鹅城堡在德国人不断修缮下终于完工,才有了今天如此梦幻般的童话世界。看到这些介绍,我们早已心痒的不行了。遗憾的是,去实验站报道的那天得到消息:实验站当晚就可以恢复运行,明天一早开始我们的实验。童话的世界又一次留在了我的梦想里 飞机上的日落很华丽,我对此行原本也充满着如此的憧憬。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只能如期开展实验。我不清楚慕尼黑纬度有多高,但是这期间,都晚上9:30了居然还可以看到太阳!不知道是时差还是太阳的原因,我们常常忘记应该几点去吃饭,或者是不是该吃饭了,或者该去哪里吃饭,或者在街上迅步寻找合适的饭店。那边的几天,印象最深的几顿饭:一是一家日本回转寿司店,里面放的萨克斯音乐居然都是刘德华、张宇、张学友等华星的歌词旋律;二是在一个高速路旁的五洲大酒店,自助餐很过瘾,什么鸵鸟肉、袋鼠肉都尝试过了,没发现和牛羊肉有什么区别;三是一家印度餐馆,因为几次找餐馆都看到印度菜,师弟说咱们和印度菜有缘,那就决定亲密接触一把,结局是惨不忍睹的,米饭和咖喱牛肉都很难下咽,只能放弃。 在慕尼黑出租车都是奔驰,坐着那个叫舒泰啊。不过我们嫌贵,只在第一天下飞机赶去旅馆登记才打车,花了四十多欧,很是心疼。 我们下榻的小旅馆周边村居。预订时说是三星级,到了后才发现是个家庭旅馆,全旅馆就三个工作人员,老太太和她两个儿子。早餐很郁闷,很难找到想吃的东西,房间也很狭小,还好有无线网络。旅馆的餐厅可以免费看球,和街上许多咖啡店一样,都有大屏幕或者投影仪看球赛,咱们只能看画面、当聋子。老太太也只说德语,我们那个郁闷啊 Kieferngarten是离旅馆最近的地铁站,这个就是站牌,简单的要命。后来才知道,Kieferngarten是松树园的意思,原来不远处是一片松树林。 地铁内景,空无一人。慕尼黑坐地铁除了自主购票、无人检票、随意轻松换乘外,而常常有舒适的座位,这些在北京地铁里都不可想象。这好像是一趟晚上12点的车,这是我们每天的最早下班时间,上班时间是九点以前,幸亏没几站地 这个就是实验站的大门,隶属于慕尼黑科技大学。这个校门估计比中国所有学校的大门都还要简朴,但单凭人家拥有世界一流的核反应研究堆这一点,其科研实力恐怕在中国无法找到与其相当者。 这个是废弃的第一代核反应堆,一个巨型的蛋。像不像竖立着的咱们国家大剧院? 马克斯普兰克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坐落在玻尔兹曼街上。这个所不大,可据说有不少诺贝尔提名的人。玻尔兹曼街其实很短,步行走完不超过5秒,就像玻尔兹曼的人生,短暂而光辉。 拜仁慕尼黑队的主场阿联球场。德国国家队很多队员都来自拜仁,他们都很优秀,德国能在世界杯赛场上如此出色的表现,跟拜仁的贡献也是分不开的。我们实验进程很紧张,只有偶尔的一两个小时可以溜出去,顶着太阳看半场球赛,喝一杯苦涩的啤酒。 明信片架。上两张是啤酒节的象征,传统的巴伐利亚服装,露出大胸部和美腿彰显热情。中间是慕尼黑最古老的大教堂。下面就是阿联球场的夜景,有红、蓝、白三种颜色,只要你路过,就一定会注意到。 玛利亚广场卖艺者。不知道他们是在卖艺,还是在自娱自乐? 玛利亚广场表演的小丑。小女孩上前扔一个硬币,小丑就会弯下腰来让你在他的签名簿上留言。乞讨也需要艺术啊! 终于有了半日闲的机会,在遗憾地取消天鹅城堡之旅后,我们决定完成另一个心愿寻找海森堡。确切地说,是寻找海森堡之墓。Werner Heisenberg,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他和玻尔的合作闪耀了20世纪人类最顶级的智慧,他和玻尔的友谊破裂也成了物理学史上一段秘史。有人说海森堡曾为纳粹造原子弹,可他故意拖延时间,最终没有成功(据说是玻尔没有告诉他秘诀所在)。而在美国人成功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实战试验之后,盟国取得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海森堡成了战俘并被囚禁。因为这段耻辱的历史,海森堡被物理学界排斥,再也没做出更加杰出的贡献,海森堡的一生也因此充满传奇和神秘的色彩。关于海森堡的故事,诸位还是请看 张文卓 同学的博客 《我,海森堡》 。正是 张文卓告诉我,海森堡的墓地,就在慕尼黑市区南边 一个叫 Waldfriedhof 森林里的第 163 号墓地里,墓碑面向西。于是我们直奔而去。 到了墓园才发现,原来这是一片巨大的森林,每号墓地都有一百平米以上,而一共有两三百号墓地!我们从一号找起,看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墓碑,这就是一个家族墓地。 终于在163号墓地的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角落看到了这个极其不起眼的墓碑,海森堡和他的父母、妻子葬在一起。点缀墓地的就几颗绿植,再也没别的东西。 在伟人的面前,即使跪下也显得自己渺小。 墓碑近影。可以看出海森堡的父亲是个大学教授。而海森堡自己的介绍只有一个单词:Physiker(物理学家),没有所谓的那句:我既在这里也在那里的鬼话。想起当今中国自称为科学家或者物理学家的人有多少,也没见他们脸红过。或许海森堡认为,物理学家足以概括他的一生,正如玻尔兹曼,一个S=KlnW公式就是他的一生。 回程的飞机上,云海很飘逸,但下面的沙漠就不让你那么惬意了。记住,这里离北京已很近。
个人分类: 水煮物理|19307 次阅读|15 个评论
欧洲游记21: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
kd652 2010-1-27 22:01
倒飞机的有限时间里走马观花看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 这是开博来第六次被推荐为首页头条: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6193 次阅读|2 个评论
德国人至少应该为此而感到耻辱!
可真 2009-7-10 22:24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也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故乡,然而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最近到这里作客的 中国公民竟然受到了一帮匪徒的袭击,其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这能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了至少当今的德国,是一个不能保障中国公民人身安全的国度,从而对中国人来说也就是一个荒蛮之地!今天的德国人如果还有一点点民族尊严心的话,他们至少也得尊重一下来自出于其本乡本土的马克思的思想的信奉者的国度的公民,虽然现在的德国人完全没有必要甚至也没有资格为自己的国家出了一个马克思而感到自豪,因为马克思根本就不是在当代德国文化的土壤里诞生的;或者至少也得为有一伙异邦匪徒不仅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国土上并且可以在这片国土上胡作非为而感到耻辱!这不是这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自由不自由和有没有法制的问题,而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有没有自己应有的民族自尊心的问题,因为即使最民主的国家的国民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否则何以为人,何以为现代文明人乎?除非当今的德国人已不再有任何民族自尊心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则这片国土自然可以容忍包括异邦匪帮在内的任何匪帮自由地生活和为所欲为,甚至可以成为任何匪帮的天堂。 (中国就是最差劲也不会沦落到允许一伙异邦匪徒在自己的领土上胡作非为的地步,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懂得做人最起码也得有民族自尊心!) 附: 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   外交部网站10日发布消息称,中国旅行团在德国慕尼黑市遭东突分子暴力围攻,提醒在慕尼黑中国公民注意安全。   据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报告,7月7日,一中国旅行团在德国慕尼黑市遭东突分子的暴力围攻,暂无人员伤亡报告。外交部已向德方提出交涉,敦促德方依法处置此事,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在德国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提醒在慕尼黑及近期拟赴该市的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紧急情况及时报警或与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联系(电话:0049-1755440383,0049-89-17301618)。    (本文来源: 新华网 , http://news.163.com/09/0710/21/5DT16B1L0001124J.html , 2009-07-10 21:14:30  )
个人分类: 国际政治|5106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