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讲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学和巡礼
xucq45 2019-5-27 23:54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现有三大校区(院本部、医学部、农学部),占地3362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亿多元,馆藏图书90万册;有教职员工909人,其中教授69人,副教授26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5万余人;开设14个院系(部),35个高职专业。 (摘自百度) 应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邀请, 5月26日下午, 本人给该校骨干教师做一场 “从钙敏感受体和心血管疾病说起 - 浅谈如何确定科研方向、选题和设计”的学术 报告,报告会由韩立路副院长亲自主持。报告结束时,参会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报告前后的空闲时间,该校教务处的周老师陪我们在校园里转了一圈。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的校园很美,宛如花园。
个人分类: 科海浪花|1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化学大使的身份演讲 -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热度 8 Nancyback 2014-9-5 08:35
以化学大使的身份演讲 - Improved Catalyst Designs for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暑期之前不久,收到美国化学会 Nancy 女士的来信,告知美国化学会的暑期年会将在三番市举行,并提到作为化学大使,你有义务利用这些会议的场合及访问的便利做演讲,以宣扬化学的功德、精神和神圣。 没有计划参加今年在三番的会议,但是计划了暑期的旅行和游讲活动。已经计划访问 Akron, Cornell, Wayne State 和 Texas AM 等大学,还要参加在 Asheville 举行的世界环境催化大会。在这些访问中,都计划了报告和演讲。 收到 Nancy 女士的来信,还激起了一系列联想和不眠。接受美国化学会的化学大使邀请,亦已有两年了,但是还没有以化学大使的身份做过演讲,或者在演讲中亮明“美国化学会化学大使”的身份。虽然,两年中在全世界大学讲堂和会议论坛,已经进行了超过 20 次的演讲。 实际上思量的,是近些年国内学术界脏水横飞,公开用“化学大使”的身份,万一这个名头不是一个很大的荣誉,万一因此被淋一头污水。这些思量远远偏离了化学和科学的精神,也有愧“化学大使”的称号。 后来想想,即使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标签,答应了人家要戴的,还是要戴的。何况,后面还有一个有多少万会员的美国化学会做后盾。 行程的后半段的报告中打出了 “ Chemistry Ambassador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身份,感觉还很好的 。 这里,把在德州农工大学演讲的 PPT 文件亮出,接受美国化学会同仁们的监督,希望不辱使命。 同时,向美国化学会的同行们道歉,为曾经有过这种卑贱的思量,有所沾污神圣而伟大 的 化学精神,和科学的荣耀。 2014 年 9 月 5 日于天南大联合楼 这个论文已经上网:Solar Energy Materials Solar Cells 132 (2015) 40-4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025 次阅读|8 个评论
“讲学”还是“讲用”?
liwei999 2014-5-12 17:18
“讲学”还是“讲用”?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09/2014 09:48:23 “讲学”可以有两种解读:讲学习和讲学术。“讲用”则是讲学术、学问如何能用。 “讲用”也不难,把做过的事情说说 就是了。归纳起来就是: 什么叫做好?合适、匹配就是好。 这样说,是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很多人都不加思考地认为“ 贵就是好 ”,忘记了做事情最基本的常识。 做方案设计至少要有两个以上。只拿出一个方案来让领导做决策那叫不会做事儿。这样做部下,大约不会有发达的前程。除了做方案之外,还要学会评估方案的办法。作为一个优秀的部下,第一要会做方案,第二要会做评估。虽然最终的决定还是要领导、客户拍板,但方案和评估都有了,最终决定也就是个形式了。 当然会有个成长的过程。过去是孩子,现在是大人。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09/2014 17:21:50 讲用,当然主要是要讲自己的经历。有些事情不能经历的,需要通过 学习、修养,达到亲身经历的那种境界。 《对目前补充师资的忧虑》 的博文道出了中国的现实问题。写论文固然是不易,但是比起做事情来,还算是个小儿科吧。因为写文章的成本(包括实验)不过是万元的规模。而做工程,镜某这里说的,则是千万级别的事情。千万级别的事情不会做,这其中固然有个人资质的因素,但在镜某看来,更多的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对专业分得过细、教材陈腐、教员水平低、年轻人对学习的认识不足,等等的,造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直接影响着国人今后的发展。小事儿例举不过来,单从环境污染的问题看,就是没有能借鉴前人的经验。 继续学习不单是要学习本专业的,还要注意学习新的专业、新的领域。一般人得不到的数据,何德何能你能得到呢?这里面就需要有 与众不同 的东西技术因素、特殊的技术手段。用市面上可以买来就用的设备,一般也只能看到通常人能看到的东西,胜出的可能性不大。继续学习,就要做到象女人们买化妆品、买衣服那样的“境界”才好。 镜某做过几个方案的事情不是好问。应该是问几个工程?几个设计?对每个工程、设计,都要有几个方案。一般情况是没有钱去做出几类产品。即便是有钱,对个人而言,通常也只能是经历一个、一种。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不得不是如此。 从宏观上看,军工产品的设计、进化应该是最好的研究、借鉴对象。因为这个领域的历史长、产品多、有战争胜负的评判。而国人在军工领域里,几乎是没有什么原创的东西。也许可以说得更严重一点,没有一个是原创的。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两弹一星”,如果在科学界里论的话,也就是个 填补了国内空白 的说法。当然,也可以换个视点,不把原创看得那么重,要紧的是要解决国人自己的课题。过去没有钱,人们可以把干不成事儿的原因归到“没有钱”上。如今“不差钱儿”了,没有能力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作为一类设备,二战中的坦克设计很值得借鉴。有N国的设计、有N多种类型。哪个种类设计得好?这些都需要分析、学习。初学者往往是突出设备(仪器)中的某一个指标,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坦克的设计指标,有火力、装甲、机动性、制造成本、故障率等因素。苏联的T-34,比起火力强大、装甲强大、但却少机动性、低成本的德国虎牌来,被实战检验是个综合优秀的设计。 在学习阶段,要懂得用这类做表的方法去做方案间的比较。每个人的喜好、权重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评估也可能有变化。但是作为一个做事的模式,需要有这样的一个阶段。没有这个阶段就要去实施,结果必然要失败。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香港大学讲学有感
热度 7 葛肖虹 2014-1-19 20:37
应赵国春、孙敏教授之邀近日去香港大学讲学四天,参观了校园,近距离和地球科学系的师生接触,颇有所感。香港大学 1911 年建校,去年百年校庆,前身是孙中山就读过的医学院,旧校区英式建筑,红砖、高举架、大理石地面,虽经百年依然豪华瑰丽,新校区很现代,建于 2010 年,许多教学大楼和实验大楼都是校友和有识之士援建的,比如地学楼就是厲樹雄资建的,于是冠上了他的名字。现任校长徐立之是一位研究遗传基因的学者兼教育家,据说一篇论文有 4000 多次引用,平易近人威信很高,已经在任 10 年,学校最高权力机构是校董事会,全校 2 万多学生,在全球高校排名始终在 20 - 25 名。 徐立之校长像,学生、研究生、访问学者皆可与他合影留念 地球科学系所在的科学馆里有收藏精美标本的地质博物馆,一进门就可见到一对巨大的菊石和放在展示柜里的闪电熔岩标本。地球科学系 1995 年建系,现有学生 80 余名,研究生 60 名(其中博士生 40 余名), 14 名教师(包括博士后)其中 5 名教授,行政人员另编,秘书、会计各一名承担了全系全部教学行政、后勤工作可谓高效率,重大事项由系主任和教授共同决策。教授中有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工程、环境等学科的偏重,但都很协作团结。这次讲学我接触了 3 位教授和他们的研究生,多是大陆来的,也有来自台湾和德国的。教授多半承担了国内重大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科研项目,一个教师带 5 - 6 个学生。我的感觉他们师生非常亲密团结,学术、思想都很自由,是一个非常开放、和谐的科学团队,去年一年他们师生就有百余篇 SCI 文章发表。 这次我给他们讲了两个题目《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形成与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构造 - 地貌形成、气候环境变迁与古人类迁徙影响的思考》,每次 3 个小时,全场听得很专注,可以说我把多年科研实践的思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们,以求他们能够在我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在科学道路上更上一层楼。每次讨论 1 个多小时,讨论都很热烈,反映他们师生的视野很广博,阅读涉猎的中外文献也很多,应该说这两天对我们都是一次很好的学术交流。 和浙大、中山大学的团队一样,他们都属于“少而精”的教学科研团队,师资与学生配备比较合理,比起那些一个教授带 40 - 50 学生的院校,他们更容易培养出尖子人才。另外一个科研团队的好坏,学科带头人的思维影响很大,原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的一段话: “大学者, ‘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 之学府也。” 告诉我们,一个团队的学科带头人如果思维开放,学术民主,善于网罗众家,这个团队就能兴旺,培养出好的人才,出大的科研成果;反之学科带头人如果思维闭塞,以我为尊,不管他(她)是院士还是什么“大家”,也不会带出好的科研团队,更出不了什么好的成果。但愿大陆的院校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学术民主、思想自由,像香港大学那样培养出更多精英人才,我们的国家就会好起来了。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在办公室内接受人民网独家专访。(摄影:李毓涵) 进入视频访谈 编者按:今年是香港回归十五周年,十五年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蓬勃发展,在不同领域也取得骄人成就,其中香港人的拼搏奋斗、关怀互爱、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支撑着香港永续向前的动力,所蕴含的“活力与生机”正是香港精神的体现。近日,人民网记者远赴香港,以“紫荆花开15年 透视香港精神”为主题,通过访问香港各阶层的人士,从多个角度透视香港拼搏、关爱、人文及卓越精神。 紫荆花开15年透视香港精神 人民网2012走进香港系列报道 之一:香港旅游发展局总干事刘镇汉:优质服务打造“百变香港” 成立于1911年的香港大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作为一所享誉世界的顶尖学府,在21世纪更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身为国际知名遗传学家的徐立之,担任港大校长的十年间,以科学家的务实精神,立足亚洲,放眼天下,坚持管理需与时俱进。他带领港大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始终紧追时代变革的步伐。 徐立之校长近日接受人民网专访,就治校精神、人才培养侃侃而谈,言语间也透露着港大跻身一流大学的秘诀。 谈治校精神——“明德格物” 指引港大追求卓越 香港大学的校园里, “明德格物”的校训标识随处可见,在徐立之的办公室里,记者也看到校训的标牌。其意在训勉学生追求真理,彰显德性。虽然现在高等教育所处环境正经历着一些变化,新知识的开拓与新科学的构建,以及全球化的加剧,使得港大必须不断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顺应时势革新发展。但百年间,这句古人遗训就像一盏不灭明灯,指引着港大锐意进取,追求卓越。 “‘ 明德格物’出自《礼记·大学》,这句话虽然是古人留下的,但到今天也很适用,不仅仅是港大,对所有大学都很有用。格物致知是所有学生和老师都要去追求履行的一点,只有拥有渊博的学识,不断探索真理,才能彰显我们与生俱来的良好品德与智慧。”徐立之说。 谈声望排名——务实办学不刻意追求排名 “ 正如人的品德无法以单一的量化数据来代表,港大也拒绝将高校排名视作绝对且唯一的衡量标准。”徐立之说。 在由英国一家高校资讯咨询机构(QS)公布的最新世界大学排行榜中,香港大学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23位。但是这些排名数字却并非港大所追求的,徐立之告诉记者,“对待名次,港大始终保持着平常心,我们很高兴看到出色的成绩,但报告中所列出的优劣势分析才是更重要的参考,这些信息对港大是一种警示,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与提升各方面素质。” “ 面对各种大学排行的诱惑,港大绝不选择为了名次而投机取巧。”在徐立之看来,只有坚持务实的态度,杜绝刻意炒作,专注于师资、文献、科研成果等才是办学根本。也正是这种低调务实的理念,使得港大在不同的全球范围高校排名中都能名列前茅,体现出其真实可信的综合实力。 谈内地招生—— “高考状元”并非唯一招生指标 香港回归15年来,港大在招收内地学生的也逐年增多。从最早的一年30人名额到今年的360多人,实现10余倍的数字增长,不仅为内地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求学机遇,也使港大吸纳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达到了双赢。 然而,近年来,内地不少省市的“高考状元”放弃内地顶尖学府入读港大,对此,徐立之称:“港大希望能招收到优秀的学生,而‘高考状元’只代表了一项出色指标,但港大绝对不是只收状元。和内地大学相比,港大在教学上有着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一直以来推行的‘全人’教育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组织、判断、沟通、应对能力,所以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谈人才培养——教出不落伍的学生 如何培养顶尖卓越的人才?历年来,“钱学森之问”一直困扰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对于破解之道,徐立之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培育人才应以学生为本,所以从课程设置上和学习方法上港大都首先考虑学生的看法,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目标进行安排。如果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过程中转变了兴趣,还可以更改专业,给予了极高的自由度。同时,港大老师也不仅是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学生能在课余时间里,通过更多的实践积累经验,丰富学识。 时代在变,港大也在随之而变,用徐立之的话说,“改革是没有止境的”。 2012年起,香港政府把大学学制从三年改成四年,这是一次教学上的重大革新,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徐立之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让大学得以配合学制改革,革新课程,贯彻港大“全人”教育的培育理念。他说:“这次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3+1=4,多出了一年时间,而是就课程进行了全新的编排。由前两年开始,所有学生不分文理工商,都要修读科学与科技,人文科学,环球议题,和中国文化、国家与社会等按四大范畴设计的核心课程,一方面巩固基础,同时扩展知识层面;从三年级开始,再专攻各自的科目以及各种实习,学校会留足够时间给他们去接触社会,学习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另外,学校还会提供一些到内地或海外不同院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能够充分增长见识、拓宽眼界,争取培养更多的卓越型人才。”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时代发展变化的速度有时让人措手不及,因此港大在这次教学改革中,也从根本上改进了教学方法。徐立之介绍说,港大正在推行一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激发兴趣,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角。老师将对待学习的态度传授下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即使课本上的知识有落伍的一天,掌握了方法的学生也绝不会落伍于时代。
6615 次阅读|8 个评论
在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的讲学
热度 12 葛肖虹 2013-12-30 22:02
上月底参加南京地调院组织的《江南造山带现场考察研讨会》,会前应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的邀请为研究生和教师做了一次讲学,这次到深圳女儿家度寒假,又应中山大学地环学院邀请为他们的教师、研究生做了一次学术讲座,题目都是《 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构造 - 地貌形成、气候环境变迁与古人类迁徙影响的思考 》。这个题目今年末旬分别给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地学院讲过,每次都讲了 2.5-3 个小时,反响很好。为什么讲这个题目?这应该是我对我国构造地貌三十多年科研、思考积累的成果之一,提供给正在从事科研、学习的中青年学者一些思路,或许对他们有所启示。 印度 - 欧亚大陆新生代初的碰撞对大陆内部变形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升和效应,从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就是国际地质学界的热门话题,第 26 届国际地科联主席杜伦佩曾说 “ 青藏高原是解决全球构造的一把钥匙” 切中要害。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成果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大陆性状、陆壳变形特征、构造地貌以及造山带演化规律的认识。 我本人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从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断裂的研究开始,通过对柴达木、塔里木、吐 - 哈、准噶尔盆地,阿尔金山、昆仑山、天山、祁连山的研究,逐步扩展到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构造影响和古人类迁徙等我原来并不熟悉的学科领域,逐步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与思考。 这些认识来自于我和我的科研团队近 20 多年野外露头踏勘追索、盆地构造分析研究、阿尔金断裂同变形期年代激光 Ar-Ar 测试、重大构造界面的 36 Cl 同位素测年 、构造地貌研究,以及和我们合作近 20 年的以 Franz Neubauer 教授为首的奥地利 萨尔茨堡大学科研团队对柴达木盆地与相邻山区所进行的大量年代学测试,包括 反映岩体暴露年龄的石英宇宙成因核素( 26 Al 、 10 Be )测年、大量系统矿物(斜长石、云母、角闪石)的 Ar/Ar 测年以及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法测年和 能够反映沉积年龄的铀系不平衡(TIMS)法测年、碎屑云母Ar/Ar测年,以搞清山区(昆仑山、祁连山前推覆体)与山前盆地的盆-山耦合关系。正是在这些野外第一手观察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国内外学者对青藏高原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广阔的区域构造视角出发,逐渐形成了我对青藏高原隆升的认识。 概括地说,我认为青藏高原隆升主要可分为三大阶段: ( 1 )古近纪期间( 55-24 Ma )青藏高原并未整体隆升,我国多数地区处于伸展 - 夷平的低能沉积环境,普遍准平原化、泛盆地化,属于北半球 热带雨林 和副热带高压纬向气候带,发育 犀牛等 哺乳类动物和 紫红色蒸发岩带; ( 2 )中新世早 - 中期( 24-18 Ma )青藏 - 闽粤高原整体的初次隆升成为环高原盆地(从塔里木、柴达木、河淮、南黄海、东海、南海到孟加拉湾)新近纪的主要物源区,它和隆升的大兴安岭使古近纪的纬向气候带转变为向南突出的弧形中亚季风带,宁夏、 山 - 陕地区 正处于季风减速部位,因而成就了我国特有的风成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北部因而出现荒漠草原,发育了三趾马动物群。 到上新世晚期 - 早更新世 ( 7.0-3.6 Ma )最终形成了高原的主夷平面 ,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已和柴达木、共和、塔里木、川西盆地近于同一高度,海拔大约 700-1,000m 左右 ; 图 1 新近纪我国构造地貌轮廓图(据王鸿祯, 1985 改编) ( 3 )上新世晚期 - 早更新世晚期( 3.6- 0.8 Ma )之后,高原主夷平面解体,青藏高原末次快速挤压隆升奠定了我国构造 - 地貌的基本轮廓,也对 莫霍面起伏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 这次快速隆升不仅使高原本身的环境骤变,出现 第四纪以来最大的冰川 , 带来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寒草原, 而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北极圈冰盖的扩展。 在强劲的西风带和 中亚季候风的影响下,高原以北广袤地域开始从草原化向荒漠化转变 。 而现今随着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高寒草原也开始退化,藏南垫状植被的高寒草原到藏北羌塘 - 昆仑山一带逐渐向高寒荒漠化演变, 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广大面积的荒漠化,成为制约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中更新世 - 晚更新世末( 0.12- 0.012 Ma )分隔五大水系的 EW 向分水岭形成。 因此,对我国新生代以来构造 - 地貌形成的认识,必须 建立新生代重大环境事件的年代序列, 既需要不同地区构造变形、隆升年代学的依据,又需要宏观背景的把握。 对我国古人类迁徙的探讨: 图 2 古人类迁徙路径图 当前古人类学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古猿人最早诞生在非洲,比如埃塞俄比亚 90 年代发现的距今 440 万年的“始祖南猿”和距今 250 万年的“埃塞俄比亚南猿”,他们从阿拉伯沿两条路径进入我国(图 2 ),一支通过喀喇昆仑山口沿塔里木盆地南缘经河西走廊进入我国北方,衍生为蓝田猿人、河套和北京猿人;另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南麓进入我国云南,衍生为元谋猿人。他们立论的根据都是绕过高耸的青藏高原,自西向东迁徙,显然他们没有注意到早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顶面并不高耸,不需要绕行。 如前所述,当时青藏高原顶面尚处于高原主夷平面阶段,海拔仅为 700-1000m ,现今高原顶面的羌塘盆地在当时几近和柴达木、共和盆地成为同海拔高度的泛盆地,昆仑山口所发现的古人类遗迹表明当时( 2.08 + 0.04 Ma )的古人类临湖而居、繁衍出现,暂且 “西域羌塘人”,他们来自非洲?还是原地而生?有待考究。 早更新世晚期( 0.9-0.8Ma ) 由于高原的快速隆升,部分“西域羌塘人”适应高寒缺氧环境成为了高原人,即西藏人的祖先(曾经有过报道,西藏人和汉人的基因相同,说明同源),而大部分“西域羌塘人”适应不了骤变的环境,开始沿古长江、古黄河源头向高原下方迁徙。其中一部分沿着古长江(金沙江)迁徙到云南,后来衍生为距今 170 万年的“元谋猿人”;另一部分沿古黄河故道的南支在陕西蓝田繁衍为早 - 中更新世 115-53 万年的“蓝田猿人”;再一部分则沿着古黄河故道的北支繁衍为中更新世约 50 多万年的“河套人”。那么北京周口店中更新统郝家台组距今约 40 万年直立的 “北京人”和尚未确证而距今约 150 多万年的 “泥河湾人”显然和古黄河故道北支的古人类相关。 北京 - 怀来 - 延庆第四纪地貌地质图(图 3 )揭示了北京西山坡脚和比高近千米以上的怀来 - 延庆盆地都出露着上更新统马兰组的湖相地层(桔黄色图例),说明怀来 - 延庆 - 涿鹿盆地在晚更新世以前和华北冲积平原还在同一个水准面上,是晚更新世之后大约 1 万年才抬升成海拔 1000m 的高台。 图 3 北京 - 怀来 - 延庆第四纪地貌地质图(闵隆瑞, 2011 ) 说明北京西山属于快速隆升的山脉,正是这次快速隆升使阴山 - 燕山成为辽河、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并使燕山山区永定河、潮白河的上源白河(密云水库以北)和永定河上源河谷都呈今日之深切河曲(图 3 、图 4 )。 图 4 密云水库西北山区的白河河谷及下游的深切河曲 从古构造地貌上看,涿鹿 - 延庆盆地和西部大同 - 蔚县 - 阳原盆地在早更新世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泛盆地——泥河湾盆地,它与西部古大青山南的临河 - 包头 - 呼和浩特湖盆很可能相连成为串湖,当时的古黄河故道北支并没有向南流,它应该通过上述北西西 - 南东东向延伸的连通串湖盆地向东的溢流河即古白河、古永定河向南东注入渤海 ( 图 -3 、图 -4) ,现今蛇曲弯弯的古河道说明了它们当时是泛海平原的河流。因此无论从地理和气候,泥河湾盆地都具备了古猿人繁衍生息的条件,那么“泥河湾人”是沿古黄河故道北支迁徙繁衍的一支,还是原地衍生的古猿人?是需要今后认真探索的古人类学研究课题,同时也是古地貌变迁的研究课题,因为 古人类的迁徙离不开 古构造地貌对环境的制约。 注:相关论文即将发表。 附件:我的有关论文 《青藏高原多期次隆升的环境效应》地学前缘 2006 年 13 卷第 6 期 《对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讨论 》中国地质 2009 年 36 卷第 5 期 《重新厘定 “ 四川运动 ” 与青藏高原初始隆升的时代、背景 — 黄陵背斜构造形成的启示》地学前缘 2010 年 17 卷第 4 期 《西去泥河湾-解读古人类与燕山隆升的历史》自然杂志 2010 年 32 卷第 5 期
13763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八旬院士青岛讲“大地测量的进展和我们的任务”150分钟
jlpemail 2013-10-14 13:52
来自海岛(礁石)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的报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一行来访 作者:lz 来源:gc 时间:2013-9-19 21:33:08 浏览人气:98 9月16日-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来到实验室讲学访问。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袁俊平亲切会见了陈院士,感谢陈院士一直以来对学校及实验室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实验室主任卢秀山教授及测绘学院负责人陪同会见。 17日上午,陈院士与实验室相关人员就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17日下午,陈院士为测绘学院2013级新生讲授《测绘工程专业概论》课程中的“大地测量的进展和我们的任务”内容,历时两个半小时。陈院士详细介绍了大地测量的任务、主要技术手段和学科分支,GNSS发展的新阶段,地球重力场探索的重大发展,GPS及GLONASS的现代化,北斗导航系统的进展,卫星重力测量,大地测量基准的现代化等内容。陈院士授课深入浅出,语言诙谐幽默,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陈院士逐一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前沿技术,为中国测绘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1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听余孟孟老师讲课的感悟
余孟孟的博客 2013-3-5 15:11
开学第一天,感觉真好!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4813984 今天,在报告厅,“教育·中国”演讲团的青年演讲家余孟孟给我们做了一场“《学记》的教育智慧”的精彩报告。事实上,今天的报告没有让我失望。 儒雅的装扮,富有磁性的声音,激情洋溢的状态,活泼生动的导入语,很快就吸引了老师们的注意力。接下来,余老师又用两个问禅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告诫大家要有“空杯心态”,要活在当下,再次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报告本身。不知道其他的同事感觉怎么样,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方式让我很受用,同时也让我很受启发,教育原来不用总是耳提面命、苦口婆心、恨铁不成钢。 接下来,余老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给大家简单介绍了新时代重提《学记》的理由以及《学记》的基本特征。 说来惭愧,作为中文系科班出身,我是第一次听说《学记》,刚开始听还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余老师讲解,我才了解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余老师指出,当今社会已进入“微化”的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型电脑、微型书籍等等都不断涌现。由于社会步伐的加快,教师的教学工作繁重、生活节奏也变得异常快捷。教育类书籍众多、篇幅巨大,如果能有一本“微教育学”或者“袖珍教育学”,那就太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了。当此同时,全文仅 1200 多字的《学记》便进入了当代教育者的视野,成为“微教育学”当仁不让的典范。如果辅助以其他书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研读《学记》的基础上,教师必定能生发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 那么,今天的重头戏就是解读《学记》。与大家分享一例: 【章句 1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解读】 1 .治国方略 策略 功效 上策:学(其必由学) 化民成俗 中策:就贤体远 足以动众 下策:发虑宪、求善良 足以謏闻 2. 教学管理境界 境界 风格 特征 上:学(其必由学) 专家型 教化管理 中:就贤体远 慈母型 情感管理 下:发虑宪、求善良 严父型 规章制度管理 让我意外的是,初读起来拗口难读的古文,短短数十字竟然被余老师解读出这么丰富厚重的内容;在余老师智慧的解读和引领下,又一次地让我对咱们老祖先宝贵的文化遗产刮目相看;与此同时,我再一次检阅了自己的孤陋寡闻与浅薄,路漫漫啊。 不过,由于时间关系,两个小时的报告只能在余老师的引领下初步感受到《学记》的艺术魅力,真心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把整篇文章的解读听下来,当然最好不用自己花钱,嘿嘿。 令我更加意外的是,报告结束之后,我们的全体会只有方校长简单的交代了一些新学期的事务并祝愿大家元宵节快乐,用时不超过 10 分钟,然后会议 OVER! 真是如沐春风的一场会! 忽然之间,感觉领导们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了,这不正是“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专家式的管理思路吗?不过,我很受用。这种感觉真好! 顺便说一下,下午学生们的表现也不错。我还未到校,打扫卫生、上交寒假作业、收费等等杂事,班长均已安排妥当,刚刚过年回来每个学生看到我都是喜气洋洋的,这种感觉真好! 还有那些久违的同事灿烂的笑脸,如同今天的天气一般温暖,这种感觉真好! 开学第一天,感觉真好!
个人分类: 《教师教育》课堂|2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2中国讲学之旅(2)
热度 2 ZSHuang 2012-9-3 16:54
我的2012中国讲学之旅(2)
再过几天,我又要踏上今年的中国讲学之旅,将走访上海,杭州,镇江,南京,武汉,合肥等地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所。期待着同国内的同行进行紧密的研究合作。 我一直认为,海外学人到国内访问,把自己的学术活动内容通过某种渠道向国内的同行通报,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因为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途径。 更重要的是,这能够为国内的那些好学的年轻学子提供面对面直接交流和讨论的机会。 为此,我们还应该感谢科学网博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科学合作的信息发布的渠道。 令我常常感到困惑的是,国内的一些研究组请了外面的人来作学术报告,却并不积极地让同一单位的其他可能感兴趣的人知道或者前来参加。我曾经在国内某单位,在同一个上午连续做了两场内容完全相同的学术报告。 下面是我的这次中国之旅的一些活动的内容。 9月10日下午1:30-3:00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同路人论坛”(上海) 报告题目: 海量语义数据处理及其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 地点:同济大学 交通学院103室(嘉定校区) 内容提要: 语义技术( Semantic Technology )正在成为现代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 本报告将系统地介绍语义技术的最新技术和进展, 特别是通过介绍欧盟第七框架重大语义技术项目 LarKC ( http://www.larkc.eu ) 所开发的海量语义处理平台及其应用, 来阐述海量语义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实现方法, 和应用开发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报告内容覆盖海量语义数据处理基本原理,海量语义数据处理平台体系结构等。同时,将介绍基于 LarKC 平台开发的一系列在智 能交通上的应用系统 ,包括意大利米兰的交通诱导系统,韩国首尔的智能化路标管理系统,和面向北京的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系统等。 9月14日下午2:30-4:30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镇江) 报告题目: 语义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 9月17日下午2:30-4:00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B404室 报告题目: 海量语义数据处理: 平台, 技术,与应用 9月19日 下午3:00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家湖校区) 报告题目: 语义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内容提要: 报告内容覆盖海量语义数据处理基本原理,海量语义数据处理平台体系结构等。同时,将介绍基于LarKC平台开发的一系列在生 物医学上的应用 ,包括关联生命数据集(Linked Life Data),基于语义的医学文献检索, 基于语义技术的药物研发平台,以及用于临床研究的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等。 9月20日 上午9:00 武汉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报告题目:语义技术及其在医学和药学研究上的应用 9月20日 晚7:0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报告题目:语义技术与现代医学信息系统 9月23日下午3:00 浙江大学数字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杭州) 报告题目: 生物医学语义技术(博士课程) 内容提要: 将介绍基于LarKC平台开发的一系列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包括关联生命数据集(Linked Life Data),基于语义的医学文献检索, 基于语义技术的药物研发平台,以及用于临床研究的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等。 10月13日上午9:15-10:30 2012年中国网络智能学术大会(合肥工业大学学术会议中心 一楼报告厅) 报告题目:海量语义数据处理:平台,技术,与应用 内容提要: 本报告将系统地介绍海量语义数据处理的最新技术和进展,特别是通过系统地介绍欧盟第七框架重 大语义万维网技术项目LarKC(http://www.larkc.eu)所开发的海量语义处理平台及其应用,来阐述海量语义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实现方法,和应用开发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报告内容覆盖海量语义数据处理基本原理,海量语义数据处理平台体系结构,识别与选择技术,抽象与学习技术,推理与判定技术等。同时,将介绍基于LarKC平台开发的一系列应用系统,包括关联生命数据集(Linked Life Data),语义技术在生命科学上的应用,语义技术与城市计算(Urban Computing),特别是基于语义技术的智慧北京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等。
个人分类: 魂系故土|6062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的2012中国讲学之旅(1)
热度 4 ZSHuang 2012-7-1 18:53
我的2012中国讲学之旅(1)
2012年6月26日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出发去北京 2012年6月27日 北京工业大学, 国际重大合作项目预备会 2012年6月28日 北京外国专家大厦, 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重大合作项目报到 2012年6月29日 北京外国专家大厦, 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重大合作项目答辩会 2012年6月30日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WIC研究院专题报告, 科研会议 2012年7月1日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WIC研究院 上午:博士生辅导, 下午:专题讲座: 描述逻辑与语义技术 2012年7月2日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WIC研究院 上午:专题讲座: 语义技术导论 2012年7月3日 上午9:00-12:00 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 医科院信息所 3 层会议室 ( 朝阳区雅宝路 3 号 ), 学术报告: 海量语义处理技术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下午2:30-4:00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学术报告: 海量语义数据处理: 平台, 技术,与应用 2012年7月4日 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专题报告: 基于语义技术的智慧北京城市计算系统 2012年7月5-6日 江苏科技大学, 科研会议 2012年7月7日 上午:北京工业大学国际WIC研究院专题报告, 下午: 基于语义技术的城市计算系统专题培训班 2012年7月8日回到荷兰阿姆斯特丹
个人分类: 魂系故土|4500 次阅读|7 个评论
爱跳的是鬼而非神--有感于“大隐隐于市”
热度 1 wya 2012-4-9 11:09
经常看到一些学者,特别是那些喝过洋墨水、定居大陆或国外的华人学者,到处 参观、交流、讲学 , 推销 自己舶来或独创的理念、模型,向政府机构乞求给予 课题、经费或独家数据 。 不知道这些爱跳、喜推销的学者是因为受西方表现欲的熏陶,还是西方竞争压力和市场经济洗礼的结果? 这样的人和事见得多了,对比后逐渐感悟到“大隐隐于市”的几层含义: 1、大隐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事物背后的规律,而非名利,故能安静探求真理而不去宣扬自己。他们追求的是要为人类留下什么,而非向社会索要什么。这是大隐的兴趣所在。 2、大隐探求的终极规律,是普遍真理,没有过时的担忧,因此不论当下是否被认可,终将都会为人类所认识,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这是大隐的自信所在。 3、大隐所探究的规律一定是凡人学者难以领悟的,起码超前二、三十年。这是大隐的价值所在。 4、正由于大隐的独特价值,所以要隐,否则需求方会踏破门槛。这是大隐的之所以要“隐”的原因所在。 就如真正手到病除的名医,一定不会在电视、坊间大肆宣传。因为即使不宣扬,口耳相传的患者都应接不暇,哪里还需要宣传?这就是实力的力量! 对比那些爱跳、爱宣扬的学者,无非担心自己的那点见识不被人赏识,无法在有生之年高效地转化为名、利收益而已。 他们缺乏的不只是课题和经费,更是知识、悟性和自信。 他们的所谓成果,则多是伪科学。甘心为这些伪科学买单的人,则多是装糊涂,因为他们需要一笔糊涂账,而一笔笔非精打细算、向纳税人负责的支出。 如果我们的社会都被这些伪科学成果所包围,终究会有坍塌的一天。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受害的已经不只是国内普通纳税群众。 最后,忽然想起一位长者给我讲解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说这里的“匹夫”不是指普通百姓,而是指文人、知识分子阶层。他们靠百姓养育,是国家的精英,应该承担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才对。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462 次阅读|2 个评论
金秋穿梭讲学忙
lgjszy 2011-9-18 15:25
金秋穿梭讲学忙
金秋穿梭讲学忙 金秋时节,我接到了不少 讲学的 邀请,飞来飞去,忙得不亦乐乎! 在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管理培训班上讲课 摄影 : 朱奇 第一站: 9 月 16 日 ,福建省莆田市 福建省科技厅举办“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管理培训班”。 授课内容是 《技术转移与市场管理》, 4 课时。 第二站: 9 月 19 日 ,北京市 北京市科委举办“内蒙古科技人才管理工作培训班” 。授课内容是 《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 4 课时。 第三站: 9 月 21 日 ,江苏省苏州市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联想学院举办实训班第七期暨天津创业导师班,授课内容是《技术价值的评估》, 4 课时。 第四站: 9 月 23 日 ,北京市 北京市科委举办“内蒙古科技产学研合作工作培训班”。 授课内容是 《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 4 课时。 为技术转移穿梭讲学,其乐融融!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2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京大学陈鹏飞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metanb 2010-12-27 11:50
【来源: 太原科技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 】 12 月 23 日 , 南京大学陈鹏飞教授应邀访问我校,并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数值模拟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的报告。在报告的第一部分,陈教授从科学研究方式的发展规律谈起, 指出数值模拟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与实验和理论并列的第三种研究手段,也是联系理论与实验的重要途径。接着,陈教授通过播放视频展示了太阳表面的剧烈活动现 象,并通过动画片段展示了十几种情形下的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数值模拟的魅力及丰富的结果。在报告中,陈教授还就数值模拟的作用、如 何进行数值模拟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以蒙特卡罗模拟为例,以现场教学的方式将数值模拟的思想方法具体地展现出来,强调了数值模拟的简单性和有效性。最 后,陈教授还为在场的师生留了作业,鼓励大家进行编程实践。在报告的第二部分,陈教授介绍了自己的代表工作,包括新的日冕物质抛射的触发机制和日冕 EIT 波的产生机制。最后,陈教授强调了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殷切希望广大师生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陈教授的精彩报告深深地激发了在场师生对数值模拟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在报告的提问互动环节,在场师生踊跃提问,并与陈教授就相关话题展开了友好讨论。 本次学术报告会由应用数学学科首席带头人李俊林教授主持,并得到了院领导崔小朝教授、贾月顺书记、副院长王希云教授和魏计林教授的关怀和支持。
个人分类: Today's selection|3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杨振宁先生到电子科大访问讲学
yyn0452 2010-9-11 12:28
9月9-10日,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应邀到电子科技大学访问讲学,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9日下午,在浓郁的喜庆气氛中清水河校区迎来了杨振宁先生。校党委书记王志强、校长汪劲松等校领导与杨振宁先生进行了亲切会见。王志强书记代表学校对杨振宁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全校师生怀着兴奋的心情,迎来我们仰望已久、期盼已久的杨振宁先生。他向杨振宁先生介绍了我校建校历史、学科特点、教师队伍、学生培养等情况。杨振宁先生对我校的学科特色和人文素质教育非常感兴趣,询问了详细情况。他说,非常高兴能到电子科技大学来讲学,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他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竞争形势,希望电子科技大学越办越好。 10日下午,杨振宁先生与电子科大四十余位教师共度教师节,畅谈他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交流研究经验和人生感悟。 杨振宁先生在与老师们探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时说,成功的教师不只是一种类型。爱因斯坦不大会演讲,但他的每篇文章都很有远见。只要工作努力专心又有所成,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在青年教师刘永问到高校教师如何做出一流的科研工作时,杨先生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他说,今天科研人员面临的领域比我做研究生时宽广了很多倍,要从中找到你特别喜欢的东西。杨先生还关切的询问学校一年级学生有没有开英文和国文的必修课。他说任何人都要训练写作能力,理工科学生尤其如此。 杨先生表达了对中国教育、科技、经济发展的信心。他回忆幼年在清华园时,中国极少大学有工学院。学校有个小风洞,和现在比,非常的小,但那时却很轰动。他动情的说,我亲身经历了中国从贫弱的过去到富强的现在,感受到惊人的发展。 杨振宁先生对我校的办学和学科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电子事业对任何国家将会越来越重要。电子科技大学面向国防、社会,培养大量电子技术类的尖端人才。这是一所很重要的大学,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长江学者尧德中问信息、生命、物理交叉领域,有哪些值得做的方向,杨振宁先生谦逊地说:我对生物只有最粗浅的认识。他表示,如果自己早生二十年,机遇不对,也难以做到这些成就。 杨振宁先生还就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升、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国内基础理论研究等与老师们作了探讨。 座谈会由学校党委书记王志强主持。王书记感谢杨振宁先生对老师们的指导,并祝全校教师节日快乐。 http://www.news.uestc.edu.cn/NewsRead.aspx?newsID=45047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连铜淑:站在祖国宝岛的学术讲台上
suqing1961 2007-8-24 16:53
旧作:发表于《中国工程师》 1995 年第1期 在座的各位都拜读过这样两部著作:《反射棱镜共轭理论》的中文版和英文版。今天给我们讲学的教授用不着我多介绍,他就是这两本书的作者来自大陆的 连铜淑 教授。他将给我们讲授具有世界水平的光学课程。 台湾中央大学光电科学研究中心主 任张明文 博士,向参加第三届光学机械设计讲习会的 40 多位台湾光学界专家、学者这样介绍 连铜淑 教授。 掌声骤起,一束束敬佩的目光在一个身材高大的学者身上聚集, 连 教授从容走上讲台。 这是 1994 年 5 月 19 日 讲习会第一天的一个镜头。应担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台湾分会主 席张明文 博士的邀请,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光学系博士生导 师连铜淑 教授偕夫人许惠英高级工程师,将在台湾中央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反射棱镜共轭理论与光学仪器调整讲学。前两届讲 习会张 博士邀请的都是美国工程光学界的权威人士主讲, 连 教授作为本届讲习会的主讲人,实际上也成为大陆光学界第一位赴祖国宝岛台湾讲学的学者。继他敲开大陆光学界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的大门后,我国光学界的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长春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名誉所长 王大珩 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母 国光 教授等国际光学界权威人士,将陆续赴台访问、讲学。 长期致力于光学仪器与应用光学的教学和科研,连铜淑在发展反射棱镜共轭理论的研究中,创建了崭新的刚体运动学学派体系,并根据这一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定理、推理、公式,以及新型的棱镜组,使我国的反射棱镜共轭理论成为一个相当系统和完整的体系,其总体水平居世界同行之首。 连 教授由此先后被美国传记学院研究协会和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授予 20 世纪成就奖和世界终身成就奖。 5 月的台湾已进入炎热的中夏。连教授精彩的讲课赢得了同行们一阵阵热烈的赞语。为了使台湾光学界更多的学者和学生了解连教授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中央大学还专门为连教授的讲学录像,并制作成历时 14小 时的教学片。这期间,连教授还访问了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和精密机械发展中心,并应邀为该中心研究人员作了学术报告。一位在光学机械设计方面已取得成就的助理研究员,还多次驾车到连教授住所请教,并表示希望报考他的博士生。 科学是没有地域界限的,有成就的科学家在同行中是用不着持名片做自我介绍的。 连 教授最好的名片就是他在图像稳定技术和反射棱镜共轭理论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记录着他的研究成果的《反射棱镜共轭理论》中、英文版专著。这本专著的中文版获得了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英文版由英国 Pergamon 出版 公司在世界各国发行后,使 连 教授赢得了反射棱镜共轭理论方面世界一流权威、光学界国际知名人士等评价。国际工程光学界权威 Kingslake 教授认为:该书今后将长久作为研究这一复杂课题详尽的权威性论著。 同为同胞、同仁,台湾中央大学的师生们给 连 教授夫妇以热烈的欢迎和盛情款待。讲学期间, 连 教授夫妇被安排在中央大学宾馆最好的房间里;抵台次日,中央大学刘兆汉校长接见了他们夫妇;在台观光时, 连 教授夫妇被安排下榻在五星级的圆山大饭店。 连 教授这次讲授的内容是国际 Top (顶尖)级的。我 和连 教授都在美国光学科学中心呆过,我还是在该中心获得博士学位的,两人可谓校友。这次讲学更使我为有这样杰出的校友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讲习会结束时, 张明文 博士在致谢词中这样评价 连 教授的这次讲学。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5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