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功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夜话考研的“功利性”
热度 15 boxcar 2012-4-2 01:11
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阶段,科教界的圈内圈外、网上网下最常听到的一种感慨是学生们日益严重的“功利性”以及对科研兴趣的淡漠。说实话,十年中我虽然也带了 N 多硕士生和博士生,但好像从来也没问过他或她为啥要考研,也比较很懒得去总拿“功利性”说事儿。因为我作为一个对相关问题有过不少思考的“过来人”知道,即使自己或许还残存那么一丝一毫的理想主义情节,也没法要求学生们更加理想主义。既然自己都慢慢地蜕变成“现实主义”分子了,又怎敢不允许别人当个“现实主义”原子甚至“批判现实主义”离子?!今天斗胆挑灯夜话考研的“功利性”,是因为我忽然感觉“功利”这个词好玩儿,它的撷英挺有意思的。 “功利”一词的本意,不用我解释了,大家都懂的。“功利”的撷英本来可以有许多的,一一历数点评搞到天亮也弄不完,在有限的时间(约 1 小时)内能拿来夜话而且和考研可以建立联系的,大概有功力、供利、躬犁、恭离等等。 考研的“功力”。考研,既然要考,到底要考什么?要考出什么来?绝对是 2 个重要的问题。别的不好说也说不好,但我觉得考出“功利”和“性”来肯定非常不合适。相比之下,若能考出学生的“功力”来,便算是很成功的考试了。毕竟,无论哪个学校、哪个导师,招收研究生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开展研究工作,而要想做出点儿像样的研究工作,学生如果没点儿起码的“功力”,是绝对不行的;学生要想顺利地完成研究生的学业,缺乏功力、不肯下功夫修炼功力也是万万不行的,对自己、对导师都是痛苦的折磨。这“功力”,一方面靠的是本科及此前的用功学习,积累下来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靠的是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和锻炼。 恭离——恭敬地离开。在一个学生下决心报考某单位的研究生,然后又花时间和气力去联系导师搞“套磁”的时候,心里多半都怀有恭敬和尊重。当一个学生完成了或短或长的学业,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后,是否依然能够保持着近乎相同的恭敬和尊重离开?这就不只与考研有关,恐怕更与读研有关了。“恭离”的另一个角度,是先恭敬而后离弃。最初,学生可能会被远观的光环吸引、被如雷贯耳的名声震撼,然而一旦发现名导的光环并不能照亮自己的征途,名声更不如具体的指点和建议更加适用的时候,会不会一气之下选择“离弃”?! 供利——供给利益。这或许算是功利的再一次解读吧。说得更直白些,就是直接带来好处的意思。有的时候,对供利的关注和期待似乎比其他来得都快。别的咱不说,工资收入决定了不同类型的单位(例如中科院和高校)、不同的学科专业考研报名的火爆程度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躬犁——弓着腰去犁地干活。其实,学生们贪图功利不怕,功力修为不到位也不怕,每天惦记着供利也可以理解,做到恭敬地离开固然好,没做到也千万别先“恭敬”转回脸就“离弃”。真正重要的是,既然做了研究生就要认真地、很卖力气地干活,真的进入一种“躬犁”状态。其实也只有经历了“躬犁”的过程,或远或近的功利需求才更容易满足。
个人分类: 教育|5482 次阅读|24 个评论
“用功”说
热度 13 boxcar 2011-11-3 18:21
前几天的科学网博文热点之一似乎是关于“用功”的话题【相关博文,恕不一一引用】,看得俺这个一贯不大善于在博文主题方面进行“创新”的博主都一时兴奋决定“用功”地接茬写篇关于“用功”的博文了,于是,马上写下了一个“‘用功’是神马?”的标题,想探讨一下“神马是用功”这个问题。手法嘛,当然要用到俺“创新”出来的“喆学”——拆字 + 撷英。不过,这篇博文命运多舛,刚开好头儿,我就被一个博友叫去围观颁奖典礼、瞻仰各位只见雄文未见真相的名博们的音容笑貌了,然后又把精力花在写其他博文上,以至于一直拖到今天晚饭后才重新动手。 作为典型的中国人,从小到大,俺们许多人都一直被老师、被家长、被社会、被环境要求要“用功”。于是,就有了大多数的小学生被要求把一个字写 20 遍、把一篇课文背到滚瓜烂熟的“用功”;然后又有了一部分中学生在中学时代被要求把整本书、整个浪儿(东北话)的练习册的所有习题从头做到尾的“用功”;再后来,也有了少数大学生吃完了饭以后就很自觉地去上自习(这也是俺大学头 2 年的实际状况)、在图书馆自习室一直泡到关门的“用功”;当然也不乏读研究生、博士生的年轻人们把整个杂志的文献下载到被风沙掉帐号、整夜不眠不休地做实验、写改文章的“用功”。。。。。。之所以有这一切的“用功”,大概都是因为俺们一直都很相信“用功”的“功用”,即勤奋能够带来成绩和成功。 其实“用功”二字,从字形上看,大概是通过上述的“用工”和“用力”,这本是属于“马”这个层次的,最后获得了有“用”之“功”,才是“神”这个层次的。仅看“功”这一个字,有用之功,似乎既有括自己“功力”或者“功夫”的增长,也有在旁人眼中的“功劳”或“功绩”(当然,不可不防的是遭遇“红眼病”时可能受到“攻击”)。 总的来说,跟“功”有关的不仅有“力”,必然还有“位移”和“角度”。俺这么说,似乎是在诠释物理学中的“功”,其实如果跳出物理学来说人世间的“悟理学”,也不难理解这个概念。人,拼着自己的“力”气用功的结果,可以给自己带来一定的“位移”(地位和学位的升迁),当然,前提是努力的方向、用“力”的“角度”对头,这样才能有最大的功用。倘若费了半天的劲“力”居然没有“位移”,多半会被旁人笑话在做“无用功”。所谓的“无用功”,并非当事人没有“用功”,恰恰相反,他们可能比寻常之人更加“用功”,却因为“用功”时走的是只用“力”、却没用“工”的路子,结果就非常地差强人意,甚至还时常被人感叹——“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有用功”和“无用功”在物理学之外的重大区别,大抵是因为现实之中有太多的人,并不喜欢“功”中之力,却更爱好在 “功”的后面所加上的那一个“利”字。此时“功力”就会让位于“功利”。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很多很费力的“用功”,背后的驱动力确实和本人或旁人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所以也就难免会有此“功利”一说了。现实之中,有“利”之“功”,当然会被视为“有用功”,徒有其“力”而无“利”之“功”,自然常被当做“无用功”。其实此等“无用功”,也不见得一无是处,就如一个人手提一个桶水原地不动地站了 1 个小时,确实做功为 0 ,但却在这期间锻炼了一下臂力和耐力。 很多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看似做了 N 多的“无用功”,似乎没有带来一毛钱的现实利益,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增长了功力和能力,并悄悄地积蓄了很大的潜力(相当于势能),这种潜力(或势能)如果有朝一日得到利用,也没准会迸发出巨大的威力呢!由此看来,我们在“用功”的时候,大可不必为了没有立竿见影的“功利”效果而太过焦虑,只要你真的是在“用功”而没有虚度时光,也许就够了,剩下的就看能不能找到你“用功”的“功用”了。
个人分类: 社会|4604 次阅读|23 个评论
放不下放下
热度 4 satangell 2011-8-8 20:50
小和尚夜来无聊,跟着老和尚打坐参禅,心头突然一动,对老和尚说道:“师父,我刚才起一念,放下追逐功利的心,便是自由行走的花。” 老和尚点头微笑,道:“你小小年纪,能有这般念头实属不易。不过这‘放下’二字,未尝又不是一项功利,刻意求之便是执着心起,该如何做呢?欲轻功利,不如轻一轻功利之心,只有放下放下追逐功利的心,才是自由行走的花。”听到这里,小和尚会心一笑,闭眼继续入定。 定不了多久,小和尚突然睁眼问道:“师父,这‘放下放下’,说到底还是痴心,难不成该是‘放下放下放下追逐功利的心’,可依然不通,照此下去便是‘放下无数个放下追逐功利的心’,这可如何是好?” 听完,老和尚一时无语,小和尚续道:“罢了罢了,欲求‘放下’便是‘放不下’,终究是放不下放下,师父洗洗睡了罢。”说完,留下老和尚在那里嗔目发呆,便起身回房了。 第二天清晨,小和尚在扫地,老和尚红着眼睛经过院子,见到小和尚忍不住问道:“无嗔,你昨晚的放不下后来放下了没?”抬头看看老和尚,小和尚诧异道:“师父眼睛这么红,难道是一宿没睡吗?我本就没拿起,师父让我放下什么?” 老和尚:“……”
个人分类: 小道摸禅|3373 次阅读|8 个评论
" 功利和非功利" 讨论起来
icstu1 2010-12-3 15:25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推荐阅读下面两篇文章, 尝试用辩证法、逻辑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之:) 功利色彩的增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提问嘉宾向正方提问: 提问嘉宾一:请论述功利色彩的加强是更大程度上的追求功效和利益。 提问嘉宾二:是否没有强烈的功利方式去追求社会进步,就没有办法令社会进步? 第一位嘉宾的问题就是在说功利的定义问题,我们今天说的功利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功利性的多少。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功利色彩很浓,也可以说一个人的功利色彩很淡。我们说一个人的功利色彩很重就是说他追求功利的心很强。所以说可能大家对功利的理解有一些不一样。 第二位嘉宾的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把功利定义在一个完全没有贬义的定义上。我们说功利它会有贬义的意思就比如说追求效率,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样就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效果,我们今天在学理上定义当然不能完全只是那种贬义的意思,如果按这种说法,从远古到现在功利产生的功利法学。功利伦理学到今天就不会存在了,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要摈除它吗! 回到辩场上的问题,今天对方和我们争得最激烈的就是关于功利的定义问题,只有贬义的功利才叫功利,我就奇怪了,那么毛主席说的公益性的功利这句话又怎么解释呢?对方辩友今天就把功利限定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内和我们讨论,然后他要我方站在他的定义上去论证我方的观点,我想这真有点急功近利了。 再说一点,刚才对方辩友和嘉宾都提到,人的功利色彩加强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我真的很抱歉,我们从立论到现在都没说过这句话。我们说社会进步后,人的文化心理会发生层次性的改变,发生层次性的改变之后人的功利性也会发生改变,为什么呢,从之前的两个人为了争一个鸡腿而打死了另一个人,到今天我们知道要追求整个社会的利益,追求一种公益性的功利,所以我们今天说功利并不像对方辩友说的那样是一种贬义的功利。 再看一点,今天对方说功利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呢,有功利色彩的加强就一定会有社会进步,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说的是社会进步它必然会带来人的功利色彩增强这样一种趋势,但是这样一种趋势有没有被人发现?我们要看这样的趋势有没有被表现出来,就好像说空气它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能说因为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就否认空气的存在。功利色彩增强的趋势一直存在,它为什么没有被我们看到呢?那是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我们在价值层面和对方辩友强调的一样,我们不追求急功近利,我们要求的是什么?我们要求大家追求社会主义的公益性的功利。从而去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所以政府才会说建立服务型的政府,政府市场化这是不是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呢?这就体现人的功利色彩增强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谢谢! 功利绊住了中国学术 学以致用,似乎是不成为问题的问题:这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导,听起来也是不言自明之理,自我澄明无需讨论。我们每年填表格,对本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本课题解决国家/行业/区域重大需求的预期贡献等等,照例都能说上一通。或许我们心中只是应付差事:上级喜欢读这种表格,实际上我们没有别的理由自辩。 学必致用,是儒家思想传统的一部分,儒学在历史上变成经世致用之学,实用精神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很多人认为理学失于空疏,实际上依然是儒家实学。例如理学各家对于知与行之先后、轻重、难易,各有所辩难,弄得当代思想家也不得不接着谈。知行必须合一,却无需辩论不言自明。程朱讲知先行后,王阳明要求知行并进,要求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这一点上,程朱比王学清醒:他们至少把知行分作两桩事去做,把知隔出来追求。 刨根揭底问一句:究竟为什么必须行其所知?我们对此几乎从无质疑。个中原因,是中国思想的泛道德主义。知行若可分离,思索不必济世,作为读书人,人格已破产。学与用若可以分离,学者就错用特权,忘记为国家谋福利。 翻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层出不穷的事例:真正推动人类文化进步的(顺便也使国家成为文化强国的),往往是不切实际、无关功利的理论:数学如此,物理如此,哲学如此,艺术更是如此。需要固然是发现和发明之母,但好奇心,却是求知更重要、更持久的推动力。 而且,好奇心能让研究者不满意发现,而作抽象的普遍规律的思考。对现象后底蕴的兴趣,能促动人寻找适用任何场合的普遍规律。我们引以为傲的指南针等三大发明没有发展成三个学科。《梦溪笔谈》已经看到磁石指南莫可原其理,但就是未深究下去。祖冲之的圆周率七位计算,其说为径一丈周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丝六忽,如此表现方式,也可能源于过于实用,但是天才的思索,也就很难延续下去。 拒绝抽象的习惯,植根于实用精神:使中国思想满足于意义的在场性,不去作普遍化的追寻。抽象的结果,有可能具有开拓出新的体系那样的大用,但哪怕最终依然是思想游戏,也不是坏事。对于思索,不能以有无实用价值论之。 即使在中国,也有看出知行不必合一的人。老子主张知其白,守其黑;庄子求无用之用;佛家则认为智慧是解脱之道。现代性在中国萌芽时,谭嗣同要求贵知不贵行。他认为真正的思想领袖,皆以空言垂世,而不克行之。五四之时,实用救国的需要越发迫切,1920年代中期,周作人已经提出礼赞希腊人的好学纯粹求知而非实用。如此超越实学的知行观,在中国历史上前后辉映,难能可贵。 据说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柏拉图:你的学问有什么用?柏拉图给他钱,叫他离开学院。中国当代学术要纠偏,没有必要走得那么远,毕竟中国科学技术界还要赶超许多先进技术。中国人完全不必担心过分虚空的学问泛滥,国家体制和商业社会,会极其迅疾有效地把研究者拉回实用。而要改造过于求实的学风,需要学界对中国学术历程认真反思,在学院内开始创造一种新的学风。 幸亏,中国学界目前已经非常庞大甚至拥挤,在研究者人数上,在刊物数量上,在学术资源的投入上,都已经可以而且应该允许(先不必说鼓励)一部分人作无用的思考。哪怕现在看起来无用,哪怕最后也证实为无用,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相反,大家拥挤着做有立竿见影实效的学问,已经证明创见甚少,行之不远,重复低效,浪费资源。考虑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允许学术非功利这一步再不走,就太晚了。
个人分类: P 辩论的准备案例过程记录、组织和展开|1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收获“诺贝尔奖”,我们已经准备好!
热度 1 zlyang 2010-10-12 11:28
收获“诺贝尔奖”,我们已经准备好! 刘广明 老师的《 收获“诺贝尔奖”,我们还没有准备好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0794 都 精选 了。 真傻却以为: 收获“诺贝尔奖”,我们已经准备好! 毛遂是人才吗? 请指点《 “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的差别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7547 真傻郑重承诺: 假如俺因为本研究获得 Nobel 数学奖,一定分钱给您! 那些提供了帮助的您! 假如真傻拿了 Nobel Prize in Physics ,不一定分钱给您! 那些提供了帮助的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期真傻的傻言(陆续傻发中): 在刘广明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0794 标题:发表评论人 : zlyang 历史经验表明: 常规型重要成果,一般出在科学中心(当代欧美); 超越型成果,一般在科学边缘与中心的结合部(哥白尼、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 随着改革开放 ,大陆很多学术结构虽然不算 “ 中心 ” ,但都是 “ 结合部 ” 了。所以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和储备了 。 《杨振宁:中国 10 年内将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7384.shtm 应该是严肃的论断。不过 “ 10 年 ” 到不一定。 《爱因斯坦与教育》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903 Dr. Hong Felix 说: “ The experts are good at routine jobs,but only unprofessional persons make breakthrough. ” 真傻以为,政府大额度经费支持的科技项目,主要是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没有定位在诺贝尔奖。这也是主流没有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但不能以此否定这些大项目的重要价值。 再说,对于真正的科研人员,不应该把拿诺贝尔奖金当作目的: 《 Grigori Perelman: Millennium Prize of 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 与天才的心灵》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994 博主回复:很有道理,科学应该首先去功利性。 标题:发表评论人: nwpacific 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否将会出现牛顿、爱因斯坦那样千年一遇的伟大科学家,但我相信,中国本土(大陆)已经出现和正在出 现 “ 诺奖级 ” 科 学家。 ---------------------------------- 根据真傻的估计,大陆已经出现 的 “ 诺奖级 ” 研 究,应该在 10-20 项的水平。 由于没有得到各种积极的支持,这些结果的传播,还需要时间。 爱因斯坦级别,或者更高级别的科学家,也应该已经诞生。 博主回复:这真是个好消息。 在茹永新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9806 标题:发表评论人: zlyang 果然高深! 俺没有拿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总想拿! 所以上帝创造了 Perelman ,当俺的榜样! 博主回复:国内的中学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过程比结果重要”。可是国内的科研人员从申请课体开始就信誓旦旦要达到什么世界领先水平,发多少篇文章,而且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所要求的,幼稚之极,自大之极,愚蠢之极。 在郑波尽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0244 标题:发表评论人: zlyang 您还有弥补的机会。 帮俺拿诺贝尔奖金吧: 《 “ 直角坐标系 ” 和 “ 极坐标系 ” 的 差别》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7547 关系到一个重大科学理论。不是开玩笑。 博主回复:呵呵。看了。 搞不定。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88 次阅读|3 个评论
硕士期间最后一篇论文,单位归属?
vanxiong 2010-5-25 21:48
还有一个月毕业了,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开始写毕业论文,准备考博,把一篇文章耽误了。事情都完成了,翻开那篇冷处理的文章,写之前不禁起了个念头,单位怎么署名呢? 研究生期间因为做了很大部分光路系统搭建工作,只发了两篇文章。研二上学期的SPIE会议,为了毕业垫底用,写得不好,有点糟蹋了;后来发了一篇国内期刊,水平低的SCI。总的来说,对研究生期间发的文章不是很满意。 第三年,做了一点东西,得到了不错的结果。不过在做重复实验时,实验系统一直不理想,耽误了一个月,写了个中文稿,冷处理了。而且到了研三,做事情没什么积极性了,我想这也是影响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第一年上基础课,接触实验室;第二年研究一下,做点东西;第三年。写论文,找工作。三年硕士研究生,真正搞一年半研究。 话题说回来。毕业答辩时,几个答辩老师对我这部分工作评价很高,给了我很多建议。毕业事情完成了,这篇文章也比较成熟,应该付稿了。 可是今天和导师讨论时,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把第一单位写成要读博的单位呢?其实我硕士学校和即将读博的研究所是有合作的,这样写两个单位也不是没有先例。更有甚者,把文章攒下来,到了新单位再发,评职称用。 念头上过的一刹那,我感到了羞愧,是的。何必看别人怎么做呢,男人,俯仰之间,无愧于心。 我之前想过为什么读博,为什么做科研,如果一篇文章就这样功利,我还不如回家做个小买卖或者找关系进个当地国企混一辈子。 搞研究挺有意思,我目前有将之作为我未来职业的打算。我可不想N年以后,大家提前这件事情的时候,必须解释个十分钟,然后接受大家蔑视的眼神。 人嘛,总得有点原则不是。
个人分类: 学术|4102 次阅读|5 个评论
功利给科学研究带来阴影的一面!
bestener 2010-4-14 19:22
考上研之后,我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也只有毕业论文了!这些天,我一直潜心看文献、做实验,可就是左右不缝缘啊!我的合成方案主要参考的是日本的两篇专利。让我倍感郁闷的是,日本文献报导的合成收率达70%多,另一个文献报导称收率达90%以上。而我用同样的条件,收率达到40%以后就再以提不高了。我重复了很多遍都远达不到他们报导的收率。这主要是在其中的有一步产生了很多黑色的物质(常温下反应得到的)。我在更换各种条件下进行实验都是有同样的现象!我现在开始怀疑,这些日本人报导的数据是否可信。倘若真的是造出来的数据,那就真的应该号召所有科学界的人士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反省了啊! 现在的有些所谓科学家,不是为了真正的科学研究,而是为了科学研究背后的功利吧!他们为了赢得重金资助项目获批的筹码,违背科学工作者的良知,捏造数据、搬弄是非。这一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我真的希望科学研究的队伍能够是一支纯洁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醒省吧)
个人分类: 学习杂感|369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瘋魔不成活——《霸王別姬》與科學
jiangjinsong 2010-3-4 22:54
不瘋魔不成活 說來丟人 《霸王別姬》中給我印象最深的 是那些小孩子學戲受的折磨 那個愛淘氣的小癩子 看到大腕精彩絕倫的表演後 不禁失聲痛哭: 他們怎麼成的角啊? 得挨多少打啊 ! 真是字字血淚 老話說: 不瘋魔不成活 就是說必須要瘋子一樣對某項手藝著魔 玩命鑽研才能有所成就 科學更是如此 為何只有古希臘才創造出理論化、系統化的科學? 我常常給同學們講 那是古希臘人 足夠變態 ! 別的民族哪有像古希臘人那樣 如此狂熱地癡迷於那些不能吃不能喝的無用科學! 我們今天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國家每年燒那麼多錢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並不是真要支持科學家們滿足好奇心 而是看重科學可能帶來的技術進步 最後要的是在軍事、工商業上的巨大利益 倘若真是以此利益作為衡量標準 古希臘人真是頭號大傻瓜 他們的辛勤勞動有什麽結果 帶來什麽好處? 難道木匠做大衣櫃需要幾何定理證明? 【蔣科學小時候就曾傻傻地問幾何老師: 爲什麽要證明這兩個角相等 我量給您看 它們真是相等 不騙您 老師嘆了口氣 心想這孩子長大可當不了科學家 今天看來老師眼光很毒啊!】 天文學的巨大努力 宇宙模型的激烈爭吵 又有多少是農民耕種所必需的? 古希臘人在科學上的巨大投入 是一個極端浪費資源的巨大杯具啊! 國人實用理性的態度使得中國古代技術發明獨步天下 卻發展不出系統的科學 最後僅僅依靠經驗和聰明 技術也發展不起來 正所謂: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國人在科學問題上恰恰忘記了道家深刻的洞見! 今天中國科學界乃至科技政策上的急功近利 不是再次體現了國人缺乏古希臘人那種孩童般的 有用於商業目的,特此致謝。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4888 次阅读|14 个评论
从教育改革的难局看“百无一用是书生”
热度 1 zoumouyan 2010-2-24 01:09
清人黄景仁有诗云: 十有八九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难成,春鸟秋虫自作声 。我国教育改革的难局无不印证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箴言。 教育改革是不是有难局?难局在哪里? 有人说中国大学最缺精神、最缺魂。这没错。问题是:原因在哪里?出路在哪里? 有人批评中国大学功利化、行政化,批评官本位,有办法吗? 有人批评教授不上课?批评管用吗? 不断揭露学术造假,道德缺失,这类丑事受到遏制了吗? 。。。。。 不是说这些批评、揭露本身有什么错。肯定都没错,都很在理。问题是怎么没有用。 教育改革的难局难在哪里?难在一个基本问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切腐败的根源。而且它还深刻地腐败着人们的灵魂,扭曲着人们的观念,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2009 年 5 月中央提出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遗憾的是,学界没有多少反映。缺乏思考者、调查者、研究者。该当的社会责任不当,这怪不得受到各行各业的鄙视。 又见 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思考(2):重建学术型大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5934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90 次阅读|6 个评论
从核电站操纵员的受教育水平谈起兼辨析教育“公平”
liweiyin2009 2010-1-30 09:29
从核电站操纵员的受教育水平谈起 兼辨析教育公平 输了十五天的液,血压总算得到基本控制。在输液过程,偶尔与一位年轻的工程师相识,聊到美国对我国核电快速发展担忧,特别是对操纵员的培训。他不屑地说:我去过法国,发现他们的操纵员不过都是技校生。言下之意,操纵员没有什么了不起,当然,他是大学生,或者是硕士。可是他不明白,也就是因为操纵员是技校生,他们才能终年规规矩矩地按经过核查的规程一丝不苟地操作。我估计美国也是如此。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大学生作比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干得好,譬如电站的操作员。当年我在大亚湾核电站参加筹建工作是,发现从火电厂调来的优秀值班长都只是中专毕业生,只是因为大亚湾的特殊情况,他们因为不会外语,而只能负责网控楼的操作。大亚湾核电站主控制室里拿执照的操纵员曾经被誉为黄金人,那是一个特别的情况:第1个大型商业电站,由法国人和英国人帮助建设,工作语言是英语,他们又必须到法国电站经过培训,所以必须先过语言关,这样,只能从大学生中挑,从法国回来之后,亲自参加编写我们自己的(当然是中文)操作规程,依据的是用英文写的系统手册和部分法国的操作规程。也就是说,我们第一批的操纵员既是工程师又是在第一线的操纵员,他们在调试过程不断检验自己编写的操作规程。这些操作员十分宝贵,他们中的一些人和当年的安全工程师们,今天已经是从广东核电集团的副总经理到各个公司的负责人。受过大学教育和受过一般职业技术教育的人的智力开发的状况是不同的,这里不是指高下,而是指不同。大学生喜欢捉摸,不能成年累月按一个程序工作,所以,成天在耐心地护理病人,年年月月往病人血管里扎针的护士就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所能为的。熟练的护士们对各种病人的血管,粗、细、弯、直,用手一摸,就能一针进血管,做手术,优秀的护士给病人插尿管就不疼,在和病人对话时能给病人以心里安慰,能观察病人在输液过程状态的变化而实时地请来医生进行及时的抢救等等。不同的行业就需要接受不同的教育和培训。再回到核电站操纵员,如果我们和法国一样建设系列的标准核电站,我们就不需要黄金人,但是要以母鸡下蛋的形式,以老带新,给经过自己技校培训的毕业生以相当时间的在岗培训。为什么模拟机房要建造成和主控制室一摸一样的形式和氛围,就是要操纵员完全习惯,熟练到在真正的操作时和在培训时一摸一样的感觉。这就是心态和熟练。所以为什么我希望中国不要劳改堆型,建一批自己的标准核电站,不论从设计、设备制造,还包括操纵员的培训都会省钱。也正因为操纵员的培训需要熟练和精准,所以需要时间,我估计,这也是美国人担心的地方。而我们绝不能用了大学生就觉得比别人强。 现在放开核电站操纵员的事不谈,由这个话题切入是为了说明不是人人上大学就是教育公平。大家追求教育公平,可是教育的公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看看海地地震后的状况,他们80%的人民文盲的现状使得震后的混乱是多么可怕,这是因为他们经济落后,哪有钱和精力来使人民受教育。我们刚解放的时候我们政府主要是扫盲。我记得我的外祖母,一个童养媳,在扫盲之后,给我的信中那么多空白方块让我猜。我们国家地少人多,还一马平川少,山地沟壑多,汶川地震后让我们了解到还有多少道路不通的村庄,孩子上学的艰难。此外,还有多少农村家庭为了保唯一的独子上大学,姐姐妹妹上完小学就辍学打工。 目前中国人担心不公平,不公平确实存在,而且还超出了合理限值。老百姓恨的更是行政官员的贪污腐败,一道不信任的墙竖在了人民和政府职员(现在的大学校长基本上都是行政官员)之间,为此,万不得已,什么都要求有个统一标准,似乎用统一的分数线来录取就是公平,就能给大家都能上大学的机会,其实这种统一标准并不公平,殊不知,人生来就有差异,有先天的,有后天的。人的大脑是个奇妙的东西,每个人的大脑的发育状况其实并不相同。公平是相对的。按照现在的判分标准,就不可能有数学考零分的钱钟书进清华大学,就会埋没了这位极其优秀的文学和外语天才。 当今在全国,真正的教育公平,还不在中、高考的同以分数上,而首先应是让全国的适龄儿童不是只接受三年教育、6年教育,而是9年义务教育,全国人民的素质就会有绝大的提高。真正的义务教育就应该是免费的,需要一大笔经费,需要大量的老师。真正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在这样一个大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是应该记入我们国家历史的,这是政府驾驭部门最主要的工作。义务教育在孩子的心里洒下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匹配的文明种子,并为他们后来根据各自的前程铺垫道路。目前我们的教育谈不上义务教育,教育资源太不平衡,有钱的人花钱择校,打工子弟还不能随父母到城市上学,一些热心的教育家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为子弟教育奋斗着。而我们的某位教育局长还要撤销500人以下的小学校,集中办学,让孩子们都住校,这就更曾加了政府和家长双方面的经济困难。我们有许多地方,不是抓普及教育,而是一谈教育就建豪华的教学楼,搞大大学,占地搞扩建,花了多少可以用来做普及教育的资金,又有多少这样的资金流入了某些人的腰包。我们的教育部门应该深深地反省,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育走了一条什么路子?行政长官一刀切的办事风格,一旦强调办好小学教育,又一下把干了许多年的民办老师给撤了,就因为没有证书,为什么不会想到人是会在在工作中成长的呢?不考虑他们对农村孩子的感情?不给他们培训的机会?都像现在的一些做法,哪来过去胡适在上海约请只有小学文化的沈从文开一年级的大学语文课呢? 义务教育没有完全落实确拼命谈高考,教育就出现了一种畸形,完全脱离了社会发展的现实(关于大学的问题我以后再谈)。即便是发达的纯市场经济的国家也不是这样的。我这里举一个例子。 1988年中的一个周末,我随着我的一个法国同事去她父母家,那是在一个只有400户的小乡村。应我的要求,第二天她带我去了村里惟一的小学校。因为是周末,没有孩子,普通乡村模样院子的学校很安静。学校里只有两间教室、两位老师,其中一位兼校长(就是他接待的我)。村子里孩子不够多,学校配备了一辆面包车,从另外两个村子接送孩子。两个教室都是混合班,每个班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也就是说,从6岁到10岁的孩子。每个老师要负责该班的法语(就是我们的语文)、算术、图画、音乐、体育和计算机基础。教完一级,留下作业,再教另一级。这位41岁的中年男老师,在那里工作了19年,兢兢业业,不但是校长,还是中午厨师的帮厨,可是我没有听到我朋友对他特别的表扬,对她们法国人来说,这很普通,这是他的工作,他的职业。他负责的教室里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图画,写作-----一看就是稚嫩双手的作品,却使教室生气勃勃,简直像进了我们幼儿园的大班。普通的木桌椅,并不胖的我,挤坐在椅子上,感受着孩子们上学时的感受。法国没有上级发放的统一教材,只有教育部颁发的统一教学大纲,学校需要自己选编相适应的教材,而教育部门经常会派督学来视察他们的教学情况,是否满足教学大纲。10岁以后,孩子们离开父母,到县、镇去寄宿学校完成以后的学业。当然,所有这些教育都是免费的。 在真正实施9年义务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真地抓职业教育,因为这样才能使大部分国民有业就,解决了社会生活的需要,也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一个国家首先需要各行各业,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人,从家政服务员,护理员,理发员,各种养殖业,消防员,警卫员,各种流水线操作工到高级数控机床车工,各种高级技师,护师,普通医士----------等等,我不想在这里细说,从短期一个月的培训到长达数年的培训,有属于企业本身的,属于企业的成本,也有属于各地的,甚至属于教育部的。可以在义务教育后直接接受初级职业教育,也可以在读完高中后接受高级职业教育。这些人在国家的职业人员中应该占据多数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智力开发的不同,有许多岗位不是可以由学士、硕士或博士代替的。我再举一个自己经历的例子。 70年代前,西安有一个著名的西安技校,学期长达4年,入学的许多都是家在农村的学生。我们当时的核二院(那时叫二机部二院)接受了不少该校的毕业生,我们组就有好几位。我这个大学生,作为搞工艺的,接到一个项目,给出符合要求的方案,给出流程图和设备尺寸,然后由建筑工程师给定厂房作业图,下一步就是给安装公司出管道安装图(配管图)。我们组一位从西安技校来的技术员绘制的(那个年代没有计算机)配管图,特别在工地配合时,最受安装公司的欢迎,在百张图纸无差错的比赛中他曾名列第一,而我就画不出他那样漂亮的图(后来因为农村爱人调动的困难他去了胜利油田,我深信他在那里一定是一名深受欢迎的人物)。在一个设计组中往往一个工艺工程师要配备将近十个那样的技术员。现在尽管用计算机取代了手工绘制,比例可以不同,但是分工仍然存在。可是西安技校似乎没有了,为什么? 在这里我还想起我的一位同事的儿子。75岁左右的人在那个年代是很少替代孩子选择的。他本人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夫人是一位教高中毕业班的数学老师,可是他的儿子就是不想读高中,而要到饭店工作,父母虽然感到遗憾,但没有阻拦。这位年轻人进了宾馆,经过培训干得十分出色,听说还被送到国外培训,后来升任大堂经理,在然后------总之十分出色,这就叫行行出状元。 就说19491952年我在上海粤东中学念高中时,我的一个同学,特别擅长体育,有时上数学课,老师转身对着黑板写子,她会一溜烟地跑出教室,然后在我们左手窗外对我们打个手势,我们会心地笑了,她人已经在操场上了。我们都喜欢她,因为她的风趣,她的助人为乐,当然还有她在上海篮球队里的名声。我不记得我们学校有谁因为她的某门功课而批评过她,她最终被中国国家队选中,成了我国第一届女篮队员,进了北京。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他(她)的特长。 认真抓好各种职业教育,办好职业学校,宣传职业教育(去年,胡锦涛主席专门谈过职业教育,但是,教育部门要认真去办这件事),而不是把中考和高考落榜生塞进职业学校,从而败坏了职业学校的声誉,集中了一些问题学生。让各种人都能有自己的前程,所有行业都是被需要的。最主要的,各种人去干适合他自身条件和水平的工作(包括企业倒闭后政府对失业者免费再进行合适的职业教育),这就是公平,这里就包括前面所说的核电站的操纵员(他们可是拿着很高的工资,是国家的宝贝,但是培训时间很长,担子很重啊!)。 所有我上面谈的一切,只有办教育的人不从功利出发才能实现,教改的失败的根子就是这个。教育是个长期的事业,是关系国家未来的事业,教育政策失败,会最终使经济建设上不去,甚至影响国家政权的稳固,我不是痴人说梦话,吓唬人!!!
个人分类: 未分类|5210 次阅读|13 个评论
政府抓教育当首推义务教育,而后是职业教育。
liweiyin2009 2010-1-23 14:24
关于当今的教育 我不是搞教育的,谈这个问题很外行,但是,出于关心,我不怕献丑,想谈一些看法。第一篇:义务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篇:义务教育的宗旨,第三篇:辨析教育公平,第四篇:作为一个老本科大学毕业生的体会。因为身体欠佳,有可能拖拖拉拉,文章语言也欠修饰,请朋友们原谅。我十分希望大家都来关心这个问题。我只是抛砖引玉。 政府抓教育当首推义务教育,而后是职业教育。 义务教育的义务二字,实际上为法律语言,义务与责任,与权力相连。政府是全国民众的政府,它有责任对全国的适龄儿童办好义务教育,而全国人民都有责任把自家的适龄儿童送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是他们应该享受的权利。为什么义务教育要成为政府办教育的首要大事呢?我认为理由有四: 第一, 完善社会生活的需要。 一个社会是由各种人组织起来的,社会越进步,各种人员的搭配越需要齐全。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住房,穿衣,吃饭,会产生垃圾,会生病, ------于是,我们需要有种地的,需要有卖货的,需要有盖房的,有织布成衣的,有治病的-------种种种种。盖房子需要建筑工程师,但是更多的却是技术员把建筑师的构想绘成详图,需要更更多的建筑工人把房子盖起来,一个工地只需要个把有稍高文化的质检员,却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看病需要医生,但是没有比医生数量多地执行医嘱的各类优秀护士、化验员、细致入微的护理员--------绝对不行;一个城市一天没有清洁工清理垃圾,这个城市就没法生活,最近大雪,清洁工们不休不眠地工作,以至于王师傅倒在了工作岗位,正是有了他们辛勤的劳动,才让雪后的城市得以运转,我们更离不开农村生产农产品的农民,离不开各种生产线上的工人-------。 总之,一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得以和谐,必有各行各业的人组成。而如果人人在儿时都得到良好的最基本的基础教育,整个社会的素质就会大大提升。 当政府把升大学作为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而把从农村出来的工人始终叫作农民工的时候,就不仅制造了不公平,而且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功利思想,他们上了大学,只求自己待在大城市,谋个好工作,农村却越来越缺少教师、医生、技术人员,谋不到好职就堆成族。只有在外面因为经济危机而返乡的人,才回去创业而带起一片。这也说明,这些 受过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人在中国的大地上是多么实用。 媒体上介绍的例子我不在此重复。我只举一个在法国中部的一个小村子里的一户人家。一个寡母和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没有接受特殊的职业教育,三儿子接受的是中等职业教育,一家子养了个养猪场,每年上市9千头猪,大儿子负责用于做猪饲料的玉米地的耕种,浇地用的是能行走和自由转动的喷水机,收割忙季,大儿子雇请一些流浪的吉普赛人;二儿子负责饲料加工和喂食,管理猪场,小儿子有技术,负责全猪场的自动化系统,还参加国际上的自动化会议,自己主动担任400户村民的副村长,公家补贴他一年2000法郎(一个从失业介绍所请来的高级秘书,一月拿8000法郎,其中2000法郎支付给失业介绍所);全家挣的钱交由母亲管理,大儿子一家和二儿子一家和母亲住在一个院子里,和我们中国人的家十分相像。他们就属于法国养活95%的5%中的人,受过基本教育后在自己的家乡为全法国人服务。 第二, 自由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自由,不是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组织市场,而是主要由一双双看不见的手来调控市场。这些双看不见的手就是大众。为此,从西方突破封建时代, 大众涌入市场起,大众的自律和自觉就成了律制的基础。 拿破仑有千错万错,但是他在制定了法典的同时强调了法国的人人受教育权。一个人在儿时学到的东西,养成的习惯,往往一辈子也不会变,我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道德方面的习惯。我知道美国人特别看重一个人的诚信,他们不仅用法律和诚信记录来约束人,他们特别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对孩子的学业成绩远不如对孩子诚实的品德看得重,孩子可以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必须诚实。在法国,每种行业都有行业协会,就说利润这一块,各行业协会给出个范围(注意:不是政府!),大家一般都会遵守,不会发生你获暴利,他被无故挤出的恶性事件,除非是他自己没有能力做出合格的产品而失去市场,做生意的人要讲究信誉。这些,我想都是人们在自己经过市场经济初期的痛苦后找到的办法。我们就更应该吸取别人曾经的教训,而从开就给自己的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主管过去太急于提升科技水平,把注意力几乎全放到了大学教育上,出来的尖子(相对于大众而言),却没有坚实的基础,立在了沙子上,他们学到了技术,却没有学会做人,没有强烈的自律能力。法不罚众,大众的自律能力不提升,法律是威慑不了的,国家也不会成为一个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否则,什么食品法药检法------都会有人钻空子,让老百姓不知所措。不能尽出黑心老板(包括国营公司),克扣工人工资,以至于让工人断指跳楼掏薪。不能尽出粗制滥造和偷工减料。总之, 职业道德必须从小养成。 第三, 走向国际的需要。 中国的声望越来越高,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国外,中国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人无其数,外国人到中国来的人目前也无其数。中国人在全世界展示的不应仅是经济快速增长的能力,更应该是中国人的修养和素质。我们已经在改正不少坏习惯,譬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遵守规定等等。但是,离一个文明社会的要求还很远,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小城镇等等,我们必须不断从自己的孩子开始,以小手牵大手,不断使我们国家真正成为与经济不断上升相适应的文明国家。我们不能总是通过一些大型国际活动来纠正恶习,譬如奥运会、世博会等等,这些是需要的,但是有限的。用管制和惩罚的手段也固然必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出新的一代。不仅要除去一般的恶习,还要培养我们应有的大度和大气,不要上来就骂人,学会讲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中国人受外人欺负的各个事件,但是不能就从自卑而形成过度的自尊。我们现在需要学会和外人交往,要知道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中国。 第四, 未来民主制度的需要。 我们要学会全社会的自觉,学会正确地运用民主,直到如何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真正能为大众管理好国家的人(包括村、镇、市和国)。为此,我们必须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真正明白人民自己才是社会的主人,因此形成自觉的意识,而不会在这样的大事上,逐小利而出卖大义,也学会监督被选者的一举一动,使之不得出轨。而被选出的执政者会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因为自己是受人民之托。所有这些在目前尚十分缺乏,但我们迟早要走上这条民主的道路,这是多少先烈曾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为此,从义务教育阶段就让孩子们养成优良的品德,具备做主人翁的自觉意识是当今及以后政府的责任。 我们前一阶段,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从功利的需求出发,为了急需技术人才,并且与某些大国的大学生的比例相比,而没有从我国的现实出发,以为上大学的人多了,我们的科技水平就可以上去,可是忘了,不论什么比例,在任何国家,国民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大学生。我们必须为了将来,在全国范围内把义务教育抓好,然后是职业培训(德国是个极好的范例,所以他们的产品的声誉相当高)。为了这项任务,我们需要培训承担这项任务的老师,一大批真正有志教育的人,就像过去的陶行知和一大批在穷乡僻壤奋斗的老师们(他们也许没有合格的师范生证书,但是他们在实践着)。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79 次阅读|1 个评论
考研题里出有关道德的提有助于提高道德水平吗?
liweiyin2009 2010-1-11 08:39
考研题里出有关道德的提有助于提高道德水平吗? 今年考研的政治体重出现了有关道德的考题,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国家的栋梁之材提高道德观念不是太简单化了吗?社会道德问题确实严重,不断出现的道德败坏的问题,特别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本身就是带研究生的导师,论文抄袭,考试作弊,杀人抢劫,办色情网站等等,还一想不通就自杀的,更别说小小不文明的行为。这里面是整个社会问题,当然包括教育的失败,但是,用考试出题的办法能行吗?难道不明白现在的考试,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考研、考博、考公务员,哪个不是为了得考分,按题意答题,得分就行,至于平时的为人,那是两码事。考试成了封建时代 的真正的考状元,为升官发财铺路。难道没有看简报上特别的报道,今年调动的副省级的干部多数都是研究生学历,各个国家机关招人也都要研究生毕业的,一个普通的设计院别说中专生了,大学生都不愿意要,难道一般的施工图都要用研究生?考研就是为了混个好饭碗,国家是在浪费人才。在这种思维下,谁会想到道德?谁想到社会的责任感?道德是要从小养成的,一种形成的做人的本能,一种从小养成的思维习惯。我们太功利化了教育,把教育的理念全变了样。这点,西方国家不是如此,我们以前也不是如此。越是在市场发达的情况下,越需要有最基础的道德培训的必要,有不受干扰的净土,那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能知道默默无闻多少年的苦心钻演一定会获奖吗?有的不是在得奖的时候已经患上了帕金森病了吗?如果他们就是为获奖而搞研究,会持续那么多年吗?问题就是中国的领导太像获奖了,才把教育办得如此功利。其实,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小学和中学的时代并不是被老师看好的学生,如果按我们用分数从小轮到达的话,会有爱因斯坦吗?现在,我国的教育家们开始担忧起男、女孩子的比例来了,觉得难孩子过多地被早早地被淘汰了,为什么?因为男孩子从小就是比女孩子爱玩,爱淘气,评好学生经常没有他们的份。我听说,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小学生的作业很少,过得很轻松,他们可以犯各种错误,但是必须诚实。诚实是美国社会中最看重的人品,他们的孩子到了9岁的时候,家长就鼓励他们通过劳动,诸如送报,帮人除草等等挣取零花钱。华人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美国孩子就一定喜欢他们吗? 我在2004 年曾经写过一篇小文,我觉得还值得发表,也许那时还没有现在严重,严重到中央开始把这个道德教育的问题当做一件大事了,严重到媒体一再宣传一些小人物大英雄。但是,道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全社会一齐抓。 《思想道德教育是要从小事做起 2004-3-27 教育孩子,必须是具体的。过去,一提思想道德教育就讲爱党爱国,对于孩子,党是抽象的,国是抽象的。于是,中国人从小就学会了嘴巴上的工夫,行动却不敢恭维。很久已前,从我的女儿那儿听说,她一个同学的外国朋友做火车,看见乘客把吃完的餐盒和垃圾从车窗往外扔,铁路沿线尽是污物,他们惊讶极了:难道你们不爱自己的国家吗?人家把这样的细节和爱国连在了一起。也因为这个,许多热爱中国的外国人组成志愿者到长城去收集垃圾。 想想看,为什么大学生会用硫酸去泼狗熊呢?难道都怨心理疾病吗?如果,他从小就被教育对生命的爱惜,在心底里培养出一种对他人、对自然的一种细微的爱心,我想,他会下不了手!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也曾让我心痛:一次我骑三轮慢慢地经过一辆停着的小汽车,由于慢车道已经被占满,我又怕多占快车道,所以贴得那辆车比较近,没想到开车的年青人突然会开门,碰到了我正在骑过去的车,他出来后,张口对我这70岁的老太婆张口大骂:他妈的,没长眼睛啊!他的无理漫骂一下子噎住了我习惯性要出口的对不起,我回头看了他一眼后,骑走了。 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具体的,为什么要给婴儿更多的父母的抚摩,就是让他切实地从肌肤上感受父母的爱;以后,在幼儿园和学校里与小朋友的交往中感受到朋友的爱、从老师的教诲中感受到师长的爱;家里养的宠物和花草是让他感悟到对自然的爱。爱会他在心灵的深处产生的一种柔情,让他愿意与别人分享,使他能够去倾听、去理解别人。总之,这些全是具体的,看似细节,但是,背后相连的却是大道理。当爱、倾听、理解、容忍和谦让等等都成了一个孩子的本性以后,这个孩子在长大以后就会具体地把大道理贯穿在他纯属自然的行动之中。 我读过一本在美国几代相传、人们从小熟读熟记、至今许多老幼都能背诵其中章节的书,名叫《麦加菲读本》。在这本进行道德教育的读本里,作者记录或编造了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教给孩子们做人应具有的勇敢、正直、仁慈、勤奋和坚持等等,生动而且具体。我手边碰巧还有一本法国对幼儿的礼貌行为教材,里面也是一个个带着插画的小故事,用动物拟人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怎样才是对的:做客要敲门、爱吃的东西不能独占、见面要打招呼、做公共汽车不要乱挤,郊游时不要随手乱扔污物、进出公共场所要注意谦让、不要制造喧哗等等,等等。这些书里都没有讲大道理,但是,一旦孩子们接受了,成了他们生活的习惯,社会上就多了有教养的人,所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社会、遵纪守法都得到了落实。 由此反思,我们学校过去的道德教材都需要彻底改写。我看过孩子初中的政治课本(一般来说,孩子们都不喜欢上政治,特别是男孩子),课本里讲的公民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孩子们只能死记硬背,为了不丢分,对他们的行为的熏陶毫无意义。法制的基础必须是全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不是靠人们畏惧犯法而不犯法。》 50年了。从大跃进开始,一部分当官的学会了说假话,顺着上面的意图办事,文化大革命,一些年轻人以粗野和不学习为荣,学会了满嘴的口号,行动是两码事,最后的30年,功利的教育观念是整个教育都围着高考成功转,到大城市去谋个好职业为目的,方便有个好前程甚至成了某些人说不出口的入党的政治生命的内涵,如此等等,道德从根子上被破坏了,改变哪有那么简单?考研的题目中多了道德方面的题,这只能说明,一方面念书的人中道德确实有了问题,被教育当局认定了,另一方面还显示出,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还在不知所措。其实,中国文化人道德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普及教育的根本目的反思开始:究竟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哈佛图书馆馆训”——如此功利、低俗、错误连篇,你信吗?
wangxh 2009-12-15 15:09
哈佛大学不仅仅是美国,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学,是所有人的向往!如果炒作大学过时了,那就炒作人家的图书馆吧!这就是某些中国人最恶心人的肮脏心理!百度一搜 哈佛图书馆馆训 ,竟然 21 万 8 千个网页,甚至科学网上也有人转载,几乎全是相同的内容,如下所列。看看这些英语,品品这些思想内涵, 您相信吗这就是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训 ?如此功利、低俗、错误百出的超烂英语竟然贴上哈佛图书馆的标签,在网络里四处泛滥。请不要拿这些只有某些中国大学校长能够讲出来的英语糟蹋人家哈佛了吧!我们也不要再继续以讹传讹了,以免被人家外国人笑话! 1. This moment will nap ,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 , 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 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鄙人英语不好,请问这是英语吗? 】 3.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英语老师从来都没教过连用两个 is ,是强调强调句吗? 】 4. Not matter of the today will drag tomorrow.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哈佛人真是厉害,硬是把今天的事儿 drag 到明天! 】 5. Time the study pain is temporary, 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 life-long.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啊哦,原来学习时的痛苦英语这样表达;没有学到的 pain 是一辈子的事儿! 】 6. Studies this matter,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is lacks 是什么语法? lacks diligently 是什么语法?这是哪门子英语语法? 】 7. Perhaps happiness does not arrange the position, but succeeds must arrange the position.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原来 happiness 不排名,而 succeeds 必须排名! 】 8. The study certainly is not the life complete . But, since continually life part of - studies also is unable to conquer, what but also can make?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 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哈佛打算教它的学生 make 什么呢? 】 9. Please enjoy the pain which is unable to avoid.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 Only has compared to the others early, diligently diligently , can feel the successful taste.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这句最搞笑,对仗工整 only 对只, has 对有,比对 compared to , early 对早,放在一起竟然很像现在完成时,简直绝配! 】 11. 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 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 self-control and the will.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 The time is passing. 时间在流逝。 13. Now drips the saliva, will become tomorrow the tear. 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无语啊 】 14. The dog equally study, the gentleman equally plays.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dog会学习,gentleman会玩儿,太有才啦!】 15. Today does not walk, will have to run tomorrow.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today会走,而且明天不得不跑】 16. The investment future person will be, will be loyal to the reality person.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这是英语吗?】 17. The education level represents the income. 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如果哈佛这么功利、如此低俗,估计世界排名肯定在我们2.5流中国大学之后 !后面的什么也不想说了 ......】 18. One day, has not been able again to come. 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 Even if the present, the match does not stop changes the page. 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个人分类: 教之道|6835 次阅读|1 个评论
试论学科的学理部分和功利部分
panfq 2009-11-28 10:52
大学在走向创业的过程中,日益注重经济方面的考虑,注重效益。所以对于那些能带来效益、与市场需求相吻合,或者给学校带来声望的学科就日渐得到重视。有一些学科,起不到上述的作用,既不能为学校的经济生存做出贡献,又不能吸引学生,那它的存在与否就值得考虑。许多大学现在举办的独立学院中所体现的学科,就是创业中的代表学科。 当创业深入到每个学科部门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每个学科的学理部分和功利部分或实用部分。例如经济学管理学,除了搞理论部分,还要考虑能否办 MBA, 面向企业进行培训。工程学科考虑结合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开发,等等。 学理部分是所谓的学科的心脏地带,功利部分是学理的延伸和应用。二者可相互促进,也可能造成相互紧张的关系。功利部分借助于其获得的收益反哺于学理部分,为学理的研究提供物质保障。学理部分的进展可能为功利部分寻找新的生长点。 有些学科的功利部分可延伸得很长。有些学科则难以施展力量。例如,让学历史的学者去给企业撰写企业发展史 ? 对于一些地方院校的非重点学科,尤其需要学理和功利两部分的相互促进。如果为了行政安排方面的考虑,把学科的功利部分单独剥离出去,而不能反哺于学理部分,学理部分就缺乏相应的学术和物质资源。虽然剥离出去的单位在创收时、在争取国家省级地方相应的培训项目方面,仍然需要学理部分的老师来讲授相关课程,但总的来说,由于基层研究部门的天生的弱势,不能轻易拿下大的课题,就会造成一种影响,它给学校的名誉、经济效益方面都不能为学校做贡献,同时自己在经济生存方面也日见其穷酸。在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背景下,弱势学科又不能吸引学生。于是,管理人员就会觉得它占着学校的办公设施而不能带来效益,有些浪费,随时面临被撤销的危险。 这里就不免想到教育学科。许多大学都把教育学科的学理和功利部分整合在一个教育学院,学理研究和师资培训相得益彰。可是,学校把负责能够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地方培训项目及经费的部分 独立出去,而把作为培训相关学科之一的教育学科教师单设一个部门,前面说的那种学科发展中的反哺作用却不能显示出来,学理部分就会出现上述的危机。像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这样的由学科教师组成的机构就日见其无用,先后辗转几个部门,挂靠在哪儿都显得不合适,只好撤消。十几位教育学科教师自谋出路。从此,你在山东理工大学再也找不到教育学实体机构的影子了。 相关链接 当教师被清退的时候,教育学也该退场了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中功利主义,我们人人有责
turbo 2009-8-21 16:59
时常看到人们的牢骚,说中国的科研如何弄虚作假,科研人员如何功利,但是我深刻感觉到其实这个问题深刻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 当科研是为了自己获取利益时,就和科研的根本目标相悖。不管科研制度如何限制,总是能找到各种漏洞,而且我们国家历来是人治意识深厚,法制意识淡薄。 现在从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科研体制的运作,并不能保证纯粹为兴趣而进行的科研活动。 我生于70年代,觉得从小所受的教育里,除了苍白无力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思想外,其他从父母,同学、朋友等周围环境中得到的思想是:考上大学才能有好出路,读了研究生能找到好工作,读了博士就能如何如何,所有一切几乎都是从名利角度来看待的。所以让一个从小受到这样教育的人能够抛弃一切跟从自己心中的兴趣,踏踏实实搞科研,难!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语
skyherry1985 2009-7-16 00:53
最近老板又开始发飙了,终于要把他所想要的以绩效为导向的奖励制度推行了。 自从上了研究生,才真正明白中国的学术,所谓的学术,所谓的专家! 一个能在一年出几十篇SCI的人是真人么?一个能在一年内写出二十本书(号称著作)的人是怎么办到得? 对于中国的学术氛围,我不能说什么,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研究生,甚至还在未毕业发愁。具体是因为不良竞争导致的,还是制度导致的,我也不清楚。毕竟,我才涉足科研行列(所谓的科研)才仅仅几个月。根本就是个无名小卒,言论也不会有人相信。 这个社会是功利性的,无论哪一行,学术也是,我只能简单的这么说一句。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