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通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王国燕团队设计作品案例(11)科学通报封面故事:中国海岸带首次发现古海啸文明遗址
rubyland 2020-1-14 21:4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孙立广-谢周清研究小组对广东省南澳岛的海岸沉积剖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该岛一千年前遭受南海海啸袭击的历史,证实了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海啸冲击大陆海岸带的事件。该研究以《南澳宋城:被海啸毁灭的古文明遗址》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在《科学通报》发表。 图1科学通报封面 (王国燕 陈磊设计) 特别重要的是,在海啸沉积层发现了大量宋代陶瓷器残片,而宋代之前或之后时期的陶器瓷器等遗迹却未在沉积层中发现,瓷器中不乏官窑产品,这表明宋井地区在北宋中期是一座有高度文明的小城。海啸导致宋城的毁灭,南澳岛文物遗迹的数量在海啸之后显著偏低,几乎中断,持续500年,直到明朝后期才开始留下明显的文化遗存。在岛屿南侧2公里处的沉船“南澳I号”中出土了15000枚钱币,年代集中于海啸发生之前的69年,它们可能与这次海啸有关。该研究在中国海岸带首次发现了古海啸文明遗址。 新闻来源: http://news.ustc.edu.cn/2018/1229/c15884a367094/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360/N972018-00740
个人分类: 科技传播|2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 NSR、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每年刊登 2篇左右高争议论文吧!
热度 7 zlyang 2019-10-19 20:44
NSR、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每年刊登 2篇左右高争议论文 吧! 建议《国家科学评论 NSR, National Science Review》、《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和《Science Bulletin》,设立“前瞻”栏目,平均每年刊登 2篇左右的“高争议”论文 吧!限制该类论文篇幅在 1~3 页。 日本本世纪19年19个诺贝尔科学奖。 我国诺贝尔科学奖将在2070年左右开始出现“井喷”现象。按照目前的状态,诺贝尔科学奖大多数获奖的时间滞后超过了20年。所以,我们现在就要为“ 我国将来的诺贝尔科学奖 ”成果 大开绿灯! 赫胥黎说:“历史告诫我们说, 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 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 Thomas Huxley:It is the customary fate of new truths, to begin as heresies, and to end as superstitions. History warns us that it is the customary fate of new truths to begin as heresies and to end as superstitions. https://www.brainyquote.com/quotes/thomas_huxley_403887 例如,1905年的爱因斯坦“奇迹年”: “而在这之前,爱因斯坦博士论文的后续工作,即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5月11日已经被Annalen der Physik杂志收到,当年发表。这是1905年他完成的第三篇文章。8月,爱因斯坦将博士论文投给同一杂志,次年发表。他1905年的另外三篇文章是:第一篇关于光量子假说,第四篇关于狭义相对论,第五篇关于相对论质能关系。全部发表在 Annalen der Physik 。 当时该刊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 ”“ 而作为理论编辑的普朗克(M. Planck)是很宽容的。 ” “ 该刊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 ”是保证1905年爱因斯坦“奇迹年”的核心因素。 假如爱因斯坦被吹毛求疵的审稿人要求稿件改来改去,1905年奇迹年肯定不存在了。 实际上,爱因斯坦的这些论文有不少瑕疵。爱因斯坦自己后来也是改来改去。 日本本世纪19个诺贝尔科学奖,最多时一年有3人获奖。假如NSR、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平均每年刊登2篇左右高争议论文,则每年一共有6项左右的高争议观点或结果发表。希望能把未来中国诺贝尔科学奖的一半成果给包揽过来。 这些“前瞻”栏目论文,不采用通常的同行评审,而采用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特殊评审。 审稿过程要保证那些真正的原创工作得以 及时刊登 , 而不要吹毛求瑕,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要“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科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够,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要在稿件评审中予以纠正。 年刊登出的论文数量: (1)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30篇/年, (2)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600篇/年, (3)Science Bulletin 272篇/年。 所以,每年“前瞻”栏目刊登“2篇左右高争议论文”,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整个期刊的各种量化评价指标。 何况“2篇左右高争议论文”的引用,不一定会很低。 说不定会被“热骂”得引用量奇高呢!! 参考资料: 孟津,2018-10-09,《国家科学评论》IF奔10 去以后的路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1139752.html 赵明,2018-10-03,日本18年里18人拿了诺贝尔奖,是否真的可怕?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1138658.html 18 人的获奖工作有 17 人是在上世纪最后 30 年完成的。只有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的工作是 2005 年左右完成的。 科学网,2014-04-10,《自然》文章:时间滞后将威胁诺奖地位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1709.shtm 诺贝尔奖候选人常常需要等上20多年才能得到这个科学上的最高荣誉。 Benjamin F. Jones, Bruce A. Weinberg. Age dynamics in scientific creativ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2011, 108(47): 8910-18914 (NOV 22 2011)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47/18910.full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47/18910/suppl/DCSupplemental 2016-10-07,诺贝尔奖:出成果的年龄(已知)与发表的期刊(未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07183.html 刘庆宽,2019-10-11,又有日本人获诺奖!扒一扒这所诺奖最多的大学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255-1201481.html 2016-11-29,爱因斯坦被拒授过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位吗?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d986c0a0c01279765d6878f0 爱因斯坦博士论文的后续工作,即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5月11日已经被Annalen der Physik杂志收到,当年发表。这是1905年他完成的第三篇文章。8月,爱因斯坦将博士论文投给同一杂志,次年发表。他1905年的另外三篇文章是:第一篇关于光量子假说,第四篇关于狭义相对论,第五篇关于相对论质能关系。全部发表在 Annalen der Physik 。 当时该刊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 施郁,2016-02-14,从引力波谈爱因斯坦的幸运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95-956018.html 而1905年的爱因斯坦恰恰曾幸运地因为德国《物理学年鉴(Annalen der Physik)》的宽松而得以在该杂志发表5篇改变物理学的论文,特别是看上去离经叛道的光量子和狭义相对论论文。 当时该杂志的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 ,而作为理论编辑的普朗克(M. Planck)是很宽容的。 科学网,2008-11-13,《探索》杂志:爱因斯坦一生中的23个错误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1/213197.html   1.1905年:爱因斯坦根据狭义相对论,在计算时钟同步过程上出现错误;   2.1905年:错误估计迈克逊—莫利实验;   3.1905年:在高速粒子的横向质量计算上出现错误;   4.1905年:爱因斯坦在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计算液体粘性时多次出现错误。爱因斯坦通过计算液体的粘性,推导出分子的大小;   5.1905年:在热辐射和光量子关系的认识上出现错误;   6.1905年:首次验证质能方程E=mc2时出现错误; 中国科学院,2014-05-26,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发布《追求卓越科学》宣言 http://www.cas.cn/xw/zyxw/yw/201405/t20140525_4126367.shtml   中国科学要走向卓越,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科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够,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 ,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科学走向卓越的深层次因素。目前,我国科学界浮躁现象比较严重,科学精神缺失、失范甚至不端行为屡有发生,都与追求卓越科学的价值理念相对薄弱、激励卓越科学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有关。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5845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不用农药能控制害虫吗?我们进行12年的实验证明完全能
蒋高明 2018-4-5 19:45
科学通报发表了下面的文章: 产量与经济效益共赢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蒋高明 郑延海 吴光磊 等 由于大量化学物质投入以及元素不能循环,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退化,耕地质量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食物链受到污染。本研究从低产田开始,通过秸秆养牛、腐熟牛粪还田恢复地力;以物理+生物方法控制虫害;以人工+机械管理杂草,停止农药、化肥和除草剂污染,同时不用地膜、人工合成激素、转基因种子生产优质安全食品,并在线上与线下销售。该10年的长期实验结果表明:所在村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减少农药用量58.3%;物理+生物控虫效果明显,每盏灯年捕获量从2009年的33 kg下降到2015年的2.6 kg,下降92%;年消耗秸秆1000 t,秸秆利用率从1.1%提高到62.5%。有机肥还田提高了土壤生物多样性,有机果园蚯蚓数量317条/平方米,而普通果园只有16条/平方米;粮食产量从最初的1524.5 斤/亩提高到目前的2324.5 斤/亩,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大豆和花生产量分别超出山东省平均水平42.6%、60.9%、32.2%和38.1%。由于产品质量好,产品已销售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效益明显,平均亩效益是普通农田的3-5倍,带动所在村庄67户农民从事高效生态农业。本研究可为国家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精准扶贫、农村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收起 本成果发表在 《科学通报》 , 62(4), 289-297(2017) 本文摘要在《 今日头条》 发布后,有人对我们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文章,农药下降没有到100%就怀疑我们的技术(我们实验所在村减少了58.3%农药用量)。六不用(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不用地膜、不用人工合成激素、不用转基因种子)当然是不能用农药的,只要是采用弘毅模式的,率先解决的是农药残留问题。文章的数据那是全村农田平均结果,有些农户还没有改变习惯,市场使然。如果全村纳入我们的“四道防线”害虫防控系统,就是零农药使用。实际上,害虫之所以越来越猖獗,是人类大量使用农药造成天敌物种消失,生态失衡造成的。 如果恢复了生态平衡,害虫造成的产量下降是没有那么可怕的。据我了解,目前全国没有一个村实现零农药,而我们的科技完全可以做到,问题是农民认为没有农药的农产品,卖普通价是感觉吃亏的,留给自己吃的是六不用的,卖到市场上的该用药就用,他们不会关注什么环保和市民健康的,而他们本人也是农药的受害者。事实上,靠近弘毅生态农场的农田用药量也大幅度下降了。用药是农民的习惯问题,也有农药商各种公共的功劳(农药商是不希望农田里没有害虫的!)。害虫控制必须从源头开始!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最高阶段,很多人依然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崇洋媚外心理严重。 事实上,美国的工业化农业是不可持续的,我国采取对方的模式短短三四十年暴露的问题已经充分验证了笔者的判断——这些问题概况起来就是:农业面源问题、土壤酸化、农田生物多样性尤其天敌物种消失、医院人满为患、农村空心化、农产品大量滞销、资源严重浪费等等。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稿件投给了假冒《科学通报》
热度 1 rongqiaohe 2016-8-23 11:11
我有一篇稿件,投给了《科学通报》。一段时间过去了,打电话给编辑部,结果编辑部回答说,稿件没有收到。我把在网上收索的《科学通报》投稿页面发给了编辑部。《科学通报》编辑部的回答是:“这是假冒《科学通报》的网址”。 唉,这么说,我把稿件投给了一个假冒《科学通报》! 这就是假冒《科学通报》网站(还有没有第二个、第三个假冒的,就不为所知了)。 这是正宗《科学通报》网站。 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个人分类: 评论|3219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通报》在“太极计划”专访中提出《统一物理学》中的观点
unifiedphysical 2016-5-21 16:4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978061.html 在《科学通报》采访“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吴岳良专访 中(详细内容请见上述链接), 吴岳良说:“ 事实上, 物质相互作用的建立并不是由时空几何来决定,而是与自然界基本组元的物理自由度或量子数之间的对称性有密切关系,其他三种力都是基于这个角度来研究。研究引力的本质将会改变我们的时空观。”。 这是中科院科学家首次提及自然界基本组员概念,这个提法与《统一物理学》中的十维空间属性的空间基本单元概念非常接近了。同时其空间组元的自由度和量子数观点也与空间基本单元的10维空间属性非常接近了。 《统一物理学》发现:宇宙空间存在空间基本物质单元,又称空间基本单元。这个空间基本单元构成宇宙的一切物质。同时《统一物理学》还发现该空间基本单元拥有10维属性,这种10维度属性也构成由空间单元构成的各种粒子的量子属性。简单的讲:量子来源于空间的10维属性。
个人分类: 物理|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屠呦呦获诺奖,大中华洗雪耻
热度 24 yangjianjun 2015-10-5 18:37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我国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获奖!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 , 屠呦呦独享一半奖金。另外两名获奖科学家为爱尔兰的 William C. Campbell 和日本的 Satoshi ō mura ,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爱尔兰和日本科学家分享另外一半奖金。 屠呦呦获诺奖,洗雪了长达一个多世纪以来,没有中国大陆的科学家基于本土的科研成果而问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历史。杨振宁先生于 2010 年所做的预言: “20 年内中国人将拿到诺贝尔奖,并不乐观,我认为 10 年就可以实现 ”,时至今日,刚约5年,终有确证 。好像曾有许多人为此预言下赌注,如何?还算数不?饶毅对发掘中国科学家在医学方面的贡献,确实目光如炬,2011你便有“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详论之,识人之明且勇于发声,确实令人感佩。 屠呦呦获诺奖还带来一个附加效应,也随之诞生了国内刊物发表诺奖成果的记录。屠呦呦的原创性成果,以集体署名的方式于 1977 年发表在中文期刊《科学通报》上: 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 . 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 . 科学通报, 1977 ,( 3 ): 142. 屠呦呦获诺奖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家,完全有可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取得诺奖级成果。中国的科学期刊(甚至是中文的)曾经,也极可能正在发表着诺奖级成果。对于提振中国广大科技人员的信心而言,确实恰逢其时——诺奖,我们也可以有! 延伸博文: 国内的科研评价需反思
10542 次阅读|33 个评论
读“《科学通报》吹响国际化进军的集结号”有感!
热度 5 rongqiaohe 2014-8-7 11:46
读了博友杨建军的“《科学通报》吹响国际化进军的集结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60464do=blogid=817482 )之后,有些感处。 如果《科学通报》 英文版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真的改名为Science Bulletin,在此,作为《中国科学》的编委成员之一,非常感谢《科学通报》对《中国科学》刊物的支持! 前些年,举国上下,大吹“大学合并风”,“北京医科大学”在当时国内的医学界处于引领地位,而“首都医科大学”仅仅是一个小弟弟而已。结果,当“北京医科大学”改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而没参加院校合并的“首都医科大学”却脱引而出,蓬蓬勃勃发展起来了,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道理非常简单,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首都医科大学”就应该是中国首都医学临床领域的高校代表,而原来的“北京医科大学”改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而很容易理解为“北京大学”的一个Department。 再次感谢《科学通报》对Science China的支持!
个人分类: 浅谈|4091 次阅读|12 个评论
《科学通报》吹响国际化进军的集结号
热度 22 yangjianjun 2014-8-6 11:15
《科学通报》编辑部 8 月 5 日 发布通告,其英文版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将于 2015 年 1 月正式更名为 Science Bulletin . 《科学通报》与《中国科学》并称为两本科技国刊,是我国科学出版的杰出代表。创刊于 1950 年的《科学通报》,现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曾发表过诸如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杂交水稻、哥德巴赫猜想证明、青蒿素抗疟药等大量反映我国科学家最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国内科学界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CSB ) 创刊于 1966 年,目前是我国唯一被 SCI 数据库收录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 本人就 CSB 更名的做法评述如下: 一、更名决策非常正确。 CSB 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国际化综合科学期刊。刊物名称非常重要,声名显赫的 CNS 就是现成的杰出典范,独词定名,简洁犀利,易于传播。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更名为 Science Bulletin ,在名称上缩减三分之一,更为简洁。尤为重要的是,在名称上消除国家属性,对推动刊物的国际化和稿源竞争中更为有利。科学家在对重要的科学工作发表过程中,对选择什么样的刊物实际上是极为挑剔的,特别是声名卓著的科学家和重量级的科学工作,对身份的识别、平台的开放性和可见度极为重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内心是有的。退一步讲, Science Bulletin 去掉了“中国”并不会抹去国家或国人的功绩,正如 Nature 之于英国, Science 之于美国。 二、 CSB 的办刊努力值得称道。如果熟悉 CSB ,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办刊风格越来越像 Nature 和 Science 。刊物栏目设置既有自己的风格,也积极吸取了 NS 的一些举措。要求论文风格亦如 NS ,文章组织须短小精悍,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影响。 CSB 也非常重视发文效率和报导及时性,每 10 天发表一期,与 NS 的周刊很接近。此外, CSB 也采取了开放获取、封面论文推介等诸多积极尝试。 三、 CSB 办刊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 当前, CSB 仍然面临国际化程度不高,稿源不足、影响力有待提高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需要时间来逐步解决,国内的科学家应当正确对待国内的优秀期刊,特别是优秀科学家,应当为国内刊物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国内高端科学期刊的进步,应当是我国科学界争夺科学话语权,提升国家科学形象的共同诉求。 CSB 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好的科学编辑团队,更离不开优秀的科学家群体。 CSB 能走多远,我们有理由期待。一颗树木倒下的声音可能大过一片森林生长的声音,回望近 30 年,我国科学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科学队伍,为什么就没有雄心办一本可以与 NS 比肩的期刊? 如果许以一百年,我期望 Science Bulletin 能成为与 Nature 和 Science 并称的国际化高端科学刊物。(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
8522 次阅读|48 个评论
网络重要节点排序方法综述的SI
热度 1 babyann519 2014-6-6 13:39
最近有些同学询问找不到这篇论文的SI,这里特别提供链接信息,感谢大家的关注! 确实是不太好找~ 这个网址的最后一行,点击开就行 http://csb.scichina.com:8080/kxtb/CN/article/showSupportInfo.do?id=514105 或者直接用: http://csb.scichina.com:8080/kxtb/UserFiles/File/972013-1280-140126-wlb.pdf 摘要: 复杂网络的重要节点是指相比网络其他节点而言, 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网络的结构与 功能的一些特殊节点. 近年来, 节点重要性排序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不仅因为其重大 的理论研究意义, 更因为其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由于应用领域极广, 且不同类型的网络中节 点的重要性评价方法各有侧重, 学者们从不同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法. 本文系 统地综述了复杂网络领域具有代表性的30 余种重要节点挖掘方法, 并将其分为四大类, 详细比 较各种方法的计算思路、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重要节点排序研究现存的 一些问题, 并展望了若干重要的开放性问题.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12134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4年第一期目录
sciencepress 2013-12-30 19:26
CSB201401contents.pdf COVER Two important geological issue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debate in the Xingmeng area. The first concerns the final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and the other concerns the folding and uplift age of the Xingmeng Trough. Disagreements arise because of issues involving the tectonic-paleo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Permian deposits of the Linxi Formation. The Linxi Formation (Upper Permia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either (a) an exclusively continental deposit or (b) separated into marine-terrigenous facies deposited during the Lower to Middle Linxi Period and continental facies deposited in the Upper Linxi Period. In their paper, Yongsheng Zhang et al. investigate the upper part of the Linxi Formation in Lopingian, within the Guandi-Zhaijiagou section of Linxi County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The limestone layers (Lin 4 and Lin 5 members) include large amounts of marine fossils (e.g., bryozoans). The fossils indicate that the Xingmeng area was still a marine or mainly marine environment at the end of the Late Permian. The cover shows examples of field outcrops of the Lin 4 and Lin 5 members with some of the marine fossils (see the article by Yongsheng Zhang et al. on page 62). 网刊近期即将上线,敬请关注 《科学通报》 网站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2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通报》出版“Molecular Materials and Devices”专辑
sciencepress 2013-8-13 09:49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 年 58 卷第 22 期出版 “ Molecular Materials and Devices ”专辑,敬请关注。 专辑链接: http://csb.scichina.com:8080/kxtbe/EN/volumn/volumn_6425.shtml (可免费下载全文)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3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通报》新专题: 芦山地震的变形特征与破裂过程
热度 2 sciencepress 2013-7-24 16:13
《科学通报》 2013年58卷20期最新出版了一个“芦山地震的变形特征与破裂过程”专题,篇目如下: 四川芦山7.0级强震: 一次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 徐锡伟, 闻学泽, 韩竹军, 陈桂华, 李传友, 郑文俊, 张世民, 任治坤, 许冲, 谭锡斌, 魏占玉, 王明明, 任俊杰, 何仲, 梁明剑 2013年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赵翠萍, 周连庆, 陈章立 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 房立华, 吴建平, 王未来, 吕作勇, 王长在, 杨婷, 蔡妍 GPS监测的芦山7.0级地震前应变积累及同震位移场初步结果 武艳强, 江在森, 王敏, 车时, 廖华, 李强, 李鹏, 杨永林, 向和平, 邵志刚, 王武星, 魏文薪, 刘晓霞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4.20芦山7.0级地震区的深部结构和孕震环境 詹艳, 赵国泽, UNSWORTH Martyn, 王立凤, 陈小斌, 李涛, 肖骑彬, 王继军, 汤吉, 蔡军涛, 王阎昭 芦山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活动性 陈立春, 冉勇康, 王虎, 李彦宝, 马兴全 芦山7.0级地震: 特殊的弯曲断层地震 张竹琪, 王伟涛, 任治坤, 张培震, 房立华, 吴建平 欢迎关注! 《科学通报》专题 : 芦山地震的变形特征与破裂过程 http://csb.scichina.com:8080/kxtb/CN/volumn/current.shtml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3386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通报》:“认识雾霾”专题
热度 1 sciencepress 2013-7-22 14:55
《科学通报》2013年第58卷第13期出版了“认识雾霾”专题( http://csb.scichina.com:8080/kxtb/CN/volumn/volumn_6644.shtml ),文章信息如下,欢迎关注。 大气细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黄元龙, 杨新 大气颗粒物能显著影响大气的能见度. 该文概述了颗粒物影响能见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即细颗粒物(主要为PM1)的数浓度粒径分布、化学组分和混合状态,及其对颗粒物光学性质的影响. 大气PM2.5 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郭新彪, 魏红英 PM2.5 是我国城市大气的重要污染物之一.该文对近年来有关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及其关键机制等进行概述,以加深公众对大气PM2.5健康危害的认识. 我国雾- 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张小曳, 孙俊英, 王亚强, 李卫军, 张蔷, 王炜罡, 权建农, 曹国良, 王继志, 杨元琴, 张养梅 我国区域性大气污染事件既有霾的影响也有雾的贡献,矿物气溶胶、硫酸盐、有机碳、硝酸盐、铵和元素碳浓度居高不下是背后的主因.大量人类活动直接排放、特别是二次转化的这些气溶胶粒子的形成、变化、混合、吸湿增长、与污染气体的非均相化学反应形成了区域性的霾;在过饱和的气象条件下,大量气溶胶粒子还活化为云雾凝结核,参与云雾的形成,使当今的雾和霾都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但气象条件对其形成、分布、维持与变化的作用显著.异常的静稳天气和高气溶胶浓度造成了2013年1月6-16日我国中东部持续性雾-霾.该研究分析我国雾-霾形成与维持机制,解析背后的气溶胶污染构成,为政府宏观治理对策提供依据,使公众充分了解雾-霾污染的科学规律,对于共同应对已经有大量人为气溶胶粒子参与的雾-霾天气有参考作用.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480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论文交流
热度 1 sciencepress 2013-6-7 10:17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简称“两刊”)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发行,是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两刊”系列包括《中国科学》的数学、物理学(含力学、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中英文刊14种和《科学通报》中英文刊2种,共17种刊物。《中国科学》各辑均为月刊,《科学通报》为旬刊。 为方便您查阅,现将各刊最新论文链接网址如下: 《中国科学:数学》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中国科学:化学》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 Astronomy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科学通报》 Science Bulletin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12240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通报》发表“可拓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介绍可拓学
anley 2013-5-11 13:06
《科学通报》发表 “ 可拓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 全面介绍可拓学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2013年第13期发表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钟义信(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的文章“评可拓学”和蔡文与杨春燕的 特邀评述 文章“ 可拓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介绍可拓学。 特邀评述 信息与系统科学 1190 可拓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 蔡文, 杨春燕 根据一定程序解决矛盾问题 , 以至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帮助人们处理它们 , 称为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 , 可拓学是研究其基础的学科 . 介绍了可拓学的基础理论 、 方法体系 、 应用情况及国际影响 , 并讨论了它的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 . 摘要 人类的历史 , 是一部处理矛盾问题的发展史 . 根据一定的程序解决矛盾问题 ,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 , 帮助人们处理矛盾问题 , 称为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 . 为了实现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 , 必须研究如何用形式化表示矛盾问题及其解决过程 , 研究处理矛盾问题的规律 , 建立处理矛盾问题的方法体系 , 研制处理矛盾问题的计算机软件 , 这就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 —— 可拓学 . 本文介绍可拓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体系及其应用情况 , 并讨论其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 前言 环顾古今 , 展望海内外 , 人类的历史 , 就是一部处理矛盾问题的发展史 . 1983 年 , 中国《科学探索学报》发表了论文 “ 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 ” , 提出了用形式化方法处理矛盾问题这一研究方向 , 其目标是利用计算机帮助人类处理各行各业的矛盾问题 , 称为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 . 经过 30 年的研究 , 形成了一门学科 —— 可拓学 . 所谓矛盾问题 , 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人们要达到的目标 . 例如 , 要用一把只能称 100 kg 的秤去称一头远大于 100 kg 的大象 ; 要把靠左行驶的公路系统和靠右行驶的公路系统连接成一个大系统 . 在生产、经济、军事、外交、管理甚至日常生活中 , 都存在大量类似的矛盾问题 . 过去 , 是由聪明人冥思苦想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 1976 年开始 , 我们研究处理这些矛盾问题的规律 , 希望形成可操作的方法 , 以帮助各领域解决矛盾问题 . 为了实现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 , 必须研究如何用形式化表示矛盾问题及其解决过程 , 研究处理矛盾问题的规律 , 建立处理矛盾问题的方法体系 , 研制处理矛盾问题的计算机软件 , 这就产生了可拓学 ( 早期称为物元分析 ). 可拓学的研究对象是矛盾问题 , 基本理论是可拓论 , 方法体系是可拓创新方法 , 可拓论和可拓创新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称为可拓工程 . 可拓论、可拓创新方法和可拓工程构成了可拓学 . 本文将介绍可拓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体系及其应用情况 , 并讨论其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 .
个人分类: 可拓学专题讨论|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通报》2013-04-27刊出“海河流域水循环与调控”专题
yaozi824 2013-5-3 11:50
《科学通报》2013-04-27刊出“海河流域水循环与调控”专题 水循环是水资源形成、转化和演变的客观基础, 解决水资源问题所开展的各类水事活动, 本质上均是针对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分项或其伴生过程的调控行为. 由于社会水循环取水、用水、耗水和排水等环节通量日益增强, 海河流域河湖生态衰退, 地下水严重超采.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进行了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模拟, 提出了海河流域水循环多维整体调控模式和阈值, 具体成果可参考专题相关文章. http://csb.scichina.com:8080/kxtb/CN/volumn/volumn_6641.shtml#
个人分类: 水资源|3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博文可发《科学通报》
热度 5 yangjianjun 2012-11-14 20:35
今天登录《科学通报》门户( http://csb.scichina.com:8080/kxtb/CN/volumn/current.shtml # ),赫然发现几篇熟悉的科学网博文(饶毅的文章,杜洋的文章,这两篇博文本人曾经阅读过,另外两篇本人不确定在科学网博文发过)在最新一期《科学通报》( v57(32) )的“解读 2012 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专题刊出。 结合今天的两篇科学网精选博文:国内期刊的鸡与蛋(曹俊),两则耐人寻味的投稿故事(赵斌),本博也凑个热闹,评述如下: 1 、就科学网博文被《科学通报》刊发一事,本博非常认可《科学通报》的做法。好的科学出版就是要善于把握科学热点话题,学会聆听甚至传播科学工作者的声音。一流的科学出版和不入流的科学出版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可见度和被关注度高,而后者低。发掘一些热点话题,组织一些可读性强的文章,是提高可见度与被关注度的一个有效策略。这件事幕后肯定有《科学通报》编辑与科学网编辑的贡献,这个工作真赞。任胜利编辑是否也有贡献呢?我感觉有。顺及那些潜在科学网的出版编辑,他们善于走近科学工作者群体,这种态度与作风本身就值得肯定。 2 、普遍性地讲,国内学术期刊有诸多方面值得改进,因此批评的声音自然也多。做好的科学出版工作是学术界的共同责任,板子不能都打在学术刊物的头上,编辑、作者、审稿人都有责任。不可否认的是,做好的科学出版 , 学术期刊的责任是第一位的。没有先进的发展理念,没有优秀的编辑团队,不掌握高效的技术手段,凭什么竞争与发展? 3 、科学出版是什么?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发源地!优秀的科学工作都去寻找外文外刊发表,最大限度屏蔽自己而服务世界,中国靠什么去创造与创新?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科研工作群体,办不出几本让自己人自豪、外人尊重的学术刊物,脸红不?你,我,和他 !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一味强调该在哪里发表,该以什么文本发表本不需讨论,也不应该讨论。但有些事情太过了,集体的迷失是很让人揪心的。 BTW: 对国内刊物多一份尊重,多一些爱惜,特别对那些不甘平庸的、积极进取的刊物,爱她等于爱自己!实在爱不起来,就仔细找找,或者忍一忍,相信明天会更好 ! 相关博文: 取其精华 去其失误:析 2012 年诺贝尔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26274.html 记我的博士后导师 Brian Kobilka :当之无愧的科学英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5902-621443.html
5720 次阅读|20 个评论
读写文章新体悟------“整体掌握,细细品味”。
热度 1 yiboliu 2012-2-1 09:42
昨日,终于把《科学通报》的英文版提交回去了。 编辑部说需要专门的语言公司来润色,或者请母语为英语的学者来把关。 于是回复编辑部Zhang老师说:“文章经第一作者翻译修改后,请Juweimin教授进行了 多次修改和把关 ,Ju老师博士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多年,在国际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Zhang老师回复:“英文稿我们会再请专业人士进行把关。” 经过这次中英文版的写作和尤其是英文反复修改,现在对文章又有了一个新的体悟,就是“整体掌握,细细品味。” 诚如Chen老师所指出英文写作中其实就是 单复数,a the,时态,定语从句(its which their等等)的问题。 末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先前这块根据地撂荒很多,新的一年要勤加耕种。
3609 次阅读|2 个评论
庆祝一下
missqi 2009-7-16 10:29
热烈庆祝一下~~~~~~~~ 据小道消息,科学通报从明年起又可以发表数学文章了!! 大家一起来庆贺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