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林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圆梦第三极(七)——阿沛村和中流砥柱
热度 1 jlxt33 2013-8-1 11:32
巴松措出来后,就是进入拉萨的路了,看到路边的检查站了吧,能猜出来那里是干嘛的吗?当然是检查车辆喽。没错!但有件事我敢肯定,没亲身经历过一定猜不出的。先卖个关子,在适当的时候再揭晓。 (1) 好吧,继续前进,下一个目的地是阿沛村,也就是阿沛阿旺晋美的家乡,这是一个小康示范村。 (2) 村口有人闲坐,有人玩耍,有人卖些饮料给游人。 (3) 一眼望去,整齐的房屋,都带花园,花开得那个艳啊!房屋似乎只是外墙装饰不同,路的对面是饲养牲畜的围栏。 (4) (5) (6) 这个卫星天线上的文字可以看清。上面写: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下面写:党中央 国务院。 (7) 我们进到其中的一户人家,这是男主人在给我们煮奶茶。 (8) 据说这里的人家是轮流被参观的,好像要付给主人家一定的费用,也算是创收吧。我们参观的这家跟阿沛阿旺晋美是什么亲戚关系,我现在有点儿记不清了,不能瞎说。 主人家为我们准备了很多东西品尝,有奶茶、酸奶、糌粑……说实在的,跟我们的口味真不同,酸奶特别酸,据说好像是牦牛奶做的吧。 (9) 楼上楼下可以随便参观,我们就到处咔嚓,也跟主人聊天,问东问西的。主人也几乎有问必答。 (10) (11) (12) (13) (14) (15) (16) 这间是佛堂,门紧闭,不能参观。我猜想,除了宗教原因外,或许有敏感的东东,其实我们都可以理解,也没有禁忌的。 (17) 桌上摆了帽子和衣服,可以用来照相,这里放两张带帽子的吧。下楼时,看到这个东东有趣,女主人告诉我们是用来舂米或茶的,真的去捣了几下,还是要有些力气才行哦。 (18) (19) (20) (21) 当然这里还有些不知道用途的设施,也还远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沟通。这些也许有摆拍的嫌疑,但毕竟也是居民实实在在居住的地方。联想很多的现实状况,其实心中还是很多感慨,很多疑惑的。看到这个我最感兴趣的大棚,暂时将心中的五味放到一边。 (22) (23) (24) 继续前行,在这悬崖峭壁之下,是滚滚河流,中间一块巨石稳稳地站在那里,名曰:中流砥柱。 (25) (26) (27) 是啊,中流砥柱! 圆梦第三极(一)——成都 圆梦第三极(二)——雨中抵林芝 圆梦第三极(三)——林芝江河汇合处和色季拉山口 圆梦第三极(四)——鲁朗林海和柏树王 圆梦第三极(五)——林芝结巴村 圆梦第三极(六)——巴松措 圆梦第三极(八)——米拉山口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493 次阅读|2 个评论
梦圆第三极(六)——巴松措
热度 1 jlxt33 2013-7-31 20:21
我们的运气真是不错,上车出发开始下雨,到达目的地雨停,待到再出发时,再下雨。 达到神湖巴松措时,雨过但天未晴。湖水看着是绿色的,我们没有乘船游湖,也没有登山,故而未曾体验到“户外天堂”的滋味。只是步行到湖心岛上参观。 (1) (2) (3) 岛上的主角是措宗寺,“措宗”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湖中城堡。始建于十三世界中叶,是宁玛派著名高僧桑杰林巴主持兴建的,供奉天竺僧人莲花生大师。寺中传说道不完。 (4) (5) 小小的广场上竖立着一根杆子,下面的基座上,众人用石头层层叠放垒起。 (6) 岛上最著名的植物是这棵桃抱松。 (7) 当然还有千年青岗树和高大的松柏。 (8) (9) (10) 更可爱的是那些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给人生机勃发之感。 (11) (12) (13) (14) (15) (16) (17) 临走了,再看一眼即将进入雨中的巴松措吧,再见了。 (18) 圆梦第三极(一)——成都 圆梦第三极(二)——雨中抵林芝 圆梦第三极(三)——林芝江河汇合处和色季拉山口 圆梦第三极(四)——鲁朗林海和柏树王 圆梦第三极(五)——林芝结巴村 圆梦第三极(七)——阿沛村和中流砥柱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251 次阅读|2 个评论
圆梦第三极(五)——林芝结巴村
热度 3 jlxt33 2013-7-31 17:50
在林芝住的这晚谨守安全规则 不洗头冲凉,注意保暖,少进食物多饮开水,晚上早早休息。第二天起来收拾行李,习惯性的快手快脚,猛一转身,感到头晕,立刻开念慢经,很优雅地慢慢抬手、慢慢移动脚步,好似平生最淑女的时刻是在西藏啦。这两天明显的感受就是不自主地深呼吸,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把气捯匀喽。 早餐后就出发了,这是真正走进拉萨的路上。在雨中行进,窗外的景象翠绿清晰。很快到了一个小景点,云、山、水、树,一尘不染。 (1) (2) 上张照片吧,看看装束,羽绒服出动啦。 (3) 再走进入一个村子——工布江达县措高乡结巴村,街道上房屋整齐,结构相似,五星红旗飘扬。 (4) (5) 这里是福建泉州援建的,但不知这石碑上为何喷了白漆。我们就从这小路上沿着既定的路线向上走,也就是前往观景亭。 (6) (7) 一路上目光所及房屋、牲畜、树木、山林、远山,层层叠叠。村民们就生活在这原生态的又及其脆弱的环境中,摩托车、汽车在这里也不稀奇了,砖石结构的院落和房子具有不同的功能。 (8) (9) (10) (11) (12) (13) (14) 圆梦第三极(一)——成都 圆梦第三极(二)——雨中抵林芝 圆梦第三极(三)——林芝江河汇合处和色季拉山口 圆梦第三极(四)——鲁朗林海和柏树王 圆梦第三极(六)——巴松措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665 次阅读|5 个评论
圆梦第三极(四)——鲁朗林海和柏树王
热度 1 jlxt33 2013-7-30 20:27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356 次阅读|2 个评论
圆梦第三极(三)——林芝江河汇合处和色季拉山口
热度 4 jlxt33 2013-7-30 15:08
今天早晨CCTV播放的一条广告:游西藏,从林芝开始。看来我们的行程很有先见之明啊,呵呵。 在林芝有美不胜收的风景,风貌和故事。 从机场到八一镇(八一镇是林芝行署所在地)的路上,经过江河汇合处,是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的交汇,河清而江浊,所以水流有清晰的分界。在阴天的照片上可能看不太清楚。往后很长的路我们会沿着尼洋河前进。 河岸上黄黄的一片,我们曾自以为是地认为是青稞,但导游说是大麦,正值收获季节。 这石片垒的房子,我们都没能确定其用途。 这些孩子应该是当地的,只是走来玩玩,看看我们,也许他们的家长在路边摆摊卖东西,但他们很纯朴。 短暂的游玩之后,向下个目的地出发,路上需要两个多小时。我一直认为“风景在路上”,没舍得睡觉,基本在欣赏窗外,随手甩了一路的景色。 现在大概在海拔2900米左右,有草地、有树木,这里的柳树叫唐柳,意味着是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的。 我们沿着这样的山路一直向上行进,不时看到徒步的僧人、闲庭散步的家畜、潺潺流淌的小溪。 经常会从这样的经幡阵下穿过,确也趣的很。 渐渐地我们就行走在云中了,仿佛伸出手就可以触摸柔然的白云。 在云中看到的植被会变的明显不同,先是有些高原的高大植物,再高些植被会变小,变薄,然后仿佛都贴到了地面上。 在一片开阔的地方,挂满了经幡,我们也看到了指示牌,色季拉山口到了,海拔4720米。 这里是有故事的。 下车前,我们互相提醒着,慢慢走。一下车,一个小孩可能晕了,倒地,妈妈一急,快步去抱孩子,自己也倒了,首先把导游吓到了,赶紧扶她们到旁边坐,好在无大碍。 我下车后,首先感到是风大,冷,接着就是觉得人很轻,腿飘飘的,跟我的同伴互相扶持着慢慢走,她晕的较厉害。突然她一下子将胃里的东西喷了出来,感觉似乎好些了。事后跟我描述,那是情不自禁的喷涌,就好像胃里增压将东西顶出。理科出身的似乎都可以理解这样的感受。 我们慢慢走到这块标志下,留影,看,人好像没精神,主要是感觉晕和腿软。在这里本可以眺望中 国最美的雪山之一 的南迦巴瓦峰。也许是天气,也许是心情,更多的可能是精神,至少我没看到那美丽的雪山倩影。上车就离开了山口,终于体验到了,什么是山口,什么是高原反应。 圆梦第三极(一)——成都 圆梦第三极(二)——雨中抵林芝 圆梦第三极(四)——鲁朗林海和柏树王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6857 次阅读|8 个评论
圆梦第三极(二)——雨中抵林芝
热度 2 jlxt33 2013-7-29 12:31
为了这次西藏之行,我做了很多的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比如半年前就开始锻炼身体,出发前两周停止锻炼,为的是将身体的需氧量降下来;还提前服用红景天,以抵抗高原反应,很多人说是心理安慰,管它什么安慰呢,聊胜于无,不是吗? 同时也做好了高原反应的准备,旅行社开了两次说明会,讲了很多注意事项。我总结为一个字:慢。慢慢走慢慢转身,不要兴奋的大叫和蹦跳。 在成都的半天,地陪对行程和景点的介绍有点混乱,大家都没弄清楚她要表达内容。但有一件事大家都记住了。 她说曾经接待的一个从西藏下来的旅游团,大多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但几乎全都去医院打吊针了。我们很紧张,问了很多话。全陪有些生气了,不让她吓唬我们。虽说做了准备,还是担心万一。大家都早早睡了,养精蓄锐。 清晨四点半电话就响了,起床收拾,领了一袋早餐就上车出发了。 两小时的飞行很快,在雨中走下飞机,禁不住“哇”的惊叹,人怎么在云中啊。真的好兴奋,忍不住要跑,还是要告诉自己,慢,慢,一定要慢。 于是就慢慢地冒雨走向候机楼,顺便拍下这摄人心魄的景色,尽管与往后的比起来,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但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色的心情还是难以抑制的兴奋。 出来后有地陪接应,一上车就给大家献哈达,在西藏都是白色的哈达。然后就介绍风景和历史,重点是藏南那片争议之地。车子过了江,才告诉我们那时雅鲁藏布江,甚憾!但转瞬就无憾了,因为以后还会多次看到的。 车行过程中,参观了几个小景点,蛮有趣。中午时分在这家店用餐,还不错,当然分享了一点点鸡汤,这是诱惑。晚餐是我们每人25元,再来专程品尝墨脱石锅菌菇鸡。因为行前刚看完十册的《藏地密码》,对于墨脱印象神秘而深刻。这石锅鸡应该算做火锅类吧,品味了菌菇和鸡之后,把菜类放入汤中煮熟享用,味道还真是鲜美。 林芝的街道干净整齐,如果不是藏文和山上的经幡几乎辨不出是在藏区了。 最后上一张林芝欢迎你的片子,主要是看看装束,在这里长袖T恤或加件外套就可以了。 最美的是风景,敬请关注下集。 圆梦第三极(一)——成都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224 次阅读|4 个评论
高原上的小花1
热度 15 liuxuxia126 2013-7-19 16:20
虽然我是好摄一族,但我不是技术派。也不擅长后期加工处理。只能算是记录派。拍下生活中自己遇到的人或物。 UV镜晃动了,一时也无法处理。在高原拍摄低处的花朵,蹲立,站起的过程,还是会有反应。 这些小花,很多叫不上名字。 它们尽力展现着美丽,不管你是否看见它,是否欣赏它。 1 2 3 4 5 6 7 这是另外一种蒲公英。 8 在鲁朗牧场拍摄 9 10 花儿和我以前拍的丹参很像。也许是一种野生丹参。
个人分类: 植物故事|7144 次阅读|40 个评论
“藏猪”
热度 12 liuxuxia126 2013-7-17 18:55
成都飞林芝的第一班飞机是早上六点半。为了按时赶到机场,4点钟就起床,坐宾馆的送客小车到机场。换领登机牌,安检。脱鞋检查。没想到飞机因为天气原因无法按时起飞,晚点整整一个小时。 林芝机场不大,和去年夏天去过的喀纳斯机场差不多。到林芝一下飞机朋友就送来一杯据说有缓解高原反应的“红景天”饮料,是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食品科学学院研制的。 道路没有想象中的崎岖不平。我好奇地观赏着林芝地区秀美的风景。朋友介绍说,路旁的植被均是天然的。有各色的野花,还有一丛丛的青冈树和刺梨。 青冈树是林芝地区路边常见的树种。青冈果是藏猪喜欢的野果。刺梨的果实是红色的,已经成熟,随手摘几粒,很甜。 不一会儿就在路上看见了黑色的藏猪。有的一群群,有的独自走。它们大摇大摆地走在公路上,丝毫不把汽车放在眼里——朋友说这是警察上路来指挥交通了。没有一个司机不减速慢行,耐心地等待猪们过去。 林芝凡有村子的的地方,必有藏猪。 五年前开始研究农业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问题时,就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动物品种,但没有亲见。朋友告诉我,林芝地区的藏猪均为放养,夏秋基本上不投食,任凭猪们在草地山岭上的树木下自己找吃的。真的可谓:吃的是野果和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藏猪的粪便,在藏猪保护区是被收集起来当做藏药的原料的。只有冬春季节,藏猪才会各回各家,由农户少量补料。藏猪的耐寒性和野外生存能力很强。从林芝地区藏猪的生存状态看,基本上属于“自由自在的生态猪”。 藏猪的味道鲜美,高钙低脂,营养丰富。1993年,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错高乡被确定为藏猪原种保护区。工布江达县畜牧局的技术人员,就开始在错高乡利用国家每年的5万元拨款,为藏猪原种进行登记并打上耳号牌,给牧民50元奖励,也开始采取措施阻挡外来的猪种进入。 工布江达县的动物防疫工作扎实。在西藏期间,经过很多个检查站,只有在工布江达县我看到设了一个防疫检查站。路上我看见有一辆小车后面载有两头小牛,但在路过巴河检查站时被拦了下来,不能进入工布江达县境内。过往的客车小车,都要车轮消毒。因为据检查站的人说,临县境内有疫情。为了阻挡疫情蔓延,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消毒防疫措施。设卡的工作人员,因为天天在太阳下暴晒,脸几乎成了黑色。巴河卡上的负责人是农牧学院毕业的学生,是“藏二代”(其父母是援藏干部),虽说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可在藏区工作二十多年后,脸色和当地人已经几乎没有区分。他告诉我:这几天洗脸都疼得难受,实在是难以想象的艰苦工作环境。可是并不能得到很多人的理解。他参与了工布江达县2010年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的从保种到认定的整个过程。对藏猪种资资源的保护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藏猪是西藏人民长期依照自己的传统和习惯保存下来的一个动物物种。其生活方式处于半家养状态。人为的干涉很少。即使在保种场,也和内地的保种方式有所不同:将藏猪赶到一座山或一条沟里,依然是吃野草野果的自觅食方式,冬春天草枯寒冷季节,猪们才会回到所谓的猪场。 在雅鲁藏布江峡谷入口景区起点处,我第一次吃到了藏猪肉。藏民将猪肉腌制成条,炒熟,用面饼包成卷。很香。有腊肉的口感和味道。 因藏猪的养殖方式和生活特点,藏猪的体重都不重,一般一年也就是长几十斤肉。所以,其价格昂贵,据说在香港卖到了一两千元一斤。内地虽然也有引进养殖的,但因其吃饲料,脂肪含量明显增加,和原产地的猪肉品质差距甚多。 工布江达县将申请藏猪的“地理标志”。未来保护区的藏猪,也会适当开发利用。这也符合我以前提出过的“以利用促保护”的农业遗传资源保护理念。如果纯粹的为了保护而保护,不能给保护区的农牧民带来实际的效益,其保护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弱。 对于藏猪来说,也许其生活的过程和方式,要比其他改良后的商品化猪种更自由,更原生态。但若不采取一定的人工干预,利益的驱使很难阻止外来猪种的进入,而藏猪的纯度就难以保证了。允许其商品化,但通过给其地理标志等特别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加上未来可能的遗传资源权的惠益分享机制的利益回馈,藏猪的保护和利用,一定会越来越好。 那时,藏猪更自由! 在草地上自由觅食 横穿马路,尔奈我何? 刺梨树下觅野果 吃饱了,灌木丛里睡一觉
个人分类: 游记|7125 次阅读|29 个评论
一个内地人在西藏工作的体会
热度 3 kerer009 2012-4-19 22:28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悲哀 —— 在藏汉族工作者》( 参见附文)一文,深有体会。 首先在身体上,正如文中作者所说,高原气候的确对一部分人的身体状况有较大影响。去年有一位经常和我在一起、非常合得来的老教授,马上就要退休了,他经常在聊天的时候畅想退休后的幸福生活,可是谁也没想到,平时非常健康的老爷子居然因为一场小感冒引起的肺部感染要了性命,每次想起平和、善良、开朗的老人就这么去了,在西藏工作一辈子却没有福享晚年,心都如刀绞一般。更没有想到的是,现在事情居然也临到才工作不到三年的我身上了。 在生活上,我一个小讲师加上老婆大人的工资,一年接近 10 万元。一个家庭年收入 10 万元在内地应该会过得不错,但是在物价高昂的西藏生活(今年春天连白菜都是2.0- 2.5 元一斤,我每天的工资大约能买10-15棵白菜),加上我们每年要回内地休假一次,即使只要两个人生活,光靠工资,我们基本就别想攒钱买房了。至于照顾父母,岳父母目前是不用我们照顾,我的父母今年也都接来西藏了,不管怎么说,在儿女身边总比孤单地在老家生活强,至于生活成本的急剧上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受社会气候的影响,即使在所谓大学里,科研也不是事物的主流。实验设施设备条件较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想在实验室经常做实验到半夜,或者利用假期在实验室做实验,目前来说绝对是不可能的,你想长期地固定使用学校的实验地也是非常困难的。幸好我做的是农业应用科研,幸好我去年就在校外租用了一块长期实验地,要不就惨了。即使是我在校外有实验地,我系统地开展长期定位实验,也是在不管不顾地顶住各种常态化临时性活动的压力后才实现的。 但是在西藏做科研还是有出头之日机会的,毕竟在西藏竞争很小,加上现在科技厅的政策向我们倾斜了一些,只要你能做出真正的成果,小项目资助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这一点对于能做事的青年人早日出头是极为有利的。 我不可能再穿越过去,生活不可能再重新来过一回,其实在哪儿做科研都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既然我来西藏这个环境下了,而且我无力改变这个环境,那我总得适应这个环境才能做成果。我知道我已经不能再抱着在中科院读博时的学术环境奢望不放了,我只能按照科研创新的物质发展规律开展科研活动,运用头脑适应实验条件,排除社会气候的干扰,顶住管理压力,努力去争取,做出面向生产一线的农业创新性成果。 附文: 《悲哀 —— 在藏汉族工作者》 http://www.tttou.com/ou.php?p_feeling_1_1747885.shtml 提起西藏,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那是 “ 最后一片净土 ” ,是蓝天、碧水,是悠远、崇高,当然还有 “ 未开化 ” 及落后。这些观念只是那些不曾到过西藏或对西藏理解甚少的人眼中的西藏。 而关于常年生活和工作在西藏的汉族工作者来说。西藏是奉献的爱、是思乡的愁、是无声的泪、是理想的痛苦与无耐。   西藏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 “ 世界屋脊 ” 之称。西藏均匀海拔4000米以上,其境内的阿里地域和那曲地域人居海拔高达5000米。高寒、缺氧、强辐射、沙尘、风雪、温差大是西藏自然环境和气候的显著特征。   大多在藏工作的汉族工作者在进藏返藏时,要承受头痛、胸闷、心跳快、气喘、呼吸困难等高山反响的痛苦。在内地一场很普通的感冒,在西藏却要被高度注重,一旦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高原肺水肿等恶性疾病乃至送命。而由于常年在西藏高原生活和工作,大局部人患有慢性高原心脏病、高原高血脂症、高原红细胞增加等多种高原特有病。且西藏日光强辐射对人的面部皮肤损伤极大,把人的脸部晒得又黑又红,使得在藏的汉族工作者与内地同龄人相比老了好几岁。由此,他们也就多一个特殊的身份名片 —— 高原红。   汉族工作者在西藏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等退休后,大局部人不是闲庭信步,而是四处寻医问药。试问,有几年轻的生命被高原病魔夺走?又有几人退休离藏后安享晚年?   在藏汉族工作者的育龄妇女普通在怀孕三个月后就回内地疗养,假期为一年,等孩子出生六个月左右时,她们的产假也就到期了,她们只得将仍在襁褓之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寄(托)养在内地老家或亲戚家中。她们则返藏工作。距下一次母子相聚又是一年或更久。初为人父母者,在藏汉族工作者体验不到 “ 重生命 ” 给他们带来的惊喜和成功。唯有朝思暮想的思念无时无刻不在侵噬他们的身心。这是怎样的一种痛啊!一种 “ 负罪感 ” 已潜滋暗长在他们心里。孩子的第一次说话不是父母教会的,孩子的第一步行走不是父母教会的。更让人心酸的是,由于长时间的分别,当父母跨入家中面对孩子时,孩子却瞪着双眼天真地叫: “ 叔叔阿姨你找谁? ”   在藏汉族工作者,他们上不能尽孝,孝敬父母;下不能教子,教育子女。试问,这 “ 不孝子 ” 、 “ 养不教 ” 的骂名谁人能解?固然说西藏工资程度排全国第三位,可又有谁找到他们领的只是这点工资,跟西藏的物价比照起来、跟这里的医疗条件别离起来,还剩几?在藏汉族工作者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干工作,最后得到肯定的又有几?就连一年一次 2 个月的休假还要避开敏感时段,举起手来数一数剩下的就只剩那几个月了。   笔者:作为一名意愿效劳西藏的汉族工作者,我亲身感受了在西藏工作是多么地苦,写完上面几段文字,我的眼里早已浸满泪水。那些发作在我身边和将要在我身上发作的 “ 悲歌 ” 当诉诸于笔端时竟显得如此惨白无力。在此,愿有更多的 “ 担道义 ” 者来关注在藏汉族工作者的 “ 另一面世界 ” ,愿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指导们思索,首先调和我们这些不幸人吧!
个人分类: 心灵随笔|18360 次阅读|8 个评论
泪别Tibet!
热度 1 李丕鹏 2011-12-9 23:02
泪别Tibet!
晚上考试,学生很认真!考试结束后,问我要电话,我没有给!但是,没有想到,第二天他们找了我好几次,从学院到教务处。苍天不负有心人,下午5点半,我和援藏学院的3位还在校的朋友与从拉萨来开会的他们这批援藏的朋友在主席像前相遇后,他们就在路上看到了我。 学生要和我聚聚送我,说这是他们的风俗。但是,我晚上有公务,不能和他们相聚。推不掉,就定在晚上9点半在毛爷爷像前相见。我很高兴,因为毛爷爷雕像今天正式立起来了。我们就在毛爷爷像前见面吧! 晚上两桌饭,好在安排都安排在圣浓!大家都很高兴,我更感动!还认识了老家也和我同镇的更近的老乡,尽管天天吃饭在一起,也知道是陕西老乡,但没想到会这么近!再介绍下去,可能就真能拉上亲戚关系了…… 实在不好意思,我9点15提前离开去见学生。第二天早上去机场路上,光仔说昨晚气氛特别好,我走后他们还去了第三桌……另一位领导在那里待客!好几位喝倒了……要感谢同学们,不然我肯定不单单是红光满面豪言壮语了,而是要翻江倒海哪里进去哪里出来了…… 和同学在一起,我感觉我也回到了学生时代。欢歌笑语中,一个人一个哈达祝福,搞得我都要落泪了。 欢聚之后,我急急忙忙回到房间整理行李!本以为一个驴友包就装下了,没想到“破家值万贯”,大大小小装了3大包外带两个小包包! 早上起来,下雨了……光仔说连老天爷落泪了。大雾弥漫,笼罩着山头。我寻找着“老虎”,肯定变白了,可惜还在雾中沉睡! 三位援藏的来自上海、南京、武汉的985的老大哥和老三老四带着昨晚的醉意一直送我到机场,陪我打包、翻检行李…… 忙乱中,学生们的电话短信我都没顾上……90后的孩子们,我一定带着你们的祝福!也祝福你们万事如意人生幸福! 我心情五味,安检处强装笑颜挥别。到安检完再次挥别,泪水已经耐不住躲在眼球后面了…… “难舍林芝兄弟情,别时愈觉情更浓”“友谊万岁!”…… 光仔道别:“挥手自滋去,潇潇斑马鸣”“壮怀激烈,豪情万丈;宏图再展,来日方长!” 到了成都,武哥已在出口等我!醉氧阿!晚上武哥他们请我吃西餐,很高兴看到先生身体很好,饭量也很好! 俗话说:男人能吃,女人能睡,就是身体健康长寿的标志。 …… 光仔又传来心声:“明年再把酒雅江边,论剑南峰下!” 感谢,感谢所有在林芝的领导、老师、朋友和同学们!感谢武哥他们…… ———————————————— 修改于2012年12月11日,成都科分院专家公寓202室
2432 次阅读|2 个评论
支教中找蛙儿
热度 3 李丕鹏 2011-11-27 22:14
支教中找蛙儿
又是一个周末,我和光仔沿318国道从八一镇向拉萨骑行。一路上看到很多湿地,蛙儿在水底。最后我们达到了天佛境地,那里是西藏最佳景区之一。很值得看,因为不仅可以看到瀑布边的天佛,还可以看到观世音菩萨,济公和尚,酥油灯,……。更可喜的,我看到了夫子!!!
3414 次阅读|5 个评论
昨夜有“暴风雪”
热度 4 李丕鹏 2011-11-18 19:14
昨夜有“暴风雪”
早上9点半吃早饭,看到四周山真的挂雪了。太阳已经开始在不遗余力地化解着,但阴影里的车窗和地面上仍然留着一层白花花的雪碴子。看着远处山林梢子白白的,我倒觉得与其说是雪,不如说是霜…… 山头白云雾笼着,老虎躲在下面。10点多了,月牙还不愿意离开,挂在山头上。直到11点多,老虎披着一身白衣下来了。其后的雄狮却早已经静静的躺在那里打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不远处,云雾慢慢从天使身前绕过,……
3532 次阅读|5 个评论
看看这像谁
热度 3 李丕鹏 2011-11-14 22:27
看看这像谁
八一镇不仅景色美,而且校园靠着老虎山,城镇依着碧日神山,更有特别神似的自然景观!看看!
2474 次阅读|3 个评论
满眼雪山
热度 2 李丕鹏 2011-11-9 22:38
满眼雪山
昨天,下了飞机,一眼望去,满眼雪盖山顶!回到学校,八一镇周围更是如此!看来我在12月份可以看到白老虎了!
个人分类: 杂谈|2770 次阅读|2 个评论
支教中的周末
热度 3 李丕鹏 2011-10-30 00:08
支教中的周末
昨天上午,我急急忙忙骑车去我和光仔第一次观察的那个水坑。过了半个月了,下了几次毛毛雨,附近山头上已经开始积雪了,气温冷了许多,尤其是晚上,我坐在笔记本前,总是感觉后背冷簌簌的…… 那些蛙如今怎么样了呢?待我到达目的地,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怎么原来还满满的水坑现在快干枯了。我沿着水边转了几圈,也没看到一个青蛙,倒是看到已经干死的小泥鳅。第一次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仅在水坑附近泥地的就多达150只左右,可现在它们都到哪里去了?我用手挖着水绵和淤泥,一无所获!水坑周围是沙石滩,距离那个大约有100多平方的神龟神龙潭(其实也是挖砂挖出来的集水坑)至少有50米远啊,难道它们长途跋涉到那里去了? 这是我第三次来,10天前,我和当地一位以这种蛙为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对象的老师一起来,感觉和第一次没什么两样。我们还高兴得讨论将这里作为一个监测点,可现在……,我告诉自己明年夏天来时再看看,也许“涛声依旧”。其实,我们对这些小东西的习性了解很少。比如我们就讨论过,它们和那些小鱼怎么来的?怎么看到的全是今年变态的幼体,它们的爸爸妈妈在那里?难道打麻将去了??? 我心里很郁闷,骑车也感觉晕乎乎的。回到房间,躺在沙发上,绝食!!!我为什么不隔三差五就去看看阿??? 饿了一天,不能再饿了,更何况其他地方的也许还在! 我独自一人骑车出了校门,感到八一镇的“陕西饺子宴”饭店。这里是我们今年每次来去比大吃一顿的地方,这次我来后第二天,光仔就请我到这里享受美食。 一个人正喝着吃着,有人向我打招呼。抬头一看,哈哈,援藏在学院担任副处的4位内地985高校的老师已经走到了我面前。寒暄之后,方知道他们今天打算去鲁朗。可惜我的车子不能架在他们的车上,不然我也同他们再去看看那羞女峰。昨晚上电视介绍一群青年男女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从米林县派乡出发徒步大峡谷到南迦巴瓦对面的加拉白垒峰下的加拉村。洞不弄、阎王宫、白马狗雄、近在眼前的南迦巴瓦峰和转加拉朝圣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看来大峡谷区域我有很多地方需要去,肯定能长大见识…… 虽然今天不可能骑车到鲁朗打个来回,但我可以去林芝县老县城附近色季拉山脚下。那的一片湿地肯定有蛙,而且沿途风景很不错。 离开饭店,我骑上318国道。哈哈,路左侧碧日神山坡上的五彩缤纷的经幡在阳光下刺眼的亮丽。经幡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风景,山山水水古树草地方前屋后随处可见。但碧日神山上的特别多,比上次在林芝自然博物馆附近河谷看到的还要多,几乎挂满了这面坡。 继续向前不远,哈哈,大片的湿地就在脚下,我相信肯定有我需要的。小蛙躲在水边的草丛里,我的走动惊得它们急忙跳入水中。或静伏于水底,或将头钻入水底小石下,和鸵鸟将头埋入泥沙中差不多。不过,蛙可是鸵鸟的老老祖宗,鸵鸟那基因肯定是从蛙这个遗传下来的,…… 这片湿地很大,有好几平方公里。可惜西边一些已经被城镇化了,东边这些的命运肯定也差不多,南边已经有通车的路深入其中,石沙在路两边填出了一大块。据说,当年,八一镇就是在尼洋河旁的湿地上填起来的。由于这里地势基本和尼洋河床差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早很早以前,县太爷把林芝县城修在了八一镇东边10多公里的半山坡上的缘故,而不是这里。 看着路边“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的牌子,我真无语! 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占用了大量可耕种的粮田,而侵占或者破碎化了原生生物的家园。 现在很流行保护,保护深入到了国家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环境保护,已经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地位。但说着写着容易阿…… 正希望能把这片湿地给这里的动物和民众留下来,因为这可是这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的“肺”。 当我走到公路最高处,眼看马上要到泥洋阁藏东南文化博览园,我忽然发现我相机的镜头盖不见了…… 好不容易蹬上来,又要下去找这宝贝。还好,找了一个半来回,终于找到了,看来是我没有盖好,骑车时晃动下去了。在公路边细沙上,完好无缺,甚好甚好,又节省了好几百人民币。 第一次骑这么远,还是上坡,真累阿。因此,我就打消了继续前行的念头,而专门考察一下这篇湿地的东南西北。 转悠了一圈,我沿着深入湿地的路向尼洋河骑去。哈哈,院子外面湿地不少,从碧日神山脚下一直到河边,3公里? 真是歪打正着,虽然没有在往前走,但向南到河边,我有了更大的收获。 三个在河里玩耍的中学生不仅帮我寻觅到青蛙,而且我还对他们的成长学习了解了不少。 这几个孩子是今年刚刚竣工揭牌的林芝二中的学生,来自察隅县上察隅。由于我04年带队去过那里科考,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也就闲谈甚欢。 我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当地僜人的一些生活习惯,也了解到来自察隅差瓦隆乡的同学上高中真不容易。他们寒假往返学校要先入云南,再由滇藏路一路辗转到林芝。想想比墨脱的学生还不容易啊…… ……
3274 次阅读|4 个评论
墨脱行(2)—在林芝
热度 6 李丕鹏 2011-5-6 23:04
墨脱行(2)—在林芝
下午,我们一起去河对岸的八一镇中心(林芝地区行政所在地)的陕西饺子宴共进晚餐。还喝了郭处专门带来的很好的干红。四个人2斤饺子1碗麻什子(很多地方叫猫耳朵)和2个凉菜,吃得我们酒足饭饱。一算帐,哈哈,还真便宜,才86元。 饭后,我们沿街边散步边向位于广场旁的超市走去。夕烟已经开始落入山头之后。但所看到的大大小小山头,更是另一番景象。 街道上不时有可爱的小狗狗从小店里出来游荡,让我想起了我家的狗狗。走过西藏特产工艺品店,我们还在其中看到了一些蛤蚧和蛇干,以及含有蛇段、蛤蚧、岩蜥和(或)瘰螈的干品和其他药材的保健品。 问过才知道,原来我把林芝县城和八一镇搞反了。我们所待的地方是八一镇,而林芝县城还在河下游点…… 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里,向墨脱开拔了!
个人分类: 科普|4063 次阅读|12 个评论
墨脱行(1)-飞到林芝
热度 6 李丕鹏 2011-5-6 17:36
墨脱行(1)-飞到林芝
早上4点半起床,赶到双流机场。尽管飞机起飞晚了半个小时,但还是在10点前让我们再次踏在了青藏高原的大地上。真是老天有眼,前几天的阴雨绵绵在我们启程时已经变成了烈日炎炎。珂仔建议我坐在窗口处,因为可以看到连绵不断的白雪皑皑。由于晚上完成项目评审任务而折腾到凌晨2点多才爬上床,我上了飞机就来了个混混欲睡。黄粱美梦之后,向舷窗外望去,真的是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远远近近各种各样的山头都是白头翁状。 下了飞机,我们在农牧学院援藏学者郭处的安排下,下榻学院圣农山庄。住宿条件很好,还能免费上网。趁着在入墨脱前通讯还和内地一样,我赶紧发点图片,安慰一下不能来的朋友们。 在林芝县城河边环绕而望,四周总有雪山耸立,和我们2004年7月来完全不一样。下午去林业局办理科考手续途中,和司机聊起今年这变化多端的天气。司机告诉我们以前这县城四周山上的雪要到6月方才消完。大家感叹由此看来气候真的是在变暖阿。去年亚东科考途中看到雪山时,司机告诉我们当年他在亚东当兵的时候那里的雪山上的雪比现在多多了……。 中午去餐厅吃饭时,郭处指着正前方远处的山告诉我们,那就是老虎山。我戏说原来翻越多雄拉山口进入墨脱途中的老虎嘴的身子在这里啊。远远望去,确实能看到一个猛虎在下山。…… 林芝真的是青藏高原上的江南,路边野花处处可见…… 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高原城市,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和谐共处,随处可看到飘扬的经幡,这是西藏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这里还有很美丽的兰花。这种最常见的被当地人称为韭菜叶子花,人们把它移栽到办公室、宾馆大堂。兰花分泌的蜜汁特别香甜,也许具有特殊的药效。
个人分类: 科普|5091 次阅读|8 个评论
高原反应记录
sstone2009 2010-8-9 22:03
第一日中午时分,到达拉萨贡嘎机场。从机场出来,不久就有反应,主要是头隐隐地疼,呼吸有点不顺,感觉胸口有点憋。从机场至宾馆,一个半小时的行程,很疲乏,可是无法入睡。 拉萨海拔3750米。 下午三四点,睡了一个多小时,头疼好了些,但还是晕,呼吸依旧。 晚饭后,收拾完毕,已近12点,不适依旧,看了一会电视,就熄灯睡觉。一夜无法安睡,迷迷糊糊地,做些不知是非的梦,一个小时左右,就醒来一次,每次醒来看时间,只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上半身不住地出汗,可是下肢有点凉,嫌盖着被子薄。七点不到,只好起床了。头除了有些疼,就是晕。 次日,头始终晕晕的,好在还能够参观旅行。中午的时候,双腿特别疲乏,双膝关节十分地酸。下午以后,双膝关节越发地酸,站也不是,立也不是。 十二点左右睡觉,渐渐地双膝关节的酸缓解了许多。仍然不停地醒来,一个小时左右,上身出汗,下肢感觉凉。半夜里,双膝关节好像不酸了。七点不到,只好起床了。头还是晕。 第三日午后,行至5千多米卡若拉山冰山口,车停不久,即感头疼,很疼,有点尖锐。十多分钟后,离开山口,一路前行,海拔在降低,但是头疼依然十分厉害。约半个多小时,头疼更剧烈,更尖锐,浑身出起汗来,一会儿,又感到恶心。我终于无法忍住,车停下来,我像是喝醉了一般,把中午的饮食吐得一干二净。好在没有吐在车里, 吐后,仿佛如获重释,感觉倒是好了许多。在车行的颠簸中,迷迷糊糊睡了二三十分钟,醒来,头已不疼,还是有些晕,但似乎比上午好了些。 夜宿日喀则,前半夜仍然迷迷糊糊,不停地醒来,上身出汗,下肢凉。三点过后,终于稳稳地睡着了,直道近七点。 第四日,精神大好。早饭后,全然没有了头昏、头疼的感觉,偶然有点感到呼吸憋闷,也没有前几天的严重。近中午,过卡若拉山口,下车爬了一段路边的山坡,感觉还好,没有头疼,二十多分钟,才感觉有些头晕。半个小时左右,车行下坡,渐渐恢复了些良好的感觉,但还是有些晕。一直回到拉萨。 入夜,睡眠终于香甜起来。一直睡到五点多醒来,不久又入眠,直到近七点。 第五日,精神大好,呼吸也异常地通畅。上午,尿特别多,不到一小时一场,与前几天喝水多、两三小时或更久尿一次,行程比较鲜明的对比。是否也与高原反应有关? 路过米拉山口,5千多米,稍感呼吸有点重,没有头疼、头晕。下行不久,即无呼吸不适感。 夜宿林芝,感觉良好,睡眠正常。 第六日,精神好。过米拉山口,没有下车,逗留几分钟,没有太明显的不适。夜宿拉萨,睡眠正常。 第七日,上午去大昭寺见拉巴主持。全然没有了一切不适。中午抵贡嘎机场,候机回苏。
个人分类: 医疗实践|3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西藏做科研之一
kerer009 2009-8-27 21:36
来到西藏林芝快两个月了,还是保持原来上学时的习惯,总想在科研上找点事情做。搞农业的大家都知道,一年之际在于春,但是现在正处于8月,现在的时期是上不上、下不下,自己想要做的东西这个时期根本做不了,没办法,只好先做一些外围的东西。一上手,发现了好多问题,先听我一一道来吧! 1在林芝搞科研的初步感觉 我觉得在这搞科研有很多内地不可想象的限制因素。总的来说,在农业科研方面,我觉得做应用性研究在西藏相对而言更合适一些,在有些方面不太适合搞基础性的研究。 2限制因素之一-----交通不便 西藏的地理状况大家都知道,交通比较不方便,这对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的采购造成很大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的疫苗、生物酶之类,在交通运输上存在很大难题,有些实验根本做不了。有人说,从成都空运啊,理论上可行,也有这么做的,但是成功的很少。运输环节的增加以及采购材料的种类增多带来的困难,常常会给实验带来很多不确定的风险,而这种不确定的风险极有可能是造成实验无法进行下去的罪魁祸首。 2限制因素之二-----学术交流困难 由于林芝地处偏远,除了慢吞吞的公路交通外,就只有林芝成都的飞机了。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成本高昂的交通费,是导致学术交流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由于许多科研人员不愿意来西藏,导致林芝科研人员的总体学术水平与内地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分量的科研成果也不多,这也对外来人员进藏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事实上,政府对人员管理方面的政策也对学术交流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政府管理规定,外国人不能来林芝,我对此也能理解,可学校的管理导致科研人员要想外出进行交流,困难简直不可想象,一方面科研人员琐事缠身,只能在挤时间出去,另一方面,出去要请假,几乎只要与你有关的部门头头都得签字,十个八个签字是少不了的。 3限制因素之三-----缺人 做实验有出谋划策的,还得有出工出力的,在林芝做农业方面的实验缺人啊,连农民工都很难雇到,从实验设计到实验执行、数据获取,地里、实验室的工作,几乎所有的活都得我自己来做。雇人难以雇到、价格高昂到不说,关键是雇人干活得看着,一不留神简直能把实验破坏掉,有那闲功夫还不如我自己做了;找学生?也不行,这里的学生比较愿意在学校课堂上学习,找他们出来干活,除了极个别的,没有几个愿意的,照常给工资也不行,除了听话,干活的技能基本为零,无论是在实验室干活还是在田间干活(研究生也不行,只不过能比本科生强一点),没办法,还得自己干。 4限制因素之四-----缺钱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相信,我博士毕业后来到农牧学院,没有科研经费,但事实的确是这样。明年会有,全校有五万青年基金,注意了,不是每人五万,而是全校的青年教师去竞争这五万,申请上了,五个人每个人给一万作为前期启动资金(也怨我,面试的时候没有细问,以为一个人给五万呢,这些钱虽然也很少,但也勉强凑合用了,没想到。。。。)。 5在西藏搞科研的优势 说了这么多的劣势,也聊聊优势吧。在西藏搞科研的最大优势就是,好多研究领域都是空白,只要搞出东西,就有地域特色,创新性很强,这是吸引我来这里的主要原因;另外,虽然在这里工作琐事很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但是在工作过程中的科研压力比较小,由此能让你有一个自由的心灵去做你想做的东西,我个人认为这一点是内地没法比的。此外还有项目申请方面的优势,当然,一个新人只能申请国家课题,自治区的课题基本是别想了,行内人都知道我这话啥意思,这是全国通病。 总的来说,尽管有好多不如意之处,但是我还是愿意在西藏搞科研。人总得发挥主观能动性,问题只能自己慢慢解决,不会有现成的热乎饭等着你去吃。还好,明年我父母能过来跟我在一起,另外有两个年轻人也能过来当农工,帮我做实验。没有科研资金支持,也只能花自己工资了,幸好两个人挣工资,而且这里的工资还算高一点。
个人分类: 心灵随笔|5741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来西藏林芝了!
kerer009 2009-7-16 22:42
7月12号,我和爱人从成都直飞林芝,刚下飞机,首先感觉的是林芝温度适宜、空气清爽,让人感觉非常舒适;当高耸秀美的青山映入眼帘的时候,以往来西藏之前的种种担忧,也随着山顶的云雾飘散远方,心情也不禁激动起来。 走出机场,在回林芝的中途,下车走到了一块实验地看看,在翻越一个简单的围栏后,顿时胸闷、头晕的感觉上来了,这时候才真正感觉到高原反应的厉害。接我们的友人让我服用了高原安,并说了一些注意事项。过了一会儿,我才缓过来,而我爱人一直都没有事,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她以后的几天里也一直没有高原反应)。 待缓过神后,我又开始活泼起来,到了餐馆吃了一点后,就到了学校,负责新人接收的校里几个领导接待热情而又周到。分给我们的新房加上报销安家费用的承诺,让我们兴致很高,领到钥匙后我们就坐上友人的车开始逛家具商店选家具,忙活大半天,直到晚上。 晚上友人的热情款待,加之当地野生菌的鲜美味道让我忘乎所以,所以多喝了几罐啤酒,晚餐结束后回去又舒舒服服地泡了个澡,这下坏了,高原反应又上来了,一夜几乎无眠!直到今天才算缓过精神头。 乐极生悲啊!
个人分类: 心灵随笔|408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