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创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医生“无能”,病人“无知”
热度 5 snps 2009-8-10 18:48
(这是我08年四月写的文章,先登在 21世纪经济导报《大声》专栏 ,后被 搜狐做成一个专栏 ,引起很热烈的讨论) 前两天,一位朋友写来一封电子邮件,询问一个医学问题: “本来,我吃红霉素一直都没事的,但是那天晚上喝了两杯红酒,然后吃了两颗红霉素的胶囊,结果就出现了副作用:心率不齐、心脏停止跳动,人差点就死过去了。请问,副作用只专门袭击心脏脆弱者还是无论强壮与否都袭击呢!?”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让我忍不住想对所有病人说:所有药都是“毒药”,都有副作用和风险,因此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千万不要乱用。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过两、三百年的快速发展,但离我们期待的理想乐园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还要知道医学的发展程度,知道医生的能力有限。过高要求医生和盲目相信药物的神力都是错误的,而且,这些错误常常十分危险、昂贵和致命。 认清医生的“无能” 一个最常见的错误概念是:“所有的病都有相应的药可以治好”。但作为医学从业者,我必须实话实说,那只是一个梦想。 最近,我在读一本讲现代医学发展史的书《TheMakingofModernMedicine》,作者是AndrewCunningham。书中讲到,两百年前,(西方)治疗许多疾病的唯一手段还只是“放血”,而发明疫苗、抗生素、X光机乃至CT、MRI等都是到了近代才有的事,甚至DNA的结构发现也不过是六十多年前的事,分子医学的门也才刚刚打开。 我是八十年代初从苏州医学院毕业的,当过临床医生,然后在美国拿到临床分子医学遗传学博士学位,一直读到三十一岁才开始做事。可是书读得越多,研究做得越深,就越发现:现代医学的现实状况实在是让人尴尬,因为绝大多数的病都不知道病因,而绝大多数的治疗都是针对症状而非真正的病因。 对医生或者说现代医学期待过高,是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都有的社会通“病”。现代商业社会让人们错误地以为,日常生活中的客户与厂家的合同关系也同样适用于病人与医生,因此,其中的逻辑似乎是这样的:如果我生了病,我付钱后就成了客户,而医院提供的治疗就如同厂家提供的合同服务,治疗一旦失败,就是医生或医院的责任。 在病人眼里,交钱和签订服务供给合同是等同的,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合同的一方医生没有能力履行合同,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即把病治好,那合同该怎么处理?病人毕竟交了钱,如果不能得到满意的服务,病人当然不高兴,这也正是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原因。 我想,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有许多办法,但通过教育和科普让病人知道医生的“无能”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医生的“无能”是时代决定的,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让所有病人都满意的程度,但病人的“无知”却可以改变。通常,最快捷地获得“满足”的方法,就是降低对事物的期待值。如果病人能理解医生的苦处,对他们降低要求,医患间的紧张关系也许能得到一些缓解。 看病如一场赌博 医生究竟“无能”到什么程度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必须从对“病”的定义开始讲起。 以最常见的感冒为例。百姓常说的“伤风感冒”,在医学上被定义为“上呼吸道感染”,具体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疼痛、肌肉酸痛等。这真的是一种“病”吗?不是,这其实仅仅是一组症状,是一些内在因素导致的人体反应。而导致这组临床症状的因素可以有许多种,光是细菌和病毒就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比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和军团菌等。 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的某一种“病”,从病因学上讲,可能包括几十种不同的病,而如果有不同的病因,就应该有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是,现代医学还没有达到能快速诊断病因然后提供针对性治疗的程度,所以,我们到医院去看的“病”,和医生们按照这个“病”给的药,有很大程度上都是错误的。 这个过程通常是这样:医生根据症状、经验(如病人年龄,发病季节,工作生活环境等)做初步判断,认为如果用A药,那么有75%的可能是有效的;但如果用B药,那么仅有50%的可能会成功。于是最后,医生决定用A药。 也就是说,在没有明确病因的前提下进行治疗,每个病人在医生眼中只意味着一个百分比,或者说,一个成功的几率。 顺便提一下,药厂在研发药物时也是按照症状来定义“病”。所以,这种药只要对患这种“病”的群体中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效,就能得到上市许可。 也就是说,现行医学不管是“诊”还是“治”,都不是针对病人本身,而是把病人看成是患“病”的群体中的一员,一个百分比,因此,治疗成功的把握也就是一个百分比。换句话说,治疗“错误”或失败的机会是相当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看病也有点像赌博,而医生和医院则是庄家。假设他们“赌”成功的概率是70%,而病人则“赌”其余30%的失败几率不会落到自己身上。 但这并不是医生的错,因为现在的医疗技术还没有达到能充分满足病人需求的程度,而这一点不是所有病人都知道并能够理解的。 看病误区:重“求药”轻“问诊” 病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求药”而不“问诊”,相关表现通常是:到医院看病的目的是“拿药”,而不是想得到明确的诊断。治疗起来再贵的药也舍得花钱,而遇到稍微贵一点的诊断就开始抱怨。 可以再举一个呼吸道感染的例子。几乎有8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抗菌素根本不起作用。但是病人,尤其是小儿科病人的家长,首先关心的往往不是诊断,而是医生开什么药。所以,医生如果不开药就可能被认为没有本事。于是,在病人要求下,有时候也是在医生本人利益的驱使下,就会发生乱用抗菌素的事情。 乱用抗菌素有三大坏处:(1)许多抗菌素都有很强的副作用,如导致造血机能丧失、耳聋、肾脏损伤等;(2)经常使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结果真的需要抗菌素时反而找不到有效的药物;(3)患者和社会承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就是因为“感冒”、喉咙痛才决定用抗菌素的,结果是命差点搭上。 所以,我的忠告是:首先,把所有的药都视为“毒药”,不到万不得已就别去担风险。作为病人,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医学科学的局限性,不要轻信政治家的许愿(美国大选期间所有政治家都保证提供全民医疗)和商家的广告。 其次,看病和修车一样,爱车坏了,首先要“诊断”是什么地方坏了才能修。如果不去诊断就到处抹“高效”润滑油,车还是修不好。而对于病人来说,越早、越精确的诊断就意味着得到正确、有效治疗的机会越大。 期待“个体化医疗” “预防医学”和“个体化医学”可以称得上医学的最高境界了。对此,中医很早之前就有了恰当的表述,并进行了很好的尝试。比如,《黄帝内径》中“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可谓是对预防医学最经典的描述。可是,“医未病之病”难上加难,原因很简单:如果你防止了疾病发生,从病人的角度看就和没有发生一样。你怎样科学地证明你的“医术”是产生作用了呢?这个“医未病之病”的概念在中医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有不少不法商人乘机卖各种“保健品”。 其实,科学地讲,若要“医未病之病”最重要的是能够“诊断正常”,这样,人体只要稍微偏离正常就能加以纠正。若要“医欲病之病”就需要能够“诊断风险”,在患病危险成为现实以前就能阻断疾病进程。而若要“医已病之病”则需要医生能“诊断病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可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是:连最起码的病因诊断都还没有做好。也就是说,我们还处于“下下医”或“次下医”的水平。 “个体化医疗”就是中医讲的“辩证施治”(注意:不是“辩症施治”),即根据病因进行治疗,而不是根据症状表现进行治疗。而个体化医疗的特点是能够去除“赌”的因素,因为诊断是个体化的(知道确切的病因),治疗也是根据个体化的诊断进行。医生开药时凭的不是一个“成功几率”,而是有将近100%的把握。 再以前面的呼吸道感染为例。如果能快速诊断出病人到底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是何种细菌或者病毒,有没有耐药性,就能决定病人是否该用或者用哪种抗菌素。 换言之,诊断不仅仅是根据临床症状把病人分成大类,而是要把一大类(一个通常概念的“病”)病人细分到个体,搞清楚每个病人的发病情况。此外,不仅是感染性疾病要细分,其他疾病也是一样,如肺癌或肝癌,这些按照解剖部位分类的肿瘤在分子发病机制上可能是许多种不同的“病”,而只有认识到不同的人所患的疾病不同,才有选择最佳治疗手段的可能。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10375 次阅读|11 个评论
“好资本主义”
热度 2 snps 2009-8-9 12:03
(这是08年六月写的,登在21世纪经济导报的《大声》专栏。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科学家参与创业和创新。) 曾经有人说,如果比尔.盖茨不是在美国创办微软公司而是在英国起步的话,那他很可能早就失败了。现任英国首相布朗上任不久就决定拜师美国学习创业型资本主义,并派遣了16名留学生到美国专门学习创业。 是什么使得美国成为创业创新的乐园?是什么能让美国经济以每年3%的平均速度增长了近一百年?作者通过他在美国成功创业的经历谈他对“好资本主义”的零距离感受。 美国具有较好的高科技创业环境 最近,我读了由三位著名经济学家(WilliamJ.Baumol,RobertE.Litan,和CarlJ.Schramm)合写的一本《好资本主义,坏资本主义》的书。他们认为如果把市场经济和私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的基本定义的话,那么资本主义还可以被更细地分成国家导向型资本主义,寡头资本主义,大公司型资本主义,和创业型资本主义等四类。 所谓国家导向型(State-guided)资本主义是指那些由国家通过所控制的银行来决定那个行业得到投资,这种资本主义通常更注重出口的经济形式。许多亚洲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及一定程度上的日本等都可以算是这个类型。所谓寡头(Oligarchic)资本主义是在拉丁美洲和阿拉伯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经济形式,其特点是权利和财富控制在极少数人的手中。大公司型(Big-firm)资本主义是指大的私人企业主导经济命脉,比如西欧大多数国家,及美国早期。最后是创业型(Entrepreneurial)资本主义,以小的,创新型公司为主体。创业型资本主义在美国,以色列,爱尔兰等比较成功。 作者们认为最佳的资本主义是大公司资本主义和创业型资本主义的混合体,因为这种资本主义最能体现市场经济的优势,最能激励创新,且能最有效地创造社会价值。单纯的大公司型资本主义在好的时候会以巨额资金支持新产品的研发,但坏的时候则顽固自封,丧失创新精神,并抗拒变革。 《好资本主义,坏资本主义》一书中描述了美国这个创业者乐园的几个必备的条件:(1)成立公司容易。(2)集资容易。(3)有基本社会保障。(4)对创业成功者有高回报率。下面就通过我在美国创业的案例谈谈我对这些创业基本条件的亲身体验。 成立公司容易 我1995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成立Genaco公司时和我的律师谈了一个小时,花了$1500美金。所有事情都由律师搞定。在美国成立公司没有注册资本的要求。和律师讨论主要内容是成立什么样的公司更符合我们要做的事情。不同规模的公司报税方式不同,集资规模和灵活性不同,管理和经营模式不同。如果你对这些感兴趣可以参考下面的连接。 如果认为$1500美金还贵,现在你还可以在网上注册成立公司,花$50-$100元就可以(Google用关键词“onlineincorporation”)所有手续都可以办成。我选择用当地律师是因为我的投资者都是当地的,这样可信度更高。 世界银行每年对世界上近两百个国家做“经营难易度”的排行。排行的参考指标有许多项,包括成立公司的难易程度,拿到营业执照的难易程度,雇员工的难易度,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进行跨境贸易的难易度,甚至关闭公司的难易度等。按照这个排行,新加坡全球第一,美国第三,香港第四,中国排在第八十三位。 我当初创业时根本没有为如何成立公司多花一点精力,最容易的就是成立公司了。 集资渠道多样化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八十年代中到美国留学时身上仅有父母借来的一百元美金。没有回程路费,没有退路。第一次听说可以办公司是我的指导教授半开玩笑的一句话:“你可以成立一个公司啦。”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办公司,更不知道怎么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我所住的伯明翰市和我的出生地鞍山市是姐妹友好城市。于是我就给市长办公室打电话自我介绍说:“我是鞍山人,是否需要帮忙?”他们非常欢迎,我就成了姐妹友好城市委员会的委员,协助双方互访的翻译等工作。在一次回国的路上,我和伯明翰地产开发商,对中国非常熟悉,友好的斯坦利.爱德瑞奇先生坐在一起,谈起成立公司的事。我说我父亲是中国优生协会的创办人之一,他发明了取胎儿绒毛做产前诊断的方法,并努力了十几年想在中国推广产前诊断项目。父亲94年到美国看我时心脏病去世了,我想把他没有完成的事业进行下去。这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但我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斯坦利当下就表示说可以帮我找到投资,但我需要写一个商业计划书。 对一个学医学遗传学的博士来说,写商业计划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好在有现成的软件,象填充题一样,把公司的经营项目,技术,市场,所需资金,未来发展等填到文献里面就成了一份很象样的商业计划书了。不过现在看来,那第一份商业计划书有太多的漏洞了。可就凭这个计划书,斯坦利在他家里开了一个晚会,请了十几个有钱的朋友来,每人出一些,我就得到了五十万美金的投资。公司当时除了决心(和那份商业计划书)以外,什么都没有:没有设备,没有产品,没有专利,没有人。但是我的天使投资者们还是给公司一个很高的估价,集五十万美金我给出去不到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十年的公司发展过程中又有过三四次集资,每次都不超过五十万美金,加上我从美国政府NIH(联邦卫生总署)申请到的针对小企业的科研经费,总共集资三百万美金左右。钱总是不多,但需要时总是能找到。 我公司的成长是靠天使投资。这投资者真的和天使一样:他们不对管理和经营做任何不必要的指手画脚,平时站得远远的,需要时挺身而出。和许多大的风险投资不一样:风险投资一般需要公司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他们才肯进来。而且是“乐于锦上添花,绝不雪里送炭”。 我的故事证明了一件事:在美国创业可以没有家庭背景,没有政府关系,没有钱,没有经验;但是要有能力去把握机遇,要有恒心把梦做到底。 B计划的重要性 是否要创业的问题实际上有两个问法:“为什么创业?”和“为什么不创业?”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你的创业的动机;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则是对创业风险的一个评估。如果创业回报高又没有什么风险,那当然就有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创业者的行列。 我当初能下决心创业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我不认为我承担了什么巨大的风险:(1)成立公司的原始投资不是我自己的。集资的法律文献里对投资风险讲得很清楚,一旦公司破产,解散公司后我还能东山再起。(2)如果公司办不成功,凭我的学历和经历(尤其是临床分子医学遗传学专科医生执照)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并不难。我创业初期人还在大学任助理教授和临床分子医学遗传学实验室主任,按学校的规定,教师有20%的时间可以做兼职工作。我就是利用那20%的时间开始运作公司的。这样,即使在完成集资以前,我也没有因为创业承担什么额外的经济负担。为了回报学校的慷慨,我成立公司时还想给学校一些股份,但是学校认为我公司没有用到我在学校职位内的技术,因此连股份都没要。 现在看来,创业的唯一风险就是要说服我太太。我当时没有做应有的说服工作,但是她还是全力支持了我十年多的创业冒险。这中间有无数次公司濒临倒闭。虽说“风险”不大,但是在各种不定因素下生活十年,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为此,我深深感激我太太对我的理解和信任。也希望所有的创业者能有我一样的好运,找到一个能一起创业的伙伴。 对我来讲,为什么创业本来就不是问题:因为创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才能让我觉得父亲还在身边,才能充实我每天的生活。那如果“为什么不创业?”也不成问题的话,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创业了。创业对有些人讲是一种选择,对另一些人讲则可能是别无选择。我的运气好,最佳选择正巧是我想要选的。 创业就好比在杂技团里表演的走钢丝,虽然有安全网接着,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并能够走到对岸。但是如果没有安全网,还有多少人愿意走钢丝呢?美国的创业环境好是因为它给创业者编织了一个安全网,一旦创业不成功还有机会,至少不会没有饭碗。 高回报的甜蜜 创业有风险,但是创业者还是前仆后继,投资者仍然冒投八个公司一个可能成功的风险积极投入,为的是什么?除了精神上的满足以外,对财富的追求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创业成功而致富的几率毕竟比中彩票的几率大些。 我个人感觉,创业成功得来的财富和其它方式得到的“横财”有很大的区别。创业的回报很甜蜜,很安全,很充实。只要把该交的税都交了,拿钱和花钱就心安理得。 高回报的甜蜜实际也有相对的两个层面:一是成功之前的收入低;二是成功之后的回报高。在新加坡和香港一些大学里的教授通常不愿意出来创业,因为他们的工资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创业太苦,太累,相对风险太大。创业者是一群半饥半饱的狼,吃得太饱太好,就没有创业得原动力了。另一方面,创业成功而得到得不是很高得回报也能挫伤创业的积极性。比如日本,一般员工和管理层所得的工资差别不大(和美国相比)因此成功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大。 我们国家最近通过的物权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让创业者得到甜蜜的回报以后能心里踏实,有保障,创业群体才会越来越大,创新型的经济才有后劲。 善于发现需求者创新,敢于承担风险者创业 我年初回国在分别在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和北大做了有关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的演讲(参见有关博客)。我希望通过解剖我的创业经历,尤其是那些险些失败的教训,让同学们知道创新和创业的路应该如何走。 我的感受是,创新的捷径就是发现问题:被该问题困扰的人越多,说明未来的市场就越大;问题越难解决,解决的越巧妙,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我们学生物和医学的有太多创新的机会了,因为有太多的病我们还没有很好的诊断和治疗。对创新者来说,每天有让人头痛的问题去思考,是一种幸福。 创业成功的秘诀是找到“最佳风险”。所有创业者都要承担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关键问题是那些风险你能够承受?那些风险社会能替你承受?为什么去承受那个风险?一旦风险成为现实怎么办? 创新和创业都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们象传染病一样,一旦得上就不可救药,而且还要传给其他人。我写这篇小文的目的就是借《大声》一块宝地打一个喷嚏,让更多的人感染上创新和创业这个“病”。 参考连接: 鼓励创业的Kauffman基金会 CarlJ.Schramm在斯坦福的演讲 全球办企业难易度排行 在美国成立不同类型公司的利弊比较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8535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人
热度 3 snps 2009-8-9 02:13
(这是给21世纪经济导报《大声》专栏写的,是综合了08年底的两篇博文的产物) 今天上班的路上在广播里听到一条新闻:我们Huntsviller小城里竟然有一个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人,他的名字叫DouglasPrasher。科学家也靠运气吗?每个诺贝尔获奖者的后面都可能有很多失败者的伤心故事,他们到底“错”在哪里? 断了资助丢了奖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三位从海蜇中提取了荧光蛋白的科学家。不过椐Douglas讲,他是最先克隆了荧光蛋白基因的人。因为癌症研究基金会的资助没有了,他就把手头的克隆免费送其它科学家了,结果其他科学家拿到了诺贝尔奖。他则去了许多地方找工作,包括美国航天局的实验室。最后,他没有了工作,沦落在Huntsville的一个丰田车售车行当礼宾驾驶员(免费把来修车的客户送到工作的地方,等车修好了再去接回来)。 因为他的故事在美国的“新闻联播”(NPR)里广播出来,影响很大,所以三位诺贝尔获奖者邀请Douglas去参加颁奖仪式,旅费由他们分担。 说起来很巧,我曾经两次面试过他:一次是他刚刚失去NASA的那份工作,来我们Genaco公司找事情;另一次是研究院刚成立时他来面试我实验室的一份工作。因为他有微液体(microfluidics)和分子生物学的经验,两次都很看好。不巧的是两次我手头的经费都不够聘用高级研究员。 我还认识另一位应该得诺贝尔奖的人,是现在在UAB工作的LouiseChow和TomBroker夫妇,他们是Genesplicing现象的发现者,其他科学家因为对这个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解释而得到了诺贝尔奖,他们则无缘那份荣誉。两位都非常聪明,非常敬业,有多项优秀的发明和发现。 诺贝尔奖不是体育项目,评奖过程有许多主观因素。每个获奖者的背后都有许多“无名英雄”。得奖者是努力的结果,也有很多运气的因素在里面。 俗话讲:“一命,二运,三风水,四拜菩萨,五读书”。靠读书和努力来改变命运的难度真的有那么大吗? 一万个小时的努力是成功的必需 最近读了华尔街日报推荐的一本新书“Outlier",作家MalcolmGladwell,他写的另外两本很有影响的书我也看过(TheTippingPoint讲市场开发的转机,Blink讲新思路的来源)。Outlier是讲成功者的故事,或者试图分析成功的要素。 作者例举了许多成功案例:Unix、Java程序的编写大师BillJoy;微软创办人BillGates等。 作者发现这些成功人士的确有天赋,但是人为的机遇才是他们成功的决定因素。书的开头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偶然发现,北美冰球队员中的明星球员很大比例都是一月份出生的!进一步分析才发现,不是年末生的不会打球,原因是北美(主要是加拿大)少年队挑选队员的入取年龄是以一月一日为截断日。可以想像,都是七八岁的小孩,年初生的和年末生的在体力和协调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在同一个竞技场上当然更醒目。于是年初出生的小孩更容易被选拔成集训队的队员,得到更多的指教和训练机会。 再去看看那些成功人士,BillJoy和BillGates都是经过一些偶然或必然的机会,在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电脑是何物的时候,就已经沉浸在编程“游戏”中了。比如BillJoy,他就读的密西根大学刚巧就是美国几个率先购买电脑终端的学校。在没有终端以前,程序员要在纸卡上编码,然后排队上主机测程序。有了终端的十几个人可以同时上机编程。但是终端的使用费用(按时间计算)也还是很贵,一般学生一个学年也才有几个小时的分享时间。“幸好”学生们发现主机的一个编码漏洞,只要在需要的时间后面打入一个字母k就能无限使用。于是BillJoy能不分昼夜地泡在终端前面编程。当他大学和研究生毕业时,已经积累了一万多小时的编程经验了。 BillGates也是如此,他上初中时的私立学校有钱有远见,购买了电脑终端作为“电脑俱乐部”的工具,而且母亲们凑钱买了终端时间让小孩们玩。结果BillGates在上哈佛大学以前,就已经积累了上万个小时的编程经验。 知名的甲壳虫乐队也是在登陆美国前,就在德国汉堡的酒吧里出演一千五百多次了。人们看到成功都假设成功者是天才,其实他们个人的“一万小时”的磨练和机遇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做生物技术的就更需要这样的磨练。当初我们的实验室和早期的IT公司一样简陋,所有酶的缓冲液都要自己配,杂交液、反应条件都是自己去找。没有现成的试剂盒。因为有那些经历,才让我们思考问题时能从最基本的因素着手,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是停留在表面。算一下,近二十年的磨练时间,积累下来也应该不下一万个小时了吧? 一万个小时是你必须付出的“血汗”,如果你的运气好,这一万个小时花在别人前面,花在大趋势的前面,花在浪头到来的前面,那你的成功几率就要大些。 BillGates和BillJoy在编程时,全世界有那么多编程经历的人也屈指可数,他们能引领行业也是必然趋势。当一个机遇展现在你面前时你能否把握住,就看你是否已经有了必要的积累。这个积累除了知识的积累以外,还有能力的积累。知识只能给你识别机遇的能力,知识以外的积累(社交能力,写作和交流能力等)决定你能否把握住机遇,利用机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要有很好的平衡:光积累知识只能成为别人成功的“旁观者”;光积累能力就只能是空洞的“评论家”。 一万个小时,应该把65%花在学问上,35%花在能力上。另外还要加上100%,花在别人没有花的时间上。 千里马推磨,谁的错? 话说回来,Douglas的“坏运气”完全是命运的安排吗?为什么当初没有能继续得到项目资助?为什么没有把那么有希望的事情继续做下去?为什么不去成立一个公司?我们这里有一个以前和他一起在NASA工作过的科学家,据说他很不好共事,脾气比较怪,为人处事不够严谨。 怪癖,似乎是科学家的专利,但不是所有成功的科学家都有怪癖。在我刚刚读过的“Outlier"那本书里还提到一个叫Chris的天才,他可能是世上IQ最高的人了,至今为止没有人得到比他更高的IQ值。可是,他一生很少对社会有贡献,没有发明发现,没有著书立说。因为绝顶聪明,又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难道我们的社会这么差,让许多天才找不到工作甚至难以生存?千里马推磨,到底是谁的错?千里马只有填饱了肚子才能展示才能,那么,谁该负责喂饱它?既然是千里马,为什么不自己跑到肥沃的草原去大餐一顿?于是自由就成了一切的前提。在一个有充分自由的环境下,千里马不应该饿死,也不应该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如果你是千里马,即使是饿着肚子也要去跑,去寻找机会。如果你在饿着肚子寻找机会的路上走上了错路,最后跑到了沙漠,那是你运气不好(错过了机遇);如果你在找到肥沃的草原以前就饿死了,那可能是你努力不够或起步太晚;如果你被绑在磨盘上没有自由,那还是你的命不好(生不逢时)。但如果你有基本的自由,路边有随时能吃到能够维持生计的草,那你就该不断地去寻找属于你的机会。 也许命中注定的事难以改变,至少,运气是可以通过多运动来“碰”到的。找上门来的是命,路上拣到的是运,自己动手做出来的才是你唯一能够掌握的东西。我们努力地工作可能改变不了命运,但至少可以尽早地发现命运给我们的安排? 知命者满足,满足者快乐,所以劳碌者快乐?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1864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在生物技术大会上谈创业教训
snps 2009-8-8 06:05
(这是08年六月的一篇博客) 应邀参加在圣地亚哥生物大会(BIO)的一个分会:中国生命科学 研讨会上让我讲“在中国做生物技术公司的独特机遇和挑战”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首先,生物技术行业在中国还刚刚兴起,一些规律还没有建立完善。市场的机遇是有的,但是机遇绝对不会白白给你,要你取努力争取。 第一个要考虑的是做什么?传统的生物技术公司有四类:做技术的,做产品的,做服务的,和做信息的。我的选择是做产品。确切地说是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产品。结果很失败。 我八六年出国留学,九一年拿到临床医学遗传学的博士学位,九四年当上助理教授,临床分子医学遗传学实验室主任,九四年开始第一次回国参加当时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优生产前诊断大会,并介绍美国当时刚刚推广开来的用血清甲胎蛋白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方法进行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的方法。九六年成立Genaco公司开始生产,报批,推广这项技术。技术推广是成功的,这个项目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政府支付的医保项目,在江苏,上海等地是政府出钱做产前筛查所有孕妇。但是从商业运作的角度看这个项目是失败的。 为什么说是失败的呢?很简单,公司没有赢利,投资者没有赚到钱。这实际上是我的第一个转折点。从一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变成一个创业者,先把书生气甩掉。记得03年非典期间在美国见到深圳市的刘应力市长,他对我说:“韩健,既然做了生意就要赢利。成功与否最终还是看赢利。”这句从共产党的干部口里讲出的话给我的印象很深。 一个象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这样的好项目,国家的优生政策需要,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需要,市场需要。但是商业上为什么又是失败的呢?首先是因为没有技术壁垒。这个项目采用的技术是ELISA(酶联免疫反应)。没有专利保护,技术简单。因此当我辛辛苦苦地把产品开发出来,报批拿到后,马上就有三家以上的公司(其中有两家是我以前的合作伙伴)生产同类产品和我争市场,比价格。竞争是必然的,也是公平的,尽管竞争来自自己的合作伙伴很难“消化”但是也是生意场上的常事。 唐氏综合症项目并不完全失败,最后我们把报批下来的产品买给了一个上市公司,至少让我有了喘息的机会。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的挫折让我认识到中国市场虽大,并不是谁都能拿到的。要想成功就要有“绝活”。提高技术壁垒,使自己在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使成功的关键。所以九九年开始我就和Luminex公司合作,在他们上市以前就成为液态芯片技术平台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在该技术平台上开发核酸诊断产品。 这一次在技术平台上我们有了优势。液态芯片技术使微液体技术,激光技术,电脑技术的完美整合,有十几个专利保护,在中国(短期内)不会被人拷贝。为了能拿到这个技术平台在中国的“独家”经营权,我们也尽了各项努力:除了交付技术使用费以外,还一次性购买二十台仪器。并制定了该仪器的国家标准,拿到了医疗仪器销售许可证。可是这次我又犯了两个错误:(1)有了技术平台,并没有马上开发出市场急需的产品;(2)误认为Luminex公司会给我们足够的市场保护,不会给我们太多的竞争对手。 第一个错误是产品开发上的。拿到技术平台以后我决定做两个产品系列:一是遗传病的分子诊断。因为我学的是医学遗传学,当学生是被灌输的概念就是“感染性疾病在抗菌素大量使用后得到有效控制,今后绝大多数病人的病因都是遗传因素”。因此对遗传病的诊断当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我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地中海贫血的分子诊断。结果肩负一个很昂贵的技术平台(把绝大多数现金用来购买,维护技术平台)研制出来的产品又是市场上所不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原因不是技术上的。我们的技术远比现有市场上的好。关键是中国市场不能承受液态芯片技术平台(在医学遗传领域)的高价位。医院买贵重的仪器(液态芯片在国内的售价75万人民币左右,根据配套软硬件和试剂不同而定)一般很慎重,都要能为医院赢利才行。一个仪器如果仅能诊断一个病(地中海贫血)那远远不够。而且地中海贫血有其它比较便宜的诊断方法,发病有局限在广东,海南等省,因此市场非常有限。我们做的另一个产品是血源筛查(查HIV,HBV和梅毒)。结果投入了研发经费,产品也初步搞出来了,才发现这个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极高,生产需要批批检,报批获准希望也不高。 在产品开发错误的同时,Luminex公司也开始给我们带来“麻烦”。他们虽然给了我们在中国“特殊经销商”的地位,但已经和他们建立起合作关系的其它国际大公司可以用其它品牌把液态芯片技术平台引入中国市场。结果虽然只有我们有医疗仪器销售许可证,但大家都用我们的证明(或不用证明)买仪器。结果是通常一个客户几个厂家去竟标,不同的品牌,同一个机器。大家比价格。 本来想有一个技术平台作为壁垒,结果象唐吉珂德一样穿着沉重的盔甲(被现金流压得喘不过气)却要和行业巨头去打拼。结果又是失败。这次失败得教训是:别人的技术平台不能成为自己的技术壁垒。 2003年,非典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中文的“危机”一词很好,危险和机会并存。我记得很清楚,03年四月二十一日,我在约翰霍普金医学院和一个香港商人谈在中国合作引进医学遗传学诊断技术平台。他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医院管理学家,在美国和著名的约翰霍普金医学院建立合作,用他们的品牌和管理经验在中国和有名气的医院合作建立“合作产科病房”。这样,他不用投入巨资建立医院,很快就能进入中国最能赢利的医疗领域(在人口最多的国家接生)。和他合作项目谈得很顺利。谈完以后闲聊,谈起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当时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心惶惶,街上空空,人们自我隔离,商业活动几乎停顿。我突然冒出一句话“其实我们的技术平台可以做一个非典的鉴别诊断试剂,不但能检测到非典(非典病毒的序列四月十几日刚刚公布在网上),还能同时检测到其它可以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和病毒!”但是当时公司已经没有剩余资金做新产品开发了。“我需要十万美金研发这个产品,我们现在没有钱。” 这是我和他的首次见面,但是我们有相见狠晚的感觉,他就象是我一直寻找的哥哥。我们的目光对视了一下,他说:“健,你去做,我出钱。”有了他这句话,我们当天就开始行动。我三天内就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拿到灭火的非典病毒(这时中国的一些诊断试剂公司还在和国家疾病控制中心要病毒做试剂研发),经过我们公司的科学家不分昼夜的干,仅用了短短两个多星期就把产品研发出来,寄到中国。刚巧我们的合作伙伴认识部队医院实验室的主任,大家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四到岗哨,拿到临床标本进行验证。结果通过了药检所的测试。在香港,台湾的临床实验也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这个产品同时检测十二个呼吸道病原体。但是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因为常规的多重PCR很难做,靶点之间相互竞争,干扰。迫使我们在扩增反应完后不得不做离心柱过滤去除高浓度的,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剩余引物。杂交反应后也需要反复清洗才能去除背景,增加信号强度。这是一个应急产品,若想变成一个医院常规使用的产品,使用简便,自动化是不可缺少的。 在一次回国的飞机上,在普通舱的狭小座位上坐二十几个小时已经成为我想事情的好机会。我有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纪录“灵感”的。那天我脑子里想的都是怎样把实验操作程序变得更简便,如何才能实现自动化的问题。思考的结果就是tem-PCR的框架。会到实验室,我们马上组织实验,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终于得到了一个使用性能(特异性,敏感性)好,产品开发方便迅速,并可以自动化的多重PCR新技术。 这次会议上的另一个让我讨论的问题是“如果你再次创业会有那些不同?” “我会犯不同的错误”,是我的第一反应。创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保证会犯新的错误,但是我也可以保证不犯同样的错误。成功的经验都是在无数次失败中生存下来才能讲的东西。成功者都是有效的失败者。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到机会,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在中国做生物技术,和在其它国家做没有太大的区别。关键是要认准市场,选择好的(最好是自己的)技术平台,研发能最快上市的产品。既然是创业,和钱打交道就是不可避免的。要能在第一时间赚到钱才能生存,生存了,才能谈发展,发展了,才能谈壮大。中国政府的支持很大,但那仅仅是增加了创新企业生存的机会,公司的发展壮大不能靠政府,也不能靠风险投资。钱不能保证成功,但钱是成功能的保证(之一)。 如果(这对我不是问题,notif,butwhen)我再次创业,我觉得我成功的把握要大很多。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失败过,惨败过。 座谈会上下来,有不少于十个听众主动和我打招呼说“enjoyedyourtalk."认为我坦诚地面对失败要比拍胸脯比成绩更容易接受。其实这是我一贯的风格,也是我从我父亲那里学来的。讲自己的失败和教训对人有利,对自己更有利。失败不是放弃的理由,但失败是从新开始的最佳理由。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8920 次阅读|1 个评论
爱情,科研与创业?
gaihua559 2009-6-16 14:45
最近看了不少这方面题材的博文,其实也早就想写点关于科研与创业的文章,可惜一直懒于动笔!突然想起去年曾打算为一个女孩放弃读研,出去创业,因此正好又加上爱情!题记 记得去年,那股冲动十分强烈!因为一直等的那个女孩也来北京了,可惜,此时依旧一名不文,加上女孩也不小了,心想大家都等不起,于是打算堕入世间,创业挣钱!当时觉得能与她在一起,就是能给我梦寐以求的诺奖,也不在乎! 只是很可惜,一直算是自以为是,她从来未曾对我有过感觉!所以,最后我就不用再做艰难抉择!继续读研之途了!不过,出外闯荡一番,不时走上心头!尤其目前是所谓的金融危机。当此时世,正是大丈夫有为之时。天下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读书得来的! 和堂兄谈起弃学创业之举,一般也是随口而说,真要放弃,于心何舍? 未料不久前听堂姐说堂兄欲回家创业,大惊!我至今按兵不动,而他也数度劝我三思后行,未料竟已怀抱项目,打算创业? 于是寻机探讨,原来也是纸上谈兵,该做实验,依旧!该看文献,更勤!不过,要姐夫先行调查情况了!说起科研,还是创业?确实难抵创业之诱!儿时玩伴,早已成家立业,虽未上过高中,但日子过得红火,号称店铺跨越数省!而我等书生,自幼博得美名,如今之世,却得独身游于未知之海!虽说不上让人瞧不起,但也没有勇气将一个好女孩拖入难料之境! 如今在中国创业,首先就是要解决资金问题,然后就是对创业的环境进行评估!项目,倒是不用太担心,任何项目,都能够在强大的消费市场上做大,作强!首先,自己可谓是一穷二白,若与人合作,自己的主导权有多少?利益的分配如何解决?地方政府的作用力如何评估?创业,很多就是探讨关于人和人的关系问题,而这也是自己不屑的东西!创业,不过一时一世之利;而科研,若有成就,则是百世千秋之功!权衡利弊,依旧无疾而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跟毛泽东学创业,向韦小宝学办事
danfouer 2009-6-12 10:44
毛泽东和韦小宝,一个曾经在中国人民心中至尊无上,一个出身在传统观念中下贱无比;一个被归为英雄领袖,一个被斥为流氓无赖;一个是在真实世界中被神化的历史人物,一个是在小说世界中被真实化的虚构人物。但我以为,在当代中国,只有将两人的优势加以结合、消化和吸收利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够真正为你所爱的人做一点事情。这个人可以是国家、人民,也可以是某个团体或某个个人,当然也可以是你自己。 学习毛泽东,学习毛泽东思想,不是只是看他的书、背他的话,而是要透过这些文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细细体会他的这些思想从何而来,他为什么这样想,他为什么这样说,他为什么要跟这些人说;学习他无论处于优势或劣势,占据主动或被动,始终认认真真做调研,积极主动想办法、不急不躁、不骄不馁的工作态度;学习他全局考量、系统分析的工作思路;学习他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工作方法;学习他团结自己人、争取中间人、打击竞争对手的工作谋略。以奇谋国,以正治国,建立一个武装割据的红色政权,当一个受人排挤的中央苏区主席,领导一场转战 2 万 5 千里大撤退,跟曾经生死相搏的竞争对手坐下来谈判,其难度远大于今天任何一个创业者或是 CEO 所面对的问题,但他都做到了。中国的创业者或是有志于创业的人士,都应该认认真真地研究一下毛泽东创业的全过程,特别是那句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所有创业者铭记于心。 向韦小宝学习,首先要学习他渗透于不同势力的技巧和手段在康熙那里,他是一品鹿鼎公;在天地会,他是青木堂堂主;在神龙教,他是白龙使;同时他还是陈近南和九难师太的徒弟、吴三桂曾经以为的救命恩人以及俄国公主的情人。正是因为这些诸多身份使他完成了诛鳌拜、救顺治、揭穿假太后、逼吴三桂造反、灭神龙教、破俄国入侵、收集四十二章经、保天地会群雄、放茅十八等诸项大事。就业绩而论,韦小宝无疑是个好干部,而对于他两个主要的老板,康熙和陈近南,他也算有情有义,功大于过,善始善终了。在具体的处事中,韦小宝的随机应变、放手一搏以及不忘兄弟义气的价值底线,都是值得从事具体工作的干部和职员们好好体会的。 毛泽东和韦小宝具有完全不同的人格魅力,我今天看毛的书,感觉就像是一位资深的老同事在认认真真地、不带任何偏见的给你摆事实、讲道理、分析问题,可惜这种感受在后来领导人的文章和讲话中荡然无存。韦小宝虽然有些另类,但他总能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迅速博取特定目标的欢心。从这个意义而言,毛泽东是战略专家、掌舵高手,而韦小宝是营销专家、执行高手。 从鹿鼎记中出现神龙教开始,毛泽东和韦小宝就已经被联系在一起,洪安通和神龙教最后败亡在韦小宝手上,洪夫人成了韦小宝的老婆,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错误路线不堪一击的看法,难怪邓小平会对金庸的书爱不释手,鹿鼎记这本书根本写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个人分类: 思考评论|3775 次阅读|1 个评论
80后身上沉重的担子——呼吁创业
chyq721 2009-3-24 07:57
只能说我越来越胆大妄为,我也知道未来我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幸亏有佛学相伴,所以我会以佛的名义说一些让某些人听来反感的话。比如此文的题目 80 后身上沉重的担子。 是批驳应试教育么?不是;是向没有学术道德的老板老师开战?也不是。以上两点都不是我们 80 后要首先应对的,笔者以为对于我们 80 后,应对的应当是新的改革三十年已经启动,正好又遇上了可能比上个世纪那个导致二次大战之经济危机更恐怖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福是祸?总之已经是我们身上沉重的担子了。 三十年前,中国开始改革,生力军该是中国的 50 后。那是他们跟我们一般都是二三十岁左右的青壮年,生活已经逼使他们有所改变,将自己的人生命运与过去的三十年改革开放相结合,成为了社会发展大潮的弄潮儿。现今叱诧中国政坛、商业圈、学术界的人不多是 50 后的人么?致力于打造中国民间第一战略智库的王志纲老师,在其《谋生》一书中或多或少将他们那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描述;对他的书并没有进行追踪,但是我相信王老师势必会写一本谈 50 后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与社会搏击的壮丽故事的。王老师写谋生依据的是面向北大的学生,听众恰好是跟笔者年龄相差不多的 80 后了,所以在其书中多次呼吁八零后正是未来的三十年。很多学者已经撰文表明中国的改革大业进入深水区,能够趟过,当然还得靠我们这些年富力强的 80 后相携相助的将国家扛过去吧。 改革需要我们,同时又遭遇了难得一见的金融危机。去年总结改革三十年时,是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渗入的过程,今年已经是新的三十年启动的时间,正当我们踌躇满志时,却要遭受失业的打击,你说我们的担子不沉重吗?想为国家做点事情,可是却没有一个合适的角色,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呢?但是,笔者以为,改革之初, 50 后也会面对着没有具体工作岗位的现实,那些还有着铁饭碗的人只能坐等国家的安排而错失改变自身命运的机遇;而那些从大牢里出来,没有政治照顾的罪犯已经没有可能性获得铁饭碗,生存的压力只能逼使他们去创业了,百废待兴之时,恐怕只有自己创业,为国家制造岗位才好走出自身困境;这些人在改革中首先发达起来,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么。 我们还算是幸运的,起码在我们毕业或者是失业后,我们立志以人为本的政府正在努力的帮我们解决失业问题,与改革之初的 50 后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了。但是,我们就真的应当像改革之初有着铁饭碗情节的人们一般坐等吗?金融危机中真的就没有机遇吗?何不创业,何不为他人制造就业岗位呢? 想通了,似乎就没有所谓的沉重负担了。 创业确实存在各种困难,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那些意志力坚强,性格豁达而又执着,心态开放,分析能力强,有着铜钱般的眼球的同学,笔者以为应当承担起一份责任,不去与其他同学争抢饭碗,而应当努力站出来创业,即使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的很多很多朋友跟你说了社会黑暗所带来的创业之艰辛,然则你的以上性格与生俱来就是上帝安排来拯救处在经济危机的全人类的,要有这份使命感的。让我们一起耕耘于中国每一个角落,坚强的扛起身上的重担,为我们深爱的祖国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岗位吧,来吧,朋友,让我们都一起创业吧。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3438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大代表:国家应支持百万农民到非洲创业
junpengyuan 2009-3-12 14:0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2日03:25 燕赵都市报   本报特派记者 刘彬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少农民工失去了就业机会,有的报道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和农民工抢饭碗的说法。针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赵志海提出,国家应支持农民到非洲创业,这对农民致富,对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都有很大帮助。   ■埃塞农业部官员主动找我   赵志海代表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谈起这次人代会上提的建议,他告诉记者,这一切都和去年5月12日,他随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组织的农业考察团到非洲埃塞俄比亚和几内亚有关。   在研究了考察团的成员构成和行程后,还没等双方正式开始谈,埃塞俄比亚的农业部官员就找上我说,他们对我国的杂交谷子非常感兴趣。   赵志海代表说,埃塞俄比亚现有人口7800万,目前约有700万人口常年靠救济粮食维持生存,另有1000多万人常年缺3个月的口粮,粮食需求十分迫切,初步统计分析,埃塞俄比亚缺口粮食约25-30亿公斤。   埃塞农业部对我们的杂交谷子非常感兴趣,因为我们这是个抗旱的品种,而且产量高,平均单产达到460公斤。   在埃塞农业部的要求下,杂交谷子在埃塞通过许多渠道进行了实验,效果非常不错。   ■我们农民能吃苦可到那里去种地   原来我还只是单纯的从种子出发,但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才使我想到了在此次人代会上提出这个建议。赵志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埃塞俄比亚粮食作物面积1.5亿亩,其中谷类作物(苔麸、手指谷)4000万亩左右,这些作物至少一半以上可以改种杂交谷子,即2000万亩以上,种植杂交谷子比种植苔麸、手指谷平均每亩增产150公斤以上,2000万亩杂交谷子可增产粮食30亿公斤以上,完全可以解决埃塞的粮食问题。   我们的农民能吃苦耐劳,到那里去种地,我们就可以发挥埃塞的土地资源,解决我们农民人多地少的问题。   赵志海代表建议,根据目前的形势,应该由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和非洲国家进行谈判,如果一人种20亩地的话,2000万亩,就可以解决100万人就业。农民有了地种,而且收入不菲。如果谈判好了,有关部门还应该对农民进行培训,让农民尽量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同时尽量对他们进行当地风俗、语言上的培训。实际上,农民如果去了非洲,就都是杂交谷子方面的农技专家,同时当地谷物价格昂贵,农民收入会比在国内收入要高很多,同时,这对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个人分类: 经济金融|2844 次阅读|2 个评论
教育,我想这样下
dnastar 2009-3-6 23:59
这学期已经讲了三个星期的生化课了。 虽然生化是整个生命科学大厦的基石,可是我并不想它变得很严肃或古板,总想以水煮三国的方式来讲述。 课件自然少不了标注重点,知识面,考点什么的,不过关键还是怎么讲述,虽然开过几次课了,不过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每课前必再温习教材和课件等 4 个小时,构思怎样穿插些科学界的素材和联系到生产生活常识等,特别是联系到本学科 - 农产品深加工。 虽然备课时很紧张,可是站在讲台上,铃声一响,所有灯光一关,只留下投影仪时,所有的一切就都忘了,于是乎眉飞色舞,于是乎谈经论道地,一会儿是知识点,一会又是诺贝尔奖(当然是生化方面的),一会又是遗传疾病,一会又是《读者》上的某个故事, 课下,有同学来问课件索取,我问:感觉课程都听懂了么? 有点快了 是什么快了? 语速 又问了一些女生,答曰听明白了,各人悟性不一样,于是请那位同学预习 来了几位重修的的学生,我以为是为了考个 90 分好考研的,他们自己说,因为我的课很生动,就来重修了,当然也是为了考研,分数倒是不重要。 其实,我们这类高职高专跃变的大学,应该培养重视应用的人才才对,所以我的课程一半的时间在将基本概念和分类,推导等,一般则是讲述那些个生命中间代谢产物的提取,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其特性设计开发这种产品的用途等,真正达到实学实效实用的目的。 所以,虽然他们还只是二年级,我已经开始给他们洗脑了,鼓励他们早进实验室跟个导师做实验。 学校还没有这个风气,让二年级的学生就做研究,何况是大二的。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下了课就有几位来报名了,我很快做了安排,下完课就跟我到了实验室了。下 次课结果又来了 4 个,也一并安排了,还有些投报其他老师的拐回来找我,因为那些老师没动静,我一样是照囊全收。结果很快就收了 10 个 这十个大二的本科生,怎么消化? 我马上动员它们申报春萌,新苗杯计划和创业杯大赛,这些课题一般都不用太难, 3-5 个月就可以完成,投资不大,但是实践效果明显。 我把大家召集起来,开始讲授这些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意义和申报要点,申请书的写法,资料的查阅等,然后根据我的课题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将这十个学生分成 4 个团队,例如柑桔中柚皮苷的提取,柑桔果酒中色素的提取,柑桔果酒的澄清工艺研究,五谷米奶的开发等,那些涉及代谢工程的课题是不太可能交给这些学生的。 然后教导他们按照硕士论文的格式来设计,怎么设计呢,先将硕士论文琢磨透,弄清课题意义,现状,所需的材料、设备,方法,每个人在大标题下设计 2-3 个小标题,写份标书,我审阅后就可以开始做。最后是告诉他们初进实验室怎么上手,可以从测定标准曲线入手,达到3个9就算合格了,试验则一定要做对照,阴性的阳性的,等等技战术的具体内容,当然也没讲太多,一是留些空间给孩子们发挥,而是怕吸收不了,循序渐进。那么这些做的基础就可以在秋冬季节时申报创新创业项目。 这种培养方法在许多老师包括一流大学浙江大学等来看,可能有些冒进或冒险, 毕竟还只是大二的,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在我的课程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去解决过去 生化史上的经典疑难,我发现,经过诱导,学生的思路是可以打开的,那么这种大脑,我们开发的越早,他就越好用,就越容易形成优良的思维定势,就越符合社会要求。 学生很积极,领走了我那份即兴涂鸦的讲稿回去创作了,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实验室,我找到一个空房间,和在走廊上弃置了一年的中央试验台,于是我和这五 六个学生(有些周末上市里去了)一起把它们忽而嗨哟的抬进去了(当然在拉抬的过程中,我在寻找他们中的将才,哪些心细等),搽干净后,配上天平, ph 计,电炉,铁架台,试剂架等,一间干净整洁的实验室就搭起来了。 欢迎各位老师,工程师,医生,社科专家,同学等积极指点,以便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步步健康发展。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79 次阅读|1 个评论
观马丽丹的祷告《祷告的手》有感
杨学祥 2009-2-26 06:24
观马丽丹的祷告《祷告的手》有感 金钱万能是蠢才, 创业皆从苦中来。 金融风暴现谜底, 钱柜本来并无财! 财财财,债债债, 黄金转眼化尘埃。 自古富贾难三世, 由盛而衰苦难挨。
个人分类: 诗词|14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
lxwang 2009-2-1 11:01
1.一定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不要成为灌输教育的牺牲品。 2.仕途,商界,学术。大致说来,每个人都注定要走上三条道路中的某一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不妨以此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根据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塑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3.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你的专业。千万不要因为你是名牌大学或者热门专业而沾沾自喜,也大可不必因为你的学校不好或者专业冷门而自卑。 4.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如果你有十项工作每项都会做百分之十,那么,在用人单位眼中,你什么都不会。所以,你必须要让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通才只有在专才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5.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一定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不要像读中学一样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逃课没有错,但是不要逃错课。同时,既要逃课,又要让老师给高分。 6.一定要学会理财。对于贫困生来说,首先要做的不是挣钱,而是省钱。很多大学生读书的时候一掷千金,可是,毕业以后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交半个月的房租。 7.大部分女生将电脑当成了影碟机,大部分男生将电脑当成了游戏机。大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时候电脑会成为浪费时间的堂而皇之的借口。有电脑的大学生非常多,可是,这中间很多人可能大学毕业的时候还不会Excel,不会做一个像样的PPT。这点对于我们一定要注意啊!!!!!!!!!!!!!!!!!!!!!!!!! 8.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一个人有多少钱并不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所有权,而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使用权。一个人具备多少能力,不只是说他一个人的时候能做什么,还包括他能通过别人做什么。一个人赚的钱,12.5%是靠自身的知识,87.5%则来自人脉关系。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拿人脉赚钱。所以,请好好珍惜大学期间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这几年你认识的朋友可能会是你毕业以后最可宝贵的财富。 9.互联网固然威力无穷,但是,如果你沉迷于网络聊天,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浪费的金钱倒是可以弥补,荒废的青春就无可追寻了。轻舞飞扬已经红颜薄命了,而痞子蔡却继续跟别的女孩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触。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网吧就是一个血淋淋的黑洞。 10.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花开堪折方须折,莫让鲜花败残枝。一个有一万块钱的人为你花掉一百元,你只占了他的百分之一;而一个只有十块钱的人为你花掉十块,你就成了他的全部。 11.研究生扩招的速度是30%,也就意味着硕士学历贬值的速度是30%。千万不要以为考研究生就是积极进取的表现。对于很多人而言,考研不过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方式罢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读研究生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立志从事科研、学术的人及其他少数人除外。 12.不要一门心思想着出国,更加不要迷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削尖脑袋记GRE词汇很可能是一件非常愚蠢也非常可悲的事情。既然全世界的公司都想到中国的市场上来瓜分蛋糕,为什么中国人还要一门心思到国外去留学然后给外国人打工? 13.人才市场就是一个地雷阵。通过多种方式求职固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饥不择食。只要用人单位一说要你交钱,你掉头就走便是了。 14.求职简历必须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职的时候大可不必像严守一那样有一说一,必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说一些谎言是非常有用的。一份求职简历只要用一张A4纸做个表格就足够了。很多女生的求职简历就像是写真集,不但浪费钱,而且对求职毫无用处。面试其实是有规律的,每次面试的时候只要背标准答案就行了 15.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人才。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放到那个让你成为人才而不是垃圾的职位上。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究竟适合做什么。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骑驴找马固然没错,可是,并非随便找一头驴就能找到千里马。所以,一定要重视第一份工作。 16.大公司是做人,小公司是做事。进入公司工作以后,必须尽快融入写字楼政治。职员能否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不在于是否努力,而在于老板对你的赏识程度。在写字楼的政治斗争中,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具体技巧就不多说了,书中每一条都说得非常具体) 17.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一定要有创业的勇气和魄力。如果你一只满足于给别人打工,那么,不管你工资多高,永远都只能是一个可怜的穷光蛋。就算月薪2万,在深圳上海那种地方,一年的存款还买不来一个小小的洗手间。 18.大学期间一定要多去图书馆多去自习室。很多书你现在不读,一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去读了。虽然不是每本书看了都一定有用,但是,因为你不知道究竟哪本书以后会有用,所以只好多看书,并且抛弃那些过于功利的想法。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
个人分类: 读书心得,影视赏析|3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09年创业:谁忽视了农村,谁错过了良机(原创)
cwyjd 2009-1-14 20:56
我认为,2009年将是农村大发展的一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让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减缓,这便给发展速度长期较缓的农村带来了向城市靠拢的机会,使得拉近城乡差别成为可能。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农村而言,我认为影响较小。08年在温总理的正确领导下,各种惠农方案不断出台,农民保障有了依靠,必定让农民可以较为大胆的进行消费。为什么城市人敢花钱,而农村人却都在拼了命的攒钱,也不敢花钱呢?这主要因为长期以来,农村收入偏低,而且保障问题的不到解决,农民心里没有定心丸而造成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只要脑子勤快、身体不懒,发家致富不再是梦想。这让农村人手里的实际可消费支配的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往往想到的是:1、提高生活水平,购买相应电器,增强家里电气化程度。2、为获取更方便的信息渠道做打算,购买电脑、上网等,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农村人受股市、楼市影响较小,国家提倡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而农村覆盖广,面积大,相对需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谁忽视了农村市场,谁就错过了良机。尤其对那些初次创业的人来说,可能失去了赚取第一桶金的机会。 农村创业的几大优势: 1、无论房屋还是地皮,价格非常低廉,许多地方几乎可忽略不计。 2、农村相对信息闭塞,价格不透明,利润相对较为可观。(农村并非什么都便宜,许多东西比城市贵很多) 3、农村物流不发达,无论网购还是实体购物,都存在一定困难,反差形成巨大市场。 4、许多在城市已经家喻户晓的产品,在农村可能刚开始兴起,毕竟大多数农村比城市现代化程度相比较为落伍。可以将城市市场进行二次挖掘、筛选,这样可能有比较成熟的创业模式借鉴。 农村创业的几个劣势:1、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2、相对来讲,农村人购物及为其提供服务时较为小心,不敢轻易接受,因为辨别力差,所以特别担心上当。许多农村人都是经过长期观察或者看到有很多人购买了某产品后,才肯自己买,这样就造成了打农村市场,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农村创业的几个要点: 1、切入点(创业项目)的选择:无论谁创业,在哪创业,都存在创业项目问题,我认为农村应该走的路线还是技术创业和信息创业。技术主要是对现代化技术、农业技术等各种技术的使用以及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我所说的信息创业是一方面指利用地区间的信息差,从而造成的商品、服务等的差,来进行创业。也就是所谓的通过供货渠道的差别,另一方面围绕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好工作。2、地点的选择;地点选择也是创业的关键要素。3、技术的掌握。尤其是那些走技术创业路线的,自己本身技术的熟练程度,对事业发展有较大影响。 时间关系,我先总结到这里。等到我的这篇文章关注达到1万人的时候,我将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下我的农村创业的一些具体方案。我也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把我之前一直在考虑的一些方案总结一下,希望届时我的方案能对大家有所参考。 (初稿于2009年1月14日20:20截稿) 欢迎关注我的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cwyjd 与我的创投圈: http://sns.wabei.com/?4336 每个博客或许有不同之处。
个人分类: 创业指导|42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创业:谁掌握了广告,谁就成功了一半(原创)
cwyjd 2009-1-14 20:52
创业,将是09年最热门的话题。而作为创业准备期而言,我认为每个人最需要锻炼的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及提炼的能力。每个想创业的人,我想首先应该学会的就是看广告、分析广告。现在的广告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时时刻刻学习锻炼的机会。对于身边形形色色的广告,你是否感觉很厌烦?但是,如果你把他们当成你学习的免费资源,或许,你就不那么认为了。每一个创业的人,必须抓好宣传这一关,无论你的服务、产品多好,只要你不安于现状,只要你想做大做强,一定要做好广告。看广告,首先应该学会辨别广告的真伪。在信息社会中,虚假广告的成分也很多,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不会轻易的上当。而我在这里想强调的,并非只停留在辨别真伪的基础上,我想我们应该在看到广告以后,能够做到深层分析每个广告,包括广告费用、预计广告的作用及收益,广告的成败、广告的投入产出比、广告中所列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定位高低等等,拿别人花钱做的广告,当做自己的学习案例。用身边的事物作案例,总是更容易接受些。通过分析,从而产生自己的想法:这个广告属于什么行业广告,面向的客户是什么,应该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这个广告、通过什么形式来做、做多久,多少次、用什么样的广告语,如何设计广告版面最适合等等一系列问题。当自己进入创业实战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的去进行广告宣传。有个朋友突然放弃原来的生意,和我聊起来。我建议他在找工作期做无线网卡生意,总投资2、3千元即可开始。他没有实体店,所以最初建议他做当地网络宣传,可以说是免费做广告。起初效果不错,第二天就开始有了生意,每天赚个100、200多元,很快这个行业短时间内出现井喷,许多商家涌入,网络宣传铺天盖地,价格压得很低,几乎没有利润,而这种利润下,售后保障是个问题,朋友问我怎么办,我立即建议他转为小区宣传,印发宣传单,就近原则,可以立即上门安装,容易成交。我选择转为小区宣传的理由,相信大家也能看出来:第一,网络没有利润,恶性竞争没有意义,售后服务无法保障,毕竟产品有硬件保修;第二,凡是需要安装上网的,大多是目前没有网络的用户,信息相对闭塞,对价格不熟悉,保证他能够正常销售。而后再加上他通过一些同学朋友销售,每天业绩一直不错。(这里之所以提出保证正常销售,是因为之前我曾向朋友推荐过无线电话业务,朋友也为此赚了一笔钱,利润不错,产品也不错,可是后来经销商相互压价,有的甚至出现抛货、出局现象,造成上层经销商断线,售后无法保障。我一贯的原则是,要么不做事,要么一定做好售后,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不能因为一个产品,一件事,丢了一个人的最宝贵的、最无价信誉,当然,追求暴利也是没有信誉可言的,所以说保证正常销售。) 创业初期几乎没有多少人是直接盈利并从盈利中拿出资金进行宣传的,大多都是空投式宣传。如果不注意广告的投入产出比,不研究广告,很可能因为宣传不当,让自己的创业逐步走向失败。只有真正的吃透广告,才能活学活用,随机应变,不同时期,果断采取不同策略。 对广告的深层分析、加工提炼为我所用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获取信息、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这是创业,连续创业的源泉。 当然,这种信息的获得,并非只通过广告。对于其他各种形式的信息,我们都应该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强化训练。例如一条新闻、一个场景、一条消息、朋友或者过路人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字等等,都可以作为分析加工的信息。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可以逐步让自己养成快速获得并提炼信息的能力,长此以往,将这种能力转化为一种习惯。有许多同事及学生说我对信息的加工提炼的速度令他们吃惊。当一句广告词或者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在我面前闪过的时候,我脑子中可以很快产生出能够为我所用的新的信息点、一个创业的新方向或者一个新商机。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需要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提炼转化、论证等几个步骤的,而整个过程,我可能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如果你肯用心,你会发现几乎身边的每一个信息点,都可以给自己提供很多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只是你之前没有注意,没有深入思考而已。我之所以让大家注重锻炼这种快速转化能力,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信息量太大,变化太快,所以信息的捕捉与提炼转化必须是快速完成的,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才能走在别人之前。或许就是这种信息获取直到提炼转化的快速完成过程,让许多朋友感觉到我的点子可能很多,来的也很快。而我想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这种能力,只是需要长期的锻炼养成。 朋友经常问为什么我看广告能看的津津有味,坐车的时候也是不放过每一个广告,他们很难知道我大脑的思考过程。我自身也在努力的成长,为了成长,我不应该放过身边每一个可以加工提炼的信息,每一个可以为我提供信息的场景,只有这样,我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 让我们一起实战,让我们一起成长! (初稿于2009年1月14日19点左右截稿) 感谢一起关注我的创投圈: http://sns.wabei.com/?4336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wyjd
个人分类: 创业指导|3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宁作实干的民工,不做空谈的学者(原创)
cwyjd 2009-1-14 20:47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或许,我现在正应该站在三尺讲台,挥洒汗水,或者又应该站在电脑之前,舞动鼠标,把自己的知识投影给每位听客。但是,我没有。 我离开讲台已经好几年。现在是一名纯行政工作者。有些事情有些情景是非常令人怀念的,我想有一天我还将站在讲台上,但那时不仅仅是自己激情的讲座,而且能够面对许多情绪高涨的听客。05年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从院系调入或许许多人向往的机关工作,开始了学校的各类培训、成人招生等继续教育工作。07年又调入校办工作。作为一名真正的党员,我一切无条件的服从党的安排。无论什么时间,我认为自己的都在实实在在的做事情。而在从事继续教育工作期间,我给自己定位了新的方向:职业指导。后来发现其实我原来是一直这么热爱这个职业。在从事培训工作的两年里,我之所以受到很多学员的欢迎,我想更多的是我能够像朋友那样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做职业策划,而不是简单的培训。许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十分渺茫的。喜欢什么?该学什么?为什么该学?学了有什么用?是否能够用上?几乎全是问号+问号迷茫,孤独,无助。无论是低学历家长驾驭不了现在信息社会的变革,无法为孩子导向,还是一些高知识分子无法做出有力有据的判断,总之,一切变化太快,不做专业的研究,是无法较为准确的把握好人生规划的。就如同我常说的:给孩子选大学,不常年跟踪相关大学的情况,不对学校的情况研究连续3年以上,你不可能枉下结论的。 08年的金融危机下,国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创业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是喜讯,却也酿成了许许多多的悲剧。在政策诱导下,许多大学生初入社会,雄赳赳,气昂昂的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而缺乏实战经验的大学生们,许多在创业路上屡受重创,没有市场经验、缺乏商品管理经验、资金链短缺,让他们的锐气一步步消亡,有的创业者血本无归。我是十分主张大学生创业的。大学生创业最容易使他们成功的开始创业的就是他们的激情,而创业历程中最难的就是坚持,之所以难以坚持就是因为他们会遇到各种困难,而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很茫然:自己在家里种地的父母,现在从知识和胆识方面往往难以驾驭、指导自己,兄弟姐妹对80后来说更是个可期而不可求的。在这个时候,我希望我能够站在他们面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而我没有。 原因很多,第一,我一向的主张是:宁作实干的民工,不做空谈的学者,虽然我已经考取了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质,但是我的创业指导经验没有完全达到我理想的地步。我现在创业涉略的行业虽然很多,但是我认为自己还不是全面展示自我的时候。我现在对创业的研究还处于试验阶段,我自费建立了创业试验基地,我想我的创业基地是很成功的。在我的创业基地里,我的低成本、低风险的创业模式,受到了所有知道的人的赞赏。也受到了很多大学生及其他创业者的青睐。第二,许多创业者没有获得我的信息,不可能联系上我;第三,我的博客迟迟未能开通,不可能了解我,信任我。总的来说,我自己现在的名气不够,没有人知道我。(调侃一下自己,呵呵) 多少年来,我一直没有停止创业研究的脚步。我认为广泛涉略,总结经验,必须实战, 对于一名真正的职业指导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他综合能力的运用,却又不可或缺。例如驾驭方向的能力、独特的思维、超前的意识、持久发展的眼光等等,都是一个创业指导人应该具有的最起码的一点。 我不是一个好的写手,我是一个很纯粹的理科生,想事、做事、做成事,是我所一直关注的。但对于写事,或许是我自己应该不断磨练的。也许在我自己的学术生涯中我不会在什么国家刊物上发表什么正规格式的论文,但我想,开放自由的博客可以让我很好的展现自己的思想。发不发表,对于一个喜欢做实际事情的人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无论大家怎么评论自己,无论自己有功多少业绩,只要自己在实实在在做事,不是每天夸夸其谈,那我就是成功的。 (续上)思想的成文总是需要考究的,否则也会遭到网友的批评啊,自己觉得只有在讲话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一种自由的发挥,因为讲话的时候几乎不需要任何草稿的。好在博客上自己也可以自由的发表一些言论,不需要太多的文字规范的束缚。 自己一直给自己的定位是:宁做实干的民工,不做空谈的学者。现在站在讲台上夸夸其谈的老师太多了,就拿计算机教育来说,有许多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网页制作的时候,有多少教师拥有自己独立建设的网站,有多少进行过实际大型网站的开发、注册、运营?又何以让同学们能够活学活用呢?我曾经有一名大学同学也总结过他自己:懂得东西非常多,就是不会用。这位同学在我们看来也属于百事通类型的人,只要问他,他总有一大堆的理论。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转化或者不曾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转化过。 实干的民工是应该受人尊敬的,因为他在为自己的工作而踏踏实实的做事,虽然有许多人瞧不起民工的职业,但是他们却有人一个人发展过程中尤其宝贵的一线经验,而这种经验,却能够夯实一个人的发展地基。空谈的学者,终究会遭人唾弃的,他们满以为自己满腹经纶,把那些大道理不断的讲给别人。没有一线的经验支撑,所谈的大多是不能够完全适用的,经不起在实战中考验的,从而对听客们造成误导。而这种人,又往往是一种小有成就的人,让人很容易信赖。因为他们的嘴上功夫,包括笔杆子功夫,应该还是不错的。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人是拿着一纸文凭、一个证书来混饭吃的。 自己不断的鼓励自己,一定要做个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不一定拿很多证书,不一定学很多知识,但是,每一个知识,都要活学活用,每一个证书,都将以自己的实战来充实。实战,再实战。这其中必然很有无数次的跌倒,我想,我将继续奋进,我不是一个喜欢放弃的人,我也将在实战中不断的磨练自己,壮大自己。 总之,实践才是硬道理。
个人分类: 创业指导|3778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年寄语
xiaguangqing 2009-1-1 17:33
工作第一年 新章续篇展 科学有险阻 只要肯登攀 刻苦加钻研 行行出状元 珍惜二十载 立志冲九天 教好专业课 攻克外语关 知识靠积累 创业莫畏难 强体靠锻炼 体魄毅更坚 尊师还重友 自强好儿男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最应该懂金融
biotrader 2008-11-30 14:21
科学家最应该懂金融 科技与金融是生产力发展的两个轮子。当然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社会土壤,这两者就会自然生长并相辅相成。科技创造财富,而金融要使财富保值增值。财富比电还难保存,动不动就贬值了,财富如何保值增值呢?答案是:通过金融投到最有前途的高科技中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科学家懂科技,也最应该懂金融;企业家都懂科技的呀,至少有科技市场化的眼光;科学家不能落后呀。 以色列风险投资投高科技的比例世界最高,他开始是为了解决100万来自前苏联的犹太移民的就业问题,要知道当时以色列本来只有500万人。人家用风险投资投创业解决就业,解决的很好,同时也发展了高科技。 一个有产品、技术的创业企业,金融的参与有两个阶段: 上市前 和 上市后 。 上市前有私募PE、风投VC、天使投资(最早期)等;上市时IPO,上市后进入资本市场。 第一、上市前 早期投资者风险大要持有优选股,为什么呢,结合一个例子说明: A. 普通股 B. 优先股 a.可赎回优先股 b.可转换优先股 c.有参与权的可转换优先股 私募股权投资工具及作用 。 普通股的局限示例 。 当事方:企业家乔忽悠,投资者李私募 。 李私募出资$150万美元;投资后股份分配50.05/49.95 。 企业及作价:企业:员工1名: 乔忽悠 ,现金: $150 万美元 。 无形资产 : 乔忽悠所制ppt及商业计划书各一份 。 作价(投资后):$300万美元 乔忽悠一天后遇到 蒋拓展 。 蒋拓展:业内巨无霸WooWee!的业务拓展副总裁 。 WooWee!市值120亿美元,蒋拓展的收购提议:$200 万美元全盘收购乔忽悠的新企业 。 乔忽悠得到20050.05%=100万 李私募得到 20049.95%=100万 还赔了50万 为什么会这样? 。 企业家的股权必须通过其经营实绩挣出来! 。 乔忽悠的思想只有实现了才有价值 。 WooWee! 收购之时,乔忽悠并未挣得其在企业中的股份 。 如何解决? 优先股 。 优先股的特点:认购成本为面值,确定的红利水平,优先于普通股 可赎回的优先股 ( redeemable preferred stock ) 。 特点:投资者在规定的时间后有权要求企业赎回投资 。 如5年后开始分3年赎回,乔忽悠-李私募案例 。 李私募投资获得 $150万可赎回优先股,双方普通股持股比例: 50.05/49.95 两种情况 1. 如果乔忽悠第二天卖了企业,李私募将毫无损失。 。 李私募执行可赎回条款,获150万美元,并按普通股比例与乔忽悠分配剩余50万美元 。 而WooWee! 净出资50万美元购得乔忽悠企业,得到乔忽悠及其商业创意 2. 如5年后企业成功上市,同样 。 李私募执行赎回条款,获150万美元 。 乔忽悠与李私募分别拥有企业50.05%和49.95%的普通股 但是如果收购价格使拥有普通股显得更有利呢? 可转换优先股 (convertible preferred stock ) 。 特点,优先股持有者有权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 。 强制投资者在优先股和普通股之间进行选择 。 退出时企业价值大于投资后作价,转换;否则,不转换,赎回 。 WooWee! 并购案;李私募执行赎回条款,获150万美元;乔忽悠获50万美元 。 如 WooWee 出价400万美元并购 。 李私募行使转换条款,或普通股;乔李双方按股份比例分配 可转换优先股的局限: 对于第二、第三轮的新加入投资者有不公平之处。 进一步改良: 有参与权的可转换优先股:( Participating Convertible Preferred Stock ) 。 特点,在可转换优先股基础上增加下述条款 。 企业出现流动性事件时,持有人有权获得面值,并且有权按转换后的普通股比例参与剩余的分配但在企业出售超过规定作价或上市时,则参与权自动失效 。 WooWee! 1600万美元收购案当事各方回报 。 新投资者:500 + 25% x 950 = 737.5万美元 。 李私募:150 + 37.5% x 950 = 506.25万美元 。 乔忽悠:37.5% x 950 = 356.25万美元 这些工具的灵活应用再加上 信贷杠杆 可以使投资方冒较小风险获得满意的回报率。在中国MBO(管理层收购)大潮中这些技术被用的炉火纯青, 我们希望这些技术和银行杠杆要用到高科技创业企业中来。 第二、上市后 市场上的从业人员有几种:投行经理,衍生产品模型设计员和交易员。 下面以美国市场上的期权交易为例来说明。期权定价模型获得过诺贝尔奖。设计的比A股的权证要复杂很多,也合理很多。 。 期权交易 http://finance.yahoo.com/q/op?s=GOOG 这里就是Google公司股票(代码:GOOG)的期权报价: 期权分为CALL和PUT两种, CALL看涨期权和PUT看跌期权正好相反。 买CALL对这只股票是看涨的。但直接买进GOOG的股票现价292美元,贵。买CALL的话,只花少量的钱,收益大,有组合的话风险也小。美国期权一般每月的第三个周五到期(expiration)。欧洲期权又有不同。 strike,是不同的履约价格。我买进的CALL价格为30。在到期前,我就随时有权要求交易对手以30的价格卖给我XXX股票。不管股票当时的价格是多少,只要我提出执行,对方必须以30的价格卖给我股票。所以strike越低,购买CALL就要花更多的钱。一般只要看离股票现价最近一档的strike即可。比如GOOG现价292美元,我们就可以只看strike为290的合约,价钱只有20美元。 symbol,是期权本身的代码。国内股票是数字代码。这里用公司名的助记符,更好。 last,是现价。chg,(change)。是last相对于上一个交易日的涨跌变动。 vol,(volume),是当天成交的合约数目。期权交易的最小单位是张,每张合约对应100股。open int,(open interest),指市场上现在这么多张合约存在。 对石油类ETF( Exchange Traded Fund ,相当于行业 综合指数),运用期权组合战略的例子: 此计划只是一个示例,不代表投资建议,事实上最好不要在现在这样大盘向下的时候做 bull put. 交易类型:Bull put 具体方案:Sto 2008 Dec 65p 0.95Bto 2008 Dec 55p 0.25预计收益0.7左右。 1、短线RSI和STO的组合技术信号,反弹概率很高。 2、如果是公司要看12月期权没有盈利报告的不确定因素。 3、看200天线重要支撑等,有整数争夺的位置,4周内跌到65的概率不大。 调整计划: A、股价继续反弹,持仓到12月第三个周五,让期权自然过期。 B、股价跌破最低价66.06,有效击穿66,出现放量等确认跌势,平仓。 C、若破66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平仓,则Roll到2009 Jan 60p。 本文和《沙的智慧》一文介绍IT一样,挂一漏万地介绍了一下金融和科技的联系。目的是引起科学工作者了解金融的兴趣。科学家更加懂得金融了,财富的创造和保值增值形成了良性循环。那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都会感到更加亲切了吧。 Email: zyubinATgmail DOTcom MSN: z_yubinAThotmailDOTcom 有关内容和数据,感谢张矢的老师;感谢美股操盘手Jim老师。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0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刘邦还是张良,这是个问题:答鸿飞
考槃在涧 2008-10-24 11:25
鸿飞兄噎我:杨玲兄,我觉得你是在绕圈子。君子当仁不让。如果哪个企业不听你的建议,要么你是错的,如果你是正确的,你去帮助或者成为这个企业的对手,用你的办法把它在竞争中灭了不就完了?要不然你还一辈子当相公不成?(见拙文《 商业、足球、科学和信仰 》) 我说:做刘邦还是做张良,这还真是个问题。刘邦大概跟今天的董事长差不多,他自己去带兵,被项羽打得一蹋糊涂,老婆孩子老子被项羽一窝端了,要不是项羽有虞姬管着,他这顶绿帽是戴定了。 刘邦的实际商业操作能力不怎么样,他比较会管人用人。张良韩信萧何,一个管战略,一个管市场营销,一个管后勤,产业链齐了,再加上有随何、郦食其这样的公关人才,大事可成。 刘邦的公司后来成了世界第一强,他自己得意地说,张良的鬼点子跟黄老邪一样多;萧何管理财务、人事、行政,现金流从来没有断过;韩信带着几十万销售,把市场都做到了珠峰顶;而项羽有个范增这样的无趣男而不得其用,当然就要被我收购了 我自己还真想过做刘邦,曾经策划过创业。不过,我的本行市场研究国外已经发展了 100 年,国内也有小 20 年的历史了,市场格局已经比较稳定,不是很适合创业者。我还真不是吹牛,如果我搞个市场研究公司,一年六七十万的纯利也并不是问题,远高出我现在的薪水。但问题是,这个行业要做成大公司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考虑到我更愿意多学点多写点东西而不是多赚钱,我宁愿找个轻松点的工作。 我以前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帮助科学家创业。尽管我相信科学家如果愿意赚钱的话,学习 1-2 年也是可以自己运作企业的,只是大多数优秀科学家可能自己并不想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我曾经的想法是,科学家出技术,我出管理、战略和营销,然后找人投资,如果能成功的话,我想做成一个科学家孵化器,就是科学家研究的成果,我搞个公司帮助他应用,等他的业务上了正轨,让他自己去管理或者找职业经理人管理,然后我再去帮助别的科学家。鸿飞兄如果有啥好项目别忘了拉兄弟一把,我可以写商业计划书,找人投资去。 不过,所有这些比较起来,我还是更愿意做一个学者或者思想者,要在商业上有啥发展也是姜子牙:我不下钩,愿者上钓也。 话说回来,我必须正视鸿飞兄的话。鸿飞兄说如果哪个企业不听你的建议,要么你是错的,这话完全没错。我没有狂妄到我认为自己绝对正确,有时候我也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或者说,如果我做到 CEO ,是不是也会是这样子。 拿我现在在雅虎来说。我两年前因为项目开始和雅虎接触,八个月做 3-4 个项目之后,有一定了解。腾讯也是我的客户,去腾讯也不是不可以,要说营销水平,腾讯看起来要好一些,他们研究的内容已经很有针对性了。打算换工作的时候,至少有三个机会我可以选择,其它的两个工作的月薪至少都比在雅虎高出三千。在明知道雅虎的管理和营销都有问题,并且钱还不多的情况下,我还选择了雅虎,有点傻。我的出发点是这几个: 1、 我要找个远低于我能力的职位,好有时间读文章,写博客,我称之为隐居; 2、 我想看看,我老在报告中指出客户的错误,在陈述中客户也很少 Challenge 我,是我的观点不值得 Challenge 呢,还是别的原因?是我错了呢,还是客户另有苦衷? 3、 都说马云很神奇,我想看看马云神奇在什么地方; 4、 5 年来做了大小七八十个项目,客户都付了款,但是对客户到底有多少帮助,我心里没底,干脆到客户家里去看看,看看到底是我们的观点和建议有问题呢,还是别的原因? 我已在雅虎呆了一年有余,现在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从我给雅虎提交的第一份报告起,总体上我们的观点和建议就已经切中了雅虎的深层次问题。具体的问题和证据没有篇幅在这里讨论,原因非常复杂,但说到底和鸿飞兄所谈的如何取消谁谁的资格完全是一回事。 从物理化学领域来说,鸿飞兄可能可以击败任何对手,让一些不合格者失业,但鸿飞兄恐怕不能在所有科学领域让不合格的人失业。对于我来说,在市场研究行业我可以让一些人失业,但我不能驱赶所有中国不合格的企业家。我们能寄望的不外是制度和更多优秀的人出现,我们能做的不外就是写写博客帮大家理理思路,而我们写博客除了自娱自乐之外多多少少有好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想法在里面。每个聪明一点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正确,鸿飞兄如此,我也不例外。所以谁真的正确一般也只能靠结果来证明,于是我写东西更多是希望引起其它人思考。 回过头来再说中国的企业家。中国并不缺创业的企业家,事实上,如果不是国家税收过分高,对待中小企业过分严苛的话,中国的创业者、成功的创业者会更多。我并不是指责中国企业家在所有方面都不合格,我只是发现,中国创业者有些共同的短板,这些短板会妨碍创业者从一个精明的商人蜕变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中国的创业者的短板在哪里呢? 一个公司从什么也没有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一般会经历草创、成长、生存、发展、转型、辉煌这几个阶段。我们的企业家和民众的错误在于,他们把一个企业在市场中可以生存当成了辉煌。 首先必须承认,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它同辉煌的距离至少有十万光年。因为生存和辉煌根本是两码事。 很多时候,一个企业只要能够收获投资人的信心,就可以生存。然而,如果企业还处在生存阶段就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并仍然用创业的思路和方式来运作公司的话,他是在透支投资人对自己的信心。 草创和成长阶段,使用亮剑的操作模式不按常理出牌是可行的,但到了生存阶段,必须按照商业规律老老实实地做。逻辑非常简单,在草创和成长阶段,企业规模小,没有固定的业务模式,转身非常容易,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这个时候就靠快速反应、灵活变化和奇招邪招发现新市场,在成熟大公司的包夹中杀开一条血路。等到公司能够盈利了,上市了,基本上等于如果不折腾,生存就没有问题了,这个时候的运作思路就应该截然不同。一个已经开始盈利的公司,必然已经有比较稳定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群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想清楚就贸然出手,等于自杀。事实上,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自杀。当企业家上市圈钱以后,整个创业团队都会飘飘然起来,他们会变得听不去专业人士的意见,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我创业成功了,而你没有。所以我说他们把生存当成了辉煌,他们不知道企业发展的周期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充满了艰难和阵痛。一个毛头小伙子对专业人士说,我长大了,再不用听别人的建议了,他一定会栽跟头。 笼而统之地说,创业更象是在做政治,而守成更象是在做科学。中国不但缺乏职业经理人,更缺乏对职业经理人的尊重;这种不尊重就和政治家对科学家的不尊重完全一样。所以我认为中国并非没有优秀科学家,只不过缺乏对优秀科学家的尊重罢了。 而我之所以要对企业家提建议,是因为企业家创业的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是整个社会积累的财富。就像科学界反感陈进一样,拿着大家创造的财富开玩笑是犯罪;而如果明知道陈进有问题不揭发的科学家也犯了包庇罪。 同时,作为企业的职员来说,他的职业生涯也是十分宝贵而有限的。如果因为企业家明显的失误而让他们三四年的努力和青春付诸东流,只是拿了一些工资,这对他们不公平。哪里都可以赚钱,为什么不找一个能够一步一步朝前走的地方呢? 中国的企业家的短板是观念和人格(不要误解为品格意义上的人格,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特质)上的,这种短板同中国政治界和科学界的短板没有任何区别。由于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类似问题,所以用竞争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不是不可以,但是代价有点大。我必须要坦白地承认,我对目前主流的企业家 -- 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四十岁以上 -- 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因为我的年龄,也因为我的背景。如果我现在是个教授,还影响不了企业家的话,那我只能承认我自己水平不行了。当然,一个真正的牛人的影响力是超越他的职位、背景和 Title 的,但我现在远没到这个水平,我的规划是给自己五到十年的时间。抗战用了八年,白乐天诗云辨材须待七年期,七年后如果我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智者,我请鸿飞兄吃饭喝茶。 所以鸿飞兄问我,你去帮助或者成为这个企业的对手,用你的办法把它在竞争中灭了不就完了?要不然你还一辈子当相公不成?我无言以对。如果非要回答,我只好大言不惭地说,我是张良,但还没有遇到刘邦。如果非要我做刘邦,等我攒够十万生活费再说。 其实对于我来说,如果能够一直过着半年前在雅虎的那种隐居的思想者生活,做一辈子相公也很好。只是我逐渐被认可,隐居的生活已经结束了。 :《史记 高祖本纪》,原文是: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个人分类: 哲思|5206 次阅读|15 个评论
大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jesonlee 2008-10-22 02:35
新一轮的就业招聘旺季就要到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开始四处撒网寻找自己的婆家了。想起去年这个时候,一个毕业生朋友问我的一个问题:命运为什么这样不公平,为什么周围的人都找到工作了,我还一直没有着落呢?大学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早知道我还不如不读大学呢! 大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我想,出入大学校门的学友如果能够认真思考一下会收益颇深,至少在以后几年的大学生活中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奋斗方向。套用西方的一句谚语:一艘没有航向的船,任何顺风都是逆风。 高校不断扩张的现实情况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型教育转变。考上大学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绝对没有必要沾沾自喜,即使进入名牌大学也只意味着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而这仅仅是走向未来的第一步。 一 、大学是什么一个全新的平台 (一)大学是一次系统学习的机会 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要有适合自己的技能。大学是一生中最后一次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一生中最重要最系统的知识积累会在大学期间完成,所以学习基础知识,拓展应用能力在大学阶段非常重要。 可是大学的课程那么多,课余活动那么丰富,该如何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安排时间呢?记得我刚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听说四年要学习55门课程,这把我吓呆了。后来也的确有一段时间不适应。现在各位学友已入校一段时间,对大学的生活也有比较感性的认识了,大学课程和中学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中学是被动学习,大学则是独立学习了 (二)大学是学会独立,适应社会,展现自己的舞台 自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特别独生子女,独立意识比较差。进入大学要和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习惯、不同文化的同学一起相处,更要学会自立行事。从某种角度来说,我更加推崇异地求学,只有当真正离开父母的时候才更有助于独立思考,走向成熟。我是北方人,来到江苏读书,一开始很不适应,甚至有些嫉妒本地的同学,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看到他们都回家了,心里更不是滋味。生病的时候怕父母担心也总是自己挨着,久之慢慢学会了自己处理问题,自己照顾自己,现在我经常出差,但父母和自己一点都不担心,这正是自己长久以来适应环境的结果。 (三)结交朋友,走向社会的舞台 有人把成功的过程比喻成织网,随着社交圈越来越大,朋友越来越多,就越接近成功。这话不无道理,成功学家认为,成功=20%个人奋斗+80%人脉(人际关系)。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一个人想单打独斗取得成功越来越难,如果有一群能够帮助你、支持你的朋友,就方便多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必须要素,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资源,会利用这种资源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二、大学要学习什么 既然大学是人生最后一次系统学习的机会,面临那么多课程我们该怎样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呢? (一)夯实基础、熟练技能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长,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大多朋友而言,我们所谓的术业就是我们自身所学习的专业,一般而言,这也是我们未来从业的主要依据。要学好专业知识要认真做好以下三件事。 1、认真学好理论知识 多看课本,重视理论,理论知识是该学科最精炼、最系统的总结。只有首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更方便于知识的运用。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是我们更好的学习这门功课的前提。但是,学好专业知识不是以一味死读书,也不是像高中那样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而是实际能力的真正提高。首先要重视书本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其次要关注专业发展动向,通过上网查询,阅读刊物,了解行业的新特征、新方向;最后要加强实际操作,特别是应用型学科,适当参加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 2、熟练掌握工具性知识 专家预计未来10年世界最有潜力的行业在今天都还没有出现,所以要掌握工具性知识,通过这些工具学习其他知识。工具性知识包括语言类知识,如英语,阅读西方的原版教材,获取西方先进的知识必须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学习语言不是为了仅仅通过考试,很多同学读写的水平很高,但是却是哑巴英语,这显然与语言的真正要求大相径庭。我曾经就英语四六级的认同问题采访过一位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他告诉我,四六级是一个中国化的量化要求,四六级成绩好坏不代表你的真实能力,因为面试会用英语进行,你有信心参加吗? 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也是必要的。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基本的办公软件,网络维护,装机常识还是要了解一些的。经常看到很多朋友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但是实际运用就不行了,确实可惜。 另外,不管你未来从事什么工作,总不会在真空中生活,待人接物,与人交流,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比如基本的社会常识、法律、财务知识,等等。经常阅读些文学作品,既陶冶情操,又增加见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还有,尽量多准备几项诸如驾驶、烹饪等的基本技能,对以后的生活大有益处。 3、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提高与人交际的能力。 交流沟通、公关礼仪是一门必修课,不管你多么优秀,你的成绩总是要让别人来评价的,只有懂得交流的人才会把自己推介出去。另外,适当的兼职是有好处的,一来可以自食其力,二来可以接触社会,三来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喜好,使学习更有方向。但兼职毕竟不是主业,如果因为过多参加社会活动而耽误了学习,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经常参加一些体育运动,良好的身体是做其他一切事情的前提,体育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会提高组织协作能力。在美国,一个校体育队的队长往往在就业中比一名成绩优等生更受人关注。 三、不断调整,努力让你变得更好 1、正确认识自己,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每个人应当对自己有所了解,但往往这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好比高中,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想考一所怎样的大学,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大学也是如此,你想等你毕业的时候看到一个怎样的自我,你想选择一份怎样的工作,那么就集中精力朝那个目标挺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自己的未来。 2、正确规划自己,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成功一定是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努力的。只有你自己能够决定你的命运,初入社会的新生朋友在新的环境中难免会有犹豫,这是必然的,经常和老师、家人、朋友多交流,有意识地参加学校组织的类似成功成长类的主题报告,经历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多参与,多尝试,多积累,在不断经历中调试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既成功又快乐的人。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为创业,无为治国—关于加班
考槃在涧 2008-8-4 11:04
楔子 有朋友在我文章《 仇恨容易宽恕难 》留言,大部分时间都在潜水,杨兄的文章有深度,有思想家的气魄。最近有些感言,杨兄说是自己也是当管理的,现在大部分中国知名的企业不公开的要求自己员工一周之内几乎加班晚上八点,而且过分点的要求加班到十点。这对一个搞电脑的打工仔来说,我一直觉得是精神的透支,总觉得这样的管理者是否需要补补人体健康学的知识啊!先听听杨兄的意见! 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我呆过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世界连锁百货企业、本土市场研究公司、全球性市场研究公司、世界性互联网公司,服务过的客户有快消、汽车、电信、电脑制造、本土的或合资的互联网公司、石油巨头、建筑巨头、房地产巨头,基本上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公司都接触过。 这位朋友说的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在纯本土企业之中。当然不要以为外国资本家就很慈善,但他们做的比较隐蔽和能够让人接受。有时候有的工作必须要加班,但一般这类工作外资的工资都要高一些,比如同是外资,我目前这份工作的工资就要比前一份低不少,当然也要轻松不少。 加班的 N 种理由 老板要求员工加班,不外乎有两种目的,一是老板的理念就是加了班的员工就是好员工;一是因为公司的业务压力而不得不加班。大部分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假若公司平均每天每人加班 3 小时,等于节省了 30% 以上的人力成本,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实知识密集型企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工具主要是人)来说,实在是很大的一笔成本,老板的别墅和奔驰都在里面。 对于第一种情况,老板的观念无非是认为,是他的智慧、资本和以前的劳动积累给了员工一份工作,员工应该感谢自己,所以他们应该用劳动和忠诚来回报自己;也有老板认为,员工在年轻的时候多努力,多奋斗,其实是在为他们自己打工,老板都喜欢员工有主人翁责任感;还有老板强调服从,他们认为这也是服从的一个方面。我曾经有个老板说,他宁愿要笨一些的,不愿要不听话的;宁愿要勤奋而低效的,不愿意要高效而懒惰的。我这里不是道德审判厅,因此我不评价这些观念,但是我们都无法改变这种观念,这是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观念,在那个年龄的人中具有普遍性。我不知道我做了老板会如何,反正我管理过的人看起来过得还都算舒服,当然,也许只是他们不愿意说他们很难受而已。 对于第二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企业的生产效率低造成的。而企业生产效率低大部分又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我经常听到不少老板感叹中国目前缺少执行力,他们的意思是中国不缺高境界的人,但是缺乏执行力强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抱怨他们缺乏强有力的手下。 加班的经济学根源 他们不知道,一个没有被很好执行的决策不是一个好决策。 老板总喜欢认为自己是聪明人,这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但是聪明人未必会做聪明事,尤其是他和市场隔了十万八千里的时候。 中国目前的老板大多数是才创业十数年的,超过三十年的极少极少。创业阶段,都是老板带着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打天下,老板直接面对客户和市场,直接和兄弟们一起上阵拼杀,老板对行业、市场和客户都是非常了解的。于是老板成功了。等到公司上市了,老板成了董事长,他和客户之间隔着总经理、总监、经理、主管和专员,这已经是最简明的五级了,绝大部分公司至少十级。老板和市场、客户远了。 在创业阶段,老板因其独到的眼光和魄力把公司带了出来,他在企业内建立起无以伦比的威信,这种威信不只是资本和地位带来的,还是资历带来的。于是,在创业成功后,大家愿意相信他的判断,而老板本人也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决策就这么做出来了。 然而当老板成为董事长这个角色后,他的身份更多应该是挖掘资源,并不是整合资源和使用资源。当董事长做出业务决策时,他在整合资源;当他做出业务战术时,他在使用资源。他这是在帮他的总经理和总监们做事情。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老板会很忙很累抱怨没有好下属了!老板当然可以定下公司的战略方向和业务方向,这是基于挖掘资源的判断,但他不该做前两项工作。因为他已经不了解市场和客户了。 曾经了解过客户不等于永远了解客户 中国处于迅速发展之中,这也等于是说,中国处于迅速变化之中。市场在变化,客户也在变化。假若你的产品的客户是 25-30 岁的年轻白领, 5 年前的客户和现在的客户已经变化了,他们不是一代人了,这就是今天的中国。 当你成为董事长后,你是通过你的总经理或总监向你汇报市场和客户的状况。你以为这样你可以了解真实的市场和客户,你错了。 我给很多高层陈述过报告,他们对细节和研究背景都那么的不耐烦,他们只想听结论。他们只想听客户要什么不要什么,怎么样能够吸引客户的眼球。他们只想听你每一页 PPT 的标题,连图都懒得看。我当然知道他们的工作都很紧张繁忙,但紧张和繁忙的根源在于什么?在于不了解市场和客户。当你不了解市场和客户的时候,你不会做出正确的决策,你只有指挥你的手下不断去尝试,尝试你心中以为的市场和客户,于是,你的大部分决策都是错误的或者有偏差的,于是,你必须不断地工作,工作,于是,了解市场和客户被你认为是不重要的,你认为你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十几年,你十分了解客户,其实你了解的只是过去的和你自己心目中的客户,他们想要什么你并不知道。 市场和客户在细节之中,不在标题之中。对市场的认识,重要的不是研究人员呈上来的结果,是数据和细节。你每天要听到无数汇报,你的下属,你公司的研究员,你的第三方,非常非常多,每个人都在向你陈述他们的观点。但你听到的汇报,那是他们眼中的市场和客户,不是你眼中的市场和客户。每个人向你陈述报告,都有他们的目的。你的下属希望报告能够证明他的工作思路,你的研究员希望证明他的研究能力,你的第三方希望取悦你好拿到新的订单。你看到的是加工后的信息,不是真的市场和客户。而你自己呢?你有一个既定的认识。在这个行业里没有几个比你更成功的人,你当然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你总是对那些符合你观点的结论更感兴趣,而对于不符合你的观点的结论或者漠视,或者大加挞伐。 决策和市场脱节的例子 2004 年我服务东风悦达起亚。当时他们要推出一款价位在 25-30 万左右的车,这就是不太成功的远舰。他们为给这款车起名伤透了脑筋,通过广告公司,他们起了四个名:朗天、悠扬、远舰和天行健。每个名字都有古籍为典,比如最后一个大家知道来自于易经。 当时东风悦达起亚的总经理是李春荣,海归职业经理人,千里马就是他一手运作起来的。他是一个很聪明也很有水平的人。但他们不清楚四个名字中哪个更好,于是邀请我们找车主和潜在车主参加座谈会对四个车名进行测试。 前三个名字测试按部就班,波澜不惊,测试最后一个时,出了点乱子。我问,大家如何理解天行健,大家回答说,那就是天天走路天天健康呗。我有点晕菜,还是想按照既定思路主持下去, 3 分钟以后单面镜后面传来一张纸条,让立即停止对天行健的测试。 测试结束后我们照例讨论,李春荣说,我们高估了中国车主的素质,尤其是高估了中高档车车主的素质。没有人知道这四个名字背后的尚书、大学和周易,更闹出了天行健的笑话。 这个例子说明了办公室和市场的距离。最后大家选择了远舰为车名,但我要说,已经晚了。四个名字是按照大家以前对车主和潜在车主的理解研发的,脱离了市场和客户。甚至,他们之前的营销和公关思路也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去做的。箭已在弦上,要做大调整已经来不及了。其实车主有没有素质和商业无关,重要的是你必须理解他们现在是什么状况和想法。最后远舰这辆车也没有获得成功。 让公司成为公司,让老板去享福吧 有的老板说,大家都是这么操作的,为什么我取得了成功呢?还不是我更聪明一些。是的,你确实要更聪明一些,不过你只是比一些做得更烂的人聪明一些而已。你,你们可以做得更聪明。你们浪费了员工的劳动,使得公司的效率低下,于是只有要求员工加班了。 所以,中国不缺有思想的老板,也不缺有执行力的职业经理人,缺的是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正确关系。我看到大部分公司老板在做总经理的事情,总经理在做总监的事情,总监在做经理的事情,经理在做主管的事情,主管在做员工的事情,而员工呢?他只好去写博客聊 MSN 了。 我们的管理者总喜欢在管理里打上自己的烙印,如果你真的很了解市场和客户,这么做无可厚非,只是我们往往把大多数时间花在这样那样的会议上,而很少去倾听来自客户的声音。开会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让手下理解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执行,是要检查下属的执行情况。可是,你的决策本来就是有问题的,你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何在?当你的决策有问题的时候,你怀疑下属执行不当,你不断的开会开会,你陷入了泥沼之中。 老板存在的意义是让员工记住公司,忘掉老板。老板应改记住,无论他在公司中的地位多么重要,他只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是公司,老板是老板。公司是一群人,老板是一个人。当你总喜欢把你的意志放在公司里的时候,你的公司一定会低效,因为你不会懂得一切事情,你更不会坐在会议室里就能跟上变化的市场。 创业有为,治国无为 国家的管理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我们总喜欢让人民记住我们的功绩,记住我们的存在,这样的管理是注定不会成功的。你希望规范市场,最后你打扰了市场。当人民记住了你的存在时,他感觉到的只是不舒服。你让你的人民不舒服了,你失败了。人不会记住他鞋子存在,除非鞋磨脚。是的,让穿鞋子的人时刻感觉到的鞋子不是一双好鞋子,要么它被磨大,要么它被丢弃掉。你要做的是让人民忘记你的存在,无论你对国家有多么重要。 创业时应有为,守业时应无为;打江山有为,治国无为。这是一个企业和国家能够高效的根本之道。否则,在企业就是折腾员工;在国家就是折腾百姓和你的资源。 只是,冠盖满京华,我向谁去讲我的道呢?
个人分类: 入世|518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勇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位女企业家的自述
suqing1961 2007-8-30 13:29
旧作: 发表于 1995 年 4 月 3 日《 中国科学报》 边振伦,女, 60 岁,北京振涛国际钛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首 都女 教授联谊会会员、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代表团代表。 我 1935 年 3 月出生于河北唐山一个穷苦的铁路工人家庭,是在日冠铁蹄蹂躏下的华北大地上长大的。小时候,由于家庭贫穷,我身体非常虚弱,直到 3 岁才能走路。长大后我常常想,一个民族要自立,首先得国家强大;一个人要自立,首先得身体强壮。上中学后,我就开始坚持每天 3 个小时锻炼,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以此来强壮自己的身体,磨练自己的意志。初中毕业时,我已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并荣获唐山市女子 100 米 赛跑冠军。健壮的身体和顽强的意志,为我 50 多岁以后下海搞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4 年 5 月,为研制出一条大型金属玻璃幕墙离子镀膜生产线,我带领研究人员和一线骨干苦战 3 个月,完成了常规下需要 10 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按时为客户提供了生产线,并顺利投产,创造产值数百万元,受到了客户的好评并获 3 万元的奖励。这期间,我经常晚上只睡几个小时,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和外商谈判时也一样,为了思考对策,把对手的商业轨道纳入自己设计的经营思路中来,我常常 24 小时不睡觉,困了,就喝一两杯咖啡提提神。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已成为我在商场上竞争取胜的重要法宝。 我认为,妇女要成材,在事业上要有所成就,同样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样需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从小我就敬佩和仰慕那些为了大众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英雄人物,还在中学时,我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立下了志愿,要为社会和国家多做贡献。 1955 年,我考进北京工业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除了学好功课外,我还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力争多为大家做一些事情。后来,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并被选为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学毕业后,我留校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历任校团委宣传部长、系团总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总是不停地追求进步,追求创新,追求超越。改革开放以后,广阔的市场经济又给我提供了施展才华地好机会。 1988 年,我离开高等院校走进了商海,加入了我先生创办的北京长城钛金(集团)公司,并出任北京振涛国际钛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所谓钛金,就是金属钛在特定的电真空物理条件下,生成的一种超硬、耐磨、耐腐蚀、色泽酷似黄金的高级薄膜新物质。我先生发明、开发、推广的等离子加速器法离子镀膜装置,将钛金装饰于建筑、家具等物品,不仅雍容华贵,而且金碧辉煌。目前,这项技术还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新技术,并已成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为了打开公司的局面,把我们的产品推向世界,我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那一套成功的方法,运用到了公司的管理当中,在员工中强调为国争光,强调团结合作和荣誉感,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上任的第二年,公司的年产值就摆脱了总是在五六百万元间徘徊的局面,一举突破了 1000 万元大关。 1994 年,我们公司的年产值达到了 4000 万元,外销产品达到 200 万美元,并开发了新的产品,出现了一个非常喜人的局面。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 家鲁迅 先生说过,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路也就出来了。我非常喜欢这句名言。从群体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共同点;从个体来看,我们每个人又有不少不同点。我认为每一个人不同于他人之处,也许正好就是他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不少人认为,在商战中要想取得胜利,就得心狠手辣。而我恰恰认为,诚实、信任、友谊才是成功的奥秘所在。 1991 年隆冬的一个傍晚,我的一位台湾客户匆匆来京向我求助,原来他正陷于一桩生意大案中,而此时一个关键的搭桥人找不到了,希望我帮助他第二天早上找到。这位搭桥人是从俄罗斯路经北京的,在京无户口、无单位、无住房,只知道姓名和曾经学习过的学校。当时,处于一种为他人解难的心理,我没有半点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下来了。但我很快发现,按这两个线索在北京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为了解人所难,我根据这两条线索,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在第二天凌晨找到了搭桥人,并安排他们见了面。这位台商从搭桥人那里得知我找人的艰难过程后,激动地对我说: 边 女士!你是一位真正的朋友。在我们的谈判中,可以说你的为人征服了我。除这笔生意成交外,我还要追加给你一笔 250 万美元的生意。此时此刻,我劳累了一夜的身心,得到了无比的宽慰。这里不仅有商业上成功的喜悦,更有情感上的满足。 做女人难,做一名女企业家就更难。女企业家不仅要忍受诸如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观念的压力,更要接受商海中惊涛骇浪的挑战。但女企业家,又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女人思维细腻,感觉敏锐,逻辑判断能力强,在公关和经营等方面远远优于男性。女人热爱生活,懂得生活,温柔体贴,以及浓厚的人情味,常常在生意场上起着意想不到的取胜作用。记得有一次,一位外商客户在一家五星级的饭店请我们的客,当时外商带了一瓶 XO 酒入席,这种酒一般商店只卖 800 元左右一瓶,而饭店则卖 3000 元一瓶,服务小姐按规定要收外商自带 XO 酒 1500 元的开瓶费。我觉得这太宰人了,于是对服务小姐说:这酒我们不喝了,给我们来几听可乐吧!由于可乐和 XO 酒颜色很接近,趁服务小姐不注意时,我把客人酒杯里的可乐全换成了 XO 酒。一餐饭下来,我为外商节省了近 4000 元钱。事后,这位外商敬佩地对我说: 边 女士!你很机智,很灵活,很体贴,也很富有人情味。你是一位好女人,也是一位好商人。我愿意长期和你打交道,与贵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系。 目前,我们公司的高新技术产品已经远销美国、法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4 年,集团公司有幸被评为全国科技之光优秀企业称号。 或许是当过运动员的缘故,尽管我已年近花甲,但一点也不喜欢太极拳这一老人运动,而是天生爱赛跑,尤其是 100 米 赛跑 .。 在短短的十几秒里,参赛者 相互之间立马就能决出胜负输赢,那是多么刺激和激动人心啊!站在起跑线上,随着一声号令,你会在一瞬间产生出强大的爆发力。商场如同竞技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怠懈和疏忽,都会导致落后和失败。我们钛金公司只有不断地加油,不断地研制出新的产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4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