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云计算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云计算

相关日志

[转载]Teen Vaccination Rate Rising, But Not Enough, Study Suggests
xuxiaxx 2011-11-16 08:06
November 14, 2011 — Adolescent vaccination coverage is increasing but could be improved, 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4 in Pediatrics . Potential strategies include simultaneously administering all vaccines during checkups, improving clinician counseling and recommendation of vaccines, and increasing parental awareness and acceptance of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During 2005 to 2007,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expanded the recommended vaccination schedule for teenagers aged 13 to 17 years, adding a mening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MenACWY), an 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 give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tanus and diphtheria toxoids (TdaP), and for girls, 3 inoculations with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 (HPVV). An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provider-verified, random-digit-dial National Immunization Survey–Teen since its inception in 2006 reveals that vaccine administration is on the rise, but is not meeting full coverage potential. " urrent vaccination rates are still below target levels and are lower than levels achieved for vaccines routinely administered to children aged 19 to 35 months," the authors write, noting that Healthy People 2010 goals include achieving 80% coverage for 1 or more doses of TdaP vaccine, 1 or more doses of MenACWY vaccine, and 3 or more doses of HPVV. Between 2006 and 2009, 1 or more doses of TdaP vaccine and 1 or more doses of MenACWY vaccine coverage increased from 11% to 56% and 12% to 54%, respectively. Between 2007 and 2009, 1 or more doses of HPVV vaccine coverage among girls increased from 25% to 44%, with 3 or more doses of HPVV vaccine increasing from 18% to 27% between 2008 and 2009. The proportion of fully vaccinated teenagers increased from 10% in 2006 to 42% in 2009. Because infrequent healthcare visits are a major barrier when vaccinating teenagers, the authors used 2009 data to calculate potential coverage rates, had all recommended agents been administered simultaneously. They found that coverage could have been higher than 80% for the tetanus booster and meningitis shot, and as high as 74% for the first dose of HPVV. Total coverage could have been achieved for 76% of teenagers. The authors note that clinician counseling strongly influences parental acceptance of vaccines, and that providing a weak recommendation or delaying vaccination often signals that the inoculation is not needed or is not important. Top reported reasons for lack of TdaP and MenACWY vaccination included ignorance of the vaccine, lack of clinician recommendation, and a feeling that the vaccine was not necessary. With HPVV, belief in the teenager's lack of sexual activity proved to be an additional factor. Study limitations include the random-digit-dialed nature of the survey, which limits its scope to households with a landline, despite the high number of wireless-only households (25.9%), and potential underestimation of vaccination rates when health records could not be verified by a clinician. 来源: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53511
1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计算相关知识
LuDoor 2011-11-11 23:54
云计算的相关知识 赵雅琴 一 云计算的概念 1 维基百科 (Wikipedia.org )在 2009 年对云计算给出的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或直接控制基础设施。云计算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平台即服务 (PaaS) 和软件即服务 (SaaS) 以及其他依赖于互联网满足客户计算需求的技术趋势。云计算主要提供通用的通过浏览器访问的在线商业应用、软件和数据存储等服务。 2 在 IBM 的技术白皮书中的云计算定义 : “云计算一词用来同时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 . 一个云计算的平台按需进行动态地部署 (provision) 、配置 (configuration) 、重新配置 (reconfigure) 以及取消 (deprovision) 等服务。” 3 IDC (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定义为:“ ( 云计算是 ) 一个新的 IT 开发和使用模型,云计算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地提供需要的服务 ( 产品 ) 和解决方案。” 4 Goo gle 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的定义为“所谓云计算 , 就是要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 , 以互联网为中心 , 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 , 让互联网这片‘云’成为每一个网民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 5 中国云计算网将云计算定义为 :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 ( D istr ibuted Computing) 、并行计算 ( Pa ra lle l Computing) 和网格计算 (Gr id Computing) 的发展 , 或者说是这些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从用户角度来看,云计算就是数据存储在云端,应用和服务存储在云端,用户可以充分利用数据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支付低廉的服务费用,就可以完成在本地需耗费巨大的计算或处理任务。 二 云计算的特点: 1 云计算可以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2 云计算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的弹性变化对系统作出调整 , 具有可扩展性 3 云计算利用冗余的方式保证了提供服务的高可靠性 4 云计算使用户能够按需购买服务,用户只需为使用的服务付费。 5 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低,用户很少需要或不需要专门的 IT 技术。 三 云计算的缺点: ( 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1) 要求持续的网络连接。 (2) 低网络连接环境下不能很好工作。 ( 3 ) 反应慢 。 即使有相当快的网络, Web 应用程序也可能比桌面应用程序反应要慢得多,因为从界面到数据都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不断传递 。 ( 4 ) 功能有限制 。 虽然这个问题在将来必然会改善,但是现在许多 Web 应用程序和其对应的桌面应用程序相比,功能缩水很多。 ( 5 ) 数据的安全性 。 如果把数据都保存在云计算中,由于云的公共获得性,无法确保机密数据不会被其他用户窃取。 ( 6 ) 云不能保证数据不会丢失 。 理论上,保存在云中的数据是冗余的,不会存在丢失的问题,但现在没有明确的法规要求云提供商对数据丢失负责。 四 云计算的类型 : (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 1 )) 从云计算部署的角度,云计算分为私有云、社区云、公共云和混合云。私有云被一个组织管理操作。社区云由多个组织共同管理操作,具有一致的任务调度和安全策略。公共云由一个组织管理维护,提供对外的云服务,可以被公众所拥有。混合云是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云的组合。 从云计算服务的角度,云计算服务类型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平台即服务 (Paas) 、软件即服务 (seas) 。 五 云计算与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是指在一个松散或严格约束条件下使用一个硬件和软件系统处理任务.这个系统包含多个处理器单元或存储单元、多个并发的过程、多个程序。一个程序被分成多个部分.同时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计算机上运行。分布式计算类似于并行计算,但并行计算通常用于指一个程序的多个部分同时运行于某台计算机上的多个处理器上。所以.分布式计算通常必须处理异构环境、多样化的网络连接、不可预知的网络或计算机错误。云计算属于分布式计算的范畴.是以提供对外服务为导向的分布式计算形式。云计算能够无缝地扩展到大规模的集群之上 , 甚至包含数千个节点同时处理;并且能够容忍节点的错误 , 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节点发生失效也不会影响程序的正确运行 . 因此云计算达到了两个分布式计算的重要目标 : 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 六 云计算与网格计算 网格的定义为 : 支持在动态变化的分布式虚拟组织 (V irtual O rganiza tions) 间共享资源 , 协同解决问题的系统。云计算是一种生产者 - 消费者模型 , 云计算系统采用以太网等快速网络将若干集群连接在一起 , 用户通过因特网获取云计算系统提供的各种数据处理服务。网格系统是一种资源共享模型 , 资源提供者亦可以成为资源消费者 , 网格侧重研究的是如何将分散的资源组合成动态虚拟组织。云计算和网格计算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资源调度模式。云计算采用集群来存储和管理数据资源 , 运行的任务以数据为中心。即调度计算任务到数据存储节点运行。而网格计算 , 则以计算为中心,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分布在因特网的各个角落 , 不强调任务所需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同处一地。网格将数据和计算资源虚拟化 , 而云计算则进一步将硬件资源虚拟化 , 活用虚拟机技术 , 对失败任务重新执行 , 而不必重启任务。同时 , 网格内各节点采用统一的操作系统 ( 大部分为 UN IX) , 而云计算放宽了条件 , 在各种操作系统的虚拟机上提供各种服务。和网格的复杂管理方式不同 , 云计算提供一种简单易用的管理环境。另外 , 网格和云在付费方式上有着显著的不同。网格按照固定的资费标准收费或者若干组织之间共享空闲资源。而云则采用用时付费以及服务等级协议的模式收费。(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 从计算角度看,云计算是以相对集中的资源,运行分散的应用(有大量分散的应用,集中到少数大的中心执行);而网格计算则是聚合分散的资源,支持大型集中式应用(一个大型的应用,分到多处有资源的地方执行)。 七 云计算存在的问题 1 安全问题 如在 2009 年, Google 、 Microsoft 、 Amazon 等公司的云计算服务均出现了重大故障.导致成千上万客户的信息服务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业界对云计算应用安全的担忧。 (1) 当用户或企业将所属的数据外包给云计算服务商 , 或者委托其运行所属的应用时 , 云计算服务商就获得了该数据或应用的优先访问权 , 云服务商没有充足的证据让用户确信其数据被正确地使用。( 2 )由于在云计算中是多租户共享资源 , 多个虚拟资源很可能会被绑定到相同的物理资源上 . 如果云平台中的虚拟化软件中存在安全漏洞 , 那么用户的数据就可能被其他用户访问。( 3 )用户所享用的云服务间接涉及到多个服务提供商 , 多层转包无疑极大地提高了问题的复杂性 , 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风险 . (云计算安全研究) 云计算应用主要面临如下安全威胁。 ( 云计算应用安全研究 ) 1) 服务可用性威胁 2) 云计算用户信息滥用与泄露风险 3) 拒绝服务攻击威胁 4) 法律风险 2 资源的跨地域存储与本地化监管的协调问题 云计算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地域的概念,资源的跨地域存储与本地化监管之间的矛盾将会被激化。这就需要在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共享和网络安全监管等方面做好不同地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3 行业垄断问题 随着云计算市场的成长和成熟,也将伴随着新一轮的行业垄断。在云计算的研究和推广过程中, Google , Microsoft , IBM , Amazon , Sun 等几大 IT 巨头已经处于领先的位置,其投入的大量人力财力保证了他们在云计算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 4 利益重新分配问题 由于业务提供模式和维护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云计算后互联网上的业务运营模型必然要发生改变。如何重新分配互联网原有商业模式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协调云计算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各个企业的关系,尽快出台云计算后互联网业务的运营管理办法,从而促进云计算后互联网产业链的有效运转,都将是云计算后互联网监管亟待应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5 能耗问题 当前的云计算系统的能耗过大 , 因此 , 减少能耗 ,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 建造高效的冷却系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 , 过大的能耗使得数据中心内发热量剧增 , 要保证云计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 必须使用高效的冷却系统来保持数据中心在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内。(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 6 云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即云计算的标准化问题 现在许多商业企业或者组织都已经构建了云计算平台。而且提供了很多内部数据和服务,但是这些数据和服务因语法和语义上的差异.还是妨碍其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云计算的出现虽不会颠覆现有的标准,但云计算是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更强调服务的巨操作为了实现云 ( 服务 ) 一端 ( 用户 ) 及云一云间的互操作。如何制订更高层次的开放与互操作性协议和规范十分重要。(云计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构建云计算注意的问题 这里是以高校构建资源共享云计算网络为例(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 1 网络质量问题 对云计算集群服务器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网络中通信设施需要高性能,才能保证云计算的服务高质量的传给需要的用户。 2 所需经费问题 云计算网络的搭建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在建设时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 3 数据安全问题 云计算基于虚拟化,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服务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数据存放的物理位置,这样会带来用户对信息安全的担心,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可靠的方案确保各校信息资源的安全。 4 服务商利益 如果数据库资源共享了会给数据库提供商带来利益损害,同时,资源共享了也存在知识产权问题。 八 改进措施 云安全问题(云计算应用安全研究) 云计算服务设计原则 (1) 将尽量少的个人信息发送到云中.或者在分析系统后只对一小部分个人信息进行必要的收集和采集, (2) 为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复制和使用或者修改个人信息,采用安全措施来保护云中的个人信息 (3) 将用户控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在云计算环境中.很难实现让用户完全控制个人信息。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控制。①允许用户控制最重要的个人信息 ② 委托信任的第三方来管理, (4) 允许用户选择个人信息的使用,也就是加入、退出机制; (5) 明确并限制数据使用的目的。身份明确的人才能对个人信息进行使用和处理; (6) 反馈机制。就是设计人还有界面清楚地表明在云服务中采取的安全措施,并通过它给用户提供安全提示。 对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1) 建立云计算系统的纵深安全防御机制,提高云计算系统的安全性、健壮性,保障服务提供连续性和稳定性。 (2) 保护用户信息的可用性、隐私性和完整性 (3) 身份认证与安全接人控制 (4) 加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审计机制 对于云计算用户 (1) 用户在向私有云迁移时,需要采用成熟的技术方案,解决私有云的系统建设及运营管理安全工作,同时,应做好系统容灾、数据备份以及业务回退机制,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 (2) 用户在向公共云迁移时,应尽量选择安全可信度高、信誉好的大型云服务提供商,确定哪些业务可以使用云计算服务,有选择性地向云计算服务迁移.继续做好数据迁移后的安全管理和监控,详细了解协议内容,确保了解 SLA 服务协议、服务提供商的隐私协议等,明确云服务提供商存储用户数据的地点.在可能的情况下,控制数据的存放地点,以应对不同地区、国家的法律差异而可能引起的法律纠纷。 对于政府相关部门 应通过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云计算服务进行规范、监督、审计。保障云计算应用服务及信息安全。 九 云计算的相关研究(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 1 )) (1) 性能优化 研究执行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预测和优化云计算的性能 (2) 测试 测试云计算底层服务的运行错误,并利用云计算服务资源对其他软件进行测试 (3) 仿真 对云计算执行过程的仿真,模拟 (4) 网络和安全 云计算服务的安全研究 (5) 技术应用 云计算和其他技术的结合 (6) 成本 云计算服务资源使用计费,度量。 对于云计算服务的讨论,人们提的最多的并不是技术上的难度,而是人文的、社会的、经济的、法律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云计算服务在经济、法律等方面出现的难题。
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云计算会议的报告整理
LuDoor 2011-11-11 15:41
2011云计算会议的报告整理 赵雅琴 在 9.6-9.8 首届中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刘鹏,表示,云计算未来将会呈现出三大趋势,第一是云平台会不断互联,成为一个整体,全世界不会只有一个云平台,有些大公司会有自己独立的平台,小公司会形成一个整体,小公司只有连在一起才有竞争力,第二个趋势是三年之内应用软件大部分会基于云计算平台;第三点是国内企业将成为全球云计算领导者,比如华为、中兴等,这些企业都对云计算非常重视,在未来会成为全球云计算的领导者。 应该说这个趋势反映了现在的发展情况,各个企业确实越来越重视云计算,比如在 10 月 31 日 -11 月 1 日,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已经将云计算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华为成立了董事会直接投资的 IT 产品线,云计算投入达到 6000 人,占到华为研发人员的 10% 。而且华为也表示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造共赢的产业链,目前华为已经与包括 Intel 、 IBM 、 Accenture 、 Citrix 、 CA 等三百多家企业结成合作伙伴。 作为第一代中文电子邮件系统的主要开发者,网易联营公司盈世在 2011 推动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大会暨政府及大中型企业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研讨会 上也表示,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电子邮件将扮演云计算先锋的角色,企业邮箱产业也将向云端转移。 盈世最近推出了 iCoremail 邮件系统云计算平台,这是一项针对大中型企业设计的邮件系统云服务产品。 目前,云计算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虚拟化技术。 10 月 20 日 举行的 2011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层峰会 上, 亿联国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通分析指出,虚拟化与大规模数据处理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首先,虚拟化技术从形式上满足了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即所有的服务都以虚拟化的方式提供;其次,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云计算的核心问题,是能力和质量的根本保障。 全球最大的虚拟化厂商 VMware 公司在其 vForum2011 大会指出,在云计算大行其道背景之下,被认为是云计算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原动力 —— 虚拟化技术陡然变得炙手可热。 因为云计算要求所有的资源能够被统一管理,但是各种硬件设备间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很差,这成为统一的资源管理的障碍。虚拟化自然而然成了云计算大道的开路先锋。 另外,安全性问题也讨论的比较多。 刘鹏教授在中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会和 10 月 15 日召开的全球互动娱乐专家讲坛云计算分论坛上都表示,数据放在个人可上网的计算机里面,绝对没有放到云计算平台上面更安全。因为云平台的管理能力远超过个人能力。而能上网的机器里面有木马、黑客、可感染病毒的概率非常大。所以云安全实际上是一个习惯性的问题。不过他也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在于云平台运营商会泄露用户数据,这一点,复旦大学助理教授陈海波在 2011 年 RSA 大会信息安全国际论坛上的讲话也提到了,他指出, 由于在云计算时代,数据不再存放于用户自己手中,而存放在云中,所以数据由云的提供商来保障安全。恰恰因为这个原因,用户对于云提供商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无可厚非。陈海波认为,云提供商的员工在这其中扮演着危险的角色,可能对用户的的数据造成威胁。 在 10 月 20 日的 2011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层峰会上也提到了安全问题,并指出 云安全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可能对云技术和云环境的建立,以及云的应用的推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这方面也是需要认真来抓的。 此外,很多企业单位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安全问题的措施或推出了具体的产品。 趋势科技 —— 网络安全 软件 及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 VMware 公司的 vForum2011 大会上 介绍了云计算和虚拟化基础设施如何确保安全稳定,并介绍了趋势科技的无代理安全解决方案。传统的解决方案,需要客户在每一个主机,每一个虚拟机上,部署一套软件,一个安全防护程序,才可以为系统提供防护,趋势科技的解决方案不需要客户做这个事情。客户只需要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一次,这个软件就可以为服务器上所有的虚拟机提供安全防护。如果客户只有一台虚拟机,安装一次,如果客户有十台,还是安装一次,就算客户有五十台,也是只需要装一次。通过无代理监控,让安全方面的工作更简化。此外,传统的解决方案,需要客户在每一个主机上,每一个系统上,部署一套安全软件。趋势科技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客户的裸机,未安装任何安全产品的虚拟机,得到同样的保护。所以,客户可以更安心,更轻松的迁移, Vmotion 自己的系统和应用。最后,趋势科技的解决方案,通过无代理架构,可以让客户达到更高的虚拟机密度,降低安全对于虚拟机和服务器的负面影响。传统虚拟软件在资源处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在于当多台虚拟机同时进行安全工作的时候,这个服务机整体的性能就会下降 ,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是趋势科技的无代理安全解决方案。提升服务器的整体虚拟机密度,并排除安全对虚拟环境造成的影响。 另外 11 月 2-3 日举行的 2011 年 RSA 大会信息安全国际论坛。在会上,复旦大学助理教授陈海波 介绍了 CloudVisor ,一个提供给云计算可信、安全的监控系统。它通过底层的机制来提供安全策略,从而保证云的安全性。 具体来说, CloudVisor 在传统的系统下面增加了一层安全管理层,这个虚拟监控器首先可以将用户与虚拟机之间的隔离性以及虚拟机与云操作员之间进行隔离,其次将云的操作员所能接触到的数据全部加密,使得员工所能接触到的数据均为密文。 再一个热点就是云计算的标准问题。 在 10 月 20 日的 2011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层峰会上, 专家、企业家们紧紧围绕云计算的 “ 标准和应用 ” 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全国新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天行 在会上指出, 标准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们在标准方面做得好。那么信息资源的互通、互用就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当然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当中,大家都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做法,有的注重与基础设施的建立,有的致力于建立云的服务平台,有的已经开始实施关于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不管是哪一种做法,真正的要把信息资源有效调动起来,标准还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他表示当前不管是科研单位或者企业,大家都很重视这个问题,已经对制定标准的工作在沟通和交流。并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在这方面能够加强有关的指导。 世纪互联云快线的刘黎明做的“ 关于 云计算安全和标准及发展问题与建议” 的一个报告对云计算的标准问题也给出了一些看法。 在该报告中指出了云计算 可能产生标准的方向: 1, 跨云的联合安全 2, 云之间的元数据和数据交换 3, 不同云平台之间迁移应用 4, 描 述 资源能力和需求 5 , 云应用程序和服务的监控、审计、计费、报告、通知的标准化输出 6 , 与云资源交互的通用形式( api ,协议) 7 , 独立于单个云的策略和控制的表示 8 , 开发、部署、管理可移植的云应用和服务的工具 9 , 创建跨多个云的应用的开发包 10 , 机器可识别的服务水平协议 并讨论了 中国云计算产业面临的特殊环境: 1 , 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网络连接速度较慢 2 , 不同城市的带宽价格相差较大 3 , 人力成本相对较低 4 , 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家控股企业没有严格的预算限制 5 , 国有性质单位缺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动力和理念 6 , 互联网创新、行为、内容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管制 7 , 其他领域的垄断性企业不受限制地试图垄断互联网和云计算 最后还 给出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建议: 1 , 建议严格审查各地兴建的云计算中心和各科研事业单位上报的云计算科研项目。 2 , 建议警惕以 “ 中国云 ”“ 国产云 ” 之名携民族自强自立之托词行垄断、骗取资金之实。 3 , 建议政府: 1 完善法制和信用建设。只有在法制健全、信用有效的环境中,云计算才能蓬勃发展。 2 继续改善投资和创新环境。提供对创新的鼓励和宽容、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好的人才政策,引导风险投资渠道的简历,倡导正常的投资理念,为云计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 3 政策资金上的倾斜。比如成立云计算创新基金扶植中小创新企业,以及更合理使用自然科学基金,做好产学研转化和合作的支持。 4 政府作为一个 IT 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建立政府内部云计算服务,适度采用公共云服务。 4 虽然 . 网络备案制度有所改进,但也许可以做得更云计算化。 5. 三网或四网融合过程中考虑 IT 和云计算产业的整体和长期发展。 陆泉: 关于《2011云计算会议的报告整理》,可以将前2届云计算大会的资料联系起来分析,对行业概况和趋势会看的更清楚。 关于虚拟化技术,注意(1)针对统一资源管理的需求但现实软硬件系统却异质异构的问题,(2)其本质是用虚拟技术将异质异构的资源描述和使用进行标准化,类似如虚拟设备和java虚拟机技术。请注意比较分析虚拟和标准方面的资料。 关于安全问题,除了总结技术上的安全漏洞及相应解决方案,还要注意技术不是万能的,安全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目前资料是关于云计算行业的,注意还要收集用户需求方面的资料与云计算行业方面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抽取共性问题。 将参考文献原文及出处附上,主要数据、观点及论断应该标引出处。另外,需要考虑对你的研究有何借鉴启发。 对主要资料中涉及的问题要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不能大段大段的引用。
个人分类: 报告、讲座|0 个评论
当初创企业爱上云计算
zlhua 2011-11-6 12:03
以下内容根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5202do=blogid=370082 改编,内容的准确性还在正待考证中... 2012年采用云计算,你可能马上被算计!Forrestor分析师向全美自嘘为新锐管理者中小企业家发出警告 案例1:飞来的帐单 slideshare(幻灯片分享)是一家可供用户在线上传(Upload),分享(Share)PPT演示文档(Prerentation documents)资料的网站...创始人Jonathan Boutelle(乔纳森 巴特尔) 公司网址: www.slideshare.net 2010年的一天(考证中...),Boutelle的Slideshare网站刚经历了一场大的大事故,经过9个同事2天1夜的加班,问题终于被解决了...但两天后,Boutelle却收到了一张来自amazonwebservice(亚马逊公司网络服务公司)的价值5000美金的催款单...Boutelle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之前,他刚向该公司交清了服务费用...看到这张无故飞来的帐单,Boutelle刚刚积淀的好心情又被瞬间荡然无存.... 当意识到郁闷、愤怒是没有任何意义时,Boutelle冷静下来,开始寻找帐单产生的愿意,才发现原来,在线管理服务器的方式有利也有弊,利在名,弊在暗,初装企业可能防不胜防!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拥有云计算就意味着拥有只需在线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打开和关闭上千台服务器的能力。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服务器管理能力的确让人惬意,但是正如管理学原理所揭示的那样,能力越强,责任越大!原来,在解决上次网站事故期间,工作人员忘记停止Hadoop的分析任务,Hadoop是云计算领域的一种工具,它可以让用户在云计算平台上随意扩张、减少所控制的服务器的数量。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Hadoop开发分布式程序,建立成百上千台虚拟服务器集群。正是看种了Hadoop这一特点,Slideshare公司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来快速开发基于Hadoop的程序,用来分析公司用户的数据。虽然需要为此租用一大堆服务器,但Boutelle觉得很值,因为只需一天的时间,公司就可以处理完以前需要很多天才能处理完的用户数据,但后来,情况却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3天前发生的那场事故,让Boutelle意识到公司需要增加单位时间的计算处理能力,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原有租赁服务器的数量进行扩张,从20台增加到75台。在整个扩张过程中,Slideshare公司没有得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给出的任何增加服务费用的提示信息...直到整个扩张过程完成后并开始运行...的确,当时,amazon的确没有为云计算用户提供任何帐单跟踪提示功能,所以,只有靠云计算用户自主来观察,自己的扩张行为是否增加了服务费用。 5000美金的飞来帐单时间刚过不久,更让Boutelle郁闷的事情又接踵而至,公司在云存储(AMAZONS3)方面的开支陡然增加!经过再次细心调查发现,原来,Amazon的云存储功能模块,amazons3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公用大型的文件系统,不会干预用户的数据存储方式,文件的删除和保留都是用户的自主行为,系统不会提醒该文件是否有保留价值,它只会机械地收取存储租金。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是目前云计算无法回避的,比如发生停机事件,比如,AMAZON的EC2和S3就曾发生过停机三小时的事件。。。在这三小时会给多少使用该公司服务的企业带来多少损失,这是无法估量的。。。。 关注云计算,让它可以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期待中。。。
个人分类: 快乐学习|2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数字“云”能否化作文化春雨
WHUSIM2010PHD 2011-11-2 13:06
数字“云”能否化作文化春雨 本报记者 乔申颖 刚刚闭幕的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数字化”和“云计算”是两大热门话题。与以往就概念谈概念不同,一批IT业专家和知名企业的加盟,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径浮出水面。 “数字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说,已经成为生存需要。随着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如果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不进行“数字化”改造,很可能就会被边缘化。同时,“数字化”便于信息传播、接受和加工的特性,还可以帮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覆盖面和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因此,我国早在新世纪初,就开始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图书馆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2002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几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也已建成了59.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累计为9.6亿人次提供了服务。“十二五”开局之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启动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把数字图书馆向地方各级图书馆延伸。 在数字化进程中,一些新出现的问题也开始困扰文化工作者。例如,基层缺少信息技术人才,难以应对电子阅览室等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地在数字化过程中采用的设备、软件规格不同,造成与其他地区信息交流的障碍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数字化”的好处就无法真正体现。 “云计算”的概念就是这时候进入了文化建设者的视野。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池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可以经由网络无限扩展,可以随时获取,按使用付费;同时也可以通过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和维护。这不仅能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从长远来说也符合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文化部门敏锐地意识到了数字化发展的新动向,这也是此次年会邀请IT企业参加的主要原因。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表示,本次年会想了很多办法,目的就是要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拉”进来,让他们为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技术和产业等各方面的支持,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结合、携手共赢。 相当一部分IT企业也是有备而来。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袁谊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思路已经清晰,目前遇到的问题慢慢都会解决。”自2005年起,浪潮就参与了多个省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到2010年已有超过1万台服务器应用于30个省份。在袁谊生看来,“对文化来看有很多新的东西,其实就是从其他行业向这边的一个大规模的复制,只是内容上有所不同,需要熟悉一下。” 作为一个庞大的运作体系,数字“云”要想在公共文化领域发挥作用,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此次年会在广泛开展“数字化”和“云计算”学术讨论的同时,还组织了以IT企业为主的现场展览,使各个环节的技术进展以及与文化建设结合的可能一览无余。 在整个系统涉及的不同专业领域内,已经都有了先行者。北京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划部经理冯津介绍说,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适用于图书馆、文化教育、档案管理等行业的图音视文献数字化系统,目前产品已经服务于国家图书馆、北京档案馆等。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技术研究中心博士蒋海对记者说,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是个大工程,随着覆盖面的扩大,遇到新问题十分正常,重要的是不同的机构和企业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果说令人振奋的“云”计划还有什么障碍的话,那就是基本环境的建设。资源共享建立在网络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随需取用意味着不同的参与者需要合理的利益分成。“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关键领域还缺乏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的标准,导致部分已建数字资源无法利用,甚至永久消失。各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之间还存在分歧,难以实现统一互用,影响了各资源系统之间的统一检索和跨库操作。”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说,应当加快完善规范标准体系,加强协作机制建设,“形成无处不在的数字图书馆之云”,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数字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使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双向性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不少IT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在其他行业信息化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先建设再统一的情况,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公共文化服务应当从现在开始着手顶层设计,争取文化领域的数字化建设能够一步到位。 来源: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1-11/01/content_175941.htm
1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畅想一下云软件可以是怎样的
热度 4 Babituo 2011-11-1 17:09
千万不要以为云计算只是一个商业炒作的概念。当然是有商业炒作的成分。 如果要真的从实际需求的角度来说说未来云计算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改变的话,真的是有点让人热血沸腾的。 下面是凭我目前对云计算的理解给出的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认为这些想象应该会在下一个10年成为现实。 1.现在的“资产云”会为接下来的“逻辑云”奠定扎实基础。 2.某些行业,如教育、能源、交通、商品流通等的主要企事业单位会有本行业的行业云,行业的供应链在云中真正得到整合。 3.行业云实际是一个超级的应用软件,是同行企事业单位一起共同一边开发,一边使用,一边升级的一个软件。 4.应用软件不再需要“编写”,连“自动地编写”都不再需要,应为,到时的应用软件压根就不是预先定义的,而是“随用随连,用完解散”的——我们现在在现实中的团队协作的行为模式,将成为未来软件的工作模式。 5.信息不再是“矿产”,而是“风景”,所以,“软件”将不再是工具、设备,需要下载、安装、启动,软件将会是旋转木马,你跳上去就用了,跳下来就不用了。你随时可以跳上去,也可以随时跳下来。 6.未来只有程序科学家,不会再需要做重复性的coding工作的大群人——我们现在叫程序员的职业将消失。 7.每个人会逐渐更像是一个人身上的每个细胞,你死了,云软件还活着,你的基因、精神和灵魂可以继续在云软件中游荡。 8.云软件不会死,除非地球人蠢到用核弹去炸掉它。 接下来的问题仅仅是:如何做出这样的软件来。
个人分类: 基因软件开放实验室|3050 次阅读|6 个评论
普适计算的概念包含了云计算?
junqing 2011-10-13 19:10
看到一篇文章谈到普适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该文认为云计算是一个可商业实现的平台,它是包含于普适计算当中?换句话说,普适计算的概念更为广泛. 恩,本人较认同该观点,但我认为普适计算是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目的还是更广泛地资源融合,以及相关技术融合;当然也产生了很多挑战.例如,普适环境下的容错方面与传统的容错是不一样的;普适系统如何快速构建,如何高效维护软件等等.
5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云计算"简介
jiandanjinxin 2011-9-22 14:14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说法正在广为流行,Gartner高级分析师Ben Pring评价道:“它正在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词语。”但是,问题是似乎每个人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各不相同。作为一个对互联网的比喻,“云”是很容易理解 的。但是一旦同“计算”联系起来,它的意义就扩展了,而且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有些分析师和公司把云计算仅仅定义为计算的升级版——基本上就是互联网上提供的众多虚拟服务器。另外一些人把云计算定义的更加宽泛,他们认为用户在防火墙保护之外消费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云”之中。 云计算被人们关注是在人们考虑IT业到底需要什么之后,人们需要找到一种办法能够在不增加新的投资,新的人力和新的软件的情况下增加互联网的能力和容量。而云计算正好提供了这种可能。 现今云计算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着各式各样的云计算服务,从软件应用到网络存储再到邮件过滤。这些公司一部分是基础设备提供商,另一部分是像Salesforce.com之类的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现今主要实现的是基于互联网的个人服务,但是云计算的聚合和整合正在产生。 InfoWorld网站同数十家公司、分析家和IT用户讨论出了云计算的几大形式: 1.SAAS(软件即服务) 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户眼中看来,这样会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从供应商角度来看,这样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这样能够减少成本。Salesforce.com是迄今为止这类服务最为出名的公司。SAAS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较常用。 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是类似的服务浏览器 2.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 这个主意很早就有了,但是知道最近才在Amazon.com、Sun、IBM和其它提供存储服务和虚拟服务器的公司中新生。这种云计算是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使得其能够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3.网络服务 同SAAS关系密切,网络服务提供者们能够提供API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而不是提供单机程序。 4.平台即服务 另一种SAAS,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 5.MSP(管理服务提供商) 最古老的云计算运用之一。这种应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业而不是终端用户,常用于邮件病毒扫描、程序监控等等。 6.商业服务平台 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该类云计算为用户和提供商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比如用户个人开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设置来管理其开支并协调其订购的各种服务。 7.互联网整合 将互联网上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整合起来,以便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比较和选择自己的服务供应商。 云计算的实际应用: 各种在线办公套件,从Google Docs到Zoho 商业应用的例子包括Salesforce.com(销售力量自动化)和Intuit公司的QuickBooks Online Edition软件 外挂式即插即用Web服务提供商StrikeIron所提供的Web服务的核实和清理数据的网络服务 Amazon的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就是HaaS(硬件即服务)的一个例子;Sun网格计算和IBM的深度计算随需应变中心(Deep Computing Capacity on Demand Centers)也是HaaS的一个应用 云计算的发展: 2006年,亚马逊推出弹性计算云服务; 2006年,Sun公司推出基于云计算理论的“黑盒子”计划; 2007年,Sun Blackbox在云计算中发挥重大作用; 3月,戴尔推出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10月,Google和IBM达成协议为美国6所大学出资; 11月,雅虎与大学展开合作,推出相应的计划; 11月,IBM推出蓝云计划,为客户提供即可使用的云计算; 11月,微软CEO鲍尔默第一次在中国提到了云基础结构; 2008年春季,IBM将会提供适用于“云计算”的服务器电脑; 3月17日,谷歌CEO施密特宣布与中国大学开展“云计算学术合作计划”; 3月18日,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为中国媒体宣讲“云计算”;
1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涛
jiangdm 2011-9-14 14:25
周涛
Contents 1 周涛 个性化推荐的十大挑战 推荐引擎:信息暗海的领航员 Tag-Aware Recommender Systems: A State-of-the-Art Survey 1 周涛 个性化推荐的十大挑战 周涛 CCF通讯 第 8 卷 第 7 期 2012 年 7 月 关键词:个性化推荐 挑站 应用的算法和技术: 推荐项亮和陈义合著的《推荐系统实践》 挑战一:数据稀疏性问题 挑战二:冷启动问题 标签系统(tagging systems) 挑战三:大数据处理与增量计算问题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算法 挑战四:多样性与精确性的两难困境 挑战五:推荐系统的脆弱性问题 挑战六:用户行为模式的挖掘和利用 挑战七:推荐系统效果评估 图5总结了文献中曾经出现过的几乎所有的推荐系统指标 挑战八:用户界面与用户体验 挑战九:多维数据的交叉利用 网络与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 挑战十:社会推荐 个性化推荐的十大挑战.pdf 推荐引擎:信息暗海的领航员 Terry Lau 张韶峰 周 涛 CCF通讯 第 8 卷 第 6 期 2012 年 6 月 关键词:推荐引擎 电子商务 海量数据 1 引言 推荐引擎 - 信息过载 2 系统架构 如图1所示,百分点推荐引擎分为存储层、业务层、算法层和管理层四大功能组件 推荐引擎 信息暗海的领航员.pdf Tag-Aware Recommender Systems: A State-of-the-Art Survey Zi-Ke Zhang(张子柯), Tao Zhou (周涛), and Yi-Cheng Zhang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6(5): 767{777 Sept. 2011. Abstract In the past decade, Social Tagging System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both phys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 communities. Besides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agging systems, many efforts have been addressed to unify tagging information to reveal user behaviors and preferences, extract the latent semantic relations among items, make recommendations, and so on. Specificall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recent progress about tag-aware recommender systems, emphasizing on the contributions from three mainstream perspectives and approaches: network-based methods, tensor-based methods, and the topic-based methods. Finally, we outline some other tag-related studies and future challenges of tag-aware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Keywords social tagging systems, tag-aware recommendation, network-based/tensor-based/topic-based methods 1 Introduction an information overload: an urgent problem: how to automatically find out the relevant items for us? personalization = recommender system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CF) obstacles confronted by CF: the sparsity of data reason: (i) the huge number of items are far beyond users' ability to evaluate even a small fraction of them; (ii) users do not incentively wish to rate the purchased/viewed items Q: User profiles vs. personal privacy. A: Attribute-aware method content-based algorithms vs. its limitation: the items contain rich content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automatically extracted out network theory = complex networks. = folksonomy = social tags user-defined tags 2 Overview of Tag-Based Recommender System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tag on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 FolkRank some open issues in tagging systems: (i) singularity vs. plurality: (ii) polysemy vs. synonymy: (iii) different online tagging systems allow users to give different formats of the tags Solutions: -- Firstly, clustering-based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alleviate the word reduction problem. -- Secondly, semantic methods are discussed to use ontology-based algorithms to organize the tags and reveal the semantic relations among them -- Thirdly, dimension reduction and topic-based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to discover the latent topics, and graph-based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sparsity problem in large-scale datasets. the orgnization of this paper: -- firstly give the evaluation metrics measured in this survey. -- Secondly we summarize some of the most recent and prominent tag-aware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showing and discussing how they make use of the aforementioned representations to address some unresolved issues in recommender systems. three kinds of recommendations in social tagging systems: (i) predicting friends to users; (ii) recommending items to users; (iii) pushing interesting topics (tags) to users. the most challenges in RS: filter irrelevant items for individual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second case, 3 Tag-Aware Recommendation Models a social tagging network consists of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communities: users, items and tags, personomy: an entry set of personalized folksonomy, a full folksonomy can be considered in two ways to be: (i) three sets described by an adjacent matrix (ii) a ternary or hypergraph-based structure: 3.1 Evaluation Metrics each dataset,E: -- the training set -- the testing set 3.1.1 Metrics of Accuracy 1) Ranking Score (RS) 2)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3) Recall recall: 3.1.2 Metrics of Diversity 1) Inter Diversity (InterD): measures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users' recommendation lists, 2) Inner Diversity (InnerD): measures the differences of items within a user's recommendation list 3.2 Network-Based Models mathematical modeling: tag-based network can be viewed as a tripartite graph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integrated bipartite graphs or a hypergraph. two underlying network-based methods: probability spreading (ProbS) and heat spreading (HeatS) ProbS: -- random walk (RW) in computer science -- mass diffusion (MD) in physics. HeatS: Table 1 shows the corresponding AUC results for three datasets: 3.3 Tensor-Based Models the tensor factorization (TF)-based method a ternary relation Fig.3 shows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above two definitions. Y can be represented: The tensor factorization is based 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3.4 Topic-Based Models the core challenge of recommender systems: to estimate the likelihood between users and items. --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LSA) -- the probability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PLSA) --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 4 Conclusion and Outlook three aspects: (i) network-based methods; (ii) tensor-based methods; (iii) topic-based methods. 2011JCST-Tag_aware_recommender_systems.pdf
个人分类: CHI|0 个评论
[转载]让用宽带像用水电一样便捷
dongzg101 2011-9-6 00:02
让用宽带像用水电一样便捷    南国早报 网-南国早报 南宁 讯 (记者唐湘屏)8月31日,中国电信正式对外发布天翼云计算战略、品牌及解决方案,并计划于明年正式推出云主机、云存储等系列天翼云计算产品。同时,还宣布设立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 国际信息交换云计算中心。这一串挺抽象的词语其实与老百姓有密切关系——在不久的将来,用户有望像用水电一样,方便地使用网络资源。  据介绍,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整个运行方式类似于电网。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在未来5年间,中国电信将设立包括广西国际信息交换云计算中心在内的多个交换中心、覆盖全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数百万台高性能虚拟主机的能力。 '~yxu$aK      届时,依托覆盖全国的大容量高速互联网、传输网和光纤宽带网络,中国电信将实现云数据中心之间的高速互联和用户的高速便捷接入,让云计算成为水、电一样的社会公共资源,即插即用。 YO.ddy*59     而云存储则可以实现商务数据自动备份、家庭数据同步共享、 手机 即拍即传、多屏接入互动等功能,为家庭、 学生 、商务人士、中小企业带来安全、方便、高速、大容量的云存储应用体验。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PC、手机或者各类平板 电脑 随时访问用户的数据。
1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计算的中国策略——访著名计算机专家李国杰院士
热度 2 hitech 2011-7-22 11:25
云计算的中国策略——访著名计算机专家李国杰院士
本刊记者 张琨 本刊记 者: 云计 算 是 目 前 最 热门 的 技 术 之 一 , 世 界 I T 巨 头 们 踊 跃 参 与 其 中 , 纷 纷 宣 布 了 各 具 特 色 的 云 计 算 计 划 , 我们 国 家 将 怎 样 迎 接 这 个 信 息 产 业 发 展 的 新 浪 潮 ? 李国 杰 : 有人 将 P C 机 、互联 网 、 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三个阶 段 。 我不太赞成这种提法 , 因为就技术而言 , 云计算并没有革命性的突 破 。在信息 技 术领 域 ,革命性的技术很 多 ,比如以 前 相机是用胶卷来存储照 片 ,现在使用 数 码技 术 ; 以前我们把磁带放到录音机 里 听音 乐 ,现在则 用 C D 机、 M P 3 ,这 些 技术都是革命性 的 ,会把以前的产品 淘 汰 。但云技术不是这 样 ,它并没有淘 汰 P C 机 ,也没有淘汰网 络 ,它不是像 数 码相机淘汰胶卷相 机 、数码音乐淘汰 卡 带音乐那样的技 术 ,而是基于互联网 产 生的一种优化技 术 ,目前云计算更多 地 表现为一种商业模式的改变 。 从技术上来 看 ,云计算确实也 带 来一些新变 化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 在 虚拟化 上 。好比一个宾 馆 ,原来一 个 单位占用一栋 楼 ,楼内有全套设 施 , 再派人看守这栋 楼 ; 另一个单位占 用 另一个 楼 ,所需的各种功能又如法 炮 制一 遍 ,也派人来看守 着 ,这样就 存 在效率上的浪 费 。现在则采用分区 的 模 式 ,把这个宾馆分成住宿 区 、餐 厅 、 娱乐 区 、健身区等共享的空 间 ,这 些 区域都是独立的空 间 ,可供宾馆里 所 有人使 用 ,每个人都可以去自己喜 欢 的区 域 ,使用时只要按需租用几个 房 间 ,用完就 退 ,而不是包一栋 楼 。 这 样就能优化资源配 置 ,更有效 率 。 所 谓更有效是指成本更 低 、更节电 等 。 云计算的核心 — —虚拟计算就是这 样 , 可以通过统一调 度 ,把你不用的资 源 提供给别人使 用 。这种技术的关键 就 是集中闲置资 源 。以 前 ,一个服务 器可 能 只 被 使 用 了 20 % 的 功 能 , 另 外 80 % 都在闲 置 ,那么云计算就可以 把 这 80 % 利用起 来 ,云计算技术的优 势 就体现在这 里 。但云计算还是一种 改 进型的技术,不是颠覆性的技术 。 从服务端和用户的角度来 看 , 未 来我们可以享受更加周 到 、更加安 全 、 更加个性化的服 务 ,这和技术的改 进 是分不开 的 。比如说上百度搜 索 , 现 在是根据关键字上网去 搜 ,而以后 则 可以根据你以往的搜索历史和其他 语 义信息进行分 析 ,给你提供更加个 性 化的搜索结 果 ,更好地满足你的需 求 。 这就要求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服务器 作 后 台 ,来提供数据挖掘支 持 。而 且 , 随着参加云计算的用户越来越 多 , 还 会要求有更大的服务中心 。 我认 为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 正 处在一个平台 期 ,经 过 2 0 年左 右 的 时 间 ,可能会有一个突破性的发 展 。 平 台期的技术大多是改进型 的 。云计 算 虽然有很多技术上的变 化 ,可以做 到 更好 、 更快 , 但它没有替 代 P C 和网络 , 因而也不是革命性的技术 。 目前参与云计算的公 司 , 像 I B M 、 安 卓 、微软等都有自己的强 项 ,每 家 企业都按照自己的特长来发展所认 定 的 云 计 算 功 能 。 如 goog l e 是 做 搜 索 的 ,它就更加强调云计算在搜索平 台 上的优 势 。每家企业的技术优势是 什 么 ,它就把云计算描述成什么 样 。 这 样做的结果就 是 ,大家搞不清楚云 技 算到底是个什么技 术 ,像盲人摸象 一 样 , 只能窥见局部 。 实际上从效果来讲 , 云计算就是把资源集中在一 起 ,做 更 好的服 务 。没有哪一家可以包打天 下 , 囊括云计算的一切服务……
309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互操作性而非安全性成云计算发展最大阻碍
libing 2011-7-22 10:26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云计算专家日前表示,云计算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可迁移性,而非安全性,是企业等组织机构长久采用云计算服务的最大顾虑。同时,IEEE专家还指出,云计算供应商可以通过改进为企业客户提供的工具,使他们在进一步控制自己的数据和应用的同时得到安全保障,从而打消客户的顾虑。   云计算的安全问题并不是障碍   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信息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IEEE最高等级会员(Fellow)Elisa Bertino指出,互操作性问题要比客户感受到的数据安全问题更加紧迫。“云计算中的安全与影响用户端网络的安全问题并无二致。各机构并没有在数据迁往云中时遭受更大的安全风险。事实上,他们的数据在云中可能会更安全,因为厂商就是技术专家,他们的商业模式就建立在数据保护的基础之上。”   IEEE高级会员Pasik博士建议通过一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以一种类似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基于保险的方式来消除各机构对云中数据安全的顾虑。他说:“绝大部分美国人都有银行帐户,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钱是安全的。我认为,在私人行业的支持下,可以在未来10年内为云计算用户提供类似保障。”   互操作性对云计算采用的挑战性所在   据IDC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14年,来自公用云计算服务的收入将达到555亿美元,较2009年的160亿美元大幅度攀升。云计算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支持各种软件即服务(SaaS)的应用,这些应用用来存储医疗记录、关键商业文件以及音乐和电子图书购买、社会化媒体内容等等。   但是,缺乏互操作性仍给希望合并云中一系列企业IT系统的机构带来了挑战。目前,许多公用云网络被配置成封闭系统,且不是为相互交互而设计。这些网络之间缺少集成,使得各机构很难在云计算中联合IT系统,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成本的节约。   IEEE首席信息官Alexander Pasik博士,在20世纪90年代任Gartner分析师时就是云计算技术早期支持者,他认为:“为实现推广云计算所需的规模经济,公共平台应当保证不管用户来自何处都能便捷操作服务和应用,同时使各机构都能更加经济地把IT系统转型为服务导向模式。”   原英国电信数据中心全球负责人、IEEE会员Steve O’Donnell认为大多数担忧是关于IT经理的控制能力。他表示:“现在缺少工具,使企业能够以和数据中心中相同的方式管理云中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企业相信自己的数据中心是安全有效的,他们希望能够由自己管理云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而不是把它外包给第三方。”   随着互操作能力和迁移能力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机构将把IT服务和系统迁移到云,市场将达到经济拐点。   Pasik指出,一个机构在内部管理企业电子邮件系统每个用户的平均成本大约为500美元。“而运行基于云的企业电子邮件服务,用户平均成本可能在50美元左右。这十倍的经济影响就成为云计算技术强有力的商业案例,并且这将从网络中去掉与大多数机构的核心能力不直接相关的系统。如此一来,为什么还要在内部投入大量资源去支持这些系统呢?”   据悉,为解决以上问题,IEEE 2011年云计算国际大会将于2011年7月4日—9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办,届时专家们将集中研讨如何开发云计算的行业标准,帮助云服务供应商设计可互操作的平台,实现数据迁移能力。 出处:IT专家网论坛
个人分类: 云与服务|48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倪光南院士:观念与制度造就“洋货”迷信
sunapple 2011-7-21 22:59
2011年07月21日07:50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针对云计算、数字城市等领域建设问题,人民网近期独家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倪光南认为:中国某些部门、某些人迷信外国产品主要是观念问题, 但同时也有规章制度上的问题;中国美国商会去年抨击中国政府采购制度采用的是“双重标准”。   信息设备采购不应盲目迷信国外企业   记者:在一些地方部门所进行的信息化工作中,对国外产品是仰视的态度,据您的了解,在云计算、数字城市建设领域,中国产品能替代国外的产品吗?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国内外企业的竞争?   倪光南:中国某些部门、某些人迷信外国产品主要是观念问题, 也 有规章制度上的问题 。实践表明,外国产品和外国系统照样要出问题,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 现实情况是,采用外国产品出了问题不需负责,而采用国产产品出了问题就可能负责。 究竟是通过教育还是通过订立规章制度来克服上述倾向,需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   现在云计算、数字城市等技术远没有成熟,有关标准也没有完备。实际上,外国跨国公司各家提供的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也都各有千秋,并非十全十美。另一方面,在中国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中国许多企业也正在发展这方面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差距其实并不大,何况,在对本国需求的了解与提供支持服务等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所以云计算、数字城市等建设采用本国的技术、产品与服务既是可行的,也是应当大力提倡的。    记者:对于优先选用国货的提法,有国外观点可能认为,它可能与WTO的原则有所冲突,前段时间相关媒体也有这方面的报道。您觉得国外的这种观点对吗?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尊重WTO原则与支持国产品牌这之间的关系?国外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    倪光南:人们不一定都了解政府采购和WTO的关系。由于中国还没有签署WTO的“政府采购协议”(GPA),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并不需要对外开放。这也是对等的。例如美国政府的“救市计划”规定要“买美国货”、“用美国人”,他们也没有向我们开放。去年,中国美国商会发布了《美国企业在华商务环境》白皮书(《白皮书》),其中专门有一章对中国的政府采购加以抨击。这完全不符合WTO原则,也暴露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实际上,这方面中国做得比美国更开放。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救市计划要求买美国货,而中国却派出赴美采购团,成百亿美元地买美国货。   采购国产货物并不排斥在华外资公司,中国的政府采购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界定国产货物。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是增值准则,即在在本国生产的、增值达到50%以上的货物。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的《购买美国产品法》就采用这一准则。   我国早在2004年制订的《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试行)》中规定:国产软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最终形成,且在国内的开发成本不低于总开发成本的50%”的软件。由于对软件而言,其主要增值是在开发环节,所以这一开发成本准则和国际上通行的增值准则是一致的。可惜这个办法没有付诸实施,致使2010年的政府软件正版化变成了政府软件进口化。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不是我们违背了WTO原则而是我们违背了《政府采购法》。   记者:国外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工作时,对商业目的进行了带有理论色彩的包装,但同时也听到一种声音,感觉国外一些产品在性价比与服务上,未必像宣传的那样好,以您的专业知识来看,国外所宣传的这些信息化构思,价值到底有多大?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热衷选择他们,其结果到底值不值?   倪光南:我们已经说到,新一代信息技术远没有成熟,有关标准也没有完备,国外企业往往是将它们原来的产品略加改进,包装成新一代产品,所以不应当盲目迷信国外企业。 中国有的企业虽然小一些,但技术未必差,希望政府和央企、大型国企能积极选择他们作为合作伙伴,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原有的信息系统,这样,不但可以成倍地节省信息化开支,提高信息化水平与效益,还能做到真正自主可控。   中国在信息化领域应减少对外技术依赖度   记者:云计算应该是国家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在云计算时代,资源会越来越集中,相信安全问题也会越为越让人重视,特别是政府部门、重要的企业等等将在这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您觉得我们要如何去应对这些挑战?   倪光南:云计算除了具有一般信息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外,还有它特殊的问题。在计算资源和数据高度集中的情况下, 如何保证存放在云中心的海量数据的安全,如何保护众多云计算用户的隐私权不被侵犯等等,都是难题。 显然,这些问题不可能立即就有完善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有的问题还需要制订相应的法规予以保障。   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就不敢采用云计算了。实际上,即使是现在的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同样面临着一系列安全问题,而且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管理问题,还涉及到政策、法规、战略等深层次的问题。美国政府最近出台了一个“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这说明他们是将网络战、网络安全等放到战略高度来部署、来推进,这种举措很值得其他国家的借鉴。   现在看来,对信息安全要求最高的政府部门、重要企业的信息化更应转向云计算。尽管云计算还需要面临一些新挑战,解决一些新问题,但是归根到底,当这些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后,云计算所带来的资源高度集中与统一管理不但将大大有利于资源的共享,而且也一定会有利于保障信息安全和强化管理。   记者:在谈论云计算、数字城市这新兴市场机会时,大家好处说得多,问题说得少,您觉得这两块的正负效应分别是什么?安全问题在其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倪光南:发展云计算、数字城市是符合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潮流的,采用这些新技术来推进信息化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采用云计算能大大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节省成本,降低能耗,加快应用部署等等。   不过,如果缺乏统筹规划,盲目跟风,也可能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但这不是这些新技术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的规划和管理的问题。   至于安全问题对于任何信息系统来说都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对云计算当然也不例外。   记者:云计算、数字城市在中国,可谓方兴未艾,一些大的跨国企业在中国也进行了很多宣传,像IBM、惠普,戴尔等等,他们同时对中国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您觉得,国外企业的深层次介入,会不会对中国的信息安全构成影响?    倪光南:我们应当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但是中国的信息化不应依托外国技术。我们历来主张政府和重要信息系统应主要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与服务,目前中国的现状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家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减少对外技术依存度,而现在,我国信息化对外技术依存度是相当高的。   2010年6月胡锦涛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提出,中国要推进“可靠、低成本信息化”,这是中国作为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推进信息化的指导方针。过去,由于外国跨国公司在信息领域的垄断,使国产软硬件与服务难以进入市场,当前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给了中国本国IT产业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能乘这个机会,使中国信息系统尤其是重要信息系统大量地从采用进口装备转向采用国产装备,那么对增强我国信息安全和降低信息化成本都有重大的意义。   记者:在云计算、数字城市发展的这个新的机遇期,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赢得更大的发展?政府在其中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倪光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国企业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机遇争取后来居上。 中国政府是强势政府,拥有雄厚的资源,政府的引导可以起决定作用。这里,最重要的支持是市场支持。政府要强调自主可控,率先采用国产云计算、数字城市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那么中国的丰富科技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资源将会在这新一轮IT革新中,充分发挥作用,现在中国成为信息强国、信息大国的条件是完全具备的。 (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了云计算 美国将关闭800个计算机数据中心
热度 1 xupeiyang 2011-7-21 11:34
美国政府计划在未来 4年内关闭40%的计算机数据中心 ,以削减技术支出,实现面向美国国民的数据和服务管理的现代化。   一般而言,计算机中心不会雇佣很多人来维护机器,但分析师估计,成千上万的人将失业。美国政府是世界上IT技术的最大买主,每年花费在IT技术上的资金达800亿美元。奥巴马政府今天公布计划细节,将 关闭所有2000个数据中心中的800个。 分析师们表示, 每年将因此节省数十亿美元资金,空置出来大量土地。   美国政府CIO威维克・昆德拉(Vivek Kundr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将转移到云计算上去,这将为美国联邦政府额外节省50亿美元的资金,减少单个政府机构购买软件和硬件的成本。   美国政府表示,到今年底将关闭195个数据中心,到2012年底将关闭373个数据中心。关闭数据中心 每年将为美国政府节省超过30亿美元, 而且也很环保。据估计,平均每个数据中心耗费的电力相当于200个家庭的电力消耗。
个人分类: 网络技术|154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