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华德福小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0-05-23 周日讲座通知: 小巫,华德福教育简介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arithwsun 2010-5-13 11:15
诸位关心儿童教育的同仁,请转发这条消息给感兴趣的熟人。 根据小巫的要求,和我的建议。转发的规则是,请只用电邮转发, 或者只在中国科学院办的科学网博客系统内转发。 而不要将其发到新浪、搜狐等大众博客上, 主要是为了控制听众人数,方便教学演示互动环节。 祝好!永晖 小学教育探索性讲座 报告人: 小巫 题目: 华德福教育简介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摘要: 介绍华德福教育及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特点,解释为什么 以及演示如何来,用童话教数学,用游戏教数学, 用艺术教数学。 报告人简介:本科 毕业于北京大学, 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著有多本教育类畅销书,《 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接纳孩子》及《成功渡过母爱第一关》。 在年青父母中,影响力极大。 小巫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 cn/weewitch 时间:2010年5月23日周日上午 9:30-11:30am 地点: 数学系 教二楼311室 (北京西三环花园桥往南首师大校本部东门进去右手第一座楼) 本讲座完全学术性的,不收取听众任何费用,欢迎参加! 后注: 小巫演讲中的一些技术性反馈 1. 小巫在演示用身体节奏来学习数数和乘法表时,后面附加讲了一位不善数学的儿童,使用此法后非常兴奋的经历。不过,说完此段后,最好稍作解释,说明擅长数学的儿童,也是需要这种方法的。 否则容易造成误解,以为华德福这种数学教学方法,仅是针对于弱智儿童,或不善数学的儿童。后面的听众提问,就反映出受到了这种无意中的误导。 对于不善数学的儿童,这种方法确实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数学,此处最好稍加一句,作为点睛之笔,即,为什么这种方法,会比其他方法有优异之处,答案是华德福的身-心-脑理论。 对于擅长数学的儿童,这种方法的作用是,可以将涌到儿童大脑的能量,拉回到身体,使身心脑不致分离过多。分离过多,即使是大人都会出问题,如陈景润,更何况孩子。现代数学家们,都非常注意锻炼身体的,有很多人也非常愿意做家务,从而得保高寿,如跟陈景润齐名的王元院士,现在80岁了,还参加我们的讨论班,还做报告的。 2. 小巫,在讲述其儿子学习路程类应用题时,说明了她的形象的解决办法(加2个小人,具体测量)。不过,她没有很清楚地说明,她的做法,对于她儿子来讲,是最优的,另一个角度问题也类似。 实际上,确实可能有更优的解决方法,即,Moore教学法,要点是,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去自己探索。老师所作的应该是,观察学生,并在学生疲惫阶段,注意力下降的临界线上,给予适当的阶梯性提示。 Moore教学法,在美国已经逐渐开始普及,原因是Moore本人,就教出了三位美国数学会会长。 数学,归根结底,是要鼓励孩子的自我探索精神。任何大人代劳的思考,不管想多少花样,其实对于学生的本身数学能力,帮助不会太大。在这里,反而是帮的越少,花样越少,学生的进步可能越大。 3. 小巫,在用绳子演示模10完全剩余系中的乘法时,可能需要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然。这实际上是初等数论课程的一个定理,估计在新课标中,已经由大学下放到了中学。 我就担心,万一一个天资特别聪颖的孩子,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问这个绳子游戏背后的道理,老师将如何面对。 实际上,这种情况是非常可能发生的。 数学,关键的是敏感度,是对未知的敏感度。有些天资聪颖的学生,这方面敏感度极高,但是问出问题来,普通的老师答不上来,反而斥之为怪物,让同班同学们一起笑话他。非常遗憾的是,传统公立学校中,这样的事情确实是有的。 所以,数学老师,最重要的精神,是揭示未知的精神,和学习的精神,如果老师本人没有学习和探索未知的精神,只是教而不学,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甚至也阻碍学生发现),可以想见,他们是不会带出多好的学生出来的。 4. 这些用游戏学数学的活动,跟传统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它是否能取代传统的、抽象形式的数学课程。 我的答案是不能。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一个东西。传统的数学课程,更重视的是,让学生们掌握人类公认的数学符号系统,将符号系统,与其天生的数学思维相联络。现代心理学已经有实验证明,我观察自己的孩子也发现,他们天生地知道1+1=2,1+2=3,但我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不能使用人类公认的数学符号系统,他自己会用他的讲法,比如1和1是2,所以,大人所作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和改成加,把是改成等于而已。 当然,内容逐渐升上去后,难度会增加,但我们是不会试图教一个猩猩抽象的数学的,因为它们不可能有内在的数学思维,但是,孩子们有,所以我们才能教。 所以,这个层次的训练,是数学游戏所无法取代的。但是,数学游戏有另外的好处,即,可以把孩子们,从抽象中,再拉回来,让身-心-脑重新整合。这对幼小教育,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 很显然,老师们将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如何布置课时,使得课程均衡。既有传统的抽象化符号系统的训练,又能够联系于实际,联系于身体,联系于心灵。 小巫的示范,主要还多是游戏和身体,实际上,华德福乃至现在不少数学家、政治家,都认识到,数学对培养人的情操,也是非常有用的。我看到的那本书,Active Arithmetic (by Henning Anderson ) ,其中一种操作方法,有点格式塔心理学和曼陀罗的味道,确实能对人性的整合,有好处。 当然,这又会增加一份课时安排的难度,需要更巧妙地处理。如果做的不到位,甚至用数学游戏,完全替代掉传统的算术练习,那么学生将来很难发展更高阶的数学,专业程度反而会降低。
个人分类: Book-W|9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尊重生命
entropy 2009-7-20 14:47
20090720引用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5fb150100e3kk.html 推荐:怎样尊重生命(2009-07-20 09:01:07) 标签: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小学 杂谈 分类:华德福教育资源 几次亲耳聆听大师教诲受益匪浅,王先生的真人风范也令我折服。转帖共生小书院的这一篇王先生的文章,仿佛又听见他神采飞扬的侃侃而谈。 今日中午与百箬一道去香山拜访王林海老师,谈到艺术教学,王老师给了我们许多启发。王老师的助手小红即兴念了一段王老师近日口述的文字,现刊出与大家分享。   艺术不是学来的,是长出来的。人生下来就有艺的能力,只是今天的人有太多艺术观念、太多的大师,把人人是艺术家这一真实给忘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人类的文明,游戏停止过吗?从来没有,只是游戏的形式、手段在变,而游戏的意味依然停留在童年。接下来讲两个我小时候的故事,来谈谈游戏对生命的重要性。   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买玩具,我有一个堂哥是木匠,每天放学后,我就捡他切割下来废弃的小木块玩,慢慢积累,积攒了一大堆。每天我都玩,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任意地堆,把小孩子所有的梦想都堆了进去,非常的美。现在回忆起来,那个时候的我完全进入了宁定的状态,很喜乐。在那个世界里,我不需要别人,直到奶奶叫我吃饭时才下楼,这个游戏我玩了很多年。   第二个故事是我十二、三岁还尿床,坐在床上等奶奶拿别的裤衩来换。有时候奶奶在做饭,一等就是老半天,我就看床对面的那个大窗户,从窗户里看出去,外面是一堵烂墙,斑斑驳驳,日影点点,我看得入迷,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像放电影似的,美女出现了,孙悟空也跑出来了,每天都不一样。一堵烂墙,美得不得了。这么多年来,我喜欢画画,喜欢到处云游,参访奇人高士,不愿意停下来,就是因为小时候的这点喜好,帮助了我走上了游于艺的人生道路,我感觉到这个世界是鲜活的。   现在的人为什么这么苦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天性被拧巴了,好好的一棵苗,千万别去触动他,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啊。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用心过切,拔苗助长,把孩子的天性都给泯灭了。中国人现在丧失了创造力,主要原因就是丧失了育人之道。孩子们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生活在缜密的知识建构中,完全丢失了他们该有的生活。如果大家去过黄山,看看黄山的松树,气象之伟岸、气性之奇绝,是因为他们任运自然,所以长得那么美。同样是松树的种子,我们把它放在花盘里,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捆绑剪裁,这种畸形还有美吗?现在有些母亲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放弃了自己该做的工作。有些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家长偏要让孩子去学,可怜的孩子满足不了家长的要求,家长急得会当着孩子、以及别人的面哭。也许这位母亲觉得她的眼泪是出于爱,可是你晓得,这眼泪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吗?这是一滴滴流进儿童心田的毒剂啊,没有比这种扭曲的爱更伤害儿童的天性了。花盆里的五针松,我们不知道它的苦,可是我们作为人,被这种爱的逼迫我们是知道的呀。   中国人说与生俱来,就是说人人皆是天才的意思;说学达性天,就是说要通过学习找到自己的天性。儒家传道授业的宗旨,是要人自明、自知。我喜欢生活这个词,这是生生不已、活脱脱地贵生精神啊。   最近我有了女儿,我才知道人的天性是多么可贵,生命是多么需要尊重啊。刚才我说话也许有些过激,可是我的女儿告诉了我:怎样尊重生命。 附《一封请帖》 你为生存做些什么,我不关心; 我想知道,你的渴求,你是否敢于梦想, 那内心的渴望。 你的年龄有多大,我不关心, 我想知道,为了爱、为了梦,为了生气勃勃的奇遇, 你是否愿意像傻瓜一样冒险。 我并不关心你告诉我的故事是否真实, 我想知道,你是否为了真实的对待自己而不怕别人失望, 你是否能承受背叛的指责而不出卖自己的灵魂。 我想知道,你是否忠心耿耿而值得信赖;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 即使每天生活的并不舒心, 你是否能从内心中寻求自己的生命来源。 我想知道,你是否身处颓境,却依然站立在湖边对着银色的月光喊出一声真美! 我并不关心你在哪里生活或者你拥有多少金钱, 我想知道,在一个悲伤、绝望、厌烦、受到严重伤害的夜晚之后, 你是否重新站起,为孩子们做一些需要的事。 我并不关心你是谁,你是如何来到这里, 我想知道,你是否会同我一起站在火焰的中心,毫不退缩。 我并不关心你在哪里受到教育、你学了什么或者你同谁一起学习, 我想知道,当一切都背弃了你时,是什么在内心支撑着你。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孤独地面对你自己, 在空寂的时候,你是否真正喜欢你结交的朋友。 《一封请帖--印第安人长者》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阅读(11)|评论(1)|收藏(0)|打印|举报 前一篇:郁宁远老师8月北京工作坊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我心如皓月:2009-07-20 14:34:44 昨天刚去过香山,那里真的是封水宝地呀。
3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