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品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科研新生态中,如何去带平台呢?
yaojunwei 2018-10-24 00:00
问:在科研新生态中,我没有带过平台,那我如何去带平台呢? 答:与无处起,与有处新。 科研新生态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作为科研创新者,要习惯于失败。无论担心与顾忌,都应该尝试一下创新,包括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平台、研究方式、研究合作等,都要自己身体力行。我一直觉得,当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好再去做,就已经太迟了。科研创新者就是要在一切都未就绪的时候去历练。如果什么事情都准备好了,可能就不会成功了。就是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沉淀,在沉淀中升华,在升华中至臻。 科研创新者在做科研新生态中会困难重重,首当其冲可能就是孤独,有时科研创新者会被当成“异类”,家人、朋友、同事可能都不理解,但是没关系,坚定自己信念,坚守心中理想,坚持努力去做,时间会是最好的证明。而当你孤独的时候,调整自己心态,试着用你的左手拥抱你的右手,孤独也许会变成你的一种科研财富。 科研创新者不仅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来迎接困难、错误和各种麻烦,还要有一颗温暖和柔软的心来凝聚和融合平台合作者。科研创新者要有宽广的研究视野,能洞悉研究领域的动态变化、现实需求等,要积极主动探索科研黑洞而不要坐享其成。科研创新者要学会积极的时间管理,尽量把时间花在研究平台的未来发展布局和研究领域最前沿知识方面。 在科研平台管理中,要形成良好平台氛围。平台成员与负责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不要在科研平台中产生“官本位”思想。平台管理需要成员尽己所能,避免每一个人都在揣摩平台负责人在想什么,不要让平台成员看负责人的脸色行事。特别警惕平台出现“一刀切”或“一言堂”的情况。平台管理人员要具有服务理念和意识,不把自己当“官和管理者”,平台管理人员不是“管辖”平台成员,而应该是“服务于”平台成员,将自己看成服务者、合作者,这样有利于平台建设。同时告诉平台成员,争取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取平台的权利。 咱们这个合研共创平台不是集体利益至上,而是注重个人利益至上,即不会因为集体利益,去抹杀甚至葬送每个成员的利益。我要告诉你的是“为个人争取科研利益和思想自由就是为咱们科研平台争取利益和自由,争取个人的科研品格就是为咱们科研社群争取品格。真正自由平等的科研社群不是一群听话的研究者建立起来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考虑自己的利益,都应该正大光明地说出来并在群里争取,这是首倡和鼓励的,更是被理解的。 我觉得应该放手和鼓励微信群成员去自由探索,有的时候成员力量其实更加能形成科研平台的合力。科研平台允许一段时间的混乱存在,中国有古话:乱中取胜。只要不颠覆平台发展的基础,混乱一段时间是可以的,同时我觉得这种混乱背后隐藏的也许是某种科研新活力。
个人分类: 应如室|20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式成功》要具备何种品格?
热度 7 ninglz 2016-12-1 08:35
《中国式成功》 与品格搭界吗 ? 昨天博文 讲 了:成功的根本是品格。 忽然想我所理解的品格,放在祖国那可真不一定是成功的根本了? 也许,不被欺负、忽悠、上当就算万事大吉?也说不定? 几天前,在 韩枫 老 师 的博文:如今的孩子,他 们 不懂路遥! 读 到 一位网友的留言:“如今的孩子不懂路遥”他 处 的留言:“ 如今的孩子,他 们 懂李白,杜甫,曹雪芹,莎士比 亚 ?一个字:美。好比 摄 影 师 ,拍 摄 垃圾 污秽脓 血 赘 疣,粉 丝 只怕也是生活中曾 经 的受害者。 这虽 不是路遥的 过错 ,但却是他的 命数,或悲 剧 ,永 远 无法 挣 脱。 ” 我曾感慨 过 : 为什么李白,杜甫,曹雪芹,莎士比 亚 …… 可以穿越 时 代?穿越文化背景的不同? 让 不同 时 代 ,不同地域的人 们 都会有共 鸣 ?我想原因不 仅仅 是一个 “ 美”字,因 为 美的 标 准也会随 时 代、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异的。我想也 许 最最根本的原因是他 们 的作品,是根植于人性沃土之上,人性!是最 伟 大的力量!可以穿越 时 代,可以冲破狭 义 文化隔离 …… 文 艺 作品如此,科学又何 尝 不是呢? 科学,原本就该如此! 一个科学工作者, 为 了 生存,辛苦奔命,即使 无 大的建 树 , 但起 码 活着 时 坦然,死 时 安心。知 识 人的清高不就是求得一个灵魂的干 净吗 ? 如今在祖国,何 谓 成功? 拥 有 物 质财 富 ,并无休无止地 贪 婪 占有……美其名曰:“人不 为 己 天 诛 地 灭 ”。 不 说这 是 不是人性的根本,就 这 句 话 本身来 说 ,也有两种 诠释 : 为 , 读 四声,成了自私自利的托 词 。 为 , 读 二声,就是修身正己的格言。 什么才是最最重要的品格呢? 在某种意 义 上可以 说 看一个人的心中“ 为 ”到底 读 几声? 闯过 一个充 满尔 虞我 诈 ,阴 谋 陷阱的隧道,脱 颖 而出 的 中国式成功 ,究竟能走多 远 ? 忽然想用“中国式成功” 一 词 , 百度 一下! 没想到,真 还 有 一本 书 的 书 名 就叫 《中国式成功》 介 绍 文字是 这样 写的: 《中国式成功》所 记录 的人 们虽 各自有着 长 度不同的 创业历 史,所面 临 的 艰难 与 压 力也不尽相同,但每每面 临 关 键 抉 择 ,他 们总 能 镇 定清醒,押 对 筹 码 ,涉 险过 关。是什么 样 的心理因素起到了神奇的作用?当事 业 面 临转 折,甚至命运即将 倾 覆,他 们 依然有着惊人的心理 调节 和自愈能力,那么 这 种从容淡定、 处变 不惊的神 经 与气 质 又是如何修 炼 而来? 书 名: 中国式成功 作 者: 陈曦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 时间 : 2009 年04月 ISBN : 9787801809919 开本: 16 开 定价: 38.00 元 第一篇 顺势 而 为 中国式成功 张 近 东 :按“ 苏 宁 节 奏”跳舞 陈 光 标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邰武淳:不疾而速 刘 东 海:手机商人的文化密 码 王振滔:从草莽鞋王到“哲商” 佘学彬:踏准大 势 功自成 苗 鸿 冰:做精不做大 第二篇 先 闻 潮汐国 际 化 视 野 张 朝阳:十年那点事儿 古永 锵 : 创业 基因成就 优 酷 张 帆:派 对类 网站先行者 杨 宁:沉浮 间笃 定空中互 联 第三篇 守正出奇 专 注即力量 宗 庆 后:我也想早点退休 宗谷音:展示 执 著的力量 张兰 :没想 过 失 败 二字 黄启均:草根中走出“圣火 护卫 ” 董振祥:挫折中 觅 得 艺术 化中餐 第四篇 大音希声以心本土 赢 世界 马 化 腾 :10年QQ在 线 人生 李小 龙 :“新通信”追梦人 荣秀 丽 :国 产 手机王国“ 隐 形人” 冯军 :以本土 赢 取世界 王中 军 : 酝酿 明星持股王国 李 兴 浩:“ 过 冬”之 时 蓄 势 做王者 第五篇 模式 为 王新机会 发现 者 郑 南雁: 顺势创业 者无 为 管理人 李小白: 领 “ 秀”美 丽经济 季琦:不断 寻 找下一个 胡 义 南:从汽 车 俱 乐 部到 纳 市 胡 润 :用 财 富注解中国 第六篇 智者空 间职场 精英之道 房超:地 产巅 峰攀援者 李开复:做最好的中文搜索 陈晓 :大舍才有大得 邵 晓锋 :警界英豪 执 印支付宝 张 建国: 规 划人生三 级 跳 …… 以上都是所 谓 的“斩获”成功者吧! 成 书 七年后的今天,我 们 不妨去搜索一下他 们 如今的境遇? 若有 兴 趣, 也可关注一下他 们 未来的走向…… 期待着:中国式成功能够走出国门,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光! 红叶随笔 2016/12/1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058 次阅读|18 个评论
成功的根本,是生活作风……
热度 5 ninglz 2016-11-30 10:16
成功的根本,是生活作风…… 大知先生的汉语说得很好,对中国文化极有兴趣,每次见面总会问我一些他不甚理解的问题。前两天见面,他讲起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靠承包先富起来的一些人时,他冒出一句:“成功取决于他们的生活作风”,我一听不禁哈哈笑了起来。 我这突然的一笑,笑得他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急忙解释说:中国人说“生活作风”是有着特定意思的。给他举例解释完“生活作风”的用法后,我顺口说了一句:应该说成功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 我这一说,他问题又来了:难道成功是先天就决定了吗? 我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先天的。 他有些不以为然地看着我,我只好继续边举例边讲出我之认知与观点。 我以为:一个人后天的学习, 一是吸收更多的信息,开阔视野:二是掌握更多的工具和手段。 至于成功与否, 一要看你头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决定了你能否正确选择目标; 二要看选择工具与手段的能力,这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到达目标。 从这个角度讲,判断力与决断力是成功的关键! 所谓的成功学说,无论说得多么“慷慨激昂”“天花乱坠”, 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外因。 如果关键的“内因”不作用、或负作用, 多么不得了的“外因”无疑都是白搭! 在真正意义的成功的路上, 许许多多的机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因为, 机遇与贵人都不是可以找来,或者可以赠送的! 写到这里,脑海里浮现出中学物理 实验之情景…… 把磁体放到 铁 屑(或大 头针 )里,然后把它拿出来,磁体能吸引 铁 屑(或大 头针 ) 磁体隔着某些物 质 (如木板、玻璃)放到 铁 屑(或大 头针 )里,磁体仍有吸 铁现 象。 把磁体放到木屑或 铜 片(粉)内。磁体不能把木屑或 铜 片吸起来。 …… 机遇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组合。 一个人会被组合到什么堆里?应该说,比环境更重要的是本质! 而本质在我看来,就是性格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品格吧! 也许可以说: 相吸不是因为彼此为异性,而是因为彼此方向一致。 相斥不是因为彼此为同性,而是因为彼此方向对立。 …… 大知先生问我:你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格是什么? 我答:守时!因为那是信用的投影! 红叶随笔 2016/11/3 本文发表于《中文导报》总1122期(2016-12-8)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011 次阅读|19 个评论
寒冬的清新气息:梅花
热度 8 gardening 2014-1-28 10:41
梅花( Prunusmume )是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我国著名原产花卉,冬末春初先叶开放,可谓“ 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 在冬日,梅花 “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寓意 “ 坚强,忠贞,高雅”,蕴含 中华 民族的审美趋向和 道德标准 。梅花有五片花瓣,分别表征:“ 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 ,故梅花又名“ 五福花 ”,寄托多种情思,成为中华民族魂之象征,民国时期被尊为 国花 。 具体地说,梅花至少具有以下特征,而深受国人喜爱,且为国花的最有力竞争者。 ①梅花 开花早,花期长 ,长江流域2-3月可赏梅,京津地区3-4月露地梅开,可谓“一树独先天下春” ②梅花先 花后叶,花型端庄 ,或单瓣,或重瓣,或复瓣,花有白、红、粉、绿、紫等颜色,植株有直立、垂枝、龙游等变化; ③梅花 长寿,枝干苍劲 ,虬曲万状,古梅缀花,鹤发童颜; ④梅花 傲雪而开,坚忍不拔 ,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芳香可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⑤梅花 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栽培方便 ,自然分布北界是秦岭南坡、西起西藏通麦、南至云南、广东,通过引种驯化和品种选育,北京地区亦能生长良好。 ⑥ 品种众多,花型花色丰富 。陈俊愉先生以 枝条形态为第一级标准 , 花型为第二级标准 ,对梅花品种进行分类。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 叶梅 类、直脚梅类、 杏梅 类、 照水梅 类、 龙游梅 类 。按花型花色可分 宫粉型、红梅型、绿萼型、朱砂型 等。 梅花:变绿萼 梅花:异味绿萼 红梅 红梅 梅花:送春 梅花:朱砂高杆大树型 梅花:黄山黄香 红梅 红梅 绿梅:卧干树型 梅花:吴服垂枝 梅花:吴服垂枝 绿梅 梅花:水中月绿萼 梅花:童颜宫粉 梅花:童颜宫粉 红须朱砂(上海辰山植物园) 北京玉蝶(无锡梅园) 单瓣跳枝(无锡梅园) 极其珍贵的双碧垂枝绿萼梅: 枝条穹垂,柔中带刚,花朵白里透绿,以绿萼衬托,素雅芬芳 极其珍贵的双碧垂枝绿萼梅:垂枝的绿色花蕾似珍珠,绽开的花朵似宝石 延伸阅读: 都市雅韵:上海雕塑公园梅花胜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873440.html 街上最后的梅花:美人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1041548.html
个人分类: 园林植物|10415 次阅读|21 个评论
关于研究生的些许思考
热度 3 wangpingxi2009 2013-9-20 20:27
自去年9月份入学至今,读研究生也已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当中也经历了一些事情,近来终于有时间能够安静下来,思考下自己研究课题的事情,同时对研究生这个身份也多了些思考。闲暇之余将其记录下来,以留作纪念,也算是成长路上的一段小小的体验和经历吧。 一、关于研究生含义的思考-定位问题 “什么是研究生呢?”这个问题或许当我们在报考研究生那刻就已经有过思考吧。 或许在有些人认为研究生是个比较荣耀的身份,毕竟研究生是比大学生更高一级的学位嘛。对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村里面大学生就已经很稀少了,研究生就更别说了。一个村里要是出了个研究生,那可就真是出了个宝。全村庆贺那是自然的事情,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那是家族当中一个极大的荣耀吧。 读研究而生可以找个更好的工作,可以缓下就业的时间。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也或许是我们拼命往研究生圈子里跑的原因吧。实际情况是,现在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并且随着物价、房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或许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研究生毕业依然面临就业的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着组建家庭等更为现实的压力。 。。。。。。 坦诚地讲, 自己也曾在这方面怅惘过,也曾迷失过,不知如何给自己一个较为适切的定位。直到后来,自己真正了解和明白研究生这个词的英文”post-graduate“的含义吧。研究生不是别的,乃是一个post-graduate,是还未完全毕业的,是还需要补充学习的。客观地讲,对来自三流、四流或者更不上层次的学校,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和内容确实不怎么好。拿有位老师的话讲,我们毕业后顶多算是一个半成品。这位老师讲的或许确实不大容易让人接受,不过仔细想想或许确实还真的不合格吧。研究生阶段,到一个好些的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更加充实和补充自己在大学时的缺欠和不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或者优秀的产品。或许这是对研究生一个相对比较适切的定位吧。 二、关于研究生品格的思考 或许对我们大多数研究生而言,比较具有挑战性的品格是忍耐和勤奋吧。 读研之前就听学长提及过,读研究生要”耐得住寂寞“的劝勉。 对大多数研究生而言,试验的压力是比较大的(有来自boss的,也有来自同学的,也有来自就业或其它的),加上有些事情需要独立面对和承受,心里面的那个苦或许是不难想象的。确实,研究生生活是比较枯燥的。这对一般的高等院校学生还好些,但对那些科研院所的学生或许就更加有些枯燥吧。或许研究生生活本身就是对我们内在品格的操练吧。 如前面所讲,或许我们的大学教育确实不好,到好一点的高等院校或是科研院所,我们会发现很多内容都是全新的,需要我们用心学习。有话讲,勤能补拙和天道酬勤。我们之前的基础确实不好,这是我们所知晓的。真的,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或许对那些来自重点高校的学生,他们有骄傲的资本,但我们确实没有。要想在同样的平台上,能走的更远,除了勤奋或许真的别无他法吧。 三、关于研究生发表paper的思考 在一般的高等院校,尤其是科研院所,似乎品评一个学生能力的最适切的标准,或许不是别的,乃是your paper,并且是SCI paper。更确切地讲,是your SCI paper的factor。或许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普遍而残酷的现实吧。坦诚地讲,若是研究课题的条件或基础差不多,这种方式确实是挺好的。但开始时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课题已经研究了很久准备解题课题刚接手什么条件还都不具备),研究的课题又迥然不同(室内分子试验为主田间试验为主),品评谁先摘到桂冠似乎是不大合适的吧。目前未曾到国外深造学习或许深入了解接触国外的科研人员,对国外的科研不是很了解,但似乎我们国内的科研有点功利性的色彩吧。因整个大环境都是在讲究发paper,我们开展相关研究也是奔着发paper去的。 这样奔着发表paper一直走一下去,究竟能走多远,或许确实需要静下来留心思考下吧。 不过换个角度讲,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若是我们能发表几篇不错的paper确实是挺好的。当然若真是发表不了,也完全没有必要自暴自弃吧。在保证毕业的情况下,充实地学习下相关的基础和实际知识也是很不错的嘛。切记一句小小的劝勉吧:任何时候不要想着和别人攀比什么,比不上常会感慨悲伤,比得上又能如何呢?倘若真要比的话,就拿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下吧,或许这样我们能时常存一颗感恩而平稳的心。 是一个小小的思考吧,或许好些内容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盼望对我们有那么些许的帮助。最后以两个发人深省的公式作为小结吧
5751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历史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品格
LEOLAND 2011-11-20 23:18
历史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品格 ■冀建中(北京大学教授) 《民主与科学》 2009 年第 3 期 今天的讨论题目出得很有意思,叫“穿越历史”。它使我们反思我们可以在多大跨度上穿越历史。我一直觉得,有历史感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同时我认为今天要真地认识“五四”的意义也必须要有一个大跨度的历史眼光。 我觉得我们穿越的第一个历史跨度应该是一个百年的历史,必须有百年的历史跨度才能看清楚“五四”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后的十年到二十年间,我们的国家实际从社会的底层到知识层都发生过深刻的变化。我们目前的许多关于“五四”的讨论忽略了在五四运动以后我们曾经有过一个科学、教育甚至经济的黄金时期。像今天我们做教育的人,非常羡慕当年的晏阳初、叶圣陶、梁漱溟、蔡元培。我们曾经特别想有那样的时代,可以按自己的理念办教育,来对我们国民进行非常好的教育。在二三十年代,杜威、罗素进入中国到处讲演。科学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都对中国产生过影响。那个时候出现了像梁漱溟、熊十力这样的一些思想家,也说明当时思想界的氛围是相对开放的。同时在经济界也是同样的,那个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时期。所以,“五四”曾经对中国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我曾经在瑞士偶然碰到一个人,他的父亲竟然是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做水稻改良的一个科学家。当时其实很多科学技术都进入了中国,很多知识分子身上的基本品格也是去做很多脚踏实地的工作,就像梁漱溟先生去做乡村的自治运动,像晏阳初先生办平民教育,梁思成与林徽因实地考察中国建筑。他们都是具有现代知识分子品格的一代科学家。而所谓现代知识分子,就是把理论能力与实验精神集于一身的人。 今天回顾这百年的历史,实际要承认“五四”精神曾经对中国社会发生过深远的影响,不能用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历史。我希望我们应该有个百年的历史跨度。这是第一。 第二,我觉得仅仅穿越百年是不够的。如果仅仅百年,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在这百年当中都是苦恼着、困惑着,面对西方的强大与我们的贫困,我们经常不知道何去何从,所以出现了一些极端的情形,像王国维、鲁迅等等。如何从这种困扰和极端中走出来?我们大概还是要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们要研究这样的问题,就是近代的科学民主精神进入中国以后,为什么遭到如此多的坎坷。如果不了解我们的文化和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永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讲我们的民本与民主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要能够讲清楚民本和民主之间可以不可以有一个桥梁可以走过去。我觉得研究后者更有意义。其实研究五千年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我们中国曾经也有过君主立宪的可能,但没有走通。为什么我们没有走通,没有变成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这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又如康有为,他的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现在有很多人反思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可能是太贵族化了,太看不起农民了,所以在中国的这块土壤上,他的启蒙必然是要失败的。这又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还有,中国经历了那么多革命,汤武革命,商鞅变法,中国为什么一直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实现社会的更替和变换呢?如果这些问题我们永远研究不透,我们就永远走不出百年的困惑。我们今天研究国学,实际上是研究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不像有些人说的,只是来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这个还不够,还是空的,要研究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我觉得我们要有一个五千年的历史跨度。 第三,我觉得我们要有一个世界史的跨度。有人认为民主科学是发达社会所固有的,我们这个土壤不合适,其实这也是在歪曲世界史。西方的民主科学同样经历了西方的 500 年的酝酿、发育,当中也有很多的战争、很多的流血,才形成了那样一个人类的普世价值。所以,民主和科学也是西方社会当中一个变化的产物。所以,我觉得要非常了解那五百年的历史,了解西方如何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战争,科学革命,最后经过了法国的启蒙运动等等,这个过程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狭隘的民族主义者都是地域主义者,而不是一个历史主义者。所以,我们就要了解西方如何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如何从等级森严的贵族社会走向了一个平民社会,如何完成了世俗化、功利化这样一种价值取向的变化。正是在世俗化和功利化这样一种价值取向的构建中, 民主与科学成为占主导价值的一种文化 。不了解这个过程,我们也很难理解科学与民主的真正含义。 我们知识分子反思“五四”,我们就有一个责任,如何向民众讲述这段历史,如何去尊重历史。历史断代了,最后就只能产生“愤青”。 一个没有历史感的知识分子叫“愤青” ,一个有历史感的知识分子才是一个理性的知识分子。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1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 的 目的
dongzg101 2011-9-11 03:46
蒙曼 http://t.163.com/3409914876 蒙曼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一个人深刻的思考,并且善于思辨。但是如果教育停止在这里,那么教出来的很可能是一个危害社会的人。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人,通常就是最善思辨但是毫无品格的那个人……我们必须深深记住:头脑聪明是不够的,头脑聪明加上品格,才是真正教育的目的。——马丁·路德·金
1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士”说开去
sunapple 2010-12-6 11:24
从 士 说开去 . 吴焱金 . 士 ,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 士 ,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 以后士不断演变 , 上至官僚贵族 , 下至庶民百姓莫不以 士 为荣。仁人志士 . 谋士 . 勇士 . 侠士 . 战士 . 烈士等等不一而足。士在春秋战国时期极其活跃 , 出现了象刺秦王的勇士 . 死士荆轲 , 游说六国的苏秦使士等 , 名声大震。很多贵族以养士为己用 , 士为知己者死 , 士可杀 , 不可辱 , 不辱使命 等一往无前 . 舍生取义便成为士的人格化身。士渐渐定格为这一阶层。士的这种忠勇无畏得到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的推崇 , 大家都需要这种大义凛然 . 至死不屈的精神。后来延伸为士气 , 大至国家 . 军队 . 民众 , 小到个人 , 士气是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 我们下象棋 , 看到紧贴在帅身边的是士 , 文的是谋士 , 武的是勇士 , 他们的天职是誓死保帅的。而很多宫廷政变也是靠士完成的 , 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联想到当下朝 . 韩危机 , 就军事力量而言 , 韩空军十倍于朝鲜 , 海军数倍于朝鲜 , 坦克各 2000 辆 , 韩国是 80 年代的 , 朝鲜走 60 年代的。惟有陆军韩国 56 万 , 朝鲜 70 万 , 人数少 14 万。为什么如果没美国撑腰 , 韩国不堪朝鲜一击。没别的 , 士气不如朝鲜。朝鲜上至领袖下至百姓 , 无不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士气,连一位铿镪播音员金顺姬义正辞严的语调竟使韩国举国上下 肝胆欲裂 , 闻之色变 , 这不是士气的力量是什么? 陈凯歌最近拍了一部贺岁大片 赵氏孤儿 , 这部片子最典型地表现了勇士 公孙杵臼和民间医生程婴不仅舍生忘死救赵氏孤儿 , 而且不惜牺牲自己亲生儿子换取救朋友赵朔儿子的机会。为蒙蔽凶手屠岸贾 ,  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佯装乞求: 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 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婴身负 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 的 骂名 ,偷出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是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 顶天立地 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这种 士 的精神是何等伟大 . 坚毅 . 感天动地 ? 有了这种精神 , 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 ?   陈凯歌说 : 我拍赵氏孤儿 , 就是要挖掘中华民族宝贵的士气 . 气节。士作为一个阶层现在是消失了 , 但它的精神和灵魂永在。象程婴这样的忠义之士 , 不敢说说现在绝无仅有 , 恐怕也是稀世难求。剔除了对帝王 . 官僚愚忠的成份 , 士的精神俱有无与伦比的闪光点。 忠勇 , 诚信 . 坚守 . 言必信 , 行必果。下定决心 , 不怕牺牲 , 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难道不是我们的传家宝 ? 难道不值得发扬光大吗?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启迪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书里、课堂
wangxh 2010-5-20 23:54
5 月 15 日,上星期六,我和一位年青教师带领 4 名研究生和近 20 名本科生参加了第八届国际徒步大会最长距离的徒步 30 公里,只有 2 位男生 ( 1 位走了 10 公里脚踝出问题, 1 位陪同 2 位女生而退出 )、 4 位女生 ( 2 位完成 10 公里后脚磨起泡 ) 未走完全程。 现在的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是宝贝儿,父母一般是不舍得让吃这种苦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吃苦精神极其缺乏,但是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比徒步 30 公里更难熬、更艰苦的事情不知有多少。如果连这点苦都不能承受,何谈坚忍不拔!所以每年接触新生( 实际上是大三的学生,只是到大三时才跟专业课教师接触 ) 时,总会鼓励学生们树立不怕吃苦的精神、找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其中每年一度的国际徒步大会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而我也每年都带领大家一起去跋涉。 虽然打算让学生们挑战自己的心理极限,但也要科学训练,所以是循序渐进的 ( 万一累出个好歹,俺可就罪过喽 )。 第一步:清明节踏青,沿着滨海路活动活动筋骨。本打算感受一下春的气息,体会一下大地复苏的味道,没想到还真赶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幸亏一顿羊汤才把大家凉透了的心暖和过来;第二步:劳动节爬山,这就有点难度了, 5 月 2 日一行十几人共爬了 4 个小山头。在其中之一顶上完成午餐,本来我带了 2 个嫩玉米,不知道哪几个小子还是丫头分着吃掉 1.5 个,午餐我只吃 0.5 个玉米;第三步:国际徒步大会上完成 30 公里。清明节我发出命令和倡议后,有几个学生一直担心自己没有那个能力,经大家一起鼓励,终于下定了决心。对于没有习惯于走长路的学生来讲, 30 公里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除 5 、 6 个体力特别强悍的男生外,大多数都在 22 28 公里段上出现心理崩溃的边缘。为了鼓励大家,还讲了几段红军长征中急行军的故事,一位女生的话说老师,一听完故事就又走不动了。遇到怪坡,对学生们先提问、后解释,并且合影留念;经过十八盘,只剩下一个大长坡了,两个体力比较好的研究生开始挑逗我:老师,到终点落你 3 公里,信不信?俺是倔人俺怕谁呀!如果讲究吃饭、穿衣 ( 的确是的,俺穿着35元的鞋子,学生们大都穿着200多元的,有的甚至还贵 ), 如果被学生落下,俺心甘情愿,但走路、爬山被他们落下,自认为挺丢份儿的毕竟当过 7 年的地质工作者,跋山涉水如履平川。我们仨开始了赛跑大概从 27 公里处开始,大约 29 公里处停下小子们,有劲使吧,总共 30 公里,落我 3 公里瞧瞧呗! 照片说明:这是刚过25公里处,前左1、2和后左1、3四位学生是俺无机非的亲学生,另外四位是金属材料的,我不给他们上课。研究生都跑到前面准备超过我3公里去了。 大家一路互相鼓励,说说笑笑,终于完成了 30 公里。回到家里给他们发了一条鼓励的信息:祝贺你们,终于完成一次挑战自己心理极限的活动 !( 没完成的同学除外,哈哈哈,我自己打了两脚打泡,看来鞋子是便宜没好货呀! ) 虽然两前脚掌打了大水泡、疼得很我在 22 公里处两脚就打泡了,但想一想那么多学生完成了徒步 30 公里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一个专业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教育、引导学生呢?这大概应该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仅仅抓专业知识的教育与传授,眼睛紧紧盯住书本知识,思想仅仅局限于课堂与图书馆,也许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天下事,事皆有理;尽信书,不如无书。有字之书固然当读,然书中不过死道理。事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使从山泽草野、世间百态中,亦可读出无字之书,求得无字之真理。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不也包含着同样深刻的道理吗? 爱因斯坦 1935 年 11 月在居里夫人悼念大会上的凭吊演讲中有这么几句 :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他又进一步夸赞其人格力量说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是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在长达 600 多字的演讲中,只有寥寥数语讲玛丽的科学成就。可见,在这样一位科学巨匠心里,一个人的品格是多么重要,这也暗示出它对一个人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品格的锻炼与塑造,对学生未来的人生旅途和成长也许会起来意想不到、甚至无法估量的作用。 通过教育,完全改变或塑造所有的学生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向着人类理想的状态与境界去发展肯定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今社会。当高等教育的目标出现问题的时候,继续沿用旧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也算是中国特色吧。
个人分类: 教之道|6904 次阅读|8 个评论
如何在科研工作中寻求个人成长?
热度 1 huanglu 2010-4-20 11:06
要想成功,必先行善。而要行善,自己必先是个善人。 ---- 史蒂芬 柯维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才仿佛火车,社会则是铁轨。火车的运力、速度及质量决定了其在铁轨上的生命周期、发展前途和命运。而一个人的知识、技能与品格则代表了其在社会中得以保持持续竞争的优势所在。 在北欧的教育词汇中,有一个核心词 competence (竞争力),代表了我们所言的 knowledge (知识)、 skill (技能)与 morality (品格)。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我们并不会单独使用知识、技能与品格中的任意一种,而是综合运用它们进行实践,实现知识、技能与品格的三位一体。杜威提出通过 教材、教法与生活三个方面进行 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实质上便是实现知识、技能与品格三者间平衡发展的体现。 在传统观念中,我们通常认为:学校里学习知识,工作上锻炼技能,家庭中培养品格。而实际上这三个目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统一整体。由知识组成技能,而技能又会促进品格的形成,正如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一样。马丁路德金说过:仅有智能是不够的,智能加上品德,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美国的一个品格教育项目主席也认为,没有知识的品格是虚弱的,没有品格的知识是危险的和对社会的潜在威胁。如果从我们学校毕业出来的年轻人有才气而不诚实,智力过人而不关心他人,高创造性但缺乏责任心,那么美国就不能强大。由此可见,现代社会逐步意识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观的重要性。如何塑造集知识、技能与品格三位一体的竞争力人才呢?教育则在其中承担了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本书的序言中说到:教育是应对各种挑战的基本方法,一张解决各种危机的王牌。教育的四个支柱是让学生学会认知( learning to know )、学会做事( learning to do )、学会共同生活(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及学会生存( learning to be )。其即是在知识、技能与品格三位一体下,秉承扩展知识、增强能力、提升品格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适应社会的认知、做事及为人的精英教育。 第一,学会认知。 柏拉图曾说无知是万恶之源。古代众多仁人志士十年磨一剑,只为厚积而薄发。在获取系统化知识的精神食粮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认知的手段,更需要注重勤思考勤发问,具备国际认识视野。正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样,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才能够保证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不迷失方向,及时发现新的曙光。在科研道路中,我们是否能够充分汲取学术精华,做到敏而好学、见贤思齐、追求真理、评判是非等呢? 第二,学会做事。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能力,而不是资历。知识只能使学生获得入学资格而不能教给其任何可以应用能力。我们不仅应俯而读,仰而思,更应当起而做,躬而行,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才华韬略转化为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矫健身手。通过后发优势的积累来表现自己的独特能力,实现知行合一。在科研探索中,我们是否能够理论与实务兼重,具备良好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领导合作能力及探究创新能力等呢? 第三,学会为人。 品格不仅涉及与人为善等伦理道德品质,同时还包含自信、勇气、坚定、决断和自我约束等人格。知识和技能只是有形的资本,我们不可被复制的、独特的人格品质,才是别人很难模仿的地方,也是我们得以发挥特长终身受益的优势所在。如何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那便是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并尽力避免弱势扩展。在实现科研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正言立行,严格要求自己、塑造自己、超越自己,达到化育品格、造就精英、服务社会的教育宗旨呢 ? 在上述三者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及技能的迁移,以便为品格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体育老师学习一门新的运动项目时能够很快熟悉,从容操作并训练学生呢?这便是知识的内在价值在发挥作用。路桑斯认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应通过那些与特定环境相关的、可累积的、可更新的、很难被模仿的因素来获得。我们如何积累自己的内在价值因素,成为集知识、技能与品格三位一体的竞争人才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67 次阅读|7 个评论
人是具有品格的动物
fqng1008 2010-4-3 07:29
南非沙漠里有一种动物叫沙龙兔,沙龙兔之所以能够在沙漠里活下来,完全是一种团结的精神。沙漠每两年才会下一次象样的雨水,这对于任何生命都极为珍贵。每次下雨,成年的沙龙兔就会跑上几十里,不吃不喝,不找到水源决不回来。它们每次都会把好消息带给大家,而找到水源的沙龙兔往往连洞都不进,就带领大队的沙龙兔去喝水。因为沙漠中的雨水有时会在一天内蒸发掉,而这是沙龙兔一两年中唯一的一次充分地补水。 一般情况下,那只成年的沙龙兔都会在达到目的地后,因劳累而死去,它为了种族的生存和繁衍义无返顾。然而,人是聪明的动物,他们能够利用动 物的善良和献身精神,采用假水源的办法,骗取大批沙龙兔来到目的地,最后因为并没有水而渴死。于是,捕猎者便不费吹灰之力地把它们装入口袋。 的确,人是聪明的动物,那是进化的结果。进化的原则是适者生存,是弱肉强食。在动物中,竞争的是体力,动物社会的头领是拼打出来的;人是高级动物,竞争的是智慧,人类的俊杰是斗智斗勇产生出来的。 然而,善良和献身精神,才是种族的生存和繁衍的基础。聪明的人不能唯利是图,他必须占据道德上的优势,获取人格的力量,寻求精神上的成功,才能够称得上是大写的人。可惜,我们当前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代价太大,不仅牺牲了资源、环境,也牺牲了道德品格、善良友好,人类卑劣的品质倒是与时俱进了。的确,我们从很多方面都不如动物。 前些时,新疆的一位老专家告诉我,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继任者找他取经,他说了 3 点:第一,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做官是一时的事;第二,善于取长补短,不要自以为是,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第三,与人为善,宽厚大度,不能让别人感觉你是小人得志。所以,他现在处境不错,失落感不大 。 我比较了暴发户心态和绅士气质。发现无论前者获得多么轰轰烈烈的成就,受到世俗多么隆重的热捧,与后者相比,他永远只是得志的小人!因为,我们不能成为惟利是图的物质奴隶,不能成为翻手即云,复手即雨、得志便猖狂的小丑,也不能成为唯我独尊、藐视一切的没落贵族...... 因此,人应该是具有品格的动物。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388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衡量学生品格的指标:美国大学录取如何查三代
eduman 2010-3-18 10:30
在美国的大学录取中,家庭背景一直很重要。在二战前,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以前,大学被以所谓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徒(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为代表的上流社会所垄断。一些犹太平民子弟靠优异的成绩进了常青藤,就让既得利益集团惊恐不已。在一战以前,常青藤还是延续欧洲的传统,按考试成绩的客观标准录取学生。这种录取政策,其实并非看起来那么公平。比如,考试所要求的一些科目,如古典语言等等,普通的公立学校不教或者很少教。结果,那些从私立贵族学校出身的WASP还是占尽优势。但是,犹太人的到来挑战了这一体系。这些犹太子弟学习认真刻苦,即使在公立学校就读,也精心准备常青藤的入学考试,并经常能够战胜WASP子弟。纽约是犹太人的聚居地。地处纽约的哥仑比亚大学首当其冲,犹太学生的比例一度达到目的40%以上。这就导致了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专门的录取办公室于1910年在该校建立。这一办公室的使命就是解决犹太问题,把那些不受欢迎的学生(undesirablestudents)的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办法是在录取时不仅仅看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品格(character)和领导力(leadership)等素质。当然,这些素质的评价具有非常主观的色彩,使录取官员可以绕开客观的考试标准。结果大见成效。到1921年,哥伦比亚的犹太学生比例被压到了22%。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三巨头也很快效法。考生进大学不再是参加一个考试那么简单,而要填写详细的个人和家庭背景资料,撰写自传性的作文,描绘足以证明自己的品格和领导力的课外活动。当然,还有由靠得住的教育工作者写的推荐信。录取时要处理的信息也越来越复杂。没有过多久,录取办公室就成了美国大学中普遍的、永久的部门。美国大学的历史由此被改写。 虽然有这一肮脏的历史,这套系统在二战后仍被保存下来,特别是经过种族平权的积极行动(affirmationaction)而被用于扶助弱势的目标,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如今,美国的大学录取仍然不仅仅是看成绩,个人在功课外的成就、家庭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取舍过程也是严格保密的。这就给录取过程带来的相当大的神秘性。最近,麻撒诸塞州的两个知名大学TuftUniversity和AmherstCollege让《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走进其录取办公室监督整个的录取程序,最后记者的观察被公开登在报纸上,使我们对美国大学在录取过程中如何查学生的家庭背景有了一个非常具体直观的了解。 这两所大学都是快能与常青藤比肩的名校,有小常青藤之称,录取竞争非常激烈。TuftUniversity今年有一万五千申请者,最后能收到录取通知的有三千多学生(因为大多数学生同时申请许多学校,拿到录取通知后常有一半左右不会来就读)。录取委员会有七名成员,从三月开始一起最后开会审阅录取材料。这一过程被录取部主任戏称为长征(longmarch)。在会上,一个女生的申请材料摆在大家面前:成绩全A,女童子军成员,舞蹈家,同学的辅导老师.然而,如此优异的记录难以给委员会成员留下深刻印象,大家很快就否决。这样的人太多了。一位录取委员会成员说。 另一位是意大利蓝领工人的儿子,因为其作文动人地描述了他对食物和家庭的热爱,以及他和自己智障的弟弟的关系,一下子被大家看中,很快获得一致通过。下面一位是个平均成绩为B、英语成绩为C的学生。她有听力障碍,生长在西班牙语家庭和非常破落危险的社区,每天要通勤一个多小时上学,从小就照料自己的弟妹。录取人员对她争论不休:这孩子在大学第一年可有些吃不消,不过最终她会赶上来。她已经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我们不应该让这样的孩子失败。大家讨论了二十分钟仍没有结论,最后不得不推迟决定。 AmherstCollege的录取委员会有六位成员,要在7700申请者中挑选1100位学生。一位科罗拉多的学生材料被摆在他面前。他成绩平平,在一般情况下肯定不合格。但是,录取委员会发现,他父亲离家出走多年,他母亲失业,他生长在犯罪率极高的社区,挣扎着不掉进犯罪的陷阱。结果,他的成绩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委员会一致决定录取。 另一个来自纽约的牙买加移民,虽然在美国历史和统计两项高级课程考试中拿了高分,但在大学录取的主要综合考试SAT中成绩仅为1180分(满分1600),离AmherstCollege学生1360-1530的中等水平还差的非常远。录取委员会发现,她的父亲曾被关进监狱并已经被遣反牙买加。大家一片叹息:这是多么艰难的生活!不过,在纽约,这样的学生实在太多了。最后,大家把她放进了候补名单(因为美国大学录取的学生有一半左右不来就读,当不来就读的学生人数超过预想时,留出的空额就由候补名单中的学生填补。即使一流大学,候补的机会也相当大)。 一个非常轻松地获得一致通过的学生,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十一岁才开始讲英语,各项成就都很出色。大家无话可说,连举手表决都没有就把她的材料放进了录取档案。 录取委员会非常认真地审查申请者的家庭背景:父母的职业和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所上的高中里升大学的学生比例等等。这三项越低,这个学生越容易被录取。父母都没有进过大学的被归入SP30类,家庭收入非常低的被归入SP31类。这两类的学生,在录取中得到了种种的照顾。 当然,这样考察学生的家庭背景,并非论出身取人,也不是把大学变成慈善机构,其最终目的还是挑选人才。在这样的选材过程中,大学把社会和家庭因素当作衡量学生品格的一项指标。你以后在一生的事业中是否有克服艰难险阻的品格,是你成功的关键。而这种品格,从你上大学前如何克服生活的挑战中能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当然,艰难的生活也加强了你对他人的理解力,成为你的领导力的基础。可见,品格和领导力这种在美国大学录取中非客观的指标,刚开始设立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如今则基本上成为辅助弱势阶层的有力手段。 资料来源: http://club.beelink.com/dispbbs.asp?boardID=89ID=495241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204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世间可有回得去的路——卢武铉总统之死
pingguo 2009-5-25 14:48
一 从 烽火 山 飘落的一刻① 看清这个世界 如飞驰的欲望号列车 没有停靠的站台 没有回得去的路 亲人或陌生人 朋友或敌人 拥挤在一起 分不清 谁者为爱 谁者为恨 谁者为生 谁者毁灭 从平民到总统一路艰难 从总统到平民却无路可走 倒在这一片草地上 是命② 是回归草根的无路之路 二 消费增长 增长消费 我为物欲 物欲为我 不正是人间正道么? 从个人到国家 遵从利益法则 做平民触摸不到它 做总统改变不了它 从这个世界成长起来 不可说你污染了它 不可说它污染了你 纵然是天外来客 谁敢说有什么免疫能力③ 总统卢武铉 什么样的挑战你经受不起? 平民卢武铉 什么样的冷漠你承受不了? 在人活着的世界④ 已困于呼吸 在另一个世界 或许还有遥远的未来 ⑤ 三 白菊花默默无语 它在回忆前世的洁白 白菊花无语默默 它想把洁白的记忆留在人间 什么话都无法说⑥ 柔弱的花瓣一如俗世道德 知之为知 醒者若寐 惟花之品格心愿 金刚不坏 注 ①: 2009 年 5 月 23 日上午,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从其老家住宅附近的庆南金海市峰下村的 烽火 山跳崖自杀身亡。 注②:卢武铉在遗书中写到:不要道歉,也不要埋怨谁, 都是命 。 注③: 卢武铉曾自豪地声称自己对腐败具有免疫力,以清廉自居。 注 ④: 《人活着的世界》 是卢武铉死前在自己的博客上写的一篇博文。 注⑤: 卢武铉在遗书中写到: 在遥远的未来,历史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 。 注 ⑥:在《人活着的世界》中, 卢武铉写到: 但是一百万美金这种说法出来以后,我处于 什么话都无法说 的地步,无论我知不知道仅是已经查出的事情,作为前任总统 我的名誉道德已经全部完了 附 1 :卢武铉在自己的博客《人活着的世界》的文章中写道:听到哥哥逝世的事实,总觉得不会有想法,但是这个想法非否定以后,请大家恕罪,我想用 真是可耻的事请,大家恕罪 这样的词句表示歉意,但是没有找到机会。不可能把哥哥的大小事情都监督好吧,我也是没有办法的呀。但是一百万美金这种说法出来以后,我处于什么话都无法说的地步,无论我知不知道仅是已经查出的事情,作为前任总统我的名誉道德已经全部完了,但是我还是说了,是夫人办的,我不知道。这句话只能让我更加难堪,我当然是知道的,但是我还是说了。 附 2 :卢武铉遗书全文: 受惠于很多人,却让很多人因我而受难,往后将还有承受不完的痛苦。剩下的余生只会是别人的累赘。健康不很好,所以什么也不能做,就连书也读不下去,字也写不成。 不要太过于悲伤,生和死不都是自然的一个现象? 不要道歉,也不要埋怨谁,都是命。 火葬了吧。然后在家附近的地方立个碑就足够了。这是酝酿了很久的想法。 真的很对不起我的儿子、女儿还有所有支持我的人。本想退任后在乡村度过余生,没想到不能如愿,真是遗憾。虽然在金钱这方面,出现了很多批评我的声音,但我可以说是清清白白的。在遥远的未来,历史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
个人分类: 诗歌|2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冰凌花
zjlcas 2009-5-15 18:39
在黑龙江,山中的花草总给人一种质朴大方的美感,虽不像花园里的那么娇艳欲滴,但仿佛为了博得人们的喜爱,那些花朵更添了几分灵气,要么秀丽典雅,要么简约灵动。而其中要提到的,当属冰凌花。 冰凌花是侧金盏花的俗称,村里的人们都叫它冰凌花。在冰天雪地里绽放,这是冰凌花独有的品格。 当春天的气息尚早,一切还沉睡在冬的怀抱,冰凌花,懒洋洋的睁开了眼,扬起了金灿灿的脸,朝着太阳微笑,仿佛那太阳就是为它们而生。你猜想,春天就要来临,这世界肯定还很静,但是,只要看到了冰凌花,仿佛就能听到它们的喧嚣呢。叫它冰凌花,这也不奇怪,在三、四月的黑龙江,随时都可能有漫天飞舞的大雪降临,林子里的积雪还未融化,在这冰天雪地里,一棵棵冰凌花,把春天最早带给了人们。 即使四处依然白雪皑皑,当你看着一朵朵冰凌花,依然在寒风中,在雪地里绽放着,欢笑着。仿佛如果你去用手碰一碰花瓣,都能感受到那融融的暖意。也许冰凌花也能让一颗心感受到温暖 当你看到这一张张金灿灿的冰凌花,心里没感觉暖起来吗? 黑龙江帽儿山 侧金盏花 学名 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e 俗称冰凌花 为毛茛科侧金盏花属植物,分布于我国的黑龙江,辽宁,吉林.在3月下旬开花,后展叶,是颇具观赏价值的植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781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是一种坚持
liux831 2008-12-28 17:30
科学是一种坚持,当我们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计划、设想,我们的成功就在这坚持之中产生。生活也如科学,它就是一种坚持与坚强。只有坚持与坚强才能成功,不仅是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它适用于几乎所有的领域。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54 次阅读|4 个评论
王越:不把时间花费在陪客吃饭上
suqing1961 2007-9-21 15:38
旧作:刊载于 1994 年 9 月 1 日《光明日报》 信奉在主动形势下得到的东西,往往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形下,经过再一次奋斗所得到的。要力争笑在最后,笑得最美。 王 越 王越,男,汉族,中共党员, 1932 年 4 月出生于江苏丹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学与通讯系统专家; 1993 年 2 月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当有人向鲁迅先生讨教著作等身的秘诀时,这位文坛巨人悠悠地答道: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或许是受鲁迅先生的影响,王越教授透露给研究生他成功的秘密也是:我从不把时间花费在陪客吃饭上。 确实,作为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的最高行政长官,王越校长几乎每天都要和来来往往的上级领导、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打交道,而打交道就免不了请客吃饭。尽管汇报工作、座谈发言、讨论问题时侃侃而谈,气氛融洽,但一到吃饭的时间,他总会用各种无可辩驳的理由摆脱去做陪客的角色。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把时间看得和生命一样宝贵,不愿意无端地浪费一分一秒。他常说:陪客吃饭就得聊天,就得有一番繁琐的客套。这既耽误了自己的正事,也浪费了客人的时间,很不值得。正是利用这一点一滴挤出来的时间,他先后取得了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等奖励的丰硕成就,并领导规划了学校的 211 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了深人、细致的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了深得人心的安居工程,使北京理工大学各项工作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如今陪客吃饭实际上己成了各个单位领导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重要工作。为了表示对重要客人的尊重,王越校长也有被硬拉上饭桌的时候。这时他就举着酒杯朝着客人抿上一小口,说两三句欢迎光临、请多多指导之类的客套话,然后找个机会溜之大吉。此时,他对那些替他挡驾井代他陪客的校领导充满了感激之情。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4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