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洗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希望,在前方(一百零五)
panpine 2020-10-20 23:53
烤肉和酸菜相处的时间越长,就越感觉到酸菜作为一个女人或者一个人在许多时刻不断对自我的呵护逐渐变得明显,而且不善良。烤肉记得有几次酸菜问正要把手伸进她衣服里的烤肉有没有洗手,日常生活中烤肉从外面回到寝室一般都要洗手,而且还常常邀约酸菜一起洗,为什么她想不起来。反过来,酸菜从来不问,也从来不洗,而且在一次扫除中用手捡了地上陈旧的垃圾后,直接把手伸进来触摸烤肉最柔嫩的部位,烤肉一惊,抽出她的手,酸菜脸上一点歉意的表情都没有。回到学校,烤肉用了超多泡泡清洗,好在没有留下任何后遗问题。诸如此类的事情,慢慢浮现出来,烤肉常常想,会不会错怪了她,因为酸菜有时候连自己刚刚说过的话都不一定记得,可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物品,人却总能掏心尽力。时间就这么过,烤肉的心中有了不平衡的感受,尽管在内心深处,他仍然觉得酸菜念他,想他,可是她似乎还是没有过像家人一样地愿意付出和守候,她可以守着她的爸爸妈妈,那两个她说像两座大山一样压着她的人,却可以随时轻轻松松从烤肉,这个她说感激带给她改变和爱情的人身边走掉。烤肉不能理解,但不希望像在年少的时候,因为不理解就放弃,他想弄清楚,因为他的心相信酸菜是一开始就认识的简单的灵魂。 或许是他太迁就她,总是在不情愿中为她作出改变,迁就她的时间和事情,把她想要的东西在伸手那一刻不假多思地带上笑脸拿给她,让她从仰视的目光转变成为不视。烤肉还是疼爱酸菜,只是得告诉自己,以后要爱得小心一点。 好在,他没有因为酸菜忘记妈。
29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洗手,爱吃糖...
热度 3 wozaikx 2015-3-2 23:52
妻子每天在饭前都会催促孩子洗手。我也不例外。这种每日仪式性的诘问时常会让孩子觉得委屈,进而影响晚餐的气氛 … 想来天下当父母的都不容易,当然做小孩也是如此。 记得有个脑筋急转问:小明为什么吃饭前不洗手 ? 怎么回答呢,其实就是没人规定饭前必须洗手啊。确实,圣经里就有故事说一个犹太 法利赛人看到 耶稣饭前不洗手而表示诧异,耶稣就一脸正色从容不迫地回答 说,不必把外表的洁净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最重要的应是内心的洁净与真诚 … 哈,我想孩子们一定都会发自内心地赞美耶稣的。 其实全天下孩子大都一个样:不仅饭前都忘了洗手,还都爱吃糖。 言归正传, 136 年前,也就是 1879 年 2 月 27 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化学实验室里, 俄裔化学研究助理 康斯坦丁·法赫伯格 (1850 –1910 Constantin Fahlberg) 忙碌着,他是著名的化学家伊拉 · 莱姆森 (1846-1927Ira Remsen) 的助手,他加入这个实验室原本是做关于糖的纯度的研究,但目前正和 莱姆森 做关于煤焦油中的甲苯系列衍生物的研究。夜幕渐渐袭来,简单收拾完实验室操作台的瓶瓶罐罐,一天的工作也进入尾声。他最后把一些实验结果记录在报告纸上,并顺手把用过铅笔放到口袋中,没来得及洗手就匆匆赶回了家,因为妻子正等待着他共进晚餐。 正当他们用餐时,法赫伯格忽然觉得味道与平时有点不同,“今天你是不是糖放多了?” “怎么会,我一点儿也没放呀?”妻子连忙解释。法赫伯格又仔细地尝着,舔舔自己的餐具、高脚杯、刀叉 … 最终他发现凡是自己手接触过的餐具,都有甜味。手上的甜味从何而来呢?无意中插进口袋,他碰到了铅笔,对,正是实验室的铅笔 … 虽然已经很晚了,他还是连忙赶回实验室,逐个烧杯烧瓶的舔一舔,尝一尝,终于在下午加热过的烧瓶中找到了,甜味来自提取的煤焦油衍生物。 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到这种煤焦油提取物的研究,大致过程是先从发黑发黏的煤焦油中提炼出甲苯,再经过硫酸磺化、五氯化磷和氨处理、高锰酸钾氧化等一系列提取过程,最后得到一种极甜的白色结晶物质,学名叫邻磺酰苯甲酰亚胺,分子式 C7H5NO3S ,也就是著名的“糖精”( Saccharin )。 “ 糖精 ” 比蔗糖要甜300- 500 倍。 法赫伯格 与伊拉 · 莱姆森共同发表了论文,宣布这一发现,但是没有提到可以用于食物中。 1884 年,已离开了莱姆森实验室的法赫伯格, 进一步研究提炼工艺, 在德国独自申请了专利。后来又迁居德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提炼糖精的工厂。 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 于是,这种来自于 石化产品 煤焦油中的、和传统食糖没有半毛钱关系的糖精,走入人类的生活,也给法赫伯格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当然后来据说化学家伊拉 · 莱姆森曾对这位助手与合作者的人品提出质疑,这里就不细说了。 这个偶然的发现过程经常被人提起,但也有人说幸亏他做的不是氰化物等剧毒物品的实验,所以各位实验室的兄弟姐妹还是不要效仿了,我们的运气不会总那么好,还是勤洗手吧。 发明史上这种偶然发明其实还真不少,比如二战结束前,美国雷声公司的工程师珀西·斯宾塞( Percy Spencer )一次在测试军用雷达的微波辐射装置时,忽然觉得裤子口袋里的巧克力竟然开始迅速地融化了,他马上联想到了用这个微波辐射器——磁控管来加热食物, 他利用这种装置还可以把袋子里的玉米粒变成 爆米花 。 这催生了微波炉的问世,难怪最初微波炉的英文名字是 Popcorn and Hot Pockets Warmer 。 看来,从事发明创造的人要有一种跳出自身专业框框的能力,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转化。 至于糖精和微波炉,这两项发明构成了某些人眼中二十世纪垃圾食品工业的一部分。但糖精造福了糖尿病患者,微波炉被誉为“妇女解放者”也都是不争的事实,它们的利弊有太多的争论和科普文章,本人不妄下断语,各位还是咨询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吧。 另外,有人怕给孩子讲了这个故事他们就有了不洗手的借口。其实你可以这样问:“孩子,这位法赫伯格先生 59 岁便离开了世界,你猜为什么?”多数孩子一定会这样回答:“饭前不洗手,还爱吃糖 … ” 开个玩笑。令人尊敬的、为人类带来甜蜜的法赫伯格先生,您别在意,童言无忌嘛。
4345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洗澡,洗手洗脚,洁癖,过敏以及其他-这都是微生物的问题哦
热度 1 arthurw321 2013-9-16 19:22
嘛。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洗手,怪麻烦的。也有很多男孩不喜欢洗澡,多累啊。 但是,其实适当的清洁是有必要的。 为什么呢?因为清洁是为了洗去污物,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降低身上微生物的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这个词也许不太好理解。那也可以说是减少微生物的数量。 微生物是无时无刻不再繁殖的。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总是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因为这样可以保证种群在危机时刻能迅速恢复数量,也就是过度的繁殖力保证了种群以及生态系统拥有防护力和恢复力。 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微生物是条件致病菌,比如大肠杆菌。它们平常是生活在人身上的,一旦数量过多就有可能使寄主生病。 这也是清洁行为经常甚至每天都要做的原因。 比如脚气一般就是微生物引起的,大多是真菌。脚底是人身上真菌种类最多的位置,所以治疗脚气的第一步就是每天洗脚,甚至泡脚,因为温度比较高和缺氧也能杀死一部分微生物。 那在洗脚水里加点醋和盐很难吗?降低pH和提高渗透压都可以杀死一部分微生物,至少也能抑制生长使其低于人体皮肤的修复速度。 其实人活一辈子,就是与其他生物竞争的一辈子,是不断适应与其他生物共存的一辈子。你可以一劳永逸的造一个椅子,但是不能一劳永逸的生活下去。 另外,其实洁癖也是不必要的。因为你无论再洗多么干净也不能杀死全部微生物。更何况其中还有一部分有益微生物,人体需要它们。如果太干净,免疫就会受影响。比如美国的过敏人群比中国多的多。 先说到这里。
个人分类: 渭城朝雨浥轻尘-原创|4080 次阅读|2 个评论
老外的坏习惯
热度 4 xuyingxiao 2012-5-4 15:38
1. 饭前不洗手 我们平时用筷子吃饭,还是被教育饭前洗手。在国外,惊讶地发现周围的同事都是饭前不洗手的。而且老外吃的是披萨,是要手抓着吃的。 大人可以理解为陋习,儿童呢?女儿所上的幼儿园竟然也是饭前不洗手,小孩子们在草坪上摸爬滚打完,不洗手就直接去吃午饭了。 改编自网上的妙语: 用筷子吃饭干嘛还要洗手?——手上的细菌会顺着筷子爬到你碗里的,细菌虽然小,但你想想蚂蚁很小吧,一顿饭工夫可以爬很远。此外细菌们挤呀挤,也会有细菌挤到你碗里的。 其实比饭前洗手更重要的是饭前洗唇。比便后洗手更重要的是便前洗手。 圣经上说, 法利赛人和犹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遗传,若不仔细洗手就不吃饭,看到 耶稣饭前不洗手很惊讶,结果被耶稣教训了一顿。 图片来自网络: 2. 去过的几个不同的游泳池都不要求大家戴游泳帽 。 3. 学校体育馆桑拿男女混一间 。 4. 周围人法律意识和公德意识很强,但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很普遍,喝杯啤酒也不认为是酒驾。 5. 不怕微波炉,微波炉开着同事们就身体紧贴着微波炉聊天,一点也不怕辐射。
个人分类: 生活|4398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洗手帮助人们消除迟疑并接受所作抉择
pikeliu 2010-5-10 15:40
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0-5-10 15:05:43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科学》:洗手帮助人们消除迟疑并接受所作抉择 不少人或许遭遇类似情形:作出艰难抉择后,心头仍有疑虑,不停地找理由说服自己抉择无误。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洗手有助消除迟疑,帮助人们接受并适应所作抉择。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者斯派克李和诺伯特施瓦茨进行了洗手实验:要求大学生志愿者浏览30张CD的封面,从中选出10张,按照喜好程度排序,然后选择第五或第六张CD作为参与所谓产品调查的礼品。 随后,研究人员要求学生评价一款液体香皂。一半学生用香皂洗手,另一半仅察看瓶子,随后作出评价。 研究人员要求学生再次给10张CD排序。结果显示,未洗手学生将所选礼品CD排序提前,而洗手学生的CD排序与先前基本相同。 美国每日科学新闻网站5月6日援引李的话报道,洗手似乎能洗去对先前抉择的疑虑,让往事一笔勾销。 李说,人的心理存在所谓决定后认知失调,我们的研究显示,洗手后,人们不再觉得需要证明自己的决定正确。洗手洗去了那种强迫性。 这一研究结果由7日出版的美国《科学》( Science )杂志发表。先前研究显示,洗手或许有助去除罪恶感。这为一些传统文化和宗教观点提供了佐证。 更多阅读 美国每日科学新闻网站相关报道(英文) 《科学》发表文章摘要(英文) 英研究称洗手或影响道德判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2010-5-10 15:39:17 pikeliu IP: 像是验证一下中国文化中的金盆洗手 [回复] 目前已有 1 条评论
个人分类: 社会与生活|1890 次阅读|1 个评论
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从正确洗手开始
wangyk 2009-11-14 12:09
王 应 宽 2009-11-13 UTC-6 CST UMN, St Paul 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从正确洗手开始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是保持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能保证饮食安全卫生,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传染病。 一只手黏附40多万个细菌。勤洗手是防控包括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红眼病、腮腺炎、肠道传染病等多种传染病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实验表明,人的一只手上大约黏附40多万个细菌,而人在一小时内会至少三次用手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细菌和病毒可能通过手-口途径传播到人体内。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例,流感虽然是呼吸道传染病,但病毒通过病人喷出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可以黏附在物体上,存活两个小时。日常生活中,双手与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大,打喷嚏时用手捂嘴巴、揉眼睛,或是接触门扶手、电梯按钮、公共电话、超市购物篮等等,都可能为病原传播创造机会。 那么什么时候应洗手呢?一般在接触眼、鼻及口前;进食及处理食物前;如厕后;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触摸过公共物件,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等,均应该立即洗手。 经常和有效的洗手十分重要。但很多人不会正确洗手。根据世卫组织指引,从淋湿双手、搓洗到把手擦干,大约需要40秒,其中仅六步搓洗法(附后)就需20秒。据调查,仅有17%的人洗手时能够坚持搓洗20秒,基本达标,60%的人只冲洗手背手掌,而23%的人随便冲洗一下。除了时间不达标,很多人洗手方法也不对。第五步和第六步很重要,可很多人不会。 如何正确有效地洗手呢?本人在去黄石公园的途中在一厕所里拍到教你如何有效洗手的方法,编译如下,不详之处略有补充。 1 从分配器取出卫生纸叠成纸巾(为洗后擦手备用)。 2 打开水龙头,把水温调至舒适。 3 将洗手皂/洗手液分发到手中揉搓。 4 搓手至少20秒钟,除了手掌,向上洗至手腕3英寸处(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 轻轻抖手除去水珠,再用预先备好的纸巾擦干手(或用干手机吹干双手)。 6 先用抹手巾包裹着水龙头再关掉水龙头(双手洗干净后,保护你的手而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 尽管洗手的这些知识或常识书本上、或网络上都可以找到,但很少有人去看,或者看后也未必记得住,特别在洗手的时候很难有机会参阅操作。老美的厕所不但干净卫生环境好,全部供应冷水热水、洗手液、卫生纸等,有的厕所里还把这些有用的常识列出来,指导如厕者有效的洗手。相比之下,再看看我们的厕所文化又如何呢?大家肯定在公共厕所,甚至大学厕所里看到很多不堪入目的文字和图画。但是很少见到类似有用的小知识或小常识。从厕所文化就可窥知,文明就差在这些方面。 小贴士:六步搓洗法   第一步,五指并拢、掌心擦掌心;   第二步,手指交错,掌心擦手背;   第三步,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   第四步,两手互握,互擦指背;   第五步,拇指在掌中旋转;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 小资料:关于洗手液的种类 洗手液共分两大类,一类是普通洗手液,另一类属消毒产品。前者起到清洁去污的作用,后者才含有抗菌、抑菌或杀菌的有效成分。两类洗手液在外包装上有分别,普通洗手液一般为准字号,消毒洗手液则多为消字号。洗手液一般无磷、铝、碱、烷基苯磺酸钠等成分,采用温和去污的原理,容易被皮肤接受。 小贴士: 绝对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纸巾。 抹手纸用后应妥为弃置。 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如能预备多条毛巾供替换,则更为理想。 在没有洗手设备的情况下,可用含65%-95%酒精的洗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资料链接:专家教你如何洗手。 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3-04/17/content_829610.htm 俺在去黄石公园路途中一个公共厕所里拍摄的照片,反映其厕所文化 以下几张照片是我所在的UMN-BioAgEng办公楼的公共厕所 厕所附近一般都还配备有经过滤和制冷的饮水机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3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外出如厕前洗手也很重要吧?
陈龙珠 2009-7-28 19:45
近来看到沪上媒体关于抽样调查如厕后洗手状况的报道,便想起了在外如厕前是否也应该洗手的问题。 至今也没去考驾照开车,去上海市区( 我刚到闵行镇时,还曾被当地人说进市区是去上海搞闷过一次 ),我大多乘轨道交通。郊区的五号线是高架,轨道平直,师傅驾车离站、进站变速较缓,不抓扶手什么的,也能站着的。但一号线是地面和地下交通,行进中车厢摇晃得厉害,最糟糕的要算那些驾车的师傅们,出站加速和进站减速猴急,站着的乘客手不扶/抓上什么固定的东西,极容易摔倒或踩上边上人的脚。可这车厢里能扶/抓的东西,手一摸上去,经常会感觉粘糊得很的( 地面公交车上也是如此 ),这之后若不洗手就抓东西吃喝,或去如厕方便,能卫生吗? . ------------ . 附: 沪上洗手率抽样调查显示 两成人如厕后不洗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5日10:21 新闻晨报 记者 朱国荣   晨报讯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最近随机抽查了本市3家大型餐饮连锁店的10家分店,发现市民洗手卫生意识有待提高,进餐前洗手率仅五成多,上厕所后洗手率不足八成。最长的洗手时间只有23秒, 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40秒洗手时间相差甚远 ( 转注:我咨询医务人员说,用水冲洗, 20 秒就差不多了 ) 。   为了解市民进食前洗手情况及洗手习惯,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派出调查员,采用现场观察法对本市2家大型餐饮连锁店的10家分店进行蹲点调查,每家店内观察45分钟。调查小组共观察了625人,其中346人有洗手行为,洗手率为55.4%。其中,上厕所的有181人,上厕所后洗手率为79.6%。洗手的人中,采用水直接冲洗的和使用洗手液洗手的,各占一半。   在346名洗手的人当中,洗手时间最短的仅为1秒,最长的洗手时间也只有23秒。使用洗手液进行洗手的市民,平均时间为8.4秒,而直接用水冲手的市民,平均时间为4.3秒。12320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做法,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40秒洗手时间相差甚远。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427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