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社会发展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社会发展

相关日志

三维城市能够应对大规模传染病吗?
leiyian 2020-2-20 12:15
三维城市是下一代城市。有人可能会认为,三维城市人口密度高,空间封闭,会便于传染病传播。 不是这样的,在《下一次革命》书中,我已经讨论过恶性传染病的问题。三维城市是高度智能,高度清洁的城市。城市对居民的健康是自动全方位监控的,一旦出现发热,就会提醒就诊,如果发现发热病人不正常增加,马上就会预警传染病出现,自动跟踪所有病人活动范围,分析密切接触者,迅速建议隔离,确定病原。疫情大规模爆发不可能出现。 如此有效的疾病监控和反应能力,甚至可以消除人类社会至今无法摆脱的季节性流感。 经济发展不是只有落后和发达两种状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是连续的,向上没有止境,完成脱贫不能是终极目标,只有不断的向前发展。三维城市是下一代文明,中国目前具有最佳的条件,荒废可惜。 三维城市(垂直城市)概念网站: www.verticalcity.info 《下一次革命》2018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8546-1206183.html
个人分类: 下一次革命|1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GDP与生活的感觉
热度 6 Taylorwang 2020-1-24 10:51
上中学时,那时我国的人均 GDP 只有 200 美元左右,现在的人均 GDP 高达 10000 美元。从衣食住行上看,这段时间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明显的。上中学时,饭也能吃饱了,哪时一顿我就能吃 1 斤米饭,只是油少一点,肉也少一点,而饭量特大;现在饭却吃少了,估计一顿只吃 1 - 2 两,只是吃的菜多了一点,肉多了一点点。穿衣,当时也有衣服穿,有些破了舍不得扔,还要补一补。现在衣服怎样穿也穿不坏,许多衣服还没有破,只是旧一点都要扔掉。浪费大了,垃圾产生量也增加了。从住房来看,那时农村的建房成本很低,基本上家家都有房,以平房为主,后来,在农村慢慢都建了二层,或三层的小楼房。而在城市,人均居住面程都不断增加,估计增加 5~ 10 倍。交通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在家乡,以前走远门都是坐轮船,时速约 10 公里。后来,到了 90 年代,慢慢改为汽车,时速也就增加到 60 公里左右。现在,更多的出行是高铁,时速增加到 300 公里。有时,还可以“打飞的”,坐飞机到一千公司之外的城市,当天来回地办事,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美国的人均 GDP 超过 6 万美元,而我国的人均 GDP 刚达 1 万美元,似乎美国人的可支配收入也应比我们高几倍。但事实上感觉并非如此,在美国借钱度日的人比中国多,对于普通大众来讲,生活的便利程度也慢慢赶不上国内。探求这背后的原因,最近去了一趟医院,似乎得到一些启发。 在广州的三甲医院,做全套全身麻醉的胃镜肠镜检查,即使全部自费,也只要 1400 元人民币。前几年,广州市为有助于中老年人提前发现与治疗直肠癌,免费给中老年人做肠镜检查。据说在美国,这样全身麻醉的胃肠镜检查,若全部自费,报价近万元美金,若有保险等, 90% 的费用保险公司支付,自已也要花 1000 多美金。当然,美国的一些相关服务也好一些,据说做胃肠镜检查,首先有护士来询问你的个人情况并做记录,然后,再来一位律师一样的人,给你讲各种可能的风险,并签相关法律文件,最后,才是医生。而国内的三甲医院,一个主任大夫,最多一天可以检查 120 多人,人少时也要做 80 个的检查。大家都在有几个长椅的休息室中等待,然后,进入流水线式的操作。相对而言,成本也低不少。再以拨牙为例,在中国,拨一颗烂牙大约要花 200 元人民币左右,而在美国,同样拨一颗牙,则要交 1000 多美金。 这样看来,同样的医疗检查,中美的价格差异,美国比中国贵了差不多 50 倍。换算成 GDP ,干同样一件事,美国产生的 GDP 就是中国的 50 倍。 在美国,人人都喜欢打官司,律师费用高昂,律师也是一项比较赚钱的行业。不排除有些律师为了多赚钱,将小事化大,大事将当事人当成摇钱树,将当事人压榨得倾家荡产这样恶劣的事发生。这高昂的律师费,虽然也产生 GDP ,且这律师费所占 GDP 的比例高达 6% ,但这是内耗的 GDP ,并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周围的环境等产生有益的影响。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人均 GDP 是我们的 6 倍多,但这几年他们的高速公路里程并没有大幅增加,他们的高铁里程也远远落后于我国。近年来,国内公共交通发展迅速,许多二线城市都已建设地铁,电子支付,购物网络平台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家政服务的联锁化与规范化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使在国内生活越来越方便。国外的 GDP 高达 6 万美元的国度,生活起来不一定有国内方便。 最近有个手机微信上有个短视频,讲一个澳大利亚人,回到澳洲,特别怀念在中国的生活。他说:在中国,如果你不想开车,你可以骑自行车,你还可以坐地铁,你可以去任何地方。但如果在澳洲,你没有私家车,那就死定了,没有滴滴,你哪儿都去不了。这儿有 Uber ,起步价差不多 20 多澳元,即 100 多元人民币,去银行,在澳大利亚要等一个多小时,而在中国,很快就能办现完了,在中国,还有美团,晚上我跟我媳妇饿了,可以点美团,或饿了吗,在这儿,啥都没有。澳大利亚是个美丽的地方,但这个地方,特别慢,价格贵,生活在这里也非常不容易。特别是我这样,在中国生活得比较久一点的外国人,所以特别想,特别怀念中国。你们中国人,真的很幸运啊,我还是想很快回到中国去。 到其它国家走一走看一看,就会深切地感觉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由于土地私有化,有些东南亚的国家,交通拥挤不堪,只有极少有钱人可以使用直升飞机。有些老牌的殖民地,看到马路上行驶的自来水的输送车,就知道自来水系统都没有建全,怎么可能建设污水处理的下水系统? 虽然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我们万众一心,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向前发展。在 “鼠”年到来之际,我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顺意、鼠年大吉!
4852 次阅读|14 个评论
雪域天府——再造一个生态圈
热度 3 leiyian 2018-5-21 08:55
人类需要不断开拓生存空间 最后一个冰期在12000年前结束,地球正式进入人类时代。人类在非常短的地质时期内,不断开拓,进取,发展,迅速扩散到全球,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宜居地区。大开拓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但是,单一模式的大开发也引起了地球环境的巨大变化。土地退化,资源匮乏,污染,极端天气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等等,正在成为全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办?是保守,自律,还是继续开拓?其实,即使从远古蛮荒时期开始算,甚至远在人类出现以前,可利用的资源永远不够,环境永远承受着巨大压力。人类社会还在发展,人口还在增加,整体生活水平还在提高。我们需要更多的粮食和生存空间,需要更好的环境和生态。我们必须继续开拓,但要注意保护地球原始的生态环境。 首先,我们应该开发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比如沙漠和荒原,自然条件下,这些地方生态贫瘠,开发不会对地球的整体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影响。其次,我们应该尽量封闭开发,让我们建立的环境与自然环境隔离,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第三,开发的成本不要太高,尽量被动地利用天然资源,降低总的能源和材料消耗。 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开拓? 让我们飞上天空,俯视地球,看看有多少荒原可以开拓? 我们先来看两张图。图1是全球初级生长量(Primary Production)分布图,也就是全球自养生物,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产量分布图。由于自养生物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初级生长量的多少一般也决定了本地区生物质的总量,或者生物多样性。 图1 全球初级生长量分布图(NASA) 我们先不看海洋,只看陆地。可以看出,植被发育良好的地区包括热带雨林,及北半球亚热带,温带与寒带的森林。这些资源中,被人类占用的部分可以看图2。 图2 人类占用的净初级生长量(NASA, Nature 2004 )。上图是每年 的占用量,单位是克碳每年。下图是人类占用量占本地生产量的比例。 图2的下半部分是人类占用初级生产量占本地总生产量的比例。颜色最深的紫色表示占用量为本地生产量的2到400倍。可以看出,人类占用陆地全部初级生产量的比例已经非常大。所有的人口稠密地区,如东亚,南亚,欧洲,美国东部,都有大量的紫色区域。这些区域的本地资源完全无法供养区内人口。占比低的地区,基本都是无人区,也就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热带雨林,沙漠,极地冰原等(除阿拉伯半岛)。 在适当的技术支持下,北非,西亚,澳洲的沙漠地区是可以开发的。简单的做法就是利用海水降温增湿,目前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如Charlie Paton的海水温室计划(Seawater Greenhouse)。这些地区大规模开发可以让地球人口增加一倍。 中国还有可战略开发的土地吗?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图3是中国的总初级生产量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为什么中国人口集中在东南部。东南部的土地资源矛盾已经非常突出,西北部却极端贫瘠。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连年下降,目前已降至约80%。那么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战略开发呢?东北已经开发,西北自然条件太恶劣,非常缺水,冬季苦寒,另有沙尘,大风危害,开发成本高。中国版图上唯一一块可以开发的处女地就是青藏高原了。前面我已撰文说明(《 农业发展千年大计 》),如果采用人工环境,青藏高原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可再生能源丰富,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季节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没有破坏性自然灾害,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等等。 图3 中国总初级生产量分布图,单位是克碳每年每平方米 取自X. Li et al. Ecological Modelling 261–262 (2013) 80–92 那么,开发青藏高原会不会破坏本地自然环境呢?首先我们要知道,青藏高原,特别是高海拔地区,自然生态极度贫瘠。图4截自百度地图,是青藏高原的卫星图。 图4 青藏高原的卫星图 也可以看看青藏高原的总初级生产量分布图(图5)。高海拔地区的自然初级生产量极低,甚至不到南部雨林地区(藏南非实控区)的百分之一。即使气候比较温和的中部,也只有南部或东南沿海的十分之一左右。 图5 青藏高原的总初级生长量分布,单位是克碳每年每平方米。 取自M. Ma, 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2017. 我们知道,在人工环境下,如果折合成初级生产量,可以达到10000克碳每年每平方米左右,是热带雨林的四五倍,西藏本地自然初级生产量的一百倍到一千倍。如果我们保留具有一定自然生长量,也就是一定本地生态的地区不开发,或者只开发其中的贫瘠区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本地自然生态,但仍然有面积巨大的绝对贫瘠区域可以开发。 人工环境打造理想生态圈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主要是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有些地区不存在无霜期,依靠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无法生存。但在存在充足光照的条件下,人工改变环境非常简单。高原条件下,普通结构的温室也可以有效提高气温40到50℃。即使在最冷的冬天,也可以很容易维持植物生长需要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因为高原地区的冬季几乎没有阴天,白天可以升温并蓄热,维持夜间不霜冻,夜间的低温又可以有效保持植物养分。而在夏天,青藏高原不存在高温。在青藏高原,仅利用低成本的被动控温,温室就可以常年维持植物的最佳生长条件。在实现被动型人工环境的条件下,青藏高原几乎是理想的天府之国。 种植发展起来后,养殖业顺理成章。 根据我们的计算,在人工环境条件下,西藏每一亩土地可以生产十亩东部自然环境下土地的产量。但东部因为自然环境(夏天温度太高,有破坏性自然灾害)的原因,不适合发展被动型人工环境农业,而主动型人工环境农业成本太高。 由于人工环境可以控制所有的环境要素,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没有限制,无论是热带作物,温带作物,还是潮湿,干旱需求,都可以满足。因此人工环境下,可以打造各种各样不同的生态圈,培养不同的生物群落。 如果结合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青藏高原十分之一的自然生态极端贫瘠国土(大约相当于青藏高原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约12万平方公里,含辅助设施和城镇用地),可以完全满足全国的能源需求和种植养殖业需求。 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城市,休闲,观光的发展自然而然。 青藏高原发展的缺点在于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人才缺乏,高原缺氧不适合长时间户外工作。但西藏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川藏铁路将很快通车。牧民定居和社区化,人才培养等,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高原缺氧在人工环境中可以解决。 随着技术的进步,由于温室环境温和,发展以机器人为主的精细自动化目前看来并不存在原则性的障碍。 由于可再生能源丰富,大规模工程施工可以考虑电气化。 前期只需要在目前的农业开发区逐步完善规划的技术和种植模式。 人工生态圈案例 美国生物圈2号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北部,是一个人造封闭生态系统。占地1.3万平方米,大约有8层楼高,是密封钢架结构玻璃建筑。该地区日照充足,海拔较高(1100米),类似西藏,但西藏特点更突出。该项目是为了验证完全封闭的生态圈,成本较高。西藏建设生态圈并不需要完全封闭,可以降低成本和有效利用环境。 生物圈2号中建有多个生态群落,包括海洋,热带草原,海岸浓雾沙漠,热带雨林等。 生物圈2号外部 生物圈2号的海洋 英国的伊甸园项目 位于英国康沃尔郡,是英国的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伊甸园计划由多个巨大温室组成,养殖了大量植物,每个温室模仿一个生物群落,包括热带雨林环境,地中海环境等。 英国纬度高,冬季漫长,但在人工环境下,仍然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 英国伊甸园计划外景 伊甸园计划的热带生物群落 相关: 海洋生态改造——拯救地球 为什么人工环境农业特别高效 � 农业发展千年大计——详解高原农业概念
个人分类: 下一次革命|9524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工智能的冲击和未来
热度 11 leiyian 2017-8-7 10:08
人工智能的冲击和未来 雷奕安 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如果把古代的一些精巧的装置也算上的话,人工智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人工智能研讨会始于 1956 年的美国。很多现在仍然让人惊奇的技术,很早就已经开始,比如下棋,符号运算,定理证明,自然语言识别等。六十多年来,现代人工智能研究经过了一些起伏。但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成果,引起人们的热议,憧憬和担忧。 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家系统。 90 年代,人工智能下国际象棋战胜了最强的人类选手。还有后来的人机百科知识竞赛,围棋大战,自动驾驶,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等,都给社会带来了强力冲击。 2011年,在美国电视百科知识抢答竞赛Jeopardy中,IBM公司的计算机Watson,大胜人类冠军 早期人工智能依赖计算机的快速计算能力,也就是暴力计算。传统的智力问题,如百鸡百钱,鸡兔同笼,完全数,水仙花数,回文数,等等,可以简单穷举计算。基本的数学问题,比如四色问题,可以算尽所有可能。国际象棋也可以简单地凭借暴力计算胜过人类。 复杂一些的问题,比如围棋,简单的暴力计算不可行。通过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的改进,加上剪枝等一些操作之后,同样可以进行暴力计算。人工智能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可以远远超过人类。 2016年,谷歌公司的围棋软件围棋王(AlphaGo),以4:1胜韩国棋手,世界冠军李世石 我们一直相信自己比机器聪明。但是,在下棋,数学推导,创作,设计,百科知识抢答竞赛,等这些典型的智力领域,我们已经被人工智能接近,赶上,或者超过。我们的自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事实上,到今天为止,在几乎所有人工智能深度介入的领域,人都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的对手。 举些例子:任何两个人交谈,人工智能对对话的理解,比另外一个人更准确;任意一张照片,人工智能能够比人更准确地分辨上面有什么东西;人工智能的医生误诊率比人更低,对诊断数据的解读更准确。人工智能的教师,知识面更广,态度更好,更有耐心,对学生更专注,更了解,讲授更有针对性;人工智能法官,更公正,对法律条文、法庭判例的理解更准确或者更广泛;人工智能服务员,态度更好,更耐心,能记住更多顾客的需求,做事更有条理,效率更高;人工智能警察,态度和耐心更好,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不被收买;人工智能的作家,知识面更广,创造力更强,更不知疲倦,作品更少错误,更少矛盾;人工智能的设计师,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效果图的速度更快,修改更快,设计错误更少。 图像识别网站ImageNet上软件图像识别错误率的变化,2015年,已经超过人类的识别水平 目前人工智能的突破,对人的超越,还只是体现在部分领域。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在所有的领域超越人类,甚至包括道德和价值观。道德和价值观,目前还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介入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人类自己也争吵不休,难以形成共识。 虽然从事上述专业工工作的人的数量会大量下降,但是多数行业方向,专业职位仍然需要,并且要求更高。这些人需要监控和维护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行,为人工智能纠错,虽然他们提出的质疑可能多数都是错的。可能也会需要很多人,辅助人工智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机器人售货员 从不同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也可能给我们带来问题。以自动驾驶为例,虽然还没有大量推广,但最好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在安全度,平稳度,特别是遵守规则上,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类司机。可以长时间在高速公路上安全快速驾驶,可以自己寻找停车位,平稳停车。自动驾驶的出现,给普通消费者带来了福音。老人,小孩,没有驾驶能力的人,可以自己坐车了,司机也得到了解放,不需要专注地应对公路上的复杂情况。交通秩序大幅变好,交通事故大幅减少(现在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为交通事故丧生),交通能耗大幅下降,交通拥堵也大幅减少,甚至红绿灯都可以取消。一些艰苦的司乘职位,如长途大巴,大型货车,可以没有司机,改善安全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但是,大量的司机会因此失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考虑安全性,人类司机将被禁止开车,只能在一些特定的主题公园手动驾驶汽车。由于交通的关联性和安全性,在整个系统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未知的风险。比如高速公路交通瘫痪,会不会因为禁止乘客下车而引起不必要的焦虑(也许可以通过加强与乘客沟通解决)?一次事故,或者一台车辆故障,会不会引起大范围的交通问题?难以预计的问题还包括,以前大城市卫星城的设计,安排在离主城区一百公里左右的位置,是为了避免卫星城和主城区的大量通勤。如果交通问题大幅改善,一百公里的通勤可以接受,主城区的功能疏解就会失败,带来新的交通问题。 另以教育为例,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情景式教育方式,可以让人很快轻松愉快地学会一套专业技能,一门外语,或者某种抽象理论。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不再有难度。学习过程中,教育系统一直在评估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考试变得没有必要。或者发现学生学习该专门知识时有障碍,建议学生放弃,或者先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人工智能教育系统,不但能讲授专门知识,还能传播价值观,培养人格,培养耐心,激发创造力,等等。但是,一些有潜在危害的专业技能,如格斗,欺骗,化学毒品,生物毒性,如果不加限制,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反社会人士,恐怖组织,掌握这些专业技能的门槛大幅下降。这一技术,还可以用来洗脑,传播极端思想。另外一个问题是,专业知识的特殊性下降,也就是知识贬值。 再比如个人助手。很快,个人助手会变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它对你比你自己更了解。知道你喜欢吃什么,喜欢穿什么,喜欢干什么。它有能力把你惯坏,也能把你培养成一个礼貌向上,有知识,有担当的人。但是我们会不会过度依赖个人助手?我们会不会失去自信?依赖是肯定的,但各种心理缺陷,个人助手会避免它出现,或者扼杀在萌芽阶段。我们会不会感到失去了自由?失去了选择的权力?你的确失去了,但你不会感觉到。你会很满足,很幸福。 对人工智能的最大担心之一,是随之而来的大量失业。但这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带来的原有工作岗位消失,发生过很多次,但总体就业人数依然大幅上升。最早的大规模失业潮,发生在农业领域。但大部分农民并没有感到失落,而是渴望脱离农村,进入城市,从事现在看来不怎么健康和自由的产业工人工作。同样,像开车,当教师,做医生,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枯燥乏味的工作。如果有更有意思的工作,并且收入不会下降,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无所谓。另外,人工智能的出现,导致人类整体生产率提高,大量的艰苦工作留给了人工智能,人类更轻松,能够获得的物质和时间都更多更充裕,整体上当然应该更幸福,没有理由过得更悲惨。我们不需要做一些工作,但是这些工作有机器在做,而且做得更好。 由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各种能力全面超越人类不可避免,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例如比尔盖茨,霍金,马一龙等。他们认为人工智能超越人类很危险,人类有灭种之虞。这种担忧一直就有,并且很普遍,在影视作品中也可以常常看到。在人工智能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的时候,像《终结者》、《黑客帝国》等电影就描绘了一个恐怖的或者灰暗的未来。人类被奴役,被赶尽杀绝,或者被当作宠物豢养起来。影视作品是为了追求惊人的效果,但实际上,这种场景不可能发生。 霍金认为人工智能很危险 因为,第一,人工智能和人类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离不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也离不开人类。即使人工智能完全自主判断,也会维持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第二,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相当于我们的孩子,是人类智慧的传承。虽然可能出现不孝子,但下一代整体,仍然会尊重和爱护上一代。第三,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我们做出决定,但是最后的决定一定是由人类做出的。人工智能只是给我们提供所有的相关信息,协助决策。这在技术和操作上都是可以保证的。第四,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进入这一领域,但是人工智能也需要有价值观,需要有道德。整个系统的平稳和健康发展,人类的幸福,可以定义为人工智能的第一准则(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原则是原始和不可行的)。 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在很多专门能力上已经超过了人类,但是还没有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自我意识。我们担心它出现自我意识,自我觉醒。从而不受人类约束,做出对人类不利的决定,并执行。其实,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件特别神秘的东西。人有,其它高等生命有,低等一些的生命也有。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有自我意识,通过个体和共同的行为准则体现。这种不由个人决定的自我意识已经存在,并且在起作用。这种意识,也就是一种集体信仰,集体价值观,会平滑地转移到人工智能上,继续更有效地起作用。它从我们的信仰传承而来,不是不可预知的。 那么,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之后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样的世界会更美好,人类生活更轻松,更幸福,更健康,更自由,受教育程度更高,寿命更长,生活质量更高,满意度更高。社会更公平,更安全,生产效率更高,更环保,发展更可持续。人工智能不会奴役人类,而是和人类结为一体,共同成为人类下一层文明的一部分。 但是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会有一些混乱和不安,也许还会相当严重。但是问题终将解决,未来会更美好。 也许,像在《黑客帝国》中那样,人类的感觉、知觉、新陈代谢,都被一个系统接管。但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首先,这是你自己的选择,系统不会强迫你接受。但你自己会发现,这样其实更好,因为你会觉得更自由,感受更强烈,可以体会和经历更多的事情,各种梦想都能实现。甚至因为你身体不受风霜雨雪侵蚀,阳光辐射侵害,老化磨损减慢,病变减少,你的寿命可以更长,活到几百岁不是梦。你也可以选择,每过一段时间就让系统提醒你现在的生活状态,你可以随时选择回到自然状态,但很可能你已经不再愿意做回一个自然状态的人。 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中,每个人实际上由生命维持系统维持生存,经历和感觉的现实生活都是虚拟的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决策管理系统,它也必然是多中心,多制衡,公开,透明,的一套系统,是现有政治体系的延续和改进,但更有效,更公平。最后的决定,形式上仍将由人做出。它更像一个万能的仁慈的神,负责把每一个人培养成圣人,还让每个人很快乐,很有成就。 是人点化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能点化人? 地球未来的解决方案: 海洋生态改造——开发海洋,解救地球 高原人工生态圈——下一代农业 三维城市——人类订制的栖息地
个人分类: 人工智能|12560 次阅读|21 个评论
雄安建设应优先考虑三维城市方案
热度 2 leiyian 2017-7-17 20:14
雄安建设应优先考虑三维城市方案 雷奕安 2017年4月,为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疏解首都功能,我国决定成立和发展雄安新区。设立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国家的千年大计。 雄安新区的发展,应优先考虑下一代城市,即三维城市方案。三维城市节约土地,环保节能,安全智能,功能优异,不受自然气候影响,是下一代城市的必然发展方向,其设计理念也与雄安新区发展的构想一致。因此,三维城市方案,是雄安新区建设的最佳选择。 下面将逐一说明理由。 一、什么是三维城市? 三维城市,国外也叫垂直城市(Vertical City, VC),就是将城市沿高度方向建设,具有很大的体量,可以简单理解成一座巨大的大楼。整个大楼封闭,空间宽裕,与自然环境隔离,是专属的人类生存空间。(Vertical City的中文翻译应该是三维城市,或者立体城市,垂直城市不太符合中文习惯,类似的还有Vertical Farming,应当翻译为立体种植,立体农场,而不是垂直种植)。 具体建设的时候,相当于把很多个街区纵向垒起来,并封闭。每一个纵向大层可以取20米到40米高,整个城市大约10到20层,总高度四五百米。一个大层相当于传统城市规划里的一块地,可以留给二级开发商开发。一般的城市活动,包括大型室外体育活动,最多20米净空就够了。一般的经济住宅小区,一般也是6层,20米高度以下。一座城市,也可以安排一两个40米高的大层。 二、三维城市有哪些优势? 首先,三维城市非常紧凑。城市土地利用率可以提高几十倍。困扰现在一线城市的土地资源紧缺,房地产价格过高问题,可以彻底得到解决。三维城市的物业成本主要是城市的建筑成本,土地成本几乎为零,人人都能负担得起。 其次,三维城市能彻底解决交通问题。既节约了大量交通系统占用的资源,减少了所有人的通勤时间,净化了环境,还因为冲突和竞争的减少,人和人面对面接触的增加,改善了人际关系。 第三,三维城市是一个封闭的,与自然环境隔离的专属人类生存空间,是专为人类定制的栖息地。不受自然环境困扰,没有自然灾害。不会太热,太冷,太潮,没有风雨雪雹,没有雾霾。生活和工作空间,温度湿度恰到好处,永远都很舒适。没有野兽和害虫。 第四,三维城市是一个自然的智能城市,原则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物,所有的设施,都可以连到网上。室内的温和友好环境为以后机器人承担各种服务创造了条件。 第五,三维城市是一个安全的城市,各种意外发生可能大幅降低,例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等。由于监控无处不在,万物互联,刑事犯罪有也会大幅下降。真正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第六,三维城市的市民更平等,每个人的生活品质都很高,差别不大,跟个人经济条件关系不大。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在最好的环境里,享受同样快捷和高品质的服务,得到及时的帮助。 第七,三维城市非常节能,不需要季节性取暖和制冷。实际上完全不需要取暖,因为三维城市的表面积与体积比非常小,外界环境对城市内部环境影响非常小,只需要把日常活动产生的少量热排出城市即可。 第八,城市的扩展性好,三维城市的建设可以分阶段逐层向上延伸,在建造上层生存空间的同时,不影响下面城市功能的发挥。特大城市可以建成三维城市集群,楼宇之间用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连接,整个城市集群任意两点间的交通不超过半小时。由此也带来可以连续建设,连续投入使用,财务成本低的好处。 第九,由于消除了基于机动车的交通系统,城市中人均占有空间,以传统城市更大。机动车的消失,也消除了主要的噪音污染源和空气污染源。 第十,由于没有季节变换,城市内卫生条件非常好,人们不容易生病,健康大幅改善。外源性传染病难以传人,如禽流感。智能城市可以直接监控每个人的健康状况,症状或前兆刚开始出现,就可以建议市民上医院检查。 第十一,三维城市环境温和,没有风雨侵蚀,日光暴晒,城市内建设不需要考虑保温防潮,可以很简单地拼接各种建筑。也很容易重构,或拆除。城市中的各种工业产品,因为环境温和稳定,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从而减少了工业基础物资的生产量需求,社会整体运行更低碳。 第十二,由于与上一条相同的原因,三维城市的基础设施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升级换代容易,大大优于传统城市。 第十三,对接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未来几十年内,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大发展的时代。三维城市由于全城智能化,环境温和,适合机器人活动,可以由机器人或其它智能设备提供各种服务。 实际上,困扰传统城市的几乎所有问题,如大城市病,交通,犯罪,各种污染,热岛效应,自然灾害导致城市功能瘫痪,传染病易流行,基础设施维护费用高,冬季取暖导致大范围空气污染,中暑,防冻,等待,在三维城市中都将不存在。 传统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与自然界的战斗。最早赶走猛兽,修筑城墙,盖房子遮风避雨,穿衣服保暖御寒。现代城市生活仍然需要与自然战斗,战严寒,斗酷暑。风雨雪雹霾,无一不严重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但传统城市把战线拉得很长,城市与自然接触的任何一个界面,都是与自然的战斗前线,人类的生存空间大面积地紧密接触自然,导致人与自然无所不在的战斗,无所不在的相互伤害。每一栋建筑,每一个人,每一处设施,都是与自然战斗的前线。三维城市将人类生存空间封闭起来,与自然的接触和交互最少,人类不去干扰自然,自然不来报复人类,是人类与自然最和谐的相处方式。 三维城市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人类的生存方式也更低碳,生活品质也更高。 三、三维城市的经济学 房产或物业,包括商业和住宅,其价值在于其大小,质量,和位置,而位置最重要。位置包含的信息很多,比如当地的舒适度(环境气候,空气质量),安全度(周边犯罪率,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意外伤害可能性),友好度(邻里关系,社区服务,周边人群素养,志趣相投者数量,……),社会资源丰富度(各种社会服务,教育,休闲,体育,医院,商业中心,……),各种机会的丰富度(就业,交友,创业,交流,……),基础设施及技术层次(信息化,交通,……),便捷性(获取任何服务的物流或流动代价),等等。 上述位置条件,又可以归纳为本身条件、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达性。 位置条件越好,物业的价值越高。各国中心城市物业价格远远高于其造价,就是因为都市效应带来了物业价值的提升。一般,城市越大,基础设施越完善,服务业越发达,物业价值就越高。 三维城市有优越的本身条件(舒适度,安全度,友好度)。由于构造紧凑,各种可达的资源也更丰富,获取成本也更低。因此,三维城市各种物业的价值也更高。单纯从上面说的物业价值条件衡量,三维城市物业的价值要远高于现在国内一线城市最高价值的物业。换句话说,三维城市中物业的价值(不是价格)超过20万元人民币每平方米。 但是三维城市的综合造价只有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因此,三维城市的建设能够创造超额附加价值。 三维城市创造的巨额附加价值,为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摆脱地产经济困局,消化过剩产能,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直接支持。 四、雄安发展三维城市经济上可行 三维城市体量大,让人感觉建设成本会非常高。但三维城市的整体开发和费用并不比传统城市高。传统城市要开发大面积土地,道路,供热,供水排水,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非常大,这些系统的日常维护(耗损老化,保洁)的成本很高,运行(用电,采暖供热,制冷控温,交通体系)的成本也很高。三维城市的基础设施集成在城市建筑中,工程量远低于同规模的传统城市,运行和维护成本也低得多。因此,虽然三维城市的单位造价要略高于传统城市,但提供同样体量的人类生存空间,三维城市的造价要略低于,最多相当于,同样规模的传统城市。 三维城市以钢结构为主,因此,建筑用钢量会大于传统城市。但这在现在的中国不是问题。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钢产量过剩。特别是在雄安所在的京津冀地区,河北一省的钢产量,就达每年2亿多吨,超过美国加日本的总和。 根据估算,三维城市,含里面的建筑和设施,综合成本每平方米4000到5000元,折合一个人的安置成本约50万元。这一成本已经包括所有的费用,住房,工作,休闲,城市配套服务,等等。雄安按远期规划400万人计算,静态总投资为2万亿元,如果在20年内达到此规模,平均每年投入为1000亿元,这是一个适中的数字。 如果只示范性地建设一座容纳20万人左右的专业城市,比如软件城,或人工智能城,那么只需要投入1000亿元左右。 五、雄安的地理气候适合发展三维城市 三维城市由于其内部环境独立,只要不直接建在地质断层之上,适合在各种地理气候条件下建设。 雄安地处华北平原中心,地势比较低洼,是华北内陆最低的地区。这也是白洋淀为什么在此成淀的原因。虽然华北气候近年来以干旱为主,但雄安建设是千年大计,我们需要考虑长期可能的气候变迁。由于全球变暖趋势的延续,华北会变得越来越湿润,防汛防涝雄安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对于传统城市,由于设防面积大,防汛的成本很高,而防汛体系的利用效率很低。在大汛大涝面前,传统城市的疏散和救援都很困难。三维城市占用土地面积小,设防面积小,成本低。即使遭遇大洪水,只有底层有防汛要求,上层的生活工作不受影响。极端情况下,少量底层居民可以简单向上疏散,不需要大规模撤离。在可能性很小的极端大灾难情形,如两极冰盖消失,海平面大幅上升,三维城市仍有大量可用生存空间,如果必须,整个城市都可以从容撤离。而传统城市,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面前,必然遭受灭顶之灾。 华北地区目前冬春雾霾严重,主要原因之一是大规模的冬季供暖。三维城市由于环境封闭,无论冬夏,只有少量散热需求,完全不需要取暖。与传统城市相比,既节约了大量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随着气候变化,华北地区夏季也越来越炎热,潮湿。加上城市热岛效应,传统大城市如北京天津,经常遭遇高温,夏季制冷是最大的用电开销,而城市废热还是排放在城市之中,城市过热问题更严重。三维城市由于表面积相对小,内部封闭,冬夏差别很小,夏天即使要加大散热,总量也很小。 六、雄安新区发展与三维城市理念一致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为了突破现有经济模式的发展困局,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并疏解部分首都非核心功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主要由投资和地产驱动的经济模式,创造了中国发展的奇迹。但是,产能过剩,环境代价过大,地产泡沫涌现,分配不平等,等问题,也有使中国迈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经济发展遭遇瓶颈。产业升级,保护环境,由生产向创新转型,改善社会分配,提高全民生活品质,是中国目前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方向。 三维城市的发展理念,与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向完全吻合。 首先,三维城市的建设能够带动一大批产业升级,如建筑材料,建筑,基础建设,建筑装修,安防监控,室内环境控制,信息与自动化,大型机械,专用机械,以及各种相关的服务业。还能充分利用已有产能,变过剩产能为重要资产,让部分过剩产能逐渐、经济地退出。 其次,三维城市不仅建设了优质的城市内环境,同时也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周边的自然环境。因为三维城市运行需要的能源和自然资源都少很多,而且城市环境封闭,对周边自然环境影响小。 再次,三维城市各种系统技术含量高很多,减少了大量低技术岗位,每个人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应用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三维城市的工作环境,也更适宜各种开发、创新、创业活动。因为各种资源唾手可得,公共服务丰富便捷,研究人员的物理距离更近,更容易合作交流,连攻关时的加班熬夜都更方便了。三维城市中的人类社会,必然是以创新和高端服务为主的社会。建设三维城市符合我国经济由生产型向创新型改变的战略规划。 第四,三维城市中,住房的位置和大小都变得不重要。因为城市中的任何位置,生活品质都一样好,大家更多在公共空间活动,享受各种公共服务。每个人生活品质的差别变得非常小,学习和就业的机会也更公平。随着人工智能教育,医疗,等技术的推广,现阶段主要的各种机会不平等,在三维城市中都会消失。 收入越来越不平等,是资本控制社会的必然现象,全世界都一样。在社会资源已经总体富足的条件下,探寻新的发展模式,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品质,消除因经济条件不同,带来的不平等和阶层固化,是中国现阶段应该着力突破的方向。 三维城市,能够大量供应高品质生活空间,大幅提高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即使虚拟的财富可能越来越集中,但每个人的实际财富,即生活品质,健康,寿命,等,都将大幅改善,因此人们实际上更平等了。 在讨论社会可持续发展技术方案的《下一次革命》中,认为三维城市是从技术上实现传统意义共产主义的一种方案。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虽然三维城市是颠覆性的技术,各方面都远远比传统城市优越,但三维城市的巨大体量,高品质生活条件,超高的容积率,相对低的成本,是传统物业项目的噩梦。三维城市在一个地方的出现将彻底破坏该地区原有房地产市场生态,遭到原有开发商,业主,和政府的反对 (但对房价低地区冲击不大,毕竟三维城市物业总造价仍然显著高于传统物业 ) 。只有在雄安这样一个不以房地产和炒房以主要产业的地区,才能充分发挥三维城市的优势,避免对原有经济模式的冲击。 七、更多的参考信息: 三维城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这一概念也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近期有著名建筑师金世海,黄慧生著《垂直城市:可持续生存之道》,中英文双语巨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书中介绍了三维城市的理念,涉及到的各种技术等。雷奕安《下一次革命》,同样讨论社会如何可持续发展,还包括农业,能源等方面。读者对三维城市可能的各种问题,书中皆有回答。上面两本书网上均有电子版全文。金世海先生建立了三维城市概念推广组织,设立了网站 www.verticalcity.org .
个人分类: 下一次革命|4146 次阅读|7 个评论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大势所趋,利大于弊
jiangming800403 2017-5-30 21:30
jiangming800403 2017-5-30 19:11 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是大势所趋,利大于弊,这也是发达社会区别于不不发达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 孔夫子一直强调有教无类,就是教育的普遍性。 如果是现在的高考录取率,我弟尤其是我弟妹应该都是可以上大学的。他们包括我们的父母也都会是另外一种生活轨迹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2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次三维城市(vertical city)概念国际会议召开
leiyian 2016-10-19 17:10
随着高层建筑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恶化,三维城市是必然的发展路线。 上个星期,刚在天津大学召开了第一次三维城市概念国际会议。主要演讲人有金世海先生,贝建中先生,生态城市概念发起人Richard Register,Thornton Tomasetti公司的副总裁Dennis Poon,世界高层建筑协会(CTBUH)中国办公室主任Daniel Safarik,国内清华毛其智老师,天大洪再生院长,南开郝寿义老师等。我因拙作 《下一次革命》 大量讨论三维城市的技术问题和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凤凰视频有这次会议的一个短片 http://v.ifeng.com/news/society/201611/017c0879-4f89-4dca-a007-04e38074c03b.shtml 高清(1080p)三维城市概念宣传片 http://www.phy.pku.edu.cn/~lei/vc.mp4 下载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xv5AL4andg
个人分类: 个人看法|3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于一份报告的不同报道
热度 7 fdc1947 2016-8-24 08:26
对于一份报告的不同报道 最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了《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我是今天近中午时散步回家从《科学网·新闻》看到这则消息的,该网转载了《人民日报》的报道(记者 刘歌 谭武军 )。报道的标题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是人类发展领域进步最快国家之一》。该报道说:“ 1980 年—2014年期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从0.42增至0.727,成为高水平人类发展国家。据统计,在1990年处于低水平人类发展组别的47个国家里,中国是唯一一个在2014年成功跻身高水平人类发展组别的国家。 ” 看到联合国开发署对我国的评价很高,心里当然是高兴的。 吃完饭,要午睡了,照例打开手机(由于“微信聊天群”上总是大量传播那些不咸不淡的无聊文章和视频以及无穷无尽“死而复生”的谣言,我的手机已经退化为固定时间才打开看的床上电脑)。看到一则题为《社会发展滞后联合国报告警示中国》的报道(财新网,记者刘佳英),也是说联合国开发署的这篇报告。看到这里,立刻想起来饭前看到的说我们“ 成为高水平人类发展国家 ”的文章,怎么到了这里成了因社会发展滞后而受到警告的国家?联合国的那篇报告到底是什么意思? 打完瞌睡,下午起床,在计算机前查询“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手机总是不如台式计算机高效而可以开多个窗口)。看到各个网站都有此报道,而且标题五花八门。有接近于人民日报的“正面报道”也有接近于财新网的“负面报道”。有的文章内容完全一样,但是标题给人的印象也有所不同。例如同是偏批评的标题,中青在线(作者:张敏)的文章标题是《2016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中国不平等问题依然突出未来发展将面临如人口老龄化等挑战》,而引用这篇文章的《未来网》,其标题的口气给人的印象就凌厉了很多:《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不平等问题突出》。 署名为“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的《搜狐新闻》上的文章比较长,标题也完全中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该文指出: “ 《人类发展报告》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持开发的系列研究报告,关注全球最迫切的发展议题,发布各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并提供政策建议。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由中国和国际专家共同撰写而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研究支持。 ” 这篇报道列出来如下四个小标题:    中国的人类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采取灵活、因地制宜的政策促进包容性人类发展 不平等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须继续调整社会政策应对今后面临的挑战 上述四个小题下,分别说了四个问题。第一个是指出了成就巨大,第二个是分析了取得成就的原因,第三个是指出还存在的问题,第四个是对解决问题所提出的建议。 由此,大致可以这样来理解上面各报道: 《人民日报》的文章报道上述4个标题中前两个所示的内容,对存在的问题只是提了一下。 《财新网》的文章则主要报道了第三个标题下指出的问题,对于前两段就只简单地说了一说。 对于同一篇报告,由于作者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所摘出的内容也会不同,所作的报道给人的印象从而产生的影响会大相径庭。甚至同一篇报道,所示的标题不同,也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可以说,大家都没有说谎,但是,结果却可能相异,甚至完全相反。 这样的事情,恐怕时时刻刻在发生着,而且恐怕永远不可能消除。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虽然我们可以而且应当要求媒体尽可能全面而客观地报道事实的真相,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任何媒体的报道都会有它们的出发点,无论中国的媒体还是外国的媒体。再加上很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总会采用各式各样刺激人们的标题。有时候媒体也会报道一些歪曲事实的“新闻”,作出失误的报道。也有人甚至故意造谣生事。这样的事情非我们读者所能够解决。 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舆论一律”了。舆论的多样化,应当说是时代的进步,我们应当适应社会的这种变化。但是,很多人却难以适应,他们对于看到了媒体,要么全信,要么全都不信。这一方面与思维习惯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文化和思想水平有关。 这就要求我们还是尽量要多看、多学习、多动脑筋,才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情况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即所谓兼听则明 。 当然,如果我们听风就是雨,看到一个报道,就迫不及待地立刻抢时间去发我们的感想、发表评论,就往往容易犯错误。 附上三篇报道: 1. 人民日报报道(记者 刘歌 谭武军 ):   8月22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历时两年完成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以“人类发展指数”为依据,中国已成为“高水平人类发展国家”,是30余年来在人类发展领域中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人类发展指数”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创立,该指数由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三方面内容组成,是衡量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1980年—2014年期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从0.42增至0.727,成为高水平人类发展国家。据统计,在1990年处于低水平人类发展组别的47个国家里,中国是唯一一个在2014年成功跻身高水平人类发展组别的国家。   报告指出,快速的经济增长对中国的人类发展进步作用重大。从1980年—2010年的30年间,中国经济收入指数增幅在全球排名第一,经济增长对人类发展指数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26%,其中1980年—1990年间的贡献率更是高达65.53%。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约6.6亿中国农村人口脱贫。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表示,中国人类发展的进步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长方面。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社会政策对促进人类发展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以教育为例,教育指数对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贡献率已经从1980年—1990年的24.47%上升到2000年—2010年的44.16%。健康指数排名自2000年以来也有明显进步。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这份报告是向全球介绍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和中国奇迹的有力材料,充分说明中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奇迹。   报告肯定了中国在社会政策的探索创新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例如,中国政府采取了多元的政策和举措,因人因地施策,减贫成效显著。近年来推行的精准扶贫与特色农业扶贫政策,以有针对性的方式,达到了多维度减贫的效果。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徐浩良认为,详细阐述中国人类发展状况非常重要,有助于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在减贫、教育普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报告强调,应推动包容性的人类发展,即追求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从而缩小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间的发展差距。中国在这一方面取得的重要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决策层能够根据中国国情不断改革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贡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对中国采取社会创新促进包容性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这种包容性强调公平和全面,即让多数人受益于发展成果,而且发展的成果不仅体现为收入增长,还表现为教育提升、健康改善、政治参与度扩大等。 2. 【财新网】报道(记者 刘佳英)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但在社会政策发展方面相对滞后,这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农村医疗设施落后等问题。   2016年8月21日下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报告以“人类发展指数”为依据,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及政治文明的状况展开分析,并提出“包容性发展”的建议。   据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徐浩良介绍,“人类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开发和使用的,用来衡量某一地区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包括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这三方面内容。   从1980年到2014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持续增长,逐渐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727,在188个国家(地区)中列第90位,这意味着中国已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组。   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报告表示,中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财税政策体系,社会改革和调整滞后,导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社会权利的不平等。   全国31省份中,北京的人类发展指数最高,为0.869,西藏最低,为0.600,最高者比最低者高出44.8%。报告分析称,北京和上海已经步入了极高人类发展水平,与西班牙不相上下;而人类发展水平最低的西藏仅和不丹接近。   对比农村和城市的健康状况,报告表示,城乡的健康差距正持续缩小,但绝对差距仍然较大。比如,2014年农村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城市的2倍多,且许多农村儿童因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在教育方面,中国虽已普及了义务教育,但仍存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一方面,农民工随迁子女在试图进入流入地的公办学校时,面临诸多障碍,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没有明显改善,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及其后续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   未来随着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中国经济和财政增速趋缓,以及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报告认为,中国必须针对多个领域的不平等现象采取措施,建立社会投资型的社会政策体系,扩大社会领域的支出规模,重点支持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包容性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贡森声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趋缓,但还是可以“开源节流”,拿出一部分投资到民生领域,“节流”指控制不合理的支出,“开源”则指征收房产税等税收政策。 此外,报告还表示,目前在中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和社会监督的渠道比较有限,听证会、网上征求意见等渠道流于形式,这导致了公众与社会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矛盾,为此应大力发展公益性、互益性社会组织,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和问责。 3. 《搜狐新闻》报道   22日下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京发布《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人类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与此同时,中国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创新,推动惠及全体人民的包容性人类发展。   《人类发展报告》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持开发的系列研究报告,关注全球最迫切的发展议题,发布各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并提供政策建议。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由中国和国际专家共同撰写而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研究支持。   今年的发展报告以“通过社会创新促进包容性的人类发展”为题,探讨了中国日益突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并建议通过社会政策和公共治理领域的创新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发展挑战。   报告呼吁中国采取社会创新促进包容性发展。更加平等的人类发展,缩小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间的人类发展差距。此外,社会政策要更具针对性,重点关注社会保障的包容性,提高社会参与度。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局局长徐浩良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详细阐述中国人类发展状况对促进包容性人类发展非常重要,并且有助于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在减贫、教育普及与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宝贵经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来明副主任认为:“报告对中国社会创新和包容性发展经验的总结,与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利益共同体等重要思想和主张,具有高度的协同性和内在的一致性。”    中国的人类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应当只注重经济发展,而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本报告以此为依据,指出中国的人类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2014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188个国家中列第90位,已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组,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政策的进步。   中国在过去30多年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政府成功帮助6.6亿人摆脱贫困。教育方面,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在过去十年持续稳定在99%以上。健康方面,人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7.9岁提高到了2010年的74.8岁。    采取灵活、因地制宜的政策促进包容性人类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政策的改革,如土地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医保制度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在促进包容性人类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步。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元政策举措,因人因地施策,减贫成效显著。近年来,精准扶贫与特色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了贫困地区的包容性发展。以西藏为例,为促进经济发展,西藏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为农民提供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发展机会,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业,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如大连成功建立了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合作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    不平等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在人类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基尼系数(应用最为普遍的不平等衡量指数)长期较高。   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收入差距加大,医疗、教育机会分配不均等,不同地区间的人均寿命差距较大,如上海达到80.26岁,而西藏则是68.17岁;此外,青海、贵州的高中毛入学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中国须积极采取行动,减少不平等。联合国去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已将减少不平等列为17个重点目标之一。    中国须继续调整社会政策应对今后面临的挑战   报告指出,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包容性人类发展还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人口结构变化特别是老龄化、经济增速趋缓、大规模人口流动、公众预期提高与数字鸿沟等等。   报告认为,经济增长、机会公平、社会协同将是中国未来实现包容性人类发展的三大主要推动力。具体来说,中国要着力提升社会政策的包容性,扩大覆盖面,确保中低收入群体受益。其次,创新社会治理的机制和方式,提高参与度,促进平等。   报告总结性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工业国家都经历了前景可期的经济繁荣,并面临一些相似的挑战,中国有机会引领世界实现包容性人类发展,为各国提供切实的案例研究。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5580 次阅读|16 个评论
诚信危机带来的互吓模式与互害模式
蒋高明 2016-4-6 11:12
诚信危机带来的互吓模式与互害模式 蒋高明 在乡下出差,有时忘记带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就到乡镇的超市去买。目前,超市概念在全国已非常普遍,从大城市到偏远的农村都有。但有些乡村超市里面卖的东西却不敢恭维。 一进入乡村的超市,就有一股浓烈的塑料味道,不难判断很多生活用品是塑料类再生用品做的。超市里面的设计与城市并无二至,商品很丰富,地面也干净,甚至也可刷信用卡。 价位也基本模仿城里超市,洗发水、毛巾、牙膏、电插板之类价位差不多,但质量却大大折扣。除了外形一致,使用起来就感觉到了差异。比如毛巾,打湿后有腻腻的感觉,光鲜的新毛巾只能做抹布用,疑似用再生棉做的。什么是再生布棉呢?就是一些黑心厂家将旧衣服烂棉花乃至医用棉经过化学漂泊和机械揉搓翻新的,一些棉被也这样做。水果刀一点都不快,刀鞘打开后就套不回位。很显然,这是山寨版的。 在每家每户的门口,或者田间地头,村民们都有小块的土地,用传统的办法生产蔬菜,还有大田或果园里,乃至蔬菜大棚里,总有那么几小块地得到格外的照顾,不用化肥农药,生产出来自己吃。 农民在超市里买回来假冒的工业品,反过来他们将自己不吃的蔬菜、粮食与水果再卖给城市,这就是典型的互害模式——城市给农村造假,农村给城市“投毒”。城市制造的垃圾工业品几乎都倾销到农村超市或集市里,而农民生产的连他们都不吃的食物几乎都在城市里的农贸市场或者超市里。 互害模式的形成,是全民都认钱、诚信下降、道德沦丧结出来的恶果。其实,在互害模式形成之前,还有一个互吓模式,比如: “抓紧打农药,不打就颗粒无收”。农药贩子吓唬农民,为的是多卖药;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否则就被淘汰”。小学老师吓唬家长推销课外书; “如不抓紧治疗,恐怕活不过今年”。医生吓唬病人好多掏钱。 “我看你的脸有灾气啊。”算命先生吓唬算命者,“不过我有解”,解就是花钱消灾。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工厂老板将这句吓人的话以标语形式印刷在墙上,殊不知每人有工作当年早就实现了。 “不发表就出局,不晋升就走人。”大学老师也面临这样的威胁。 “不吃就得饿死”。当你质疑某种食物可能含有某某成分时,农业官员这样吓唬老百姓。 “不装防盗门,小偷把你家的东西都偷光了。”卖防盗门的吓唬市民。 上述互害模式,即使突破了道德底线和伦理底线也没有人管,因为道德和伦理无法度量;但如果突破了法律底线,就与犯罪联系起来了。但是,很多人是明白犯罪要坐牢与杀人要偿命的道理,他们会巧妙地利用人们天生的善良,与天生的信任,巧妙利用法律给他们的保护伞,钻法律的空子。如在餐馆就餐,只要当场吃不死人,就不能赖他们的食物有问题。每个人都这么想,每个人都这么做,全社会的诚信就严重透支,造成比环境危机还严重的诚信危机,最后危及人类社会生存和繁衍。 资本话语权下,全社会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已经生存的不安全了,他们需要一个保证他们安全的东西,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钱,于是全社会都认钱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在挣钱面前,一切都是次要的,谁跟钱有仇啊。 于是,商人认钱,医生认钱,律师认钱,法官认钱,农民认钱,市民认钱,工人认钱,科学家认钱,艺术家认钱,教师认钱,官员认钱,警察认钱,军人曾有一段时间也认钱。对金钱越渴望的,那一定是安全感越低的。在这样的资本逻辑下,原本健康的,根本不需要花钱买单的,安全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就会败坏。 土能卖钱,沙子能卖钱,水能卖钱,空气能卖钱,树木能卖钱,草原能卖钱,野生动物能卖钱,大树能卖钱,水库能卖钱,石油煤矿更是能卖钱,甚至连人的器官也能够卖钱。有人进行了这样的测算:按照医学市场价算,每个人身上的物件加起来,能够卖 2000 多万美元了。要是这样,如果人们明白过来,不用那么贪婪,健康地活着你就是亿万富翁了。 可惜,当今社会明白这样道理的人似乎不多,继续玩上面的互害模式,直到进入棺材里去——且慢,后面还有墓地宰你最后一把。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4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需要平庸的人
热度 22 wangdh 2016-1-3 13:34
社会需要平庸的人 ( 王德华 ) 我给学生上课讲体重、身高等生物特征的进化时,经常会演绎一下,生物中前百分之五和后百分之五(人为定义),在自然选择中是很重要的,人类社会也是这样。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正态分布的特征,中间的主体是大多数。引领社会文明和思想进步的是前面的少数人,甚至是个别人,同样危害社会、摧毁世界文明的是最后的少数人,或个别人。这两部分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无论对社会发展是促进还是危害,都是会写在历史上的。多数人,大多数人,都不会给后人留下多少记忆。我暂且定义这大多数人是平庸的人,平凡的人,普通的人。 稳定的社会,文明的社会,更需要平庸。你可以说,稳定的环境,衣食足,生活安逸,有利于科学家创新。很多人在抱怨我们当今社会环境的恶劣,缺乏创新的土壤,缺乏人才发展的保障。事情可能不是这样的。大环境对每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大环境中,还有小环境,微环境,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体的影响更重要,如家庭,学校,单位,甚至课题组,实验室。不同尺度上,影响自然不同。所以,我一直相信文化的力量,我也相信信仰的力量,也相信榜样的力量,更相信集体的力量。时势造英雄,是一种机遇。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一种生存观念。 社会需要平庸的人,需要顺服的人。从另一个角度讲,社会的发展和维持,是靠这些平庸的人来实现的。无论是酷暑严寒坚守岗位的交警,还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一直忙碌的清洁工。做早点的,送快递的,卖菜的,送牛奶的,电工,水暖工,公交司机,出租车师傅,医院、学校每个单位都有这些忙忙碌碌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人。 从牙牙学语开始,父母的思想就在影响着每一个人。从进幼儿园、学校开始,老师的一言一行就会影响着学生。随着个人成长,交往圈扩大,朋友、社会的影响也逐渐重要起来。所以,人们从小开始受到的教育和影响都是平庸的教育,普通的教育。老师是过来人,所以学校教育自然就是平庸的教育,普通的教育。你可以看看,幼儿园喜欢捣蛋的孩子,学校里喜欢问怪问题的学生,还有那些看似违反常规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生,都不是受欢迎的。有了成绩,人们会去赞美,但很少留意这个做出成绩的环境和过程,条件和保证。今天的人才政策,也是同样的。招聘单位制定了条件,制定了规矩,提出了要求,需要的是愿者上钩的人,愿赌服输的人。既然我们都意识到今天的环境不适合创新人才的发展,不利于拔尖人才的冒出,那么相关单位招聘那么多人才,是不是很不负责任? 在一次期刊编委会议上,专家们对国内学术期刊如何走向世界,如何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献计献策。我提出一个问题,尽管我们的学术论文数量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对世界科学的影响,甚至对中国科学的影响,也不是很明显,多数领域的顶尖科学家都不是我国的科学家。反观我们学界的那些前辈,那些泰斗,不管是国内的,还是留学回国的,他们当年发表的论文也不全是英文的,数量也没有今天的一些科学家多,但他们对学界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的思想、胸怀、气魄对我国学术界的影响深远,有些领域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不小,更重要的是在学界有很高的威望,受到学界同仁的广泛爱戴和尊重。很耐人寻味的是,今天一些所谓大牌科学家虽然也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论文,培养了为数众多的研究生,也有很多的光环和头衔,但却没有得到学界想象中的那种尊重。人们表现出的那种尊重,是虚伪的,是奉承,是献媚,没有任何真情,更多的是利益,他们自己也能感觉得到。这仅仅是时代不同了就可以解释的了吗?有些方面是值得反思的,如前辈科学家的工作和贡献都是建设性的,很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很多自主的思想。我国每年数以万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数百万的期刊论文,引领学科发展的很少,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也少,引领国内学科发展的也不多。这就是平庸,平凡。大多数学者都在这样过日子。 社会是希望统一的,希望大众遵守规矩。有规矩,就有束缚。但没有规矩,就难以成方圆。这就需要一种协调和统一。社会需求与个性自由是有矛盾的。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个体的存在,必须适合社会环境。所以,创新难,原创难。所以,才提倡创新,鼓励原创。 从历史看,社会发展不是平稳的,是波浪式的。动荡的社会环境,人们都在思考如何走出困境,人们每天都会面临新的问题,都会有新的疑问。何为识时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是过来人的总结。社会要发展,时局就需要变化。没有新鲜血脉,社会就会停滞不前。 如果想不平庸,不平凡,就需要有独特的思维,特立独行的个性。还要有壮士割腕的精神,赴汤蹈火的勇气,一路走到黑的毅力。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见识,视野,胸怀,每个人都不相同。自我感觉良好,有些新意的思考,在他人看来可能是见识浅薄,孤陋寡闻,属于自我欣赏,自我矫情。平庸或平凡,非凡或精英,很多时候是相对的。意识到见识短,就要努力做到自己不浅薄。我现在是这么想的,也许很浅薄。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8901 次阅读|34 个评论
古代发现和发明与现代创造和创新
benlion 2015-11-1 13:02
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印度-希腊文明,基本处于停滞发展的中世纪。 公元7世纪到公元13世纪,阿拉伯世界,到达了西罗马的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南部等,公元13世纪,蒙古汗国到达黑海沿岸、波斯湾和伏尔加河等,以及15世纪明朝郑和下西洋等,推进了东方文明的西进传播与发展。 公元6世纪隋朝,到公元16世纪的明朝,则是中国的中古代文明,属于文官科举体制、工程实践技艺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时期。明朝和清朝,欧洲传教士,已经来华展开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A )中古代的中国,公元11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经验的知识发现和实践的技术发明,都属于工程范式和手工业模式的发展。 公元17世纪到公元19世纪,B)欧洲发展了近代科学范式,建立了工程技术的科学原理等。C)公元18世纪到20世纪,欧洲和美国等建立了现代工业模式,公元19世纪到公元20世纪,发展了工业制造的设计艺术等。 公元2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导致了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生物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发展,带来了新的信息技术革命,D)建立了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等,形成了创造的理论科学范式和经济的产品创新模式。 也就是人类的知识认知和产业实践,从偶然和直觉走向逻辑和论证,形成的是理性化、常规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过程。 - (01/11/2015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人类历史|2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的未来
热度 5 benlion 2015-5-10 08:13
- 究竟什么是系统 ? 从微观到宏观的结构都是系统,太阳系就是一个系统,地心或日心,都是太阳、行星和卫星的构成系统,一个水分子也是系统,气态或固态,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结构。 然而,一般系统论和贝塔朗菲论述的系统论方法研究生物系统,强调的是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的生物学研究,包含了面向理论思维的想象力开放和面对实验技术的数据测量开放,又在于系统的对象从上向下的精细化分析、构成部件与环境(边界)交换和构建与整合的过程,以及对天然与人工系统模型的正、逆向工程方法等。 在文化体系和科学的发展,则是社会的开放系统,也就是不同文化因素(信息流)交换与组合的构造(进化)过程。具体到欧洲近现代科学的建立,就涉及到 11 世纪丝绸之路上的可萨、 13 世纪元朝的蒙古汗国与 15 世纪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及明末清初的天主教传教士对中欧文化的双向交流与影响。 因而,以系统观的方法论,也可应用于历史科学。中古代印度、希腊传统,并不能诞生近代科学,而是查理曼欧洲文明的诸多文化、技术因素的交汇,导致了科学和工业的形成。 科学的传统,一个是僧侣(或书院)的学术传统,一个是工匠(作坊)的技术传统,从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到爱迪生、贝尔实验室的建立,已经开创了走向工业科学的发展路径,在英国的大学,一个教授就是一个作坊的老板。 以大航海为划界,开启了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建立了实证科学范式和制造工业、设计艺术等形态的社会模式,而在 20 世纪进入了工业科学的发展。 中国文化和科学的未来,将在于既面对传统,而又面向现代西方文明的开放系统,才能导致开创新的文明模式和走向创造与创新型社会。 人类有共同的语言,却具有不同形态的文字和文化;然而,在逻辑、伦理和美学的精神世界相通,而又在生物意义上是同一个物种。未来将以物态的物理科学、生态的生物科学和机器的人工科学为发展趋势,从而,进入新文明发展的历史时期。 ( 2011 年 6 月 -2015 年 5 月)
个人分类: 科学方法|2915 次阅读|17 个评论
下一次革命(2014完全版)
热度 2 leiyian 2014-12-14 14:33
本页面版本已经过时, 新版本在这 全文pdf 关键词:未来的城市,农业,能源,社会发展 实际上是第二版,加了很多内容 。 下一次革命 雷奕安 几十亿年以来,作为生命的我们,不断地演化,不断地独立。我们利用阳光,改变了对天然有机物的依赖;走出海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使用工具,摆脱了对身体自然能力的依赖;使用语言,摆脱了对自身经历的依赖;种植养殖,摆脱了对食物采集的依赖;建设房屋、城市,摆脱了对天然栖息地的依赖;用火用灯,摆脱了对阳光照明的依赖;我们摆脱了饥荒,摆脱了无知,摆脱了恐惧,……。我们还有多少依赖需要摆脱?气候?土地?能源?阳光?地球母亲? 本书将从自然,人类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角度,讨论人类文明的下一次革命,人类社会应该怎么发展。 摘录: “我们所处的世界本来就是三维的,各种物体以三维形态存在。城市的二维布局本来就不合理,当然会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三维城市是自然的选择。” “相对二维城市高昂的地价,三维城市土地成本几乎可以忽略。几乎所有的成本都是建筑安装成本。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建筑安装成本只占房价的十分之一。即使三维城市的建筑安装成本比普通民用建筑高一两倍,总的成本还是远低于一线城市的房价。” “阳光和雨水是各种人造产品老化和锈蚀的罪魁祸首。三维城市阻断了阳光和雨水的侵蚀,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些破坏,提高了各种产品的使用寿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 “对于人类的健康生活来说,自然是邪恶的,阳光是有害的。我们直接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对环境的粗暴改造也伤害了地球生态。三维城市可以提供专属人类的优化生存空间,与周围环境隔绝,大大减少与自然的交互,对人类和自然双方都有益。” 改革开放后 30 年内修建的各种小区,基本都是混凝土建筑,再过几十年(建筑寿命最多 70 年),都需要推翻重建。如果采用现有的城市建设规范,受容积率限制,小区改造后不可能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这样,小区改造的巨大人力物力投入,完全不能产生价值。只是旧房子变成了新房子。从住户看,房子要拆迁,拆迁款不能改善住房条件,只是白搬一次家,多装修一次房子。从开发商看,拆了多少房,只能再盖同样多的房子,售房价格原则上不会比拆迁高多少,整个工程不可能盈利。因此,现行的旧城区改造模式,在几十年后,完全不适用于近期新建住宅小区,包括商业物业,的改造。来但如果改造成三维城市,提供的生活空间可以多出几十倍,在降低大幅降低房价的基础上,工程仍然有利可图。因此,下一步的城市改造必然三维化。 “我们依靠农业现代化基本解决了现在的粮食安全问题。以后怎么办?既然我们已经有了更先进的手段,可以进一步节约土地,进一步提高产量,并更绿色,更与气候季节无关,那么继续推广这些手段就可以了。” “基于大规模蓄能的全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是可行的。可以利用的大规模蓄能技术是压缩空气蓄能。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加上压缩空气蓄能,可以为未来的人类社会提供足够的绿色能源。” 补记: 2013年10月把书贴出来的时候,很高兴写完了一本书。由于工作繁忙和拖延,2014年12月才把修改增补后的版本再贴出来。这一版本比第一版(完全版)多了近百分之四十的内容。但是2015年元旦再整理一遍,发现这本书其实远没有完成,而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全文pdf
个人分类: 个人看法|12000 次阅读|3 个评论
后发优势与先发优势
热度 1 benlion 2014-9-26 00:06
后发优势,其实,也就是先发优势,后发是指后发展和起点晚,先发是领先和创新发展。 近现代科学和工业发展,从意大利到荷兰、英国到德国、德国到美国等,都是后发优势,而又都是先发优势,荷兰先建立股市和海上贸易,德国先建立电气工业和有机化学,美国先建立工业实验室和发展电子工业等。 中国,也只有优先发展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才有可能实现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也可能是后发展学习和改进先发展的方法和体制,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家学习英国科学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发展,美国引进德国的大学体制,发展了研究型和工业型大学。 中国,也只有学习和引进卓有成效的教育、科学等创新型模式与体制,面向未来型不是面向过去型,才能建立和改进科学和技术的管理与决策。如,英国的大学流动与竞争机制,美国硅谷产业链的发展模式等。 欧美等发达国家,尤其对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等非常敏感和重视,如, 1996 年美国公司、大学和投资商提出来华面谈我的转基因项目,英国和欧盟代表团来北京考察,特意访问了我们 – 正在筹备国际会议和唯一家非中科院研究机构。 - (教育模式与社会体制) -
个人分类: 全球|53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立“婴儿安全岛”需要更详细的社会调查与研究
热度 12 Taylorwang 2014-3-19 07:4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婴儿、儿童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建立“婴儿安全岛”是历史发展的必须趋势,值得肯定与赞扬。我们不能只看到大城市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楼,而忘记了西部或落后地区的乡村;不能只看到部分出国旅游土豪的挥金如土,而忘记了不少人被平均的现实。虽然中国的 GDP 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但平均来讲,我们的人均 GDP 都没有闹腾“飞机哪儿去了”的马来西亚多。任何一种政策与措施,都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与总体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考虑到社会与政府的负担能力,与流动人口的数量等复杂的社会因素,否则就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折腾”行为。 有报道称,目前国内的河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 10 个省区市建成并投入使用了 25 个弃婴岛,不同省份的“婴儿安全岛”,接收的弃婴数量差异是很大的。同样大城市的天津,在试点一个半月以来,接收的弃婴人数仅为 16 人,而广州就接收了 262 人。南京市启动了 88 天,接收弃婴的数量也达到 136 人(数据来自“信息时报” 2014 年 3 月 18 日 A3 版)。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广州、天津和南京都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但接收弃婴的数量差异很大,广州比南京多得多,而南京又比天津多许多。由于广州市的社会福利院已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不得不无奈地宣布暂时关闭广州的“婴儿安全岛”。 有人认为广州医疗资源集中且医疗水平较高,许多人都是抱着孩子四处求医最终无力医治才把孩子遗弃在“婴儿安全岛”。其实从医疗资源与医疗水平,以及社会发展水平,广州、天津及南京应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存在这样大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仍是流动人口的数量。这三个城市中,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广州。天津的弃婴最少,可能天津的流动人口相对较少,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天津离北京比较近,更多的家长抱着孩子去北京寻找更好的治疗资源去了。广州匆忙地试点“婴儿安全岛”,显然没有前期详细地调查与分析,没有能准确评估一天能收多少“弃婴”。这项公益工作只试了 40 多天,就因弃婴的数量大大超出预计,出现人满为患,被迫关闭,不得不考虑其它更合适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流动人口更多,医疗条件最好的北京、上海就没有开展这项试点,我估计,若北京与上海开设了“婴儿安全岛”,估计会收到比广州更多的弃婴。深圳在执行这项政策时就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步骤,虽然“婴儿安全岛”早已建成,却迟迟没有开放,他们应能吸取广州“弃婴安全岛”试点的教训,不会再轻易地试点了。 虽然从人道上来讲,应该建立“婴儿安全岛”,因为它能保护大部分的弃婴生命,但从法律上来讲,我国是有“弃婴罪”的,故“婴儿安全岛”也与现行的法律存在矛盾的地方。建立“婴儿安全岛”的初衷是给那些没有养育能力的父母,给婴儿有一个安全的去处,但也给不少不负责任的父母推卸自己应付社会责任的安全方法。这些不负责的父母,没有宗教的制约,没有道德的约束,又将法律阻止在安全岛之外,这才是“婴儿安全岛”弃婴数量激增的原因。 发达国家对弃婴收容的做法对我们也有不少值得借监的地方,收容弃婴基本上都是作为其最后的选择。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长远来讲是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等。就目前阶段的具体操作而言,解决弃婴数量增加的可行性措施还应包括: 1、 通过加大产前症断,采取优生优育手段,尽量减少有缺陷婴儿的产生; 2、 再通过加大政府对出生后有缺陷婴儿的资助力度,降低有缺陷婴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孩子尽量在父母的身边长大。估计政府资助一个有缺陷婴儿夫妇的费用,比在社会福利院的代价要低些,在父母身边,对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发育也好得多; 3、 对那些有承担能力,但仍要遗弃自己的婴儿行为,按现行法律进行处理。 4、 收容弃婴,只能作为最后没有其它更好办法的选择。 可能这样做,才是合符现在社会发展阶段的 合理做法。
7049 次阅读|24 个评论
愚昧——中国之害
热度 2 pww1380 2013-8-10 23:01
愚昧——中国之害 杨文祥 写于 2013 年 8 月 10 日 题记: 有朋友在为本人的一篇题为 《 气功——究竟是特异功能、迷信,还是伪科学?(补充版) 》 的博文撰写的评论中,提出了中国社会的四害问题。在这位朋友的启迪之下,写作了下面这篇短文,以求警世之效。 网友 cn2013 先生在为本人的一篇题为 《 气功——究竟是特异功能、迷信,还是伪科学?(补充版) 》 的博文撰写的评论中指出,“ 中国社会四害:法轮功、转基因、传销、特异功能。这四害不同程度地带有邪教的性质。 ” 朋友的这一见解,堪称醒世之见。 沿袭这一见解的思路仔细想下去,终于又有新的发现——为害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蠹害,绝不止上述四害,如果一一细数,恐怕不知道要翻上几个“两番”。 其实,面对这些数不胜数的蠹害,完全不必惊慌失措。只要稍加综合分析,就会有更大的发现—— 千蠹万害 , 实为一害 —— 愚昧 。 愚昧是无知的暗夜。 愚昧之暗夜,必生黑暗的主宰——邪教。 于是, 愚昧是邪教之母,蠹害之渊 。 一切邪教,无论是有形之邪教,还是无形之邪教,诸邪同源,源于愚昧。 愚昧至极,必生愚民。 愚民至愚,必然是邪教泛滥,长夜漫漫。 因此, 中国社会的前途与希望,完全取决于能否消灭愚昧,驱除愚昧所衍生的黑暗。 于是, 欲振兴中华,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首要任务就是消灭愚昧 。 唯有消灭愚昧,才有可能将愚昧的暗夜,转变为智慧与文明之光普照的晴空 。 唯有消灭愚昧,中国才有可能依循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沧桑正道,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参见: 杨文祥《 气功——究竟是特异功能、迷信,还是伪科学?(补充版) 》博文评论及其回复 2013-8-10 15:0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715600
个人分类: 千虑一得|2238 次阅读|4 个评论
NYT中文网专栏:在乌克兰,权力也迟迟无法被关进笼子
热度 11 oninlotr 2013-3-20 17:18
NYT中文网“东欧来信”栏目新鲜出炉,可能明天才能在网页上显示出来:) 独立二十年,走在坎坷民主路上的乌克兰,会不会是解读中国的一个密码? 在乌克兰,权力也迟迟无法被关进笼子 曹然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2013年3月20日 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的一个街心公园里有一座铜像,无论何时总有人献上花束。它周围环绕着纸、笔、书籍等象征物,中间则是一座高大的人像眺望着远方:像是在纪念一个苏联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这其实是 2000 年遇害的乌克兰记者格奥尔基 × 贡加泽的纪念像。事发前他创办了自己的新闻网站“乌克兰真相”( UkrainskaPravda ),正调查库奇马政府的腐败内幕。 2013 年 1 月 29 日,这起绵延 13 年的谜案有了最新进展:法院认为原高级警官普卡奇受原内务部长克拉夫琴科指示,谋杀贡加泽罪名成立,终生监禁。克拉夫琴科已死于 2005 年,官方称是“头部中弹自杀身亡”;普卡奇是多年来受审的最高级别官员,但该结果并未带来正义。 “我敢肯定调查会到此为止”,一位 ICTV 电视台的记者对我说:“多年来我们看惯了这种把戏:先说他的死纯属意外,后说这是低级警官擅自为之,再将克拉夫琴科灭口,最后选择普卡奇为牺牲品。”前总统库奇马仍平静地生活在基辅,“他得到了历届政府的保证,不会被调查。作为交换,他为新政府提供支持。政府总是令人恶心地相互妥协,我们可能永远看不到清算罪恶的那一天。”宣判之时,普卡奇说道:“要是此刻库奇马坐在我旁边,我才能满意。”他在审判中多次声讨库奇马的罪行,法庭则报以永远的沉默。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逐渐走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宪法规定了这个国家的民主和自由,但民主和自由有时仅存于法律条文中。不止一位记者为调查政府内幕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在漏洞百出的私有化进程中非法占有大量国家资产的寡头们却仍十分逍遥。政治权力与经济寡头的勾结控制了一切,也造就了乌克兰媒体界的一大特点:由不同寡头控制的媒体分别支持亚努科维奇政府、季莫申科等领导的反对派联盟。“无国界记者”组织刚发布的世界新闻自由排名显示,乌克兰在全球仅排第 126 位——寡头导致了媒体的内部新闻审查。 和东部煤矿区寡头阿赫梅托夫联系密切的亚努科维奇上台后,乌克兰历史悠久的东西部分裂现象变得更为严重。中西部地区认为他对季莫申科(另一个寡头)进行政治迫害,还使东部寡头加强了对旗下大批媒体的控制。 更不幸的是,很多反对派记者对站队的热衷远胜于对公正报道和理性批评的关注。“这里的记者不满足于仅仅报道,他们控制不住参与政治斗争的冲动,”本地人权组织“无边界”的雇员马克西姆无奈地说。他对总摆脱不了倾向性的新闻感到厌倦,因此离开了曾工作四年的报纸,“他们毫不怀疑只要亚努科维奇下台,乌克兰的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反对派必将拯救乌克兰。”从库奇马、尤先科、季莫申科到亚努科维奇,这一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不断循环,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制造,仍然是依赖人治的思路。 一位艺术家在基辅了举办“睡美人展”,参观的男人们可以亲吻睡着的女性志愿者,若她愿意睁眼就得承诺娶她。艺术家认为睡美人是乌克兰的耐心的象征:长久以来,饱经苦难的国家仍然沉睡,等待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将她唤醒——一个她将心甘情愿追随的领袖,而他却迟迟不肯出现。 乌克兰独立 20 年来,宪政民主自由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个社会,然而还没能做到如巴林顿 × 摩尔的《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中所提出的:全面制衡专断的统治者,用公正的原则替代随意性规则。换言之,权力仍无法被关进笼子。正在成长的民主和强势的寡头不断交锋,往往败下阵来;受挫的民众则面临意志被消磨的危险,再次寄希望于一个理想中的领袖。 在去年的一次纪念贡加泽的游行中,我路过基辅中心广场,那里已摆满了蜡烛和花束。民众手持各种标语:“格奥尔基,我们不会忘记”,“面对真相”,“惩罚凶手,绝不原谅”,“保护新闻自由”。“这个国家正常吗?”连续多年参与游行的尼古拉在我耳边大喊道,“下一个受害者可能是我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可能我们无法让真正的凶手立刻受到惩罚,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我们尽力去告诉所有人:正义还需要每个人去争取和捍卫。” 在乌克兰,人很难不在希望与失望间犹豫徘徊。但无论如何,广场上这一幕展现了贡加泽留下的最有价值的遗产:他因监督权力而死,而建立一种真正限制权力的制度,恐怕难以指望某个完美领袖,或狂热的政治斗争,而是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理性努力。
6931 次阅读|25 个评论
科学的社会组织与管理
benlion 2013-1-28 01:01
- 学问、管理与基金分离 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于 17 世纪,瓦特时代已建立工程师的学会,以及研究机构、学会刊物和专利产权局等;但是,到 19 世纪才有 建 在 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以及爱迪生、贝尔的工业实验室和现代私立研究机构的发展。 近代观察与实验科学,奠定在仪器的技术发明和数学定量,以及逻辑推理与预测的验证基础上。现代科学与技术复杂化,科学的社会组织化和实验设备的工程与制造需求,发展到政府、大学和企业的研究机构,以及基金会、仪器工业、期刊出版业和数据库等。 古代中国私塾教育、工匠作坊和店铺集市等,以及司法衙门、私人钱庄等,萌芽了近代工商业的社会体制。近现代欧洲建立市场经济、股市交易、公司组织、私立大学和司法体制等,发展了工商业资本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科学与工程的组织社会化,知识的生产、管理与转化形成经济形态。以往学术型的科学机构、期刊和协会等,越来为公司组织的商业型机构取代。 如何使得科学的创造力恢复或增加,必须重新考察、思考与设计科学和工程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机制。设想建立人工生态圈,阳光、空气、流水和土壤是地理环境,植物和动物是衣食和药物来源,水利和建筑、耕种和渔牧、机械和加工等是技术和设施,从而进入了农学、医学和工艺等实用的经验操作,为了更能动的实践而建立科学发展的研究机构。 然而,以畜牧或农艺为主的区别在产业链策略上就不同,比如,以种植玉米等为饲料、葡萄为酿酒的欧洲农业。航海和渔业,食品主要来于捕捞的自然经济和工场作坊,城邦或城堡社会的防卫与攻击;因而,可能带来更多的理论思辨、群体协作和航海冒险等行为模式,以及规模化机器工业的需求等。当思辨传统与技术传统、科学方法与工程设计等结合,就可能诞生科学和工程的传统。 荷兰发明公司组织、股市交易等市场经济,英国建立科学实验室和蒸汽机工业革命,法国建立的政务与文职体制和德国的行政与教育分离,美国的综合型大学与技术型大学,硅谷等科技与产业转化的创新型孵化机制建立,从而,进入了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时代。 - (科学社会:经济与管理) -
个人分类: 2013|15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孩成长路上困难几重:也谈女性教育
热度 22 fkyk16 2012-12-10 09:50
昨日读到 张玉秀老师的博文 ,呼吁全社会重视女孩教育,因为正是终将为人母的女性决定着未来一代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质量。对这一观点我是同意的。但是,怎样培养女孩却是一个大的社会、家庭及个人问题,有太多需要逾越的“坎”了。首先声明:这里言及的重视女孩教育,绝没有“只重视女孩教育,忽略男孩教育”之意。只是,相比较而言,女孩教育有其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 之所以说女孩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其原因和表现如下。 一、女孩从出生开始,是否被重视和怎样被抚养大多取决于生于其中的家庭观念。因为中国重男轻女的社会文化已经绵延数千年,“小女子”的命运和“大男人”的命运从呱呱落地时开始其实就承受着不同的期待,自然,也就有不同的抚养方式,尤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农村。女孩能不能读书几乎完全决定于其父母,尤其是其父亲的开明程度。就我个人而言,由于和三哥一起念书,父母经济条件不济,就有热心的二爷过来劝父亲,“你哪有钱供两个孩子读书?女孩读书有什么用?”好在父亲没听这位负责任长辈的劝说,能继续让我读书。而与我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我十二岁的大哥家的侄女的同学,虽与她一样学习特别出色但却未能和她一样继续高中和大学的学业,因为其父的无知和霸道的决定,这位女孩虽高分考上县高中但却不得不辍学务农,从而也就被断送了知识前程,这位父亲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不是因为他们家经济实力不够,他们家是我们村的富户,而是因为根深蒂固的认为:女孩念书无用,早晚是人家的人。即便现在,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对女孩的“早晚要嫁人,要成为人家人”人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从意识形态上接受了“男孩女孩都一样”这样的概念,对女孩接受教育的重视也基本上与男孩的无异,但是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深远影响,女孩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女孩是否热爱和继续学业,归结起来,总是深受生于其中的家庭、尤其是其父母,当然也不乏隔代的祖父母的影响的。 二、女孩无论接受多少教育,正常来讲总要为人妻为人母的,所以女人注定要受夫家文化的影响的。社会上对“妻子”的要求虽然开放多了、明智多了,但是对“媳妇”的要求似乎没有进步得那么快,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孝与不孝”的人间悲喜剧上演了、婆媳矛盾就不会成为永恒的矛盾了、“妻管严”“河东狮吼”就不会成为日常的话题了、家庭的暴力事件就不会成为巨大的隐性的社会问题了。从小就记住的家乡流传下来的三句话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女性为人妻后的命运的被动性:“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虽然,最后一句话所代表的女人在娘家的地位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明显改观,但前两句话在“学好,不如嫁好”的当代文化中所受到的认可程度,可见一斑!所以,女孩无论读书多少,最后终将受其夫及夫家的家庭文化和意识观念的影响的。如果说出嫁前女孩受到的质量不高的家庭教育影响是单重的,因为绝大多数的父母总是爱孩子的,但是一旦出嫁了,婆家的文化如果是这样的:比如从骨子里认为媳妇要多尽孝道、多用精力相夫教子、要有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多做家务——表面看来,这些都是正常的为人公婆及丈夫者对自家媳妇的期待,可是,其中所蕴藏的不正常就是“没人期待媳妇要照顾好她自己,总是在期待她在照顾好这个家,及家里的所有人、所有事”,更有甚者,追求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的女性可能在夫妻和公婆方面所遇到的阻力更大。结果可想而知:符合期待者,家庭生活还算顺利,能祈望幸福;不符合期待者,将矛盾重重——如果这时候,娘家的父母再加盟理论,其矛盾将更深。这样,已为人妻和为人母的女人将负载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即便她是位知书达理的女性,如科网上的知性学者,估计其中对于夫家对自我发展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也只有冷暖自知了。 三,那就是女孩本身的自我期待了。受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女孩对自我的期待也是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热爱读书和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生活本来不应该矛盾,但是,现在好像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矛盾的事实”的。以一个远亲表哥家对女儿的要求和期待为例,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营口分校女儿本不无兴趣继续专心学业,一心想着毕业后创业,可是在表哥表嫂那里受到的阻力重重,原因是:女孩创业一旦失败,没个固定工作,年龄大了,连嫁人都成问题——显然,他们所指的嫁人是指“高嫁”了。于是,硬逼着女儿去买书去考公务员,而且还理由充分地说:趁着各方关系能借上力,好有个安排。相信,这样的案例绝非特例。于是,女孩在多大程度上能走自己的路就不得而知了。而对于另一群读书有成的女性,虽已经读到了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面临现在的就业难、买房难、找对象难等具体困难,及社会上“男人、女人、女博士”划分中隐含的视具有高学历女性为异端的文化,她们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和社会地位,怎样追求自己的人生,其中个中滋味也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再有,不可忽视地是,女性本身生理、体力、社会角色的自我认知——如为人母后,以照顾好孩子为自己的第一责任,很少外出交往应酬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女性自身的选择和发展。 总之,逃不开的社会期待、男人期待、父母塑造、体制顺从、性别限制,女人究竟怎么发展自己,女孩的父母和家庭对孩子施与了怎样的家庭教育,为人妻和为人母的女性在夫家的家庭文化下受到怎样的礼遇和期待,社会文化和体制究竟给女人多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女性本身为自己和为女性群体的发展都在做出怎样的努力,这些种种不确定的却又确定的因素无不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女人的发展,进而影响着下一代的教育和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最后,以昨日听到的一个西方独立知识女性演讲中的故事结束,她说她特别感谢感谢她父亲撑起了她的成长天空,在她小时候父亲曾经参加过一个男人俱乐部,后来就主动退出了,原因是她父亲说,他不想参加一个只对他儿子开放却把他女儿拒之门外的俱乐部!如果人人都这样关心女性的成长文化和现实状况,社会就一定会进步和发展了!
个人分类: 交流传播|7343 次阅读|45 个评论
[转载]孙立平:重启改革难在如何走出转型陷阱
热度 2 JRoy 2012-12-2 10:58
注1:清华大学社会系教授孙立平是习近平于清华大学就读时的论文指导老师 注2:什么是当前改革的最大阻力?他的答案:不是改革派,也不是保守派,是当前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曾经是改革派,得到好处了现在想停滞不前了。 注3:他的观点:中国的基本力量是‘一强二弱’。一强:既得利益集团。二弱:前进的力量与倒退的力量。二弱都是现在中国的边缘性力量。 注4: “中等收入陷阱”其实最担忧的是经济发展停滞,但在“转型陷阱”中一般并不会出现停滞,真正出现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会变得畸形化,甚至走火入魔。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社会问题会不断积累。这是转型陷阱给中国提出的真正问题。 注5:有分析讲:以转型陷阱的观点来看,对某人为代表的倒退路线痛加挞伐并不一定会有理想的结果。孙立平说,以转型陷阱的观点来看,打倒倒退路线可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可能是增强了前进的力量,走向真正的改革;另一种可能性是增强了维护现状的力量,变革更不可能。”他更强调更有另一种可能是,“前进与倒退互博,最后两败俱伤,威胁现状的可能性消除。”   孙立平教授。   嘉宾简介   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变迁和口述社会史。著有《社会现代化》、《“过程-事件分析”与当代中国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断裂》、《失衡》等。   为什么要提出转型陷阱   最近这些年,尤其是最近三五年时间里,中国社会中的问题大家都有切身感受,而且觉得会有一点越来越不对劲。如果放到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些年中国社会的走向和过去三十年整个的走向有一种明显的偏离。北大张维迎教授说过一句话,中国社会的气质在变。在现实生活当中,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比如说经济发展步履越来越沉重,社会两极分化,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的精神状况和原来也大不一样。似乎整个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沉闷,整个生活变得越来越僵滞,社会中的活力与生机与原来相比也已经大不相同。   怎么来解释这种现象呢?现在有两种流行的解释。一种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解释,说一个国家发展到人均收入大约三四千美元就会遇到一个坎儿,原来的动力会逐步丧失,原来的优势也不再继续。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经济会陷入停滞状态,各种社会矛盾在增加。有的国家最终过了这个坎儿,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还有很多国家没能过这个坎儿,很长时间徘徊在这样的水平。从整个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确实是存在这个问题,现在国内很多人也都在讲这个中等收入陷阱。   但是我们想说的是,中国现在主要不是这个问题。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个因素,表面上来看是有这个因素,但是如果我们用这个概念来解释当前中国遇到的问题,会忽视造成这些问题的更深层的体制性原因。中国不是拉丁美洲,和马来西亚、菲律宾这样的国家也明显不同,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这就出现了我们提出的第二种解释,即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在体制上,是改革开始处于停滞的状态,甚至是倒退的状态。其实这么说也不确切。因为这么说,就是假定中国存在两种重要的力量,一是推动改革的力量,一是阻止改革、反对改革,甚至是想将改革拉向倒退的力量,是这两种力量在较劲。但我们认为中国真正的问题可能比这个要更为复杂。   现在中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这里提出“转型陷阱”。所谓转型陷阱,就是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在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格局,阻止进一步变革的过程,要求维持现状,希望将某些原来看做是具有过渡性特征的体制性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这可能是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   我们现在处于左与右、改革与保守的话语中,往往将改革阻力看做是所谓主张反对改革的人,但是我们提出“转型陷阱”的概念,是想提醒真正使我们陷入这样状况的并不是所谓反对改革的力量,相反,恰恰就是原来改革的力量。在改革的过程中,它成为既得利益者,现在是他们要求不要往前走了,我们就停在这里最好了。为什么停在这里最好呢?因为这样有利于它利益的最大化。   假如作为一个房地产商,最希望的状况是什么呢?最希望的可能就是能用行政方式廉价拿到土地,然后再到市场上将房子高价卖出去。恐怕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如果往前走,走向完全的市场化,高价拿地、高价卖房,有现在好吗?没有。如果往后退,退到计划经济时,地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房子也卖不出去。有现在好吗?也没有现在好。廉价拿地、高价卖房,没有比现在更好了。有人要将改革引向倒退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我觉得不是中国社会真正的威胁,对中国社会真正的威胁是要求不动,就停在今天这样一个状态。现实社会中的过渡现象、过渡制度,它要求定型下来,变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制度和结构。这才是我们现在真正面临的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其实最担忧的是经济发展停滞,但在“转型陷阱”中一般并不会出现停滞,真正出现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会变得畸形化,甚至走火入魔。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社会问题会不断积累。这是转型陷阱给中国提出的真正问题。   现在我们提出“转型陷阱”这一概念,对于认识当前中国的状况及症结,是非常重要的。“转型陷阱”概念的提出,可能需要改变我们多少年关于改革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和一些想法。比如,我们过去可能将改革看做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它在中间定型下来了。   改革的真正阻力,可能既不是来自于对改革的反对,同时也不仅仅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可能更要命的问题是由于改革中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利用了改革、滥用了改革、败坏了改革,使得相当一部分民众对改革失去了基本的认同。现在讲改革,和十年前、二十年前讲改革已经很不一样,那时老百姓内心里有很高的认同,但是现在笼统地讲改革,很多老百姓内心里是心惊肉跳的,不知道要改什么,只要你改了,我不是这个地方吃亏就是那个地方吃亏,尤其这些年来改革的历史已经告诉人们是这样。改革真正的困难,不仅仅是有反对改革的力量,也不仅仅是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力,而是改革进入歧途之后,民众已经对改革失去了认同。我们真正的问题是在这里。   有了“转型陷阱”的概念之后,可以看到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背后的基本逻辑。它也可以让我们有一种警觉,在转型陷阱逻辑没有打破之前,那些所谓的深化改革的措施、那些想校正现在社会当中一些弊端的方法,都很可能会扭曲变形,到最后会变成既得利益集团获取利益的环节。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很大程度上会陷入进退维谷的状态,不改不行,改有时更不行。我们要对这样一个困境保持一种警觉。   转型陷阱的形成,大体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步开始酝酿。在此之前,改变社会当中资源配置的制度,然后不同的社会力量开始发育起来,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还有其他各种的自由职业者、职业经理人等等。所以在90年代中期之前,基本上是体制的变革推动着各种社会力量的形成、孕育和发育。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之后,这个过程当中发育出来的最有力量的那些社会群体已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于是反过来了,这时定型下来的社会结构开始左右体制变革的过程。这样就使90年代中期之后的改革和这之前的改革大不一样,90年代中期之后的改革和既得利益集团已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直走到今天。既得利益集团要将社会固定下来,一个是结构,一个就是制度,是双重固化。   从结构来说,固化下来的是既得利益集团。中国现在最主要的既得利益集团,我最主要是讲了三个,后来根据汪玉凯教授的文章补充为四个:第一是权贵集团,掌握着权力的以及他们的家族,或和他们有裙带关系的集团;第二是国有垄断集团,国有垄断集团这些年不断壮大,从某种意义来说有的已经开始成为独立王国;第三种是金融-虚拟经济集团,最近十年中发展起来,尤其是最近三五年的时间发展得非常快;第四是房地产和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群体。(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再从体制方面看,定型下来的是权力和市场相结合的这样一种混合型体制。权力和市场这么紧密、这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很少见的一种体制。过去有很多分析社会体制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个假定的基础上,认为市场和权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往往是此消彼长、你强我弱,但是现在在中国,权力和市场非常紧密、非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我们现在对于这一点的认识,受原来认识框架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我曾打过一个比方,权力和市场的结合就有一点像是在生活当中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大家认为,谁和谁都能够结婚,就是他们两个结不了婚,因为这两个太不对劲了。现在在中国社会当中,大家认为最不能结婚的两个人结婚了,不但结婚了,而且小日子还就他们过得最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现象,这就是中国的左与右的争论。一边说你们家那丈夫真是一个好丈夫,那老婆是一个坏老婆。这是一边。另外一边说不对,他家的老婆真是好老婆,丈夫是一个王八蛋。两边就为这个现在打得不可开交,殊不知人家小两口的日子现在过得最好,这是谁呢?中国的左派和右派。   权力通过改革孕育了市场,然后将市场的因素打碎,再和权力融为一体重组起来,我认为是这个体制最精妙的地方。这样一种新的体制,甚至比改革前的权力体制还要强大,因为改革前的权力体制只有权力这一种机制,但是现在它不仅有权力的机制,同时还有市场机制,也就是权力本身有了两种机制,能用权力时运用权力的机制,权力机制起不了作用时就用市场机制。现在很多事情不完全是权力的机制,而是权力和市场的机制交替,甚至是混合在一起来使用,这样就使权力要变得空前强大。现在社会控制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跟原来都已经很不一样了。原来的奖励或者是惩罚只有一个权力的机制,给一个名誉或是奖状,现在提供一个市场机会,可以有一个亿赚。这个力量和原来一样吗?政治和市场的奖励、惩罚结合在一起,通过政治上的表现,获得市场机会。   所谓的中国模式,我觉得就是权力和市场的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举国体制和特有的动员机制,最后形成所谓“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发展模式。这对于理解现在社会当中的种种现象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转型陷阱的表现和症状   第一,中等收入陷阱担心的是经济停滞、经济放缓,但中国现在真正的问题如果是转型陷阱,中国经济不是放缓或者是停滞,而是有可能日益畸形化,甚至走火入魔。   陷入走火入魔的状态,和转型陷阱中形成的逻辑密切关系,和既得利益格局遇到的问题是有直接关系的。有一个词大家非常熟悉,“保8”。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保8”?开始是就业的解释,说没有8就业的问题解决不了,但是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实际上现在就业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距离已越来越远。我个人的看法,“保8”和既得利益格局有关,我们算一笔账就大体知道为什么要保8了。去年中国G D P是50万亿,政府财政拿走的比例现在有不同的说法,最高有说到25万亿,拿走一半,我觉得有一点过分了,我个人的估计是大约1/3,我们就算是18万亿。今年G D P要增长4万亿才是保8.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必须是在20%到30%之间,否则既得利益格局就保障不了。去年财政收入18万亿,就算增长25%,是4.5万亿。也就是说,只有G D P保持8%的增长,才能保证在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不至于出现绝对下降的情况下,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有25%左右的增长。如果经济增长到不了8%,那就要么出现企业利润绝对下降,要么就出现居民收入的绝对下降。   为了既得利益格局需求的满足需要有这样的增长,但更重要的还不是在这里,而是在转型陷阱中,最大问题是人们对转型陷阱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越来越不满,它的合法性越来越脆弱,得靠一个东西来维护合法性。现在能靠什么呢?就是畸形的增长。中国的合法性基础,在改革之前是意识形态,到了“文革”末期时,这种合法性可以说耗光了,转换到绩效的合法性,发展经济。这次转换很成功,有了一个新的合法性基础。但是这样的合法性基础,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已经开始受到质疑,失业下岗的人说了,你是发展了,你将我发展的下岗了;农民说你是发展了,但我收入也没有增加;城市底层说,你是发展了,我状况没有改变,而且好像还在恶化。   到了90年代末期,建立在绩效基础上的合法性开始受到质疑。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了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将过去完全是绩效的合法性转换到公平、正义,或者至少得是绩效加公平、正义上来。但这次转换遇到的阻力太大了,上次转换基本上是来自意识形态的阻力,很容易就克服了,但这次遇到的是实打实的既得利益的阻力。原来的合法性基础越来越弱,想建立新的合法性基础,既得利益集团又不干,怎么办?只能拼命消耗老的合法性,老的合法性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为什么有这样一种走火入魔式的发展呢?就是因为现在唯一的合法性就在这里。在既得利益格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谁的利益都动不了,民生问题又很突出,只能做大蛋糕,用这部分来解决民生的问题。这就是转型陷阱中的“增量依赖症”。   第二,在这样的转型陷阱中,社会结构越来越趋于定型化,而且固化为断裂社会。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就已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现在看来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到了21世纪初,我就提出了社会结构定型化的概念。回想一下,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当时贫富的问题就开始凸现,但那时的贫富老在改变,不是固定的。而现在要变就不太容易了。为什么这几年老说二代现象,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这就是所谓的社会阶层再生产。这样一个再生产的过程、这样一个结构固化的过程,导致了很多新的问题,也使得过去很多问题具有了新的特点。   上世纪80年代,甚至到90年代初,那时的社会有活力、有动力,当然也有不满。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普遍的不平衡感,每个群体都有满意的地方,也都有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完全不同了,过去普遍的不平衡感已经被另外的心态所取代,那就是一部分阶层的绝望感。如农民工、城市的底层,这是和社会结构的定型有关系的。   第三,在社会转型的陷阱中,社会溃败日益明显。社会如果比喻为肌体,其实已经出现了问题,很大程度上它不是健康的,而是有病的。去年年底一些媒体要我盘点去年,我用了两个词,一个是烂,一个是乱。政府老想提醒我们是乱的问题,说中国社会有很多矛盾,处理不好会造成社会动荡,所以大家要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但是我想这不是中国真正的问题。乱就像是一拳将你打倒了,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力量,但可能别人还没有打你,自己先烂掉了。2009年初时我写过一篇文章,提出“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威胁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就是这个意思,乱和烂可是两回事。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老实说社会溃败,或者说烂,已是中国社会非常突出的问题。   所有事情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更深层的东西,就是这些年人心在变,整个社会的向心力在流失。上世纪90年代的一场沈阳大火,烧掉一个商场,而且可能是私营的,很多人围观,但很多人眼睛里默默流泪,觉得痛心,觉得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他们对社会有认同。但2009年初央视一场大火烧掉几十个亿,网上发帖的我就没看到一个痛心的,就两个字:高兴。有一个帖子说:“我旗帜鲜明地幸灾乐祸。”为什么?他不觉得这个东西是我们的。   如果一个社会用体制固化了一种不合理的利益结构,如果一个社会在面对这种利益结构时,失去了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如果一个社会对正义的呼唤不能做出积极而明确的回应,如果一个社会对于现状不能提出一种在道义上能够服人的理由和解释,如果一个社会要用很不体面的方式来维护既得利益格局,如果一个社会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格局不惜与人类的核心价值相对立,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社会的溃败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   如何走出转型陷阱   我们现在迫切要走出转型陷阱,怎么走出来呢?我觉得要启动新一轮的改革,形成公平正义取向的改革新共识,实现改革的再出发。   我强调新共识和再出发,就是我们要重启改革,但不是过去改革简单的延续。某种意义来说,我们需要有一场新的改革。在2005年底时,我说改革的共识已经基本破灭,改革的动力已经基本丧失。因为改革已经走样、变形,甚至成为财富掠夺的战争,使得普通人对改革失去了共识。   现在改革的共识又在开始重新凝聚,前一段时间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部文章,说“宁要微辞不要危机”,在整个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个反响我看绝大多数都是正面的,实际上这背后就是社会当中改革的热情在重新燃起,人们对改革充满新的期望。这次改革共识的重新凝聚,实际上主要是基于对这些年现状的不满,包括对改革本身造成弊端的不满,也包括对不改革的不满。我们不能仅仅将现在改革共识重新凝聚看做是对过去改革的重新呼唤。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形成改革新共识。我强调的是新,不是简单地说深化改革,而是改革有一个再出发,是对过去三十年改革进行系统反思的基础上的再出发。   现在中国面临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需要进行慎重选择的情形。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抉择是,向前进一步推动改革还是向后倒退,但是现在中国的情况比那个时候要复杂,至少有三种选择,一种是往前走,进一步改革,一种是所谓往后退,还有一种,我觉得可能性更大、现实中更有力量的,就是不往前走也不往后退。   如果往后退的话,差不多就是那一条道路,比较简单,但如果要往前走,可能又有不同的可能性,是延续过去老的改革模式往前走,还是在反思过去改革的基础上,按照和过去改革的思路有一定区别的新的改革方式往前走?从这个意义来说,我觉得中国现在至少有四条路。   第一种思路,在一定意义上向旧体制的复归。这条路我希望人们不要简单地对其漫画化,因为它实际上是有社会基础的,这些年改革的受损者,尤其是社会的下层。而且在这种主张当中也有一些是很有见识的人,甚至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有深刻理解的人。这条路在实践中的代表,就是所谓重庆模式。2月15日我在微博上写了我对重庆事件的两点看法:既不要因为重庆出事就否定重庆模式,也不要因为重庆模式当中重视民生就肯定重庆模式。我们要看到重庆模式的产生有它的社会基础,就是这些年社会当中两极分化,人们在民生上遇到的困扰和因此引起的社会矛盾的加剧。但是问题在于,这并不能成为肯定重庆模式的理由。任何模式都是针对具体问题去的,都能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希特勒那样的模式也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当时的德国失业问题严重,通货膨胀、经济停滞,它也能够解决问题,但是你能根据这个来肯定希特勒模式吗?你肯定或是否定一种模式,关键看这个模式本身的逻辑,以及这个逻辑可能导致的结果。   我肯定广东,是说将民众的权利问题解决了,要比暂时解决一些民生的问题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这实际上也是我关于中国社会思路的一种主张。   第二种思路,延续过去三十年改革的模式深化改革。这种思路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将中国至少从经济上带向繁荣,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种改革推崇优胜劣汰,具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色彩。在这个思路当中,对一些人类非常有价值的因素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现在来看中国改革走到今天,和这些问题也是有关系的。就拿上世纪90年代初期重启的这次改革来说,我觉得也是需要认真地进行反思。现在人们都有这样的一种说法,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政治改革没有搞,言外之意就是说经济体制改革还是不错的。我个人的看法,这两个方面都应当进行反思。   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政治条件和法律条件缺乏,实际上经济体制改革本身我觉得也是有严重的问题。政治体制越是不能改,就越是鼓励经济改革上大胆地试,不要害怕失败。鼓励改革的勇气是对的,但是改革到了后期的阶段,应当有更加精致的设计。苏东,尤其是东欧,是通过全民辩论,然后用立法来推动私有化,这个私有化大体相对来说比较公平。而中国是所有体制的东西不变,然后悄悄地去干,这边还没有说能搞呢,那边国企就已经弄光了。   第三种思路是定型现有体制,前面已经说过。要看到,这种力量是很大的。能将许多真正改革的举动化之无形。有时你仿佛真的看到了希望,几个回合下来,一切归于平静。   第四种思路,选择新的改革方向,将公平正义与普世价值融合起来,实现改革的再出发。   我们要重启改革,第二种和第四种思路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改革思路,第二种思路是政治上左、经济社会政策上右的思路,就是我们过去改革三十多年原有的改革思路。而第四种改革的思路,可以称为政右经左,也就是说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要大胆地向前迈出一步,要大力推进改革更向世界的主流文明靠近,同时在经济社会政策上要避免过去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弱肉强食的价值,而更多地关照社会公平。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出要将公平正义、普世价值融合起来,而且将公平正义和社会价值融合起来。这里的公平正义,我主要是从价值的角度强调的。而普世价值,我强调的则是其中的制度因素,要用普世价值体现的制度来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   这样的思路,更能够切中中国社会的弊端,尤其是转型陷阱当中形成的这些弊端。这样的思路,也有利于凝聚改革的共识,因为如果按照第二条路走下去,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对改革抱有戒备的心理,而且会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到时候如果改革共识再次失去,要想再重新凝聚可就难了。将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新目标、新共识当中最核心的内容,可以凝聚民众对于变革的要求。这样的思路,还有利于超越左右共识,因为对于公平正义,左右都不会反对。当然具体的内容、如何实施的途径和方式会有分歧,但是我觉得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能够有利于超越现在左右的对立与分歧。   在中国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的今天,在陷入转型陷阱的今天,在有可能重启改革的今天,以公平正义为取向的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中最重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至少可以考虑这么四个方面。   第一,对权力的有效制约。最近这些年,权力过度的膨胀是整个社会当中的共识,解决权力制约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膨胀了的权力不仅造成整个经济社会生活的乱象,而且造成了内部的失控。现在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第二,对既得利益集团的约束。对于既得利益集团,现在社会当中的议论很多,人们的怨气也很大。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怎么解决?对既得利益集团打土豪、分田地?我想也不现实。最关键的问题,在现实中,提供一个好的制度平台,无论是既得利益集团,还是正当利益集团,都要在同一个平台上活动,要遵守公正的规则,什么集团无所谓。有一个好的平台,既得利益集团也要遵守这个规则,没有好的平台,正当的利益集团也会变坏,也会成为既得利益集团。   第三,建设社会的法治基础。现在无论是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建设社会的法治基础应当是势在必行了。   第四,落实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力量的发育,逐步推进民主制度的建设。   在新一轮的改革,当然会涉及到经济,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但是我觉得,如果没有在权力的层面、政治体制层面痛下决心,进行实质性的改革,那么将来的改革就哪怕是重启,二十年之后还会走到今天。   重启改革难在何处?   走出转型陷阱是很难的,即使现在所有的人都想改革,但是我仍然要说非常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现在已经在转型陷阱当中,已经陷入一种转型逻辑,我就说一点,“走远了,想回头都难”。在分析乌坎事件时,我提出了一个概念,这就是纠错困境。其实各位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够体会到,假如想纠正一个错误,对这个体制来说很难。现在老百姓有各种正当的要求,政府不做出回应,为什么?你得有体会,体制也是有它自己的难处的。老百姓要求是错的,不能解决,老百姓要求如果是对的,实际上更不能解决。就是我说的,已经走远了,想回头都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老百姓的要求是对的,马上就有10个问题提出来,解决10个,100个就要提出来,就是所谓的连锁反应,怎么办?   乌坎事情的解决是有一个幸运之处的:有争议的400多亩土地,开发商拿去几年还没有开发,如果开发了,大家想想会怎么办?事情的转折点是承认村民的要求是正当的,那就要承认原来的土地转让协议是无效的。问题是无效合同认定了之后,怎么办?法律上讲的解决办法是两个,一是恢复原样,二是恢复不了进行赔偿。如果土地上已经盖了二三十层的楼,怎么办?还原不了,只有赔偿,接着问题就来了,谁来赔偿?赔偿有没有法理依据?赔不起怎么办?就算用钱摆平一个村没有问题,但问题接着来了,这是什么钱?这是纳税人的钱,用纳税人的钱赔偿一个市场当中的无效合同,法律上站得住脚吗?   更进一步说,这个村子过去已经转让了三千多亩土地,这次争议最大的是那400多亩地,村民如果接着要问那2000多亩怎么办?全国这么多地,有几个手续是齐全的?如果都究起来,怎么办?真正的难处是在这里。一个体制要纠错是有多么的困难!我们走上法治的轨道,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切割,切割之后老问题老办法、新问题新办法。但是这种切割需要有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我前几天在文章中,特别强调“执政者有向前的决心,民众有理解的宽容”,我觉得中国非常需要这两句话以及这两句话所形成的氛围,而且执政者要意识到现在某种条件还在残存着,过一段时间可能这些条件都不见得能够存在了。现在哪怕政府做错了事情,你说真认个错,道个歉,老百姓还能泪水涟涟的,过一段时间,他不泪水涟涟了,那个时候可就麻烦了。   改革要有一种紧迫感,现在来看还有空间和时机,因此,要真正痛下决心重启实质性的改革,如果再贻误这次时机,将来可能更难办了。改革给我们留下的时机真的不多了,要痛下决心启动中国新一轮改革,而这个改革不应当是简单的改革的深化,而是改革的再出发,核心价值应当是实现公平正义。
个人分类: 知识杂谈|2431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类社会将会轮回到母系社会?
热度 7 Taylorwang 2012-8-20 21:33
中国社会目前仍是以男权为主的父系社会,为了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强调女性的重要性,毛泽东主席曾讲过“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到!”由于中国有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要想短时间内达到男女平等也不是一件易事,往往家里的家务,仍是女同志唱主角,而在社会工作中,又要让女同志戴上“男女平等”的高帽,要与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故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女人要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往往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辛苦和代价。 在我国,有人说:缝缝补补是女性,但大裁缝是男的;烧烧煮煮是女的,但大厨师是男的;似乎是女性的能力比男性差一点,但我想这主要还是因为繁重的家务,养育子女的责任让女性难以专心于社会工作所致。 目前单纯从智力的研究角度来看,男女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异,有些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在数理逻辑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偏强,女性在语言外语能力占优。当然也有数理能力极强的女性,如我国顶尖的密码破译专家就是女的。从我的观察来看,总体上来讲,男女有别,男性的创新精神强一点,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女性循规蹈矩,更强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从大环境中来讲,和平稳定的发展时间越长,女性的社会地位就有可能越高,从而母系社会的回归就有可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女受教育的权利是趋于平等了,以前读到高中,女生的比例就大幅下降,读到大学时,女生更少,我们读工科的一些班级,甚至出现“和尚”班。而现在,一般家庭已愿意让女孩接受与男孩同样的教育,再加上我们采用的考试选拨制度,考入大学的女生比例有些已超过男生,我们学院每年招收研究生,也已经连续几年出现女生数量超过男生的情况,这个受高等教育男女比例基数的变化,毫无疑问将决定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势,这是不是也显示出母系社会回归的征兆? 在社会发展水平中,一般公认欧洲,特别是北欧的社会文明发展水平是最高的,且不说象征国家元首世袭的女王就有几位,通过选举而撑权的女首相,女总理已很多了,如德国,芬兰等。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法制化的社会,女性更遵守法律,绯闻更少,更容易通过选举而上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女首相,女总理会越来越多。故从国家的管理层面来看,女性为主导的社会也是有可能的! 再从组成社会的单元,单位或公司来看,公司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后,特别是单位或公司正常稳定运转后,也要从最初要求高效的“人治”,转为稳定的“法制”,而女性的守法与认真,就显示出其优越性。在国内大型的跨国公司中,女经理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当年,我刚到 PG 工程部工作, PG 也刚进入我国,要建新工厂,开拓国内市场,在创业期,那时的女经理真是凤毛麟角,现在女经理差不多超过一半。国内的公司发展壮大以后,也有类似的现象,如广州某大型环保公司,二年前四个副总经理,只有一位是女性,今年的情况就颠覆过来,只有一位副总经理是男性,其它三位是女性。男性易于创业,而女性更善于守业。现在开公司,办实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守业变得越来越重要,故在单位或公司这个层次,女性也有可能成为主导! 导致社会向母系社会转向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因可能是“婚姻的多元化”,这在欧洲已差不多成为现实。据统计,在北欧,一些国家的一夫一妻制的人口比例已少于 50% ,一夫一妻制已不是主流的婚姻关系,人与人之间同时存在着同居,同性恋,不婚等群体,对这种现象,我且将其定义为“婚姻的多元化”。由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养育孩子已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不需要父亲的收入来养育家庭,父亲也有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角式。对于孩子来讲,肯定知道母亲是谁的,现代的 DNA 技术,也一定能知道孩子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是谁,但这对孩子来讲并不重要。在这个家庭中,母亲是最重要的,家里的事也是母亲说了算的,这不就是母系社会了吗?我国云南省的芦菇湖,存在着男性走婚制的母系社会,在家中,祖母的地位是最高的。这难道将是将来的家庭主流的生活模式? 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都是由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也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在家庭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没有社会保障系统,家庭必须靠男人的劳动来养家糊口。若社会发生动乱,则社会就不会按法律法规来办事,而是靠拳头武力来讲话,在这种社会,男人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反之,一个社会法律法规系统比较健全,且有完善的综合社会保障系统,则男人的重要性就会减弱。有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可能进入一个“千年和平发展期”,毫无疑问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这个时期将会是一个母系社会。 现在我们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希望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不久的将来,转化为弱势群体的男性,就会要求建立一个“国际男人节”来改善男人的社会地位,若全球继续和平稳定发展,母系社会的回归,也就越来越近了!
13071 次阅读|11 个评论
今日中国的现实处境与历史写照——辉煌的发展业绩沉重的历史脚步
pww1380 2012-8-7 23:43
今日中国的现实处境与历史写照 ——辉煌的发展业绩 沉重的历史脚步 杨文祥 刚才回复了往日的一个学生在我近日所写的一篇博文上的留言。考虑到这段留言回复有独立成篇的必要,于是就略作调整与扩充,拟了一个标题贴在这里: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由农业文明试图跨越工业文明的历史积累直接进入信息文明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有如在一个农家的场院放飞一架飞机,而且还是一架具有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准,装备有自动导航设备的波音飞机 。 尽管当今世界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为此提供了某种现实的可能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但仍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 这不但必然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的无比艰难的起飞,也是一个现实条件严重不足的起飞,同时也把今日中国推向了一个不但充满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充满风险的历史关头。 不过,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没有丝毫选择余地的历史抉择。 应该说,经过 30 几年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百余年来的民族复兴和强国之梦目前正在不断转换为梦想成真的可能。然而, 上述这种机遇性、挑战性和历史风险性不但没有伴随我们业已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消弭,反而由于临近历史的临界点而使我们的历史任务显得更加地艰巨和艰难 。 历史上所积累和潜伏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显现,不断激化,形成建设与发展无从摆脱的现实困扰,而发展过程中所新产生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更让受限于传统思维模式的当代中国社会困惑无比,感到自己似乎走到了一个危机四伏前途难测的险境。 正如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艰辛历程,越临近极顶,我们的处境就越加艰险,与此同时,我们的脚步也就越加沉重而艰难 。 临近珠峰极顶,身处险境的今日中国,只有审时度势,义无反顾地深入变革,背水一战,才有可能绝地求生,杀出一条血路,突破历史的临界线,赢得未来,迎来信息文明的历史曙光。 辉煌的社会发展业绩,沉重的历史进步脚步——应该说,这就是今日中国的现实处境与历史写照。 参见:《 “ 万众一心 ” 观奥运 “ 不合时宜 ” 说 “ 创新 ” 》一文的评论 2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45013233
个人分类: 盛世危言|3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力量
热度 5 陈龙珠 2012-7-30 13:28
四川什邡、江苏启东,先后爆发了因工业环保质疑引发的民官强烈对抗。 这些工业项目,原本是由政府官员主导上马、科技专家论证通过的,又在民官强烈对抗后由当地政府宣布永远取消。 科技专家,在官民如此博弈乃至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很光彩的作用呢? 在官风异常的时代,学誉又因趋利每况愈下,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已面临严重挑战,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或因缺乏理性的批判而迷茫起来。若高级官员法制不再,学术权威良心难寻,老百姓的面前则还有什么值得相信的呢?如此之下,诸如四川什邡、江苏启东发生的民众冲击甚至占领当地政府办公场所的事件,会绝后吗? 想起了祖师爷的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514 次阅读|5 个评论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是未来中国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
热度 1 Moneypond 2012-7-19 10:45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是未来中国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 彭泉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之低,已是公认。尽管官方公布的数据不一,但每个家庭平均不到一个孩子,却是事实。事实上,即使允许每个家庭生育两个孩子,中国的人口发展仍不能保持平衡。显而易见的原因有: 一、 生育意愿问题。允许生两个,处于养育成本和其他现实考虑,很多家庭也不愿意生育,何况还有很多根本不想要孩子的丁克家庭。 二、 生育能力问题。有些人想生却生不出来。遍布全国各地的不孕不育医院即是明证。 三、 生育可能问题。看看全国有多少光棍,对此就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光棍众多的原因:贫穷娶不起、病残娶不上、男女比例失调娶不着、高学历女生嫁不出 四、 安全成长问题。很多孩子因为疾病和意外,都不能顺利成年。据说,全国有不少于 1000 万家痛失爱子又错过再生育年龄的家庭。 当然,社会上也不乏超生者,除相对落后农村、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外,更多的是富人和当权者,包括小三小四的婚外生育。市场经济条件下,富人想超生,几乎没有障碍,管是管不住的。小众群体,忽略不计。 中国新出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诸如未来劳动力严重不足、养老压力大、社会发展负担、经济发展乏力等。有识之士对此已是洞若观火。抛开这些不说,未来新出生人口的急剧下降,还会引发社会稳定问题。但单就高等学校来说,很多就会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而引发高校被迫合并或撤销等问题。从正面来说,这会迫使高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提升竞争力,也会从客观上通过市场手段调整高校数量和布局,优化和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但一定时期内,会带来因为高校合并或撤销而引发的下岗潮。尽管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相对不高,但因为这是一个高层次人才密集的领域,这些人的社会影响力大,一旦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相反,如果国家从现在开始,着手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一切还来得及。政策下限是放开二胎,严控三胎以上。真正要保持全国人口稳定,家庭平均生育数量应稍高于二胎方可实现。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个大问题。人多了不行,人少也不行,涨快了有问题,降快了也有问题。平稳调整,方为上策。人口平衡问题如能得到妥善解决,诸如未来劳动力短缺问题、社会养老问题、退休年龄调整问题、社会发展负担问题、经济发展后劲问题、与之相关的社会稳定问题、人口生育质量优化问题等都会在自然状态下得到较好的解决,社会成本最低。 总之,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其历史贡献。但形势发展到今天,已经弊大于利,需要调整了,这已是民间共识,学者也有诸多拥护,地方更有一些试点。为国家计、为众生计,都应引起高层重视了。
4251 次阅读|3 个评论
浅说高考改革
热度 3 zbouyang 2012-6-15 23:53
浅 说 高 考 改 革 目前的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80%以上,所谓的高考实际上变成了考重点大学。既然如此,全面高考完全可以取消,可代之以重点大学入学联考,甚至只需要搞一个211高校入学考试联考就可以了。 有需要参加重点大学入学联考的填写一个申请书即可。不想参加重点大学入学联考的可以直接将高中成绩档案邮寄给自己选定的大学招生办,由各高校直接根据学生的高中成绩档案来录取。 这样一来,估计有3/4的学生将放弃全国高考,而直接选择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或者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如此做的好处如下: (1)全面的高压复习阶段会消失,学生的学习会在低压力状况下进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2)高中可以缩短为2年制,因为目前的高三基本是复习,并不学习新知识。 (3)高中学制缩短,有利于青年人早成才。 (4)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每年的高考备考和高考本身是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的),省出来的钱可以带动其它生产性行业的发展,从而会加速中国的发展。 (5)会减轻家长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创造力的发挥,从而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个人分类: 建议|2897 次阅读|3 个评论
民主不会自动产生(4月10日更新)
热度 1 xyysh2008 2012-4-9 19:20
民主不会自动产生(4月10日更新)
—— 小区如此美丽,因何大煞风景? 今年两会温总理答中外记者会上提出:“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中国这样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又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唯独欠缺民主历史(台湾例外),“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并非易事。以本人所熟知的小区内业主委员会这样的自治组织和物业公司的所作所为为例,本来小区是如此之美(见附图),因何大煞风景?从中是否能感到“民主不会自动产生”呢? 该小区位于上海较为发达的某郊区二个地铁站之间,处于该区较为繁华的新城东部区域,是被房产中介一直推荐的所谓“品质和环境俱佳”、“入住率最高”的“白领”小区,该开发商据说是区内唯一被推荐参评“白玉兰小区”的。也就是这个小区,也不知道该业主委员会是怎么产生的,据说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推荐产生。这“三分之二”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开发商选定的物业公司根据业主信息,随机抽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业主,打印了相关名单和推荐单,请了几个退休业主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业主们大多都不认识,即使是对门的邻居也“老死不相往来”,剩下的也就只有“相信组织”了,按照上面推荐的名单“签字画押”,于是超过“三分之二”,于是首届业主委员会“正式”成立了。 刚开始,该物业公司总体表现还不错,大家都客客气气的。后来,小区管理慢慢地出现“卫生打扫不好、自行车失窃、绿化缺少打理了”等问题了。两年后,业主委员会召开了相关会议,炒了物业公司的“鱿鱼”,物业费由原来的“ 1.40 元 / 平方米”下降为“ 1.35 元 / 平方米”。于是,大家拍手称快,一致认为“业主委员会为广大业主做了件大实事!”。然而,好景不长,人们慢慢发现:新物业公司不仅没有原物业公司好,而且是比原物业公司差很多。原保安人员见到业主还会笑脸相迎,新保安人员见了业主视同陌路人;原保洁员发现楼道里有垃圾袋当即收走了,新保洁员不仅打扫的卫生状况大不如前,垃圾袋就是放一个月她也能“没看见”;楼道灯坏了,原来打个电话当天就能修好,现在一个月都“了无音讯”!······ 于是,小区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单子。一种是“爆料”,一种是“反爆料”。爆料者说,“业主委员会某负责人挟款(小区停车费 76 万元)外逃了”、“业主委员会成员收受新物业公司××现金”、“业主委员会擅自出租会所,收受租金去向不明”等等。“反爆料者”则说“以上指责纯属子虚乌有”之类的话。 再过了几个月,小区内多处张贴了有关业主委员会改选的通知;又过一段时间,就有阿姨带着业主委员会成员相关名单和推荐单,挨家挨户上门要求“签字画押”。后来,就有业主委员会发布的物业费等相关资金出入明细表,大多数人也看不懂,也没有人去核实。 再后来,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拿着“对现物业公司的一百八十条意见”打印稿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或补充意见······ 所有种种,依然无法改变一个事实,现物业公司依然我行我素,在某方面甚至“变本加厉”。比如一:由于大多数业主对现物业公司收取的停车费过高表示不满,将自家车停靠在小区外的区域,极少数车辆甚至停在小区消防通道附近。物业公司对此非常不满,于是就在消防通道处深深挖坑,打下几个牢固的铁桩,中间挂上铁链,在中央处甚至还立着两道类似刀叉之类东西作为铁桩替代品,这刀叉又高又夸张,直至“苍穹”,很是“震撼”!由于部分业主抗议其阻碍了自行车和电动车通道,他们就取下了两个铁桩,露出了窄窄的自行车和电动车通道,但在旁边放了好几个报废了的红红的消防瓶以示警示,这对于天天在此出入的业主来说,难道是在“坐牢”吗? 比如二:由于物业公司对于日益空荡的小区停车场表示焦虑,对于在此临时停靠的车辆特别留意。有一业主最近诉苦,他的私家车交了一年的停车费,期满未续费,一次停在小区内,结果被小区保安在其车窗上用双面胶张贴警示语,由于粘得太牢且面积较大,好不容易撕掉警示语,可双面胶留下的印记却怎么也去不掉。其实,保安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该车出门前让其缴纳 5 元停车费即可,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呢? 比如三:该物业公司以“楼道墙壁瓷砖张贴不牢影响安全”为由,将楼道墙壁瓷砖统统打掉,露出凹凸不平的灰色水泥墙面。这本来也不算什么,问题在于他们就此停工已一月余,就不知道他们要让业主们“面壁”到几时? 物业公司之所以如此漠视业主们的利益,关键点就在于他们只要搞定了小区业主委员会,就搞定了一切。而小区业主委员会又该搞定谁呢?广大业主又该搞定谁呢? 事情的另一方面,由此,不少业主就不及时缴纳物业费甚至不缴纳。据报道,该区内绝大多数物业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还好,中国的民主进程也有些许乐观的地方。温总理答中外记者会上还提出:“现在农村村委会许多实践证明,农民通过直选村委会是成功的”,并相信“中国的民主制度会按照中国的国情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这也是任何力量所阻挡不住的”。但愿小区业主委员会这样的自治组织能够更加健康发展,温总理的愿望能早日实现! 写于 2012 年 4 月 9 日 相关链接 俞可平在台湾表示:“一中”原则下 民主可以谈 http://news.ifeng.com/taiwan/3/detail_2012_04/10/13775927_0.shtml · 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 · 俞可平再论“民主是个好东西” · 俞可平:党政官员应鼓励、支持公民社会发展 · 俞可平:关于“民主”这个全球性争议话题 · 俞可平:民主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 俞可平:民主与民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 · 俞可平: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
个人分类: 人生杂谈|2139 次阅读|2 个评论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剂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2-3-10 22:46
上世纪九十年代, 苏联 解体、 东欧剧变 ,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 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相继登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 “ 资 ” 姓 “ 社 ” 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为此,邓小平在 1992 年“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 “ 资 ” 还是姓 “ 社 ” 的问题讨论。 以上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187299.htm 改革嘛,有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大部分事儿都有利有弊,只要利大于弊的事儿都要去做,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不能证明利弊哪个大的事儿,先去尝试为好。 社会进步也好、科学发展也罢,都需要改革,都需要创新,这应是社会不断前进的助推剂。 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可能需要“交学费”,但不能因为“交学费”就因噎废食。 联想到中南大学的改革“讲师不用上课了”事件,这件事在科学网上吵得热火朝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于该事件,我不想做评论,但我为中南大学敢于改革的精神叫好。中国科研院所的教学与科研体制太需要改革了,改革或许能创出条新路,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2000 次阅读|6 个评论
呼唤公平正义 推进文明进步 实现思想升华
pww1380 2011-11-12 20:21
呼唤公平正义 推进文明进步 实现思想升华 —— glanzend 博文佳作阅读思考手记 杨文祥 1 . 正义,你在哪里? —— 这个问题问得好。在这个问题提出的那一刻,正义就已经存乎于心了。因为只有良知未泯的心,才会提出和思考这个问题。 不幸的是,在利益之海涌起物欲的狂潮的时候,正义——这个人类文明的赤子就陷入了灭顶之灾。 —— glanzend 《 “ 正义 ” 小正义 》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42290-do-blog-id-305260.html 2 . 这种对人类思想精华和精神遗产的系统整理是一个功德无量的文化工程。 没有对前人智慧成果和精神遗产的承继和融会贯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现代历史高度的现代文明。因此,只有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不枉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正由于知识界朋友们的这种有价值的工作,我们才拥有了成为一个现代人的可能。 —— glanzend 《 洛克的思想活在今日世界 》《 (转贴)《正义论》中译本序 》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42290-do-blog-id-309667.html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42290-do-blog-id-305076.html 3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因此,真实的世界本来并不缺乏联系,而是由于我们缺乏想象而发现不了这些联系。有人即使有所想象,有所发现,却缺乏通过明晰的理论语言把这一想象表述清楚的能力。 博主的聪颖就在于其不但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拥有清晰的表述能力,从而不但能够将常人无法想象的联系联系了起来,更能够用准确明晰的语言把这些联系表述清楚。 —— glanzend 《 尝试将力学概念移植到文学 》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42290-do-blog-id-328754.html 4 . 难道这就是政府和百姓,准确地说是“弱势群体”的现实关系?对此类现象国家高层管理部门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相关问题加以及时的处理并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做一总体性的解决。 往往是这种具体而微的小事,决定着国家和政府在百姓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 —— glanzend 《 擦皮鞋 》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42290-do-blog-id-329537.html 5 . 记住这个节日,这是一个让人类由野蛮与愚昧走向文明与智慧的日子。 —— glanzend 《 世界诗歌日 》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42290-do-blog-id-329685.html 6 . 这更是一个应该记住的日子,这是一个让世界由不公正不公平走向公正与平等的日子。 —— glanzend 《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42290-do-blog-id-329688.html 7 . 全球一体。 维吾尔族的诺鲁孜节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节日,应该说是文化全球化进程已经启动的一个具体标志。 让我们象欢呼春天的到来那样欢庆诺鲁孜节吧。 —— glanzend 《 国际诺鲁孜节 》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42290-do-blog-id-329694.html 8 . 把握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基本方向,抓住历史机遇,勇于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闯过难关,冲出险境,就会走上民族复兴的坦途。 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上,民族的兴衰存亡往往是在一念之间 。尽管在理论上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然而在现实和实践上又往往取决于一系列不可确定的偶然因素。 上下五千年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文明到来的时刻,决不可再次错过文明转型这种千百年一遇的历史机遇了。 文化自省,民族自强,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这一历史重任就肩负在这一两代人的肩头。 ——读 glanzend 《对杨文祥博文 如何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和国际冲突中赢得民族的生存与复兴? 的评论》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136083-do-blog-id-331989.html 9 . 问题总结得很好,对人口 - 社会 - 经济领域概括全面,提纲挈领,有思考深度,更有振聋发聩的理论启迪功效。 理论界的下一步工作就应该是对问题形成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出路做一相互观照的系统研究与思考。 —— 读 glanzend 《 从人口结构的几大转折看中国社会的转型 》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42290-do-blog-id-333552.html 10 . 腐败、社会不公、不公平竞争、黑箱操作等这些由于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管理机制的缺失所导致的社会管理领域的各种弊端的总和就是社会系统运行成本的不合理和非理性地加大。 —— 读 glanzend 《 有时,平衡约等于最小的循环 》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42290-do-blog-id-333824.html 11 . 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上分析,十年内乱的本质不仅仅是错综复杂的政治歧见和个别大人物的人格缺陷所导致的人间悲剧和历史遗憾,更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空前规模——十亿人口共同参与的隐匿在人性深处的人性丑与人性恶的充分暴露和张扬,同时也必然是对人的尊严和人的基本权利的残暴践踏。 这一名为文化革命实为民族灾难的社会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宗旨和历史进步的基本方向完全是逆向而行。 因此,这一集中人世间一切假、丑、恶之大成,以罄竹难书的罪恶和难以计数的民族精英的冤魂为历史代价,散发着浓重的旧世界腐臭的脓疮无论涂抹上如何厚重的油彩,也不会变成明媚艳丽的鲜花。 唯有将包裹在这一脓疮里危及生命的毒液彻底清除,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文明、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才有可能走出传统文化糟粕的泥淖和历史的漩涡实现民族的复兴。 ——回复 glanzend 对《 5.16 国难四十五周年祭 》评论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136083-do-blog-id-345005.html 12 .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结果就是让所有的小人物都站起来,在成为自己的主人的同时,也成为历史共同的主人。 ——回复 glanzend 对《 怀天下之忧患,叹民生之多艰 —— 贾利军博文品读手记 》的评论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136083-do-blog-id-333447.html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1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技术会产生社会后果(110606)
热度 8 ymin 2011-6-6 07:52
技术会产生社会后果(110606) 闵应骅 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前进。技术发展会推动社会进步,但也可能有负作用。譬如,塑料的发明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用久了才发现:它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用一个小例子来说吧! 据CACM报道,一个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收到一篇投来的文章,请他评审。他把该文分发给他的研究组成员,征求他们的意见。这在国内国外都是常见的现象。不过,这个研究组却来改进该文的结果。于是,他们自己写一篇文章投给另一个会议,投文的时间在前文在会议上发表之前三个月。此事被揭发出来以后,这位程序委员很惊讶:那有什么错?我不应该那样做吗?他不懂得,会议投文属于特许保密通讯。原则上说,评审人应该立刻“忘记”他所读到的东西。这件事情发生在美国一个名牌大学的正教授身上。 程序委员会的伦理道德在滑坡。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程序委员会在决定论文取舍时要开面对面的会议。这使许多学者每年只愿意当一个会议的程序委员,因为会议既花时间,又花旅费。但另一方面,年青的程序委员很想当,因为可以增加与老科学家交流的机会。 90年代中期以后,web服务大发展,面对面的程序委员会会议被虚拟会议所取代,会议管理软件工具出现了。经过这些年,负作用开始显现。经济学家说:太便宜的商品没有前途。程序委员的服务只赚不陪。赚的是名声,连旅行费都不要花。所以,许多研究人员同时当好几个会议的程序委员。在1980年代,一篇文章要5-6个程序委员审,而现在,也就3-4个评审人。而且,这些评审人并不是程序委员,而是所谓“子评审人”。子评审人变成培养年青研究人员的途径,程序委员变成为一个评审团队。一些做会议生意的,甚至不评审,交钱就行。 这样做的结果是会议评审质量下降,论文选择的随意性加大。虚拟程序委员会会议不但使评审质量下降,而且,会议上的社交活动丢失了,老科学家关于学术评审的基本规则也被忽略了。所以,现在,许多会议开始把真正的聚会和虚拟的会议结合起来。 一种技术进步产生的社会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得出来,不必出来就叫好,等等再看吧!“不要着急;不要着急。”
个人分类: 做学问|4737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中国更应该有一个“五十年规划”
热度 3 hj58 2011-4-18 19:48
中国更应该有一个“五十年规划”    黄佶      摘要:在微观上正确的事情,宏观上未必也是正确的。在美元问题上,中美两国都觉得自己吃亏了,但二十多年来双边贸易的每一步,在当时看来对自己都是合算的,甚至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好景不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好景”往往只维持十年左右。科学技术和资本一样,也会导致两极分化。民生改善之后,会引发一系列重大问题,应该未雨绸缪。建议:高中毕业生必须在社会最底层劳作至少一年之后才能考大学,以缓解中国富裕后低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有两种:自由探索型和预定路线型,应该取长补短。 …………………………………………      针对中国目前遇到的诸多重要问题,十二五规划都做了安排,相信十二五规划完成后,中国将有显著的进步。但我认为中国同时也应该搞一个五十年规划。为什么?    一,微观没错,不等于宏观正确      现在,中国和美国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了对方的亏:中国借了大量美元给美国,但美元天天在贬值,中国人觉得吃亏了;美国人向中国借了大量钱,本金加利息,子子孙孙几十代都还不清,美国人觉得自己被中国人绑架了,也吃亏了。2009年4月,美国工商业协会(U.S. Business and Industry Council)在华盛顿邮报刊登全版广告,画面是一张用中国国旗做背景的信用卡(意思是这是由中国发行的信用卡),上面写着金额是一万五千亿(1,500,000,000,000),持卡人姓名的位置写着“你的孩子的姓名”(your child's name here)。广告中写着:“未来几代美国人都要看中国这个债主的脸色”(We are leaving future generations of Americans at the mercy of our Chinese creditors)。      但中美两国走到今天的尴尬境地,整个过程的每一步,在当时看来都是合理的,对自己都是合算的,甚至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1980年代,中国人穷,年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人民币,而美国人富,人均年收入有几万美元(几十万元人民币)。做生意卖商品,当然应该以富人为对象,于是中国大力发展出口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是完全正确的决定。      同样买东西,当然买物美价廉的。中国劳动力价格低,产品价格便宜,美国人大量购买中国货,也是合情合理的。美国人关掉自己的工厂,改为从中国进口商品,也顺理成章。中国人也希望他们这样做。      实体经济没了用武之地,美国把重点转移到金融上,利用美元的有利地位和自己资本运作的丰富经验,通过玩弄金融工具,毫不费力的赚大钱,在美国人看来,也是完全正确的决策。      中国人赚了美元,自己省吃俭用,用不掉,当然要找人把钱借出去,赚取利息。而美国人见到有钱可借,能够提前消费,当然愿意借钱,因此,美元再次流回美国,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美国人欠债越来越多,利息越来越重,开始希望中国人少出口、多进口,逼迫中国人提高人民币汇率,也是很正常的。      中国人出口受阻,意识到应该提高国内消费水平,但发现因为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即使实际利息为负,老百姓仍然不愿意大量消费。但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出口企业的工人每天都要吃饭的,一旦出口停滞,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可能引发政治危机,于是只能继续以出口产业作为主要经济支柱。为了保持出口,也只能坚持人民币不升值。      美国看到人民币不肯升值,于是大量印美元,自己先让美元贬值,同时可以赖掉一部分欠中国人的债。在美国人看来,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中国人不得不跟着大量发行人民币,让人民币跟住美元,保持原来的汇率,结果国内闲钱太多,导致通货膨胀,房价飞涨,……      本来中国人辛苦多年,靠卖苦力、卖资源、牺牲自然环境,赚了大量的钱(美元),现在应该乘势升值人民币,中国老百姓好好地出国潇洒一把,也做做财大气粗、出手阔绰的“外国人”,或者大量进口外国高档商品,奢侈一把,但现在反而守着一大堆美元犯愁,……      从中国决定参与“国际大循环”到今日中国陷于“美元太多”的困境,不过二十余年,整个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这件事情充分说明:在微观上完全合理的事情,在宏观上却未必正确。五年规划,使人们只看见微观,却看不到宏观;五年弹指一挥间,只是非常微观的尺度。从五年的尺度上看都是正确的决策,但从五十年的尺度看,却可能是错误的。因此,中国必须制定五十年规划(可以每隔若干年进行一些调整),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预作研究,预先采取措施避开问题。      如果中国在出口贸易做得最得意的时候,预见到美国人必将坐吃山空,缩减进口,因此在当时就未雨绸缪,投入大量资金,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人民消费能力,为扩大内需打下基础,并通过对企业实行减税和免税政策,鼓励实体经济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那么等到美国人开始缩减进口时,国内的消费已经足以弥补出口减少带来的损失,而且中国已经能够启动甚至已经完成经济模式的转变,不仅人民币能够无后顾之忧地主动升值,而且还可以靠高附加值产品继续维持出口,不仅能够避免今日的尴尬,而且中国人还能大大的获益。      节能灯是最新出现的案例。当初生产和大力推广节能灯时,只考虑到其节能的作用。但在得到广泛使用之后,另一个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废弃的节能灯含有水银,会导致严重的污染。      如果当初看得远(制定了类似“五十年规划”这样的长远计划),预先考虑到了污染问题,就可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例如:每只灯泡零售价提高一元,归还旧灯泡时,可收回这一元。这类似于一种押金。富人可能不愿为了拿回这一元钱而把旧节能灯送到回收点,但穷人为了得到这一元钱,会去收集垃圾桶里的旧节能灯。如果一元钱不足以驱使足够多的穷人去收集废弃的节能灯,那么就提高这一“押金”的金额,直到有足够多的人愿意回收旧节能灯。      收取押金会提高节能灯的售价,影响节能灯的推广,那么可以由政府补贴押金。对于一个有长远眼光的政府来说,这是合算的,因为这一押金付出,肯定远远低于今后治理废节能灯造成的污染、治疗受到污染伤害的民众的花费。(这里顺便说一下:作为亡羊补牢之举,政府现在应该大力开展有偿回收废节能灯的工作,否则数年之后会后悔的。)      我们今天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十二五规划:“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但电动汽车都有巨大的电池,这些电池在寿终正寝之后,如何处理?会不会造成新的污染?显然,我们不能只有发展电动汽车的五年规划,却没有预防大量废弃电池造成环境污染的五十年规划。    二,“好景不长”是一个客观规律      我们应该认识到,“好景不长”不是杞人忧天,不是偶发事件,不是诅咒,而是真理,是客观规律,是一个常态。      即使美国也是这样。“好景”往往只维持十年左右。1991年苏联崩溃,美国赢得冷战的胜利,但以2001年911事件为标志,美国重新遇到强劲的敌人。1991年开始,美国经济长期繁荣,但到2001年,“好景”结束了。1992年克林顿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1999年美国国会永久性废除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权,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但2008年最终爆发全面金融危机。      好景只有十年左右,但规划只做五年,这种规划必然无法考虑好景的延续,无法考虑好景之间的过渡阶段,更不可能在身处好景时规划下一个好景,并为下一个好景的实现创造基础。如果到“好景”结束了才来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为时已晚了,必然会出现一个困难的转折时期,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人类是精明的,会把成功的发展模式运用到极致,榨取出每一点、每一滴的眼前利益;但人类又是近视的,不到走投无路、头撞南墙的境地,是不会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也不重视任何警告。直到问题爆发出来了,才病急乱投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实际上,关于中国应该转变经济模式、应该扩大内需、应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早就有很多人提出过,但不到出口导向战略走进死胡同,这些建议不会受到重视,更不要说切实落实了。另一方面,在美国也有很多人早就对美国放弃实体经济、大搞虚拟经济,提出过批评。巴菲特更是直言金融产品的潜在威胁堪称“致命”,但也没有人听得进去。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每天都有大量的钱赚进来,谁还会去考虑其它的事情?      古人早已教导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医则强调“治未病”。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也常挂在嘴巴上,但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如何面对高科技带来的新问题?      十二五规划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科技化,是非常必要的。凭着中国人的智慧,我相信中国不难实现这一目标。但经济科技化之后会出现新的问题,现在就必须预先思考。      “科技”具体体现为各种技术和专利。这些无形资产只能属于少数发明和创造这些技术的人,以及投资或购买了这些无形资产的人,而不可能属于广大的普通民众。因此,科技产业的赢利,大部分必然流向少数人。微软公司的系统软件是高科技产品,利润滚滚,但这些钱只会流入微软公司高层少数人和股东们的口袋,而和流水线上包装系统软件的普通工人毫无关系。因为他们进行的是简单劳动,这种简单劳动力在全世界范围内供大于求,价格水平(工资)不可能很高。      经济科技化之后,自动机器将越来越多地取代人工操作,必然导致大量劳动力失去工作机会,使劳动力的供求情况进一步向不利于劳动者的方向恶化,使劳动力的价格水平下降。      因此,科学技术和资本一样,也会分布不均,也会导致贫富差距,导致两极分化。我们不能把资本妖魔化,也不能把科学技术天使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也是一种资本。总之,资本和科技都是人类的身外之“物”,都有双重性。      从高科技的拥有者那里征收高额税收,然后转移支付给穷人,可以缓和高科技造成的两极分化,但这也会影响科技人员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影响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投资者的积极性,导致科技人员和资本流向其它低税收的国家或地区。      因此,我们在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和鼓励发展低技术含量的产业。这里的“低技术含量产业”并非指单纯消耗劳动力和天然资源的落后产业,而是指富含手工技艺甚至艺术成分的手工产品(它们实际上是另一种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这些产品因为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具有生产者个人的个性,价值高于用机器流水线批量生产的普通工业产品。此外,还应该注意保护和发展人力资源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我们今天终于认识到: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是错误的。同样,我们不能为了发展高科技而发展高科技。在发展科技化经济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有时为了保护手工产品,甚至必须限制与它们竞争的高科技产品,例如对前者免税,而对后者征收高额税收,等等。      也许只需一个或两个五年,中国就能实现经济科技化。但如果我们不早做打算,等到实现了经济科技化之后才发现我们走过头了,再来研究有关问题,再来寻找补救的办法,就会被迫经历一个痛苦的过渡阶段,甚至因为时过境迁,再也无法补救。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各种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之法仅是笔者个人的猜测,在这里只作为举例之用。    四,民生改善之后怎么办?      十二五规划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改善民生。我相信这个目标很快就能实现,甚至不需要十三五规划来考虑。但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后,会出现什么问题,现在就应该着手研究,并制定预防措施,避免再次发生临时抱佛脚的情况。      我并不反对提高中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但我认为必须预先考虑工资水平提高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首先遇到的情况是: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资本将流出中国,流向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和地区,就像当初资本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方流向劳动力成本低的中国大陆一样。不仅外国资本会流出中国,而且中国本国的资本也会流出;不仅中国的私人资本会流出,中国的国有资本也会流出。道理很简单,资本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中国的国有资本在非洲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能够向中国政府上缴更多的分红,中国政府可以用来向中国人提供更多的福利,谁还会坚持要它们留在利润率较低的中国?      资本流出,导致开工不足,导致失业率上升,导致很多经济和政治上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早已指出劳动力的供应曲线和普通商品不同。普通商品的供应量随着价格上升而不断增大,价格越高,生产者越多,总供应量也越大。供应曲线是一条单调上升的曲线。但劳动力的供应规律不同,当工资水平超过一定程度之后,劳动力的总供应量反而开始逐步下降。供应曲线是一条反方向的 C 形曲线。原因很简单:收入高了之后,人们不愿意多工作,而是倾向于把时间用于享受。      随着低保金额度的提高,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宁肯闲在家里打牌,也不愿意去辛勤工作,赚取略高于甚至低于低保金的工资。这将成为新的社会问题。(“零就业家庭无意‘脱零’:宁愿吃低保,不愿去上班”,2010年12月8日,兰州晚报)      本国劳动者不愿意多工作的时候,最自然的解决办法就是从穷国引进廉价劳动力,即放宽对外国人来华工作或移民的限制。也许过不了几年,我们将看到北京的马路上主要是非洲黑人在扫大街,上海的住宅小区里主要是阿拉伯人在做保安,而来自拉丁美洲的保姆们在我们的家里做钟点工或保姆,照料我们的幼儿,看护我们年迈的父母。      我不歧视其它种族的人,但我们在思想和文化上做好准备接受他们了吗?这些外国劳动者的后代会出生在中国,这些孩子会逐步把中国当做他们自己的家乡,他们的后代会在中国扎根,但他们仍然会保留着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我们会接受他们吗?据说英国伦敦市中心的教堂里做礼拜的已经全部是黑人了。我们能够接受上海最著名的静安寺和玉佛寺里只有黑人和阿拉伯人在叩头拜佛的景象吗?      实际上中国很多城市已经存在大量外国人了:“在北京登记居留的外国人有7万人。据瑞士《新苏黎世报》报道,在中国居留的外国人已一改以往高级人士占多数的情况。”(2008年2月27日新华网),“上海常住外国人口大概是10万多一点”(2009年6月1日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广州黑人达20万”,“每年以30%~40%速度递增”,“这些黑人根本没有想回去的念头,而且少数在中国已秘密结婚孕育后代”(2007年12月13日深圳新闻网)。      中国的农民能够自由流动进入城市,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但一些比较富裕和开明的城市的政府和居民才刚刚开始接受他们,愿意平等对待他们及其子女,愿意给他们长期居住权,愿意向他们的后代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而这些农民及其后代毕竟还是中国人、汉族人,和我们有着相同的语言和文化。对来自贫穷国度的外国人,对肤色、语言、文化习俗、饮食习惯完全不同的外国穷人,我们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真正地接受他们呢?      外国劳动者初到中国时,因为人生地不熟,能够忍气吞声,苟且偷生,但在中国站住脚跟之后,会不会对自己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产生不满,进而产生政治诉求?或不满于政府的正常管理,产生过激的对抗行为?(广州上百黑人冲击派出所,据称缘于一名黑人因躲避查护照跳楼身亡。“穗警方依法处置一起外国人聚集堵塞交通事件”,2009年7月15日,广州日报)      富裕了的中国居民未必愿意从事外国劳动者们所从事的工作,但当他们因为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时,会不会迁怒于外国劳动者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拿走了他们的社保金?会不会引发冲突?      这些事情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不是我虚构出来的。如果将来也发生在中国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富裕之后的另一个问题是生育率下降。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在中国的大城市和中高收入阶层、高学历阶层中。富裕者和受过良好教育者生育少,贫穷者和未受过良好教育者生育多;中国人因为富裕而生育少,外国来华打工或移民者因为贫穷而生育多。又因为中国的传统是女子只嫁给比自己优秀的男子,于是中国中下阶层的男子寻偶困难,这必然导致他们选择和外国贫穷女子通婚繁衍后代(“越南新娘”早已进入很多中国未婚男青年的考虑范围了),于是中国汉族地区的血缘将日趋复杂,甚至连“炎黄子孙”的身体外部特征例如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眼窝深度、鼻梁高度、鼻翼宽度等等也都将开始彻底改变。对这种情况,我们能够接受吗?有思想准备吗?      因此,中国普遍富裕之后,谁来做底层艰苦而低薪的工作?不预先考虑好这个问题,不出十年,我们又会有新的麻烦。环境被污染了还能够治理,但外国移民在中国扎根之后,就无法随便驱赶了,尤其是他们的后代的后代成年之后、和中国人通婚之后。      中国富裕之后,男孩子的阳刚之气消失,年轻人缺乏吃苦精神,都是当前已经出现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也许可以结合上述问题一并解决。以后可以规定:高中生毕业之后,不能直接考大学,必须在社会最底层劳作至少一年。这样既能解决对低级劳动力的部分需求,也能够磨练年轻人。      现在很多大学生学习不用功,但他们在企业里实习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足,回校后学习热情明显增强。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和第二届大学生学习热情特别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之前他们没有机会读书,形成了对知识的“饥渴”。让高中生在社会底层劳动一年,有利于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提高考进大学后的学习自觉性。在社会底层工作,也能使他们直接接触社会,对社会有清晰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在大学学习时理论结合实际,毕业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960-19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是一场厄运,但客观上使很多年轻学子获得了锤炼。这一“副产品”本身还是有价值的。      一些国家和地区规定年轻人必须服两年兵役,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研究这一做法对年轻人成长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以供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参考。      “高中毕业生必须在社会最底层劳作至少一年”肯定会被骂为“馊主意”,尤其会受到家长们的激烈反对。但如果这一年的社会阅历真的能够显著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将会使家长们接受这一做法,甚至主动要求孩子去这么做。      五,人类社会有两类发展模式,应该相互取长补短      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由探索型发展模式,一类是预定路线型发展模式。      在自由探索模式中,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成功了。其他人被成功者获得的利益所吸引,借助成功者的经验,跟着前进,直至走到尽头,原有的经验失效,“此路不通”,于是再探索新的发展方式。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物质极大丰富,人的地位不断提升,建立起了“最不坏”的政治制度,但也付出过巨大的代价:阶级对立,环境污染,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等。      自由探索模式的问题是:每一步的前进方向取决于眼下能否得到最大的利益,而不考虑总的前进方向。因此,虽然每一步在当时都是最有利的,但最后的总的道路却可能是错误的。欧美诸国目前陷入金融危机,本质上就是只顾眼前利益、寅吃卯粮,最后走到了坐吃山空的境地。在减排问题上,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灾难已经发生在眼前,但各国仍然只考虑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愿为长远利益做出牺牲。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最民主、集中了世界上最多人才的国家,却连最基本的京都议定书都没有签署。      正是因为看到自由探索模式中人类常常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代价,很多人尝试从“事后诸葛亮”转变为“事前诸葛亮”,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某些人(例如卡尔马克思)的主张会引起其他人的共鸣,他们坚信这是通向理想社会的唯一道路。这些主张的提出者因此也成为信仰者心目中的伟人甚至圣人。信仰者会建立起组织(例如政党),向大众进行宣传,吸引人们加入他们的事业,并培养更多的信仰者,使整支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庞大,最后控制整个国家。      但由于每个人都有自由探索的本能,又由于沿着既定路线前进时,并非每一步都是有利可图的,为了终极目标的实现,在前进过程中必须付出代价、做出牺牲,于是组织内部或组织统治的人群中会出现信仰不坚定者或不再信仰者。      于是,信仰者们不得不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教育无效则进行批评和批判,批评批判无效则施以生活上或肉体上的惩罚:降低经济待遇,强制劳动“改造”等等,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囚禁甚至消灭他们的肉体(最极端的也许要算“红色高棉”了)。      这些信仰者的本意也许并不坏,他们担心那些想自己进行自由探索的人,被眼前的利益所吸引,走上错误的道路;而这些人获得的眼前利益(例如来自自留地的收获),会吸引队伍中的其他意志不坚定者,使他们蠢蠢欲动,试图脱离组织,最终导致整个组织人心涣散,影响了伟大事业的发展,导致无法继续沿着伟人指引的道路前进,使整个民族或人类无法到达伟人描绘的理想社会。      第二种发展模式的弊病是:如果伟人指引的道路本来就是错误的,那么最后的灾难可能比自由探索模式所能遇到的灾难更为严重。因为对社会发展模式的设计,是难以预先通过实验进行检验的,或者整个革命事业本身就是一场实验。而既然是实验,就有可能失败。      另一方面,即使伟人指引的道路的确是正确的,但去世伟人的宏伟蓝图,常常会被在世的政治领袖所修正(也许他们的本意也是好的,因为实际情况往往会和理论假设有重大的差异),因而在实际上背离了伟人指引的道路。也就是说,这种模式仍然不能完全避免自由探索模式中个人眼界的限制所导致的近视问题。而且只有少数人(最高政治领袖)有权进行自由探索,而全体民众只有跟着执行的义务。虽然这些最高政治领袖往往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天分,但少数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失误的可能性仍然是很大的。      在第二种发展模式中,为了使整个社会庞大的人口具有统一的思想和意志,不得不采取很多缺乏趣味的甚至违背人类本性的做法。人们在面对前进过程中的微观而具体的困难和挫折时,在理想的实现看上去总是遥不可及时,尤其是在组织的领导者犯了错误时,人们对理想的热情会逐步消失,信仰会发生动摇,会怀疑指路的伟人,或反对组织的领袖,最终导致整个事业的崩溃和终止,甚至导致国家或民族的分崩离析。预定路线型发展模式的失败,标志着不再存在民众普遍承认的预定路线,于是社会往往转而采取自由探索模式。      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消灭了经济上的阶级差异,凝聚了整个社会的力量,在短期内迅速地实现了工业化,缩短了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微观经济缺乏活力,个人失去自由,社会思想单一,文化贫瘠,等等;另一方面,官民差异、官僚体系内部的级别差异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被不断强化,形成了新的不平等。      显然,两种发展模式应该各取所长。既应该允许个人积极探索,而不是把人类社会的未来寄托在个别伟人身上,但又应该吸取前人和旁人的经验教训,远眺前方,逻辑推理,沙盘推演,提前发现问题,早做打算,以免走上弯路,或走进死胡同。    结束语      社会发展是“路径依赖”的,走上什么路,从什么路上走过来,对未来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不能“先走了再说”。在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参考时,的确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一边摸一边要抬头看路,学术界更应该主动地进行独立的超前研究。即使结论未必可靠,有各种局限性,也能够丰富人们的思想,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产生正确的思想创造条件,减少走错路的可能性。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11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孩的想象,未来的走向
热度 6 carldy 2011-3-13 23:27
前几天小孩参加“ 第十三届‘晨光文具·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 ”,就大赛主题之一“未来”写了一篇短文,我看后觉得想象很是丰富,便督促他认真修订,并鼓励他大胆想象。 他文章的标题很有意思《我的清污钻山豹》,为了把家乡污染问题解决,他想象自己成为一名科学发明家,发明一种我的清污工具。所到之处,污染全无。。。 很有趣。 大人们是否也可以这样尽情想象,这样,我们身边的环境将越来越好。 小孩子的想象,可以代表未来的走向。 祝福下一代,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本次大赛的主办单位: 语文教学通讯: http://xylt.blog.zhyww.cn/archives/2010/20109294712.html 语文报: http://www.zhyww.cn/
个人分类: 童真世界 Time for Childhood|2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各国相互关系和社会发展的明确方向!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1-21 18:22
世界各国相互关系和社会发展的明确方向 ! 中美的确是 :" 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 " 。 冷战时期的错误做法是 : 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要不承认 \ 封锁 \ 搞垮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虽早有和平共处的理论 , 但在反抗霸道中也难于实现! 而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 : 新兴的社会主义,不但搞不垮 , 反而愈来愈壮大。而且还可以合作、互利、共赢 , 有益于各国人民,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终究认识到 : 和则互利、斗则俱伤 ! 总结得出 : 是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典范 ! 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共同利益、应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 这为中美两国和世界各国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
个人分类: 其它|19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何时能停止浮躁,从细处着手体贴民生?
热度 1 censambao 2011-1-19 12:38
中国在发展,人人在喊,不仅老外在吹嘘中国,而且国人也乐滋滋的吹着发展。牛皮真是吹出来的,不能怪老外在说中国威胁论。 越吹就越浮躁,越浮躁就不会冷静,一个不冷静、不理智的社会,能真正改善民生、真正为民着想吗? 在加拿大渥太华待了20多天,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有一点是我禁不住想说的,一直在我脑子里回荡:这里一派安静、沉稳,这里才是真正的和谐、幸福。不信,请看这些细节: 1)马路上,汽车让人先行,不仅车子让人,车子在任何拐弯处,不管有没有红路灯,都要停下来一会,这就是安全意识!车子里,不管前后都要寄安全带;行人在过红绿灯时,可以按铃提示,以便早点变绿过马路。 2)商店里购物,不满意的,穿的不舒服的,在半个月里都可以无条件退还,这就是便民! 3)任何政府大楼没有高大的院墙,百姓都可以接近他,不会让人产生畏惧之感,这才叫和谐! 4)渥太华经常下大雪,马路上却是不会有积雪停留、结冰,特别是人行道上,也有专门的扫雪车清除干净,更细致入微的是大雪覆盖了路面时,有红的、绿的等标志物插在人行道边上,以提示行人路在何方。 5)渥太华有很多大型购物超市,但是少有集中的商业区,这么设计主要是缓解商业区人流、车流拥堵,缓解用地紧张。 6)这里购物都有每周指南,这也是商家营销策略,但是很利民。每周哪家商场什么东西打折,如果你需要,你就可以前去购买,超市里很安静的,你可以慢慢的安心挑选。 7)去行政管理部门办事,有足够的地方让你等候,还会有免费咖啡、饮料,当面办事时,基本上是坐在一块,平起平坐,他们很细心地告诉你情况,他们最喜欢你提问题。瞧瞧,在中国,有提问题的权利和机会吗? 既然出来了,看看外面,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就随便写下来,真的希望国人不要继续狂热,要真正地做点实事,帮助普通人民过上好日子。
个人分类: 出国历程|2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和英国的差距
phd9992000 2011-1-13 00:04
来英国有一段时间了,感受最大的是,英国的社会人人守规则,整个社会顺畅、高速地运转。 为何会如此?中国为何有差距,并且差距还很大?这是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看见到处耸立的教堂,忽而有了答案。 英国是一个基督教的国家。70%-80%左右的国民是基督教徒。基督教在早期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是颇费周折、并且付出了很大代价的。开始,普通人很难读到《圣经》,阅读《圣经》是少部分人的特权,很类似于中国古代人的上学认字;后来,付出了很多人的生命代价后,《圣经》终于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发行最广、印刷语种最多的读物(比当年发行极广的《毛主席语录》还多)。《圣经》里面的价值观也被包括官员的广大民众所接受。 《圣经》里面的价值观有很多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观。例如诚实,不偷盗,不淫乱等。因为《圣经》里面的价值观被整个社会所接受,《圣经》统一了社会成员的思想,所以整个社会步调一致,更容易达到和谐。 例如,你能够设想在英国不给钱让别人加班吗?-----那不是拦路抢劫吗?简直是笑话。 还有大大小小的教堂,这些凝固的音符,对人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外加经常的祈祷,进一步净化心灵。 当然中国人也不傻,中国古代人很早就想到了统一思想。例如,秦始皇的烧书,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开始的科考,明成祖开编的《永乐大典》,康熙的文字狱,乾隆下令修撰的《四库全书》(实际是借机把一些杂书收集烧毁),还有后来的一些口号,目的都是为了统一思想。 但中国的统一思想与英国不同。英国是自底层向上层统治者统一,《圣经》的传播过程就是一次民主思想的洗礼;中国是上层统治者向底层灌输、传递统一思想的命令与号召。这种命令与号召随着上层统治者的贪得无厌和自身公信力的丧失而损耗殆尽,最后成了老百姓看都懒得看一眼的垃圾。-------当然这时候也就该改朝换代了。 因此根本差距是信仰。在各级官吏瞒和骗的训练下,中国人倘若父母双全,他的信仰(有点拔高,或许叫信任更恰当)最多有3个:爹,娘,钱。例如关键时刻,一个声音高叫着:我爹叫李刚!就是最好的注脚。另外,虎毒不食子,连杀警察的罪犯都爱惜自己孩子的,所以信爹娘是没有错的。钱当然更厉害,是生存必备品。 由此可见意识对社会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说得不错。有时间去伦敦海德公园的话,给他上一柱香。
3056 次阅读|4 个评论
没有约束的权力才是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
geoallan 2010-12-25 23:50
11月23日,宁夏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区分局民警赴甘肃省将在甘肃省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助理馆员王鹏刑拘。利通公安分局刑警队负责此案的石姓副队长对记者证实,王鹏涉嫌的是诽谤罪,之所以要动用公诉程序,是因为王鹏的行为 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 。 在这里我等小民不禁要问,王鹏诽谤了谁?怎么没有个个人出来说王鹏诽谤了他或她?诽谤罪是怎么定义的?吴忠市的警方真是公然侮辱公众的智商。 还有王鹏的行为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那么请问吴忠市公安局,王鹏的所做所为在那一点上严重危害到国家利益的哪一方面?他是怎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 王鹏不就是举报了某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利为己谋私之事吗?既然当事人都没有跳出来起诉王鹏诽谤,吴忠市公安局又何必急匆匆的跳出来呢?背后有没有黑幕,不禁让大家浮想连篇 我已经看到新浪网上的相关评论,很多专家的评论都比较犀利和一针见血,我在此也不再重复了。我只是想说一句没有约束的权力才是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这一点是我从中国的历史得来的。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民主化和公民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而我们的某些政府官员依然沉醉在权利的宝座上视而不见,动不动摆出权利的凶器来威慑众百姓,为民众和政府的关系再添一丝紧张。仇官仇富仇警不是一日形成的,趁着现在的大部分老百姓还相信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还是不晚的,但如果继续视而不见,最终肯定会酿成严重的后果。我也会心里惴惴不安,我上网评论一下会不会被警察抓走? 解决的办法除了一些专家讲得修改法律有关诽谤罪的条款外,还有一点让老百姓监督权力,只有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老百姓才不会再得不到真相的情况下去猜测。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brbaba 2010-10-28 19:3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Word和Pdf格式在附件中,可下载学习。 十二五规划pdf 十二五规划.doc
个人分类: 科研资料|2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的梦想
xupeiyang 2010-10-25 21:32
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总体战略目标: 到2020年,中国成为综合强大、关键一流、整体中上的先进国家。综合强大,是指中国的国家竞争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入G20五强;关键一流是指中国在关键重要的领域,如高新技术等,达到或超过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整体中上是指各项国家竞争力指标在世界都排名中上游,没有单项发展短板,整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到2030年,中国综合国家竞争力仅次于美国和欧盟。 到2050年,中国综合国家竞争力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3657 次阅读|2 个评论
精思文汇第2期-社会发展 (Intellectual mini-Library-2nd)
baoyu 2010-10-21 19:01
各位师友, 第2期精思文汇和大家见面了。 事先有必要厘清Intellectual 的概念;不是优越精英式知识分子,更不是知道分子。 因此我十分赞同饶毅教授对Intellectual 的解释,它的解释也接近这个词在西方的原意。饶毅看来,intellectual型人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型的人才,而是对智力和见识有着强烈追求的人才。他认为,对intellectual型人才的培养不应该局限于个体的培养,更应该形成一个群体,在学术、商业、政治等方面都应该做出一些创造性成果。 本期重点推荐-重庆梦与中国模式,详见: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readnews.php?id=23696 其余文档见文下附件。 目录: 跌荡一百年.doc 中国著名时论文章400强.doc 丁学良 拉动民需和可持续发展靠公平正义.doc 邓正来: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型.doc 中国34个省未来发展趋势深度分析.doc 专制何以高尚 从专制社会到民主社会.doc 爱默生诗人只不过是态度正确,他们相信任何美好的事物。而哲学家则是经过一番斗争才能做到这一点。 信息2.0时代,网络资源,平面媒体信息海量丰富,但冗余和垃圾信息也级数性地增加。作为精思者,相互分享各自甄别后的文献和信息,将更有效率地扩大文化视野、提高对世界的认知。 声明:文汇信息多来自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和立场;请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附件下载: 社会发展
个人分类: 精思文汇|3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GDP超日”: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phd9992000 2010-8-18 09:56
看新闻,知道中国被GDP超日了。(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08/17/1969867_0.shtml )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第2是怎么来的,有多少水分。 再看看国内的环境透支、经济结构调整之艰难,联想到人均,恐怕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鬼子用心良苦啊。给戴个高帽,提醒八国联军再次联手,遏制中国于崛起之前;然后让中国承担更多义务和责任:把中国作为一头拉磨磨面的驴,鬼子除享受磨出的面粉外,把驴早点累死、趴下,他们还能再吃点肉、喝点汤。 一石两鸟,这个算盘打得精。需要时候,满脸堆笑,其实在背后阴险地偷着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鬼子就是鬼子,永远都是。 先人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还是武帝明白。可惜被刨了坟。
3372 次阅读|3 个评论
电线杆子会走路吗?
boxcar 2010-5-20 07:38
昨晚看了诸葛淑媛的参赛博文 最后的正规教育之四现代化即世俗化 【1】,里面提到她以前曾经把现代化和共产主义理想给搞混淆了的往事。其实,这种混淆很早以前就有,以后恐怕还会存在。 关于现代化和共产主义,老爸曾给我讲过一个他在50年代初读师范时的故事。当时有位教过他的姓张的历史老师(刚才特地和老爸通了电话,确认这位老师的姓名和故事),当然这个修饰语历史是有两重含义的,一方面这位老师是教历史课的,另一方面,作为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他同时还真有点儿历史问题(据说参加过特务组织)。张老师说话很幽默,例如,他眉飞色舞地和别人讲:知道我今天早上吃的什么吗?饺子!(以前也就过年过节能吃顿饺子)然后说:我老婆瞪了我一眼角子。这位老师本人我没见过,他夫人曾在我上学的那座小学当过校办工厂的工人,印象中是个很慈祥的老太太。 然而,就是这位老师,犯了一个把现代化和共产主义混淆的错误。 这张老先生(其实当时还不太老)曾经在课堂上憧憬共产主义,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电线杆子可能都会走路了。这话出口不久,赶上了镇压反革命,就遭到了猛烈的批判,批判他的深层次原因肯定是因为有没解决的历史问题在身,但理由却是这句既不合时宜,又不符合常识的话。当时的学生们都是十几岁到二十岁的青年,见识有限,看待问题的方式单纯甚至有些教条,认定了电线杆子就是一根根儿地栽在路边的静止不动的,当然不会接受电线杆子会走路这样的狂想,于是,这句颇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对未来幻想的话语,就成了批斗这位历史老师最有利的证据。 这位老师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我已无从了解了,但电线杆子能否走路,倒确实值得从技术的角度去探讨。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电线杆子的功能是什么?当时的电线杆子有两种,一种是架设动力电的电力线线杆,还有一种是架设电话、有线电报、电传线路的通讯用的线杆。现在还没到共产主义社会,通讯线路用的线杆的作用已经很小了,大家都在广泛使用移动电话这种无线通讯手段,每个人手里擎着个手机边走边打,老远处看见那些高高瘦瘦的煲电话族,还真会误以为电线杆子走路了呢(开句玩笑话,高个子朋友别介意)。就是那些输送电能的动力电线杆,现在在城里也越来越少了,电缆都埋设到地下去了,当然这只是减少了电线杆子。其实从技术上讲,发电和输电也是可以移动的,现在就有很多作为备用电源的柴油发电机,本身是可以搬动的,一般无线通讯基站都有配备,停电的时候搬到外面用,还有太阳能电池发电设备,完全可以是移动的,至于其他诸如燃料电池分布式供电系统之类的,都是可以移动发电的。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储能技术(例如储氢技术、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和逆变器技术,是可以把电能搬走并使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电线杆子确实可以算是走起来了。掐指一算,还不到60年,共产主义还远没有实现,电线杆子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走起路来了。 其实,电线杆子会走路是技术进步,或者说是技术上的现代化;而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的发展,两者是不同范畴的事物。技术进步显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技术水平本身不能充当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志物和里程碑,把这两者混淆起来,就会常常使人陷入迷茫之中。 ~~~~~~~~~~~~~~~~~~~~~~~~~~~~~~~~~~~~~~~~~~~~~~~ 参考: 【1】诸葛淑媛: 最后的正规教育之四现代化即世俗化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8228
个人分类: 社会|4737 次阅读|8 个评论
有病是福
longfo 2010-5-7 09:39
有病是福 今天有同事说自己得病了,询问了好多身体保健和疾病保健的知识,我就一一谈了些。从我来,快要一年了, 很多同事都得病过,我认为这不见得是坏事。 经常运动和思考,感到身体不舒服,这是他的迷走神经系统被调动起来了,开始去 觉察身体,把身体里面一些微小的疾病信号传达给大脑处理,于是身体就会产生不适感。这是好事。 很多人没有静下来思考,没有按时运动,没有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以至于 疾病无法治疗的时候才被发现,这样就不叫有病了,这就叫做自寻死路。 病是自然和社会给我们的紧箍咒,让我们不要做过多的坏事 ,少喝酒(保肝保胃),不吸烟(养肺护心),不生气(养肝维护社会关系),不贪污受贿(少惊少怕,养肾护阴),不暴饮暴食(养胃养脾绿色生活),不嫖不淫(养心护肾),乐于助人(养心护肝)。这个紧箍咒是让我们成就事业的, 缺了这个箍,有些人可以做的好,有些人就做得差,甚至沦落。 科研也需要有病,不要刻意去躲避。有一些研究生犯错误,不能批评,只有开辟新阵地才会犯错误,这个病不一定是坏事,很多科研成果来源于病。 这个紧箍咒对科研是有用的。 社会发展也需要有病。不出问题,就不会有处理方法, 出些问题是好的,只要不至于死掉,坏的就是出了问题不解决。 有病是福,这时候才可以静下来好好思考, 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社会发展。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传递志愿圣火,真诚奉献綦江
longfo 2010-4-2 17:16
摘要 奉献精神是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新型生产力,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在国内外开展的如火如荼,给与了社会巨大的推动力。西部志愿者綦江服务队利用自身优势,传递着一代代西部志愿者前辈的圣火,真诚的把自己的热血青春献给了綦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学习了知识,获取了成长动力。綦江的西部志愿者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相信随着社会发展,西部志愿者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推动力,推动綦江发展。 关键词: 西部志愿者 奉献 和谐社会 綦江 发展 绪论 本文依托 2009 年重庆西部志愿者綦江服务队在綦江半年来的工作,结合作者多年的志愿服务体会,阐述了公益活动和志愿者精神对于綦江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以及所产生的生产力。本文运用体验式的志愿者活动经验作为研究方法,生动的再现了西部志愿者在綦江半年来的志愿活动,并集中采访了几名志愿者活动活跃成员和当地市民对于志愿者服务的评价。 綦江是高速发展中的重庆卫星城,在城市高速发展中,城市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后劲更足,发展更快,大力发展公益事业是一枚重要的棋子。西部志愿者活动开展 7 年以来,极大地促进了东西地区的人员和资源交流,不仅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思维,同时也锻炼了青少年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 实践证明,西部计划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符合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有效地服务了大局、服务了社会、服务了青年。 西部志愿者綦江服务队是綦江唯一一支专门的志愿者队伍,对綦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的延续和发展志愿者精神,是 2009 年西部志愿者綦江队的重要任务。 奉献精神是巨大的生产力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奉献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光耀人间,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奉献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伟大而崇高的民族精神,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仅一直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且为了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切都离不开奉献精神的伟大力量。 在新时代奉献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内涵,奉献精神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因素。奉献精神就是甘于在平凡岗位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精神,奉献精神就是积极奉献个人能力推动社会前进的无私精神,奉献精神就是钻研业务不计个人得失的科研精神,奉献精神就是积极进取不畏困难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就是綦江的发展一天也不能耽搁的发展紧迫感。 可见,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生产力的健康发展,要保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发展奉献精神是必要的途径。 公益活动公益组织在发达国家和中国发达地区的发展 公益组织在国外 在美国, Goodwill Industries 是在美国全境及加拿大开展志愿公益项目的大型公益组织,每年经费预算超过 30 亿美元,其中 20 亿美元来自其经营的 2300 家旧货零售店。该组织每年将为 150 万人进行工作技能培训,为 1850 万人提供各类志愿服务。公益组织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公益组织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公益组织发展很快速,建立了很多公益组织孵化基地,涌现了大量的公益企业,有效地改善了经济社会环境,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奥运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行和志愿者以及公益组织是密不可分的。 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生卞经雯创建的优爱助盲协会极大地帮助了社会弱势群体,有效的整合了社会资源,唤起公众防盲意识、点燃公众助盲热情,改善盲人生存状态。优爱致力于为盲人及弱视群体创造一个平等的生存环境,并倡导一种建立在尊重与理解基础之上的助盲文化,通过互动与体验式活动修正公众由于缺乏了解而对盲人及弱视群体产生的印象偏差。 同时公益创业也给与奉献者极大地回报。从复旦高材生到外企白领,从创业青年到公益先锋,身为八零后的卞经雯在梦想的指引下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次 华丽转身 。正当全社会都在思考 谁说大学生不能创业? 的时候,卞经雯又领先了一步,她说 谁说创业不能公益? 也正是这种公益先行、奉献至上的理念才创造了神奇的成功之路。 重庆西部志愿者綦江队志愿活动的社会价值 西部志愿者来到綦江以后,组建了自己的组织,在当地开展了众多的活动,比较重大的活动包括,防火知识宣传、植树造林、关爱老年人、百千万控烟行动、青年志愿者誓师大会、健康宣讲、中小学生励志修学营、中小学生武术培训班、 金色阳光 生育关怀 牵手联谊活动等,这些工作开了个好头,受到了綦江人民的好评。还在策划中的包括中小学朋辈互助中心(互相学习平台和心理辅导平台)、关爱留守儿童、青少年志愿活动孵化中心等,相信也会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 西部志愿者活动极大的推动了五个綦江建设。西部志愿者积极参与綦江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先后开展了植树活动、百千万控烟行动、防火知识宣传活动、青年志愿者誓师大会等大型活动。志愿者们不计得失,还免费教授小学生武术,进行健康宣讲,促进他们的健康,志愿者积极参与綦江的建设,这种精神也感染了綦江人民。在防火知识宣传活动中,很多商家对于志愿者耐心的讲解、热情的服务给与了较高评价。这也宣传了志愿者精神和奉献的理念,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第二、 西部志愿者活动推动了綦江社会和谐发展。西部志愿者积极组织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工作,先后组织了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和 金色阳光 生育关怀 牵手联谊活动。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奉献精神的播撒,綦江作为一个高速前进的卫星城市,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志愿者活动可以有效的弥补一些不足。在关爱老年人活动中,很多老人唱起了红歌,赞扬党的政策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在牵手联谊活动中,很多爸爸妈妈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第三、 西部志愿者活动拉近了东西部儿童的距离。西部志愿者成立的免费修学营利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先进理念把最前沿的知识讲给营员们,从根本上拉近了东西部儿童的距离,为今后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东西部知识的交融是 2009 年西部志愿者做出的一个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小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快,英语等学科成绩提高显而易见。 第四、 西部志愿者活动点燃了奉献精神的星火。西部志愿者是綦江唯一一支全职志愿者队伍,志愿者的全职工作就是奉献。西部志愿者工作日期间积极配合服务单位的工作,晚上下班以后还要做活动策划,周末不加班的话基本上都要从事志愿者活动,修学营和武术培训基本上占用了全部的周末时间。这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西部志愿者给与了最完美的阐述。只要持续这种精神,相信奉献的星火一定可以燃烧起来,呈燎原之势。 第五、 西部志愿者活动留给綦江一个志愿活动孵化器,为志愿者活动延续奠定基础。西部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一直没有延续下来,严重拖后了志愿者活动的速度, 2009 年西部志愿者先是在团县委协助下成立了西部志愿者团支部,接着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分组,志愿者活动由各个小组落实,为了更好的组织志愿者活动,西部志愿者又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志愿者活动孵化中心,对上交的志愿者活动进行分析,活动经费评估,提供支持。这是根据綦江现实改良版的公益创业孵化器,对于綦江今后公益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第六、 西部志愿者活动引领綦江生活时尚。綦江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精神文明也是比翼齐飞,高度的精神享受让当地居民越发发现物质财富只能带来一时的荣耀,真正带来高贵尊严的是精神,这就是奉献精神。西部志愿者们就是这种精神的传播者,青年志愿者精神辉同日月,照耀南州大地,这对于物质财富是一个极大的补充,对于綦江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志愿者所在单位的很多工作人员也被感染,纷纷要求参与西部志愿者活动。 第七、 西部志愿者活动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西部志愿者是专业的志愿者团队,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具有专门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水平。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渗透出一种奉献的理念,时时刻刻铭记自己的奉献精神。西部志愿者们在单位兢兢业业,在周末时间无私奉献,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周围的人,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开始从点到面扩展开来,也开始升华成一种生活态度,正在从点滴的实践转化成为理论,随着西部志愿活动的不断深入,在不久的将来,綦江的志愿者活动也会成为社会的常态,志愿者精神会逐步转化成为当地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在一些中小学生中广泛传播,志愿者们言传身教的教材特点显露的更加明显。这对于綦江今后的志愿者活动和志愿者组织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八、 西部志愿者拉近了服务单位的距离,为今后单位联合举办公益活动奠定基础。 37 个志愿者分布在二十几个单位,这无疑拉近了单位之间的距离。西部志愿者有自己的组织,定期进行公益活动,志愿者之间这种无私的精神,成为各个单位的润滑剂,加大了政府办事效率。同时,志愿者的作用也体现在公益活动的组织上,志愿者利用自己专职志愿者的优势,带动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志愿者活动,各个部门的志愿者利用本单位的特点策划活动,其他单位的志愿者积极协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为广大市民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 第九、 西部志愿者自身水平得到了提高。西部志愿者来到綦江以后组织了大量的活动,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农业、环保、防火、健康、植树造林、宣传、法律、心理辅导、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组织宣传工作,志愿者参与了策划、组织、联络、实施等活动的各个环节,极大地锻炼了志愿者自身素质,丰富了志愿者的文化生活。某志愿者说,刚开始我们没有组织活动的时候,我总是抬不起头,作为志愿者,我一点工作也没有做,觉得有点丢人,但是自从参加了志愿者组织的活动,感觉自己能力提高了,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这才是志愿者的样子。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约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志愿者参与了活动,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才能,很多志愿者表示要留在綦江,继续发光发热,志愿者组织的活动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十、 志愿者活动给当地留下了永恒的佳话。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创造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被当地人口口相传,成就了一段段永恒的佳话。在 金色阳光 生育关怀 牵手联谊活动中,叔叔阿姨和志愿者们都感动的流泪,激动的欢呼,传为佳话,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亲情中断,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关怀老年人活动中,老人们唱起红歌,赞颂党的政策,也是蔚为壮观,感人至深。志愿者活动给很多志愿者锻炼的机会,也给他们带来了东部的观念冲击,很多志愿者选择了新的人生道路,这可以创造新的神话。 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 西部志愿者虽然是一个固定的名称,但是西部志愿者却是流动的,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以后,西部志愿者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会更加明显。 第一、 西部志愿者专业知识水平还不高,志愿者活动需要当地积极配合。西部志愿者大部分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社会时间较短,自身水平不高。西部志愿者专项活动开展 7 年以来,做出了积极贡献,组织水平逐年提高,但是志愿者水平提高不多。这就导致很多活动创意很好,但是没有专业人士来指导,取得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在继续深入挖掘西部志愿者资源的同时,加强当地专业人士的协助功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途径。 第二、 西部志愿者人数和专业缺乏延续性,志愿者工作没有长效机制,需要吸引专业志愿者管理人员来綦工作。綦江的志愿者人数不能得到保证,有的年份人数较少,不能正常开展日常志愿者服务,严重打乱了西部志愿者的工作部署,由于衔接工作不到位,很多开展的好的项目只能有一年的寿命,夭折率很高,志愿者活动影响面大打折扣。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很多区县都配套志愿者活动管理部门,有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协调志愿者工作,为了更好的实现綦江公益活动常态化,积极吸引专门人才来綦江工作是必要的。 第三、 西部志愿者活动缺乏企业资助,需要引导当地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机制需要当地企业积极参与,这不仅可以延续志愿者活动,也可以为企业锻炼更多的乐于奉献的员工,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讨论 志愿者精神、奉献精神是巨大的生产力,所包含的内涵博大精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发达国家和东部发达地区志愿者活动和公益组织发展壮大,积极推动了社会发展。 西部志愿者项目开展 7 年以来,取得了重大的成绩,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西部志愿者活动开拓了毕业生的健康成长途径,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磨练了毕业生的才干,增长了智慧和力量。 现代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是精神,是志愿者精神,不管什么地方,只要存在这种精神,并且积极的转化成为生活时尚乃至生活方式、生存状态,这里就会幸福快乐。綦江是高速发展的卫星城市,志愿者精神是巨大的推动力。 2009 年西部志愿者綦江服务队开展了众多的志愿者活动,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西部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精神。志愿者活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要积极的上升到理论范畴,继续推动公益事业在綦江当地的发展。 西部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不延续性和志愿者专业知识匮乏是很明显的,严重影响了西部志愿者活动的质量。积极吸引当地企业加入公益事业中来,投入到西部志愿者活动中来是一个一举多益的创意,另外积极到东部发达城市吸引公益事业管理人才到綦江安家置业。 西部志愿者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健康社会进步不可阻挡的潮流,同时西部志愿者也在社会生活中找到了合适的自我表达,另一方面又从志愿精神那里获取了最合适的发展动力。 2009 年以后,西部志愿者活动会朝向一个良性发展的方向走下去,这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青少年发展的需求。最后祝愿西部志愿者活动带给綦江更多的发展动力,带给志愿者朋友更多成长契机。志愿者点燃了奉献圣火,希望一代一代的西部志愿者能够传递下去,最终点燃奉献綦江的激情。 引用文献 【 1 】卢雍政《志愿者精神赞》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 年 6 月 9 日 【 2 】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2009 年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手册》 2009 年 7 月 【 3 】任仲平《论奉献》人民日报 2003 年 4 月 15 日 【 4 】 团北京市委《赴美培训团深入走访美国公益组织》中国共青团网 2009 年 11 月 26 日 【 5 】刘艳艳《用爱心点亮盲人的双眸 卞经雯和友爱助盲协会》南方都市报 2009 年 11 月 9 日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进步有赖于非理性的人——萧伯纳
carldy 2010-3-30 23:24
经常看到有人引用萧伯纳的下面这一句话: The reasonable man adjusts himself to the world; the unreasonable one persists in trying to adjust the world to himself---Bernard Shaw( 理性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非理性的人力图让世界适应自己 萧伯纳) 。 结果造就了一批适应世界的所谓理性人士。而那些试图改变世界的人,就成为理性人士讥讽的非理性人士了。 我一直纳闷,萧伯纳在什么场合说这样的话?他说此话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他老人家要教导大伙儿都去适应一成不变的环境?那生活中需要改变的地方几乎没有了,大伙儿都去适应已有的一切就行了,那人类社会的进步从何说起?想想看:如果没有发明汽车、火车或飞机,让我们徒步从福州走到杭州,估计不是一时半会能实现这一目标的。但是不会有人劝导我们,要适应这一现实?因此,我们要感谢那些不甘落后的人士非理性人士。 刚才我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找不到萧伯纳这句话的整个出处。(顺便说一句,baidu的英文搜索功能有限,而google则打不开了,呜呼!可怜我的网络!......) 希望哪位有心人士,能帮忙提供萧伯纳这句话的原出处,最好能附上原文。
个人分类: 读书心得体会 Harvest|68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口述历史:听爷爷讲过去的事
phd9992000 2010-3-30 09:11
接近清明,祖父去世也近20年了,写点东西聊为纪念。 祖父是20世纪的同龄人,大致是八国联军侵略的时候出生。小时候家里很穷,只有很少一点地。所以年景不济的时候, 要靠讨饭渡过难关。后来解放后划为下中农。我原来一直以为贫下中农是一个词,后来才明白原来是个词组,包含了2种成分。为挣饭吃,祖父学了一手木匠手艺。 抗战胜利前夕,一帮日本鬼子溃兵被八路军追赶,路过本村企图从海上逃窜。鬼子路过时,抢了本村的一点粮和几只鸡。为保平安,本村一位曾在东洋留学的士绅,和鬼子交涉。一阵叽里哇啦的讲话后,鬼子还算客气,没有继续行凶作恶。虽然没有再作乱,他们却把我父亲和另外几个村民抓去做劳工,在黄岛西北的老君塔山修工事,企图负隅顽抗。父亲那时侯长得黑而矮,有一鬼子小队长说父亲长得象他弟弟,父亲也因此免去了挖战壕的苦差,只负责给鬼子扛着铁锨,到处检查工事。有一次吃饭,父亲看见鬼子拿出一个精致的、里面装满精盐的铁盒,父亲以为是白糖,舀了一大勺放进嘴里,结果鬼子乐得喷饭,笑得眼泪鼻涕横流,差点趴下。 1946年,家乡解放了(青岛是大城市,1949年6月2日才解放)。祖父因为为人正直,被推选为第一任乡长。虽然现在一个乡很大,但那时侯很小,也就周围五、六个村子。因为刚解放不久,局面还不稳定,经常有敌特搞暗杀和破坏,村西头就有一家三口被杀,所以祖父和几个干部晚上都不能在家里睡觉。通常是白天土改、分地、抓可疑分子,傍晚时分匆忙回家看看,怀里揣个熟地瓜(那时侯玉米是高级食品,一般吃不到,白面更少见),到玉米地里眯上一夜,同时暗中观察情况。有一次抓到一个可疑分子,祖父等人审问后没有结果,就放了。没想到这个人又被邻村人抓到,他们可不客气,吊到房梁上一顿猛抽,那个人供出他在一条沟的草窠里埋了一枝手枪。结果邻村受到了表扬,并且得到了土肥皂、毛巾(那时候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日用品,土肥皂和毛巾就很不错了)的奖励。 新中国成立后,祖父因为出身好又有木工手艺,就到了北海舰队工程部工作,当了一名不穿军装的兵。在深挖洞、广积粮年代,参加了很多地下工程的建设。祖父的技术不错,到六十年代末退休,已经是七级木工了(那个时候,工人按照技术级别分为八级)。七级是比较高的技术级别,按赵本山的话说,相当于副教授。 后来祖父年纪大了,也变得有些迷信了,他本来是不信那些的。他曾对我说,等他去世了,要到他坟前烧点纸钱。去世后,当地镇政府送了一个大花圈,表达了对前辈的崇敬之情。我也逢年过节地去看看,烧化点纸钱给他。
21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社会的发展是渐进的,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wangql 2010-3-4 11:51
美国的历史: 1。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they are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见: http://bbs.tiexue.net/post_2043745_1.html 但是,美国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黑人并没有这些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力。 2。1862年9月22日,林肯宣布解放黑奴宣言 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624/02/9737_576446.shtml 从宣布人人生而平等到解放黑奴经历了86年。 3。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 美国妇女在1920年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承认所有妇女都拥有选举权的第19宪法修正案终于获得国会批准并在该年8月26日正式生效。 见: http://www.hbwomen.org.cn/2007-12/13/cms529648article.shtml 从宣布人人生而平等到妇女获得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经历了144年。 4。美国的劳工运动,1915年 Joe Hill的牺牲 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美国的劳工节 (Labor Day),而其他许多国家在每年5月1日庆祝国际劳动 (International Labor Day)。虽然五一节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实际上它的根源可追溯至1886年具有历史意义的美国芝加哥 (Chicago) 秣市广场 (Haymarket Square) 惨案。 做为工人节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美国劳工为缩短工作日而长期斗争的结果。虽然许多人认为该节日始于俄罗斯,但它的发源地是美国。 1883年时,美国平均工作日超过10小时,6天工作周实属正常。每天工作12至15个小时司空见惯,在许多行业,节假日和星期日雇员照常上班。白班倒夜班时,雇主要求工人连轴干24小时是家常便饭。 见: http://chinese.usembassy-china.org.cn/jl0102_mov.html 在二十世纪前,美国的制造业、采矿业和许多其他的工作地点工人的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应该去学校的孩子却去了工厂工作,这些孩子通常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却只能得到非常低的薪水,在许多工厂里,他们不允许有休息和吃东西的时间, 甚至不允许去厕所。 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6b1bb010005ln.html 根据美国之音的节目,1915年,工人组织者Joe Hill在犹他州以谋杀罪被处死。一些历史学者相信警察对他的不实指控就是想停止他进行劳工活动。他死前最后的话是:不要浪费时间来为我的死感到悲伤。把工人们组织起来。 When labor organizer and songwriter Joe Hill was thirty-three years old, he was accused of murder. Some historians believe that police falsely accused him of murder to stop his labor activities. Others say there was strong evidence that he was guilty. Joe Hill was executed in Nineteen-Fifteen in the state of Utah. Reports say these were his last words: Do not waste time feeling sad about my death. Organize the workers. 见: http://www.tingroom.com/voa/culture/948.html 从宣布人人生而平等到140后,竟然还有劳工领袖被这样处死。 5。19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美国学者一般认为,它开始于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对J.布朗控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一案的判决,结束于1965年选民登记法的通过。 见: http://www.hudong.com/wiki/%E7%BE%8E%E5%9B%BD%E6%B0%91%E6%9D%83%E8%BF%90%E5%8A%A8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 ... 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81787.htm 从1862年9月22日,林肯宣布解放黑奴宣言又是100年。 社会是逐渐进步起来的,不要想在一天解决所有的问题。请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医疗卫生体制与社会的发展一点思考
wyuherc 2009-10-10 10:05
最近一段时间很忙,有公事,也有私事,几乎好几个月没有管理博客了,很抱歉。今天上载了最近写的两篇论文和一个关于美国疗效比较研究的资料。 最近的研究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国家医疗卫生的资源分配的原则与社会文化的认同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公共资源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因此医疗保障体系的度和量也必然与社会文化的认同相一致。例如,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社会,它的主要问题不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而是社会比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因此,美国的社会保障仅仅针对弱者:穷人和老人。那末,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文化认同怎样的医疗保障的度和量呢?另外,社会文化的认同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又怎样呢?欢迎大家讨论、、、
个人分类: 杂文|36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
wyuherc 2009-10-10 09:47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我国改善国民医疗卫生服务的一次全面、系统的规划,对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提出了近期的实施方案和中长期的目标。实际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包括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卫生管理体制、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等。当时的目标与今天的规划在很多地方都是一致的,但是改革之路却走得非常艰难,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到社会改革这样一个高度。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绝不是孤立的,涉及到政府的各个部门,改革能否深入取决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本文提出了医疗服务存在三个内在因素的理论思路;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来分析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些条件;通过对这些条件的认识可以发现改革的一些难点,并且根据这些难点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在因素 医疗卫生服务,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三个明显的不同之处。第一,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服务内容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更重要的是服务的产出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第二,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很强的经济性,特别是医疗保险的介入使得医患双方对服务的边际价值严重错位,医疗服务需方的边际成本在保险支付之后明显降低,引起了过度需求;第三,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涉及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对社会的公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也通常为公共政策的焦点。 上述第一个因素使得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式无法标准化,而必须由每一个医生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医疗服务产出的不确定性又使得医疗方案之间的比较非常困难。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二个内在因素使得市场机制主导的资源分配偏离最优,过度使用医疗资源的动机在供需双方都会存在。但是,无论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如何发达,资源总是有限的。怎样有效利用资源一直是社会需要长期面对的难题。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性使得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找平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内在因素的合理调整。 改革深化的基本条件 这次的《意见》对改革的目标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方案,这些改革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上述三大因素对医改方案的影响程度。因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是对上述三大因素的调整能力。而调整能力的大小来自于四个基本条件:必要的管理水平、必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体制的改革以及配套政策的改革。 必要的管理水平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复杂性,准确地测量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非常困难的。在服务质量和效率无法有效辨识的情况下,以及医患双方之间对疾病和治疗方案的信息不对称和产出的不确定性,医疗服务的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很多管理手段无法有效实施,因此,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管理水平的提高,包括硬件(信息化)和人员的素质提高。 必要的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全国和区域。从全国来看,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已经翻了几倍,但我国仍处于中低收入国家行列。与此同时,我国大城市大医院的诊疗技术和药品材料都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可及却又支付不起的情况下,社会医疗保险应该怎样协调资源的筹集和使用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从区域经济来看,我国人均GDP最高的省份(上海),是人均GDP最低省份(贵州)的10倍,发达地区可以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对欠发达地区很可能是不可行的。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趋势是农村向城市流动,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在医疗卫生筹资仍然是地方政府负责的情况下,这种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是我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的一个难题。 体制改革 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还存在着不少体制方面的问题。在筹资方面,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不同的部门管理。随着农村城镇化和人口迁移的发展,不同部门管理的两个医疗保险怎样接轨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的医院基本上是由政府部门主办的,但是一个城市中可以存在市级、区级、军队等不同部门主办的医院。在这样一个体制下,医疗服务的规范管理是否可以有效执行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的一个基本条件。 政策的配套 我国的医疗服务系统,特别是医院,受到很多不同部门的管理。首先,医疗服务的价格是由物价部门制定。医务人员的引进需要通过编制办公室批准。医院的设备和建设投入属于国家资产,由财政部门管理。总之,在人、财、物三个方面医院必须在不同部门下协调。因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离不开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医改方案的制定涉及到了16个部委的原因。因而,政策的配套改革必然也是改革深化的一个基本条件。 改革策略 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涉及的很多条件都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改善的,改革需要抓住重点,分阶段突破。这里仅举几个例子。从筹资来看,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差异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解决的,改善社会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只能逐步推进,分阶段进行。筹资的重点是发展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第一步目标可以是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合并,然后逐步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达到省级统筹全国结算,最后取得全国统筹。 医疗服务的重点是疗效和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安全等指标)。改革的重点是建立治疗方案评估制度和诊疗标准指南,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医生和医院按照指南的标准去做。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应该建立全行业质量监管机制,对不符合质量的医院和医生进行严格的治理。医疗服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而医疗对改善健康只能起到很有限的作用,人们的生活行为、生活环境、还有饮食营养对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立人口健康的监管机制,并且明确健康指标的改善计划都是可以产生推动力的重点 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个社会始终面临三个主要的问题:公平、效率和质量。公平反映了社会逐渐将医疗服务提升到公共产品的范围之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公共产品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增加。获得医疗服务属于人权的理念也是在经济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够被社会接受。由于资源有限,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几乎永远是管理中的一个目标。虽然质量也包含在效率之中,但是医疗服务的复杂性和供方的垄断性使得追求完美的质量成为医疗服务管理的一个长期的难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公共事业的重新审视,改革的程度基本上取决于社会发展的水平。(发表在中国卫生2009年第9期,本文为未经编辑原稿)
个人分类: 医疗卫生政策|4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杂话创新
qlms 2009-7-29 17:28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出来。这里的新,可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也就是人们习惯称谓的原创,也可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升级换代,人们习惯称之为革新。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从人类发展来看,创新就是人类对现有的生存方式模式的不断突破。如果把人类可以做的一类事情看做人类活动能力空间的一维的话,那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个空间的维度,也在不断的得到增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非常简单,基本就是为了衣食住行这些简单的事情忙碌。这个时候的人类活动能力空间,大约只有几十维而已,而今天,可能则已达到了几万维。由此看来,创新使人类的生存方式,包括生产模式,交流模式,娱乐模式,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原始人靠手势交流信息,后来慢慢知道了符号的意义,可以结绳记事,慢慢的文字出现了。而现在,人们交流的方式则是大大丰富,电话,传真,网络等等。所以,如果把相互交流看重人类活动能力空间的一个字空间的话,那么这个子空间的发展,基本可以看做是人类创新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创新的动力是什么?追求创新是因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里的美好,一方面指更省力、省心,比如农业机械化,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一方面指更舒适,比如更好的住房,更好的衣着等等,还有一方面是指更满足,主要是精神世界方面,比如出于好奇心,或者为了获得尊严之类。 创新是对现实的继承和发展,而不应该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不从现实出发,空谈创新,意义不大。倾国家之力为了创新而创新,犹如苏联时期全民发展重工,这种做法不可取。离开创新,人类无法对现有生活水平做更进一步的提高。创新在整个社会中所占有的地位,需要一个合适的比例(这个比例多少合适,我也不知道,呵呵)。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是推动社会财富绝对值增加的根本原因(靠涨价而看起来多起来的财富增加称之为相对增加)。还是拿刚才的例子分析,没有手机的时候,人们可能就算有这种即时通话的想法,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现在,手机通讯,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中国移动,也贵为中国王牌企业之一。手机所带来的社会财富的增加,在20年前,可能还是不敢想象的,而今天这个产值是多少,也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胡言乱语几句,大家莫见笑,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23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