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防灾意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地质灾害面前,围观有时也是一种灾难
热度 10 iron038 2016-9-24 22:47
“围观”的原意是指某人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而招致其它人的观看,有时看的人比较多,为了能实现视角的最大化,众人便以被观者为中心而围拢,故称之为“围观”。围观者通常持有各种各样的心态,这取决于他们对被围观事物的认知程度。很多时候,围观具有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连围观者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时极易造成二次伤害。 虽然滑坡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时常会在山区发生,但它们发生时往往伴随着大雨,甚至很多是发生在夜间,能亲眼目睹滑坡泥石流发生场景的人极少。加之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极强的破坏力,被山区百姓赋予了一些神秘的色彩,许多人也因此想一睹所谓“走龙”、“跨山”等过程的庐山真面目。但很多时候,人们总会凭自己想当然的经验去做出判断,有时甚至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如何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将其进行普及,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在遭遇地质灾害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判断或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这对降低人员伤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城墙倒塌的瞬间 1786 年6 月1 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六日),四川省康定县及泸定县磨西一带发生7.8级地震,引发泸定县 德威乡摩岗岭 (现今大渡河与磨西河交汇区彩虹桥处)发生山体滑坡,约1.5亿立方米的岩石瞬间从高约800米高的山顶迅速滑下,顿时山崩地裂。滑坡彻底堵断大渡河并形成一道高约250米的天然大坝,导致每秒一千多立方米流量的大渡河被堵断9天。据估算,堰塞湖形成的回水长百余里,蓄水量多达13亿立方米。摩岗岭以上沿大渡河两岸的加郡、冷碛一带均不同程度被淹没。据清咸丰《天全州志》载:“(天全州)地大震,簸荡移上,三刻……磨西面摩岗岭山咀崩陷,将大渡河塞断十日,水淹至泸定桥。 如今仍能看到在大渡河右岸残留着 约 两千万立方米的滑坡体 话说滑坡虽然没有造成多大的直接损失,但真正的潜在危险才刚开始酝酿。6 月10(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在余震作用下, 那座天然堆砌的大坝突然发生溃决,数亿立方米的洪水冲起高达30多米高的巨浪汹涌而下,导致下游的今石棉县、峨边县、金口河镇及共和乡等沿河一带城镇、民房及农田被严重损毁。由于那时的通讯和交通都极为闭塞,很多伤亡数据难以完全统计。但据资料记载,洪水在那个人烟稀少的年代还是造成了数万人的死亡和失踪,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据史料记载:“初七日复震……连十日皆震,至十五日复大震。冷碛停水忽决,势如山倒,沿河两岸居民一扫俱尽……”。 历史回顾到此,该震的震了、该垮的垮了、该冲的也冲了,似乎这次地震造成灾害也该告一个段落了。可是,最能给人警示的情节还在后面。 话说从泸定县境内冲下的洪水沿途肆掠,当洪水到达嘉定府 ( 如 今的乐山市 ) 时,洪水的汹涌气势一点也没有减弱 。更甚的是,当时许多民众因为好奇而蜂拥至城墙上观看洪水。 殊不知,洪水 乘势冲毁数百丈长的城墙,那些正在城墙上看热闹的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洪水的危险性,一刹那纷纷落水溺亡。有 史料记载:“十六日,嘉定府东门城上,惊观大水,人众如堵,倾刻墙崩,落江者不计其数。” 消失在雨夜的人们 2013 年7月4日,四川省石棉县因遭受大暴雨袭击而导致回隆乡熊家沟发生泥石流,共造成19人遇难的灾害。这次泥石流的成灾过程虽然不像摩岗岭滑坡那么曲折,只在短短数十分钟内就结束,但这次泥石流事件一样也留给了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泥石流发生前的熊家沟沟口 泥石流发生过后,沟口的数十栋房屋和大片耕地全被摧毁,泥石流形成的巨大堆积扇还挤压河流并使其改道。 泥石流在熊家沟口形成的巨大堆积扇 据经历泥石流事件的幸存者回忆,当天在接到监测员反映沟道发生洪水的险情报告后,当地4名乡干部在泥石流尚未发生前就赶了到现场查看情况。当时沟里的洪水很大,虽然天色已暗,但仍有许多当地群众站在位置较高的房顶看沟里的洪水。眼看沟里的洪水越来越大,乡干部们不停晃动手电筒并大声呼喊,想疏散人们离开,可屋顶的人似乎都没有在意。不久,只听到沟里发出震天的声响,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只见泥石流沿着沟道汹涌而出。此时撤离已经来不及了,只见房屋和那些站在屋顶的人瞬间就被泥石流卷走。当时正在沟边忙着疏散群众的4名村干部也被卷入泥石流中,所幸的是有3人获救,但还是有1人不幸遇难。 沟口被泥石流冲毁的房屋 大众参与才是减灾之根本 虽然我们的经验和判断力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而获得的,但由于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我们尚未完全清楚的自然现象时,未免会用一些想当然的判断去做抉择。通过对以上两次灾害事件的分析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性的特征,即普通民众对地质灾害破坏力的低估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一个最主要因素。 如今大众化地质灾害知识的普及已经有了较好的起色,尤其是每年汛期针对一线的国土部门工作人员、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等的定期培训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应急能力。 从事专业调查和研究的人员是掌握地质现象及规律最多的人,不过遗憾的是,虽然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每年都会发表几十万篇科研论文,但这些能被大众所读懂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以至于很多探索出来的经验和认识都与普通大众无缘。因此,就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而言,只有向大众普及地质灾害的形成、危害特征等基本常识并加大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起到预防灾害的效果,也是有效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
个人分类: 科普|7468 次阅读|20 个评论
特殊时期必须提高防灾意识和水平: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热度 1 杨学祥 2016-7-29 07:39
特殊时期必须提高防灾意识和水平: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杨学祥,杨冬红 邢台洪灾敲响灾害预防警钟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介绍,与近年同期相比,今年灾情明显偏重。截至昨日上午 9 时,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 1.37 亿人次受灾, 1074 人死亡, 624 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 40 万间房屋倒塌, 225 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 2983 亿元。 最新数字显示,河北死亡人数已达 130 人,失踪人数在 110 人左右。占据今年 6 月以来死亡失踪人数的大部分比例。杨晓东表示, 7 月 18 日 以来,河北多地灾害损失惨重,超过预想。 7 月 19 日 凌晨 1 点多,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大贤村 2000 多名村民的生活。 7 月 23 日 ,新京报记者凌晨探访大贤村,核实有 8 名遇难者和 1 名失踪者。 23 日上午,邢台市政府通报称,截止当日 7 时,洪灾已致邢台全市 25 人死亡, 13 人失踪。 血的教训一再提醒,抛弃偏见,正视规律: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水利部 2016 年洪涝预测被忽视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今年我国气象年景偏差,将从可能出现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做好应对大灾的准备,有能力有信心战胜今年的洪涝干旱灾害和强台风侵袭。 “ 按规律,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当年可能发生较大的灾害。 ” 陈雷说, 初步预测,今年我国南北方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洪涝灾害,局部可能会有较强的区域性旱灾,台风登陆的个数和强度也可能较大。 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3-17/doc-ifxqnskh0876702.shtml?cre=sinapcmod=gloc=32r=0doct=0rfunc=33 我们在 2016-3-17 强调指出,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关注 2016 年洪涝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8459.html 邢台地方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和研究上级部门的预测。 北方干部群众防洪意识薄弱源自短期经验和防灾意识薄弱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明确表示,防灾、抢险救灾工作中依然存在不足,有主、客观原因。“今年河北遭受的降雨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很多地方降水超过历史数据。”杨晓东说,河北一些乡镇地处山区,地势比较险峻,居民居住也很分散,加上强降雨、山洪来临的时候,尤其是晚上大量的群众来不及转移,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 强降雨造成部分地区交通通讯不畅,延误了转移和搜救时间。河北一些乡镇村庄的房屋,建设的时候因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抗洪能力比较差。“河北倒损这么多房、伤亡人员比较多。房屋设防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杨晓东说。 杨晓东指出,河北受灾惨重也有主观原因。“ 这些地方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一些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一些干部群众包括企业员工防洪意识也比较薄弱,缺乏防洪避险经验,加之人为滥采乱挖、侵占河道、泄洪道修路建房,造成行洪能力差。 ” 他还坦言, 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在责任落实上是不到位的,重视不够,预判不足,对险情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防范措施不到位,怀有侥幸心理,工作当中存在这些薄弱环节。 http://news.ifeng.com/a/20160727/49669077_0.shtml 2016 年 7 月 23 日 晚,河北省邢台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邢台市市长董晓宇表示,七里河洪水给邢台市经济开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人十分痛心,教训深刻。 首先,政府对这次短时强降雨强度之大,来势之猛,预判不足。其次,由于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洪灾,各级干部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应急能力不足。 第三,灾情统计、核实、上报不准确、不及时。 http://news.163.com/16/0724/04/BSNCOQK800014AED.html 2000-2030 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频发时期 我们在 2006 年 12 月 18 日 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20 世纪最强烈的 1997-1998 年厄尔尼诺事件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连续两年的 1998-2000 年强拉尼娜事件。此后,全球灾害频繁发生,其中,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的印尼地震海啸和 2005 年美国的飓风灾害是最严重的两大灾害事件。 科学家在对从 1861 年开始至今的全球气象数据进行汇总比对后发现, 1998 年是最热的一年。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温度14摄氏度高出0.48摄氏度。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这30年的平均值高0.54摄氏度。 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 美国宇航局( NASA )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 2005 年是人类记录到的最热一年。物极必反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界存在控制温室效应的机制,否则无法解释地球历史上冰期的存在。 2006 年初的欧洲严寒已经发出了异常信号。 2006 年的新年异常寒冷,几乎整个北半球都遭受着极度低温的考验。来自西伯利亚的持续寒流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东欧、日本夺去上千条人命,并波及我国河南陇海地区。 就连往常属于温暖地带的南欧、印度都发生了暴雪,导致大批人畜冻死。为什么今年这么冷 ? 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规律性?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是本文通过历史资料的对比与分析将要回答的问题。 1 .地震灾害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为 2000-2035 年之间。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18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 ,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2 次(截止到 2015 年为 6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川汶川 8 级地震造成 69227 人遇难, 374643 人受伤, 17923 人失踪) 2 .台风和飓风灾害 今年以来,我国台风登陆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从 1995 年起,每年大西洋主要飓风的数量平均为 3.8 个, 明显高于 60 年来的平均数量 2.3 个。科学家分析发现,近 60 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 1926 年到 1970 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 1970 年到 1994 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 1995 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研究者说,美国因此将面临新一阶段飓风高活动期的威胁 。 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 1995-2030 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正进入高活动期。 ( 事实上,近几年我国多次受到强台风的袭击,损失惨重,这里不一一举例 ) 3 .低温 全球 20 世纪初的低温期、 30-40 年代的增暖、 50-60 年代的低温和 80 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 18 年暖冬的终结是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 。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 20 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 1957 、 1969 、 1972 和 1976 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 1947 年至 1976 年“拉马德雷” 的“冷位相” 。 ( 2008 年初的中国南方冰雪冻灾,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强度之大、超过历史记录 )。 4 . 禽流感 研究表明,流感世界性爆发不仅与太阳黑子有关,而且与拉尼娜年、厄尔尼诺年、低温冷害年都有关。流感爆发年有以下特征:前一年或前两年为拉尼娜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年,当年为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或 M+1 年。 1886-1887 年是拉尼娜年, 1988-1889 年是厄尔尼诺年, 1889 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 1889-1890 年流感爆发; 1916-1917 年是拉尼娜年, 1917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M ,低温年,流感孕育; 1918 年为 M+1 年,厄尔尼诺年,流感爆发; 1954-1956 年是拉尼娜年,分别是太阳黑子谷年 m 、 m+1 年、 M-1 年, 1957-1958 年为厄尔尼诺年和流感爆发年,分别是太阳黑子峰年 M 和 M+1 年, 1957 年为低温年,流感爆发; 1967-1968 年是拉尼娜年,流感孕育; 1968-1969 年是厄尔尼诺年, 1968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M ,流感爆发, 1969 年为低温年; 1975-1976 年是拉尼娜年, 1975 年是 m-1 年; 1976-1977 是厄尔尼诺年, 1976 年是太阳黑子谷年 m ,低温年, 1977 年是 m+1 年,流感爆发 。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的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在人类间爆发的可能时间就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已经预测的厄尔尼诺年有 2008 、 2011 、 2015 和 2018 年 。 (事实上, 2009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和流感爆发)。 5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我们预测, 2004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较大值 8.5 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或 2006 年的暖年, 2008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大值 12 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暖年)。这是一个综合因素预测 。 我们预测 2005 年 5 月以后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根据。拉尼娜最有可能在 2007 年的海温冷年发生 。 (事实上, 2006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 2007 年发生了拉尼娜) 。 6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计,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 17 次破坏性地震。对比表明,有 16 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仅有一次 1921 年例外。因此,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是南亚大震发生的危险年。 2004 、 2006 、 2008 、 2011 、 2015 、 2018-2019 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 2005 、 2007 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 。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强潮汐有 11 年、 18.6 年和 22 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按此规律, 2009 年和 2020 年有发生类似 1998 年大洪水的可能性(竺可祯)。周期为 18.6 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郭增建), 它可以说明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其中 2005 年已发生两次 8 级以上强震) 。 预测中的 2004 年或 2006 年厄尔尼诺现象、 2005 年或 2007 年拉尼娜现象和 2008 年厄尔尼诺事件正在按既定程序接连发生或将要发生 , 2006 年或 2007 年是太阳黑子谷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中国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可能在拉尼娜的 2006-2007 年孕育,在厄尔尼诺的 2008 年爆发,人类必须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为预防禽流感提供一个科学、安全、和平的生态环境。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忽视自然灾害的警告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敲响了自然灾害的警钟 ! ( 事实上, 2006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 2007 年发生了拉尼娜, 2008 年发生了中国南方罕见冰雪冻灾和汶川 8 级地震, 2009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和流感爆发, 2004-2012 年全球发生 6 次 8.5 级以上地震, 2015-2016 年发生了极强厄尔尼诺, 2016 年发生了中国南北方洪水灾害)。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9983.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2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230.html 从 2000 年开始,地球已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必须增强防灾意识,提高防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牢记历史血的教训。 表 1 拉马德雷、低温、飓风、全球性流感、太阳黑子、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对比 (杨冬红等, 2006 ) 时 期 1890-1924 年 1925-1946 年 1947-1976 年 1977-1999 年 2000-2030 ? 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全球气温 低温 增暖 低温 增暖 低温? 流感爆发的相关年 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1886-1887 1898-1899 1916-1917 1954-1956 1967-1968 1975-1976 2007? 2013-2014? 2016-2017? 中国沙尘暴高峰期 1954-1956 1964-1968 1975-1976 2007 2013-2014? 2016-2017? 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和流感年 (1888)-1889 1899-1900 1918-1919 1957-1958 1968-1969 (1976)-1977 2008-2009? 2011? 2015? 2018? 太阳黑子 1889 谷年 1901 谷年 1917 峰年 1957 峰年 1968 峰年 1976 谷年 2008 谷年 ? 2011 峰年 ? 2018 谷年 ? 东北冷夏年 o 和低温冷害年 * 1888 o 1902 o 1918 o 1957 o * 1969 o * 1976 o * 2008? 2011? 2015? 2018? 时 期 1890-1913 年 1914-1944 年 1945-1973 年 1974-1995 年 1996-2020 年 世界经济长波 第三上升期 第三下降期 第四上升期 第四下降期 第五上升期 时 期 1956-1970 年 1985~1999 年 2000-2006 中国沙尘暴 频繁年代 稀少年代 增多 时 期 1889-1924 年 1925-1945 年 1946-1977 年 1978-2003 年 2004-2005 年 8.5 级以上地震 6(2) 次 1(1) 次 11(7) 次 0(0) 次 3 次 ( 6 ) 时 期 1926 年 -1970 年 1970 年 -1994 年 1995 年 -2020 年? 飓 风 高活动期 低活动期 高活动期 中国 气温 时期 1903-1918 年 1919-1953 年 1954-1986 年 1987-2003 年 (引自李明志等人) 冷暖 低温期 高温期 低温期 高温期 登陆中国台风每年超过 10 次 1893-1898 年内有 3 年 1899-1951 年内没有 1952-1981 年内有 9 年 无资料 (引自张家诚等人) 注: 1888-1889 年、 1899-1900 年和 1976-1977 年为厄尔尼诺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和 1977 年为流感爆发年。?表示预测。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年用魏松林的数据 , 1889-1978 年的地震数据取自文献 , 1900-2000 年的地震资料取自国外金森博雄修订的数据,标在括号内 。流感数据取自文献 。低温冷害数据取自文献 。沙尘暴数据取自文献 。红色字体表示最新数据。 相关灾害信息将在《科学网》及时传送,请关注。 关注灾害信息,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1 ( 3 ): 1-8.. 3.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 “ 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5. 杨冬红 ,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6.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 2009 ,( 11 ): 4-7. 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 200-204 。 8. 杨冬红,杨学祥。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 205-209 。 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0.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11.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地理教学》, 2008 , ( 5 ): 1-4 12.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1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14. 杨学祥 , 杨冬红 . 2014 年至 201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预测 . 2014: 万方数据库 15.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 2010-01-12 来源:文汇报。 12 版:科技文摘。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5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黄金72小时”内抢救生命 打通道路严防堰塞湖形成
热度 1 杨学祥 2015-4-28 10:47
“黄金72小时”内抢救生命 打通道路严防堰塞湖形成 2015年04月28日05:50 南方都市报 0 分享 添加喜爱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4月27日,武警救援官兵徒步向重灾区聂拉木县樟木镇行进。 新华社   医疗救援队在吉隆县灾区救治伤病员。新华社   尼泊尔强震发生之后,波及到了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主要包括聂拉木县、吉隆县、定日县。其中,聂拉木县樟木镇是受灾最为严重地区之一。   地震发生后,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迅速启动国家IV级救灾应急响应,并于27日将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向西藏增调救灾物资。   正在抗震救援前线的西藏地震局副局长王志秋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救灾工作正在按部就班进行,但最大的问题是滑坡造成道路堵塞,致使交通中断。另外,要提防堰塞湖的形成。   最大难点是滑坡、塌方造成道路阻塞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认为,日喀则地区5.9级地震属于中等强度地震。   他对南都记者解释说,这一地震与汶川地震、鲁甸地震灾害类型类似,都发生在地质运动比较活跃的地方,从灾害特征上看,都产生大量滑坡、崩塌,山上滚石下来堵塞道路,致使车辆难以进入震区,机械化的救援设备难以及时救援。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主任贾群林参与了地震救援的开展,他对南都记者说,日喀则5.9级地震发生以后,国家对西藏震区高度重视,启动了联动机制,迅速调动周边各省区救援力量赶往灾区,抢通道路,实施救援,包括调动新疆地区的武警部队,在救援“黄金72小时”内抢救生命。   贾群林认为,西藏地震比较严重。尼泊尔强震后,日喀则地区又发生5.9级地震,两次地震叠加在一起,致使灾情更为严重。   具体而言,叠加地震产生山体滑坡,阻断了交通,并形成了堰塞湖,次生灾害风险增大。同时,震后短时间内当地又有降雪,增加了救援工作的难度。   其次,地震破坏造成一些震区通讯中断,由于当地老百姓分散在山区居住,增大了挨家挨户排查的难度,据了解,为了加速排查力度,有关部门将派直升飞机赶往灾区。   另一方面,日喀则震区是在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外部调集来的救援人员还存在高原反应的可能性。按照国家部署,及时启动了区域联动机制,从周边省区调集救援力量。超过4000米的高海拔,也使日喀则震区救援难度大于尼泊尔震区。   贾群林进一步解释说,在日喀则地震救援过程中,还要注意次生灾害。尼泊尔地震还有不少余震,会对日喀则地区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抢救过程中要逐一排查,防止发生新的滑坡、塌方,对新形成的堰塞湖要重点排查。   西藏地震局副局长王志秋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正在吉隆县抗震救援前线,他说目前救灾工作正在按部就班进行,但最大的问题是滑坡造成道路堵塞,致使交通中断。救援力量难以及时到达一些偏远山区,里面的人也很难出来。   不过,王志秋称,震区的群众都进行了很好的自救互救,人员伤亡不大。同时他也提到,要特别注意堰塞湖问题。   震区第一时间更多依靠灾民自救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处处长李亦纲认为,日喀则震区居民较少,震级强度不大,不会产生大量人员埋压,更多工作还是灾民后续安置、基础设施建设恢复等方面。   他对南都记者解释说,国家级专业救援队伍并没有去西藏震区,营救主要靠西藏当地的专业救援队和当地居民自救,同时还调集了一些四川、云南等地的救援力量。   他说,地震发生后,要对地震危害做出评估,看是否需要调集国家级救援力量,而外部进入的专业救援力量,主要关注震区的受灾严重部位。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主任贾群林认为,日喀则震区人员居住比较稀疏,死亡人数不会增加太多,更多的是一些群众受伤,比如滑坡、房屋倒塌造成的砸伤。   对于西藏地区的抗震救灾体系,贾群林介绍,全国每个省区都设有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发生启动应急预案后,相关的地震局、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医疗卫生部门、发改委等部门都会到达指挥现场,根据实际需要,服从抢险救灾的调度。   对于西藏地区的抗震救灾体系,西藏地震局副局长王志秋称,对队伍建设非常重视,自治区设有抗震救灾指挥部,并有应急预案。   具体而言,西藏有两支专业救援队伍,一支在公安消防系统,一支在武警部队,都配有较为完备的救援装备。西藏面积大,人烟稀少,但地震带分布广,所以,要注意做好防震宣传工作。在王志秋看来,这方面比以前提升很多。   另外,西藏牧区经常发生小地震,老百姓对地震更为熟悉,也掌握了一些自救技能。   对于人们比较关心的西藏震区建筑抗震能力问题,王志秋解释说,那里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比如学校、医院等一些抗震设防重大基础建设都按抗震设防标准建设,只是在一些边远的牧区,牧民自建的房子还不能达到很好的抗震效果。   南都记者 吴铭 发自北京   伤亡数字   截至27日21时,尼泊尔强震已造成西藏境内2 5人遇难,4人失踪,117人受伤,转移安置24803人,上千房屋倒塌。   救援力量   成都军区第十三集团军某陆航旅27日派出9架直升机兵分两路飞赴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执行震情勘察、救援及空投物资等任务。一同进藏的,还有近80名陆航旅官兵。同时,进藏直升机还携带了一批灾区急需的绞盘、牵引绳等设施设备。   地震发生至今,西藏自治区区、地、县三级迅速紧急调运发放2 .1万顶帐篷、2 .3万套棉衣裤以及食品、药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日喀则市组织三支医疗队赶往灾区,自治区卫生厅启动卫生应急预案,组成了7支医疗队、5个防疫队千里驰援奔赴灾区。震区地方政府积极展开自救,各项救灾工作紧张有序。   分析   吉隆、聂拉木到底受哪场地震波及?   25日下午,尼泊尔与我国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先后发生两场地震。救援情况显示,震中定日县受损情况远不如吉隆县和聂拉木县严重,到底吉隆、聂拉木是受同处一市的定日地震影响,还是受尼泊尔的强震波及?   两场地震在同一个下午发生后,国内大部分地震专家认为,日喀则定日县地震不是尼泊尔强震的余震。二者性质不同,方向不同,也不在一个构造上。   为什么吉隆县仅在25日下午,发生了一次3.3级地震,却发生数百所房屋倒塌、道路不通的灾情?而发生5 .9级地震的定日县却只是房屋开裂?   防震减灾专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分析说,吉隆有四个乡镇受灾比较重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乡镇靠近中尼边境,离尼泊尔8.1级大地震的震源比较近。   而定日县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受到破坏比较小,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定日所处位置离主震及强余震地区都比较远,二是定日本身发生的5.9级地震破坏能力有限,加上离村镇有一段距离,并不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所以破坏力不强。   高孟潭副所长解释说,地震对于一个具体地点的破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地震的大小,就是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另一个是距震中的距离,离得越近,地震波衰减的少,所以破坏力强。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陈会忠研究员介绍,不同震级地震的能量差别是很大的。8级地震能量是5级地震的约100倍,也就是说,一次8级地震,相当于发生了约100次5级地震。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介绍说,5至5.9级算中强地震,它对设计不是太好的建筑物有少量损害,而极强8至8.9级地震,可以摧毁数百英里区域内的建筑物。   “从距离上看,吉隆县离尼泊尔地震震中近,吉隆县和聂拉木县一样,灾害均受尼泊尔地震波及”,陈会忠研究员分析说。   南都记者 陈显玲 实习生 徐楚函   应对   灾区救援面临4大挑战   ———余震频发,造成震区山体滑坡严重,抢通工程量大,加上山上滚石飞落,增加了抢险难度。截至26日西藏日喀则境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10次、最大震级达到7级。26日15时,记者在聂拉木震区采访时,现场发生了一次震感强烈的余震。距离聂拉木县5公里执行318国道疏通任务的两位民警,险些被震落的滚石击中。   ———道路抢通难。据武警交通二支队十中队指导员王法昌介绍,樟木镇受灾地区多处道路中断,并且山势险要,作业面狭窄,机械无法在同一地点同时作业,抢通速度慢,效率低,难度大。地震发生后,这个中队连续作战15小时仅抢通了3公里道路。截至目前,通往樟木镇的生命通道还有12公里没有打通。   ———雨雪天气不利救援。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几天内,聂拉木县多雨雪天气,给抢险救灾和受灾群众自救生产带来诸多困难,急需防寒衣物1.4万套、棉被2.8万套。   ———物资短缺。目前,聂拉木县灾区急需帐篷2000顶,库存和市场可供应的粮油、方便食品、饮用水等仅可维持2-3天,急需方便食品4吨、饮用水50吨、食用油10吨、粮食50吨,还急需调运各类药品50箱,消毒药品100箱。 新华社   链接   西藏开通抗震救灾捐赠通道   据新华社电 为确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有力开展,西藏自治区开通抗震救灾专用捐赠通道,接受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捐赠。   据了解,西藏自治区开通的抗震救灾专用捐赠通道,将接受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捐赠,受捐赠资金和物资将统一调拨使用,并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公布收支明细,主动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监督。   公布的受捐赠信息如下:   一、自治区民政厅接受捐赠办公室(民政厅103办公室):联系人杨晓蓉,电话0891—6836009,13989012505。账户名称:西藏自治区民政厅正常捐赠户,开户行:中国银行拉萨北京中路支行,账号:138801704508。   二、自治区红十字会联系人及电话:益西次仁,13989912799,0891—6860096;次央,13989992573,0891—6862530。账户名称: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开户行:西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账号:830000001018010723183。   民间组织在藏接收社会物资捐赠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实习生林睿 昨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西藏日喀则地区设立了“4·25尼泊尔西藏人道救援一线大本营”,大本营设有物资中心用来接收社会捐赠物资以及车辆,设有后勤办公室,可供30人同时办公并有W IFI,大本营有旅店可以供应200人的住宿。   昨日12时,中国扶贫基金会接收到由西藏滴水公益组织才吉送达的物资,主要包含有毛毯2000条、棉大衣20件,帐篷5套,这是“4·25尼泊尔西藏人道救援一线大本营”接收到的第一批国内物资,同时这也是日喀则接收到的第一批国内物资。   基金会人道救援总队介绍,目前大本营接收社会物资捐赠,如有物资捐赠,可提前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总队联系,如大批物资运送需提前电话联系。   ●收货地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林路民政局救助站   ●联系人: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总队外联张复星,电话18960990700   (原标题:“黄金72小时”内抢救生命 打通道路严防堰塞湖形成) http://news.sina.com.cn/o/2015-04-28/055031768912.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193 次阅读|2 个评论
四川汉源山体滑坡村庄被埋 当时选址存在过错(修订稿)
杨学祥 2010-7-28 13:05
四川汉源山体滑坡村庄被埋 当时选址存在过错 杨学祥 近日,国土资源部的一组数据引起广泛关注:今年 1 月至 6 月,全国发生地质灾害 19522 起,较去年增加 17658 起,增幅为 947.3% ; 464 人死亡和失踪,较去年增加 297 人,增幅为 177.8% 。 我在 7 月 17 日 指出,上半年我国地质灾害增加近 10 倍,其中很多都与汶川地震有关,可以说是汶川地震的次生灾害。我国今年上半年发生的地质灾害,多数为泥石流和滑坡,都与汶川地震有关。 2008 年 5 月 12 日 汶川发生地震后,汶川所处板块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强震之后地表山坡和岩石结构受到影响,山体破裂松动,暴雨出现,很容易出现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 1 】。 2010 年 7 月 27 日 凌晨 5 时许,(四川)汉源县万工乡双合村一组万工集镇后背山 ( 小地名二蛮山 ) 发生山体滑坡,滑坡现场斜坡长 1.6 公里,高度 620 米 ,垮塌土石方量约 120 万立方米。造成万工集镇、双合一组部分村民房屋垮塌,部分房屋被掩埋。截至 7 月 27 日 14 时 25 分,灾害已造成 20 人失踪, 91 户 ( 涉及 391 人 ) 房屋倒塌。 414 户 1338 人房屋受到影响。由于担心再次滑坡,万工集镇和双合村一组约 1500 余人被要求撤离。截至昨晚 10 时,安置工作组已安置受灾群众 1280 人。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督导组、省地勘院专家对汉源县 7 27 汉源万工山体垮塌灾害现场进行了连续 8 小时的踏勘,得出初步结论:滑坡系 7 月 17 日 至今,在持续暴雨作用下,土体含水量饱和,抗剪强度降低,加之 5 12 地震使坡土体结构松散,在重力作用下,诱发高势能远程崩滑自然地质灾害。前沿滑坡体途中受灰岩山丘阻挡,滑体转向,冲向集镇,发生高层岩体崩塌、崩滑【 2 】。  万工集镇和双合村分别为新集镇和新建村。而这次滑坡让这个新建集镇的命运未卜,昨晚 11 点,雅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汉源县县长张桥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出现滑坡灾害,是否是当时选址出现了问题? 张桥:根据专家组结论,此次滑坡为新增自然地质灾害,不存在人为扰动因素的影响,具有偶发性、突发性的特点【 2 】。 我认为,专家组的两个结论是互相矛盾的,既然 5 12 地震使坡土体结构松散,是滑坡的成因之一,那么此次滑坡就是汶川地震的次生灾害,不是不可预见的,当时选址应考虑汶川地震后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和风险,新集镇和新建村的选址存在过错。 无论是在原地震带上的旧址重建,还是在易发生次生灾害(如滑坡)地带建立新址,都会使灾民承受遭遇次生灾害的风险,这不仅是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更大损失,而且人命关天,使科学发展观和决策能力受到挑战。 淡薄的防灾意识和低下的科学素质是防灾减灾的大敌,浮躁和麻痹将带来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珉琦。专家预测 2030 年前全球灾害会比较频繁。 2010 年 07 月 17 日 01:25 新文化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17/012517818736s.shtml 2. 陈诚,丁伟,吴小川。四川汉源山体滑坡一村庄被埋 现场像汶川地震 ( 图 ) 。 2010 年 07 月 28 日 来源:华西都市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7-28/243054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70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学生夏令营多人感染甲型流感(转载)
杨学祥 2009-7-30 14:04
编者按:2009年6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流感大流行。儿童是易感人群,小学生夏令营必须有严格的防范措施。可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家长的防灾意识令人忧虑。 家长举报小学生夏令营多人感染甲型流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5日01:35 新京报 两名从外地赶来的家长给孩子买来了食品。本报记者 周晓东 摄 地坛医院丙楼外二科病房,一名身穿隔离服的医护人员在门外。本报记者 韩萌 摄   本报讯 目前,全国青少年海陆空特训营多名小学生被怀疑感染甲型H1N1流感。从外地赶至地坛医院的多名家长称,88名孩子中感染人数已达36名。地坛医院和主办方对此未回应。    家长赴医院和营地探望   昨日,多名外地家长已赶至北京,到医院和夏令营营地探望孩子。   来自山东的家长马先生说,他在看到2009年全国青少年海陆空特训营报名的消息后,为了让孩子得到锻炼,就交钱报名让孩子参加了海陆空猛虎团。此次活动营地位于北京,活动时间为7月11日到20日。   按照计划,20日结束特训,21日就应该回到家。马先生说,21日当天,家里就在等着孩子被送回。当天下午5点左右,他接到了夏令营济南办事处的电话,称孩子所在的营区有几个孩子感冒比较厉害,怀疑感染甲流。   同一天,江西南昌未等到孩子的王女士给带队辅导员打了电话,得知孩子已被送到北京地坛医院治疗,而原因是被确诊甲流。    主办方称会为孩子负责   家长和夏令营一工作人员称,目前患病孩子被安排在地坛医院,部分在外二病房住院治疗。其他孩子在昌平区阳坊镇夏令营营区被隔离观察。   昨日,外二病房一护士证实,进入该病房的病人均已确诊甲流。   多位家长说,此次参加夏令营的88名孩子都是小学生,最大的12岁。   根据病房外的一份收治记录,7月20日晚,有12名男孩住院。   另据一位广州的家长称,21日与她孩子一批的共有9名转至地坛医院。之后,又有13名孩子被送到医院。   昨日,记者联系到该夏令营一名孙姓工作人员,自己是陪同两名孩子转院到地坛医院。她称夏令营共有88名孩子,在她之前,已经有三批被送到地坛医院。   我也被隔离了。该工作人员说,她目前也出现了咳嗽症状。   目前,地坛医院和夏令营的主办方都未透露确诊学生人数。   昨晚,一名负责联系家长的夏令营主办方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不接受任何采访,但孩子们这次的事情,他们会负责。   ■ 背景 特训营招8-18岁青少年   根据此次夏令营的网站显示,全国青少年海陆空特训营是由北京海陆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   此次活动是专门针对8-18周岁青少年的。活动聘请了心理辅导专家和教育专家解决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叛逆、厌学、自私、自闭、抑郁、自理自立能力差、沉迷网络等,塑造青少年积极、健康、向上的品格。   ■ 质疑   家长指主办方隐瞒病情   称未及时得到孩子患病通知   昨日,数名家长表示,他们大部分都是21日才得知孩子生病的消息。据他们了解,从18日起就有孩子发烧。主办方为什么没及时通知我们,干吗要隐瞒?   江西家长徐女士随身带着一份16名江西学员家长的通讯录。徐女士说,这是其中一位家长从夏令营江西办事处得到的,复印给每人一份,方便家长们联系。   如果不是这位家长打电话通知孩子被隔离了,我还不知道。徐女士说,她找到办事处,对方未透露实情。等自己赶到北京,才知自己的孩子也感染了甲流。   昨晚,夏令营主办方负责人周先生表示,没有权利接受采访。   ■ 故事 男孩求助同学联系家人   为了让爸爸知道自己生病的消息,小明(化名)只好求助参加夏令营的一位同学。   她大我两岁。小明说,当时他住在昌平医院,和一位参加夏令营的女同学被透明的玻璃墙隔开。他得知自己要转院时,急忙敲玻璃墙托女孩用手机联系家人。   得到消息后,小明的爸爸马先生连夜赶到北京。   一开始有点怕,爸爸来了就不怕了。昨日小明仍在地坛医院住院,电话里他的声音比较爽朗,说话也很有条理。   马先生说,一开始,孩子心里非常恐惧,而且发烧、拉肚子,情况很不好。   在父亲送来手机前,电视是隔离病房里唯一的娱乐工具。马先生每次打电话,总要叮嘱孩子少看电视。小明说,父亲还给他买了几本书,闷的时候也会翻一翻。   吃不惯医院的饭,就给他买肯德基。昨日中午,马先生专门买了孩子爱吃的鸡翅汉堡。   小明说,现在感觉自己好多了,烧也退了。(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甘浩 蓝筠) http://news.sina.com.cn/s/2009-07-25/013518292833.shtml 36名夏令营学生在京被确诊感染甲型流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7日08:26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40分报道,利用暑假送孩子去参加有特色的夏令营,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不少家长乐意的事情。然而,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海陆空特训营,来自全国各地的88名孩子,有36人被确诊感染甲型H1N1流感,意外发生的疫情让家长们非常窝心。   主办方有意隐瞒事实 家长窝火更窝心   参加这次训练营的山东家长马先生的儿子马文栋今年13岁,也是这次特训营的一员。马先生昨晚在接受《新闻纵横》采访时说,起初他们被特训营的广告所吸引,包括野战宿营、实弹射击、走进奥运场馆、接触阅兵村、实兵演习、登陆航母、奥运冠军面对面、对话航天英雄等。这一系列亲身体验和军事化管理项目,被冠以猛虎团、雄狮团等称谓,收费1万元左右。   马先生说,特训营从7月11号开营,进行为期10天的训练,计划21号回家。可是21号上午,马先生等不到孩子,却等来了特训营辅导员的一个电话,说孩子暂时回不了家,特训营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让家长窝火的不仅是意外出现的疫情打乱了孩子的培训计划,更让他们窝心的是,主办方遮遮掩掩的处理方式,这让家长难以接受。   马先生:我们也没办法,只好赶过来,我要求和他们领导见面,一直到现在没有见面,在医院一个姓杨的说领导有一个被隔离的,今天我们孩子出院的时候,我们说经费怎么办?他们回答等过一段时间事情平息后给我们答复。我们不能只在这里要求赔偿,但我们也找不到有关部门协助处理这件事情。    冒雨参观航母 孩子感冒不能联系家长   为什么孩子们会突然感染上流感?主办方有没有及时通知家长?马先生的孩子马文栋在接受《新闻纵横》采访时说,他们曾冒雨参观天津航母主题公园,回北京后不少孩子就出现了发烧症状:   记者:你们后来有没有天津看航母?   马文栋:去了,下大雨了。   记者:带伞了吗?有没有淋雨?   马文栋:没带伞,老师发的一次性的雨衣。   记者:雨大吗?   马文栋:大。   记者:你感觉身上有没有被淋湿?   马文栋:有的地方被淋湿了,有的雨衣都破了。   记者:你们还接着参观了吗?   马文栋:接着参观。 http://news.sina.com.cn/c/2009-07-27/082616019170s.shtml 北京又一处夏令营出现甲型流感疫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04:00 京华时报   本报讯 (记者陈婷实习记者徐冉) 昨天,知心姐姐夏令营北京站确诊一例甲流患者。前晚,130余名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开始隔离观察。营内的学生表示,夏令营没有按规定每天两次查体温。   家长接到通知   知心姐姐夏令营北京站定于本月26日到30日举办,主办方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工作部,活动主题是祖国变化我成长。因为活动最后一天有一个备受孩子喜爱的知心姐姐见面会,有1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8到16岁的学生参加了该营。   但昨天上午,其中一名孩子的家长马先生意外接到了夏令营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他说我的孩子昨晚被隔离了,因为夏令营里有个孩子被确诊甲流,其他孩子和随队老师都被隔离观察了。   27号早上就有个小朋友在单独吃饭了,因为他头痛。后来他测出来(体温)有38.8度,就一直一个人吃饭和活动。马先生的孩子小坤(化名)说。   营员分两地隔离   夏令营的营区设在顺义马坡的华中园度假村。记者昨天看到,该度假村已被暂时封闭,度假村门口已拉起了警戒线,保安戴着口罩站在门口,拒绝外人进入。有父母前来探视孩子,也需由专人将孩子领到隔离区门口,父母不得进入。记者了解到,夏令营约有一半的人员被隔离在此。   另有60余人被安排在首都机场附近的隔离点京林大厦内。在这里,父母只能与孩子隔着玻璃幕门相见,且不允许给孩子送食物。记者在隔离区了解到,28日下午,有两名甲流疑似患者被送出营地检查,晚上剩余的所有学生和老师都被隔离,开始接受医学观察。昨天中午,其中一名疑似患者被排除是甲流,随即转送隔离区观察。   驻隔离区的卫生组工作人员表示,如无意外,这批隔离者将在8月4日晚9点解除隔离。   营员未每天查体温   26号开营那天,我送孩子进去,都要经过体温测试的。马先生表示,而且开营仪式上,主办方也讲了甲流安全知识,说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家长。   我们只有刚进去测过体温,后来就没有测过了。小坤说。7月26日,市教委曾强调,暑期夏令营应每天早、午检测学生体温。   主办方对家长表示,剩余的活动内容等解除隔离后再作安排,知心姐姐也会在解除隔离后与学生们见面。昨天,主办方未接受记者采访。 http://news.sina.com.cn/c/2009-07-30/040016035317s.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