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质考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内蒙古高原狼山西北冬日地质考察掠影
热度 7 Hongbolu 2014-1-22 23:38
2014年01月17日,我们在狼山西侧的荒漠区进行了一天的地质考察,现选几张照片与大家分享,并向在零下15度的荒原中施工的地震勘探工作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原来的旗政府所在地现已沦落成偏僻的小镇,因为政府新城已经搬迁到狼山以南的河套地区。下面展示的是小镇上的景色: 原来培养人的地方,现在培养羊儿、鹿儿(教室已变成羊圈),也吸引了更多麻雀的到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181 次阅读|18 个评论
虚心请教科学网上的植物学家
热度 32 Majorite 2013-5-12 09:55
虚心请教科学网上的植物学家 在本人带学生地质实习的山中树林里,除了木蒜之外,还有下列植物,本人的植物学知识匮乏,连它们的名字都说不出来,特请教科学网上的植物学家,帮助我鉴定一下,这样下次我就可以说给学生听了,谢谢。 地质实习地点在魁北克境内,但离美国Vermont州的北边界仅100多米。 这种独叶草的学名是什么? 这种三叶草的学名是什么? 这种三叶草的学名又是什么? 这个开三瓣白花,它的学名是什么? 这个很像茼蒿, 我叫它野茼蒿, 它的学名是啥? 这是加拿大农民种的,好像是喂牛的草, 像花生苗,但不是花生苗,是否是野花生? 我还想问科学网的鸟类专家,下这种蛋的鸟是什么鸟?星期二,窝里有2个蛋,星期四就变成4个蛋,我估计它每 天下一个蛋。我们所有学生都走近观蛋,但是没有一个人摸蛋,因为摸过,鸟就会感到异味,就不要蛋了。 这是第二组的学生, 他们是快乐地学习地质。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6307 次阅读|38 个评论
山中的木蒜 (有照片)
热度 13 Majorite 2013-5-10 07:57
山中的木蒜 昨天我答应 杨正瓴 老师今天给他照几张木蒜(法语: Ail des bois, 拉丁文:Allium tricoccum )的照片。 在我每年带大学生构造地质学实习的山上的树林里长了很多木蒜,见照片(今天照的)。 http://fr.wikipedia.org/wiki/Allium_tricoccum 中国的读者可能从没有见过,即使你来加拿大旅游,也不一定就能见到,今特作此文予以介绍。 木蒜是目前世界上非常稀少的、濒临灭绝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生长于加拿大魁北克南部山区的枫树林里。每年春天枫树上流出的浆水可以制成枫树糖。木蒜一般高 10-30 厘米高, 2-3 叶片,蒜根不分瓣,吃到嘴里有强烈的大蒜味,但是比大蒜的气味温和,还稍有甜味。 生成速度很慢。 7-10 年 之后才能开花结籽。 木蒜属于受保护的野生植物。 在加拿大魁北克最多允许采 50 棵,超过将会被罚款 500 加币( 3000 多人民币)。我每年带学生实习路过生长木蒜的地方,许多学生还不认识木蒜,大家也就尝吃 1-2 棵蒜根,从来没有人采了木蒜带走,因为大家知道那是濒临灭绝的、需要保护的野生植物. 北美木蒜的分布 魁北克木蒜的分布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01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如何安全地从事野外地质考察(照片)?
热度 54 Majorite 2012-12-10 00:18
如何安全地从事野外地质考察(照片)?
如何安全地从事野外地质考察(照片)? 不久前,3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不足25岁)地质工作者在西藏考察不幸遇难,其原因无外是缺少野外工作与生活的经验,派出单位付有一定的责任,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不仅缺少野外工作与生活的经验,而且专业知识也严重不足,所填地质图的质量也不会很高的,这样的年轻人没有经验丰富的人带领根本就不应该被派到西藏无人区去工作。 这里,我用滇西野外地质考察的一些照片,说明我们地质工作者怎样才能安全地从事野外地质考察。 野外地质考察,一双质量好的地质鞋是必须的。地质鞋必须防滑、保温、防水、防砸、防扎(破)。有的地质单位强制下属部门的地质工作者购买由单位统一采购的、质量差劲的地质鞋、包、服装,是不负责任的,在野外地质鞋的破损对地质工作者是非常危险的。此外,质量上乘的地质锤是必须的,既要坚硬得砸下石头,又要在砸的过程中不掉铁碎片,高速的铁片会像子弹一样伤人。国内许多人用的地质锤不够好。木把的铁锤比铁把的好,不振手。工具的质量是重要的。 一个好的地质学家,必须会打样, 采到新鲜的岩石标本。打样很有学问,“声东击西”最好,要什么地方的样就不能锤击那个地方。砸石头时,其他人应该回避,以防被飞起的石头碎块打坏眼睛。以前有个博士生(现在也是教授了)去野外考察,采回几箱风化蚀变严重的岩石,我很生气,只好让其对蚀变岩石与新鲜岩石(先前本人所采)的地震波性质做个对比研究。 一个好的地质学家,还要知道在野外照到地质现象的好照片。照相时,要注意脚下,不要掉河里去。看我背后就是危险的怒江。 这个地方很险,一失足将成千古恨。所以,要小心翼翼。小李手提的布口袋里有几根钢钎,采样用的。钢钎是我从加拿大带回的,一头(对准石头)刚性大,一头(锤子砸)塑性好,这样的钢钎在国内不好买。 路遇砍柴归来的独龙族少儿。野外考察是了解民风、民情的好机会,如此多年,知识面就会比其他人多很多。 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坡上可见农民的房子,这也是最底层社会的实情。 此时要是地震,滑坡非将我们埋了不可。在这样野外条件下,要时刻提防随时都可能发生的 “灭顶之灾”。女生小夏跟着我在做笔记。 小赵正在做笔记,很认真。把地质现象即时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每天晚上把野外记录与对应的照片、采样情况整理到电脑里,并存到移动硬盘。 我们的野外考察队伍。野外考察千万不要落单,两辆车一起跑,加足油,带备用胎。车上要有足够的干粮与饮用水。工具要带双套的,以防丢失而影响工作。此外,行车千万不要冒险,宁慢也不要冒险。把车开到湖的冰面或沼泽地,是千万要不得的。在山区,道弯路狭,最好不要开夜车。开夜车,司机容易疲劳。 “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搞勘探的。” 野外考察中语言幽默是必须的,这样才融洽工作气氛、干活不累、行车不睡。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是不能睡觉的,一要找好露头,决定在哪停车;二是,我要睡觉了,必然把睡意感染给司机。 这里露头不错,景色也不错。水流急的地方才有被水流冲出来的好露头,好露头正是我们要找的良好的观测点,这对观察显微构造与照好照片非常重要。但是,水流急的地方往往又是难以到达的地方,小心加小心。 “ 这是什么岩石?怎么长在这里?” 右边是地质力学所王洪才研究员。野外工作服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口袋,每个口袋都要有拉链,这样里面的东西才丢不了。在野外丢东西是很难找到的。口袋里除了有罗盘、放大镜、量角器、笔、笔记本、地图、GPS等,还要有身份证、小刀、火柴(打火机)、创口贴、小零食等。 给小朋友看他们在相机中的照片,与孩子在一起很愉快。他们告诉我,因为(超生)户口问题他们不能上学, 我在先前的一篇博文中为他们呼吁过。野外考察的确是了解民情的好机会,这种民情是呆在大城市里看报纸得不到的。 野外考察后回北京,到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做了一场学术报告,被付碧宏研究员(中)热情招待。杜建国(左, 国家地震局)研究员与付碧宏研究员都是当下中国研究活动构造与地震的著名学者。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10280 次阅读|62 个评论
赶着小毛驴的小姑娘
热度 16 Majorite 2012-11-15 16:37
赶着小毛驴的小姑娘
赶着小毛驴的小姑娘 今天的科考,我们将路走到尽头,不能走了,只能回头。明天挥师南下,去滇缅边境。 西藏没有特殊允许不能进入。 这个小姑娘(6-7岁)赶着小毛驴去集镇(丙中洛,2012.11.15上午),她怎么不上学? 这种品种的小毛驴个头很小,在滇西北常见。据说它们的祖先也是高个头的,后来近亲繁殖,一代不如一代了。 我们到了云南与西藏的交界, 大山深处。西藏“严格禁止外国人进入”。 当地农民用片岩当瓦盖房子,这种情况我在法国南部山区亦见过。房子是用山杉搭的结构,抗震的。地震时,片岩瓦抛落地面。 悬崖上茶马古道。古人在悬崖上开挖出来的小道。这处叫石门关,怒江江面在这里只有200米,而悬崖却800米高,岩石片理垂直,甚险,风吹悬崖就会掉石头下来。 怒江水流不停地冲刷和侵蚀着坚硬的花岗岩,形成一系列壶穴。 中饭在一个农民开的小饭馆吃的,我们8个人吃了2只山地鸡,一只正在下蛋 (左),一只还没下蛋(右),其味鲜美是大城市的饭店里吃不到的。搞地质就是好啊!看美景、吃美味, 思山究海,其乐无穷。 这个小饭馆的墙上有游客留言:“深圳四条腿教授”。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3655 次阅读|21 个评论
落基山脉地质考察
热度 3 ywang69 2012-6-5 08:49
由于提前到了加拿大,于是报名参加了Pre-Conference Field Trip,主要内容是Calgary-Banff 落基山脉加拿大段的滑坡灾害。考察的trip leader是阿尔伯塔大学地质系教授Dave Cruden。我猜测Cruden教授一定桃李满天下,因为我在Banff 小镇等公共汽车的时候遇到一位热心的参加2012 ISL/NASL的加拿大工程师MARTIN,一聊天才知道MARTIN就是Dave Cruden教授的学生,后来在Banff等公共汽车时,遇到一位开丰田SUV的参会代表给我们搭便车,司机居然也是Dave Cruden的学生。 野外考察有五个内容,Dave Cruden教授讲解很是风趣,常常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但他自己却一脸严肃样。 1、Moley Flats-冰川沉积物圆形冰丘景观,城市化与国家公园保护。 2、落基山脉山前盆地景观及岩质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 3、冰川沉积物Hoodoos形成的高陡边坡及局部坍塌。 4、1999年Five Mile Creek 泥石流遗迹考察。 5、Vermillion 湖泊地质考察。 抵达Fairmont Banff Spings酒店刚好下午5点,注册后就顺便参加了在温泉酒店二楼展览区的接待酒会(icebreaker reception).见到了许多在国内见不到的中国和外国朋友,看到大家2012都活着,真的很高兴 。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10805 次阅读|5 个评论
一半是悬崖,一半是怒江
热度 15 Majorite 2011-11-10 20:52
一半是悬崖,一半是怒江
一半是悬崖,一半是怒江。 坡陡、地滑、滩险、涡急、岩峭、攀援,小心翼翼,失足将成千古恨。 定位、观察、测量、照相、采样、思考,大胆严谨,论文不说半句空。 大雨中博主在悬崖上兴奋地观察地质构造,脚下很滑,脸上满是水珠,头发已湿。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108 次阅读|14 个评论
带老外游学中国
majorite 2010-11-23 00:45
- 带老外游学中国 嵇少丞 12月1日至22日, 博主将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一批大四学生去中国考察地质与地质工程。 我们系每年都选择一批大四学生赴外国考察游学,今年目的地是中国,由我作为教授带队,我们一行将访问北京、成都、重庆、宜昌、上海。 在北京参观长城和考察长城脚下的韧性正断剪切带、访问中国地质科学院、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 去成都主要是考察龙门山及其5.12地质遗址和震害、四川峨眉电影频道将派记者随行拍摄;去重庆是应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的邀请,参观曾卫教授等为三峡库区设计的移民新村和环境工程等;去宜昌将参观三峡大坝、发电机组、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库有关的环保部门以及移民工程等。 这些学生都是20-25岁的年轻人,第一次去中国。作为一个华人,我以前在课堂里无数次讲到自己祖国的地质、地震、地理、地质工程, 这次带他们亲自去中国, 我自己哪怕多累点,也要让我的老外学生看到一个阳光的中国, 因为他们是未来中加友谊的传播者。 本次中国之行部分学生合影
个人分类: 论大学|3556 次阅读|16 个评论
呼伦贝尔之行
fgzengtyut 2010-4-17 10:31
去年5月和7月两次赴内蒙呼伦贝尔海拉尔盆地和大杨树盆地考察,将一些照片贴出来,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去哪看看。7月份,我们一行从海拉尔到加格达奇(飞地呀,版图是内蒙的,行政管理是黑龙江的,而林业管理是不是中央的就不知道了),然后沿着到阿荣旗的公路考察,镜头记录了一些景象。呵呵,最为惊险的是,由于修路,只能走半边,由于快到晚上了,我们急着找住的地方,加上车少,速度有点快,差点出现两车相撞事故,虽然没大事,但左后视镜还是报废了。告诫同行们,在外考察不要急,慢慢开车,安全第一。另外,这次考察最小的队员是我儿子,11岁的曾若渝同学,他的目的是找宝石,找到了一些质地不怎么好的玛瑙,也算有收获,不过十几天的考察可把他累坏了,回太原的时候在车上睡了一路。 准备出发 玫瑰石 落日 钻机上 河流众多 草原 三河汇流 东北杀猪菜 洪水冲断的桥梁
个人分类: 未分类|4912 次阅读|2 个评论
野外地质考察纪实之一 地质现象记录篇
tianfei906 2010-4-10 09:38
2008年7月31日,我跟随几位专家去北川的擂鼓镇,绵竹市的汉王镇、金鱼嘴电厂沿线考察5.12地震引起的地质现象。这次我们一行5人主要考察了擂鼓镇的坪上村、柳林村及徐家沟村,绵竹市的汉王镇、金鱼嘴电厂沿线。选择了比较突出的四个地质观测点,如图1,图2。 图1 擂鼓镇的三个观测点 图2 绵竹市金鱼嘴电厂沿线 第一个观测点:坪上村 坪上村位于擂鼓镇北偏西方向(如图1),在坪上村西面的山脚下存在明显的地表抬升的地质现象,如图3. 图3 地震形成的台阶(1) 通过走访和询问当地老乡,得知该处的台阶原来是和台阶下面的玉米地水平(地震前)。经过实地考察,以台阶上下的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作为参照,沿着出露的基岩向台阶延伸方向追踪,可以初步判断该台阶是地震时由于断层上盘上升后形成的,该台阶斜坡面向北西方向延伸,并向右方向有比较明显的错动。在其右方,我沿着山壁向上爬到大约150米处,由于山体滑坡出露了基岩,与台阶旁边小沟里基岩岩性一致,这是一条老的断裂面。通过实地测量:台阶的斜坡长10米,倾角360,由此可以计算该处地表抬升了5.88米,并向右扭曲了3.6米。 第二个观测点:柳林村 柳林村位于擂鼓镇西面(如图1),该处通向山上的一条山间小公路,有比较明显的抬升现象。在一户居民楼旁边,居民楼的院坝有了较高的抬升。当地老乡介绍说:他家的院坝地震前,几乎与旁边的公路水平,地震后,院坝与公路形成了2米多高的落差,特别是公路中间有比较明显的抬升。 第三个观测点:柳林村与徐家沟村交界地带 该观测点位于擂鼓镇西面稍偏南(如图1),该处的公路由于地震向上抬升很明显,特别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下游公路的水泥板抬到了上游的路上,并形成了与第一个观测点(坪上村)相似的斜坡。我们在旁边的一个人工探槽中(图4),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地层结构,以及断层错动。通过实地测量,断层上盘抬升了5.3米,与第一个观测点地面的抬升相差不大。 图4 地震形成的台阶(2) 第四个观测点:绵竹市的金鱼嘴电厂沿线 金鱼嘴电厂位于绵竹市汉王镇北西方向(如图1)。由于金鱼嘴电厂沿线山高路陡,两山的滑坡现象严重。当我们的车开到金鱼嘴电厂后,不准通行,我们只好下车沿着金鱼嘴电厂向山沟里步行踏探。一路上,两山悬崖勒壁,沟谷阴深,路窄坡高,如图5,图6,图7. 图5 金鱼嘴电厂沿线地质图 图6 金鱼嘴电厂沿线地质图 图7 金鱼嘴电厂沿线地质图 金鱼嘴电厂沿线向两山看,滑坡现象特别严重,山上岩层到处出露于地表,地震前茂密的植被现在也是千疮百孔,面目全非。新老出露的岩层成层性很好,通过向随行的李老师请教,他向我介绍了该处典型的地质现象,比如说:须家河组,雷口坡组等地层特征,这些地层有顺层的,也有推覆翻转比较明显的须家河组。 还有从天池煤矿流下来的水,把沿线河流水侵蚀泛泛发黄,这是典型的矿化水引起的地质现象。 图8 矿化水引起的地质现象 该沿线位于龙门山山前地带,这些地质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出龙门山山脉地下地质构造特点。 图9 龙门山山前地质特征(1) 图10 龙门山山前地质特征(2) 注:本文图5,9来源于网络,其余是随行人员摄影
个人分类: 考察纪实|6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内蒙野外的日子-远赴呼伦贝尔
fgzengtyut 2009-7-31 11:46
7月3日8时30分,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带着两名研究生-郑仲、孙蓓蕾以及我儿子曾若渝开始远行-奔赴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的大杨树盆地进行地质考察。越野车从学校出发,经太原西环高速到大运高速一路疾驶,在中午1点到了内蒙省际通道的白音察布。儿子关心的是中午吃饭能不能有手抓肉,我告诉他,到了呼伦贝尔,就怕你到时见了手抓肉都不想吃,现在别急! 下午2:30,开始了从中部到西部的内蒙之行。越野车以160公里/时的速度在路上奔行(汗,有点快了),周围的景色不断变换。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0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